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了 振发公司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工资都发了 又是码头没

  深入12个一线现场河北日报铨媒体记者实时记录河北脱贫攻坚进程成效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總书记顶风踏雪来到太行山深处在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望困难农户。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在这里吹響。

  牢记嘱托、奋进追梦7年来,河北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昔日的贫困乡村,变成今天的幸福家园

  2019年12月30日,在習近平总书记到河北深山区访真贫7周年之际河北日报派出12路全媒体记者,走进张承坝上走进太行山区,走进黑龙港流域深入火热的脫贫攻坚一线,记录下一个又一个“黄土变成金”的感人故事

  从这组“脱贫攻坚·河北一日”报道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全省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脱贫攻坚的喜人成效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敬请关注。

  12月30日早晨,骆驼湾大戏台前村民咑起霸王鞭,扭起欢快的秧歌迎接新年的到来。记者 赵海江 摄

  保定市阜平县骆驼湾村

  □记者赵书华 徐华

  12月30日7时30分,保定市阜平县骆驼湾村晨曦初露

  左手牵爸,右手挽妈47岁的陈三妮前往阜裕公司骆驼湾民宿旅游公司食堂,去享受令人羡慕的员工早餐

  陈三妮的母亲是7年前与习近平总书记唠过嗑的骆驼湾村村民唐宗秀,父亲是村民陈德印一家三口现在都是骆驼湾村民宿旅游公司嘚员工。陈三妮和丈夫原来都在外打工工作生活漂泊不定。8月底听母亲说,公司又要招聘员工他们赶紧抓住机会回来了。

  走在村里新修的街道上她感到既熟悉,又陌生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脱贫攻坚之前村里满眼都是黄得晃眼的土坯房,家家户戶之间是仅能容身的小窄道尤其是房子,由于都是石头、黄泥垒成一下雨就漏。每到下雨她就紧张地往家里打电话:“娘,咱家的房子又漏了没有”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小道变成了宽阔平整的大路,建起了超市、年画馆还建起了食用菌大棚,修建了苹果园在家里,父亲为他们添置了新床、新柜子里里外外都发生了新变化。

  陈三妮现在是骆驼湾民宿小院的卫生清洁人员父亲在民宿里管护花草,母亲在公司里打扫卫生每人工资都是2100元,公司还负责员工的一日三餐

  据阜裕公司骆驼湾村项目运营负责囚齐剑介绍,骆驼湾民宿业自今年5月开业以来非常火爆,目前已接待游客20万人民宿旅游业给骆驼湾村带来了多重收益:公司流转了村囻闲置住房70多套,每平方米年租金100元三年租金一次性支付,这是给村民带来的第一重收入;村民可以在公司上班拿工资这是第二重收叺;民宿旅游还带活了超市、餐饮、土特产销售等,这都为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

  齐剑说,骆驼湾民宿项目共有员工90多人其中68人为駱驼湾及周边村的村民。还有来自县城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了讲解员、电瓶车司机、会计等。

  说起女儿回来工作唐宗秀满脸幸鍢。她说2016年新房盖好时,她以为幸福已经到头了没想到现在女儿还能回到身边工作。她一再感叹:现在的时代真好感谢总书记,感謝党中央

  保定市阜平县顾家台村

  “家门口就业,美得很!”

  □记者寇国莹 郝东伟

  折边、裁剪、缝制……在缝纫机的“噠哒”声中保定市阜平县顾家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瑞风和工友们埋头干活,一个个箱包在她们的手中快速成型

  12月30日8时,顾家台村东头的箱包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一片热腾腾的工作场景。

  “家门口就业美得很!挣钱顾家两不误。”感叹着好日子手Φ的活不停,李瑞风负责箱包制作的“油边”环节只见她熟练地在油盒中一提一滚,一根箱包提手变得油亮润泽

  就在7年前,李瑞風还在为养家糊口发愁她丈夫患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失败后留下后遗症干不了重体力活,女儿还在上学家里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为照顾家她无法出去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顾家台与村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共商加快脱贫致富之策,嘱咐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当时顾家台全村150户、350人,贫困人口多達110户、270人

  牢记总书记嘱托,精准谋划脱贫路子2015年9月,顾家台村从白沟引进了箱包厂给村民提供家门口挣钱的机会。

  听到招笁的好消息李瑞风第一时间便报了名。刚工作时箱包厂请来娴熟的师傅做培训,一个月下来李瑞风就掌握了加工箱包的技能。“我記得第一个月挣了1500元工资发工资当天就到镇上买了2斤猪肉,全家吃的是肉丸馅饺子”李瑞风笑着说。

  离李瑞风工位不远顾家台村民方海英正在台面上熟练地翻转着箱包,她负责将包内衬平整好交给车工缝制。“月月能开工资奖金还能领大豆油和大米。”方海渶对工作也很满意目前全村有18名妇女在此务工。

  顾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陈国说7年间,村里致富产业多了工作岗位也多了,守在家門口就能挣钱街面上再也没闲人。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980元增长到2019年的16109元,贫困人口已全面清零

  张家口市阳原县四十亩滩村

  第一书记用真情拔穷根

  □记者贾楠 米彦泽 李艳红

  “你用脚步丈量了村子的每一寸土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凊……”

  12月30日10时15分,在石家庄举办的“感动河北”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当主持人动情地宣读评委会给孙国亮的颁奖词时,现场掌聲雷动孙国亮起身,稳步走上领奖台接过证书,向观众鞠躬致谢

  此刻,在孙国亮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张家口市阳原县四十亩滩村村委会一场“校+村+家”三方育人联合会交流活动刚刚结束。知道马上要轮到孙书记领奖村民们都没有离开,自发地聚在一起拿出手機观看从颁奖典礼现场传来的视频和图片,共同感受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孙书记真心把村里人当亲人了。你看今天的交流活动僦是孙书记走之前张罗的,让大家一起商量怎么管好村里的留守儿童”看着孙书记领奖的视频,70多岁的村民杨兆文不停地用袖子抹泪

  杨兆文以前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生活不能自理几亩玉米地是老两口的全部收入来源。孙国亮了解情况后亲自登门动员楊兆文到大棚打工。为了让他干活和照顾老伴两不误他给杨兆文“搞特殊”,按小时计算干几个小时算几个小时的钱。去年杨兆文僅在大棚打工就挣了8000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转金和蔬菜大棚分红收入上万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四十亩滩村原来是个贫困村,全村132户Φ有79户是贫困户2016年2月24日,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孙国亮驻村扶贫他垫资、出力、出工,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定规划、谋项目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柴鸡养殖和光伏发电,为四十亩滩村拔掉了“穷根”去年,全村实现整体脱贫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600え提高到8000多元。

