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同润实业有限公司有什么地方好玩啊!

求助,小伙伴们可知道黎川附近哪有好玩的【黎川一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210贴子:
求助,小伙伴们可知道黎川附近哪有好玩的收藏
比如划船 爬山 公园类的我知道好多人都不眼熟我可是不要忽视我的帖子好么
奇迹重生,重铸辉煌,新版魔剑士归来!海量钻石,众多好礼,你敢拿我就送!
想不起来我是谁就再也不是朋友了
想起来我是谁来黎川带你耍
我们去爬山吧
我们组队吧
黎川都没有什么好地方玩
去龙头寨吧。。
东方红大道,
请叫我雷锋
正版授权奇迹MU页游,奇迹重生!原汁原味还原奇迹,十年轮回!
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大水比,请告诉贴吧的朋友们,我也曾单纯过,也曾认认真真的回复过。
二中坡下那条街
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大水比,请告诉贴吧的朋友们,我也曾单纯过,也曾认认真真的回复过。
二中坡下右边那条街
没哪里好玩
每次放假都不知道去哪黎川太小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抚州黎川好玩的地方
抚州黎川好玩的地方推荐,要知道抚州黎川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来这里随便挑吧~
被专家誉为“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天堂”。
林中奇峰怪石迭出,云遮雾绕,珍禽异兽众多,山泉清凉甘甜,景色优美怡人。
当季热门景点
周边游,就上侠侣网 -
使用以上合作网站帐号登录/注册黎川才子写的黎川老街,一个穿越时空的地方!
黎川县沿黎滩河畔有一条明清老街,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明清古宅,绵延约两公里。每年春秋两季,清晨薄雾缭绕,既给这条明清老街笼罩上了一道神秘的色彩,又让她显出一份婀娜婉约的丰姿,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前来采风观光,使这条明清老街成为黎川一张闪亮的名片。抚州市现存最完整的古街黎川县位于闽赣边际,自古以来便是闽赣两省人员往来、货物交流的边关重镇,由于当时陆路交通不发达,发源于武夷山西麓的黎滩河变成了一条繁忙的交通水道,黎川县在明清时期也因为这条黄金水道成为商品交易的中心,不断发展繁荣,形成了一条长达两公里的老街。现存的明清古街是一条骑楼式的砖木结构长街,它东起陌市街,西至南门口,临街是清一色的木板门面的店铺,沿街两面建有宽约两米的骑楼,在当时主要是便于人们行走和购物的方便,即使在雨天不用打伞也可从街头走到街尾。整条老街紧挨着黎滩河而建,每隔数十米便有一条巷子与一栋栋古朴的民居相连,使老街的生活区和商业区形成有机的整体。熊村河和社苹河的在篁竹村交汇之后,称为黎滩河,这里分别建有两座廊桥,一座是新丰廊桥,一座是横港廊桥。新丰桥横跨黎滩河,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504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该桥长约200米,桥墩共有五座,由花岗岩石砌成,坚固无比,建成后桥面先后经历了大小10多次重修、重建,但是桥墩至今依然坚不可摧。新丰桥过去是联系福建泰宁、建宁,以及黎川城乡往来的交通要道,现在他的实用功能减小,已经被它下游的康舒公路大桥所取代。横港桥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坐落在社苹河上,是一座三孔石拱廊桥,过去主要是方便城郊农民进城的人行桥。这两座桥位于黎川老街的繁华地段,明清时期商业十分繁盛,是当时商品贸易的便利桥,现在渐渐成了黎川人休闲游玩的风景桥。清代,黎川新丰桥的桥下分别建有南津码头和彭家码头等多处码头,这些码头把从福建运来的闽笋等山货运往抚州、南昌等地,又将黎川的黄烟等特产以及内地货物运往福建,至今在南津街还保留有商会巷及许多会馆的旧址,可见当时这里是黎川的商业贸易中心。据县文物部门介绍,明清古街既有古色古香的商贸区,也有原汁原味的生活区,沿黎滩河建有三十四条小巷,明清两代古厅堂祠第近二百栋,基本体现了当时的风貌,是抚州市现在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一条老街。明清建筑艺术的精品街在黎川明清老街建筑群中,保存有一栋栋的朱门大院,这些建筑虽然由于年代的久远,有的已经凋零残破,但还有不少的楼宇庭院经受住了岁月风雨的侵蚀,历久弥新,保存完好,让人们现在还能从中观赏到明清建筑艺术的风采。杨家大屋、刘家新屋、江家大厅、邱家大厅,以及登科厅、进士第、凌云厅、大夫第等豪门大院,数不胜数。这些大户人家,或金榜题名,官运亨通,衣锦还乡,建新宅安享天年;或商海扬帆,财源滚滚,建豪宅光宗耀祖。高山景行大厅坐落在黎滩河新丰桥畔,是一栋两厅的清代古建筑,这栋斗拱式结构的古宅,大厅由10余根直径达1米的大柱支撑,气势宏大,屋内雕梁画栋,漆彩如新,大厅的门楣上镌刻着四个遒劲的楷体大字“高山景行”。据说,这栋古宅是当时一位邓姓秀才高中进士之后,为了答谢恩师而建造的,“高山景行”是赞扬老师的品格像高山和大路一样受人景仰。“七星伴月”是黎川明清老街建筑面积最大的单栋古宅,它坐落在老街东面的陌市街头,由中间的三个大厅和相通的四个小厅组成,据了解该栋老宅之所以形成这种结构,可能是主人依据星相学而建造的。这些保存至今的高墙大院结构大都分为上下三个大厅,一般都有横巷与其他厅相连,每栋大厅后面都打了一口古井,供生活取水和防火使用,这样的建筑格局,使每户人家既是一个单独的整体,又能方便和邻里的联系,在当时是十分合理的科学布局。传统手工艺的博览街现在,黎川明清古街还有约一万多居民在这里居住,斗转星移,岁月更替,虽然老街的店铺还在,但这些店铺的主人和经营的商品早已改头换面。不过,许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古老的手工艺,还在这里传承下来,铁匠铺、打秤铺、金银铺这些手工作坊生意,依然红火;汤圆店、糯糍店、米糖店这些手工食品,依旧飘散着悠悠的余香。老芦在黎川老街弹棉花可以算作是元老了,今年他已经年过七旬,从十三岁学徒做这门手艺开始,整整干了四十多年。据他介绍,弹棉花共有四道工序:弹、压、牵纱和擂,虽然工序较为简单,但是是一门易学难精的功夫活。现在黎川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市场的需求却不小,他一天做到晚,每天弹三床棉花被,还忙不过来。老杨是一名下放知青,文革时没书读,他便学父亲做圆木手艺,下放回城后,他开始做这门手艺到现在已经快三十年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塑料和陶瓷制品增多,使用木制品的人比以前少了许多,但在老街木盆、木桶的需求量还很大,让他一年忙到头生意十分红火。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些新的需求产生了,比如眼下流行的泡脚桶,订单不断,使他的产品供不应求。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明清老街传统手工业涉及的门类有20多种,从业人数达还有100多人。每天清晨,行走在这条老街,听到街头巷尾传来的各种敲击声、吆喝声,你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座矗立在黎滩河畔,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互相交织的老街,依然显示着它勃勃的生机。文图:吴维纲 来源: 黎川发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黎川老街难忘事
&&&&&&&&&&&&&&&&&
&&&&&&&&&&&&&&&&&&&&&&&&
&黎川老街难忘事
&&&&&&&&&&&&&&&&&&
&&&&&&&&&&&&
古朴老街韵味深
&&在现代化都市不断崛起的今天,每当踏进那木质骑楼老街,我就会感到老街的古老韵味。不宽的界面,狭窄的道路,二层木质结构的商家旧房,古老的木质铺门,时而夹杂着明清时期的灰砖青瓦,雕梁画栋、马头高墙的古老建筑。那幽深弯曲的老巷,星罗棋布的各式古井,映衬出昔日老街古朴时代的内涵。商贾如云的闹市,也能使人会想出往日古老街市的辉煌和繁荣景象。
昔时老街繁荣景,清明上河画里呈;
棋布星罗古水井,老巷老街爱煞人。
听父亲讲,我的祖辈原先一直蜗居在武夷山麓的高山峻岭,那里是人多地少,极端贫困的熊村张家岭。为了生活,大约在1923年我父亲便在那贫困的山村搬迁至黎川县城,在县城老街暗巷口对面租赁了一间狭小的店铺居住,摆个小摊,做些小买卖。谁知这么一住,竟是几十年,我们兄弟姐妹也相继在老街上出生。从此也就伴随老街的风风雨雨不断长大,并先后从这条街走进小学和中学,度过青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
从开始懂事时起,老街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前后左右街坊老邻居,以及老街的繁华兴衰,点滴故事,民风民俗,乡土文化,便深深刻画在我的大脑里,并永远留在我记忆中,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可以说,我成为了这条老街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之一,这里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
&&&&&&&&&&
老街上的鹅卵石
&我依稀记得,我们居住的那条老街,原来是那么狭小,那么拥挤,但又那么古朴。朝夕相见的街坊邻居,总是那么纯朴,那么憨厚,为人和善,这多么使人难忘,使人思念。
& &&我还依稀记得,那宽不足四米的狭小街道,地面铺面了大小不一,光滑发亮而带橙黄色的鹅卵石,千百年来,它无悔无怨,默默无闻,以敢当孺子牛的精神,日夜迎送着百姓的沉重步履。这些鹅卵石,对我们这些年幼的孩子们来讲,又好像是难以丢弃的宝贝。平时孩子们没事时,便会三三两两手中拿块瓦片,在光滑的鹅卵石地面上,刻划出各种不规则的图案,自寻其乐。夏天,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们,又会光着屁股坐在光滑而又凉爽的鹅卵石上歇凉,甚至躺在上面。年华飞逝,青丝泛白的今天,每当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的酷热盛夏,我就会忆想而眷恋那光滑而凉爽的鹅卵石,回味那光着屁股坐在鹅卵石上歇凉的傻相,觉得幼稚而又好笑,
陈年古石千秋史,阴凉光亮岁月奇。
借问此是何宝物?顽童心爱实难离。
&&&&&&&&&&&&
老街的拆建
街道老边的古旧店面,经世纪风霜冲刷洗礼,总是显得那么陈旧和狭窄,远远满足不了南来北往人群的拥挤,以及商埠日益繁荣、商家日益增多的需求。特别是张王殿前那一段,更与从早到晚人山人海,叽叽喳喳,挑箩背篓,钱塘潮涌般流动着挤挤挨挨的人群,有着不协调的对比。
针对这诸多弊端和商业日益发展的现况,当时的县政府与民国三十一年决定对这狭小的街道进行拓宽改造。听长辈们讲,当时的拓宽拆建,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人们思想守旧,资金不足,拆建工作一时难以实施。当时的县政府便采取了一些强硬措施。由县长朱维汉亲自挂帅,并委任当时地方上较有势力的青帮头目孙扬芬为建设委员会主任,由他带领手下一帮人,组织木工队采取“你不拆,我帮你拆”的强硬措施。这样一来,许多户主生怕落个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结果,一时间拓拆工作犹如秋风扫落叶,进展很快。
改造拆建拓宽计划是因地制宜,以不影响商店主体结构和居民生活为原则。临街一律采用木质结构,做成前店后房,二层楼式。沿街二层楼面一律向街面二米宽,做成走马式风雨吊楼。吊楼下面平时便于行人行走,遮风挡雨,夏日不受日晒,极大地方便了众多商贾行人。倒也使人喜爱,受人欢迎。
昔日老街太狭旧,摩肩接踵堵人流。
因地制宜来拓建,熙来攘往乐悠悠。
&&&&&&&&&&&
老街道路改造
在拆建改造狭小的旧式沿街店铺时,紧接着便是拓宽建新的道路。俗话说得好,“行军交战,粮草先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所以,街道的改造拓宽,务必是首务。
昔时的老街不仅陈旧,中间的道路也异常狭窄,一字长蛇弯曲而行,从外表看,虽说古朴风韵,地面卵石光亮滑润,但似乎显得有些沧桑而坎坷,给人们日常生活,车马出入带来了诸多不便。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的生活和思维也随着在转变,尤以商业的繁荣,人气的兴旺,古朴狭窄,高低而错落的道路,似乎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要。所以在拆建改造街面后,对古老狭小的道路进行改造拓宽,迫在眉睫。
道路拓宽改造,首先是将历时久远的千年垫路鹅卵石挖出运走。政府雇佣廉价劳动力,采取肩挑车运的人海战术,现将地面平整,将敲破的碎石铺垫一层,然后又均匀地铺上泥沙压紧。做成一条平整宽敞的沙石马路。旧时做马路,不像现代筑路采用的机械化压滚路面,多采用人海战术,几十个人在领队的带领下,采用人工拉纤的办法,用粗长的绳索挽在肩上,在领队的统一口令下,拉动一个长圆柱形千斤大滚石,来回滚压地面,既平整又坚固。这几十个人,虽说个个汗流满面,但拉动千斤石磙时,人人欢快,在领头的带领下,高声吆喊,唱着整齐而欢快的劳动号子:
“兄弟们啦”,“啊诶”!“用力拉耶”“啊诶”!
