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自建国能建立桃源美利坚坚吗

国际战略评论:“美利坚帝国”的盛与衰_新浪军事_新浪网
国际战略评论:“美利坚帝国”的盛与衰
http://jczs.sina.com.cn 日 12:58 人民网
  “9?11”已经过去整整两年了。两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9?11”不仅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按照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国家安全顾问富尔思的话说,“9?11”事件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分水岭,就像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区分一样。而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则认为:“不但冷战结束了,后冷战时期也结束了。”自此,美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世界迈入了一个新纪元。“9?11”后发生的一切,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起“帝国”的话题:美国是不是已成为一个空前绝后的帝国?“美利坚帝国”(American Empire)对于世界究竟意
味着什么?美国到底是正在走向兴盛,还是在走向衰落?……
  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
  自从罗马帝国时代以来,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让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一些人用“一超多强”来形容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但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格局中的突出地位犹如“鹤立鸡群”,“一超”与“多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军事上,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大国的国防预算超过紧随其后15个所谓“军事强国”的国防预算的总和,而美国的庞大军事预算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经济上,美国的经济实力是排名紧随其后的日本、德国和英国的总和,美国以世界5%的人口占有世界40%的技术产出和50%的科研成果;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几乎有2/3的诺贝尔奖得主是美国公民。凡此种种都说明,美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强国。
  但强大如美国者也无法阻止“9?11”的恐怖袭击。
  “9?11”是对美国的一个巨大伤害,但同时也为美国带来了重大的机遇。“9?11”后,美国在“反恐”的大旗下,开始为“确保美国自由的胜利”而承担起领导“建立人类的自由价值体系与新型的大国关系”的“伟大使命”。
  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摧毁了塔利班政权,重创了基地组织。今年春天,在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的一片反对声中,美国依然我行我素地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短短十几天时间,萨达姆政权就被推翻。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的强大和“霸道”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被世人尊称为“世界级大国”的俄罗斯、法国等,最终也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接受美国“强权”的现实。著有《大国的兴衰》等名作的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的一段话用到这里也许再恰当不过了:“对一些美国人而言,今天的现实只有一个:美利坚合众国是当今谁也无法挑战的世界第一,其他所有美国以外的世界力量,欧洲、俄罗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等,只有接受这种现实的份儿,他们的任何抱怨都徒劳无益,犹如风中呼啸而过的一声口哨。”世界真的不同了。
  如今很多人认为,“超级大国”或者“唯一的超级大国”等词汇都已经远远不能充分和正确地描述美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了,或许在人类的词汇中,只有“帝国”一词才能最恰当地描述美国这一“庞然大物”。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曾任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的约瑟夫?奈说:“‘帝国’一词确实已经从壁橱里跑出来了,左派和右派备受尊重的分析人士都开始用赞同的口吻谈论‘美利坚帝国’,并认为这是21世纪的主导性表述。”他认为,世界已失去了平衡。如今没有任何一个联盟可以与美国在军事上实现传统上的分庭抗礼。自从罗马帝国时代以来,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让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美国是什么样的帝国
