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放下屠刀心中的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吗

[转载]修行感悟:&放下心中的屠刀
修行感悟:&放下心中的屠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知错改错,放下我执,弃恶从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便是佛菩萨的境界!
&---大愿莲花雨
有一个朋友对一个源于佛教界的成语颇有微词。是哪句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认为一个人只要放下屠刀,就立地成佛了。那他以前杀过人,就无须受惩罚了吗?如果是这样,那对他所杀戮的生灵岂不是太公平了?这哪里能体现佛教所宣扬的什么因果报应呢?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朋友质疑的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他愿意探究一下,又可以逐渐打消这个疑问。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这个成语的来源。它出自佛经《涅般经梵行品》:“波罗亻奈国有屠儿名日广额,于日日中杀无数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文中的舍利弗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号称“智慧第一”。“八戒”是佛教中的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第一戒就是不杀生,因为佛教认为杀生是属于应受地狱报应的是最大恶业之一。放下屠刀就是不杀生,亦泛指不造一切恶业,而不造一切恶业,就能得到种种福报,进而摆脱轮回,直至成佛。
文中的广额因为没有受过佛法教育,所以以屠羊为业,杀羊牟利以谋生,然而当他遇到舍利弗,听闻教化之后,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当下就忏悔前愆,发愿改恶从善,受持“八戒”,这样的人能对佛法闻即信受,如教奉行,实属难能可贵。试想想,如果放在现在,有几人肯承认杀生养命的职业是罪恶的?他会辩解“我不这样我怎么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又不是我一个人在杀羊!”总之振振有词,理直气壮。
还有的人即使认为杀羊是很残忍,但如果不杀羊,生计无法保障,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也难以做到立刻放下屠刀,只能答应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来改变职业。
《陀罗尼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世间有二人甚为难得,如优昙花,难可值遇,一者从不行恶法,二者有罪即能忏悔。这里的“忏悔”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说“我有错,下不为例”之类的话语,而是永不复造,勇猛精进地改恶修善。而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地懂得、接受佛的教化,他可能在放下屠刀不久,又拿起屠刀,再次干起伤害生灵的勾当,这哪里是真正的“放下屠刀”呢?
还有“立地成佛”这句话,我们一般人都以为成佛就是到了极乐世界,永离凡尘,无复生死苦恼之患,但受微妙奇丽,清凉庄严之乐,或者是应化人间,利用广大神通、无边法力救苦救难,享受无数人的崇仰与膜拜。在我浅显地涉猎了一些佛教典籍之后,才发现我们对佛存在着多么重大的误解。
一个人真正学佛,发愿成佛,想要前往极乐世界,其实并不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是觉得自己智慧浅薄,容易受这个浊世的污染,做下恶业,堕入恶道,同时又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众生都在承受着无量无边的苦痛,无法出离,自己仅有悲悯之心,却没有智慧和能力帮助救度,为了自度度人,所以希望听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教诲,储备足够的智慧资料,再来度化有缘众生。
