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放在古代阅兵图叫什么

从1949年到现在我国进行过几次国庆阅兵式?分别在什么年份?其中六十周年国庆大阅兵有
我国最早的国庆阅兵是中华民国国庆阅兵,日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10月10日便成为国庆日,每年都要组织庆祝活动。从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至二零零九年建国六十周年,共举行了十四次国庆阅兵。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共举行了十一次国庆阅兵。此后,连续二十四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直到一九八四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一九八四年国庆三十五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一九九九年,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世纪阅兵式,庆祝祖国五十年华诞。请给我好评吧谢谢
1949年:开国大阅兵 ,1950年:第一个国庆节阅兵 ,1951年:诸新兵纷纷登场 ,1952年:首次披露的阅兵照片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的首次阅兵,1954年:五周年大阅兵 ,1955年:实行军衔制 换装大阅兵,1956年:大雨振军容 ,1957年:受阅人数最少 外国来宾最多,1958年:民兵方队规模空前,1959年:“逢十”大阅兵 ,1984年:改革开放再阅兵 ,1999年:世纪大阅兵 ,2009年:甲子大阅兵 。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共十四次。
2009,新中国建国60周年大阅兵
1999,世纪大阅兵
1984,改革开放再阅兵
1959,“逢十”大阅兵
1958,民兵方队规模空前
1957,受阅人数最少 外国来宾最多
1956,大雨振军容
1955,实行军衔制 换装大阅兵
1954,五周年大阅兵
1953,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的首次阅兵
1952,首次披露的阅兵照片
1951,诸新兵纷纷登场
1950,第一个国庆节阅兵
1949,开国大阅兵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4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的...
57年之间一共进行了13次阅兵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是第十四次国庆阅兵。
到目前为止,我过国庆阅兵举行过十四次了。分别是一九四九年、一九五零年、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二年、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四年、一九五五年、一九五六年、一九五七年、一九五...
坦克装甲车都是从各个战场缴获的,出自十几个国家的破旧装备,且有“万国牌”之称,日本97式坦克占多数,美国M3式坦克其次,装甲车实际上大部分是带装甲的汽车。由15...
答: 中国人寿国寿福六十种重轻症有哪些?
英国位于格林威治标准时区(Greenwich Mean Time),冬季时节比中国慢8个小时,夏季则慢7个小时(3月中旬和10月期限间,配合夏令节约时间,...
答: 法国侵略军先于英国侵略军到达圆明园。据一个英国随军牧师的记载说:“在战争中,我们仅仅分隔过一次,可是单单在那个时候,法军就进至圆明园,真是一件奇事。还有一桩奇事...
答: 法国侵略军先于英国侵略军到达圆明园。据一个英国随军牧师的记载说:“在战争中,我们仅仅分隔过一次,可是单单在那个时候,法军就进至圆明园,真是一件奇事。还有一桩奇事...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中国阅兵式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阅兵式
中国阅兵式是指中国政府组织的阅兵式,阅兵式是检验和展示军队力量的一种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展现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中国阅兵式简介
据记载公元前,、罗马、波斯等国,已有活动,在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如在桓公六年8月,曾举行“大阅”。“大阅者何?阅兵车也。”近年挖掘出来的,就很象古代阅兵的阵式。那时的阅兵,通常是在军队出征、凯旋或演习结束时,军事长官调集所辖军队进行检阅。
中国阅兵式史籍记载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就开始阅兵了。最初的阅兵是以打猎的方式进行的。军队列好阵势,最高统治者成长官在阵前先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检阅部队,所以叫“搜”(音sōu,意为春天里打猎)。以后,又发展为定期检阅军队或战车。每年一次检阅步兵叫“搜”,三年一次检阅战车叫“大阅”,五年一次检阅步兵和战车叫“大搜”。
