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意义时期的故事,用一段话整理出来

抗日战争时期,远离前线、处在抗日大后方的江西上犹民众,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在上犹县博物馆里存放的1942年“上犹县各界献机捐款收据”、“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募捐收据”,讲述了上犹县黄叁万、蓝攸发等村民捐款贡献飞机、捐粮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的抗日救国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远离前线、处在抗日大后方的江西上犹民众,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广大民众全力支持前方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为抗日前线募集捐款,先后开展了捐款贡献飞机(军用飞机)、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募捐等运动。

  在上犹县博物馆里存放的1942年“上犹县各界献机捐款收据”、“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募捐收据”,讲述了上犹县黄叁万、蓝攸发等村民捐款贡献飞机、捐粮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的抗日救国故事。

  抗战期间,敌我空中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中国空军在保卫沿海城市的大规模战役中损失殆尽。上犹县组织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全国抗日捐款买飞机的运动,表明了广大民众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心。

  1942年1月8日,上犹县石溪乡村民黄叁万捐款收据中记载:“第088号 今收到石溪乡(今上犹县营前镇石溪村)八保四甲黄叁万先生捐国币叁元正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一月八日”。同时在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募捐收据中记载:“今收到蓝攸发交来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稻谷4斗 除分别截联存核及截留存根备查外 合给收据为证 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据上犹县博物馆馆长刘均凤介绍,这是上犹县收藏家高代华捐赠给博物馆的。其中“上犹县各界献机捐款收据”一头一尾中印着“捐款贡献飞机”“赶走日本鬼子”字样。

  “我是听着长辈们讲抗日救国故事长大的,对参与、支持抗日救国的战士和老百姓有一种割舍不去的敬仰之情。”高代华说,从孩提时起他就对民众万众一心齐抗日的事迹念念不忘。在平时的文物收集中,高代华特别关心、留意有关二战的文物。

  高代华回想起收藏文物的经历时说,之所以捐赠这批文物给博物馆,是因为想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全民抗日的历史。“三元钱的数量虽不多,但表达了全民抗日的普遍与深入,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抗日救国救民的机会!”(孙晖 缪春风)

14:48 专题文章来源:百战网

  在我国抗战时期,不仅踊跃出很多抗战名将,同时还有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这其中有战斗胜利时候的喜悦之泪,同时也有战士牺牲时候的悲伤之泪,而这些故事也汇成了抗战时期的刻骨铭心。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述一下王宏坤将军在抗战时期的故事。

  在1938年的10月是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相持阶段的时期,那个时候的党中央决定派出大批干部上到前线,发展敌后的根据地。

  因此,王宏坤也提前结束了在党校的学习,去向是华北由和领导的一二九师。在临行的时候,邓小平也找到了王宏坤谈话,称:有一批干部上前线,分乘10辆卡车,你主要负责。

  而在这批人中还有和李先念等高级干部。一路上,他们把自己都说成是三八五旅的,每人编了一个姓名,分别为某团某营某连某职务,防止在途我国民党军队的刁难。

  车到咸阳桥边的时候,果然被国民党宪兵拦下,王宏坤叫临时充任副官的同志下车周旋,自己则稳坐车上抽烟,一言不发,他自信手中握有王牌。

关键词: 王宏坤将军故事 抗战时期的故事 王宏坤的故事

抗战时期汉中是连接西北、西南这两大后方的咽喉要塞,前方的依托后盾,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作用。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西北西南大后方的这片祖国热土和它广大的人民为争取最后的胜利,作出了持久的巨大奉献。

汉中这块宝地在抗日战争中,劳苦功高、贡献最大的,也应首推成千上万、默默奉献而默默无闻的汉中父老乡亲。

(一)汉中人民旷日持久地出粮、出钱、出劳力,在有关官员的组织调遣下,兴修了汉惠、褒惠、清惠渠等水利设施,修通了汉白公路,修建了飞机场、武家沟水力发电厂以及邮电通讯、广播宣传等设施。这些功绩虽然不见以人民的名义载于报章和史册,却深深埋藏在人们的心里。

(二)汉中父兄也曾不断地献出自己的子弟来补充抗战的兵源。永垂史册的抗日英雄人物

,衡怀冰等就是汉中人士。

是当年血战台儿庄的敢死队队长。汉中早就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骄傲了。当年的“汉滨诗社”诗人刘仲荻挥毫感赋七字歌行《敢死英雄赞》一首,长达二十八韵,对其英雄胆略、气概进行了高度赞颂。