另外,一个人成佛之后,并不是靠显示一下神通法力,高高在上地帮助一下众生,得到世人的香火膜拜就功德圆满了。其实成佛之后,度化众生,一点也不像我们凡人所想象的那般逍遥自在。看过《释迦牟尼佛传》,才知道释迦牟尼是因为看到众生在承受生老病死等无量痛苦,而放弃王宫中富贵无边、锦衣玉食的生活,苦行学道,穷究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相,寻求了生脱死,摆脱种种痛苦的无上法门,在此期间,他承受许多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挫折。及至得道成佛之后,就和我们中国的圣人孔子一样,开始为众生传道授业解惑,说法不倦,达四十九年。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无论别人施舍什么,都甘之如饴地吃下。他教化世人,并不是靠法力神通,而是用契机契理的言传身教,真正让世人心悦诚服。
他在世做佛,也还是要偿还宿债。他的祖国是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当时出于某种原因,将一个女奴以国王女儿的名义嫁给邻国波斯匿王为妻,后来生下琉璃太子。琉璃太子在随母亲省亲迦毗罗卫国时,受到释迦王族的羞辱轻视。即位后为了报仇,发兵攻打迦毗罗卫国,前三次被释迦牟尼劝阻。第四次时,释迦牟尼知道共业果报不可避免,因此无法再行劝阻。这正是佛教教义所宣扬的佛陀也无法阻挡业力的流转,一切善恶到头终有报应。释迦牟尼早已了知琉璃太子不仅与释迦族今世有仇,这份仇恨更牵涉到宿世。
后来,琉璃太子带领的军队血洗迦毗罗卫国,释迦王族和无数百姓均遭到残忍杀戮,释迦牟尼也头痛三天,这当然是因为他的前世也曾伤害别人。
“历经千万劫,所作业不亡,因缘际会处,果报还自受”。我想,如果有人愿意阅读了解一下佛教的典藏,他对“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这个说法就没有任何怀疑了。
成佛并不是代表他脱离了六道轮回后,就可以无须为以前的罪业“买单”,就可以逍遥于因果大律之上,享受无边的清净和寂静,而是代表他到达了一种彻底无我的境界,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愿意将所有之一切施予众生,普渡众生,他的心胸博大至宇宙,盛满着慈悲、智慧、博爱、庄严、清净的能量,能给有缘众生带去无量祥和、幸福与安乐。
纵观我们,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像广额那样直接拿起屠刀,以杀戮生灵来谋生,但是我们的心中难道没有一把屠刀,不是也时常起着自私自利、分别算计的念头,为着自己的吃喝玩乐,而肆意地伤害着别的生灵,掠夺着别的生命;为了钱财名利,坑蒙拐骗,虚伪狡诈,无所不用其极。这把屠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斩断了我们心中的善良和光明,让我们在罪恶之中沉陷,也让我们在黑暗之中沦落。
广额放下了屠刀,立地成佛了,我们是不是也要放下心中的屠刀,迷途知返,改邪归正,及早回头呢?
&大愿莲花雨祝福天下所有有缘的朋友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吉祥如意、事业腾飞。祝福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国运亨通,祝福世界和平、和谐美好。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续放生,有求必应。只要持续放生、施食、念佛号并认真回向,快则三天、慢则三年必有神奇感应。以下是佛学放生基本知识。请初次放生、施食的朋友认真看看,尤其是放生必须回向,具体请看:
一、诸葛长青佛学内容:
1、改变命运方法之一:忏悔!
改变命运方法:反思忏悔、止恶行善(图):&
如何忏悔:忏悔仪轨忏悔方法(完整版):&
2、改变命运方法之二:放生印经书!
什么是放生?放生有什么好处?
诸葛长青放生仪轨(完整版):
诸葛长青放生文化专辑:
天津弥陀放生组博客(如来行善者组织每天放生):
印经书的好处:印经书有七大福报:
3、改变命运方法之三:施食。
诸葛长青施食仪轨(完整版):
诸葛长青施食文化专辑:
4、改变命运方法之四:念佛!
诸葛长青谈学佛:学佛注意的4个问题:
如何念佛:念佛仪轨、念佛方法(完整版):&
学佛问答:如何念佛?可以随时念吗?
修行疑问:学佛修行如何做好早晚课?
