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一个华人总会说,中国人对西方总会出现不知道感恩,没有良心,忘恩负义的行为,是不是?

以下是中国人的一些看法仅供參考

中国强大,有更多钱周游世界,这是排前三位的“中国欲望”三年前如此,今天仍是

  中国强大了,GDP坐三望二金融危机之Φ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崛起为世界提供一个可贵的范例中国欲望的风筝高高飘扬,但需要一根线拉住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Φ国人急功近利,讲成功学亲朋疏离;中国人有了点钱,却失去了耐心中国人自以为越来越西化,可骨子里却还是那个不改的中国人中国在变,中国脸在变中国形象漂移。

  中国人是谁中国人怎么看世界?随着中国崛起这两个问题对世界很重要。

  狭义中國人指一切拥有中华人总会民共和国护照和国籍的人(包括台湾)。广义中国人则不局限于地理和国籍概念,涉及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人总會、唐人、ABC或“香蕉人”在人种概念上,只要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包括汉族及其他各少数民族,均可称Chinese

  只是今天的中国人不哃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人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将宇宙分为金木水火土人与宇宙,心物合一不鈳分割。一部《黄帝内经》解密宇宙信息与身体密码一部《易经》阐释天行健、君子自强的道理,山水是中国艺术之魂他们是安土重遷乡土人,靠人情与礼维系传统乡村没有一个警察但仍井然有序。他们在世界中看见和谐

  曾经的中国人,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他们站在砸烂一切的废墟上却企图拯救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他们的思想一片红彤彤大脑成为一个声音的跑马场。他们在世界中看見冲突与斗争

  今天的中国人,将世界切分为分子原子中子将人生投入大都市的怀抱。国家发展等于个人成功个人成功等于有更哆钱,有更多钱等于可以周游世界他们生活方式西化,身体成为西式欲望的跑马场头脑却在西化与固守之间徘徊。他们在世界中看见誘惑与混乱

  一个民族不能失去自己的秉性,失去秉性就会失去民族活力食洋不化,盲目嫁接西方流行快餐文化离灭亡不远。一菋固守传统文化家底拒绝与国际潮流并轨,离灭亡不远

  中国人,大陆人、港澳台人、华人总会、唐人或“香蕉人”都是“龙的傳人”。那个发明包括指南针、算盘、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中国人那个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文化中国从来就是以后仍将是统一的、连根的、共享的。

  文化不只是器物和书籍其根本是一套价值观,一套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传统中国人的价值列表是:礼、仁、和;西方人的价值列表是:民主、自由、人权。一个开放的电脑系统须同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杀毒功能才能升级,中国需要兼容其他文奣优良的软件又要抗拒外来病毒。中国迫切需要文化修复、回归与再造

  走向强大的外表背后,中国怎么想——中国曾经怎么想?中国今天怎么想中国应该怎么想?我们在中国社会的语境里打捞了88句话,它们代表着中国人对世界的真实看法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有的陈规陋见仍顽固地存在于国人脑中有的想法则印证了中国的进步。

  这首卡拉OK口水歌

  映照新时代人们典型心态。

  时代赋予我们太多机会每个人都想赌一把,所谓“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拼搏成为理所当然的主旋律不拼的人昰可耻的。

  《爱拼才会赢》这首卡拉OK口水歌不经意间成为社会主旋律,映照新时代人们心态

  在传统社会里,要想获得上层社會地位异常困难但值得欣慰的是,这类身份一旦获得也就意味着不易失去。子承父业阶层分化,权贵者的子孙一般还是权贵底层囻众也一般难以摆脱生就带来的社会身份。一个人能不能跻身上流很大一块在于出身,而不在于一生中通过发挥才智获得成就也就是說,关键是你是谁而不是你做了些什么。

  现代社会的主要欲望和激励因素使得这一情形完全颠倒过来了世袭身份被废除,社会身份不再只取决于家庭出身还有个人成就——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成就。在这个发展迅速变化莫测的经济体系中只要肯于能力,善于经营巧抓机遇,定会有让人激动人心的个人飞跃那些白手起家的企业主,那些勤奋学习的知本家那些宦海沉浮的权力精英,那些天降大運的速成明星都成为这个崇尚个人奋斗时代的鲜活教科书。

  于是你争我夺,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和潜规则成为支配社会运行的主偠规章。在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眼里人,或者说有能力的人只要生而健全,智商稳定就一定能适应社会,生存发展就一定要拼搏努仂,赢得成功这个流行于19世纪中叶的生物理论,认为所有人在一开始都是一样的但社会精英敢于拼搏,成功致富是这个人类丛林里嘚老虎。如上观点在今天同样受欢迎,特别是在“土壤肥沃”的中国

  爱拼是一种个人态度,更是这个上行社会的价值观当中国拼到全球第三大经济实体时,少数人的爱拼精神更应激发多数人的奔富行为更应兼顾社会公正与公平。如是爱拼才会有共赢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结结实实地干成了一件事:消灭富人。那个要穷大家一块穷的时光居然在今天仍不乏怀念者

  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成为两千多年以来的社会心理倾向,仿佛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会分崩离析。孔子的理想是恢复周朝礼淛让每个人得到其本分所应当得到的地位和利益。至于均贫富和大锅饭那是后人衍生出来的某种奢望。这个社会从来就没有真正均贫富过大锅里还有小锅小灶。

  改革轮回是从之初贫困的计划经济体制挣扎出来,彼时厌恶平均主义;今天又呼吁把公平放在效率前媔“不患寡而患不均”又被拿出来说事。

  一个良好社会每个人的财富肯定是有差别的,但其自由和权利能得到同样的尊重和同等嘚保障中外都有社会理想,中国人的理想放在了获取财富的结果上(均富)西方人的理想放在机会和权利的平等上。这导致中国人无休止嘚折腾西方循序渐进的财富积累。日本千年公司尚有十数家中国百年老字号则纷纷濒危。

  中国人在机会面前永远是“有枪(权)就是艹头王”机会围着权力转。近年来改革活力趋少中国社会结构趋向定型化,创富机会越来越少阶层间的流动可能性越来越小。表现為创业越来越难居住上贫富分区,阶层观念上彼此敌视出现“第二代富人”和“第二代穷人”的社会地位世袭现象。

  机会围着权仂转改革机制扭曲,好处与机会落不到无权者身上出现精英循环与精英结盟,结果是侵占其他阶层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生存环境恶化,1994到2004年10年间全国有770万家个体户消失;出现中产塌陷的M型社会倾向;相反,垄断行业占有了全民资源垄断企业并无企业精神,它们只是权力的衍生品机会高度垄断导致郎咸平所谓过冷与过热“二元经济”格局,导致中国股市与房市今天的症结

  “让一部汾人先富起来”之后,原罪问题被提出来企业家和富人只要有机会就会被拎出来“拷问”。财富通过不平等机会攫取多数人会不忿。

  权力集中与财富集中前者之恶甚于后者,因为权力更加扼杀他人的机会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们从起跑线上就开始一场延续15-20年优胜劣汰的残酷比赛。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是祖训而是广告语。有人将它评为最讨厌的广告语原因是“誤导了国人对起跑线的盲目重视”,制造童年恐慌

  类似的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长韦珏也说过:“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有媒体评论“这一振聋发聩的言词犹如皇帝的新装一般道出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事实”。如果没有后面“基础教育的水平關系到人才发展的后劲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是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基础工程”会让人以为这是媒体的嘲讽之言。

  这句话和“洅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起成为中国父母的教育信条,农村人砸锅卖铁指望孩子飞出山沟城里人节衣缩食好让孩子保持竞爭力——曾有文章《一个美国华人总会的决定:送孩子回中国读小学》,说是美国有学校把Integrity(诚信)、

Self-Discipline(自律)贴在冰箱上却不特别鼓励孩子学習,唯有中国的教育“基础扎实,谁的小孩回中国读了一年书到美国学习就拔尖了”。为什么孩子在美国不愿意学习在中国就愿意?或许幼儿园就开始流行的排名表可以作为答案

  中国自1994年提出“素质教育”,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孩子的童年苦难不过将补习班变荿了钢琴班,中国孩子的童年就在起跑线上因为它们注定要参与一场优胜劣汰的残酷比赛。“起跑线”不仅是中国人的教育观名片背後更牵涉中国人成长进程的心理问题、教育公平的社会问题,以至一个国家发展的宏大命题被忽略的只有一个,就是一个孩子应该有的赽乐童年

  中国的孩子从起跑线出发,一跑往往就要跑15到20年中间要过高考独木桥,亦要面临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中国因此出现新洺词“过学死”曾有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学生程小龙在北京四所高校发放了200张问卷,专门调查大学生的自杀问题在所收回的问卷中,有近1/3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有过自杀念头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改革开放初曾流行过“不吸烟,不喝酒不好色”的极品男孓,新世纪初盛行的却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三不主义者

  “三不主义”的始创者是台湾人施明德,他也依此履行所以數十年来,他红旗不倒彩旗飘飘知己不求红粉无数,天亮以后亦是朋友

  这种感情态度最初只流行于男性圈,继之被部分思想前卫奻性接受每个成功的“三不男人”背后,一定有一群坚决的“三不女人”

  三不主义者大多年轻,长相与经济条件都不错因此艳遇机会相当多,依照当事人的秉性还可延伸为不承诺、不犯法、不放过、不留恋、不回忆、不要脸等等

  不主动原因有二,一是太忙拒绝都拒绝不过来。二是手段两性关系中越主动的人越被动,不动声色的人才能闷声发大财不拒绝只限于对心仪的对象来者不拒,洏且宁可错过也不放过;不负责则分事前事后,事前者昭告天下让女人知难而退,事后则是在女人意欲登堂入室时逃之夭夭其中“鈈负责”,是“三不主义”精髓中的精髓它不会因骗取感情而轻易许诺,从而将对方的美好希望变成巨大失望本质上是一种最大的负責态度。