(三)抗日期间,汉中的话剧活动十分活跃。先是民众教育馆爱国青年组织了“民众剧团”演出了大型话剧“国魂”。接着又演出了

的《魔窟》、《黑地狱》等剧。随即有许多高等院校从沦陷区迁移或从外地疏散来到汉中,就有西北联大学生等组织了“陕南学生剧团”演出了

的《春风秋雨》、马彦祥的《古城怒吼》等大型话剧。

排演了宋之的的《雾重庆》。西北医学院排演了周彦的《朱门怨》。后来,西北大学还在物力维艰的情况下组织了“新生剧团”,排演了

的《雷雨》、《日出》、《原野》、陈铨的《野玫瑰》、

的《愁域记》、曹昌、宋之的合写的《黑字二十八》、

的《塞上风云》等。汉中话剧热潮的顶峰是一九四四年来汉中的“中国戏剧学会”,是汉中话剧团体里的一支劲旅,阵容强大,声誉很高。

他们在汉中坚持演出了二年多。虽然有时吃酱菜下稀饭,也照样在舞台上演英雄,颂好汉。他们念词注意抑扬顿挫,声调讲究高低强弱,眉目传情,手足带戏。真正做到了一个演员应具备的条件:一像、二真,三好。他们演出的剧目有:

的《蜕变》、《日出》、《北京人》、于伶的《大明英烈传》、《杏花春雨江南》、阳翰笙的《李秀成之死》、杨村彬的《清宫外史》,还有《野玫瑰》、《虎穴》、《两面人》等十几本大型话剧。“中剧”的演职员有戴涯、丁尼、李次玉、崔起、张若萍、李白林、李最、朱其平、李华、唐那、赵秀蓉、王莹、郭玲、洪正伦、范里等,阵容强大,盛极一时。当时,汉中演出话剧的剧目和场次,仅次于重庆、桂林和兰州,比西安还多。

汉中,以其气候温和,水土膏腴,物产丰富, 招来了四面八方疏散搬迁来的机关、学校、工商企业以及各界人士,形成了汉中这个文化、经济、教育中心。

(一)抗日战争时期,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是抗战后方的最高学府。西北高等院校一时都荟萃在这西北小江南的鱼米之乡。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以及

等这些来汉中的大学,一面宣传抗战唤起民众,一面进行教学,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须得特书一笔的是,被战争残害成了孤儿的难童,他们在“西北儿童教养院”里度过了一段一生最难忘的岁月。院长智澄先生是当时一位热情爱国的青年学者,有着一副慈母般的仁爱心肠。他对孩子们施行着爱的教育,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孩子们的生活疾苦。他不辞劳苦奔走募化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经费。“西教”的教师也都献出了一片爱心。一位老师在1941年进行过一次义演,演出的是

的《塞上风云》。义演所得,全部捐献作了“西教”的经费。如今,当年的孤儿难童都已长大成才,遍布国内、国外。众多同学的情谊不断加深。每当聚会之时,无不深切怀念他们幼时的那位“智妈妈”。

(二)处于西北,西南咽喉地势的汉中,自然有其战略意义。于是在1943年秋,汉中设立了 “委员长行营”委任了行营主任李宗仁。1944年5月

亲临汉中向军校毕业生训了话。1944年6月(第一战区司令一长官)陈诚前来汉中驻防,官邸设在圣水寺

抗战时期日寇轰炸汉中实录

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暴行累累,铁证如山!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又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八年以来,日寇铁蹄踏遍我半个中国,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惨酷绝伦震骇世界。尤其是南京大屠杀更绝人寰。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寇侵入我南京,在华中派遣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对南京人民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中国军民被集体枪杀和活埋的有三十几万人,零星被杀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有十五万多具。南京城野陈尸遍地,惨不忍睹!这残无人道的兽行,今天中国人民记忆犹新。追忆往事,不禁泪下!其他日寇所到之处,也难免杀烧抢“三光”之劫。就我们这远离前方,日寇兵还达不到的汉中,也常遭敌机的狂轰滥炸,汉中人民不得安宁。八年以来,敌机窜扰汉中达数百次,现将有确切资料可查考略记如下:

一九三七年冬月,日本飞机十二架飞临汉中上空,作炸前侦察。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三日(旧历二月十二日)上午九时,日本飞机二十四架,轰炸汉中

。油库被焚,浓烟滚滚弥漫云霄。西关民房被毁无数,受灾严重。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四日上午十一时,日机二十六架,轰炸汉中西郊,投有燃烧弹,烧毁民房四十余间。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四日,敌机二十六架,狂炸汉中西关一带。