“兄弟们啦”,“啊诶”!“加把劲耶”“啊诶”!
“拉完了抽支烟啦”!“啊诶”!
“喝杯水耶”!“啊诶”!
他们唱的劳动号子,没有统一的格式,领头人根据现场实况,想到哪里,唱到哪里,以达到统一步调、鼓动士气的作用,显得异常轻松和欢迎,更显示出团结就是力量。但是,这些筑路工人,也非常辛苦,有筑路民谣为证:
筑路人仂真辛苦,日晒雨淋挑沙土。
双手长满粗老茧,肩上皮破又红肿。
筑路人仂担泥沙,一层泥来一层沙。
齐声拉动大滚石,做好马路过汽车。
&&&&&&&&&&&
拓宽改建后的老街新风韵
& &&经过拓宽改建后的马路,约有六米来宽,足够两部汽车并排行驶。对于改建后的楼门装饰,一般不采取强制性的统一要求,而是各个商家根据资金状况,各自经营性质和审美情趣,各自在自家门楼上装饰各种不同的浮雕图案。如经营中药材的佑泰源,在门楼上装饰有青松白鹤,仙姑采药,其他商家有双狮抢球,和合二仙,麒麟,叱吒脑海、白鹿仙鹤、太阳东升等。这些浮雕图案,多集中在张王殿商家店铺较多之处。
这些美丽而形象的装饰门楼,造型别致如玉琢冰雕,显得秀丽多姿,独具特色,但至今因年代久远,历经世纪沧桑长年风雨剥蚀,年久失修,那些美丽的浮雕现今大多不见踪影。现残存保留门楼浮雕图案的只有原黎川商业同业公会,隐隐可见太阳东升图(后修改为五角星)。它的存在,便有力地证明了昔时老街商业的繁华与兴旺。
有诗为证:
拓宽改建新街韵,新老结合两层楼。
风雨吊楼沿街建,工艺雕塑装门楼。
其实,改造后的沿街商店门楼,几乎百分之八十都是用杉木板条钉成层叠式门楼,外面一律用石灰纸筋粉刷,整条街市楼面显得一律灰白,倒也整洁美观,别有一番风韵。店铺的门板,均是一块一块,上下方便的木质铺门。有的商家为了方便顾客晚上购物,在门板上还装了一个能左右推动的小木门,倒也别出心裁,当时我家的店门板上也做了一个能左右推开的小木门,大大方便顾客半夜购物。同时客观上也方便我们这些平日口馋的人。有时半夜听到外面街上敲竹板吆喝卖油炸豆腐,清汤水饺时,便会推开活动的小木门,买完热热乎乎的清汤,或挟几块油炸豆腐,解解馋,倒也乐哉美哉,其乐无穷。
老街的拓建改造,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拆建?人们常规见解都认为从一头开始,循序渐进。实际上却恰恰相反,这次老街的拓宽改建,首先是从热闹的老街张王殿前开始,向两头左右开花,依次拆建。对原街面上的明清古老建筑住宅,一律给予保留。有碍街面美观整齐的住宅院子便拆掉,做到了明清古居古老建筑住宅门院与新建的店铺门楼相依互存,既不影响改建工作进行,又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青砖灰瓦,马头高墙和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群。从而,是改建后的老街变得更加年轻,朝气蓬勃,而且更显得古朴风韵。尤以磨市街一段更彰显明清历史,什么大夫第,进士第,文林郎第,登科第,杨家大屋,王家大屋,叶三益大厅等等。每当你走进磨市街那一段街市,漫步在那古朴韵味的街上,使人格外感到古意盎然,处处浸透着古老文化的韵味,使人好像一下子倒回了几百年,仿佛置身于明清古老民居中,品味到早已逝去的古老韵味。正由于保留了它的古,改建后的磨市街,蜚声四扬,更显示出它是老街的一株奇葩。也为今后老街旅游观光,打出了一张有力的王牌。
&&&&&&&&&&&&
沿河古石路
在拓宽新建马路时,挖出来的那些原先一直铺躺在老街地面,色泽晶莹的橙黄色鹅卵石,后来运到沿河边铺建沿河公路。这些经历千年风霜磨砺得晶亮光滑的古石,现仍完好无损地铺垫在沿河古道上。肩负着新的使命,为名民再建新功。尤以新丰桥至石莲巷沿河一段,显得更为靓丽华光溢彩,晶莹发亮,平整有序,人见人爱,别有一番古色韵味。实乃人间难得的珍稀古物,也算的是一条当今老街上难于觅寻的最长古道。值得人们永远留恋和珍视,更能显示其深远的历史价值。
沿河古道鹅卵石,锦绣大地嵌珍宝。
古色古香风韵味,历史悠久价值高。
&&&&&&&&&&&&&
沿河古道展新容
秋高气爽的十月,借再次回故乡探亲访友之机,见缝插针,会同众多好友,再次兴致勃勃来到久违而凉风习习,富有诗情画意,碧绿流水而清澈见底的河边。重游故地,去寻找往日思恋而难忘的风韵古朴,晶莹光滑的鹅卵石铺就的古道,以慰思意,借以宽解暮年思乡忆昔之情感。
带着满怀喜悦,兴致勃勃地迈步来到河边古道时,眼前的一切,顿时使人瞠目结舌,无法相信当年躺卧在沿河边,凹凸不平的卵石古道,却销声匿迹,不见踪影,无处可寻,使人感到愕然。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条宽敞而平整的水泥大道。
经多处探听,走访周边往户得知。原来每当汛期,河水泛滥淹没沿河古道时,淤泥和许多不洁之物,却渗透残留在凹凸不平的卵石缝隙之间,一片狼藉不堪。这不但有碍卫生,而且影响道路的整洁。更影响现代川流不息的机动车的行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相继在沿河边改建了不少新式楼房,众多住户进出多以车代步,各式机动车和人力车,日夜奔驰在沿河路上。由于古老的鹅卵石古道,凹凸不平,颠簸不止,给人们的出入带来诸多不便,不利车辆通行。为了日常生活便利,纠正诸多不利,沿河住户则忍痛割肉,对沿河古道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在原古韵的鹅卵石路面上,增铺了一层厚厚的水泥,改建铺就了一条平整而宽敞的水泥通道,既方便了群众,又改变了环境,但失去了它的古色韵味。古老风韵的古卵石路,随着社会进展,从此却永远消失,它的历史使命也结束了。但千百年来的丰功将永远载入历史,&&
昔时风韵古石路,悠悠岁月记峥嵘。
时代发展门庭换,平整宽敞展新荣。
&&&&&&&&&&&&
&当你跨进老街,除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陈旧,古朴、木质结构的廊街古旧商店外,你还能发现在这不宽的老街上,到处分布着犹如湖泊港叉,各式幽深奇特的古巷,这些古巷大小不一,长短各异。什么商会巷、太升巷、鄢家巷、许家巷、光巷、暗巷,还有石莲巷等等,整个街市大小巷弄有五六十条之多。近看有如神出鬼没的深渊,鸟瞰又像是有序的蜘蛛网,大巷套小巷,古朴离奇。把整个老街的街市与周边的居民生活区,紧紧串联在一起,四通八达,神秘莫测。
在众多的巷子里,还保留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明清建筑古老宅。从前,在这古老的住宅内住着各行各业的住户,他们彼此之间相处得很好,犹如一个大家庭,温馨而祥和。如有哪一家发生了什么事,彼此之间都能伸出援助之手,互相帮助。一家有事,众人相帮。这充分显示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
各式弄巷如蛛网,串联街市与民房。
弄巷民居古建筑,难忘邻居情意长。
&&&&&&&&&&&&
星罗棋布的古水井
&在这古老而风韵的老街上,除了显眼的三步一岗吗,五步一长哨长短不一的幽深巷弄外。在这鬼神莫测的巷内或厅下,还星罗棋布分布着大小不一、深浅各异的古老水井。它们有的在巷内路旁,有的在人们居住密集的较大厅下,如暗巷的简家厅下,许家厅下……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在过去没有自来水的年代,这些古水井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难以离弃的一面。这些古水井,不仅井水水质甘淳,而且终年不干涸,清澈如镜。人们除做饭,饮用外,其他生活用水也多取之与它。甚至住在老街傍山侧的百姓,平日浇灌菜地的水也取自于古井。事实上这些古井水是黎川老街人的生命之源。
在炎热的夏天,清凉的井水却又成了人们直接消暑降温的甘霖,如夏天人们吃的‘凉水糕’‘萱草糕’等消暑降温土特冷饮用的水也来自古井中。
古井又是人们日常防火消灾不能离弃的“海龙王”。骄阳似火的夏日,众多商家为了消散店内店外的酷热,又会到井里挑来一担一担清凉井水,用铜制的救火水枪吸取清凉的井水喷射到屋顶和门楼,犹如条条青龙吐水,无数落下的水点,织成一幅幅晶莹闪亮的珠帘,高高悬挂在蔚蓝的天空,令人称奇,艳丽极了。
根根水柱白如银,龙王吐水雨淋淋。
点点水珠彩虹织。倒挂珠帘真稀奇。
在当今广泛使用自来水的时代,古井的甘凉井水,似乎失去了它昔日的雄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人们将会永远怀念和记住它的不朽功勋。因为它是我们祖先千百万年的智慧结晶,也曾是人们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
今天的自来水不一定能与古井水中的甘甜清凉之水比美,它的水质也不一定比得上井水。
琼浆甘露人世少,清凉井水难离弃。