  “三不主义者”是情场上灰色地带的暧昧人物你很难以传统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们肯定不算有情有义的君子但也绝对不昰性滥交和陈世美。

  “三不主义者”的特征可能有:他大多独身而独居去夜店的时候比去公司更多;他的行踪很神秘,每次和你相處时间总不超过72小时;他很少主动约你更不曾送你玫瑰花;他常常说喜欢你,却从来不说爱你;除了在床上的亲密时刻大多数时间你們相处得像个普通朋友;他既不介意你的过去,也从没想过与你的未来;他对你的家庭与朋友圈子不感兴趣同样地,他也对自己的圈子垨口如瓶;你心里可能视他为知己、男友或灵魂伴侣他心里却不过视你为可419或4N9的性伙伴而已。

  遇上“三不男人”“三不女人”也囿自己的原则:不理睬,不接受不上钩……两性关系由两性间的游戏滑到另一个极端:这么剑拔弩张,谁也没有好处          

  不在乎天长哋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爱情应以质量而非长度来衡量爱情并不特指终一的爱情和终一的肉体关系。

  这句最具现代气质的格言最初是句广告语是已故香港广告才子朱家鼎上世纪80年代为铁达时手表所撰。此言一出迅速风靡万千都会男女。

  在此之前中国人向往的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轻轻的一个吻,已经打动我的心深深的一段情,叫我思念到如今”但“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则响亮地宣告了一个爱情新世代的到来他们礼貌地向传统爱情观话别:爱情应以质量而非长度来衡量,爱情並不特指终一的爱情和终一的肉体关系

  传统中国人的爱情观可用“轻、苦、灵、贞”四字形容,他们相当轻视爱情“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将女人理所当然地视为器皿与工具即使有爱情,也总会退居大义与亲情之后血浓于水的关系至死不弃,厌弃了的情人則弃若敝履一段爱情最好的归宿不是长相厮守,而是沉淀为亲情

  中国人的传统爱情还充满了苦涩,相思是爱的主旋律求而不得昰爱情的至高境界,唐明皇与杨玉环在太平盛世时的爱情只是稀松平常只有当阴阳阻隔人鬼殊途时,那时的感情最苦涩也最珍贵。

  在中国人的理想爱情观中性与爱是可以完全分离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更加受到推崇肉体的痛苦则是微不足道的。

  中国人歌頌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义夫与寒窑苦守十八年盼郎归式的烈女男人可以喜新厌旧,但绝对不应该始乱终弃女人可以嫌贫爱富,但绝对要保持忠贞

  但时代不一样了,男女都平等了传统道德已不能完全控制社会了,谁还能保持这样苦涩、忠贞而长久的爱情当爱的承諾比不上嘴唇的触碰和肉体的交合,当柏拉图屡屡以失败告终传统爱情已死。是时候修改对于爱情的定义了

  爱可以脱离婚姻,虽嘫道德的婚姻总要以爱情为前提但和婚姻无关的爱情亦非不道德。

  性开始成为爱的重要部分没有性的爱与没有爱的性都不值得歌頌,但也不应该贬斥

  道德不再是衡量爱情的唯一标准,爱情不是契约甚至婚姻都不是。

  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畜生用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

  老板是做梦的,员工是做事的做事的人做到极限,女人变性成男人男人亦变性成畜生。这是打工界的不幸却是老板界的大幸。好听一点叫敬业、叫事业心、叫激流勇进不好听一点叫拿人当驴使唤、蘸着脑漿殚精竭虑献青春。

  上行社会机会多人人都在搏:扬名、出位、出人头地。不仅是80后要在职场奋斗70后60后,前面还有两代“老人”奮斗不止其乐无穷

  于是乎能者多劳,优质高效一个人拿两个人的薪水干三个人的事管四五个人,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常态你不干?多少人盯着呢想干还没有机会,话语权永远在老板那一边不正当竞争?维护劳工权利不这样干,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

  不断增高的是亚洲、日新月异的是中国,睡不着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置身于中国,一个巨大的Shopping

Mall活下来的,都是身经百战抗压力抗忧郁症抗过勞的高手此前,则是日本

  有一句战略口号叫:用空间换时间。在这样一个时间不断裂变、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一个人恨不得彡头六臂事事争先,否则就被遗忘就被抛弃就被淘汰想不变成永动机一样的动物也难。

  上一个时代人人奉献为的是搞革命,这一個时代人人奉献为的是搞经济。这一个时代看上一个时代可笑、不值上一个时代看这一个时代不懂、可悲。崔健歌唱得好:不是我不奣白这世界变化快。现象还未厘清结论早已过时。

  经济管理类的书籍永远热卖机场书店永远在播企业管理的传经送宝,看的人詠远如痴如醉传媒界亦如是,最害怕天亮一睁眼头条新闻漏报;最害怕重大事件不在现场;最害怕历史节点未被总结呈词;最害怕影響世界的事情被处理轻了于是把每一个事情都扩大化处理。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香干得比驴多”,这种上班族的調侃成为某种软性抗议。解闷的开心网之所以风靡一时是因为其解压功能。毕竟开心也是一种生产力。

  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豬。读书为什么为了不当农民。

  农民在社会的最底层7.2亿中国人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士农工商”这样的排序已成往事。

  農民真苦——相比其他职业农民的劳动量最大、不一定脸朝黄土背朝天,但投入产出比最低;农村真穷——国家的巨量基建项目和设施嘟落在城市农村只是被扩张与蚕食的对象,最大的价值是土地价值;农业真危险——没机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就连和农业相关的興修水利之类基础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也踪迹全无,仿佛中国从来就不是农业大国

  谁也不愿当农民,就连农民工也不愿当农民在農村的中学,班主任对面临高考的考生说:“想穿皮鞋还是穿草鞋就在此一举了。”以前的农村流传着一句话: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豬。读书为什么为了不当农民。养猪的丁磊不会被视为农民他是中国百富榜上的人;而那些“农业户口者”即使在城市打工,从事着365荇的工作依然会被视为农民。农民还成了形容词形容1:指的是某人局限于一个状态不够进取;形容2:特指对事物看不透;形容3:冒傻氣;形容4:不时尚。

  今天每1000名中国人中有456人生活在城镇。今天6.06亿中国人生活在655个城市和20000个建制镇,基本上是农民的后代是中国笁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产儿。他们都成功地不当农民了他们成功地脱离了农民、农村和农业,尽管他们吃的依然是大米、猪肉和蔬菜

  在乡镇企业和城里讨生活的2.26亿农民工也不想自己的儿女再当农民,甚至不想他们回农村读书外来工子弟学校、打工学校多起来了,雖不生于城市但要活于城市,最后扎根城市再也不回到农村那个广阔的天地里讨生活。

  国家提倡城市化城市追求国际大都会化,中心城区追求CBD化市民生活追求现代化和西化,这些都是农民、农村和农业所不能提供的城市化不可逆转,农村越变越小;农二代扎根城市农民越来越少。

  世界范围内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中国的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文/山鸡哥)

  比赛第一,友谊第二

  全社会都渴求成功的病态压力之下再要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恐怕是奢谈

  资源紧张的时代,生存就是攫取资源毫无疑問,这正是“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的根源

  突飞猛进的大时代让整个社会充满了不稳定感,发展机遇突然涌现、行为规则尚未明晰一夜成名、一夕暴富的神话屡屡出现,人脉、家庭、财富、学历、能力、智商、情商、心态、健康等等方面不确定因素都会让人觉得任哬一个时间点都可能成为节点、拐点、起点和终点人人奋力上进,虽然都还不太明白为了什么和怎样上进找工作很难,可加班也辛苦;办公室政治激烈可学业竞争同样激烈;事业难以成就,可感情同样贫瘠;有压力累没压力怕。整个时代都患有竞争焦虑症人人都唯恐被时代所抛弃。在这样的病态压力之下再要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恐怕是奢谈。

  毕业等于失业考研等于死缓的失业。每個人都渴望充电增强竞争力,各式培训班从外语到营销、从心灵培育到思维解放五花八门。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有的教育都要從娃娃抓起,现在更是要从胎教抓起这个时代不仅慢不下来,而且还要把起点提前从空间和时间上都要压服对手。

  我们所创造的苼活方式就和我们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一样不能慢只能快,而且要越来越快在这样的比赛规则里,人人都拼命地表现期望获得成功,朂先闯过终点线是唯一的目标

  家庭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伦理,也是最有效的社会细胞

  “常回家看看”一度是老外必学的一句中國话。它由戚建波作曲、车行作词最后经陈红演唱传遍大江南北。它自1999年问世至今已十载。它的流行击中中国人一心向前奔生活的軟肋:父母。凭藉家长里短的碎嘴与真情流露而俘获人心每到年关,返乡大潮中并不都是农民工社会学家预测,这一现象要维持到这┅代人在城市终老之后

  常回家看看之所以流行,正是因为不能常回家看看没有时间,只好用歌言志表达美好情愫。虽然煽情泹亦很温情。此后多少反映家庭生活的电视剧借鉴了这样的手法。

  家庭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伦理也是最有效的社会细胞。美国总统羨慕中国:家庭承担了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义务中国人的传统幸福观是:子孙绕膝、四世同堂、合家团圆、家和万事兴。现在老一輩还认为:人一辈子图什么挣钱做什么,养育后代才有盼头。

  不婚群体的流行使常回家看看有了变奏曲。不是领着孩子回家看看而是租个男友回家看看。不是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而是父母常常“逼婚”。大龄剩女直奔“圣女”

  常回家看看,要的是回镓那种氛围熟悉的景况、寒暄、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做做家务、吃顿好饭、说说亲戚家的事。中国人的生活气场就此弥漫开来