一九三九年五月十六日,日本飞机十五架,轰炸汉中城关,投弹百数十枚,死伤群众百余人。

一九三九年五月十七日,日本飞机十二架,投弹四十八枚,均系重型炸弹,毁房屋五十六间,死伤八人。石灰巷中央银行仓库被炸,仅石灰巷投下炸弹七枚。

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五日午后二时,日机三十五架轰炸汉中。从东关东郊吴基庄起至城内文庙巷桑园止,沿吴基庄的何家庄、七里店、五郎庙、王家巷、东关正街公兴大、城内中学巷、石灰巷到文庙巷的桑园,投下炸弹难以计算。炸死八十三人,伤七十余人,毁房屋七十八间。

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日上午十时,日机二十六架,轰炸汉中城关。

同月二十六日,日机十六架,轰炸汉中东关和东北城角。死者达百余人。不少新兵(被征新兵)死于非命,伤三十四人。

同月三十日上午十时,日机二十六架,轰炸汉中东关一带。

一九四O年旧历四月十四日(即五月二十日)晚九时,日本飞机十二架,趁月色朦朦之际,轰炸汉中东郊黄家坡和文家庙,西北医学院,投弹四十多枚,炸死黄姓母子等十四人,内有医学院耳鼻科教授杨其昌。伤者十七人。

从一九四O年六月起,日机连日飞来汉中侦察、轰炸,或去四川轰炸重庆,路经汉中(镇巴、西乡、城固境地)进行骚扰。仅五月二十日晚九时,日机两批,夜袭汉中城。

一九四O年元月以来,连日不断夜晚分批飞往重庆,架数不明。干扰汉中不宁。

一九四O年七月一日起,汉中各县警报频传,每日达八、九小时。

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一日,午后一时,日机二十架轰炸汉中西郊机场及南关一带。投弹二十多枚。弹落

跑道业侧和南关小学西侧及汉江河中。内有定时炸弹数枚,午后六时始爆炸,南关陈姓房屋被炸毁三间。

同年五月二十一日上午十时,日本飞机四十架,轰炸汉中城市。死伤三十人。

同年八月二十九日,日本飞机两批,共二十八架,狂炸汉中城市,投弹七十余枚。内有定时炸弹数枚,在当天和次日爆炸三枚,余下四枚为我防空部队摘除。这次袭击目标是南门新市场。

一九四二年起,日机多次侵入汉中城郊,机枪扫射,伤亡人畜无法统计。四月十七日,日机十二架轰炸汉中南关。同月某日,北教场开教职员大会,突遭日机轰炸扫射,迅即逸去。在四月下旬,我空军驻汉。在四月三十日下午,在汉江上空空战,击落敌机一架,落陈家寨。

一九四三年二月八日,日机十二架炸汉中。

一九四三年三月九日,日机九架,四月二十日,二十一日敌机十九架连续轰袭城内,七月四日、十月三日数次袭城内。死伤甚众。是年夏,日机一侦察机窜入市上空,驻汉空军两架飞机迎击、击落起火,附入

南山。机内二男一女同时毁毙。

一九四四年六月九日夜十时,日机一批夜袭汉中北郊十里铺和八里桥。投小型炸弹数百枚,想炸第四军械库的火药库未中,弹落农村秧田中。

同年八月十日和九月八日、九月十一日,敌机四架,投弹四十六枚以及十月七日日本飞机狂炸投弹六枚。

一九三九年十月,日本飞机轰炸汉中时,石灰巷内一单人防空壕中弹,内有小商贩一人被炸得粉身碎骨,血肉横飞,仅留有脚掌一支在百米外。文庙巷桑园内炸得更惨。四十亩桑林覆盖地,位于城墙南垣。进入该地隐蔽和潜伏在城墙防空洞内者不下千人,桑叶稠密,上不见天日,周围数不清群众,人人自认为最安全的地方。谁料日机扔下重型炸弹数枚,全部爆炸,炸死八十多人,解除警报后,只见城墙壁上、桑树上,处处是粉身碎骨的血肉。其余尸体不全的残骸,谁也不能认识清楚他们是谁。十多天里血腥气味不散。惨不忍睹。

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敌机轰炸北城角时,死新兵四十多人,伤三十多人。

谁家的男儿,连死者的父母也得不到死难的信息。这些一笔一笔的日帝当年欠下我们的血债,中国人民和汉中人民世世代代不能忘记。日本军国主义者总是侵略的野心不死,企图死灰复燃。近年来修改中学教科书、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篡改侵华历史,这与日中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我们要对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复活保持警惕!中国人民坚持和平,反对侵略!我们愿与日本人民世代友好,却永远不敢忘记惨痛的过去。

