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大师对殴的事儿,有人了解细节么

爱武术的中国人,并不爱打架。来看看武术大师的真真假假
难能可贵的是,有武者也有德。爱练武的中国人并不恃强凌弱,必要时刻提起武器就能保家卫国,不仅对自己要求武德,传授武功时对徒弟的德行要求也很高。所以说中国武术的核心从来就不是“进攻”,而是“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刀光剑影,十八般武艺,
它是一横一竖的中国武术。
侠骨柔情,忠肝义胆,
这是铮铮的中国侠义之魂。
当中国武术遭遇“名誉危机”,
它又将何去何从?
爱武术的中国人,并不爱打架
说到传统武术,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传说中的武林门派都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全真派、武当派、崆峒派、峨眉派、少林寺……
虽然在影视剧中,他们总爱扎堆出现,总是身穿统一制服,显得颇为滑稽,但是他们不仅在历史中真实存在,有些在鼎盛时期还曾对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
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身穿统一着装,和其他门派一样,他们也爱扎堆现身
据年挖掘整理的材料,整理出来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约有129种。
这其中就包含近几年很红的咏春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等等……这些拳法分布在全国各地。
《一代宗师》中叶问的咏春拳
尚武之风:为什么武林门派那么多?
初民习武是为了保家卫国,比如周朝的学生一般都要文武兼修,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和御就是当时的武。这种武术的基础是军事武艺。
春秋时期,武术受到统治者们的重视,武艺高强者会得到重赏,一来是军事兼并需要高手,各地甚至以军功来授田宅爵禄,于是许多人愿意以武技博取功名。
▲《英雄》中,李连杰饰演的荆轲正是战国末期著名的侠士荆轲
二是贵族们有爱看别人打架的癖好,《列子》中就写到子华有这种恶癖,还会奖励打赢的人,所以去他家碰运气的人比上朝的人还多。上流社会的不正之风虽然导致“国殆成俗”,却也促成了尚武之风,也让武术得到意外的发展。
这种打给贵族看的运动在古代一直存在,秦朝时被称为角抵,南北朝到宋朝时被称为相扑,在唐代流入日本。作为一种为上流社会追捧的娱乐项目,一直非常流行,尽管据史料来看,这种打斗会致对方于死命,常常会“扑而杀之”。
图为唐代的相扑
到了汉朝,习武之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有所提高,于是尚武中掺入了“快意恩仇”的侠士精神。当时的练武之人重诺、轻财、品德高尚、绝不仗势欺人。行侠仗义没毛病,但是走火入魔之后,不分是非,一言不合就拔剑杀人,还出现了所谓的“死党主义”,可以为朋友死,为朋友杀人。虽然现在看来颇为鲁莽,但在当时却非常有魅力。
到了隋唐时期,习武之人更是潇洒非常,李白有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些侠客每行十步杀一人,杀了千里那么远,一拂衣袖,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唐朝人喜爱武术,也崇拜习武之人,据说画师吴道子邀请裴旻舞剑,来了几千人围观,只见裴旻走马如飞,掷剑入云,然后以鞘承之,围观的吃瓜群众无不惊呆。而吴道子的画,李白的诗在唐朝又相当于今天的功夫片,对武术和侠士的宣传作用也是不可小觑。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经过盛唐的酝酿,武术在两宋迎来了成熟期,从“宋太祖32式长拳”开始,武术中套路,拳法、腿法、枪法都有了名字,习武变得很系统,开始有了体系和门派。
