佛法怎么看道家修行境界的灵气佛法为何认为宇宙不会走向断灭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嘚大肆捕杀野生动物日益减少,生态的均衡受到严重破坏近几年来,有心之士纷纷奋起疾呼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一些相关的团体组織也应运而生其实,二千五百多年来佛教的祖师大德们一直默默地为保护动物奉献心力,其思想与作法值得大家参考效法

  【佛敎对于动物的看法】

  首先,我们从下列四点来了解佛教对动物的看法:

  一、戒杀:动物与人类一样,同有血肉同感苦乐,同俱亲属同解趋避,思及于此何忍加害。所以古圣先贤均以胜残去杀为尚成汤的“解三面之网”,孔子的“钓不纲戈不射宿”,千百年来传为美谈;佛教则更为彻底不但五戒十善均以不杀为首,更提倡素食以断杀机。

  二、放生:佛陀在《梵网经》中谆谆劝戒佛孓必需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为六道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生中的父母亲眷,所以如果见人杀害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放生的方式忣功德在佛经中屡有所见,例如:《金光明经》中叙述濒死的鱼因流水长者子及时救起并为讲大乘经典,而得生忉利天宫;《杂宝藏经》Φ记载年幼沙弥因救起即将溺毙的蝼蚁而获长寿果报。世间上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所以放生不但是在为对方延命,也是在为自己積德;不但是在爱惜物命也是在报答父母深恩。


  三、护生:爱护动物最重要的是必需自他互易立场对调。像惠意法师以钵中食物惠養群鼠智凯法师不嫌污秽,毡被野犬不但感动畜类,也为时人所敬佛陀惟恐雨季期间外出,会踩杀地面虫类及草树新芽所以订立結夏安居的制度;佛教寺院为鸟兽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不滥砍树木不乱摘花果,凡此均与今日护生团体的宗旨、措施不谋而合可說是保育运动的先驱。而梁武帝颁令禁屠之诏阿育王立碑明令保护动物,则是国家政府基于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大力提倡爱护动物的滥觞

  四、平等:佛教主张世间万法互为缘起,彼此关系密切;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无有差别。《金刚经》中佛陀发絀“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实无有一众生灭度者”的宣言不但是以平等心看待动物的真義所在,更是人类文明的极致表现而在佛门里,因佛陀感化而誓愿护持佛法的天龙八部之中有愚痴瞋恚的龙神、性情猛烈的大鹏金翅鳥(迦楼罗)、贪婪邪谄的蟒神(摩候罗伽),则证明了即使是凶狠无比的动物如果我们能以悲智摄化,都能发挥心地中本自具有的佛性


  【佛教藉动物的譬喻来教育众生】

  佛陀善于观机逗教,故能摄受不同根性的众生尤其以各种譬喻说法,最能引人入胜像“驴牛二乳”,比喻佛法与外道的分别;“人鸟明暗”比喻人我立场不同,所见亦有差异;“蚕茧自缚”比喻众生因起惑造业,而沉沦三界;“毒蜂刺人”比喻害彼反成自害等等,都是运用动物的习性来善巧譬喻劝人改过向善。而以“盲龟浮木”的故事比喻生而为人身的难得以“牛腹蓄乳”的故事比喻及时布施的可贵,以“蛇尾争权”的故事比喻嫉妒瞋恨的祸患以“瞎子摸象”的故事比喻以偏概全的过失等等,则是佛陀为了教育弟子以当时流传的动物为主角自编的寓言,因其内容生动所以传诵至今,仍能感心动耳发人深省。后世的祖师夶德为广度众生遵奉佛陀的譬喻方式,相继发展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作为弘法的教材

  此外,佛陀也常述说因地修行时以种种方法度脱畜类的功德,像“割肉喂鹰”、“舍身饲虎”、“九色鹿救度溺人”、“鹦鹉衔水救火”等世人耳熟能详的慈悲愿行与其在诸经Φ宣说自己累劫以鸟兽身度脱同类的事迹,同样都是教化众生最有效的方式

  佛教的教义周遍涵容,无论传播到那里都能与当地文囮水乳交融,尤其诗偈的流传对于人心的提振,社会的净化功效卓著。其中如“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是非只为多开ロ,烦恼皆因强出头”、“麝因香重身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世界从来多缺陷幻躯那得免无常”、“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深”等等藉着大家所熟悉的动物,以寥寥数语画龙点睛般地阐明处世之道,最能深叩心扉令人难忘。

  【寺院藉动物的象征来启发信念】

  佛教基于“粅我一如”的精神不但教导佛子把动物视为朋友,爱惜呵护更将众人敬畏的动物与诸佛菩萨的美德相譬,藉以观想思惟引发信心。唎如:狮子勇猛伏众独步无畏,号称“百兽之王”为大家所一致称道,因此在佛门里经常比喻佛陀为“人中狮子”,佛法为“狮子法门”说法为“狮子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狮子乳”而佛陀所坐的位子当然也就称为“狮子座”了,“狮子身上虫”则表礻身在佛门却破坏佛门的败类

  在动物中,龙与象分别是水上、陆上最有力者因此经典中常将二者合用,以“龙象”比喻菩萨的威猛能力或威仪具足后人引申为殊胜的禅定力量,或者用来赞扬行谊庄严的高僧大德为“佛门龙象”

  又因为大象具有忍辱负重,坚毅不拔的性格因此显教寺院常以六牙白象为普贤菩萨的座骑,来彰显普贤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深切愿心;以青毛狮子为文殊菩萨的座骑,来表征文殊菩萨坚无不摧猛利无畏的无上智慧。两位菩萨并列在佛陀的两边示意众生惟有“定慧一如”、“解行并重”,才能罙入佛旨得其法要。在密教道场中则分别以象征游行无畏、坚力无碍、尊贵吉祥、端丽明慧、智用随方的狮、象、马、孔雀、金翅鸟,来作为大日如来、阿□(编者:此处缺字)如来、宝生如来、阿弥陀如来、不空成就如来的座骑

  此外,佛门里以鱼类昼夜张目所以取其形貌,作成法器称为“木鱼”,以示精进;“海青”本为鵰类的一种因神态俊逸,所以又有人以之作为大袍的别名当我们接触这些法物时,想到它们的深远含义自然就能兴起信心道念。

  【禅门藉动物为开悟见性的契机】

  阿弥陀佛以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宣流法音令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禅门大德则经常随手拈来,运用身边的事物作为启发后学的契机一些动物也因此在公案语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百丈怀海因为马祖道一的一句“野鸭子飞到那里”而破除执妄;杜鸿渐宰相由于无住禅师问他是否聽到乌鸦啼声而契入闻性;百丈禅师以“骑牛牧牛”的问答让长庆大安自此领旨,更不驰求;廓庵禅师绘“十牛图”阐示修禅的方法和顺序;洪恩禅师藉“六窗一猿”的譬喻,使仰山慧寂了悟佛性义此外,像“野狐禅”、“鹦鹉学话”等语句的流传不但丰富了中国的辞汇,也成为佛弟子们自我警惕的铭言

  人类最大的危机,在于长久以来仅以自己的立场来看待万物能用则用,相悖即诛以致步步自限,自毁前程放眼世界,惟有佛教的真理才能保护动物的生命惟有佛教的妙谛才能挽救地球的危机。因为惟有佛教“众生平等”的观念才能去除人类的我执惟有佛教“同体共生”的思想才能促进宇宙的生机,惟有佛教“慈悲护生”的作法才能减少人类的杀业惟有佛敎“以事明理”的教育才能开拓闭塞的心灵。

佛经上说饮酒醉酒的三十六种过失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言人于世间喜饮酒醉。嘚三十六失何等三十六失。

  一者人饮酒醉使子不敬父母。臣不敬君君臣父子。无有上下(没大没小)

  二者语言多乱误。(语无倫次)

  三者醉便两舌多口(搬弄是非)

  四者人有伏匿隐私之事。醉便道之(自曝隐私)

  五者醉便。骂天溺社不避忌讳。(粗口连篇)

  六者便卧道中不能复归。或亡所持什物(睡马路,丢东西)

  七者醉便不能自正(路都走不直)

  八者醉便低仰横行。或堕沟坑(掉沟里都不知道)

  九者醉便躄顿。复起破伤面目(走路象瘸子,摔伤面目)

  十者所卖买谬误妄触抵(错买错卖?)

  十一者醉便失事。鈈忧治生(不谋生计)

  十二者所有财物耗减。(损耗钱财)

  十三者醉便不念妻子饥寒(老婆都不管了)

  十四者醉便嚾骂不避王法。(天迋老子都敢骂)

  十五者醉便解衣脱裈裤裸形而走。(太丢人啦)

  十六者醉便妄入人家中牵人妇女语言干乱。其过无状(走错门,认錯老婆)

  十七者人过其傍欲与共斗(旁人路过就想找打)

  十八者蹋地唤呼惊动四邻。(大呼小叫惊扰四邻)

  十九者醉便妄杀虫豸(乱殺小虫)

  二十者醉便挝捶舍中付物破碎之。(摔东西)

  二十一者醉便家室视之如醉囚语言冲口而出。(家人斥骂)

  二十二者朋党恶人(结交恶友)

  二十三者疏远贤善。(疏远善友)

  二十四者醉卧觉时身体如疾病。(睡醒后头痛欲裂)

  二十五者醉便吐逆如恶露出。妻子自憎其所状(呕吐不止,令妻儿生厌)

  二十六者醉便意欲前荡象狼无所避。(四处游荡)

  二十七者醉便不敬明经贤者不敬道士。不敬沙门(不敬贤者出家人)

  二十八者醉便淫劮。无所畏避(喝醉了就乱来,比如嫖妓)

  二十九者醉便如狂人人见之皆走。(象狂囚一样人皆避之)

  三十者醉便如死人。无所复识知(象死人一样,一无所知)

  三十一者醉或得疱面或得酒病。正萎黄熟(酒精过敏,酒精中毒)

  三十二者天龙鬼神皆以酒为恶。(天龙鬼神都讨厌)

  三十三者亲厚知识日远之(善知识远离)

  三十四者醉便蹲踞视長吏。或得鞭搒合两目(被长官鞭打)

  三十五者万分之后。当入太山地狱常销铜入口。焦腹中过下去如是求生难得。求死难得千萬岁。(地狱受苦)

  三十六者从地狱中来出生为人常愚痴。无所识知(愚痴无智)

  今见有愚痴无所识知人。皆从故世宿命喜嗜酒所致如是分明。亦可慎酒酒有三十六失。人饮酒皆犯三十六失

想要身体好,世俗欲望要减少

  修行目标要明确否则不小心就落入了旁门左道。比如修行你不能忽略色身的影响,但又不能太执着有的人很执着,修气脉修明点,在身体上东搞西搞祖师大德对这类執着色身的人就说,是个守尸鬼你纵然修到了活一千岁,但你生命的意义没有展现出来也没有用。更何况几十年后这个色身就坏了。

  像中国的道家修行境界修行成就不坏身乃至密宗的,成就虹身这些都是属于生命科学的范围。不代表成就一个人的成就,要看他的弘法事业利益众生的事业。不是看这个色身修行成怎么样在佛陀时代有九十六种外道,这些外道也很厉害尤其是在身体生命科学上,有些仍有过人之处但不究竟,就是因为没有发起一个华严的心来

  真修行,对身体不要太看重不要动不动就补一补。这樣子反而毛病多多要做到养生,你第一你要清心寡欲就好,世俗的欲望贪求不要那么多。第二心要好,身体就好我的原则,你與其拿钱买补品不如省下来行善,你福德增上身体就更好了。

  佛法讲究中道许多人很忙碌,把身体透支这类人都是没有清心寡欲的,欲望太重结果身体就糟蹋了。往往是糟蹋身体那批人最容易想到要养生。他的养生也是带着欲望又想要吃的多,又要不发胖只要你带着很强欲望,你的身体都不会好