地藏经:地藏经念诵注意哪些问题?:
金刚经:《金刚经》仪轨?如何念?:
治疗癌症癌症肿瘤方法:治疗癌症肿瘤咒语:
治疗眼睛疾病秘法:神秘的治眼病咒语:
诸葛长青佛家文化专辑:
二、诸葛长青其他国学内容:
1、诸葛长青道家文化专辑:
2、诸葛长青儒家文化专辑:
3、更多国学研究文章,请看新浪博客博文。
诸葛长青:祝福孝敬父母家、行善积德的有缘者幸福安康,祝福我们的祖国富强美丽,祝福世界和谐美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放下心中的屠刀--明华居士的空间、学佛网个人空间
※ 与我交友
※ 法宝流通
我的友情链接
1:35:00 阅读:&&
文/蔚兰(参与学佛网十周年征文)有一个朋友对一个源于佛教界的成语颇有微词。是哪句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认为一个人只要放下屠刀,就立地成佛了。那他以前杀过人,就无须受惩罚了吗?如果是这样,那对他所杀戮的生灵岂不是太公平了?这哪里能体现佛教所宣扬的什么因果报应呢?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朋友质疑的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他愿意探究一下,又可以逐渐打消这个疑问。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这个成语的来源。它出自佛经《涅般经梵行品》:“波罗亻奈国有屠儿名日广额,于日日中杀无数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文中的舍利弗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号称“智慧第一”。“八戒”是佛教中的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第一戒就是不杀生,因为佛教认为杀生是属于应受地狱报应的是最大恶业之一。放下屠刀就是不杀生,亦泛指不造一切恶业,而不造一切恶业,就能得到种种福报,进而摆脱轮回,直至成佛。文中的广额因为没有受过佛法教育,所以以屠羊为业,杀羊牟利以谋生,然而当他遇到舍利弗,听闻教化之后,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当下就忏悔前愆,发愿改恶从善,受持“八戒”,这样的人能对佛法闻即信受,如教奉行,实属难能可贵。试想想,如果放在现在,有几人肯承认杀生养命的职业是罪恶的?他会辩解“我不这样我怎么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又不是我一个人在杀羊!”总之振振有词,理直气壮。还有的人即使认为杀羊是很残忍,但如果不杀羊,生计无法保障,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也难以做到立刻放下屠刀,只能答应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来改变职业。《陀罗尼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世间有二人甚为难得,如优昙花,难可值遇,一者从不行恶法,二者有罪即能忏悔。这里的“忏悔”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说“我有错,下不为例”之类的话语,而是永不复造,勇猛精进地改恶修善。而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地懂得、接受佛的教化,他可能在放下屠刀不久,又拿起屠刀,再次干起伤害生灵的勾当,这哪里是真正的“放下屠刀”呢?还有“立地成佛”这句话,我们一般人都以为成佛就是到了极乐世界,永离凡尘,无复生死苦恼之患,但受微妙奇丽,清凉庄严之乐,或者是应化人间,利用广大神通、无边法力救苦救难,享受无数人的崇仰与膜拜。在我浅显地涉猎了一些佛教典籍之后,才发现我们对佛存在着多么重大的误解。一个人真正学佛,发愿成佛,想要前往极乐世界,其实并不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是觉得自己智慧浅薄,容易受这个浊世的污染,做下恶业,堕入恶道,同时又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众生都在承受着无量无边的苦痛,无法出离,自己仅有悲悯之心,却没有智慧和能力帮助救度,为了自度度人,所以希望听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教诲,储备足够的智慧资料,再来度化有缘众生。另外,一个人成佛之后,并不是靠显示一下神通法力,高高在上地帮助一下众生,得到世人的香火膜拜就功德圆满了。其实成佛之后,度化众生,一点也不像我们凡人所想象的那般逍遥自在。看过《释迦牟尼佛传》,才知道释迦牟尼是因为看到众生在承受生老病死等无量痛苦,而放弃王宫中富贵无边、锦衣玉食的生活,苦行学道,穷究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相,寻求了生脱死,摆脱种种痛苦的无上法门,在此期间,他承受许多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挫折。及至得道成佛之后,就和我们中国的圣人孔子一样,开始为众生传道授业解惑,说法不倦,达四十九年。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无论别人施舍什么,都甘之如饴地吃下。他教化世人,并不是靠法力神通,而是用契机契理的言传身教,真正让世人心悦诚服。他在世做佛,也还是要偿还宿债。他的祖国是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当时出于某种原因,将一个女奴以国王女儿的名义嫁给邻国波斯匿王为妻,后来生下琉璃太子。琉璃太子在随母亲省亲迦毗罗卫国时,受到释迦王族的羞辱轻视。即位后为了报仇,发兵攻打迦毗罗卫国,前三次被释迦牟尼劝阻。第四次时,释迦牟尼知道共业果报不可避免,因此无法再行劝阻。这正是佛教教义所宣扬的佛陀也无法阻挡业力的流转,一切善恶到头终有报应。释迦牟尼早已了知琉璃太子不仅与释迦族今世有仇,这份仇恨更牵涉到宿世。后来,琉璃太子带领的军队血洗迦毗罗卫国,释迦王族和无数百姓均遭到残忍杀戮,释迦牟尼也头痛三天,这当然是因为他的前世也曾伤害别人。“历经千万劫,所作业不亡,因缘际会处,果报还自受”。