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还能光复大陆吗找回“失落的团结”吗

国民党,一部党建的负面教材
台湾地区“大选”投票结果刚出台,国民党输了个底儿掉,不仅失去了“总统”位置,在“立法院”也沦为少数党。如果国民党“立委”在“立法院”达不到三分之一,达不到拥有否决权的门槛,国民党内部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雪崩。
台湾地区&大选&投票结果刚出台,国民党输了个底儿掉,不仅失去了&总统&位置,在&立法院&也沦为少数党。如果国民党&立委&在&立法院&达不到三分之一,达不到拥有否决权的门槛,国民党内部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雪崩。民进党可以凭借在&立法院&中的多数,通过进一步清理国民党党产的法案,而凭借利益联结起来的国民党,在丧失物质利益之后,&党纲解纽&恐怕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到了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说,&百年老店&国民党,就是一部党建的负面教材。在大部分时间里,国民党在政治路线上充满机会主义色彩;在高层组织建设上,解决不好接班人问题和各派系的团结问题;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么抓不住群众,要么只能靠撒钱来聚点人气。
国民党将自己的创党时间追溯到日兴中会的成立,但更实质的时间点,应该是1923年孙文与苏俄合作,改组国民党。在此之前,无论是兴中会,同盟会,还是国民党,都是松散的组织,更接近于一个俱乐部,像孙文这样的领导人有自己的班底,但要动员全党进行战斗,困难重重。1914年孙文曾组织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效忠于他个人,以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但许多革命同志不以为然,拒绝加入。列宁的成功实践,让孙文找到了组织建设的出路。通过改组,国民党从一个政治俱乐部,转变为一个有主义、有纪律、有领袖的战斗堡垒。
但是,孙文对列宁主义组织原则的学习领会仍然相当有限,国民党在党员发展和管理上,以及党对政府和军队的控制和领导上,相比于苏共与中共都要松懈得多。更重要的是,孙文在改组国民党时,作出了一个决策,即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这个&党内有党&的做法,本身也是与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相抵牾的。中共党员充满革命热情,能力又比较强,在群众运动、宣传工作、军队政治工作等方面很快发挥出领导才能,影响力不断扩大,党员数量也从中共三大时的数百名,发展到五大时的将近五万八千名。不少革命青年先加入国民党,然后再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到了1925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国民党员加入共产党,而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加入国民党却越来越少。
国民党尽管经过改组,其思想并没有实现真正统一,党内仍有相当可观的不认同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势力。共产党员在革命阵营中的影响力的增长,引起了他们的恐慌,并不断向孙中山反映情况。孙中山以其个人权威压下这些不同的声音,维护了国共合作大局。然而,随着1925年孙中山的逝世,这一脆弱的平衡结构再也无法维系下去。
孙文生前未对接班人作恰当安排,其逝世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继承危机&。廖仲恺被刺杀,胡汉民出局,支持国民党左派的汪精卫当选为国民党中政会主席、广州国民政府主席。1925年11月国民党右派召开&西山会议&,后来又在上海另立中央。日,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汪精卫出走海外,蒋介石借机控制广州国民政府,对共产党在革命阵营中的地位作出限制。而在苏共派出的布勃诺夫使团要求下,中共不断对国民党右派作出退让。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在北伐中,中国共产党发动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打击地主豪绅,引起了同地主豪绅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国民党右派和一些出身地主家庭的北伐将领的恐慌。同时,北伐军进展顺利,不断收编军阀部队,军费激增,财政日益困难。国民政府迁到武汉之后,国民党中央也加强了对蒋介石权力的限制。在这一背景下,蒋介石与江浙财团结盟,从后者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但作为回报,蒋必须打击当时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工农运动。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开实施&清党&;而武汉国民政府本身即承受着内部地主或工商业出身的将领反对工农运动的压力,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进一步引起了汪精卫对共产国际与中共的不满。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下令&分共&。全国各地出现针对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的屠杀。