统治者这样定期阅兵,其用意除了检查兵员装备状况外,主要还在于向百姓示威。如春秋时认为“民未知礼(威仪),未生其共(共同恭:敬肃)”,于是乎“大搜以示之礼”。另外,还有在战前或战斗间隙进行的不定期的阅兵,叫“观兵”或“观师”。这样的阅兵,除在战前鼓舞士气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向敌方示威。公元前625年,由于攻打,遭到各诸侯国的讨伐。诸侯军队把郑国围住后,“观兵于南门”。郑国慑于诸侯军队的阵势,“乃行成”(求和)。
中国阅兵式
“阅兵”这个名称是从汉代以后才开始叫起来的。在汉代,定期间兵常与立秋之日“祭兽”一起进行,其中增加一些打斗的内容。以后,各个建朝时间较长的朝代都有类似定期或不定期的阅兵仪式。但到清代,督抚三年一次的阅兵却仍叫“大阅”。
日爆发,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10月10日便成为国庆日,每年都要组织庆祝活动。日上午,北平举行了阅兵仪式,派进行了阅兵,袁世凯穿着军服就登上了检阅台,历时一个多小时。后来年也都举行了阅兵。1915年袁世凯忙于复辟,因此没有阅兵,1916年恢复阅兵。
中国阅兵式国庆阅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至二零零九年建国六十周年,共举行了十四次国庆阅兵。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共举行了十一次国庆阅兵。此后,连续二十四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中国阅兵式阅兵作用
是展现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中国阅兵式阅兵年历
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队以海军两大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炮兵师、师、师,共一万六千四百人,由东向西行进。空军十七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其中有四架是携弹飞行。
一九五零年第二次国庆大阅兵,总司令在阅兵式上发布命令,就爆发、台湾的局势,要求人民解放军做好战斗准备。此次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的一千九百匹白马以六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一九五一年第三次国庆阅兵,受阅部队最前列的方队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官。本次阅兵还首次出现民兵大队。
一九五二年第四次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阅。本次阅兵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武器。还有乘坐一百六十辆摩托车的摩托化步兵方阵。
一九五三年第五次国庆阅兵,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
一九五四年第六次国庆阅兵,出现了伞兵部队的方队,但并没有跳伞。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则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
一九五五年第七次国庆阅兵,为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第一次阅兵,部队官兵穿着新制式军服,佩戴军衔、领章,军容焕然一新。
一九五六年第八次国庆阅兵,是十三次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在大雨中进行的。应邀参加中共八大的五十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工人党代表参加了观礼。阅兵部队乘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
一九五七年第九次国庆阅兵,国产喷气式、第一次接受检阅。
一九五八年第十次国庆阅兵,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在开国后创建的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的将校学员们。
一九五九年第十一次国庆阅兵,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是前十一次国庆阅兵中人数最多的一次,达七十万人。受阅部队的装备中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歼击机,都由我国自行制造。
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次国庆阅兵,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阅兵。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是国产现代化兵器,压轴的海军导弹部队方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方队和战略导弹部队方队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战略导弹部队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第十三次国庆阅兵。参阅军种全,兵种多。这次参阅的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装,代表了中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参阅部队都是精锐之师,这样的规模和阵容,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二零零七年八月一日主席检阅解放军驻港部队。