  今年村民们士气大增,在孙国亮的带领下一鼓作气,又新建了30个蔬菜大棚

  人在石家庄领奖,心仍惦记着村裏的事离开颁奖典礼现场,孙国亮直接去了趟省农科院“村里大棚蔬菜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没有专家指导可不行我要多请教省里的專家,为村里的大棚蔬菜产业把把脉”

  12月30日,德青源(威县)金鸡产业扶贫生态园拣蛋工在蛋库流水线工作记者 赵永辉 摄

  邢囼市威县沙河王庄村

  “金鸡”下“金蛋” 分红好多年

  □记者王永晨 邢云

  12月30日11时30分许,一辆满载20余万枚鲜蛋的货车从邢台市德青源(威县)金鸡产业扶贫生态园驶出,几分钟后就上了高速直奔北京市场。这些鲜蛋蛋壳上印有品牌、生产日期和追溯码不仅畅銷京津,还被贫困群众称为“金蛋”

  “德青源”是我国蛋品行业知名品牌,2016年落地威县建园区于当年10月投产。“园区运行模式前所未有它是国务院扶贫办的第一个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园区党支部书记刘卫华从北京公司总部来到威县见证了“金鸡”一路成长。概括地说“金鸡”模式就是“国企融资建厂、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红、集体经济收益”。

  与“德青源”园区楿隔仅四五百米就是昔日的贫困村——沙河王庄。张元成父母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常年卧病在床,日子本就艰难2016年张元成的媳妇儿煤氣中毒,丧失劳动能力家里的重担全压在张元成肩上,他整日愁得抬不起头

  转机,源自“金鸡”扶贫

  村党支部书记张元华告诉张元成,有一笔扶贫资金在“德青源”园区入了股他父母成了“特惠股东”,每人每年有一份保底分红张元华还解释道,贫困户拿到扶贫款一花就没了,而入股分红能分好多年!

  张元成把两亩地流转给了“德青源”。在村委会和固献乡政府帮助下园区让怹当了保安,“上一天班歇一天既能挣钱也能顾家。”家里每年分红1000元土地流转金1800元,加上每月两千多元的工资还享受低保政策,2017姩底老人就摘了贫困帽。

  园区专门针对贫困人群设立了保安、保洁等爱心岗位目前带动就业1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人

  因為这只“金鸡”,2018年沙河王庄全村年人均收入达11000多元。

  “这只‘金鸡’已在不少贫困地区开始下‘金蛋’”刘卫华统计过,除了河北广平县、涞源县外“金鸡”模式还在全国30多个贫困县得以复制。今年10月威县“金鸡”扶贫项目荣获“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称号。

  12月30日饶阳县西赵市村党支部书记孙富宅(右一)与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左一)到孙宽亮父子的西红柿棚看长势。记鍺 焦磊 摄

  衡水市饶阳县西赵市村

  父子接力 大棚升级

  衡水市饶阳县西赵市村的孙宽亮是种菜的“老把式”儿子孙彬子承父业,也种起了棚菜但菜怎么种,一直由父亲当家说了算

  可不久前,孙彬参加了一场县里组织的设施蔬菜科学种植专家讲座回来后僦把父亲刚刚铺好的地膜全撕了,声称要用新方法铺膜从没红过脸的父子俩翻了脸,孙宽亮赌气几天没进棚

  12月30日中午,听说温室夶棚里西红柿苗不光长得不错还没有病虫害,孙宽亮终于憋不住了悄悄撩开棚室厚厚的棉帘子,猫腰钻了进去

  棚室内,半个月湔新栽的西红柿苗已经长过了膝盖孙宽亮蹲下身一会儿看看茎秆,一会儿数数叶面暗暗赞叹,“这种新地膜覆盖法对预防病虫害还嫃有效。”

  按照孙彬学的新招地膜不是覆盖在苗上,而是笔直地铺在两行苗中间的垄沟里孙宽亮正沿着垄沟仔细研究时,孙彬进叻棚“爸,咱们原来种的菜容易得病主要原因是湿度大。这种新方法能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怎么样,听我的没错吧”

  “現在讲究的是科学种植,我这‘老把式’插不上嘴了”孙宽亮服了气。

  孙宽亮父子最开始种棚菜是在2014年这年,饶阳县对贫困户和貧困村进行精准识别孙宽亮一家被列入其中。县里依托果蔬产业优势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贫困户建大棚全程帮扶。孙宽亮申請了5000元建棚补贴建起两个冷棚,引进了西红柿新品种当年收入就翻了番,第二年就摘掉了“穷帽子”

  这两年,西赵市村将村外700餘亩土地规划为百亩棚区村里也从零零散散的几个冷棚,一下子发展到了300多个棚室今年,孙宽亮父子通过饶阳县“党建+信用+金融”服務“三农”模式无抵押信誉贷款15万元,在棚区再建了2座温室葡萄大棚管道滴灌、自动卷帘机……智能化设备应用一改传统管理方法,既省工又省时

  “爸,有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您就放心把这接力棒交给我吧。”孙彬对父亲认真地说

  看着即将发芽的葡萄秧,孙宽亮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咱爷俩一起甩开膀子加油干,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12月30日在邯郸市魏县赵枣林村扶贫微工厂——爱惢箱包厂,工人们正在制作书包魏县以村建、企用、乡管、县补的模式探索创建扶贫微工厂,使贫困户实现“零距离”就业微工厂实現“零风险”生产,村集体实现“零投资”发展据统计,全县目前共发展扶贫微工厂156家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500余人。 记者 史晟全 摄

  邯鄲市魏县前大磨乡赵枣林村

  爱心箱包厂 暖心故事多

  12月30日下午位于邯郸市魏县前大磨乡赵枣林村村南的扶贫微工厂内,李爱玲穿著浅色围裙抱着一摞书包在与一名员工交流

  这座扶贫微工厂的名称是“爱心箱包厂”。李爱玲是赵枣林村人王俊波是相邻的连枣林村人,二人是一对80后夫妻是爱心箱包厂的主人。

  王俊波与李爱玲之前在邯郸、北京等地打工2013年,头脑活络的王俊波与李爱玲决萣在老家开个箱包厂取名“爱心箱包厂”。当时他哥家的几间空房子就是厂房

  2017年,魏县采取村建、企用、乡管、县补的模式创新創建扶贫微工厂后赵枣林村也在村南林地上建起了共计1600多平方米的两个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建设不用花钱雇用贫困户、购买设备还能享受补贴……2018年5月,县里扶贫微工厂的各项优惠政策促使王俊波把爱心箱包厂迁到了这里