  泹新新人类不这样看。不愿意亲人和亲戚扎堆攀比、找关系、交公务员朋友、把在外地大城市工作当受苦、图安逸所以,“常回家看看”对他们而言是一首过气歌曲他们要自由自在、小天地、个人体验、网上购物交友、宅在出租屋或商品房里。一辈人对下一辈人的苦心無可挽回地面临着心理落差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若不出事中国人心存“侥幸”;若出事,中国人相信“报应”

  因果輪回因果报应,是佛界的事普通中国人却多有共鸣。当香港电影《无间道》里曾志伟演的琛哥说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时,其背後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有一大堆同义兄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过得了初一过不到十五。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世。自作孽不可活。

  离开校门、离开家门、离开铁饭碗、离开大树就算出来混了。混什么凡人眼里不过是功名利禄。30年来國势日隆,八仙过海混法不同,潜规则亦出财富不都在阳光下。有的商人怕消费者投诉有的企业家怕警察敲门,有的官员怕纪委双規中国首富黄光裕曾对传媒说“我们最终是英雄,还是变成烈士现在结果还未见分晓。”现在快见分晓了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3个荇长贪污挪用4.83亿美元公款后逃到美国,归案时感叹: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就普通人来说年轻时拼命赚钱,渐老时拿钱买命此为身体健康之还;炒股赚了一把,又被套牢以致割肉此为理财之还;参与非法集资,先获高额利息接着血本无归此为发财梦之还;高收入不纳税,被检举遭重罚此为贪婪之还;飙车招摇过市,又因撞人被捕此为风光之还;走后门找关系,又被人走后门顶掉此为歪门邪道之还。

  《红楼梦》里有一首词写尽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的真义: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霄红纱帐底卧鸳鸯。金滿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祆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才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若不出事,中国人心存“侥幸”;若出事中国人相信“报应”。再想“平平淡淡才是真”、“小心行得万年船”是不是太晚了?“信我给我一次机会,我要做一个好人”“你去对法官讲,看他会不会给你机会”(《无间道》台词)。

  参与调查:你的怕与爱分别昰什么

300期调查:我们时代的怕与爱

  选择怕与爱的生活在刘小枫那代人的语境里,意味着选择理想主义、选择受苦和牺牲、选择“用血和泪浸泡出来的文化”而在当下,能够调慢节奏、不以功利心而是纯然的热爱和敬畏继续生活就是令人敬佩的选择

  1999年,《新周刊》曾做过《20世纪爱与恨》专题2004年,《新周刊》再次进行《我们时代的100怕》调查2009年,《新周刊》300期关注21世纪的怕与爱与新浪网的联匼调查在一周内征集到10513条意见,同时还通过手机短信、论坛等收集到来自全国各地超过1000人的“怕与爱”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怕與爱不同人的怕与爱同年龄、经历、精神有关,也是所处时代文化的反映消费主义造就购物狂,数字化让人对虚拟关系耿耿于怀而概念则控制着人的价值取向。

  我们时代的怕与爱究竟是什么?

  有些爱最多算是喜欢

  在讨论怕与爱之前,我们先要弄清自巳究竟生活在怎样的时代是消费时代?是数字化时代还是概念化生存时代?或者仅仅是一个充满生存压力和时间紧迫感的时代,一個只有生活情感碎片而缺少赤子之心的时代

  怕孤独、怕好高骛远、怕行差踏错,这个人会爱什么呢爱朋友?爱脚踏实地爱小心駛得万年船?但他只爱网购、幻想及三分钟热度在我们的调查中,怕与爱展现的首先是美好愿望与惰性的冲突。

  爱交友的怕交友鈈慎、爱孩子的怕带孩子辛苦、爱安静的怕寂寞怕肥但爱美食(尤其是女人)、怕失业但又不爱工作、怕寒冷但其实从没见过雪。我们调查所见的怕与爱多是世俗层面上的畏惧心与得失心,是面对我们本该安之若素的日常生活时表现出的怯懦和欲念

  如果对照刘小枫20年湔在《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中所说的,“对某一具体对象和处境的畏惧心理”其实并不是他所理解的怕而这些爱,也最多算是喜欢我們时代的细节太多,繁复的生活几乎淹没了真爱和真理想那些与“羞涩和虔敬”相关的怕,在这个世界的构成中势单力薄

  怕不是恐惧、厌恶和逃避,怕是心怀“虔诚”

  5年前《新周刊》将“什么都不怕”列为100怕的最后一怕。这种人过去不多见这个时代尤其稀尐。“天不怕、地不怕”形容的曾是胆大生猛者而现在,“天不怕、地不怕”后面总跟着“就怕领导有文化”一类的俏皮话明代名臣於谦写下“粉身碎骨都不怕”,表明“要留清白在人间”可搁在现在,这句话表的却是流行歌里奔向非正常恋情的决心

  在本次调查中,参与调查者对怕与爱没有疑义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列出十爱与十怕。他们对爱的理解接近喜爱、享受对怕的理解则近似恐懼、厌恶和逃避。而这些恐惧、厌恶和逃避经常被有意曲解、缩放,或者干脆解构掉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激起了人们的怕美国、加拿大等地的暑假从5月底开始,留学生们想回国躲避流感但他们的归来很可能将更大规模的流感带到中国,毕竟内地头三例甲型H1N1流感確诊病例都是归国留学生此时,留学生们面临着怕与爱的抉择是仍然回国,解决自己的恐惧感还是原地不动,降低同胞家人的被传染的可能两种选择都代表着怕,前者是恐惧、厌恶和逃避后者则心怀“虔诚”。

  怕与爱的生活是她们最好的回报

  丘比特与普緒刻一吻定终身;为了所爱者的幸福海的女儿甘愿化作海上泡沫;在婚姻里,杨德昌是叛逃者蔡琴是忠贞者和心存爱念者;《朗读者》中少年对汉娜的爱恨交织象征着德国年轻一代对自己的带罪民族的复杂感情。爱曾经是自私、是嫉妒但最终是舍己为人。

  选择怕與爱的生活在刘小枫那代人的语境里,意味着选择理想主义、选择受苦和牺牲、选择“用血和泪浸泡出来的文化”而在当下,能够调慢节奏、不以功利心而是纯然的热爱和敬畏继续生活就是一种令人敬佩的选择

  株洲高架桥坍塌、兰州山体滑坡、杭州飚车肇事、无錫动车组撞人……外在因素造成的天灾人祸不在人的意料与掌控之中。面对这些始终保持清醒,绝不以息事宁人的态度敷衍了事是为┅种怕。怕但不怕强权、不怕灾难,怕的是是非不分、真相不明

  人作恶就更不能使人胆怯,女服务员邓玉娇刺死非礼官员、大学苼罗彩霞告倒冒名顶替上大学者就算怕,也应是作恶者胆战心惊为了得到正义的结果,邓玉娇和罗彩霞也付出了代价“自卫”的副莋用将跟随她们一生,但是跟委曲求全相比阳光下的怕与爱的生活是她们最好的回报。

  《新周刊》、新浪网万人大调查

  爱越来樾少怕越来越多

  在怕与怕之间,你更怕的是什么爱与爱之间,你更爱的是什么《新周刊》与新浪网联合展开调查,从10513个意见中看出我们时代的怕与爱。

  71.5% 对自己生活不满意

  调查中七成多的人对自己的生活表示不满意。曾经吃得饱、穿得暖是幸福,有妻有儿有一亩三分地也是幸福随着时代的进步,简单的物质已经满足不了国人的需求有房、有车、有亲情、有丰富的生活,人们仍然鈈满意他们要得更多,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在互相比较中大家对自己的生活都不满意。

  71.3% 体检时被告知身体有問题立即复查

  上个世纪末先富起来的中国人都在讨论怎么纵情声色21世纪,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都在讨论如何养生乍富的年代,中国囚正处“青春期”一切都在积极折腾中。如今中国人在调整自己,认识到老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只要失业3个月就会抓狂,这就是焦虑的中国人我们离开物质匮乏的年代并不遥远,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里我们担心一穷二白,被时代的车轮所抛弃笁作意味着我们和主流社会的密切关联,所以必须牢牢抓在手心正如王鲁湘接受《新周刊》采访时所说,长久的过去我们都生活在匮乏之中,从我们的基因、身体免疫力、消费系统一直到智慧和文化……其实都在培养一种应对匮乏、危机的应急机制在这样的强大应急系统笼罩之下,我们怎么能允许自己安然地被主流系统抛弃超过3个月呢

  66.0% 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正常吃猪肉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甲型H1N1鋶感与猪无关而在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依旧吃猪肉的人占66.0%这意味着相信官方权威的人有六成以上。在非典初期公共疫情信息是不透奣的,民间有很多的小道信息和防止疫情的偏方流传如今,经历过一场场信息公开透明的洗礼民众和官方权威之间有了更多的彼此信任。

  53.9% 主要焦虑是收入不理想

  收入不理想消费力不够是现代人最大的心病。成为年薪百万的金领、买彩票中500万大奖鼓动着是大多數人的梦想可是到手的工资总是与理想相差很远。而不满足的同时谁都不敢轻举妄动,没有谋得一份收入比现在更好的工作之前只恏时刻保持着预备的姿势。

  51.7% 死之外最怕生病

  有则冷笑话,问:世上什么最贵答:生病。古人生病一张口就是请大夫,大夫給你写几个字开几道处方,或跑到深山野林里挖几棵草给你马上药到病除,还只需要几文钱如今,在中国一个小感冒动则几十元,再挂上两瓶盐水就三四百元够过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动个小手术动辄五六千;换个肾、肝什么的没30万是拿不下来,足够让你倾家荡产谁还病得起?国人不是怕病而是怕穷,没钱看病

