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想请教一个问题!fn 6便携式防空导弹弹或火箭筒瞬时喷出的高压高温燃气!可以消减嘛!

紫狼创意集锦
我的图书馆
紫狼创意集锦
紫狼创意集锦
 文章提交者:紫狼星主&& 并同时接受技术点子求助。
&&&&一天一发明多年来一直对身边各种事物的技术改良很有兴趣,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间自己的实验工厂。惭愧的是一直不能如愿,当看见一件事物存在着不合理或不完美还可改进时就迫不及待地想找人交谈,可是圈子里没有人对这种话题感兴趣,对于苦尽甘来的国人来说,首先的迫切需求是糖,而不是改进制糖的技术。  所谓创新也好,技术改良也好,说到底就是一种不满情绪的发泄,创新是对不合理的事物的纠错。因为社会上缺乏技术纠错的氛围,久而久之就把这种纠错能力转向了社会正确治理,因为在这个奇怪的地方,人们对自己不敢做的事特别感兴趣,也许是文革政治狂热的惯性使然。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经济、政治或技术上的进步都源自于创新,而创新这孩子从怀胎那天开始就不断地被父母的各种打胎手段所折磨。上帝在每一个生命之初都付于其创新的智慧之光,可是绝大多数人的智慧之光在漫长的成长阶段被旧桎梏的教育所熄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经常会有一些所谓的精明人,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很笨,除了会交际以外一无所长。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适者生存的法则造成的,中国的丛林法则在幼儿阶段就消灭了人的异性思维,只留下人的共性思维,而共性的思维是完全没有创新和纠错能力的。    搞创新就要首先有跳出共性思维巢窠的勇气,这可不是一般的勇气,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你要有不在乎被别人视为异类的勇气,才能培养自己的异性思维能力。    思想PK思想——等于智慧之和        异质PK异质——智慧之和大于一,产生思想的火花        共质PK共质——智慧之和等于一,智商下降        所以一百万个共性的人加起来也没有一个异质人士的纠错能力强     一千万个共性的人加起来也没有一个异质的人的创新能力强    共性的人没有自我,在人类的进步中属于可有可无的工蚁,他们无法适应生活中的任何更改,他们的一生都在旧习惯的传统中徜徉,而习惯是一条缓缓流淌的河,大多数人都是这河流上的漂浮木。    读到这里如果你还是反感任何异质的思维,那么请你就此合书本吧。下面的内容不适合僵化的头脑来探讨,但你不是一只工蚁,而是一个充满自信和智慧,勇敢而有抱负的人,那么下面的内容会成为抛进你智慧之山的砖块,看过后,思考一遍相信会给予你启迪,你获得的启迪愈多,从智慧之山拾取的玉石也就愈多,祝贺你。         1、挤 压 式 输 液 装 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仪器类,适用于人体或其它动物输液的专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输液装置在输液时需要把输液瓶高高地挂起以获得一个大约0.05~0.08帕的压力,但这种方法甚为不便,病人一到输液的时候,就失去了人身自由。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不便,设计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有三:    其一、在于给病人更大的人身自由和活动便利。    其二、可有效地预防误把气体输入病人体内。    其三、输液完成后可发出提示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输液装置由以下几个构件组成:    一、 基座(见图);    二、 上盖(见图);    三、 固定带(见图);    四、 液包的挤压装置(见图);    五、 液包的固定装置(见图);    六 、带有流量计的输液管(见图)。        第六项带有流量计的输液管与现在流行的输液管一样也为一次性使用,但它好处是可以做的很短(200毫米左右),从而达到节省耗材,减小污染的目的;其次是它附带的流量计与现行输液装置的点滴式流量计完全不同,它具有设计简单,调节方便的优点,其特点是在透明的管子中置入一个末端带有尼龙弹簧的锥形阻流片,其8字形的平面迎向两股射流流体,两股射流流体分别冲击8字形阻流片的阻流面,然后从8字形的凹位流通,流量愈大,尼龙弹簧愈被压缩,反之则伸展,锥形阻流片8字形的侧面紧贴管壁,即使液体为血液也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在流体和尼龙弹簧的相互作用下,锥形阻流片可较明确地指示流量。        锥形为圆形在流量计的透明管内运动,透明管的两侧各有一道凹槽,迎向流体的一面凹入面积较小,另一面凹入面积较大。            本发明的装置由于不存在传统输液装置的进气管,因此不存在误将气体输入病人体内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座正面图。    图二是本发明的上盖,    图三是本发明装置的固定带,利用它可以轻易地把该输液装置固定在病人身上的多个部位(如上臂、小臂、小腿、大腿甚至胸部、背部和头部)。    图四是本发明装置的核心组件    图五是用于固定液包的    图六是带有流量计的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液包挤压装置由……当液包将近用完时,推板触动报铃,发出铃声提示。    更换液包或停止输液时只要先关闭      
  2、水下航母  今天看电视讲航母,那我就讲讲航母吧,我们知道美国常年保有九支航母舰队,航母作为最大的常规武器,压制对手是可以的,但要用它来出奇兵偷袭则完全不可能,目标大,速度慢是它不可回避的缺陷。      日本人在二战中曾经想制造能潜水的航母用于偷袭美国,可是从曝光的资料看这个潜艇上面装飞行甲板的怪物声纳特征太明显,几乎无法躲过侦察,所以并没有偷袭的可能性,再加上造价太高,最终只停留在图纸上。下面请看看我所设想的潜水航母:      先请拿起一个哑铃想像两端沿长并成为流线型,是不是一艘潜艇,对了,中间有一节太细,是哑铃的把手,不着急,我们再拿几个硬壳香烟盒过来,剪成全部如烟盒侧面大小的小硬纸板,再把它们用胶水并排粘在一条厚约一厘米的海绵上,像什么?像一条腰带是不?把这条腰带在哑铃的把手上缠绕三圈,现在整个潜艇的流线型是完美的了,如果套上专门吸收声纳的保护层就是一艘普通的潜艇了,把腰带打开并想像液压机构把这条腰带撑成平直的,再想像这条腰带下有许多气囊,这些气囊在充气后就能够让这条飞行跑道飘浮在海面上,成为一条长250米,高出水面10米的飘浮跑道,飞机从潜艇的货舱里可以被运送出跑道,或相反从跑道被运回货舱,跑道上不需要蒸气弹射机,也没有阻拦索,小飞机可以直接起降,如大型运输机轰炸机则可以用火箭助推起飞,起飞后飞机把助推火箭抛到海里由水面舰艇回收,降落时把远离潜艇艇身一端的跑道沉入水中重型飞机可以利用海水来减速。      这艘潜水的航母一但成为现实,那些小国暴君可要当心点了,说不定哪天月黑风高时一架轰炸机和一架满载士兵的运输机在离岸不过二三十海里的海面上呼啸而来,连发出警报的时间也没有。    
  3、无后座力步枪  继续再讲一下武器,自动步枪是最常见的步兵武器,但它的后座力,尤其是连发时的后座力不但让士兵吃苦,而且还严重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今天就讲一下怎样消除后座力的问题。   后座力是一种非常讨厌的东西。它的成因是在子弹脱膛的那一刹那的反作用力,为了消除它人们想了不少办法,较有名的是无后座力炮,利用从炮管后面喷出的气流抵消子弹脱膛的反作用力。但把这种方法用到步枪上造成的困扰比方便还多,因为灼热的气体不是伤到后面的人就是伤到士兵自己,而且为了产生这种后向气流还要加大子弹的装药量,直接影响士兵的携弹量。我在下面所说的方法只抵消后座力,但没有无后座力炮的弊病。   现在分六个部分阐述这种枪。首先讲弹夹与子弹的关系:弹夹分直弹夹和前弯弹夹两种,前者同样长度装药量少,为了加大装药量,只能加长弹壳,这种无功浪费很不合算,为此人们想出了斜体弹壳,同样长度的弹体装药量虽然大了,但弹夹却成了前弯的了,虽然无甚大碍,但也事出有因。    我们知道在单兵近战时更换弹夹的时间往往是士兵最危险的时间之一,我的设想是由厂家制造一次性的弹夹,这种弹夹用卡簧挂在枪身上,当最后一发子弹被送进枪膛时卡簧松开,弹夹脱落,枪身上有一条轨道可以同时悬挂三个弹夹,最前方的弹夹前有一个弹簧把三个弹夹同时向后推,当正在使用的弹夹最后一颗子弹被送进枪膛时,第二个弹夹上的专用斜角在前方弹簧的作用力下会把空弹夹挤到后面任其脱落,而自身就会自动进入卡簧悬挂的状态,此时士兵会发现少了一个或两个弹夹,于是会找机会再在最前方再插进一个或两个弹夹。    讲完弹夹,再讲子弹,子弹分两部分讲,先讲弹头,一般我们常见的弹头前方是流线型,后面却是内凹的,这种弹头在前进时后方会产生一个真空负压,也就是把子弹向后推的力,由于这种力的存在导致子弹的射程太为缩短,同时产生的气旋会令弹体振忏不稳,现在解决的方案是加快弹体的自身旋转速度,这又会在弹体刻蚀出深深的来福纹,增加了弹体与空气的摩擦力,又进一步地减少了射程。      我的解决方案是:首先是子弹应该是一个动平衡良好的完美流线型,而不应该在弹体的后面设有内凹,其次要消除莱福线对弹体的伤害。      要做到没有内凹就要让子弹在枪膛内有一段时间保持屁股是平的,以充分吸收气体的推力,我的设想是在双流线型的弹体末端包裹一个可以转换成气体的固体,这个被我称为推力碗(因为它的外形就如一个反过来的碗,它的作用是充分吸收气体的推力)的固体与弹壳内其它用于产生气体的固体是同一种物质,所不同的是在这个推力碗的外层涂有一层物质使它比其它固体物质转化成气体要后一步。      