我想,如果有人愿意阅读了解一下佛教的典藏,他对“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这个说法就没有任何怀疑了。成佛并不是代表他脱离了六道轮回后,就可以无须为以前的罪业“买单”,就可以逍遥于因果大律之上,享受无边的清净和寂静,而是代表他到达了一种彻底无我的境界,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愿意将所有之一切施予众生,普渡众生,他的心胸博大至宇宙,盛满着慈悲、智慧、博爱、庄严、清净的能量,能给有缘众生带去无量祥和、幸福与安乐。纵观我们,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像广额那样直接拿起屠刀,以杀戮生灵来谋生,但是我们的心中难道没有一把屠刀,不是也时常起着自私自利、分别算计的念头,为着自己的吃喝玩乐,而肆意地伤害着别的生灵,掠夺着别的生命;为了钱财名利,坑蒙拐骗,虚伪狡诈,无所不用其极。这把屠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斩断了我们心中的善良和光明,让我们在罪恶之中沉陷,也让我们在黑暗之中沦落。广额放下了屠刀,立地成佛了,我们是不是也要放下心中的屠刀,迷途知返,改邪归正,及早回头呢?&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本站有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护身卡可供迎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号为什么坏人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转载)【观音菩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84,811贴子:
为什么坏人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转载)
昨天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好人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而坏人只需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一觉君给你解释一下。  佛学所讲的“屠刀”是指什么?并不是屠夫用的菜刀啊!亲!  佛学里的“屠刀”是指每个人心中的“妄想、迷惑、分别、执着”,你真的能放下心里的这把“屠刀”吗?没那么简单吧,如果你真的放下了,那么你当然就是觉悟的人(佛)了。  人痴迷、执着于自我,这才是真正的“屠刀”,也是学佛悟道最大的障碍,远离妄想、抛弃分别、放下执着,你便成佛!  另外,再补充一句,这世上本没有所谓好人坏人的区别,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罢了,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如果暂时放不下心里的“屠刀”,那么就先放下这一点点分别念吧!  阿弥陀佛,一觉合十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放下心中的屠刀
放下心中的屠刀
                    文/空谷幽兰
有一个朋友对一个源于佛教界的成语颇有微词。是哪句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认为一个人只要放下屠刀,就立地成佛了。那他以前杀过人,就无须受惩罚了吗?如果是这样,那对他所杀戮的生灵岂不是太公平了?这哪里能体现佛教所宣扬的什么因果报应呢?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朋友质疑的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他愿意探究一下,又可以逐渐打消这个疑问。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这个成语的来源。它出自佛经《涅般经梵行品》:“波罗亻奈国有屠儿名日广额,于日日中杀无数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文中的舍利弗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号称“智慧第一”。“八戒”是佛教中的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第一戒就是不杀生,因为佛教认为杀生是属于应受地狱报应的是最大恶业之一。放下屠刀就是不杀生,亦泛指不造一切恶业,而不造一切恶业,就能得到种种福报,进而摆脱轮回,直至成佛。
文中的广额因为没有受过佛法教育,所以以屠羊为业,杀羊牟利以谋生,然而当他遇到舍利弗,听闻教化之后,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当下就忏悔前愆,发愿改恶从善,受持“八戒”,这样的人能对佛法闻即信受,如教奉行,实属难能可贵。试想想,如果放在现在,有几人肯承认杀生养命的职业是罪恶的?他会辩解“我不这样我怎么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又不是我一个人在杀羊!”总之振振有词,理直气壮。
还有的人即使认为杀羊是很残忍,但如果不杀羊,生计无法保障,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也难以做到立刻放下屠刀,只能答应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来改变职业。
《陀罗尼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世间有二人甚为难得,如优昙花,难可值遇,一者从不行恶法,二者有罪即能忏悔。这里的“忏悔”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说“我有错,下不为例”之类的话语,而是永不复造,勇猛精进地改恶修善。而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地懂得、接受佛的教化,他可能在放下屠刀不久,又拿起屠刀,再次干起伤害生灵的勾当,这哪里是真正的“放下屠刀”呢?