勤劳结晶与智慧,取巧天然最适宜。
&&&&&&&&&&&&
昔时的老街苏杭景
&拓宽扩建后的老街,似乎变得更加年轻,也显得更加富丽堂皇,街市从此也显得更加繁荣昌盛。尤以繁华的张王殿前为中心,从上到下,沿街名商老号层出不穷,鳞次栉比,密密麻麻,在昔日古老风韵的十里廊街中,堪称一绝。当时比较有声望的名商老号有:绸缎布匹李晋泰,日用布匹贤记盛,道地国药佑泰源、德源祥,西药有陶记大药房,各种纸张如蘭,精美瓷器有美华,坑豉豆豉万泰和,各式酱制品倪万隆,黄烟布匹炳盛生,黄烟加工栈房福丰,南北杂货全昌、厚昌,香菇闽笋恒丰源,等等,数不胜数。这些名商老号,广招闽赣边区各地新老顾客,买卖公平,一时赢得了众多顾客信任,终年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在买卖中,他们还共同遵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老少无欺,做生意时还奉茶递烟,待客如宾”,让人有如至家的感觉。同时手工业和服务业如同西湖碧波荡漾中只只华丽游舫,充驻街市,热闹异常。他们彼此紧密协作配合,为老街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商业繁荣,名商老号和各式手工业、服务业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从而使古朴老街变得更加名声日隆。它们的出现和建立,又像棵棵葱葱郁郁挺立的树木,更像是初春阳光照耀下、盛开的五颜六色花朵,争奇斗艳。沿河各个装卸码头日以继夜地繁忙,融汇着南来北往,推车贩运,挑箩背篓,潮水般的人群,构成一幅幅美妙绝伦的苏杭水墨画卷,使人陶醉而情有独钟,使人眼前时而闪现出苏杭闹市景象,更会使人朝夕沉湎在难忘的老街思忆中。
昔时老街苏杭景,名商老号铺成林。
挑箩背篓人如蚁,清明上河现真情。
当时我父亲在这段街上,凭着做生意诚实守信,艰苦拼搏,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在老街上暗巷对面开设了炳盛生宝号,进行黄烟加工兼布匹经营同时又做行商销售黎川特产——白枫胶枫油。一时风风火火,叱咤风云,将生意做到了上至福建将乐、建宁、泰宁、福州;下至抚州、南昌、杭州、上海等地。在我家中,来往的各地商客,犹如飞燕穿帘,川流不息。对较远的外地顾客多茶饭招待,对离城较远的农村商家多留下住宿、由于业务繁忙,商客众多,每日的客饭少不了两桌之多,深受各地商家的好评,同行称赞。
经商诚实是根本,财源茂盛达三江。
待客如宾笑脸迎,老叟无欺一家人。
黎川是一座山城,水量虽说充沛,但昔日鲜鱼的产量却远远满足不了消耗需求量。尤以每年新春佳节,市场对鱼的供应更加奇缺,抓住商机是每一个有头脑的商家的天性和本能。我清楚记得,每年春节前,我父亲又会及时与南昌、波阳的鱼商联系,通过水路,用船将一船一船的“水腌鱼”运至黎川,供应市场需要。所谓‘水腌鱼’,就是用食盐、水和红油加工腌制的鲜鱼,鱼体外表带土红色,肉质鲜美,小的一只五至六斤,大的有几十斤。深受民众欢迎和喜爱,家父年复一年,照例操办,岁岁不变,深受买卖各方欢迎。
为了繁荣经济,将生意做活做好,扩大经营范畴,又将从黎川湖坊等山区收购来的枫树油脂土特产品,用桶包装,雇佣黎川双层竹篷排装运。由黎川下马路石子岭码头起航,经南城、旴江到抚河,再由抚河直下赣江,到达南昌。南昌上岸后转运火车。直销杭州,上海等地,生意做得如火如荼。为黎川土特产——白枫油远销上海等地开创了一条新路。昔日黎川商界最早处上海经销商销售土特产品枫油的老板是:熊村商家杨游根、先父张炳良和涂思雨老板三人,号称黎川枫油三元老,他们是将黎川土特产推向上海的第一批人。
民商老号春后笋,各行各业展雄风。
诚实务信乾坤大,八仙过海显神通。
&&&&&&&&&&&&&&
老街的名师名匠
昔时老街的繁荣昌盛,除了众多商家日夜辛勤经营创业外,亦不能忘记当时为老街兴旺发达而做出贡献的众多手工业者和半机械生产者。由于他们的艰苦操劳,他们的出现和存在,为古朴老街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增添了灵气,犹如锦上添花,日出东升,万紫千红。如:蒸汽内燃机加工碾米厂有泽民、维民;半机械化手工摇织袜有潘美宜;金银首饰加工久华史金根、新华罗猛子、庆华;中西服装剪裁名师许火生;手工打铁老号余苟仔;白铁加工名匠祝火崽;老银珠油漆名师王豹福;黎川水酒十月山、甲酒制作名师名作坊刘记金罗汉等等。众多数不胜数的各种名师名匠,都聚集在这条老街上。为昔日老街经济繁荣日夜辛劳苦干,功不可没。
此外,在这条老街上还有治病救人、远扬闽赣边区的名老中医杨寿康、名骨伤科涂喜荪,西医妇产、儿科名医师马之荣等。马医师在老街鄢家巷开了一家西医妇产儿科诊所,用新式的接生和西医治疗方法,救治了许多难产妇女,抢救了众多儿童生命,为新式接生和西医治疗在黎川开创了先例,也为新式科学接生法在古老而保守的山城开展打下了基础。
更有草药医师刘四仂、张三仂、李全仂等,他们利用师承祖传的独特医技,采用山区用之不绝的新鲜草药,为人治病,在救死扶伤医疗战线上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抢救了诸多急于救治的危难病症,为病者生命的延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深受广大穷困大众欢迎和称颂。
草药验方治大病,新鲜草药灵又神。
药力神速又经济,赛过神仙下凡尘。
由抚州人吴四侞开的红星烫染理发厅,在张王殿前老街一带,可算得上是风靡一时,名传四方。男女老少理发,老人和大胡子修脸,富家小姐卷发,官绅姨太太洗烫,均慕名而来,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理发厅的美容美发师傅梅九仂、彭师傅不仅理烫染发技艺高人一筹,而且服务态度又好,受到众多顾客好评。特别是修脸刮须技术,昔时和当今无人可比,修起脸来,刀在脸上刮,犹如阵阵微风吹拂,有丝丝凉爽之感,舒服极了。刮完脸后,使人回味无穷。无怪乎爱修脸的老人和满脸大胡子念念不忘,思意不断。
读及理发厅的工具设备,虽不能与现代电器化时代比高低,但在过去没有电气化年代,为了达到要求,满足顾客需要,他们却能动脑筋想办法,因地制宜,土法上马,进行设备创新,在昔时年代难能可贵。譬如,洗完头后,没有电吹风机,他们就用白铁皮做一个手提式,下面大、上面小的烟窗状热风管,下面烧木炭,利用热气上升的原理,用热气代替电吹风。用烧热了的铁钳卷发,做成美观大方的各式发型。什么波浪式,刘海式等等,深受各界人士欢迎,特别是太太小姐的喜爱。晚上没有电灯便点汽灯,亮如白昼,夏天天热酷热难熬,便在天花板梁上,安装来回摆动的人力拉扇,犹如铁扇公主大蒲扇一般,凉风习习,倒也使人感觉舒服凉爽。理发者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确实成为昔时老街难忘一亮点。
昔时红星理发厅,剪烫卷染花样新。
土法上马设备好,太太小姐笑吟吟。
民以食为天,位于老街泽民机米厂对面的七星居餐馆,老板姓杨,在昔时老街众多餐饮行业中,可算得上鹤立鸡群,独占鳌头。不仅地方菜肴独具特色,受人欢迎,什么八碗八碟,花色点心,卤煮煎炒,乃至山珍野味样样齐全,尤以油炸挪菜狮子头,外酥里嫩,香气扑鼻,回味无穷。所烹饪的高档菜肴鱼皮海参等,色香味俱全,使人食而不忘。
更重要的一点,使人赞赏而难忘的是该餐馆服务周到,老少无欺,人人一样,不管是大老板还是小平头百姓,只要来到他店中消费,都视为上帝、衣食父母,同等对待、因而广受消费者的欢迎和好评。假如你家中来了客,想到餐馆吃餐饭,一时又去不了,此时你只要派人与餐馆打个招呼,它即能按要求,按时将热腾腾的各式菜肴,让一个外号麻子的小伙子,用竹制的菜盒挑送到你家。如果你是在餐馆请酒,酒席上吃不完的剩菜,只要你需要。它又能将剩菜如数送至你家,让其他人继续享用。
该店周全的服务态度,昔日在同行业中,屈指可数,实属少有,无怪乎在时隔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念念不忘,只要谈起七星居餐馆的老板,人人想念,个个说好,他做的地方风味菜肴,不烦而周到的服务态度、行业作风使人更是念念不忘。
往日老街七星居,菜肴特色味道浓。
服务周全情意好,打着灯笼也难逢。
俗话说得好,牙痛不算病,痛起来就要命。昔日老街应宿巷口有一架家牙科诊所(后搬迁至江家巷),诊所门口橱窗摆放了一个个头像,西装头,八须胡子,镶几颗闪闪发亮的金牙齿,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人见人爱。诊所里的牙科医师叫简亮轩,又名简大友,他的拔牙镶牙技术,名誉四方,拔牙不打针,时间段动作快,但又不痛,实是一绝。镶牙既美观,又坚固整齐,很难看出破绽,人人称赞不止。雁过留声,人走留名,是个十几春秋,人们每当牙痛不止,或想镶几颗美观大方的牙齿时,总会念念不忘、滔滔不绝地谈论昔时老街无痛拔牙镶牙的简亮轩。
