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军服都吃的什么东西

二战德军都吃的什么东西_百度知道
二战德军都吃的什么东西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个问题很广泛。一般战争顺利的话,德军的口粮是很好的,比如德国香肠,芝士牛奶意面,面包,等等,应有尽有。如果战争进行的一般般,或者后勤补给充足的话,肉类罐头,水果罐头能够充分分配给士兵的。但如果战争不顺利,濒临战败投降,或者后勤补给被捣毁的话,只有饿肚子,或者等待空投物资去维持生命。像德军进攻苏联斯大林格勒后期的时候,由于战事策略失败,导致德军冷死的,饿死的,不计其数,甚至有在苏联前线的德军到了圣诞节的时候,一天只有50克面包!
采纳率:81%
看看希特勒吃什么吧!
面包、黄油,压缩饼干等食品。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二战时为何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如此强?看看他们吃的东西你就明白了!
二战时为何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如此强?看看他们吃的东西你就明白了!
二战时为何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如此强?看看他们吃的东西你就明白了!我们大家知道二战期间生活非常艰苦二战期间苏联士兵一般都是就地吃东西,有的是炊事班做的。炊事班通常离前线一公里或更远,通常是有人用皮带绑住背包,装几个水瓶把食物送到前线。在排里,这些容器通常是足够的。食物原料是就地取材或由后勤部队配给的。通常每餐都是相同的。大伙一起吃大锅饭的照片是很常见的。使用的容器和炊具类似于美国内战时的炊具。 然而德军那?
德军正在兴致勃勃地啃着鸡腿呢!二战时为何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如此强?看看他们吃的东西你就明白了!
德军正在杀鸡,准备好好改善下伙食。 看来德军不是正在啃鸡腿,就是在啃鸡腿的路上啊。二战时为何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如此强?看看他们吃的东西你就明白了!
休息时间,吃点零食,补充补充体力。二战时为何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如此强?看看他们吃的东西你就明白了!
瞅瞅,新来了这么一大批罐头。
一言不合就吃罐头。
来来来,好朋友,苹果一人一个。
元首同志和前线的官兵一起,正在吃着自己丰盛的晚餐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呀!
二战时为何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如此强?看看他们吃的东西你就明白了!罕见老照片:看看二战时德军都吃些什么?|德军|食物|调料包_新浪网
罕见老照片:看看二战时德军都吃些什么?
罕见老照片:看看二战时德军都吃些什么?
来前线慰问的长官和一起吃饭的战士。德军有专属的战斗食物,开袋即食方便携带而且热量高,这类战斗食物一般是供应前线部队。在杀鸡准备食物。德国的伙食在二战战场上是出了名的好吃,英军每次收缴战利品时都会满世界的翻德国的调料包。堆积如山的罐头,够吃一小段时间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二战中科幻的纳粹德国制导武器_大嘴巴吃得多_新浪博客
二战中科幻的纳粹德国制导武器
&二战中的纳粹德国一直致力于研发各式制导武器,在制导武器技术上可谓独步全球,除了大名鼎鼎的V-1和V-2导弹外,还有多种具备先进作战理念的武器,有些甚至有点奇葩,下面就为您盘点这些德国科技的结晶。
二战中的纳粹德国一直致力于研发各式制导武器,在制导武器技术上可谓独步全球,除了大名鼎鼎的V-1和V-2导弹外,还有多种具备先进作战理念的武器,有些甚至有点奇葩,下面就为您盘点这些德国科技的结晶。
提起二战中的制导弹药,人们首先会想起的就是纳粹德国研制的一系列制导武器,其中最有名的两种当属V-1巡航导弹和V-2弹道导弹。图为1944年,纳粹德军在将一枚V-1导弹移动到发射阵地。
&V-1(德军编号Fi-103)是纳粹德国在二战后期研发的V字“复仇武器”系列的第一种武器,是历史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巡航导弹(当时称“飞行炸弹”)。其弹长8.32米,翼展5.37米,高1.42米,弹重2.2吨,采用一台脉冲喷气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640千米,最大射程250千米,图为V-1导弹结构示意图。
