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中美首脑会晤非正式会晤,有什么实际意义?

【图文】中印关系的历史与未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印关系的历史与未来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18 / 26 页
**将同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
在线时间 小时
classn_01: 79 classn_02[LV.6]
发表于 8&小时前
希望能有最近最大的风口~~中国特色自贸港落户的消息,长江经济带中游超大核心城市武汉建立第一个内陆自贸港 ...
自贸港....难&&资本市场早有动向&&刚出消息时&&摩根和海通的都强调必定沿海比内陆拥有巨大的优势 且要保持相对独立 和D的控制权 结果果然在海南
在线时间 小时
classn_01: 11 classn_02[LV.3]
发表于 8&小时前
金一、金二都来过武汉
金二在2006年还来过武汉和宜昌
金二买了三江航天的导弹车,金三买了金运激光的激光裁床~
在线时间 小时
发表于 8&小时前
“习莫会”本周末武汉举行 中印两国领导人将坦诚“交心”
环球网04-23 08:13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印度总理莫迪4月27日至28日访问中国,与中国国家主席**举行非正式会晤。这一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印度媒体一片赞扬。《印度快报》22日称,这将是2015年以来莫迪第四次中国之行。这次武汉之行是非正式会晤。中国外长王毅在与印度外长斯瓦拉吉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将确保非正式会晤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中印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斯瓦拉吉表示,会晤将促进亚洲两个大国的双边关系。“非正式会晤将是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和国际事务交换意见的重要场合,将对两国增强相互交流产生深远和长期影响”。
印度《经济时报》称,莫迪即将访华是两国关系在2017年洞朗对峙中降到低点之后为改善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在武汉非正式会晤后,莫迪还将于6月9日至10日再次来到中国,参加在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报道称,自2015年以来,莫迪每年都会访问中国。在中印交往过程中,印度领导人这样连续访问中国还不多见,因此在推动双边关系方面显得意义重大。2015年莫迪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2016年他到中国参加20国集团领导人会议。2017年9月,在洞朗危机过后不久,莫迪到厦门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并与**举行了会谈。从那时起,印中举行了一系列会晤推动两国关系“向前看”。
在去年洞朗对峙危机后,中国和印度都提高了进行对话的调门以降低紧张关系,并在各个层面展开了一系列高层交流和会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4月13日在上海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举行会谈。今年早些时候印度外交部常务秘书顾凯杰访问中国,两国还成功举行了中印经贸联合小组第11次会议和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日前表示,中印近来官方频繁互动表明,中印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双边合作大有可为。
“**和莫迪这次非正式会晤表明两位领导人都在努力为陷入一系列争端和分歧的双边关系寻找未来的新范式。”《印度时报》称,这次会晤将是中印关系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印度也处于其发展和复兴的关键阶段,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主席和莫迪总理决定举行非正式会晤。 《印度时报》把双方在武汉的非正式会晤与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对华进行破冰访问相提并论。&&当年拉吉夫甘地与邓小平举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会晤,重新设定了1962年战争以来的两国关系。
“这是莫迪2014年以来第四次中国之行,特别是在中印洞朗对峙后,印度总理这么快访华,是十分罕见的。”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莫迪2015年已经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出于外交上的对等,应该是中国领导人访问印度。但是莫迪再次来华访问,表现出印度政府对改善中印关系的重视程度,这种重视从印度年初释放的一系列信号也能看出来 ,这次会晤打破了中印高层交往的惯例。
正式访问或正式会晤是指两国为加强官方关系,尤其是由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面访问,表明访问性质、接待礼仪的一种高规格甚至最高规格国事访问的外交活动。非正式访问或会晤的礼仪活动一般从简。不过,非正式访问或会晤只是形式和礼仪上的非正式,双方领导人要谈论的问题同样重大,甚至谈论的话题可能是更加紧迫、更具实质性的问题。
钱峰认为,这次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选择在武汉而不是北京,也是为了稀释印度国内可能对莫迪再次访华的不满。 “在批评莫迪的人眼中,来北京又是求和去了,而选择武汉,正式访问的意味则淡化了很多。”另外,避开北京这个国际交往中心,选择安静一些的武汉,有利于两国领导人有更多的时间深入交流中印关系的重大问题。而且,选择武汉可能是领导人日程上安排的考虑。与北京相比,武汉距离新德里更近。
《印度时报》称,这次会晤将聚焦两国彼此十分敏感和关注的原则问题。预期双方将对“一带一路”展开坦诚会谈。在这次非正式会晤中,双方在预订地点只有几名官员,两国领导人计划花费大部分时间就双边关系和双方关注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这是两国领导人共同推动的会晤,为双方关系提供一个方向指引和一条通向更稳定关系的道路。报道称,由于是非正式会晤,届时不会达成正式协议,两国领导人主要是为了坦诚交换意见,比如“一带一路”以及中巴经济走廊问题。去年两国关系极度复杂和困难,产生了一系列分歧。两国领导人将在武汉非正式会晤中通过“最真诚的努力”,在顶层为两国关系未来积累理解和共识,弥合分歧,构建战略互信,从而引导两国关系良性发展。印度经济快速增长,是中国的安全投资地,与印度建立良好关系对中国和平崛起非常重要,同时中国对印度实现“印度制造”等国家发展战略也非常重要。在会晤期间两国领导人将坦诚“交心”,规划两国关系最大的蓝图。
【环球时报驻印度、加拿大、德国记者 苑基荣 陶短房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陈一】
在线时间 小时
classn_01: 1 classn_02[LV.1]
发表于 8&小时前
严格地说,2003年开始,武汉在新一届高层的视野中有了点地位,毕竟换届了。新的领导人对武汉被人为地无视 ...
所以真的要感谢俞书记,战略眼光确实是名门之后,红中书记也是实干家。然后现在,老大好像一直想着走,老二不太喜欢武汉做大,弟媳又卡着东新。之前是有一新强人推进,现在迟迟找不到理想之人,希望省市关系不要倒退哦。
在线时间 小时
发表于 8&小时前
提前这么久,会不会到时候又变卦? 呸呸呸 希望不会
武汉这si要上天啊
在线时间 小时
发表于 8&小时前
期待会谈成果!!!
在线时间 小时
发表于 8&小时前
长江渔者 发表于
金二买了三江航天的导弹车,金三买了金运激光的激光裁床~
当时买这些设备,回去造导弹和核武器,
在线时间 小时
发表于 8&小时前
在线时间 小时
发表于 8&小时前
印度软件牛那是因为人廉价&&软件开发就是搬运工& &核心部分不需要懂 只知道怎么砌砖就行
在线时间 小时
发表于 8&小时前
严格地说,2003年开始,武汉在新一届高层的视野中有了点地位,毕竟换届了。新的领导人对武汉被人为地无视 ...
差不多是这么回事。武汉起步比上海,广州等晚十几年。
在线时间 小时
classn_01: 99 classn_02[LV.6]
发表于 8&小时前
前几天,大大就已经到武汉来了一次,只是没有报道。这段时间,其实可以感受到异常的气氛,比如说所有商业体 ...
前几天是彭不是大大 大大24才来
在线时间 小时
发表于 8&小时前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在线时间 小时
classn_01: 2 classn_02[LV.1]
发表于 8&小时前
所以真的要感谢俞书记,战略眼光确实是名门之后,红中书记也是实干家。然后现在,老大好像一直想着走,老 ...
看不太懂额
在线时间 小时
发表于 8&小时前
这也叫牛,有没有项目
本身就是最大的项目
在线时间 小时
发表于 8&小时前
罗曼的猪 发表于
看不太懂额
嫡系& & 东新是省里的派出机构
18 / 26 页
Powered by中国网新闻7月6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今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要求印方尊重边界条约规定,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立即将越界边防部队撤回到边界线印方一侧,维持中印边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这是中印之间开展任何有意义对话的前提。
问:你能否介绍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期间有关双边会晤安排?习主席是否将会见印度总理莫迪?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将于何时举行?
答:关于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期间的双边会晤情况,如果有消息,中方会及时发布。
关于中印两国领导人在峰会期间是否有会晤安排,我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需要指出的是,近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非法越过边界线进入中方境内,阻挠中方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印方此举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损害了双边关系政治基础和整体气氛。中方要求印方尊重边界条约规定,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立即将越界边防部队撤回到边界线印方一侧,维持中印边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这是中印之间开展任何有意义对话的前提。
据我了解,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将于当地时间7月7日举行。
问:中方称印度边防人员撤回是双方开展对话的前提。这是否意味着如果印度不将越界边防人员撤回,习近平主席就不会与莫迪总理会晤?
