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2018年的2018年香港一诗二码中资料分享一下谢谢!

  编者按: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胡弦的诗集《沙漏》荣获诗歌奖。胡弦,1966年生,江苏铜山人,现居南京,《扬子江诗刊》主编。出版诗集《寻墨记》《沙漏》《空楼梯》、散文集《菜蔬小语》《永远无法返乡的人》等。曾获《诗刊》《十月》《作品》《芳草》等杂志年度诗歌奖、闻一多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柔刚诗歌奖、腾讯书院文学奖、花地文学榜年度诗人奖等。

  “胡弦是一个慢跑者和‘低音区’的诗人。”诗人霍俊明这么评价道。

  身着素色T恤,嵌在木凳里的胡弦从容不迫地说着话,身上有一种气定神闲的古风。

  起步于乡村教师,最初并没有以诗歌为主要着力点。作为散文的替换者,忙碌之余,雕琢几句诗,推敲几个文字,这种精悍的笔力一下子让胡弦陷了进去。

  虽不如80年代那么景气热闹,90年代的苏北县城依然挺重视文学。趁着这个空,做了10年教师的胡弦调到县报做起了记者。后随着县报撤销,胡弦转去县文化馆,没过多久被借调到扬子江诗刊社。

  谈起诗歌,胡弦颇有几分青年人的神采。他线条形的眼睛和笑容最引人注目,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笑容,掺杂了谦逊、温和等诸多明朗的色调。

  他语速不快不慢,条理分明,心情完全随着所讲的诗歌游走,偶把视线投向窗外,随即便又收了回来,恐是“走神”得又想到了什么物象。

  胡弦的写作阶段有着非常明晰的划分,近40年的乡村生活对他早期的作品烙下印子。胡弦曾写过一组关于“汉画像石”的诗歌,作为徐州的一张名片,出生于铜山县的胡弦,自然深受楚风汉韵的熏陶。汉代文化大朴不雕的美学风格,正是胡弦所追求的,“诗,说到最后,仍然是美学。”

  这种美学,用何种方式去表达,胡弦一直都在探索。例如关于乡村诗歌的创作,胡弦将此归类为两种:一种是目击者的写作,看到什么写什么,即“在场”;另外一种靠回忆写作。“但诗歌还是个虚构的世界,不是看见什么写什么就是抓住了真实,‘真实’有更高的层次。在这方面,我们的虚构能力仿佛一直都是孱弱的。”

  这些年,胡弦尝试着写一种新型的山水诗,为避免陷进“到此一游”的意态,以新的语言方式挖掘山川风物的精神,重新为天地立心。胡弦曾在《诗歌创作谈》中探讨过,“山川河流、人物谣曲,会带着意想不到的震动进入语言,甚至改变了我诗歌的节奏、样式、词句形象,这是一个诗人需要的另外的知觉,和另外意义的肺活量。”

  显然,“另外的知觉”、“另外意义的肺活量”都只能在极少数诗人那里获得,在此,胡弦尝试找到“自救之舌”。

  翻阅胡弦的诗歌,会发现这些凡俗物质、细密心思被不断放大,纤毫毕现,仿若粗重的呼吸都会破坏它们固有的格局。如《卵石》篇,“经过的脚,像踩着密集的眼珠......但没有谁深究你看见过什么/岁月/只静观,不说恐惧,也从不说出/万物需要视力的原因。”

  霍俊明将此喻为一位诗人面对日常窘境的探索:无论是一个静观默想的诗人还是恣意张狂的诗人,如何在别的诗人已经趟过的河水里再次发现隐秘不宣的垫脚石?

  这块“垫脚石”,胡弦用“时间、际遇和灵性”做了探测器。

  作为诗人和诗歌编辑的胡弦,面对媒介传播的大潮涌动,他敏锐地感受到诗歌日益边缘化的趋势。经典的而非大众的,鲜有人阅读关注;流行的而无价值的,却能引来众生狂欢。尽管诗歌已有颓丧之势,胡弦却始终坚定自己的想法,“一首诗写出后,它会有自己的命运,作者无法左右。经典,自己说了不算,别人说了也不算,只有时间说了算。”

  相比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沙漏》,胡弦另一部诗集《空楼梯》给人的时间感同样强烈。

  这部诗集的80%收录了近三四年的诗歌,取名《空楼梯》,胡弦觉得,诗歌,正是为了收拾热闹过后的那份清寂的,哪怕是以热闹重现的方式。另外在创作上,也到了坐在某个台阶上好好想想今后的写作路该怎么走的时候。

  诗集的尾篇,胡弦写道,“沿着自己走下去,仍是/陌生的,包括往事背面的光,以及/从茫然中递来的扶手”,留下三分之二的空白,在黑暗里从木质楼梯上“深一脚浅一脚”摸索前行。(文/王晓)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6-3-1-13-50-6-11.选择有质量有口碑的商铺购买,如周大福,周生生等,款式多外,质量也有保证。2.清楚不同金饰的特点,选择自己所喜好的款式。3.询问清楚店员,金器当前价格,与内地对比。4.确定单据列明的成色,重量。5.保留购买单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香港一诗二码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