还有“立地成佛”这句话,我们一般人都以为成佛就是到了极乐世界,永离凡尘,无复生死苦恼之患,但受微妙奇丽,清凉庄严之乐,或者是应化人间,利用广大神通、无边法力救苦救难,享受无数人的崇仰与膜拜。在我浅显地涉猎了一些佛教典籍之后,才发现我们对佛存在着多么重大的误解。
一个人真正学佛,发愿成佛,想要前往极乐世界,其实并不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是觉得自己智慧浅薄,容易受这个浊世的污染,做下恶业,堕入恶道,同时又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众生都在承受着无量无边的苦痛,无法出离,自己仅有悲悯之心,却没有智慧和能力帮助救度,为了自度度人,所以希望听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教诲,储备足够的智慧资料,再来度化有缘众生。
另外,一个人成佛之后,并不是靠显示一下神通法力,高高在上地帮助一下众生,得到世人的香火膜拜就功德圆满了。其实成佛之后,度化众生,一点也不像我们凡人所想象的那般逍遥自在。看过《释迦牟尼佛传》,才知道释迦牟尼是因为看到众生在承受生老病死等无量痛苦,而放弃王宫中富贵无边、锦衣玉食的生活,苦行学道,穷究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相,寻求了生脱死,摆脱种种痛苦的无上法门,在此期间,他承受许多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挫折。及至得道成佛之后,就和我们中国的圣人孔子一样,开始为众生传道授业解惑,说法不倦,达四十九年。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无论别人施舍什么,都甘之如饴地吃下。他教化世人,并不是靠法力神通,而是用契机契理的言传身教,真正让世人心悦诚服。
他在世做佛,也还是要偿还宿债。他的祖国是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当时出于某种原因,将一个女奴以国王女儿的名义嫁给邻国波斯匿王为妻,后来生下琉璃太子。琉璃太子在随母亲省亲迦毗罗卫国时,受到释迦王族的羞辱轻视。即位后为了报仇,发兵攻打迦毗罗卫国,前三次被释迦牟尼劝阻。第四次时,释迦牟尼知道共业果报不可避免,因此无法再行劝阻。这正是佛教教义所宣扬的佛陀也无法阻挡业力的流转,一切善恶到头终有报应。释迦牟尼早已了知琉璃太子不仅与释迦族今世有仇,这份仇恨更牵涉到宿世。
后来,琉璃太子带领的军队血洗迦毗罗卫国,释迦王族和无数百姓均遭到残忍杀戮,释迦牟尼也头痛三天,这当然是因为他的前世也曾伤害别人。
“历经千万劫,所作业不亡,因缘际会处,果报还自受”。我想,如果有人愿意阅读了解一下佛教的典藏,他对“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这个说法就没有任何怀疑了。
成佛并不是代表他脱离了六道轮回后,就可以无须为以前的罪业“买单”,就可以逍遥于因果大律之上,享受无边的清净和寂静,而是代表他到达了一种彻底无我的境界,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愿意将所有之一切施予众生,普渡众生,他的心胸博大至宇宙,盛满着慈悲、智慧、博爱、庄严、清净的能量,能给有缘众生带去无量祥和、幸福与安乐。
纵观我们,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像广额那样直接拿起屠刀,以杀戮生灵来谋生,但是我们的心中难道没有一把屠刀,不是也时常起着自私自利、分别算计的念头,为着自己的吃喝玩乐,而肆意地伤害着别的生灵,掠夺着别的生命;为了钱财名利,坑蒙拐骗,虚伪狡诈,无所不用其极。这把屠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斩断了我们心中的善良和光明,让我们在罪恶之中沉陷,也让我们在黑暗之中沦落。
广额放下了屠刀,立地成佛了,我们是不是也要放下心中的屠刀,迷途知返,改邪归正,及早回头呢? 勿空:师父,为什么坏人只需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好人却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
无师:这个问题中,你有两个误区所以才难以理解
勿空:哦?我误解什么了?
