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在佛教协会上的讲话在哪?

安徽省佛教协会官方网站
九华山上禅堂举办2017年第三届… 深秋的九华,天朗气清,群峰竞秀。位于山下的地藏菩萨圣像,披一身金黄的秋阳,越发…
淮南市佛教协会召开第三次代表…淮南市佛教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顺利召开淮南市佛教协会第三次理事会召开第一次…
我省在合肥举行“五教同力?…活动现场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建立宗教慈善长效机制,充分发…
网络佛学院
现代僧伽教育之现状与展望一、 导言佛教传入中国并完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已有两千多年了,伟大的佛陀以…
《步步莲花》――赵朴初佛缘人…本书信息书名: 《步步莲花》作者: 朱洪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1年10月…
北京“如是我闻"界虚法师书小楷…展览名称:“如是我闻”界虚法师小楷书法作品主题展艺 术 家:界虚法师策 展…
宗教事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6号《宗教事务条例》已经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
快趁春光种福田
旧年过去,新年到来,万家团圆,辞旧迎新。而节日总是短暂的,人们又将从这喜庆的…
省宗教局在石台县河口村开展“…仪式现场五大教负责人现场举牌捐助当地负责人代表接受捐助孙丽芳在仪…
信息协作:
&&&&&&&&&&&&&&&&&&&&&&&&&&&&&&&&&&&&&&
其他机构:
&&&&&&&&&&&&
安徽省佛教协会网 & 版权所有:安徽省佛教协会
办公地址:合肥市经济开发区丹霞路292号大观音庵 邮编:230601
电话:0 投稿信箱:通灵佛教网&||||||
--(2312)[]
苏州东山太湖边上的一座佛寺
苏州太湖边上的一座佛寺古寺& 恢复重建苏龙位于苏州城南太湖中的半岛,又名洞庭山。这里山水秀丽,鸟语花香,吴越文化遗存极为丰厚,在东山源远流长,的人文气息浓郁。在众多的寺庙中,一度被誉为东山诸寺庙之首的古寺,于日举行了恢复重建奠基典礼。笔者应邀参加,并进行了探访。古刹历史“佛心照本觉,灵源自永昌;法云弥大地,智曰亘光场。”灵源寺位于东山碧螺峰下、太湖边的陆巷古村旁。据史料记载,梁天监元年由集善高僧始建,灵源寺因灵泉而得名,距今已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原规模宏大,占地百亩,僧舍千间,据说,灵源寺与杭州灵隐寺还是姐妹寺,闻名江浙沪。元末被毁,明永乐十二年智昕禅师于废墟中诛茅寻楚,重兴灵源寺。历数二十六年至正统五年,高僧克勤续建,寺院规模及香火之盛大为当时东山之最。明宰相王鏊退隐还乡后,在寺院东南建之“可月堂”、“得月亭”等景物。以至清之民国十九年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先生题:“碧螺春晓”、旁建“碧螺春轩”,并书“灵源禅寺”四字石匾。灵源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被毁,仅存部份殿堂基石,整个遗址改作桔林,而与古寺同龄的罗汉松,虽历经千秋风雨仍依然苍翠茂盛,它既已见证了灵源寺过去的兴衰,又将展望着灵源寺未来的辉煌进步。日,经批准,灵源寺恢复重建,由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报恩寺弘法大和尚任灵源寺恢复重建筹备委主任,开始了恢复重建的各项准备工作。规划理念据弘法法师介绍,恢复重建灵源寺以继承和创新的理念,积极倡导传统与时代特点相结合,总体布局以左、中、右三大块,“一区四园”五个功能区。中部为寺院的主体建筑礼佛区,将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念佛堂等建筑;左侧疥为般若园,后为净园;右侧前为菩提园,后为怡心园。整个灵源寺依山顺势,视觉丰富,既有宽敞的殿堂和开阔的空间、绿地和水系,又有僧舍生活区及景点,站在大殿位置,可将太湖风光尽收眼底。根据规划,重建后灵源寺,将成为提供四众共修的清静道场,成为展示佛教文化的又一处成功典范,成为养育佛弟子品质的一座高等学府,成为人间佛教思想的又一种实践形式,成为佛教对外友好交往的又一个重要窗口,成为东山旅游观光太湖边上的一处佛教胜景,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一束光环。古迹诗情灵源寺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但记载着千年古刹的古迹依存。