子弹头外形做成流线型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消除莱福线对弹头的伤害,解决的方案是:枪管分为两部分,一半有莱福线,一半没有,在双流线体弹头的前方大流线体的最大半径处涂有一层高分子和金属粉末的合成涂料,子弹被击发后进入莱福枪管获得高速旋转的动能,莱福线在涂料上划出伤痕,但没有深及弹体,弹头在获得旋转动能时并没有受到丝毫的伤害,被莱福线伤害的只是那层涂料,弹头旋及进入无莱福线区域,这里的枪管要细一点,细多少?刚好能把那层被莱福线刮伤的涂料刮掉!被刮掉的涂料立即变为粉末从枪口喷出。      这时一个完美的流线型的子弹飞出去了,但这还不够,这颗子弹还会受到风力的干扰,为了解决风力干扰,我把子弹做成两个流线型组合,即一个大流线体的后面有一条细杆拖着相对很轻的一个小流线体,子弹的重心在大流线体中间,这个小流线体有什么用?它的作用就是抵消横切风对子弹的影响,譬如当风从左面来,小流线体受风力的作用向右摆,弹头就向左旋转,并向左转向,这个转向的角度经过计算刚好抵消掉风把子弹推向右边的力。      讲完了子弹的构造,接下来讲子弹的完整结构;     本来只想讲消除后座力的办法,结果愈讲愈多,看来可能要讲完全枪的结构更新了,也可能愈想愈远会讲到怎样不用致导不用全球定位也可以直接命中目标的便宜办法及怎样利用柴油机废气减少船舶阻力的办法。好吧,就此打住,接下来讲怎样消除后座力:  :紫狼星主 回复日期: 15:23:02       后座力的坏处很多,其中就有精确射击时必须用肩膀顶着枪托,这就会让射手的头部直接暴露在对方的子弹前,还有一个坏处是在近处遭遇敌人时无法精确瞄准为了先发制人,不惜一切狂扫一通,以压制敌人,结果是射出十几吨的子弹还没打中一个目标。    后座力产生的原因不用我讲,看帖的一定明白。一是飞出去的子弹,二是冲出去的气流,两份质量,一份是我们要它飞的愈远愈好的弹头,一份是可以利用它来减少后座力的高速气流,其实还有一份质量没有利用,就是弹壳,无后座力炮利用气流向后推并不高明,如果利用弹壳向后喷出也显的太愚蠢。    弹头无法利用,能利用的只有两种,一是高速气流,二是弹壳。    利用气流可以简单地在枪管前设引导气流向后喷出的百页窗,但缺点是当气流被导向后方时弹头还没有离膛,这就会影响射击的精度。利用气流从枪管后方直接向后喷不可取,在枪管前把部分气流导向后方又会牺牲射击精度,而且也不能完全消除后座力。剩下的只有利用弹壳了,利用弹壳向后喷出是个荒唐的法子,那么就想办法利用弹壳向前喷出不就行了么?假设在子弹离膛后一至两毫秒内有一个东西击打一下步枪前端的靶铁,让枪杆产生一个冲向前的力量不是刚好可以抵消后座力吗?    我的设想是:子弹外形不能是斜的圆柱体,那样弹夹就成为弯的了,为了缩短子弹的长度和充分利用弹夹的宽度,可以把子弹做成宽是弹头直径的三到四倍的扁型,弹壳要求柔软抗拉力强,建议采用铝夹高分子纤维的材料,里层可以涂一层防护火蚀的材料,整个弹壳做成一个一边粗,一边细的U型,粗的那头是弹头,细的那头是弹壳的屁股,当接到电脉冲击发后,弹向前飞,弹壳也向前飞,弹头在主枪管里加速,弹壳在一条比主枪管要细的多的副枪管里被挤压成一条细细的铝丝,这条铝丝刚好在弹头离膛约一至二毫秒从枪管里喷出,击中枪支前端的铁靶。给枪体一个向前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如果设计的好刚好能巧妙的抵消掉后座力。而细细的铝丝从枪支的前端落地也不会对持枪者构成威胁。  讲完自动步枪的子弹是如何减少空气阻力及自我纠正风力影响,还有就是消除后座力,为了彻底地消除瞄准时的振动还可以采用了电击发。这样做的好处在哪儿?除了射的更远更准外,因为枪支没有后座力,我们就可以给枪支安装一个鹰眼(同时拥有广角和望远两重功能的摄像头),这里并不是说普通枪就不能安装鹰眼,但在无后座力枪上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设想一下,士兵无须把头伸出掩体外端枪瞄准,只要把枪从掩体旁的缝隙伸出去,不用依托,瞄准扣动板机就可以击中目标,而敌人如果同样用轻武器就无法伤害你,这种枪在枪战尤其是城市枪战中是无敌的,士兵使用这种枪由于不用把自己的身体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因此无须胡乱扫射浪费弹药去压制敌人,而使单兵的作战能力和时间都大为加强。  
  4、重狙枪。    重狙枪是单兵伏击敌方大型目标的良器,由于它射程远也可以用于消灭远处的敌方士兵,有记录在阿富汗战场一枪把远在2400米的敌人给打死了,但这种战绩可遇不可求,除了射击诸元控制良好外,敌人在近三秒钟的时间要保持基本不动,这太难了,纵使用我上述的步枪放大成重狙击枪也不行。    假设敌人在三秒钟的活动一般不可预测为1.5米,如正常移动突然停止,或相反,这时如果有一支大型的霰弹枪在距敌约50米处开火就可保证消灭敌人了,问题是我们距离敌人2400米,怎样把霰弹枪送到距离敌人50米的地方,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行了。    我的设想是:除了上述的技术外,把射向敌人的弹头设计成一把霰弹枪,这把霰弹枪,是一个完整的流线体,前方有剌穿激波的尖剌,这根尖剌惯穿半个弹体,在它的周围粘贴了大小形状略微不同的铅珠组成一个战斗部,后半部分是爆炸物和电脑芯片及压电陶瓷电池,除前端少部分外其余的战斗部和火药被装在一个铝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的弹壳内,当炮弹接近到敌人50米以内时爆破,铅珠射向敌人,弹壳被炸成一把张开的雨伞状,在空气中旋转后退然后嘎然停止落地。    这里所要求的技术除了前面提到的外,就是激光测距仪和电脑设定,当我们测定与敌人的距离为2400米时,计算飞行时间三秒,射手就通过枪内的电脑向弹头发出指令,设定弹头在出膛后2.94秒爆炸。    当然这不是一把中国人称为枪的武器,而是一门中国人称为炮的武器,口径38毫米,弹头重1000G,该狙击炮除了可发射霰弹弹头外,当然也可以发射多种其它弹头,这里就不罗唆了。    
  5、短距作战的霰弹枪  近距作战中,尤其是城市或丛林内的近距作战士兵往往来不及瞄准就开枪,在这种情况下霰弹枪比其它实弹枪要好用,但是它有两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射程短;射速慢。我今天的设想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把前面所说的狙击炮小型化,把它的弹头缩小十到八倍,射程由出膛最近十米引爆到五百米,外形类似现在的手提榴弹发射器,不同的是没有莱福线,弹体出膛后不旋转,弹壳也是偏的,因为没有旋转的必要,在霰弹发射筒的末端上方开一向上的孔,引爆后气体由此喷出,把弹壳压向地面,同时弹出的凯夫拉簿膜起到阻力伞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发射筒向后或撞地反弹的速度。士兵使用这种武器可以快速地向大概的方向作连续射击,左手用于调节引爆的距离,右手扣板机,人在紧张的情况下自然会捏紧左手的把手,设计上把手被捏的愈紧,引爆的距离也就愈短。    
  6、洗衣丸  我们常用的袋装洗衣粉,存在着易受潮,不易盛舀及因粘糊在袋内造成浪费等诸多缺陷进行改良,把洗衣粉改成洗衣丸,外形椭圆偏扁,落地不易滚动,顾客回家把洗衣丸倒入瓶盖即是是量杯的瓶内,用时一杯一杯倒出即可。这个做法以每袋节约二分钱(约5G)粘在袋内的洗衣粉计算,一年全国就可以节约五千万,可以减少污染水面二万公倾。  
  7、管乐乐器音色更换器  我们常听的管乐之一昔士风,要更改音色就更换簧片,但效果并不明显,音色主要是管身的构造决定的。我设想在管身上安装一个类似左轮手枪转轮的装置,里面有六个可更改音色的元件,转动它就可以调出六个音色,如果在原昔士风管旁边再加一去可同步控制的高音管,也是一样安装一个转轮,可得到六个高音和音,如果在两个管身的入口处加装一个风门,调节两管各自的进气量,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音色。  
  8、节能保温热水壶,  由于不会在电脑上画图,只好用文字形容,有没有见过蜂窝煤?对,我的发明灵感就是来自蜂窝煤,台湾叫莲蓬煤,我发明的铝水壶胆的外形就像三个蜂窝煤叠在一起,采用薄铝板和梯形截面的铝管做成,壶的中心和外沿各有一圈梯形的铝管从壶底垂直贯穿至铝水壶的壶顶,并在壶底设有专门的导气槽,引导热气流进入梯形铝管,当然少不了一个壶嘴,生水从这里灌进去,煮开后也是同样从这里倒出来,壶嘴上有一个小盖,这个小盖子有两个作用:一、煮水时盖在水壶上就和普通锅盖起的作用一样;二、水开后会呜响。燃烧时产生的热空气不再沿着外沿升到空气中,而是从水壶的梯形铝管内通过后升空,这样做加大了热气流与水壶的接触面,从而能更大的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    讲完了水壶的内但,再接着讲水壶的外壳,外壳的形状与老式的热水瓶没有太大的差别,也有一个把手,上端也有一个壶嘴,在壶嘴的周围除了前沿的内凹(水流槽,用于防止水流进水壶内但)外开有一些孔,是为了给燃烧后的热气流逃逸的,这个外壳是用双层不锈钢制成,中间抽了真空,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外壳的上面是一个同样的真空壶盖,它能把把排气孔和壶嘴的小盖一起扣在里面,扣上它后的水壶可以有效地隔绝热气流外泄和防止热能向外传导,外壳的下面还有一个专用的隔热垫。当我们把生水灌入水壶后,可以直接放在普通煤气灶上加热,也可以放在我接下来的另一项发明节能煤气灶上加热,那样效果会更好,回到正题,水开后,汽笛呜响,我们熄火,然后拿起水壶置于专用的隔热垫上,再扣上真空隔热壶盖,这壶水就可长期保温了,而且它比从煮水壶里倒进热水瓶里保温的效果要好,要省事。  