无师:你误解了:好人坏人以及放下屠刀,这两个概念。首先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之分,我们所有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私心过大,便会侵害到他人的利益,被认为是坏人了,这个界限是非常模糊的
勿空:那倒是,生活里的坏人,其实可能就是那些“贪、嗔、痴”都非常重的人吧?
无师:没错,“贪、嗔、痴”就是他们最大的障碍,不过这个障碍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那么,我问你,如果他们彻底放下了“贪、嗔、痴”你觉得会怎样?
勿空:任何人能够彻底放下“贪、嗔、痴”,我想都能成佛吧,对吧,师父?
无师:非常好啊!你自己就已经解决了你的问题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里说的屠刀,正是指“贪、嗔、痴”啊!并不是说屠夫用的菜刀。你看,答案是不是很清晰了?佛学里的“屠刀”是指每个人心中的“贪念、嗔恨和愚痴”,你真的能放下心里的这把“屠刀”的话,那么你当然就是觉悟的人(佛)了。
勿空:哦!我懂了,这句话原来是要我们每个人放下“心中的屠刀”啊!!!
无师:人痴迷、执着于自我而产生的“贪、嗔、痴”,才是真正的“屠刀”,也是学佛悟道最大的障碍,远离妄想、抛弃分别、放下执着,你便成佛!
勿空:啊!真的豁然开朗了,谢谢师傅指点!阿弥陀佛!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漫话佛学其它文章
勿空:师父,有的时候别人误解我,我心里堵得慌,怎么办呢?无师:换位思考,你难道就能全然的理解别人么?就算你认为你理解某人,也只是从他的很片面的言行上,理解了一点点罢了,这么看,别人误解你也是很正常的了,因为站的角度、立场不同,没有你的亲身体会,也只能
勿空:师父,我今天的问题您肯定回答不上来,嘻嘻无师:但说无妨勿空:世间的情侣或夫妻总是会吵架,没完没了,到老了还吵,别别扭扭过一辈子的很多,那么请问您,夫妻相处幸福的秘诀是什么?无师:你很调皮,哈哈,不过这个问题是很好的。情侣或夫妻可以说是我们人和人
勿空:师父,我衣衫褴褛,怎么对锦衣玉食者心生慈悲呢?无师:我问你,面对生活很优越的人,你是不是会有些嫉妒或羡慕呢?勿空:是啊,会的,所以才觉得升起慈悲心有点难啊无师:那,面对境遇很差的人,是不是会有一些怜悯呢勿空:是的,看到他们我也会觉得很可怜,更容
勿空:师父,这么长时间没见您,您去哪了?无师:这个世界这么大,我去看了看,你呢?勿空:我一直都在等您回来啊,这个世界这么大,我也只能想一想......无师:这段时间,你过得怎么样?开心不?勿空:不开心,每天不能跟您聊天,我总觉得生活里少点什么......无师:这
《清明,请为自己扫墓》晨微凉打开窗和着阳光点一缕心香那个昨天的我请顺手把他埋葬无论快乐还是忧伤不论是痛苦还是迷茫全部都已经无需再思量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场你是否愿意过得和昨天一样期盼每天醒来都能有新的成长就要不断放下过去那个自我形象时刻感悟到人生难得
勿空:师父,请问您佛教怎么看待同性恋问题?无师:我想佛陀对于性别取向,从来不觉得是个问题勿空:啊?那问题在哪里?无师:问题永远在于欲望,你怎么做,不管是跟另一个人还是跟树,都不是问题所在,实际上问题是欲望!勿空:wow无师:帝洛巴说过,绑缚住你的不是现象
勿空:师父,有什么事不努力也可以得到吗?无师:有的,还不少呢勿空:啊?那不错啊,您快说说,我想要无师:不过,这些可以不劳而获的东西估计你都不想要勿空:啊?那是什么呢?无师:他们是年龄、愚昧和贫穷! 生命的整个过程,就是一种体验,如果不想去付出,就很难有
勿空:师父,为什么那些恋爱中的人,总是在意彼此的过去呢?无师:对自己不自信呗勿空:哈哈,还有很多人喜欢吹牛过去如何如何无师:是啊,每个人都希望活出自己理想的样子,过去只有你自己知道,在讲述给别的的时候难免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夸大其辞喽,不过对过去的粉
勿空:师父,那些前辈大师们,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成就,他们究竟做对了些什么?无师:平凡……勿空:可是我看他们一点也不平凡啊?无师:那是在我们这些混沌的人眼里的样子勿空:这一点,我不是太理解呢无师:他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看到了什么,都是你心里执着的东西
在这里我会定期更新以往文章分类目录,以便查阅,感恩随喜大家心不染尘,万物为师!住在心里的两头怪兽生命里遇到的所有问题和挑战,都是为你量身定做真正的自由不是独处,而是游刃有余在生活万象中,不生烦恼,处处觉知……你的上师就是生活本身勿空,你不就是众生吗?
