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的近代史条约部分,战争条约等太多,总是记不住,有什么方法吗?

6,473被浏览759,069分享邀请回答5K28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6K3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14年高中历史-近代史
题目数 2891 道题
技能数 46 个
近代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国共政权的对峙,高中
近代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近代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近代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近代史->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
近代史->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近代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近代史->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近代史->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近代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近代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近代史->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
近代史->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近代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近代史->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近代史->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个体经济是封建宗法家长制的基础,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董楚平《论农民战争的平均主义与特权主义》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材料二: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材料三:……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30%、40%甚至50%。为什么有这种“冲昏头脑”的功效呢?这是因为农民在单独劳动的时候本来是没有什么力量的,而他们把自己的农具集合起来组织了集体农庄的时候,就变成了极大的力量了。——(1929年)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材料四:
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年份19131927193219401950谷物产量(万吨)860076836987约85858500——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请回答:(1)概括提炼材料一中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斯大林关于“集体农庄”的说法是否合理?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均可得分)。此后苏联在农业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4)例举苏联农业政策模式对我国哪些农业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业政策领域出台了哪项重大改革措施?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图是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人口迁移的去向概括人口流动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题目解析: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骛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纲纪(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则何欤?——《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主;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哪一思想的发展?(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对此加以分析。(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当法律制定以后,立法者重新分散,自己也受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支配;……但是,执行机关却必须经常存在,因为法律具有持续的效力,并且需要经常加以执行和注意,行政机关就应当担此重任。
——洛克《政府论》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牟、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
———吕一民《法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思想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背景。(3)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出现的背景可能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有人认为,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走向崩溃,这一观点是否符合史实?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盛宣怀为李鸿章拟写的《轮船章程》中这样写道:“与其听中国之利权全让外人,不如藩篱自固。”他向李鸿章表达自己的宏愿:“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百年之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吾愿足矣”。同时建议“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 材料二
19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民间工商业者独立投资能力和愿望的增强,官督商办组织形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洋务企业中的“官权”与商人的“求利”要求不断发生冲突。1893年,李鸿章委任盛宣怀恢复焚毁后的上海织布局,盛宣怀提议改“局”为“厂”,以示商资商办之意,名为“华盛纺织总厂”。 1902年,他为改变“华商向无会议公所,涣散小群”的局面,他主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商会性质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为工商界独立处理商务,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付诸了实际行动。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庆峰《论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宣怀实业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材料一 显然,能够满足社会所要求的唯一政府形式是全体人民参加的政府,但是在面积和人口超过一个小市镇的社会里,除公共事务的某些极次要的部门外,要求所有的人都亲自参加的公共事务是不可能的……一个完善的理想的政府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1)据材料一,分析建立代议制政府的主要原因。以英国史实为例,指出其代议制开始确立的标志性文件及其历史意义。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笼子”---白宫)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日)(2)代议制下政体有多种形式,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政体,并解释为什么说美国总统被关进笼子里?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1872年盛宣怀为李鸿章拟写的《轮船章程》中这样写道:“与其听中国之利权全让外人,不如藩篱自固。”他向李鸿章表达自己的宏愿:“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百年之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吾愿足矣”。同时建议“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 材料二