  不少战略家已纷纷表示,现在的问题已不在于“美利坚帝国”是否存在,而在于美国是什么样的“帝国”。
  美国外交政策研究协会高级研究员、斯沃斯莫尔学院政治学教授詹姆士?库尔斯认为,这一帝国以美国在4个方面的至高无上的巅峰地位为标志: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甚至超级霸权国,全球第一的高科技军事大国和“军事革命”的领头羊,世界经济中最大、最先进的经济体和推进全球化的火车头,“软力量”的典范和全球流行文化的传播者。他认为,当今的美国不仅仅是一个“日不落帝国”(如同以前的大英帝国),也不仅仅是一个拥有众多卫星国的帝国(如同以前的罗马帝国),它是一个新型帝国,一个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帝国:一个唯一的全球性帝国,它寻求以自己为典范来塑造全球的其他国家。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现为美国参议员的希拉里在去年纪念“9?11”一周年时也说:“显而易见,就其无与伦比的实力而言,我们美国真正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文化,从很多方面来看,我们都是一个帝国。”
  但也有一些人不同意上述“帝国论”,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日一期在“美国与帝国”特别报道专栏中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在注定的命运面前已准备就绪?》,副题为《别相信美国是世界上最新帝国的说法》。文章认为,美国具有举世无双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同时切实渴望挺身而出和采取行动。但以帝国属性衡量,美国尚缺乏两个要素:第一,帝国必须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体系,其中,最终控制权由这个体系的核心掌握;第二,这种统治权必须是持久的。
  还有的人认为,美国被误认为是“帝国”的原因在于错把“霸主政治”当作“帝国政治”。这些人认为,与当时处于巅峰时代的大不列颠帝国相比,美国可能比其他国家势力更强大。但它对其他国家内部发生的事情的控制能力却远远低于当时统治着地球上1/4的国家的英国。例如,肯尼亚的学校、税收、法律和选举――更不用说它的外部关系――都是由英国官员控制。美国今天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控制程度。
  然而,那些认为美国已经成为“帝国”的战略家们对质疑“帝国论”的说法不以为然。他们指出,如今的美国不仅能连续在大英帝国和原苏联败出的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快速取胜,同时对朝鲜加以遏制,而且还在本土和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积极“反恐”,甚至要以重建伊拉克和推动巴以和平进程为开端对中东进行“民主”改造,而欧、俄、日等世界其他战略力量又难以阻止。如果美国不是“帝国”,那又是什么?
  “美利坚帝国”主导下的世界
  “9?11”后,美国总统布什对世界各国政府宣布,要么站在美国一边,要么站在恐怖主义一边,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选择。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今年3月28日在日本所作的一次演讲中说,决定冷战后世界的主要因素就是美国的优势。就规模而言,这种优势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这种优势不仅是军事上的,它还是经济上的、金融上的、技术上的,甚至是文化上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其他国家或者国家的联盟,都不大可能对美国的优势构成挑战。因此,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没有美国的合作,任何重大的国际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地缘政治现实。无论它们公开怎么说,每一个亚洲国家的政府心里都清楚,它们需要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吴作栋演讲的主题是“亚洲面临的挑战”,事实上,“美利坚帝国”带来的挑战不仅让亚洲国家在美国面前“委曲求全”,同时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也是“无可奈何”。这些国家并不甘心听命于美国,但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很多问题上只能停留在口头的“嚷嚷”,并不能对美国构成实质上的制约。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面对美国时都是“忍字当头”和“委曲求全”,尽量避免触犯“龙颜”。