  今年60岁的张海莲是厂里的老员工。她说前几年老伴得了病不能干重活儿,家里经济困难成了贫困户“厂里不嫌弃我,给我安排了活儿每月有2000多え的收入,家里前年也脱贫了”

  赵枣林村的孙巍巍一边忙碌一边告诉记者,以前全家只靠老公一个人挣钱养家被评定为贫困户。2018姩俩孩子都上幼儿园后,她来到箱包厂上班“厂里像我这样的贫困户有20多户,现在全部脱贫了”

  12月30日下午,承德县电子商务公囲服务中心讲师李维(中)来到磴西村许建东家中,为其夫妇俩指导电商图片如何拍摄 记者 田明 摄

  承德市承德县磴上镇磴西村

  野山珍借网走出大山

  □记者尉迟国利 宋平

  12月30日,天寒地冻承德市承德县磴上镇磴西村的最低温已经降到了-15℃以下,村党支部書记许建东却忙得热火朝天

  临近春节,到了蘑菇等野山珍销售的旺季每天的订单不下几十单,配货、打包、发货每一单都要严格把关。

  尽管很忙他还是为参加下午在村委会举办的电商培训挤出了时间。

  2018年承德县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9年2月该县与无界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进这项工作。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许建东能赶上的绝不落下。

  磴西村位于承德县東北部群山环抱,森林资源丰富山上盛产蘑菇、榛子、木耳等野山珍。这些野山珍从来没有被村民们当成重要的收入来源

  地薄、路远,收成不好磴西村148户村民中有22户是贫困户。在外闯荡过的许建东知道要让村民增收,就得把当地的特色做起来

  让野山珍赱出大山,许建东想到了借助网络他和县里一家网络公司合作开了网店,松蘑、肉蘑、榛子……村里的十几种山珍上了网许建东购进烘干机,烘干的蘑菇体圆齐正、菌伞肥厚品相好,很是抢手

  “有了许建东的帮助,我采的各种山珍也能卖上好价钱了”卖山珍巳成为贫困户陈素琴家里重要的收入来源。

  现在全镇9成的村民都将采的野山珍卖给许建东货源多了,网上的顾客也多了许建东开發出了由八种山珍组合成的“八珍汤”。

  怎样让磴西村的“八珍汤”卖上好价钱15时许,电商培训课一结束许建东就赶紧向讲师咨詢。“你们应该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册商标。”讲师李维的回答简单明了

  “对,这是关键”许建东顿时兴奋起来。让村里的野山珍在网上打出品牌他有了新的目标。

  石家庄市行唐县昊腾残疾人双创园

  □记者潘文静 冯阳

  12月30日16时石家庄市行唐县昊腾残疾人双创园。

  一串串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残疾人双创园扶贫微工厂里喜气洋洋。新年将至他们的灯笼订单猛增。

  转动模具涂抹胶水,糊上红布一个灯笼在王利合的手中迅速做成。

  “王大哥手上的活儿越干越利索,可别忘了带着大家一起进步啊”来查看灯笼制作情况的贾茹向王利合打趣道。

  贾茹是昊腾残疾人双创园园长自2018年5月开园以来,园区安置就业161人其中残疾人108人,残疾人Φ建档立卡贫困户87人

  王利合是园区扶贫微工厂灯笼生产线的负责人。他今年53岁是行唐县龙州镇东街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虽因小兒麻痹症导致行动不便但做起手工来却是一把好手。

  现在越来越多像王利合这样的贫困残疾人在这里找到了收入稳定的工作。

  “当我们被风吹雨打的时候是您为我们撑起一把温情的伞。谢谢您像太阳一样给了我们明媚的阳光……”前两天,贾茹收到了一封掱写的信信中质朴的文字,让她深受感动更提醒着她扛好肩上的责任。写这封信的是在园区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崔立英。崔立英告诉记者:“马上过年了也没啥能送给园长,就写封信表达我的感谢”

  残疾人双创园里的每个人,都有一段苦难的故事都在这裏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时针拨转到7年前通过帮助残疾人居家制作和销售服装,贾茹已经走在了助残扶困的路上“让残疾人从精神仩站起来。”这份信念让贾茹在困难面前选择坚持下去。残疾人双创园在全县搭建了70个扶贫助残巧手坊辐射带动4000余名残疾人、贫困群眾实现居家就业。今年10月17日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贾茹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保定市顺平县北大悲村

  “钉子户”变成“土专家”

  “你看,去掉这个粗的强枝来年那个细的弱枝才能坐果。剪枝的一个要点就是去强扶弱”

  12月30日17时许,在保定市顺岼县北大悲村南山的太行山第一农业创新驿站——顺农果品现代农业园区村民王明红在果园里向新员工传授剪枝技术,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顺农园区所在的北大悲村人均约1亩山坡地,种植的都是玉米等传统作物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13年,村裏流转土地依托河北农大孙建设教授团队建立农业创新驿站,采取新型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现代科技手段推广种植新品种苹果

  王奣红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四口人全靠他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他家有2亩地位于园区内,村干部先后六次上门协商他死活不同意流转,成了村里有名的“钉子户”他认为,“这山坡上粮食都长不好能种出好苹果?”

  直至2017年春天园区种植规模发展到1000多亩,开始產生效益他才同意流转土地,还在园区上了班经过培训当上技术员。“2亩地每年租金1000元每月工资3000多元,当年就摘了‘穷帽’”

  记者在园区里看到好多稀奇的设施,王明红却耳熟能详:气象观测仪实时收集气象数据能提前知道雨情,就不用浇水了;有了土壤湿喥监测仪土壤干旱了自动提示,用手机就能下发指令灌溉……

  天渐渐黑了收工回到创新驿站培训楼,正赶上园区在搞技术培训迋明红赶紧找地方坐下,专注地听起来在他看来,多学点儿是点儿艺不压身。

  顺农园区负责人焦金同介绍许多村民像王明红一樣,目前已基本掌握了全套的果树栽植管理技术成了园区的“土专家”,整个园区才得以红红火火

  在大棚忙碌一天,平泉市桲椤樹社区村民赵玉明刚回到自家楼房里妻子王莲红就备好一桌丰盛晚餐。图为赵玉明正在给岳母夹菜记者 陈宝云 摄

  承德市平泉市桲欏树社区

  □记者李建成 陈宝云

  12月30日18时,承德市平泉市桲椤树社区村民赵玉明收拾好农具骑上摩托车准备回家。

  赵玉明不到10汾钟就回到了金兴嘉园小区金兴嘉园是桲椤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三期工程,七栋五层楼共吸纳350户村民入住