二零零九中央决定2009年中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这确实是个挺激动人心的事情,可想而知大阅兵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军事实力。
二零一五年九月三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
二零一七年七月三十日上午9点,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建军节举行的阅兵。
中国阅兵式经典代表
中国阅兵式开国大典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并宣布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提到开国大典,人们很容易想到毛泽东主席那句震古铄今的名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然而这句话,并不是毛泽东在天安门楼上讲的,而是在此之前的9月21日的政协开幕词中讲的。原文是“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篇文章已收入《》。
中国阅兵式5周年庆典
1954年国庆阅兵是在全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刚刚胜利结束的形势下进行的。毛泽东主席任命杨成武为国庆阅兵总指挥。受阅部队有军事学院方队,步兵学校方队,炮兵学校方队,工兵学校方队,坦克学校方队,水兵方队,航空学校方队,公安部队方队,抽组的步兵师、摩托步兵团方队,内蒙古军区骑兵五师抽组的骑兵团方队,伞兵方队,高射炮和探照灯方队,炮兵师方队,三轮摩托车方队,航空兵梯队等,共10384人。这次阅兵与开国大典阅兵相比,在部队编成和武器装备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主要由陆军编成,海军和空军数量很少。而这次的受阅部队由诸军兵种编成,反映了海军、空军和陆军特种兵的迅速发展。
中国阅兵式1984年国庆阅兵
日,首都国庆35周年集会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中央军委主席,由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陪同,乘坐敞篷检阅车检阅了受阅部队。这次盛大的阅兵式,是国庆10周年以来的第一次,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它标志着我国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进入崭新时期。学生打出“小平你好”的横幅,成为那个年代的象征画面。
中国阅兵式1999年世纪阅兵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0华诞。秋高气爽的北京城,艳阳高照,鲜花怒放,一片祥和。一道壮观的绿色长城,沿天安门侧畔绵亘向东。排列在长街之上的陆海空三军、人民武装警察、和民兵的17个徒步方阵、25个战车方阵,似挺立的峰峦,如坚固的城垛,巍然屹立。在阅兵总指挥的陪同下,主席乘检阅车向受阅方阵驰去。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三军。多么相似又多么难忘的情景啊!日,邓小平检阅三军走的就是这条路线。15年改革,15年发展,这条路上迎来了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与以往相比,此次国庆盛典连破纪录,创下一连串之最:最为多样化的方队。参加游行的共有38个方队。
最浪漫的方队。在群众游行方队中,人们看到最温馨最浪漫的一幕――由75对男着西装女着婚纱、手持和的新婚夫妇组成的方队。
中国阅兵式2009年国庆阅兵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国庆阅兵为祖国献礼。胡锦涛主席乘坐敞篷车检阅了受阅部队。这是中国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新武器、新装备、新方队,以恢宏、磅礴之势,再度震惊世界,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本次阅兵展示56个方队,代表56个民族团结一心。56个阅兵方队包括徒步方队14个、装备方队30个和空中梯队12个,与1999年阅兵相比,总体规模有所减少,减少了陆军方队,增加了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军兵种,增加了高技术和特种兵方队,体现人民解放军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趋势。而大部分参阅的装备是首次展示的新式装备或新型号,包括预警机、新型战车、新型雷达、无人机和卫星通讯设备等,装备绝大部分为中国制造。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的部队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少量的民兵、预备役部队。该次阅兵仪式集中展示了一批新式的武器装备,空军新式装备有歼-10和歼-11战斗机等,陆军新式装备有99式主战坦克和ZBD-09型轮式步兵战车等,二炮部队新式装备有长剑-10陆基巡航导弹等,参阅步兵则身着07式军服。而参加庆典的受阅官兵和游行群众超过20万人。可谓是举世瞩目。
