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谈民主不谈阿杜谈2016自由市场

论美国的民主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是法国思想家创作的社会学著作,分上、下两卷,分别出版于年。《论美国的民主》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第二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发挥作者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该书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衰落的必然性和平等与民主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它既是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综合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记述美国民主制度的专著。作者把民主作为一个对象来观察。没有掺杂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
论美国的民主内容简介
这部著作的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该书上卷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卷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做了对比。
论美国的民主作品目录
论美国的民主上卷
第十二版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章 北美的地理概况和原住印第安人第一章 美国是由人民统治的第二章 英裔美国人的构成特征及其影响第二章 美国的政党第三章 英裔美国人的社会情况第三章 美国的出版自由第四章 美国的人民主权原则第四章 美国的政治社团第五章 美国的各级政权第五章 美国的民主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第六章 美国的司法权及其对政治社会的影响第六章 美国的民主政府对社会的影响第七章 美国的政治审判第七章 多数在美国的无限权威及其影响第八章 联邦宪法第八章 多数的暴政在美国受到的限制第九章 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主要因素第十章 值得研究的其他几个问题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
第一部分 民主对美国人的智力活动的影响第二部分 民主对美国人的情感的影响第一章 关于美国人的哲学方法第一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爱平等比爱自由更热烈和更持久第二章 关于民主国家的信仰的主要源泉第二章 关于民主国家中的个人主义第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更喜好一般观念第三章 个人主义为什么在民主革命完成后比在其他时期强烈第四章 为什么美国人不追求政治方面的一般观念第四章 美国人是怎样以自由制度对抗个人主义的第五章 宗教在美国与民主的互补共生关系第五章 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结社权的运用第六章 天主教在美国得以发展的原因第六章 结社与报刊的关系第七章 民主国家人民的思想倾向于泛神论的原因第七章 一般结社与政治结社的关系第八章 平等激发了美国人追求完美的观念第八章 美国人以“正确理解利益”的原则和个人主义进行斗争第九章 美国人的致富激情与对科学、文学、艺术爱好的统一第九章 美国人在宗教上对“正确理解利益”原则的运用第十章 为什么美国人在科学方面偏重实践而不关心理论第十章 美国人对物质福利的爱好第十一章 美国人以什么精神对待艺术第十一章 民主社会的公民在物质生活享乐上的特点第十二章 为什么美国人既建造平凡的建筑物又建造宏伟的建筑物第十二章 为什么有些美国人那样醉心于唯灵主义第十三章 民主时代文学的特征第十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身在幸福之中还心神不宁第十四章 美国文学所具有的商业性第十四章 美国人对于喜好享乐、热爱自由和关心公务的统一第十五章 民主社会里研究希腊和拉丁文学的效用第十五章 宗教信仰让美国人的心灵转向非物质享乐第十六章 美国的民主对语言的改变第十六章 为什么过分热爱福利反而可能损害福利第十七章 论民主国家诗的源泉第十七章 如何教导人们以长远眼光看待行动目标第十八章 为什么美国的作家和演说家喜爱夸张第十八章 为什么美国人认为一切正当的职业都是高尚的第十九章 简论民主国家的戏剧第十九章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喜欢实业活动第二十章 关于民主时代的历史学家的研究倾向第二十章 为什么实业有可能产生贵族制度第二十一章 关于美国的议会辩才第三部分 民主对我所说的民情的影响第四部分 民主的思想和感情对政治社会的影响第一章 民情因身份平等而日趋温和了第一章 平等自然使人爱好自由制度第二章 民主使美国人之间的日常关系简易了第二章 民主国家关于政府的观点自然有利于中央集权第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在本国不爱激动而在欧洲却又表现得过于激动第三章 引导民主国家的人民走向中央集权的感情和思想原因第四章 前三章的总结第四章 有助于民主国家走上中央集权或是避免中央集权的若干因素第五章 民主改变了主仆关系第五章 虽然当今欧洲国家的统治者的地位不如以前稳定但其最高权力却日益加强第六章 民主制度和民情对地主和佃户之间关系的影响第六章 民主国家害怕哪种专制第七章 民主对工资的影响第七章 以上各章的延续第八章 民主对家庭的影响第八章 主题的总结