19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民间工商,业者独立投资能力和愿望的增强,官督商办组织形式的弊端同益暴露,洋务企业中的“官权”与商人的“求利”要求不断发生冲突。1893年,李鸿章委任盛宣怀恢复焚毁后的上海织布局,盛宣怀提议改“局”为“厂”,以示商资商办之意,名为“华盛纺织总厂”。 1902年,他为改变“华商向无会议公所,涣散小群”的局面,他主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商会性质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为工商界独立处理商务,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付诸了实际行动。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庆峰《论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意义。 ⑵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宣怀实业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五四运动实际上是分成两个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时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也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1937年5月,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许多知识分子著文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当时张申府在《什么是新启蒙运动》一文中强调:凡是启蒙运动都必有三个特性。一是理性的主宰;二是思想的解放;三是新知识新思想的普及。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尤其在于反封建、反盲从、反权威、反传统。因为这样子,所以凡是启蒙运动必然反迷信,反武断,反盲从,反权威,反传统。而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尤其在于反封建。……但在内容上,今日的启蒙运动与从前的一些启蒙运动,也显然有所不同。比如,就拿五四时代的启蒙运动来看,那时有两个颇似新颖的口号,是“打到孔家店”、“德赛二先生”。多年的打倒孔家店,也许孔子已经打倒了,但是孔家店的恶流却仍然保留着、漫延着。至于科学与民主,本都是客观的东西,而那时的文人滥调却把它人格化起来,称什么先生,真无当于道理。就今日而言,我认为对这两口号至少都应下一转语。就是:“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在新启蒙运动中张申府提出“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这一口号的原因。(3)与五四前期相比,材料二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启蒙运动的认识。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材料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节选(1875年)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第三条: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通过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有特赦权,统帅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第五条: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内尚未届满的众议院。第九条: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2)《法兰西第三共和宪法》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哪些特征?材料三: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公民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的问题。直到1791年,美国宪法才包含进了权利法案条款,规定了公民不受政府制约的自由。法国《人权宣言》在巴士底狱暴动一个月之后就诞生了。对于大多数代表而言,这场革命的最振奋人心的、最具转变性意义的胜利在于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以及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而不是对政府结构和运作程序的常规性和技术性的描述。——据《姊妹革命一一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3)据材料三,指出美法两国在确立公民权利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其主要的媒介是
物美价廉的商品
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先进的通讯工具
资本主义先进的政治制度
题目解析:
2006年西班牙皇家造币厂发行过一枚12欧元纪念银币(下图),以纪念历史性旅程——发现美洲大陆之旅。马克思认为这次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这是因为
新航路的开辟使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殖民扩张活动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殖民地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新航路的开辟使近代商品交易产生
题目解析: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题目解析:
观察下图,其主张的提出者是
题目解析: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这些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是
想象丰富,寄情人道感化
深刻剖析,批判社会现实
荒诞怪异,渲染精神创伤
典型刻画,讴歌劳工大众
题目解析:
下表为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从中可以看出社会阶层划分数量所占总数比例(%)上等阶级83.0中等阶级14253.3底层中等阶级8532.0劳工阶级3111.7 A.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流动的开放性特点B.向下的社会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C.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D.中等阶级成为了大型工业企业创办的主体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下图是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
维新派行动落后于其宣言
维新志士注重启发民智
变法运动参与阶层广泛
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城乡
题目解析:
下列著作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作了说明的是(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②《井冈山的斗争》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题目解析: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材料认为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
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流行
题目解析: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表1为年译书统计简表。表1国别译书类别英美日其他总计百分比哲学宗教102232377.0文学艺术83411264.9史地810902012824.0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应用科学3324265610.5杂录52247387.1总计5732321123533—百分比10.76.060.223.1—100.0——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材料二 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表2科目专业备注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政法科政治、法律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商 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农 科农学、林学等工 科机器、造船、电气等医 科医学、药学——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材料三
1952年教育部按照中共中央 “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提出了 “及时培养供应各种建设事业(首先是工业)所必需的高、中级干部和技术人才”的任务,为此决定增加高等学校95所,其中高等工学院50所,师范学院25所。教育部拟定发布了 “关于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的调整设置方案”,仿照苏联高校模式,以华北、华东和东北三区为重点实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这次调整的特点是: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华东师范大学版(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的背景。综上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题目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不可能。——马克矗《世界文明史》(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王是怎样被套上“紧箍咒”的?材料二 拿破仑曾慨叹说:“我的心哪,你才是我最大的敌人!”(2)材料二反映出拿破仑的矛盾性。拿破仑是促进了欧洲民主化进程,还是破坏了欧洲民主化进程呢?请以史实说明你更认同的一种观点。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也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3)结合1787年宪法的具体内容,说明美国总统是如何被“驯服”的。