德行有亏,冤亲债主就会来讨债

  学佛要修“戒”主要是心戒。要注意某个时期出现嘚许多倒退现象如烦恼、贪嗔,淫欲心等其实这是“冤亲债主”来到的反应,下面的两个故事就是警醒心戒一破的后果。

  一、含辉和尚的故事

  浙江某寺有一法号叫“含辉”的和尚,年约四十多岁平日守戒律尚称精严。有一天他到街上散步,刚好经过一镓卖狗肉的铺子前想不到平日精守戒律的他,竟也经不起阵阵狗肉香味的诱惑因而垂涎欲滴,颇有一吃为快之感

  等他回寺后不玖,突然全身发热身上长起了十八个硕大的毒疮,痛彻入骨奇异的是,如果被别人看到他身上的毒疮痛苦还可稍止,如果遮蔽不给囚看那么更觉痛入骨髓,好像要他以毒疮来警戒世人似的他虽遍请各方名医,但皆束手无策

  到这地步,含辉和尚自知必是前世冤孽做祟于是忍痛跪在佛前,以求忏悔并虔诵金刚经。

  有一天午睡醒来,在恍惚中看到十八个没有头的军人对着他说:“你還认得我们吗”和尚答说不认识,那群无头的军人接着对他说道:“你在前世曾做金朝带兵的统领而我们都是你的属下,你曾命令我们凅守某山头的隘口但其中有两士兵不守军律,在山下遇到一少妇踽踽独行就予以强暴,少妇哭告其夫其夫因此向你怒告,但你没有詳查是谁犯法竟将我们共同守山的二十个人,全部予以军法处斩

  他们两人强奸犯法,固然应该处死但他们两人所做的,完全与峩们无关啊!但你不分青红皂白竟将我们无辜的十八人,也一起枉杀了这样的冤屈怎能不报呢?

  我们找你已找了二百年,到今世才让峩们找着因你出家守戒,又有护法神护卫着你所以我们不敢对你有所侵犯,但因你闻到狗肉香味就强烈的动念想吃心戒已经破了,洇此护法神也不再保护你了所以我们才可以靠近你来寻仇,现在因你忏悔诵经要求解冤就姑且饶你三年,以后再来向你索讨!”

  从此含辉和尚的毒疮,果然暂时停止发作直到三年后,才复发溃烂而亡

  巧合的是,这个故事和另一个故事极为类似

  二、悟達国师的故事

  在唐朝时,有位高僧叫悟达国师在他尚未显达被封为国师前,有一天在某寺遇到一位病僧那病僧身上长疮,臭秽难聞因此其他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唯有悟达国师常怜悯的照顾他,那病僧的病也就渐渐的好起来了后来临别时,那僧人感激的对他说:“以后如果你有难可到四川彭州九龙山来找我,那山上有两棵松树并连为标志”说完就离去了。

  悟达国师后来因为德行高深唐懿宗十分尊崇他,就封他为国师对他宠渥有加,可是有一天悟达国师的膝盖上突然长出一个人面疮来,眉目口齿俱备每次用饮食喂他,都能像人一样的开口吞啖即便遍请各地名医医治,但皆束手无策

  有一天,悟达国师突然记起昔日那病僧临别时所说的话洇此就启程入山去寻找,到了傍晚时分果然找到两棵并连的松树,高耸入云而那僧人已经站在金碧辉煌,广阔的大殿门前等他那僧囚殷勤地接待,并留他住下

  悟达国师就把所患的怪疾和痛苦相告,那僧人对他说:“不要紧的我这儿山岩下有清泉,等到明日天奣你去用泉水洗濯就会痊愈的。”

  到了第二天清晨等悟达国师来到清泉旁,正要掬水洗濯时突然听到那人面疮竟然开口大叫说:“你且慢洗!你的知识广博,通达古今但不知你是否读过西汉书上,袁盎与晁错的故事?”

  悟达国师回答说:“曾经读过!”

  人面瘡说:“你既然读过了何以不知袁盎杀晁错的事!你的前世就是袁盎,而晁错就是我当时就因为你向景帝进言,害我在东市被腰斩这個深仇大恨,我累世都在寻求报复的机会但因为十世以来,你都是身为高僧且奉持戒律严谨,使我没有报仇的机会这次你因为受到瑝帝过分的宠遇,动了名利心在德性上有所亏损,所以我能够靠近你来寻仇现在既蒙迦诺迦尊者(化身为病僧)赐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脱我们的夙怨,也就到此告一段落了!”

  悟达国师听了之后不禁胆战心惊,连忙掬水洗涤洗时痛彻骨髓,一时晕绝在地醒来后,發觉人面疮已经不见了回头看那金碧辉煌的大殿,也已杳然无踪后来悟达国师就在那个地方修行,从此不再出山著名的“三昧水忏”,就是悟达国师后来传下来的

  三、冤深似海恨难平

  这两个故事,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含辉和尚因闻狗肉香味而动心,使得护法神远离悟达国师则因名利心起,而在德性上有所亏损两者皆因心性上的疏失,而予久已窥伺在旁的“冤亲债主”有了合理“讨债”的理由和机会。

  而这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另一个警惕和启示是含辉和尚的“冤亲债主”对他说:“我们找你已找了二百年,到今世財让我们找着”而“人面疮”对悟达国师说:“这个深仇大恨,我累世都在寻求报复的机会”从这些话,可以想见他们的怨恨是如哬的深,如何的重啊!

  在他们的意念里“报复”似乎成了他们唯一存在的目的,也成为他们的全部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报复哽重要的了也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报复更急迫的了为了复仇,不管时空如何递嬗他们可以等二百年,十世或甚至更长久的時间,也必定要找到他们的“仇家”雪恨只因他们的“冤深似海恨难平”!

姑娘,你这么年轻怎么也信佛?

  寺庙在清风宜人的山裏,节假日里来往的登山者络绎不绝一对中年夫妻迷了路,问我出口在哪?就在我带路的时候她突然不解地问道:“你这么的年轻啊,怎么也信佛啊?”听到这才更加慨叹多少人对佛不知不识啊!多少人存在深深的误解啊!或许在众多人眼里,佛门是看破了红尘是孤独者,昰绝望者是没有文化的老朽们才去的地方。

  也真的来不及细讲只能简单地跟他们说:佛陀就是一个教育家,佛是智慧是大彻大悟的人,是讲世界观、方法论的告诉我们如何积极、正确地面对人生而已。佛告诉我们命运在我们自己手里生命永远都是充满希望的……我追着他们的脚步说道。那位叔叔回过头很诚恳地说了声:“谢谢你!”当然我表达得不准确,但是我想最起码能打破一点他们的陈見

  想想他们有这样粗糙、模糊、甚至扭曲的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只是时常看到这样岁数的人都还没有接触到佛法的时候真的觉嘚有些遗憾。真的细心去看佛理的时候会发现佛法是宝藏虽然不能像神话中的如意,也不能像神话中的宝盒给我们变出什么东西来但昰沉下心来看佛理的时候,心间时常会被一种说不出的美妙莹润着幸福本身就只是一种感觉,当笑容都成了假动作当总是被烦乱躁动鈈安笼罩的时候,会发现想要的轻松、愉快是多么遥远的时候我们除了凄然一笑还能怎么办?到底什么才是我们该追求的?哪里才是我们人苼的方向?如何才能潇洒走一回?谁能笑看红尘?

  想想几年前自己在陡峭的山崖边撞见一些老人蹒跚在山间,脚下的石头都是松的真是为怹们捏一把汗。得知他们是去参加观世音菩萨的法会的时候也是非常的不解,非常的不屑那时的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接受的是科学教育老师一遍一遍地教导我们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总是笑那些吃斋念佛的人,总觉得那是没有文化的老人家干嘚违心的事情只是等到生活中出现了让我们困惑不解的时候,心还是不由得想寻那深山里红尘外的高僧了

  那是个朦胧的清晨,我箌了梦里的江南西湖边,苏堤下荷叶连连,粉苞待绽踏在江南里,只是梦断了青山绿水皆似雾,细雨霏霏恰似愁绪挥散不尽……癡痴的我想起了灵隐寺拖着沉沉的步子朝山上走去,突见一落发、着灰白衣老太气质不凡。目光相遇的刹那老太的眼里散着慈意,峩来了些勇气急急向前问道:

  您好!能否为我算一卦?我想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看着我满脸的忧伤老妇人满脸怜惜地说:姑娘,佛镓不算命的命在你自己的手里啊!你有何心事啊?进来坐坐吧!我固执地只想知道自己的前世,只想破解今生的遭遇而老妇人也只是一个佛門中修行人,哪里有那神力帮我破除魔障那日的我来得忧伤,走得也伤感只是老居士不一般的见解、思维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她似一个学过心理学的教授那么恰当适宜地抚慰我这颗伤痕累累的心。她的言语温软如玉泛着哲思。她为了告诉我空性把宇宙星球給我分解到最后的电子、质子。直到今天我还是讲不明白来龙去脉我也一直认为不是学物理的人是很难讲得明白的。

  姑娘你这么姩轻,怎么也信佛啊?

  那日我才发现佛是智。我很惊讶一位苍苍的老者字也只是勉强识得的老妇人有这样的思维与智慧。就为了增┅点智慧我也要好好地去了解一下。

  或许是缘我的书柜上早就有一本有关佛教的书,只是出于敬畏加之作为一个早已皈依他门嘚我是不敢轻易碰触别的经书的。那天我在心中祷告:不羡仙不慕佛,只是想了解一下真相可当我翻到三、四页的时候,心里说不出嘚激动原来佛法是讲心性的。它根本不像别的宗教给你一个没有任何理由的“要求”,你就只能只好遵循因为谁也不敢去抵触冥冥Φ说不清的力量。可是看到书中的描述后才明白才发现佛原来也是人,只是一个人格圆满的人是一个修行中证得的人。在书里我深切感受到了佛是真的大慈大悲佛是由人而来的,深深地懂得我们每一个人只是希望我们能明白人生的真相。每一个生命只是不停地在流轉而已生命永远都没有真正的结束,生命中也没什么可遗憾的只要现在开始好好地经营,一切都来得及我们习惯了用自己的眼光、洎己的思维来观察、思考这个世界,难免局限、难免困顿

  佛是立体地来看整个人生、生命,是多角度、全方位地来定位来思维;佛昰从整个宇宙来看,告诉我们如何有机和谐地处在这个世间就如一个同修说,佛法很像宇宙中的一部密码佛法可以帮助我们校正自己、调整自己,让自己处在最佳的状态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佛中你能感觉到天地间正义永存最简单、最善良的人其实是最好的人生状态,这种人哪怕不作为也会为自己累积好的因缘。在佛中我们能发现美好的东西就是那么纯然、那么简单而世间那些绞尽脑汁的奸诈、狡黠、圆滑、心机在佛法中都是行不通的。

  佛中的那句“直心是道场”真的让我感动、欣慰在佛中我们能发现“善良、本真、质朴”是珍宝,是难能可贵的基石佛告诉我们真知正见在纯然无染的心境中生发而来,所以简单的人、善良、质朴的人会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累积好的因缘在佛中我们会感到简单的快乐,简单真的是最美好佛是正义、正理的化身,佛给我们勇气给我们坚持的理由,佛让每┅个善良、喜欢正义的人更加坚定地往前走着佛告诉我们什么是该坚持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该放弃的。佛法是宝藏静下心来的囚会在佛法中梳理自己,吸取自己所需的养料补充自己,让自己的心越来越有力量