第九章 美国年轻女性的教育第十章 年轻女性怎样习得为妻之道第十一章 身份平等如何有助于美国维护良好的民情第十二章 美国人怎样理解男女平等第十三章 平等是如何自然地将美国人分成许多私人小团体的第十四章 对美国人的仪表的若干考察第十五章 美国人的严谨精神和它为什么不能阻止美国人做事轻率第十六章 美国人轻浮的自尊心第十七章 美国的社会面貌为什么既千变万化又单调一致第十八章 关于美国和民主社会中的荣誉第十九章 为什么美国人虽多怀奋进之心却少有鸿鹄大志第二十章 关于某些民主国家里的求官谋禄问题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大规模的革命越来越少第二十二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的人民希望和平而其军队却希望战争第二十三章 民主国家的军队里最好战和最革命的阶层第二十四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的军队较其他国家的军队在战争初期软弱而在战争持续阶段强劲第二十五章 民主国家军队的纪律第二十六章 民主社会里的战争
论美国的民主创作背景
《论美国的民主》写于大革命之后的法国。当时,王权已经被推翻,但是社会动荡不已,新旧政治力量交织在一起。虽然民主的要求被旧势力暂时压制了下去,但是,政治敏锐性很强的托克维尔已经意识到,民主是一种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旧有的等级制迟早会进入历史的“故纸堆”,人人身份平等的新时代终将来临,民主即将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可避免地和普遍地到来。
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后,托克维尔被指责与波旁王朝有染,为避免麻烦,与朋友博蒙一起向司法部请求,要求去美国考察研究那里的新监狱制度,以便为即将开始的法国监狱制度改革做准备。当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考察的时候,当时安德鲁·杰克逊就任美国总统刚刚二年出头。在1831年4月他们所去的美国,正处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时期。1787年结成联邦时只有东部13个州,1831年又多了11个州,其中有两个州,即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苏里州,领土已经伸延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在美国考察了9个月,1832年2月离开美国。1835年和1840年分别出版《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
对于《论美国的民主》的撰写,托克维尔较少依据过去和同时代的文字材料,而是通过对美国各阶层人士的访问,对社会的直接考察,亲身体验美国的社会制度、人权、宗教信仰、经济等各个方面。
论美国的民主作品思想
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民主”的含义有些混乱,其基本核心的意义就是社会的各个方面走向平等的趋势。民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民主的法制一般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他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他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他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利,因为贵族生来总是少数。因此,一般可以认为民主立法的目的比贵族立法的目的更有利于人类。”托克维尔所说的平等并非指财产的平等,而是权利的平等,即“身份平等”。在托克维尔的理论中,平等是根本的大事,所有的个别事物都由他而产生。“它(平等)赋予舆论以一定的方向,法律以一定的方针,执政者以新的箴言,被治者以特有的习惯。”不仅如此,身份平等的影响“远远大于政治措施和法律,而且他对政府的钳制作用决不亚于对公民社会的这种作用。他不仅在制造言论、激发情感、移风易俗,而且在改变非他产生的一切”。
然而,最受托克维尔重视的,并不是民主和平等,而是自由。“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但由于本能,我却是一个贵族——这就是说,我蔑视和惧怕群众。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托克维尔认为平等会使人产生对自由的要求。“使人各自独立的平等,也使人养成只按自己的意志进行个人活动的习惯和爱好。
人在与自己相等的人来往当中和作为个人的生活习惯而永远享有的这样完全独立,使人对一切权威投以不满的目光,并很快激起关于政治自由的思想和对于政治自由的爱好。”自由和平等有其和谐的一面。“因为人人都将完全平等,所以人‘ 人也将完全自由;反过来说,因为人人都将完全自由,所以人人也将完全平等。”但是,平等和自由并不是成正比关系发展的。尤其是在民主社会中,“当自由还只是人们的一种想法和爱好的时候,平等已经深入到人们的习惯,控制了民情,使生活的每一细小行动都具有了追求平等的倾向”。因而尽管民主国家的人民天生热爱自由,但对追求平等的激情却更难以遏止。“他们希望在自由之中享受平等,在不能如此的时候,也愿意在奴役之中享用平等。”正是由于对自由的推崇,托克维尔继承了贡斯当对民主制度可能转化为专制暴政的思想,将之表述为“多数的暴政”。他认为,民主所能产生的危险,一方面是已为人们所广泛谈论的无政府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就是多数的暴政,即绝对权威对个人自由的扼杀,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更为严峻。所以托克维尔认为专制在民主时代才是使人最害,怕的。他甚至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万一在美国不再存在自由,那将是由于多数人拥有了无限的权力,逼得少数人走投无路,迫使他们诉诸武力所造成的。”。“在民主社会中如何使自由得到有效的保障,是托克维尔美国民主观的核心问题。结合对美国社会的实际考察,他提出在民主社会中实行联邦制、三权分立、地方自治、结社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自由,防止多数的暴政。