  “9?11”后,美国总统布什对世界各国政府宣布,要么站在美国一边,要么站在恐怖主义一边,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选择。这实际上是“强制性”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在美国的“反恐”战争中给予合作,否则就将成为美国打击的“敌人”。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此作出了“积极的”表态,即使以“强硬”和“桀骜不驯”闻名于世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也迫不及待地表示要亲自为在恐怖袭击中受伤的美国人献血。
  但作为“帝国”的美国并不满足于现行国际体系给它所带来的“利益和威望”,“美利坚帝国”还企图扩大和长久拥有这种“君临天下”的霸权,美国要重建一个以“美国实力为核心,以传播自由为目标的国际新秩序”。美国《外交》杂志月号上发表的一篇名为《美国的新帝国主义战略》的文章认为,在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的背景之下,美国形成了一种新帝国主义观,即美国妄自尊大地在全球发挥制定标准、确定威胁、使用武力和评判正义的作用。根据该帝国主义观,美国的主权变得更加至高无上,而其他挑战美国国内和国外行为准则的国家的主权,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
  权力的中心就是真理的中心
  强国与“帝国”的一大区别在于,强国只想改变他国的外交行为,而帝国不仅想改变他国的外交行为,还想改变其内政行为。
  有人说,“帝国”的实质在于能够凭借超强的力量,在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远不能及的范围之内实现自身利益尤其是战略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更多地选择使用武力,别国难以加以制约。而“9?11”后,美国在动用它的军队时也不再那么犹豫了。今年春天的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美国不仅出兵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还试图以此为契机重建“中东新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
  事实上,美国正按照自己的利益,对这个世界进行重新“整合”。如果哪个国家胆敢跟美国“对着干”,那么美国会毫不犹豫地予以“遏制”、“孤立”,甚至是“先发制人”的打击。强国与“帝国”的一大区别在于,强国只想改变他国的外交行为,而帝国不仅想改变他国的外交行为,还想改变其内政行为。
  美国目前在世界上的130多个国家拥有757个军事基地,在其国防部的140万军人和职员中,有24.7万人驻扎在海外。它的触角几乎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如此,目前国际体系的一大特征就是美国同时在所有领域都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美国强势的压迫下,绝大多数国家不得不对美国或“低头”、或“示好”、或“沉默”,否则自己就会面临更大的“麻烦”。在这个世界上,“权力的中心就是真理的中心”。
  另一方面,“美利坚帝国”的权势已着实让很多国家感到“不舒服”,这其中也包括美国的一些传统盟国。尽管这些国家在政府的层面上大多数选择了“忍气吞声”和“委曲求全”,但在民间层面上却对美国发出了越来越多的尖锐批评,尤其是那些拥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亚洲国家,这些“民间力量”正日益成为令美国“头痛”的问题,因为这些“民间力量”有可能孕育出极端的“恐怖分子”。“9?11”后,美国和穆斯林世界之间的鸿沟有了明显的扩大,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的推进,这个鸿沟将会继续加深和扩大,美国可能也会因此面临更多的“麻烦”。
  然而,国际上也有一些认为,“美利坚帝国”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有益的。由于美国的超级强大,目前没有任何一国可以对美国构成挑战,世界秩序也因此控制在美国手中,所以世界大战不可能发生。另外,当一些地区发生冲突时,由于美国有巨大的权势,所以美国能够有效地介入其中,化解危机。换言之,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美国充当维护秩序的世界警察。
  吴作栋也称,自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军事存在,始终是东亚稳定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基础。如果没有美国的军事存在,不稳定因素就会立刻添补力量的真空。美国同时还是极为重要的市场,是技术与投资的来源。
  美国在兴盛还是在衰落
  目前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巨大权势,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希望陷入不得不与美国为敌的境地之中。但很多人现在关心这样一个问题:美国如今是还在“走上坡路”呢,还是已经走到了权势的顶点?即美国是在兴盛还是在衰落?