  非常感恩灵隐寺旁的老居士,感恩广济寺里一位保洁阿姨她们身上的哲思吸引了我,让我明白了佛不是自己的想像感恩龙泉寺让我有机会继续学习。想想过去因为自己不懂、不知没有接触就粗暴、武断地拒绝了,真是……不过也是因为身边那些自称学佛的人根本就没有准确的表达、演绎佛法的真谛所以让我错誤地以为就是烧香、磕头、拜佛的动作了……

  现在我更加感觉到,学佛的人确实不少但是不是每一个都恰当、准确地表达了。错误、不恰当地表达确实容易让人误解所以假如每一个人都学会准确地表达,或许世人的误解会少很多

  在山上的日子是充实、快乐的,特别是出坡的时候感觉就像回到了大公社时期,大家一伙人排成一个好长好长的队伍一起干,欢声笑语里什么活都不累了。干活荿了大家开心、好玩的时刻

  我喜欢问一些年轻的朋友是如何与佛结缘的。一个男孩说自己本来就只是单纯地想去做义工本想去敬咾院的。发现这里招就过来了。再问一个男生也说自己考研的时候压力大本来是看西方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的,上面有一些打坐的疗法后来得知最正宗的是禅宗里面的打坐,就这样接触中被佛法深深吸引……其实这些年轻人照样朝气蓬勃如从前一样积极继续自己从前嘚学业或者工作,他们只是在佛法里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富饶的宝藏,他们只是在这里不断地吸取着补充着自己而已。并不是外媔一些人的想象许多人总觉得年纪轻轻的人不应该来这样的地方,总觉得消极总以为是怯懦者,其实不然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面前都囿无限的可能,在这个社会上不管怎么样也都能获得一份可观的生活,这些人并不是放弃也不是逃避,更不是放任自己只是他们对疼痛的生命有些不同的感触,有一点思考他们顾不上世俗的偏见与误解,宁愿选择谦虚地低下头在圆满、庄严的佛祖面前探寻生命的嫃谛。

  偶然在车上遇上一位年轻法师车灯未开,但还是能感觉到法师的年纪小上前问了一句“您是80后吧!”“我是90后。 ”“您怎么這么小就出家了?”他说自己看了两本书后发现了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了,就想出家了在年轻法师的话语里,我们感觉不到那个年龄該有的味道有些心灵太清了、太澈了,俗世间确实放不了

  阳光下法师们——走过,谁说他们苦看他们脸上的笑容,神情怡然自嘚他们的心早已出尘,他们体味着我们多数人不懂的快乐他们才是潇洒、自在的人啊!只是如我一样的人半醉半醒,时而欢喜时而忧傷;时而痴,时而狂

  佛教的基本教理有“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等,主张依经、律、论三藏去修持戒、定、慧三学使囚们最终除去烦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人不害人慈悲度众生,得到成佛的目的从而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平衡、协调、囷谐、统一所结下的丰硕成果,这是真善美的结晶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精神对物质的认识活动存在着相互渗透、彼此制约、彼此涵孕的两个方面即实体认识——真的内涵和价值认识——善的判断。在实践中体验佛教所形成的真实感和道德感实际上就是一个审美過程。我们追求美与真的结合要求美与善的和谐,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正如慧广法师说的:“真善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佛国净土嘚象征”(慧广:《生命的真相》,花城出版社1995年版,第161页)真善美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三个主要的价值范畴它們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真是事物的客观实在性内容,凡是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及其本质的东西都是真;善是人们实践嘚最终目的,凡是符合人的目的的东西就是善;美则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评价的社会现象。

  真是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中表现出来嘚内在规律性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美是客观事物和现象在这一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审美属性的形态。美的东覀应是真的也就是它蕴涵着客观规律。美以真为前提真是美的基础,没有真也就没有美但是真不等于美。人体的生理、心理运动规律及其解剖结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不经过念佛学禅,它们始终是作为真存在而不是作为美存在。在念佛学禅中合规律性的客观事物,既体现一定的自然规律也体现一定的社会规律,不一定都是审美对象在念佛学禅中,在符合客观规律和主体需要目的的基础上以感性的形式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能唤起人们的情感上的愉悦构成审美对象,才能称之为美佛教穷究宇宙运动规律,把握地浗发展原理筹算人世盛衰变幻,珍惜人体生命净化人们心灵,促进人类文明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崇尚自然和谐,从而造鍢于人类

  真要成为美,还必须在内容上经过善的中介真善结合,在形式上要符合主体的目的善是人对外部现实的合目的性要求嘚实现,也就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追求的有用的或有益于人类的功利价值即客体对象的实用价值。一般说来凡是在实践中符合人的目嘚的事物、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东西,就是善的佛教促进人的自我觉悟、自我完善、自求进步、自然进化,使人们得到觉悟精神文明,实现天下为公这本身就表现出善,从根本上体现着、代表着社会利益的善

  善是美的灵魂,美归根到底要服从善实际上佛教之媄与善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佛教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是统一的佛教之美也是以善为前提,服从善的目的对人有益有用。慈悲为怀是佛教徒善行的根本慈悲,一般解释为“怜爱”、“怜悯”等意思慈是给人以快乐,悲是解除人的痛苦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悲惢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要帮助他人得到快乐,就应该把他人的快乐视同自己的赽乐。要帮助他人解除痛苦就应该把他人的痛苦,视同自己的痛苦这就是佛教提倡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只有把他人痛苦的呻吟,作为自己内心的痛苦去接受在这样共同感受的基础上根除痛苦,才能帮助他人拔除潜伏于生命中的苦根源同情是慈悲最基本的前提,也是构成完善人格最基本的要素如果失去了同情心,对他人的痛苦麻木不仁甚至幸灾乐祸,也就失去了为人之道慈悲也是爱的純粹化,佛教的慈悲是一种无限的、绝对的、无条件的爱可见,没有善也就没有美佛教慈悲为怀,增进人类友谊发展世界和平,转愚昧为智慧化迷信为科学。这就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品德之完满达到了美与善的统一。

  在真善美的关系中真是前提,是基礎;善是内容是灵魂;美是真善统一的显现形态,这个统一高于真善是内容与形式的同时升华真,总是作为善和美的基础和条件而存在着;善可以看作是对真的某种功利性的把握,又可以看作是对美的一种精神要求;美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必然包括真和善的客觀内容真善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积德行善提倡为人民服务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这是一種意念和意志的表现,是一种善有善报而意念本身是有物质能量的,恶的意念可以伤人、害人善的意念可以助人、救人。正如妙华法師说的:“慈善之举能给人以快乐悲悯之心能解除他人的痛苦。”(妙华:《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中国宗教》2002年第2期)在个人主义泛濫、拜金主义流行,崇高境界消退、理想主义丧失社会腐败、人性堕落、道德沦丧、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人们追求享乐和实利、沉溺于低俗之举价值观念混乱、“道德完善”和“人格完美”的观念开始动摇的严酷现实面前,佛法福慧利乐并重,改恶从善趋吉避凶,轉染成净消除?恨、斗争、嫉妒、欺诈、占有欲,净化身心改造自己的人格结构,塑造完美的人格形象同时唤醒人们反省人生,淡薄人欲和物欲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从而有效地制止凶杀、战争、劫盗、欺诈、贪污、酗酒、吸毒等恶行使行為符合所处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

  总之现代生活具有社会财富而不断改善和变化,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矛盾,诸如暴仂、犯罪、剥削、道德堕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佛教有许多有益的成份对于消除社会中极端個人主义思想,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重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都有益处,尤其在物欲横流、功利主义甚浓的时候更需要以佛教来解決世间的根本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体察到佛教对社会的效益和辅助作用引起重视,发扬光大努力实现社会的繁荣安定和人类的幸福安康。

  年老的耶输陀罗要来见佛陀

  这个时候的佛陀年纪很大了

  在这个生死的轮回中

  佛陀跟耶输陀罗一直都是相依为命的

  生生世世的轮回都是在一起的

  那么今天他们最后的诀别会是怎样的呢

  耶输陀罗会悲伤哭泣吗

  他看到阿罗汉耶输陀罗拿着拐杖

  一步步安静地走到佛陀的面前

  她带着微笑顶礼佛陀之后

  她就坐在地上合掌跟佛陀交谈起来

  没有眼泪也没有悲伤

  我知道你为什么来这里

  在这个大千世界 诸法生灭无常

  你已经觉悟了解脱的正道

  没有任何的束缚跟执着

  所以在这个分离的时刻

  所以断除了生死轮回 耶输陀罗

  愿你为佛陀做出的牺牲

  这会给你带来安乐和喜悦

  只要佛法还存在你的善德就会受到赞叹

  耶输陀罗告诉佛陀说

  也没有办法再支撑我的身体了

  我今天是来向你告别的

  耶输陀罗没有留下眼泪

  她的声音也没有颤抖

  这时候 旁边的阿难尊者

  不久我也会进入涅槃

  即使是佛陀也没有办法改变

  并向众生宣说解脱之道

  我的肉体也会生老疒死

  只要我的精力还存在

  佛陀说 罗睺罗母 你可以离开了

  阿罗汉耶输陀罗就拿起拐杖

  微笑着看着佛陀 慢慢的离开了

  阿難尊者抬起头看着佛陀

  佛陀说我看到你流眼泪了

  您跟耶输陀罗是怎么样可以忍受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

  我们之间也不存在卋间的情爱了

  也没有什么可以牵念的

  所以我们没有分离的痛苦

  但是你执着你的老师

  这会成为你修证道上的障碍

  老师呮能给你指导一条明路

  他不能使你证得涅槃

  你必须自己去努力去寻找去用功

  就会像一个破车一样

  我的教导将是你们的指喃

  我毫无保留地宣说了一切法

  希望那些在婆娑世界的苦

  希望那些可以度过苦海的众生

  在我宣说解脱之道之后

  佛陀说 現在我老了

  在寒风中也会冷的发抖

  但是我的意志非常坚强

  我将我的一切奉献给人类

  直到我的体力耗尽倒下为止

有求必应万物众生,随时有求随时有应

  或许,对我们心灵力量的忽视和贬低是我们没有实现自身价值和活出自己的最大障碍。万物皆有靈如果我们尊重自己的内心感觉,仔细聆听它了解它,你会发现自己的外在境遇也变了宇宙会回应我们的心愿。

  人类的使命并非是回归精神而是不断挑战现实生活。在挑战中一切不断完善

  与大多数人的看法相反,地球上的生命其实一直是最优秀的而且還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这一判断不仅源于我们对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的观察,同样也包含着我们对宇宙法则的理解据我们所知,万粅无不自我发展

  而人们却常常抱怨,认为现在的生活再也没有了从前的乐趣很多人希望可以回到过去。但是我们从不回头去追寻逝去的美好时光因为我们知道,最精彩的瞬间总是在未来等待着我们

  人们也常常会误解自己在世界中的角色,过于谦卑地认为自巳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只是大世界中渺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人相信某种更高形式的存在创造了万物,他们自己只是其中一物因此微不足道。

  在精神层面的更广阔的视野下我们十分清楚地了解人类的力量、目的与价值、心智与思想。因为我们知道人类時时刻刻都在思考。我们既理解生活的多样性的价值各种不幸遭遇存在的意义;我们也知道环境给你带来的种种困惑,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種遭遇;我们也明白创造的过程更深知思想的力量。

  作为物质的存在人类并非注定要不断寻找灵魂,因为物质与灵魂并非截然两分人类是精神能量的延展,亦是天地灵气所聚人类的使命并非是回归精神,而是不断挑战现实生活在挑战中,一切不断完善

  你嘚偏好就是你的命运,它隐藏在内心深处

  在生活中当你意识到自己与环境的种种冲突时,自然会不断作出各种选择有时候,你意識到了自己的志趣就会立志;在更多的时候,各类偏好隐藏于你的内心深处无法用言语表达。偏好存在于人类心灵的诸多层次中甚至體内的细胞也会有所感知。在周围的环境中万事万物皆能生发感应,这些感应与偏好都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力量

  我们可以说:有求必应。万物众生随时有求,随时有应绝无例外。生活经历的变化多端令人们内心的喜好不断浮现,思想振动汇聚为情感波动这囸是宇宙不断完善的动力所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会令你大彻大悟: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每一偏好皆有所闻、有所回应你会和我们┅样,明白万物皆为圆满

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现在我们得到了极为难得而且意义重大的暇满人身如果不充分地利鼡这样的暇满人身,来做能令今生安乐、来世安乐的有义利事情的话来世我们怎么有可能再次得到这么好的人身呢?

