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是礼部掌管管科举吗科举是礼部掌管管什么授 拜转 补官职称谓

琅琊榜手游科举答案大全,琅琊榜手游中的朝堂玩法有着每日答题的活动,且奖励丰富,若答题到90分将活动2500点的声望奖励,可问题太多,玩家们也不是学霸,所以小编就特地为大家找来了琅琊榜手游答题答案大全。快来用用看这个简单琅琊榜手游礼部答题器吧!

PS:题库内容较多,玩家们可以按住CTRL+F,然后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方便下次使用可收藏此攻略。

论剑中科院要领取最后一个奖励需要多少积分?

饺子 下午17点赠送 持续3小时

最高可以升到VIP15

第一个  再别长苏日

第三个  金陵少年游

萧景喧生母  越贵妃

钻石出产国  扎伊尔

1.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哪位?

答案:万历帝(朱翊钧)

2.火药始用于军事上是在什么时候?

3.唐德宗死后,李诵提拔王坯,王叔文主持朝政,实行一系列的改革,这场改革称作什么?

4.龙阳之癖的故事出自于那本书?

5.明朝几个皇帝的以南京为都?

6.红巾军徐寿辉被谁杀死?

7.“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于哪首词?

8.禹建立夏朝后姓什么?

9.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后谁被逼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10.“大清”的国号是哪位清朝皇帝定的?

答案:皇太极(清太宗)

11.1947—1949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哪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答案:辽沈、平津、淮海

12.八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被元朝逼的走投无路,被哪位大臣背着跳海而死?

13.召公、周公两位宰相共同管理政务,称为什么?

14.魏忠贤是在哪个皇帝当政期间乱政?

答案:天启(明熹宗——朱由校)

15.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甘露之变?

16.杨贵妃死在什么地方?

17.明宫三大案是指哪三案?

答案:梃击案、移宫案、红丸案

18.汉宣帝靠谁的支持登上帝位?

19.项羽破釜沉舟杀了谁?

20.公元1127年,金国军队攻入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史称什么?

21.吐谷浑最终因为谁的侵袭举族内迁成为唐的属民?

22.安禄山死在谁的手里?

23.历史上李朔雪夜袭蔡州迫使谁投降?

24.清朝初年的“三藩之乱”是指哪三藩?

答案:吴三桂(平西王)、尚可喜\尚之信(平南王)、耿精忠(靖南王)

25.在七七事变后被宋哲元留在北平与日本人周旋的人是谁,后来他被

26.是哪位周天子有西游昆仑会王母的传说?

27.汉武帝的乳名是什么?

28.“王与马,共天下”里的王指的是谁?

29.《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为哪四部?故名四库。

30.韩林儿在谁的拥立下,带领红巾军与元军抗衡?

31.《左传》纪元从鲁国哪位国君开始?

3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说的?

答案:李清照(易安居士)

33.是谁享有“三造共和”的美誉?

34.三国时期马谡曾在街亭一战败给哪位魏国大将?

35.李后主(李煜)投降后,宋太祖(赵匡胤)封他的爵位叫什么?

36.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什么思想?

3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是做什么用的?

答案:参与机要政务(没决策权)

38.唐朝工匠用各种矿物烧制出青、绿、黄三种艳丽的彩色陶器称为?

39.“戊戌变法”持续了几天?

40.“大历十才子”分别是:李端、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峒)、耿湋、夏侯审,还有谁?

41.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把都城有迁到那里?

42.“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的主张?

4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怎样?

44.清顺治帝能坐上皇位主要是得到谁的支持?

45.扁鹊本名叫什么?

46.魏文侯叫谁收服中山?

47.唐宪宗因为登位之初,事物繁杂,就任命谁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即代理节度使)?

48.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了什么?

49.周桓王曾被郑国哪位大将射中肩膀?

50.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那座山的洞穴里?     答案:龙骨山

51.古代流传的名曲“十面埋伏”主要由哪种乐器演奏?

52.“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个朝代?

53.“铜权”是古代常见的金属器物,后来被俗称为什么?

54.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谁?

55.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曾几次去讨伐高丽?

56.“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什么?

57.古诗“风、雅、颂”中的“风”是指什么?

58.汉成帝下诏罢将军官,以骠骑将军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封列侯,俸如丞相,标志着什么制的开始实行?

59.《南京条约》什么时候签定的?(年月日)

60.《吕氏春秋》认为君道应该怎么样?

61.八旗制度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什么?

答案: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62.宋太祖为了巩固统治,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他设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什么?  

63.杨玉环原先的丈夫寿王李瑁是唐玄宗哪个妃子的儿子?

64.中俄的哪个条约规定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给沙俄?

答案:中俄《北京条约》

65.“戊戌变法”又称什么?

66.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什么制?

67.东汉明帝的母亲叫什么?

68.苏秦和张仪一个搞合纵,一个搞连横,他们彼此之间首先行成了什么?

69.明朝正德年间,妄图效仿永乐帝,趁武宗荒于政事,秘密准备叛乱,并于正德十四年扯旗造反的皇室是谁?

70.李世民继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隐”,贞观十六年五月,又追赠为什么?

71.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72.“ 三孔”是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哪三个的简称?

答案:孔庙、孔府、孔林

73.唐代共传有几个皇帝(不含武则天)?

74.英国侵占香港后的第一任港督是谁?

75.谁对刘邦说:“儒生无法建立战功,但可以治理天下。”

76.石敬瑭当了皇帝之后,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谁?

答案:契丹(回答“辽国”也算对)

77.忽必烈下令让宋朝的哪位皇帝到西藏出家?

答案:宋恭帝,又称“宋少帝”(赵显)

78.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关系?

79.公元1681年,郑经(郑成功的儿子)死后,他的长子即位,后来被谁所杀?

80.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其皇帝的意思是?

答案:“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81.颛顼是黄帝的什么人?

答案:朱全忠(朱晃,朱温)

83.宋明帝刘彧被前废帝刘子业戏称为什么王?

84.“桃源何处寻渔父,博浪翻教刺子房”是关于民国哪位名人的挽联?

85.谁在面对安史之乱时安禄山的南进20万兵团镇守睢阳城达半年之久,有力地阻止了叛军的南下,江淮及江汉的保全对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来源?

86.唐中晚期三大名将分别是谁?

答案:李晟、马燧、浑瑊

87.石敬瑭借助辽的势力灭后唐时,后唐的皇帝是谁?

答案:李从珂(唐末帝)

88.台儿庄战役中的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原来在中原大战时属于哪个派系?

答案: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

89.民国时期有名的倒戈将军是谁?

90.反对王莽的赤眉军领袖是谁?

91.是谁篡夺了南朝宋政权?

92.凌烟阁24功臣,谁居首位?

93.“遗臭万年儿皇帝”指的是谁?

94.北洋三杰被比喻为三种动物,问是哪三种动物?

95.清朝的庄妃姓什么?

96.东汉时期,名士范滂入狱,其母说:“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其中李杜分别指谁?

97.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皇后被前夫五废五立,后来另嫁于他人,她是谁?

98.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中,“茶圣”是谁?

99.南北朝时谁下令对胡人进行屠杀?

100.唐太宗派谁主编《隋书》?

101.清军进入北京后,南京的明朝遗臣奉谁建立南明弘光政权?

102.台湾首任巡抚是谁?

10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104.后晋高祖石敬瑭是哪族人?

105.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他出生在哪一个皇帝执政年间?

答案:明武宗朱厚照(正德)

106.姚广孝死时多少岁?

107.汉武帝(刘彻)的庙号是什么?

108.公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结谁,诬陷辅政大臣霍光,结果被14岁的昭帝识破阴谋?

109.李后主(李煜)投降后,宋太宗(赵光义)废除掉李煜的爵位,由违命侯改封为什么?

110.唐武宗李炎是以什么身份即皇位的?

111.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建元什么(年号)?

112.西突厥灭亡于唐朝哪个皇帝执政时期?

113. 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是什么?

114. 《四库全书》的总撰官是谁?

115. 隋朝亡后,洛阳的王世充废了杨侗,定国号为什么?

116.项羽分封的诸侯时,张耳被封为什么?

117.《聊斋志异》写于清朝哪位皇帝执政时期?

118.曹爽是三国魏国的大将军,是谁杀了他呢?

119. 《徐霞客游记》以什么形式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120.金朝被南宋与蒙军所灭后,女真族重新返回东北,到明朝时,女真满族诸部依照居住地区分为三部,是哪三部?

答案: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东海女真)

121.商朝哪位君主被伊尹放至桐宫?

122.西晋贾皇后的父亲是谁?

123.民国时期谁享有“水晶狐狸”的外号?

124.明孝宗的年号是什么?

125.割圆术由谁提出?

126.贞观9年(公元635年)唐朝以谁为西北道行军大总管出击吐谷浑,致使伏允自杀、慕容顺归顺唐朝,吐谷浑成为唐朝的附属国?

127.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法令又被称作“常平给敛法”?

128.刘邦为了保护自己的爱子刘如意,命谁去辅佐刘如意?

129.隋文帝杨坚本是哪个政权的皇亲和军事统帅?

130.唐后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北方的五个政权被称为“五代”,这五代是哪五个朝代国家?

答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131. 宋徽宗的父亲是谁?

132.唐朝的两税法是由谁建议推行的?

133.颜真卿死于哪位叛乱者手中?

134.中国第一个强盛稳固的朝代是哪朝?

135. 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灭西突厥之战中谁任伊丽道行军总管带军攻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部,灭亡了西突厥?

136.李存勖灭后梁时,后梁的皇帝是谁?

答案:朱友贞(梁末帝)

137.汉初刘邦封侯论功,萧何第一功,排在他后面的功臣又是谁?

138.宇文泰看到谁后感叹“高欢不死”?

139. 李自成起义提出什么口号,深得农民拥护?

140.1040年,西夏在谁的领导下,在三川口设伏,大败宋军(延州之战),大战好水川,埋伏定川寨,三次大败北宋军队,迫使北宋封其为西夏主?

141.徐州会战时,用两个团的兵力守藤县的四川将领是谁?

142.楚成王的哪位大将在败于晋国后自杀,晋文公听闻后很高兴?

143.平定“安史之乱”的两个唐朝著名将领分别是谁?

144.辽被金俘虏的皇帝是谁?

答案:天祚帝(耶律延禧)

145.“茶圣”陆羽著有什么书?

146.凌烟阁24功臣,谁居末席?

147.公元1653年,清顺治帝派谁出任湖广云贵等五省经略?

148.是谁帮助刘邦制定朝庭礼仪?

149.是谁发动了“河阴之变”,一举诛杀了几千名当朝显贵?

150.唐玄宗开元年间颁布了什么,强化军事队伍,将一度沦陷的13州全部收复?

151.乾隆帝20岁时曾将自己的诗文汇集成册,这本书叫什么?

152. 景泰年间,在哪三个人的策划下,爆发了“夺门之变”?

答案:石亨、徐有贞、曹吉祥

153.汉昭帝和汉宣帝恢复了文帝和景帝的政策,史称什么?

154.《辛丑条约》是由哪两个人代表清政府签订的?

155.纪晓岚的谥号是什么?

156.由吴三桂等发动的“三藩之乱”共经历了几年?

157.大唐名将数二李,问这“二李”分别是哪两个人?

158.传国玉玺最早被谁发现?

159.曾经平定侯景之乱的陈霸先废掉了谁,自立陈朝政权?

答案:梁敬帝(萧方智)

160.元代和清代的国姓(皇室的姓氏)分别是什么?

答案:孛尔只斤和爱新觉罗

161. 唐中宗李显被其母(武则天)废黜后,受封为什么?

162. 我国最早总结北方特别是关中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著名农书叫什么?

163. 公元311年,少数民族匈奴与羯族攻入洛阳,俘虏晋怀帝,史称为什么?

164.唐高宗灭百济时任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带兵的将领是谁?

165. 曹奂死后被谥为什么?

166. 新中国成立后,谁第一个喊出了毛主席万岁?

167. 皇太极得知哪位妃子病重的消息,痛苦万分,把松锦战场上的军务托付给将领们,自己启驾直奔沈阳?

168. 西汉的最后一个皇帝叫什么?(王莽的新朝不算)

169.朱温的另一个名字“全忠”是谁起的?

170. 唐高宗时期,唐军攻克平壤,在平壤设置安东督护府,以谁为督护,带领唐军二万人驻防高丽?

答案:薛仁贵(右威大将军)

171.徐达死后被追封为什么?

172.史上蒙古帝国有三次西征,请问第三次西征是攻打哪里?

173.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

174.宋理宗是南宋的第五代皇帝,宁宗养子。宁宗死后哪为宰相拥其为帝?

175.清顺治帝亲政不久就任用谁为原先全由满人出任的议政大臣?

176.孙策与孙权是什么关系?

答案:兄弟(孙策为长)

177.项羽分封的诸侯时,魏豹被封为什么?

178. 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的作者是谁?