中国阅兵式2012年香港阅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6月30日上午许来到香港昂船洲海军基地,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胡锦涛主席依次检阅了驻港部队仪仗队、陆军方队、海军方队、空军方队、方队和直升飞机方队。
中国阅兵式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日北京“”的政务咨询会上,公安部副部长、北京公安局局长透露,将在北京举行。据报,这是第一次有外国首脑出席的阅兵仪式,普京估计将出席。
从过去大阅兵的规律上看,这是大阅兵或是临时安排的一次阅兵,或是阅兵的相关制度有所改变。但不管是哪一种,这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大规模阅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将于23日上午举行预演活动。北京市公安局20日发布通告,为保障预演活动的顺利进行,从8月22日到23日,将先后对天安门地区及相关道路分时、分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为尽可能保障社会交通,交通管制措施从22日5时开始,根据预演进展分时、分段采取,涉及北京东城、西城、朝阳、海淀、昌平等多个城区,包括南口、天安门、景山、前门、崇文门、大望路、朝阳公园、工人体育场以及复兴路、建国路等多个地区、多条道路。按照通告要求,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时,相关道路除持有“演练”专用证件的车辆和人员外,禁止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在天安门地区及相邻的前门、崇文门、东单、宣武门,以及演练涉及的展览馆路、三里河路、朝阳公园等路段,除持有“演练”专用车辆的证件外,禁止其他车辆停放。交通管制涉及区域内的小区居民凭有效证件和持有专用证件的人员按指定路线进入。
.中央政府网.[引用日期]
.央视新闻[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古代阅兵与现代阅兵有些什么不同地方呢?古代阅兵与现代阅兵有些什么不同地方呢?历史历史百家号近日,朱日和阅兵,让国人热血沸腾,无不为我军威国威自豪!那么,《三国演义》中,又有些什么样的阅兵呢?这些阅兵与我们现代阅兵又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现代的阅兵,大致功能有两种,一是展示军威展现国家力量;二是用于庆典助庆。而古代的阅兵,除了有以上两种功能外,还有一种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实战功能!通过阅兵展示军威展现国家力量,古而有之。最常见的一种阅兵,就是古人出征或得胜回朝,大军通过城门,皇帝百官城楼上观礼、平民百姓夹道迎送,就是一次典型的阅兵了。除此之外,还有专门性的阅兵,这些专门性的阅兵,是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某个特定日子专门举行的。我们这次朱日和阅兵,就是这样的阅兵。而《三国演义》中,也很多这样的专门阅兵。《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 ,诸葛亮为了联吴抗曹,派邓芝出使江东,孙权为了给邓芝一个下马威,采纳老臣张昭的建议,于殿前选身长面大武士一千人,各执刀在手,从宫门前直摆至殿上,然后再接见邓芝。不料邓芝不被吓倒,无惧色,昂然而行,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可以说,孙权的这次以打击对手锐气的小规模阅兵,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蒋干盗书一节,周瑜搞的一次小规模的阅兵,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话说周瑜与蒋干饮至半醋,步出帐外让蒋干看看自己的军威与储备。书中说:左右军士,皆全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军营后则粮草堆如山积。同时,周瑜在蒋干震撼中半开玩笑地揭穿了他的心思,蒋干面如土色。可以说,通过这次小规模阅兵,周瑜彻底在心理上击溃了蒋干,为以后的计谋展开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而《三国演义》中场面最宏大的一次以恫吓为目的的阅兵,出现在第六十回 ,曹操为了在张松面前显示自己军队的实力,就搞了一次大阅兵。书中描述:“操与松同至西教场,操点虎卫雄兵五万,布于教场中。”阅兵人数达5万人,这个数字即使放在今天也是惊人的了。而且场面十分热闹“盔甲鲜明,衣袍灿烂;金鼓震天,戈矛耀日;四方八面,各分队伍;旌旗扬彩,人马腾空。”可惜效果不咋地,吓不倒张松。当然,古代阅兵与现代阅兵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古代阅兵多是以实战为主的,因为阅兵即阅阵,就是操练阵法,就是为了打仗的!《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姜维与邓艾斗阵,就是一次可以说一次以实战为目的阅兵了。话说姜维与邓艾在祁山开打,姜维邀邓艾斗阵法,艾欣然应战。于是双方十几万人,在祁山前列阵。姜维摆了个八卦阵,邓艾也学着摆了一个,并互相挑战。随后,两阵还相围,两军各依队伍而动,两军冲突,阵法不曾错动。双方调兵遣将,队列不断变化,或前或退,井然有序,其实就与阅兵没什么两样,但双方军队却暗流汹涌,稍有不慎,即会身死军败。