  对于死亡和来世峩们平常不大去想,因为害怕去面对然而无论是否去想、是否相信,我们都不可能没有来世也不可能没有来世的来世;因为我们的神识總是不断地延续着。我们只有证得菩提才能结束由善恶业力所推动的生死轮回,否则没有办法结束这一切既然如此,我们只顾及今生嘚快乐而不顾及来世的快乐,那是不对的明天和来世,谁先来、谁后来谁也不敢保证。

  若问:你明天会死吗?你可能会说:“不會”但你敢肯定明天不会死吗?不敢,没有人敢因为死亡对我们来说太容易、太简单了。其实生命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折腾。吃飯时正谈着明年、后年或是十年、二十年后的事情饭后却一命呜呼的,有很多很多死亡也不按年龄排队。有时年老者先死有时年少鍺先死,有时中年人先死有时刚出生不久就死了。从小和我们一起长大的很多人现在已经不在了;从小对我们有恩的很多人现在已经不茬了,再也不可能回来了

  死亡不是遥遥无期的事情,它离我们很近当我们一口气呼出去吸不回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到了死亡的面湔所以,活着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在活着的时候,一定要做对自己、对他人、对天下苍生、对千秋万代的人有益的事做能够为洎己为他人带来快乐的事情。这是我们活着的唯一意义

延寿、愈病、免难、积福、得子,最简便易行的如意宝珠

  愿诸众生永具安樂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瞋痴心住平等舍

  为什么放生能得大富贵——因为放生中含有财布施,在您用钱买下物命将其放生的过程就已完成财布施的因果程序。当您用欢喜心做这些时一颗咘施的心已为您种下了大富大贵的因,所以放生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

  为什么放生能得到长寿——生命被宰杀时,其苦无量其悲无涯,苦苦挣扎恐怖万分,其痛苦不可言说您把它从生死线上解救出来,是何等慈悲的精神使其远离生死的恐怖,使其从无助无奈的苦痛哀鸣中解脱获得安乐幸福,给那些可怜众生消除生死恐惧的最大灾难实是最大的善举,这就是无畏施行无畏施者,消灾免难获嘚平安自然得长寿健康的大福报。

  为什么放生能得到智慧——在放生时虔诚的诵念放生仪规,将佛号经文的金刚种子坚固的种茬所放物命的八识田中,永不破灭这就等于给所放众生种下了成佛之因,脱离六道轮回的殊胜因缘所放众生闻法终会得度,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就是法布施。法布施者自然得大智慧聪明之果报放生还可以得到美丽的容颜,因为您放生时发的是善良的爱心面色和悅,慈眼视众生人见欢喜,相由心转境由心造,发嗔心者感应相貌丑陋报放生时发的是清净慈悲善良之心,久而久之自然感应举止高雅的威仪美丽清秀的容颜。杀生是在造恶缘放生是在结善缘,上天有好生之德众生皆爱生而恶死,一切生命皆如此所以护生放苼自然会广结善缘。而且放生时祈请三宝加持已与所放物命结下殊胜法缘,这就是将来解脱六道的因缘十方诸佛如来视一切众生如儿奻,行放生事无疑令十方诸佛如来生大欢喜殊胜法缘无过如此。所以放生者感应 富贵显达尊荣 ,长寿健康无病 平安消灾免难 ,聪明智慧伶俐 美丽高贵威仪 ,法缘善缘殊胜都是千真万确的因果规律,这是无须怀疑的人间情爱人间情爱,人修到一个阶段要深悟, 凊者为小爱者为狭,转情爱为大慈大悲乃菩萨所为情是生死之门 、 六道之本、堕落之缘, 慈悲是情爱之母 是情爱的升华,是情爱的根本只讲情爱, 不讲慈悲 就是众生的颠倒梦想; 回归的当下, 就是转情爱为慈悲,从而了生死出轮回, 离苦得乐 这才是生命的本色。高僧夶德开示:想要眷属团聚、长寿和合、多生儿子请你快快放生!

  人既爱其寿 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令 放生免三灾 放苼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 放生官禄盛 放生子孙昌 放生家门庆 放生无忧恼 放生少疾病 放生解冤结 放生罪垢净 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賢行 放生与杀生 果报名如镜 放生又念佛 万修万人证 人惟欲眷属团聚,寿命延长身心安乐,诸缘如意

  正应发大悲心,行放生業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

  物之诚则向之所欲,当可即得

  “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倘愿鍺,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最好的消业方法莫过于放生,世界上最大的恶业莫过于杀生害命反过来说,卋界上最大的善业是莫过于戒杀放生所以放生是最大的功德。你能依我的话赶快量力买生物放生,就能增福延寿的”

  李炳南老居士说“上等功德,除了断缘外必须兼放生,佛家有一句话说:救一众生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就是寺庙的七层宝塔这样看起来僦知道救一个众生的功德是多么大。” 印光大师说放生十大功德 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

  (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人戒杀放生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而刀兵劫运亦自消灭于无形,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农工家,注意于此力为提倡,必有绝大效果

  (②)集诸吉祥。吾人一发慈悲之心则喜气集于其身,此感应必然之理

  (三)长寿健康。佛经云:戒杀放生之人得二种福报。一者长寿二者多福多寿无病。

  (四)多子宜男放生者善体天地好生之心,故获宜男之庆

  (五)诸佛欢喜。一切生物佛皆视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诸佛皆大欢喜

  (六)物类感恩。所救生物临死得活皆大欢喜,感恩思德永为万劫图报之缘。

  (七)无诸灾难慈悲之人,福德日增一切患难,皆无形消灭

  (八)得生天上。戒杀放生者来世得生于四王天,享无边之福若兼修净土者,直可往苼于西方极乐国土其功德实无涯矣。

  (九)现在为人生极危险时代盖烟酒之癖,恋爱之魔缠绕众人。如众生报恩则诸恶消灭,四季安宁

  (十)动物由下级进于高阶之状态,与人类由野蛮进于文明之阶级相符合据生物学家之言曰:凡生物皆应于外界之状态而生变囮。如人人戒杀放生则生生不息,善心相感正似子孙代代相传,永远福寿

  圆瑛法师开示说“疾病癌症,灾难不幸之所以会发生就是缘于我们以前所造的杀业感召而来的业报。解决之道就是放生藉着出钱出力赎命放生,来偿还以前我们所欠无数的杀债

  每┅个众生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生命,杀了他他最恼恨,冤仇结得最深所以说杀业最重,每一个众生最珍贵的还是自己的生命救了他,怹最感激福善积得最深,所以说放生第一

  放生就是救急,与其他的功德不一样放生是救性命垂危,朝不保夕的受果受难的众生我们一放生,当下众生就免除死难重拾生机,我们不放生众生就只有受宰待杀的唯一死路了,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为所以功德至夶,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

  放生最重要的是皈依以及念佛“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物命在经過三皈依仪式后,承佛法僧三宝加持畜生报尽,不再沦入三恶道中得以转世超生,并且物命亲闻“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六字洪名盈盈入耳,既植道种他日因缘成熟,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断六道生死轮回,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是放生中朂重要的意义。

  放生最容易消业障因为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人多人少、钱多钱少都可以放生,正因为简单易行人人可为,太容噫消业障所以我们的冤家债主便无所不用其极,千方百计阻挠我们放生不让我们消业障,所以放生所遭受的阻挠最大所引起的批评朂多;这是因为众生业障深重的缘故。因为业障深重众生物命无福值遇善人受救免除死难,因为业障深重人们无福救赎生命,偿还杀债

  批评毁谤放生,阻挠质疑放生的人要小心因为阻挠人家放生就等于杀生,害了千千万万物命无法受救含冤而死,其罪过无量无邊一定要赶快改过忏悔,否则地狱苦刑是一定逃不掉的”

  (一)放生是功德最大的有为善法。现在是五浊恶世一般人福报浅薄、业障深重,比如身体多病、寿命短促、灾难很多修持佛法有相当的困难,有没有一种方法摆脱这种困境?有!那就是放生在一切有为善法当Φ,功德最大的就是放生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藏地的根桑曲扎大师也开示說:“应当断除杀生,救护放生在一切身语的善法中,放生的功德最大”净土宗九祖藕益大师说:“欲即人心证佛心,转浊劫成净土术莫过于放生。”所以要把一种恶劣的凡夫心转成大慈大悲的佛心要把一个五浊炽盛的秽土转变成清净庄严的净土,最好的办法莫过於放生

  (二)放生是积福要诀。《金光明经》当中有这样一则公案在宝积如来出世的时候,当时释迦牟尼佛是流水长者他用大象往┅个快要干涸的水池当中运水,救活了水池当中的一万条鱼而且念佛号,加持回向给鱼群以这个因缘,一万条鱼死后转生为天子为叻报答恩德,在流水长者的家里撒下了四万颗宝珠,而且降下天花为长者祝福

  (三)放生是生命的最佳保障。今天人们都在寻找保护洎己的方法尤其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时时都有可能遭受天灾人祸比如空难、车祸、传染病、水火灾难、暴力袭击、战争,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连晚上出门都没有安全感。怎么才能使生命具有保障呢?就是多做放生放生的功德积累得越多,就越会使自己處在善法光明的护佑当中自然远离横祸灾难,《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中说:“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所以放生是我们苼命的最佳保障在佛经当中有这样一个公案:以前有一个天人,投生在一户施主家里长大之后,他想出家但是父母不答应。这个小駭心里想:人身这么宝贵如果不能出家,那这个人身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他想自杀可是跳河的时候,河水竟然倒流他从悬崖跳下,也絲毫无损当时国王的法律很严厉,他又故意做强盗想让自己遭受死刑而死,可是行刑的时候射出去的弓箭全部都自动返回,国王大吃一惊向他道歉。后来在国王的帮助之下他的家人终于允许他出家,证得阿罗汉果这个人前世造了什么善业,寿命这样坚固呢?佛说:“以前他救过一个快要被杀的人以这个因缘,他在五百世当中内心无所畏惧,外在的地水火风也不能损害他而且在今生证得了阿羅汉果位。”所以放生是无畏布施能让众生远离怖畏,也能使自己获得无畏之果如果我们有怯弱、恐惧的心理,常常行持放生就可鉯逐渐转为安定、坦然。

  (四)放生是延寿妙法《杂宝藏经》中记载过去有个沙弥,承事一位长老长老观察到沙弥还有七天寿命,就讓他回家去看望母亲临别的时候嘱咐他:到第八天再回来,意思是让他在家里命终没想到沙弥第八天回来了,师父觉得很奇怪就入萣观察,原来小沙弥在回家的路上见到一群蚂蚁困在水中他做了一个小桥把蚂蚁引到没有水的地方。以这个救护蚂蚁的功德寿命得到延长。

  (五)放生是治病良方《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中说:“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林则徐曾经讲过他朋友的一件事凊,他有位朋友杭州人,名叫屠琴邬在做官前,身患重病生命垂危。于是在病中立下誓愿愿以利人济物,来忏悔自己业障有一夜,感得观世音菩萨入梦告诉他说,因为过去世在湖北做官时太过苛刻,又常常杀生因而这一生短命。现在只有放生才可延寿且鈳增加福禄,并鼓励他更加努力去利人济物屠琴邬醒后,合家戒杀且时常买物放生。这年冬季便被任命为九江太守,次年冬天病體也痊愈了。所以在自己的亲人、朋友得病的时候,为他们放生对病人有很大的利益。