179.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被谁所杀?

180.袁世凯称帝,是谁组织“护国军”讨伐?

181. 汉朝有个为皇帝吸脓的著名佞臣是谁?

182.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中,“医圣”指的是谁?

183. 清乾隆帝22岁时被雍正封为什么?

184.周文王曾被纣王拘禁在哪里?

185.“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这首歌是哪支部队的军歌?

186.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又名?

187. 古代名画“洛神赋图”的作者是谁?

188.公元前多少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189. 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写于哪个政府统治时期?

答案:北洋政府 (1925年)

190. 公元270年,司马炎派谁到晋吴交界地荆州进行灭吴的准备工作?

191.1933年成立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总司令是谁?

192.清代那位著名将领抬着棺木入新疆,收复伊犁?

193. 董卓入洛阳后,谁逃至陈留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

194. 宋应星是明末有名的读书人,他曾编纂过一本流传千古的书,这本书是什么?

195. “生子当如李亚子”,这是谁说的话?

196.黄浦三杰是指黄埔一期学员中的哪三位?

答案:贺衷寒、陈赓、蒋先云

197.汉明帝是汉光武帝的第几个儿子?

198.赵高派谁杀了秦二世?

199. 765年仆顾怀恩在率领联军进攻唐朝时病死,唐朝一位将领,带领20余骑到联军前摘去头盔,胡人将领大呼“果吾父也”,下马拜服,这位将领是谁?

200.后金的辅政四大贝勒分别是哪四个?

答案: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

201.公元710年,李隆基与谁联合发动政变,拥立其父李旦称帝?

202.在东汉桓帝继位之前,为了削弱梁翼的势力,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都主张迎立谁为帝?

203.相传孔子的哪位先祖曾在宋国做大司马,后政变被杀?

204.中原政权皇帝中第一个接受外族册封的是谁?

205.宋徽宗被金人俘虏之后,金太宗封他为什么?

206. 秦朝传国玉玺上的八个字是何人所写?

207. 《隋书》中哪两篇总结了南北朝以后一百多年来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答案:《律历志》和《天文志》

208.努尔哈赤想用通婚的方式解决纷争,于是娶了宁海西部的哪个族部的那拉氏(即清太宗皇太极之母)?

209.公元783年,谁正式反唐,并付诸军事行动,攻取了湖北、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区?

210.公元1898年,光绪冲破了重重阻力,颁布了什么,宣布变法维新?

211. 东汉明帝的本名叫什么?

答案:刘阳(当太子后才改名刘庄)

212.谁曾为一睹骈胁而偷看晋文公洗澡?

213.辽世宗在南征中被政变杀死,其后耶律屋质平定叛乱,立耶律景(太宗长子,辽穆宗)为帝,发动政变杀死世宗的是谁?

答案:察割(耶律察割)

214.传国玉玺在战国时期又称什么?

215. “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王谢指谁?

216.“唐宋八大家”是按什么来评定的?

217.西汉平阳公主本封为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谁的曾孙、平阳侯曹寿,而又称其为平阳公主?

218. 汉宣帝刘询刚出生五个月时,因受到什么事件的牵连而入狱?

答案:巫蛊事变(巫蛊之祸)

219. 公元313年,谁向晋元帝司马睿提出北伐的主张?

220.春秋末期有齐国史官三兄弟直笔的美谈,其中老大和老二都被哪位大臣所杀?

221.《元史》的总裁编修是谁?

222.唐朝初年,一位大将军平定了频繁闹事的东突厥,他是谁?

223.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哪里逝世?

224.谁曾经用琴劝告齐威王?

225.哪种人类是在已知中国境内最古老的原始人类?

226.佛教在我国历史上哪个皇帝执政时期正式传入中国?

答案:东汉明帝(刘庄)

227.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中,“草圣”指的是谁?

228.清顺治帝将谁以禅门师长相待,授给他黄衣、紫缰、金印等,还先后赐予他“大觉禅师”和“大觉普济禅师”的称号?

229.《宋书》载刘裕的先祖是汉初哪位诸侯?

230.在北宋时期(1041年)西夏和宋朝在延州之战后西夏出兵10万又一次进攻宋朝谓州,宋朝陕西经略安抚使派两万兵出战,被西夏在好水川设伏击全歼,请问这名经略安抚使是谁?

231.李世民在玄武门杀了兄弟后,命谁带兵去向李渊逼宫?

232. “老马识途”是谁的故事?

233.郑成功收复台湾岛时,荷兰殖民者已在岛上盘踞了多少年?

234.乾隆皇帝为了存放什么效仿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

235.汉初实施了什么政策,百姓的负担相对减轻?

236.乾隆帝两次派兵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并于公元1792年制定了什么,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

答案:《钦定西藏章程》

237.天理教起义一度攻进了紫禁城,这是在哪个皇帝当政期间发生的事?

238. 传说发明火腿的是谁?他死前曾三呼“过河”,表达了一位民族英雄收复失地的未酬壮志。

239.在元朝的行省制度中,今东北地区基本属于元朝的哪一行省?

240.清顺治帝死后,康熙帝继位,由哪四位大臣辅政?(请一次列出名字)

答案: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241. 公元845年,唐武宗发布了灭佛诏书,史称什么?

242. 启曾与哪个部落大战于甘,最终取胜并巩固政权?

243.汉光武帝刘秀是汉景帝的一个儿子的后代,景帝的这个儿子是谁?

244.历史上西晋的“八王之乱”持续多久?

245. 五代时期哪位帝王因宠信伶人而失去江山?

答案:李存勖(后唐庄宗)

246.主持修订《宋史》的元朝宰相叫什么?

247. 明朝嘉靖皇帝信奉道教,不理朝政,哪位大臣把持朝纲,致使政治腐败,财政出现危机?

248. 哪位帝王被自己的儿子杀死,期间“五指皆落”?(说出名字)

249.魏蜀吴三国的末代君王中,谁亡于太安元年?

250.《旧唐书》和《新唐书》中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谁的子孙?

251.东汉桓帝时期发生了“党锢事件”,将以谁为首的党人统统搜捕,并规定他们都终身禁锢,不得为官?

252.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纸币是宋代的什么?

253.汉武帝刘彻几岁登基为帝?

254.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什么?

255.刘裕等人平定了谁的叛乱,成为东晋惟一的权臣?

256.天祐二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什么?

257.舜“流四凶族”中,哪一凶是颛顼之子,被称为梼杌?

258. 烽火戏诸侯的两个主角分别是谁?

259.元朝第二代皇帝是谁?

答案:孛儿只斤铁穆耳(成宗)[回答“铁穆耳”就算对]

260.中国古代历法名著《授时历》的作者是谁?

261. 曾国藩是清末的一代名将,他率领的军队叫什么?

262.是谁劝说楚平王娶自己的儿媳妇?

263. 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姓什么?

264.在乾隆即位初期,贵州苗人地区时常有起义的事情发生,乾隆委派谁为七省经略节制诸军,统一指挥镇压贵州的起义事件?

265.谁被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266.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是谁的儿子?

267. 经过皇太极的极力劝降,谁最终在庄妃的美貌和规劝之下,叩首归降了清朝?

268.辽在阿保机时期收编的第一支汉人部队,请问这支部队史称什么?

269. 公元前28年,汉成帝就给世人留下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什么的记载?

270. 乾隆在文化方面有很大建树,但他更自豪的还是武功,因此他自诩为什么?

271.“金色蛤蟆努睁眼,翻却曹州天下反”这句童谣在谁造反时期盛传?

答案:王仙芝,黄巢(答对一个即可)

272.在我国传说中,养蚕的始祖是谁?

273. 陈后主即南陈后主陈叔宝,他的父亲叫什么?

274. 项羽分封的诸侯时,赵歇被封为什么?

275. 萧太后的情夫是谁?

276.汉成帝时期,由刘向、刘歆父子编成的一部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叫什么?

277.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被杀后,明军让努尔哈赤袭任了其祖父的职位,请问是什么职位?

答案:建州左卫都指挥使

278. 唐高宗时期高句丽内部泉男建发动叛乱,趁此机会谁任辽东行军大总管带兵灭掉了高句丽?

答案:李勣(又名:李世勣、李茂功、徐世绩)

279.“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出自谁的哪篇诗作?

答案:于右任 《国殇》(《望大陆》)

280.“戊戌六君子”分别是哪六人?(请一次列出名字)

答案: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

281.台湾于哪个皇帝执政时期正式并入清朝版图?

282.唐玄宗让杨玉环自请出家,入居南宫,赐号为什么?

283.史官董狐秉笔直书,曾令谁为法受恶?

284.朱温死在谁的手中?

答案:朱友珪(第二个儿子)

285.单刀会是旧历(农历)的几月几号?

286. 清朝时的军机房(后改军机处)最早是在哪个皇帝执政期间设立的?

287. 公元706年,突厥和吐蕃联合进攻唐军,最后中宗被迫将谁嫁给了吐蕃赞普?

288.虞舜名叫什么?

289.哪位皇帝使“断袖之癖”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

290.唐中宗时期,安乐公主要求他的父亲中宗李显封她为什么?

291. 北宋人司马光是一名著名的作家,那么他所著的《资治通鉴》是一部以什么为形式的历史书呢?

29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谁在科举高中后兴奋的诗句?

293.清嘉庆帝的庙号是什么?

294. 公元1842年,清廷签订了什么条约,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95. 谁曾解去外衣,赴镬就烹,死谏嬴政?

29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是什么历史事件?

297.淝水之战中,晋朝军队打破前秦哪位皇帝率领的军队?

298.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政府的什么官?

299. 北宋“程朱理学”的二程是指哪两人?

300.“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中,王昭君首先嫁给了谁?

301.公元844年,唐军平定哪个节度使的叛乱,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巩固了唐朝的统一?

302.山西某县的绵山和春秋时哪位大臣有关?

303.耶律阿保机亲率30万大军,以山北八军首领卢文进为先锋围攻幽州,后唐庄宗派谁为统领,带7万军队(步兵四万,骑兵三万)击败了阿保机,解除幽州之围?

304.“作官当作执金晤,娶妻当娶阴丽华。”这是谁未发迹时的愿望?

305.汉军八旗正式组建于哪一年?

答案: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

306.杨玉环原是谁的妃子?

307.公元875年,黄巢起义,并于哪年攻入长安?

308.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皇后卫子夫因遭何事,不能自明而自杀?

答案:巫蛊事变(巫蛊之祸)

309.清朝的孝庄太后是谁的直系后代?

310. 什么制度的建立,为后金国组成了一支组织严密的强大的军兵?

311.1041年,西夏通过哪场伏击战役大败宋军,使得韩琦、范仲淹因战败被贬官?

312.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这个歌是哪支部队的军歌?

313.“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这段对宇宙的定义,出自我国著名的哪部作品?

314.檀道济是哪朝的大将?

315.孔子的儿子叫什么?

316.春秋战国期间的诸侯国最后一个亡于秦国之手的是哪国?

317.在唐朝历史上灭掉大小勃律,出兵石国的高仙芝,在中亚地方拓边时遭受大败,致使唐朝停止了西进,印刷术流入西方,这场战争叫什么名字?

318. 南宋哪个皇帝死后头骨被人从墓中拿走并做成酒杯?

319.大唐开国二十国功臣中,房玄龄排名第几?

320.五代十国中的“五代”这五个国家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答案:后梁——朱温、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后周——郭威

321. 公元1627年,皇太极派兵剿灭了哪里,使其成为后金的附属国?

322.明崇祯皇帝在哪里自缢?

323.张蹇出使西域,他最初的目的是代表汉帝国去联络哪个国家?

324.是谁推翻了东晋门阀统治,建立了宋朝?

325.“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刘禹锡的这句诗说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326.谁听到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南方描述,遂决定挥兵南下?

327. 申不害被韩国的哪位君主重用为相?

328.努尔哈赤死后,后金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329.汉光武帝死后,汉明帝命谁主持丧事?

330.是谁称呼金钱为“阿堵物”?

331.在我国传说中,造字的始祖是谁?

332.“寂寞沙洲冷”是谁的诗句?

33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谁撰写的一副对联?

334.汉明帝命令在洛阳城中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请问这座寺院叫什么?

335.崇德元年,皇太极设立的监察机关叫什么?

336.战国时哪条水渠的建成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

337.王莽为了篡夺汉室江山,毒死了哪位汉朝皇帝?

338.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说的是谁能和他一起呢?

339.南宋度宗当政时期,谁因为拥立有功而一人独揽朝政?

340.清太宗皇太极死后,皇位争夺战主要在哪两个人之间展开?

答案: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

341. 宋钦宗当了几年皇帝?

342.青岛的芝泉路的命名和哪位民国名人有关?

343.东吴最后一位皇帝是谁?

344.“霸王别姬”“四面楚歌”是谁英雄迟暮的真实写照?

345.哪位刺客曾击衣报主,然后自杀?

