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王羲之的弟子是谁?

这些书法家,原来都是一家人!
我的图书馆
这些书法家,原来都是一家人!
全国书法类微信平台排名第一,最热图文、权威活动、私人定制、特色产品都在这里!
编撰 | 书法君
对我们来说,只需要一键转发朋友圈,就能将最遥远的两个人连结起来。但在古时候,参加一次高考都要走两三年,情人思念的时候也刷不了朋友圈,怎么办?只能幽幽地望月亮,明月寄相思,千里共婵娟嘛。在那种交通与资讯极不发达、朋友圈封闭、关系链极短的环境里,能同个乡就是很亲热的事情。还能齐个名?那也跟一家人差不多了!
我曾经对古代书法家的关系特别好奇,以前在兰亭学习会里讲唐代书法的时候,也顺带介绍过唐代几位大书法家的关系。今天兴起,再往前面捋一捋,你会发现:原来古代这些大书法家都有着或近或远的关联,或同代齐名,或师徒竞技,或子孙相传。喜欢书法,了解一下古人那个圈子,很有意思!
文章很长,建议先转发朋友圈,慢慢看!
张芝《冠军帖》(或传为唐张旭所作)
张芝,草圣,索靖的奶奶的弟弟
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钟繇《宣示表》
钟繇(151-230),卫夫人、王羲之书法得益于钟
三国魏书家,字元常。明帝时封定陵侯,迁太傅,人称“钟太傅”。钟工书法,书学曹喜、刘德昇、蔡邕,传说阴发韦诞之冢得蔡邕笔论,遂书艺大进。其正楷书法独步当时,精思学书三十年,所作秀美典雅,幽深无际。
陆机《平复帖》
西晋,陆机,文学家陆云之兄;
陆机与唐代书法家陆柬之同为苏州人,前者写《文赋》文章,后者留下《文赋》书法;
陆机逝世同一年,索靖去世,也在这一年,诞生了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因其曾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 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实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
索靖《出师颂》卷(传)
索靖 (239-303),张芝姊之孙
索靖是西晋著名书法家。字幼安,敦煌 (今甘肃)人,官历尚书郎、酒泉太守,官至征西司马,人称“索征西”。工书法,尤精章草。与尚书令卫瓘以草书知名,时称“一台二妙”。靖传张芝草法而变其形迹。骨势峻迈,富有笔力。前人评为“精熟至极,素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靖亦自重其书,名其字为“银勾虿尾”。
卫瓘,与索靖齐名,号曰'一台二妙'
卫瓘工于草书。他师法汉代张芝的'今草',又参酌其父卫觊的草书,笔势纵横,飘逸沉雄。他同当时另一著名书法家索靖齐名,时人号曰'一台二妙'。所谓'一台',是指他俩同是官居台省,瓘为尚书令,靖为尚书郎。所谓'二妙',是说他俩的草书都有极高的造诣,各得其妙。
卫恒,卫瓘之子
卫恒的书法理论著作《四体书势》,是存世最早和比较可靠的重要书法理论之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关当时的各种书体、书史的演变,以及一些书法家代表的情况资料,大都赖此书得以保存。
卫铄,即卫夫人,卫恒的从妹;
师从钟繇;
王羲之拜其门下学书
卫铄,即众所周知的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卫夫人少好学,酷嗜书法艺术,很早就以大书法家钟繇为师学习书法。她撰有《笔阵图》一卷,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书法理论。
对于卫夫人师从钟繇一说,书法君一直不解,卫铄之父与索靖齐名,索靖生于239年,当时钟繇已死了9年。按道理来说,卫铄的父辈出生的时候,钟繇可能已不在人世,到卫夫人这里更加不可能拜在钟繇门下。所以,要么是传闻有误,要么所说的以钟为师,指的是学习他的书迹。
卫璪、卫玠,卫恒的儿子
两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远宦帖》
王羲之(303—361),从卫夫人学书法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竞较,还有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等,互相传袭,这不仅是书法史上显得极为耀眼,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王氏的骄傲在此,东晋书法的骄傲也在这里。
王羲之的几个儿子皆擅书法。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王献之《洛神赋》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
书法君这里八卦一下,王献之风流俊雅为一时之冠,本来与表姐情投意合,俨然一对璧人。可惜太帅也不是好事,献之兄不幸被新安公主看中,一对鸳鸯被生生拆散。表姐被休郁郁而终,更加深了王献之对她的思念与愧疚,一生郁郁寡欢,四十多岁英年早逝。
他的原配兼表姐是谁呢?名郗道茂,是郗鉴的孙女(次子之女)。郗鉴又是谁呢?还记得东床快婿的故事吧,就是那个把女儿寄给一个躺在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的家伙的东晋大臣。
一说起来,都是故事啊!