1937年,平津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校于9月10日迁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初,日寇逼近潼关,西安遭日本飞机轰炸,西安临时大学遂迁入汉中,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本部设于城,下分六院:文理、教育学院及法商学院设于城固县城,工学院设于城固县古路坝天主教堂,医学院设于汉中县文家庙,农学院设于武侯祠。7月,工学院、农学院独立建院。8月,联合大学分为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医学院,仍设于原址;西北工学院(由原北洋工学院、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并组建)仍设于古坝路。抗日战争时期,因上述高等院校及华北、西安一些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军政机关迁入汉中,汉中成为当时全国三大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学者、专家、海内名流云集。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迁入兰州;1946年西北大学迁入西安,西北农学院迁武功县,迁咸阳。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等地沦陷区大批难民难童、孤儿逃来汉中,孤苦无依。1939年6月,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在汉中凹口寺设立西北儿童教养院,收养3~14岁男女孤苦无依儿童施以教养,由智澄任院长开始筹设,11月正式成立。院址四处:凹口寺、吴家山、黄家营、赵寨。除原有四处庙舍外,建房120多间;1944年接收安康儿童教养所;1945年9月由国民政府社会部接管;1946年2月改名为社会部第一育幼院。为抗战期间西北最大的教养院,先后收容难童3000多人,不少难童在院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或升学留学进修,后有的成为海内外著名学者专家。解放后,该院改建为汉中市社会福利院。

1939年,抗日战争激烈,国民政府在汉中市北石马乡焦山庙设立大型国际电台,使用英国制造的3600瓦马可尼报话机。1941年5月投入使用,电路远达欧美及南洋等国,为我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同盟国联络的重要电讯台。配套工程有城东周家湾的中央控制室,铺镇北安然寺的收讯台,另在东郊吴基庄设有线电报房,办理民间电信业务。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际电台设备拆除。

抗战初期,日军逼近黄河和平汉铁路,原中央军校洛阳分校乃迁往汉中,并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入伍生团驻地在汉江南岸的米仓山北麓的丘陵地带,一分校校址在武乡镇。在1938至1944年期间,一分校训练了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四期学生,共九个总队,毕业人数8207人。该校各种军官训练班和各种短期训练班,培训学员12264人。学员和学生总数达20471人,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4年春,在抗战处在决战之时,蒋介石来到汉中参加中央军校第一分校第18期学生毕业典礼,其儿蒋纬国时在汉中。

1945年9月28日,蒋介石由重庆乘专机到达汉中,视察青年远征军206师。此次来汉中,既视察青年军,也看望蒋纬国(时在青年军206师任营长)。前往机场欢迎的有汉中行营主任李宗仁,鄂陕甘边区司令兼汉中警备司令祝绍周等。蒋介石住在汉中北郊中央军校第一分校秦岭石堰寺“梅园”官邸。蒋介石会见了汉中党、政、军要员和青年军206师团以上军官。该师团618团团长盛宗岳是的干儿子,次子蒋纬国又是该团营长,对其一切从优。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设立

抗日战争时期,汉中为后方重镇,陪都重庆屏障。1943年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汉中城内设立委员长行营,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任行营主任,下辖第一、五、十战区,指挥华中、西北等地对日作战。1944年,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司令陈诚)移驻汉中。此一时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分校设立于市城北之石堰寺(1938年由河南洛阳迁来)。1945年10月,行营撤消。

汉中在40年代就有了机场,而且很多人也知道这与美国人有关,甚至在汉中现在也不难找出许多参与过机场修建等等的长辈。实际上,汉中机场的修建,源于所谓"CBI"(中国。缅甸。印度)计划,当时驻汉中的美军空军,实际上和"飞虎队"的作用类似,也是一个轰炸敌方战略目标的后方基地,部队番号是"第341轰炸大队第490轰炸中队".

这些美军在汉中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种种照顾和帮助,他们也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记录了自己生活的许多片断以及汉中的风情和人民。如今他们许多人已垂垂老矣,抑或早已不在人世,然而中美人民都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尚健在的战友以及后人更不会,并建立了专门的网站,将他们的照片和经历、业绩诉诸世人而颂其永生!

汉中吃、喝、玩、乐、购、交友、旅游、公益等应有尽有;为游客提供汉中全方位旅游服务信息,给关注与了解汉中的朋友提供交流渠道,宣传汉中旅游城市的多彩旅游形象。

搜索关注微信『汉中在路上』

微信搜索搜索“汉中在路上”博主个人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日战争时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