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发动机与遥感技术技术离美俄还差多远

中国航空发动机不如美俄?看后你就明白
2005年12月,我国自行研制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推力、高推重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设计定型,标志着我国已经继美、英、俄、法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具备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能力的国家,目前,中国实现了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涡喷向涡扇的跨越,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迈进。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与世界有若干年差距。中国已经被“逼上梁山”。
2012年11月,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张健表示,中国发动机近期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左右达到西方先进国家80年代的水平”。著名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院士没有掩饰问题,他认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存在五大不足:一、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试验设施不健全;二、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研制经费严重不足;三、对发动机的技术复杂性和研制规律认识不足;四、基本建设战线过长、摊子过大、力量过散、低水平重复;五、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稳定、权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资料图:中国航空发动机
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终身院士法沃尔斯基说过这样的话:“所有飞行器上的东西,它们都是提高阻力增加重量的,唯独发动机是提高动力的。只要发动机好,绑上一块木板也能飞起来。”正是这个让木板也能飞起来的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而航空发动机在被誉为大工业之花的航空工业领域中,犹如皇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指导美军21世纪联合作战的纲领性文件《2020年联合设想》中,提到构成美国未来战略基础的九大优势技术,其中航空发动机排在第二位,位于核技术之前。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资料图:中国航空发动机
众所周知,航空制造业乃当今高科技的综合利用,是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激光学、管理学等最新成就为一体的一个新技术与新兴工业的综合体,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的高科技领域,是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之大成的科学技术,其发展水平标志国家的顶尖制造技术水平,对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着引领的作用。而航空发动机更被喻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民用航空发动机基本上形成了GE公司、罗罗公司和普惠公司的三足鼎立局面。就我国整体科研水平和工业制造能力来说,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研制航空发动机,存在极大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研制一种现代涡扇发动机的经费,让世界上99%的国家都承担不起。由于航空发动机研究属于实验性科学,任何一种高性能航空发动机都必须进行数以万计的科学试验和适应性检测,大量的试验就像“一边大规模投入一边取得实验数据”的“烧钱游戏”。由于我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世界航空发动机大发展时代,却没有资金投入到发动机科研领域,那个时代就造成我们的航发断档落后了30年。
尽管全球大大小小飞机制造厂很多,世界上能够制造飞机的国家超过二十个,但能够独立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英、法、俄等少数几个国家,技术门槛之高可见一斑。有数据显示,过去50年中,美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累计投入达到1000亿美元。指导美军21世纪联合作战的纲领性文件《2020年联合设想》中,提到构成美国未来战略基础的九大优势技术,其中航空发动机排在第二位,位于核技术之前。
据不完全统计,美、英、俄几种典型的第三代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所用发动机台数少则51台、多则114台,发动机地面试验都要上万小时,最高达16000小时以上,飞行试验则需5000小时以上。2010年年初,在经过13000多小时的性能测试之后,普惠公司才向美国空军交付了第一台F135型涡扇发动机,用于装备F-35战斗机。而我国由于设备、经费等原因,在试验方面的差距还很大,据统计我国在发动机领域的投入还不及美国的15%,差距可想而知。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资料图:中国航空发动机
发动机研发是没有捷径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大量试验作后盾,要研制出新的发动机是不可能的。研制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本身就是一项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这种难度首先体现在,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要求通过不断结构创新,才能达到先进的总体设计和高循环参数要求。其次,研制航空发动机难在,超过极限的参数要求最终都要落实到发展尖端的材料、制造工艺和测试手段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资料图:中国航空发动机
我们以发动机测试为例子,发动机的各个主要部件和发动机整体都要进行上千万次的测试,就是通过试验台上把发动机的总寿命和单位时间寿命等都测试出来。我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时间测试能力不如俄罗斯,更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这样你心里就对自己研制的”太行“发动机没数,所以”太行“发动机只能装配成整的发动机,上试验台“烧”,这样一来研制周期和成本都要变大,只能把几台发动都烧坏了才能定结论。其实太行研制过程最终阻碍就是缺乏发动机相关的关键技术、材料工艺、试验条件储备,特别是实验条件相差太远,造成我们无法验证发动机零部件的性能,“两眼一抹黑”的情况时常发生,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太行研制非常艰难,缺乏基本技术储备,常常需要临阵攻关,不断失败,所以发动机赶不上人家设计得那么强,这是个原因。
副标题副标题
中国歼-20的发动机从何而来?