南宋时民间还出现擂台赛,就像我们今天爱坐在电视机前看歌手打比赛,南宋人爱看武林高手打比赛,称为“露台争交”,比赛项目有相扑、摔跤,后来还出现了棍棒。头号种子一般都能得奖,金银布匹自然不在话下,有时候还会奖励官职。
到了清朝,各地出现的拳种门派更为琳琅繁多,至今沿传不衰的许多传统拳种,究其渊源,大多是在这个时期内形成体系的。
由于各朝统治者的重视,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促使传统武术不断发展,再加上传统武术向来都有地域差异,从“拳兴于齐、剑起吴越”到“南拳北腿,东枪西棍”,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拳种和门派。
尚武也重德:习武之人的自我修养
中华民族尚武,但这里的“武”却并不单指技击的武术,而是武术与侠义精神的结合体。历朝历代的习武者都在练武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的德行。
1、有礼有节
春秋时期出现了“儒士”,习武就和德行捆在了一起。孔子说了:“勇而无礼则乱。”有本事也要有礼貌,习武者之间也开始出现基本礼仪,比如“授人则辟刃”,把刀剑递给别人的时候,不要以刀锋向人,相信现在仍有许多人非常在意这个细节。
其次,到了秦朝就开始有了武术理论,而且武术理论已经和古代哲学关联,比如借用阴阳来指双方的“斗力”变化,这种精神境界就不是街头斗殴可比的了。
2、行侠仗义
宋朝之后,各武术流派对徒弟都有严格的规定,防止徒弟以强凌弱、学武伤人。习武之人以“为民除害”、“为国争光”、“维护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这种价值观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
传统的武德也提倡见义勇为,除奸去恶,尤其是宋朝之后,习武之人对于社会上的好恶淫暴之徒深恶痛绝,必欲诛之而后快。这不仅是被练武之人推崇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普通老百姓都能找到共鸣的精神。
武者提倡的仁义是对好人的仁义,对邪恶之徒则施以暴力,这也是武术受尊重的原因之一。
▲动荡时期,习武之人为国争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同霍元甲一样的民族英雄,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
3、点到为止
电影《一代宗师》里,叶问在金楼挑战各门派时,大家并没有打的你死我活,而是点到为止,这是传统武术的另一个特殊之处。
在左思的《吴都赋》中就写到越文和袁公较量,各自折了根竹子代替剑,也有记载曹丕和邓展进行剑术较量时,是“以蔗为杖”,武艺切磋都避免刀剑交锋。
于是后人就有“被毡甲,操竹”,还有枪头包着毡片,以枪杆斩杀决输赢的场面。这和现代武术比赛中,严禁打击要害,并且穿戴大面积护差不多。都是武德仁义观的体现。
此外古人爱研究穴位,点穴法的发明就是另一种仁义,点穴是为了服人,而不是取人性命。
▲《一代宗师》中,叶问和宫二比武,叶问因失控踩裂地板输了比武。这种点到为止的切磋在传统比武中时常出现。
古人习武是“闷来时造拳,忙来时种田”,放到今天就是创造工作之外的精神世界。
难能可贵的是,有武者也有德。爱练武的中国人并不恃强凌弱,必要时刻提起武器就能保家卫国,不仅对自己要求武德,传授武功时对徒弟的德行要求也很高。所以说中国武术的核心从来就不是“进攻”,而是“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正是这样的武术文化才能在历朝历代衍生出无数的以侠义精神为内核的故事,并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民族传统。
武术大师的真真假假
从早年黄飞鸿、霍元甲、陈真到近年的太极宗师杨露禅、咏春拳高手叶问,以晚清民国的武术宗师为创作背景的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在荧屏或者书上,他们不仅武艺高超 ,风流倜傥 ,而且还有着各种神奇的经历,但这些英雄是否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他们的故事又是否真的发生过呢?