首先,来看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关系。权力在两套政府之间划分,联邦政府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在联邦宪法的某些条款中找到依据,而州政府则拥有除了州宪法和联邦宪法禁止他有的权力之外的一切权力。托克维尔十分推崇这样的双重权力。由于州政府的权力不是联邦政府授予的,因而他也就不能从州政府手中把这些权力收回。联邦政府在其自身范围内是至高无上的,但这个范围却受到了严格和明确的限定。而各州在他们的范围内同样是至高无上的,在法律意义上说,他们都是独立的自治体。1791年《第十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所谓授予合众国或为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托克维尔认为这样的权力结构才能保证地方自治的自由。
其次,托克维尔认为关于联邦政府内部的权力划分也有助于自由在民主社会的存在和实现。联邦宪法前三条将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分别授予全国政府的三个部门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但是分权也有其危险性,因为拥有不同权力的不同官员可能集中权力一致行动。防止这种危险性的方法就是权力的互相制衡。每个部门在政治上都处于独立地位(总统由选举团成员选举、参议员由各州的立法机构提名选出、众议员由选区人民选出、联邦法官由总统征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但为终身制)的同时,在其他部门的活动中都起到某些作用,如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给予否决;总统实施法律,但国会提供经费;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由总统签署的法律为违宪,但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批准;参众两院在制定法律时互相有否决权。理论上这种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是很清晰的,而在实际中又存在许多问题。托克维尔在其考察过程中敏锐地觉察到这个问题。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事实上处于一种权力对峙状态。人们希望将主权划分得既能使组成联邦的各州继续在一切与本州的繁荣有关的事务上管理自己,又能使联邦所代表的全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整体和满足全国性的需要。但是仍然有种种迹象表明,联邦政府终将处于一种更为主要的地位。联邦所统治的不是各州,而只是各州的公民。在联邦要征税时,它不是向州(比如说马萨诸塞)政府征收,而是向州的居民征收”。由于联邦政府直接统治的是公民个人,它的力量不是借用来的,而是自己创造的。它有自己的行政人员、法院、司法人员和军队,因而它能够去做它有权做到的一切。“中央政府像一切全国政府一样,直接管理被治者、行政官员和司法人员,但是行动的范围有限。现在这个政府不再是联邦政府,而是不完备的全国政府。”托克维尔对结社自由给予高度的重视。他认为美国社会自由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在美国有着大量独立、自由的社团。这些社团由平等的人们联合起来组成,承担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管理,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分担中央政府的职能,增强社会的自治、自发和自组织能力,使小政府成为可能,最终使政府的强制降低到最小。各种“政治的、工业的和商业的社团,甚至科学和文艺的社团,都像是一个不能随意限制或暗中加以迫害的既有知识又有力量的公民,他们在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反对政府的无理要求的时候,也保护了公民全体的自由”。
美国报刊业的发展和新闻自由也给托克维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将这一点作为在民主社会保障个人自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由于创办报刊既简单又容易,美国定期和半定期期刊的样数多得令人难以置信,然而正是由于数量大使得报刊的影响反而减小。托克维尔到达美国后看的第一份报纸上就刊登了对时任总统毫不留情的攻击文章,尽管十分吃惊,但托克维尔还是给予这种新闻和出版自由以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在平等时代,每个人自然是孤立无援的。……他们容易被人置之不理,受到无缘无故的轻视。因此在我们这个时代,公民只有一个手段可以保护自己不受迫害,这就是向全国呼吁,如果国人充耳不闻,则向全人类呼吁。他们用来进行呼吁的唯一手段就是报刊。因此,出版自由在民主国家比在其他国家无限珍贵。只有他可以救治平等可能产生的大部分弊端。”庞大的政治集会、议会特权等民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阻止社会对个人的奴役,但是新闻出版自由则可以使这种奴役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论美国的民主作品影响
《论美国的民主》出版后,立即受到普遍好评,使托克维尔名扬海外。据布雷德利在《论美国的民主》英译本卷末的统计,在托克维尔生前,《论美国的民主》的法文本出过13版,逝世后出到17版,尚有两种全集本。另外,在比利时和美国,也有法文本问世。截至1945年,共有英、德、荷、匈、意、丹、俄、西班牙、瑞典、塞尔维亚等十种文字的译本先后问世,而且有些国家不止一个译本和不止出版一次,英国和美国就有60多个英文版本。这还是一个不完全的统计。
