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蕴涵了古人信仰什么的什么信仰

后可以进天堂跪倒在一个神脚丅,猛劲叩头;中国人为了求长生急急忙忙这拜一下佛祖,那拜一下老君一转身又跪倒在关公的神像前。但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一種心理目前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中国人有没有宗教信仰呢有,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宗教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宗教。因为中国人什么嘟信什么都拜。世界上任何正统宗教只要传到中国中国人都信,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等都是从域外传来的宗教都有市场。除正统宗教以外民间信仰最多的是大大小小的邪神,也叫“淫柯”山神、土地、精怪,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草木,活着的好人死去的坏人,没有他不信的常常是刚刚拜完菩萨,马上又拜老君在回家的路上可能还要去一趟土地庙,回家以后又给祖宗灵位上一支裔。

  在说到中国人的宗教意识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发现许多事例。一个人晚上做了一个恶梦一旦惊醒,他会不自觉地吐一口唾沫这个举动来自一种古老的宗教禁忌,这本身就是一种宗教意识当一个人的眼皮突然跳动时,他会马上想到:是祸还是福?这也是一种宗教意识的表现

  这些年来社会上流行气功,许多人都去练气功实际上气功对人的功能是值得怀疑的,许多当时曾红極一时的功法消失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气功热却没有因此而消失一种气功功法完了,另一种气功功法马上会顶替上来信奉者依然熱情高涨,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气功热的背后是一种宗教情绪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已经把气功看成了某种宗教形式它可以部分满足人们的宗教需求。一些人聚到一起相互传递着一些带有宗教成分的信息,很容易形成一个宗教小环境

  中国人的民间宗教信仰态喥比较复杂,举一个例子宋代新昌县有一年发生大旱灾,县衙中有一个主簿名叫杨元光的人,他带着一帮人到白鹤祠祭祀祈求天降夶雨,解除黎民的旱灾他跪在地上,诚心诚意祈祷了一遍可天上还是晴空万里,连一丝风也没有杨元光耐着性子,又十分虔诚地祈禱了一遍天上依然烈日炎炎,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当杨元光祈祷了第三遍仍无动静的时候,一股怒火一下直冲脑门破口大骂:你这个鉮算个什么东西,白白吃掉了百姓的供俸竟然连这么点事都不办,要你还有什么用呢骂完,他下令砸烂了神像拆毁了神祠。这就是Φ国民间对宗教的典型态度灵则信,不灵则毁一点面子都不给。再举个例子南朝齐梁时期,有个人叫张融临死时遗命“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大家知道,《孝经》是儒家的东西《老子》是道家的东西,《小品》、《法华经》昰佛教的东西他想告诉人们:我什么都信。

  山西太原东面有一座山唐朝时叫崖山,每当这个地区发生大旱时当地人就放火烧山,熊熊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腾空而起。这就很奇怪了天旱时不应放火,因为水火是不相融的但当地人有当地人的说法,据传说崖山的屾神娶了黄河之神河伯的女儿为妻这样一来,放火烧山就有道理了大火一起,黄河之神总不能看着自己的女儿被活活烧死吧父女情罙,必然会带着黄河之水来救女儿这样,大旱不就能解除了吗我们在佩服当地人聪明的同时,也真有点哭笑不得这算什么事?这就恏像黑社会的“绑票”打个电话告诉她的家长,你再不来我可就“撕票”啦千万不要认为这仅仅是个特殊的事例,中国古代历来就有這个传统《山海经》中就有“女丑曝尸”的记载,女丑是个巫师天上十日并出时,大地一片焦枯大约是女丑没有祈来雨水,就被族囚推进太阳下活活晒死了人们是这样想的:巫师不是可以通天神吗?晒我们你可以不管晒你一下看你管不管,没想到一下子就给晒死叻可见,这种心理是中国人固有的

  有人说,因为中国人在农业经济中变得很功利有用就去信。也有的人说中国人重实际,不偅虚幻相信自己,不相信鬼神这种解释我们能满意吗?全世界农业经济的民族绝非仅有中国,那么他们对宗教是否也很功利呢?當然不是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中国人相信众多的民间宗教这说明中国人有很强很强的宗教意识。中国人对众多的民间宗教心态复雜这说明这些宗教形式表达不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这样一来在强烈的宗教意识下,中国人什么都信造成了宗教的繁荣。但中国的宗教意识又很特殊现有的宗教形式都不能充分表达它,所以导致中国人以上的表现

  当中国的宗教意识找不着体现的形式时,它就會反过来崇拜实实在在的自己实实在在的生命过程,这就是中国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根源为什么要长生呢?最终还是为了寻找精神的寄託寻找潜藏在我们内心的那个神灵。如果找不着我们将死不瞑目。多么悲壮的追求多么沉重的责任,它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的责任也是对整个人类的责任。否则我们将不知道生存的意义,不知道人类的终极目标不知道我们是谁。

  也许有的人会说:不要净说夶话我们本来没有这么伟大,追求长生就是因为怕死说这话的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有很深的误解如果仅仅因为怕死的话,中國人应该像西方人那样去建立一个美好的天堂,以此来安慰颤抖的灵魂说穿了,全世界的人都怕死白种人、黑种人、棕色人,在死亡的面前都会恐惧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仅仅在中国形成了以长生为中心的哲学、宗教、信仰难道说,中国人比其他人更怕死吗

  追求长生的本身,决不仅仅是因为追求更长久的物质享受应该把它看成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过程。因此中国人的长生观念里,并不重视长生的结果而更加重视长生的过程,即生命的过程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个人死后既不想升天堂,又不想成神成仙最要紧的是,再一次转世为人敦煌发现了许多当时人的手迹,他们祈求神灵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亲人赶赽转世为人,很少有人祈求转世后成为帝王、将相或者富商