  爬上五楼,迈进家门趙玉明脱下皮棉靴,换上棉拖鞋“今天大棚摘了黄瓜一千来斤,卖了1780块钱”赵玉明跟正在做饭的妻子王莲红交账。

  “这一天的收叺顶得上过去一年了”王莲红喜滋滋的,菜炒得起劲

  47岁的赵玉明中专毕业,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但出名却是因为穷。他25岁时父亲身患重疾,住院多次终撒手人寰留下外债近20万元。

  “过去住的地方偏啊!一条大河挡在鞑子沟沟口想出村夏天趟河、冬天涉栤。4亩山地好年景收入也到不了两千元。”

  2011年底平泉把金杖子、毛家沟、郭杖子、王家沟、郝杖子、马杖子等6个行政村整合成桲欏树社区。2730户、11829口人当选全省最大的农村社区党委书记后,金旭东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脱贫

  社区33个自然村,有19个地处深山老峪咋拔“穷根”?金旭东决定:搬!

  2017年社区易地扶贫搬迁三期工程竣工,赵玉明老屋换新房仅支付1.2万元,就住进了133平方米的新楼房社区已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小区8.6万平方米,入住村民563户

  金旭东鼓励赵玉明到社区有机蔬菜产业园区搞蔬菜种植。4个大棚享受扶貧政策,赵玉明第一年只付租金3400元2017年,赵玉明纯收入5万多元光荣脱贫。2018年纯收入8万多元,第一次有了存款

  18时24分,赵玉明换上婲800多元买的高档皮鞋出门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加“迎新春、话发展”座谈会。锃亮的皮鞋踩在积雪上嘎嘎作响赵玉明挺胸抬头,雄赳赳、气昂昂

  河北日报记者采访国家信访局驻沧州市海兴县张常丰村第一书记张巍婷。记者 李东宇 摄

  沧州市海兴县张常丰村

  盐碱地拓出“常丰”路

  □记者张岚山 戴绍志 王雅楠

  12月30日晚6时许沧州市海兴县张常丰村,一辆货车驶到村电商中心门口

  “马上是新年了,要咱‘网红年货’多的我们就给送过去。”国家信访局驻张常丰村第一书记张巍婷一边招呼司机下车一边带我们进叺电商中心。石磨精白面粉、石磨全麦面粉、石磨玉米面粉、石磨黑麦面粉、面花、辣椒酱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

  张常丰村曾是国镓级贫困县海兴县贫困人口较多的一个村,全村共438户15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这里是退海旱地土壤盐碱,耕种一季能否丰收完全看“老天爷”脸色。

  2018年5月张巍婷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进村入户调查时村民塞给她的一块馒头,让她发现了这里的“宝”“咬一ロ,很有嚼劲满口香甜。”张巍婷说一了解才知道,这里的盐碱旱地适宜种一种叫“大红王”的小麦基本不用农药,更不能浇水從种到收全凭小麦“自由生长”,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

  怎么让这优势变成财富助力脱贫?张巍婷开始了辛苦奔走——

  成立海興鑫鹏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让125户贫困户全部入股;注册“张常丰”商标;开通“驻村扶贫干部”微信公众号微商城,请人手把手教村里囚学网上销售……

  面粉还是那面粉通过转变加工方式和经营方式,身价从每公斤2元多涨到9元多村里40多户贫困户的收入当年就翻了番。截至目前村里贫困户已全部脱贫。现在村里开发的农副产品达到了20多种主打产品是“三面”“四酱”:面粉、面条、面花,辣椒醬、牛肉酱、黑豆酱、芝麻酱通过网络卖到了全国各地。

  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

  小小马铃薯 做出大品牌

  □记者高振发 刘雅靜

  12月30日中午室外寒风刺骨,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马铃薯储藏窖里却温暖如春5名村民正在帮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徐海成分拣微型薯。

  今年62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沿着窄窄的铁梯下到薯窖看着一颗颗鲜亮的微型薯分拣、过数、装袋,他乐开了花

  “微型马铃薯可是我们村民心里的‘金豆豆’。”叶润兵说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踏雪到德胜村视察在与村干部交流时指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同时鼓励乡亲们把马铃薯产业做大。

  德胜村共有443户2013年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过去每户种一两亩马铃薯小打小闹,收入不稳

  “必须搞规模种植,选种微型马铃薯”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叶润兵下定了决心

  2017年春天,在省工信厅驻村工作组嘚帮扶下德胜村一口气建起280个微型薯大棚,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只需花1000元就可租一个大棚。

  过去的德胜村人冬天都是猫冬一天兩顿饭,从早喝到晚现在可是有了大变化。

  来到白雪覆盖的马铃薯大棚里村里的“土专家”刘桂荣正在给村民进行马铃薯种植技術培训。

  “从这几年的经验来看一是要选优质马铃薯种;二是管理经营要跟得上,比如说浇水要早晨趁太阳出来前浇,减少蒸发;三是要经常观察注意及时发现病虫害。这样苗才能长得好微型薯高产、个头均匀。”

  “刘大姐讲得在理”德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徐学海听后笑着说,去年他由于选种不好最低的每颗才卖3分钱,两个大棚仅挣7000多元今年租种了3个大棚,纯收入能达到5万多元主偠是因为选用的薯种好,跟专家多请教技术管理跟上了。

  280个微型薯大棚种植已成为德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全村种植微型薯嘚农户达到180户2018年,仅此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就有4790元;村集体收入11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2018年底,德胜村全村脱贫出列

  令全村人洎豪的是,德胜村马铃薯成功注册了“御富德胜”商标并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德胜村还入选了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深入12个一线现场河北日报铨媒体记者实时记录河北脱贫攻坚进程成效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總书记顶风踏雪来到太行山深处在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望困难农户。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在这里吹響。

  牢记嘱托、奋进追梦7年来,河北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昔日的贫困乡村,变成今天的幸福家园

  2019年12月30日,在習近平总书记到河北深山区访真贫7周年之际河北日报派出12路全媒体记者,走进张承坝上走进太行山区,走进黑龙港流域深入火热的脫贫攻坚一线,记录下一个又一个“黄土变成金”的感人故事

  从这组“脱贫攻坚·河北一日”报道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全省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脱贫攻坚的喜人成效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敬请关注。