牙痛说来不算病,疼痛叫娘又喊天。
拔牙镶牙找哪个,无痛拔牙简亮轩。
抗战初期的黎川,半机械手工织布厂,犹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当时印染花布和“龙头细布”阴丹士林“毛哔叽”等各式洋布充满市场,大小印染作坊,更像雨后小笋,葱绿青新冒出。印染厂的出现,更印证了山城古老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向前迈进和改变,人民的生活同样也在发生新的变化。昔时大小印染作坊多集中在便于冲洗印染的磨市街萧家谭沿岸临街应宿巷一带,染坊的开办多以南昌籍人士为主,老板有钟彪,罗文芳,朱老板等,其中以钟彪老板开办的印染厂规模较大,设备齐全。所印染出来的产品质量较为上乘,既平整又精细,深受各商家欢迎。质量上乘的关键是平日加工多采用精工细作的人工加工程序。
布匹平整加工是采用元宝千斤石进行滚压,工人双脚站在千斤元宝石两边的石耳上,双手攀扶竹杠,利用双脚踩滚摆动的惯性,左右滚动,犹如哪咤足踩风火轮,足下生风来回滚动,威风凛凛,既惊险又好看。滚踩的高难动作,使人忍不住啧啧赞叹,瞠目结舌。我每日放学后,总会念念不忘跑到印染坊滚压车间去,站在石磙旁边,痴痴地看着,既好玩,又饱眼福。有时足下痒痒的,多么想亲自上去滚踩几下玩玩,体验一下它的奇特,无奈人小力不从心,犹如蜻蜓摇石柱,架楼梯上青天,妄想。
昔日加工印染布&&
足踩元宝石磙移
来回滚动哪吒势&&
足下生风真稀奇
南昌籍舒德发木匠师傅,昔日在老街众多手工业加工中,也算得上少有名的名师,他利用山区物美价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优质木料,在老街应宿巷下首,开办了质量上乘的小木雕花家具制作店,经他加工制作的各式日用家具,不仅精工细琢,经久耐用,而且古色古韵;飞禽走兽,才子佳人,栩栩如生;深受各界人士称赞。定制结婚家具嫁妆家具者络绎不绝,一时名誉全县,至今也成为老街民众茶余饭后念念不忘,思念不断的名人往事。
昔日老街舒德发,小木做工手艺精。
质量上乘人人爱,古色风韵鲁班称。
在老街诸多往事中,昔时还有一个年轻力壮,富有闯劲的黎川年轻小伙子余担仂,又叫余尧天。1944年他在老街鄢家巷口开创了一家以生产各种新式饼干为主的黎川人开的黎川东南饼家。该饼家的创办,填补了当时黎川传统糕点制作中,没有新式饼干品种的不足,为发展地方传统糕点闯出了一条新路,值得人们敬佩,也值得人们永远记忆。
在商埠高度集中,商业繁荣,风起云涌,花团似锦的昔时校场街,还有南城人童长辉开的黎川第一家鹤记照相馆,质量上乘,人像清晰,颇受人们欢迎。至今我还保存了一张昔日童老板为我拍摄的少年时代留影,从质量上来看,除相底有点发黄外,人像仍然非常清楚逼真,值得永远珍藏。
众多难忘的名商家和名师中,昔日校场街的周胖子钟表修理店,也算得赫赫有名。不管是罗马的,还是瑞士的,座钟、挂钟、闹钟、手表、怀表等坏了,不走不闹不响,经他修理,犹如医师把脉下药,即能起死回生,走时准确,健康如常。前步街胡家巷抚州人艾老板开的临安旅社,在服务业中也算得数一数二,名扬四方,南来北往住客川流不息,日日爆满,它的干净整洁,服务周到,赢得了声誉,因地处街市中,方便了旅客经商,颇受旅客称赞。
更有以手工精工制作各式锡器工艺品为特色的校场街涂料仂。他制作的锡器工艺平,件件精细。什么锡壶、茶壶、香炉烛台,酒壶汤盘等工艺品,上面雕的花纹,飞禽走兽,件件逼真。尤以才子佳人,兔虎牛鼠、猪狗鸡猴,羊马蛇龙十二生肖制作更是栩栩如生,活形活现。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人见人爱,名声日隆。无怪乎每年十月份民间结婚嫁娶时,购买各种锡器用品者络绎不绝,生意蒸蒸日上,工艺制作堪称一绝。可惜几经动乱和破四旧等洗劫,至今流传下来的工艺品不多,尤以才子佳人为内容的作品,已寥寥无几。回忆起来,思绪万千,实是使人遗憾而痛心不止。
精工细琢工艺品,艺术价值无可比。
昔日动乱“破四旧”毁灭文明真可耻。
这些永远是人难忘的众多手工业名师名匠们,他们与老街名商老号互相融合,为了昔时老街的繁荣昌盛,他们日以继夜,艰苦拼搏,共同奋斗,为老街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难忘历史。他们的互相融合,犹如一幅幅美丽的清明上河苏杭画卷,更像那碧波荡漾荷塘中的各色荷花,袅袅娜娜地尽情开着。缕缕清香,沁人心脾。使那古老的街市显得更加生气盎然,令人过而不忘。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老街不灭的诗篇中,让后人永远去思念和追忆。
昔时老街苏杭景,名商老号似鱼鳞。
名师名匠处处有,商业明珠耀锦屏。
&&&&&&&&&&&&&&&&
特色风味小吃
昔时老街,不仅有繁华的商业闹市,各式手工业作坊,名师名匠,也有名噪一时。更有那清香扑鼻、闻而流涎、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小吃使人难忘。
天刚破晓,人们大多数还在熟睡的梦乡,街市和各个幽深老巷里,有肩挑或手托罗盖的人在大声吆喝:“啊哟——介糍啊!”这熟悉而有节奏的吆喝声,对我们这些还在睡梦中的孩子们来讲,犹如一块强力的磁石,最具吸引力。每当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时,便会很快地睁开朦胧睡眼,一骨碌飞快从床上爬了起来吗。大声呼叫着爸爸,妈妈,耍娇要妈妈给买几个‘介糍’或‘冷公糍’。一边穿衣,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
在时过几十年春秋,满头霜雪的今天,想起天刚拂晓,睡在床上吵着要爸爸妈妈买几个‘介糍’的幼稚傻相,实觉好笑,却又深感妈妈的温馨,爸爸的伟大。想起那香甜美味的‘介糍’或‘冷公糍’,至今时而还会流出长长的口涎,多么想今天能再吃几个,即使是一个,拿给多好啊!真是想入非非,留恋忘返,感慨万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各种高档食品出现,品种繁多,充满市场。但我感觉到它的味道永远不如绿色食品‘介糍’等纯正好吃。无怪乎过去纯正的地方风味食品会深受人们喜爱,它让人们犹入梦境,唤醒人们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特色小吃实在多,冷公介糍喷喷香。
儿童早上最爱吃,至今思念总难忘。
日出东方,天已大亮,街上的商店也相继卸下一块一块的木质门板,伙计们照例在繁忙地打扫店内店外卫生,摆设各式商品,准备营业,迎接来自各方的顾客。郊区的农民肩挑各种新鲜蔬菜,走街串巷或沿街叫买。热闹繁华的街市路摊和早点熟食店,已摆满香味扑鼻的各色早点小吃,恭迎人们挑选食用。除了‘介糍’‘冷公糍’,更有那耐人寻味,白玉如珠的‘练饭圆’,喷香久韧的‘糯糍’‘栗米糍’‘芋糍’‘灯盏糍’‘白糖糕’‘甑仔糕’等等。整个街市散发出各种诱人流涎的早点香味。更有那独具一格坐落在老街泽民机米厂隔壁的前店后坊,邓记邓四仂水粉店,店里的伙计每日公式化鸡叫头遍便起床,开始一天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习惯地进行装筒榨粉、洗粉、装粉等工序。榨粉是所发出的阵阵咔咔声,划破深夜的宁静,犹如曲曲美妙动听的弦乐乐曲,又像准确无误的报时钟,唤醒周边睡梦中的左右街坊,告诉他们天快亮了。榨完洗完摆完水粉后,师傅们紧接着便开始早晨水粉的沏汤配料。此时天已近亮,师傅们便打开店门,恭迎顾客的到来。每日开门吃头道汤水粉的顾客,多是起早赶圩做生意的人,该店制作的水粉不仅又白又细,吃到口里滑溜溜的,口感非常之好,尤以用猪骨头熬制的搭肉大骨头汤搭肉水粉,不仅汤鲜味美,吃完后回味无穷;而且还有它的保健功能独特之处。譬如:平日饮食不注意,上火咳嗽,咽喉疼痛不止、只要连续吃上几次水粉,便能消火止咳,粉到病除。
搭肉水粉骨头汤,不找医生开处方。
饮食不洁上了火,多吃几次就安康。
昔日黎川水粉的吃法也有讲究,早上起床后,人们基本上是空肚,阳气渐升,所以吃的全是泻火解热的骨头汤搭肉、清汤鲜味水粉。过去没有味精,全靠师傅调配作料,故味道纯正。到了中午,郊区乡镇农民上街做买卖,一般农村人的口味较厚浓,爱吃咸辣,所以水粉沏的汤,多是用豆豉水、辣椒壳做配料,汤浓味厚而辣,而且水粉也较粗。
在众多特色风味食品中,独占鳌头,整个黎川陈赞不绝的,还有磨市街头的赵建顺宝号加工的祖传老字号‘灌芯糖’。它不仅皮薄香脆,香甜味美;而且晶莹洁白,亮如白玉。吃起来不粘牙,吃完后又回味无穷。赵建顺‘灌芯糖’,不仅深受当地居民欢迎,还远销武汉、南昌等地,赢得邻近县市商家追捧和不绝的称赞。
时间的流逝,留下的只是使人对岁月无穷的追思。赵氏嫡系传人,年过古稀,力不从心,眼看这稀世绝活,祖传珍宝,将要失传,付与东流。多么可惜!