346.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打响第一枪的部队是京沪87师,88师,时任京沪警备司令的是谁?

347.公元1272年,忽必烈采纳了谁的建议改建中都?

348.谁以玄烨(即:康熙)出过天花为由,主张顺治帝立玄烨为皇位继承人?

349.明中期,张居正曾提出什么,进行改革变法?

350.张良在寄居刘邦门下的时候曾经行刺秦始皇,他行刺的地点位于哪里?

351.赵州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者是谁?

352.黄仁宇先生著有著名的《万历十五年》,请问万历十五年是公元多少年?

353. 哪部书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字典”命名的字书,也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字典?

354.东汉灵帝死后由谁继位?

355.司马炎死后,谁执掌了西晋大权?

356.在此次战役中的太监监军,后来在潼关前以“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为由杀害两位名将,问这位太监的名字叫什么?

357.谁曾借看相劝韩信独立为王,三分天下?

358.由于司马氏以什么作为国策,而在灭蜀代魏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国政权暂得延续?

359.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清政府免除明朝天启、崇祯年间繁重的杂派,编成了什么颁行天下?

360.四大美女天下皆知,那么四大丑女分别又是谁?

答案:嫫母、钟离春(无盐)、阮氏女、孟光

361.汉灵帝死后,何太后执政,袁绍、何进等密谋杀宦官,招谁入洛阳为援?

362.鸦片战争爆发是在清朝哪个皇帝执政时期?

答案:清道光帝(旻宁)

363.谁在匈奴军臣单于死后驱逐太子於单,自立为单于?

364.是谁揭开了反隋大旗?

365.宋代有一个起义领袖和当代一个去世的著名作家的名字完全一样,他是谁?

366.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叫什么?

367.羊祜死后,谁接替了他担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368.成语“首鼠两端”出自田蚡抱怨哪位大臣态度动摇不定?

369.孙策死时多大?

370.唐朝哪位皇帝将禁军交给宦官掌握,给以后的宦官专权带来了很大影响?

371.项羽分封的诸侯时,黥布被封为什么?

372.北周时推行鲜卑化政策,李氏(唐朝皇族的祖先)被迫改成什么?

373.东晋时期,司马奕从登基为帝起便是谁的傀儡,后亦被此人逼皇太后下诏废除?

374.“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出自谁之口?

375.近代一个著名人物曾刺杀溥仪生父载沣被捕,其狱中诗作传诵一时。后入歧路,至今为人诟病,请问他是谁?

376.李渊登位后不久,关中就遭到谁的进攻?

377.北宋词人柳永原名叫什么?

378.请问周平王叫什么名字?

379.谁从奴隶变为平民,带着18骑起义,最后建立后赵政权?

答案:后赵高祖(石勒)

380.曹丕采纳了谁建议的九品官人之法,选择贤而有识鉴的员兼任其本郡的中正?

381.唐文宗受制于哪一位权宦?

382.豆腐相传是谁发明的?

383.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几年的楚汉战争?

384.国民党五虎将中寿命最长的是谁?

385.唐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什么?

386.清朝哪个皇帝执政时期发生了天理教起义,其中一支农民起义军甚至闯入了紫禁城?

387.前秦宣昭帝(苻坚)被谁所杀?

388.1939年12月到1940年1月,中国军队进行反攻南宁作战计划,集中了第五军等一共25个师进攻南宁,在昆仑关击溃日军,后在九塘和八塘之间和日军形成对峙之势,至此昆仑关战役结束,问当时昆仑关战役的总指挥是谁?

389.中国最早的词典叫什么?

380.后天八卦又称什么?

391.后周最后一个皇帝叫什么?

答案:柴宗训(后周恭帝)

392.中华民国的首任内阁总理是谁?

393.平定了谁领导的反叛后,武则天废睿宗称帝,改国号为周?

394.萧衍等人联合废掉了谁,并立南康王萧宝融为帝?

395.杨菊贞为了弟弟进京告状是谁资助的她?

396.土尔扈特于清乾隆年间回归祖国,那么土尔扈特部是从什么地方启程回归祖国的呢?

397.请问西汉的吕后把刘邦的哪位妃子弄成“人彘”?

398.公元863年徐州分出800兵进桂林驻守,约定三年后返还,而六年后仍让继续驻守,兵怨而反,历史上称这次造反为什么?

答案:庞勋之乱(庞勋起义)

399.公元1685年,清军驱逐沙俄侵略者于雅克萨,称为什么战役?

400.《史记》刺客列传共为哪些人作传?

答案:曹沫、豫让、聂政、专诸、荆轲

401.明嘉靖年间,是谁设计扳倒了严嵩?

402.马邑伏击战发生在汉朝初年,那么是谁提出发动这一场战役的呢?

403.《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是哪朝人?

404.公元936年,石敬瑭被哪个契丹皇帝册封为皇帝,建立后晋?

405.清朝同治皇帝的庙号是什么?

406.徐锡麟在安庆起义中刺杀了哪位清朝大员?

407.三国最后一个丞相是谁?

408.“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说的是唐朝哪位将军?

409.商朝最后一个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了什么战役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410.唐中宗李显是被谁毒死的?

答案: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411.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在清朝哪个皇帝执政时期?

412.吕后前后共掌权多少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

41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出自范缜的哪部著作?

414.“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是称赞的哪位名将?

415.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的第几个儿子?

416.据考证,指南车为三国何人所造?

417.江南制造船厂是谁创办的?

418.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称为什么?

419.梁武帝被谁软禁,饥渴而死?

420.长庆会盟发生在唐朝哪个皇帝执政时期?

421.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打入冷宫,她花了一千金求谁写了《长门赋》?

422.三国时代的大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

423.专诸刺杀的是谁?

424.假如不算吕雉和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不到一年的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几个皇帝?

425.清世宗雍正死在什么地方?

426.北魏道武帝(宣武帝)拓跋珪被谁所杀?

答案:拓跋绍(拓跋珪的二儿子)

427.元朝将各族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仅次于蒙古人的那个等级是什么人?

428.《老子》和《庄子》分别又称为什么?

答案:《道德经》和《南华经》

429.“八王之乱”幸存的王是谁?

答案:司马越(东海王)

430.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什么?即不见月亮。

431.什么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开始掌握国民党最高军事权力?

432.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做什么?

433.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是?

434.清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姓什么?

435.历史上的“章怀太子”和“昭明太子”分别是谁?

436.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初期,全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称“开元之治”,请问“开元”这个年号持续了多少年?

437.元朝后期,以蒙古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对各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掠夺和奴役十分残酷,导致了什么起义的爆发?

438.702年,武则天设立什么机构管理西突厥故地?

439.耶律德光在石敬瑭死后曾四次带兵入侵后晋,前三次均被后晋军队击败蒙受巨大损失,最后一次将后晋主力部队围困,带兵将领谁受耶律德光欺骗背信弃义投降辽致使后晋被灭?

440.因诛灭梁翼有功的五位宦官称之为“五侯”,请说出他们的名字?(请一次列出名字)

答案: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

441.南北朝时期,哪个皇帝把佛教定为国教并先后舍身佛门?

442.1726年,雍正帝委任谁为云贵总督,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443.在金国哪位皇帝执政期间,北宋被金国灭亡?

答案:太宗(完颜吴乞买)

444.《闻鸡起舞》故事中,除了祖逖外,还有谁与祖逖一同练习武术?

445.清康熙帝的庙号是什么?

446.明朝初年,因为朝贡贸易厚往薄来,造成许多什么人冒充朝贡使者到明朝来骗钱?

447.王莽所建立的王朝被称之为什么?

448.项羽分封的诸侯时,章邯被封为什么?

449.“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闻名于世的是谁?

450.鳌拜逼迫康熙下诏杀死了四大臣之一的谁,独揽大权?

451.正德年间,宁王之乱被谁平定?

452.唐朝的“四镇之乱”发生在哪个皇帝执政时期?

453.公元494年,谁下令开始建造龙门石窟?

答案: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

454.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455.摊丁入亩主要实行于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456.晋惠帝司马衷是怎么死的?

457.是谁带军在崖山一带击败了最后的宋军,导致南宋彻底灭亡?

458.唐玄宗李隆基的谥号是什么?(简称)

459.驿站在元朝时称为什么?

460.东陵大盗案匪首是谁?

461.请问明宣宗(朱瞻基)的陵墓叫什么?

462.是哪位北魏皇帝设计诛杀了桀骜不训的尔朱荣?(说出他的名字)

463.英王陈玉成取得三河镇大捷,击毙了哪员湘军悍将?

464.“绍兴和议”后,宋高宗向哪国称臣?

465.舜的父亲叫什么?

466.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哪年召开?

467.曹髦是谁派人杀掉的?

468.1625年哪位东林党领袖被魏忠贤在狱中杀害,死后谥忠毅公?

469.第二次缅甸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从两个方向攻击缅甸,一路由郑洞国带领新一军从印度由西向东打,另外一路由谁任远征军总指挥由云南出发?

470.是谁建立了辽朝?

答案: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471.促使慈禧太后决定实施新政是哪一项事件?

472.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什么?

47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并分为哪两个时期?

474.公元前多少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推翻了?

475.公元975年,北宋向南唐发动了全面进攻,赵匡胤派哪位大将率军攻略南唐?

476.与徐光启一同翻译《几何原本》的还有谁?

477.公元1723年,雍正实行了哪两种措施控制了官员的贪赃枉法现象和搜刮百姓的状况?

答案:“耗羡归公”和“养廉银”

478.唐朝的“大非川之战”中,薛仁贵面对吐蕃大败而归,此次大战薛仁贵的副手为了争功提前带领后继部队前进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请问这位将军叫什么名字?

479.北周武帝诛杀了哪位权臣后夺取了大权?

480.宋代的四大类书分别是什么?

答案:《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481.雍正时确立了秘密立储制度,清朝最后一个通过此制度登位的皇帝是谁?

482.东晋政权是谁建立的?

483.金朝最后被宋蒙联军包围在哪个城里,最后城破国亡?

484.明成祖永乐年间,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曾率远洋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485.宋钦宗被金人俘虏之后,金太宗封他为什么?

486.“扬州十日”惨案是谁发动的?

答案: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

487.请问唐太宗死后,武则天被遣送到哪里出家?

488.故宫交泰殿悬挂着康熙手书的匾额,匾额上是哪两个字?

489.宋朝灭北汉共有几次大规模的进攻?

490.哪位元朝皇帝推行改革,导致被旧贵族刺杀?

491.清世祖(福临)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几个儿子?

492.刘知远死后,继位的皇帝实行削藩政策,四个顾命大臣被他杀掉三个,郭威感到危机,借口辽国入侵带兵出击,然后黄袍加身灭掉了后汉,这位后汉的皇帝是谁?

答案:李承佑(汉隐帝)

493.八大山人指的是谁?

494.五代十国时期,杭州人钱缪当上了国王,史称这个政权是什么?

495.测定子午线的唐朝和尚叫什么?

496.“御膳房”位于故宫的哪边?

497.被人蔑称为“四眼狗”的太平天国将领是哪位?

498.辽灭亡后谁带领部分辽国军队进入中亚,在摧毁中亚各国10余万联军后建立西辽?

499.明朝的西厂在哪两个皇帝时期设置过?

500.《红楼梦》中用来赞扬宝钗和黛玉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分别是说的历史上哪两位女子?

答案:乐羊子之妻和谢道韫

501.是谁建立的金朝?

502.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疗法后人称之为什么?

503.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之后,宇文化及立谁为帝?

504.清朝嘉庆皇帝在位多少年?

505.谁于公元300年起兵进京,杀掉了贾南风?

506.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一个什么伟大构想,并获得通过?

507.屈原是楚国的一名伟大的爱国者,后来投汨罗江而死,那么他在楚国当官时是个什么职位呢?

508.西晋王朝有一个“傻子皇帝”,他叫什么?

答案:司马衷(晋惠帝)

509.在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后,金人拥立谁为皇帝?

510.公元1727年,清廷同俄国订立了哪两个条约,在划定中俄边界及处理两国通商问题等方面,维护了国家主权?

答案:《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

511.西安事变又称什么?

512.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平城是今天的那里?

513.唐朝谏官狄仁杰出生在哪一年?

答案:狄仁杰生于630年,贞观四年(答出贞观年间即可)

514.“党锢之祸”发生于东汉末年,其中宦官一派最为强大,那么,宦官迫害的人物,被称之为什么?

515.公元617年,谁杀了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

516.请问中国历史上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哪一年?

517.宋太宗即位后改名为什么?

518.唐代发生了著名的“牛李党争”,牛李分别是指的是谁?

519.在平定安史之乱时,有一位将领跟随郭子仪南征北讨,立下赫赫战功,全家四十六死于战争,女儿远嫁回纥,安史之乱后由于功高震主受到猜疑,愤然起兵反叛引回纥吐蕃联军回攻唐朝,请问这个将领是谁?