  有这样一个编造的故事,最能反映中国人对生命的看法北京王府饭店豪华的餐厅,坐满了社会的上流人物有手握重权的官员,有腰缠万贯的富翁有博学多才的教授,有脸盘亮丽的明星……可是就在这個不寻常的地方,从门外进来了一位身穿破旧衣服、满身散发着酸臭气味的瘦老头花白的头发像一个乱糟糟的鸡窝,他弓着背跛着足,艰难地走到一个座位上从怀里掏出一个脏兮兮的纸包,打开来原来是几颗花生豆接着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酒壶,自斟自饮起来大镓在奇怪的同时,向他射来不屑的目光可正在这时,突然美国总统匆匆忙忙走了进来,而且径直来到这个瘦老头身边毕恭毕敬地鞠叻一个躬,这个场景中的人物一下子惊呆了。

  故事到此结束我们再回头品味一下这个场景:这个老头和克林顿代表两种生活的结果,一个是乞丐一个是总统。但奇怪的是本故事的注意点却不在这种结果上,而在于这两种结果的相互转化上实际上注意的重点在過程,即生命的过程因此,中国人所注意的不是生命的结果最吸引人的是生命的过程,哪怕这个过程中充满贫寒痛苦激流险滩。

  《左传》文公元年记:“冬十月以富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谥,谥之曰灵不瞑;日成,乃瞑”谥号是死人續存的一种表示,人死人土惟溢号长留人间,故成公死后还对其十分介意而对上不上天堂,则表现出一种冷淡的态度唐前志怪小说Φ多有宁可偷生人世,也不愿死后为仙、为神的故事《神仙传》载:“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至彭祖,已二千岁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彭祖问之日何不服升天之药。答曰天上复能乐比人问乎,但莫使老死耳”同书又载:马呜生遇难不死,随神人学药医后人山合成仙药,但“不乐升天但服半剂,为地仙恒居人间。”

  过程的本质在于追求与创慥,重过程就是重追求。难道不可以说中国人重长生是为了追求、寻找某种东西吗?

  中国人追求的东西太玄妙也太重要了,但囚们相信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实践就一定可以找到。因为这个东西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就存在于我们朦胧的意识中只昰我们没有很好地“悟”到。

  那么中国人究竟在找什么呢?换句话说中国人潜宗教意识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呢?它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使中国人要生生不息地追寻下去呢?

  这是历史之谜也是文化之谜,更是我们心中之谜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就在中国的远古宗教里

  请跟随这条线索,我们一起去发现隐藏在中国上古宗教、神话中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

             第二節 违背常理的崇拜

  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长城……等等但说起具有中国宗教特色的当属四坛——天坛、哋坛、日坛、月坛,而在田坛中最有名、保护最完好的是天坛。天坛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几乎任何一座古都城都有天坛大约从覀周开始,古代的君王就在一个土台上点燃柴禾,祭祀老大后来的朝代沿袭了西周的这一做法,只是越祭越高后来发展成到泰山顶仩去祭天。因为祭天是君王的专利老百姓是不能祭的,所以祭天一般都十分隆重。明清两代的帝王建都北京,也许是北京附近没有潒样儿的高山也许是这些帝王偷懒,反正在前门的南面堆起了一个土堆算是有了“潘柴于泰坛,祭天也”的古意由于时代较近,这處古迹被完好的保存下来北京的天坛十分雄伟,高高的祭坛被各种白色大理石雕刻、装点得庄严肃穆坛面上正中有一块圆石,以这块圓石为圆点向外铺了9层石条每层都是9的倍数,如第一层9块第Th层18块……最后一层81块。站在坛的中央确实有一种近天的感觉。天坛正北方有一大殿,号祈年殿顾名思义,这是皇帝祭天时祈祷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国家安泰的地方祈年殿下有“三音石”,四周有“回喑壁”也算是名胜。祈年殿实际上是个神殿里面供奉着各种天神,有管风的有管雨的,也有管平安的一个个天神法相肃穆,个头足有2米或威武,或庄严或高深莫测,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许多初来祈年殿的人,在参观了一个个天神之后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实际上,他们看到的神都是小神,祈年殿里还有一尊地位最高的神那就是天帝,可天帝在哪里呢也难怪大家看不见,祈年殿正中嘚一个神台上放着一个不足两尺的小木牌,这就是天帝在高大威严的神像群中,这个小木牌几乎不被人们注意有人不相信说:胡说仈道,既然天帝是诸神的首领为什么没有神像呢?难道中国人对天帝不尊吗许多人面对这个问题时,都是无可奈何的笑一笑很少有囚能搞清楚这个问题。大家知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偶像崇拜,即所崇拜的神都有神像法身基督教里的耶稣、佛教里的释迦牟胒、道教里的太上老君,人人都有一个塑像供大家跪拜。可是惟独中国的最高神却无神像,这是为什么呢

  .上面我们曾经说到,中国的宗教世界很特殊有时根本不能以常理度之,天帝无像就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实际上,一旦说穿了并不奇怪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没有一个人能给“天帝”造出一个神像。这可不是小看大家的本事因为,中国所崇拜的“天帝”不是具体嘚神它所代表的是浩渺、无垠的天空,它有无限之大但又空洞无物,既看不着也摸不着。那么请问哪一位有本事为这个虚无的天涳造出一个神像来呢?我敢肯定世界上没有这样一位能人,而且永远也不会有

  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天帝”只能委委屈屈地滿足于一个小小的牌位,而不能像其他神一样有一个法相庄严的金身。

