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 商业逻辑网易与写作刘玉芳简历刘玉芳小罐茶 商业逻辑网易北大中业考研怎么样

Sina Visitor System欢迎你,    
好奇: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最后都去干什么了?
15:14:21 来源:网络
最新资讯:
考研关注:
复习指导:
课程推荐:
  最近,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发布了《2016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国内一流大学的代表,清北两校对学生的就业引导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哪里、做什么,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顶尖大学的人才培养结果,亦是对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响应和体现。让我们一起看看,清华北大的学子们,毕业后都去哪儿了。(说明:本文中清华北大的数据均不包括港澳台和留学生。北大数据只包括校本部学生。)  【整体情况】  毕业生人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清北两校的毕业生规模。清华2016届的毕业生共7184人,本研比例0.8:1,男女比例1.9:1。北大同届毕业生为7590人,本研比例0.55:1,男女比例1.15:1。可以看出,清北两校毕业生整体规模十分接近,但内部结构略有差别,北大的本科生占比较低、女生占比较高。  就业率  毕业生去向主要有两类:升学、就业。其中,&升学&指在国内或国(境)外继续深造,&就业&包括与用人单位签约和灵活就业。升学与就业的学生数量占全体毕业生的比例,即为高校本年度的就业率。  清华2016年整体就业率为98.5%,本、硕、博就业率分别为97.5%、99.4%、99.0%。北大同年整体就业率为98.3%,本、硕、博该比例分别为97.4%、98.8%、98.9%。可以说两校整体毕业率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另外,虽然只有微小的差别,也可以看出的就业率整体高于本科生。而截止数据统计时间(日)未落实以上两类去向的学生,则属于&未就业&的范围,例如短期内无就业意向而选择待业的学生等。  就业结构  两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在结构上非常相似。80%本科生选择继续升学深造,而90%的硕士生和70%的博士生选择就业。需要说明的是,对博士生而言,毕业后的&升学&主要指在国内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仅有少数博士生会在毕业后继续攻读学位。从严格意义上说,博士后并不属于接受教育的&升学&,而是科研工作的一种。因此,若将博士后纳入&就业&范围,博士生中&就业&人群的比例会更高。  【升学篇】  国内外升学  在选择&升学&毕业生中,清华北大均有超过一半的学生继续在国内深造,其比例分别约为61%和56%。  两校出国(境)升学深造的毕业生首选目标国家均为美国,接近出国(境)深造总人数的70%(清华67.4%,北大65.9%),其次是英国(清华7.6%,北大9.4%)、中国香港(清华5.8%,北大4.6%)、德国(清华4.0%、北大3.5%)和日本(清华3.8%,北大2.9%)。此外还有毕业生选择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瑞士、荷兰等国家和地区,作为留学深造的目的地。由此可见,美国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重镇,仍对中国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海外高校  那么,赴海外深造的清北学子都选择了哪些学校呢?  上图展示了清华北大毕业生留学人数最多的前5所海外院校。不仅前5所均为美国高校,而且两校留学人数最多的学校都是哥伦比亚大学。特别是北大,去哥大深造的毕业生人数达到第二名MIT的2.6倍之多。根据《泰晤士报》年度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清北两校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中,分别有62%和54%的学生在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就读,这也是两校非常看重的毕业数据。  有趣的是,两校本、硕、博三类学生在排名前50高校就读的比例均有不同。赴前50高校就读比例最多的是本科生(清华70.6%,北大60.5%),而硕士生和博士生进入世界前50高校的比例仅在30%~40%左右。这一方面显示了两校本科生在留学申请上的强大竞争力,同时也说明研究生阶段的留学申请目的地更为多元。  【就业篇】  求职历程  首先我们来看看清北两校学生的求职行为数据。  数据显示,清华2016届毕业生平均投递简历26份、获得10次面试、拿到3.3个录用通知。清华就业指导中心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女生获得面试的机会显著高于男生,但获得录用通知的数量显著少于男生;研究生获得的面试机会和录用通知数量均显著高于本科生。北大就业报告显示,北大毕业从准备求职到最终落实工作,投递36份简历、获得12个面试机会、收到录用通知3.8个,毕业生求职平均用时4.84个月、平均花费为2756元。  签约单位类型  在就业单位类型上,两校毕业生选择最多的均是国有企业(约占就业人数的35%),其次是民营企业(约占就业人数20%)。同时,就业单位类型也存在学历层次上的差异。  