在1927年的反革命政变中,被屠杀的国民党员远比共产党员要多得多。根据中共&六大&所作的不完全统计,1927年4月至1928年上半年,在白色恐怖下被杀害的有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余人。而根据中共五大报告,到1927年上半年,中共党员不到6万。1927年4月,国民党员约60万(海外及军队党员除外),清党以后(到1928年3月),减至22万,净减38万,即便考虑其中有部分人仅仅是脱党,也可以合理推断国民党员被杀人数远远超过了共产党员遇难人数。
从长远而言,1927年的屠杀对于国民党的打击比对共产党的打击更为沉重。共产党人很快重新站了起来,重新发动武装斗争,而且由于丧失了在大城市立足的空间,只能更加依靠中国农民,这反而成为中共找到解决中国问题道路的契机。但对国民党而言,1927年的屠杀带来了如下长远影响:(1)在大革命时期,国民党省以下的地方党务多由共产党人掌控,&清党&使得这些地方组织出现大面积瘫痪,而且久久无法恢复&&直到南京政权建立后的第6个年头,全国已建立正式省党部的省份还不到40%,多数省区党部直到抗战以前仍处于混乱失序之中。而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在&清党&之后多落入土豪劣势之手;(2)&清党&导致了国民党内部&劣币驱逐良币&,许多真正有信仰、有理想、有革命热情的国民党员被当作共产党杀害。另一方面,投机腐化分子和土豪劣绅不断涌入国民党。而这使得那些推动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国民党内部人士时刻都面临着需要证明自己不是&赤化分子&的压力。这对国民党的革命性来说,不啻为一次自我阉割。从此,国民党变成了一个机会主义政党,以撇清与&赤党&关系为由,无限悬置孙文所重视的社会革命。蒋介石的儿子、苏共党员蒋经国在赣南局部地方搞土改,都有一拨人去蒋介石那里告状,最后土改不了了之。
&清共&之后,国民党内斗丝毫没有减弱。宁汉两个政权对立,上海还有西山会议派的势力。三方协商之后,组织了一个中央特别委员会,其实质权力掌握在桂系和西山会议派手里,蒋介石、汪精卫被边缘化。蒋、汪一度联手反对特委会,但汪派发动的广州事变,引发了中共广州起义,导致汪派提前出局。蒋介石与桂系达成妥协,获准继续领军北伐。随着北伐的顺利进展,蒋对于局势也有获得了更大的掌控力,于1928年2月的二届四中全会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和中央组织部长。蒋介石随即争取在党内有很高威望,并在党务系统有很大影响力的大佬胡汉民出山,意在利用后者在党内的影响力,摆平各路诸侯。1929年3月的国民党三大,蒋胡联手,宣布训政开始。被排除出局的汪精卫不服,与西山会议派、冯玉祥、阎锡山联合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对蒋发难。但在蒋介石、张学良军队的联合夹攻下,冯玉祥、阎锡山军事失利,此次联合反蒋失败。
但接下来,蒋介石和胡汉民之间的矛盾激化。胡汉民试图垄断对总理遗教的解释权,反对蒋介石通过制定约法扩大自身权力。日夜,蒋介石扣押胡汉民,引发国民党内一片愕然。胡派、汪派、孙科的&太子派&、西山会议派等派系纷纷反蒋,并在广州另立中央。如果不是因为&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的内斗会持续更长时间。在舆论压力之下,蒋介石宣布下野,避退宁波,孙科出任行政院长,但因为得不到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等党内大佬支持,举步维艰。最后,孙科宣布辞职,蒋介石和汪精卫入京,形成蒋汪合作局面。蒋介石放弃事事出头,只要掌握实权,就不计较名分,宁可由其他党内大佬担任国民党主席和国民政府主席。蒋汪合作局面延续到1939年汪精卫叛逃为止。
从1925年孙文去世之后,十多年时间里,国民党无法形成稳定的领导核心。蒋介石军事实力最强,却长期无法掌握党务系统;胡汉民、汪精卫等对党务系统更有影响力,但又缺乏军权。由此导致的是国民党的党建十分落后。在地方层面,党的组织充斥着土豪劣绅,党部无足轻重,没有人事组织权,无法通过管理从政党员去制约和监督政府,党组织对党员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在军队里,党组织没有地位,不过是政工的附庸;在中央层面,国民党中央仅可通过中央政治会议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然后由政府自己纠正。蒋介石对国民党的现状不满,但他通常采取的路径是另起炉灶,建立效忠于其个人的组织,比如蓝衣社、三青团。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是在破坏党的统一性。在抗战过程中,蒋介石逐渐确立自身作为公认的国民党领导核心地位,但是,蒋介石极其缺乏党建经验,在国民党的党建方面,并没有多少推进。
因此,孙文所设想的以先进的国民党来进行&训政&的思路,在现实之中基本上是落空的。&长期以来,国民党根本不是一个团结的战斗堡垒,而是一个分肥体系,各派大佬不断分化组合,争权夺利。&主义&没有多少人关心,纪律屡屡被践踏。一个暂时掌握中央的派系开除了其他派系人物的党籍,一旦翻盘,剧本就会反转过来。这样的情节屡屡上演,谁还会真正把国民党的主义和纪律当回事呢?