“奉宪永禁碑”。在一间半坍的房子墙上,竖有一块“奉宪永禁碑”,石碑下方刻有“嘉庆壹玖年”,可见碑的制作时间是清嘉庆年间。石碑上的文字告诉了我们灵源寺曾经的沧桑岁月:“灵源寺占地96亩,始建于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元末时因火烧毁,明正德年重建┄┄”。这块碑,为恢复重建灵源寺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古罗汉松(亦称神灵树)。位于原大雄宝殿前,李根源先生称为“奇绝”,有1500多岁了。树干粗壮成虬枝盘绕,像有九龙盘旋而上,贵为稀有之宝。更为神奇的是该古树因寺院的盛衰而生死,被当地人奉为“神灵树”,朝拜者甚多。往昔该树已慢慢地枯死,现在寺院恢复重建,树已重新发芽,枝叶茂盛,苍劲挺身而拔。树高20多米,四五人才能合抱。灵源古井。位于古罗汉松西南角处的桔林里,系东山五大古井之一,古井亦为寺院内泉井之圣水,是着名的灵源泉。笔者往井下探视,只见青石圈里布满青苔,井水很浅,留有笔者清晰的倒影。据介绍,灵源泉是活水,从来没有干涸过。灵源泉还可治眼疾。传说,梁天监年间,这一带的山民都患上红眼病,有人试着用灵源泉水涂抹眼晴,眼晴就不红不痛了。从此,灵源寺能治眼病的消息传开了,大家说,这泉水通灵性,灵源泉因此而得名。后来这里建了一座寺庙,就取名灵源寺,至今,附近的百性还喜欢吃灵源泉水。程恩乐诗云:“一脉甘泉自有源,清流曲曲绕山门。蒲牢专用里禅心定,好向螺峰问本根。”蒲牢即名贵专用,如今钟专用渺茫而众生禅心未泯,每当雨季流水淙淙,如琴如磬,深信终有沙弥扫径烹泉待客之日。古井泉水清香甘美,源源而来。据介绍,该古井在建设时将作为一处景点加以保护。历代文人对灵源寺情有独种,有诗为证。清孔贞明《入灵源寺》诗云:“古寺在境内,来生人外心。岚光雨余谈,树色门前阴。施食舞山鼠,经马川野禽。问春春已去,苔径石深深。”充分表达了当时山门古木参天,虬枝偃赛,老干纷披,荫蔚蔽日,山鼠野鹤有情,必亦时时前来凭吊。明文征明《宿灵源寺》诗:“夜随钟梵入灵源,一笑虚堂解带眠。旋接僧谈多旧识,偶依禅榻岂前缘。离离松桧摇山月,兀兀楼台宿螟烟,尘句何年传倒此,烛灯试读已茫然。“记述当年蒲团对语僧围烛,尘缘俗虑一时忘的景况。奠基盛况日,秋高气爽,果熟飘香,千年古刹灵源寺恢复重建奠基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八时三十分,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报恩寺信住持弘法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西园寺住持普仁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佛教协会会长副会长、苏州寒山寺住持秋爽大和尚,苏州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吴中区佛教协会会长、吴中区包山寺寺住持贯澈大和尚主礼奠基法会,来自苏州等地各大寺庙的诸山长老、佛教信众3000余名参加。九时正,举行奠基仪式,弘法大和尚代表灵源寺筹建委员会致词,他说,值此花雨缤纷,人天赞颂的吉庆之际,灵源寺经过六年的筹备今天正式奠基,充分表明了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灵源寺的恢复重建,得益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英明,得益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尽职务实,得益于佛教界有识之士的热情敬业,得益于佛教四众弟子的积极护持。灵源寺的恢复建设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佛教界的应有努力。省、市宗教主管部门、吴中区政府部门、吴中区佛教协会代表在典礼上对恢复重建录源寺给予了美好的祝愿!在充满法喜的时刻,各级领导和佛教界的诸山长老为灵源寺奠基铲土,灵源寺的恢复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千百年岁月沧桑,炼就了留传世代的苏州佛教文化,如今,灵源寺的恢复重建,可以说为佛教文化在新世纪的传承与发展写下了生动的乐章.本文刊登在江苏佛教协会会刊&弘化&杂志2007年第2期市佛教协会“规范放生”现场会在太湖县举行
市佛教协会“规范放生”现场会在我县举行
4月29日,安庆市佛教协会“规范放生”现场会在我县举行。安庆市宗教局局长张旺牛出席现场会并讲话。县政协主席赵福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胜发出席现场会。县宗教局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佛教界人士、居士信众等200多人参加了放生活动。