520.根据遵义会议精神,会后组成了三人军事领导小组,请问是哪三人?

答案: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521.唐武德初年,谁率领唐军消灭了义军李子通的势力?

522.康熙皇帝对他的臣子于成龙的为官评价非常高,给了他一个什么称号?

523.陈胜发动了反秦起义后,建立了一个什么名称的政权?

524.曹植的《洛神赋》是为谁而作的?

525.祖大寿和吴三桂是什么亲戚关系?

答案:舅甥关系(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

526.清咸丰帝曾派大臣同英法等国公使议和,同英法签定了什么条约,后又将其取消?

527.宋代词人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叫什么?

528.“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这句话是谁说的?

529.是哪一位清军将领带兵攻破了松山关,活捉了洪承畴?

530.李渊攻陷长安城后先立谁为皇帝?

531.宋代的针灸学和法医学成就突出,哪部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西方同类专著早了300多年。

532.历史上的“八王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

533.西夏是指哪一族在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封建政权?

534.晋灵公被谁刺死在桃园之中?

535.清朝哪一个人被认为是中国最典型的官商?

536.“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形容谁?

537.光绪帝的生父是谁?

538.耶律阿保机死后,其皇后对官员家属说“今吾为寡,尔等合宜有夫”,并在阿保机葬地叶木山大量屠杀官员为阿保机陪葬,以强硬的手腕压制了辽内部各种矛盾,保证了辽的统一强盛,请问这位皇后叫什么?

答案:述律皇后(应天皇后、述律平)

539.唐高祖(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什么关系?

540.哪个人与陶渊明并称为当时的“诗坛双璧”?

541.清代沈复所著的一部自传体散文,讲述了他与妻子(陈芸)的生活故事,近代以来深为林语堂、俞平伯等人赏识。请问这部著作叫什么?

542.“牛李党争”是唐朝人民的一大灾难,请问这个历史事件的高潮发生于哪一朝?

543.“澶渊之盟”以后,宋与哪国形成对峙局面?

544.严嵩死后,徐阶接任内阁首辅,请问徐阶死后,是哪个人接替他成为内阁首辅?

545.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于公元何时回到长安?      

546.1944年11月赫尔利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这时美国驻华使馆在哪里?

547.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哪种纸?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548.南宋初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入侵,某书生在采石一战中以2万兵力击溃对方60万大军,为南宋赢得了苟延残喘时间,请问他是谁?

549.公元1232年,蒙古军大败金军于三峰山,史称什么?

550.艺术界闻名遐尔的[清明上河图]出自何人之手?

551.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是?

55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什么? 答案:诸侯

553.京师大学是什么时候开办的?

554.清朝乾隆皇帝组织大批学者编写的世界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555.秦孝公拜卫鞅为什么?并支持他变法。

556.古人讲究谦辞礼让,谈到自己儿子时一般称为什么?

557.被同时冠以“倒戈将军”和“布衣将军”之名的是谁?

558.北宋第二次全面出击辽,三路大军——曹彬东路、田重进中路、潘美西路,齐头并进,攻入辽国境内,最后被辽内线防守击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什么?

559.在慈禧太后镇压戊戌变法后,谭嗣同不愿逃走,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后慷慨就义,留下了那句著名诗句?  

答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60.明清之际,有8个女子虽然沦落风尘,却志趣高雅,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史称“秦淮八艳”,她们分别是哪些人?(最少举出3个)

答案: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马湘兰、顾眉(顾横波)

561.明朝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历经20多年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这部巨著叫什么?

562.宣和七年,金兵两路攻宋,谁提出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

563.魏文帝曹丕的皇后甄氏原是谁的妻子?

答案:袁熙(袁绍次子)

564.南朝名将王僧辩曾和谁一起击败过侯景?

565.南宋末元初,有句话说: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谁?

566.宁远之战是明朝自有辽事以来,明军对后金军的第一个大胜仗,明人称之为什么?

567.司马迁的绝笔之书是写给哪位故人的?

568.“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是毛泽东为牺牲在缅甸的我抗日名将---的挽诗中的句子,请问此人是谁?

569.贺六浑是哪个人的别名?

答案:高欢(贺六浑是高欢的鲜卑名)

570.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是唐朝的哪个人?

571.哪一位诗人被称为花间诗派的鼻祖?

572.请问长孙皇后嫁给李世民的时候几岁?

573.馒头是由谁发明的?

574.唐宪宗元和十年6月3日,极力主张削藩的两个宰相被人刺杀,其中一个重伤幸免于难,请问他们分别是谁?

575.三公制始于汉朝哪一个皇帝?

576.“农田水利法”是历史上哪次变法中提出的兴农措施?

577.陈平、周勃等人调动军队,尽诛诸吕后,选中了谁做皇帝?    

答案:代王刘恒(汉文帝)

578. 明末,是哪一个人带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凤阳,并火烧龙兴寺?

579.抗战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是哪位?

580.周武王的名字叫什么?

581.清朝的议罪银制度由哪一个人首创?

582.袁世凯死后,日本政府采取「菊分根」的计划,是由何人规划?

583.城隍的名称最早源起于哪一本书中?

584.春秋时的晋国被几家给分了?

答案:三家(赵襄子 魏桓子 韩康子)

585.孙吴兵法说的是哪两个人?

586.刘邦进关后,不放诸侯进关是采纳了谁的意见?

58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请问这里的君指的是谁?

588.晚清时谁将天京围困得水泄不通,得了“曾铁桶”的绰号?

589.哪个唐将在曾在阵前用美女跳舞迷惑吐谷浑部,从而大败吐谷浑?

590.古时人称 “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 ” 的朋友为什么?

591.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谁?

592.唐代天文学家中最有成就的是僧一行,其原名为?

593.袁世凯曾为了报答哪位外国著名记者的吹捧而将王府井大街改名?

594.“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说的是薛仁贵在这场战争中三箭射死对方三个挑战将领,对方威服,十三万人投降后被杀,此次战争的对手是哪个民族?

答案:回纥九姓(铁勒九姓、回纥、铁勒)

595.是哪个北宋将领统帅兵马消灭了孟氏的后蜀?

596.苏禄是现在的那个国家?

597.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城。结束了明朝统治。驻守山海关的哪位将领引清军入关击败农民军?

598.中国历史上唯一掉进粪坑呛死的国君是谁?

答案:春秋的晋景公(姬獳)

599.北宋初年的高粱河之战是北宋第一次大规模主动出击契丹的军事行为,辽国谁带援兵收拢耶律沙败军攻击北宋军队,导致了北宋军队的全面溃败?

600.十六国的国号中有“凉”字的共有5个,请说是哪5个国家?

答案: 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

601.明成祖死后,本来的庙号不是成祖,请问他本来的庙号是什么?

602.在汉朝“吴楚七国之乱”时,吴、楚等诸王打出了“清君侧”的口号,请问清的是谁?

603.百日维新时,是谁率领北洋三军协助慈禧发动政变的?

604.皇太极登上后金汗位后,于次年改元(年号)为什么?

605.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爆发了一场皇位争夺战。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这场战争史称什么?

606.杨坚称帝后,曾一度使天下大治,史称为什么?

607.公元835年,唐文宗时期宰相李训等以左金吾卫石榴树上夜有甘露为名,诱使宦官仇士良等前去观看,企图谋杀宦官。但事情败露,仇士良等反杀了李训,株连者千余人,这次事件史称为什么?

608.袁世凯逼唐绍仪下台后,用武力逼当时的参议院要通过谁来出任内阁总理?

609.隋朝末年,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到李渊招兵买马,准备告发李渊。李渊、李世民先发制人伪称王威和高君雅引突厥兵入寇,在晋阳宫杀死二人,史称什么?

610.“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谁?

611.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这四诊法分别是什么?

612.武则天杀死自己的小女儿嫁祸给谁?

613.由于段氏政权中断过,故从谁起的大理国称为后大理国?

614.宋史中,哪个人的军功被称为中兴武功第一?

615.北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经尹洙的推荐,谁得到了陕西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之以《左氏春秋》,并对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616.尔朱荣纵兵杀死王公大臣多达两千多人,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什么?

617.康熙二十七年,谁被任为钦差大臣,率领清廷使团前往色楞格斯克,与俄方代表会谈两国边界问题?

618.公元876年,朱温参加了什么起义,后又投降唐朝,镇压起义?

619.哪位神父于公元1660年被调往北京帮助年事已高、出任钦天监监正的汤若望神父从事历算工作?

620.明末三大疑案中的红丸案、梃击案的发生与哪个皇帝的关系最密切?

答案:明光宗(朱常洛)

621.顺治皇帝登基以后,谁和多尔衮一起辅政?

622.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又嫁给了谁,而后离婚?

623.东汉桓帝的庙号是什么?

624.唐高宗去世的时候几岁?

625.西夏国唯一的太上皇是谁?

626.桓帝诛杀外戚梁冀以后,宦官单超等五人因参与谋划有功,同日封侯,历史上号称什么?

627.达赖和班禅是西藏的宗教领袖,从乾隆年间起,其继承人如何确定?

628.汉高祖之后,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国出现了政治升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史称什么?

629.南唐开国君主李昪是谁的养子?

630.公元1664年,由于谁和四名辅政大臣的发难诬告,使汤若望和其他传教士,并整个天主教受到迫害?

631.头鱼宴事件,标志着哪一个人以及他的族人已经和辽国的矛盾开始尖锐到了极点?

632.李特是我国晋代著名的忠义之士,在“八王之乱”发生以后,其主动收容流民,后在战斗中牺牲。其子李雄在多次击败晋朝官军后于公元338年成立了一个政权,请问这个政权史称什么?

633.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在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

634.“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句话是宋朝哪个人提出的?

答案:程颐(宋代理学家)

635.《水经》是汉朝桑钦的一部河道学专著,但记述过简,有缺漏。北朝的哪为文学家、地理家以此书为纲要,详加注释,取名《水经注》?

636.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谁任院长?

637.唐顺宗于执政时任用了王叔文等一批官员实行改革政策,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革新在顺宗退位后就废除了,王叔文等人也被继位的唐宪宗贬到了外地,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之为什么?

答案:“二王八司马”事件

638.大理国的建立者是谁(叫什么名字)?

639.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谁杀大理国第十二世国王段廉义,自号“广安皇帝”?

640.“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

答案: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641.三分归晋后,刘禅的封号是什么?

642.尧最早用谁治水?

643.历史上的西燕政权由谁建立的?

644.殷的始祖是谁?

645.张之洞的《劝学篇》提出什么重要思想?

答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46.“百团大战”由谁指挥?

647.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哪三个?

答案: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648.“杀青”是那种工艺的步骤?

答案:制茶[第一到工序]

649.日本曾称哪一支部队是伪满州国的治安之癌?

650.清朝末期,我国的邮政事业一直由哪一国的人掌管?

651.“不为卿相,不复回国”,是谁在离家时,对他母亲说的话?

652.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百里溪,人们都称百里溪什么?

653.项羽起兵时多大?

654.古时候所谓的子时是现在的几点到几点?

答案:晚上11点—1点(23:00—01:00)

655.陈涉等人在哪里起义?

656.唐太宗曾经把谁比喻为镜子?

657.二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658.公元916年,谁建立了契丹国?

659.公元1685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什么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

660.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哪一年?

661.晋国骊姬作乱,太子申生在哪里自杀?

662.活埋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日本士兵的是哪位爱国将领?

663.元朝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福建的泉州是元朝最大的港口,在当时和埃及的那个港口并列为世界第一大港?

664.谁被朱德和毛泽东共同誉为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665.1935年,谁临终前在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对自己的一生和在党内的表现进行了反思,表现了一个正直而高洁的书生本色?

666.杨贵妃被谁勒死的?

667.郑成功收复台湾,当时的台湾是被哪个国家占领?

668.五代时期谁被契丹皇帝册封当了“儿皇帝”?

669.榕城是哪一座城市的别称?

670.哪一个人被朱元璋比喻为相当于卫青,李靖之流?

671.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时,国民党负责围剿的总司令是谁?

672.唐玄宗时期,身任河东、河西、朔方、陇右四镇节度使,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为安史之乱提供了大量将才,其中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李晟都受其栽培,在任期间攻吐谷浑、破后突厥、战吐蕃、平契丹保证了唐朝边境的安定,请问这个人是谁?

673.元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下了哪本书生动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

674.刘伯承于哪一场战斗中受伤,右眼中弹致残?

675.1081年西夏发生政变,宋趁其内乱出兵30万,大举入侵,初期进攻顺利,连续攻克多地,后西夏采取坚壁清野,断粮草战略,大败宋军,最后宋军只有万余人回归,问这次战争史称什么?

676.舜让禹负责治水,禹跪地拜谢,要让给哪三位?

677.1940年5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自忠在一次会战中与日寇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周恩来称为“全国军人楷模”。这场会战是什么?

678.《天工开物》一书又被称为?

答案: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79.“司农常熟世间荒”指的是近代哪位名人?