答: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期间的双边会晤情况,如果有消息,中方会及时发布。
责任编辑: 栗卫斌
加载更多新闻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考研历年试题.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中国对外关系大事记
1111 中国对外关系大事记 1949 年 4 月,世界各国代表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拥护世界和平大会。中共派以郭沫若为首 的代表团前往参加。 9 月,全国政协通过《共同纲领》 ,规定中国处理对外事务的政策和基本原则。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 月 2 日,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0 月 2-3 日,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北京举行,选出全国委员会,以斯大林、*、居 里为名誉主席,郭沫若为主席,并通过《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 。 10 月 5 日,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12 月 10-16 日,亚洲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2 月 6 日,*、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16 日到达苏联首都莫斯科。次年 2 月回国。 1950 年 1 月 8 日,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和联合国秘书长赖伊,要求 联合国开除国民党代表。 1 月 20 日,周恩来总理在中途回国后重赴莫斯科,参加巩固中苏邦交关系的会商。 2 月 1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权代表周恩来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全权代表 安?扬?维辛斯基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同时签订《关于中国长春铁路、 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 2 月 17 日,*所率中国代表团结束访问,从苏联启程回国。 2 月 20-26 日,*主席、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各城,受到各界欢迎。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此后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联合国逐渐实施对中国 的禁运。 7 月 22 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指出 6 月 27 日美国宣布侵略台湾并进攻朝鲜,激起了中国人民、东方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愤怒 和反对。中国人民必能解放台湾,解放全中国。 10 月 8 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发出《关于组成中国 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0 月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辑安等地渡过鸭绿江,开赴朝鲜 前线。 11 月 24 日-12 月 16 日,中国特派伍修权出席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控诉美国武装侵略台 湾案。 1951 年 1 月 17 日,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就有关朝鲜及其他远东问题电覆联合国第一委员会主 席阿彼拉兹,建议在中国举行包括中、苏、英、美、法、印度的七国会议,在同意从朝鲜撤 退一切外国军队及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的基础上, 举行有关各国的谈判, 以迅速结 束朝鲜战争;谈判内容必须包括美国武装力量从台湾及台湾海峡撤退。 3 月 14 日,中苏签订铁路联运协定,从 4 月起建立两国旅客、行李、货物的联运。 7 月 10 日,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汉城举行。北朝鲜首席代表南日将军提出三项建 议,中方首席代表邓华将军指出这是谈判的出发点。 8 月 19 日,首批派往苏联的中国留学生 375 人启程。 1952 年 2 月 22 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公布全国人民武器捐款情况。截至 1951 年底,捐款 总额达 5,024,687,796,521 元人民币(旧币) ,相当于 3349 架战斗机的价值。 3 月 8 日, 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 严重抗议美国政府用细菌武器屠杀中国人民, 侵犯中国领空。 5 月 5 日, 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关于美国宣布非法的单独对日和约生效日期的声明, 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再次声明, 我们坚持一切占领军必须撤离日 本, 对美国宣布生效的非法的单独对日和约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对于公开侮辱并敌视中国人 民的吉田、蒋介石「和约」是坚决反对的。 6 月 1 日, 中日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在北京签字。 协议规定, 双方在易货贸易的基础上, 每方购入与售出各为价值 3000 万英镑的货物。 10 月 2-13 日,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 37 个国家 的正式代表 367 人,列席代表和特邀代表 96 人。会议通过了《告世界人民书》《致联合国 、 书》《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关于日本问题的决议》和《关于民族独立问题的决议》等。 、 、 决议建立一常设的联络机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 1953 年 3 月 7 日,周恩来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吊唁斯大林逝世。 5 月 15 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 ,规定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与改造 91 个企业。 7 月 27 日,朝中方面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美方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 中将,在板门店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历时 3 年多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同日,金日 成、彭德怀向朝中部队发布停战命令。 11 月 12-25 日,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元帅率领朝鲜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 12 月 31 日,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 处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及和平共处。 12 月 31 日,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双方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 此项谈判至 1954 年 4 月 29 日结束。 1954 年 4 月 24 日-7 月 23 日, 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讨论和 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 4 月 29,中国政府与印度政府《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在北 京签字。协定中首次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 月 25-29 日,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 努举行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7 月 23-25 日,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9 月 29 日-10 月 12 日,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访问结束时中苏双方发 表了联合宣言。 10 月 12 日,中苏科学技术协定在北京签署。 10 月 19-30 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应中央人民政府的邀请,对中国进行访问。其间,*会 见并宴请尼赫鲁。周恩来等中国政府领导人先后与尼赫鲁会谈。 12 月 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了关于台美《共 同防御条约》的声明,宣布美台 12 月 2 日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是非法的和无效的。 1955 年 4 月 11 日下午 6 时 30 分,出席万隆会议的中国代表团部分工作人员和记者乘坐的飞机 「克什米尔公主号」 ,被人安放炸弹,在飞越北婆罗洲沙捞越古晋 100 海里时,机舱突然爆 炸起火,迅速坠入大海。机上除 3 名机组人员获救外,全体乘客和其他机组成员共 16 人全 部遇难。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4 月 18-24 日,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 29 个国家参加的 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对议程中的各项问题达成了一项 协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6 月 22-29 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郭沫若和作家茅盾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芬兰 赫尔辛基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郭沫若发表《为消除新战争的威胁而奋斗》的演说。 6 月 23 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率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应邀对中国进行 访问。这是胡志明主席在越南北方解放后,首次率政府代表团正式访华。 8 月 1 日,中美两国大使级首次会谈在日内瓦举行。首次会议确定了这次会谈的议程: 一、双方平民回国问题;二、双方有所争执的其他实际问题。 12 月 16 日-1956 年 2 月 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庆龄应邀 访问印度、缅甸、巴基斯坦三国。 12 月 21-30 日,朱德率中共代表团出席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 年 2 月 14-25 日,苏联共产党在莫斯科举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朱德为团长的中共代表 团出席了大会。大会期间,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 报告。 中共中央认为苏共二十大在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揭露其错误的严重性方面具有 积极意义;同时又认为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是不对的。因此,中共中央一方面采取维护 斯大林的立场;一方面又以苏联错误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4 月,米高扬访问中国,中苏签订两项协定,一项是关于苏联援助中国某些工业部门的 协定,规定建设 55 个新的工业企业,作为已经签订的中苏协定而正在建设中的 156 个项目 的补充。 7 月 5 日, 《中苏文化合作协定》在莫斯科签订。 10 月 1 日,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到达北京,对中国进行访问,*到机场欢迎。是日, 苏加诺前往中南海拜会了*。 10 月 18 日,应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邀请,巴基斯坦总理苏瓦拉底对中国进行访问。 11 月 1 日,中国就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发表声明。 11 月 17 日-12 月 30 日,周恩来总理应邀前往越南民主共和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共和 国、缅甸联邦、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进行访问。 11 月 25 日,应纪念释迦牟尼涅盘 2500 周年工作委员会的邀请,十四世*喇嘛和十世* 额尔德尼到达印度新德里。 1957 年 11 月 2-21 日, 为参加十月革命 40 周年纪念活动和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 人党代表会议,*率领由宋庆龄、*、李先念、彭德怀、郭沫若、沈雁冰、乌兰夫、李井泉、 陈伯达、杨尚昆、陆定一、胡乔木等人组成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了苏联。11 月 6 日,*在 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的十月革命 40 周年庆祝会上发表了讲话。11 月 14 日、16 日和 18 日, *分别在 12 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会议和*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作 了三次讲话。 11 月 14-16 日, 中共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 议。会议发表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 。 1958 年 1 月,郭沫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并签订了中苏两国政府共同进行最重要的科 学技术研究以及在研究中苏联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协定,其中规定