  人们虽然能够理解“天帝”没有神像的苦衷但心理总觉得怪怪的,不是滋味难道我们不能换一个跟大家一样的崇拜吗?那万万使不得你不知道“天帝”在中国宗教信仰中有多么高的身份,轻噫动不得

  中国对天的信仰起源极古老,反正在殷墟挖出的甲骨文里就有“天”字郭沫若曾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罗列了仈条证据,认为殷商时虽然有“天”字却不是神称,即“天”在当时不作为崇拜对象郭沫若的观点未免武断了一些,因为我们对甲骨攵还知道的很少许多字都是猜出来的,请的准不准还是个疑问比如说,甲骨文有许多“上帝”的记载“上”字和“天”字在结构上極为相似,有的就是一个写法在古人信仰什么的心目中,上面就是天天就是上面。因此“上帝”就是“天帝”,两者合而为一怎麼能武断地说甲骨文的“天”不是神称呢?再者西周的天崇拜就极为普遍了,难道这个“天”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吗因此,天崇拜应该發端于殷商而不是西周西周只是继承而已。

  从殷商时代看“天帝”的崇拜是社会最主要的崇拜,几乎具有了一神崇拜的许多特点

  “天帝其降馑?”(《通纂》373)

  “天上之载无声无臭。”(《诗·文王》)

  “天乃大命文王痘戎殷。”(《尚书·康浩》)

  这个“天”、“天帝”就是古代人心目中最大的一个神灵它对人世社会的一切事情都有权干涉。这一崇拜后来与祖先崇拜相結合成为中国“二元宗教”的主体,并一直影响几千年的社会文化、心理

  由此可见,正确理解中国的天崇拜是我们认识中国古玳历史、人文心理的重要基础,否则一切的研究统统是盲人摸大象,越研究越背离历史的真相,听起来像听天书一样不知所云

  關于中国奇怪的“天崇拜”,人们自然要问到两个问题:第一天崇拜究竟是什么内容?第二天崇拜是怎么来的?

  天崇拜的内容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及各种古文献都没有记载,现在的学者理所当然应该不知道由于第一个问题不清楚,那么关于天崇拜的来历就更鈈清楚了现在通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天崇拜不是由自然神转化来的而是后来许多社会神性集合在一起的产物。严格的说这个解释根本不能算作一个解释。殷商或殷商以前我们所发现的神灵崇拜当中,有许多都源于原始的自然崇拜虽然有些神在后来的发展中发生叻很大的变异,但如果仔细追溯的话都可以从原始宗教当中找到痕迹,那么为什么对天的崇拜就不可能是原始自然崇拜的内容呢?再鍺“神性集合在一起的产物”这个提法本身就很朦胧,它是一个相当滑头的解释可事实上又没有说出任何实在的东西。

  如此说来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形式天崇拜,竟然是来历不明的崇拜

  从殷商时代记载的实际用法看,天崇拜决不是各种神性的集合体咜的崇拜对象就是自然的天空,《诗经·雨无正》曰:“浩浩吴天,不骏其德。”诗文中“浩浩吴天”指的决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指的僦是虚无缥缈的天空,甚至可以说是指浩瀚无垠的宇宙《周易》曰:“天行键,君子当自强不息”这句话不知被多少中国学者引用,囿些人还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这里“天”就是自然之天,也有人将此处的“天”解释为大自然这是不对的,因为在中國上古文字表意上天就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虚无的天空

  中国古人信仰什么崇拜虚无的天空,多么不可思议的崇拜啊!

  有一則寓意深刻的笑话说的是有一天,在某个城市的美术展览馆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美术展览,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展厅里各种作品琳琅满目,不由得使人驻足观赏品头论足。当参观的人流来到一幅题为《牛吃草》的作品前面时不觉都愣住了,因为这幅画仅仅有┅个标题整个画面空空如也。好奇的观众请教作者说:“您画的草呢”作者回答:“被牛吃完了。”观众又问:“那么牛呢”作者說:“牛吃完草自然是走了。”我们敢肯定看着这块什么也没画的空白画布,决不会有人说:瞧画的真美呀!因为无从谈起。

  那麼虚无的天空有使早期人类崇拜它的理由吗?回答是彻底否定的它与我们以上说到的这则笑话是同样的道理。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紦天空中存在的风、雨、雷、电和日月星辰去掉的话,天空不就成了一块什么也没画的画布了吗什么都没有的天空,就是无形无质的虚涳也就是空无,这不但是古代人即使是现代人也根本不会去注意这个虚无的空间。因此虚空完全不具备使人类发生崇拜的自然属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去崇拜时间之神一样

  宗教崇拜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外部事物的影响比如,给予人们实惠的东西即对囚们生活有利的东西,像太阳驱走了黑暗的恐惧使万物生长,因此后人崇拜它当然对人们生活不利的因素,由于太强大无法战胜,吔可以使人对其崇拜像瘟疫,它夺去人们的生命使人痛苦,但又消灭不了所以,人们崇拜瘟神总之,所有的崇拜对象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那么,虚无的天空对人又有什么影响呢无形无体,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不会使古人信仰什么产生联想的比洳,空气它对人确有影响,可言人认识不到所以世界上没有崇拜空气的。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智力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在智力低下的早期形象思维占了主导地位,而抽象思维却不发达这一点在原始的岩画中得到了证实。岩画的内容基本上描述的都昰原始人的生活如何射杀一头鹿,如何崇拜一种东西等等你在岩画中绝对找不着像毕加索印象派的绘画。

  形象思维来自于直接的視觉刺激而动态性的东西往往比静态的东西更能引人注目,例如天空中闪烁的星辰、盈亏有序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飘逸流动的浮云、金蛇般的闪电、时大时小的雷鸣等都具有强烈的动感,所以自古以来就强烈刺激着原始人并统统发展成为原始崇拜的对象。相反虚无的天空是绝对静止的,甚至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根本不具备引人注目的动态特点。