勿空:师父,您有没有恨过什么人?无师:以前年轻时,有过,后来就放下了勿空:您是怎么放下嗔恨的?我想学学,怎么我有时想起某些人还是恨的牙根儿痒痒?无师:憎恨这件事是一件很费神的事,你恨的这个人你不喜欢他是吧?勿空:对啊,很讨厌这个人无师:如果你不喜欢这
勿空:师父,像勿净这样让人讨人厌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和他相处呢?无师:你怎么知道他不是菩萨呢?你为什么讨厌他?勿空:得,您可别逗我了,他那么小气,爱发脾气,有时还偷我东西,怎么可能是菩萨......师父:谁说菩萨都是慈眉善目的了?他不是经常示现这些不好的习惯
勿空:师父,我有的时候很安宁,有的时候很浮躁,我知道这样很不好,但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无师:嗯,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两头怪兽,他们都非常有力量,而且每天在不断的相互残杀。勿空:不是吧,好可怕......无师:这两只怪兽,一只代表愤怒、
勿空:师父,很多时候我总是很纠结无师:纠结什么?勿空: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做选择和处理,总担心做了某种选择,后面会不可收拾无师:如果我说:不论你怎么做都是对的,你能接受么?勿空:这怎么理解,怎么会无论怎样都对呢?无师:时间不可逆,不论你
勿空:师父,每天遇到各种各样的事请,感觉好烦,一点也不自由无师:那你觉得怎样才会自由呢?勿空:我想离开都市,一个人找个清静的地方生活,那样想干啥就干啥,应该会很自由吧无师:其实,那也只是身的自由,你一样会被各种思绪所左右,被各种念头所烦恼勿空:那怎么
勿空:师父,您太有智慧了,我要依止与您,做我的上师,我要永远追随您无师:打住!......这样的话,你永远也不会开悟了勿空:啊?什么?您为什么这么说呢?无师:我并不是一个开悟解脱之人,依然有七情六欲,也还有贪嗔痴,所以依然在修行,你追随一个并未悟道之人,怎
勿空:师父,您常说要发愿普度众生,可是众生那么多,怎么可能度得过来呢?这不是自欺欺人么?无师:嗯,可是你就是众生啊?勿空:啊?我怎么是众生呢?无师:你和这个世界其实没有分别,你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你,理解这一点也是我们修行的功课勿空:不行,我真理解不了
勿空:师父,在生活中,我总觉得很迷茫,不知道未来什么样,怎么办?无师:迷茫是很正常的心理状态,谁都会有,这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不用太在意勿空:可是,这种感觉很不舒服,搞得心情很压抑无师:如果你知道未来什么样,难道会更好吗?勿空:我觉得是吧,应该比现在
勿空:师父,每天跟您聊天收获很多思想,可我感觉依然过不好每一天无师:怎么个情况?你哪里不好了?勿空:依然有不开心、烦恼、淡淡的忧桑......无师:行了,打住,打住,你那是矫情,这些都很好啊,有些情绪不一定都要压抑下去,人这一生有两个不得不做的事,除了这两
勿空:师父啊,关于昨天的对话,我还有疑问无师:嗯,昨天我们说到,鬼,其实就在每个人自己心里勿空:对,这个我理解了,可具体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呢?感受不到啊?要怎么赶走呢?无师:那我问你,你是否有时会感到无奈、烦恼、痛苦、怨恨甚至愤怒?勿空:是啊,就是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幻西游放下屠刀帽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