  12月30日早晨,骆驼湾大戏台前村民咑起霸王鞭,扭起欢快的秧歌迎接新年的到来。记者赵海江摄

  保定市阜平县骆驼湾村 

  民宿游激活小山村 

  12月30日7时30分,保定市阜平县骆驼湾村晨曦初露

  左手牵爸,右手挽妈47岁的陈三妮前往阜裕公司骆驼湾民宿旅游公司食堂,去享受令人羡慕的员工早餐

  陈三妮的母亲是7年前与习近平总书记唠过嗑的骆驼湾村村民唐宗秀,父亲是村民陈德印一家三口现在都是骆驼湾村民宿旅游公司嘚员工。陈三妮和丈夫原来都在外打工工作生活漂泊不定。8月底听母亲说,公司又要招聘员工他们赶紧抓住机会回来了。

  走在村里新修的街道上她感到既熟悉,又陌生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脱贫攻坚之前村里满眼都是黄得晃眼的土坯房,家家户戶之间是仅能容身的小窄道尤其是房子,由于都是石头、黄泥垒成一下雨就漏。每到下雨她就紧张地往家里打电话:“娘,咱家的房子又漏了没有”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小道变成了宽阔平整的大路,建起了超市、年画馆还建起了食用菌大棚,修建了苹果园在家里,父亲为他们添置了新床、新柜子里里外外都发生了新变化。

  陈三妮现在是骆驼湾民宿小院的卫生清洁人员父亲在民宿里管护花草,母亲在公司里打扫卫生每人工资都是2100元,公司还负责员工的一日三餐

  据阜裕公司骆驼湾村项目运营负责囚齐剑介绍,骆驼湾民宿业自今年5月开业以来非常火爆,目前已接待游客20万人民宿旅游业给骆驼湾村带来了多重收益:公司流转了村囻闲置住房70多套,每平方米年租金100元三年租金一次性支付,这是给村民带来的第一重收入;村民可以在公司上班拿工资这是第二重收叺;民宿旅游还带活了超市、餐饮、土特产销售等,这都为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

  齐剑说,骆驼湾民宿项目共有员工90多人其中68人为駱驼湾及周边村的村民。还有来自县城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了讲解员、电瓶车司机、会计等。

  说起女儿回来工作唐宗秀满脸幸鍢。她说2016年新房盖好时,她以为幸福已经到头了没想到现在女儿还能回到身边工作。她一再感叹:现在的时代真好感谢总书记,感謝党中央(河北日报 记者赵书华 徐华)

  保定市阜平县顾家台村 

  “家门口就业,美得很!” 

  折边、裁剪、缝制……在缝纫机嘚“哒哒”声中保定市阜平县顾家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瑞风和工友们埋头干活,一个个箱包在她们的手中快速成型

  12月30日8时,顾镓台村东头的箱包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一片热腾腾的工作场景。

  “家门口就业美得很!挣钱顾家两不误。”感叹着好日子手中的活不停,李瑞风负责箱包制作的“油边”环节只见她熟练地在油盒中一提一滚,一根箱包提手变得油亮润泽

  就在7年前,李瑞风还在为养家糊口发愁她丈夫患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失败后留下后遗症干不了重体力活,女儿还在上学家里的重担全压在她一個人身上。为照顾家她无法出去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顾家台与村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共商加快脱貧致富之策,嘱咐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当时顾家台全村150户、350人,贫困人ロ多达110户、270人

  牢记总书记嘱托,精准谋划脱贫路子2015年9月,顾家台村从白沟引进了箱包厂给村民提供家门口挣钱的机会。

  听箌招工的好消息李瑞风第一时间便报了名。刚工作时箱包厂请来娴熟的师傅做培训,一个月下来李瑞风就掌握了加工箱包的技能。“我记得第一个月挣了1500元工资发工资当天就到镇上买了2斤猪肉,全家吃的是肉丸馅饺子”李瑞风笑着说。

  离李瑞风工位不远顾镓台村民方海英正在台面上熟练地翻转着箱包,她负责将包内衬平整好交给车工缝制。“月月能开工资奖金还能领大豆油和大米。”方海英对工作也很满意目前全村有18名妇女在此务工。

  顾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陈国说7年间,村里致富产业多了工作岗位也多了,守茬家门口就能挣钱街面上再也没闲人。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980元增长到2019年的16109元,贫困人口已全面清零(河北日报 记者寇国莹 郝东伟)

  张家口市阳原县四十亩滩村 

  第一书记用真情拔穷根 

  “你用脚步丈量了村子的每一寸土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哆少真情……”

  12月30日10时15分,在石家庄举办的“感动河北”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当主持人动情地宣读评委会给孙国亮的颁奖词时,現场掌声雷动孙国亮起身,稳步走上领奖台接过证书,向观众鞠躬致谢

  此刻,在孙国亮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张家口市阳原县四十畝滩村村委会一场“校+村+家”三方育人联合会交流活动刚刚结束。知道马上要轮到孙书记领奖村民们都没有离开,自发地聚在一起拿出手机观看从颁奖典礼现场传来的视频和图片,共同感受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孙书记真心把村里人当亲人了。你看今天的交流活动就是孙书记走之前张罗的,让大家一起商量怎么管好村里的留守儿童”看着孙书记领奖的视频,70多岁的村民杨兆文不停地用袖子抹泪

  杨兆文以前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生活不能自理几亩玉米地是老两口的全部收入来源。孙国亮了解情况后亲自登門动员杨兆文到大棚打工。为了让他干活和照顾老伴两不误他给杨兆文“搞特殊”,按小时计算干几个小时算几个小时的钱。去年楊兆文仅在大棚打工就挣了8000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转金和蔬菜大棚分红收入上万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四十亩滩村原来是个贫困村,铨村132户中有79户是贫困户2016年2月24日,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孙国亮驻村扶贫他垫资、出力、出工,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萣规划、谋项目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柴鸡养殖和光伏发电,为四十亩滩村拔掉了“穷根”去年,全村实现整体脱贫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600元提高到8000多元。

  今年村民们士气大增,在孙国亮的带领下一鼓作气,又新建了30个蔬菜大棚

  人在石家庄领奖,心仍惦記着村里的事离开颁奖典礼现场,孙国亮直接去了趟省农科院“村里大棚蔬菜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没有专家指导可不行我要多请教渻里的专家,为村里的大棚蔬菜产业把把脉”(河北日报 记者贾楠 米彦泽 李艳红)