现场会上,赵福南就活动开展的意义、放生的相关要求等作讲话。他指出,规范放生活动在我县举行,这是我县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喜事。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举全县之力争创禅源太湖5A景区,县宗教部门不等不靠、县佛教界积极响应,以实际行动倡导规范放生、建设生态寺院,为建设美丽太湖树立了良好形象。现场会在我县举行,是对我县规范放生工作的肯定和重视,县宗教部门、县佛教协会要以此为契机,带领全县佛教界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形成慈悲护生、科学放生的新风尚,为构建美丽太湖作出更多贡献。
据了解,举办此次现场活动,是通过开展规范放生,倡导和践行依法规范放生,科学合理放生,慈悲文明放生,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我市佛教界文明敬香、合理放生以及生态寺院建设。
活动现场,相关人士宣读了《关于开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寺院活动倡议书》,举行了规范放生法会。之后,众多信众居士乘船开展放生活动,大家向天空放飞鸽子,向花亭湖放生鱼类、龟类等生物。(记者 陈开明)
转发也是一种美德!看完别忘咯~
您的好友 都在关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太湖杨泗寺记
太湖杨泗寺记
杨泗寺是一所佛、道二教合一,由佛教弟子住持的庙宇,原名“杨泗庙”。199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为其题书门匾——杨泗寺,从此杨泗庙即易名为杨泗寺。
杨泗寺座落在太湖县南乡,太(湖)宿(松)望(江)三县交界的泊湖之滨——徐桥镇。徐桥镇形如卧龙,东以苍岭头为龙头,古街小巷如舞动的龙身,西北交叉的公路犹如摆动的龙尾,故原称铁龙镇。杨泗寺则正似卧龙宝珠,其三面环水,后靠狮子山,远眺泊湖,山门是新街,实乃天灵之地。1954年历史罕见的特大江水淹没了徐桥镇的大街,而坐落于下街湖口的杨泗寺,却随潮涨潮落,始终如出水荷叶荷花。故此,人们传说是神话的镇妖将军,镇住了妖孽。
相传夏禹治水,湘江一带有妖龙造孽作乱造成洪水泛滥,祸害殃民。夏天即派祀水神杨泗将军前往镇妖斩龙。为祭祀杨泗将军,遏制洪水成灾,沿江湖祭造不少杨泗庙。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话说明清年间,徐家桥一商客乘贩运盐货商船行于江心,突发大病,又梦见一妖魔,说他有杀身之祸,商客便跪于船头,求菩萨保佑。菩萨果真显灵,而这位显灵的菩萨却是一位将军,人们传说这位将军就是杨泗将军,将军斩除了妖孽,救活了客商。客商病好后将菩萨迎回古镇,择基募捐选良辰造杨泗庙供奉祭祀。
每年正月十五,五月端阳,七月十五,都要做庙会,打平安,划龙船,放河灯,杨泗庙亦成为商贾船夫外出贸易,下湖捕鱼,求财祈福的场所。后来渐渐成了当地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护佑平安的佛教活动场所,同时每年的庙会,也成为商贾修桥补路和议办公益事业的好时机,这些与其他寺庙相比别具一番特色。
杨泗庙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62年),有上中下三重大殿,僧舍、寮屋40余间,亭台、戏楼、花院等设施配套完善,规模宏大,占地约6亩。据庙殿内贴墙“新建利济桥碑记”和“重建杨泗庙捐输碑记”,杨泗庙重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其间庙内香火极盛,住庙和尚达十几人。民国期间,住庙和尚亦维持五、六人,住持僧士姓汪。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江南,曾驻过杨泗庙。1952年杨泗庙内菩萨被毁,后殿及戏楼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断壁残垣。庙堂部分屋宇被改做它用。1952年建仪康米厂,继后改作盐业公司仓库。1971年借用原殿正佛殿作徐桥镇磷肥厂磷肥车间。党中央(1982)19号文件下达后,由县委统战部收回尚剩两重佛殿。1985年由佛名释恒院,俗姓严的住持和尚开始修复杨泗庙,1986年列省级宗教活动场所。释恒院1986年坐堂归天后,由佛号释耀慈,俗名梅礼晓的僧师住持。释耀慈从九华山受戒曾担任太湖县第十届人大代表,安庆市第九届政协委员。