王徽之,新月帖
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王献之的五哥
王荟《翁尊体》
王荟 (464-549),王羲之堂兄弟,王导第六子,王珣之叔
王珣《伯远帖》
王珣,王羲之是其堂叔,他与献之是堂兄弟
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于东晋王氏一族。祖父王导、父王恰均精于书法。他的《伯远帖》是东晋时十分难得的名人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他写的《伯远帖》是东晋王家惟一存世的真迹。这封手札中的伯远是谁呢?就是王羲之的大儿子,王玄之。说起来算是远一点的堂兄弟啊。
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王僧虔(426—485),王羲之四世族孙
琅琊临沂人。南朝齐书法家。字简穆,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书承祖法, 丰厚淳朴而有骨力。
王志《一日无申帖》
王志(460—513),王僧虔之子
字次道,琅琊临沂人。王僧虔子。《梁书》卷二十一《王志传》:“志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
王慈《栢酒》、《汝比》帖
王慈(451—491),王僧虔之子
字伯宝,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僧虔子。少与从弟俭共学书。善隶,行书。王慈草书运笔圆浑,含蕴凝重,然体态十分灵动,纵横姿肆,使人联想到王献之书法风格。
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王羲之第七世孙
智永,本姓王,山阴永欣寺僧人,名法极,人称“永禅师”,陈、隋间著名书法家。
虞世南(558—638),以智永为师友
虞世南是陆柬之的舅舅
虞世南,与欧阳询是好朋友
虞世南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交往密切,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传统。在唐代的楷书大家中,他是最接近二王、尤其是小王的。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接替虞世南,成为唐太宗的好笔友
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褚遂良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当时与欧、虞齐名,为初唐四大书家之一,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557-641),与虞世南为友
欧阳询大虞世南一岁,又比虞多活三年。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局部)
欧阳通,欧阳询之子,精书法
陆柬之《文赋》
陆柬之,虞世南的外甥
陆柬之一位侄女,是张旭的母亲(陆氏)
陆柬之代表书法《文赋》,其文由西晋陆机所作,两人同为苏州人。陆柬之年少时依舅家学书,其舅父即是当时极负盛名的书法家虞世南。
张旭《古诗四首》
张旭,母亲是陆柬之的侄女
张旭有一位弟子叫邬彤,邬彤有一位弟子叫怀素
颜真卿,曾向张旭请教笔法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书法君忍不住赞叹:这帮人就是唐朝的周润发、刘德华、张学友与梁朝伟啊,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耀唐人的夜空。
怀素《自叙帖》
怀素,是邬彤的弟子,邬彤是张旭的弟子
怀素与邬彤,还是中表兄弟
张旭又尝私谓彤曰:“孤篷自振,惊沙自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尽书柴。”怀素不复应对,但连叫数十声曰:“得之矣!”