在签约就业的清华本科生中,人数最多的前3类单位是民营企业(39.8%)、国有企业(39.0%)和外资企业(8.9%);硕士生对应的3类单位是国有企业(41.2%)、民营企业(26.2%)和党政机关(11.7%);博士生选择最多的3类单位则是高等院校(24.2%)、科研单位(22.8%)和国有企业(22.1%)。  而北大毕业生中,本科生签约最多的3类单位是民营企业(23.5%)、国有企业(22.4%)和高等教育单位(18.0%);硕士生对应的3类单位是国有企业(40.8%)、民营企业(19.1%)、党政机关(17.1%);博士生对应的3类单位是高等教育单位(37.9%)、科研设计单位(14.8%)和国有企业(11.9%)。由此可以看出,国企和民企对两校本科生具有同样强大的就业吸引力;硕士生的选择则主要集中在国企,其次是民企和党政机关;博士生则更符合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签约高校、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  签约单位行业  按行业来看,两校学生签约就业的企业均主要集中在5大行业: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两校毕业生签约最多的行业均为金融业。  签约人数最多的单位  在具体单位上,两校学生签约最多的单位均是华为,这充分体现了华为的企业实力和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在民企中,毕业生签约较多的还有网易、广州博冠(隶属网易)、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在国企中,清华毕业生签约的企业充分体现了清华作为&红色工程师摇篮&的人才培养特色。需要说明的是,该数据中不包括清华的定向委培学生。而北大毕业生的选择更集中在金融业和通讯信息业。  签约单位地点  在就业地点上,此前国内许多重点高校的毕业生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对清华北大来说,毕业生的留京比例更为突出。近几年,随着其他区域、城市的发展以及国家、学校政策的引导,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选择到北上广之外的地点就业,&京外就业率&也成为清北就业引导中看重的数据指标。  数据显示,2016年,约60%的清华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毕业生到东、中、西部就业的比例分别为87.1%、5.2%和7.7%。  北大有接近54%的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签约比例最高的区域依次是华东、华北、西南、中南、西北和东北。  不过,就业区域仍然存在院校和学历层次上的差异。数据显示,在清华本科生中,签约广东单位的人数比例最高;北大本科生中则有40%的学生仍然选择在京就业。而对硕士和博士生而言,北京仍是最主要的选择,其次为广东和上海。  自主创业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两校的毕业生的创业情况。  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清华北大均十分看重并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2016届毕业生中,清华共有71人直接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1%。这些毕业生主要来自经管学院(18人)、美术学院(17人)和新闻学院(6人),学生创业领域集中在互联网、新媒体和文化创意等领域。同届毕业生中,北大有45人选择自主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0.6%。其中理工科毕业生19人、人文社科毕业生26人,创业领域主要为信息通信行业、教育类企业和文化传媒类企业。
本文关键字:
英语精华资料下载
政治精华资料下载
数学精华资料下载
课程及活动推荐
考研网络课堂
考研公共课
考研专业课
考研直通车
快速响应:购课即开展择校择专业指导,且有一次更换所报专业课机会;
专属小灶:老师直播互动式教学,真正的“零”起点授课,就是让你入门;
专属辅导:班主任+科目老师,多对一全程辅导,智能讲练结合,随时检验效果;
签约重读:一科不过,全科重读,业内最低重读标准
考研交流 o 下载
已有21088次浏览
已有9948次浏览
已有3035次浏览
已有3317次浏览
已有2620次浏览
已有1790次浏览
已有2467次浏览
已有2859次浏览
精品课限量免费领
已有655人领取
已有1432人领取
已有99人领取
已有1378人领取
已有114人领取
考研网络课堂
考研实用 o 工具
考研课程排行榜
考研公开课【MBA中国网讯】由MBA中国网和都学网联合录制的《2018 年管理类联考·名师面对面》栏目正式启动,本期邀请到逻辑、写作的备考名师刘玉芳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为我们详细解答:
1、什么人适合考MBA?
2、MBA备考的时间?
3、关于分数线高低起伏的问题?
4、如何正确看待逻辑考试?
5、中文写作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名师简介:
逻辑、写作辅导名师 刘玉芳
都学网考研辅导新生代代表人物,专硕逻辑、写作辅导名师。多年从事考研辅导,讲解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擅长结合课堂练习帮助学员把所学知识点快速掌握,深受广大考生的欢迎!
名师观点:
展开剩余94%
各位备考MBA的同学大家好,我是都学网逻辑、写作主讲老师刘玉芳,非常高兴今天来跟大家分享MBA考试中的一些相关知识。2017年MBA联考已经结束,对于2018年准备MBA考试的同学来讲,或多或少对“我到底要不要考试?什么时候准备这个考试等MBA考试相关知识性的问题有所疑惑,今天就帮大家分析一下这些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人适合考MBA?