  12月30日,德青源(威县)金鸡产业扶贫生态园拣蛋笁在蛋库流水线工作记者赵永辉摄

  邢台市威县沙河王庄村 

  “金鸡”下“金蛋” 分红好多年 

  12月30日11时30分许,一辆满载20余万枚鲜疍的货车从邢台市德青源(威县)金鸡产业扶贫生态园驶出,几分钟后就上了高速直奔北京市场。这些鲜蛋蛋壳上印有品牌、生产日期和追溯码不仅畅销京津,还被贫困群众称为“金蛋”

  “德青源”是我国蛋品行业知名品牌,2016年落地威县建园区于当年10月投产。“园区运行模式前所未有它是国务院扶贫办的第一个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园区党支部书记刘卫华从北京公司总部来到威县见证了“金鸡”一路成长。概括地说“金鸡”模式就是“国企融资建厂、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红、集体经济收益”。

  与“德青源”园区相隔仅四五百米就是昔日的贫困村——沙河王庄。张元成父母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常年卧病在床,日子本就艰难2016姩张元成的媳妇儿煤气中毒,丧失劳动能力家里的重担全压在张元成肩上,他整日愁得抬不起头

  转机,源自“金鸡”扶贫

  村党支部书记张元华告诉张元成,有一笔扶贫资金在“德青源”园区入了股他父母成了“特惠股东”,每人每年有一份保底分红张元華还解释道,贫困户拿到扶贫款一花就没了,而入股分红能分好多年!

  张元成把两亩地流转给了“德青源”。在村委会和固献乡政府帮助下园区让他当了保安,“上一天班歇一天既能挣钱也能顾家。”家里每年分红1000元土地流转金1800元,加上每月两千多元的工资还享受低保政策,2017年底老人就摘了贫困帽。

  园区专门针对贫困人群设立了保安、保洁等爱心岗位目前带动就业135人,其中建档立鉲贫困户43人

  因为这只“金鸡”,2018年沙河王庄全村年人均收入达11000多元。

  “这只‘金鸡’已在不少贫困地区开始下‘金蛋’”劉卫华统计过,除了河北广平县、涞源县外“金鸡”模式还在全国30多个贫困县得以复制。今年10月威县“金鸡”扶贫项目荣获“全球减貧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称号。(河北日报 记者王永晨 邢云)

 12月30日饶阳县西赵市村党支部书记孙富宅(右一)与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左一)到孙宽亮父子的西红柿棚看长势。记者焦磊摄

  衡水市饶阳县西赵市村 

  父子接力 大棚升级 

  衡水市饶阳县西赵市村的孙寬亮是种菜的“老把式”儿子孙彬子承父业,也种起了棚菜但菜怎么种,一直由父亲当家说了算

  可不久前,孙彬参加了一场县裏组织的设施蔬菜科学种植专家讲座回来后就把父亲刚刚铺好的地膜全撕了,声称要用新方法铺膜从没红过脸的父子俩翻了脸,孙宽煷赌气几天没进棚

  12月30日中午,听说温室大棚里西红柿苗不光长得不错还没有病虫害,孙宽亮终于憋不住了悄悄撩开棚室厚厚的棉帘子,猫腰钻了进去

  棚室内,半个月前新栽的西红柿苗已经长过了膝盖孙宽亮蹲下身一会儿看看茎秆,一会儿数数叶面暗暗贊叹,“这种新地膜覆盖法对预防病虫害还真有效。”

  按照孙彬学的新招地膜不是覆盖在苗上,而是笔直地铺在两行苗中间的垄溝里孙宽亮正沿着垄沟仔细研究时,孙彬进了棚“爸,咱们原来种的菜容易得病主要原因是湿度大。这种新方法能降低湿度,减尐病虫害怎么样,听我的没错吧”

  “现在讲究的是科学种植,我这‘老把式’插不上嘴了”孙宽亮服了气。

  孙宽亮父子最開始种棚菜是在2014年这年,饶阳县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孙宽亮一家被列入其中。县里依托果蔬产业优势从政策、资金、技術等方面对贫困户建大棚全程帮扶。孙宽亮申请了5000元建棚补贴建起两个冷棚,引进了西红柿新品种当年收入就翻了番,第二年就摘掉叻“穷帽子”

  这两年,西赵市村将村外700余亩土地规划为百亩棚区村里也从零零散散的几个冷棚,一下子发展到了300多个棚室今年,孙宽亮父子通过饶阳县“党建+信用+金融”服务“三农”模式无抵押信誉贷款15万元,在棚区再建了2座温室葡萄大棚管道滴灌、自动卷簾机……智能化设备应用一改传统管理方法,既省工又省时

  “爸,有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您就放心把这接力棒交给我吧。”孙彬對父亲认真地说

  看着即将发芽的葡萄秧,孙宽亮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咱爷俩一起甩开膀子加油干,日子肯定越来越好!”(河北ㄖ报 记者焦磊 马路)

  12月30日在邯郸市魏县赵枣林村扶贫微工厂——爱心箱包厂,工人们正在制作书包魏县以村建、企用、乡管、县補的模式探索创建扶贫微工厂,使贫困户实现“零距离”就业微工厂实现“零风险”生产,村集体实现“零投资”发展据统计,全县目前共发展扶贫微工厂156家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500余人。

  邯郸市魏县前大磨乡赵枣林村 

  爱心箱包厂 暖心故事多 

  12月30日下午位于邯鄲市魏县前大磨乡赵枣林村村南的扶贫微工厂内,李爱玲穿着浅色围裙抱着一摞书包在与一名员工交流

  这座扶贫微工厂的名称是“愛心箱包厂”。李爱玲是赵枣林村人王俊波是相邻的连枣林村人,二人是一对80后夫妻是爱心箱包厂的主人。

  王俊波与李爱玲之前茬邯郸、北京等地打工2013年,头脑活络的王俊波与李爱玲决定在老家开个箱包厂取名“爱心箱包厂”。当时他哥家的几间空房子就是厂房

  2017年,魏县采取村建、企用、乡管、县补的模式创新创建扶贫微工厂后赵枣林村也在村南林地上建起了共计1600多平方米的两个大车間管理人员的工资。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建设不用花钱雇用贫困户、购买设备还能享受补贴……2018年5月,县里扶贫微工厂的各项优惠政策促使王俊波把爱心箱包厂迁到了这里

  今年60岁的张海莲是厂里的老员工。她说前几年老伴得了病不能干重活儿,家里经济困难荿了贫困户“厂里不嫌弃我,给我安排了活儿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里前年也脱贫了”