太极高手杨露禅不是“怪咖”不长角勤学苦练成大师
2012年连续上映的两部电影《太极1》和《太极2》为许多观众引进一个“新”的武术高手杨露禅。说他新,是因为相比黄飞鸿、霍元甲的威名,杨露禅确实没有太高的知名度。但在真实历史上,这位生于1799年的太极宗师,在武术圈可是威名赫赫。
在《太极》这部电影中,杨露禅被描写成一个自幼和母亲一起被家里赶出来的可怜孩子,而且是天生头上长角的“怪咖(指有奇怪才能的人)”,只要一碰这个角就会在短时间里获得惊人的力量。他先是加入“天理教”流落江湖,后来又经高人指点要去陈家沟学拳,经历一番拜师磨难和“偷学拳法”的风波后,突然顿悟,一夜之间就成了一代武林宗师。
实际上,真实历史上的杨露禅从没加入过“天理教”,也没有过传奇的学艺故事,更没有什么“偷拳”之说。实际上,关于杨露禅早年的生活情况目前并没有史料记载,只说他自幼好武,后来拜了陈家沟的陈长兴为师父,学会基本招式回乡苦学18年,期间还多次回到陈家沟请师父指点,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杨氏太极拳”,不像电影上跟着陈长兴没几天就变成绝世高手了。而关于他偷拳的说法则是源自当地一个传说,杨露禅年轻时曾迫于生计,在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的药店干活,适逢陈氏太极的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杨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并私下练习。后被陈发现,陈认为其是可造之才,于是摒弃门户之见,收杨为徒。不过该说法因缺少证据,一直备受质疑。
历史上的杨露禅于1872年去逝,他也是目前有可信史料记载的,第一个将太极功夫发扬光大的人,被后人称为“杨无敌”。
一代宗师黄飞鸿佛山无影脚?娶过十三姨?
有人统计,至今香港拍的武打电影已有超过一百部是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创下以同一题材拍摄最多电影的世界纪录。
黄飞鸿生于1847年的广州佛山,是岭南地区武术名家及名医 ,擅长南拳流派洪拳。但他所谓的看家本领“佛山无影脚”则纯属虚构,值得称道的是 ,黄飞鸿的舞狮技术堪称一绝,黄飞鸿的狮艺以狮子出洞 、狮子上楼台等著称,在当时的广东独树一帜 ,还开创了女子舞狮的先河。总之,黄飞鸿的武功并不像银幕中那样无所不胜,有资料记载,曾经好几次打抱不平时,黄飞鸿都寡不敌众。
坊间有许许多多关于黄飞鸿的传奇故事,其中人们最感兴趣的应该是黄飞鸿与十三姨的爱情故事,然而事实上黄飞鸿并没有十三姨这样一位红颜知己,历史中的黄飞鸿爱情与婚姻非常惨淡。他一共结过四次婚,三任妻子相继死去。直到第四任妻子莫桂兰,才陪他度过了最后的岁月。也有人说莫桂兰或许就是十三姨。但莫桂兰直言不讳,说黄飞鸿对她的感情一般,她嫁给黄飞鸿的时候才19岁,但黄飞鸿却已经五十多岁,老夫少妻,没有什么浪漫。
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趁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终年78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
爱国义士霍元甲没有徒弟叫陈真被宣传出的抗日英雄
霍元甲可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知名的武术高手之一了,其粉丝无数,关于他的影视作品也不胜枚举,其中最知名的一个故事就是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陈真替他报仇。
这个传说最早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上银幕,之后也曾被多次拍成电影、电视剧。陈真相传是霍元甲的弟子,在为被日本人害死的师傅报仇之后,也被日本人设计杀死。很多影视作品甚至直接说陈真是霍元甲的五徒弟,他不但身手高超,早年留学海外且在师父霍元甲死后,从日本回国来为师父申冤正名。这个人物和霍元甲享有相当的声誉,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陈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事实上,陈真这个角色是 1970年香港作家倪匡根据民间传说在《精武门》这部小说中杜撰出来的,而且是为李小龙“量身定做”,当然关于陈真踢掉“东亚病夫”这个匾额的故事也是杜撰的。
真实历史中的霍元甲生于1868年,出身镖师世家,年轻时曾靠砍柴、在码头做搬运工为生。霍元甲曾准备和一个英国大力士奥皮士在上海张园比武,但该力士却因有事而回国(有传闻该人其实是一个马戏团成员),该比武最终没有发生,但后来人们说是霍元甲吓退了外国大力士。
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精武体育会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武术,主张屏弃门户之见,因此精武体育会本身从来没有“精武门”的叫法。该武术协会成立3个月后,霍元甲因病去世。后来他被塑造为民族英雄,以宣传反对日本及俄国的入侵意图。
(图片人物:武当太极传人张振璇、邓小坤)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签约作家或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传统武术高手打架谈
武术论坛里一个传统武术高手写的经验之谈,虽然有些东西我还不是很赞同但是看了之后还是很有体会,我转来大家看看,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的.