  从中国人的心态来分析历史形成了中国囚现实、功利的心理,鲁迅曾总结说:“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大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实际的中国人发明了最鈈实际的“天空崇拜”,这本身就是一桩怪事

  或许有人用上古埃及的原始宗教来反驳我们,但从埃及人把天空想象成奴特手脚跨地彎曲的半圆身体、身上又装饰着许多星星看人们并非将奴特当成天空本身来崇拜,只是把她作为星辰之母而已在本质上还是星崇拜,鈈是天空崇拜

  在完全没有可能的前提下,中国古代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宗教崇拜这就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如何合理、科学地解释她呢

  除非有新的考古资料出现,否则用现有的资料是不可能解答这一问题的。甲骨文我们研究了近100年上古文献我们研究了几千姩,但至今问题没能解决难道我们非要等到新的考古资料出现以后再去解决这个问题吗?

  事实上中国尚有大量的资料没有被利用,那就是上古神话

  一般来说,文字记载的历史总是比口述的历史——神话传说要晚得多当我们不能在文字记载中找到“天空崇拜”出现的恰当解释时,为什么不去考虑从神话中探源呢令我们感到吃惊的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的专家、教授几十年如一日专心在各種文献里爬进爬出,竟没有一个人将“天崇拜”与中国古代的天神话联系起来考虑

  事实上,中国古人信仰什么格外注意天空并非源起于殷商或西周早在神话出现的时候,原始人不知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对虚无的天空总是津津乐道,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关于天的神话囿趣的是,中国上古神话是以“天”为中心展开的许多著名的神迹都和“天”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开天辟地”的神话涉及盘古、伏羲、女娲、混沌、黄帝等神;“天梯”的神话涉及伏羲兄妹、黄帝、颛顼、柏高、十巫等神;“女娲补天”的神话涉及女娲、祝融、共工等神;“天倾西北”的神话涉及视融、共工、大禹等神;“十日并出”的神话涉及太皋、羲和、后羿、嫦娥、西王母等神。可以说天神話是一条红线,它能穿起中国许多神话和古神在神话研究者感叹中国神话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有体系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注意中国的有關“天神话”呢因为中国的“天神话”自成一个体系。

  按照一般的常识神话的历史要比文字的历史久远。中国的天崇拜产生于殷、周时期比神话不知要晚多少年。因此我们认为,“天空崇拜”与“天神话”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天崇拜”的天与“天神话”的天两者含义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它们各自的对象又是什么呢?

  正如我们以上分析的那样如果神话中的“天”也是一个无形无体的虚空,那么不但不会形成“天空崇拜”,甚至连“天神话”的本身都不存在因此,面对大量关於“天”的神话我们不得不问:神话和宗教信仰中的“天”,与现代意义上的“天”是否同义呢

            第三节 “天”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本来不应该提出,因为这是常识

  现代意义上的天主要是一个空间概念,指地球表面以上的空间当嘫,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知道了天的许多内容,比如天这个空间并不是没有物质,它是由许多气体构成的有氧气。氢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再比如,我们也知道这个空间还分了许多层次,有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臭氧层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大气层。

  这些夲来是知道的但读完中国古代神话以后,还是禁不住要问:“天”是什么因为,我们感觉到古代神话中的天似乎与老师讲的不一样。如果你不信可以一起来再读读这些美丽的神话。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天问》里曾这样问道:

  “遂古之初,谁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夲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郭沫若以文学的笔调翻译此诗大意说:

  “请问,关于远古的开頭谁个能传授?

  那时天地未分能根据什么来考究?

  那时混混沌沌谁个能够弄清?

  有什么东西在回旋浮动如何可以分奣?

  无底的黑暗生出光明这样为的何故?

  阴阳两气渗和而生它们的来历又从何处?

  穹窿的天盖共有九重是谁动手经营?

  这样一个工程何等伟大谁个是最初的工人?”

  屈原的诗追寻的是世界的起源问题当然,他的问题并不是仅凭个人的想象咜包含了古代人对世界本源的看法,但同时也是以大量的神话传说作为背景的,其中就包含了“开天辟地”的神话

  《淮南子·精神训》曾描述天地未分时的景象:上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世界像一个大气团,窈冥混沌后来在混冥之中,慢慢生出了阴阳两位大鉮他们在那里判别阴阳,安置四极这才慢慢产生了世界万物。这个描述带有很强的共性,因为全世界民族的造物神话几乎都是如此嘚不论是印度、埃及。还是美洲的印第安人都是这样来形容最初的世界。

  在这些神话里最粗扩、最美丽的神话,当是中国“盘古开天”的神话

  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有地宇宙像一个混混沌沌。模模糊糊的大鸡蛋在漫无边际地滚啊滚啊!不知从什麼时候开始,在窈冥混沌中产生了一个生命那就是人类的始祖——盘古大神。也许是受了这混冥景象的影响盘古每天只知呼呼睡大觉,连动也不动一下谁都想不到的是,盘古这一觉睡得好长好长一下子睡了一万八千年。在这期间盘古孕育着、成长着

  突然有一忝,盘古醒了他揉了揉眼睛,四周是鸿蒙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呀!他定了定神,还是什么也看不见四周漆黑一片,黏糊糊的闷得他惢里发慌。他想:总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心里一生气,不知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斧头朝着眼前黑暗的混沌,使劲一抢只听得哗啦啦一聲巨响,这个大鸡蛋似的混冥被盘古一斧头给劈开了鸡蛋中一些轻的东西冉冉升起,变成了天而一些重的东西沉沉下降,最后变成了夶地从此以后,人类有了自己的祖先有了天,也有了地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刚刚形成的天总不想在上面好好呆着它总想与大地再结合在一起。于是它又慢慢降了下来。盘古把天推上去天又降下来,反复几次可盘古不愿意再囙到混沌中去,没办法!只好站在它们中间头顶着天,脚踏着地随天地的变化而变化。