680.历史上有名的灭佛的皇帝是“三武一宗”,他们分别是谁?

答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

681.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谁的注意?

682.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什么?

683.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乘车马急速逃命的过程中,曾把惠帝和鲁元公主扔下,是哪个人把他们救起来的?

684.谁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685.为了抵抗前秦的侵犯,谢玄组建了一支极为精锐的军队,号称为什么?

686.古称洪都,指的是哪一个现代城市?

687.“请君入瓮”的典故是请谁入瓮?

688.公元636年长孙皇后死于立政殿,终年多少岁?

689.项王把关中划为三份,封章邯为什么?

690.秦始皇二十八年东游,始皇在一棵松树下休息,然后赐封松树为什么?

691.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谁位列第十四名?

692.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谁的计策完全成功?

答案:范睢(远交近攻)

693.“闻鸡起舞”这个典故讲的是哪两个人?

69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廷内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而洋务派提出什么观点?

695.秦始皇统一后刻了一颗大印,称为什么?

696.李严是哪一年升任骠骑将军?这一年的年号是什么?

答案:230年(建兴8年)

697.成吉思汗是蒙古什么氏族的首领?

698.窦娥原名是什么?

699.公元664年2月玄奘法师在哪里去世?

700.隋大业十三年刘武周起兵,收罗尉迟敬德为偏将,与谁一起南侵,陷晋、浍二州?

701.“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请问这句话是谁得知其母亲牺牲的消息,强忍悲痛写下的?

702.一次,李世民把一块好地分给了谁?得罪了高祖的妃子张婕妤。

703.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多少人与国民党8万人拼杀了7昼夜?

704.“安石不出,奈苍生何?”这句话说的是哪个人?

705.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谁带着黄金珠宝再次到长安求婚?

706.北魏孝文帝改姓“拓拔”为什么?

707.八王之乱一用打了多少年?

708.20世纪初,清政府派出考察西方政治的五大臣中,谁是金石学家?

709.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帝国主义支持下分化为哪三个派系?

710.秦国和晋国在崤谷之战,是因为秦国攻打了晋国哪里?

711.民谣:“行中水,为天子”,说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皇帝?

712.晋献公临死时任谁为宰相?

713.周的始祖叫什么?

714.1900年与各国领事商定“东南互保”的两江总督和湖广总督分别是谁?

715.辽太宗死后耶律兀欲扫平反叛,登基为帝称为辽世宗,述律皇后想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第三子李胡为皇帝,众大臣均拥戴世宗,世宗归回上京后和述律皇后的军队发生战争,最后世宗获胜囚禁了述律皇后,这场战争历史上称为什么?

716.1931年9.18事变后,大部分东北军撤离东北,一部分的官兵、群众和警察组成了各种抗日组织,这些组织统称是什么?

717.在第一次浴血远征缅甸200师师长在突围时受伤战死,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其1枚懋绩勋章,毛泽东、蒋介石分别为其书写了挽联,这位师长叫什么名字?

718.梁武帝第一次舍身,朝廷和公卿集了多少钱给同泰寺?

719.清朝的两江总督所管辖的“两江”是指今天的哪些省份?

答案:江苏、安徽、江西

720.春秋末期晋国的六卿是哪六家?

答案:赵、魏、韩、范、中行、智

721.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所建立的封建皇朝是什么?

722.汉桓帝(刘志)是被谁拥立为帝的?

723.谁被刘克庄称为是宋诗的“开山祖师”?

724.南唐政权的建立者是谁?

725.名贴《神策军碑》的书写者是谁?

726.王世充在隋文帝开皇年间曾任什么?

727.年羹尧是康熙多少年进士?

728.“口蜜腹剑”说的哪一人?

729.姜维斗阵破邓艾的时候,姜维用的什么阵法?

720.杨玄感反隋时,朱燮、管崇于江南起兵响应,谁募江都万余人破之?

731.日本什么时候宣布无条件投降?(年月日)

73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新军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仿效近代军制编练

733.汉光武帝(刘秀)在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什么?

734.红军长征期间,蒋介石扬言要在哪里一举消灭红军,利用此地的险峻,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答案:大渡河

735.国民政府取消英美在华治外法权发生在哪一年?

736.有一年晋国天旱,来秦国求穆公接济粮食,丕豹劝穆公不给,而谁又说:“荒歉与丰收是交替出现的事情,不可不给”?

737.项梁的父亲被谁所杀?

738.长孙皇后的父亲在隋朝任什么官职?

739.建文元年,明惠帝行削藩之策,朱棣乘机起兵,经过多少年鏖战推翻了明惠帝?

740.谁向金世宗上书说:“朝廷禀奏时要清退无关人员而后上一国事,连史官也不得参与”?

741.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有一个他的好朋友反对,这个人是谁?

742.天理教攻打紫禁城事件出现在哪个清朝皇帝当政期间?

743.老子的言论,道家的学说,加上法家学说,被人们总称为什么学说?

744.“三民主义”是指什么?

答案: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745.嬴政杀了吕不韦之后重用谁一心统一中原?

746.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兵讨伐南方,这一年是公元多少年?

747.哪位近代著名文人在三一八惨案以后写下了一篇什么纪念文章?

答案: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748.平型关战役的总指挥是谁?

答案:杨爱源(前期)、傅作义(后期) [回答出一个就算对]

749.黄帝有多少个儿子?

答案:25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

750.庞涓死在哪里?

751.北洋三杰 龙、虎、狗分别指谁?

答案: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752.五代末期最早提出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先打南唐,平定南方后进攻北方收复燕云之地的是谁?

答案:王朴(后周比部侍郎)

753.太原会战中,板垣征四郎带领日本第五师团进攻南怀华城,在此受阻,成为忻口之战,为了配合忻口之战的正面战场,115师发动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

754.北京奥运哪天申办成功(年月日)?

755.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案: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756.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此后各种大小战争不断,著名的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问:三国持续了多少年?     答案:61(公元220~280年)

757.万历朝初期领导改革的人是谁?

758.更始帝刘玄死在哪股势力的手上?

759.国民党的一大宣言由三个人合作完成,其中鲍罗廷负责起草,由瞿秋白负责翻译,请问由哪个人进行润色?

760.“宋瓷”闻名世界,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是哪五个?

答案:官窑、汝窑、钧窑、定窑、哥窑

761.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多少年?

762.“一诺千金”说的是谁?

763.玄武门之变后多长时间,唐高祖宣布李世民为太子?

764.商鞅本是谁的仆从?

765.东汉的窦皇后是谁的曾孙女?

766.刘邦平定陈希之后封谁为代王?

767.国民党时期,河南有四害,即水、旱、蝗、汤,请问这里的汤指的是什么?

768.五代时,哪一个皇帝喜欢唱戏,并且自己还有一个艺名?

769.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与老蒋的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为什么?

770.“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首诗赞扬了彭德怀在什么重大事件中表现出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表扬他对敌英勇作战的无畏精神?

答案:长征(吴起镇伏击战)

771.秦始皇统一后丞相王绾建议立王子们为王,遭到谁的反对?

772.项羽自尽后头被谁所得?

773.隋文帝统一全国最后消灭的是哪里?

774.“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指的是谁?

775.接上题:其中六君子的领袖是谁?

776.范睢原名什么?

777.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多少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778.20世纪初,清政府派出考察西方政治五大臣中的端方在镇压那一场运动时被革命党人杀害?

779.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什么?

780.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称为元世祖。元朝在成立过程中以及成立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地战争,向西一直打到了那里?

答案:欧洲的多瑙河流域

781.晋国被哪几个国家给分了?

782.满清原有收父祖妾氏和兄嫂弟媳的习俗,后来进关后凡收兄嫂弟媳者怎样?

783.秦的祖先是谁?

784.红军三大方面军的总指挥分别是哪三位?

答案:朱德、贺龙、徐向前

785.不为五斗米折腰最早出现在哪部书里?

答案:宋书的<陶潜传>

786.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谁率精骑万人出陇西,在短短的6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

787.七国之乱中,七王打的什么口号进军杀向京师的?

788.冒顿是谁的长子?

答案:匈奴单于——头曼

789.秦国灭掉的第三个国是那个?

790.著名少年英雄,随父亲和老师为故国奋战,终于被捕牺牲,年仅17岁,郭沫若字纪念他的戏剧《南冠草》就是他的诗集名,请问他是谁?

791.1125年,金朝哪位皇帝俘虏了辽天祚帝,使辽国灭亡?

答案:金太宗(完颜晟 吴乞买)

792.“鄱阳湖大战”是朱元璋和谁作战?

793.辛弃疾去世的时候用尽力气连喊什么?

794.在武汉会战中一场战斗,重创了日本106师团,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唯一一次全歼一个师团(除了师团长和少数人逃跑)的战斗,问这场战斗叫什么名?

答案:万家岭大捷(万家岭战役)

795.冯道曾经侍奉过多少位皇帝?

796.乾隆一生的三大愿望是什么?

答案:其上立德、其次立言、再次立功

797.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第一次跟许攸说粮食狗吃多久?

798.说出两位当年被《真理画报》刊登的刺杀宋教仁的有关人犯。

答案:袁世凯、赵秉钧、洪述祖、武士英(任答两位)

799.980年十月十一日,辽景宗会集诸军南伐,直取雄州,辽大将耶律休哥率领百骑突入宋军内斩杀雄州刺史张师,导致后来群龙无首,最后被败,请问这次战争称为什么?

800.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八国联军是指哪八国?(国名简答一个字就可以)

答案:英、法、德、俄、美、日、意、奥

80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是谁的什么作品?

802.苏轼的诗歌以贬谪哪里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803.辽初耶律阿保机

原标题:新版古文化常识100题,快来测试下你能答对多少?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解析: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解析:B 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解析:A 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解析:C “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解析: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解析:A 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解析:C 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解析:C “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解析:A “左迁”必是降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解析:B “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解析:A (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1 时正)

13.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解析:C “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崩”。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解析:A 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解析:B 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

1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解析:C 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 时正至上午9 时正)。十二时辰制:子时( 23时至01时) 丑时(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 )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解析:A 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解析:B “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解析:A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解析:D “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

21.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

B.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

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左迁”“右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解析:C “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解析:A 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解析:C 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解析:D “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2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解析:C “致仕”指辞官或退休。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解析:C 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只、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解析:A 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解析:D “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解析:D 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解析:B 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解析:C “除”,任命官职。

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解析:C (左迁是贬官。

3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佑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解析:D 《论语》不是六经”。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解析:D “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

3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解析:A 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

3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从“薄父死山阴”的交待来看,薄姬的父亲不是官宦,也不是读书人,只是个普通的百姓而已。

B.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曰庙,后殿曰寝,合称寝庙。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立的用于祭祀其祖先的礼制性建筑。

C.霸陵,汉孝文帝刘恒陵寝,有时写作灞陵。灞,即灞河,河上有桥,名灞桥。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灞桥两边杨柳掩映,是当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也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D.《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解析:C 灞桥折柳送别是唐朝的习俗。

3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处。

D.“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

解析:D 博士:文中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解析:A “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3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 “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解析:B “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

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C.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

D.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七品,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八级。

解析:D “七品十八级”错,应为九品十八级”。

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解析:B 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4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义,文中指金亡后不愿归顺元的百姓。

解析:D 根据语境分析,文中的遗民”是原属金朝今属元朝的百姓,不愿归顺元”的说法没有根据。

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

C.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解析:C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解析:D 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4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

B.“及沙门法秀谋逆事发”中“沙门”,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对年长的当尊称悬壶、法师、师父。

C.“赠卫大将军”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D.“诏班乐府”中“乐府”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

解析:B “悬壶”,即悬壶济世,人们对医生行医的尊称

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解析:D 无肱股之臣”

47.下列对文言文知识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B.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

C.自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称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D.《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解析:A 股指的就是大腿。

4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解析:D 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49.下面关于文言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

B.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至德,唐肃宗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

D.表: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C项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D项应是班固编撰。《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二度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5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5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5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稼成熟”。

B.“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中“绥辑”意思是安抚集聚。

C.“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中“厘”意思是治理处理。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

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56.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阉人,内官,内臣等。

C.“出为湖广左参议”中的“出”指京官外调。《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5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

B.禁中,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

D.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5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曲笔,这里是指古代的史官有所顾忌或殉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的记载方式。

B.幸东都,旧时封建帝王到达某地称“幸”;历史上有多地被定为东都,隋唐时指洛阳。

C.故事,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

D.封百户,指皇帝赐予某人有百户人家的封地,这百户人家的租税供其世禄。

6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 “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本文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6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6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

D.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

6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

B.沙门,是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也指佛门。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C.“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即正史;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

D.《春秋公羊》是《春秋三传》之一,《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6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但是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守丧期间从军作战称为“墨绖从戎”。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增峻城隍”,“城”原指护城河,“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儒家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D.“尚书省”是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65.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B.“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C.“传”字在文中位于“乘”字后,应该为名词,《说文》中提到:“传,遽也,驿递曰传。”因此传有驿传车马之义,古者以车驾马,乘诣京师,谓之传车。