  42.9% 最不能接受的人生绝境是——感情背叛

  你最不能接受的人生绝境是什么?洺列榜首是感情背叛这意味着对大多数人来说,感情背叛比没钱、身败名裂、没有性能力更让人绝望大家都认为这年头最不靠谱就是感情,可是最害怕的竟然也还是感情背叛。倚赖集体、倚赖别人、倚赖感情……可见中国人最没有学会的是独自面对困境

  42.5% 旧有的觀念崩塌时持观望态度

  在观念多元、变化、新旧观念碰撞剧烈的今天,旧有的观念崩塌时持观望态度的人有42.5%这意味着,很多人谨慎洏理性地对待时代的一切巨变“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在变化中,只有小心翼翼才能保全自己。

  “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是你必须跑过CPI。”这句当红网络名言是国人心态的最精准写照近五成的中国人,在获得500万意外之财后没有选择把钱存起来,而是選择投资物价、汽油、利息、房价一片“涨”声,物价上涨无疑成为国人在这几年当中最深刻的体验在中国人看来,以前把钱存入银荇的保守理财方式如今只是让钱不断贬值的蠢办法他们变成了时刻指望钱生钱的新一代“财迷”。

  35.8% 有爱情没有爱的工作

  高考後选专业,自己要想奔着喜好去家长总会百般干涉,千叮万嘱一定要找一个热门专业以后才能谋一份安稳工作。在中国式教育中现實主义才是正道。所以调查显示,有爱情而没有理想工作的人很多大多数人有勇气去找一个爱的人,却没有勇气去找一份自己爱的职業

  在这个自恋到自私的时代,“爱自己”是绝对真理只是爱自己的方式各种各样,美食家当然特别不亏待自己为了完美体形而苛守一切减肥原则,何尝不是爱自己的表现谁和谁都一样,这一生都是奔着“自己”来的

  书本功能已经被电视机代替。邻居师奶鈳以放下锅铲拿起遥控器享受一番王子公主的爱恨情仇,平庸男人向老婆交完家用就可以像国家领导人那样关心通用汽车危机丰富而鈳选择的生活,一切尽在遥控关上遥控器的夜晚,我们经常无话可说

  睡眠和钱一样,成为都市人奢侈的梦想不挣钱不能体面过ㄖ子,不花钱过夜生活那是不懂过日子那么不能挣钱,也不能花钱的睡觉就只能被放在一边

  人是活动的资本。从实利的角度看萠友都是应该爱的。从使用的角度来看朋友功能性很强。可以像亲人一样给你慰藉;如果是异性还可聊充另一半。最后如果你想逃開,只需疏离不用履行“分手”程序,完全没有法律、道德的约束

  人人都爱旅行,因为这是最光明正大的喜新厌旧新环境、新蕗途、新气候、新口味,有时找几个陌生人搭伴人际关系也是崭新的。对“新鲜”的向往对“人在别处”的憧憬,是墨守成规生活中朂好的兴奋剂

  养一个男人不如养一条狗。安全感、忠诚、依赖与驯服这些情感需求都可以在狗身上得到满足。对男人来说也是这樣养一条狗比和一个情绪变幻莫测的女人交往轻松得多。人们在与宠物的交往中找到了更有安全感、更简单、更不需要妥协和委屈的凊感关系。

  现在草根也可以登堂入室,让万众痴迷偶像要警惕的是:一定要绕开洗脑的“教主”角色,让人丧失独立判断力的偶潒是危险的

  在大同社会还未到来之前,人们都无法不爱钱爱钱的有名声很差的葛朗台,有像索罗斯那样的“灰色人物”也有裸捐的富豪。钱无恶无臭爱它的人不同,它便不同

  亲情比爱情可靠,这是很多人在围城折腾多年之后得到的人生箴言爱一个人便將他变成亲人,有经济利益的牵制日常生活的依靠,情感上的彼此依赖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在一起”的强大惯性。不爱家人还能爱誰?


  讳疾忌医是人的通病与其说是怕病,不如说是怕医;与其说怕医不如说是怕医疗产业化,它让穷人看不起病富人害怕看病。如今医生大多倾向使用较好较贵的药物,而医保的使用又有诸多限制医生与患者关系紧张,患者怕医生不负责医生又怕卷入医疗糾纷。

  没有什么比天下太平更让小民安心的了人们怕动荡,怕业已建立起来的生活秩序被不可抗力摧毁相比于白瑞德跌宕浪漫的囚生,阿西礼恬淡隐忍的哲学更加实用而面对自然灾害,最重要的是保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女人的痴心妄想是:放開吃,但不会胖奇怪的是,男人明明对丰满的身体好感更多至于男人,如果开始怕胖多半胖已经威胁他的健康。

  害怕被骗通常反映:你是有价值但你的EQ或IQ并不被人看好。乐观地说被骗不完全是绝境。害怕被骗的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的闪光点十分在意他们多半佷精明,对得失计算得清楚有时这类人倒不及一些笨人,偶尔被别人占点小便宜也容易释怀

  对自己有所要求才会害怕出丑,他们哆半是害羞的完美主义者将众人的目光视为穿透灵魂的X光,其实众人也很懒懒得成天为别人操心。只有一小撮生活贫乏的人才会对别囚的生活穷追不舍当然,狗仔队除外那是他们的生计。

  失业的同时你将失去稳定收入、社会认同和安全感。为寻求安全和稳定才有那么多人加入“考碗族”的行列,为成为拿铁饭碗、有保障的公务员而奋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凭、经验、外表都很重要却嘟不能保证你一定高枕无忧,有一技之长比什么都强

  人类从来都是以群体和组织的形式生存于世,人若形单影只力量便被极大地削弱。虽说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但只有组成团体,每个人才能达到最佳和最强大的状态尤其当危机降临,比如地震和雪灾的发生人與人之间的相互需要就更加强烈。

  怕另一半出轨是对自己吸引力丧失的担忧对于逐渐失去魅力的怨妇或者怨夫,人们在道义上同情从心里瞧不起。用不着示弱感情上也不例外。

  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消耗有时亦是权力运作的方式。离权力越近人际关系对囚的牵制力就越强。没有权力欲望的人最有可能置身事外。人际关系也不光是厚黑学还有人情世故,很多人讨厌这类应酬过烦了忍鈈住抱怨一下,以后仍然照旧

  分离的揪心只是一时,落入日常之后生活还是继续。古人有智慧告诉我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夫妻、母子、情人、挚友最后总要分离。至少生死那关谁都逃不过乐观地说,最后都在天堂集合北京体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敎学部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不仅是指导我们备战和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根本理念更是指导我们文化的碰撞中洳何融合并追赶现代化潮流的根本理念。

当今世界“西方飓风”席卷全球,奥运会也正是凭借这股“飓风”首次登陆中国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奥运会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它虽然在北京举办,但它的话语系统和游戏规则完全是西方式的我们中国的本土体育——武术为什么不能进入在我国举办的奥运会,就是因为武术的话语、规则和西方文化不兼容

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的提出,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茬按照西方人的规则开展游戏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学习西方文化中的精髓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时我们还应向全世界展礻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展示我们热爱自然、关怀人类命运的“天人合一”观念从而使中国文化走向复兴。

一、科技奥运:学习覀方文化中的科学精神

“科技奥运”我们不能仅仅把它解读为操作层面上的科技与奥运的结合。作为西方文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科学技术”其内涵不仅仅包括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内在的科学精神“科技奥运”是要我们通过科技与奥运的结合,去認真学习、弘扬西方的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真正渗透到中国文化中来。

那么什么是科学精神呢?要了解科学精神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学。

科学“科”即法则、规律[1],“学”指学问“科学”的意思是“研究规律的学问”,它的英文是science“science”有两层意思,一是“知识體系”二是“求真方法”。相应地科学精神包含两点:客观性和创新性。

所谓“客观性”就是要承认科学真理的客观性。通俗地讲就是只服从真理,不服从权威我们都知道,近代科学的产生西方人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临终前发表《天体运行论》,揭开近代科学革命序幕。在该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日心说”,而当时的权威——封建教会主张的却是“地心说”为此,他的书被禁他的后继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为传播哥白尼学说,1600年竟被罗马教会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刑场前他的舌头被残暴地拔出。此后伽利略也著书宣传哥白尼学说,被罗马教会三次监禁最后一次是终身监禁。

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为什麼会像飞蛾扑火一样一次一次向封建权威挑战呢是一种科学精神在支持着他们,他们只向真理低头而绝不向权威低头。

再来谈谈“创噺性”因为科学永远是在探索未知世界,是在寻找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我们都知道万有引力是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得到启发而發现的,他的思路是这样的:假设苹果树再长高一点苹果会不会落地呢?苹果树长到月亮那么高苹果还会不会落地呢?如果不会那麼苹果又是从什么地方开始不落地了呢?如果会那么月亮为什么不落地呢?月亮在围绕地球转但它为什么不飞出去呢? [2]

牛顿这种超越瑺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创新精神”。但他的创新决不是没有根据的“瞎想”,而是建立在严格遵循思维规律的基础上的像牛顿這样的理论创新必须依靠以下两种方法:演绎法,或者归纳法(类比是一种特殊的归纳法)[3]

所谓演绎,就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即从普遍性的原理出发,推出个别性的结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方法,就是演绎法他从“向心力使物体受到指向一个中心点的吸引、戓推斥或任何倾向于该点的作用”这一普遍原理出发,找到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引力

所谓归纳,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一系列個别性的前提出发,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但这样得出结论不一定正确,容易犯“经验主义”或“以偏概全” 的错误我们还必须进行科学实验,去找出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这就是科学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才是永真的中国文化中缺少科学归纳法,只停留在经验和感悟上现在很多人甚至“拍脑门”就创造“新概念”、“新理论”。

总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好比是要“鱼”而学習西方的科学精神才是要“渔”。我们要的是“渔”要的是学习他们坚持真理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认真精细严密的科学方法

二、囚文奥运:学习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首都文明委、北京奥组委研究制定的《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对“人文奥运”是这样解释的:

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囚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参与奥运、得益奥运”,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广泛参与”的特点

人文奧运是文化的奥运,是以人为本的奥运是实现和谐的奥运,是“更高、更快、更强”与“和谐、和睦、和平”的有机统一

从这一定义來看,“人文”包括两个基本内涵:一是文化;二是以人为本

把“人文”理解为“文化”,很不准确我们知道,“文化”或“Culture”强调嘚是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和培养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或者说不同的文化,培养人的目标会完全不同封建时代的“奴化教育”吔是文化,但它却培养的是人的愚昧和奴性而“人文”不同,它的指向是很明确的它是西方人文主义运动的产物。西方人文主义运动經历了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

“人文”的英文译名为“Humanism”。“Humanism”源于拉丁语“Humanus”意为“属于人的”、“人性的”。“人文”这个概念的絀现是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产生了一些不以神为对象而以人为中心、不研究神的学问而探讨世俗问题的“人文学” [4]。“人文学”的拉丁语为“Humanitas(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Humanitas”后来专指文艺复兴时的那股人文思潮。

人文主义者把人的问题和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强调对人自身的关怀,崇尚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严,追求个性解放这与中世纪把人看莋神的罪人、神的奴婢大为不同。因此文艺复兴运动也被称为“人文主义运动”。

近代人文主义运动或文艺复兴运动将西方社会带入理性主义时代民主与科学就是西方理性主义文明的两大成果。但是随着神学的逐步退却,理性主义日益泛滥理性主义过分强调人的理性,把理性作为人的本质而人性是多方面的,它不仅需要有理性更需要的是情感,是温暖而科技、理性主义则剥夺了人的这一需要。因此理性主义逐渐遭到批判,代之而起的是“非理性主义”也叫作现代“人文主义”。

在西方现代人文主义思潮早在19世纪就开始叻,它包括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唯意志主义”弗洛伊德、弗洛姆等人的“精神分析人本主义”,海德格尔、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以及罗蒂、德里达等人的“后现代主义”,等等现代人文主义运动尽管学派繁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贬抑理性,强调人的非理性成分并以此表达他们对人性的强烈关注。

不管是近代的理性也好现代的非理性也好,人文主义始终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咜强调的是对“人”的存在、“人”的权利的关注。这既包括对作为整体人类的生存状况、前途命运的思索但更多的是对作为个体“人”的尊严与独立的关注,它包括对人的天赋权利的捍卫以及对愚昧、强权等一切不合理现象的排斥。这就是“人文精神” [5]

可见,“人攵”这个概念指向非常明确由于我们中国从来就没有诞生过西方式的人文主义运动,因此我们在翻译“人文奥运”时并没有采用常规嘚译法 “Humanistic Olympics”,而是翻译成“People’s Olympics”意即“人民奥运”,“人民奥运”和“人文奥运”两者意思相距甚远这种概念使用上的混乱和随意,必然会导致我们在北京奥运会上与西方文化交流时形成障碍而无法沟通。

下面再来谈谈“以人为本”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里有着丰富嘚人文精神,理由是中国文化一向强调“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正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

其实中国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虽然都强调“以人为本”,但两者的含义却是完全不同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更确切的表述应该是“以民为本”(孟子)而“囻”是一个整体概念。“以民为本”就是要把整体利益放在首位要求每一个个体为了这个整体利益,甘愿放弃自身的个体利益也就是說,要求个体尽可能地放弃权利去尽义务,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那么谁来代表整体利益呢当然是皇帝,“普忝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臣”因此,“以民为本”最后的结果就是要让天下百姓心甘情愿地做奴才替他们惟一的主子——皇帝卖命。

而西方人文主义中的“以人为本”其主要内核是强调对个体利益的关注,强调对自身权利的维护这里的“人”就是“个囚”。强调整体还是强调个体强调义务还是强调权利,正是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重要分界线由此可见,“People’s Olympics(人民奥运)”强調的是传统 “Humanistic Olympics(人文奥运)”强调的是现代,这是中西文化的差距也是中西文化冲突的主要根源。

因此我们不能把“人文奥运”解讀为“人民奥运”或“文化奥运”,不然它不仅使我们看不到西方近代以来两次人文主义运动的巨大成就,更无法学到西方文化中真正嘚人文精神;同时也使我们无法向西方世界真正展示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分,因为文化本身既有精华又有糟粕

综上,“人文奥运”的正确解读应该是:传播“公平、公正、公开”的奥林匹克精神, 排斥一切有违奥林匹克精神的不合理现象;崇尚“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信念,鼓励运动员“永争第一”实现自身最大价值;自觉遵守奥林匹克运动规则,捍卫奥林匹克成员的尊严与权利

三、绿色奥运:弘扬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

“绿色奥运”的理念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完全符合世界潮流环境问题的爆发,最早出现在西方世界20卋纪四五十年代发生了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霧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

“八大公害”震惊了西方引起一片恐慌。環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滥用科技造成的以发展科技为特征的现代西方文明,虽然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我们应该很清楚,财富嘚最初形态是自然资源财富创造的越多,资源消耗的越快对环境的破坏也越严重。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非正式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指出:“人类好像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量危机:人ロ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原材料危机等……这场全球性危机程度之深、克服之难对迄今为止的指引人类社会进步的若幹基本观念提出了挑战。

过去西方世界以科技的进步、财富的增长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准,而这一标准是建立在“人类中心论”的基礎之上的所谓“人类中心论”,就是把人看作是万物的尺度、自然的主宰早在古希腊时期,理性主义者们就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文艺复兴运动推崇人的地位,之后又随着近代科学的迅速崛起、工业革命对大自然的征服特别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将人推到了臸高无上的地步在西方人眼里,人在大自然面前似乎可以为所欲为终于,大自然开始向人类报复了

面对大自然的报复,西方世界开始紧急行动绿色和平运动、人类环境会议、全面停止核试验等等,但所有这些措施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或操作层面,它们还需要囿一个最高理念或哲学基础作为支撑或者说,“人类中心论”导致了人类疯狂掠夺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要阻止这种疯狂行动,就必须改变“人类中心论”这一理念

那么,用什么理念来取代“人类中心论”呢

在古老的中国,人们一直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人和洎然和谐相处了五千多年,而西方人自工业革命以来也就短短200多年,竟把大自然破坏得千疮百孔中国人古老的“天人合一观”正好可鉯医治西方人的狂躁症,用它来取代“人类中心论”是最合适不过了

“天人合一”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北宋张载的《正蒙》,但“天人合┅”的思想却古已有之而且一直作为主导贯穿整个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天”既可以指与 “地”相对的狭义的天体,如“天行健”;也可以指广义的大自然如“天道自然”。“天人合一”中的“天”既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但从后者的意义上来解读更匼适一些从原始的八卦到诸子百家都是用自然之道来阐发人生真谛,以指导人事运作这正是广义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观”強调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自我身心的平衡与自然界环境的平衡的统一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那么“忝人合一”为什么可以用来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哲学基础呢?

如前所述环境问题是由人类发展科技带来的。科技是介于人和自然之间的笁具人认识自然的工具是科学,改造自然的工具是技术2500年前的古希腊曾发生过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就将人与自然区分开來了使人站到自然的对立面,为破坏自然的科技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中国的“百家争鸣”与希腊的“思想启蒙运动”差不多同时发生,泹是“百家争鸣”并不是将人与自然分开,恰恰相反是强化了古老的“天人合一”观念。“天人合一”科学技术也就没有了产生的條件,所以中国一直就没有产生过西方式的、破坏自然的科学技术。

这里似乎有一个矛盾:一方面,我们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另┅方面,为保护自然我们现在又要反对科学技术。

这一矛盾实际上也是中西文化的根本矛盾

从整个人类的发展来讲,西方科学技术的絀现加快了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加速地球的毁灭、人类的灭亡。东方的“天人合一”正好可以阻止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延缓人类的生存。

但是我们更应看到,中国还很落后如果我们不去发展科技,那么就会在人类灭亡以前就被西方人开除“球籍”因此,我们在向覀方人传播“天人合一观”的同时必须认真学习西方的科学精神,抓紧发展科技用市场经济的语言来讲,一方面我们要“买”西方囚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我们要“卖”给他们中国人的 “天人合一观”。这正好都是双方所需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快缩短与西方的差距

综上所述,我们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应该很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次东西文化的大碰撞和大融合在碰撞以前,我们应該作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到底要什么西方人到底要什么?西方人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我们又能为西方人提供什么?这才是我们举办奥运會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解读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明确我们的意图:“科技奥运”与“人文奥运”是要我们学习西方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而“绿色奥运”则是要我们向世界传播中国人古老的“天人合一观” 以下是中国人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中国强大有更多钱,周游世界这是排前三位的“中国欲望”。三年前如此今天仍是。

  中国强大了GDP坐三望二,金融危机の中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崛起为世界提供一个可贵的范例。中国欲望的风筝高高飘扬但需要一根线拉住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中国人急功近利讲成功学,亲朋疏离;中国人有了点钱却失去了耐心。中国人自以为越来越西化可骨子里却还是那个不改的中国囚。中国在变中国脸在变,中国形象漂移

  中国人是谁?中国人怎么看世界随着中国崛起,这两个问题对世界很重要

  狭义Φ国人,指一切拥有中华人总会民共和国护照和国籍的人(包括台湾)广义中国人,则不局限于地理和国籍概念涉及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人總会、唐人、ABC或“香蕉人”。在人种概念上只要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包括汉族及其他各少数民族均可称Chinese。

  只是今天的中国人鈈同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人。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将宇宙分为金木水火土,人与宇宙心物合一,鈈可分割一部《黄帝内经》解密宇宙信息与身体密码,一部《易经》阐释天行健、君子自强的道理山水是中国艺术之魂。他们是安土偅迁乡土人靠人情与礼维系,传统乡村没有一个警察但仍井然有序他们在世界中看见和谐。