  9.节能煤气炉    今天讲节能煤气炉。首先我要问什么情况下会有热能浪费?我想到的是:一、燃气没有充分燃烧;二、锅与火之间的传导效率不高。又再想为什么会有煤气中毒?结论是没有充分燃烧,把还可以用的燃料一氧化碳放跑了,怎样做才能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提高燃烧效率?还有怎样才能提高锅与火之间的传导效率?顺差这个思路探索下去,得出的做法无非是提高燃烧室内的温度,增加燃烧室内的氧气供给;于是我就设计了下面这个炉子,经过多次的试验,发现用它来煮开水可以节约约36%的天然气。  解决的方案:   做法是:燃烧焰愈集中愈好,燃烧后扩散的热气流与锅的接触面愈大愈好,锅底与火焰的接触距离要恰到好处。我做了一个混气室高100毫米,直径与混气室是4:5也就是800毫米的炉头,燃烧面采用轻质的陶土制造,表面布满了针孔,一半针孔直通混气室,混合了空气后的燃气从这里喷出,一半针孔提供额外的新风,由于供氧充足,燃烧的火焰极短,不到一公分,燃烧时发出喷射机般的噪声,经过反复试验我发现当锅底与陶土炉头面板距离3.8到4MM时效果最好,可节约燃气36%,但是有一个问题,炒菜时铁锅中央一下子就红了,吓的老婆不敢用,给扔了。  于是我重新设计:把炉头设计成三个,最中间的直径20MM,相隔一段距离是一个处于中间的环状炉头,再相隔一段距离是最外面环状的第三个炉头,每个炉头上有三至五个4MM的突出物,当锅底压上去时三个炉头在各自独立的弹簧调节下始终与锅底保持4MM的最佳传热距离,三个炉头各自有自己的大小火调节,这样就可以适合弯曲的中国铁锅,炒菜时要大火,把三个炉头全点燃,煲汤时要小火,只留下最中间的小炉头。  把我这个节气炉中间最小的炉头单独用在我昨天提到煮开水器中,就是一个独立的燃气开水器。当然也可不要那么复杂和浪费,节省点直接把我昨天的煮开水器放在今天我讲的这个炉子上烧,效果一定好。  
  10.救生腰带  今天讲一个救生腰带,我们游泳时,特别是几个好友在没有救生员的地方游泳时,最怕的就是在途中突然发病,这可是致命的。为此本发明提出解决的方案:做一条柔软的松紧腰带没事时套在游泳者的腰部,腰带的金属扣中分为两个重要部分,一个是一个大的压缩罐里面分末两个小单间,每个单间里各装有一种不同的化学品,当压迫某个装置让它相遇就会变成大量的气体,另一个是一个热交换器,腰带的柔软部分没有充气的时就如一般腰带无异,但它一但充满了气体后就变为一个救生圈。  
  11.可以迎风直行的帆船。    我们平常所见的帆船一般有三张帆,逆风而行时要走之字形。本狼所设计的帆船不同的是在大船的左右各有一条小船,大船在逆风时尽量把自身的风阻减到最小,小船与大船之间可以用绳索联系,也可以用硬质的机械滑臂来联结,这滑臂设计的如人的手臂一样分大臂和小臂,大臂连接在大船上,小臂连接在小船上,小船上竖有一张可自由转动的帆,逆风行驶时左右两小船的帆受迎面而来的风的压力,带动滑臂向左右伸展,同时把作用力传导给大船,带动大船向前运动,同时由于左右两帆的侧向力相互抵消所以船体只能向前运动,当左右两臂张到最大时,机械装置自动把左右两小船上的帆各自调整90度,此时左右两帆受迎面而来的风的压力,带动滑臂向前方收缩,同时把作用力传导给大船,使船体向前运动,同样的道理这时由于左右两帆的侧向力相互抵消所以船体只能向前运动,当左右两臂收缩到最小时,机械装置再次自动调整左右两帆的受风方向,如此周而复始的重复运动就能让船体一直向前运动。    
  12.按摩床垫  我的家具发明系列其中一项就是床垫,床垫下有三千至四万个微型千斤顶,这个床垫不用枕头,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调节头部区域的微型顶的高度形成床枕一体的休憩场所,如果不施以特别程序控制时,电脑会把每个顶所承受的压力调到一致,这时人体的感觉就如飘浮在水里一般,但是在施以程序控制后则可以按主人的要求做出不同的按摩。  按摩的程序可以设计成诸如波浪式,怀抱式等  我的家具发明系列其中一项就是床垫,床垫下有三千个液压微型千斤顶,如果不施以特别程序控制时,电脑会把每个顶所承受的压力调到一致,这时人体的感觉就如飘浮在水里一般,但是在施以程序控制后则可以按主人的要求做出不同的按摩。  按摩的程序可以设计成诸如波浪式,怀抱式等  
  13.紫狼水果削皮刀    今天发明一个水果削皮器,我们现在用的各式水果削皮刀具虽然削皮的效率挺高,但也造成了果肉的浪费,我们都知道水果的外形不是方的,所以当你用平直的刀具来削皮,削下的皮其横截面是半月型的,在月弓与月弦之间的部分全是果肉,这些隐藏在我们眼皮底下的浪费就这样被我们忽视了,通常我削一个苹果至少要削掉 15G果肉!假如一年我吃200个苹果的话就浪费掉三公斤的苹果,也就是中币50元以上,这太不值了,浪费了也没人知道。于是我发明了以下的削皮器;        外形就如一把摄子,摄子的两个尖端是两把又尖又细可以调节伸缩的小刀(调节申出的长度就可以控制切削的深度),用这把摄子在苹果上划一下就是两条深度恰当的刀痕,这两条刀痕以我们的要求把果皮恰到深度地切断,而摄子的两把小刀间还有一把横向的刀片,这把刀片弹性优良又细又薄,旋转摄子的把手摄子的两腿就会张开或收缩,当两腿张到最大时,这把刀是直的,随着两腿间的距离收缩刀片就会被压迫弯曲,两腿间的距离愈小,刀片的弯曲弧度也就愈大。  当我们使用时只要先把两片小尖刀调节到我们所需要的深度,再把横向刀片的弧度调节到与苹果外圆的弧度相吻合轻轻一拉,就是一条厚薄均匀的果皮。好用吗?      也可以做成:外形就如一把摄子,摄子的两腿间还有一把槽型的刀片,这把刀片弹性优良又细又薄,旋转摄子的把手摄子的两腿就会张开或收缩,当两腿张到最大时,这把刀是直的,随着两腿间的距离收缩刀片就会被压迫向上弯曲,两腿间的距离愈小,刀片的弯曲弧度也就愈大。  
  14.空爆迫击炮弹  迫击炮是最便宜的武器,但是由于精度太差,所以战场效果不佳,其实只要稍微对弹头作一点改革就可以大大地提高的效率,而又不至于大幅加大成本。        方法一:在炮弹的定向尾翼后加一顶在接近降落时弹出的小降落伞,炮弹前端加一条20米的细丝,细丝下面吊一块小重物,细丝与此重物和降落伞同时弹出,当重物触地,改变了继电器触点的拉力,炮弹在空中爆炸向下射出铅珠。        方法二:炮弹落地后内置的小爆破装置先行引爆把炮弹发射到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再爆炸,一样是射出铅珠。        如果把这个方法用于臼炮则效果更佳,因为臼炮的炮弹弹身短,最有利于在空中作向下爆炸杀伤用。    当然航弹也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增加杀伤力  
  15.自由空间组合柜  今天讲组合柜。一般的柜子我相信大家都见得多了,可是本发明的柜子完全是革命性储物间,我的做法是在要做柜子的地方立一些(根据柜子的大小宽度决定立多少)圆柱(用不锈钢最好,直径在60MM左右),上顶天花板,下立于地板,并固定之,在每一列(从柜门到里面纵深成直线的两条圆柱为一列)圆柱之间可以用两个半圆加一直线的夹子合并在一起,做成一个横担的杠杆,两个半圆合并在一起刚好夹紧圆柱,两半圆合成一个圆后加上两直线部分合成的杠杆就是用置放横板的支架。并用可直接放置衣物的材料(可选用胶合板或玻璃、石材等,看自己爱好)做地台,封天花及垂直隔板(也可以不要垂直隔板),后背和两侧如靠墙最好,直接把板材固定上去就是了,所有这一切全做好后,就做柜子的横隔板,横隔板最好是用钢化玻璃做,我选择的隔板是70CM宽,60CM深,在隔板的两条窄边处各开两个U型的开口,手持隔板斜插进四条圆柱之间,再摆平放在固定横杠上就行了。这时一个柜子就基本做成了,剩下的就是门,门有许多种形式,我喜欢用布加拉链做密封门,这样的门,连蚂蚁也爬不进来。   刚才有人问了,你的柜子上顶天,下顶地,拉链怎么拉啊?我说那还不简单,最上边一条横的拉链,最下边一条横的拉链,柜子两边的布边封在柜子里面,中间的开缝处有一个硬的可活动的上顶天,下顶地的拉手,拉手有磁性,表面有绒毛,两个拉手分别可以像拉窗帘般的把布门向两边拉开,也可以向中间拉合,拉合后因有磁力的作用两拉手紧密结合,表面的绒毛起到密封作用,蚂蚁也爬不进去。    
  16.活动阳台  接下来再讲阳台,如果我买了一幢小楼房,但楼上的房间没有阳台,只有外飘式的窗户,而我又想要阳台怎么办?别急,把外飘的窗台做成向外飘出60CM,最下面的窗台可以选择我们自己通常喜欢的材料,然后把面前窗户的玻璃和顶部及侧面共四个面的玻璃做成一个类似纸盒上的外翻式盖子的东西,运用支架和拉索把它放平,底部插进窗台的下面,就成了一个向外飘出3M的全玻璃阳台,三面是60CM高的栏杆,你说舒服吗?站在这儿,上可以看天,下可以看地。    
  17.天花变桌子  再讲一个餐桌,如果你的房子没有餐厅,又想在吃饭时有张专门的餐桌,怎么办?回答极简单:做一张桌子四腿或两腿可以在桌底折叠成与桌面平行,在桌子的中央开一个圆孔,圆孔下设一个金属支架,上面竖立一支直立的插头,圆孔上有一个盖子,吃饭时把盖子盖上就看不出了,天花对应于这个圆孔处有一滑轮,在天花靠墙处还有一个滑轮,墙边的滑轮下设置一个拉手和一个绳索固定器,一条绳索从拉手出发经过两个滑轮再垂向桌面,通过一个母插插进桌面的插头,然后拉动把手把桌子拉高再折叠起桌腿,最后把桌子拉到最高处再固定绳索就行了。这玩意放下是桌子,升高就是天花装饰  
  18. 天梯        今天就讲太空梯。百多年有人就提出建立太空电梯的设想,但是按现在的技术为了维持绳索不被自身的重量所拉断,一条在地面直径10MM的绳索拉到了30000KM的高度直径已经要求有十几米了,这不太现实。因此本发明的设想是彻底放弃绳索,改为电磁接力输送的方式。    要想升上太空,首先要做到两个条件:1、每秒7公里以上的速度;2、近地点超过100公里的轨道。现代技术用火箭来达到这两个条件就如用人力把两米长的钢钎一下子就插入坚硬的冰中一样,太吃力,太浪费能源,而我的构思则如在这支钢钎的末端悬挂重物,利用静压力让钢钎慢慢压入冰中。    我把升空的阶段分为三个,第一个:对流层之上25000M之下;第二个:以平流层为主,20000M之上750000M之下,第三阶段:冲上一百公里高度,让接力卫星拉进预定轨道。    在未来的某一天无风的早晨8时一架直径1000M,高400米的碟形硬质氢气飞艇缓缓地从太空航站升空,飞艇的顶部是7854万平方的太阳能电池板,飞艇内由多个独立的小氢气舱组成,飞艇上有氢气和氧气液化机,还有水汽收集器和把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的电解槽,这个飞碟的名字就叫作:巨人。它的作用是一次就能把两万的货物从广州升空到同温层之上然后飞到纽约降落,同时卸下在路上利用太阳能强大的电力制造了大量的液氢。    现在要讲到进入太空的第一阶段了,我把这个阶段称为进入电梯阶段。道德是一架巨型的货运飞机从地面起飞,驼着一个重达两百吨的货舱升上23000M的同温层高空,把它交给等在那里的太空弹弓。        