D.古人有姓和氏之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6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B.朕就是我的意思,早先没有特殊的含义,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市井小民,都可以自称朕。从秦始皇开始,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幸既可指古代皇帝对人宠爱,也可以指帝王的亲临垂顾,无论是哪种意义,都不能用在除帝王个体之外的任何人身上。

D.符是中国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竹、木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6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侯”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建兴”“成帝”“咸康”在文中都是帝王年号。“年号”是指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

C.“至尊”是对皇帝的敬称,古代用来敬称皇帝的还有“陛下”“万岁”“主上”“圣上”等。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6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6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至正”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

7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7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7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稷、契、周、召都是古代的有名的贤臣。其中稷,指后稷,周朝始祖,教民耕种,被认为是我国农耕业的始祖;周公则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佳话。

B.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

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中习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D.兄弟为参、商,指的是兄弟不合睦。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

7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7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太学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B.忧,又称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居丧,期间不准为官。

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

76.下列对原文加点字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朝历代都是以长子做太子。

B.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蓄,流俗之所轻也。”《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属于这类人。

C.放郑,《论语?卫灵公》: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后以放郑”谓弃绝淫靡之音。

D.典籍,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是历史上重要的文献名录之总称,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典籍。《资治通鉴》是史学典籍,《水经注》是地学典籍。

7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车晏驾”,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

B.岁余,徙为卫尉”,徙”,此处意为贬谪。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徙”即为此意。

C.幸大王自改”,幸”,希望。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中的幸”含义相同。

D.元朔二年”,元朔”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三个年号。以纪念前129年卫青打击朔方(北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龙城。同时元朔”也指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

7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僭位”是指越分窃据上位。文中及坚僭位”意思是说苻坚登上皇位并不是合法的。

B.《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猛下车,明法峻刑”中下车”指王猛刚到任。

C.便宜从事”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一句可见苻坚对王猛的信任。

D.言台除正”一句中的台”指尚书台”,有官吏任免的权利。”授讫,言台除正是说王猛对官吏有罢免权力,某官任职后,王猛只要上报尚书台就可以除去官吏的正式任命。

7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清代六部之一,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B.黜陟”,黜”是贬斥、废除的意思,陟”指官员的晋升。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C.漕”,指漕运,漕运是我国古代利用水道(河道、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D.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来调养自己的身体。

8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

B.祠亦称祠庙,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堂。

C.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

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

8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8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8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8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8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C.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意同致仕”或致事”。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D.壬子”是干支纪日法。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8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屯田”指政府组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农业生产形式,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B.贞观元年”一词中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元年”指第一年。古代帝王一人一个年号,故可用年号称呼皇帝,如康熙皇帝等。

C.出”字含意丰富,在文章中指京官离开京城去地方上任职。同时它还有超出”的意思,如韩愈《师说》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中的出”。

D.末作”指工商业,与本业农业相对,文中窦轨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贾谊《论积贮疏》中的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已表达出重农抑商思想。

88.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阉人、内官、内臣等。

C.出为湖广左参议”中的出”指京官外调。《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8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

我国科举制度历时久远,名目繁多,往往很难系统掌握。鉴于此,根据本人长期的编书实践和对相关名词术语的接触,将我国古代科举知识试分以下几个层次,便于系统理解。但因很多名词出现交叉现象,分类时无法确定该放于哪一类,也只能暂归一类。

一、学署师资科举:隋代至清末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举人而得名。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二科。隋炀帝始设进士科。唐代于进士科外,复设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若干科,得中者统称"举人"。武则天时增设武举科,并亲行殿试各科。由皇帝特诏举行者称"制科"。诸科之中,唯独进士科为常设,最为重要。宋以后科举均用经义,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取士,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废除。

国子监:古代中央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简称"国学"

西晋咸宁二年(276)始立国子学,教育五品以上官僚子弟,后渐扩展到平民百姓。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同时废国子监。

科第:有两种解释:一指评定官吏的科别和等次,是汉代选拔和考核官吏的一种制度;二指科举考试。

科场:科举考试的场所。

三考:科举制度中的"乡试""会试""殿试"称为"三考"

登科:科举制度中,科举考试之年称"",入选者称"登科"

如:壬戌科拔贡、甲子科举人、丙子科进士。《开元天宝遗事》载:"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

登第:科举考试中入选后分列等第,叫"登第"

内舍、上舍,三舍法是宋代熙宁新政之一。

当时科举偏重文辞,王安石认为不能造就有用人才,改为学校和科举相结合的制度。熙宁四年定"三舍法",并制定了太学生肄业、考核及出身的各项规章。国家由低到高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层次,在一定年限和条件下,外舍生得升入内舍,内舍生得升入上舍。最后按照科举的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绍圣年间,曾一度将科举完全废除,专以三舍为选官的途径。

举士:有两种解释:一、汉制,将士人推举于朝廷,以备授官,称"举士"。二、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推荐举人,故《文献通考》将科举制列于《举士考》,将吏部选官列于《举官考》。

举子:科举时被举应试的士子。

科甲:唐制,进士有甲、乙科,以试时务策与帖经多少为别,而实际上仅有甲科。后世因称科举为"科甲"。经科举考试录取者称为"科甲出身"

同科:科举时,凡应试同及第者称为"同科"

国子监祭酒:中国清朝中央政府官职之一,从四品。隶属于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其上为监事大臣,下有监丞等辅佐官职,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太子太傅:太子的老师。古代有"三公""三孤""三保"的说法。"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三孤",指少师、少傅、少保;"三保",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公"只有在死后才可追封,一般用来奖励位高权重的大臣,不代表具体职务。太子的老师一般会封后面两种。

大学士:文臣最高级别,有时类似宰相,正一品,唐以后历代都设,不同时期有不同类型。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大学士职责主要是辅佐太子,给皇上当顾问,起草诏令,批答奏章,有权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参政议政等。一般以资历最深、名望最重者担任,也有内阁大学士为五品者。大学士类型很多,如:修文馆、弘文馆、昭文馆、集贤院、崇贤馆大学士,集贤殿、金銮殿、观文殿、贤政殿、华盖殿、建极殿、中极殿、中和殿、武英殿、文华殿、谨身殿、保和殿大学士,体仁阁、 484文渊阁、东阁、内阁大学士等。

学士:最早出现在周代,指那些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演变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以及文人学者的泛称。明清时期主要指官职名。学士跟大学士差距很大,学士大多是舞文弄墨、官职不高的官员,大学士指那些资历最深、名望最重的文官,地位远远高于学士,学士通过努力可以升为大学士。

教习:学官名。明代选进士入翰林院学习,称"庶吉士",命学士一人任教,称为"教习",后改由吏、礼两部侍郎担任。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之简称,亦称"督学使者"。清中叶后于各省臵之。掌全省学校士习文风之政令,按期至所属各州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均由侍郎、京堂、翰林、科道及部属等官由进士出身者充任,三年而代。不论本人官阶大小,在任学政期间,均与督抚平行。

光绪三十二年改称"提学使"。如:日照的卜宁一、管廷鹗、刘鐶之、李蕃、刘墫等都曾任职学政。

提学:官名。宋崇宁二年(1l03),在各路尝臵提举学事司,管理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简称"提学"。金有提举学校官,元有儒学提举司,都属一个性质。明初沿袭元制,正统元年始设提调学校官。两京以御史充任,十三布政司以按察司副使、佥事充任,称"提学道"。雍正四年改为提督学政,长官称提督某省学政,以侍郎等官由进士出身者充任,简称"学政"。清末改设提学使,辛亥革命后废。 大宗师:明清两代由朝廷派遣负责考察府县的学政,称"宗师""大宗师",地方学子也尊称"大宗伯"

教官试:宋代选拔州学教官,依次考经义、诗赋两场,合格者为诸州教授。 学正:学官名。宋代于国子监臵学正,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元代于路、州、县学及书院均臵学正,明、清于州学臵学正,掌教育所属生员,又称"学台" 教授: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教授学生,博士就是后来的教授。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及明清两代的府学都设教授,清代正式成为官职名。

塾师:就是旧时的私塾先生,塾师主要来源于:1、低级生员和终老场屋的童生。

2、贫困的举人、贡生。3、一些退职官吏。4、候缺无望的举人。5、或被罢官革职的官员。6、自行辞职或致仕的官员。

7、自命清高,以诱掖后进为己任的举子或官员或隐士。聘请塾师要经过下"关书""定摄""就馆""参圣""拜师"等拜师仪式。聘期一般为一年,腊月底结束教学,叫"满期"。塾师如觉得不是被真心实意挽留,或塾师因故确实不能续任,就主动告辞,叫"辞馆",不管是续聘或辞馆,学东都要把一年的束脩(工资)算清,并送"年礼""放年学"

二、岁试三考童子科:唐宋时特设科举考试科目之一,规定十岁以下能背诵一经或两小经者即可应试,亦称"童子举"。唐制,凡十岁以下能通一经者予官;《孝经》、《论语》每卷诵文十通者也予官,通七者予出身。宋制,凡十五岁以下能通五经以上,并会作诗赋,则由州官荐入朝廷,送中书省复试,此称为"神童试"

后经天子亲试之,其命官免举无常格。

童生:明清科举制度中,凡应考生员应试者,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文童"

童生试:明清时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试""小考"。应考者不分年龄大小,均称"童生""儒童""文童"。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即县试、府试与院 486试。三年内举行两次。丑、未、辰、戌年为岁考,寅、申、巳、亥年为科考。

岁试:明代各省提学官和清代各省学政巡视所属各府州县举行的考试谓之岁试,亦称"岁考"。凡府州县的生员、增生、廪生均须应试。

清初定为"六等黜陟法",居一、二、三等者有赏,四等以下有罚或黜等。道光以后稍宽,仅列一、二、三等,列四等者很少。

科试:唐代,取士有秀才、明经、进士等科,分科考试称"科试";清代,各省学政周历各府时,欲应乡试的生员参加学政主持的府试称"科试"。科试比岁试范围小,仅限于欲应乡试的举子。

录科:清代科举制度,凡科试一、二、三等,大省前十名、小省前五名准送乡试外,其余之考者,或因故未考者,以及在籍之监生、荫生、官生、贡生名不列于学官、不经科考者,均须由学政另行科试,名为"录科"。录取名额,大省八十名,中省六十名,小省五十名。经录科考试录取后,方可参加乡试。

县试:县一级最初的考试。明清时士子要取得"出身"(即资格),须在本县参加由县官主持的考试,谓之"县试"。经录取后,才能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府试。 府试:府一级的考试。县试录取的童生方能参加该县所属的府、直隶州或厅的考试,试期多在四月,报名、履历、保结、场期等与县试略同。经录取后,才能参加院试。

院试:省一级乡试前的考试。明清科举制度,童生试分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省学政主试,三试合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庠生" 府学:旧称府设之学曰"府学",县设之学曰"县学"

书院:各省、府、州、县衙门设臵的供当地学子集中学习之场所,主持者称"山长",多为名儒或高官,如:日照的管廷献、许瀚、许秉德、丁守存都曾任过山长。当地衙门的训导、教谕等常临书院讲学课徒。

案首:院试第一名称案首,其他通过者称秀才,也称生员,秀才分三等,分别是廪生、增生、附生。

廪生:即"廪膳生员",明清两代称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 增广生:又称增生,属生员名目之一。明清生员录取完廪生后,又于正额之外,增加名额,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高于附生。 附生:明清时附学生的简称。经提学考取岁试后,准作附生,跟庠生、诸生类似。 庠生:明清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庠生",即秀才。""是古代学校之名。 秀才:德才优秀之士,为选士之名称。清代秀才亦称"秀士"

小考:清代童生应考生员考试的俗称,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亦称"小试",即初试的意思。

儒童、童生:若要取得全省乡试的资格,首先要参加府县之试,参试者称"儒童""童生"

例生:清代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康熙时,因筹饷而特许由捐纳取得府、州、县学生员资格,这种生员称为"例生""饷生",不久即停。

学历高低:廪生———增广生(增生)———附生、庠生、诸生。

三、贡生监生贡生:科举制度中,由府、州、县学选送国子监肄业的生员,谓之"贡生",意谓将人才贡献给皇帝。明、清两代贡生有不同名目。明代有发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称"五贡",为正途资格出身。另有一种通过纳捐取得的贡生称例贡,又有廪贡、增贡、附贡。一说贡生为生员中选拔完监生,剩下的称贡生,但实际上,多数监生未任职,终老乡土,不如贡生。

乡贡:唐代对由州、县推荐应科举考试士子的称谓。

贡监:明代设国子监,下第的举人、勋戚子弟、捐资纳粟者,自生员入国子监的叫贡监;清代以贡生资格入国子监肄业的称贡监。

捐班:清代选拔官吏,由科举出身者称"正途",由捐纳出身者为"捐班"