年共同研究 122 个重要科学技术问题。 4 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通商和航海条约。 4 月,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提出在中国建立用于潜艇 舰队海上通讯联络的长波电台,苏联提供经费 7000 万卢布,中国出 3000 万卢布,建成后归 苏联控制。 7 月 31 日-8 月 3 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来中国访问,同*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讨 论了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等问题。8 月 3 日发表了会谈公报。 7 月,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提出关于中苏建立共同舰队的意见,当场遭到*的拒绝。 8 月,中苏签订关于新建和扩建 47 个工业企业和电站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协定。 12 月 8-11 日,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席南汉宸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经济 会议。 1959 年 3 月,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提出关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政治三原则,为中日关系正常化 奠定基础。 6 月 20 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提出由于当时苏联正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日内瓦 进行关于禁止试验核武器的谈判, 如果西方知道苏联在新技术方面对华援助, 就有可能破坏 社会主义国家为争取和平、 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 所以要中断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 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 10 月,赫鲁晓夫访问中国。 1960 年 1 月 23 日,中国首都各界人民举行群众大会,反对日美安全条约。 6 月 21 日,苏共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向参加会议的各国共产党代表团散发给 中共中央的通知书,对中共进行攻击,触发中苏两党的大论战。 7 月 16 日,苏联政府事先不同中国政府商量,单方面决定召回全部在中国的苏联专家 1390 名,在未得到中国政府答覆的情况下,苏联方面又于 7 月 25 日通知中国政府,在一个 月内(从 7 月 28 日起)把苏联专家全部撤走。 8 月 27 日,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中贸易促进会专务理事铃木一雄时,提出了中日贸易 三原则,即:政府协定;民间合同;个别照顾。 9 月 10 日,中共中央对苏共在 6 月 21 日给中共中央的通知书,作了全面的答覆。其中 提到了解决分歧、达到团结的五项建议。 9 月 17-22 日,中苏两党在莫斯科举行会谈。中共代表团团长*批评苏共中央在兄弟党、 兄弟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以「老子党」「老子国家」自居,把中苏两党之间的思想分歧,扩 、 大到国家关系方面,把同敌人的关系和与兄弟党、兄弟国家的关系摆错了位置。 11 月,参加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43 周年的 81 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团在莫斯科 举行会议。刘少奇副主席、*总书记率中共代表团出席会议。 1961 年 5 月 16 日-1962 年 7 月 23 日,陈毅外交部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扩大的日内瓦会议。 6 月 10-16 日,以范文同总理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其间,周恩 来总理和范文同总理举行了会谈。 1962 年 10 月 20 日-11 月 20 日,中印边境战争发生。 10 月 24 日, 中国政府就 10 月 20 日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发动大规模的武装 冲突发表声明。 11 月 9 日,中国政府代表廖承志和日本前通产大臣高崎达之助签订关于发展中日民间 贸易的备忘录。 1963 年 4-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对亚洲五国进行友好访问。 6 月 14 日,中共中央在对苏共中央 1963 年 3 月 30 日来信的覆信中,提出了《中共关 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 。 7 月 31 日, 《中国政府主张全面、彻底、乾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提倡召开世 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声明》发表。 9 月 6 日-1964 年 7 月 14 日, 《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编辑部陆续发表了《苏共领 导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等九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史称「九评」 ) ,驳斥苏 联的霸权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 12 月 13 日-1964 年 3 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应邀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对非洲十国、阿尔 巴尼亚和南亚三国进行访问。 1964 年 1 月 12 日,*主席对《人民日报》记者发表谈话表示,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巴拿马人民反 对美帝国主义的爱国正义斗争。 1 月 27 日,*主席就最近日本反美大示威发表谈话表示,中国人民支持日本人民伟大的 爱国斗争。 5 月 3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评苏联政府关于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议的声 明》 。 7 月 28 日,中共中央发出对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964 年 6 月 15 日来信的覆信。 10 月 16 日 15 时,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同日,中国政府就此发表声明。 11 月 28 日,*主席发表支持刚果(利奥波德维尔)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声明。 1965 年 2 月 9 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重申侵犯越南就是侵犯中国,中国是 1954 年日内瓦协 议签字国,中国和越南是唇齿相依的邻邦,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情同手足的兄弟。 4 月 12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扬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尽一切可能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9 月 29 日,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发表抗美援越的重要讲话, 指出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战斗中愿意作出一切必要的牺牲。 10 月-1968 年 3 月,应越南政府的要求,中国向越南派出地空导弹、高炮、工程、铁道、 扫雷、后勤保障等支援部队,共计 32 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达 5000 余人,中国援越物质总 价值达 200 亿美元。 12 月 30 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接受了日本《赤旗报》驻北京记者高野好久的采访。 1966 年 4 月 10 日,周恩来总理对巴基斯坦《黎明报》记者谈关于中国对美国政策。 5 月 2 日,中尼关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之间的通商、交通和其他有关问题的协定 在北京签订。 6 月 24-28 日, 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应邀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对阿尔巴尼亚进行访问。 7 月 2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发表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声明。是日, 首都近百万人举行抗美援越的集会和游行。 1967 年 5 月-8 月,香港左派发起反英「六七暴动」 。 8 月 22 日,北京*造反派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 1968 年 4 月 16 日,*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声明,支持美国黑人斗争。 1969 年 3 月 2-17 日,中苏发生珍宝岛武装冲突。 9 月 11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首都机场,会见了从河内参加胡志明葬礼后 回国途经北京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 1970 年 4 月, 由柬埔寨、 老挝、 越南北方和越南南方领导人在中国广州举行印支三国四方会议。 4 月 28 日,中国政府声明坚决支持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 5 月 20 日,*主席发表关于支持印度支那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声明。 12 月 18 日,*在北京会见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表示对当时所搞的对自己的个人崇 拜不满。 1971 年 4 月,中国乒乓球代表队在日本名古屋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 问中国。美国乒乓球队接受邀请,于 4 月 10 日访问中国。 4 月 14 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表示了对美国人民的友好态度。中美乒 乓球队的往来,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被世人誉为「乒乓外交」 。 6 月,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齐奥塞斯库对中国进行访 问。 7 月 9 日-11 日,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会谈。16 日 发表公报,宣布美国尼克松总统将于次年 5 月前访华。 10 月 20 日, 中日友好协会代表团与日本促进恢复日中邦交议员联盟访华代表团在北京 签署联合声明,提出双方确认恢复中日邦交的三项基本原则。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12 月 30 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抗议美、日把中国钓鱼岛等岛屿划入给日本的「归 还区域」 ,重申了中国对这些岛屿的领土主权。 1972 年 2 月 21-28 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1 日下午,*会见了尼克松。2 月 28 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9 月 29 日,应邀来中国访问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及外务大臣大平正芳与中国总理周恩 来和外交部长姬鹏飞在北京联合签署中日政府联合声明, 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实现邦交正常 化。 1974 年 1 月 19 日,中国与南越发生西沙海战。20 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对南越西贡当局 入侵中国西沙群岛提出强烈抗议。 2 月,*主席在同一位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谈话时,第一次对外阐明了三个世界划分的 问题。 1976 年 6 月 7 日,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援外工程──全长 1860 公里的坦赞铁路全线通车。 1977 年 2 月 3 日,外交部长黄华设宴欢迎也门共和国代表团并发表讲话。 6 月 6-16 日,苏丹总统尼迈率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6 月 9 日,中国和苏丹政府经济技 术合作协定在北京签订。 6 月 7-11 日,越南总理范文同等在出国访问途中访问中国。 8 月 30 日- 9 月 8 日,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对中国进行访问。 1978 年 5 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奉总统卡特之命访问中国。 8 月 12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订,经过中国人民代表 大会和日本国会正式批准,从立法程序上最终完成了中日建交的正规手续。 10 月 22-29 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访问日本,并参加交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 书的互换仪式。这是二次大战后中国高级领导人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国土。 11 月 5-14 日,*副总理访问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个邻邦。这是中国领导人对这三 个东盟国家的首次访问。 12 月 1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将 于 1979 年 1 月 1 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并于 3 月 1 日互派大使。 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不正常的状态。 1 月 29 日-2 月 5 日,*总理对美国进行访问,这是自中美建交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踏上美 国领土。 2 月 17 日-3 月 5 日,中国边防部队对越南在中越边境的挑□进行还击,中越边境战争 爆发。 4 月 26 日,中国政府提出关于处理中越关系问题八项原则。 7 月 7 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贸易关系协 定》 。 10 月 15 日-11 月 6 日,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对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英国和意大利 四个西欧国家进行国事访问。 1980 年 3 月,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 9 月 10 日,中国加入《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 。 1981 年 7 月 13 日,中国外交部就中越关系发表备忘录。 7 月 13-17 日,中国政府提出柬埔寨问题全面政治解决三要素。 10 月,中国政府提出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五项原则。 