建顺祖传‘灌芯糖’,皮薄香脆美名扬。
晶莹洁白薄如纸,回味无穷还要尝。
昔时沿河新闻传播,乡土文化气息再现
老街的各家各户主妇们,每天吃过早饭后,便手挽勾桶和竹篮,装满衣服和要洗的各种蔬菜,带上洗衣板,三三两两来到清澈见底、涓涓流水的河边,习惯地一丛一丛面朝河水背朝天,在河里洗衣服或洗菜。时不时嘻嘻哈哈,无忧无虑,又无任何顾忌地议论着隔天或当天街上某商店或某居民家中所发生的种种新闻逸事。有好的,有坏的,更有一般为人所不知的。好事、坏事、丑事、怪事在这里都能听得到。这河边似乎成了快报的新闻发布传播中心。近的,远的,各种信息都会在这凉风习习,涓涓流水的河边传递。昔时老街的妇女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月月不变,天天照样。似乎成了惯例,她们无忧无虑谈得确实舒心愉快。如果你觉得好奇,或想了解和得知你所要知道的新闻和怪事,你不妨每日早饭后,到沿河边,站到洗衣服妇女多的后面去听,保你满载而归。
各家主妇吃完饭,来到河边洗衣裳。
畅谈周边新闻事,无忧无虑论家常。
骄阳似火的酷热盛夏,吃过了晚饭,帮孩子们洗完了澡。这些主妇们又会三三两两,手中拿把扇子,端个小凳子坐在一起,说说笑笑,谈天论地,借以消除一天的疲乏。高兴无聊时,又会凑些小钱,请个盲人瞎子,坐在厅下或较凉爽的地方,唱唱话文,说说故事,大家有说有笑,倒也自在。说唱故事的内容多半是杀富济贫、英雄好汉、孝敬父母、公子小姐爱情等等。在说唱这些话文故事的过程中,还有些人会情不自禁地随着话文说唱的悲哀情节,轻轻地哭泣,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由此不难看出,伟大不朽的乡土文化气息的震撼力、亲和力又有多大。我们这些孩子们,除了一些戏耍自己的游戏外,也有一些孩子像大人一样,拿个小凳子,悄悄地坐在大人旁边,聚金会神地听着。听呀听,疲倦了,便会依偎在大人怀里甜蜜地睡着。
乡土文化永不谢,话文说唱到半夜。
悲欢离合人世事,劝君学好莫学邪。
&&&&&&&&&&&&&&&
老街夏日民众生活习俗
炎热的夏天,由于酷暑难当,人们的日常饮食味口,一般会较差。昔时老街居民的夏日生活习俗,不管是有钱的,还是生活较为拮据的,夏天一般多数只吃两餐干饭,晚上那餐,习惯地多喜欢吃点粥,并不怎么讲究。
所以一到下午,在街头巷尾,总能听到阵阵叫卖声:“嗬——嗬,豆唉啊!”到处能看到一些男孩子,手托一个箩盖,里面摆满用纸做成的各式三角牛角包,包内装有香甜、酥脆可口的糖酥豆,蹦脆蹦脆的盐酥豆,十分爽口。人们吃粥时,除了吃自家的霉豆腐、挪菜豆、挪菜之类的咸菜外,也多会有人买几包盐酥豆或糖酥豆,调剂改换一下口味,倒也乐哉自在。
在众多的乡风民俗中,不管是繁华热闹的街市,还是幽深的各式老巷,整个骄阳似火的夏天,从早到晚,均能听见阵阵清脆而非常有规律的木板、竹板撞击、拖打地面的声音。声音时而大,时而小;时而远,时而近;优美异常,但似乎又觉得有些嘈杂。
如果你不是亲自目睹,你还会错觉地认为又有什么手艺人在表演天津快板或莲花落;也或许还有人会自作聪明地说:“谁在演奏贝多芬交响曲?”世界上这是古老而朴素的山城人们夏天光着脚板,穿着一双竹子或硬质木板做成的竹木拖板鞋,在地面行走时,不断碰击敲打地面所发出的滴答滴答清脆而有规律的拖板鞋声。这种拖板鞋,山城人把它叫做“咯鞋”。
炎热的夏天,在这美丽的山城,不论男女老少,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穿自己最喜欢而又最舒适的木竹板‘咯鞋’,行走在街市和弄巷内,给炎热酷暑的夏日平常生活,带来了方便,带来了凉爽,也带来了欢乐。这充分体现了伟大而古朴的山城人民的聪明智慧。“咯鞋”,是昔时山城人民民风民俗的体现,更是一副美丽风情的实地写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变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炎热酷暑的夏天依然存在,同样是一个万里无云,蔚蓝天空,同样是山城大地,但那种优美动听的音符节奏声,至今已永远销声匿迹。然而在人们的记忆中,又似乎永远不会忘记‘咯鞋’昔日的功劳。过去的“咯鞋”实际代表了当今各种款式的拖鞋和凉鞋的功能。今天特别是上了年岁的老街人民,也许还会思念而留恋着它。我家中至今还珍藏着一双用硬杂木板做成的、当年用过而舍不得丢弃的“木咯鞋”。在现代科技、工业发达的今天,它虽说是一双不怎么起眼的贵重物品,但它却是昔时山城人民古朴生活和智慧结晶的历史见证,值得作为历史珍藏。
夏日生活最简单,豆乳挪菜配稀饭。
竹板硬木来做鞋,的的咯咯真稀罕。
&&&&&&&&&&&
繁华的夜市灯火辉煌
昔日的老街,时近下午六点夜幕降临,天色渐渐黑暗。吃过晚饭后,各个商家相继在各自的店铺内点燃和挂起雪白通亮的汽灯,有的一盏,有的两盏买那些没有汽灯的商店吗,也在自家店内点燃了一到二盏美孚洋油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各种灯光顿时把黑洞洞的街市照得通亮,如同白昼,各家商店老板与白天一样,忙于各自的夜间经营业务。夜晚的街市,热闹非凡,那些说唱道情的盲人,随着夜幕降临,敲打着盂鼓,在街市说唱话文,引来众多男女老少嬉笑不断。
我们这些没事干的小孩,吃过晚饭洗完澡后,便会三个一群,五个一簇,不约而同地聚在点了汽灯的商店门口,玩起了老鹰抓小鸡游戏……无忧无虑,尽情嬉戏玩耍,倒也高兴自在。
日落西山黑蒙蒙,盏盏汽灯驱黑龙。
汽灯照得满街亮,儿童喜跃生意隆。
&&&&&&&&&&&&
流动夜宵油炸豆腐担
伴随那灯火辉煌繁华的夜市,时而又能听到一种有节奏的阵阵竹板敲击声,敲击声中有伴随着大声吆喝声:“油炸——豆腐噢!”阵阵油炸豆腐香味随风飘来,由远而近。沿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原来是南昌佬挑着热气腾腾的熟食流动担子,在深沉沉的夜晚,走街串巷兜售着香喷喷的“油炸豆腐”,锅内金黄色的油炸豆腐,热气腾腾,同时又散发着阵阵有人的香味。使人有闻香不吃也流涎之感。
油炸豆腐四四方,色香味全满街香。
口馋饥饿吃一碗,越吃越香还要尝。
随着手中的竹板不断地敲打,口中不停地吆喝,倒也招来不少食客前来品尝。这种多光顾品尝油炸豆腐的人,除少数是一些是手工业商家晚上加班加点的人员外,多数还是那些深夜在外寻欢作乐,或打麻将的夜猫儿,这些人中,有政府伪职员、有从抗日前线下来疗养的伤病员、有驻防于郊区三都、团村等地的青年军人二O八师部分军人……在这众多而复杂的各种人员中,有的进城看京剧,有的打牌赌博,更有人到妓女院群欢作乐。
到了半夜,肚子饿了,自觉难当之时,便到夜宵熟食担子边,吃碗香喷喷的清汤水饺,或买几块美味价廉的油炸豆腐,倒也悠哉乐哉。
打牌赌博玩女人,吞云吐雾满天云。
今朝有酒今朝醉,梦里桃花难成林。
&&&&&&&&&&&
老街妓女院与鸦片馆
在那特殊年代,黎川老街确实存在着众多妓女院。有明的,也有暗的。地址多在各式巷弄中。当时最有名的妓院有开设在老街许家巷徐家大厅的扬州式妓女院,老板叫罗华荪,扬州人,他手下的妓女,全部是扬州、南通女子。个个年轻貌美,风骚妖艳。有钱的商家乡绅和一些来头较大的社会人士,多来到这里。逛窑子的人,有的也兼食鸦片,乌烟瘴气,通宵达旦。当时社会上流行着这么一句顺口溜:
扬州姑娘苏州货,一块光洋玩得过。
吞云吐雾神仙境,不管明天过不过。
另外还有中档的妓女院,多设在老街王家巷内的麒麟楼一带,她们涂脂抹粉,娇艳迷人,夜以继日站在巷内各处卖弄风骚,勾人嫖娼。
中等妓院王家巷,姑娘婊子实在多。
涂脂抹粉娇艳相,见到嫖客往里拖。
至于各种名目繁多的小妓院,那更是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如:当时的石莲巷便有几家,均为本地女子,价格相应低廉,档次较低。
对于鸦片,多为官商勾结。做婊子还要竖牌坊。小时候,我亲要看到过一伙警察,雄赳赳、气昂昂的跑到上进士第隔壁的邱家大厅,在上层右边的一家住户中搜查,结果一无所获,反而将人家粪桶里的大小便倒得一地,臭气熏天,民愤极大。其实当时老街上,甚至于整个县城贩卖鸦片最大的鸦片商,还是广东帮头子李亚飞。他表面装着做洋纱生意,实质上私下贩卖鸦片,危害人民。他手下有来年两个马仔,一个叫涂少卿,一个叫杨六仂,专为李亚飞销售鸦片,危害于民,独霸一方,为非作歹。
广东帮头李亚飞,贩卖鸦片坑害人。
官商勾结干坏事,为非作歹血淋淋。
&&&&&&&&&&
广东帮与南昌籍码头搬运工的争斗
约在1946年的一天傍晚,李亚飞的广东帮,与当时避难于黎川,肩挑手推的码头搬运工人——南昌人——为争夺码头装卸时,发生争斗,互不相让。一时间,几百名南昌籍码头搬运工人,手持扁担木棒,由排栈码头,沿街将广东帮一直追到老街许家巷隔壁文林郎李亚飞住所,把整个住所包围得水泄不通,大有将住所推平之势。一时紧张极了。在这紧要关头,李亚飞广东帮则动用枪支,向天鸣枪示警,一眨眼时间,纷乱的场面变得鸦雀无声,过后又沸沸扬扬,呼喊声、敲打声乱成一片。
那时正值傍晚,街市灯火通明,人们正忙于夜市,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正在灯下嬉戏老鹰抓小鸡游戏,突听枪声,又见到街上人们在慌乱地奔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吓得乱叫,家家关门闭户,把一个本来灯火通明的街市,一时间变得漆黑一片,鬼哭狼嚎。大人小孩紧闭店门,不敢声张,躲在屋内,通过门缝向外窥望,紧张极了。
这就是解放前黎川排栈码头南昌搬运工人与广东帮争斗打架一事的片段。据说此事后来经本地青帮头目孙扬芬,汪兜子等调节后不了了之,烟消云散。
李亚飞的广东帮,欺行霸市臭名扬。
码头工人团结紧,追打恶狼美名扬。