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痛定思痛,学习中共延安&整风运动&,对国民党进行了整顿;而大批以往不听号令的地方军阀失去了大陆的地盘,沦为台北的寓公,大大减少了蒋介石&整风&的难度。从大陆带过来的党政军人员和台湾本地地主没有多少利益瓜葛,因此国民党顺利地在台湾进行了&土改&。有以中国文化正统自居、&反攻大陆&的意识形态,有一个组织性、纪律性改善了的党,有从大陆带去的大量资本,有美国的支持,台湾才有了经济上的起飞。这时候的国民党,其机会主义性质有所弱化,执政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随着大陆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台湾在国际上失去代表中国的&正统&地位,蒋氏父子所张扬的意识形态,也日益失去说服力。&江南案&之后,蒋经国传位于子孙的希望也破灭了,因此也有了所谓的&民主化&。而&民主化&本身必然意味着台湾本土意识的兴起,在新的形势下,国民党被本土势力视为一个从外部&入主&台湾的政党,其统治的正当性是存疑的,而国民党自己又不能坚持自身作为中国政治与文化正统代表的论述,其结果就是,国民党丧失了灵魂,无法回答&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根本性问题,变成了一个机会主义政党,越来越难向自己的干部解释自己是为何而战。
即便是变成一个机会主义政党,国民党仍然可以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它有着丰厚的行政资源,有着极其庞大的党产,可以以升官发财为诱惑,吸引到很多人,尤其是在地方上,国民党还是有不少的&桩脚&,在选举时候能够动员不少选票。但是,蒋经国选人看走眼,&钦定&的李登辉&吃里扒外&,上台之后推动&非蒋化&不说,还不断排挤党内外省籍政治精英,尽力扶持党外的台独势力,民进党因而逐渐坐大。在李登辉排挤外省籍政治精英的路线主导之下,湖南籍的宋楚瑜遭到系统性排挤,愤而出走,引发蓝营分裂,导致2000年国民党失去政权。在2000年的选举中,陈水扁得票近39.3%,宋楚瑜以36.84%紧随其后,而国民党政党机器支持的连战仅仅得票23.1%。可以想,如果没有宋楚瑜出走这回事,民进党是根本没有胜选机会的!
长期以来,民进党拼命炒作国民党的&黑金政治&,给国民党带来很大的压力,在败选之后,就开始着手处理党产,一部分党产出售,一部分捐赠,一部分信托。但是,国民党既然已经成为一个机会主义政党,就很难靠自己的政治论述来凝聚人。靠利益来凝聚人,可以算是一个次优方案。但在这个问题上,国民党脸皮明显又不够厚,民进党说它黑金,它就想撇清,但撇清的结果,是减少了手头可以支配的资源。一个政党在路线上早就变成机会主义,现在连利益都没有了,谁还会来投奔你呢?
