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c919大国产客机c919最新消息耗费了多长时间

三问C919大型客机:中国制造还是中国组装?
原标题:三问C919大型客机
新华网上海11月2日电(记者 毛海峰 贾远琨 李美娟)总装下线的C919大型客机,是网络上的超级“红人”。点赞的、质疑的,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串串问题时不时从网上冒出来,其中有三个问题特别受人关注。
——大型客机是制造还是中国组装?
C919大型客机自研制以来就一直宣称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但是网友的质疑仍不断出现:发动机、航电核心处理系统、部分材料都得靠老外提供产品或技术,凭什么说是“中国制造”?
网友的质疑不无道理,但是判断一架飞机是本国制造还是组装,一般看三个标准:一,整机的产权归谁?二,研制整机的核心团队是谁?三,整机研制的关键环节掌握在谁的手里?
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金壮龙告诉记者,C919整机的产权属于中国商飞所有,研制时是以中国商飞公司的团队为核心,飞机的设计、总装、试飞、销售等关键环节都掌握在中国商飞手里。中国商飞在选择用哪款发动机、哪个航电核心处理系统、哪些材料。“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中国商飞公司这一研制飞机的思路,清晰地表明了C919大型客机确确实实是“中国制造”,它体现了中国人的意志。
金壮龙说,至于外国企业提供零部件或技术,这在全球航空制造业中是常见的事。像波音、空客这样的航空制造业巨头,在研制飞机时也在很多关键零部件上使用国外的产品,如在复合材料方面大量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国商飞公司用“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制造C919大型客机,在坚持中国制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聚全球之智”,提高了国产飞机的性能。
——老百姓何时坐上大型客机?
C919大型客机的总装下线,让老百姓看清了它的“长相”,但是什么时候能坐上去呢?金壮龙在下线仪式上给出了2016年首飞的答复,但对于何时投入市场却未明确告知。
金壮龙的谨慎,是有其道理的。根据最初的打算,C919大型客机2014年底实现首飞,2016年交付使用。但现在已是2015年11月,才刚刚总装下线,首飞推迟至2016年,交付的日期自然也往后顺延。
导致出现顺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C919为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对记者说,我国在大型客机的实践上已停止了很多年,飞机设计的参数、定值积累极少,加上要参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起来得“踮起来脚才能够得着”。
老百姓到底何时登上国产大型客机呢?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工程学院航空文化教研部主任江善元说,这主要取决于C919首飞后的试飞时间。在欧美航空工业发达国家,一款新飞机的试飞周期和研制周期是1:1的关系,按此比例,C919研制花了7年,试飞也需要7年。
不过,由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在2009年至2014年期间,首次完全参照飞机安全和技术标准对ARJ21飞机进行了试飞,积累了大量的经验,C919试飞的时间会大大缩短。中航工业洪都C919项目总师郑和兴预测,从首次试飞到试飞结束拿到适航证,“两年困难,三年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按三年进行计算,加上首飞到开始试飞的时间,老百姓可能会到2020年坐上C919。
——坐国产大型客机安全吗?
安全性,是老百姓选择乘坐哪款飞机的首要因素,国产大型客机安全吗?