中国歼20战斗机到底使用哪国生产的呢?是不是国产发动机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国外和中国都一样是焦点问题,大家知道,目前,包括1架用于静力强度试验机、2架718工程验证机(编号,目前2002被用作隐身涂料和隐身技术试验机,该机一侧为黑色涂装,另一侧为银白色涂装)和4架原型机(编号、)在内一共有7架歼-20,实际上使用发动机进行试飞的只有6架,这6架歼-20使用什么样的发动机对我们判断歼-20战斗机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预测歼-20战斗机未来发动机使用情况的风向标。
一、歼-20原型机确定使用俄制AL-31F-M1发动机 117S不在考虑之列
在坊间,俄罗斯土星公司的117S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始终被认为是苏-35身上对于中国最有价值的“宝贝”,因为外国媒体始终认为中国卖苏-35战斗机,就是为了获得117S发动机来装备歼-20战斗机,据俄媒报道,117S系中国空军大批使用的AL-31发动机的深度改型,采用先进的低压涡轮和高压涡轮技术,还使用了SDU-D精密数字式控制系统,其整体推力相对原型跃升了16%,加力推力可达14.5吨,在所有四代机的发动机中名列前茅。除了推力大,117S的使用寿命达到了4000小时,两次大修的间隔时间为1000小时,达到了西方同类发动机的水准,弥补了俄式发动机的最大缺陷,保证了苏-35拥有较高的出动率。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图片为我方参观俄罗斯“礼炮”发动机生产联合体新型发动机现场,据外国媒体称,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强与该企业进行多方面技术交流和合作,并投入巨资联合该企业生产99M系列新一代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实际上,礼炮厂与中方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目前,解放军的歼-10战斗机采用的AL-31FN发动机也由该公司生产。
其实,117S发动机虽然性能突出但未必是解放军的一个选择,实际上作为俄罗斯重要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和生产单位——土星公司和中国的交往并不密切,相反,从土星公司分离出来的礼炮厂则是中国歼-10战斗机的主要发动机提供商,据了解,为了给歼-10战斗机提供动力来源,俄罗斯“礼炮”公司曾执行过数份向中国提供AL-31系列发动机的合同,分别是:2003年54台,台,台。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解放军歼20战斗机
这三份合同加起来是276台发动机,正好符合歼-10A战斗机的产量。新一份发动机出口合同签署于2011年6月初。当时中方总共订购了123台AL-31FN发动机,总价值超过5亿美元。
这批发动机被用来装备中国自行研制的歼-10多用途战斗机。也有消息说,2012年初,中国又向礼炮公司订购了150台发动机。这两份合同加起来总共是270台发动机,上述俄制AL-31发动机合计为1300台左右。
据外国媒体报道,礼炮工厂以AL-31F为基础开发出99M1、M2/3和较为神秘的99M4,即"暴风猎人"发动机很有可能未来会卖给中国。99M2发动机加力推力为14吨。99M3的加力推力为15.5吨。这些发动机将作为中国研制的WS-15发动机的备份,装备歼-10C和歼-20战机。总体来说,中国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加紧研制国产航空发动机,一方面早早就开展对俄罗斯航发企业进行战略性投资的策略,这套策略完全适用和合理,而且没有造成正在研制试飞新型战机的拖延,歼-10C和歼-20战斗机的研制节点都按照计划安排有序进行,这就是决策机构早作准备的好处。
二、外媒和一些国内观点认为中国已经在至少一架歼-20飞机上换装了太行改进型发动机
上面已经提到,除去为中国歼-10战斗机生产配套的AL-31FN发动机,礼炮工厂还在为中国研制99M系列发动机,目前99M系列发动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99M1(AL-31F-M1),第二阶段为99M2(AL-31F-M2),第三阶段为99M3(AL-31F-M3)和M4。其中,99M1后来被改称为“42系列AL-31F型号或AL-31F-M1”。据悉,AL-31F-M1该款发动机推力达13.5吨,风扇直径924毫米,采用了全权数字化控制系统,寿命达到4000小时。据俄方工作人员称,AL-31F-M1已经向中国批量交付。不过,中国在使用俄制发动机的同时,并没有忘记配套的国产发动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图片为2014年试飞中的2011号歼-20战斗机,从左侧发动机喷口的扩张收敛片我们能够发现这款发动机就是AL-31F-M1,而右侧发动机则是我国的太行发动机。