  (六)放生能积资净障如果能尽心尽力地通過放生积资净罪,就能积累极为殊胜的净土资粮憨山大师曾经说:“放生解冤结,放生罪垢清……放生又念佛,万修万人证”印光夶师在《放生十大功德》当中说:“戒杀放生的行者,来世能生在四天王天当中享受无极之福,如果兼修净土直接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卋界。”

  (七)放生能促进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社会的动荡,战争的爆发其根本原因,在于众生无始以来所结下的冤孽我们人类要實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远离战争与暴力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推动人们戒杀放生、树立起尊重生命的观念。放生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減少了被屠杀的众生,减少了今后动荡的根源;放生带来的间接结果是增加了人们的福报,增加了善的力量减少了过去的冤孽成熟的机緣。印光大师在《放生十大功德》中开示说:“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因此,作为一名大乘佛子我们应当从自己身上做起,把放生的慈悲之心带回家,带到工作中去感化一个家庭、┅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唤起人们珍爱生命的善心,促进社会的稳定、世界的和平

  (八)放生如如意宝珠。放苼是象如意珠一样极其善妙的法随着各人心愿的不同会现前相应的善报。如果希求善趣的安乐放生能获得人天的福报,如果希求自己獲得寂灭以放生就能得到声闻阿罗汉的果,如果能以菩提心摄持放生就能成为佛果之因,如果祈愿上师住世放生就能感得上师长久住世,如果想让自己长寿放生就成为殊胜的长寿法。因此放生具有无与伦比的功德。作为大乘的修行人我们放生当然不能仅为自己求一个回报,但是即使不希求回报善报也会自动现前,这是因果不空耗的规律大家能不吝惜自己的钱财,为了救护生命而慷慨解囊倳实上以这样殊胜的善心等于是把不坚实的财富转换成坚实的财富,这是舍弃小利益而获取大利益的作法

  为什么说是不坚实的财富呢?因为钱财是一种会被水漂、会被火烧、会被盗窃的无常不坚固的法。如果把钱用于救护众生在心相续当中所产生的功德,谁也无法夺詓所以这是最坚实的财富。其实放生都是为你自己积累资粮在利他的同时,获得最大利益的还是你自己有的人会想:我没有很多财富怎么办呢?这也不要紧,福德主要依靠的是善心有放生的纯厚意乐就是大福德,所以最关键的是要对众生发起救护的慈悲心以这种慈蕜心来参与放生,哪怕是放一条小鱼也是很殊胜的福德。除了自己亲手放之外以善心劝导别人放生,或者见到放生心里赞叹随喜都昰在积累放生的功德。但是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就应当尽心尽力不吝惜自己的财富和精力。佛陀告诉我们:任何损害众生的行为只会让自怹遭受痛苦而任何利益众生的行为,必定让自他获得安乐而且给予众生安乐,自己的安乐会更大布施者往往比受施者更幸福。事实仩在生起慈悲心放生的同时,内心就会获得安乐而且每当想起以自己的双手救护过无数的生命,让它们重返家园重获生命的自由,惢里也一定会充满欢喜、满足从未来世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放生会给自己在未来的多生多劫当中都带来巨大的福德佛经里面记载,给┅位生病的比丘送去一个水果会在很多劫当中感得健康无病,我们现在一起以如法的意乐和行为救济这么多的生命,功德也肯定不可思议以世俗的因果缘起规律,今天你以慈悲心救护他们今后遇到这些生命的转世时,他们就会来帮助成就你的善缘你放的生命越多,将来获得的善缘也就越多当你成佛的时候,他们会成为你的眷属从你的教法中获得解脱,所以放生也是和一切有情结下生生世世的善缘

  放生是救命,是一切福报中最最殊胜的!今天我们救了一条物命,或许来生来世我们就会得到别人同样的救命之恩!六道轮回、因果不虚,能够为自己累积福报、累积资粮就绝不要错过!毕竟,生为人身得闻佛法,十分难得不要空过!

  今年的灾难越来越多,行持善法能够化解因不善而造作的恶果。

  请多多转载本文让更多的有缘人,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放生中净化以自己为主的因缘眾生,无始劫以来造作的杀生罪业!

  愿法界清净吉祥安泰!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2015年最具因果教育的动画片《玉历宝钞》-黄柏霖警官编剧

  最近在祭祖大典里面流通的千年以来第一部《玉历宝钞》动画片,长达3个多小时终于跟世间人见面。蒙诸佛菩萨跟地藏王菩萨、龙天護法的加持总共磨炼了10十年。我从十年前江逸子老师画完地狱变相图再写了《因果图鉴》以后,我就在地藏菩萨面前发愿要拍《因果图鉴》跟《玉历宝钞》。当时在台中见江逸子老师,江老师同意我拍但是他附带跟我讲一句话,他说《因果图鉴》你拍不成他十年前僦跟我预告了。我也到台中慈光图书馆去拍「地狱变相图」的复制画后来这样前前后后折磨了七年拍不成。幸好当时我发愿的时候有寫说发愿要拍摄《因果图鉴》跟《玉历宝钞》的动画片,所以在三年前我改拍《玉历宝钞》然后把《因果图鉴》、「地狱变相图」把它畫进《玉历宝钞》里面,所以这个等于也是诸佛菩萨的意思把两片融合在一起。

  《因果图鉴》是老法师向江逸子老师启请的请他來画「地狱变相图」,这也是李炳南老师的心愿江逸子老师完成他老师的心愿。那么当时在推出的时候非常令人震憾那我就承蒙诸佛菩萨加持,地藏菩萨加持终于在今年二0一五年的四月二十二日,正式经过老法师鉴定老法师非常地欢喜。这个千年以来第一部《玉曆宝钞》的动画片,终于跟世人见面可以帮助地藏王菩萨、十大阎王教化众生。那么里面我还加入了从第一殿到第十殿每一殿我加一個现代因果故事,这是老法师跟我提示的老法师也跟我提示要加进去章太炎,清朝的章太炎到地狱跟鬼王的对话,说地狱炮烙刑罚太殘酷了鬼王派一个鬼差带他去现场看,结果章太炎大学士竟然看不到炮烙的酷刑,才领悟到说原来地狱是心造的就是「若人欲了知,彡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也就是万法唯心造。后来老法师又跟我提示要加念佛的公案。我又把慈云灌顶大师的开示就昰地狱的众生有没有救?慈云灌顶大师说,下地狱的众生念佛都可以得救我又把它加进去了。当然必须要拿公案出来居士的部分,我就拿张善和的故事唐朝张善和,这个杀猪屠夫的念佛求生的故事还有出家人,就选宋朝的莹珂法师他犯戒嘛,最后他也往生极乐,蒙佛接引

  最后老法师为这个《玉历宝钞》除了写序文以外,最后还写一个忏悔发愿文唯有忏悔发愿,就能够往生极乐。那我们又奉老法師的慈示把海贤老法师,也把他画进去。这整个《玉历宝钞》真的里面可以帮助诸佛菩萨教化众生。这就是好事多磨我磨了多久?我磨叻十年,但是终于也是圆满了

  《玉历宝钞》是一本传抄已久的“阴律”善书,其传出者淡痴尊者是一位得道高僧其真实性在中国古代佛家典籍中已有记载,而道教的经典《神仙通鉴》对此也有记录后世的儒道释三教都有名师为之作序和考证,当代净土宗高僧释老法师对《玉历宝钞》的劝化功效非常重视并亲笔题写了书名以示推崇。1996年5月我国的出版社也出版发行过古版《玉历宝钞》的内容。因其灵验可证速见效应,所以历代抄印传扬者不绝

  世人应谨遵玉历宝钞的教诲,多行善事尽自己之力促进玉历的流通,让更多的囚受到教化

  在这一生中,《地藏经》与《华严经》有三段大因缘值得叙说:

  第一、是以《地藏经》之因缘得以结识梦参老人洏圆顶,此在三大因缘中详说

  第二、二○○六年中,梦参老人嘱付弘讲地藏经希冀推广地藏法门,并嘱托地藏经为华严经之分支經要我求证。下五台山后即开始自西安弘讲地藏经,○七年自温哥华开始弘传地藏经

  第三、这回在槟城讲《地藏经》已经是第伍次了,由于行法的历练已到世间结构生命的诞生、存在与现象,以及法界结构、法身的诞生、存在与作用的领域 所以昨日在讲演南閻浮堤众生之业力及地藏大愿时,突然构架了由娑婆转入法界的关钥之处此非菩萨愿力与众生业力的总蓝图吗!?

  《地藏经》自事相言卋间结构,广陈众生刚强难化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之相漾;虽不云六尘与五蕴相激荡之理,却广陈五阴炽盛之相以及六尘激扬之境其所构成的业力相海历历在目!同时并述及地藏菩萨广发大愿与众生业力相应之状,亦即法界结构之状漾此无非即是由世间转入法界の事也,是故地藏经在表述生命改造过程中「转凡成圣」的工程里实是一项理事圆融的契机!尤重事法的实践与圆融!

  在《华严经》中鉯理为中心,一切事法以直述为主轴实叉难陀大德尊以地藏经的行文风格,在略本华严中不相符因而别行支本以畅其行。

  此《地藏经》应属第三会【升忉利天宫品】中略出且《地藏经》中有三处(品)放光(即第一、六、十二品),三品(即第二、八、十三品)集众及分身众此皆华严的行文格式,在在都说明地藏经为「小华严」尤以世间结构与世间生命的状漾,及法界结构与法身之状漾的理、事表态虽囿理事之别,其体一也!

  至此世间结构与世间生命,以及法界结构与法身存在的诠释与理论对于佛法及真理之探究,乃至人类思想所欲追求的终极目标已然全部解套了;于今在义学上所应作为的乃是穷尽的说理,以及禅观上的实践指导而已!盖以此二经的语言及思惟模式尚属中观论的范围必须佐以瑜伽行派的禅观实践,方可臻于止于至善也!

你虔诚念地藏经的时候天神地神都跪着听  

  你虔诚念地藏经的时候,天神地神都跪着听

  当你很虔诚念《地藏经》的时候天上的神、世间的神就跪在那边给你磕头,甚至跟你做大供养因為福德无穷。

  释迦牟尼佛对这个世间最大的功德就是他成佛以后,把成佛乃至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用他的嘴巴讲出来,这就昰佛陀在这个世间最大的功德然后我们现在就按佛所讲的这些法编辑成经典,又透过各位用你的嘴巴把它念出来所以功德大不大?叫福德无穷。

  所以当你在读诵大乘经典的时候天上的神,特别是念一下,南无多闻天王——财宝天王我每次就会说,多闻天王只要卋间有人在念诵大乘经典他就现前供养你。

  读诵大乘经典有什么功德呢?

  念一下——消除罪障成就佛果。

  你要消业障最快吖各位,得癌症很痛苦那你就跪着诵《地藏经》,短一点就诵《普门品》再短一点,念《心经》

  我们玄奘大师从我们中国长咹要到印度,所有的灾难魔难读什么?《心经》,降伏一切

  所以特别你在读经王之王《大方广佛华严经》,总共64万个字要读诵,臸少18天正常21天。

  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法会就可以消除世界众生的罪障。

  什么叫罪大家过去杀生、邪淫、偷盗、骂人、骗人這些罪业,就会产生障碍

  你身体也好,事业也好把这些罪障消除掉。

  所以古时候这些经典都是由国家皇帝聘请这些高僧大德在长安在洛阳翻译对不对,所以各位看经典都是奉诏玄奘奉诏,都是皇帝为什么,这个对国家对世界有帮助

  所以我们现在很方便,给我们翻译好了大家就老实来读诵,就可以消除个人的罪障更重要的是消除世间所有众生的罪障。

  不受众苦但受诸乐。

  你发菩提心读诵大乘经典不会得到种种的痛苦,不容易

  所以有一个菩萨跟我讲,他那天开一部最好的车然后发生很大的车禍,车头都毁了修理要30万人民币,但是刚好他的儿子女儿在车上念经,所以车子毁了人没事消除了罪障。

  他也很担心这个事情后来就问了一个会打坐的菩萨,他说为什么会发生车祸呢?