该书成为社会学的早期重要著作之一。托克维尔提出以私人慈善而非政府来协助贫穷人口的主张,也对于日后的保守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有着深远影响。
论美国的民主作品评价
美国作家《一生的读书计划》:《论美国的民主》逻辑清晰,文笔优雅。
论美国的民主作者简介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Charles Alexis De Tocqueville,),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家,政治思想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1835年,托克维尔的代表作《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写成,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本人也因此而饮誉欧洲。1839年,他成为人文和政治科学院院士,并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840年,《论美国的民主》下卷问世。1841年,他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2年成为芒什省议员一托克维尔于1851年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二月革命的情况。1856年,他发表了专门论述法国革命的专著——《旧制度与大革命》。日,托克维尔在戛纳去世。
喜富裕,张琼主编,世界历史经典名著介绍及选读[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09,第203-204页
任文启主编,社会工作专业经典选读[M],兰州大学出版社,2015.08,第147页
[法]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1:目录页
黄任民主编,公共管理经典著作导读[M],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03,第254页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贠红阳,杜振虎,吴兴洲主编,中外思想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02,第235页
陈倩编著,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M],武汉出版社,2008.10,第113页
马抗美,刘斌主编,百部人文名著导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6,第323-325页
常万里主编,领导者必读书手册
经济学名著精华
政治学名著精华[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10,第366页
(美国)克里夫顿·费迪曼,约翰·S.梅杰著;马骏娥译,一生的读书计划=THE NEW LOFETIME READING PLAN:THE CLASIC GUIDE TO WORLD LITERATURE,REVISED AND EXPANDED[M],译林出版社,2015.11,第169页
叶本乾,叶先进,尹蕾编著,领导干部读政治学经典[M],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04,第88-89页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为什么民主和自由在如今成了部分人调侃的对象?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676分享邀请回答2932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论民主与自由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论民主与自由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xe64e;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我们不谈民主 谈文化
《野火集》文如其名,在八十年代的台湾如一道赤色火焰,烧遍了大街小巷,彷佛烧亮了天也炸开了路。相信大多数人如我,即使没有看过这本书,也多少耳闻其名。而被这本书推上台湾文化的风口浪尖的龙应台,无论以文人、作家、政客还是母亲的身份,也早已被大家耳熟能详了。
有人说这是一本近代“鲁迅”口诛笔伐的声讨檄文,也有人说这只是一介文人异想天开的“空中楼阁”,但这本论及民主、自由、文化、政治的“手册”是如何在当时的台湾去撼动一个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呢。
有人说散文和随笔的书评是最没有意义的了,因为没有故事可讲,只能照本宣科,不过我今天依然不做剧透,只是随性异想天开一下,不谈民主,只聊文化。
先说说大名鼎鼎的龙阿姨,龙应台,随父祖籍湖南省衡东县,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县大寮乡暮村,一个典型的穷人家的孩子,74年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赴美求学,在堪萨斯州立大学拿了英美文学博士之后回到台湾,而这把“野火”正是开始于这不久之后。
这本书是二十年后的再版,一半的篇幅收录了当年的全部文字,而剩下的却是二十年后的感悟以及许多大家的书评和采访实录。
简单点说,《野火集》最开始并不为书,只是刊登在《中国时报》副刊上一系列连载的文章,而内容则是一位海归愤青对于社会不满的控告书。(又要开始百科了)
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从表象上看,多年高压的集权统治、党(国民党)内日益严重的贪污腐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跃进、杂乱肮脏的社会风气,这些都无不充斥于每个台湾人每天的生活点滴。随着70年代末以“美丽岛”事件(也成高雄事件,为国际人权日在高雄发生的一起官民暴力冲突事件)为首的一系列政府肃清行为的爆发,一股股“为自由”、“为民主”的声音开始逐渐在民间聚集,同时大街小巷开始流传的一些“党外刊物”,也在地下点起了一把把火焰。而此时第一把敢于在主流媒体上发声“野火”随着龙应台在《中国时报》上的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开始爆发。