材料四 经过6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政治协商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和主要特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人民政协报(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主要职能。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各国的“三十年战争”。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不仅采用欺诈、偷袭等卑劣手法随意发动战争,而且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欧洲大地处处是尸骨遍野,断壁残垣。出于对上述状况的忧虑,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格劳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逐渐为欧美各国认可,并成为18世纪以后确立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基础。——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材料二 近代中国学者郑观应认为:近代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对中国的尊严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为维护中国尊严,回应上述挑战,中国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为此他著文写道:“若我中国,自谓居地球之中,余慨曰夷狄,向来划疆自守,不事远图。通商以来,各国恃其富强,声势相联,外托修和,内存觊觎,故未列中国于公法(即国际法),以示外之意,(这句话的含义是把中国排斥于国际法之外,与中国打交道无需按国际法办事)。而中国不屑为万国之一而列入公法,以示定于一尊,正所谓孤立无援,独受其害,不一可不幡然变计者也。”“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分夷夏?如中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公法。所谓彼教之来,即我教之往,风气一开,沛然莫御。”——摘引自郑观应《论公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2)指出格劳秀斯提出上述先进价值观念的历史条件。(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郑观应为回应西方主导国际法体系挑战提出的对策。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近代史上,西方典型国家的民主发展道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借鉴与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法、美三国的历史实践,昭示了迈向民主制度的三种方案。第一种是英国的“贵族+演化”道路,特点是重视自由胜于重视平等。第二种是法国的“专制集权+革命”方式,特点是重视平等胜于重视自由。第三种是美国的“宪政民主”立国,特点是对平等和自由都给予了均等的重视。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作者所说的三种方案分别予以说明。材料二 “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 ——杰斐逊(美国)(2)根据材料二,指出托克维尔和杰斐逊观点的异同。材料三 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学家,无论感兴趣的具体领域是什么,都无法忽略1830年这个转折点。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转折点之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速度明显而迅速地加快。然而,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巨大的矛盾体——法国。在理论上,没有其他国家能比它发展得更快。如我们所知,法国有十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法国企业家的天赋和创造性,在欧洲堪称无与伦比。不过在事实上,法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层面,明显慢于其他国家。国内的人口平稳增长,却没有急剧猛增。城市只有不算大的发展(巴黎例外),实际上在19世纪30年代初期,有些城市还是缩小了。对此矛盾现象的解释是,正如我们所知,原因在于法国大革命本身。(3)材料三认为法国在理论上没有其他国家比它发展得更快,理由是什么?材料中“对此矛盾现象的解释是,正如我们所知,原因在于法国大革命本身”,为什么说原因在于法国大革命本身?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阅读下列图片: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
材料四请回答:(1)与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相比,16世纪以后的国际商路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简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2)材料三反映了哪些重要历史现象?试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世界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但丁o阿利格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材料二 观察下图(注:图中间是一个天平)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请问材料一体现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2)请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对材料二进行解读。(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1)据材料一,宗教神学的内容有何特点?试举两例自然科学发展的史实说明神学的东西“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2)材料二中,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的“大不相同”是指什么?同贵族进行的“新的斗争”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
人类能够凭借汽船和铁路越过海洋和大陆,能够用有线电报与世界各地的同胞通讯。……使人类能利用煤的能量、能成本低廉地生产铁、能同时纺100根纱线……并且,使西方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3)材料三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括说明其如何“使西方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材料 立国之后相当长久的一个历史时期中,美国外交政策所奉行的是由国父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就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下述基本原则:(一)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托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二)为了保卫美国的安全,自由的美国人民必须对外国势力的阴谋诡计和影响有清醒的头脑,因为历史和经验证明,外国势力是共和政府最致命的敌人之一,(三)美国应该与外国发展商务关系,但是却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四)由于欧洲有一套与美国无关、或者关系非常微小的根本利益。因此美国不能通过人为的纽带,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冲突中去;(五)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住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美国因此可以在正义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在和平和战争问题上做出自己的抉择。
——摘自李庆余《美国外交史——往往从独立战争至2004年》(1)依据材料概括华盛顿孤立主义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孤立主义形成的背景。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洛克主张的“三权分立”,其理想方案是英国的议会君主制。他主张立法权能够制约国王和政府的行政权,甚至主张在国王和政府的行政权侵害人民财产时,有权推翻政府。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进一步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并阐述了三个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他论证,为了防止出现暴君政体,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权力应该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机构。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行政权应该交给国王为首的政府机关,司法权应该由陪审法庭掌握。孟德斯鸠认为,三个权力的分立,必然具有互相妨碍的作用,但是在搞得好的情况下,毕竟能够协调运转。孟德斯鸠这一套“三权分立”的学说,对于国王的权力确实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据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整理材料二 孙中山在考察西方政治体制后说,西方所说的三权,中国古已有之,中国讲是君权。