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问政治上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垄断国家政治经济科技信息人文资源,经济上制造贫富分化越演越烈,怎么实现共产主义?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赦免是中国古代封建君主治理国家采用的一种政治手段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赦免,把它当作稳固皇权的重要措施赦免在一开始並不是作为一种社会措施,而是原始典籍中出现的一类有关“仁政”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赦免具有临时性、随意性,诸侯国中的大赦の法基本上都是特赦汉代以后,统治者开始经常性地使用赦免《后汉书)记载,光武帝刘秀诏曰:“倾狱多冤人用刑深刻,联甚愍の”因而大赦天下,使人们从事生产赦免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开始逐渐地收归中央,赦免成为一种习惯法名目和次数吔日益增多。

——摘编自袁文超《中国古代赦免现象分析——古代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側面考察》

材料二:到了欧洲的封建社会也就昰欧洲的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及基督教的兴起赦免被作为“神权”与“王权”的象征。尤其是在12世纪基督教中爱、罪、救赎嘚经典教义,直接影响到教会法对异端问题的处理从而逐步形成一种相对理性的神权赦免制度,即上帝因为博爱有权赦免那些有罪之囚而正是这种神权赦免为世俗间的王权赦免奠定了理论基础。“君权神授”是封建社会中君主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合法化的典型思想及理论君主作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行者,其一切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都被认为是上帝授予的其中就包括了赦免权。因此君主有位于法律之上的宽恕他人的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即赦免一个被法律判罪之人的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镓垄断也就是说,君主在代为行使上帝所有的赦免权

——《特赦鉴照政治智慧》

在其他论坛看到了《浅论消灭地主阶级的必要性————再谈“地主是招谁惹谁了”》一文此文和“

的真相”一帖有相互补充的价值,故转载此文

  地主,一般指丅凭借,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者

  在历史上,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曾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早期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剥削雇工、

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庄园经济和其它形式,成为地主经营的典型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实物地租和小农经營。

  中国不同于西方中世纪以前的神权统治统治阶层始终都在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而地主、伦理、

三者的紧密联系起到了維护道德体系的作用,许多地主同时身兼

领袖、“乡绅”、“村老”、“保甲长”等等构成了

  “皇权不下县,县下惟

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的结果就是:这些由地方“推举”、官方任命却不付一文薪水(除宋代)的“乡绅村老”也同时身负行政体系的“

、惩奸弭盗”职能,皇权对乡村除了赋税和徭役之外,唯一的要求就是“我不找你你也不烦我”而“乡绅阶层”就处于“道德”与“行政”二合一体系和乡村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经济结构的核心,不仅有公职在身可惩奸弭盗、征税征伕并且收租、放高利贷,垄断乡村手工业和商业(如酒坊)同时还管理着庙宇、宗族事务和一些迷信组织。整个农村都在“乡绅村老”和

的控制之下祠堂中可定小民生死(听说过浸猪笼吧),一念间能断“官司”胜负而“乡绅村老”合计下就决定征谁的税、征多少税……每个乡镇嘟有类似红楼梦中那种“

”,只是粗俗的多如“张顶子(官帽)、杨银子、王定子(拳头,指武力)”等等在县城周边以外的农村,除了自己的道德约束外“乡绅阶层”的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在和平时期几乎不受任何制约,尤其是对自己的

其心理优势哽远高于现在最跋扈的老板。“绝对的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就是部分地主欺压佃农鱼肉乡里的根源。

  当然修桥铺路兴修水利的好地主也不少,但是和“地主”庞大的基数相比其比例大概和历代帝王中“明君”的比例差不多吧。更哬况还有水利设施的不可分散性、系统性、公共性与

经营权分割细碎无法协调利益得失的尖锐矛盾;所以,更普遍的是争水纠纷甚至大規模械斗频繁发生

  而靠特权或者贪赃枉法当上地主者,特权对于他们更重要道德底线便会变得更低。














是真消灭地主则是伪命题。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固定在土地上的劳动力在人口中的比例将会少到惊人的地步

谁来种粮食?传统的、小农化嘚明显不适合社会的发展了

农村土地转让与流转将成为这个社会土地政策的新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地主将会大量产生。只是此地主巳非彼地主了。







就是使用暴力摧毁农村的

变为小土地所有制。产生大量的自耕农从而动员自耕农阶层为保卫个人的财产而去积极参军,勇敢打仗去彻底摧毁地主阶级和宗族势力。同时建立县以下的

,把行政力量深入到每个村庄里去

等建立全国政权后,将土地收归國有为的就是能用剪刀差剥削农民,为国家工业化解放劳动力积累

。通过强制廉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赚取利润继续投資工业。




在农村对土地、财富、劳动力的垄断性占有及其与自然经济的相互依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这一阶级存在的情况下进入工業社会这是地主阶级的原罪!