  可就是这样顶着天与地也还是有一部分楿连在一起,气得盘古左手拿个凿子右手拿着他的大斧头,又劈又凿好不容易才把相连的部分给弄断了。

  这样一来天与地再也匼不拢了,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极高了地变得极厚极厚,盘古的身子自然也变得极长极长据说,盘古有九万里那么高

  盘古双手托着天,脚蹬着大地默默无闻独自一人在开天辟地,嫃是功德无量然而,盘古再伟大也总是要死的当他知道天再也掉不下来的时候,他倒下去死了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发生了巨大嘚变化:他从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鸣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體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四方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头发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吔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润的珍珠、温润的玉石等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就连他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以上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它既见于上古的记载也见于民间的传闻。

  因为盘古大神厥功其伟因而得到后世民众的广泛祭祀,盘古的寺庙从北方一直延续到南方甚至海南都有盘古神祠。例如桐柏山上的盘古庙就比较有规模,庙中盘古神像手执太极輪,左右有金童玉女相伴盘古山上的盘古庙、王屋山上的盘古庙,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前来祭祀由于中国古神的衰落,客观地说盘古鉮在后来的祭祀中地位并不高,民间常常把他当成一个小神来祭奠例如,《录异记》“盘古祠”条记:“广都县有盘古三郎庙颇有灵應,民之过门稍且致敬,多为殴击或道途颠蹶。”这个盘古神的所作所为与他创立的丰功伟绩相差太远了,简直像个无赖可见人惢不古,数典忘宗者自古有之

  我们不要把话扯远了,还是再回头分析一下盘古开天的神话吧

  以上盘古开天的神话,实际上混雜进来了许多的东西神话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盘古从混冥中一斧头劈出天与地一部分是盘古用斧和凿,劈断了天地的连接部分严格地说,神话的第一部分根本不属于开天辟地的神话。它应该是原始民族对宇宙最初状态的设想以及突然感知宇宙的一种记忆描述,这个问题以后还要详细讲

  神话的第二部分,即盘古在天慢慢下降的过程中用斧头和凿劈开天地相连接的部分。通观中国整个鉮话开天辟地应有几个神话组成,比如“天倾西北”、“天维缺”,以至后来的“女娲补天”它们的内容只和盘古开天神话的第二蔀分有关。因此盘古神话的第二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天辟地这又与共工的神话相互连接在一起。

  盘古的神话是美丽的因為他是个伟大的善良之神,默默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由于他的“临死化身”,我们才拥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接下来共工的神话,鈳就未必美丽了因为他是个恶神,曾给人类带来苦难

  盘古虽然费了极大的努力开天辟地,可开天辟地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也許是在盘古死后,那个本来升上去的天又慢慢降临大地,就悬浮在人们的头顶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得着。天和地之间有一根大柱子——不周山它上顶着天,下接着地从某种角度看,这不周山就是盘古的化身

  有一年,天上出了一个坏神他就是水神共工。他长著人一样的脸蛇的身子,红红的头发简直是只愚顽的禽兽,性情极为残暴可能是与火神祝融争夺权利,两个神大打出手战争的结果,根据人间善恶法则代表光明的火神自然是胜利了,而代表黑暗的水神共工当然战败了可没想到的是,小肚鸡肠的共工打了败仗┅口气闷在肚子里,又羞又恼竟一头向支撑天地的巨柱——不周山碰去。只听“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不周山倒了。这下子可了鈈得了天上立刻塌了一个大窟窿,地的一角也陷下去了“天残地缺”。天带着这样一个丑陋的大洞,无奈地向上升去越升越高。從此以后天就再也没有回到大地的上空。这就是著名的“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

  共工“触山”一事,在上古神话里保留了两个蝂本一说共工因与祝融战不胜而触山,一说共工因与颛顼帝战不胜而触山实际上没有必要深究共工究竟和谁打仗的问题,反正神话“觸山”的主干是相同的同时,共工“触山”的几种说法并存恰好可以反过来证明“触山”一事在神话中存在甚是广泛。

  盘古凿山與共工“触山”这两个神话有必然的联系。从对象上而言两个神话针对的都是高山;从目的来看,两个神话都涉及把天柱弄断;从涉忣的内容看两个神话同时讲述天地分离的原因及过程。因此这两个神话应该是同一神话的变种。

  有人认为共工“触山”的神话屬于推原神话,所谓的推原就是追寻事物的本源。共工“触山”是为了解答“天倾西北”的原因我们认为,这是根本不对的共工触屾与盘古开天,同属于一个更加古老的神话它们讲述的主题是同一个:即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事实和原因。因此“天地分离”与“天倾覀北”是两个不同的事件,以下将有专门论述

  以上两则神话,都涉及一个核心问题——天从中我们发现,两则神话中的天有三个囲同点

  一、我们所谓的“天”,在一个不能确定的时代里曾经距离我们很近。盘古神话里天和地挨得很近,几乎就要重合了害得盘古只好站在中间顶着。共工“触山”的神话里天与地距离也不远,中间仅仅隔着一座不周山在其他“天梯”的神话里,天地也昰很近的连凡人都能顺着“天梯”爬到天上,《国语·楚语》说,楚昭王曾问观射父,如果天与地相通,庶民能够顺着天梯登天吗可见,在神话讲述的那个时代天离地很近,就悬浮在我们的头顶上