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709-785),曾向张旭请教笔法
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
徐浩《朱巨川告身帖》
徐浩(703--782),与颜真卿同时代生,死时年龄也相仿
两人同为朝廷官员,同为书坛巨匠
徐浩在当时的书名,长居颜真卿之上。徐浩字季海,受书法于父。少而清劲,随肩褚、薛;晚益老重,潜精羲、献。其正书可谓妙之又妙也,八分、真、行皆入能。徐浩在中央任职,为朝廷书写了大量的官员委任与通告文件,当时深受皇帝器重,书名很高。
当然,以上所列仅仅是极少部分,其实古代还有许许多多的书法家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米芾米、米友仁父子,苏轼的父亲、兄弟及几个儿子,宋徽宗赵佶、高宗赵构等皇帝书法家,蔡京兄弟、父子,赵孟頫及其老婆管道升、儿子赵雍、孙子赵麟、外孙王蒙(元四家之一),沈度、沈粲兄弟,文徵明父子,等等。
由于时间关系,先梳理到这里。
今晚只有这一篇内容。
各位书友阅读愉快,晚安!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朱镜宙:以持戒精神来纪念法舫法师
朱镜宙:以持戒精神来纪念法舫法师
星座公会之友
法舫法师,是我所认识青年僧众中一个印象最为深刻之人。我曾受过他慈愍的训戒,然我却从这训戒中认识他的为人,景仰他的为人,由是奠定了我们之间交谊的基石。我认识法舫法师,在民国二十八年间,那时我领受佛法未久,大有初生之犊不怕虎之气概。受着一般时髦论者之影响,在海潮音发表一篇文章,主张比丘学医,比丘尼学看护。当时不觉沾沾自喜!自谓这样的主张,应该够前进了!应该不再被人骂为落伍、腐化、退婴、隔绝世间、蛀米虫、死的佛教徒了。唉!这是多么光乐,时代前进的分子!正当情不自禁万分得意当儿,冷不提防却被法舫法师轻轻的训诫了一顿,他将我的文章在海潮音发表了,同时却在末后加了几句按语说出家的二众,应以佛所制的戒律为依归,不能随便有所主张,大意如是,全文我已记忆不清了。我读了之后,不觉惭愧无地!急向法师忏悔,并表示万分感谢之意。这里慈悲而深刻的印象,使我永永不能忘记。的确,出家二众,其与在家二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因为出家二众,多了二三百条的戒律之故。出家二众,为什么要受在家二众的礼拜供养,也是因为他能持净戒,堪为众生福田,人天师表之故。如果出家二众,不能持戒清净,那末,他已丧失了出家二众所不可缺的条件了,虽然穿的是方袍圆领,说的是慈悲度人,但他自己已是一个十足的三恶道———地狱畜生饿鬼种子,自度 尚且不暇,如何还能度人。所以我们不谈佛法不言出家则已,如果真的要谈佛法要言出家,就不能离开戒律。否则,只管说尽漂亮话,还是不免自欺欺人,自误误人。无疑地,佛法与其他外道不同之处,只在梵行二字,三藏一十二部所有戒条及教义,说来说去,目的只在建立梵行。梵行就是净行的意思。所谓持戒,无非是帮助人们建立梵行的增上缘。梵行建立了,才能出离三界,解脱自在。这是佛弟子们第一课题,尤其是出家二众们所当朝夕追求的惟一目标。倘或离开了戒律,空谈佛法,不知不觉地就要堕入外道邪众之中,任凭你说得如何动听,装得如何像样,却与佛法不相干。法舫法师他既能守着佛法的基本教条戒律,同时又能通晓几国文字,兼有应世之才,像他这样品学兼优的人才,在此末流之世,真是凤毛麟角,不可多得!黑暗的中国佛教,纷乱叫嚣,泛滥无归大可怜愍的中国佛教徒,正需要法师的领导与指示,而今竟以寂减闻,真是中国佛教前途的不幸,亦是中国佛教徒前途的莫大损失!至于我个人的失望,那更不必说了。最后,我提出一个建议,我们要纪念法师,我们应该要学法师的持戒精神。“戒住则正法住” “我灭度后,汝等比丘,应以波罗提木叉为师”,此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所宣的。日可令冷,月可令热,戒律不可稍废。如果离开戒律,而言救世度人,真是魔说!我们如能本著持戒精神来纪念法师,这样的纪念,然后方有意义与价值。(朱镜宙()浙江乐清人,字铎民,辛亥志士、著名南洋华侨史专家、著名民国报人。1949年创办台湾印经处,以流通佛书。著有五乘佛法与中国文化、读经札记、梦痕记、咏莪堂文录六卷、思过斋丛话十卷等多种。原载《法舫文集》第六集)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星座公会之友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分享十二星座知识、十二星座个性分析