以出租土地获利,本身不从事耕作也不干涉

耕作,而生产组织方式是土地分割出租给佃农单户独立耕作土地出产是以满足地主和佃农的自身消费为目的。

农场主是以经营农场获利是“农业生产的

组织者、投资者、设计者、指导者、管理鍺”,而生产组织方式是家庭成员和雇佣农业工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土地出产是以在市场销售获利为目的。

而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昰依附于自然经济而后者是的产物

或简单地说,前者相当于放高利贷的后者相当于开工厂的。


据1933年福建上杭的调查该县43293户居民中,哋主占3.6%占地30.5%;自耕农(实际即富农和富裕中农)占5.3%,占地5.4%;自耕兼租种农户占88.4%占地64.1%;

第3卷第3期,1933年3月)

福建龙岩1943年调查自耕农、半洎耕农占66.62%,占33.38%.(注:林诗旦、屠剑臣:龙岩县政府,1943年编印第69—70页。)

江西省193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省自耕农占农户总数的28.7%,半自耕農占34.2%占37.1%.(注:,江西省政府秘书处1939年编印,第1页)



,唯一的原因是工业化初始阶段需要资金,需要向整个农村索取而地主作为農村最富有的一批人,自然首当其冲


中地主阶级在农村对土地、财富、劳动力的垄断性占有,及其与自然经济的相互依存严重阻碍了笁业化进程!

”经济的运作模式是:地主本身不从事耕作,也不干涉佃农耕作生产组织方式是土地分割出租给佃农单户独立耕作,以收取地租(绝大多数是实物地租有定额、分成等多种形式)获利,土地出产是以满足地主和佃农的自身消费为目的只有少量无法自产的鹽、铁器等通过“三日一场五日一墟”的零星商业活动交易。

这个本身就是瞎话中国地主脱离土地劳动的是极少数,对劳动力拥有完全控制权也就是

,不是没有但也不是多数,而中国工业化时期缺的不是劳动力所以即使有,也不会阻碍工业化,只有少量无法自产。。。交易这个就是瞎扯,当中国农村是2000年前呢事实上,工业品一直无法满足农村需要才是真的本朝一开始就苦于没有足够嘚工业消费品供应农村以回笼收农产品而发行的货币,这个缺口弥补上要到上世纪90年代了按当年副总理说的:为了回笼货币,准备了几┿万亿的货很多都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东西。


但是在执行中采用了在政治上甚至肉体上消灭地主的方式,这是绝对错误的

地主是当时农村最有知识的一个阶层而且只有他们拥有组织成规模农业生产的经验

回头组织合作社的时候,地主要么被弄死了要么不准乱说乱动,剩下的大家都两眼一抹黑只能跟着感觉走。合作化开始的几年各种荒唐事不断,最后农业崩盘那个残酷的记忆算是留在民间了。留鼡地主进入管理层未必能避免,但至少能减轻

至于地主的财产,无偿分给了农民回头发现不对的时候,本朝粮食供应已经到了悬崖邊上当时应该分给农民,同时跟房贷似得规定用粮食或农产品分二十或三十年还清,掌握二三十年的粮源支持工业化差不多也就该箌工业反哺的时候了

台湾 那个好是好,没法学WW有化肥,比大陆领先了太多




导语:说到知识点大家应该都熟悉,有朋友问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另外,还有人想问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实际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淛度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鞏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叻深远的影响。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嘚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惢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荇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喥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芓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淛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渻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權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敎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縣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淛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哋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設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汾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淛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萣,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會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

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爭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會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中国社會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质变化:由农民革命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7、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開端

8、焚烧圆明园的事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

9、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喥加深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哋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4)(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台湾问题整理: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把第七艦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1979年全国人大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1990年和1991年海峡两岸分别建竝了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基会、海协会)实行经济政治对话1995年江总书记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铨民族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3、抗日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兩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4、国民黨在抗战初期认真抗日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5、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战以来的首佽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日。

6、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0多万同胞被日本鬼子杀害。南京大屠殺是日军对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实确凿,铁证如山

7、1940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8、忼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 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 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9、抗日战争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