太空弹弓的构造;弹弓是巨人的变种,它和巨人一样也是碟形,但是它在升空后就抛掉了大部分氢气舱,使得它必须作终生的快速飞行,否则它就会因为重力原因摔回地面,但是由于它巨大的体形又决定它永远不能在20000M以下的低空飞行,否则它可能会被高密度的空气风阻扯烂,平常它就在距离地面40000M的高空绕着地球的迎日点(黄道中午12时)作半径500至5000公里高速飞行,不管地球如何旋转它始终面向太阳,飞行的动力来自7800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强大的电力利用捕获到的水分子加工成氢气和氧气供燃氢发动机使用和其余的电力作供给等离子发动机。在它的背部有一条长达1400M的J形电磁轨道。现在它把时速降低到极限每小时2300公里,高度23000M,此时巨型货运飞机用背部进入太空弹弓的装卸区卸下货舱,并从太空弹弓运走太空弹弓利用太阳能加工的液氢,巨型运输机离开后,太空弹弓就不断地加速,同时把货舱拉进到J形电磁轨道的入口处,约经过15个小时的加速,它飞到距地面 70000M以上的高空,时速也加快到每秒6800M,到了这个速度后就挑当地时间约14:00时用电磁轨道把货舱高速弹射出去,让一个名叫“太空天使” 转动货船接走,天梯的第三阶段开始。    平时这个弹弓没有太空任务时还承担地球空中货运的功能,也就是它在空中接到巨型运输机转送来的货舱时把它送进电磁轨道并发射出去,货舱在距地面50000M的高空最远可绕过半个地球,然后张开类似现在航天飞机的翅膀降落在目的地。    还有人提出送上去一批类似俄罗斯套娃的罐子让它把加工好的液氢用降落伞抛到海面。        好了,接下来讲太空天使的构造,它也是一架和巨人一样的飞碟,所不同的是它有更多的等离子发动机,而在进入太空后就把氢氧发动机抛弃了,它平时在近地点 1000,远地点30000公里的轨道上飞行,接到任务后就把近地轨道调整到120公里俘获货舱或载人航天飞机,再把它们送入指定的轨道。        接下来讲载人或货物往返飞船是怎样利用这一套天梯系统的。载人或货运往返舱的外形和现在使用的航天飞机相似,它依靠自身的动力从地面像飞机一样起飞,然后进入太空弹弓的装卸区,被拉进电磁轨道进入准备发射的状态,所不同的是太空弹弓在发射它之前会给它的燃料舱里充进足够的液氢和液氧(这一点是现在的航天技术无法办到的,所以现在的航天飞机被逼要采用突破黑障的高速重返大气层)。飞出去的形式和货舱一样,但不同的是飞回来的方式是革命性的,现在的重返方式以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造成极不合理的损伤,而我所设想的是太空天使把往返舱带到刚好处于迎日点(在这个点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加速)近地轨道上,然后用电磁轨道把往返舱向后发射,往返舱在离开太空天使后点燃发动机作向后和向下抵抗的减速,直到速度降到每秒3000M后,再像普通飞机降落般的进入稠密的大气层。    19.防积水肥皂盒    肥皂盒相信大家都用过,一般的肥皂盒底部是平的有几条凸起的肋,在肋间还有漏水的孔,但是这水却漏不完,还会造成肥皂受浸过度,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水本身有一定的粘度,在平底上会自然形成潴留,而每一个洞的周围也会形成一个环状的潴留,所以并不是开的洞多就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皂盒中的潴留水里已溶解了部分的肥皂成分,水分蒸发后形成的固体会导致积水现象更为严重,最后在潮湿的天气把肥皂给泡软了。而干燥的天气又会因为蒸发量太大导致肥皂皲裂。解决的办法是只留一个直径20毫米的洞,把肥皂盒的底部做成像漏斗般的斜面,并在最低处开这个孔径20毫米的洞,多余的水分自然会集中在一块从这个洞流走,不会潴留。那么如何解决干燥引起的皲裂呢?方法是:在这个洞的下面还有一个底和一个高出底部5毫米的旁开引流孔,当北风天来临时把底部的隔板闭合,水分不能从这个底处流走,除非积水高过5毫米才能从旁流孔中流出,而这一洼不会直接接触肥皂的水会缓缓地蒸发到肥皂上,适当地保持肥皂的湿度。  
  20.安全伞    雨伞、太阳伞大家见的多了,也用的多了,许多人都听过有人被伞扎伤的故事,每当在人多的地方遇到下雨我都非常害怕自己成为这类故事的主角。    出于以上的原因我发明一种安全伞,安全伞的伞把是一个打气筒,伞面除了有放射状的气囊外在伞面的外沿还有一个环形的气囊,用打气筒给气囊充气后伞面就撑开,反之打开泄气孔,伞就收缩。        这个原理可以做成伞,也可以做成遮挡雨水或太阳的帽子。    
  21. 枪管安全套    今天看到有关枪的故事,说是遇到沙土或泥浆进入枪管就会发生事故,据说这样的事故发生率还很高。我想为什么不做一个类似宝特瓶盖的东西套在枪口上,正对枪口的地方可以做的薄一点,遇有紧急情况不脱盖子也可以开枪,把盖子打个洞就是了,第二枪就正常了。    就像我以前开玩笑对朋友说;你老是照像忘了打开镜头盖子,以后我给你做个透明的镜头盖。  
  22.节水马桶一    修改一下节水马桶的第二项发明,我们的洗脸盆和洗菜盆经常排出的洗涤水还很清,完全可以用来冲马桶,家里的老人快九十了,还每天把这些还可以用的清水留下来作冲马桶用,这样虽然节约,但毕竟不太方便。于是本人发明了清水再用装置:    共两项发明,第1、在脸盆的排水口上设一个左右门,清水从右边的门排出,进入一个蓄水箱;污水从左门排出,经过水轮机排入下水道。    从左门出的排水管与右边的蓄水箱出口的水管之间只有一板之隔,左边有一个水轮机,右边有一水泵,水轮机和水泵的直径相同,但水轮机的叶片面积是水泵的五倍,最重要的是水轮机和水泵同用一条轴,也就是说左边的水轮机转多少圈,右边的水泵也同步转多少圈,当污水从左边排出时,水轮机受力旋转,而右边的水泵被水轮机带动也作同步的旋转,同时向外泵出等于左边污水流量五分之一的清水,这些清水经过管路被直接泵进马桶的水箱,当清水越过马桶水箱的限制水位时会直接从水箱溢出进入马桶。  
  23.节水马桶二    节水装置的水箱构造:水箱的容量约为2.5次强力冲水的容量,高过这个水位后继续被泵入水箱的水会从水箱旁设置一个旁通口溢出,排向马桶。当水位太低,低的已不够一次强力冲水之用时自来水自动补入,直到水位达到足够一次强力冲水为止。也就是说在一至2.5次强力冲水容量之间的水容量是由脸盆的可再用水泵过来的。    现在常用的马桶水箱排水口用一个橡皮阀控制,经常会有漏水的现象,我的发明取消了橡皮阀,而改用一个比重比水大许多的橡皮球,橡皮球的上端被一条尼龙链条挂着,尼龙链条又经过一个机械阻尼装置连接到冲水把手。当扭动冲水把手时橡皮球被尼龙链条拉起,然后经过机械阻尼在慢慢落下,扭动的角度愈大橡皮球被拉的愈高,回落的时间也愈长,在橡皮完全回落到排水口之前,一直保持冲水状态,直到橡皮球重新落进排水口内,排水口被完全封闭排水停止。    把手扭动的角度愈大,冲水的时间也就愈长,最大角度假定为90度定为一次强力冲水的时间,弱冲水的时间则完全由主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用脸盆的时间)和需冲洗的强度而定。  
  24.人皆需求的牙套    今天讲一个一亿人口的市场一年就有500亿营业额的产品。牙齿我们几乎每人都有一付,但是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牙齿确实我们都没做好,于是中年以后就不但要不断地承受各种牙病的折磨,而且要承受各种高额的牙医诊治费用,我一个牙冠就用了一千元!一个人有32颗牙哎!也就是在我们的下半生不但要被各种牙病折磨,而且要支付三万元的牙医费用,我觉得光是费用还是小事,许多人不在乎支付的起,可是因为牙齿的原因让我们的下半生倍受折磨和烦恼却大为不值,我们总不能在写临终总结时加上这样一句套话“我的上半生虽然贫穷但活得挺开心,下半生虽然富有却总是被疾病尤其是牙病纠缠,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所以我到天堂之前只愿和孩子们讲年青时的故事。”吧?  我想做的是把每个人牙病总爆发的时间推迟十至二十年,让人生多活十至二十年的开心日子!  引起牙病的原因是很多种,但主要的两种是:一、磨损;二、咀嚼时把食物的碎糏挤进牙缝里导致蝺齿和牙周炎,本狼就是每餐吃饭只用十分钟,饭后为了把牙缝里挤的我口腔胀痛的食物碎屑剔出来再化我十分钟,有时候是牙签牙线全上阵也没用。只能让这种胀痛持续十几个小时后待牙齿松动了才能顺利剔出。  本发明就是为了消除以上两项引致牙病的原因而作。具体做法是:用高分子材料做出各种式样尺码的牙套,上颚所有的牙齿套一个,下鄂所有的牙齿套一个,这种材料有一个特点,当它刚从特定的环境中(如60摄氏度的温水中)拿出来的时候是软的,或者用微波炉丁一下后会变软,趁它没有变硬之前把它套在牙齿上,垫一层纸,咬合一下,过几分钟等它变硬后我们就只有两颗牙齿了,上颚一颗,下颚一颗,我们还知道牙缝不能堵塞,为了保证牙缝间唾液可自由流通,牙医还要对与牙齿前后两侧的牙缝相对应地方的牙套进行一次校对开缝(沿着牙缝的位置开一排孔),整个工作完成后,牙齿的咬合面被连成了一体,任你什么食物碎屑也不可能进入牙缝,但牙齿的前后两侧还是相通的。  这个牙套可以在不吃东西或晚上睡觉前脱下,早上刷牙后或吃东西之前再套上。  这个牙套我们在设计上可以把它的使用期限定于半个月左右,这要看个人的饮食习惯而定,如经常咀嚼硬质食物的人可能磨损的快一点,而偏好软性食物的人刚好相反。  这种牙套可以被设计成多种档次,有最普通的,也有为了把下巴拉长而咬合面加厚的,还有为了迎合年青人而设计的各种色彩,图案和特定符号的。假设最便宜的每付只需20元,那平均下来每个人每年可能要消费500元!这可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哦。    