在排栈装卸的南昌码头工人,本是躲避战祸,由南昌各地农村逃难至黎川的农民、手工业工人等。生活较艰辛,他们多居住在下马路一带马路两旁的简易茅草屋内,也有极少数散居在老街各个古老巷内,生活多数较贫困。为了生活,他们多靠出卖劳力,如:上山砍柴,帮人挑货下乡,帮人挑水,开荒种菜等。为发展繁荣黎川经济,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们相当多一部分人则集聚在沿河水运码头,为来回运河里的各式船只装卸货物。为了生存,他们彼此相帮,团结得像一个人似的,以应付突发事情。正由于如此,当时便出现了上面所叙述广东帮抢南昌人饭碗,“南昌籍码头工人团结一致勇斗广东帮”的一段英勇事迹。
排栈水运码头天桥乐
过去黎川河面较宽,雨量充沛,河水丰满。公路仅黎川至光泽一条‘黎光’马路。至于黎川到南城的一段马路,也只是后来修的,当时的陆地交通并不发达。商家进出货物多依赖于日夜不息、来往于河面上的各式大小木船和竹篷排。无形中过去的排栈码头(也有叫彭家码头)便成了水运交通运装集散地,是沿河边的一个较大商业水运码头。
该码头有宽阔的河岸,充沛的河水,码头离商埠闹市张王殿前不足三百米,商家来往船只多愿停靠于此。久而久之,该码头便变得日以继夜,人山人海,彻夜灯火通明。河岸边茶楼酒馆比比皆是,推牌九押宝的处处可见;唱小曲、卖瓜子花生香烟的,无处不有,好不热闹。
是不是还有各式各样、走江湖卖艺买药的人光顾码头圈地表演。为本来就热闹非凡的码头,更增添了几份热闹气氛。譬如:南昌有名的钉刀打石、名望伤科医师田官成;与水牛比力气的千斤大力士翁文达;走钢丝卖打的山东好汉王铁头;南昌卖梨膏糖的笑星筱贵林等等,都曾光顾过该码头献艺。为昔日的水运装卸码头增添了许多热闹和色彩,大有昔日北京天桥游乐场的架势。
昔日黎川水满坡,排栈码头装卸忙。
英雄好汉来相聚,犹如天桥娱乐场。
&&&&&&&&&&&
张王殿前繁华街
在古朴的十里廊街中,为什么唯独张王殿前这一段能鹤立鸡群,商业经营等方面能独占鳌头,显露出它那少女般的娇丽而与众不同呢?这除了附近有得天独厚的排栈水运码头外,这里更有那谱写春秋的风雨廊桥——新丰桥。该桥不仅古色古香,建筑风格独特,虽说它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但古风仍存,气势非凡,而且它还是桥背篁竹街等地居民、农民进城必经通衢,他们日夜川流不息地带着各种农业产品,来到桥头张王殿前解释集散销售,反过来又将日常各自所需日用品带回去,一买一卖,互相交流,无形中便形成了一个交易经营中心,繁华而热闹的商埠中心集散地。
从历史沿袭的角度来分析,下了新丰桥,走过旁边桥头街,桥头街斜对面原来是一座日夜香火旺盛的张王殿,来自各地川流不息的善男信女在此虔诚地烧香,购买各式用品还愿,这样一来便无意带动了商业的繁荣昌盛。全国各地亦有众多相似例子。如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等等,数不胜数。
善男信女进庙门,敬香还愿结佛缘。
庙外商家生意好,香纸蜡烛庙内燃。
由于时代的变迁,到了我童年记忆时,该殿的香火已消逝,殿内也改朝换代,住进了许多穿黑制服,头戴钢盔的警察。原来威风凛凛的张王爷菩萨,此时也好像在生气,双眼突出,不声不响,独自坐在一边喘着大气,面壁思过,失去了往日善男信女前呼后拥的威风。
而那些日夜无事可干的警察们,是不是,三三两两的来到街面上,将附近的老百姓饲养而不小心跑出来的肥猪赶到警察局去,坐地收成的等待猪的主人拿钱来赎。给附近的百姓心中留下了极坏的影响,无怪乎附近儿童口头上唱出了这么些顺口溜:
黑狗崽,乌龟壳,对待百姓实在恶,
你若做了乌心事,阎王菩萨会来捉……
没办法,当警察……
昔日老街风靡一时压(摘)花会
在老街诸多难忘历史往事中,当年还有一种流行于民间而备受民众关注、酷爱、青睐、风行一时的摘花会活动。摘花会犹如赌场上赌博上的压宝项目,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变相赌博、。参与摘花会者,多为城镇居民中的家庭妇女吗、社会闲散人员、少数工业手工者。政界商家人士不参加。
摘花会的形式是以三十六个名称做牌底,什么三槐、正顺、音会、火宫等等。它是以摘一陪三十六的丰厚回报作诱饵进行回馈活动,广泛吸取民间闲散资金。参与摘花会者,根据自己意愿和各人的经济情况,选择摘压个数及摘压金额。譬如你选一个牌底,压上一元钱,如果中奖,老板即陪你三十六元,作为回馈奖金。
由于中奖的奖赔金额较大,利润丰厚,参加摘花会者一时十分火热。花会有如一块强力的磁铁石,紧紧地吸引住了民众的侥幸发财心里,因此民众个个蠢蠢欲动,一时间参与摘花会者,趋之若鹜,席卷着昔时老街家家户户,街头巷尾各个角落,十分火热,尤以家庭妇女和社会闲散劳动者居多,他们十分热衷和青睐。
摘花会的组织者,多由社会上一些闲散人员组成,有三个到五个人共同集资作为老板。老板下面雇用若干伙计,伙计中分工明确,由负责收取登记送花会者送来的摘压花会人员的名单、摘压金额和摘压牌底名字个数等等。开奖后这些伙计又负责协助老板发放兑付中奖赔赏金额。还有一些伙计负责保安、放风等杂物事项。
每日不辞辛苦接送花会的人员,均是乡里乡亲,平日信得过而比较熟悉的社会闲散人员。他们每日在开奖前,奔波于老街街头巷尾,深入各家各户,收集摘花人员名单,摸底个数和摘压金额,逐一登记造表。然后又风尘仆仆不辞辛苦将造好的表格连同金额,风雨无阻送至开奖场地,交给老板。然后默默等待开奖。开奖后又及时将信息及中奖者所得赔赏奖金,逐一送到中奖者手中,此时中奖者便在所得奖金中抽二成送给送花会人员,作为报酬,如果没有中,脚力费由老板在未中奖的金额中抽取二层直接送给送花会人员。总的一句,开花会的老板和接送花会的人,包赢不输,吃亏者,最后仍是摘花会的人员,所以接送花会的积极性很高,无怪乎他们会不辞辛苦,日以继夜奔波在来回路上,而且又会大力鼓动民众参加摘花会活动。
昔时摘花会的活动,在民间虽说风靡一时,参与者兴致勃勃,但从花会活动摘压和陪赏性质来看,实属一种变相赌博、非法活动范畴。当地政府和警察,也会时不时捕风捉影,冠冕堂皇的捉一捉,以遮人耳目,实属一种表面形式,他们几乎都是开一眼闭一眼,从中得到些好处。开花会的老板便能随心所欲,到出租房,到处设场开奖,真是和商吃荤,知法犯法。风靡一时,痴迷参加摘花会的民众,犹如上了套子的猴子,木偶表演,任人摆布。花会开奖场地,老板一般多选择在县城郊区农村,如团村,三都等地,租赁祠堂和较开阔的场地,也有是在市区设场开奖。
在我幼小难忘的记忆中,曾亲眼目睹过一次摘花会现场开奖过程和开奖现场的热闹情景。当时开奖地点是在老街许家巷顶里面的过往厅下,我舅舅住的房屋大门外的一个长形宽大院内。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天上月亮和闪闪发光的星星,好像故意躲在云层中不露面,院内暗然无光。因此院内点燃了两盏汽灯,汽灯把整个院子照得如同白昼,四面通亮。
至今我还依稀记得,亲眼看到院子里有一根很长的绳子,绳子两头高高地捆绑在院子的两边墙上,绳子中间绑了一个卷拢的画卷,画卷外用红头绳捆得严严实实,显得格外耀眼而带些神秘色彩。在绳子和捆绑的画卷下面站满了人,整个院子挤得水泄不通,简直是人山人海。人们叽叽喳喳,杂乱无章。他们纷纷议论着什么,一双双贪婪的眼睛,目不转睛死死盯着那高高绑在绳子上的神秘画卷。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知绳子上挂的画卷是什么宝贝。一时间好生奇怪,觉得不可思议,此时我也只能物随水流,默默而静悄悄站在那些莫名其妙的人群中,等着,瞧着,看看到底有什么事要发生。
突然间,人们纷纷挤动,在人群中有一个女孩双脚跨踩在一个壮汉双肩上,在几个青壮年护卫下,分开人群,从房里慢慢走向高挂画卷的绳子下面,只看到那女孩举起手中剪刀,将捆绑画卷的红头绳剪断,刹那间,卷拢的画卷,唰地向下坠开,就在画卷坠开的同时,整个院子的人就像中了魔似的,发疯似得大声嚎叫起来,有拍巴掌的,有吹口哨的,有笑的,更有站在一旁一言不发的,犹如散了毛的鸡,站在那痴痴发呆。我一时惊愕地盯着那突如其来场面,小小的心灵中猜测不出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时百思不得其解,只有眼睁睁望着那些乱哄哄的大人们,此时,我不知不觉,脚不由己地慢慢移动,悄悄地离开了嘈杂的院子。
第二日,我问舅舅,昨天晚上外面院子里那么多人,乱呼乱叫是做什么。舅舅说:“那是摘花会开奖。那捆绑在绳子中间的画卷里,暗藏了老板事先放进去的牌底,这个牌底名字不能千篇一律,下次又要换另一个牌名,使人捉摸不透。”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昨天晚上那些人为什么发了疯似的嚎嚎大叫,又有人一言不发像发呆一样。“摘花会”这个名词,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和脑袋中,便深深印下一颗烙印,成了永远难忘的记忆。
昔时花会神秘秘,实是老板玩把戏。
手中握着骗钱袋,让你输钱还服气。
那些众多参与摘花会的民众,在开奖前,还会神秘地将花会中三十六个牌底名字做一次带迷信色彩的操作处理,请求苍天和各路神灵前来点拨、指点,以便中奖。愿以后谢。
譬如:头天晚上,不惊动任何人,悄悄地将三十六个牌底名字,压在菩萨神座下,口中念念有词,轻声慢气虔诚祝告“三槐爷仂死得苦,正顺爷仂牵猪牯”等等咒语,恳求菩萨显灵点化弟子,贴在脸盆内四周,脸盆内装些清水,点一盏高脚灯,另外又用一只灯盏装一些红墨水,或黑墨汁,并在灯盏上放一根灯芯,灯芯另一头露在灯盏外,再重新放进脸盆内的水面上。第二天早上起来查看,在三十六个排名中,如有某个牌名被点了红或点了墨,即认为这是水母娘娘昨晚显了灵,点化了弟子,有红或有墨的即为中奖牌名。因此纷纷掏腰包,拿出钱连同昨晚点化了要摘压的牌名,兴致勃勃,满怀信心地一起交给送花会的人,乐滋滋等待着运气的到来。
其实,现在看来,脸盆内出现点红或点墨的现象,是脸盆内点灯后,热气上升,搅动了空气,或晚上的微风吹动了水面,使装了红墨水或黑墨汁的灯盏在水面上飘动,飘动时灯盏内吸满颜色的灯芯便会碰到贴在盆内四周的牌底名字,使牌底点上颜色,这就是晚上菩萨下凡点化的道理。