作者最新文章76岁老人画百只鸡 系王羲之后人齐白石弟子_业界聚焦_新浪收藏_新浪网
76岁老人画百只鸡 系王羲之后人齐白石弟子
  (记者 李兵)今天是农历腊月初一,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迎来鸡年的春节了。76岁的女画家王默,用自己的“百相图”系列,再次为新年准备好了贺岁的礼物。
王默展示绘画《百吉图》。 本报记者 张海强 摄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居住在省会迎春巷的王默家中。屋内满墙都是各种鸡的单幅国画,画上的鸡,可谓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而在王默画室正中央的桌子上,则铺着一张面积为32平方尺的《百吉图》,让人眼前一亮。“这只叫来杭鸡,这只是乌鸡,那边是芦花鸡,中外品种都有!”面对记者,76岁的王默老人指着她刚刚创作完成的《百吉图》滔滔不绝地说着。
  “《百吉图》又叫《百鸡图》,这次我取的是谐音。”王默笑着说,在今年年初创作出《百猴图》之后,她就开始为明年的《百鸡图》做准备了。先前记者在屋里见到的单张有关鸡的画作,全都是王默为创作《百吉图》而进行的先期准备。
  记者看到,《百吉图》里共有大大小小100只鸡,王默在画纸上设定了多种生活环境,分别展示了母子情深、谈情说爱、鸡窝下蛋、两鸡争食、幸福之家等数十个状态,这些画面,全都融入在了一张画纸中,让人感觉十分精彩。而画面中表达出的大吉大利、吉祥如意、吉星高照、万事吉利、金鸡报晓、幸福家园、和谐之家、天伦之乐、岁岁吉祥、欢乐一家亲等效果,则是让人啧啧称赞。
  “国画是国粹,传统不能丢。”王默说,她在今年四月份就完成了初稿,经过半年多的深入创作后,她终于赶在农历腊月前完成了这幅《百吉图》,作为农历鸡年的贺岁礼物。同时,这幅画的创作完成,也让王默的“百相图”系列达到了12种。王默称,很长时间以来,新的一年是什么生肖属相,她就会画与之相关的画。王默表示,动物属相她已经画了一遍,她以后将会用另一种方式将它们再创作一次,“虽然我已经76岁了,但我认为我还很年轻,再画上12年肯定没问题!”
  记者了解到,王默是辛集旧城人,毕业于北京齐白石艺术学院,是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作为王羲之的第五十五代孙、齐白石入室弟子,王默荣获了中国当代百杰书画家、中华国粹民族艺术家、中国首届文艺金爵奖等数不清的称号和荣誉。目前,王默已有200余名入室弟子。
  来源:燕赵晚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拿过什么奖,参加过什么大赛?得过什么名次?谁认可的?书法艺术被誉为是最高的艺术,声乐艺术被誉为是最难的艺术,武术被誉为是博大精深的艺术。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4-11-24 13:21
当然不是,如来一出,谁与争锋。
Live&for&nothing,or&die&for&something.
Make&life&different.
发表于:14-11-24 13:23
&&[第2版 11-24 13:23]
回复 第2楼 的 @坐船游世界:
这个就不要拿我开涮了,
发表于:14-11-24 13:23
张旭就不认可
发表于:14-11-24 13:32
&&[第2版 11-24 13:32]
回复 第4楼 的 @矮马笑惨了:
有此一说,不知是如何评价的,也不可思议啊,书圣草圣都有人不服不忿的,还有碑学帖学之争
发表于:14-11-24 14:45
是最好之一吧
房医生:专业从事室内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检测与治理。
&&&&&&&&一次治理,包15年售后。
版号:1487301
咨询电话:
发表于:14-11-25 07:36
以下是引用 第6楼 @房医生_alice 的话:
发表于:14-11-25 14:10
书法这玩意好像没办法比,你喜欢这种风格他就是第一。说王羲之第一,可能是喜欢这种体的人比较多。
发表于:14-11-25 15:37
艺术是多元性的& 从来就没有第一
发表于:14-11-25 18:46
当今的书坛、歌坛、拳坛、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吗?