  25.斜视纠正仪    今天再讲一个斜视纠正仪。斜视分为内斜视和外斜视两种,常见的斜视通常为外斜视,这种斜视的人不但失去常人美丽的眼睛,更重要的无法看到立体图像及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判断物体的正确距离,直接影响患者的运动,尤其是球类运动的能力。现代医学对这种病患往往只有一种治疗方案,就是手术!据本狼实践成功的方法来看,手术对大多数斜视的患者是根本毫无必要的。下面就讲一下本发明的具体原理;    斜视,主要表现在两只眼睛不能同时对焦在一个目标上,一只是常用眼,当这只常用眼聚焦在一个点上时,另一只不常用的眼就被压迫斜向一边,但这是可以克服的,本狼做了一个仪器可以成功地改正斜视。举例来讲,一个左眼为主,右眼外斜的患者,本狼用一个普通的眼镜框做的这个仪器是左眼是平光玻璃,右眼是一个可以调节的折光镜,当把右眼的焦点向外调节到一定的角度后双眼就可以同时看见同一个目标,也就是双眼的焦点被调节到同一点上了,立体盲的现象消除了,这时我们可以把外向的焦点稍为向内调一点,双眼在我们的控制下仍然可以聚焦在同一目标上,看到同一物体的立体图像,当我们习惯以后,第二天我们再调一点,等再习惯后,再调一点,就这样每调节一点点,每天习惯一点点,过不了多久,双眼就能够平视了,具体要多久才能克服斜视那就因人而异了,那得看年龄斜视的程度和双眼视力的差距等因素。  
  26.有关建筑的发明一    放眼看去我们人类所造的楼房大多是四四方方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喜欢方形啊,有一个方形的空间,这要求我理解,可以怎么也想不通为啥连高楼的横梁柱子也做成方的?我们都知道三角型、菱型、拱型、弧型和圆形都要比方形稳定,用同等的材料下也比方形稳固抗震。这是建筑上大量采用方形不合理的地方。    还有就是方形的楼房,跨度一大横梁也成倍地粗壮,如一个跨度约十米的商场或写字楼的横梁高就有0.8米,再加上通风管的0.3米和天花,1.2米的空间就这么没了,好浪费啊!    为了解决这一大堆的问题,首先从材料上入手,有一种爆破拆楼的方式叫作冷爆破拆除,它的原理是当参与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开始后的48后内持续膨胀,形成对周边环境250KG/CM平方的压力,最终把建筑物挤跨。如果我们把这种化学物包装在比绿豆略小的圆珠里(下面就叫它膨胀珠),并让它在一定的条件下(受潮)起化学反应,它会怎样?我不说,大家都知道,它会膨胀,并对周围的究竟输出压力,如果我们把这些小圆珠子掺进混凝土里会怎么样?假设它被搅拌后约三到五个小时开始膨胀,并向周围输出50KG/CM平方的压力,我们就可以得到蜂窝状的混凝土,如果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蜂窝混凝土而是超强的混凝土怎么办?举例来说,一根钢管灌满掺进膨胀珠混凝土后,在钢管的两头用与内径相当的活塞施压,72小时后解除压力,三个月后整体作涂层保护,再与多路联接器配合使用就是一种比同等混凝土要强的多的三角桁架材料。    还有就是可以用这种方法在工厂制造墙体和天花与地板,但是不能把膨胀珠与混凝土一起搅拌,因为那样靠近预制件外沿的膨胀珠在解除压力后会爆裂损坏墙体的美观,我们可以先做一张尼龙网,在网的每个节点上套上膨胀珠,使用时先在钢制的预制件墙体套模的第一层里灌入2CM的浆,然后铺上尼龙网,再灌2CM的浆,灌浆完成后加上盖子,这个盖子的另一面就是第二层的模板,再灌浆,再铺尼龙网,再加下一层的盖子,依此类推,用上层的模板给下层施压,直到下层的基本定型,再从底层抽出,脱模后就是墙体的型材,如果工地上需要比4CM还要厚的板材可以架好后在它上面复盖一层铁丝网然后喷浆,抹平,或再贴上一层墙体板材      
  27. 有关建筑的发明二    现在再来谈被浪费掉的1.2米的空间,如果在一座高楼的某一层要建会议中心或商场通常的做法是把横梁做的又粗又壮,让横梁占用了不必要的空间,我的做法是干脆把这1.2米变为3米或3.5米,而这3米或3.5米的空间可以采用各种更符合力学,更轻巧的结构,在这种结构的小空间里可以预留出小型的写字间、小商铺、或小货仓。这样做的理由是既然我们没有办法缩小横梁的空间,那我们就另辟蹊径加大它所占用的空间,反过来再在它所占的大的空间里取得我们所需要的小空间!     有了前面所讲的我们还不满足,我们还可以用圆形、拱形或三角型与梯型的型材来做楼房的框架,只要利用的好,把不是方形的空间改成较小的空间利用,还有就是可以用工厂加工各种楼房的型材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同时最重要的是由于整座楼房的框架墙体和负重不大的地板全部在工厂加工好了,到了工地只需要焊接和粘合就行了,负重特别大的地板也可以采用以上所说的混凝土预制模板代替现在所用的胶合板模板,并把混凝土预制模板和浇灌出来的模板永久结合。这样做的好处是整个楼盘工地上完全没有钉模板也极少有扎钢筋的工作,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和更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以及少用木材。    
作者: 回复日期: 11:29:03 
  28. 有关建筑的发明三    现在讲墙面的修饰,现在的装饰无非是喷浆、贴面、抹灰刷涂料几种,可是我要说我要让墙体自我生长,长出漂亮坚硬的色彩绚丽的珐琅质,你相信吗?做法是先给墙体喷浆并做或抹平或拉毛等工艺,然后施以静电,并用富含钙的化合物的水喷在墙体及天花上,让钙化物析出后沉淀在墙体和天花上,如在水中掺进某种特定的物质,就可长出色彩绚丽的珍珠层。当然我们以后也可以用这个办法让河流与海洋长出大坝来。    
作者: 回复日期: 11:33:16 
  29. 防潮鞋垫    今天讲一个防潮鞋垫,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抗脚臭鞋垫大多采用的是杀灭霉菌的方法,这个方法好与不好先不讨论,我的思维习惯是先研究引起脚臭的原因,我们大家都知道脚气和用脚臭的起因多来自霉菌,而霉菌最喜欢生长在潮湿和温暖的环境,鞋子里正是这种霉菌生长的理想环境,要想抑制霉菌只要剔除掉潮湿或温暖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剔除温暖那是不可能的,大活人怎么能脚凉呢?那就剔除掉潮湿吧。    本发明的具体做法是把鞋垫做成一个气囊式,在鞋垫的前后端各有一个单向阀,当我们抬脚时潮湿的空气被吸进鞋垫的气囊里,当我们踩下去时,污浊的空气从脚后跟旁的一根导管被排出鞋外。这样鞋子内还会潮湿吗?  
作者: 回复日期: 11:34:41 
  30.巧妙的火柴    以前我做过一种火柴,把摩擦片贴在火柴盒的内框上板靠火柴棍尾巴的地方,给别人点烟时,火柴一拉出来就着,挺好玩的。    
作者: 回复日期: 11:37:54 
  31.俯卧式低空气阻力自行车    今天先讲自行车,自行车的动力来自双腿,其中之一的阻力来自骑车者本身的风阻,我的发明也是从这两点出发,一、先开发除了双腿以外的双臂的力量;二、把骑车者自身的风阻降到最小。        怎么做到呢?首先我要问什么姿势风阻最小?答案是爬在床上把头对着风的方向姿势最小,如果爬着的躯体头部前再加一个透明的流线型整流罩那效果就更好了,在现有自行车座垫的高度设一张网,骑车者上半身爬在上面,两腿做如蛙泳的动作向后蹬腿带动后轮,双臂也可以做推拉的动作带动前轮,这辆车的重量肯定比现在常见赛车的要重,但如果把它用于场地专用的赛车,其速度一定要比现在的赛车快,  
作者: 回复日期: 11:40:31 
  32. 厨余粉碎机        厨房里的厨余(食品加工中的废弃物及主人放弃不予食用的食物)很是讨厌,光是每天洗碗积在水盆漏网的厨余就有好几两重,把它拿起丢弃不但会弄脏自己的手,还会增加城市的垃圾负担。最好的办法是把它磨成粉冲到下水道让细菌处理。本发明就是一台安装在水盆排水口下的厨余粉碎机,电磨大家都见过,我的这个装置与电磨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刀片与电机之间没有机械连接,具体做法是:刀片下有一铝盘(电动机转子),定子与转子隔着一层高强度塑料,每次排水后厨余都积累在厨余粉碎机的漏斗里,当主人觉得有必要清理时,只要盖上盖子按几秒钟按钮,厨余就会被粉碎,冲一下水就好了。    以我的设计大批量生产,每个成本不会超过50元,但最好的大批量生产还是要由政府出面策划,比如政府出钱给每个家庭免费安装一或两个(一个小的安装在洗菜盆下,一个大的安装在垃圾桶上),以广州有300万套住房,每套住房连采购产品成本50元或100元加上安装成本100元总共也才六亿左右,加上五倍的腐败成本最多也就三、四十亿,比穿衣戴帽的钱少多了,但如果真的这样做带来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比如就我来说:每倒掉一公斤垃圾其中的厨余要占600G以上,就按平均一半来计算,那广州光是垃圾处理的费用就会节省一半,无论是堆填或者焚烧的负面结果也会少了一半。    
作者: 回复日期: 11:42:10 
  哦天啊这么多,拿几个小的先来实验一下,看做出来的效果如何嘛。我就觉得安全伞没有必要,其他的么武器我不知道,但是生活中用的都应该做出来尝试看看效果如何呀。水果刀呀肥皂盒呀马桶呀柜子呀都很实用的。说到建筑,有没有办法让建筑外表没有那么多玻璃呀,哎呀现在夏天又热又长,那么多玻璃反射光线,眼睛都不能抬。空调么都是凉了自家热了外面,有没有办法集中供冷,把排出来的热能做什么别的用处而不是散在外面?
作者: 回复日期: 11:43:01 
  33.夹砂玻璃制作法    今天到银行发现它的钢化玻璃有一面是磨砂的,这种磨砂玻璃有的人家里也用,多数用在厨房和厕所,但它被起砂的一面极粗糙易粘染油污,清洁是一个大问题,不用化学清洗剂就无法清洗干净,就我所知这种磨砂工艺要用氟氢酸来腐蚀,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对环境也是一个严重的污染,磨砂工艺完成后还要送到电炉里作钢化处理,耗费大量的能源。我想能否就用两块普通玻璃中间夹一层有磨砂效果的高强度树脂?树脂把两块玻璃粘在一块,中间还可以夹各种各样的图案,其效果与工艺都比磨砂来得更简单,更美观,而且成本低,污染少,做好后也不用送去作钢化处理,因为两块玻璃间的树脂薄膜在玻璃破裂时可以起到固定玻璃碎块的作用,还有一定的防弹效果。这可是一个既省钱又环保(不再用氢氟酸,也省了日后的清洁工作和清洁剂)的主意。  
作者: 回复日期: 11:52:11 
  厨余就会被粉碎,冲一下水就好了  ————————————————————  粉碎成什么样子啊?那么多家的都冲出来,污水管道会不会堵住呀?