V-1的制导系统采用磁性陀螺+机械测高和弹身姿态感知控制系统,在今天看来是一种原始的惯性制导系统,精度很差。由于其采用的脉冲喷气发动机会在飞行时发出嗡嗡声,因此该弹也被成为“嗡嗡弹”。图为飞行中的V-1导弹。
整个战争期间,纳粹德国共生产了3万枚V-1导弹,其中在实战中发射了1万枚,日,第一枚V-1导弹射向英国伦敦,直到日,盟军才摧毁了最后一座V-1导弹发射阵地
。图为保存在今天法国境内的V-1导弹和发射装置。
&由于V-1的飞行速度并不快,当时盟军的主力战斗机均可拦截(其中英国还曾使用“流星”喷气式战机拦截过V-1),与V-2导弹相比,V-1给英国本土造成的损害要大打折扣,
图为艺术家绘制的英国“喷火”战斗机拦截V-1导弹的油画。
&在介绍V-2导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两种V字“复仇”系列武器的发源地—佩内明德基地。该基地位于德国东北的乌瑟多姆岛上,二战初期,这里就因位置偏僻,且有狭长的海岸线(适合监测导弹试飞全程)而被作为纳粹德国的绝密武器科研中心,包括V-1和V-2导弹在内的多种制导武器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超音速风洞据称是在这里建成的,目的是为测试V-2导弹在超音速飞行状态时的各项数据,后来佩内明德不仅是重要的科研中心,而且成为了V-2导弹工厂,因此也成为了盟军的重点打击目标。图为今日的佩内明德基地,已改成了博物馆,图中可以看到竖立的V-2导弹和V-1导弹发射装置。
除了V-1、V-2外,佩内明德还试射过纳粹德军的“瀑布”防空导弹,这种导弹可算是V-2的近亲,气动外形和推进系统基本相同,弹长7.8米,弹径2.51米,液态火箭动力推进,射程25千米,可搭载235千克重战斗部。图为1944年9月,纳粹德军在佩内明德试射
瀑布 地空导弹。
其采用人工直瞄+无线电遥控制导,使用近炸引信,
但因盟军空袭,导致“瀑布”的研发进度大幅度滞后,最终未能投入实战。图为保存在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的“瀑布”地空导弹。
V-2最初的研发进程并不顺利,虽然早在1941年末,V-2所需的技术条件就已成熟,但直到1944年9月,V-2之父,冯
布劳恩才解决了导弹飞行遇到的技术难题,日,第一枚V-2导弹射向法国巴黎,另有2枚射向英国伦敦,标志着历史上第一种弹道导弹投入实战。图为佩内明德试验场试射V-2导弹。
V-2弹长14米,弹径1.65米,弹重12.5吨,采用以乙醇和液态氧为主的混合液体燃料推进,最大射程320千米,终端飞行速度4.8马赫,可携带1吨重的战斗部,其使用的陀螺仪制导系统是现代惯性导航系统的雏形。从1942年3月至1945年5月战败,纳粹德国共生产了5200枚V-2。图为V-2导弹结构示意图。
&#多枚V-2中,有3000枚射向英国,射向伦敦的数量占到了1358枚。左图为英国人绘制的V-2导弹落点统计图,从黑点密度来看,伦敦是当时V-2打击的重点目标。右图为V-2打击目标的范围,可见从英国、比利时再到法国境内均有V-2的打击目标。
&图为当时英国报纸绘制的V-2导弹命中伦敦街道瞬间,由于V-2导弹是超音速飞行的,与V-1相比,当时盟军并不具备拦截V-2导弹的技术手段,而对于伦敦市民来说,往往在导弹命中目标之后,才会听到爆炸声。
&图为日,一位伦敦警察在检查V-2导弹的发动机残骸。
二战末期,由于V-2导弹基地大多被盟军轰炸机摧毁,德军只得转为使用移动式发射车发射V-2导弹。图为德军在森林中发射V-2。
&&#年3月27日,最后2枚V-2射向英国,其中一枚炸死了一名肯特郡的妇女,她是最后一位死于V-2的平民,战争中约有9000人死于V-2导弹袭击。
图为1945年1月,伦敦Lambeth区附近一栋5层居民楼被V-2导弹夷为平地。
&V-2还创造过首次使用弹道导弹打击点状目标的记录,目标是鲁登道夫大桥。日,德国党卫军第500炮兵连在距目标200英里外的森林使用无线电为V-2提供辅助制导。为摧毁大桥,德军共发射了11枚V-2,其中2枚导弹落到了距目标只有200多米地方,大桥在当天下午垮塌。
实际上,当年为摧毁鲁登道夫大桥,德军还动用过另一种奇葩的制导武器,“槲寄生”(一种寄生植物,会紧缠住宿主植物获取养分)组合飞机。该系统通常由一架去除驾驶舱的Ju-88无人轰炸机(换上3.8吨烈性弹头),和固定在其上的有人战斗机组成
。德军官方还给这种组合机起了一个很文雅的绰号:“贝多芬装置“。图为艺术家绘制的Fw-190A战斗机和Ju-88G1轰炸机组成的“槲寄生”2组合飞机,长杆机头实际是碰炸引信。
飞行时,战斗机飞行员会通过一套专用控制装置操纵组合体飞行。攻击前,飞行员会将组合体对准目标后,释放无人轰炸机,并依靠无线电遥控其冲向目标。右图为艺术家绘制的“槲寄生”作战图。