发表于:14-11-25 20:00
&谈孙晓云书法
[] [飞语] 发表于:14-11-25 17:27
说起孙晓云,可能喜爱与关心书法艺术的人没有不知道的。
孙晓云有如下职务,省书协副主席,美术馆馆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妇联副主席,南京市书协主席等
出身书香门第,舅舅是著名的书画篆刻家朱复E,可谓家学渊源。孙据说5岁习字,把书法当作女红。几十年浸淫书海,取得很大的成绩,在全国各种大奖赛中,获奖无数,人称专业户。
孙的书法主要取法二王阁帖。也许参杂了米芾等人书风。人说孙的小字较好,书写大字就掌控得不够得心应手了。
著名书法批评家朱以撒对孙的字作如下评价:都是二王遗韵,放入其中就被淹没了。(意思说和其他学二王字的人大同小异)因此只能说写得精,缺乏个性,
其次是让人没有回味的余地。
第三是轻滑。大字尚生涩一些,小字则轻滑。从笔迹上看,奄忽成篇,这几乎是善书者技巧娴熟的拿手好戏,手上没有阴力,顺水行舟,越写越顺,只是锋颖在纸上滑过。由生人熟是学书之必须,由熟返生,逆水行舟,蕴藉沉著,岂能无视。她却都在迅疾的潇洒中,化为乌有。
第三条点评,是很多书法爱好者犯的一样的毛病,一味追求烂熟,盲目追求所谓自出机抒。把书法的继承传统,流传有序置于脑后,是一种心情浮躁,急功近利的表现。
孙过庭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因此字写的过熟,绝不是书艺最高追求,有时需要一些生涩。一些天真烂漫的真趣。
今看到孙一件作品,不揣浅薄,逐一叙说,做一点分析,以利书法批评与提高。
第一页。‘三’字露锋起笔,均一样,长短也雷同,‘半’字竖钩出现问题;‘创新’二字长竖在一处出现,弊也。‘犹’字,犬旁多绕了一下,是其丑,其错?
‘冠’‘源’二字的抛钩具呈直角,尤其是‘冠’,非常难看,且没有变化。此外‘遗’,‘追’走,之都没有变通,不知她为何如此处理,难道不知书艺在于变化,尤其是行书。此外还有一些见仁见智的字有待商榷。
有二点感概,孙作为当今一流书家,瑕疵触目可见,可见当今书坛的质量了。
王羲之兰亭序通篇几乎找寻不到一个结构欠佳的字,简直就是神人,书圣当然名至所归,后人不服也不行,有些艺术其时臻于顶峰,后人用尽毕生之力,也难望其项背,无法撼动,就说唐诗宋诗都佳,但宋诗就是稍逊一筹,而宋词登上巅峰后,元明清再无人超越。其二,为什麽书界,书法爱好者喜欢草书以示人,盖因为楷,行放在那里,一目了然,无法遮丑,而草书往往会糊倒不懂草法,书法的人,以为那一笔连绵不绝,缠绕飞动,热闹不已的就是好作品,实在是大谬也。
如果欲知其功底,最好一阅其行书,那里面掺不得假。因此书画界共识,十年可以画得有模样了,20年过去,也写不好字,这还是焚膏继晷,一以贯之,倘三天打鱼之举,终一世不成。
书法之道,难乎哉也,但书画是高雅的爱好,于是,一些官员,商人们今也往此道钻,挤,附庸风雅。有人为了争当书协领导,使尽了浑身解数,就是为今后其作品好卖钱等。而他们创造的一批又一批视觉垃圾有损斯文,更是误人子弟。
智者,要告诫后人,今人字万不可学。要学就学王羲之,欧颜柳赵,苏黄米蔡,魏碑中的张黑女,张猛龙等。
发表于:14-11-25 20:01
用太极拳术语,看上去又僵又硬又用强
发表于:14-11-26 13:34
&尉字与寂寞之道。
[] [飞语] 发表于:14-11-26 11:50
尉字与寂寞之道。
尉天池,省书协主席,60年毕业于南师大,86年聘为书法研究生导师。
孙晓云等就是他培养的亲灸弟子。
63年在中学校读书时就见过尉天池先生,看他挥洒自如,引经据典,由衷敬佩。
改革开放后,在一些单位,商店的匾额上都能见到其金光闪闪的大字。
‘南京师范大学’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常引行人注目。
图新求变是国家的发展方向,也是个人的经常之想法,谁想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呢?