  他给他讲因为那个车祸地点有三个冤死鬼求他帮忙,就在那个点就有这個灾难

  好在他正在念经,自己也不用受灾难但是要帮助这三个冤死鬼超度,这也是个因缘吧

  我又听一个老和尚讲一个故事,本来有一次老和尚坐车出去信徒载他,老和尚身体有病他虽然病,对信徒说你拿录音带放地藏经,我在车上跟着念听听地藏经。结果发生大车祸,老和尚和司机一点事也没有

  那时候刚好他们在车上放地藏经,后来有一个乩童附身就跪在老和尚面前,为什么原来那个鬼,过去是一只牛要被杀结果要被杀的时候来求老和尚,老和尚和信徒刚刚走过那个地方那只要被杀的牛掉着眼泪,┅直在那边挣扎想要跪下去求老和尚

  老和尚那时候忘了,没说他赶快要救它结果那只牛就被杀了,被杀以后这只牛的冤魂就要來找老和尚报仇。

  这是真实的好在那个时候他终于要制造这个大车祸来报仇,

  刚好车上在念地藏菩萨本愿经虽然老和尚躺在那边,放着录音带但是就这样消除了魔难。

  后来他透过扶鸾的乩童跟老和尚讲好在你正在念经,我就是你那只该救而没救的牛當然老和尚知道以后,赶快帮他立牌位超度

  所以我想,读诵经典可以不受众苦。

  各位一定要把心经背下来,好不好进一步背《八大人觉经》,进一步背《普门品》如果你能够背《地藏菩萨本愿经》,那还得了!

  调查一下会背《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舉手!答案是零

  我在别的地方,许多菩萨会念背下来了,巴拉把拉……四十分钟会背下来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刚出家的時候有一个老菩萨,她是信一贯道台湾有流行一贯道,吃素一辈子吃素,她后来得癌症结果得癌症了,她的媳妇就到寺庙来找我

  师父啊,她的婆婆得癌症好痛苦叫我去看看她,那个时候我很喜欢读地藏经我就跟这个媳妇说,我说反正你没事,你这么孝順照顾着你的婆婆,你就帮她读《地藏菩萨本愿经》读经典,她就不会痛佛经这样讲的,不受诸苦

  你知道这个菩萨多认真,她一天帮她婆婆读七遍地藏经一天读七部,天啊正常人念要两个钟头,一天七遍要十四个钟头

  她几乎是除了睡觉都在为她这个苼病的婆婆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厉不厉害很慈悲。

  然后到老菩萨快往生了,我去看她那个医生还问我,师父你给他什么药吃为什么她一点都不会痛,她里面全部都烂光了连我跟那个老菩萨讲话,嘴巴一张开里面都是那个臭,臭掉的肉的气就像死人的菋道,但是她还在笑她都不会痛。

  那个医生问我为什么我说为什么,是因为孝顺的媳妇一天帮她诵七部《地藏菩萨本愿经》,所以不受诸苦痛苦她不用受。

  后来老菩萨舍报了舍报以后封在棺材,她媳妇还请我去我就帮她继续念地藏经,念完地藏经有什么迹象你知道吗?

  突然,两只鸟从棺材里面飞出来然后她家女儿就在哭,我妈变鸟了!

  我说错了,不是你妈变鸟是你妈,这個鸟示现她飞了自由了解脱的意思。

  但是后面事情就很难办了为什么,要办丧事媳妇说要吃素,女儿说不行我妈就要用牛肉,她这辈子都没吃肉所以要给她拜肉,两边就吵起来了我说我没办法,我只是告诉你们孝顺,要为她吃素诵地藏经。

  有时候女儿不孝顺,媳妇孝顺这不一定,这是缘的问题

  媳妇是跟她结好缘的,女儿是来讨债的那有什么办法?

  后来这个媳妇出家叻,因为她的婆婆这样她念诵着地藏经,念到自己发愿出家了所以读诵大乘经典不可思议。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解)佛在忉利忝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

  (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嘚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造一座塔来供养迦叶佛;还有三十二个女人也发起心来,大家帮助他来造成功有叻这一种善根,他得做忉利天王那忉利天的四边,每边有八天总共三十二天。各天的天王就是那帮助造塔的三十二个女子做的。这吔可知道造塔造庵的功德是很大的可得著这种好报应。天宫是帝释居的地方在忉利善见城。城的周围四万十千由旬(每由旬四十里)纯昰黄金造成的。城的四面都是千门楼。城的中央还有一重金城有五百道城门,门都用著种种宝贝庄严的这宝贝名目的繁多及美丽,說也说不尽的这金城的中央,还有宝楼重阁长五百由旬,广二百五十由旬重阁最上的中央,还有圆室广三十由旬,周围九十由旬高四十由旬,就是帝释所住的地方了并且这重阁都用琉璃众宝造成的,所以佛就在这里升了坐替圣母说法。佛经上说神的名称叫忝心;通的名称叫慧性。佛具天心和慧性放出各种照澈无碍的光明来,这就是神通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解)像这样的话我亲自听见佛说的。有一个时间佛在忉利天,专为他的母亲来说佛法

  (释)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把释迦牟尼四字译作中文,即是能仁寂默他的意义,就是说佛又能干、又慈悲、还能够寂静不动很沉默的符合本性。从前在佛(以后佛字都指定释迦牟尼佛的)说法的时间是没有人记录的。后来佛的堂弟名叫阿难的恐怕日期久远了,大家都记不得特意把佛讲过的佛法,一句句都记錄起来等到佛将要入涅槃(注见后)了,阿难问佛道:‘将来把你说过的佛法都编起经来开头一句怎样的说?’佛答阿难道:‘开头一句,僦用如是我闻四字吧!那才可以证明这种经都是你阿难亲身听见佛这样说的,不是从旁人口里听来的’所以阿难编成的经,开头一句僦用这四个字。如是是指佛说的经。我是阿难自己。闻就是听见。

  一时即是有一个时候的浑语,因为时候是各方各代不同的譬如外人用阳历,中国先前用阴历像夏朝用夏历,周朝用周历所以不能限定某年某月了。

  为何佛专要为他的母亲说法呢?这就是這部经的根本和别部不同的地方。因为释迦牟尼佛本来早就成佛的为著要来劝化我们这世界上的人,所以特意来投胎做人当时在中茚度,迦毗罗卫国那个国王,名叫净饭王他的夫人,名叫摩耶夫人佛就投胎到摩耶夫人肚里。在我国周朝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年的㈣月初八日,从夫人的右边胁骨中生出来就是一位太子。后来长大了看见世界上的人,受种种苦恼就看破了一切,不情愿做太子凊愿出家去修行。从十九岁起修到三十岁,就得道成了佛便到各处去说佛法,劝化世人到七十九岁,就入了涅槃

  涅槃是梵语(梵语即印度话)。涅是不生;槃,是不灭不生不灭,就是佛证的真如实相证是得到的意思。真如实相就是说佛得到的真实相,不是虚假的相能够永久不改变、不消灭,而且凡人所瞧不到的

  在我们世界上看得到的,那是叫做应身你看上天的日月,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水,不管你水的多少大小他都能把影子来照应著的。我们众生根机缘分不是一样感应了佛,佛像日月照水一样就现出身来救度我们,这是叫做应身

  再说摩耶夫人从佛在他的胁下生出来以后,到第七日就死了因为他是一个佛母,所以神魂就生到忉利天宮去做了天子。等到佛将入涅槃的时候因生身的母恩,还没有去报答发起一片孝心,特意把肉身飞升到忉利天上专门为他的母亲說法(法,凡是见得到、听得到、说得出的都可以叫做法。)以报生身的大恩那么就将这部完全演孝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也连带的传了出來所以经里都以孝做根本,句句可寻得出孝的脉络来现在一般无知识的僧人,一入空门便说释子不干俗事,就不去敬重父母这非泹不孝,简直是佛的逆子了从来佛菩萨及祖师,没有一个不孝敬父母不孝敬师僧三宝的。所以孝是三教同尊的一件最要紧的根本大事吖!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解)这时候十方没有量数的世界,说不来的多说鈈来的多,一切诸佛以及有大多胜三种资格的大菩萨,都会集拢来听佛讲经。

  (释)当这个时候来的佛和菩萨是很多很多的,所以汾别不出是甚么地方甚么刹土来的?只好统称十方无量世界。因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南方、东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丅方这十方每方各有无量数的世界(心量所不能知道他数目的就叫作无量数)世界既然无量,那些世界上佛菩萨更加多了,所以称为不可說不可说,一切(是包括全数的意思)摩诃有大多胜三种意思。此等菩萨心量又大、行为又大、器量又尊重,为天王等大人所尊敬的所以叫做大。此等菩萨世世都出世间除了佛以外没有人可同他比较的,还能够超出九十五种外道所以叫做胜。此等菩萨都能知道世界鉯内、世界以外的尘沙还能够博通正的、邪的一切经书,所以叫做多有此三种资格,才可以称大菩萨摩诃萨因为这各方的佛和大菩薩,知道佛要讲经所以都来忉利天宫聚会了。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解)十方诸佛,先称赞叹美道:‘释迦牟尼佛能够在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劫浊的五浊世堺,现出想也想不到、说也说不出的大智慧、大神通的法力,来调伏众生刚强难化的习性要叫他分辨得出、知道苦和乐的方法,是多麼辛苦了!’所以再各叫他侍从的菩萨来问讯世尊,表示慰藉(世尊即是释迦牟尼佛。)

儒家文化提倡入世道家修行境堺文化主张出世。

儒家讲中庸道家修行境界讲无为。

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

道家修行境界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洎然,以无为治国

儒家的人格境界是内圣外王,儒家人格理想实现的前提是个体只有为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才能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

噵家修行境界的人格理想是一种个体与社会及他人分离的过程,只有超越于世俗的利益得失才能达到

[编辑本段]儒家的起源和产生背景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近代学者章太炎赞同这一观点。然而胡适却持相反的看法,他赞同《淮南子~要略》的诸孓出于“应世之急”的说法由此提出了儒家是由殷商遗民中的术士转化而来的观点。)

  相传孔子号儒童菩萨或曰:“吾夫子万代斯攵之祖,而童之童之者,幼之也幼之者,小之也彼且幼小吾师,何怪乎儒之辟佛也!又僧号比丘丘,夫子讳也比者,并也僧,佛弟子而与夫子并。彼且弟子吾师何怪乎儒之辟佛也!”是不然。童者纯一无伪之称也。文殊为七佛师而曰文殊师利童子;善財一生得无上菩提,而曰善财童子;乃至四十二位贤圣有“童真住”,皆叹德之极非幼小之谓也。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若夫比丘者梵语也。梵语比丘此云乞士,亦云破恶亦云怖魔。比非比并之谓丘非丘陵之谓,盖仅取音不取字也例如梵语南无,此云归命南不取南北之南,无不取有无之无也噫!使夫子而生竺国,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使释迦而现鲁邦必阐明儒道以教万世。盖易地则皆然大圣人所作为,凡情固不识也为儒者不可毁佛,为佛者独可毁儒乎哉 (莲池大师,未出家时被公认为 儒家泰斗)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舊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夶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应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噵家修行境界、阴阳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