但是中国的君权不仅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权,还包括考试和监察权,而后两项是西方制度中所没有的。所以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宪法要创造一种新主义,叫作“五权分立”,这不但是各国制度所没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改体”。孙中山进一步解释道,这“五权”属于政府的权力,叫治权,而民权中人民所拥有的权力,包括选举、罢免、创制及复决之权四项,为政权。政府只能行使“治权”,而由人民来行使“政权”,并且要用人民手中的“四权”来控制国家机器的“五权”。——史晓捷《孙中山治国思想与中国文化的传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权分立主张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孙中山权力分立思想形成的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说“西方所说的三权,中国古已有之”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午战争惨败,震醒了沉浸在科举仕途中的严复,从此他抛心力于翻译18、19世纪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逻辑学诸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向中国知识分子系统地介绍了西学的精华,即其所说的西学“命脉所在” ……他参照斯宾塞的思想,提出了“鼓民力”(即要求禁绝缠足和鸦片,主张变重文轻武、“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传统价值观)、“开民智”(即废除八股、提倡西学。是“三民”中最急的问题)、“新民德”(即要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来代替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是“三民”中最难的。)的救国自强三要政。 ——摘编自田海林主编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严复的政治思想》材料二 本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古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乎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梁启超《新民丛报》发刊词材料三 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为自由而争端者不出四端:政治之自由,宗教之自由,民族之自由,生计之自由。而此四者,中国无有其一也……柔弱之文明,卒不能抵野蛮之武力。然则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三民”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主要思想主张,指出梁启超对严复的“三民”思想有何发展?(3)结合史实说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践行上述思想的。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下列重大战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②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③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 ④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和沈阳
题目解析:
马丁·路德认为:“我们教会教导人,设立圣礼不单是要作为上帝恩赐我们旨意的标志和见证,为要激励并坚定领受圣礼之人的信心……因此,我们教会弃绝那些人说,圣礼的本身使人称义,而不说相信罪得赦免的信仍是为领受圣礼所必要。”材料中马丁·路德的主张(
极大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提倡信仰绝对自由
主要针对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得到了德国各阶层的支持
题目解析:
美国19世纪中期后开始谋求在太平洋的利益,并提出了新殖民主义的“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美国提出新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是
美国还没有完成在北美大陆的扩张
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其殖民扩张威胁美国
美国忙于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扩张
欧洲列强瓜分世界时实行排他性的殖民主义政策
题目解析: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为何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洋务运动时期
维新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题目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识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 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年 份茶(万磅)丝(包)鸦片战争前年平均5 0005 0001845年8 01013 2201851年9 91923 0401863年11 86983 264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材料三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材料四 1899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2)指出材料三中洪盛机器碾米厂的性质,并说明材料四中大生纱厂创办的背景。(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四所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存在空想的色彩,他曾经把人的理性和博爱、自由、平等看作创造新生活的基础,认为协和与友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是社会主义者共同认定的基础;他号召青年们投入村落中,对农民进行精神改造,建设新村落,并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以世界为家庭扩充大联合,新村落的大联合,就是我们的少年中国。——摘编自韩一德、李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略论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材料二 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的思想出现了重大飞跃,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从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开始的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开展中,认识到改造社会必须采取激进的方法,必须到劳动者集中的地方去。李大钊逐渐认识到要从中国的特殊条件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对于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实行民主主义,打倒官僚、军阀、封建统治阶级,第二步才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摘编自《李大钊史事综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大钊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交通工具的变化,是国人对历史变迁的一种记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末民国时期的整个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交通工具的博览会,在新式交通工具奔驰于大地、航行于江河、飞行于天空的同时,有更多古老的交通工具仍在城乡水陆交通线上通行。材料二:“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当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时,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 材料三:城市公共交通遇到了一种尴尬,……改革开放初期,非机动车(除了自行车和残疾人用车外)曾一度从城市的马路上消失。曾几何时,……下岗人员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也涌到城市找工作,……慢慢地发展为机动三轮车满大街跑,人力三轮车也卷土重来。——据《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以材料二汽车制造业为例,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的生产状况。为改变这一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三中的“尴尬”指什么?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材料一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著文称:“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徊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而思想文化责在自由发展。……人智不张,则国力浸削,吾恐其敝将只有孔子而无中国也。