10 月 22-23 日,中国总理出席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讨论国际合作与发展的会议。 1982 年 2 月 22-24 日,中国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新德里磋商」 (又名「南 南会议」 ) 。 8 月 17 日,中美两国政府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联 合公报。 8 月 23 日,中国加入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议定书。 9 月 22-26 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对中国进行访问。 12 月 10 日,中国作为首批签字国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12 月 20 日-1983 年 1 月 17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对 11 个非洲国家进行访问,提出了中 国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 1983 年 3 月 1 日,中国政府提出解决柬埔寨问题五点建议。 4 月 4-7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社会经济基金会共同发起,在北京召开「南 南会议──发展战略、谈判及合作讨论会」 。 4 月 4 日,美国政府宣布给中国网球运动员胡娜以「政治避难」 ,中国政府对美国此举 作出了强烈反应。 5 月 9 日,中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 7 月 29 日,中国领导人阐述了中国政府处理中国同苏联、美国关系时坚持的三项原则。 11 月 23-30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对日本进行访问,与日本首相中曾根协商,提出发展 中日关系的四原则。 12 月 8 日,中国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国加入「各国议会联盟」的 决议。 1984 年 1 月 10-23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应邀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正式访问。 3 月 23-26 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3 月 24 日,中日双方宣 布, 「中日(日中)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正式成立。 4 月 26 日- 5 月 1 日,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6 月 17 日,中国国防部长张爱萍应邀访问美国。 9 月 21-22 日,中国外交部长吴学谦和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在联合国第 39 届会议期 间举行了两次会晤,这是中苏外交部长多年来的第一次正式会见。 9 月 24 日-10 月 8 日,应全国青联、学联和中日友协的邀请,3000 名日本青年分四路 在中国一些城市进行参观访问和联欢活动。 10 月,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主办的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12 月 19 日,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字。 1985 年 8 月 24-29 日,美国参议院代表团访问中国。 9 月 18-29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率领中国人大代表团应邀访问美国。 10 月 10-18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主席托尔库诺夫率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问中 国。 10 月 13-18 日,美国副总统布什访问中国。 1986 年 7 月 15 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接受中国恢复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10 月 12-18 日,英国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应邀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英国国家元首第一 次来华作国事访问。 1987 年 2 月 21 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反对印度成立「阿鲁那恰尔邦」 。 3 月 23-27 日,由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共同主办的「世界裁军运动」区域讨论会在北京召 开。 4 月 1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 合声明》 。 5 月 5-10 日,保加利亚共产党总书记托?日夫科夫应邀正式访问中国。 5 月 10-11 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访问中国。 1988 年 5 月 15 日,*在北京会见正在中国访问的阿根廷总统阿方辛。 5 月 31 日-6 月 8 日,以外交部长钱其琛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参加在纽约举行的第三届裁 军特别大会。 8 月 25-30 日,日本首相竹下登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9 月 6 日,中国国防部长秦基伟和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在北京举行会谈。 9 月 8 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国出口军用品三原则。 9 月 14-22 日,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中国。 9 月 21 日, *在会见来访的斯里兰卡总统普雷马达萨时, 倡议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11 月 10 日,李鹏总理在访问泰国期间,宣布了中国同东盟各国关系四原则。 12 月 19-23 日,印度总理拉?甘地正式访问中国。 1989 年 2 月 25 日,应中国国家主席和总理的邀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 的工作访问。 3 月 17 日,*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泰国总理差猜时,阐述了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三原则。 5 月 15 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 这是自 1959 年以来苏联最高领导人对中国的首次访问。 12 月 9 日,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助理斯考克罗夫访问中国。 12 月 18-28 日,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应邀对埃及、阿联酋、科威特和阿曼进行正式访 问。 1990 年 2 月 9 日,中国大使朱启桢代表中国政府在世界银行总部签署《关于解决国家和他国国 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 。 2 月 22 日,中国外交部就美国国务院发表「人权报告」发表声明,强烈抗议美国政府 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4 月 23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应邀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中 国政府首脑首次访苏。 5 月 14 日,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应邀开始对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国进行正 式访问。 8 月 6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开始对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进行正式访问。 11 月 14 日,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应邀访问中国。 1991 年 1 月 14 日,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3 月 14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会见来华访问的柬埔寨三方领导人西哈努克主席、宋 双总理、乔森潘副主席和拉那烈王子。 3 月 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接受日本《朝日新闻》社会长加藤采访。 5 月 15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应邀开始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 8 月 26 日,国家主席杨尚昆开始对蒙古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蒙建交 41 年来中国国家 主席对蒙古的第一次访问。 10 月 4 日,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金日成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1992 年 1 月 17 日,中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在华盛顿签署。 1 月 26 日- 2 月 6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应邀访问意大利、瑞士、葡萄牙和西班牙。 4 月 9 日,柬埔寨国家元首、柬最高委员会主席西哈努克亲王率柬全国最高委员会代表 团访问中国。 8 月 24 日,中国和韩国建交公报在北京签署。公报指出,中韩两国政府决定自即日起 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2 月 17 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1993 年 2 月 23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总编辑莫蒂默?朱克曼的采 访。 7 月 7 日,国家主席*接受墨西哥《至上报》社长迪亚斯采访,广泛论述中外大事。 9 月 7 日,中国副总理*向环太平洋论坛第三届大会发表《太平洋世纪的中国》的讲话。 11 月 19 日,中国国家主席*和美国总统举行正式会晤,这是中美最高领导人自 1989 年 6 月以来的首次正式会晤。 11 月 25 日-12 月 9 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应邀访问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是 全国政协主席对南亚国家的首次访问。 1994 年 2 月 28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公布了中英关于香港 1994/95 年选举安排会谈 中几个主要问题的真相。 4 月 18-29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应邀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共 和国、哈萨克斯坦和蒙古。 6 月 27 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40 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 6 月 29 日-7 月 12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应邀对奥地利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 罗马利亚进行正式访问。 9 月 2-12 日,中国国家主席*应邀分别对俄罗斯、乌克兰进行正式访问,对法国进行国 事访问。 1995 年 3 月 11 日,中美知识产权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 4 月 5 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奉命发布中国关于安全保证问题的国家声明。 5 月 23 日,中国外交部就美国政府宣布允许李登辉进行所谓「私人访问」一事发表声 明,提出强烈抗议。 7 月 5-15 日,中国国家主席*应邀对芬兰、匈牙利和德国进行国事访问。7 月 13 日,* 在德国波恩发表《阔步前进中的中国与世界》的演讲。 9 月 4 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1995 年 10 月 24 日,中国国家主席 *在联合国成立 50 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发表《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讲话。 11 月 13-17 日,中国国家主席*应邀对南韩进行国事访问。11 月 14 日,*在南韩国会发 表《加深相互了解,促进共同繁荣》演讲。 1996 年 4 月 24-26 日,应国家主席*的邀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5 月 13 日,中国国家主席*应非洲统一组织的邀请,发表《为中非友好创立新的历史丰 碑》的演讲,提出全面发展中非关系的五点建议。 7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从 1996 年 7 月 30 日起中国暂停核试 验。 9 月 3 日,国家主席*接受法国《费加罗报》社论委员会主席佩雷菲特采访,纵论中国 经济建设、台湾、香港、中美关系等问题。 12 月 2 日, 中国国家主席*在伊斯兰堡发表演讲, 提出中国与南亚各国共同构筑面向 21 世纪睦邻友好关系的五点主张。 1997 年 4 月 22-26 日,应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4 月 23 日,*主席和叶利钦总统签署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 5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就中国经济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香港回归 等问题,接受美国《世界观点》主编加德尔斯的采访。 6 月 30 日-7 月 1 日,中英举行中国恢复在香港行使主权和政权交接的仪式。 10 月 26 日-11 月 2 日, 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 中国国家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11 月 10 日,中俄联合声明签署。 11 月 24 日,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公司总裁高峰会特别延长会议上发表演讲。11 月 25 日,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温哥华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会 议,并于当天发表讲话。 12 月 15 日,国家主席*在东亚首脑非正式会晤时发表题为《携手合作 共创未来》的讲 话。12 月 16 日,国家主席*在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时发表《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 睦邻互信夥伴关系》的讲话。