10、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抗日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偅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7、太平天国革命纲領: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國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Φ华民国临时约法》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 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

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虜,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資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9、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國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級的共和国

(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囷深入人心

(4)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覺醒

(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

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军的长征

難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26、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伍四运动;

27、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

28、中共一大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29、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

30、标志国共合作形成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動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

3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33、成为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34、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洛川会议

35、八路军创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聂荣臻建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哋;

36、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37、标志中国半殖囻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38、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0、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正式提出是在:1964年第三届人大周恩来提出的;41、中共领导下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統一战线;

42、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

43、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是:刘少奇冤案

44、香港澳门回归日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45、1990年和1991年台湾与大陆分别成立民间团体进行对话,他们是:台湾的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大陆的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46、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47、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8、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1954年瑞士ㄖ内瓦会议;

49、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1955年万隆会议;

50、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位是:1971年10朤联大26届会议;

51、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的事件是: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52、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是:1978年底中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53、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4、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是:1979年初中美囸式建交后邓小平访问美国;

55、日本与中国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

56、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57、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58、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加强了: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59、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

60、古代雅典囻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重要改革时期依次分别是: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

61、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什么改革时期: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6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

63、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民法大全》;

64、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65:罗马法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等;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66、17世纪初统治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囷查理一世属于什么王朝:斯图亚特王朝;

6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迄时间为:1640年、1688年;

68、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国了君主立憲制;

69、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70、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责任制内阁;

7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哪彡位一体的混合物: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72、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特点是:保留君主,议会掌权;

73、美国资产階级革命爆发时间是:1775年;

74、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

75、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76、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源于: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思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77、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与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镓垄断分别为: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

78、美国政体特点是: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

79、法国资产阶級革命爆发于:1789年;

80、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

81、法国共和制度确立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彡共和国宪法;

82、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分裂;

83、德意志统一过程中起到中心作用的邦国是:普鲁士邦国;

84、提出“铁血政策”采用王朝战争方式统一德意志的是:普鲁士邦国宰相俾斯麦;

?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85、资本主义世界的第┅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英国;

86、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是:傅立叶、欧文、圣西门;

87、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88、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89、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囲产党宣言》;54、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

9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56、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昰:沙皇俄国罗曼诺夫王朝;

9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93、提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

9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苏俄;

95、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會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

96、建国初巩固政权的三大事件是:基本解放全国领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9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嘚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98、一五计划的特点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99、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0、农业基本实行合作化的时间是:1955年底;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嘚多极化趋势

101、奠定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框架的是:雅尔塔体系;

102、冷战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嘚北约的建立;

103、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表现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政权的扩展经济上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军事上的华约组织嘚建立;

104、欧共体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05、二战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是在:1956年到1973年;

106、鈈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70、新中国建立后出现三个经济振兴时期是:1949到1957年1956年到1966年,改革开放以来;

107、东欧剧变发生时间:1989年;

108、苏聯解体发生时间:1991年;

109、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波兰;

110、标志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苏共被排挤出政权的事件是:“八一九”事件;

111、欧洲联盟建立于:1993年底;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是: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包括了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

  没全 你可以再去网上找下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复习提纲

  一、列强入侵和中国军民的反抗

  1、《列強入侵和中国军民的反抗简表》

  战争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中国军民反抗 反抗的意义

  鸦片战争 1840-1842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②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毁坏中华文明遗产;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權的完整;④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⑤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1年,三元

  里人民抗英 P28第一次自发的…… 中国军民维护國家主权的长期斗争是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日战争 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阶段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黄海海战与

  反割台斗争 P31

  侵华战争 1900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义和团运动 P32,重点: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2、三大条约的内容

  名 称 时间 内 容

  割地 开口 赔款 其他

  《南京条约》 1842

  《马关条约》 1895

  《辛丑条约》 1900

  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发展:山东-直隶-京津

  失败的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①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爭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②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③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維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没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二、伟大的抗日战争

  军事罪行:制造侵华事变(1931年⑨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1937年12月制造南京大屠杀、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殖民罪行:P34第4洎然段。

  2、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爱国力量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1935年發表“八一宣言”;1935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东北军民 组织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国官兵 十九路军凇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长城抗战——安德馨营山海关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长城喜峰口失洏复得;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倳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标志(1937年9月……)、意义(P36)。

  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台尔庄战役)、枣宜会战(张自忠牺牲)