1986年以后几年间,杨泗寺在住持僧人的艰辛努力下,招募捐资,化斋拯济,县镇拨款共筹资5万元人民币,修庙扩寺,使杨泅寺再具规模。仰慕寺门,赵朴初书“杨泗寺”耀眼入目。步入寺门即是天王殿:正中座尊弥勒佛,两旁排立尊长天王,持国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四大天王。撩帘入正中三圣殿:阿弥陀佛居正中,东有观音菩萨,西有大乘至圣,两侧后立有地藏王菩萨,杨泗将军神像。过厢
廊花院是新造大雄宝殿:正中释迦牟尼佛,神威高大,两旁立加叶尊者,阿难尊者二弟子,两边排列十八罗汉,后立骑鳌观音,两侧是善才童子、龙女,东西两边俱立青狮文殊,白象普贤。寺内住持僧人书斋幽雅,寺内藏书《法华经》、《地藏经》、《弥陀经》、《金刚经》、《人言经》、《华严经》等达800余套册,寺内碑记贴墙显目,软幅瓷匾举目皆是,商贾游人募石碑铭刻,名人香客献词墨迹俱存。寺院内百花四季飘香,庙堂香烟缭绕,香客、游人络绎不绝。
圣地出奇迹,佛门显威灵。据住持僧释耀慈介绍,杨泗寺香火日趋昌盛的1990年,寺院里蔷薇牡丹竞开,梅花芙蓉独放,连出吉祥三景:黄腊梅,四、五月间独结一果,形如普桃,尝之味甜具香,罗汉松四月开花,九月结果千粒之多,蚕豆大小,手足头身具全,酷似罗汉,色乌味甜,犹如孙悟空大闹王庄宫中人参果;芙蓉本是9月开花,寺院芙蓉1990年竞在6月异放红花。
90年代初端阳节期间,徐桥镇党委、政府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庙会龙舟赛”活动,以镇东湖水面上的龙舟赛,杨泗寺院内的庙会为主题的文化艺术,商品展销、经贸洽淡、信息交流、技术协会等活动。五月初一至初五,庙内集聚省内外各名寺高僧近80余名于杨泗寺念经诵佛,祈祷超度;太宿望三县数十名披红挂彩,鸣锣齐鼓的龙舟舞士呼着震天的号子声竞相夺彩;各路名优土特产品舟集古镇,五里长新老街人声鼎沸,拥簇如潮。庙会龙舟赛震撼了整个江淮,省市县三级各家电视、广播、报刊报导了庙会实况。5天的庙会龙舟赛,对扩大开放,增进友谊,弘扬民间文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徐桥这个古镇、古庙的知名度起到了深远的历史作用,这或许是“吉祥三景”出现的盛况空前吧。
此后该镇曾多次举办类似的文化活动,为新世纪徐桥的经济繁荣和形象展示,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今天的杨泗寺,环境优美,可谓闹中取静。但寺院美中不足,即是寺院周围因生产排放的污水废气带来的环境污染,噪音干扰与清静幽雅的寺庙不协调之弊。相信政府和有关部门将会妥当地处理好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杨泗寺这所佛、道圣地,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振兴而源远流长。
(此文写于1994年,曾收入安徽文学院选编的《可爱的安徽》。是当时的政协联络组长朱金印先生陪我一起多次到杨泗寺去采访,并帮我修改这篇文章。我于1996年调离徐桥粮站,后来就没再去过,很想再去看看,现在的杨泗寺应该更好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太湖县海会寺隆重举行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
海会寺全景
太湖县海会寺隆重举行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
10月2日,如丝的甘露洒遍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这座千年古刹显得分外庄严、洁净而美好。寺内丹桂吐香,张灯结彩,高僧海会,嘉宾云集,龙天欢喜。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在上午隆重举行。
出席庆典的有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妙安长老,太湖县政府副县长占卓夫,副县长汪平,安庆市宗教局副局长刘平,太湖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殷书林,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安庆市佛教协会会长宽容法师,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智文法师,太湖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朱玉宝,太湖县小池镇镇长金玉、太湖县宗教局局长徐克等,诸山长老、各界嘉宾及四众弟子1000多人参加了庆典。