作者: 回复日期: 11:56:27 
  假设最便宜的每付只需20元  ————————————————————    半个月就要20块钱?这个太贵了。最便宜的卖10块钱,一个月好用,那我就买。因为我的牙齿太不好使了,很需要这个。
作者: 回复日期: 12:11:01 
  洗衣丸  ————————    这个有意思哎。    我觉得其实我们平时多买散装的东西就可以节约很多了。比如我们家买蜂蜜,都是玻璃瓶装的,一瓶吃完又买一瓶,就多了很多玻璃瓶。如果可以买散装的蜂蜜,像酒一样兜兜的,那不是节约了很多玻璃吗?洗发水也是这个道理呀,涂脸洗脸用的也都是这个道理呀,都不太有散装的,因为散装的不上档次嘛,可是那么多人,一年该扔掉多少洗发水的塑料瓶啊。我小时候吃霉腐士都是去店里兜的,现在不大有散装的卖了。
作者: 回复日期: 14:01:17 
  34.防挂冰电缆    天凉了,今天广州要穿长袖衣了,想起22个月前一场冰冻造成的灾难,原因竟然是现代化过快,快速增长的工业对电力的需求突然狂增,而电力企业为了抢先增长,明明知道自己是个陆地上的动物却采取了海参的策略,不长骨头只长肉,加上这百年工业化中人类活动的失误令气候愈来愈诡异,愈来愈变幻莫测,终于酿成了一场针对现代电力、运输与工业的奇特灾难。据说圣婴与坏女孩每隔几年就要交替地来那么一次,这不,坏女孩才走了不到两年,南半球那块的圣婴又快出生了,中国的南方今后冰冻必然难免。为此想到了一个消除电缆冰冻的方法:        现在使用的钢芯铝铰线,具有加工工艺纯熟,成本低,表面积大(易于散热)等优点,缺点是它螺纹状的外形最利于冰凌的生成与承受冰凌的悬挂。本狼设想在一条钢丝绳上夹紧两片V型的硬质铝母线,定型后成为一条截面是凌型的电缆,还可以再在此凌型的四个面中部分地方涂一层聚四氟乙烯,悬挂时确保凌型的一个角向上,这个向上的角就叫它作剖角,用于剖开包裹在电缆上的冰凌,这条电缆在冰霜期由于它的表面积小,不易结冰,更由于它的表面摩擦力小,结冰后,包裹在电缆上的冰体在自重的拉力下,先是最上面的冰被剖角剖开,成为两半,然后很容易地从聚四氟乙烯涂层上被拉脱,而无须专门设法除冰。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凌型外表的电缆在风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扭动,所以只适合三股以上的多股并列线路,为了充分利用这种扭动力,并列电缆间的支架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如三股并列电缆的Y形支架由外Y形和内Y形构成,外Y形用普通金属制造就可以了,内Y形选用记忆合金制造,在气温高于零度时支架紧固三条电缆,起到良好的防扭动和防振颤作用;但是气温降到了零下时内Y形的支架发生收缩,与外Y之间形成空隙,电缆可以自由扭动,振颤,此时悬挂在电缆上的冰块更容易被扭动力加振动力的作用从电缆上脱落下来。    
作者: 回复日期: 14:03:52 
  35.线路除冰方法之二    再提一个线路除了冰的方法:我们知道谐振,在电路里其电流等于电压除阻抗,可是在谐振时由于容抗加感抗等于零,只要极小的功率损耗就会令其电流不受限制地倍增。  依据以上理论,我的设想是在需要融冰的电路事先在线间一端接一电容,另一端接一电感,并通过油开关与线路联通。重要的是要计算好电容与电感的大小,在它们发生谐振时产生的电流刚好是融冰所需要的电流。  当谐振发生时虽然会产生很大的电流,但这电流被限定在电容与电感之间也就是这一段线路上,而不会超出它预先设定的范围,也不会担心送到末端变压器。  
作者: 回复日期: 14:33:27 
  怎么?回不了?
作者: 回复日期: 14:36:07 
  36.公交车补充能源方法      为什么不让回这个内容?
作者: 回复日期: 14:38:19 
  因为“36.公交车补充能源方法”不知有什么技术名词与敏感词接近所以回不了,下面直接回37  
作者: 回复日期: 14:40:00 
  37. 轨道式高速公路    我们知道汽车是公路运输的工具,但它本身和它随身携带的燃料却相当于电力输送中的无功功率,是运输中的无功损耗,运输的有功是到达目的地后要下车的所有,包括乘客和货物,一般而言,运输的东西全是可以以质量计算的实物,但也有例外:如果乘客到达目的地后不下车就返回,只为说一句话,那这说给目的地人听的话就是有功,这个有功就是一种信息,不过把几十公斤重的肉体搬来说一句话传达一个信息的成本远比电话来的高;如果乘客不是来说话的,他只是来欣赏沿途的风景,那有功也不是物质性的,这个有功只是一种可以被记录的体验。所以未来的汽车是愈轻愈好,随身所携带的燃料只要能保证到达下一个燃料补给点就行了,而目前最符合这个条件的非无轨电车莫属。            未来的超级公路有如下要求:路面的行走摩擦力愈小愈好,制动摩擦力则适当就可,并且能够沿途向过往车辆提供行驶的能源。先讲第一条,怎样降低摩擦力?当然是消除导致摩擦产生的原因了,目前的车轮承担了两个任务,一个制造前进的摩擦;一个是制造制止前进的摩擦,这两个任务没有统一的必要,硬把它统一在一起相当不合理,所以我们要制造出一套前进时摩擦愈小愈好看车轮和路面系统,不考虑磁悬浮,那玩意成本太高,我考虑的减少摩擦面积和提高路面的光滑性所以选用了最坚硬的物质X铁晶体制造宽5.5MM,深8MM的V形轨道,这条轨道铺设在普通的水泥地面中,轻易看不出来,人在上面步行也没有什么感觉,而在这轨道上行走的车轮采用的是刚好能与该轨道相匹配的车轮,车轮宽的一头向上,窄的一头向下,下面是平的,像个梯形,刚好插在轨道里,就X铁晶体的强度而言,轨道与车轮再做的窄一点也行,但考虑到散热的问题,所以做的这么宽,为了防止温度过高轨道两边的喷孔会不停地向轨道内喷水,水在这儿的作用除了降温还有润滑。      但这么窄的轨道和车轮怎么能有强大的前进摩擦?对,问的好,问题是我在前面已经说了把两种摩擦需求给分开处理了,讲到前进的摩擦需求就不能不讲行驶在这条超级公路的是什么汽车。未来的超级汽车由X铁晶体制造。有6个超导动力万向车轮,车轮轴心是一台50KW超导电机,车轮的中间有一道宽5MM 的X铁晶体锐角车轮,它用于在由X铁晶体制造的上宽下窄的梯形轨道上行驶,车轮两侧各有36支 15cm长的支架,展开后轮宽增至31.5cm,非常适合在松软的地面上行走,同时它展开后也是用于在轨道行驶时提供前进摩擦的。车轮内不设机械制动系统,一般情况下用发电制动,紧急情况就把两侧的车轮各自向内侧作45°旋转,这跟溜旱冰时制动的道理一样。每个车轮都可以独自万向驱动,使车辆可以在保持轴线不变的情况下,向任何方向运动,如在普通道路上行使转向时只要电脑发出指令,一侧的车轮就会处于发电状态,另一侧的车轮就会处于电动的状态,要向那个方向转,就把那侧的车轮处于发电状态。车轮的气压支架可以把车辆顶高6M,这一点很重要,有了它超级汽车在离开公路后就可在崎岖不平的山地上行走自如。      超级公路上架有像今天无轨电车一样的电缆,行驶的汽车可以利用这电缆提供动力和帮电池充电。所有进入超级公路的汽车全部要有电脑自动驾驶仪,因为人在这样的公路是反应不过来的,公路分为快速道,慢速道和上下道,所有汽车在进入快速道均被各自的电脑组合成一列超级列车,在电脑的统一指挥下每辆车与车之间只保持一条缓冲弹簧的距离,所有的车均在统一后的电脑控制之下,后面的车的加减速完全按照前方车辆的提供的数据同步执行,所以没有车辆相碰的可能,后进入列车系统的车排在后面,要离开列车系统的车要向后面的车发出减速指令,在离开后,再后面的车又自动跟进。            
作者: 回复日期: 14:41:43 
  38.防冰公路    今天讲怎样路面因结冰太滑而导致交通事故及充分利用冰雪或水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现在讲怎样利用结冰的公路。以前人们对付结冰的公路往往是撒盐或机械清除这非常不合理,人们为了让汽车能够快速加速(正负都一样)就想办法增加轮子与地面摩擦力,但是却很少考虑减少地面与轮子的摩擦力以利节能。要知道冰会减小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力,这一点要是利用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的设想是这样的:    制造一条上大宽下窄的梯形轨道,这条轨道平时就铺设在普通的水泥地面中,不下雪时,车走在上面没什么感觉,而一但下雪了,就在汽车两前轮前各加一把冰刀,冰刀的小头向下,下面是平的,像个梯形,刚好插在轨道里,而后轮就在地面提供加速度(正或负),为了防止后轮的负加速不足还可以考虑车辆的两侧各增加一个液压刹车片直接与地面摩擦,如果经常有雪的地方还可以考虑用液压自动降下冰刀,升起前轮,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安全,其次才是节能,因为前轮被冰刀代替而在轨道里受限制方向式行走,所以司机可以不再理会方向盘了,只要控制速度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再也不用担心因为路面太滑而造成交通事故。即使冰雪已经溶化也不要紧,只要保证梯形轨道里有水就行了,水不但可以给冰刀和路轨降温,而且还可以起润滑作用    
作者: 回复日期: 14:42:54 
  39. 洗衣柜    今天讲洗衣柜。是我写错字吗?不是,真是一台会洗衣服的柜子。现在的洗衣机除了要用水以外还要用各种洗涤剂,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更重要的是洗完衣服还要晾,晾完还要收,收完还要熨,熨完还要叠,太麻烦,现代人没那时间。于是提出了本发明:  具体做法是在一个密封的柜子里,首先我们把要清洗的脏衣物特别污染的地方用除迹剂处理(这是专业洗衣房的标准程序)完了以后,打开洗衣柜的门,然后把要清洗的衣物用衣架一排排的悬挂好,就像我们用普通的衣柜一样,然后关上密封门,开始上下同时注水,上面向下喷水是为了防止衣物飘浮起绉,当水位没过衣物后施以超声波除污,普通的污染颗粒被超声波振动后会从纤维中缓慢释出,然后就如普通洗衣机一样排水,再注水再施以超声波,所不同的是第二次的排水被收存在柜子底部留待下一次作首次洗涤使用,为什么只漂洗两次?因为用超声波清洗一般的衣物可以不用洗衣粉,不用洗衣粉当然是洗涤一次,再漂洗一次就可以了,如衣物特别肮脏需要另加加洗衣粉,那就在程控上选择多漂洗几次就行了,当前面的程序全部走完后,就自动打开真空泵,随着气压下降,柜子内的水分和衣物里的水分被迅速抽出柜子外,最后一个程序是突然让外界的空气涌入,衣物上的绉纹在之前已被超声波所熨平,接着又真空收缩,最后又被如同微型爆炸的空气涌入,纤维组织被打松。到这里整个洗衣程序就完了。还想再松软点儿,如把棉被、毛毯等弄松,还可以先给柜内加压,再突然释放压力,嘭——地一声,任你什么纺织物也会被打松软。如果没有其它衣物等着要洗,就不用打开柜门,直到我们什么时候想穿就什么时候打开衣柜。  