……吾人宁取共和民政之乱,而不取王者仁政之治。……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的臭味。……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而多数国民去共和过远,则共和政体固万无成立之由。”……又写到“主张尊孔,势必立宪;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摘编自《陈独秀文集》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充它,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他的好处。”——袁伟时《告别中世纪》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两极格局终结后,北美、西欧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对传统儒家的态度,并分析陈独秀持上述态度的原因。(2)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儒家的哪些思想观念仍需继续提倡?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传统儒家思想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2013年8月,中远集团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在亚、欧、美地区连接起一条快捷、低成本的商贸通道。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判断,它与15世纪新航路开辟的相同作用是(
促进相关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与旧航路相比缩短了与目的地的距离
满足了航路两端国家加强交往的愿望
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题目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后世界》材料二: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美)费正清《观察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造成当时中国所谓“静止的、落后的”社会因素。你怎样看待这种“静止、落后”中的“幸”与“不幸”?(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95年至1949年间,为实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梦想,“爱国主义者”所作的努力(要求指出主要阶层、代表人物、指导思想、主要实践活动)。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物价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国际局势等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赵吉庆:《工业化过程中物价变动的历史趋势及其对策》材料二: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三: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20几年这价格几乎没变。年物价上涨幅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特别是食品类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白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价的发展》(1)依据材料一,指出年间英国物价指数变化趋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年英国物价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年美国的物价变化情况。面对这一物价变化,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稳定的原因。年我国物价为什么会大幅上涨?(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干预物价的认识。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血肉长城》(于江欣等编著,世界知识出版社)有如下记载:“……大战历时三个半月,……一共进行了1800多次战斗,拔除敌人据点约3000个,击毙击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敌人1.8万多人,并且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质,同时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关于该“大战”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确保了国际交通线的畅通
题目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图书出版者将自己的小像印在书名页上,例如,明万历年间余象斗是建阳书林著名图书出版业者,他刊刻的《锲三台人芸窗汇爽万锦情林》一书,不仅出现“双峰堂余文台行梓”这样的书坊名,还有他的一幅像,即所谓《三台山人余仰止影图》,图中余仰止端坐案前,座旁一捧砚女婢,堂下一烹茶小童。材料二
1876年英国人傅兰雅在上海创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科学类期刊--《格致汇编》。《格致汇编》在主编傅兰雅的主导下,大致通过四种途径在英国、美国、韩国、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流传。具体言之,它多次借中国参与世界博览会的机会,入藏美国与英国的博物馆、图书馆;通过来华使团的文化交流、图书采集活动而进入日本和韩国;通过基督教会的关系,由于传教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密切关注,而进入英国(后辗转澳大利亚)以及奥地利。《格致汇编》还曾在傅兰雅的主动出击下,得到英美多家科学杂志的宣传。——赵中亚《晚清科学杂志&格致汇编&的异国流传》材料三 (《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1%,比2009年增加了5.1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2.3%,比2009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增幅为4.4%;报纸阅读率为66.8%,比2009年增加了8.5个百分点,增幅为14.6%;期刊阅读率为46.9%,比2009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增幅为2.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2.8%,比2009年增加了8.2个百分点,增幅为33.3%。 ——吴娜《光明日报》日(1)根据材料一,说明余象斗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致汇编》通过那四种途径在各国流传?《格致汇编》的异国之旅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中的国民阅读调查反映了什么现象?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
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
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
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题目解析:
历史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进程。比如,我们依据1945年春中国政治发展态势,可以推断中共七大的主要决策是
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放手发动群众,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党的工作重心应该由乡村转向城市,实行由城市领导乡村的工作方式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题目解析:
人类文明在继承(借鉴)和创新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材料二 某同学为进一步探究启蒙运动的有关问题,选择了下列两本著作作为参考书目:书名作者出版社《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国大革命史》马蒂厄商务印书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同学选择这两本著作的理由。 材料三 现代中国的发展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十五大”明确肯定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邓小平文选》“南访谈话”《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照搬别国经验的教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学习外国经验的主要途经及在经济建设方面借鉴与创新的表现。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又称近代化)。中国现代化探索的经历之坎坷、过程之曲折,在世界上极为罕见,给人们的启示也非常深刻。请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的现代化探索起步于19世纪中期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曾经历过封建阶级“器物变革”的探索,又经历过资产阶级“制度变革”的探索,最后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走上了成功之路。