邓艾就是如此着了姜维的道,差点送了命!可以说这是实战中阅兵,双方都检验了各自军队的战斗实力,及将领的指挥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朱日和阅兵,也是一次很有实战味道的阅兵。因为参加阅兵的所有部队都是野战部队,且都是刚在基在训练完毕的部队,是随时可以拉出去打仗的部队。可以说,朱日和阅兵,清楚地告诉世人一明确的信息:凡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壮哉!中国人民解放军!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历史历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喜欢历史的人,都很博学。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的几次大阅兵  醉罢君山  有人说阅兵是社会主义国家才搞的事,这是胡说八道。前苏联与
都爱搞阅兵,这天下人都知道,但苏联解体了,俄罗斯不也还搞阅兵吗?至于中国,阅兵的历史源远流长,绝非现代才有。阅兵的目标就是显示实力,给敌人以威慑,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在政治、军事上都有重要意义。  我没有仔细去找古代的资料,这里写的三次大阅兵,只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史料。这三次阅兵分别是:第一,商周之交,武王阅兵于孟津;第二,春秋末期,晋国阅兵于邾南;第三,唐中叶,玄宗阅兵。  细述如下:  (一)周武王孟津大阅兵  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60年左右,或说是武王二年,或说是武王九年,或说是武王十一年。时代背景大家比较熟悉,殷商末年,纣王无道,西伯姬昌(文王)有取而代之之志,表面上为朝廷征伐不义之国,实则暗中扩张自己实力。姬昌死后,其子姬发(武王)继承其志,此时的岐周已经具备与殷商决战之实力。  孟津大阅兵,是武王伐纣前的重要军事行动,一方面是向纣王炫耀武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拉拢更多的诸侯。古代不是用“阅兵”这个词,而是用“观兵”。事实上,这既是一次阅兵,又是一次军事演习,以毕邑为起点,以盟津为终点。当时有多少国家来参观阅兵呢?有八百个!当时的诸侯国都很小,一个诸侯国大概就是一座小城及周边的地盘。  大家现在看阅兵,扛着领袖的头像,不要以为这是新发明。三千年的周武王就这样做了,他刻了一尊父亲的木像,用马车载着,置于中军。当时周武王还没干出什么大事业,诸侯未必服他,所以他扛出父亲西伯的招牌,缅怀英明领袖。为什么把领袖的神像放在中军呢?古代也检阅三军的,但不是海、陆、空三军,而是中军、左军、右军。中军一般是统帅坐镇,故而武王把父亲的神像置于中军,自己则不以国君自居,而称为“太子发”,表示自己乃是继承父亲的遗命以征讨四方,并非擅自作主。  阅兵前,他发表一通讲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我本是愚钝无知的人,只是先祖留给我有德的贤臣,才使我这个小子得以袭承先王的功业。对于这次军事演习,我们要设立赏罚制度,以便能圆满完成任务。”  说完之后,武王下令,阅兵正式开始。  阅兵总指挥是太师姜尚姜太公,他发布命令:“集合你们所有的人员与你们的船只,最后到的人,斩!”这次阅兵也是一次水陆联合军事演习。  周武王率先上船渡河,当船航行到河中间时,有一条白鱼跳上座船之上。武王颇有手段,大做文章,把这白鱼当作吉兆,拿来祭祀上天。渡过河后,又有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有一团火焰忽上忽下地飞舞着,最后停在武王下榻处的屋顶上,忽然间又变成一只红色的鸟飞走了。这个记载相当有神秘色彩,这也是政治家用来神化自己的手段。  这次阅兵体现了周军事力量的强大,将士训练有素,水陆作战协同,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这是给八百诸侯吃一粒定心丸,当时许多诸侯大受鼓舞,提议道:“纣可伐矣。”武王谨慎持重,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因为纣王虽恶,朝廷中还有微子、箕子、比干等贤臣在,未可伐也。  孟津阅兵是周政权对商政权的正式宣战。随着微子出走、箕子被囚、比干剖心,商朝大厦已摇摇欲倾。在阅兵后两年,武王出动战车三百辆,虎贲之士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各路诸侯,大破商师于牧野,完成了灭商的历史伟业。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君山兄开贴,支持!
  楼主继续
  苗沛霖田家镇阅兵,声势浩大。
  被囚的是微子吧,出走的是箕子  
  明朝的阅兵, 每年年终考阅一次,三年大阅一次,也称“小阅”和“大阅”。清代的检阅又称校阅,是八旗、绿营由王、大臣或督抚定期检验部队教练的制度,也是促进军事训练的的手段和形式。大阅是皇帝检验部队训练成果,考察部队战斗力的隆重的阅兵仪式。早在天聪年间,皇太极就曾举行过大阅。此后,乾隆、嘉庆等皇帝阅兵的记载不断出现在各类文献中。雍正以后,大阅制度更加完善、周密。乾隆三年(1738)规定,以后大阅,皆按照顺治十六年定例三年一次,其办理事宜照雍正六年规定举行。清代大阅的地点,主要在南苑、卢沟桥、玉泉山、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畅春园等地。
  太监哥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古代中国阅兵源于何时?又有哪些趣事呢?
古代中国阅兵源于何时?又有哪些趣事呢?