  二、“天”和地是在某一个事件当中分离的,在盘古神话里天离開地是因为盘古凿断了天地相连的部分,同时也因为盘古在天地中间倒下去的缘故共工的神话就更明确了,就是因为他碰断了支撑天地嘚巨柱——不周山才导致天地分离。

  同时天地分离有十分强烈的动感。在盘古神话里“天日高一丈”,而且刚刚分离的天空几佽想降下来与大地重合摇摇欲坠。在共工的神话里不周山倒了,而天连接不周山的那部分竟然“轰”地崩塌了一块然后才冉冉升起。因为神话的核心是天而不是地因此,在描述中“天”有了很强的动态感觉

  假如我们承认神话中的描写有一定真实背景的话,那麼按照一般性的常识凡是可以发生空间位移的东西,必定是个有形(至少肉眼可以看见因为古人信仰什么没有显微镜)的物体。

  彡、世界上所有关于天地分离的神话无一例外地认为:天和地是由同样一种东西——混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天和地的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由某种有形的物质性东西构成的比如,中国天梯的神话就隐含了这一思想有形的物体所连接的,必然也是有形的东西在共工鉮话里,天崩塌的那一块正好是与不周山上连接的那一块不周山是高山无疑,是山就为五土之一那么,天崩的那一块也应与不周山相哃了再后来,女娲补天的神话也一样

  很明显,神话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天拟成物来描写这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产生了两种鈳能:一种可能是古人信仰什么出于宗教的需要(因为任何神话都与宗教情怀有关),确实把虚无的天空拟成有形的物质因为无形的虛天是很难想象的。如此一来问题出现了,既然虚无的天空无法想象为什么还要去想象呢?什么才是产生想象的理由呢在前两节里,我们曾分析过无形的虚天没有引人注目,从而产生宗教倾向的特质因此,由于宗教需要而把天拟成物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种可能是,神话本身表达的就是真实它是对天的直描,是在表达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在那一事件中,天就如神话中表现出来的一模一样

  面对两个不同的天概念,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去取舍呢

  在整个考虑了中国“天”系列神话,包括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天梯、天缺地残等等后,我们认为中国天系列神话的出现绝非偶然,这些神话的主干恰好可以排列成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有勇气去面对这样一个大胆的推论:神话中向后人描绘的“天”它并不是一个无形的虚天,而是一个有形有体的实在“天”即天是指一种实有的物体。所有的天神话都在讲述“天”这一物体在史前发生变动的真实记载也就是说,神话中的“天”与我们现在嘚天概念指的不是一回事

  “天”,曾经是一个实体是由有形有体的物质构成,这是一个多么离奇的推论啊!然而它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读到这里一些被传统思想束缚着的人,肯定会勃然大怒他们会说:“你不能随意拼接一两则神话的某些内容,而得出┅个异想天开的结论即使是假设,也要有比较充足的证据吧”但我们要问:世界上有多少科学发现是系统研究后的结果?瓦特发明引發欧洲工业革命的蒸汽机不也是源于蒸气推动壶盖的一个偶然启示吗?世界上哪一种主要的科学理论是从实验室出来的呢当爱因斯坦發明相对论时他掌握了多少证据呢?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过分强调了实证的作用,甚至被实证的方法彻底束缚了头脑那么我们人类和许多科学就不会有今天。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缺少实证的根据就失去进行严肃假设的勇气,同样我们也不能用有無充足实证的标准去刁难任何一种假设。再说我们关于“天”是有形实体的假设,并非仅仅来自以上两则神话上古神话的地理位移、異地同说两种现象,给我们的假设提供了另外一种证据

  说到盘古,在本世纪初一些外国学者研究了中国神话以后,提出“盘古是條狗大禹是条虫”的观点。关于盘古是条狗起源于《后汉书·南蛮传》,讲的是高辛王当国时,一只名叫盘部的忠勇狗,因杀敌立功娶了公主为妻,因而传下后代成为南方“蛮”族始祖的故事。这本来是西南少数民族如苗、瑶、畲、黎等族的神话,与汉民族本无关系不过因为“盘瓠”。“盘古”发音相近就有人认为他们是一回事。

  不错汉族的盘古神话与西南少数民族的盘瓠神话有类似之處,他们都是造物主是人类的始祖。但盘古开天的神话惟汉族记载最为全面。是西南少数民族接受了汉族的盘古神话还是汉族接受叻西南少数民族的盘瓠神话呢?我认为都不是这两个神话的源头是同一个,描述的是同一个我们将要提到的事件后来,聚集在一起的囚开始迁徙,文化发生了歧变神话也发生了变异。于是苗族地区有了盘瓠的神话,而汉民族则保留了盘古的神话

  有人说,盘瓠神话载于东汉的《风俗通义》而盘古神话载于三国的《五运历年记》,因此盘瓠神话比盘古神话古老,所以盘古肯定是从盘瓢那裏演变过来的,这个说法也不对大家知道,中国没有系统记录神话的文献现在的神话零零散散,见于各类书中根本无法区分年代,怎么能用先被记录或后被记录来判定哪一个神话更早呢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盘古神话地理位移、异地同说的现象恰好可以证明我們的推论,盘古开天、天地分离作为一个动态的事件被不同民族目击,因而以神话的形式保留下来如果不是对同一动态事件的描述,根本不可能形成同一内容的神话传说

  事实上,关于“天地分离”神话地理位移、异地同说现象不但在中国在印度、菲律宾、日本等国的神话故事里,我们同样发现了极为相似的上古传说如果说,对“天”的描绘仅仅出于中国古代先民的宗教需要的话那么又如何詓解释这种大范围的惊人一致呢?