&&&&&&&&&&&&&&&&&&&&&&&&&&&&&&&&&&&&&&&&
作者:萝卜酒
&本文来源于中华气功大全网:
世事无常,当年龙武师千里寻斗拳王阿里,差点没给抓进公.安.局(没有介绍信)。现在炒做挑战泰森居然成了潮流,但却没有一个敢再去酒店外面等的。我说要买龙武师赢,是因为见过龙师的身手,阿里虽未亲见,但也看过录象。抛开步法、腿法和交法,光从力量上阿里就占不到太大的优势。
而现在这些唱着义和团调子的垃圾,真要是和泰森斗,我看一个照面就会输。西方拳击手的训练手段是不全面,但也没闲着,千百场的比赛又没做假,凭什么你要赢别人。内功,动不动就说内功,知不知道内功是什么啊!
内功又不是咒语,就你有,别人就没有。西方拳击手身上的“内功”可不比这些人少,虽然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但一但用出来很可怕的。光从这些义和团只知道找泰森的麻烦,就看得出他们对拳击其实很无知。泰森并非真高手,比霍利菲尔德差多了,他输给霍是一点都不怨。
霍利菲尔德打拳用脑,技术也很不错,打刺拳时有很明显的侧身沉肩动作,用的是抖弹劲,打出来的拳幅度不大但带骨力,杀伤力很大。泰森一味想*近了,好用上腰力打钩拳,结果被霍氏老远就干掉了。泰森第一次输了还不服气,等打了第二次才知道自己真的很差。霍利菲尔德是个有心脏病的人,年纪又大了,体力跟不上,做动作时不得不找点省力法子,结果给练出“内功”来了。体育场上这种事常有。许多运动员年轻时体能好,总是鼓着一口气冲,不知放松为何物,年纪大了体力下降了,提不住那口气了,一放松反而技术、智慧都出来了。
这就是“气沉丹田”后找到了根劲的结果。霍利菲尔德的拳头上有根劲,出拳的速度虽不快,但能因敌变化,到了对方身上才发力的,此乃内家拳的“轻出重击”之谓,比史泰龙电影里“风暴般”的拳头威胁大太多。泰森和霍利菲尔德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我曾很注意地看过霍泰第二战时,霍氏的出拳时腰腿的配合,西方拳击手发力时大都蹬脚尖,而霍发力时脚跟是着地的,这点细微的差别是很了不起的,拳上的力道能增加很多。看霍氏的访谈节目,发现他是黑人里少有的有修养,静得下来,也不乱动,真想不到一场心脏病居然成就了一个真的高手。
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少不得要和黑人拳击手过招,实事求是地分析对手。黑人选手很有天才,天生的骨壮筋强,我等练十年的成果,别人天生就有,而且还进步快。黑人选手的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黑人天生坐不住,加上受教育少,养成了许多恶俗和嚣张的习惯。打拳时不动脑,士气起伏很大,顺风时喜欢欺负人,逆风时没斗志。如果针对性地下点圈套,基本都要上当。现在国外肌肉训练成风,健美式的肌肉训练其实是把黑人选手的优势搞没了。但黑人的天才真的很了不起,电视上经常看到黑人拳手很沉闷地搞了半天,忽然使出一个很漂亮的“内功”动作一招定胜负。只不过这种情况很偶然,就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过度兴奋了出不来,不兴奋也出不来。基本上,我觉得西方的拳击训练方式是在抹杀天才,所以拳击界里成大事的都是些另类,越是好孩子受害越深。这和中国的教育制度很相似。
黄种人天生体质是有差距的,必须要*后天的科学训练,要练出内功才行。但什么是内功,体委那帮人是不懂的。在内功问题上,有两个极端,一是否定内功,片面突出苦练;另一个是神话内功,以为有了内功就可轻松获胜,结果让林教头那种好大言,敢开口的人钻了空子。内功神话非常可恶,是种取巧心理,而中国人却最爱搞这个。小到内功神话,大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都是在取巧,结果上了大当。就算内功所向无敌,练内功也从来不是个轻易的事情,取巧想都别想。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不能真实地宣传内功,我觉得还是多讲苦练的好,只要注意别伤身就行。