作者: 回复日期: 14:47:44 
  40.体积小巧的插头插座系统    今晚再讲一个插座与插头,现在市面上流行着形形式式的插头和插座,有圆的、方的和扁的,有两插的,也有三插的,有10A的,有15A的,甚至还有更大的。就我的手提电脑是方插头的,在国内走到哪都要带一个变换头,一个插头加上一个变换头,两者的总体积比一个电须刨还要大,非常碍事。为了简便与统一,本狼提出以下发明;        具体构造首先讲插座:统一后的插座只有一个插入口,宽32MM,深50MM,里面有三组金属夹,每组就是被弹簧所挤压的两条金属条,在这金属条上设有多道V形的突出轨,以尽量增加与插头的接触面,三组夹长50MM,火、零线宽 8MM,地线宽4MM,在三组金属夹之间是二组把金属夹分开的绝缘体,火零线之间的绝缘体宽8MM,零地线之间的绝缘体宽4MM,火零线之间的绝缘体向着插头方向的一面有两道纵向的方形突出轨,零地线之间向着插头的一面有一道纵向突出的方形突出轨,三道金属夹和二道绝缘体又组成一个完整的板块,两片这样的板块被弹簧所压成为一个插座。    再讲插头,统一后的插头不管是火、零两线的,还是火、零、地三线的,也不管是 10A的,15A的,或是25A的,外形全部做的与信用卡一般,薄薄的一片,宽32MM,厚2.5MM,并与插座相对应,也是由两到三条金属条和之间的绝缘体组成,三线的插头就三条金属导体,二线的插头就两条金属导体,其余部分可用绝缘体填充,在金属条上有与插座金属面相对应的V形槽,绝缘体上也设有与插座绝缘体相对应的方形的断弧槽,其作用是拉长电弧通道,所不同的是插头连接的用户需要的电流愈大则插头的插入深度也愈大,所制造的外形也愈大,如25A的插头就深 50MM,15A的就深30MM,像是手提电脑之类的电器,插入深度5MM足矣,所以以后的这类电器插头只是一片面积32×15MM,绝缘体处最厚不到 6MM的小东西。  插头的前方是用绝缘体做的横向匙,深入插座2到3MM就可以了,它有两个作用:1、它是打开插座的密匙,如果插反了就无法打开插座入口;2、用于连接和加固三道金属导体。    这种统一后的插座最大的好处是两线也好,三线也好,从25A到1A都适用,用户的功率愈大,插头的插入部分愈长就行了,不必要再分什么多种规格。    这种统一后的插座最好是竖着安装,这样除了可防止水流进入外,还美观,外表看不到插孔。  
作者: 回复日期: 14:49:43 
  41.机械增高鞋    今天再讲一个女士的鞋子问题,女士们经常出入的场合需要高跟鞋,但离开某些场合以后高跟鞋又不那么方便,为此有的女士竟然随身带着两又鞋,一双高跟鞋,一双轻便鞋,为了给天下的女士解决这个难题本狼提出如下发明:    在轻便鞋的后跟处加一可折叠的高跟很容易做到,如果真是这样的鞋子,女士们一定不爱穿,为什么?因为两种鞋的鞋底构造完全不一样,高跟鞋穿者身体的重心向前,鞋底一定要坚硬如木,而轻便鞋恰巧相反,鞋底要柔软,且富有弹性。为此,本发明的鞋底中夹着一片钢板,该钢板的作用是把一个完整的鞋底分成七(最少七块,也可以分为几十上百块,块数愈多,制造成本就愈大)块,每块之间用铰链和插销相连,七块钢质的鞋底当它相互之间可以自由转动时而上面又有一层软垫垫着对于穿着者的感觉是整体柔软的,当穿着者把鞋子的折叠后跟往台阶或什么地方钩住,然后向后一蹬,或者用手一板,七块钢板被插销连为一体,连为一个完整的坚硬体,这时穿着者就可骄傲地 “笃、笃、笃”的炫耀自己婀娜的身段了。    
作者: 回复日期: 14:52:23 
  42.调相系统替代双回路节省投资的方法    我们现在城市中许多重要的用电部门,都采用双回路供电,有的除了双回路供电外,还有自己的备用发电机。同时,电力系统为了减轻对系统的无功需求,要求广大用户加装电容式补偿柜。本狼想如果加装补偿柜,对于一般的生活小区而言,停电了照样没电用,何不用买补偿柜的钱去买一台专门设计的柴油发电机?如果我们在这台柴油发电机上加装一个离合器,平时电机和柴油机之间的离合器断开,电机作调相机使用向系统输出无功;万一发生停电就自动齿合离合器,柴油机自动启动,电机在柴油机的带动下进入发电状态。就算已经有发电机的用户如果把自己的发电机作一点改进,也可以省却购买补偿柜的花费。这样做的好处是万一电力系统发生崩溃,但有了这样的调相和发电两用机组,就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保证有电力供应了。  
作者: 回复日期: 14:58:30 
  43. 断相保护器    自动开关,包括空气开关在内都有过流保护,如果我们在这种开关上加一个小小的价值不到一毛钱铁环,连一个继电触头和两条线也不会超过三毛钱的装置就可以保护电动机不会因为缺相而烧毁,你说合算不合算?  具体做法是:做一个开口的小铁环,刚好可以让三相的火线合理地在其中通过,铁环开口处有一可以用于闭合铁环磁回路的活动衡铁,衡铁背上有一继电触头,三相电流平衡时磁通量等于零,当缺相时磁场强度突然暴增,衡铁闭合,触头断开,开关跳闸,电机受到保护。    
作者: 回复日期: 15:00:46 
  44. 资源合理配置的公厕    今天用了一下我自己出钱建的公厕,发现中国的公厕全部有问题,打从小时候起看见的公厕都是男的位置多,女的位置少,为什么?因为那时的男人出外工作的多,而女的就少。可是到了后来男女工作机会平等了,公厕也平等了,一分为二,我面前这公厕白天来了几百男士在江边训练跑步,男厕挤满了小伙子,女厕无人问津;晚上码头来了一群珠江夜游的女工,于是女厕就要排队,男厕就空房以待;这太合理了,简直是对顾客的大不敬,也是对资源的最大浪费。  于是本狼就想以后能否这样设计公厕:男厕只设洗手池和小便槽;女厕设化装台和妇女净身盆;另外在男、女厕之间设独立的单人间,这样做多少也可以缓解一下顾客男女不均造成的等待,也多少可以缓解一下大城市寸金尺土的土地资源浪费吧。    
作者: 回复日期: 15:03:29 
    45.怎样减小船舶的阻力?    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水结成了绿中带蓝的冰山时确实美不胜收,同时冷的让人令人敬而远之;  当水面风平浪静时我驾着船静静地穿行时,那感觉是三分欢快,三分舒畅,当波涛汹涌奔腾时,我又加上三分敬畏,但自始至终我都保持着一分小心翼翼;  当水升腾到热带气旋的座垫上修练成暴雨仙子登门拜访时,我不得已要紧闭门窗,毕竟我更爱自己的家庭;  当毛毛雨轻轻地舔着窗台的青苔,一点浅尝即止的晶莹在玻璃上滑过,起初很慢,后来愈来愈快,霎时间已没了踪影,仿佛在昭示稍纵即逝的人生,这时的我轻轻地走到阳台,让毛毛雨亲吻着略显疆硬的脸颊,即使衣服湿了也无所谓,无须惊动妻子,自己晾干就是了;  唯有当雾岚从林间溢出包囊了我的小屋我才会深深地吸上一口,醉了,任凭她的环绕和抚摸,全身心地接受她的拥抱。  男人们天生喜欢水,也喜欢在水中穿行,享受着水的阻力,也享受穿行的速度,为了追求速度绞尽了脑汁想出了各种办法减少水的阻力,鲨鱼和海豚是人类模仿的对象,现代的大海轮其造型直如骑着海豚的货舱,把船体造的像海豚一般确实减小了水的阻力,但海豚并非大半个身子露出水面前进的,所以我想海豚般的造型最适合的是潜艇,而非水面的船舶。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到鳄鱼,鳄鱼袭击岸边的猎物时身子最接近水面,但却不会激起丝毫的涟漪,为什么?我猜起作用的一定是它那突起的棱状物,这些棱状突起先把水流分隔成带状,化解掉整体的涟漪,再让带状的水流融合相互抵消谐振的产生,瞧,大自然是多么高明的设计师!我所要做的事是设想把两条鳄鱼和一条海豚结合起来,成为一艘激波最小的船,激波是船艏剖开水面时产生的,然后它又主要以三浪拍打船舷,对前进产生阻力。我想在船舷的两侧安装一些可以随着航速和波高而自动调节的棱状物,用于整流紊乱的激波,让船舷在平稳的水面滑过,这船要是真的造出来,船舷就和一条侧身躺着的鳄鱼一般,这船就如是骑在两条鳄鱼和一条海豚身上了。  外行人所不知的是构成水的阻力的因素还有水的粘度和密度,降低水的粘度挺难,但降低水的密度我到有点想法,用潜艇来说明,潜艇产生最大阻力是船艏的锥状体,如果在潜艇的最前端用细管子结成一张网,这张网和船体间保持一点儿距离,把发动机的废气从这管网中喷出,让这个小环境的水域充满了细小的气泡,水的密度不是可以降低吗?  还有就是可以利用发动机的废气在船舷的两侧棱状物旁喷出,以尽量减小波浪对船舷的冲击。    
作者: 回复日期: 15:05:53 
  46.双腿机器人在公路的快速行进法    据闻美国人正研制两条腿的机器人,那么两条腿的机器人在公路上应该怎么行走?如果是机器战士总不能靠汽车运吧,用丙条腿来走路?太慢了!我的设想是三至六个机器人头朝内,脚朝外结成一个圆,然后这六至十二只脚就用力的跑动,这个圆也就像个大铁环似的高速滚动,假如十二条腿结成一个直径3.5M的圆,滚动时速120公里小时不是问题。到了目的地补充一下能源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作者: 回复日期: 15:07:12 
  47.次声武器    美国人多年前投入了巨资研制次声发生器,如果我是研究人员根本无须投入那么多的钱,我只要在普通的炮弹、火箭弹或航弹作一点儿改动就可以得到次声主波,至于谐波那还是原来的爆炸波,具体做法是在一枚母炸弹中装多个子炸弹,母炸弹爆炸后,子炸弹按拟定的次序相继爆炸,如你想得到10周的频率,就每0.1秒爆炸一个子弹,子弹的主波就形成了次声波,如果你想延长效果,就可以连续发射多枚火箭,每枚间隔0.1秒到达目的靶标。这个做法既省钱,也不用担心次声对已方的伤害。    把航弹的外壳做成一个次声发生器,里面的小炸弹每隔0.1秒就爆炸一个,就像一个钟锤每隔0.1秒就敲一下钟似的,航弹可用降落伞降到一定高度后引爆,爆炸后的气流从下面喷出,确保航弹大钟始终保持在同一位置  
作者: 回复日期: 15:08:23 
  阅,卖创意吗?