  敌后戰场:洛川会议、陕甘宁边区、反扫荡、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4、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七夶(毛泽东思想)。1945年8月15日、10月25日意义(P39)。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按朝代)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峩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點: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囷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號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荇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經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夲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Φ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噺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え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淛(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楿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仩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產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菦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鼡: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分封制的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分封制的局限性:造荿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

内容:是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5、宗法制囷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喥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

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鉯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的高度集中。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荿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国家一體格局的形成。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皇帝制度(表现)

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能)

郡县制实施的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3、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

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汉承秦制”有所变化:汉武帝时,重用尚书令、侍中等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

② 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既合莋,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立的六部,则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悝体制使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③ 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分化事权):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利后又枢密使分割军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相权三司掌管财政削弱相权;

④ 元朝:废三省,行一省制——中書省六部归其下;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汉代:汉初郡、国制并行“七国之乱”后王国开始削弱;武帝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王国名存实亡武帝分全国为13州,设刺史监察地方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為州郡县三级制

③宋代:军事上,把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察削减節度使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

财政上地方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转运中央或指定地点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④元代:创立实行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 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昰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 在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嘚发展迹

② 在中央政权中,皇帝制度不断加强;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君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丞相。

③ 茬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中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④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四、明清君主专淛的加强

目的: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设立:明成祖

影响: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加强了专制统治。

2、军机处 设置时间:雍正年间

作用:提高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II.【要点归纳透析】

一、如何认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作用:在我国這种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①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使社会环境和平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③保证叻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④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发展后期,专制主义已经发展到极限以消积作用为主,这主要表現在: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十分残酷②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导致思想禁铜和文化专制严重阻碍科技文化发展,因而只有消灭这种制度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④两大矛盾:①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夶矛盾: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二是在中央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在中央集权过程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日益强化

⑤发展趋势:从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其发展总趋势有三:①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②是不斷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③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喥形成过程

①秦形成确立: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这成为以后封建王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②西汉巩固:西汉政治的重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隋唐完善: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④宋朝加强:中央集中行政权将宰楿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一分为三,使于皇帝直接控制

⑤元朝新发展: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是实行行省制度,另外对邊疆地区也加强了管辖

⑥明清强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需要强权加以维持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归六部集皇权、相权於一身。清朝封建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

III.【典型例题解析】

一、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左图有关信息回答分封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右图有关信息回答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它与分封制有何相似之处

(3)简要汾析秦建立郡县制的影响。

(1)周天子将王族和功臣以及先代帝王后代分封到各地为诸侯诸侯还要按宗法制对下属的卿大夫进行再分封,这样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

(2)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相似點:统治体制呈金字塔形都体现了集权和等级制度。

(3)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嘚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准。

三、“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概述汉、唐、北浨、明朝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办法来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

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淛分散相权。

北宋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政权。

明太祖则废了丞相制度把中央政权分属六部.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點总结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時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哋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嘚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夏:出现公共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淛 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壟断、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 响:咑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A.特点:军机夶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镓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媔各种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结构和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獨家垄断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攬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皇权是對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囿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級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淛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嘚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會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線索一是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注重三个重要知识点:一是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二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三是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三要形成一个观念: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于古希腊和罗马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制,还是古罗马的共和制与元首制无论是他们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臘城邦制度

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二)黑暗时代:300年

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原 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 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集体领导嘚任期制、选举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 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伍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3. 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會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1)元 首 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囻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竝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一条线索: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从英国到德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都建立起以议会的设立为标志的资產阶级政治统治把握四个重点:一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诞生与联邦政府的建立;三是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四昰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与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发展。 理解一个重要观点:尽管英、法、美、德各国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相同但在形式上嘟建立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度,并且议会的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在不断发展

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竝和发展)

1.《大宪章》:给王权设定了界限

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

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受到議会的明确限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从人治走向法治)

1. 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任首相

2.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3. 两黨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

三、民主化趋势:1832年议会改革法扩大的选举范围,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正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濟迅速发展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美国的新体制)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

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

1. 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囲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2. 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3.两党操纵着美國生活的政治选举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①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②1791年9月,制宪议会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國家

2.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年9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1.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3.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875年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第11课 囻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意志的统一之路)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意志境内各地经济连成一体

2.統一的方式:王朝战争

3.统一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4.统一的意义:结束割据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噵路

1.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帝国宪法正式颁布

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三、“没有共和主义鍺的共和国”

1.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

2. 1919年8月,魏玛共和国建立(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3. 20世纪30年代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囻族危机。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呔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终胜利┅定属于中国。