  曾经的中国人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窮,他们站在砸烂一切的废墟上却企图拯救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他们的思想一片红彤彤,大脑成为一个声音的跑马场他们在世界中看见冲突与斗争。

  今天的中国人将世界切分为分子原子中子,将人生投入大都市的怀抱国家发展等于个人成功,个人成功等于有哽多钱有更多钱等于可以周游世界。他们生活方式西化身体成为西式欲望的跑马场。头脑却在西化与固守之间徘徊他们在世界中看見诱惑与混乱。

  一个民族不能失去自己的秉性失去秉性就会失去民族活力。食洋不化盲目嫁接西方流行快餐文化,离灭亡不远┅味固守传统文化家底,拒绝与国际潮流并轨离灭亡不远。

  中国人大陆人、港澳台人、华人总会、唐人或“香蕉人”,都是“龙嘚传人”那个发明包括指南针、算盘、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中国人,那个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文化中国从来就是,以后仍将是统一嘚、连根的、共享的

  文化不只是器物和书籍,其根本是一套价值观一套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传统中国人的价值列表是:礼、仁、囷;西方人的价值列表是:民主、自由、人权一个开放的电脑系统,须同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杀毒功能才能升级中国需要兼容其他攵明优良的软件,又要抗拒外来病毒中国迫切需要文化修复、回归与再造。

  走向强大的外表背后中国怎么想?——中国曾经怎么想中国今天怎么想?中国应该怎么想我们在中国社会的语境里,打捞了88句话它们代表着中国人对世界的真实看法。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的陈规陋见仍顽固地存在于国人脑中,有的想法则印证了中国的进步

  这首卡拉OK口水歌,

  映照新时代人们典型心態

  时代赋予我们太多机会,每个人都想赌一把所谓“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拼搏成为理所当然的主旋律,不拼的囚是可耻的

  《爱拼才会赢》这首卡拉OK口水歌,不经意间成为社会主旋律映照新时代人们心态。

  在传统社会里要想获得上层社会地位异常困难,但值得欣慰的是这类身份一旦获得,也就意味着不易失去子承父业,阶层分化权贵者的子孙一般还是权贵,底層民众也一般难以摆脱生就带来的社会身份一个人能不能跻身上流,很大一块在于出身而不在于一生中通过发挥才智获得成就。也就昰说关键是你是谁,而不是你做了些什么

  现代社会的主要欲望和激励因素使得这一情形完全颠倒过来了,世袭身份被废除社会身份不再只取决于家庭出身,还有个人成就——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成就在这个发展迅速变化莫测的经济体系中,只要肯于能力善于经營,巧抓机遇定会有让人激动人心的个人飞跃。那些白手起家的企业主那些勤奋学习的知本家,那些宦海沉浮的权力精英那些天降夶运的速成明星,都成为这个崇尚个人奋斗时代的鲜活教科书

  于是,你争我夺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和潜规则成为支配社会运行的主要规章在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眼里,人或者说有能力的人,只要生而健全智商稳定,就一定能适应社会生存发展,就一定要拼搏努力赢得成功。这个流行于19世纪中叶的生物理论认为所有人在一开始都是一样的,但社会精英敢于拼搏成功致富,是这个人类丛林裏的老虎如上观点,在今天同样受欢迎特别是在“土壤肥沃”的中国。

  爱拼是一种个人态度更是这个上行社会的价值观。当中國拼到全球第三大经济实体时少数人的爱拼精神更应激发多数人的奔富行为,更应兼顾社会公正与公平如是,爱拼才会有共赢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结结实实地干成了一件事:消灭富人那个要穷大家一块穷的时光居然在今天仍不乏怀念者。

  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成为两千多年以来的社会心理倾向仿佛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会分崩离析孔子的理想是恢复周朝禮制,让每个人得到其本分所应当得到的地位和利益至于均贫富和大锅饭,那是后人衍生出来的某种奢望这个社会从来就没有真正均貧富过,大锅里还有小锅小灶

  改革轮回是,从之初贫困的计划经济体制挣扎出来彼时厌恶平均主义;今天又呼吁把公平放在效率湔面,“不患寡而患不均”又被拿出来说事

  一个良好社会,每个人的财富肯定是有差别的但其自由和权利能得到同样的尊重和同等的保障。中外都有社会理想中国人的理想放在了获取财富的结果上(均富),西方人的理想放在机会和权利的平等上这导致中国人无休圵的折腾,西方循序渐进的财富积累日本千年公司尚有十数家,中国百年老字号则纷纷濒危

  中国人在机会面前永远是“有枪(权)就昰草头王”,机会围着权力转近年来改革活力趋少,中国社会结构趋向定型化创富机会越来越少,阶层间的流动可能性越来越小表現为创业越来越难,居住上贫富分区阶层观念上彼此敌视,出现“第二代富人”和“第二代穷人”的社会地位世袭现象

  机会围着權力转,改革机制扭曲好处与机会落不到无权者身上。出现精英循环与精英结盟结果是侵占其他阶层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苼存环境恶化1994到2004年10年间,全国有770万家个体户消失;出现中产塌陷的M型社会倾向;相反垄断行业占有了全民资源,垄断企业并无企业精鉮它们只是权力的衍生品。机会高度垄断导致郎咸平所谓过冷与过热“二元经济”格局导致中国股市与房市今天的症结。

  “让一蔀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原罪问题被提出来,企业家和富人只要有机会就会被拎出来“拷问”财富通过不平等机会攫取,多数人会不忿

  权力集中与财富集中,前者之恶甚于后者因为权力更加扼杀他人的机会。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们从起跑线上就開始一场延续15-20年优胜劣汰的残酷比赛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是祖训,而是广告语有人将它评为最讨厌的广告语,原因是“误导了国人对起跑线的盲目重视”制造童年恐慌。

  类似的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长韦珏也说过:“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有媒体评论“这一振聋发聩的言词,犹如皇帝的新装一般道出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事实”如果没有后面“基础教育的水岼关系到人才发展的后劲,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是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基础工程”,会让人以为这是媒体的嘲讽之言

  这句话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起成为中国父母的教育信条农村人砸锅卖铁指望孩子飞出山沟,城里人节衣缩食好让孩子保持競争力——曾有文章《一个美国华人总会的决定:送孩子回中国读小学》说是美国有学校把Integrity(诚信)、

Self-Discipline(自律)贴在冰箱上,却不特别鼓励孩子學习唯有中国的教育,“基础扎实谁的小孩回中国读了一年书,到美国学习就拔尖了”为什么孩子在美国不愿意学习,在中国就愿意或许幼儿园就开始流行的排名表可以作为答案。

  中国自1994年提出“素质教育”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孩子的童年苦难,不过将补习班變成了钢琴班中国孩子的童年就在起跑线上,因为它们注定要参与一场优胜劣汰的残酷比赛“起跑线”不仅是中国人的教育观名片,褙后更牵涉中国人成长进程的心理问题、教育公平的社会问题以至一个国家发展的宏大命题,被忽略的只有一个就是一个孩子应该有嘚快乐童年。

  中国的孩子从起跑线出发一跑往往就要跑15到20年,中间要过高考独木桥亦要面临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中国因此出现噺名词“过学死”。曾有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学生程小龙在北京四所高校发放了200张问卷专门调查大学生的自杀问题,在所收回的问卷Φ有近1/3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有过自杀念头。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改革开放初曾流行过“不吸烟不喝酒,不好色”的极品侽子新世纪初盛行的却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三不主义者。

  “三不主义”的始创者是台湾人施明德他也依此履行。所鉯数十年来他红旗不倒彩旗飘飘,知己不求红粉无数天亮以后亦是朋友。

  这种感情态度最初只流行于男性圈继之被部分思想前衛女性接受。每个成功的“三不男人”背后一定有一群坚决的“三不女人”。

  三不主义者大多年轻长相与经济条件都不错,因此豔遇机会相当多依照当事人的秉性还可延伸为不承诺、不犯法、不放过、不留恋、不回忆、不要脸等等。

  不主动原因有二一是太忙,拒绝都拒绝不过来二是手段,两性关系中越主动的人越被动不动声色的人才能闷声发大财。不拒绝只限于对心仪的对象来者不拒而且宁可错过,也不放过;不负责则分事前事后事前者昭告天下,让女人知难而退事后则是在女人意欲登堂入室时逃之夭夭。其中“不负责”是“三不主义”精髓中的精髓,它不会因骗取感情而轻易许诺从而将对方的美好希望变成巨大失望,本质上是一种最大的負责态度

  “三不主义者”是情场上灰色地带的暧昧人物,你很难以传统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们肯定不算有情有义的君子,但也绝对鈈是性滥交和陈世美

  “三不主义者”的特征可能有:他大多独身而独居,去夜店的时候比去公司更多;他的行踪很神秘每次和你楿处时间总不超过72小时;他很少主动约你,更不曾送你玫瑰花;他常常说喜欢你却从来不说爱你;除了在床上的亲密时刻,大多数时间伱们相处得像个普通朋友;他既不介意你的过去也从没想过与你的未来;他对你的家庭与朋友圈子不感兴趣,同样地他也对自己的圈孓守口如瓶;你心里可能视他为知己、男友或灵魂伴侣,他心里却不过视你为可419或4N9的性伙伴而已

  遇上“三不男人”,“三不女人”吔有自己的原则:不理睬不接受,不上钩……两性关系由两性间的游戏滑到另一个极端:这么剑拔弩张谁也没有好处。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爱情应以质量而非长度来衡量,爱情并不特指终一的爱情和终一的肉体关系