作为制造方,中国商飞公司把飞机的安全性时时刻刻放在了首位。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总体气动部操稳特性室副主任余圣晖对记者说:“我们对故障是零容忍,决不能让飞机把故障带上天。为保证飞机的安全性,目前我们正把9名飞行员,分为3个机组,对C919进行模拟航线试验。同时,在重点实验室进行大量故障试验,有些故障的发生率仅为10的负7次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仍要检测飞机的安全性。”
C919在总装下线后,还要经过试飞,这是在真实的大气条件下,对飞机、发动机及机载设备进行探索研究、验证和鉴定的系统工程。其中有部分试飞,需要在特殊气象与自然环境下进行,包括高温、高湿热、高原、高寒、大侧风、模拟冰型与自然结冰、噪声、热气候燃油试验、湿跑道、溅水、排烟、排液、除雨等。如果这些特殊气象国内没有,还要到国外找。只有经得起国内外极端气象与自然环境的考验,大型客机在全球的飞行才能有安全保证。
最终,C919还要通过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适航认证,确认飞机设计、制造满足保证安全的基本要求。对于C919,中国民航局将严格参照美国的适航标准进行审查。这样,C919的设计、制造、试验等每一个步骤都会严格按照国际上有关民航安全的适航标准和规范来进行,来不得半点差错,最后才可以销售给航空公司运营,最大限度地确保老百姓的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中国商飞研发制造C919大型客机纪实
中国大飞机诞生的“摇篮”
6月13日,中国商飞公司传出喜讯,他们自主研发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再次收获订单,与国内一家公司签订30架C919大型客机销售框架协议。至此,C919大型客机的国内外用户达到24家,订单总数达到600架。
纵观C919的发展历程,2008年,启动项目;2009年,正式开工建造;2015年,首架机总装下线;今年5月,成功首飞。不到10年时间,中国人制造出自己的大飞机,并在世界航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百余年来,中国人都怀揣着一个航空梦。1909年,冯如设计的中国航空史上第一架飞机“冯如一号”首飞成功,距莱特兄弟发明世界上首架飞机仅隔6年。跨越百年,C919一飞冲天,这是新时期中国追逐大飞机梦跨出的第一步,也是中国商飞在航空领域的一个新突破。
6年冲刺,建成世界一流民机总装基地
6年前的浦东祝桥,一片4000余亩的土地被批准用于建造中国商飞总装基地,当时选址周边尽是滩涂和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今天在这里,已建成12座现代化的民机总装制造厂房和5条国际先进民机总装生产线,一排排高大厂房气势恢宏。
“短短6年,一座现代化民机总装基地拔地而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速度。”公司副总经理刘林宗告诉记者,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民机总装基地,一大批飞机零部件制造企业在此集聚。
记者走进偌大的部装车间,一架崭新的C919大型客机停放在车间中央。刘林宗对记者说:“前不久完成首飞的C919就是在这里完成总装的。”
安装电线、导管、驾驶舱、发动机……在这里,飞机完成“内装修”,随后喷上乳白色的“外套”,待整装完毕后,拖到3公里外的浦东机场专用试飞跑道,准备翱翔蓝天。
自动调整方向、真空排屑、自动送钉……巨大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一台机器人上下挥舞着“手臂”,快速地进行制孔铆接。总工程师姜丽萍说,这些年,公司的智能化制造正加速推进,未来C919批量生产后,98%的钻铆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
“5年前,我们建造第一架ARJ21新支线飞机时,机身很多拼接环节需要肩扛手拉,用绳子吊上去。”现场的一位工人告诉记者,如今飞机零部件安装采用了自动化操作,每一步操作都精确到毫米。
短短6年,飞机部装跨越的是“两个时代”,从吊装定位到制孔铆接,过去依赖人工的工序,如今大部分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造大飞机,百万零部件在这里“聚首”
在某大型压机车间,操作人员正娴熟地操作机械手从高温箱里缓缓地夹起一个锻件,送至10多层楼高的模锻压机锻压台上。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锻压台面迅速合拢,飞溅出鲜红的火花。
几分钟后,随着锻压台面缓缓张开,一个重达1.6吨的大型锻件诞生了。这个大型锻件与另外锻造的活塞杆连接,就组成了C919客机的一个起落架。
“这只是C919客机百万零部件中的一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飞机零部件都在这里"聚首"。”年轻的工程师余圣晖介绍,大型客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从设计研发到总装下线,再到实现首飞,中国商飞公司用了近10年时间串起了国内外一条完整的飞机制造产业链——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研发制造。
在这些企业中,不仅有民营企业,还有生产军机的知名军工企业。
这是商飞人难忘的一天。日,C919大型客机首个前机身,在航空工业洪都公司成功研制下线。从外形看,前机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圆筒状“铁家伙”,里面却包含1600多个零件,1900多个工装项目。造民机与造军机有很大的不同,从图纸设计到产品下线,洪都公司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宽大的数控厂房里“盘卧”着几台铣床,其中双龙门三座标高速铣床长达18米,这是全球第二台蒙皮镜像铣设备,是洪都公司为了研制国产大飞机而专门定制的。
有了先进设备还要配备过硬的人才。为此,洪都公司组建了一个数百人的技术攻关团队,全面推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并首次采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