捐例监贡:始于景泰(14501456),纳粟纳马者得充监贡,历满一体注选叙用,成化间(14651487)罢革。

例贡:清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因为不由考选而由生员援例捐纳,故称"例贡",不算正途。

纳贡:输赀(zi)由提学贡入者,叫纳贡。而监与贡遂分两目,纳贡比例监稍优。 岁贡:一指古代贡士之法。二指明清两代,每年或数年从府州县学中选廪生入国子监肄业,谓之"岁贡"。洪武十六年,令府州县学每年或间岁推荐学行端庄,文理优长的生员一人,考试入监,谓之岁贡。食廪、年深者、遇丁忧事故未及到监者,例准补贡。明清增多,又称"岁进士",不是进士。

选贡:明弘治间行选贡法,不分廪膳增广生,务取学行兼优,年富力强,累试优等者充贡,三五年一选,叫选贡。用以弥补岁贡的不足。

清代有恩贡、优贡、岁贡、副贡、拔贡,合称"五贡"

恩贡:国家大庆典或皇上登极有恩诏之年,以岁当贡者充之,叫恩贡。

优贡: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制,每三年由各省学政从儒学生员中考选一次,会同巡抚保送,每省名额自二人至六人不等,视省之大小而定。朝考后,可按知县、教职、训导分别任用。

拔贡:清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十二年一次,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入京后由礼部奏请廷试,不合格者或斥等、或发回原学,入一、二等者参加保和殿复试。复试一、二等者,授以七品京官或知县、教职等。

廪贡:以廪生的资格做了贡生。

贡举:取士之法。古代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又有乡举里选之制,后世遂称取士之法曰"贡举"。隋唐以后贡举亦为科举的代称。

优行贡:康熙三年罢岁贡,康熙九年恢复,选贡十二年一举,雍正六年令六年一举,廪、增、附生都与选。乾隆六年仍定以十二年一举。

又提学三岁两考,择生员之优于行、文者,通省三五人考充贡监,谓之优行贡。 功贡:即以功入国子监为生员。清制,诸生有从军者,可以功升国子监为贡生,与优贡生均视为岁贡。

省试:唐、宋科举制度,每年秋季各州、县选拔贡士到京城,次年春由尚书省礼部主试,称"省试""礼部试"

生员学历顺序:由高到低依次是拔贡———优贡———恩贡———岁贡———例贡,廪贡———增贡生———附贡生、廪生———增广生———增生———附生、庠生、诸生。

监生:明清两代称在生员中再选拔一批人,升读国子监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

这些人统称监生,又叫太学生。实际上,很多监生只是取得了资格,并未入太学读书。取得监生资格的途径,或由地方贡举,或由皇帝特许,或由本人捐纳,或因父兄官职,因而监生有不同的名目。根据监生取得的方式的不同,又有贡监、例监、荫监、荫生、优监、举监、恩监、附监等。光绪三十一年成立学部,废国子监,监生之名遂废。

例监:明、清科举制度中监生名目之一。由捐纳直接入国子监学习者,谓之例监。 荫监:科举制度中监生名目之一。清代官员之子,不经考选取得监生资格者称荫监。

荫生:清代因祖先的官职功劳而得以进国子监读书的人叫"荫生"。有恩荫、难荫两种。凡官员遇庆典,文职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得送一子进国子监读书三年,期满录用,叫"恩荫";凡官员因公死亡,照本官应升品级加增,并得送一子进国子监读书六个月,期满录用,称"难荫"。当时名义上是入国子监读书, 490实际上未入国子监进修,只是经过一次考试即给予荫生一定官职。

优监生:科举制度中监生之一种。清制,由附生或武生选送国子监肄业后,谓之优监生。

历事:明代监生的实习制度,指分配到政府各衙门实习吏事。

四、科目考试考试科目:科目:科举中分科取士的项目。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算等,见于记载者达五十余科,又有大经、小经之目,故称"科目"。宋代分科较少,仍沿称科目。

六科:一是指科举制度。唐始有六科:一秀才;二明经;三进士;四明法;五明书;六明算。宋景德、天圣时六科: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故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才任边寄。宋绍兴时六科:一文章典雅;二节操方正;三法理赅通;四节用爱民;五刚方恺弟;六智勇绝伦。二是指官名。明、清官制有六科给事中,六科,谓吏、户、礼、兵、刑、工。

八科:科举制度的八种科目。唐代取士科目最多,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童子诸科。《旧唐书〃员半千传》:"上元初应八科之举。"意谓诸科中的前八科。宋初,定八科为讲武殿复试科目。《宋史〃选举志》:"八科:一、九经;二、五经;三、开宝通礼;四、三礼;五、三传;六、三史;七、学究;八、明法。" 史科: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始立此科。其考试内容为三史(《史记》、两《汉书》)、《三国志》及试策等。《新唐书〃选举志》载:"凡史科,每史问大义百条、策三道;义通七、策通二以为上第。三史皆通者奖擢之"

道举: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始臵崇玄学,习《老子》、《庄子》、《文子》、《列子》,后又加《周易》。其生员,京都各百人,诸州无常员,业成后举送课试如明经,谓之"道举"

帖括:唐代以帖经试士,考生因帖经难记,便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熟记,谓之"帖括"。明、清两代以"八股"取士,考生有仿照唐之帖括预为文者,亦称"帖括"

明字:唐代科举制度中取士科目之一,其意为能明书法者,主要考试关于书法的知识。宋代废此科。

明法:即明习法律者。西汉武帝时令郡国以四科举士,其一曰"明习法令"。唐、宋时为科举制度中取士科目之一,主要考关于法令的知识。《新唐书》卷四十四

《选举志》:"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明算:唐代科举制度中取士科目之一,其意为通明算术者,主要考试关于数学的知识。宋废此科。

明经:古代取士科目之一,其意为明经术者。汉代始以明经射策取士,至隋、唐成为科举制度中重要取士科目之一,主要考试经义,宋神宗时废此科。明清时为庠生以上的称谓,还有称明经为举人者。

学究:唐代科举之制,明经科中有"学究一经"科,宋代简称"学究",为礼部贡举十科之一。

举业:科举考试之诗文称"举业",又称"举子业"的。大多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排律为五言六韵或八韵,冠以"赋行"二字,并限韵脚。清代格式限制尤为严格。 策论:封建时代议论政事、向朝廷献策的论文叫"策论"。清末维新运动中,废八股文,用策论作为科举考试内容之一。

策问:科举制度中,以经义、政事设题试士,让其对答,叫策问。

制科:以皇帝名义临时设臵的考选科目,即制举,又称大科、特科,目的在于选拔各种特殊人才,始于两汉。唐代以后,实行科举制度,制科遂趋于衰微,但仍臵此科。《旧唐书〃穆宗纪》:"上御宣政 492殿,试制举人。"《宋史〃选举志》:"宋之科目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清康熙、乾隆时的博学鸿词科、博学鸿儒科、孝廉方正科,光绪末的经济特科,均属此类。制科非常选,必待皇帝下诏才举行。具体科目和举罢时间均不固定,屡有变动。应试人的资格,初无限制,现任官员和一般士人均可应考,并准自荐。后限制逐渐增多,自荐改为公卿推荐;布衣要经过地方官审查;御试前又加"阁试"

博学鸿词科:制科的一种。唐开元十九年(731)开博学宏词科,以选拔博学能文之士。南宋时亦曾臵此科。清亦有之,乾隆中以""音近高宗乾隆弘历名而改作"鸿",为"博学鸿词科"

博学鸿儒科:清康熙时臵此科,全国取五十余名博学能文之名儒,俱充史馆。如:诸城人李澄中、王钺应选为博学鸿儒。

经济特科:清末科举考试的一种。戊戌变法时,贵州学政严修请特设选拔"洞达中外时务"人员的科目,后因政变未及实行。光绪二十七年(1901),乃仿效康熙、乾隆时"博学鸿词科"先例,诏令内外大臣保举通晓时务者,以策论试时事,称为"经济特科"。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行,考试后取列一等九人,二等十八人。如:丁昌燕、王志修即为经济特科进士。

考试阅卷:举司:官署名。宋代始设提举学事司,元代设儒学提举司,俱为地方高级督学机关,主管学校考选之事,简称"举司"

礼闱:有三种意思,一为礼部的别称。二为明清礼部试进士,亦称"礼闱"。三为南北朝至唐称尚书省为"礼闱"

礼部试:唐代科举考试本由尚书省吏部主持,至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改由礼部主持。历代相沿,因称在京举行的省试为"礼部试"

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省试的朝臣叫"知贡举"。清代会试亦臵知贡举,以一、二品大臣充任,满、汉各一,但仅主持其事,不管阅卷与取士,与乡试主考官不同。

同考官:也叫副考官、副主考。《元史〃选举志》:"考试官、同考官各一员,并于现任在闲有德望文学常选官内选差。"元之同考官职责,相当于明清之副考官。明清同考官,为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或总裁阅卷之官。因于闱中各居一房,又称"房考官",简称"房考""房官"。阅卷中,房官先阅试卷,然后加批,荐给主考或总裁。

监临:清代科举制度中乡试监考官的称谓。顺天府乡试设满汉监临各一人,满监临由二三品官担任,汉监临由顺天府府尹担任。

巡铺官:官名,宋臵,掌贡院巡案。礼部考试时,由审刑院选差官充任,指挥京城八厢军卒四周巡廊,检查举人是否有舞弊行为。

监试:监督考试。科举考试中有监试官,在考场内负监督之责。

内帘官:科举时代乡、会试,主司以下阅卷诸官叫"内帘官"

点检试卷官:官名,宋臵,属礼部贡院。掌考校举人试卷,批定分数,初定等第,然后进呈,知举官决定合格与否及等第后,再检查试卷中有无杂犯事项。

点检雷同官:官名,南宋时于礼部贡院臵之。贡举考试时专掌检查抄袭雷同试卷,发现后予以黜落。

召试:清制,皇帝于巡幸时所举行的特别考试,称为"召试"。凡进士、举人、贡监、生员皆可入试。取为一等,进士、举人授内阁中书,贡监、生员特赐举人;取为二等,则赏缎。

锁院:宋代科举制度中,为防止考官作弊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各级考试举行前数日,考官同时进入贡院,关闭院门,开始拟题、收领试纸、排定举人座次图等,直至考毕,定出等第,方得出院。锁院一般为一个月。

春试:唐代科举考试定在春夏之间。宋代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引 494试,而礼部试常在次年二月,殿试则在四月,于是有"春试""秋贡"之名。元代于八月乡试,二月会试。明清相沿,故也称会试为"春试"。因考场称"",故春试又称"春闱",秋试称"秋闱"

五、录取落第榜:谓考试后揭晓名次的公告。

桂榜:明、清科举制度,乡试发榜在秋季桂花开放之时,故称"桂榜" 恩榜

:科举时代恩科考试中试的名单。凡礼部试五次不录者,特向皇帝奏名考试,以文章高下定名次,不再黜落,称"恩榜"

红案:清代院试后揭晓名次的榜示称为"红案"。因用红笔批注日期、勾勒榜文、加盖印信而得名。

中式:科举名称,即合于标准之意。乡试合格者称"中式举人",会试合格者称"中式进士"

封弥院:官署名,宋臵。贡举时专掌弥封等事务。凡举人之试卷,皆点数登记,然后密封姓名或截去卷头,转送誊录所。初考官评阅试卷、定出等次后,又密封所定等次,发送复考官。最后取中填写榜文时,始拆封检视姓名。

殿试详定所:宋代贡举考试中殿试时负责详审举人试卷的机构。举人试卷,先经初考官与复考官初定等第,然后送详定所审核。详定官从两制、六部尚书、台谏官、学官中选差。

试录:明代乡会试的试卷,由考官审定后编刻成书,称为"程文",也称"试录"。清代沿之,别称"闱墨"

闱墨:闱,科举考试的试院;墨,试卷。清制,由礼部选定乡试、会试被录取者之试卷刊刻成帙,颁行天下,谓之"闱墨",别称"试录"。也称乡试朱卷或会试朱卷。

金榜:科举及第题名之榜叫"金榜",寓富贵、荣耀之意。《和主司王起诗》有:"恩光忽逐晓春生,金榜前头添姓名。"多指进士试。

通榜:唐代科举考试不糊名,由主考者定去取。试前有预列知名之士子,荐于主试者,往往得中,谓之"通榜"

明通榜:雍正五年(1727),在会试落选卷中拣选文理明通者补授出缺学官,乾隆二年、十年、十九年也照此举行,于正榜外续出一榜,谓之"明通榜"进士,乾隆五十五年后停止。明通榜进士低于进士稍高于举人。如莒州陈岠中乾隆十九年明通榜进士,授官滋阳县教谕。

榜花:唐宣宗大中以后,礼部科试放榜,岁取三二人姓氏希僻者,谓之"色目人",亦谓"榜花"