  一些人认为,“9?11”事件不仅没有使美国“衰落”,反而使美国的单极格局更加稳固。
  “9?11”后,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重创了“基地”组织。美国经济也超乎人们预想地快速恢复,俄罗斯等前敌国也开始支持美国的政策,国际关系中对美国有利的方面日益增多。美国以“反恐”为借口对世界重新“整合”,将使美国的势力在可预见的将来更加强大,这说明美国还在继续“走上坡路”。今年春天美国轻而易举地把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推翻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将最终确立美国新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萨达姆政权的迅速倒台,不仅令一些国家的政府胆颤心寒,对美国不敢再一味地“强硬”;同时伊战的迅速结束还大大增强了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控制,使美国的战略格局有了大的改善。
  还有人认为,美国的强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制度上的强大。换言之,美国完善和优越的体制会长久地保障美国的强大,美国也将会越来越昌盛。看一下美国的历史的就会明白,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都是在“走上坡路”。1776年美国建国时仅由东海岸的13个英国殖民地组成,当时版图的形状是一个小长条。现在美国的版图横跨美洲大陆,东到大西洋,西至太平洋,南濒加勒比海,北临北冰洋;美国的军事、政治及经济影响力遍及全球,如今又成了“独步天下”的“美利坚帝国”。在如此“大好形势”下,人们有什么理由说美国将不再继续辉煌,而走向衰落?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即使美国现在“不可一世”,但这并不能掩盖它正在走下坡路的事实。
  查理?A?库普钱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专家、乔治敦大学教授,也曾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顾问,他在《美国时代的终结》一书中说,目前的国际形势实际上是地缘政治大变动之后的暂时平静,欧洲和中国将先后崛起,美国的霸权不会持久。库普钱认为,世界向多极转化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对世界的主导大概还能持续10年。
  有“国际问题预言家”之称的法国人埃曼纽?托德在《美帝国的衰落》中说:“美利坚帝国”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威风了。这个世界是如此广阔,如此多样,如此充满活力。怎么可能容忍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存在呢?他在列举了学术界对“美帝国”人口和文化、工业和货币、价值观念及军事等各方面的研究后说,全球政治经济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美国已经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坚不可摧。美国如果继续以过去的惯性来做世界的警察就必将输掉争夺世界的最后一局棋,最终将和历史上流星般的“帝国们”们一样,变成世界诸强中普通的一员。
  保罗?肯尼迪教授则认为,美国将因“帝国的过度扩张”不可避免地衰落。也许美国能够承担大规模扩充军备的经济压力,但是称霸世界的愿望已经大大损耗了美国的“软实力”,其思想文化已不再被认同,离文明世界越来越远,这些最终可能导致与当年的英帝国同样的惨淡结局。
  包括约瑟夫?奈在内的许多著名学者则认为,伊拉克战争导致了美国力量的进一步衰退,破坏了作为多边协商场合的国际机构的作用。基于今后美将继续采取单边主义路线,依靠本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推行外交政策,指出战后美外交政策有不在乎别国意见的“失控”的危险,这将使美与盟国的关系恶化,美将被世界进一步孤立,目前的美国单极统治格局将逐渐走向崩溃。
  中国著名学者、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彭树智教授也认为,伊拉克战争是“美利坚帝国”由盛转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告诉我们,美国的太阳并不明亮。撇开国内诸多难题不谈,美国从追求世界霸权、把自己的利益视为全球性的,并且走上扩张、干涉、侵略之日起,就埋下了衰落之根。它到处树敌,战线越拉越长,战争虽一时刺激某些经济繁荣,但终究会削弱其经济增长,尤其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霸权主义,必然会遇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冷战后的“冷和平”时期,美国一再充当了“热战”的领袖。这次对伊拉克的战争,既把一些盟友变为对手,又失去同许多阿拉伯国家对话的机会,还会导致恐怖活动升级。美国文明真正的危机开始了。
【】【】【】【
】【】【】
新 闻 查 询
分类网站全部网站新闻标题新闻全文图片MP3手机铃声景区景点企业商情产品游戏软件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美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教训
|改革|经济|市场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美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教训
  杜剑峰
“现在淡水中的三文鱼是由内务部负责管理的,但是如果鱼游进了海水中,就要归商务部管,要是这些鱼被熏制好了,事情恐怕就更复杂了。”
在2011年1月的国情咨文演讲中,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美国总统奥巴马举例说。奥巴马要强调的观点就是――联邦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难以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更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对政府机构进行合理的重组和改革。
像世界上其它地方的政府一样,美国政府也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低效现象。美国历任总统也都曾试图通过机构改革来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总统都能如愿以偿,而即使能够成功地完成重组,政府效率也不见得便能获得预想中的提升。
美国自建国后,数百年来有无数政治人物号召对政府保持警惕,认为政府的存在是阻碍经济发展、国家进步的绊脚石。在奥巴马当选总统后,茶党运动的兴起,共和党在2010年议会中期选举中夺回众议院控制权,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要求缩小政府规模的政治诉求。
然而尽管从托马斯?杰斐逊到罗纳德?里根,多年来政客们限制政府规模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但是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却不断扩大。尤其在进入20世纪后,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20世纪初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也进一步使联邦政府职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联邦政府预算占美国GDP的比例,已经从1901年的不足7%跃升到了2012年的22.8%。