龙应台用她特有的方式,一层层的拨开了台湾这棵洋葱积累多年的污垢外皮,从集权到政府、从机构到个人、从政治到文化、从民主到自由,针砭时弊、大刀阔斧,也从文化的维度拉开了台湾为期将近20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
龙应台那剂良药是适用于台湾的,为什么?当时的台湾,每天充斥在大街小巷的标语最多的是“反攻大陆”,电视里播放的流行歌曲最多的是黄河长江,走在街头巷尾的“外乡人”大都被冠以“四川人”、“湖南人”、“河南人”…
混血,既是台湾的文化也是台湾的宿命,而台湾需要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气质,龙应台主张把台湾当作“家”,一个不仅是纸面上的称谓,而是精神的核心。
阅毕,自忖。究竟这本二十年前的讨伐檄文给我上了怎样的一堂课呢。也许就像书中所说,历史从来没有终结这回事。它有温度,有呼吸,它微微的叹息和欲欢呼的眼神,只要你看,就在那里,如此的清晰。当年的台湾,有人说那颗苦果都怪国民党的集权统治,而民主才是真正的救世主。然而,民主从来不应当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崭新的过程,亦苦亦甘。佛家讲因果,而社会的果并非只源自集权,而是产生于文化。而“野火”的根本信仰,比体制更根本的问题在于个人。
1859年,小穆勒警告英国同胞,如果维多利亚王朝的老百姓不抵抗民意的专制、不鼓励个人的独立发展,那么他们最可悲的下场将是变成另一个“中国”,1859年的中国之所以停滞不前,是因为他们只知道群体的齐一,不知道个人超越卓群的重要。
“几流的人民就有几流的政府,就有几流的社会,几流的环境”,龙应台这样说,一方面把与主流政府的正面冲突转化为迂回打击,而另一方面也确实剖析了台湾社会的症结所在,既是文化。
民主也许如李敖所说,一切都是假的。然而,我坚信这一切都是路上的必修课,正如台湾当年的“乱”,都是民主的必修课,所有的跌倒都是必需的实践,因为只有真正跌倒了,才能知道怎么站起来。
在书中,龙应台用剥洋葱来比喻台湾,一开始以为集权是问题所在,剥开以后,看到了行政体系的贪腐、无效;把这一层也剥掉,看到社会少了政治的控制,会变成由商业和金钱利益来控制;再剥掉一层,又会发现从前义正言辞的反对者如今都变成了可怕的动物;到最后,才发现我们自己就是洋葱的一部分。走过台湾的80年代,即使林林总总,当然也是一个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继续梦想光明,面对个人最深邃的黑暗。不眨眼。
当年的龙应台,只不过是一场把酒言欢的派对后,开车送大家回家的那个清醒的人。开车的人,决定方向,总得清醒。社会需要清醒的人。
二十年后的我们,会有怎样的文化,怎样的热情,去爱去拥抱那个精致、包容的崭新的文明标准呢?
- The End -
三十七度二
感受生命中最"微醺"的瞬间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中国保健品营销中心
中国影响力网红经济平台
今日搜狐热点    中国现阶段不适合民主。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不愿意了,本人欢迎围攻!  民主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而给予国民开放的一个手段。前提是什么?国民素质高。  看看当今中国,国民素质不敢恭维。传统思想教育中国哪么多年被全部抛弃。老人摔到没人扶,天方夜谭!好人处处被压制,坏人倒成了社会前进的动力。价值观完全颠倒。尊老爱幼成了一句空话。试问,这样的国民素质一旦实行民主会发生什么情况?这么低的素质还想实行民主,民主你吗隔壁啊  所谓精英社会主流都是些神嘛玩意。如果真的民主了,由这帮鸟粪来引导社会大众,想想看,中国会沦落到什么地步?中国人太缺德了,一个缺德的民族和四肢不全的教育如果真的民主了会不会被笑掉大牙?  一群蠢货叫嚷这要民主,爷只能告诉你们,要民主去美国要去!中国不欢迎你们这帮装避祸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 更多
  吃着地沟油要民主,要你妈个但  那么好的政府,那么好的国家
还要你妈民主,脑子让驴踢了?
  狗日的楼主,你这是赤裸裸的否定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菊农abc
22:02:45    -----------------------------            
  @菊农abc
22:01:30  狗日的楼主,你这是赤裸裸的否定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核心你妈鸽蛋啊  这些个东西一个都没有,放你妈个屁
  @转角遇到土匪
22:14:25  公民的素质是民主的结果,而不是民主的前提。 民主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如果实行民主选举,老百姓参与这个过程,他就会逐步提高他的素质。如果没有这个机会让他参与这个过程,他永远不会有这方面的素质。所以,以公民素质来说中国不能搞民主选举,是一个错误的结论,是本末倒置的。  楼猪这么牛逼,去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吧!  -----------------------------  我操,哪里都有你。
  @菊农abc
22:01:30  狗日的楼主,你这是赤裸裸的否定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dailinstone
22:25:17  核心你妈鸽蛋啊  这些个东西一个都没有,放你妈个屁  -----------------------------  五 毛 疯 了 吗 ??????????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学自由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