(1)促使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从19世纪中期“器物变革”转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制度变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材料二:在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历程中不断地吸取世界大国崛起的经验,先后走过“日本式”的道路、“美国式”的道路和“俄国式”的道路,但均告失败。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自己的路”,才取得了成功。(2)请列举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走自己的路”取得辉煌胜利的范例各一项,并概括这一历程给人们的宝贵启示。材料三:有日本学者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这种增长的特点是严重依赖低端产品和外资企业产品出口,同时严重依赖购买外国专利和外国技术,而一旦这些通道出现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就将难以为继。因此,随着中国越来越依赖外贸和外国技术及机械设备,发达国家也就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中国要谋求经济长期增长,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科研和开发,但目前中国既没有这个基础,也缺乏这方面的远见,于是只好购买日本的专利,继续引进日本的技术,这样一来就受制于日本,为自己套上了枷锁。因此,“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摘自路爱国《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国外的一些评价与看法》(3)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是“中国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4)日本学者指出的中国改革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他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孟德斯鸠)批评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形成许多小暴君”,……主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也就是受国家基本法律约束的君主执政。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盛赞英国的政治制度用法律保障了资产阶级自由发展,使国力日益强盛……——摘自王美芝《浅析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材料二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7年,连选得连任。第三条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总统统帅武装部队。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摘自周一良昊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关于“政体”的主张。从政治的角度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内外因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英法两国确立不同政体的认识。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充满艰辛,历程曲折。【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材料二】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罗荣渠【材料三】《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其中第二条道路是指年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材料四】“那一年(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21世纪初,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英国《卫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2)从经济角度用史实说明中国带有苏联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道路是如何确立的?这与西方的“古典”模式有何显著不同?(3)依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那一年(1978年)以来,中国是如何突破“苏联经典”模式,在经济体制上改革创新的。并分析 21世纪初中国的转变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巴金以“五四”前后为历史背景创作的小说《家》中,一个年轻人大胆地告诉他的哥哥,“大哥,我做了我们家里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情,我实行逃婚了。家里没有人关心我的前途,关心我的命运,所以我决定一个人走自己的路,我毅然这样做了。”“我”逃婚的主要原因是
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不满
受西方个人主义影响
失小家、顾大家,为了参加革命斗争
与传统家庭彻底决裂
题目解析:
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报道,横线处的文字依次是“日本军队在中国华北已在白天向_____附近调动。晚上枪声不断……中国政府第一次表现出它已做好与日本作战的准备。”
“日本的战争机器在_____被卡住了十三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中国军队)进入_____。当年,他们被迫离开这座城市,使之遭受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命运,7年9个月零5天后,他们回到了中国的首都。”
北平武汉上海
北平上海南京
北平台儿庄南京
南京上海北京
题目解析:
“在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和政治社会里,需要实用的知识,需要管理社会生活的科学———需要按最严格意义的文明。”11、12世纪的意大利所需要的文明最有可能的是
斯巴达武力
题目解析:
对图中所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第①段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基本出现
第②段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建立
第③段中英国因工业革命而成为“世界工厂”
第④段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建立
题目解析:
观察下图,其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经历的表述,正确的是
在①处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在②处召开中共七大
在③处召开遵义会议
在④处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题目解析:
一学者在评价一本书时说:它不仅使世人对宇宙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转变,对科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该书的作者是(
题目解析:
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对毛泽东说:“润之,一起干吧,不要另立锅灶了。”毛泽东当即回答:“如果蒋先生给人民吃,还立锅灶干什么?”以上对话不能反映 (
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共两党谈判代表的广泛性不同
国共两党执政理念不同
国共两党谈判目的不同
题目解析:
阅读下表,关于下表的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加速
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对薄弱
一战之后民族工业发展较慢
民族工业力量整体上很强大
题目解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辜鸿铭被称为“国宝级怪人”。……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是教英国文学的教员,却头戴红顶瓜皮小帽,身穿长袍马褂,脚登双梁中式鞋;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辛亥革命以后反而蓄发留辫,整个一位“前清遗民”;他精通10余种外语,发音之纯正,连该语种国人也感到惊讶,他还从19世纪80年代起,花了20年时间,把中国古典十二经中的十部翻译成英文,然而平时讲课和谈话,张口就是“子曰诗云”;他喝洋墨水最多,1870年前后,即13岁就出国留学,1885年正式回国,自称是“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然而回国以后却变为思想最“守旧”的卫道士,他反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力主尊孔读经,公然说&现在社会大乱,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君主&;他十分熟悉西方文明,然而却从中得出结论:“欧洲人所热切希望并极力去实现的民主主义文明,就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东西”,他狂热的赞美中国封建社会落后丑恶的东西,如一夫多妾制、纳妾现象、女人缠足,十分欣赏清人方沟专为缠足写的一本叫《香莲品藻》的书,并且说“小脚女人,神秘美妙”。——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辜鸿铭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你如何认识辜鸿铭现象?