首先,跟大家分析一个关于自我认知的问题:什么人适合MBA考试?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你想不想考?
很多同学对MBA考试是有渴求的,也就是我想考MBA。存在内在的驱动力或者外在的驱动力。内在的驱动力就是能获得比较高的学历、在工作当中有所提升、或者在社交圈子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
毕竟大家的生活状态、方式不同,所以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听过一个最让人感动的理由,就是考生觉得他不是想通过MBA去获取什么外在的东西,而是想证明自己还有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他对知识有一定的渴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知识来填充自己,跟上时代的轨迹。所以我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MBA考试,可以说是外在驱动力的推动,但是内在驱动的影响更有可能让你走的更远、成功的诉求更高,这就是我想说的你想不想考。
(二)你可不可以去考?
什么人适合去考MBA,首先是内在驱动力很强,其次就是外在条件适合的人。
其实,MBA备考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明显的效果,这个时候大家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你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去考。
我之前的一位学生刚刚跳槽就准备MBA考试,在MBA考试过程当中工作特别忙碌,每次来上课之前有可能前一天加班了很久,所以很多同学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平衡时间,把控好MBA复习。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能做到很好的时间掌控,那复习的程度自然也无法达到很好的要求。
二、MBA备考的时间?
很多学生都会问“什么时候准备MBA考试比较合适”,对于这个问题他们很多都会分析自身的状态包括自身的想法,其实对MBA考试不该有这么多想法。
(一)备考要趁早
第一个问题,既然决定要考,今年考、明年考差异无非在于一年的时间。不管今年还是明年,都要趁早。
第二个问题,MBA考试当中有的学校需要提前面试,提前面试一般分批次,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他们的招生人数是递减的,准备的越早机会就会越大、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就是不管你做没做这件事情,时间都在流逝,为什么不早点去做准备。大家应该知道2017年MBA的分数很高,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大家对它的热程度、认可度更高。所以在这个高压下要去做得更好的话,那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二)按计划行进
有些学生可能到七月份或者八月份才去考虑MBA考试这个问题,也有很多学生是在前一年十一月、十二月份去准备他的面试或笔试。但是大家还是要趁早去做这个事情,这样才能做的更加成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虽说准备不一定就有结果,但是不准备一般失败几率会比较大。决定了要考MBA,在这个过程当中,时间上可能会遇到生活和工作上的冲突,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完成的计划,第二天一定要补上。
既然做了这个决定,那么把汪国真这句话送给你:“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有这样一个决心成功的概率就会更高。
三、如何看待分数线高低起伏的问题
2017年分数逐渐出现,34所自主划线的院校分数线也逐渐出现,心情总是伴着分数线忽高忽低。跟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通过看2017年的分数,2018年备考我们应该做什么准备。
(一)明晰2017年成绩高的原因
2017年分数高的原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只有知彼知己才成百战不败,大家知道原因才会知道更好的去应对。
第一方面就是比较直观的原因,试卷比较简单。试卷相对难度不大的时候,分数就会高一些。2017年英语二考试试卷据所知是英语二从开考到现在以来最简单的英语试卷设置,2017年数学除数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数学和英语的难度降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分数线的高低,所以这是比较简单的一个维度。
第二方面的原因是现在施行分省阅卷,导致评卷标准和阅卷人是不一致的,主观的分数浮动就会相对的大。有的地区普遍的分数比较高,像北京、上海这些地区有可能分数会像往年一样持平,这样直接影响今年的分数跟往年的分数差异比较大。
第三方面就是造成大家心里错觉的原因,晒分数的心理。一般来说分数高大家才会晒,分数低都不晒,绝大部分人都是跳分达到这样一个情况,但不代表实际情况就是这样。2017年分数高的原因大概就是这三方面。
对于2018年的学生影响备考的一个因素是试卷难度的问题,2017年的试卷难度相对比较简单,那么18年试卷的难度相对会比较难,像英语和数学难度一定会上升。希望大家明白这个原因之后知道怎么去做会更好,做充足的准备,花更多的时间去应对更难的试卷,把重难点掌握的更到位,这是大家要知道的第一个问题。
(二)心理压力不要过重
第二个问题就是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学生看到2017年分数高,2018年要考MBA担心国家线划到二百一或者二百二,担心考不过去,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今年分省阅卷导致分数差异比较大,有的省分数比较高,就拉高整体的水平。国家线不会虚高到那个程度,要考虑全国院校的招生人数是否可以招满,像北京、上海比较干旱的地区,要去保证他们招生人数比较圆满,所以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不管分数高或者低,大家都是一样的,只会影响你在这个当中的层次问题,而层次还是取决你的实力。
希望大家18年备考不要受到17年分数的影响,通过这样一个形式我们唯一能看到的是MBA竞争力越来越大,我们要做好更充足的准备。所以我觉得大家了解一下2017年的分数高低的原因,然后正确去看待2018年备考我们需要去做的事情,才能做的更好。
四、如何正确的看待逻辑考试?