几乎在政府规模开始膨胀的同时,美国的总统们为了提高行政事务效能,便开始了机构改革的努力。由于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分权设定,总统对行政机构的调整需要国会的介入和批准,这无疑使本来就存在很大阻力的改革过程变得更加复杂。第一个下决心进行机构改革的是第31任总统赫伯特?胡佛,而他改革的第一步,便是向议会申请整合行政机构和人员的特别授权,使总统能在不需国会事先认可的情况下,便可以合并和设置新的行政机构,而且只要国会不行使最终否决权,新的机构设置即可得以永久化。
美国国会虽然批准了他的申请,但是胡佛还未来得及行使这一职权,便落选去职。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后,在1939年主持完成了美国联邦政府的第一次大规模机构重组,将公路局、公共健康服务局等20个小的行政单位,合并成联邦安全局、联邦劳动局、联邦贷款局和农业部等四个部级机构。
从1932年开始一直到1984年,8任美国总统在50余年的时间里共提出过100余项行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其中百分之八十均得以落实。美国的教育部、卫生部、环保署和紧急救援署等重要职能部门均是这个历史阶段一系列机构合并重组的结果。
美国政府重组的最典型的例子是2002年国土安全部的成立。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成立了特别委员会,对袭击事件发生前后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调查。在调查中,该委员会发现美国政府负责境内境外情报工作和安全保卫的多个机构之间彼此缺乏协调和沟通,职能重叠,却又互不往来,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样严重的袭击事件在发生前竟然毫无预警。调查结果公布后,时任总统的小布什将包括海关、移民规划局、海岸警卫队等22个机构整合成为一个部级单位,即现在的国土安全部。
美国国家公共服务委员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历史上促使美国联邦行政机构不断进行改革重组的动力和目的可以归纳为四个,“令政府更高效地运作”,“节约资金”,“强化职权”和“解决突出矛盾”。
不过,机构重组并不见得是解决政府低效问题的灵丹妙药。同样以美国国土安全部为例,在成立了十余年后,多名现任和前任雇员都向媒体表示,安全部内部至今没有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22个机构在合并后,现在仍然存在着职权不清,工作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国会众议院一个委员会曾经对该部的行政资源浪费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由于疏忽失职,该部在6年间造成了高达150亿美元的浪费。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登陆新奥尔良市,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土安全部下属的紧急救援署(FEMA)应对不力,不仅招致媒体广泛批评,更成为总统小布什执政生涯上的一大污点。
由于对行政机构与生俱来的低效化和官僚化有充分的认识,美国国会没有将提高政府效率的所有希望寄托在授权总统进行重组上。192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预算与问责法案”,正式建立了“政府问责办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该办公室完全独立于行政分支,负责对联邦政府的各级机构进行调查、审计和评估,并根据调查和审计结果定期发布报告,将政府的行政浪费、职权重叠等现象进行公示,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政府问责办公室”公布的2012年年度报告中指出,经过调查发现, 20个联邦政府机构设立了56个财务知识培训项目,年耗费3000万美元;有13个不同的政府部门设立了209个科学技术培训和教育项目,共花费纳税人30亿美元的资金;仅“推广绿色能源在私营企业中的应用”一项,就有11个部门设立了94个类似的鼓励措施。
该办公室发布的报告还显示,在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共资助622 个不同的人力资源系统、580个财务管理系统、777 个采购供应系统。该办公室主任1月份在国会听证会上作证时表示,美国联邦政府仅电脑系统上的重复浪费,每年即可达到200亿美元之巨。
从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尽管几乎历次机构改革的目的都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政府效率,但是单纯地机构重组并不能保证达到这样的目的。改革前的调研设计,重组后的科学管理,也应该成为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机构改革之外,针对行政部门运营状况的公开、独立地审计和监管,也是保证行政机构持久、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
  (作者为旅美学者)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当前位置: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在自建国至今的两百余年里..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在自建国至今的两百余年里,其国土由大西洋沿岸十三州扩展为囊括北美广袤土地的两洋大国,其军事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从本土到全球的演变过程。相应地,其全球战略重点也经历了由本土到美洲大陆再到两洋战略的演变过程。根源于美国天定命运思想争扩张主义传统的两洋战略。酝酿于l9世纪末,发端于20世纪前期,一战后初露端倪,二战后正式形成。——张林宏《美国全球战略的源起和流变》材料二;“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一一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材料三;在战略关注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情况下,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构建亚太“小北约”,已基本形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封堵态势。这种战略包围可分东西两部分,东面以太平洋第一岛链为基础,北起韩国,以日本、台湾为中轴,一直延伸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西面北起中亚,南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两条战线对中国东西夹击。遥相呼应。美国的军事部署和亚太战略使曾经散架的对华包围困又逐步合拢、成型,并日渐强化,由此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张召忠《美国构建亚洲“小北约”遏制中国》请评论材料中关于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的潜在挑战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2分)①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国际上重大的积极现象之一,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世界和平与安全。②美国国防部提出中国威胁论的原因有三:⑴传统的两洋战略;⑵“冷战”结束后美国国际地位上升;(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的差异。