2005年8月,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这位读法律出身的党主席认不清楚国民党已经是一个靠利益凝聚起来的机会主义政党的事实,搞不清谁是自己的基本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被反对党牵着鼻子走,进一步地剥离国民党的党产,甚至削减作为国民党基本盘的军公教人员的福利。在党组织建设上,这位昏庸颟顸的党主席试图将党打造为一部更专业的选举机器,越来越依赖于专职的选举人员,放松基层组织建设,不去好好团结地方实权派。一个没有理想的机会主义政党,本来就是靠利益输送维持权位的,这时候反而&避嫌&,反复强调自己的党很清廉,这是十分搞笑的事情。
在党的中央委员会层面,在丧失政权的八年中,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变得日益重要,中委中相当大的比例是立法委员。但在重新夺回行政权之后,马英九让更多的行政系统的人进入中央委员会,减少了立法委员在中央委员会的席次。这本身倒不是特别大的问题,但马英九的领导风格比较刚愎自用,并没有将党中央做成一个协调行政和立法的平台,在&立法院&党团提出协调时,行政体系很少作出让步。长此以往,&立法院&党团就存在比较大的负面情绪。当年为了防止个别立委搅局,&立法院&建立了党团协商制度,进入协商的法案,实行共识决,而非多数决。民进党抓住了这个机会,经常阻挠议事,迫使许多法案进入党团协商,最后拖延或者搅黄。而&立法院&党团既然与马英九领导的行政体系之间存在着矛盾,在很多事情上也就不配合马英九的步调。其结果是,一个同时掌握行政权和立法权的政党,自己想做的事情经常被自己人搞黄,真是世界政治史上的咄咄怪事。世界历史上如果有类似的例子,大概是波兰。1652年,波兰议会通过&自由否决&法令规定,每个议员都可以使用否决权,最后导致朝政瘫痪,波兰国力一落千丈,沦为大国争霸的牺牲品。
更重要的是,这个机会主义政党在夺回政权之后,居然不敢把民进党修改了的教科书原样改回来。教科书是文化领导权的直接载体,民进党在教科书中植入台独意识,也就为自己生产出大批年轻的支持者。国民党如果是一个真正有能力区分敌友的政党,就应该把教科书改回来,消除民进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但是马英九迟迟不动,直到选举出现重大失利之后,才开始处理教科书问题,但推进的意志也很不坚决,在很多方面迁就台独论述。另外一个例子是,在2015年国民党推举&总统&候选人的过程中,各派大佬打哈哈,不愿意出战。最后女将洪秀柱自愿出战。但洪秀柱的方向,是要在国家论述上打出明确的政治旗帜,改变国民党作为机会主义政党的底色,这就触犯了各位大佬的共同利益。最后,国民党强行临阵换将。但这一事情也让人们更加看清,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没有什么不可放弃的原则。
一个政党,丧失了政治理想,丧失了政治原则,变成赤裸裸的机会主义政党,而且在接班人的选择上屡屡出错,党内派系之间勾心斗角,这已经是够糟糕了。但如果认清自己的党就是个机会主义政党,有健全的生存本能,党还是可以续命的。但国民党的领导人居然连生存的本能都变得非常迟钝,认识不清谁是自己政党的敌友,甚至把自己的基本盘拱手出让给对手。这样的党,如果还能发展壮大,那就是逆天了。
对大陆来说,国民党还能续多长时间的命,已经变得不是很重要了,因为它的面目和民进党已经变得日益相似,民进党台独,国民党独台,它的党名前挂的&中国&两字,早就已经形同虚设了。不过,大陆有些人中仍然有一种奇怪的调子,说国民党与时俱进,推进民主有功&&隐含的逻辑似乎是,国民党通过&自杀&,推动了台湾的民主。国民党人自己听了这样的说法,估计也会是哭笑不得。台湾的民主究竟是啥成就呢?国家认同弱化、社会撕裂、产业升级停滞,人才外流,政府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理,一个两千三百万人口的省治理成这个样子,所谓&民主&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在今天,国民党对于我们的价值,主要是作为负面教材而存在,告诉我们,一个政党的建设,不能这样瞎折腾。尤其是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建设,关系到十几亿人民的生活,更是要举轻若重,确保不出颠覆性的错误。国民党如还有东山再起的抱负,就有必要推进&去国民党化&, 克服代代遗传下来的这些毛病。如果它真能改正,那对我们也有参考价值。
如果它克服不了,未来就是泡沫化的命运。有网友在网上戏谑,国民党再次&转进&,这回是转进到了金门、马祖,与台湾划峡而治。听罢这个并不好听的笑话,唯有深深的一声叹息。