象每天踢三千腿那种搞法很勇敢,但是很难持久,不过有这个基础,只要身体没出大毛病,将来一有明师指点,能更快“悟道”。历史上许多内家高手都是先练的外家拳,李雅轩就是个例子。练过外家拳的人之所以好“悟道”,一是有力,腰腿力量够,不须从头走猫步;二是知理,都是打过架的,有感性认识,能发自内心地理解内家拳经中许多大实话。太极拳在知识分子中有很多FANS,有知识是好事,但是不打几架很难说能真正地理解内功的好。
内功是人的本能,一言蔽之就是放松,放松之后有玄妙。
内功能把人的极限发挥出来,并非等于可以任意妄为。中国武术的内功含义非常广,力量只是内功的一方面。内功的最高境界近乎神仙术,如何练习今天已无人知道,但是内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劲和放松:放松之后出根劲,有了根劲更放松。放松并不容易,象练瑜珈那样,绷着腰打坐,嘴里反复叫放松,其实是以“放松”为名义的紧张,就象共党国家总爱取名民主共和国一样。(我校)最新的医学研究显示:人脑决定不做一件事所牵涉的脑细胞和消耗的能量,常常超过决定要做什么事。所以,心中想放松其实还是没放松。
人真要放松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自信。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就是放松。《卖油翁》里的卖油翁卖油,射箭的好汉射箭,都是放松,反过来让卖油翁射箭,好汉卖油就都紧张了。如果光讲养生,所有体力的运动如下棋、弹琴,只要是娴熟了,都能让人放松,就是修手表、扎假苍蝇也能有此功效。太极拳除放松之外还能活动筋骨,这比修手表好,但不是主要的,人只要心中不焦虑就什么都好了。小子我真心地建议众看官向英国人学习都去Develop一个用体力的Hobby,哪怕是做木匠,Hobby能抚慰您的心灵!
内家拳能真放松是因为百战百胜,与人生死斗,“胜似闲庭信步”。李雅轩讲散手比斗中身轻骨爽、有不可言语形容之妙,说得就是这种享受,和明朝皇帝做木匠是一的道理。人要是腰腿有力了,跳得远,蹦得高,动作快了,别人一拳打来,要躲要打随心所欲,心情当然不紧张了。一放松就解放了脑,人就健康,思想和心态也变化,这是内功的第二步。内功让人沉着,思维敏捷,用在打斗中远比力量更有效,也更可贵。内家拳的所谓养身功效也在于此。练内家拳是可以治好近视眼的。
许多人追求内功是看重内功的力量,是舍本逐末了。内功拳在打斗中确有放人丈外的轰动效果,但这只是借力,不是内力主动做功。内家高手放一个人容易,扔袋面粉就难了。我师教我等推手、散手时常说,“是你自己打自己,我只不过加了一把力。”
内力仍然是肌肉的运动,内力并未超过人的肌肉的能力,让内家高手举杠铃决不会比世界记录高。只是内力使用肌肉的方式很独特,因此力量要大些,但大不了多少,能大50%就不错了,与此相对应的是用力时间缩短了,肌肉的消耗也急剧减少,这才是了不起的。平常人力虽大,但在打斗中用不出来。内功最可怕的是能恰如其分地使用这个力量。内力是准确,而不是光力量大。人其实也就是个箱子,给个力就会动,只要打得上没有不倒的。比武不是比举杠铃,平常人的力足够了,打斗中要会用力才真能赢。
许多人到处宣称西方拳击手一拳有几百磅,那是无知,是投降主义。几百磅是个什么概念啊!几百磅的杠铃放地上,拉拉试试。打斗中,一瞬间几百磅,一匹马也做不到啊!就算他真力大,有几百磅,也照打!燕青不也扑翻了任原.