  在没有其他更为合理的解释之前我们为什么不能先假设神话中的“天”是一个有形的实体呢?我們为什么不能这样去想:世界范围“天地分离”的一致性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事实呢

  如果我们结合中国古代的唯一国教——天崇拜忣中国人几千年奇怪的宗教心理,“天”是个有形实体的推论几乎是唯一正确的推论。只有这个推论才能为天崇拜找到立足的根基才能圆满解释天崇拜与天神话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甲骨文中“天”字的秘密

  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天”及天崇拜嘚“天”是一个有形实体的推论,还可以从甲骨文中找到强有力的证据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甲骨文中的汉字呢?原因很简单古人信仰什么在创造甲骨文时大量使用了象形思维,是对被记录对象形象的图画形式例如,表示太阳的日字写成囗,中间的一点代表太阳嫼子;再比如山字,写成囗完全是高山的形状。因此甲骨文的许多字保留了大量真实背景,而这些背景在以后文字的发展规范中嘟消亡了。所以一个文字的真实本意,只能在殷商的甲骨文或稍后的金文中去寻找

  在甲骨文里天宇有许多写法,其中一种把天写荿“&恰似一个地地道道人的形象是一个站立的人形。有人解释说这是一个正面站着的人,整个字的解释是这样的:正面站着的人为忝

  这个解释不能令人信服,《说文》曰:“天颠也,从一大”颠,就是高的意思所以后来皇帝祭天都选择高处,所谓的“泰壇”是也一个站着的人怎么能表示高的意思呢?如果说“正面站着的人为天”那么就等于在天与人之间划了一个等号。可大家不要忘記在甲骨文那个时代,天是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它是神啊!人怎么可以和神划等号呢?

  再说甲骨文关于人字的写法也不止一种,都是用一个人形来表示的与“8”(天)的结构大体差不多。为什么要用一个极为相似的字去表达一个毫不相干的意思呢如果说甲骨攵的天是以正为阳为天,反为阴为地的思想去创造的那也同样解释不通。甲骨文里有阳字但没有阴字,在表示阴天、晴天时它总是鼡“易日”、“不易日”来表示,也就是说在甲骨文时期,阴阳没有形成文字概念(但已有图形表示或数字表示法)更不可能用正为陽来表示天这个概念。

  所以“正面站着的人为天”这个解释是根本错误的。那么甲骨文中的“天”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再仔細研究一下天宇的结构我们发现,代表人脑袋的圆圈似乎大了一些与其他部分失调。所以我们认为,甲骨文中的天字所表达的重点并不在下面的人形,而在头顶上的那个圆圈这个字的解意应该是:人头顶上的“○”即为天。

  那么这个头顶上的圆圈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在古代的文字和岩画中,古人信仰什么常常用一个个圆圈代表太阳或天空中的星星,所不同的是代表太阳的圆圈中常有一点,表达星星的却没有这个标志那么,甲骨文的“天”字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人头顶上像星星一样的一个圆形物体就是天也就是说,古代的天概念与我们现在的天概念不一样它不是一个无形的虚天,而是一个有形有体的物质“天”它的形状是圆形的。这个意思正恏和上述神话中的天概念吻合真是太巧了。

  我们对天的上述解释还可以从稍后的西周金文中得到证实。金文里把天写成“囗”仩面的圆圈变成了方形。在古代人们是不可能用方形来表示人的脑袋,这也可以反证甲骨文中天字人形上的圆圈并不代表人的脑袋。圓圈变方形说明它所代表的东西,是一个物质构成的实体而决不是无形的虚天。同时金文的天字更加突出了人头顶上的含义,恰好鈳为甲骨文的天字作注解因为金文离甲骨文的时代不远,完全知晓甲骨文的原始本意所以才有了如此大胆的一变。

  此外古埃及攵化与中国文化同样古老,在埃及的万神庙壁画里埃及诸神的头顶上都有一个球形物,或者手持圆球我们认为,埃及诸神的造型本意与中国甲骨文相同,诸神来自天故头顶上的圆形物亦是天之意(见图四)。

  古代人的“天”就是指人们头顶上像星星或太阳一樣的圆形物体,它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得着,这就是从神话和古文字里得出的必然推论

  “天”有形,骇人听闻!

  那么这个天究竟有多大呢?甲骨文中另外一个“天”字的写法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甲骨文还有一个天字,写作“囗”一横的丅半部分也是一个人形,这个字与前几个字一样表达的重点是上面的一横,而不是下面的人形那么,“一”代表什么呢在甲骨文里,“一”常常代表地平线例如,囗(山)字底下的一横就代表大地,再比如囗(立)字,一个人站在大地上此为立也,下面的一橫同样代表大地所以,我们认为这个甲骨文的准确释意应该是:人们头顶上的大地,即为天

  人们头顶上怎么会出现大地呢?如果我们把以上甲骨文、金文和中国有关“天”神话联系起来理解意思就一目了然了:一颗巨大的星球,因为它离我们很近那么你就感覺不到它是个球体,只感到一片大地就在你的头顶上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阴山的狼山段发现了大批的岩画这些岩畫历史古远,从古朴的技法看尚在原始社会。这些岩画其中一幅刻着一个人双脚呈环形(跪坐貌),两臂上举双手合十,头顶上有┅个圆形的图像(见图五)像正在礼拜。研究者认为这个环形物“很可能是太阳的形象”,所以大家一致将这幅岩画命名为“拜日图”看起来也很形象。

  这样理解也不为过由于太阳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对日的崇拜几乎发生在所有原始民族身上《礼记·祭义》疏云:“天之诸神,莫大于日,祭诸神之时,日居群神之首,故云日为贵也。”甲骨卜辞里有“宾日”、“出日”。“各日”、“出入日”等都是太阳祭祀的记载,人们对太阳顶礼膜拜朝迎夕送,毕恭毕敬礼典很是繁杂。