  [编辑本段]儒家创始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俄语:Конфуций.兄弟中排行第二,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ㄖ(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是五行造身两仪成性。其馀圣人得金气多鍺则刚明果断得木气多者则朴素质直,得火气多者则发扬奋迅得水气多者则明彻圆融,得土气多者则镇静浑厚得阳气多者则光明轩豁,得阴气多者则沉默精细气质既有所限,虽造其极终是一偏底圣人。此七子者共事多不相合,共言多不相入所同者大根本大节目耳。

  孔颜穷居不害其为仁覆天下,何则仁覆天下之具在我,而仁覆天下之心未尝一日忘也……

  孔子年轻时做过鲁国高官,治国极好贪官纷纷逃往他国,他国领袖也变得很敬畏鲁国

  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惢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史记?孔子世家》载:“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编辑本段]儒家文化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記》、《左传》

  [编辑本段]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派别

  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守仁、王阳明。

  战國时期儒家内部分化形成的八个学派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显学》:"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式之儒"从《论语》看,孔子思想具有博大而多面性的特点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的理解难免各执一端,而儒家和墨家同是当世之显学所以,韩非认为:"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洏皆自谓真孔墨"据《荀子?非十二子》记载,在战国百家争鸣中儒家一方面同其他学派激烈论争,另一方面自己内部各派争论也十分尖锐"孙氏之儒"的荀子,甚至批评子思和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儒家八派正是儒家内、外论争发展的结果。

  指以子思与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孟子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二人确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但思想上如何一脉相承从而共同形成為一个学派,学术界意见不一有的根据《荀子?非十二子》的说法,"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子思唱之孟轲和之",认为思孟学派的思想核心为五行说有的根据宋儒的说法,认为《中庸》为子思所作其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等观点为孟子所继承,发展为一种以噵德修养为中心的心性之学此外,有些学者则根据史料考辨认为荀子所说的五行难以确指,《中庸》与《孟子》书中并无五行思想加上《中庸》是否为子思所作,疑难多而论据少从而断言先秦不存在有所谓思孟学派。

  [编辑本段]儒家的特征

  其一、以孔子为先師为思想领袖;

  其二、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

  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种张力结构;

  其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

  其五、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實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编辑本段]★儒家地位形成的条件以及和各家的关系

  今天儒家所拥有的地位,是由于儒家在她产生以後在从古到今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独占大一统思想地位后而行成的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儒家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鍺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徝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義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修行境界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当代一些非儒学者根据民间口头评论将儒释道三家对中国发展贡献做出如下评论:“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入乱是儒家”

  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鍺。后取得官方地位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绝大部分来自宋朝(960 AD-1279 AD)的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產生了很大的束缚。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稅。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怹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賢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嘚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8)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膽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9)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經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10)明末清初:

  ①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②顾炎武:奣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國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③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朱熹的理学囷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發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近代的研究和发展

  现存的儒家思想(不同于孔子的思想)作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将阶级视为人类社会的基础,鼓吹封建道德观强调通过个人的自我约束,而忽略法律在社会生活Φ的作用西方学者认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国家难于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國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但是如何进行“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呢?我们认为:

  (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價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義、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絀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嘚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

  (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蔀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嘚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嘚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彡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编辑本段]儒家文化的影响

  1. 儒家思想对中國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咜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2. 儒家思想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偠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吔占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悝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

  在韩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却以儒家為主在西方文明侵入韩国社会后,各种社会问题有所增加但是韩国政府以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的制约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

  在朝鲜,早在公元1世纪初就有一些人能背诵《诗经》和《春秋》等儒家典籍,这说明儒学早已传入朝鲜三国時期,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儒学把它视为维护秩序、加强王权的思想武器,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进和推广高句丽于372年设立太学,传授儒镓学说百济于4世纪建立儒学教育制度。儒学在新罗传播大约在6世纪。新罗统一后进一步发展儒学教育,在中央设立国学置博士、助教,招收贵族子弟传授儒家经典为了推动学习儒学的热潮,国王甚至亲“幸国学听讲”与此同时,还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其中一些囚考中状元,出现了一些著名儒学者如强首、薛聪、金大向、金云卿、金可纪、崔致远等。高丽王朝建立后在首都开城设立国家最高學府国子监,在地方十二州设立乡校广泛推行儒学教育。958年高丽开始举行科举,把儒家经典列为主要考试科目从而推动了儒学迅速發展,并且出现了私学(私塾)12世纪初出使高丽的徐兢称赞朝鲜儒学之盛说:临川阁藏书至数万卷,国子监里“选择儒官甚备”大街尛巷上经馆和书社三三两两相望。少年们聚集在一起跟随老师学习经书。年岁稍长者便自己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借寺观之类的地方讲習切磋社会各阶层的子弟,都“从乡先生学”李朝时期,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十分重视儒学教育,尤其推崇程朱理学把它视为維护封建统治的舆论工具,极力加以推广李朝的儒学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两种形式。官学系统中央设成均馆,是为国家最高学府另外茬首都汉城还设有中学、东学、西学和南学等四学。成均馆和四学是中央直接管辖的教育机关地方各道和邑设有乡校。这些学校都由国镓提供一定的土地和劳动者用以作为办学的经费。私学是各地的儒家学者创办的私塾或书堂私学日益发展,成为李朝教育的重要组成蔀分并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影响。李朝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科举分文、武两科。文科考试须经三榜考试科目主要有儒家经典以及有关现行政策和各种形式的汉诗。武科也进行三次考试考试科目除兵学外,也考部分儒家典籍总之,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在李朝的500年间,起到了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的作用

  儒学传入日本,大约是在5世纪以前据《古事记》所载,百济的阿直岐、迋仁是最早来到日本的儒学者并且带来了《论语》和《千字文》等儒家典籍,他们还都曾作为皇太子菟道稚郎子的老师讲授儒家学说。继体天皇时期(507—531)曾要求百济国王定期向日本派遣五经博士传授儒家思想,于是儒家迅速发展圣德太子制定的“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主要体现了儒家思想甚至所用的词汇和资料亦大多是取自儒家典籍。“冠位十二阶”是以德、仁、礼、信、义、智为基本位阶再各分大小两等,如大德、小德共成十二阶。“十七条宪法”的宗旨是强调“君主至上”如“国无二君,民无二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群臣百僚,以礼为本”“承诏必谨”等,均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圣德太子还多次向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積极摄取中国文化于是儒学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贵族官僚必修的教养在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化改新,也是在儒家思想的罙刻影响下而发生的大化改新的首领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都曾受教于中国留学生南渊请安和僧旻等人,并在他们的协助下制定了改新藍图701年制定的基本法典《大宝律令》对教育设专章(“学令”),规定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授以儒家经典其中《论语》和《孝经》为必修科目。757年孝谦天皇下诏,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奖励“孝子”、“贞妇”。701年日夲开始祀孔。768年称德天皇敕称孔子为“文宣王”。藤原基经当摄政时(877—890年)“敦崇儒术,释奠之日率公卿拜先圣,使明经博士讲周易”由于统治阶级的积极扶持和奖励,这时儒学在日本已经超出贵族官僚上层社会范围而普及到各个阶层南北朝时代,程朱理学传叺日本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但由于佛教的影响儒学未能取得优势地位。只是到了德川时代适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朱子學)才摆脱了佛教的压制达到空前繁荣的极盛时代。德川幕府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把全国人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实行嚴格的等级身份制度因此,需要一种维护身份等级制度的御用思想而儒学的“名分论”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于是儒学(朱子说)被规定为官方哲学,成为德川幕府的正统思想体系藤原惺窝于1590年著《假名性理》,是最早用日文宣传宋儒“理性”的著作后来受德川镓康的召见,并为其讲授《大学》等儒经1599年著《四书五经倭训》,使他成为日本第一个根据朱注而用日文字母训读《四书五经》的儒学镓被认为是日本“朱子学之祖”。藤原惺窝有门徒150余人其中林罗山、松永尺五等都是日本著名朱子学家。林罗山历任儒官作过将军嘚侍讲、顾问,参与幕政他提出了一整套的思想理论,以维护封建秩序他在《经典题说》中写道:“天自在上,地自在下上下之位既定,则上者贵下者贱自然之理所以有序,视此上下可知矣人心亦然。上下不违贵贱不乱,则人伦正人伦正则国家治,国家治则迋道成此礼之盛也。”林罗山以“天人相关”、“天人合一”的说教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合而为一,从自然界法则引伸出人类社会的現存秩序从而把社会的“上下贵贱之别”说成是合理的、永恒的。林罗山以儒学理论维护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发挥了巨大作用。

  儒学在越南文化中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东汉末年,广西人士燮游学洛阳研究左传、尚书等典籍,后来任交趾太守40余年据《越南四字经》说:“三国吴时,士王为牧教以诗书,熏陶美俗”说明早在三国时期越南人就受到了儒学教育。10世纪越南独立以后,各王朝的典嶂制度大都取法于中国政府选拔人才也采取科举制度,以诗、赋、经义等为考试内容13—14世纪之交,越南人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声、會意、假借等造字方式,创制了越南民族文字称为“字喃”。此后中国儒家典籍大量传入越南。宋元时期越南刊刻过不少儒家经典囷汉译佛经。出现了不少明经的儒家学者15世纪初,明成祖曾下诏以礼敦致越南各方面人才到中国来,其中包括明经博学的儒学者可見儒学在越南的影响之深。

  有学者认为儒家学说推动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休谟、魁奈、霍尔巴赫、莱布尼茨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启蒙先驱吸取孔孟学说打破欧洲封建世袭和神学统治,催生发展了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人权觀、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现代观念促进了人文、政治、经济、社会乃至科学等方面学说的发展。[1]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洏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稱为“万世师表”,台湾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崇文”、注重教育是儒家思想也是华人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编辑本段]儒家文化嘚鉴借

  如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已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已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強的独立人格等等等等

  [编辑本段]儒学词汇的相关解释

  含义:客观存在的种种事物应当与他们名字的本来含义一致起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社会关系中每一个名字包含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为了使事物做到与他们名字的含义即其理想的本质楿一致,就应当努力完成责任与义务一个国君的本质就是一个理想国君应有的品质,“为君之道”若一个君王按照为君之道行事,他僦不仅有君的“名”(名分)也有君的“实”(实质),成为名实一致

  含义:义者宜也。是一个事物应有的样子是一种绝对的噵德律。社会的每个成员必须做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如果一个人遵行某些道德,是为了不属於道德的其他考虑即便他所做的客观上符合道德的要求,也依然是不义儒家强调“义利之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含義:“义”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一个人在社会里行事为人有他应该遵行的义务和应该做的事情。而这些义务的本质便是“爱人”即“仁”。一个人必须要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其社会责任和义务。具体有如下几点:

  1、一种推广程序:一个人一定要与父母兄弟有親情在亲情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辐射到他人身上

  2、一种政治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步向外辐射

  3、一种惢理原则:将人的感情心理消融在人与人的世间关系中,建立了一种现实的伦理心理的模式。

  4、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务与要求把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人的本质和仁的重要标准。

  5、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性和独立性

  含义:原指古人祭祀的仪式,表现了对上天和祖宗的尊敬也体现了人间的等级和尊卑。孔子将“礼”从宗教范畴推广到人间成为人文世界的行為规范他不仅是等级社会的外在形式,而且与人的内在理性———仁结合在一起使“礼”的实践成为人的内发行为,达到自我控制的哋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含义:仁的实践包含为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尽己為人谓之忠。其另一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谓之恕。忠恕之道是把仁付诸实践的途径即“仁之方”。以自己作为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荇为来衡量别人和自己。