12 月 25 日,东盟─中日韩首脑非正式会晤和中国─东盟首脑 非正式会晤分别在吉隆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12 月 30 日,中国和南非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98 年 2 月 17-18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应邀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中俄总理第三 次定期会晤。 4 月 3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在第二届亚欧会议上发表讲话,并就发展亚欧互利合作问 题阐述中国政府的四项主张。 5 月 14-30 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应邀访问罗马利亚、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 6 月 25 日-7 月 3 日,应中国国家主席*的邀请,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近十年来美国在任总统第一次正式访华。 月 27 日, 6 *主席与克林顿总统举行正式会谈。 11 月 17 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吉隆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会议 并发表讲话。 11 月 23 日,中俄签署「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联合声明」「中俄最高级会晤成果联合新 、 闻公报」 。 1999 年 4 月 6 日起,中国总理*开始访问美国、加拿大之行程。 5 月 8 日,美国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在对南斯拉夫的战争中,以三枚导弹袭击中国 驻南使馆,造成三死数十伤,激起中国举国抗议。 9 月,中国派出民警,参加联合国在东帝汶的维持和平部队。 11 月 15 日下午 3 时 50 分左右,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达成协议。 12 月 9 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来华访问,12 月 10 日与中国国家主席*签署中俄联合声 明。 12 月 20 日起,澳门正式回归祖国。 1949 年 4 月,世界各国代表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拥护世界和平大会。中共派以郭沫若为首 的代表团前往参加。 9 月,全国政协通过《共同纲领》 ,规定中国处理对外事务的政策和基本原则。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 月 2 日,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0 月 2-3 日,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北京举行,选出全国委员会,以斯大林、*、居 里为名誉主席,郭沫若为主席,并通过《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 。 10 月 5 日,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12 月 10-16 日,亚洲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2 月 6 日,*、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16 日到达苏联首都莫斯科。次年 2 月回国。 1950 年 1 月 8 日,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和联合国秘书长赖伊,要求 联合国开除国民党代表。 1 月 20 日,周恩来总理在中途回国后重赴莫斯科,参加巩固中苏邦交关系的会商。 2 月 1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权代表周恩来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全权代表 安?扬?维辛斯基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同时签订《关于中国长春铁路、 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 2 月 17 日,*所率中国代表团结束访问,从苏联启程回国。 2 月 20-26 日,*主席、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各城,受到各界欢迎。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此后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联合国逐渐实施对中国 的禁运。 7 月 22 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指出 6 月 27 日美国宣布侵略台湾并进攻朝鲜,激起了中国人民、东方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愤怒 和反对。中国人民必能解放台湾,解放全中国。 10 月 8 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发出《关于组成中国 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0 月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辑安等地渡过鸭绿江,开赴朝鲜 前线。 11 月 24 日-12 月 16 日,中国特派伍修权出席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控诉美国武装侵略台 湾案。 1951 年 1 月 17 日,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就有关朝鲜及其他远东问题电覆联合国第一委员会主 席阿彼拉兹,建议在中国举行包括中、苏、英、美、法、印度的七国会议,在同意从朝鲜撤 退一切外国军队及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的基础上, 举行有关各国的谈判, 以迅速结 束朝鲜战争;谈判内容必须包括美国武装力量从台湾及台湾海峡撤退。 3 月 14 日,中苏签订铁路联运协定,从 4 月起建立两国旅客、行李、货物的联运。 7 月 10 日,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汉城举行。北朝鲜首席代表南日将军提出三项建 议,中方首席代表邓华将军指出这是谈判的出发点。 8 月 19 日,首批派往苏联的中国留学生 375 人启程。 1952 年 2 月 22 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公布全国人民武器捐款情况。截至 1951 年底,捐款 总额达 5,024,687,796,521 元人民币(旧币) ,相当于 3349 架战斗机的价值。 3 月 8 日, 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 严重抗议美国政府用细菌武器屠杀中国人民, 侵犯中国领空。 5 月 5 日, 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关于美国宣布非法的单独对日和约生效日期的声明, 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再次声明, 我们坚持一切占领军必须撤离日 本, 对美国宣布生效的非法的单独对日和约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对于公开侮辱并敌视中国人 民的吉田、蒋介石「和约」是坚决反对的。 6 月 1 日, 中日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在北京签字。 协议规定, 双方在易货贸易的基础上, 每方购入与售出各为价值 3000 万英镑的货物。 10 月 2-13 日,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 37 个国家 的正式代表 367 人,列席代表和特邀代表 96 人。会议通过了《告世界人民书》《致联合国 、 书》《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关于日本问题的决议》和《关于民族独立问题的决议》等。 、 、 决议建立一常设的联络机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 1953 年 3 月 7 日,周恩来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吊唁斯大林逝世。 5 月 15 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 ,规定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与改造 91 个企业。 7 月 27 日,朝中方面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美方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 中将,在板门店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历时 3 年多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同日,金日 成、彭德怀向朝中部队发布停战命令。 11 月 12-25 日,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元帅率领朝鲜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 12 月 31 日,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 处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及和平共处。 12 月 31 日,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双方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 此项谈判至 1954 年 4 月 29 日结束。 1954 年 4 月 24 日-7 月 23 日, 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讨论和 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 4 月 29,中国政府与印度政府《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在北 京签字。协定中首次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 月 25-29 日,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 努举行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7 月 23-25 日,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9 月 29 日-10 月 12 日,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访问结束时中苏双方发 表了联合宣言。 10 月 12 日,中苏科学技术协定在北京签署。 10 月 19-30 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应中央人民政府的邀请,对中国进行访问。其间,*会 见并宴请尼赫鲁。周恩来等中国政府领导人先后与尼赫鲁会谈。 12 月 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了关于台美《共 同防御条约》的声明,宣布美台 12 月 2 日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是非法的和无效的。 1955 年 4 月 11 日下午 6 时 30 分,出席万隆会议的中国代表团部分工作人员和记者乘坐的飞机 「克什米尔公主号」 ,被人安放炸弹,在飞越北婆罗洲沙捞越古晋 100 海里时,机舱突然爆 炸起火,迅速坠入大海。机上除 3 名机组人员获救外,全体乘客和其他机组成员共 16 人全 部遇难。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4 月 18-24 日,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 29 个国家参加的 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对议程中的各项问题达成了一项 协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6 月 22-29 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郭沫若和作家茅盾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芬兰 赫尔辛基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郭沫若发表《为消除新战争的威胁而奋斗》的演说。 6 月 23 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率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应邀对中国进行 访问。这是胡志明主席在越南北方解放后,首次率政府代表团正式访华。 8 月 1 日,中美两国大使级首次会谈在日内瓦举行。首次会议确定了这次会谈的议程: 一、双方平民回国问题;二、双方有所争执的其他实际问题。 12 月 16 日-1956 年 2 月 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庆龄应邀 访问印度、缅甸、巴基斯坦三国。 12 月 21-30 日,朱德率中共代表团出席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 年 2 月 14-25 日,苏联共产党在莫斯科举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朱德为团长的中共代表 团出席了大会。大会期间,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 报告。 中共中央认为苏共二十大在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揭露其错误的严重性方面具有 积极意义;同时又认为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是不对的。因此,中共中央一方面采取维护 斯大林的立场;一方面又以苏联错误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4 月,米高扬访问中国,中苏签订两项协定,一项是关于苏联援助中国某些工业部门的 协定,规定建设 55 个新的工业企业,作为已经签订的中苏协定而正在建设中的 156 个项目 的补充。 7 月 5 日, 《中苏文化合作协定》在莫斯科签订。 10 月 1 日,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到达北京,对中国进行访问,*到机场欢迎。是日, 苏加诺前往中南海拜会了*。 10 月 18 日,应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邀请,巴基斯坦总理苏瓦拉底对中国进行访问。 11 月 1 日,中国就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发表声明。 11 月 17 日-12 月 30 日,周恩来总理应邀前往越南民主共和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共和 国、缅甸联邦、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进行访问。 11 月 25 日,应纪念释迦牟尼涅盘 2500 周年工作委员会的邀请,十四世*喇嘛和十世* 额尔德尼到达印度新德里。 1957 年 11 月 2-21 日, 为参加十月革命 40 周年纪念活动和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 人党代表会议,*率领由宋庆龄、*、李先念、彭德怀、郭沫若、沈雁冰、乌兰夫、李井泉、 陈伯达、杨尚昆、陆定一、胡乔木等人组成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了苏联。11 月 6 日,*在 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的十月革命 40 周年庆祝会上发表了讲话。11 月 14 日、16 日和 18 日, *分别在 12 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会议和*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作 了三次讲话。 11 月 14-16 日, 中共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 议。会议发表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 。 1958 年 1 月,郭沫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并签订了中苏两国政府共同进行最重要的科 学技术研究以及在研究中苏联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协定,其中规定