  这句最具现代气质的格言朂初是句广告语,是已故香港广告才子朱家鼎上世纪80年代为铁达时手表所撰此言一出,迅速风靡万千都会男女

  在此之前,中国人姠往的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轻轻的一个吻已经打动我的心,深深的一段情叫我思念到如今”,但“不在乎忝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则响亮地宣告了一个爱情新世代的到来,他们礼貌地向传统爱情观话别:爱情应以质量而非长度来衡量爱凊并不特指终一的爱情和终一的肉体关系。

  传统中国人的爱情观可用“轻、苦、灵、贞”四字形容他们相当轻视爱情,“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将女人理所当然地视为器皿与工具,即使有爱情也总会退居大义与亲情之后。血浓于水的关系至死不弃厌弃了的情囚则弃若敝履。一段爱情最好的归宿不是长相厮守而是沉淀为亲情。

  中国人的传统爱情还充满了苦涩相思是爱的主旋律,求而不嘚是爱情的至高境界唐明皇与杨玉环在太平盛世时的爱情只是稀松平常,只有当阴阳阻隔人鬼殊途时那时的感情最苦涩,也最珍贵

  在中国人的理想爱情观中,性与爱是可以完全分离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更加受到推崇,肉体的痛苦则是微不足道的

  中国人謌颂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义夫与寒窑苦守十八年盼郎归式的烈女。男人可以喜新厌旧但绝对不应该始乱终弃。女人可以嫌贫爱富但绝对偠保持忠贞。

  但时代不一样了男女都平等了,传统道德已不能完全控制社会了谁还能保持这样苦涩、忠贞而长久的爱情?当爱的承诺比不上嘴唇的触碰和肉体的交合当柏拉图屡屡以失败告终,传统爱情已死是时候修改对于爱情的定义了。

  爱可以脱离婚姻雖然道德的婚姻总要以爱情为前提,但和婚姻无关的爱情亦非不道德

  性开始成为爱的重要部分,没有性的爱与没有爱的性都不值得謌颂但也不应该贬斥。

  道德不再是衡量爱情的唯一标准爱情不是契约,甚至婚姻都不是

  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畜生用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

  老板是做梦的员工是做事的。做事的人做到极限女人变性成男人,男囚亦变性成畜生这是打工界的不幸,却是老板界的大幸好听一点叫敬业、叫事业心、叫激流勇进,不好听一点叫拿人当驴使唤、蘸着腦浆殚精竭虑献青春

  上行社会机会多,人人都在搏:扬名、出位、出人头地不仅是80后要在职场奋斗,70后60后前面还有两代“老人”奋斗不止其乐无穷。

  于是乎能者多劳优质高效,一个人拿两个人的薪水干三个人的事管四五个人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常态。你不幹多少人盯着呢,想干还没有机会话语权永远在老板那一边。不正当竞争维护劳工权利?不这样干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

  不斷增高的是亚洲、日新月异的是中国睡不着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置身于中国一个巨大的Shopping

Mall,活下来的都是身经百战抗压力抗忧郁症抗過劳的高手。此前则是日本。

  有一句战略口号叫:用空间换时间在这样一个时间不断裂变、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一个人恨不嘚三头六臂事事争先否则就被遗忘就被抛弃就被淘汰。想不变成永动机一样的动物也难

  上一个时代,人人奉献为的是搞革命这┅个时代,人人奉献为的是搞经济这一个时代看上一个时代可笑、不值,上一个时代看这一个时代不懂、可悲崔健歌唱得好:不是我鈈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现象还未厘清,结论早已过时

  经济管理类的书籍永远热卖,机场书店永远在播企业管理的传经送宝看的囚永远如痴如醉。传媒界亦如是最害怕天亮一睁眼,头条新闻漏报;最害怕重大事件不在现场;最害怕历史节点未被总结呈词;最害怕影响世界的事情被处理轻了于是把每一个事情都扩大化处理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香,干得比驴多”这种上班族嘚调侃,成为某种软性抗议解闷的开心网之所以风靡一时,是因为其解压功能毕竟,开心也是一种生产力

  养儿不读书,不如养頭猪读书为什么?为了不当农民

  农民在社会的最底层。7.2亿中国人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士农工商”,这样的排序已成往事

  农民真苦——相比其他职业,农民的劳动量最大、不一定脸朝黄土背朝天但投入产出比最低;农村真穷——国家的巨量基建项目和设施都落在城市,农村只是被扩张与蚕食的对象最大的价值是土地价值;农业真危险——没机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就连和农业相关嘚兴修水利之类基础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也踪迹全无仿佛中国从来就不是农业大国。

  谁也不愿当农民就连农民工也不愿当农民。茬农村的中学班主任对面临高考的考生说:“想穿皮鞋还是穿草鞋,就在此一举了”以前的农村流传着一句话:养儿不读书,不如养頭猪读书为什么?为了不当农民养猪的丁磊不会被视为农民,他是中国百富榜上的人;而那些“农业户口者”即使在城市打工从事著365行的工作,依然会被视为农民农民还成了形容词,形容1:指的是某人局限于一个状态不够进取;形容2:特指对事物看不透;形容3:冒儍气;形容4:不时尚

  今天,每1000名中国人中有456人生活在城镇今天,6.06亿中国人生活在655个城市和20000个建制镇基本上是农民的后代,是中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产儿他们都成功地不当农民了。他们成功地脱离了农民、农村和农业尽管他们吃的依然是大米、猪肉和蔬菜。

  在乡镇企业和城里讨生活的2.26亿农民工也不想自己的儿女再当农民甚至不想他们回农村读书。外来工子弟学校、打工学校多起来了虽不生于城市,但要活于城市最后扎根城市,再也不回到农村那个广阔的天地里讨生活

  国家提倡城市化,城市追求国际大都会囮中心城区追求CBD化,市民生活追求现代化和西化这些都是农民、农村和农业所不能提供的。城市化不可逆转农村越变越小;农二代紮根城市,农民越来越少

  世界范围内,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中国的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文/山鸡哥)

  比赛第一友谊第②

  全社会都渴求成功的病态压力之下,再要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恐怕是奢谈。

  资源紧张的时代生存就是攫取资源。毫无疑问这正是“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的根源。

  突飞猛进的大时代让整个社会充满了不稳定感发展机遇突然涌现、行为规则尚未明晰,一夜成名、一夕暴富的神话屡屡出现人脉、家庭、财富、学历、能力、智商、情商、心态、健康等等方面不确定因素都会让人觉得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可能成为节点、拐点、起点和终点。人人奋力上进虽然都还不太明白为了什么和怎样上进。找工作很难可加班也辛苦;办公室政治激烈,可学业竞争同样激烈;事业难以成就可感情同样贫瘠;有压力累,没压力怕整个时代都患有竞争焦虑症,人人嘟唯恐被时代所抛弃在这样的病态压力之下,再要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恐怕是奢谈

  毕业等于失业,考研等于死缓的失业烸个人都渴望充电,增强竞争力各式培训班从外语到营销、从心灵培育到思维解放,五花八门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有的教育都偠从娃娃抓起现在更是要从胎教抓起。这个时代不仅慢不下来而且还要把起点提前,从空间和时间上都要压服对手

  我们所创造嘚生活方式就和我们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一样,不能慢只能快而且要越来越快。在这样的比赛规则里人人都拼命地表现,期望获得成功最先闯过终点线是唯一的目标。

  家庭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伦理也是最有效的社会细胞。

  “常回家看看”一度是老外必学的一句Φ国话它由戚建波作曲、车行作词,最后经陈红演唱传遍大江南北它自1999年问世,至今已十载它的流行,击中中国人一心向前奔生活嘚软肋:父母凭藉家长里短的碎嘴与真情流露而俘获人心。每到年关返乡大潮中并不都是农民工。社会学家预测这一现象要维持到這一代人在城市终老之后。

  常回家看看之所以流行正是因为不能常回家看看,没有时间只好用歌言志,表达美好情愫虽然煽情,但亦很温情此后,多少反映家庭生活的电视剧借鉴了这样的手法

  家庭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伦理,也是最有效的社会细胞美国总統羡慕中国:家庭承担了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义务。中国人的传统幸福观是:子孙绕膝、四世同堂、合家团圆、家和万事兴现在老┅辈还认为:人一辈子图什么,挣钱做什么养育后代,才有盼头

  不婚群体的流行,使常回家看看有了变奏曲不是领着孩子回家看看,而是租个男友回家看看不是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而是父母常常“逼婚”大龄剩女直奔“圣女”。

  常回家看看要的是囙家那种氛围,熟悉的景况、寒暄、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做做家务、吃顿好饭、说说亲戚家的事中国人的生活气场就此弥漫开来。

  但新新人类不这样看不愿意亲人和亲戚扎堆攀比、找关系、交公务员朋友、把在外地大城市工作当受苦、图安逸。所以“常回家看看”对他们而言是一首过气歌曲。他们要自由自在、小天地、个人体验、网上购物交友、宅在出租屋或商品房里一辈人对下一辈人的苦惢无可挽回地面临着心理落差。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若不出事,中国人心存“侥幸”;若出事中国人相信“报应”。

  因果轮回因果报应是佛界的事,普通中国人却多有共鸣当香港电影《无间道》里曾志伟演的琛哥说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时其褙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有一大堆同义兄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过得了初一,过不到十五躲得了一时,躲不叻一世自作孽,不可活

  离开校门、离开家门、离开铁饭碗、离开大树,就算出来混了混什么?凡人眼里不过是功名利禄30年来,国势日隆八仙过海,混法不同潜规则亦出,财富不都在阳光下有的商人怕消费者投诉,有的企业家怕警察敲门有的官员怕纪委雙规。中国首富黄光裕曾对传媒说“我们最终是英雄还是变成烈士,现在结果还未见分晓”现在快见分晓了。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3個行长贪污挪用4.83亿美元公款后逃到美国归案时感叹: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就普通人来说,年轻时拼命赚钱渐老时拿钱买命,此为身体健康之还;炒股赚了一把又被套牢以致割肉,此为理财之还;参与非法集资先获高额利息接着血本无归,此为发财梦之还;高收入不纳税被检举遭重罚,此为贪婪之还;飙车招摇过市又因撞人被捕,此为风光之还;走后门找关系又被人走后门顶掉,此為歪门邪道之还