责任编辑:翟帅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原标题:国民党还能找回“失落的团结”吗?在召开的第19次全代会第4次会议上,前“党主席”却只来了1个小时就快闪,被怀疑还对去年“换柱”存有心结。而一句“没有不给洪主席面子,不必过度联想”并不能缓解外界疑虑。联想到去年国民党第19次全代会第3次会议通过2016“大选”提名人时,党主席朱立伦高举出线的的手“”,让人不知今夕何夕。,不团结呢?国民党似乎从来就缺乏团结的基因。远了说,宁汉分流,中间说,新党出走,近处说,马王政争,换柱风波,一幕接着一幕。某种意义上,小英上台不是赢在多好多值得信赖,而是坐享了国民党一盘散沙的红利而已。用内忧外困来形容如今的国民党,一点都不夸张。国民党内有派系、路线争议,外有追讨党产,因此这次的党代会以“逆境求生、奋发向上”为诉求。国民党大佬、、与现任主席洪秀柱、副主席、、、同坐一桌,大家一同啃起白馒头,象征党“白手再起”的决心。然而,这场看似四平八稳的党代会,却还是让人感觉暗潮汹涌。方案中,不管是党中央力推的“预选制”,还是“本土派”强闯的县市党部主委直选案,到处充斥着明年党主席改选的角力和算计。县市党部主委直选当然是与时俱进、党务的一步好棋,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旦改为直选,必然动摇固有的权力架构和利益格局。台下那些大喊“表决啊”、“超过半数了啦”的党代表,除了理想派,更不乏务实派。因为这等于作为弱主的洪秀柱瞬间就丢掉了县市主委任命权。拔掉了洪秀柱的“主席利爪”,她还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吗?有人说,一直盛传将角逐下一届国民党主席的吴敦义,却是地方组织实力雄厚,这种“地方包围中央”策略无疑是“挺吴派”的提前胜利。吴敦义虽然口口声声让大家不要敏感,但嘴上残存的那抹浅笑却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而和全程无互动,也让人嗅到了党主席选战提前开打的硝烟。回到团结的话题。国民党前“立委”可谓当局者清,他批评党内高层的不团结可谓说到根子上:“高层各自为政,每个人都有很多原则、自尊,如果去路边问10个路人国民党是否团结,答案会是11个,因为连路边小孩都会说不团结。”国民党内高层的明争暗斗早已是人尽皆知,连都忍不住发飙,在媒体面前公开表示,国民党“不团结是事实”,并尖锐提醒党内大佬“不要当面说一套,背后又另一套”,批评有些党员“透过媒体放话,或是透过其他管道,常常会产生很多误解,甚至变成损党不利己”。林郁方悲观判断,2016选战打输了,未来国民党在二三十年内可能都无法重返执政!呼吁,团结才能胜利,要团结就要从上面做起!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开个会空喊团结,散会之后大家依然故我,这样子混下去,国民党的选情真的非常悲观。就像部队战力前提必须先厘清“为谁而战,为何而战”,国民党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为谁团结,为何团结”,如果没有团结的理由与目标,团结不啻空喊。内忧外患之际,还能找回失落的团结吗?(文/王大可)本文为海外网“港台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栏目原创,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放眼局势走向,独家评论港台时事热点,港台腔还有更多精彩分析。一点资讯正在帮你跳转到原文严安林:国民党拼团结&拉开执政权保卫战序幕
&&&&来源:&&&&
原标题:严安林:国民党拼团结 拉开执政权保卫战序幕  7月19日,国民党在台北召开第19次全代会第3次会议,正式提名洪秀柱为代表国民党参加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候选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兼台港澳所所长严安林19日在华广网刊文表示,洪秀柱参选让两岸因素在选战中的重要性凸显,洪秀柱个人“拼尽所有”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洪秀柱竞选阵营“拼尽所有”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国民党的团结整合更是必不可少的!   全文摘编如下:   7月19日,国民党在台北召开第19次全代会第3次会议,1600多名党代表与会。除了听取党务报告、执政当局施政报告与党纲、政纲修正案外,重头戏是正式提名洪秀柱为代表国民党参加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候选人。随着洪秀柱被正式提名,国民党面对2016年“二合一”选举的执政权保卫战正式打响。   一、洪秀柱的支持度将日渐升高   洪秀柱在通过国民党内部的“防砖门槛”民调后,支持度曾一度走低。但正式成为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后,其支持度必将日渐升高,并在投票日前形成与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的“两强对立”。其中原因有四:   一是事实上国民党的基本盘与民进党差别不大。过去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基本盘之比一直是“蓝大绿小”,去年“九合一”选举后大体上是“蓝绿平盘”。近来蔡英文民调支持度高于洪秀柱的原因在于民进党已经完成提名与内部整合,而国民党则不仅尚未完成内部整合,提名程序也直到这次会议才真正完成,从而在民调支持度上表现为“蔡高洪低”。   二是国民党开始展现团结。