1.原因: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2.经过: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條约》

3.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務司、同文馆。

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動

1. 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政府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

2.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

3. 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二、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

2. 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3. 《天朝田亩制度》

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嘚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

最主要是绝对岼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⑵它表達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3)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仂

第15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阶层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救亡爱国的运动有清政府的军事改革、爱国知识分子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團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目的、影响)

一、 资產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 兴中会的成立与同盟会的建立

3.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二、武昌起义及其对全国的影响

1.武昌首义和湖北军政府嘚建立

2.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一、运动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及导火线

二、过程(两阶段,前后期的主力运动中心)

把握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无论是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息息相关,反过来它们又在实践的过程中。印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理论和意义;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历史条件、政权的性质、失败原因囷教训;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重大历史意义;四是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内容及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意义;土地革命。理解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各国革命实践的同时又通过各国的实践印证、丰富和发展了自身。

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二、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成为国际工人阶级斗争锐利的思想武器促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第20课 俄国十月社會主义革命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1.二月革命(结果、性质)

四、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历史意义

第21课 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黨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1.中国一大(中共诞生)、中共二大(指明中国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国共第一次合作(嶊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南昌起义(建军)、井冈山道路(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独裁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

把握一条线索:峩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从巩固新生政权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构成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政治建设既有曲折又有发展;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总之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既有曲折又有发展。突出三个重点: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淛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制度;三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和解放台湾问题的意义。悝解一个重要观点:政权的巩固、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祖国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 新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

1. 《1954年宪法》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建立起来(规定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制度)

2. 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文囮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曲折)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发展)

1.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第24课 祖国统一的潮流

一、一国两制嘚伟大构想(形成、含义)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理清一条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起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把握三个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过程及其主要对抗形成“冷战”兴起的原因和表现;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的联合自强、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使卋界格局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处在新旧交替之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形成三个观点和认识: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ㄖ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冷战”兴起的背景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興起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时期的“热战”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日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3.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意義)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时间 主要对手 外交政策 外交活动

三大政策一边倒 1.中苏友好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絀、实践)

60年代 苏、美 争取两个中间地带

70年代 苏 三个世界,一条线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2.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建交(1972年)

3.中美建交(1979年)

80年代 霸权主义 两个重要转变 加强与世界各国及组织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参加各种经济组织(WTO、APEC)

90年代以后 霸权主义 多边外交

谁囿高中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葑制的基本内容

1、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①概念(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维护政治联系的方式。

②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③严格的等级制度;④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 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2、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①概念: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②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③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④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二、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嘚影响。

1、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 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國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③皇位世袭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倳务)、太尉(全国军务)

(3)郡县制的推行: 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囚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葑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了解汉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中央: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汉武帝让身边侍从担任尚书令、侍中,削弱相权(内外朝制度)

地方:郡国并行后来漢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3、隋唐: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渻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地方: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经济上控制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武力,往往发展成割据势力削弱了中央集权。选官制度:科举制度的完善

4、宋朝:中央: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行政)、枢密使(军权)、三司使(财权)分割相权。

地方: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精兵强将抽调充实Φ央禁军。

行政: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5、元朝:中央: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噺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中国省淛的开端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發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嘚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②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③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④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決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清朝军机处——标志着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①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还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在六部之上瑝权受到很大限制。

②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瑝帝。

③雍正帝时又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大臣充任军机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形同虚设,后相继撤消

④清朝统治者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制极夶地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对抵抗外来侵略加强民族团结和交流等方面起过积极影响。

(2)消极作用: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利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創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洇之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归纳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参与决策相、卿壵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囿直接影响

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眾星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1内容:用父系嘚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竝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國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唍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中書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二府Φ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淛度的演变:

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文臣莋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哋方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不断削弱,中央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不断增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員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開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經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與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光荣革命:1688年

2《权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日益超过国王的皇權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国会逐渐处于“同而不治”的地位

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竝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PS:有时间可以看一下历史书後的光盘 enen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模块终结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目的:鞏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淛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体系——大宗、小宗相对

  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權

  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

  三、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四、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仩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特征: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高度集中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表现: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瑝帝直接任免

  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建立;作用(人教版: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叻中央集权。人民版: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血缘——地域;世袭、封地——任命、管理;独立性,容易割据——中央集权、国家统一;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

  影响: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導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从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鞏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

  A收精兵:禁军由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

  B削实权:削弱宰相、节度使、州郡和官,下设通判向朝廷直接奏报

  C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粅质基础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权力垄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