由于这种组合飞机只需在现役战机基础上进行部分改装就能投入使用,整个二战中,德军共改装了250架这种组合飞机,曾提出了多种组合方案,但只有两种投入过实战,其中一种就是图中的“槲寄生”1型机群。
“槲寄生”1型由一架Me-109战斗机(上),是一架Ju-88A轰炸机(下)组成。小图为飞行中的“槲寄生”组合飞机。另一种投入过实战的是槲寄生2方案,在前面的图中已提到过。
“槲寄生”为数不多的几次实战都是在1945年3月,德军战败前,用于摧毁奥德河和莱茵河上的几座关键桥梁,其中有4架
参加了3月17日摧毁鲁登道夫大桥的作战,结果因天气条件恶劣,没有一架命中目标。图为艺术家绘制的Me-109战斗机与Ju-88轰炸机组成的“槲寄生”1组合机群。
&“槲寄生”甚至还有过“双喷气机”组合,例如港龙模型封绘上的这种Me-262“槲寄生”方案,但最终只停留在纸面上,并非付诸实现。
图为另一种“双喷气机”方案,He-162喷气式战斗机与E-337A无人喷气机组成的“槲寄生”5方案,图中描绘的刚好是空袭鲁登道夫大桥作战,但该方案现实中并未实现。
图为艺术家绘制的He-162喷气式战斗机与E-337A无人喷气机组成的“槲寄生”5方案。
这种组合战机的创新意义远大于它的实战效果,而且由于投入实战较晚,并未对扭转战局发挥多大作用。图为1945年4月,美军士兵正在检查一架缴获的“槲寄生S2”教练机(Fw-190战斗机在上,Ju-88轰炸机在下)。
&比起奇葩的“槲寄生”组合机,德军研发的两种机载制导弹药的性能就“靠谱”得多了,“弗里茨”X是一种无线电遥控制导炸弹,设计始于1939年,1942年进行试验,1943年春服役后,首先装备了2个Do-217轰炸机中队(第二和第三中队)。至1944年停产,该炸弹共生产了2500枚,真正投入实战的只有100枚。图为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中的
弗里茨X 制导炸弹。
“弗里茨X”弹长3.2米,弹径0.8米,最大射程5千米,制导装置主要依靠弹尾的环形组合控制翼,有4个用无线电遥控的控制舵面,还配有发光筒,便于控制员判断炸弹位置,并进行人工遥控。
弹上搭载有一个320千克战斗部。图为1946年美国陆军航空兵的宣传片中,标明的弗里茨X制导炸弹尾部控制系统示意图。
“弗里茨X”最著名的战例莫过于日,德军空袭(准备向盟军投降的)意大利舰队,作战中,德军使用弗里茨X击沉了“罗马”号战列舰,并重创“意大利”号战列舰。图为艺术家绘制的德军第一枚“弗里茨X”制导炸弹即将命中“罗马”号战列舰瞬间。小图为“罗马”号战列舰照片。
图为艺术家绘制的德军Do-217轰炸机投放“弗里茨X”炸弹场面。
图为日,4.2万吨的“罗马”号战列舰先后遭2枚弗里茨X炸弹命中后,弹药库殉爆的瞬间,包括伯冈明尼海军上将在内的全舰1254名军官随舰沉没,罗马号也成为了战争史上首艘被制导炸弹击沉的战列舰。
图为日,美海军“萨瓦纳”号巡洋舰在支援盟军意大利萨勒诺登陆战中被德军弗里茨X炸弹命中瞬间,近200名水兵阵亡,该舰被迫返回船厂大修12个月。
除“弗里茨X”外,Do-217轰炸机还配备有Hs-293反舰导弹,尽管实际是一种加装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滑翔制导炸弹,但这是史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反舰导弹。其弹长3.82米,弹径0.47米,翼展3.1米,搭载295千克高爆战斗部,最大飞行速度每秒260米,最大射程8.5千米。图为亨舍尔Hs-293无线电制导反舰导弹。
Hs-293共生产了1000枚,数量虽低于弗里茨X,但战果要比后者显著,共击沉、击伤20多艘盟军舰艇。图为德军He-111轰炸机投掷Hs-293空舰导弹。小图为Hs-293启动火箭发动机飞向目标。
&#年8月27日,德军一架Do
217E-5轰炸机在比斯开湾上空投下一枚Hs-293A-1导弹,击沉了英国海军1200吨的护卫舰“白鹭”号,创造了战史上第一次用空舰导弹击沉军舰的记录,图为英军白鹭号护卫舰。
&图为艺术家绘制的德军He-177轰炸机发射Hs-239反舰导弹场面。
除空地制导弹药外,纳粹德国还尝试研发过名为X-4的空空导弹,德国空军希望靠X-4在盟军轰炸机的航炮射程外发动攻击,但由于该弹采用了“破天荒”的线导遥控方式,有效射程仅有1500米,采用声感近炸引信(以轰炸机的螺旋桨噪声为声源)起爆。但由于盟军空袭,其从未投入实战。图为保存在美国国家博物馆的X-4导弹。
澶у槾宸村悆寰楀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6,726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军电影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