这些参加摘压花会的人中,侥幸中奖者,及兴高采烈,满面笑容,有的还会拿出点点小钱,买些花生瓜子之类的小吃,散发给其他人,以示庆贺;没有压中者,也不会难过和灰心,而且还会自安自慰地宽解,认为这是自己对神灵,对水母娘娘不虔诚之故,振作精神,下次继续摘压,反正金额不多,如果中了便捞一把。
总的看来,这种摘花会活动,一般赢的是少数,输的是多数。但参与者却不这么想,认为每次压的钱不多,即便是输了,也不伤筋骨,如果赢了,则是一赔三十六的利润。由于有高额奖金做诱饵,所以每次参摘人员还是源源不断。他们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心态。可见摘花会的引诱力有多大。当时开花会的老板也许抓住了民众的这种心理,又与送花会者紧密配合,积极鼓励民众参与这一活动。而对送花会者来说,不管是老板赢还是民众赢,他始终都能得到好处。正如俗话说的那样:“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昔时广大劳动民众为了获得高额奖赔利润,摘花会者,一时风靡老街街头巷尾。
昔时老街摘花会,风靡一时处处是。
一赔卅六作诱饵,瞎子观天靠不住。
&&&&&&&&&&&&
老街饥民哄抢泽民机米厂
在往事如烟,消散无痕的今天,想起了昔日老街沧海点滴的历史中,让人深思,使人久久难忘的是发生在1944年,黎川老街饥民哄抢泽民机米厂一事。抗战期间,国民党反动政府无能,官商勾结,囤积粮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金元卷贬值,老百姓手中的钱,今天能买一斗米,明天只能买半斤粮,生活处于饥饿半饥饿的状态。在没有活路可走的情况下,导致了众多饥民哄抢泽民机米厂。
时值抗战胜利头一年,大约阴历五月间的一天上午,天气舒适,不冷不热,人们吃过早饭,众多周边居民与往常一样,个个手中拿着米袋,撮箕,勾桶之类的东西,来到泽民机米厂买米。只见机米厂门口挂出了一块显眼的告示牌,上面写着:“今日出售的大米不多,预购者从速!”而且标出了零售价高于平日米价的金额数字。此时,众多购米者,犹如瞎子望天不明不白,因此纷纷提出异议,七嘴八舌,三三两两指责厂家哄抬米价,一时情绪异常激动。
正当大家与厂家争论不休之时,愤怒的人群中不知谁说了一声:“谁有米?!后门河边老板正将装好了的几百担大米往外地运,为什么不卖给我们?为什么要涨价?”情绪激动的众多饥民百姓听此一言,更像往滚烫的油锅倒了一勺冷水似的,一是炸得翻天覆地,顷刻间,许多愤怒的百姓,拿着各种盛装大米的工具,蜂拥似的由隔壁巷弄直奔米厂后门的河边码头,将正要运往外地的几百担大米一抢而空。
此时在机米厂门市部的众多饥民百姓情绪越来越高涨,大吵大闹,乱撞乱打,似乎越来越失控,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厂家见此情景,又听说后面河边几百担粮食被抢走,急急令众多伙计们将厚厚的大门关上,紧闭。人们见后,个个气得七孔生烟,眼中冒火,一时情绪更加激动而失控,在大门外大喊大叫,秩序大乱,有的人拣起石头和沟通,死劲地撞击大门,愤怒的人们越来越多,大有老鼠咬猫拼命之势,整个街市一时乱哄哄的。此时我正坐在柜台边写字,突然间听到街上乱哄哄的,看到许多老百姓手拿撮箕、勾桶和米袋,无组织而自发地像潮水一般,蜂拥冲向泽民机米厂。机米厂大门紧闭不开,喧哗叫喊不停的老百姓在门口呼喊,捶打。一时难于奖后中的大门撬开。正在这紧要关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家住许家巷以做棺材为生计的木工徐雪荣,手持做棺材用的开山大板斧,抡起粗壮有力的双手,三下五除二,将结实厚重的大门劈开。
此时,潮水般的老百姓,即时像发疯似的、以排山倒海之势,蜂拥着冲进米厂。用最快的速度,最快的动作,将大米装进各自的器皿中,背起来就走。人们正扒得起劲时,突然听到街上警笛长鸣。听说警察便衣队来了,人们顷刻大乱,一时又鬼哭狼嚎将手中的大米、勾桶、布袋丢得满地都是,争先恐后,四处奔逃,夺路而逃,保命要紧。
一些在机米厂外看热闹的过路人,听到急促的警笛和枪声后,一个个犹如枪头上的麻雀,一时吓得四处奔跑或躲进了附近的厅下和商店。如教数学的陈本咸老师,当时吓得嘴唇发紫,面部发白,跌跌撞撞,躲进了机米厂对门的许家厅下,慌乱中吓得鞋子都丢掉了一只,最后还是邓厚基和邓文熙帮他捡回。沿街的商家听到紧促的警笛长鸣声,家家像决堤了似的,飞快地把各自的店门关得紧紧的。此时便衣警察正好追到光巷口,离泽民机米厂还有一箭之距,我正躲在骑马楼上,通过窗户间隙向街面上张望,正好看到一个约有四十多岁、瘦瘦身材,穿一身黑警服的警察,扬起手中的驳壳枪,向机米厂方向开了一枪示警。事也凑巧,正好将一个在隔壁门口理发的挑担理发师傅的左大腿击中。而那些真正抢米的人却跑得无影无踪。
常言道:“骑马的没抓到,捉到了该死骑牛的。”众多警察赶到时,看到的只是一片狼藉:满地白花花的大米,乱七八糟的各种勾桶、水桶、撮箕之类的东西,和一个躺在米厂大门口地上,左腿被子弹打得开花、哭喊没人理的无辜受伤者。警察看了看,觉得没什么油水,老板又躲得无影无踪,于是,便丢下地上的受伤者,匆匆地离开了出事现场。此时,躲在附近看热闹的其他老百姓,待警察离开后,风快的聚集到受伤者身边观望。那些下的关了门的商店,也陆陆续续重新打开了店门,继续做生意。而聚集在受伤者周围观望的人,个个只是在七嘴八舌,指指画画地议论,没有见到什么人抬他去治疗。也许是憨厚怕事的老百姓怕惹火上身,不敢上前救治。只能眼睁睁望着他躺在地上,满身满地是血,好生悲惨,实是可怜。据说,该受枪伤者,抬到家里,当天晚上便死了。此外,还有一个机米厂的伙计,因与抢米的饥民推推拉拉关闭大门时,被抢米的饥民打得头破血流。他无话可说,更未受到人们的同情,所得到的却是众人讥笑和冷言冷语。
饥民哄抢泽民机米厂这场风波,最后如何妥善解决,谁也不知。但从此以后,再也未能听到泽民机米厂轰隆轰隆的机器声。宽敞的大门,从此再也未见它打开过。
事个六十余年后的今天,再次来到原泽民机米厂窥望时,该机米厂厂址已面目全非。仅存一道残垣墙壁,只能作为当年历史的见证。随着岁月的流逝,拨开历史的尘埃,但总掩不住人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
官商勾结囤积粮,通货膨胀饿肚肠。
水深火热难度日,拼着一命来抢米。
抗拒抓民兵众怒打伪保长
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持和巩固自己的伪政权,打着抗战的大旗,大力推行保甲征兵制,在老百姓中乱抓壮丁,引起民众不满。一些吃人不吐骨的伪保长,狼借虎威,不分青红皂白,乘机敲诈,搜刮民财,中饱私囊,引起广大民众极端不满和愤怒。民众揭竿而起,从而出来痛打乱抓兵丁的伪保长至死的事件。
1943年10月上旬,秋高气爽之时,在城门口耶稣堂街,有一姓赵的伪保长(他儿子叫赵良栋),凶神恶煞,蛮横无理,要捉捕一位南昌籍、逃难至黎川的青年男子去当兵。任家属如何央求,一概不理,就是要抓,即时引发众多南昌籍人士的不满,对无辜乱抓兵的赵保长进行指责。由于矛盾步步激化,一时引来更多南昌同乡聚集,愤怒的民众,一怒之下将伪保长痛打至死,并暴尸与当时的城门口护城河古石桥上,一时,大快人心,轰动全县,看热闹者络绎不绝。
躲避战祸客他乡,生活艰辛苦难当。
保长强行乱抓兵,官逼民反痛打狼。
伪县政府听说南昌人抗拒抓兵将赵保长打死一事,即派员进行干预,,事后又考虑当时南昌人在黎川很多,又有帮会。为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采取安抚政策,收买人心。即派员找到当时洪都旅黎同乡会会长、章贡中学校长陶汉先生进行协商处理。
按协商的规定,第二日追悼会的召开,所有旅黎洪都同乡会全体成员在会长陶汉先生带领下,由会员抬着赵保长的棺木走在前面,会员手戴黑袖章,一字长蛇阵跟在棺木后面,招摇过市。为赵保长送葬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县城一时沸沸扬扬,议论纷纷,看热闹满街满市,拥挤不堪,热闹非凡。为了表达对赵保长忠于职守的赞赏,扩大其影响,当时伪县长朱维汉也来到现场,手戴黑袖章,也加入了送葬队伍,送葬者、旁观者、议论者犹如水牛吃了萤火虫心知肚明,个个心中有数。
为此,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众抗兵风暴,在反动势力的压制下,宣告结束。但另一方面却保护了更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岁月流逝,但永远抹不了难忘的回忆。
抗暴抓兵人心齐,打死豺狼理不亏。
为了顾全民众利,战略退让不为奇。
&&&&&&&&&&&&
青帮抗兵秘密扣押伪县长家属
1941年,伪县长彭育英任职期间,无限地向街市各商家派款征粮,征收壮丁费,伪兵役科又积极推行保甲征兵制度,什么一甲一兵,父子兵等。疯狂捕捉青年服役。不管在幽静的巷弄,还是繁华喧嚣的闹市,只要给他们看中,或认为是要捉的人,没有你分解的余地,即时就捉。五花大绑押解到兵营。关押期间,一日三餐饭,还得家属送来,简直是黑了天,声声怨气,民怨沸腾。
伪政捉兵又派款,民不聊生没法想。
天作孽时不可恕,人作孽时难提防。
昔时有一家姓黄的,住老街石莲巷巷口旁,以贩卖笊捞筲箕、草鞋斗笠为生。黄长蓀,兄弟俩日夜辛苦操劳,以赶圩为务,维持全家生活。为了躲避抓兵,弟弟日夜躲在外面不敢回家。事有凑巧,一日其弟弟在外做买卖时,给捉兵的碰上了,不分青红皂白,也不准你分解,即时五花大绑抓去,关押在老街光巷简家大厅下后面的大禾场,集中强行受训,全家人听后即刻撕心裂肺,嚎啕大哭。一时飞来横祸,打破了脆弱的一切,实是催人泪下。关押期间,家属还得每日送三餐饭。叫苦连天,悲惨至极。更糟糕的是,他不久便被解离县城,从此杳无音讯,全家老小日夜牵肠挂肚,以泪洗面,妻离子散,痛苦欲绝,无处申诉。
豺狼虎豹乱抓兵,可怜百姓无发生。
妻离子散长相别,老娘泪干儿无音。