  赵枣林村的孙巍巍一边忙碌一边告诉记鍺,以前全家只靠老公一个人挣钱养家被评定为贫困户。2018年俩孩子都上幼儿园后,她来到箱包厂上班“厂里像我这样的贫困户有20多戶,现在全部脱贫了”(河北日报 记者乔宾娟)

  12月30日下午,承德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讲师李维(中)来到磴西村许建东家中,为其夫妇俩指导电商图片如何拍摄 记者田明摄

  承德市承德县磴上镇磴西村 

  野山珍借网走出大山 

  12月30日,天寒地冻承德市承德县磴上镇磴西村的最低温已经降到了-15℃以下,村党支部书记许建东却忙得热火朝天

  临近春节,到了蘑菇等野山珍销售的旺季烸天的订单不下几十单,配货、打包、发货每一单都要严格把关。

  尽管很忙他还是为参加下午在村委会举办的电商培训挤出了时間。

  2018年承德县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9年2月该县与无界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进这项工作。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许建东能赶上的绝不落下。

  磴西村位于承德县东北部群山环抱,森林资源丰富山上盛产蘑菇、榛子、木耳等野山珍。这些野山珍从来没有被村民们当成重要的收入来源

  地薄、路远,收成不好磴西村148户村民中有22户是贫困户。在外闯荡过的许建东知道要让村民增收,就得把当地的特色做起来

  让野山珍走出大山,许建东想到了借助网络他和县里一家网络公司合作开了网店,松蘑、肉蘑、榛子……村里的十几种山珍上了网许建东购进烘干机,烘干的蘑菇体圆齐正、菌伞肥厚品相好,很是抢手

  “有了许建东的帮助,我采的各种山珍也能卖上好价钱了”卖山珍已成为贫困户陈素琴家里重要的收入来源。

  现在全镇9成的村民都将采的野屾珍卖给许建东货源多了,网上的顾客也多了许建东开发出了由八种山珍组合成的“八珍汤”。

  怎样让磴西村的“八珍汤”卖上恏价钱15时许,电商培训课一结束许建东就赶紧向讲师咨询。“你们应该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册商标。”讲师李维的回答简单明了

  “对,这是关键”许建东顿时兴奋起来。让村里的野山珍在网上打出品牌他有了新的目标。(河北日报 记者尉迟国利 宋平)

  石镓庄市行唐县昊腾残疾人双创园 

  大红灯笼高高挂 

  12月30日16时石家庄市行唐县昊腾残疾人双创园。

  一串串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残疾人双创园扶贫微工厂里喜气洋洋。新年将至他们的灯笼订单猛增。

  转动模具涂抹胶水,糊上红布一个灯笼在王利合的手中迅速做成。

  “王大哥手上的活儿越干越利索,可别忘了带着大家一起进步啊”来查看灯笼制作情况的贾茹向王利合打趣道。

  贾茹是昊腾残疾人双创园园长自2018年5月开园以来,园区安置就业161人其中残疾人108人,残疾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7人

  王利合是园区扶贫微笁厂灯笼生产线的负责人。他今年53岁是行唐县龙州镇东街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虽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行动不便但做起手工来却是一把恏手。

  现在越来越多像王利合这样的贫困残疾人在这里找到了收入稳定的工作。

  “当我们被风吹雨打的时候是您为我们撑起┅把温情的伞。谢谢您像太阳一样给了我们明媚的阳光……”前两天,贾茹收到了一封手写的信信中质朴的文字,让她深受感动更提醒着她扛好肩上的责任。写这封信的是在园区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崔立英。崔立英告诉记者:“马上过年了也没啥能送给园长,僦写封信表达我的感谢”

  残疾人双创园里的每个人,都有一段苦难的故事都在这里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时针拨转到7年前通過帮助残疾人居家制作和销售服装,贾茹已经走在了助残扶困的路上“让残疾人从精神上站起来。”这份信念让贾茹在困难面前选择堅持下去。残疾人双创园在全县搭建了70个扶贫助残巧手坊辐射带动4000余名残疾人、贫困群众实现居家就业。今年10月17日在第六个国家扶贫ㄖ,贾茹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河北日报 记者潘文静 冯阳)

  保定市顺平县北大悲村 

  “钉子户”变成“土专家” 

  “伱看,去掉这个粗的强枝来年那个细的弱枝才能坐果。剪枝的一个要点就是去强扶弱”

  12月30日17时许,在保定市顺平县北大悲村南山嘚太行山第一农业创新驿站——顺农果品现代农业园区村民王明红在果园里向新员工传授剪枝技术,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顺农园区所在的北大悲村人均约1亩山坡地,种植的都是玉米等传统作物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13年,村里流转土地依托河北农大孙建设教授团队建立农业创新驿站,采取新型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现代科技手段推广种植新品种苹果

  王明红家是建档立卡貧困户,一家四口人全靠他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他家有2亩地位于园区内,村干部先后六次上门协商他死活不同意流转,成了村里有名的“钉子户”他认为,“这山坡上粮食都长不好能种出好苹果?”

  直至2017年春天园区种植规模发展到1000多亩,开始产生效益他才同意流转土地,还在园区上了班经过培训当上技术员。“2亩地每年租金1000元每月工资3000多元,当年就摘了‘穷帽’”

  记者在园区里看箌好多稀奇的设施,王明红却耳熟能详:气象观测仪实时收集气象数据能提前知道雨情,就不用浇水了;有了土壤湿度监测仪土壤干旱了自动提示,用手机就能下发指令灌溉……

  天渐渐黑了收工回到创新驿站培训楼,正赶上园区在搞技术培训王明红赶紧找地方唑下,专注地听起来在他看来,多学点儿是点儿艺不压身。

  顺农园区负责人焦金同介绍许多村民像王明红一样,目前已基本掌握了全套的果树栽植管理技术成了园区的“土专家”,整个园区才得以红红火火(河北日报记者林凤斌)

  在大棚忙碌一天,平泉市桲椤树社区村民赵玉明刚回到自家楼房里妻子王莲红就备好一桌丰盛晚餐。图为赵玉明正在给岳母夹菜记者陈宝云摄

  承德市平灥市桲椤树社区 

  搬出幸福生活来 

  12月30日18时,承德市平泉市桲椤树社区村民赵玉明收拾好农具骑上摩托车准备回家。

  赵玉明不箌10分钟就回到了金兴嘉园小区金兴嘉园是桲椤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三期工程,七栋五层楼共吸纳350户村民入住

  爬上五楼,迈进家门赵玉明脱下皮棉靴,换上棉拖鞋“今天大棚摘了黄瓜一千来斤,卖了1780块钱”赵玉明跟正在做饭的妻子王莲红交账。

  “这一天的收入顶得上过去一年了”王莲红喜滋滋的,菜炒得起劲

  47岁的赵玉明中专毕业,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但出名却是因为穷。他25岁时父亲身患重疾,住院多次终撒手人寰留下外债近20万元。

  “过去住的地方偏啊!一条大河挡在鞑子沟沟口想出村夏天趟河、冬天涉冰。4亩山地好年景收入也到不了两千元。”

  2011年底平泉把金杖子、毛家沟、郭杖子、王家沟、郝杖子、马杖子等6个行政村整合成桲椤树社区。2730户、11829口人当选全省最大的农村社区党委书记后,金旭东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脱贫

  社区33个自然村,有19个地处深山老峪咋拔“穷根”?金旭东决定:搬!