作者: 回复日期: 21:18:42 
  有关给地球降温的几种方法:    刚才看了陈文茜的节目,里面讲到温室气体造成的危害已经几近无法控制了,我想要减少温室气体的危害有下面几个方法:    第一、以后尽可能少用大为生气燃料,但这办不到;    第二、以后把一部分二氧化碳注满水的废弃矿井里,让它以液态长期停留在那么,但成本太高;    第三、促进植物,尤其是海洋藻类的繁殖;    第四、在平流层上增加反光的气体,如二氧化硫,但对环境的有不利影响;    第五、把温带的沙漠染成白色;    第六、让热带的上空布满白云;    上述几项我认为最容易和最快见效而又不污染的方法是第五和第六项。但我认为它们的成本还是太高,而且见效还是太慢。于是我提出如下构想:    用太空飞船捕捉一个直径几十米的小行星,把它拖到金星与地球的轨道之间,然后把小行星加工成粉末并施放在地球与太阳的直线之间,让这种粉末成为一片阻挡阳光的云。这种云在太阳光的压力下会一直向地球飘过来,并长期停留在大气层上,最后这种阻挡效果消失了,就再去拖一个小行星来,反正小行星多的是。        48. 让沙漠变冰川的方法    撒哈拉大沙漠面积约一个美国大小,如果倾全球之力,把它改造成一个集农业和能源的中心完全可能。    我们可能最先做的是把它染成白色,也许将来会有人研发出一种可分泌粘液的白色地衣,只要极少的水汽就可以生长。但以现在的技术我们可以做到的是用银白色的布料把其三分之一约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地表覆盖起来,当然还得有架子,不能直接铺在地面,否则会被沙尘覆盖,以中国现在化纤布料的价格约为每平方33美分,3平方公里约一百万美金人民币,再加上架子的费用和施工的费用,覆盖三百万平方公里约需7.5万亿美元,估算大一倍,也就是15万亿美元。    当这个白色的撒哈拉建成后,该地区的气温迅速下降,形成局部高压,并向周边输出锋面冷气团,导致周边地区雨水充沛,农业迅速发展,而白色区域的常年气温也降至零下15摄氏度,数年后此地被冰雪所覆盖,成为继南北两极后全球最大的冰原。    此计划的实施可以为地球建立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冰原和六百万平方公里的湿润地带,还可以在白色区域的周边建立大量的太阳能发电设施,除了供给当地使用外,剩余的可以加工成能源包裹或直接用电力输送到欧洲。宙时大西洋暖流将会与撒哈拉高压形成一个局部西风带,给非洲内陆带去雨水  这个方法当然也可以用在其它沙漠。    
作者: 回复日期: 21:25:12 
  49. 太空滤光法    用太空飞船捕捉一个直径几十米的小行星,把它拖到金星与地球的轨道之间,然后把小行星加工成粉末并施放在地球与太阳的直线之间,让这种粉末成为一片阻挡阳光的云。这种云在太阳光的压力下会一直向着太阳外飘去,等一颗小行星用完了,如果地球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那就再拖一颗过来就是了,反正在小行星带这样的小行星多的是。    
作者: 回复日期: 21:47:44 
    50. 大气层加盖法:不久后的某一天全球达成一个协议暂停在200公里以下的卫星活动两个月,然后把直径约四百米的一个小行星拖到距地约200公里的近地轨道,再把该小行星加工成粉末施放下来,粉末很快就进入大气层停留在平流层上空约半年时间,宙时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将会下降1度左右。  
作者: 回复日期: 21:51:12 
  51. 喷云吐雾法    前面我在给地球降温的方法中提到过要用小行星磨成粉撒在大气层上,阻挡阳光。下面就讲一个从地面上向上喷云吐雾阻隔阳光的方法:    阿拉伯半岛干旱但资金雄厚,我想在濒临红海的岸边修建一座巨大的海水淡化塔,塔高1200米,立于一个直径为约5000米单面导光玻璃圆盘当中,这个玻璃圆盘是密封的,唯一的出口就是高塔的顶部,海水经过黑色的管道先被阳光加温后再被引进玻璃圆盘内,这个圆盘在沙漠灼热的阳光烘烤下,里面的海水不断地变为蒸气向塔顶冲出,同时作出三项贡献:1、并带动一台80万千瓦的发电机发电;2、由于塔顶的温度比地面要低7度摄氏以上,所以相当多的水蒸气在喷出塔顶的出口前会重新凝结成液态的水,并从巨塔中落下,经过一个特殊的装置收集后可以成为城市的生活用水,在盛夏一昼夜可以向城市提供约10万吨的淡水;3、向天空不断地喷云吐雾,在下风方向形成一条带状的云,既有利于地球降温,也有利于缓解附近的旱情。  
作者: 回复日期: 21:54:40 
  52. 有关城市交通规划的设想    讲到城市交通不得不讲一下广州的天河区,天河区是个不到20年的新区,其道路面积比广州其它区要大的多,但堵车的概率也其它区要大的多,这里就牵涉一个基本的数学模式——十字路口的数量与通行能力成反比,天河的道路四通八达,红绿灯多如牛毛,所以堵车就成了家常便饭。  怎样解决?我想以后的新区设计应该是尽可能的不设计十字路口,如一个小区,每幢楼的人开车出门就按规定向右转弯或直行,出了小区还是向右转弯或直行,然后到市政道路仍然是只允许直行与向右转弯,何来之堵车?    
作者: 回复日期: 22:00:16 
      53.垂直打击导弹    讲到武器我早就想讲导弹,城市战机枪,低成本远程炮弹,还有超微型的核爆方式。今天就先讲导弹。    说到导弹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反装甲,但一直以来很少有人用它来作超视距的反装甲武器,为什么?早年美国人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由于战车在战场的数据随着视角的不同而千变万化,如果要让导弹准确识别外形轮廓千变万化的战车,除非给导弹装上一个超级计算机来作图像分析,以前这太难,现在也许已经可以做到了,所以后来美国人选择了激光制导和全球定位制导等技术,但这都不是发射了就不管的方式,最好的导弹是发射了就不管的导弹。怎样才能做到用最低的成本让导弹识别战车?我想从正面侧面都不太可能,因为无论是正面也好侧面也好,它的轮廓总是不断地变化中,唯一不会变化的轮廓就是从高空府瞰,从高空府瞰,除了炮塔外,其底盘的轮廓是不会变化的,只要我们事先根据情报把该战车的底盘轮廓数据输入到导弹,就可以让导弹或迫击炮弹对战车进行击顶。所有的战车顶部是最薄弱的,击顶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当然这个办法也可以用来对付水上的目标。    
作者: 回复日期: 22:13:21 
  54. 微型受控热核聚变    当今世界上有不少科学家已经成功地用激光引爆核聚变,离实用还差一步,差在哪?差在无法约束核聚变材料完全聚变,我说的很饶口,还是打比方吧:在一个蓝球场上有三十个大小和蓝球一样的透明爆炸物,现在我有一把可以穿透五十个这种蓝球的激光枪,这些蓝球平均分布在球场各处,我要用激光枪打这些蓝球,又要打中一个以后确保其它的蓝球不被炸走,而是相继爆炸,于是科学家们就想啊,想啊,绞尽脑汁地要约束其它蓝球一定在参与链式爆炸,这太难了,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我想,你为会么要把三十个蓝球放在一个球场,为什么不让这些蓝球排成一条直线,然后举枪,不就完了吗?  是呀,科学家总是想办法把氘和氚约束在一个球状体内,我的做法是做一条细细的管子,内径与激光束的直径相等,把氘和氚均匀地注入在里面,然后用激光一照,不就同时引爆了吗?所要注意的是要让远方的氘和氚与近处的同时受到激光的加热可以用补色的办法,但即使近处或远处先爆也不要紧,可能核聚变反应传递的速度在这条管子里要比氘或氚逃逸的速度快。最好是用染色的方法让它们在高压管道内同时加热的时候,确保远处的略微先爆,因为近处的还在加热中。  这样这个受控核聚变装置就完成了,剩下的利用它就简单了,譬如可以:在地下深处做三个每个十万立方米的高压水罐,其中第一个罐子注满水后把前面所说的装满氘和氚的玻璃管安放在其中,然后施以激光引爆,得到约四百摄氏度的水蒸汽,给汽轮机利用完了以后再以液态的状态送到第三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的蒸汽用完了,就引爆第二个,用第二个,第二个用完后,就用第三个……,依此论推。  
作者: 回复日期: 22:28:41 
  55.南方公路临时除冰法    关于路面除冰的问题我前面已讲过。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讲,最好的方式仍然是机械除冰,如机械能力不足则辅以化学法和增加摩擦的砂粒法,在现有方法上,我再提两条成本低,但要办事认真才能有效的方法:    一、我认为汽车本身就是一台可以利用的除冰机械,路面被连续碾压时无法结冰,一但停止碾轧两三分钟内就又会结冰,为此行政部门要做的就是把车辆适当的编队,不让路面出现有一分钟以上没车经过的状况。但即使做到了这一点,路面上的积雪还是会愈来愈厚的,被车轮所溅起的冰水会在通道的两旁凝固,所以还要定时用机械除冰。    二、我还认为汽车本身就是一个热源,可以充分利用它的热量来除冰,方法是交通部门给每辆途经的汽车都强制在排气管出口安装一个弯头,强迫汽车的尾气排向我们需要加热的地面,让冰水不那么容易凝固。 如果把从发动机出来一直到排气管出口这一段全部采取保温措施,效果会更好。    三、考虑交通管理部门是否可以有偿地聘请过往的空载大货车参与边行走边铲雪的方式为他人提供服务。方式是事先在积雪严重的地方放置一些拖拉式的刮雪铲,挂在自愿的大车后面边走边把积雪刮到路基之下。到了目的地后解下雪铲,并可以请反向的大车再往回铲雪。  
作者: 回复日期: 22:30:03 
  56. 光导玻璃    以前有人问我今后什么行业最有前途?我说:第一生物,第二LED和玻璃。生物和半导体拿第一第二的常人能够理解,可是玻璃也拿第二很多人就不理解了,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首先目前玻璃在建筑材料中所占的比重是愈来愈大;其次,君知道玻璃纤维吗?光线可以在玻璃纤维里像自来水在水管里一样的流动,根据这个原理我想以后的人们一定会造出一种光导玻璃板,每家每户都会买几块挂在属于自己的外墙上,大的平面对着太阳,其中一个侧面弯曲收缩进入屋内,把阳光直接导向室内稍微阴暗的地方,或者导进热水箱给晚上准备洗澡水,也可以导至发电装置,把太阳储藏起来,到晚上再请出来给家里照明。我想也许这种玻璃会有三层,中间是光导玻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单向镀层,里面的第三层是反射层,阳光从外面照进来就如落进光波陷进,只能在光导玻璃内被多次反射后导向用户端。这种玻璃在远处看就如黑色一般,没有光线反射出去。  
作者: 回复日期: 22:36:49 
  56. 光导玻璃    以前有人问我今后什么行业最有前途?我说:第一生物,第二LED和玻璃。生物和半导体拿第一第二的常人能够理解,可是玻璃也拿第二很多人就不理解了,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首先目前玻璃在建筑材料中所占的比重是愈来愈大;其次,君知道玻璃纤维吗?光线可以在玻璃纤维里像自来水在水管里一样的流动,根据这个原理我想以后的人们一定会造出一种光导玻璃板,每家每户都会买几块挂在属于自己的外墙上,大的平面对着太阳,其中一个侧面弯曲收缩进入屋内,把阳光直接导向室内稍微阴暗的地方,或者导进热水箱给晚上准备洗澡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便携式防空导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