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o问题: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上图包含的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这一论断。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1943年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题目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香港”是“香港地区”的简称,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香港自古以来就中国的领土,它是英国殖民者使用战争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城下之盟”,先后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让和租借去的。——《党的基本知识读本》98页材料二 (1943年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向丘吉尔表示希望英方“大大方方”地把香港归还中国,再由中国宣布香港为自由港,“一视同仁地向世界开放。”……但丘吉尔根本不肯放弃英国任何殖民利益,他以沉默表示对罗斯福建议的拒绝。11月26日,在德黑兰的一次晚宴上,丘吉尔以蛮横态度对罗斯福和斯大林表示,英国得不到任何新的领土和基地,但打算“保持原来他们所有的一切”,“不通过战争就不能从英国夺去任何东西。”并特别提到香港。这样,由于英国殖民帝国主义的本性,香港问题没有达成协议。——《开罗会议上的中英之争》(原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1年第5期)材料三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国耻家丑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民族英雄林则徐后裔凌青在香港回归后的抒怀诗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是如何霸占我国香港的。(2)材料二中,罗斯福是在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吗?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中华民国政府为什么不能解决香港问题?(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什么能打破丘吉尔的断言,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从那时起就出现了关于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争。至今,它仍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9年国会度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白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的网络。——彼得·马赛厄斯 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材料二】亚瑟·索尔特爵士把霍利—斯莫特关税称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路易斯·道格拉斯认为托马斯修正案(致使1933年3月美元贬值)标志着“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彼得·马赛厄斯 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注:霍利—斯莫特关税法于日经胡佛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重高水平。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材料三】对全世界而言,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始终是一个难以消除的危险。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有呼吁对进口商品提高关税的人,而工业化国家有可能分裂成几个大的地区性贸易集团。——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国发展史上的作用,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并说明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霍利—斯英特关税法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背景。谈谈你对“西方文明的终结”这一论点的理解。(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为克服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影响。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化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向欧洲传播。1585年,由西班牙传教士门萨多撰著介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的宏著《中华大帝国史》出版,掀起了大规模的“中国热”。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另一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对中国文化作了许多研究后,惊喜地发现在中国历史上从政治理论到伦理道德等方面都有特殊的地位和魅力。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欧洲人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向往,不少欧洲人欣赏甚至模仿中国风尚。凡尔赛宫的舞会上,国王身着中国服装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塞纳河边的戏园子里,文人端着景德镇的茶碗品茶……——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等(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沟通中西的媒介及欧洲人喜爱和推崇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原文)。(注: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分别是: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特点。材料三
1840年前后,清朝拥有一千七百多所府、州、厅、县的各类官学,4500余所大大小小的书院以及为数更多的义学、社学、私塾。每年有几十万名士子参加各类科举考试。1860年后中国出现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并由政府选派二百余名学生出国留学……1904年全国共有学堂4222所,学生总数为92169名。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使得传统的私塾失去了其主要作用而没落或转型。1909年学堂总数增至52348所,学生总数达156万多名。1905年底中国留学日本学生8千至1万名,1906年估计人数已达2万,形成世界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热潮。——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3)依据材料三指出1860年至20世纪初中国教育出现的变化。简析此时期近代中国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当时的中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在这次机遇面前,错失。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德喜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转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涉及面之广,改革程度之深,都是史无前例,这也增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难度。——人民网(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错失机遇的三个时期中,分别用史实说明分别有哪些国家抓住了机遇。(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各有什么表现?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清末变法改制前,我国的司法制度自古只有办理之专官,无特设之法院,司法权多由各级行政部门掌管。