(一)逻辑:无处不在
逻辑跟英语、数学较大的区别在于逻辑更贴近我们日常生活。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存在,用一个不恰当的词来说是“暗度陈仓”,时时刻刻在你的生活范围之内。逻辑考察的是你的思维,思维更多考察的是智商,智商就是从出生到工作、生活、交流等的一种思维体现。
大家都会做推理,任何时候脑子都在转,都在灵活的运用,而这其实就是一个逻辑思考的过程。很多同学跟我讲,自从听了逻辑课之后,感觉生活当中好像任何时候都是逻辑。其实这个时候你就进入状态了,因为生活时时是逻辑,处处是逻辑。
举个例子,在路上看见一个女生,觉得这个女生长得好美,那在美的过程中,脑子里绝对有个推理的过程,美的标准是什么,她符不符合美的标准。她符合,她是美的,她不符合,她不是美的,这就是逻辑思维过程。大家可以发现,工作、学习这么多年,人的推理有时候是对的,有时候是错的,正确的时候是因为你推理过程是对的,错误的时候有可能是你推理过程产生了偏差。
(二)如何正确看待逻辑
逻辑要做的就是让大家更加准确的思维和思考,像上逻辑课和学习逻辑知识,就是让大家做到在推理的过程当中更加趋近于完美。如果大家了解逻辑、开始学习逻辑,就会了解逻辑之父叫做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写过一本书叫《工具伦》,为什么逻辑会成为《工具论》,因为它就是指导生活和指导实践的。
其实说这么多就是想跟告诉大家如何正确的看待逻辑考试。首先,学习逻辑不仅仅是应付考试的一个过程,更多的是思维方式改变的过程。很多考上MBA或者没有考上MBA的学生都会说,发现学完逻辑思维后,他们逻辑思考过程不一样,对于看待事物或者问题的看法都不一样,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最重要的程度,我们考试要达到最高的一个层次。
退一步讲,有的学生只是想应对逻辑考试而已,只想考上MBA,因为毕竟是一个应试的考试。从这个层面讲,你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对你而言就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如果遇到困难你的内心就会非常焦灼,这个时候如果不是兴趣或者它不能达到一个程度上思维方式改变趋势的话,就劝你们一句话,既然MBA考试当中设置逻辑考试,那么你没有选择,只能接受,接受只能做得更好。
关于如何看待逻辑考试,总结就是这个层面。第一点,从低的层面来讲,要考就要做的更好,没有选择就去接受它。第二点,可以把它看得更长远一些,考MBA的人,他们的思维、价值观是比较成熟的。大家就记住,逻辑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命运。我相信大家学MBA过程当中一定无悔学了逻辑这个学科。
五、中文写作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很多同学备考的时候都喜欢把中文写作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不管是重视程度,还是复习时间。甚至有些同学觉得中文写作根本不用复习,上考场洋洋洒洒几百字一写完事,想跟大家说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如果你把中文写作第一篇文章放在考场上完成,那么离失败就不远了。
(一)写作考试形式
中文写作考两个题目,一个是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证有效性分析,共30分,还有一个是论说文(论证说明文),共35分。论证有效性分析考察的是600字左右,论说文考察的是700字左右,中文写作时间的分配是一个小时之内完成,这是中文写作的试卷结构,大家还是要了解一些必须的知识性须知。
论效和论说它们都叫“论证”,论证考也是逻辑范畴。中文写作跟我们当时高考写作文是有很大差异,高中的中文写作注重的是文采优美,MBA考试中文写作注重的是思维,所以它考察的是逻辑。
(二)如何正确认知中文写作
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中文写作的认知,就是论证有效性分析考察的是怎样的一个思维,如果大家有了解论证有效性分析就会发现,它是给出一篇文章,文章大概有六七百字左右,让你去挑这篇文章中的逻辑错误,比如:概念偷换、类比不当、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等等,然后挑三到两处逻辑错误去写一篇文章。这个跟我们生活日常当中比较贴切的一个问题是它考察的是一个批判性思维。
我们从小到大学习都是一个填鸭式教育,从小学开始都会告诉你这个是什么,考试的时候要怎么写,这种教育形式,从不允许你忤逆跟反驳。