年共同研究 122 个重要科学技术问题。 4 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通商和航海条约。 4 月,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提出在中国建立用于潜艇 舰队海上通讯联络的长波电台,苏联提供经费 7000 万卢布,中国出 3000 万卢布,建成后归 苏联控制。 7 月 31 日-8 月 3 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来中国访问,同*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讨 论了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等问题。8 月 3 日发表了会谈公报。 7 月,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提出关于中苏建立共同舰队的意见,当场遭到*的拒绝。 8 月,中苏签订关于新建和扩建 47 个工业企业和电站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协定。 12 月 8-11 日,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席南汉宸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经济 会议。 1959 年 3 月,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提出关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政治三原则,为中日关系正常化 奠定基础。 6 月 20 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提出由于当时苏联正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日内瓦 进行关于禁止试验核武器的谈判, 如果西方知道苏联在新技术方面对华援助, 就有可能破坏 社会主义国家为争取和平、 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 所以要中断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 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 10 月,赫鲁晓夫访问中国。 1960 年 1 月 23 日,中国首都各界人民举行群众大会,反对日美安全条约。 6 月 21 日,苏共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向参加会议的各国共产党代表团散发给 中共中央的通知书,对中共进行攻击,触发中苏两党的大论战。 7 月 16 日,苏联政府事先不同中国政府商量,单方面决定召回全部在中国的苏联专家 1390 名,在未得到中国政府答覆的情况下,苏联方面又于 7 月 25 日通知中国政府,在一个 月内(从 7 月 28 日起)把苏联专家全部撤走。 8 月 27 日,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中贸易促进会专务理事铃木一雄时,提出了中日贸易 三原则,即:政府协定;民间合同;个别照顾。 9 月 10 日,中共中央对苏共在 6 月 21 日给中共中央的通知书,作了全面的答覆。其中 提到了解决分歧、达到团结的五项建议。 9 月 17-22 日,中苏两党在莫斯科举行会谈。中共代表团团长*批评苏共中央在兄弟党、 兄弟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以「老子党」「老子国家」自居,把中苏两党之间的思想分歧,扩 、 大到国家关系方面,把同敌人的关系和与兄弟党、兄弟国家的关系摆错了位置。 11 月,参加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43 周年的 81 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团在莫斯科 举行会议。刘少奇副主席、*总书记率中共代表团出席会议。 1961 年 5 月 16 日-1962 年 7 月 23 日,陈毅外交部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扩大的日内瓦会议。 6 月 10-16 日,以范文同总理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其间,周恩 来总理和范文同总理举行了会谈。 1962 年 10 月 20 日-11 月 20 日,中印边境战争发生。 10 月 24 日, 中国政府就 10 月 20 日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发动大规模的武装 冲突发表声明。 11 月 9 日,中国政府代表廖承志和日本前通产大臣高崎达之助签订关于发展中日民间 贸易的备忘录。 1963 年 4-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对亚洲五国进行友好访问。 6 月 14 日,中共中央在对苏共中央 1963 年 3 月 30 日来信的覆信中,提出了《中共关 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 。 7 月 31 日, 《中国政府主张全面、彻底、乾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提倡召开世 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声明》发表。 9 月 6 日-1964 年 7 月 14 日, 《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编辑部陆续发表了《苏共领 导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等九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史称「九评」 ) ,驳斥苏 联的霸权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 12 月 13 日-1964 年 3 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应邀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对非洲十国、阿尔 巴尼亚和南亚三国进行访问。 1964 年 1 月 12 日,*主席对《人民日报》记者发表谈话表示,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巴拿马人民反 对美帝国主义的爱国正义斗争。 1 月 27 日,*主席就最近日本反美大示威发表谈话表示,中国人民支持日本人民伟大的 爱国斗争。 5 月 3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评苏联政府关于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议的声 明》 。 7 月 28 日,中共中央发出对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964 年 6 月 15 日来信的覆信。 10 月 16 日 15 时,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同日,中国政府就此发表声明。 11 月 28 日,*主席发表支持刚果(利奥波德维尔)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声明。 1965 年 2 月 9 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重申侵犯越南就是侵犯中国,中国是 1954 年日内瓦协 议签字国,中国和越南是唇齿相依的邻邦,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情同手足的兄弟。 4 月 12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扬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尽一切可能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9 月 29 日,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发表抗美援越的重要讲话, 指出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战斗中愿意作出一切必要的牺牲。 10 月-1968 年 3 月,应越南政府的要求,中国向越南派出地空导弹、高炮、工程、铁道、 扫雷、后勤保障等支援部队,共计 32 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达 5000 余人,中国援越物质总 价值达 200 亿美元。 12 月 30 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接受了日本《赤旗报》驻北京记者高野好久的采访。 1966 年 4 月 10 日,周恩来总理对巴基斯坦《黎明报》记者谈关于中国对美国政策。 5 月 2 日,中尼关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之间的通商、交通和其他有关问题的协定 在北京签订。 6 月 24-28 日, 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应邀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对阿尔巴尼亚进行访问。 7 月 2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发表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声明。是日, 首都近百万人举行抗美援越的集会和游行。 1967 年 5 月-8 月,香港左派发起反英「六七暴动」 。 8 月 22 日,北京*造反派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 1968 年 4 月 16 日,*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声明,支持美国黑人斗争。 1969 年 3 月 2-17 日,中苏发生珍宝岛武装冲突。 9 月 11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首都机场,会见了从河内参加胡志明葬礼后 回国途经北京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 1970 年 4 月, 由柬埔寨、 老挝、 越南北方和越南南方领导人在中国广州举行印支三国四方会议。 4 月 28 日,中国政府声明坚决支持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 5 月 20 日,*主席发表关于支持印度支那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声明。 12 月 18 日,*在北京会见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表示对当时所搞的对自己的个人崇 拜不满。 1971 年 4 月,中国乒乓球代表队在日本名古屋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 问中国。美国乒乓球队接受邀请,于 4 月 10 日访问中国。 4 月 14 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表示了对美国人民的友好态度。中美乒 乓球队的往来,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被世人誉为「乒乓外交」 。 6 月,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齐奥塞斯库对中国进行访 问。 7 月 9 日-11 日,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会谈。16 日 发表公报,宣布美国尼克松总统将于次年 5 月前访华。 10 月 20 日, 中日友好协会代表团与日本促进恢复日中邦交议员联盟访华代表团在北京 签署联合声明,提出双方确认恢复中日邦交的三项基本原则。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12 月 30 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抗议美、日把中国钓鱼岛等岛屿划入给日本的「归 还区域」 ,重申了中国对这些岛屿的领土主权。 1972 年 2 月 21-28 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1 日下午,*会见了尼克松。2 月 28 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9 月 29 日,应邀来中国访问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及外务大臣大平正芳与中国总理周恩 来和外交部长姬鹏飞在北京联合签署中日政府联合声明, 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实现邦交正常 化。 1974 年 1 月 19 日,中国与南越发生西沙海战。20 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对南越西贡当局 入侵中国西沙群岛提出强烈抗议。 2 月,*主席在同一位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谈话时,第一次对外阐明了三个世界划分的 问题。 1976 年 6 月 7 日,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援外工程──全长 1860 公里的坦赞铁路全线通车。 1977 年 2 月 3 日,外交部长黄华设宴欢迎也门共和国代表团并发表讲话。 6 月 6-16 日,苏丹总统尼迈率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6 月 9 日,中国和苏丹政府经济技 术合作协定在北京签订。 6 月 7-11 日,越南总理范文同等在出国访问途中访问中国。 8 月 30 日- 9 月 8 日,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对中国进行访问。 1978 年 5 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奉总统卡特之命访问中国。 8 月 12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订,经过中国人民代表 大会和日本国会正式批准,从立法程序上最终完成了中日建交的正规手续。 10 月 22-29 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访问日本,并参加交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 书的互换仪式。