“80%的零部件是我国首次设计生产的,通过对C919的设计研制,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现全面突破。”C919项目部技术管理处处长崔克非如是说。
航空报国,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品牌
在数控机加车间,记者见到一位身材偏瘦、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正全神贯注地站在车间工作台前加工飞机零件。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商飞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胡双钱。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整整35年。
2014年的一天,胡双钱接到紧急任务,要求3天内完成26个局部结构不同的C919零件加工。当天,胡双钱立即组建了技术攻关团队。拿到零件图纸后,胡双钱并没有急着加工,而是带领大家分析技术参数,商讨加工步骤和工艺方案。最后,他们鏖战三天三夜,终于加工完所有零件,并全部符合工艺要求。
“作为工匠,对待产品的加工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如同你们记者写稿子,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35年里,胡双钱加工了数万个飞机零件,对这份神圣的工作,他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商飞,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2014年,钣金制造车间接到了C919首架机一处蒙皮的制造任务,时间很紧,但零件的制造难度却很大。
这次任务是与时间赛跑。确定好制造工艺后,组长王伟带领团队先后尝试用6种垫料进行轧压试验,最后确定了辅助垫料;没时间做模拟仿真,他们依靠前期试验所得的一些数据,结合自身从业经验,轧压出蒙皮的大致弧度,并将公差缩小到标准公差的三分之一以内。
励志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在商飞,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研发队伍中的主力,他们在边学边干、屡败屡战的过程中,先后攻克了综合航电、飞行控制等102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浦东机场每天有那么多航班,但没有一架客机是中国人制造的,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年轻的商飞人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航空报国,成就梦想,这些追梦人用自己的行动,助推中国大飞机梦飞蓝天。(程福江倪大伟)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商飞研发制造C919大型客机纪实
原标题:打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中国商飞研发制造C919大型客机纪实
中国大飞机诞生的“摇篮”
6月13日,中国商飞公司传出喜讯,他们自主研发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再次收获订单,与国内一家公司签订30架C919大型客机销售框架协议。至此,C919大型客机的国内外用户达到24家,订单总数达到600架。
纵观C919的发展历程,2008年,启动项目;2009年,正式开工建造;2015年,首架机总装下线;今年5月,成功首飞。不到10年时间,中国人制造出自己的大飞机,并在世界航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百余年来,中国人都怀揣着一个航空梦。1909年,冯如设计的中国航空史上第一架飞机“冯如一号”首飞成功,距莱特兄弟发明世界上首架飞机仅隔6年。跨越百年,C919一飞冲天,这是新时期中国追逐大飞机梦跨出的第一步,也是中国商飞在航空领域的一个新突破。
6年冲刺,建成世界一流民机总装基地
6年前的浦东祝桥,一片4000余亩的土地被批准用于建造中国商飞总装基地,当时选址周边尽是滩涂和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今天在这里,已建成12座现代化的民机总装制造厂房和5条国际先进民机总装生产线,一排排高大厂房气势恢宏。
“短短6年,一座现代化民机总装基地拔地而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速度。”公司副总经理刘林宗告诉记者,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民机总装基地,一大批飞机零部件制造企业在此集聚。
记者走进偌大的部装车间,一架崭新的C919大型客机停放在车间中央。刘林宗对记者说:“前不久完成首飞的C919就是在这里完成总装的。”
安装电线、导管、驾驶舱、发动机……在这里,飞机完成“内装修”,随后喷上乳白色的“外套”,待整装完毕后,拖到3公里外的浦东机场专用试飞跑道,准备翱翔蓝天。
自动调整方向、真空排屑、自动送钉……巨大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一台机器人上下挥舞着“手臂”,快速地进行制孔铆接。总工程师姜丽萍说,这些年,公司的智能化制造正加速推进,未来C919批量生产后,98%的钻铆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
“5年前,我们建造第一架ARJ21新支线飞机时,机身很多拼接环节需要肩扛手拉,用绳子吊上去。”现场的一位工人告诉记者,如今飞机零部件安装采用了自动化操作,每一步操作都精确到毫米。
短短6年,飞机部装跨越的是“两个时代”,从吊装定位到制孔铆接,过去依赖人工的工序,如今大部分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造大飞机,百万零部件在这里“聚首”
在某大型压机车间,操作人员正娴熟地操作机械手从高温箱里缓缓地夹起一个锻件,送至10多层楼高的模锻压机锻压台上。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锻压台面迅速合拢,飞溅出鲜红的火花。
几分钟后,随着锻压台面缓缓张开,一个重达1.6吨的大型锻件诞生了。这个大型锻件与另外锻造的活塞杆连接,就组成了C919客机的一个起落架。