伪县兵役科疯狂到处乱抓兵时,也抓了当时青帮头目孙扬芬麾下许多年轻的青帮小伙子,即使引起了众多青帮人员的恐慌和不满,加上被抓家属哭哭啼啼。此事的出现,引起了青帮内各大佬的重视和不快。俗话说得好:“不看僧面看佛面”,而伪县兵役科既不看僧面,也不看佛面,我行我素。进而加深了矛盾,进一步引起了更多青帮人员的不满。纷纷要求请帮大佬拿主意,想办法,解救被抓人员,为兄弟们做主。
后经孙扬芬、汪兜子等青帮大佬商议,决定对伪县政府采取相应行动,施加一定压力,进行对抗示威。
1941年11月下旬的一天晚上,约十时左右,孙扬芬暗暗派出青帮人员,潜入伪县长彭育英家中,伺机将彭的妻子、儿女等家属秘密捉拿,暗藏起来。时候通知彭县长来谈判。彭育英听后一时慌了手脚,顷刻间魂不附体,恼怒不已。但又碍于当时青帮地方势力强大,不可藐视,妻子儿女又在人家手中,只要屈从。觉得当务之急,救人要紧。于是乎便积极央求当时黎川名望乡绅,三老四少等人出面,为其调接,做个和事老。
碍于县长面子,许多名望乡绅,即时坐上轿子,直奔青帮老大孙扬芬家中,名为拜访,实是受托进行周旋调解。青帮要求无条件放回被抓青帮人员,不得扣留,保护其人身安全和青帮人员的利益。在地方势力的胁迫下,伪县长彭育英满口答应。事后被抓请帮人员全部放回。不久彭的妻子儿女也平安、毫无损伤地如愿回到了彭的身边,双方暂时握手和好。此次的风云突变,青帮抗兵,扣押伪县长彭育英妻子儿女的风波一事,也暂告一段落。慑于当时青帮势力的强大,又不敢藐视而害怕今后再出他事,据说伪县长彭育英不久便挂印弃官,逃之夭夭,离开了他统治多年的黎川。一时大快人心。
虎在山中充霸王,来到平原被犬欺。
为了全家不怕惊,丢下官印悻悻离。
经过此次事件后,当时青帮的威望,在民众心中,似乎如日当空,众多弱势的憨厚老百姓,错觉的认为青帮好像是保护伞能为人说话撑腰。加上当时青帮人员借此扣押伪县长家属一事,在民众中大肆鼓动,宣传加入青帮的好处。顷刻间,无知的百姓和一些行业人员,为求平日安逸,便盲目纷纷加入青帮。从此青帮势力,席卷全县各个角落,渗入各行各业。
旧伪政府乱抓兵,民众生存水火深。
青帮趁机施压力,夜捉官眷来抗争。
&&&&&&&&&&&
艰苦奋斗建新功
人们可否还记得,由于日寇侵略,给伟大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给善良而勤朴的人民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创伤和痛苦,人民终日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
当时日寇的铁蹄虽说未能踏上黎川这块神圣的土地,但却处于敌人重重包围中,交通被封锁,各种进出物质受阻。另一方面,由于县城人口倍增,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渐渐处于供不应求,日益短缺状态。特别是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燃油,当时市场上供应更感奇缺紧张。当时连美国人生产的美孚油,一时也供不应求,远远满足不了市场所需,给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
侵略战争满地血,日寇封锁冰添雪。
百姓艰辛难度日,生活用品更奇缺。
死了的人闭着眼睛是没有办法,但活着的人还总得想方法设法活下去。古人云:“米也得拍三个糍。”此话语句虽说不怎么华美,但平平一句话却从骨子里道出了黎川人民在生活面前在困难面前都有一股子不屈不饶不向困难低头的民族气概。
正由于有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一些敢于向困难宣战的勇士们,则日夜苦思冥想,挖空心思出主意,想办法,抱着个“老鼠打洞自找门路”的做法,大胆设想,大胆创新。根据山区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使用山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油脂木树,用樟树作原料,土法上马,土法加工。采用河边洗萝卜一个一个来的方法,用穿钉鞋走路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将樟树分部位,首先进行粗加工,将树锯断,轧细,然后进行碾碎,用蒸馏、冷却等工序加工取油。犹如民间作坊做高粱酒一样,最后用容器手收集所需的各种燃油装罐。
用土法生产加工出来的各种燃油,从质量上、油的标号及燃油的纯度上虽不能与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相媲美,而且燃烧起来烟雾较大,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却大大缓解了市场上对燃油供应不足的现象,缓和弥补了市场上对燃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也解决了民众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燃眉之急。
对此,不难看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和不可抗拒的,勤朴智慧的黎川人民坚强而富有闯劲,是不可战胜的中华儿女、华夏子孙。这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土法上马的加工地点,当年多设在县郊坪山、水槽等人口较少的地方。至今,由于时代变迁,早年那些勇攀高峰,为民排难祛烦的勇士们,也许多已作古,人们将永远怀念他。而那些当年硝烟弥漫,座座煊赫一时而承载历史的众多加工厂房和旧屋,至今已消失而湮没在那历史尘埃和茫茫尘世中,无法找回。它留给人们的只是永恒的回忆。
铁链难锁华夏龙,翻江倒海振乾坤。
人民智慧无穷尽,敢叫日月换新天。
&&&&&&&&&&&&
下马路难民抢盐
听众多老人回忆讲述,抗日战争期间,黎川县城老街,由于难民的涌入,人口的不断增多,整个街市一时繁荣昌盛,蒸蒸日上,并有小苏杭桂冠之称。
但对于一个古朴山城古镇来讲,由于人口突然增多,一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经常处于短缺和供不应求之状态。加上一些奸商与官府勾结,狼狈为奸,囤积物质,哄抬物价,从而使本就紧张的市面物资更加紧张欠缺,一时变得价格飞涨,一日一价。尤以与广大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食用盐,市面价格昂贵出奇据说一块光洋只能买到2~3斤食盐,使得平民百姓难以支撑,尤其那些背井离乡避难于黎川城镇的难民,更加冰上加雪,雪上添霜。难怪当时会出现城外老街饥民哄抢泽民机米厂流血事件,城内下马路桥桥头,难民聚居地段也会发生哄抢食盐事件。
当时抢盐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有一天下午,不知道是哪个单位还是哪位老板,用了一辆旧式木炭汽车,用麻布袋装了一车食盐,停放在下马路桥桥头,难民聚居的马路旁。车子的停放和车上满满一车食盐,立即引起了周边众多居住难民的注意和议论。时而还有一些三三两两的人,望着那一车满满食盐在指手画脚,也不知道他们在议论些什么,神神秘秘的。
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一刻一刻在消失。纷纷议论、窃窃私语者越来越多,时不时还有几个胆子较大的人,装模作样,装出无事可干的样子,轻身慢气走向那装满食盐的汽车旁,伸出手在车子上摸摸东,摸摸西,时不时还看见他将手指放在舌上舔了又舔,看了看旁边的同伴,接着便迈开大步走到桥头公路旁的树上折断了一根粗壮树枝,并将树枝扎扎实实插入装盐的盐袋中,沙子般的食盐,顷刻间哗哗啦啦不停地向外流着,流到了汽车板上,并顺着麻布袋的破烂处,流向满是泥沙的马路上……
此时许多站在离汽车不远观望的难民,立即蜂拥似地跑向汽车,以最快动作,用手将撒在马路上的食盐,装入自己的口袋,更有人将绑在腰上的围布解下,大把大把地把盐包好,然后迅速离开。人们扒盐装盐的速度,令人难以形容,有些胆子大的,干脆爬上汽车,用铲子一铲一铲往下铲。随着时间的进展,抢盐的难民越来越多,一时间乌压压一片,一车满满食盐顷刻间化为乌有。
等到汽车上食盐的主人发现赶到时,整整一车盐只剩下一个空荡荡汽车厢,满地的破麻布袋,以及撒得满公路的零星食盐,伴随着被人踩踏的泥沙。周围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从头至尾也没看到一个荷枪实弹的警察出现。此时老板只好双眼望天,久久说不出话来。
此时整个下马路下桥头,显得异常平静,好像什么也未发生过似的,四周静悄悄的。唯一看到的只是有几个穿着开裆裤的天真烂漫小孩,他们手中拿着笤帚,蹲在地上一下一下的,将地上沾满泥沙的食盐扫进自己的撮箕中。
正如黎川中学退休老教师饶春红所说:“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真是使人有永远抹不了的记忆。已去的历史却隐藏着诸多讲不完的故事,已经过去的一切,只有留给人们永远去回忆。”谈起当年下马路桥头难民哄抢食盐一事,她又深深叹一口气,说她永远不会忘记,昔时的点点滴滴永远刻画在她脑海中。那时抢盐事件后,蹲在下马路桥头,用笤帚扫地上泥沙盐的几个天真活泼小孩,其中便有她。
随着时间的逝迁,回忆起昔时一去不复返的艰辛岁月和艰苦生活,穿越历史,只能让历史去告诉我们真相,去还原历史真实面目。
难民来黎避战祸,生活艰辛没法过。
缺米少盐难度日,冒险抢盐莫错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黎川有农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