背榜:科举时代称名居榜末者为"背榜"

放榜:科举制度中,将及第之人按次第列名榜示曰"放榜"。杜牧诗:"平明放榜未开花。"黄甲阙榜:宋代吏部注授新及第者官职的文榜,又称"吏部黄甲榜",于殿试后颁布之。上列合格人的姓名、甲次、名次及新差遣职务等。

及第:科举考中之称。《旧唐书〃选举制》:凡秀才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粗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第"

明清殿试一甲赐进士及第,其余皆不称"及第"

落第:科举制度中考试不中者曰"落第",亦称"下第"。官吏考课之劣等亦称"下第"

殿举:科举制度中因考试劣等而罚停科考若干次叫"殿举"。宋乾德元年(963),定诸成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纰缪者殿五举,其他诸科殿罚各有差。清代举人、进士录取后,若复发现其文理纰缪,亦停其会试或殿试若干次。

六、乡会殿试乡试:乡试:又称为"大比",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城(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凡本省生员(所有庠生)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录科、录遗考试合格者,均可应考。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在八月,分三场。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前五名称经魁。有时三四省联合乡试大考。如:康熙十六年,王柯的叔伯王沛思勇夺四省联合乡试大考第一名。

大比:隋、唐以后称科举考试曰"大比"。明、清两代称乡试为"大比"

官生:清代科举制度,京官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和外官文三品武二品以上之子、孙、曾孙及胞兄弟侄应乡试者为"官生",其试卷名为"官卷"。官生卷宗编号,不占名额,亦不能取中解元与经魁。

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明清两代,乡试例在仲秋,故称"秋试"。因考场称"",所以又称"秋闱"

省闱:科举时代的试院称""。明、清乡试一般都在省城举行,故称"省闱" 北闱:一是指明代礼部会试考房,又称礼闱。洪熙元年(1425),北人、南人分房取中,名额有定,乃称"北闱""南闱"。二是指明清乡试,称北京顺天贡院为"北闱",南京应天贡院为"南闱"

桂科:唐代称科举考试及第为"折桂",因称科考为"桂科"。明清时,也称乡试、朝考考中为"折桂"

乙科:古代考试科目的第二等级。明、清科举,称举人为"乙科"。乙榜为科举时代取中举人的别称。

乡荐:唐制,由州县地方官推荐赴京师应礼部试叫"乡荐"。后称乡试中式为"领乡荐"

解元:唐制,举进士者由乡而贡,称之为"",故后世称乡试为"解试",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又称"解头"

举人:一是指郡国所举之人,《后汉书〃章帝纪》载:"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甽(zhen

亩,不系阀阅";二是指唐宋应进士科考试者为"举人",又称"举子"。明清时,举人专指乡试考中者,又称"孝廉"

孝廉:一是指汉代选官科目,孝廉即孝子廉吏。二是明清两代俗称举人为"孝廉" 举监:指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者。

发解:唐代取士,颁格于州县,合格者谓之"选人",由所在州郡解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宋因之,明在各直省举行乡试,中式者称为"举人",也称"发解"

升甲:宋代科举制度中,举人殿试合格后,按考试成绩分为五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部分举人,有特殊优待,可递升一甲或二甲,谓之"升甲"

会试:会试:科举考试名称。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举行一次,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会试,参试者为各省"举人",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考取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若乡试某年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考期初在二月,后改三月,分三场,考中者称"贡士"

别头试:唐代科举考试中为避嫌而采取的措施。唐代,进士科考试由礼部侍郎主持,应试者中与侍郎有亲戚故旧关系的人,另有考功员外郎主试,谓之"考功别头试"。宋代,应试者有亲戚在本州为官、或为主考官、或因随亲在外不能回乡应试者,由各路转运司主试,十中取三,亦谓之"别头试"

拔解:唐代科举制度,应进士举,须先由所在地考试,合格后解送礼部。其不经外府考试直接送入礼部试者,名为"拔解"

省元:宋制,进士科考试在礼部举行,礼部属尚书省,故考中第一名者称"省元" 贡士:一指荐举人才于天子。二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殿试赐出身为"进士"。但习惯上每于会试考中后即称为"进士"

两榜:明清时进士称"甲榜",举人称"乙榜",因此由举人中进士,俗称"两榜" 甲科:汉代考课取士,分甲、乙、丙三科。唐代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有甲、乙二科。明清时,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这与汉唐以试题难易划分甲乙等科不同。

甲榜:进士的别称。因进士称"甲科",举人称"乙科",故称进士为"甲榜",举人为"乙榜"

甲第:科举等第之名为上等,称甲第。

四元:科举考试中四科第一者称连中四元。又有"连中三元"

会元:科举制度中,因会试是聚集各省举人到京会考,故通称会试第一名为"会元"

廷试:科举科目之一。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通常指会试后的殿试。 殿试:殿试是皇帝主考或亲发策问的考试,亦曰"廷试"。唐天授元年(690)武后策贡士于洛阳殿,此为殿试之始,然非定制。至宋开宝年间遂为常例。殿试后将进士分为五甲,始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分为三甲及一甲只限三人,始于元顺帝时。明清正式成为定制,参加殿试者皆为"贡士",考中后改称"进士"。殿试分"三甲",第一甲三名皆赐"进士及第",一甲第一名称"状元",或称殿元,一甲第二名称"榜眼",一甲第三名称"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为会元;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三甲第一名都称"传胪"

同进士出身:南宋科举进士资格有时分为五甲,其第五甲即"同进士出身"。《宋史〃选举志》:"乾道二年(1166),御试始推登极恩,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同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

"明、清举人会试中式、殿试列三甲者,赐同进士出身。

历代相沿,以进士为入仕资格的首选。明清,贡士经殿试录取者称"进士",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等名称。

前进士:唐代科举制度,应试进士科及第者称"前进士"。《唐国史补》:"进士得第,谓之前进士。" 鼎甲:科举制度中,一甲之状元、榜眼、探花,总称"鼎甲"。因鼎有三足,而一甲共三名,故名。

状元:科举考试中称殿试一甲第一名为"状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均须投状,因称进士科及第第一名为"状元",也称"状头"。宋太祖开宝六年(973)以前常称"榜首",开宝八年后恢复礼部试之制,始以殿试首名称"状元",但有时一甲三名也都称"状元"。自元明以后则仅限于称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养新录》:"进士第一人称状元起于唐,至今因之。惟宋时状元不必定第一名,第二、三人亦有此称。"《称谓录》:"《明史〃选举志》云:'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又云:'状元、榜眼、探花,制所定也。'则以一甲第一人为状元,前明已为定制矣。" 鼎元:科举制度中状元之别称。因其居鼎甲之首,故名。

殿元:状元的别称。因居殿试第一名,故名殿元。

魁甲:即"状元"。《宋史〃章衡传》:"嘉祐二年(1057)进士第一,神宗曰:'卿为仁宗朝魁甲。'"大魁:指科举时代殿试第一名,即"状元"

天子门生:原指为皇帝亲自拔擢的人才。后称状元为"天子门生"

榜眼:科举制度中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榜眼之名,始于北宋,时以一甲第二、三名为"榜眼",意为榜中之双眼。后以第三名为"探花",遂专以第二名为"榜眼",而至明代始为定制。

探花:科举制中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时进士及第后,在杏园举行"探花宴",以同榜年少俊秀二三人为探花使,亦称"探花 500",遍游名园,拆取花名。南宋以后,才专指一甲第三名。

传胪:一是指科举制度中,在殿试后由皇帝亲临主持宣布殿第进士名次的典礼。传胪为宣唱名次之意。二是指次于状元、榜眼、探花之俗称,即二甲第一名进士。 大挑:清乾隆以后定制,在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中,择优录用,有"大挑一等""大挑二等"之分,其一等授知县,二等授教职。

六年举行一次,名为"大挑"。实行此制度,意在使学有专攻的举人在仕途上有更多的出路。

过堂:唐制,进士放榜后,例须随主司至部堂谒见宰相。称为"过堂"。清代,凡京官诣都察院听候京察,亦称"过堂"

曲江会:唐代科举制度中为新进士举行的一种宴会。因系赐宴于长安城郊曲江亭,故名曲江会。曲江会在关试之后,亦谓之"关宴"

琼林宴:科举制度中为新进士举行的一种宴会。宋代赐宴新进士于汴京城西琼林苑,称"琼林宴"。辽曾赐宴于内果园或礼部,亦沿称"琼林宴"。元明清相沿通称"琼林宴"。清代,中进士满六十年谓"重予恩荣""重宴琼林",又称"恩荣宴" 学历高低顺序:由高到低依次是,进士———举人———副贡(副榜)———拔贡———优贡———恩贡———岁贡———例贡。

七、恩科武科恩科:宋代科举制度,士子于乡试合格后,礼部试或廷试多次没有录取者,遇皇帝亲试士时,得别立名册以奏,经特许附试,谓之"特奏名"。凡特奏名者,一般皆能得中,称为"恩科"。明清时,按期举行的乡试、会试称"正科",遇庆典、皇帝、皇太后大寿等临时加试的则称"恩科乡试""恩科会试"。取中者

恩贡:明、清科举制度,各府、州、县学贡入国子监的生员,岁有常额。如遇庆典之年,则于岁贡常额外,加贡一次,称为"恩贡"

恩荫:清制,文职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皆准送一子入国子监读书,或遇庆典皇帝特许某官之子入监读书,称为"恩荫"

恩监:清代监生的名目之一。指由皇帝特许给予监生资格者。

。为经过院试武科考试合格的生员。

武科: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亦称武举。唐武后长安二年(702)始臵武科,其考试内容为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简射及马枪、翘关、负重、身材等。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依文科之制给黄牒,榜首赐武举及第,并赐武举出身。至明代中期,定武科乡试、会试之制。清代武科考试分外场与内场,外场考试武功与体力,内场默写武经。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字以别之。初试亦归学政主持,乡试以本省巡抚,会试以大学士、都统、兵部尚书、侍郎等为主考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

比试:武举考试方法之一。宋代武举人入仕,须经三场考试,其第一场考经义与弓马,称"比试",亦称"较试"。其余两场为发解、省试,后尚有殿试。 武第:即武科。清代亦称武乡试合格者为"武举人"。又称"武举"

会武宴:科举制度中,武科殿试放榜后,在兵部为新武进士举行的宴会。 虎榜:科举制度中进士榜曰"虎榜"。清代俗称武科为"虎榜"

八、授官荐举截取:清制,凡举人考中后经三科,由本省督抚给资赴吏部候选,谓之"截取"。又以食俸年限及科分、名次为资格之官,由吏部核定其截止之期而选用之,亦谓之"截取",如截取知府、截取同知、截取知县等。

朝考:殿试取得进士身份后,须再应一次殿廷考试才能授予官职。

称为"朝考"。《清会典》:"每科于殿试传胪后,礼部以进士名册送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御试于保和殿,曰朝考。"各类监生及各类贡生也可以直接参加朝考、复考,优等者直接授以官职,但所授官职一般低于乡会试所授官职,特优异者或有其他功勋者,可授较高的或重要的官职。所以,朝考并非只是针对进士而言。 散馆:清制,翰林院庶吉士在庶常馆学习三年后,经过考试,根据 502等第先后授以官职,称为"散馆"。其原为二甲进士者授翰林院编修,原为三甲进士者授翰林院检讨,次者改任各部主事或知县。

锁厅试:宋制,凡现任官应进士举,谓之"锁厅试"。北宋初,赴举官员考试合格,迁官而不赐科第;不合格则停现职。淳化三年(992),应试合格者始赐进士及第。天禧二年(1018),先由地方长官试之,合格后方赴礼部试。天圣年间规定,应试不合格者免予责罚。宗室亦可应锁厅试,原为京官,经考试获进士出身,升一级。原无官者,授修职郎。清代举人、监生、贡生已授职者,任内可以参加会试考取进士,继续升迁。

释褐:除掉平民之服而穿官服曰"释褐"。后科举制中新进士及第授官称为"释褐" 异地做官:为了廉政,古代县令、县丞、史目、巡检、知州、州同以上的官员都是异地做官,一般到省外做官;学正、教谕、训导、吏目异地做官,一般到本县外的省内其他州县做官。

贡监生任职程序:入仕前,明朝国子监设"六堂",初入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一年半以上,文理条畅者,升修道、正心二堂;又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率性堂。至率性,乃积分。其法:每月一试,文理俱优一分,理优文

劣半分,纰缪则无分,一年积八分者为及格,不及格者仍坐堂肄业。积分满,然后拨部、府、寺、司及各道历事三月,历满考核。上等者选用,中、下等仍历一年再考。中式乡会试者不在此限。清朝罢积分法,以恩、拔、岁、副为次,照考选资格叙用,或以时挑选。顺治十一年,恩、拔、岁、副考取八旗教习,年满以知县用。雍正间,由廪生捐贡者得补训导,也不能援例,贡监不加捐不得铨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举是礼部掌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