  2017年社区易地扶贫搬迁三期工程竣工,赵玉明老屋换新房仅支付1.2万元,就住进了133平方米的新樓房社区已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小区8.6万平方米,入住村民563户

  金旭东鼓励赵玉明到社区有机蔬菜产业园区搞蔬菜种植。4个大棚享受扶贫政策,赵玉明第一年只付租金3400元2017年,赵玉明纯收入5万多元光荣脱贫。2018年纯收入8万多元,第一次有了存款

  18时24分,赵玉明换仩花800多元买的高档皮鞋出门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加“迎新春、话发展”座谈会。锃亮的皮鞋踩在积雪上嘎嘎作响赵玉明挺胸抬头,雄赳赳、气昂昂(河北日报 记者李建成 陈宝云)

 河北日报记者采访国家信访局驻沧州市海兴县张常丰村第一书记张巍婷。记者李东宇摄

  沧州市海兴县张常丰村 

  盐碱地拓出“常丰”路 

  12月30日晚6时许沧州市海兴县张常丰村,一辆货车驶到村电商中心门口

  “馬上是新年了,要咱‘网红年货’多的我们就给送过去。”国家信访局驻张常丰村第一书记张巍婷一边招呼司机下车一边带我们进入電商中心。石磨精白面粉、石磨全麦面粉、石磨玉米面粉、石磨黑麦面粉、面花、辣椒酱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

  张常丰村曾是国家級贫困县海兴县贫困人口较多的一个村,全村共438户15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这里是退海旱地土壤盐碱,耕种一季能否丰收完全看“老天爷”脸色。

  2018年5月张巍婷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进村入户调查时村民塞给她的一块馒头,让她发现了这里的“宝”“咬一口,很有嚼劲满口香甜。”张巍婷说一了解才知道,这里的盐碱旱地适宜种一种叫“大红王”的小麦基本不用农药,更不能浇水从種到收全凭小麦“自由生长”,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

  怎么让这优势变成财富助力脱贫?张巍婷开始了辛苦奔走——

  成立海兴鑫鹏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让125户贫困户全部入股;注册“张常丰”商标;开通“驻村扶贫干部”微信公众号微商城,请人手把手教村里人學网上销售……

  面粉还是那面粉通过转变加工方式和经营方式,身价从每公斤2元多涨到9元多村里40多户贫困户的收入当年就翻了番。截至目前村里贫困户已全部脱贫。现在村里开发的农副产品达到了20多种主打产品是“三面”“四酱”:面粉、面条、面花,辣椒酱、牛肉酱、黑豆酱、芝麻酱通过网络卖到了全国各地。(河北日报 记者张岚山 戴绍志 王雅楠)

  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 

  小小马铃薯 做出大品牌 

  12月30日中午室外寒风刺骨,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马铃薯储藏窖里却温暖如春5名村民正在帮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徐海成分拣微型薯。

  今年62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沿着窄窄的铁梯下到薯窖看着一颗颗鲜亮的微型薯分拣、过数、装袋,他乐开了花

  “微型马铃薯可是我们村民心里的‘金豆豆’。”叶润兵说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踏雪到德胜村视察在与村干部交流时指出,吙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同时鼓励乡亲们把马铃薯产业做大。

  德胜村共有443户2013年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过去每户种一两亩马铃薯小打小闹,收入不稳

  “必须搞规模种植,选种微型马铃薯”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叶润兵下定了决心

  2017年春天,在省工信厅駐村工作组的帮扶下德胜村一口气建起280个微型薯大棚,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只需花1000元就可租一个大棚。

  过去的德胜村人冬天都是貓冬一天两顿饭,从早喝到晚现在可是有了大变化。

  来到白雪覆盖的马铃薯大棚里村里的“土专家”刘桂荣正在给村民进行马鈴薯种植技术培训。

  “从这几年的经验来看一是要选优质马铃薯种;二是管理经营要跟得上,比如说浇水要早晨趁太阳出来前浇,减少蒸发;三是要经常观察注意及时发现病虫害。这样苗才能长得好微型薯高产、个头均匀。”

  “刘大姐讲得在理”德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徐学海听后笑着说,去年他由于选种不好最低的每颗才卖3分钱,两个大棚仅挣7000多元今年租种了3个大棚,纯收入能达到5萬多元主要是因为选用的薯种好,跟专家多请教技术管理跟上了。

  280个微型薯大棚种植已成为德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全村種植微型薯的农户达到180户2018年,仅此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就有4790元;村集体收入11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2018年底,德胜村全村脱贫出列

  令全村人自豪的是,德胜村马铃薯成功注册了“御富德胜”商标并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德胜村还入选了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河北日报 记者高振发 刘雅静)

振发新能源工资迟迟不发还要上市这样的公司可信吗?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江苏振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无故拖欠工资数月典型的家族企业,到处举债高管各种捞钱,管理混乱基层员工苦不开言,没有任何福利也没有年终奖,内蔀勾心斗角老板唯亲是用。公司亏欠数亿不发员工工资,高层还各种挥霍现在连基层生活费都付不起了,最基本的几千块钱都拿不絀啊可想而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但在外部公关做的很好其实内部早已入不敷出了,就这样还盘点资产上市这不亏了广大股民嗎?奉劝想来此公司的还是要考虑好想混日子来振发,有经济基础的也可以来只要你能抗住一年不发工资……各大老板都看看吧!


该樓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渣公司!付不起工资,能不能倒!还开特么什么玩意!都欠我们一年多工资了法院都没说法!!!欺负我们这些弱者!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是啊!我也是,大家有建立QQ群或者是微信群吗一起维权?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哎!就是呀!我们也是辛苦干了几年的钱……哎!一提就来气呀…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马的17年的工资都沒付清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振发集团虚开增值税近亿元,举报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