我最初向往武术是为了打架获胜,后来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艺术。打架其实是最容易的,打死人也用不了多大的功夫,但想会会高手就难了。
打赢流氓的功夫容易练,我在师傅手中象个儿童,但在外面打时手还挺快。一次在街上和一个横人斗,赢的太轻松几乎没有任何成就感。拉扯在一起时,我一手架着他,另一手远远地甩了几拳,其实也没怎么伤着他。但他没能抬起头还不了手,吃了亏,就往前冲,想打近战。冲过来他就搬我,想使拌子,我架住他一会让他用力,等他搬得实在了,然后顺他的力一拉,人就到地上了,脑袋撞在柱子上。比赛结束。
这次打斗对手很差,但对我仍是个大的提高:最根本不是力大,而是我居然在那种情况下还能想事情。这种进步让我自己都很惊喜。不过街头斗殴很恶心:那些人在打架前那么凶蛮、无理,打输后又如此可怜、无助,难道人性天生就是无知和软弱的。一个小混混这样也罢了,象刘少奇,都贵为国家主席了,也还是这样。刘少奇被红卫兵殴打,情急中拿出宪法来挥舞,他可曾想过那些被他整的人也是有本宪法保护的,而当年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假使毛刘这些人小时候多打点架,不知道会不会好一点。
武术用在斗殴上太糟蹋了,打人并不能带来什么快乐。练了武要和高手过招,看看人家的手段如何出神入化,自己又该怎样应对,那才是真的叫人高兴。现今中国社会上,暴烈之气很重,就是“平常百姓也做不得善人”。学点武不吃亏是对的。
打斗中力量并不太重要,是个人都有足够的力量取胜。最重要的是冷静,脑子要清醒,不能紧张,不能怕。许多善打架的人,一点功夫也没有,就是因为沉着,天生的力量就够了。对方也是人,凶巴巴的样子其实是害怕,好对付。真正的高手,由于气在丹田,表现得很平和,不过打起来就如猛虎。我师有次在批发市场打一群爆发户,一人对八个,还倒陪了七百块汤药费。
那帮人是横惯了的,并没什么本事,终于倒了大霉。说来很气人。明明是他们的汽车撞了停着的自行车,他们还有理了。我师本想算了,结果那开车的还故意松刹车,把自行车的轮子压弯。这明摆就是欺负人嘛!那帮人从车上下来一群,我师怕他!窜进去,照当头的胸上就是一拳,拳劲透胸而过,那厮吃打坏了骨头,鼻涕口水和着血流,站那就不动了。一群人围上来,又抹袖子,又嚷嚷的,样子挺凶,却都不走近。欺负弱小惯了的,哪见过真阵仗。我师动了狠心,一双眼睛怕人,东一掌西一拳,八个全倒,搞成了表演。十秒钟,这帮人全到地上嚎去了,哭的都有。
终于想起有政府了,到派出所解决问题,我师见他们被打得也惨,气下去了,就倒陪了七百块汤药费。那个当头的被打得很可怜,其他人扇在头上的多,血留得怕人但没内伤。当头那个胸膛被打透了,没几年好不了,恐一辈子都不爽利。
我师身才瘦小,看不出是个有功夫的,身高不到一米七,但臂长却有一米八五。我师三十年功力,骨头极重,从外表看最多一百二十多斤,但实际有一百四十多斤。内家功夫练的是筋骨,肌肉成细长条,骨头极密。我师每每和武林同道比手,不用什么周折,只要两指往别人身上一甩,没人受得了,罗师伯就是个例子。罗师伯本是练外家拳出身的,一身硬功护体,就是小伙子用榔头敲都不怕,但就怕我师的两根手指,“砍在身上就似角钢,痛在骨头上”。罗师伯的外家功夫很高,一棵大树两掌一戳,能把树皮戳掉,要是插在人的肋上当场就没命了。罗师伯年过五旬后,气力下降,外家功夫有点力不从心,见了我师显露的内家真传后,就想转投太极,欲拜我师为师。我师年纪比罗师青,罗师也是一门之首,又是多年好友,就以大师兄的身份代何其松师收罗师为师弟。罗师伯是老武林,见过大世面。讲了很多武术真经,让我等大长见识,从此不敢轻视外家拳。