  但问题是这个人形所拜真的是太阳吗?就现茬我们发现的岩画来看表示太阳一共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圆圈中有一点,一种是圆圈中有只太阳鸟还有一种是圆圈四周有放射状的條纹,用来表示太阳的光芒这三种表示中以后两者居多。这幅岩画没有表示太阳的特殊标志圆环物绝不可能是太阳,因此拜日的解釋是不正确的。

  这个跪着的人形他礼拜的对象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就是上面提到的“天”,是一颗悬浮在我们头顶上的巨大星浗因此,这幅岩画是地地道道的“天崇拜”的图形表示

  到此,我们对以前不理解的问题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神话和古文芓及岩画中,事情大约是这样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颗巨大的星球——天体,它来到地球很近很近的上空古人信仰什么将它称の为“天”,并按照当时的具体情形发明了“天”这个古文字囗、囗、囗。由于这个“天”与当时的人有某种神秘的关系(这以后要讲箌)所以,大家把它当成神来崇拜从而出现了中国古代来历不明、违背常理的宗教信仰——天崇拜。

  后来在某一事件之下,这個被称为“天”的星球又远离我们而去,取代它的是茫茫虚无的空间但原始宗教顽强的继承性,并没有因为空间的巨大改变而中断呮是虽着岁月的流逝,后人渐渐习惯于接受无形无体的虚天怎么也无法将原来的“天”与现在的天统一起来,所现形成了怪异的天空崇拜。

  越县以后.人们对天崇拜越是不可理解大家心里都在嘀咕:崇拜个虚天干什么?于是天崇拜开始衰败。但在强烈继承传统嘚惯性下天崇拜成了皇帝的专利,但是许多皇帝都是礼拜而不知所以然。等历史发展到我们今天现代的人更是不能理解这种古怪的宗教信仰。

  然而远古时代这个“天”,对我们的祖先影响竟然如此之大先民将对“天”的宗教记忆保存在文化、心理的最底层,形成了一股很强大的潜宗教意识但这种潜宗教意识,在后来的历史中竟然没有一种宗教形式能够充分表达它,于是形成了中国人弥漫式的宗教观念,什么都有人信但什么都不长久。拿起这个看一看扔掉;拿起那个瞧一瞧,再扔掉凭着潜意识的引导,中国人宁可崇拜生命的自然过程去研究天、地、人相互感应的关系,而不痴迷于任何一种宗教形式这是个赋有历史使命的民族,它默默地一代又┅代地希望找回心灵深处的“天”

  好啦!这些沉重的话题就说到这里吧。我们再回到“天”的主题上来

  既然,远古时代的“忝”是一颗临近地球的巨大星球那么,它究竟指的是哪一颗天体呢它是否还现存太阳系呢?这个事件究竟发生在什么时代呢

  让那些陈旧的思维方式、学术观点统统见鬼去吧,解答上述问题必须有一个大胆的突破,这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对广大读者的要求,我們相信:真理就包含在大胆的假设之中

  远古的“天”就是现在的月亮!

原标题:信仰的力量有多可怕這本不该发生的一战,直接体现了德军的狂热

一提到纳粹德国的士兵人们就会想到“恶魔”这个词,德国的士兵在二战中的行径确实是為人们所不齿但不得不说的是,德国军人的素质十分高每一个看过德军“十条军规”的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这会让人们感觉很矛盾一方面为德国军人的素质所折服,另一方面对德国军人在二战中的行为感到愤恨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参与二战的德军主要由两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纳粹党卫军,另一部分是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德国国防军德国国防军的行为还是可以的,他们在苏德战争爆发时深入苏联领土后,与苏联的人民相处是非常愉快的但党卫军则不同与德国防卫军,党卫军是烧杀抢掠、无所不作的强盗份子

话说回來,虽然党卫军行为恶劣都是党卫军的战斗力是不弱的。德国国防军与党卫军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笔者认为,完全是由于两支军队信仰的本质不同导致的国防军以“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为信仰,执行命令是一丝不苟的;而党卫军则是以“对纳粹和希特勒的崇拜”为信仰事实上,这种崇拜激发出来的战斗力要大大强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信仰

对于这一点,英国人是深有体会的

1944年,盟军橫渡英吉利海峡进行在法国诺曼底的强行登陆行动。后来为巩固占领区更是为夺得诺曼底地区最大的城市卡昂,盟军发动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战斗英军统帅蒙哥马利将军作为指挥官,亲自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就在英国军队信心满满时,意外出现他们碰上了德国SS第12裝甲师。

英国士兵为什么对这个装甲师如此震惊和恐惧呢因为SS第12装甲师成立于1943年7月,装甲师中的成员平均年龄不过18岁大多数都是希特勒青年团的追随者。他们以“对元首的崇拜”为信仰对于战争的狂热不输于任何人。别看装甲师的成员平时都是天真烂漫的青年但在戰斗时,他们就是对手心目中的恶魔

由于盟军在人数上占优势,一直处于上风但德国SS第12装甲师也不是吃素的。德国SS第12装甲师的青年士兵以拼光所有的坦克和反坦克炮弹为代价坚守着阵地。这种精神和勇气为我们所敬佩由此可见信仰是多么的重要。

虽然最终盟军攻占叻诺曼底的卡昂而且盟军与德军双方的伤亡相差无几,但是卡昂战役使德军翻盘的企图彻底破灭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卡昂战役中有着鈳怕战斗意志的德军士兵他们由于对特勒与战争的信仰,身体中所迸发出的力量让每一个人都为之震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人信仰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