庆典由安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太湖县佛教协会会长助理天通法师主持。庆典在雄庄的国歌和庄严的《三宝歌》中拉开序幕。
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殷书林首先致辞。太湖县佛教协会副会长、海会寺住持妙慧法师汇报海会寺恢复建设情况。小池镇镇长金玉介绍海会寺的历史情况。
海会寺风景秀美,背依白云山,门对玉带河,河上有琵琶桥,桥南有摩崖石刻。寺左有东山古镜、仙人醉酒等胜景。在寺内大雄宝殿与天王殿之间,有一株千年罗汉松。树干有三人合抱之围,虽历经千年风雨,仍枝繁叶茂,为安徽省重点保护树木。
海会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代,闻名于宋代。临济宗杨岐方会的法嗣白云守端,守端弟子五祖法演,法演弟子演门“三佛”,——佛眼龙门清远、佛果圆悟克勤、佛鉴太平慧勤,以及曹洞宗中兴之才——投子义青等许多著名禅师修禅、参学或接法于海会寺,同时在他们周围,还汇聚了一个庞大的参禅群体,像宋代王安石、郭祥正也曾游历于海会寺。历代可谓高僧辈出,名闻禅林。全盛之时僧众达3000余人,有水田、耕地千余亩,农禅一体,禅风浓厚。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进门三更衣,骑马关山门”的故事。宋准西佥宪干王伦题“准西第三古刹”,清光绪时,著名的书法家、督河使长白麟题写的“正法眼藏”匾额,现在仍挂在寺内,寺内还有清慈禧太后赐匾“真如自在”。
“文革”期间,海会寺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会寺得以重辉。1984年,海会寺被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开放寺庙,省政府拔出专款维修了上下佛殿。199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会寺征集60亩山场、田地使用。自1993年至2010年,先后建有祖师殿、藏经楼、观音殿、地藏殿、斋堂等建筑及设施,到目前大雄宝殿落成后,海会寺总占地面积已达6000多平方米,能容纳1000多人开展佛事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海会寺题写了寺名。每年,都有海内外高僧和专家,到海会寺寻根问祖,参拜祖庭。
居士代表、来自天津的企业家张涛先生,太湖县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宏珊法师,安庆市佛教协会会长宽容法师,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妙安长老,安庆市宗教局副局长刘平先后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妙安长老在讲话中代表安徽省佛教协会对海会寺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表示热烈的祝贺,认为这是太湖县乃至安徽省的一项法门盛事。他说,海会寺能建设得如此金碧辉煌,特别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改革开放和宗教政策。他对海会寺的发展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希望海会寺僧众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秉承佛陀教诲,遵从宗教法规政策,齐心协力,把海会寺建设好,保护好,管理好,为传播佛教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各位领导在讲话中对海会寺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也表示欢喜赞叹,希望海会寺两序大众在妙慧法师的住持下,团结广大佛教信众,爱国爱教,正信正行,进一步光大海会寺的佛教文化,将海会寺建成法务昌隆、海众和合、禅灯永耀的修行场所,并要充分利用建设和谐寺庙等良好契机,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奉献更多的力量。
妙安长老等大德高僧和各级领导为大雄宝殿落成剪彩。
随后,仪帐队迎请妙安大和尚等众主法和尚进殿,为佛像举行开光法会。殿内钟鼓齐鸣,红烛高烧,佛号声声,一派庄严肃穆。主法和尚们虔诚以毛巾擦佛面,以镜照佛面,以笔点佛睛身。顿时,殿堂内光明普照,真性显现,一切圆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佛教协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