这是二次大战后中国高级领导人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国土。 11 月 5-14 日,*副总理访问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个邻邦。这是中国领导人对这三 个东盟国家的首次访问。 12 月 1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将 于 1979 年 1 月 1 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并于 3 月 1 日互派大使。 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不正常的状态。 1 月 29 日-2 月 5 日,*总理对美国进行访问,这是自中美建交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踏上美 国领土。 2 月 17 日-3 月 5 日,中国边防部队对越南在中越边境的挑□进行还击,中越边境战争 爆发。 4 月 26 日,中国政府提出关于处理中越关系问题八项原则。 7 月 7 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贸易关系协 定》 。 10 月 15 日-11 月 6 日,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对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英国和意大利 四个西欧国家进行国事访问。 1980 年 3 月,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 9 月 10 日,中国加入《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 。 1981 年 7 月 13 日,中国外交部就中越关系发表备忘录。 7 月 13-17 日,中国政府提出柬埔寨问题全面政治解决三要素。 10 月,中国政府提出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五项原则。 10 月 22-23 日,中国总理出席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讨论国际合作与发展的会议。 1982 年 2 月 22-24 日,中国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新德里磋商」 (又名「南 南会议」 ) 。 8 月 17 日,中美两国政府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联 合公报。 8 月 23 日,中国加入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议定书。 9 月 22-26 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对中国进行访问。 12 月 10 日,中国作为首批签字国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12 月 20 日-1983 年 1 月 17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对 11 个非洲国家进行访问,提出了中 国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 1983 年 3 月 1 日,中国政府提出解决柬埔寨问题五点建议。 4 月 4-7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社会经济基金会共同发起,在北京召开「南 南会议──发展战略、谈判及合作讨论会」 。 4 月 4 日,美国政府宣布给中国网球运动员胡娜以「政治避难」 ,中国政府对美国此举 作出了强烈反应。 5 月 9 日,中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 7 月 29 日,中国领导人阐述了中国政府处理中国同苏联、美国关系时坚持的三项原则。 11 月 23-30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对日本进行访问,与日本首相中曾根协商,提出发展 中日关系的四原则。 12 月 8 日,中国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国加入「各国议会联盟」的 决议。 1984 年 1 月 10-23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应邀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正式访问。 3 月 23-26 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3 月 24 日,中日双方宣 布, 「中日(日中)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正式成立。 4 月 26 日- 5 月 1 日,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6 月 17 日,中国国防部长张爱萍应邀访问美国。 9 月 21-22 日,中国外交部长吴学谦和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在联合国第 39 届会议期 间举行了两次会晤,这是中苏外交部长多年来的第一次正式会见。 9 月 24 日-10 月 8 日,应全国青联、学联和中日友协的邀请,3000 名日本青年分四路 在中国一些城市进行参观访问和联欢活动。 10 月,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主办的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12 月 19 日,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字。 1985 年 8 月 24-29 日,美国参议院代表团访问中国。 9 月 18-29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率领中国人大代表团应邀访问美国。 10 月 10-18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主席托尔库诺夫率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问中 国。 10 月 13-18 日,美国副总统布什访问中国。 1986 年 7 月 15 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接受中国恢复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10 月 12-18 日,英国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应邀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英国国家元首第一 次来华作国事访问。 1987 年 2 月 21 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反对印度成立「阿鲁那恰尔邦」 。 3 月 23-27 日,由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共同主办的「世界裁军运动」区域讨论会在北京召 开。 4 月 1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 合声明》 。 5 月 5-10 日,保加利亚共产党总书记托?日夫科夫应邀正式访问中国。 5 月 10-11 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访问中国。 1988 年 5 月 15 日,*在北京会见正在中国访问的阿根廷总统阿方辛。 5 月 31 日-6 月 8 日,以外交部长钱其琛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参加在纽约举行的第三届裁 军特别大会。 8 月 25-30 日,日本首相竹下登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9 月 6 日,中国国防部长秦基伟和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在北京举行会谈。 9 月 8 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国出口军用品三原则。 9 月 14-22 日,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中国。 9 月 21 日, *在会见来访的斯里兰卡总统普雷马达萨时, 倡议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11 月 10 日,李鹏总理在访问泰国期间,宣布了中国同东盟各国关系四原则。 12 月 19-23 日,印度总理拉?甘地正式访问中国。 1989 年 2 月 25 日,应中国国家主席和总理的邀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 的工作访问。 3 月 17 日,*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泰国总理差猜时,阐述了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三原则。 5 月 15 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 这是自 1959 年以来苏联最高领导人对中国的首次访问。 12 月 9 日,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助理斯考克罗夫访问中国。 12 月 18-28 日,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应邀对埃及、阿联酋、科威特和阿曼进行正式访 问。 1990 年 2 月 9 日,中国大使朱启桢代表中国政府在世界银行总部签署《关于解决国家和他国国 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 。 2 月 22 日,中国外交部就美国国务院发表「人权报告」发表声明,强烈抗议美国政府 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4 月 23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应邀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中 国政府首脑首次访苏。 5 月 14 日,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应邀开始对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国进行正 式访问。 8 月 6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开始对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进行正式访问。 11 月 14 日,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应邀访问中国。 1991 年 1 月 14 日,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3 月 14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会见来华访问的柬埔寨三方领导人西哈努克主席、宋 双总理、乔森潘副主席和拉那烈王子。 3 月 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接受日本《朝日新闻》社会长加藤采访。 5 月 15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应邀开始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 8 月 26 日,国家主席杨尚昆开始对蒙古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蒙建交 41 年来中国国家 主席对蒙古的第一次访问。 10 月 4 日,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金日成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1992 年 1 月 17 日,中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在华盛顿签署。 1 月 26 日- 2 月 6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应邀访问意大利、瑞士、葡萄牙和西班牙。 4 月 9 日,柬埔寨国家元首、柬最高委员会主席西哈努克亲王率柬全国最高委员会代表 团访问中国。 8 月 24 日,中国和韩国建交公报在北京签署。公报指出,中韩两国政府决定自即日起 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2 月 17 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1993 年 2 月 23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总编辑莫蒂默?朱克曼的采 访。 7 月 7 日,国家主席*接受墨西哥《至上报》社长迪亚斯采访,广泛论述中外大事。 9 月 7 日,中国副总理*向环太平洋论坛第三届大会发表《太平洋世纪的中国》的讲话。 11 月 19 日,中国国家主席*和美国总统举行正式会晤,这是中美最高领导人自 1989 年 6 月以来的首次正式会晤。 11 月 25 日-12 月 9 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应邀访问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是 全国政协主席对南亚国家的首次访问。 1994 年 2 月 28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公布了中英关于香港 1994/95 年选举安排会谈 中几个主要问题的真相。 4 月 18-29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应邀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共 和国、哈萨克斯坦和蒙古。 6 月 27 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40 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 6 月 29 日-7 月 12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应邀对奥地利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 罗马利亚进行正式访问。 9 月 2-12 日,中国国家主席*应邀分别对俄罗斯、乌克兰进行正式访问,对法国进行国 事访问。 1995 年 3 月 11 日,中美知识产权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 4 月 5 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奉命发布中国关于安全保证问题的国家声明。 5 月 23 日,中国外交部就美国政府宣布允许李登辉进行所谓「私人访问」一事发表声 明,提出强烈抗议。 7 月 5-15 日,中国国家主席*应邀对芬兰、匈牙利和德国进行国事访问。7 月 13 日,* 在德国波恩发表《阔步前进中的中国与世界》的演讲。 9 月 4 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1995 年 10 月 24 日,中国国家主席 *在联合国成立 50 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发表《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讲话。 11 月 13-17 日,中国国家主席*应邀对南韩进行国事访问。11 月 14 日,*在南韩国会发 表《加深相互了解,促进共同繁荣》演讲。 1996 年 4 月 24-26 日,应国家主席*的邀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5 月 13 日,中国国家主席*应非洲统一组织的邀请,发表《为中非友好创立新的历史丰 碑》的演讲,提出全面发展中非关系的五点建议。 