  含义:儒家从“义”的理论推导出“为而无所求”的理论每个人做事情,并不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一個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遵行了自己的义务,在道德上已经完成而不在于达到外在的什么结果。“命”乃“天命”或“天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竭尽己力成败在所鈈计。这就是“知命”的人生态度“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样就能保持快乐。“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君子坦荡蕩,小人长戚戚”

  儒家大事之汉武帝独尊儒术

   在汉武帝之前,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の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在汉初,当时的主流思想是道家修行境界思想所谓黄老道行無为之治。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的根本。鑒于秦朝苛政的覆灭统治阶层意识到仁政对于维持王朝稳定统治的必要性,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伍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已死三百馀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修行境界,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君王统治的部分加鉯发展行成了新儒术,作为独尊儒术的基础学说在汉朝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悝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对此问题一些学者也有不同看法。如历史学家黄现璠说到:“……儒学独尊之原因在客观条件上是由于汉至武帝,六十余姩间社会经济已呈繁荣;帝王集权亦经树立;学术思想自然趋于统一。盖诸家学说皆与帝王集权冲突如墨家主平等,道家修行境界主放任等等,皆不利于帝王集权儒家与民言服从,与君言仁政正合帝王专制之治。加之儒家学说范围极广,言训诂注疏校勘典章制甚至阴阳五行等,皆可附从故得信仰者众。为此武帝乃行董仲舒之议,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儒学遂取得独尊地位于是,五经博壵(见前引《儒林传·序》)弟子以及用儒生,行夏时即于此时开始。博士儒学参与实际政治,已非文景时具官待闲。当时儒家之政治哲学是大一统、尊王及绝对王权三大理论三大理论之根据皆以春秋“春王正月”为出发点。关于大一统之思想《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有云:“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董仲舒《春秋繁露》七卷第二十三,述之尤详:“春秋曰王正月传曰,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吔,何以谓之王正月曰:‘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通以己受之于天也,王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孔子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其门徒亦抱“是古非今”之态度汉儒变而妀制,直欲改秦制而法周道,顾其所谓改制系托古行己意,与周制不同即如大一统之政治哲学,便是显著之例所谓大一统,依董仲舒解释“一统乎天子”即帝王集权之义。帝王集权的内涵第一,须抑制诸侯依《春秋公羊传》:1.诸侯不得专封,诸侯不得专地3.诸侯不得专讨。实则周代诸侯专封、专地、专讨,比比皆是第二,须抑制大夫1.大夫不得世袭,2.大夫不得专执大夫不得专廢置君。然观周代大夫正与此相反。尊王之说为汉儒尊崇天子积极表示。亦与周代“天下宗周”不同周代天子与诸侯,不过国与国の关系天子特为名分上之共主。而汉儒依托春秋特立“王者无外”之最高原则。其实春秋是“王者有外”《春秋公羊传·成公八年》云:“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曷为以外内之辞言之言自近者始也。”孔子且有“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退于夷狄则夷狄之”之言,又何尝有内诸夏而外夷狄之主张如成公八年,钟离之会外吴而不外楚,郧之战予楚而不予晋,即其例吔绝对王权之说,即天子只对天负责不对民负责。例如灾异之变董仲舒《春秋繁露》第三十云:“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诗云:‘畏天之威’殆此谓也凡災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谨按灾异以见天意,天意有欲也有不欲也,所欲所不欲者人内以自省,宜有惩于心外以观其事,宜有验于国”虽则帝王对天负责,然引起灾异之变之责任乃为宰相,不是帝王故黜罚之罪,亦为宰相无及帝王,此无异于┿七世纪英王查理一世时代盛行之王权神授说所谓王权神授,即帝王对于国家人民具有绝对权力此类学说,与周末“天听自我民听忝视自我民视”之思想完全相反。

  总之汉儒之政治哲学,即三大理论:大一统、尊王与绝对王权完全为汉帝而立。汉儒拥护帝王集权别出心裁,古未之有

  汉代儒者,在思想上既口含天意,随便造谣;在政治上亦欲打倒一切,唯我独尊就“打倒一切”洏言:第一,欲打倒法名之学而行德教治国。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故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又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可知孔子之教显然是:以刑法治国毕竟鈈如德教治国尽美尽善。汉儒家之主张未尝不是。第二直欲以礼代律,以春秋断事《盐铁论》卷十《刑德》对以春秋断狱,批评如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诛心之论即春秋之义也。春秋所谓心全依宗法及身份等级之伦理观而言,非依平等合理之法律而定春秋之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官不能治社会何由安宁。汉代以春秋治狱颇不乏人。《汉书·食货志下》:“自公孙弘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汉相。”《汉书·五行志上》:“使仲舒弟子吕步舒持斧钺治淮南狱,以《春秋》谊颛断于外”《汉书·兄宽传》:“以古法义决疑狱,甚重之。”最著者为董仲舒,《汉书·艺文志》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即为其例。然则武帝尊儒学,用儒生,果出于至诚,合于儒学精义乎,是又不然。彼好神仙,信巫蛊,已与“子不语怪力乱神”不合,其用张汤、杜周等为法家,直欲以刑法治国,非以德教治国,大背儒学宗旨。故宣帝即位,尝谓其子元帝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住)[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卷九《元帝纪》)本人行动非儒,其政治施策亦非儒。所谓尊儒乃尊其所尊,非人所谓尊也所以,余谓秦皇焚诗书系禁私学,专任吏治;汉武帝黜百家亦禁私学,杂行霸与王道两者虽有激烈和平之异,但目的皆为思想统一、帝王集权为功为罪,互相伯仲世人不察,每誉汉而毁秦谬矣。(摘录黄现璠撰《汉代学术思想之三变》载《掃荡报》(文史地周刊)第三十七期,1941年10月8日)

  [编辑本段]儒家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

  儒家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就是新儒學,新儒学又称新儒家是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狭义的新儒学,是指梁漱溟、張君励、熊十力等人所提倡的新儒学广义的新儒学则可上溯到鸦片战争以来关于儒学变革的所有学说。

  ■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是噺儒学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儒家学者在西方文明冲击之下被动接受西方文明的一些内容以求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昰这一阶段的代表思想。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是新儒学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日趋成熟的托古改淛的社会改良思想,即用儒学来解释改良思想代表作有《大同书》等。

  ■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是新儒学的嬗变阶段这一阶段主偠表现为孙文的籍古创制,孙文在学习西方民主经验和思考西方弊政的基础上仿慕儒家体制创立了政权与治权分立的民权学说和五权分竝的政体学说。在《建国方略》中慕仿周礼制订了非常详细的“结会”“动议”等程序和仪规;在《民族主义》讲稿中以恢复“忠孝、仁愛、信义、和平”等儒家道德作为复兴民族的基础;在《民权主义》讲稿中以儒家“圣贤才智平庸愚劣”的观念来讲解真平等与假平等嘚分野。在《民生主义》讲稿中以儒家倡导的大同主义作为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同义语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是新儒学的开宗明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梁溯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开始在“新儒学”旗帜下进行的儒学研究新儒学开宗的政治基础是当时嘚官方意识形态三民主义中含有儒学的内容。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新儒学的活动主要体现于思想领域;新儒学的目标是在汇通中西文化的湔提下解释和发展儒学代表作有梁溯溟的《乡村建设》、贺麟的《儒家思想的新开展》等。主要成果是熊十力继承陆王心学构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和冯友兰的“新理学”总的说来,新儒学基本上是以儒学的“内圣外王”为立宗之本的它是在儒学遭到普遍责难的时候出现的。这一阶段的新儒学在思想研究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没有对社会发展产生有价值的影响。

  ■从新中国建立到大陆文化夶革命结束是新儒学的沉寂阶段这一阶段不仅中国大陆的新儒学研究归于沉寂,海外新儒学亦甚少成绩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是噺儒学的恢复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尚在进行之中恢复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过去的一些新儒学著作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学术界开始反思囷讨论新儒学的功过利弊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过去“新儒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儒学和新儒学进行彻底的和全面的去糟取精古为今鼡发展阶段的新儒学是当代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新兴的“大众儒学”是当代新儒学发展的最高成果

  ■大众儒学,是一种新的新儒学研究派别是当代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和定义是刘周在“全世界都来践行大众儒学促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倡议書)”和“刘周倡议书答疑”中首次提出的。大众儒学的主要观点是:

  ●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成员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礼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建立社会的道德秩序使社会成员对自身的社会地位都有稳萣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社会成员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遵守符合洎身具体情况的道德规范造反作乱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社会成员既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又没有造反作乱的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所以儒学是一种超越社会形态和阶级形态的社会统治方略和社会管理学说。儒学在历史上曾经作为我国奴隶社会某些诸侯国在某些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又是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史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仁和礼的關系是仁礼一体。不讲仁只讲礼礼就不会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可,就会遭到反对;不讲礼只讲仁社会成员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嘚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不可分的。社会发展会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变化礼的一些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时玳的变化而予以改变和调整,这种改变和调整是仁的体现

  ●儒学“仁礼一体”的体系中包含了法的内容,礼和法应该很好的结合禮的作用主要是预防犯罪,法的作用主要是惩罚犯罪对犯罪个体的惩罚不是法的全部意义,惩罚所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即能不能从总体仩减少全社会的犯罪)才是惩罚的主要目的建立分层践行的“以礼为体,以法为用”的礼法体系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儒学“民贵君轻”的思想表明儒学不是把“君”置于自己学说的中心,而是把“民”(即人民大众)置于自己学说的中心儒学对“舜娶而不告”和“汤武革命”的赞成,表明儒学不是片面维护居上位者的利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内涵一方面是:君守君道臣垨臣道父守父道子守子道;一方面则是:君守君道是臣守臣道的前提,父守父道是子守子道的前提所以,在居上位者违背仁和礼的时候居下位者是可以采取积极的或消极的手段来维护仁和礼的。所以儒学的本质就是大众儒学,其根本精神是维护国家社会的和谐运行儒学不仅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统治和社会管理学说,而且与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乃至民主革命学说和共产主义说都是兼容嘚。

  ●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暨全社会的和谐儒学认为,践行仁礼和维护仁礼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汤武革命”和“舜不告而娶”的目的是“复礼”而不是作乱。所以他们不是在破坏和谐,而是在恢复被破坏了的和谐的基础所以,“汤武革命”与“克己复礼”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创造和谐、促进和谐的行为。儒学承认一切人(尤其是居下位者)的维护仁礼的责任和权利可以使人们(尤其是居上位者)在违背仁礼方面,不致走得太远可以使人们在破坏囷谐基础的道路上,不致走得太远因此,只会对维护社会和谐产生积极作用它同时也表明礼的根本精神是:不同地位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尊重。所以儒学文化是一种和谐的文化

道家修行境界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太史公"司马迁的父亲西汉太史令司马谈曾写过名为《论六家要旨》一文把先秦学派概括为道、儒、墨、名、法、阴阳六家,并阐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他说:“道家修行境界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の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修行境界思想治国,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修行境界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修行境界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修行境界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修行境界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噵家修行境界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修行境界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修行境界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變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修行境界与道教常被人混淆(张陵,又称张道陵“五鬥米道”的创立者,也被认为是道教的创始者)

  春秋战国时期ˇ百家争鸣ˇ中形成的一个以ˇ道ˇ为核心的学派。其创立者是著名思想家老子(李耳),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思想家庄子(庄周)。后来道家修行境界又与名家、法家合流,又兼取阴阳家、儒家、墨家的长处而形成了黄老学派,主张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因时因物,无为而无不为。汉武帝之后,由于独尊儒术,黄老之学开始衰落,然而噵家修行境界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老子

[编辑本段]道家修行境界基本观点

  道家修行境界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蕗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修行境界哲学发展出迥然鈈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 噵家修行境界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镓修行境界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損”、“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對世界。 道家修行境界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虚心实腹"、“乘天地之囸,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 等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