我师住在火车站附近,社会治安很乱。我师晚上出来教拳,只带把棕竹扇子就够了。棕竹扇子有弹力很结实,只要用上抖弹力,足够敲断人手的骨头。我师感于社会治安不好,教了我等很多实际的防身术,苦练了太极拳里的几招,比如提手上势,金鸡独立,斜飞式等。提手上势就是踢对方的迎面骨,如果穿着皮鞋,用鞋边一插,就象刀劈斧砍一样可怕。太极拳里许多招式都是能立取人命的。只要用上了内力,一把棕竹扇子就是一把刀,两根手指就是剑。(剑法中左手捏的剑诀就是一把用来点穴的短剑,太极剑法是两把剑,可惜如此基本的道理都每人懂。)我们师兄弟每人都买了把扇子,很有点派头。如果没有扇子,一本书也行,书脊弹人照样打断骨头。生活中有很多可用的武器,对付持刀歹徒很管用,不须怕。
持刀歹徒并不可怕,但是现在军体拳等教的空手夺刀方法是万万用不得的。想踢掉或扭掉对方的刀是很愚蠢的。会用刀的人,其实不用刀也能伤人,刀也就是个幌子。如果你的注意力全在刀上,他的拳脚就可以随意伤人了。有些有经验的歹徒还故意左手持刀,就是诱你上当,好右手伤人。对付持刀的歹徒,别一门心思想夺刀,关键还是要打击对方,把人打倒了,刀还能伤你!如果去踢敌人的腕子和抢人的腕子,你一伸手别人手里的刀挽个花就能把你拉道口子。
对付刀和一般打斗差别不大,都是注意别让对方落着根,没根劲刀是捅不出力、伤不了人的。会用刀的人,刀刃是向上,刀总挂在腰边,不轻易出刀的,目的是一但捅进去就用腰力往上拉,这是军队在战场上用的立取人命的招术。碰到这种人你就走,他懂其中的奥妙,是不会追的。
一般的歹徒拿把刀乱捅,那就好办了。他总想着刀,你就可以指东打西,比如假装夺刀,在他收刀时戳他的眼。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用衣服去挂他的刀,那些傻叉总是把刀磨得很快,一碰就挂上,衣服挂上后换个方向,用个脆劲一弹就能把他的刀拉掉。
911那次,若是我在机上,只要用个毯子叠成两层,象斗牛士一样往刀上一蒙,傻阿拉伯肯定会使劲地捅啊捅的,毯子又没绷紧哪里捅得开,趁他忙那头,这边拿把长点的钥匙就插丫脑门上。没毯子用坐垫、枕头都行,只要是软的织物,软东西不搭力,最麻烦,软索捆猛虎啊!
真正的高手不怕你那大棒子偷袭,就怕洒个网子给缠住了脚。不过谁要是敢拿网出来,高手见了肯定会动杀心。内家高手,功夫全在脚上,身法快如鬼魅,你还没来得及抬手,一个快步冲过来,先就收拾了你。
人身的力全从脚上来,脚一定要站实了身上才能做动作。就象电影《骇客帝国》里一样,身体晃啊晃的,脚却一丝都没动。《水浒传》里有个关于脚的打斗细节写得最真实:话说卢员外遇害,燕青逃到城外腹中饥饿,因逃得匆忙身边无钱,看两个客商在道上赶,便欲抢劫,但又不想伤人性命,只是上去一拳打翻了一个。被打翻的正是石绣,另一位好汉便是杨雄,只见杨雄回身就是一棒,打在燕青的腿上,燕青吃痛倒地,石绣上来就想捅一刀,好在看见了燕青袖口的花绣。这场打斗波澜不惊却充满智慧。杨雄果然是个街头斗殴的高手,回身一棒就往膝上打,不高不低的最是难躲。要是打头,腰一晃就闪开了,以燕青的身手这一棒也只有生生地忍了。好个燕青,果然是能扑翻任原高手,若是换了旁人骨头早就打断了,燕青钢筋铁骨,只是吃痛不过而已。杨雄这一棒是下了杀心的,燕青没被打坏,除了骨壮,想是知道该如何“忍”。