要说现如今这世界各国的大阅兵中,哪个国家最帅气、最有震撼力,估计是非我国莫属了。阅兵是一项检阅武装力量的重要活动,一个国家的兴衰,从它的阅兵仪式中,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那么我国的阅兵起源于何时何地?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哪些可圈可点的阅兵趣事呢?不要着急,我们慢慢看来。
一、“化干戈为玉帛”说的就是和阅兵有关
历史上关于阅兵的最早记录,大概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涂山会盟。
《淮南子·原道训》中就曾对此有过记载。据说,在此次大会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而前来会盟的氏族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器和丝绸一类的贵重物品,表示对禹的臣服。在涂山会盟中,虽说禹没有发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矣威慑诸侯,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禹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阅兵的雏形。
到了公元前11世纪左右,周武王在孟津举行了大规模的“观兵”,同时宣称伐纣。随后,武王亲率大军,东渡孟津,在牧野重挫了纣王的主力部队,从而奠定了周朝的立国基础。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观兵”作为一种检阅部队、威慑百姓或者是敌人的军事手段,已经开始被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了。这里所谓的“观兵”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阅兵。
二、鲁桓公阅兵可能是为了取悦美女
到了春秋之后,史书中关于阅兵的记载越来越常见。比如在《左传》中,就曾提到桓公六年,“秋,大阅,简车马也。”这里的“阅”是阅什么呢?《榖梁传》中是这样解释的:“大阅者何?阅兵车也。”所以我们可以理解,这是在对军队的士兵和战车等主要作战装备进行大规模的检阅。
除此之外,《榖梁传》对于鲁桓公这次阅兵的目的也给出了详细的解释,“盖以观妇人也”。意思就是说,此次阅兵的目的是鲁桓公为了取悦自己心爱的女人。
鲁桓公的妻子叫文姜,是齐国的公主,在未出嫁之前,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有染。出嫁之后旧情难忘,仍旧日夜思念,鲁桓公很爱她,为了取悦她,于是就选择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时间,来了这么一次大阅兵。他的这种行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因此数千年来一直饱受诟病。
三、乾隆皇帝大阅兵,有16000人参加
到了清朝,阅兵已经成为了一种正规的训练制度。在入关之后,清朝规定,每三年就要在南苑围场进行一次大阅兵,每次的大阅兵都是按照实战的要求来进行的,主要就是为了检阅八旗军的训练和战斗情况。
乾隆皇帝即位之后,首次在南苑检阅了八旗军的将士们。当时的宫廷画家金昆、郎世宁等人就此做了一副画作,是为《大阅图》,此画作真实地描绘乾隆亲临军营检阅的盛况。
只见八旗将士各着红黄蓝白等本旗阅兵礼服分阵排列,号角高扬,军旗猎猎,一眼望不到尽头,场面极为壮观。尤其是《阅阵》,图中人物有一万六千人,个个面貌分明,衣着装饰、车马兵器、仪仗旗鼓都刻画精致,画面色彩鲜明。意气风发的乾隆皇帝被置于画面核心位置,他穿戴盔甲,腰上佩刀,挂着弓袋箭囊,胯下是一匹高头大马,整个人英姿勃发。
所谓的“康乾盛世”,通过这次阅兵,就可窥见一二。到了乾隆中后期,清朝的国力日渐衰落,后来曾随乾隆最后一次南巡的嘉庆帝,在回忆其中一次阅兵的情景时,说过这么两句话:“射箭箭虚发,骑马人坠地”。
四、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力挽狂澜终成一梦
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他们拥有着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为了鼓舞士气,操练海军,李鸿章曾多次检阅北洋海军。
1894年5月,李鸿章再次检阅北洋海军。由于这一年恰逢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所以此次的检阅规模格外盛大。5月10日,全体舰船趁着落潮出海,一路上行驶操练,李鸿章观看之后甚为满意。可是正当其陶醉之时,远处居然有一艘日本舰船尾随而至。
原来这是日本海军为了探悉北洋海军的演习,特派“赤城”号尾随观看,还打着致礼的旗号。当时的北洋当局始终不警惕,任其跟随。17、18两日,北洋海军进行了鱼雷和大炮的射击演习,命中率均在七成以上。19日,北洋舰队的全部船只到了威海卫,部分的兵舰进行了登陆演习;当晚全舰队万炮齐发,进行实弹演习,受到了英法俄日四国来宾的盛赞。此次北洋水师军演到此结束。
然而,仅仅就在几个月后,北洋水师就全军覆没了。这一次的检阅也成为了李鸿章的绝唱,大清王朝大势已去,貌似强大的海军也难以抵挡一个王朝倾覆的命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阅兵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