其实质是为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③中国没有与美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发生冲突,而美国在本地区构建的“小北约”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④中美两国应该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建立互信关系,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试题分析:首先要批判这一观点,这一观点是美国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为遏制中国制造借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中国的崛起的积极意义;中国的崛起是走和平崛起之路;材料中“美国的军事部署和亚太战略使曾经散架的对华包围困又逐步合拢、成型,并日渐强化,由此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在自建国至今的两百余年里..”主要考查你对&&多极化的趋势加强,欧洲煤钢共同体,和平和动荡并存(北约轰炸南斯拉夫、9·11袭击),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多极化的趋势加强欧洲煤钢共同体和平和动荡并存(北约轰炸南斯拉夫、9·11袭击)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主要表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演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2、具体原因:(1)欧共体的建立增强了西欧抗衡美国的实力,是帝国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2)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 (3)20世纪60年代苏联挑起中苏边境纠纷,两国关系走向对抗,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4)第三世界的兴起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3、直接原因:苏联解体是两极格局解体的直接原因。
两级格局解体的标志、影响:标志:苏联解体。 影响: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特点的世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1)美国企图独霸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借机向原苏联和东欧地区介入,对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施加压力。但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从而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振兴民族经济。 (2)社会主义的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同时,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如中国)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民族主义思潮抬头→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如波黑战争、车臣危机等问题。 (4)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和平与动荡并存,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仍是争取和平。
当今世界多极化特点:
1、多极化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 2、多极化正朝着牵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 3、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错综复杂的过程 4、多极化在全球及地区、在各个领域都有发展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决定因素:1&、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强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 2、经济实力,特别是核心科技越来越在国际竞争中起到决定作用。 3、世界整体局势和平稳定,各国都在致力于长期稳定的发展,力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力位置。
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意义: 1、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 2、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 3、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6、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
1、着重掌握美国“一超”的表现: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多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的成立、欧元的启用);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中国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等。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①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这种“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标志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②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全力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的地位。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还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当今旧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处于新旧格局交替阶段,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新格局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与影响:1、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其代表性事件主要有: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2、随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西欧各国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如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的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 1、途径和方法:在西欧国家一体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即是如何化解久已积怨的法德矛盾。如果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难题,欧洲的联合即是空谈。对此,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煤钢联营计划”。这种将法、德两国重工业发展的经济利益绑定一处的煤钢联营的方式,使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建立在共同经济利益基础上的联合正与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相契合。而此后建立的欧洲煤钢联营开创了欧洲联合的先河,促进了各成员国资本的相互渗透,紧密了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为欧洲进一步的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启示:经济发展需要国际间的联合与协作。只有联合起来,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平和动荡并存特点:
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原因:动荡因素: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纠纷不断。和平因素:第三世界不断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和平和动荡并存原因:①新旧矛盾的冲突;②美国霸权主义等。
和平和动荡并存表现: ①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A、巴以冲突;B、波黑战争;C、卢旺达种族屠杀。 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A、2003,伊拉克战争;B、1999,北约轰炸南联盟。 ③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我们感受恐怖主义最震撼的一件大事就是“911事件”。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召开:日,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大会由千年首脑会议的两位主席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和芬兰总统哈洛宁共同主持,来自160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了会议。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与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围绕“21世纪联合国的作用”这一主题,就在新形势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联合国作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召开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建议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1997年提出的,并于日第53届联大上获得通过。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概况:1、目的:安南秘书长的千年报告中多次涉及普通民众及其参与联合国事务对于联合国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尽管联合国是国家组成的组织,但《宪章》是以“我联合国人民”的名义制定的。《宪章》重申人的尊严与价值,尊重人权和男女平等权利,致力于实现以更高生活水平为尺度、免于匮乏和恐惧的社会进步。归根结底,联合国是为全世界人民的需要和希望而建立的,必须为此服务。我们思想或行动的方法最重要的转变莫过于: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人为本。让世界各地城镇乡村的男女老少都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号召比这更崇高,没有任何责任比这更重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信全球化确实具有了包容性,能让每个人都分享它带来的机遇。对联合国而言,要成功地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最终意味着要满足人民的需要。《宪章》就是以人民的名义制定的;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的任务仍然是实现人民的愿望。2、规模:这次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规模空前,180多个国家的代表,其中包括15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数量超过1995年举行的联合国成立50周年庆典。3、内容:①与会的各国领导人着重讨论了和平与发展、强化联合国机构的职能、经济全球化、南北矛盾加剧、非洲地区被边缘化等问题。②与会者除在千年首脑会议上阐述各国政府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外,还按地区划分出席同时进行的4个圆桌会议,重点讨论安南于2000年4月向本届联大提交的关于联合国21世纪工作计划的报告。③另外,非洲国家集团、亚洲国家集团、东欧国家集团以及拉美与加勒比海国家集团分别举行互动式圆桌会议。④非集团成员的国家在与联大主席磋商后分别加入不同地区国家集团举行的圆桌会议。⑤千年首脑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安理会成员国首脑会议、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议以及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关于信息技术的非正式高级别会议等重要会议。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会议,并就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等一系列问题阐述了中国的立场。4、成果:会议闭幕时发表了宣言,宣言长达9页,共分8个部分,包括价值和原则,和平、安全与裁军,发展与消除贫穷,保护共同环境,人权、民主和善政,保护易受伤害者,满足非洲的特殊需要和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其中加强联合国的作用是核心内容。各国领导人还具体承诺,在2015年年底前,将世界上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的人口比例、挨饿人口的比例以及无法得到或负担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都降低一关,使世界儿童都能完成小学教育,将产妇死亡率降低3/4。各国领导人还承诺要努力制止艾滋病的蔓延;切实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设法满足非洲的特殊需要。最后各国领导人庄严重申,联合国是整个人类大家庭不可或缺的共同殿堂,今后将全力支持联合国为谋求和平、合作和发展所作的一切努力。会议期间,85个国家响应秘书长安南的号召,在40项多边条约上签了字。
发现相似题
与“(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在自建国至今的两百余年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454514555726393025553720777720443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利坚财富人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