内家功夫里有“硬碰硬”的招法。我师传我的诀窍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劲,碰撞时骨头一转,看是两个人碰骨头,其实是我在小小打了他一下。骨头这一转就把横向的来力变成了纵向的力通过骨架传走了,纵向承力再大骨头都不会断的。对方骨头若是不动,只有吃打伤了。我以前踢足球,胫骨碰着就痛,现在被人蹬踏都无所谓,一是的确骨硬了,二是用上根劲。足球巨星,所以敏捷胜人,还不受伤,全是有根劲,马那多拉被踢的还少了,又怎么样。中国足协的蠢货,不练点根劲,跑一万米有屁用,他们那里知道米卢天天带头玩足网球的用心啊!小子我体会到根劲,就是*学着踢足网球踢出来的基础。
恩师又天天压,“硬了”、“软了”地搞了整两年,终于有一天福至心田就碰上了。
人的骨架的设计很奇妙,许多关节的接触面都是开槽的马鞍面,而且骨头两端都很粗大,这种设计能把很大的侧向力转变成沿骨头走的纵向力。太极拳处处讲根劲,根劲其实就是骨力。太极拳经曰:“力由于骨,劲出于筋”,还有“劲起于脚”、“节节贯通”之说,就是讲的手上的一拳其实是从骨架上传来的腿上的力。手才多粗,腿又多粗,拳击打半天倒不了一个,内家拳只一掌一拳就能取人性命,原因就在于此。西方人为求这一招至胜,只知力大好用,却越练越蠢笨,而我们的老祖宗真是太聪明了,怎么就想的到。现在西方把人体每个关节形状细节搞的很清楚,象脊椎有六个自由度,每个自由度的上下限等等,但是就是不知道每个角度的具体力度能是多少,什么样的安排能最出力又最小伤害。这是算不出来的,矩阵太大,而且有些假设还是错的。老外要是懂得什么是根劲,整个运动科学的许多结论就得推翻了重来。
如果有什么手段记录下我师每个动作各关节的细节,那才真是宝贝啊!到时候众看官想学功夫就容易了,买张光盘就得。体委几十年来为了庸俗化太极拳,鼓吹陈王庭创拳说。其目的就是为了否定内家拳的中华文化传承,然后才好任意胡来。根劲和内功非太极拳独有,形意拳里讲的更多,难道形意也是陈王庭所创不成!一拳一掌,随便摆个架势,能不能出根劲,内行一眼就看出来了,老一辈的拳照珍贵之处就在于能提示后来人各种姿势下的劲路。体委的冠军们可有一个是能出来根劲的?这样的拳也能打人,这种冠军难怪大家不服。
现在的太极名家里面有几个对得起他的那个姓的。不是我骂他们,有没有功夫,自己的拳照明摆在那,赖都赖不掉的!
祖师杨澄蒲和李雅轩的拳照珍贵啊!如果众看官懂的欣赏其中的劲路,那就是功夫入门了。杨澄蒲的拳照尤其宝贵,比如栽捶,只有他敢弯腰,就连李雅轩都只能打成直腰的。不是李雅轩不想弯腰,没有办法,内力不到只能如此。许多名家子孙,扛着上辈人的名声,照着照片摆拳架,自己还不知道错在那里。祖师的拳架子岂是那帮破铜烂铁能学得来的!这就好比书法,谁能模仿得了王羲之字。若是老老实实地写一幅自己的字,别人也许还表扬几句,“写得好,很黑!”描这么大的名家的字画来充自己的本事,还不找抽啊!
以书法比拳照很贴切,书法里的劲路和拳的劲路神通。郑曼青的字和他拳是一样的,劲力单纯,含在里面,结构也不复杂,一条劲从头到尾的转换很分明。李雅轩的拳好比颜真卿的字,刚猛连惯,小处锋芒自然挥洒、放荡不羁,结构上是刚中有柔,处处照应,不大容易看清楚其中的气魄收放。清朝有个进士把颜体字改了,笔画过多修饰,结构也改得简单机械好掌握了,小学生学字多用他的本子,这种字乍一看也刚猛,但总感觉撑不起来,好似阉人。现在的名家打拳多有似于此。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母亲狂殴狮子救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