7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从 1996 年 7 月 30 日起中国暂停核试 验。 9 月 3 日,国家主席*接受法国《费加罗报》社论委员会主席佩雷菲特采访,纵论中国 经济建设、台湾、香港、中美关系等问题。 12 月 2 日, 中国国家主席*在伊斯兰堡发表演讲, 提出中国与南亚各国共同构筑面向 21 世纪睦邻友好关系的五点主张。 1997 年 4 月 22-26 日,应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4 月 23 日,*主席和叶利钦总统签署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 5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就中国经济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香港回归 等问题,接受美国《世界观点》主编加德尔斯的采访。 6 月 30 日-7 月 1 日,中英举行中国恢复在香港行使主权和政权交接的仪式。 10 月 26 日-11 月 2 日, 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 中国国家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11 月 10 日,中俄联合声明签署。 11 月 24 日,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公司总裁高峰会特别延长会议上发表演讲。11 月 25 日,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温哥华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会 议,并于当天发表讲话。 12 月 15 日,国家主席*在东亚首脑非正式会晤时发表题为《携手合作 共创未来》的讲 话。12 月 16 日,国家主席*在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时发表《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 睦邻互信夥伴关系》的讲话。12 月 25 日,东盟─中日韩首脑非正式会晤和中国─东盟首脑 非正式会晤分别在吉隆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12 月 30 日,中国和南非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98 年 2 月 17-18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应邀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中俄总理第三 次定期会晤。 4 月 3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在第二届亚欧会议上发表讲话,并就发展亚欧互利合作问 题阐述中国政府的四项主张。 5 月 14-30 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应邀访问罗马利亚、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 6 月 25 日-7 月 3 日,应中国国家主席*的邀请,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近十年来美国在任总统第一次正式访华。 月 27 日, 6 *主席与克林顿总统举行正式会谈。 11 月 17 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吉隆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会议 并发表讲话。 11 月 23 日,中俄签署「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联合声明」「中俄最高级会晤成果联合新 、 闻公报」 。 1999 年 4 月 6 日起,中国总理*开始访问美国、加拿大之行程。 5 月 8 日,美国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在对南斯拉夫的战争中,以三枚导弹袭击中国 驻南使馆,造成三死数十伤,激起中国举国抗议。 9 月,中国派出民警,参加联合国在东帝汶的维持和平部队。 11 月 15 日下午 3 时 50 分左右,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达成协议。 12 月 9 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来华访问,12 月 10 日与中国国家主席*签署中俄联合声 明。 12 月 20 日起,澳门正式回归祖国。 中国内地经济建设年表 更新时间
15:36:00字数:7742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1950 年 1 月 1 日,经过修复的京汉、粤汉铁路全线通车。 4 月 15 日,开始续修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段,1952 年 10 月 1 日通车。 6 月 15 日,成渝铁路正式动工,1953 年 7 月 1 日通车。 8 月 1 日,国内民用航空正式开航。 11 月底,第一期治淮工程动工,次年 7 月 20 日完工。 1951 年 本年夏,康藏公路(后改名川藏公路)续修,1954 年 12 月 25 日全线开通。 10 月,官厅水库动工,1954 年 5 月完成。 11 月,第二期治淮工程开始。 本年,动工兴建六个现代化纺织工厂,1952 年 5 月-1953 年 1 月投产。 1952 年 1 月,佛子岭水库动工,1954 年 10 月完成。 4 月 5 日,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动工,6 月 20 日完成。 7 月,宝成铁路由成都开始修筑,1954 年 1 月由宝鸡对修,1956 年建成通车,1975 年 全线实现电气化。 10 月,兰新铁路开始修筑,1962 年完成,1966 年 12 月交付运营。 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1953 年 本年起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 本年春,青藏公路动工,1954 年 12 月 25 日全线开通。 6 月 15 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确定 15 年左右实现 国家工业化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 月 15 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1956 年建成投产。 10 月 27 日,鞍山钢都炼出第一根无缝钢管。 11 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 七号炼铁炉、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相继完工 投产。 本年,湘黔铁路开始续修,1972 年全线通车,1975 年 1 月正式运营。 1954 年 5 月,包头钢铁公司动工兴建,1960 年建成,1989 年改称包头钢铁稀土公司。 8 月,陇海铁路全线正式运营,1984 年改造为电气化铁路。 12 月 25 日,康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12 月 27 日,上海江南造船厂自制第一艘海客货轮下水 。 1955 年 2 月 21 日,国务院决定自 3 月 1 日起发行新人民币。至 6 月 11 日停止兑换旧人民币。 7 月,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 7 月,武汉长江大桥开始动工,1957 年 10 月 15 日建成通车。 10 月 29 日,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喷出原油,1956 年开始油田建设。 本年,鹰厦铁路开始动工,1956 年铺轨至厦门,1958 年元旦正式运营。 本年,黔桂铁路金城江至都匀段开始续修,1958 年全线通车,1959 年 3 月交付运营。 1956 年 1 月 2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1956 到 1967 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草案) 。 3 月,新藏公路开始施工,1957 年 10 月 5 日修通。 5 月 26 日,北京-拉萨试航成功。 6 月 1 日,天津制造第一批双喜牌自行车出厂。 7 月中,长春试制解放牌卡车成功。 10 月 15 日,北京电子管厂建成。 年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社遍建,私营工商业改公私合营。 1957 年 4 月 5 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4 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动工,1960 年 9 月完成。 11 月 13 日, *在苏联接见留学生时提出「十五年赶超英国」 ;同日《人民日报》社论 出现「水楼」口号。 12 月 24 日,首架「安二」型多用途飞机制造成功。 1958 年 本年起开始第二个五年计划() 。 1 月 21 日,十三陵水库动工,同年 7 月 1 日完成。 3 月,中共中央决定水楼,农业产值增长速度由 6.1%改 16.2%,工业由 10%改 33%。 5 月 5-23 日,中共召开八大二次会议,制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 会主义的总路线。*在会上提出七年超英国、十五年赶美国。 5 月 14 日,郑州黄河大桥新桥动工兴建,1960 年 4 月 21 日完工。 6 月 13 日,中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建成。 8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大炼钢铁,规定当年钢产量比上年翻一番,达 1070 万吨;同时通过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8 月 26 日,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动工,1978 年 1 月完成。 9 月,密云水库动工,1960 年 9 月完成。 9 月,刘家峡水利枢纽工程动工,1974 年完成。 11 月 27 日,第一艘万吨*在大连下水。 本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动工,1973 年完成。 本年,成昆铁路开始动工,1970 年 7 月 1 日全线建成通车。 本年,北京国际机场建成使用,后多次扩建。 1959 年 9 月 25 日,东北大庆油田发现石油,1960 年 3 月投入开发建设,1962 年建成。 9 月,国庆十周年前夕,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 国革命 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民 族饭店、华侨大厦 等十大建筑全部完工。 10 月 15 日,包头钢铁厂一号高炉建成投产。 11 月 1 日,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1960 年 2 月,河南林县红旗渠动工,1969 年 7 月基本建成。 9 月 10 日,第一枚导弹成功发射。 本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 中、波轮船公司建立(1977 年以公开名义运作) 。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开始。 1961 年 1 月,中共确定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本年,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动工,1977 年完工。 1962 年 6 月,江南造船厂制成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1963 年 12 月 25 日,新华社报道:中国石油产品基本自给。 1964 年 2 月,中共中央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 5-6 月,*提出全国分三线:一线指东北和沿海各省;三线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的 内陆地区;二线介于二者之间。同时号召加紧第三线建设。 6 月,开始勘探山东胜利油田,次年打出第一口日产千吨的油井,1974 年 9 月建成。 9 月,成都-昆明铁路全面施工,1970 年 7 月 1 日建成通车。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2 月 21 日,周恩来在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技 「四个 现代化」 的目标。 12 月,天津大港油田打出第一口自喷油井,1968 年正式投入开发,1974 年 5 月 15 日 建成。 1965 年 5 月,上海黄浦江打浦路隧道动工,1970 年建成。 7 月 1 日,北京地下铁路一期工程动工,1969 年 9 月通车;二期工程于 1971 年动工, 1984 年完成;复兴门-八王坟线定于 1999 年全线通车。 9 月 17 日中国第一次人工合成胰岛素。 本年,上海虹桥机场改建为国际机场,后多次扩建。 1966 年 本年起开始第三个五年计划() 。 5 月 16 日, 在*授意下, 通过 《中共中央通知》 十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 , () 正式开始,对国民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 10 月 27 日,中国第一枚核导弹试射成功。 本年,皖赣铁路重新分段修筑,1981 年全线通车,1984 年正式运营。 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8 年 1 月 8 日,东风号万吨远洋货轮宣布建成。 12 月 29 日,南京长江大桥通车。 本年及次年,襄渝铁路东、西两段分别开始施工,1978 年正式运营。 1969 年 4 月,第一艘万吨油轮下水。 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9 月,攀枝花钢铁公司第一座高炉投产。 10 月 16 日,新疆哈密露天煤矿建成。 12 月 30 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动工,1988 年底完成。 1971 年 本年起开始第四个五年计划() 。 1 月,都江堰改造工程完工。 3 月 3 日,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6 月 29 日,第一艘两万吨货轮下水。 1972 年 10 月 13 日,湘黔铁路建成通车。 1973 年 8 月 27 日,每秒 100 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制成。 9 月,大庆-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输油。 1974 年 3 月 20 日,第一艘 2.5 万吨浮船坞建成。 1975 年 6 月 23 日,秦皇岛-北京输油管道建成。 7 月 1 日,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 宝成铁路通车。 11 月 26 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12 月 24 日,焦枝铁路建成通车。 年底,中朝友谊输油管建成。 1976 年 本年起开始第五个五年计划() 。 6 月,大连新港建成。 6 月 29 日,黄浦江大桥建成通车。 7 月 14 日,中国援建的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10 月,胶州湾黄岛深水油港建成。 1977 年 1 月,山东胜利石油化工总厂建成投产。 8 月,中共十一大重申「四个现代化」 的目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首脑会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