“这只是C919客机百万零部件中的一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飞机零部件都在这里‘聚首’。”年轻的工程师余圣晖介绍,大型客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从设计研发到总装下线,再到实现首飞,中国商飞公司用了近10年时间串起了国内外一条完整的飞机制造产业链——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研发制造。
在这些企业中,不仅有民营企业,还有生产军机的知名军工企业。
这是商飞人难忘的一天。日,C919大型客机首个前机身,在航空工业洪都公司成功研制下线。从外形看,前机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圆筒状“铁家伙”,里面却包含1600多个零件,1900多个工装项目。造民机与造军机有很大的不同,从图纸设计到产品下线,洪都公司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宽大的数控厂房里“盘卧”着几台铣床,其中双龙门三座标高速铣床长达18米,这是全球第二台蒙皮镜像铣设备,是洪都公司为了研制国产大飞机而专门定制的。
有了先进设备还要配备过硬的人才。为此,洪都公司组建了一个数百人的技术攻关团队,全面推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并首次采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
“80%的零部件是我国首次设计生产的,通过对C919的设计研制,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现全面突破。”C919项目部技术管理处处长崔克非如是说。
航空报国,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品牌
在数控机加车间,记者见到一位身材偏瘦、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正全神贯注地站在车间工作台前加工飞机零件。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商飞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胡双钱。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整整35年。
2014年的一天,胡双钱接到紧急任务,要求3天内完成26个局部结构不同的C919零件加工。当天,胡双钱立即组建了技术攻关团队。拿到零件图纸后,胡双钱并没有急着加工,而是带领大家分析技术参数,商讨加工步骤和工艺方案。最后,他们鏖战三天三夜,终于加工完所有零件,并全部符合工艺要求。
“作为工匠,对待产品的加工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如同你们记者写稿子,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35年里,胡双钱加工了数万个飞机零件,对这份神圣的工作,他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商飞,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2014年,钣金制造车间接到了C919首架机一处蒙皮的制造任务,时间很紧,但零件的制造难度却很大。
这次任务是与时间赛跑。确定好制造工艺后,组长王伟带领团队先后尝试用6种垫料进行轧压试验,最后确定了辅助垫料;没时间做模拟仿真,他们依靠前期试验所得的一些数据,结合自身从业经验,轧压出蒙皮的大致弧度,并将公差缩小到标准公差的三分之一以内。
励志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在商飞,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研发队伍中的主力,他们在边学边干、屡败屡战的过程中,先后攻克了综合航电、飞行控制等102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浦东机场每天有那么多航班,但没有一架客机是中国人制造的,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年轻的商飞人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航空报国,成就梦想,这些追梦人用自己的行动,助推中国大飞机梦飞蓝天。(程福江 倪大伟)
[责任编辑: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中国商飞研发制造C919大型客机纪实
日08:23&&来源:
中国大飞机诞生的“摇篮”
6月13日,中国商飞公司传出喜讯,他们自主研发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再次收获订单,与国内一家公司签订30架C919大型客机销售框架协议。至此,C919大型客机的国内外用户达到24家,订单总数达到600架。
纵观C919的发展历程,2008年,启动项目;2009年,正式开工建造;2015年,首架机总装下线;今年5月,成功首飞。不到10年时间,中国人制造出自己的大飞机,并在世界航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百余年来,中国人都怀揣着一个航空梦。1909年,冯如设计的中国航空史上第一架飞机“冯如一号”首飞成功,距莱特兄弟发明世界上首架飞机仅隔6年。跨越百年,C919一飞冲天,这是新时期中国追逐大飞机梦跨出的第一步,也是中国商飞在航空领域的一个新突破。
6年冲刺,建成世界一流民机总装基地
6年前的浦东祝桥,一片4000余亩的土地被批准用于建造中国商飞总装基地,当时选址周边尽是滩涂和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今天在这里,已建成12座现代化的民机总装制造厂房和5条国际先进民机总装生产线,一排排高大厂房气势恢宏。
“短短6年,一座现代化民机总装基地拔地而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速度。”公司副总经理刘林宗告诉记者,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民机总装基地,一大批飞机零部件制造企业在此集聚。