但论证性有效分析却不一样,它给出你一篇文章需要你去挑错误,需要你去发现这篇文章当中有的缺陷,体现你自己的逻辑思维,它考察的是逻辑当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就是你看到和你听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有你用心、用自己正确的逻辑思维去推理,才有可能是真实的。
(三)写作:更好地指导学习、工作和生活
大家在工作当中也一样,在工作当中我们给出一个计划或者一个项目,当我们考虑应该怎样去操作和实施,这就需要理性的去分析,需要自己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的。学论证有效性分析,首先,能更好地指导生活、工作和学习,生活当中到处都是这样的话,反而更有利于你对中文写作的备考。
推翻现在的一些现实,生活当中不能人云亦云,亦不能东施效颦,更多的是要有一个批判性思维,反抗式的意识,但也不能为了反抗而反抗,必须依靠正确的逻辑思维去推理。在你反抗和推翻的时候,这个计划遭到质疑,那么接下来你就要思考怎么样才能行的通,这就是论说文给大家传递和展现的一个思维。
推翻那些已有东西,所需的创造性的内容自然就产生了。
所以当论说文考试中,给出一个题目,你要找到题目中可以发挥的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让别人觉得你说的是对的。在2017年考试当中就是关于创新的一些话题,关于长远性的考虑还是现实性经济利益的问题,这些都是跟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当一个问题你不赞同的时候,怎么鉴别自己的价值观,论说文要达到的效果就是使人懂、使人信、使人行,论说文培养的就是创造性思维。
我们通过中文写作过程当中的两个考试,一个是论证有效性分析考察的是批判性思维,一个是论说文考察的是创造性思维,其实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而不是知识性的东西。中文考试对大家现实生活影响是非常强烈的,反过来,大家对现实生活中的思考,反而有助于中文写作的提升,所以希望大家在备考的过程当中,以好的相互作用影响到工作和考试的过程。
版权声明:
本文为MBAChina原创文章,内容整理自访谈实录。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MBA China及原文链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暂时没有找到,您可以:当前位置: >
2013考研管理类联考中文写作预测—胡昊
时间: 13:53
摘要:2013考研管理类联考中文写作预测—胡昊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一)题干材料:可能是与现实生活主题为主。如环保、金融股市、房产等热点问题。
  (二)可能会考的逻辑错误:
  1、概念误用问题(近些年最常考的)
  2、以偏概全(在材料中多以某个特殊的事例说明普遍的意义,比如用某一个组织或人的例
  子、某本书说&..、某个机构说&..等形式出现)
  3、机械类比(在材料中多以两者比较的形式出现)
  4、数字谬误(材料中出现数字时要多加注意,这个数字代表的含义往往是无客观事实支持
  5、因果方面的逻辑错误,如主因缺失或无关因果
  6、主观臆断(特殊形式是过于绝对)
  这是近4年考的比较多的逻辑错误
  二、论说文
  (一)题干材料:可能适合近两年比较热门的社会现象,如学术问题,、和谐发展等;某人的言论,即某人/组织,就某个热点问题发表的个人观点;寓言故事。
  (二)立意的可能性
  1、总体上
  (1)心力和潜能(最重要的立意主题)
  其中心力多从责任心、进取心、意志力等方面考察;潜能多从信心、理想、心态和意志等方面考察
  (2)创新
  (3)道德
  (4)激励
  (5)合作和沟通
  (6)制度和原则
  2、分角度
  (1)企业管理角度(重点)
  因参加的是管理类联考,管理角度的题材是每年考试的热点,因此,题干如果是明确的有企业的表述时,可以从道德、制度、责任、沟通、人才的使用、品牌、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合作、文化、竞争、激励等角度。
  (2)人生角度
  理想、勇气、自信、自知等
  提示:无论题干是什么内容,我们都可以从做企业、做人做事的角度立意组织文章。
跨考课程推荐
学费(元)
公共课:23800
全科:29800起
保过学费:43800起
免费重读80天秋季集训)
会计硕士班
法律硕士班
金融硕士班
西医综合班
翻译硕士班
新闻传播班
11.10-12.30
公共课:23800
全科:29800起
会计硕士班
全国面授课程
MPAcc报考工具栏
MPAcc备考工具栏
研友互动,师兄学姐答疑解惑群
Mpacc考研群 2015英语交流群
群号:群号:
【今日共享资料:10话题数: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业务逻辑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