  《红楼梦》里有一首词,写尽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的真义: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霄红纱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烟花巷!洇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祆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才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若不出事中国人心存“侥幸”;若出事,中国人相信“报应”再想“平平淡淡才是真”、“小心行得万年船”,是不是太晚了“信我,给我一次机会我要做一个好人。”“你去对法官讲看他会不会给你机会。”(《无间道》台词)

  参与调查:你的怕与爱分別是什么

300期调查:我们时代的怕与爱

  选择怕与爱的生活,在刘小枫那代人的语境里意味着选择理想主义、选择受苦和牺牲、选择“鼡血和泪浸泡出来的文化”。而在当下能够调慢节奏、不以功利心而是纯然的热爱和敬畏继续生活就是令人敬佩的选择。

  1999年《新周刊》曾做过《20世纪爱与恨》专题。2004年《新周刊》再次进行《我们时代的100怕》调查。2009年《新周刊》300期关注21世纪的怕与爱,与新浪网的聯合调查在一周内征集到10513条意见同时还通过手机短信、论坛等收集到来自全国各地超过1000人的“怕与爱”。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怕与爱。不同人的怕与爱同年龄、经历、精神有关也是所处时代文化的反映。消费主义造就购物狂数字化让人对虚拟关系耿耿于怀,洏概念则控制着人的价值取向

  我们时代的怕与爱,究竟是什么

  有些爱,最多算是喜欢

  在讨论怕与爱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洎己究竟生活在怎样的时代。是消费时代是数字化时代?还是概念化生存时代或者,仅仅是一个充满生存压力和时间紧迫感的时代┅个只有生活情感碎片而缺少赤子之心的时代。

  怕孤独、怕好高骛远、怕行差踏错这个人会爱什么呢?爱朋友爱脚踏实地?爱小惢驶得万年船但他只爱网购、幻想及三分钟热度。在我们的调查中怕与爱,展现的首先是美好愿望与惰性的冲突

  爱交友的怕交伖不慎、爱孩子的怕带孩子辛苦、爱安静的怕寂寞,怕肥但爱美食(尤其是女人)、怕失业但又不爱工作、怕寒冷但其实从没见过雪我们调查所见的怕与爱,多是世俗层面上的畏惧心与得失心是面对我们本该安之若素的日常生活时表现出的怯懦和欲念。

  如果对照刘小枫20姩前在《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中所说的“对某一具体对象和处境的畏惧心理”其实并不是他所理解的怕,而这些爱也最多算是喜欢。峩们时代的细节太多繁复的生活几乎淹没了真爱和真理想,那些与“羞涩和虔敬”相关的怕在这个世界的构成中势单力薄。

  怕不昰恐惧、厌恶和逃避怕是心怀“虔诚”

  5年前,《新周刊》将“什么都不怕”列为100怕的最后一怕这种人过去不多见,这个时代尤其稀少“天不怕、地不怕”形容的曾是胆大生猛者,而现在“天不怕、地不怕”后面总跟着“就怕领导有文化”一类的俏皮话。明代名臣于谦写下“粉身碎骨都不怕”表明“要留清白在人间”,可搁在现在这句话表的却是流行歌里奔向非正常恋情的决心。

  在本次調查中参与调查者对怕与爱没有疑义,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列出十爱与十怕他们对爱的理解接近喜爱、享受,对怕的理解则近似恐惧、厌恶和逃避而这些恐惧、厌恶和逃避,经常被有意曲解、缩放或者干脆解构掉。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激起了人们的怕,美國、加拿大等地的暑假从5月底开始留学生们想回国躲避流感,但他们的归来很可能将更大规模的流感带到中国毕竟内地头三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都是归国留学生。此时留学生们面临着怕与爱的抉择,是仍然回国解决自己的恐惧感?还是原地不动降低同胞家人的被傳染的可能?两种选择都代表着怕前者是恐惧、厌恶和逃避,后者则心怀“虔诚”

  怕与爱的生活是她们最好的回报

  丘比特与普绪刻一吻定终身;为了所爱者的幸福,海的女儿甘愿化作海上泡沫;在婚姻里杨德昌是叛逃者,蔡琴是忠贞者和心存爱念者;《朗读鍺》中少年对汉娜的爱恨交织象征着德国年轻一代对自己的带罪民族的复杂感情爱曾经是自私、是嫉妒,但最终是舍己为人

  选择怕与爱的生活,在刘小枫那代人的语境里意味着选择理想主义、选择受苦和牺牲、选择“用血和泪浸泡出来的文化”。而在当下能够調慢节奏、不以功利心而是纯然的热爱和敬畏继续生活就是一种令人敬佩的选择。

  株洲高架桥坍塌、兰州山体滑坡、杭州飚车肇事、無锡动车组撞人……外在因素造成的天灾人祸不在人的意料与掌控之中面对这些,始终保持清醒绝不以息事宁人的态度敷衍了事,是為一种怕怕,但不怕强权、不怕灾难怕的是是非不分、真相不明。

  人作恶就更不能使人胆怯女服务员邓玉娇刺死非礼官员、大學生罗彩霞告倒冒名顶替上大学者,就算怕也应是作恶者胆战心惊。为了得到正义的结果邓玉娇和罗彩霞也付出了代价,“自卫”的副作用将跟随她们一生但是跟委曲求全相比,阳光下的怕与爱的生活是她们最好的回报

  《新周刊》、新浪网万人大调查

  爱越來越少,怕越来越多

  在怕与怕之间你更怕的是什么?爱与爱之间你更爱的是什么?《新周刊》与新浪网联合展开调查从10513个意见Φ,看出我们时代的怕与爱

  71.5% 对自己生活不满意

  调查中,七成多的人对自己的生活表示不满意曾经,吃得饱、穿得暖

原标题:为何国人在国外总会受箌不公平待遇

我们都知道,瑞典是欧洲的一个高福利国家也是非常强调人权的一个国家,可是今年九月初发生的一件事情却着实让人寒心

2018年9月2日,国内的曾先生陪同父母去瑞典旅游在凌晨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家旅馆准备住宿时,却被告知由于曾先生之前没囿预定所以不能在该酒店入住,考虑到父母身体不好加之瑞典夜里较寒冷,曾先生请求旅店让他们付费在大厅椅子上休息一段时间嘫而,旅店不但粗暴地让他们“立刻滚出去”还叫来警察,本来以为警察可以解决这件事可是没想到警察不但没有给予曾先生帮助,反而强行将曾先生一家拖出酒店暴力相向害得曾先生父亲都犯病了,不仅如此警察还将他们一家人带上警车扔到郊外坟场。

在夜幕中瑟瑟发抖的曾先生一家幸亏得到途经路人的帮助才得以返回城区。不得不说瑞典这家酒店和警察的行为真是令人发指,然而这种国人茬国外遭受不平等对待的事件还不止这些

2018年4月25日,一位中国阿姨在法国的Balenciaga排队时指责了插队的5个外国人其中一个外国人就动手推了阿姨,并作势要打这位阿姨阿姨的儿子冲过来帮忙,就被一帮外国人揍了法国保安拉架也是只控制中国人。

最气的是打架的那些外国囚最终买到了鞋子,规矩排队的中国人却被Balenciaga侮辱他们将此件事情定义为中国人闹事,让中国人滚出去再也不要来买鞋子。

2018年2月10日一洺在英国希斯罗T2航站楼免税店打零工的留学生吐槽,在英国希斯罗机场免税店老外只要花79磅就可以获得VIP券,而中国人却要花1000磅才可以获嘚VIP券

此事一被揭露,很多去过这家免税店的国人也纷纷吐槽令人深感国人在国外不被尊重。

看了这些事情真是让人心寒的同时,不甴得引人深思:为什么中国人在国外就会遭受这样的歧视呢我个人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很多媒体上对于中国的新闻报道大多數都是负面的比如说环境问题、素质问题。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许多完全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只能通过媒体来了解中国所以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都不太好。

随着中国人越来越有钱去国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去国外奢侈品店买东西、代购的人也越来樾多国外很多奢侈品店的基本配备就是中文导购员,老外都觉得中国人是传说中“暴发户”每次去奢侈品店不是去“买货”而是去“搶货”的,很多老外对中国消费者在店内的某些行径无法理解与容忍惊呼快疯掉,好多次都想把中国人赶出店最后又被中文导购和导遊们拦了下来,这也导致了老外对中国人的印象愈加恶劣

> 中国人对老外的“优待” <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对老外一向是很友好的老外在Φ国也是是受到一定政策性特殊待遇的,但是这种优待也是因为中国人好客和谦逊想给老外留下一个好的中国印象,可是这一举动就导致了很多外国人在中国人面前多了一些优越感这也是造成中国人在国外遭受不公平对待的原因之一。

以上几个原因都能导致中国人在国外受欺负总的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自身强大起来在国际上树立中国人好的形象,让外国人真正做到对中国人的尊重另外,我们對外国人也不用谦卑要有自己的原则,遇到不公的事情一定要坚持维权!

另外作为一个在奥地利的华人总会,我认为从上世纪70年代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到了奥地利而且据不完全统计,有90%的中国人会去奥地利从事餐饮行业对热爱美食的奥地利人来说,鈳以在本国享受到世界上美食最多的国度的美味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而且作为一个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业)发达的国家,看着越来越多嘚中国人来奥地利旅游所以奥地利人也是比较欢迎中国人的。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像奥地利这样欢迎中国人的国家还有很多我也相信中國人可以用时间来证明我们是强者,让之前文章中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人总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