记者走进偌大的部装车间,一架崭新的C919大型客机停放在车间中央。刘林宗对记者说:“前不久完成首飞的C919就是在这里完成总装的。”
安装电线、导管、驾驶舱、发动机……在这里,飞机完成“内装修”,随后喷上乳白色的“外套”,待整装完毕后,拖到3公里外的浦东机场专用试飞跑道,准备翱翔蓝天。
自动调整方向、真空排屑、自动送钉……巨大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一台机器人上下挥舞着“手臂”,快速地进行制孔铆接。总工程师姜丽萍说,这些年,公司的智能化制造正加速推进,未来C919批量生产后,98%的钻铆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
“5年前,我们建造第一架ARJ21新支线飞机时,机身很多拼接环节需要肩扛手拉,用绳子吊上去。”现场的一位工人告诉记者,如今飞机零部件安装采用了自动化操作,每一步操作都精确到毫米。
短短6年,飞机部装跨越的是“两个时代”,从吊装定位到制孔铆接,过去依赖人工的工序,如今大部分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造大飞机,百万零部件在这里“聚首”
在某大型压机车间,操作人员正娴熟地操作机械手从高温箱里缓缓地夹起一个锻件,送至10多层楼高的模锻压机锻压台上。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锻压台面迅速合拢,飞溅出鲜红的火花。
几分钟后,随着锻压台面缓缓张开,一个重达1.6吨的大型锻件诞生了。这个大型锻件与另外锻造的活塞杆连接,就组成了C919客机的一个起落架。
“这只是C919客机百万零部件中的一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飞机零部件都在这里‘聚首’。”年轻的工程师余圣晖介绍,大型客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从设计研发到总装下线,再到实现首飞,中国商飞公司用了近10年时间串起了国内外一条完整的飞机制造产业链――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研发制造。
在这些企业中,不仅有民营企业,还有生产军机的知名军工企业。
这是商飞人难忘的一天。日,C919大型客机首个前机身,在航空工业洪都公司成功研制下线。从外形看,前机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圆筒状“铁家伙”,里面却包含1600多个零件,1900多个工装项目。造民机与造军机有很大的不同,从图纸设计到产品下线,洪都公司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宽大的数控厂房里“盘卧”着几台铣床,其中双龙门三座标高速铣床长达18米,这是全球第二台蒙皮镜像铣设备,是洪都公司为了研制国产大飞机而专门定制的。
有了先进设备还要配备过硬的人才。为此,洪都公司组建了一个数百人的技术攻关团队,全面推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并首次采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
“80%的零部件是我国首次设计生产的,通过对C919的设计研制,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现全面突破。”C919项目部技术管理处处长崔克非如是说。
航空报国,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品牌
在数控机加车间,记者见到一位身材偏瘦、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正全神贯注地站在车间工作台前加工飞机零件。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商飞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胡双钱。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整整35年。
2014年的一天,胡双钱接到紧急任务,要求3天内完成26个局部结构不同的C919零件加工。当天,胡双钱立即组建了技术攻关团队。拿到零件图纸后,胡双钱并没有急着加工,而是带领大家分析技术参数,商讨加工步骤和工艺方案。最后,他们鏖战三天三夜,终于加工完所有零件,并全部符合工艺要求。
“作为工匠,对待产品的加工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如同你们记者写稿子,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35年里,胡双钱加工了数万个飞机零件,对这份神圣的工作,他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商飞,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2014年,钣金制造车间接到了C919首架机一处蒙皮的制造任务,时间很紧,但零件的制造难度却很大。
这次任务是与时间赛跑。确定好制造工艺后,组长王伟带领团队先后尝试用6种垫料进行轧压试验,最后确定了辅助垫料;没时间做模拟仿真,他们依靠前期试验所得的一些数据,结合自身从业经验,轧压出蒙皮的大致弧度,并将公差缩小到标准公差的三分之一以内。
励志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在商飞,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研发队伍中的主力,他们在边学边干、屡败屡战的过程中,先后攻克了综合航电、飞行控制等102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浦东机场每天有那么多航班,但没有一架客机是中国人制造的,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年轻的商飞人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航空报国,成就梦想,这些追梦人用自己的行动,助推中国大飞机梦飞蓝天。(程福江 倪大伟)
(责编:韩笑(实习生)、闫嘉琪)793被浏览418736分享邀请回答7551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919客机发动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