知天命之年后,尉先生的字有了很大变化,他更加追随徐渭书风,恣情忘意,信手挥就。
徐渭本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书家,是介于天才与疯癫之间的人物。
尉传袭了其缺点的一面,发挥到极致,快捷,刚狠,夸张,霸道。评者以为这样的线条充分暴露了他运笔的简单和笔墨驾驭能力的不过关。‘一轮明月,四壁清风’是他典型的书风,‘清’字三点水各点没有呼应,‘清,明’二个草字‘月’的类同。‘一’,‘月’,‘壁’,‘风’字全用长笔,不知变化。这样的书写,缺少立体感。撇,捺,竖画粗俗不堪,如柳叶枯枝,过度张扬,少含蓄内敛,书之大忌。
‘本盛木荣’四个字就丑不忍睹了,不值一谈。
有评论家以为,尉很早就以书法为生,毕生的事业追求,但最终没有达到自己的高峰,
“他的书法水准甚至远远赶不上很多业余作者,难道艺术真的与人的灵性,天赋关系密切而后天的努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艺术家的命运。”
很认同这段话,不少书坛有才气的书家如周慧B,胡秋萍,孙晓云等刚开始如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不久就黯然了。
书道太难,道路崎岖。有人想另辟蹊径,欲雄强大气,欲和往日切割,更想出人头地,在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有人有了各种官职,忙于俗务,书艺不进反退。
他们忘了书法是一种清心寡欲,淡泊宁静的艺术,是一种青灯黄卷的寂寞之道。是一些人一世的默默追求,是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更是学养在胸,笔端流淌的是真情实意,一吐心中块垒,是学问与书艺的有机结合。
十年前,尉因为润笔的问题弄得满城风雨,和研究生弟子的芥蒂都影响了其声誉。也许影响了书艺,字如其人。
为什麽他们的字基本乏善可陈,不是学习的经典。但却有那么多人趋之如骛呢。
一个字,利也。他们这些人基本都是各种书协领导,大赛的评委,有足够的话语权。
你想入协会吗,想拿奖项吗,只有学他们的字,取法其书风,做其弟子门生,才能投其所好,获奖成名,钱帛进门。
如果有幸做了书协领导,那功名利禄来之更加快捷。因为在普通人看来,书协官越大字越好,字就越值钱,这是一种极大的偏见与无知。胡长清。王立军之流也常常挥毫题字,留下所谓的墨宝,一旦失势,铲毁了之。
人们也就明白有些地区书协换届时,一些人削尖脑袋往里钻,丑闻迭出。
今日书坛看似热闹非凡,是某些人敛财之道,每逢大赛,各种学前补习班纷至,教材频出,如此的书协与遭人诟病的作协有何二致。如斯的氛围是不可能诞生大家,遑论大师了。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在默默耕耘于砚田,坚守于书海。字也很不错,但却鲜有出头扬名的机会,但却无怨无悔。历史上,这样的事情绝不罕见,成名的毕竟是少数。
书法是中国历代先贤留下优秀传统,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绝世艺术,有哪位国人不喜爱那精彩纷呈的各种书法艺术瑰宝呢?
如何发扬光大,薪火以继。不让铜臭玷污,不教迷雾罩染却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发表于:14-11-26 17:15
艺术无止境,各有各的境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无法定断谁第一。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亭序是王羲之写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