一一郭志祥《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研究》材料二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1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刑、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一一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25 分)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李鸿章论及中国如何摆脱挨打局面时指出:“臣闻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主张。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对民族复兴起到什么作用?(9 分)材料二 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兴起。1938 年春夏之交,从苏联回国的蒋廷黻()以民族复兴为主题撰成《中国近代史》一书,他说:“只要我们谨守中山先生的遗教,我们必能找到光明的出路。”教育家蒋梦麟()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写成《西潮》一书,阐述其民族复兴思想。他认为:“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他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2)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实现民族复兴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兴起的原因和抗战胜利对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10 分)材料三 毛泽东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日起,便“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人类文明是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1)据材料一,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材料二 在欧风东渐的历史大潮中,西洋历法逐渐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人视野和日常生活之中。魏源较早地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和“经纬度”等概念。年出使日本的黄遵宪对日本放弃沿用千年之夏历遽然改用阳历的做法颇不认同;十几年后,遍历亚欧美三大洲的黄遵宪,既认同阳历优于中历但又以为历不必改。1896年,开明的知识分子、近代出版家高梦旦从世界大同的国际化视角倡导改历。1897年,在思想界引领风骚的梁启超著文《改用太阳历法议》,大力鼓吹改历。1907年,在日本研修经济学的孟森发表《历法议》,从统计学角度论证阳历之便利,提出改用阳历的主张。民国肇建后历行改历,阳历最终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1912年8月,《教育杂志》发表文章,呼吁教育界应承担起引导民众改变旧思想、旧习惯以适应新历法的责任。(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晚清到民国西方历法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语言表述符合学科用语。】材料三 “文明的发展与借鉴”穆罕默德· 阿里创办近代工厂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明治政府引进西方技术设备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一国两制拿破仑《民法典》法国1875年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阅读上表,从“文明的发展与借鉴”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随着议会制度的不断改革,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在进行。1853年发表的《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为建立现代文官制绘制了蓝图。1870年的枢密院令以此为蓝本建立文官制,规定以考试和业绩作为文官录用和晋升的依据。文官制的建立纠正了政党政治中政治分赃的弊病,同时也使国家政策有连续性,不因政府变迁而中断行政过程。——摘自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二 为了造就有用的人材,传统的科学制度必须改革,这是有识者的共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5年9月,清廷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命令各省学政专管学堂事务,并在12月设立学部。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了,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科举的废除大大加速了学堂建立的步伐。据学部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留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台,在整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摘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归纳中英两国选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指出改革的本质有何不同。(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廷废除科举制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材料三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杨宁一《现代化理论》材料四
在最近两个世纪,随着更多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工业生产的规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剧增加,而越来越多地使用复杂的人工化学品,污染也变得更加危险。污染的后果已从工厂的邻近地区,通过跨国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 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2)分别按照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3)分别以近现代英国、为例苏联,指出材料三“原发型” 与“传导型”国家开展工业化的主导力量,20世纪末,中国开展工业化有何特点?(4)根据材料四的作者是否赞同现代化?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材料一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一一《孙中山文集》(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 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 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 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一一(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概括分析其必然性。材料三 毛泽东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日起,便“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用雇工和女工。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工人居住区的贫困、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起,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材料三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 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 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化等等趋势,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人的生存状况。(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3)比较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1)材料一中反映的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条约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危害。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维护主权的哪一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与材料一的关系。材料三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3)据材料三,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偶然与必然工业革命 英国 明清时期的中国 禁烟运动材料二 破坏与建设有人说如果没有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日本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材料三 侵略与学习甲午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算是比较平等的。但是甲午以后这种局面就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经验教训不能够轻易忘掉不过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一中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50字左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三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结合20世纪上半期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日本也输了?有人说“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从现代化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
1945年,有人对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若要给它加一横批,下列选项中较为合适的是
题目解析:
陈独秀曾说:“孔教之为国粹之一,而影响于数千年之社会心理及政治者最大,且为当时社会之名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