经过第19次全代会第3次会议的正式提名,国民党的团结整合开始进行,无论是洪秀柱阵营的竞选行动还是国民党各级党务系统的辅选,都将正式启动。此次会议中,马英九、吴敦义、朱立伦、连战、吴伯雄、王金平以及洪秀柱等的集体亮相,已展现了国民党团结整合的开端。洪秀柱的民调支持度随之开始升高一点也不奇怪。   三是国民党与泛蓝支持者开始回笼。在民进党已然确定蔡英文为候选人,国民党却迟迟没有正式人选的情况下,国民党支持者的“蓝色忧郁”相当普遍,人心浮躁。而在确定洪秀柱为候选人、且在重大政策论述上基本定型的情况下,支持者对国民党及其候选人的支持的回笼实属必然。   四是蔡英文的民调支持度一直徘徊在40―50%之间,已到了“天花板”,事实上已经无法突破。而随着选战的开打,蔡英文自身的不足与问题会不断浮现,特别是会影响中间选民的支持倾向。如果洪秀柱在吸引中间选民上多下功夫,她的支持度不仅有机会与蔡英文旗鼓相当,而且其看好度也会日益上升。   二、洪秀柱参选让两岸因素在选战中的重要性凸显   两岸关系上的政策优势一直是国民党的强项,也是民进党的弱项,因此,民进党借助去年的“太阳花运动”不断地污名化两岸关系,也污名化国民党,污蔑国共关系垄断了两岸关系。蔡英文甚至声称国共关系不应该是两岸关系的全部,而事实上国共也只是把国共关系看作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来没有将之看作是两岸关系的全部。民进党的算盘是不让两岸关系成为影响2016选战的重要因素,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关系着两岸发展前景,怎么可能与两岸因素“脱钩”?!   事实上,台湾越来越多的民众正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获得好处,只是有多点或者少点,有感觉明显或者感觉不明显的区别。洪秀柱在两岸关系政策上立场鲜明,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倾向明确,自然会让至今不承认“九二共识”的蔡英文相形见绌,无法回避与逃避对于如何维系两岸关系稳定、和平与发展的政治基础的立场与态度。   三、团结的国民党依然有机会保住执政权   如前所述,蓝绿基本盘相差不大,决定选举胜负的关键是中间选民的支持倾向。因此,只要国民党内部整合真的能做到洪秀柱被提名后的演讲主题“团结”与“承担”,在巩固基本支持群众的基础上,再多争取中间选民,胜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且不小。   尽管目前蔡英文的胜选可能性似乎高于洪秀柱,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也承认国民党选战相当艰巨,但台湾的选举从来就是这样,“人人有希望,个个无把握”。谁都不敢明言谁一定当选,这从蔡英文与民进党迄今行动都戒慎恐惧的一面可见一斑。但是,归根结底,洪秀柱个人“拼尽所有”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洪秀柱竞选阵营“拼尽所有”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国民党的团结整合更是必不可少的!(严安林,本文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兼台港澳所所长)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大小绿”阋墙 台媒:闹剧之后国民党是最大输家|国民党|输家|黄暐瀚_新浪新闻
“大小绿”阋墙 台媒:闹剧之后国民党是最大输家
“大小绿”阋墙 台媒:闹剧之后国民党是最大输家
  原标题&“大小绿”阋墙 台媒体人:闹剧之后 国民党才是最大输家
  [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时代力量立委”日前因不满台当局“劳基法”修法,5日起在台“总统府”前绝食抗议,警方8日清晨开始采取行动清场,带走部分抗议民众及“立委”,历时58小时的抗议行动才就此结束。对此,岛内资深媒体人黄暐瀚直言,“大小绿”阋墙,而在这场闹剧之后,也许国民党才是最大输家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0日报道,台劳工团体因不满民进党强力对“劳基法”修法,近日持续在台“立法院”周边抗议,警方也在“立法院”、“行政院”等区域放置拒马,阻挡民众、抗议者。
  国民党“立委”蒋万安日前在发言台靠2个多小时的“冗长发言”阻挡“修法”,成功挡下“劳基法”修正案初审,可说一“站”成名,被封为“站神”。黄暐瀚对此表示,几波努力后让岛内劳工意识到,国民党或许是另一个可以依赖的对象。但到了最后阶段,黄暐瀚说,国民党竟忘记演出、抗议,岂不是前功尽弃?
  黄暐瀚认为,面对麻木不仁的民进党当局,小绿跳出来抗议。然而,当“大绿”“小绿”吵成一团的同时,国民党还在恍神。那么,“大小绿”阋墙,在这场闹剧之后,也许国民党才是最大的输家。
责任编辑:张岩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不团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