从照片中,能直观看得的是2011号歼-20在使用两款不同的发动机进行测试,至少是在外表上,两款发动机的尾喷口在色泽上就有着明显不同。而在最近曝光的歼-31战斗机最新试飞照中,这架国产第二款四代机也采用了两款不同的发动机进行试飞。其实,这并非是歼-20首次出现使用两款不同发动机试飞的情况。早在2013年3月曝光的2002号歼-20试飞照中,细心的网友就发现了两台发动机外观上的细微差别。这也引起了网友们对另外一个问题的——歼-20是否已安装国产发动机的高度关注。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歼20战机目前装备的发动机
据了解,2014年,杜文龙大校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歼-20或换装新型动力系统,可能换用国产“心脏”,全面实现国产化。从外观上看,其中一侧的收敛调节片与俄制AL-31系列发动机相同,AL-31系列发动机的外层收敛调节片采用每两片大收敛调节片夹一片小收敛调节片的结构,在外观上,大收敛调节片和小收敛调节片交错组成圆形的尾喷口。
相比之下,“太行”改进型发动机的尾喷口,外层收敛调节片是轮流叠压的结构,各片收敛调节片都首尾相连的部分叠压在前一片身上,尾喷口在外观上是由大小形状一致的收敛调节片组成的。从这点来看,2011号歼-20安装国产“太行”发动机改进型发动机的可能性很大。
综上所述,目前,歼-20战斗机6架原型机中5架使用了俄制发动机,而至少有1架在测试国产太行改进型发动机,两条腿一起走路来确保首批量产型歼-20战斗机的发动机供应,当然,未来,未来改进批次的歼-20战斗机一定会使用自己的原配发动机——涡扇-15,即便涡扇-15在研制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我们手里还有多款俄制发动机可用,总之,歼-20的发动机存在双保险,不会存在无发动机可用的局面。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就在军迷和媒体都在猜测最新一架歼-20何时才能出现时,歼20的设计单位成飞的一则校园招聘宣传片出现在互联网上。
在宣传片中,成都所展示了其主要的项目情况。
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歼10系列、枭龙系列、翼龙系列无人机之外,还提到了新一代战斗机及其发展型。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成飞首次曝光的歼20改进型
虽然在宣传片中,“新一代战斗机及发展型”的图片剪影使用的是国外某隐形战斗机,但众所周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新一代战机”显然就是国产隐形战斗机“歼-20”。
尽管歼-20的原型机尚在生产之中,歼-20距正式服役还需要至少2-3年的时间。
但根据中国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传统,这个时候提出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展型号并不足为奇。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成飞首次曝光的歼20改进型
军事专家分析,就目前歼-20的生产、试飞状态来看,其最大的意义就是要解决国产隐形战斗机的有无问题,让解放军航空兵能够有机会,有条件了解并熟悉隐形战斗机服役后带来的作战模式的改变。
但受限于国产动力系统的不足和隐身性能的处理经验不够,未来歼-20将具备优良的改进空间。
军事专家分析认为,未来歼-20的发展型号可能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发展双座型,让歼-20具备多用途能力,二是换装更先进的动力系统后对气动布局进行优化,三是在歼-20的基础上发展一款隐身战斗轰炸机。
歼-20(英文:J-20,代号威龙)是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研制的第四代(根据苏联传统分类和美国2009年后分类方式两者已统一)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
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第三代空中优势战机,该机将担负中国未来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任务。
歼-20采用了单座、双发、全动双垂尾、DSI鼓包式进气道、上反鸭翼带尖拱边条的鸭式气动布局。
机头、机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倾斜,起落架舱门为锯齿边设计,机身以深黑色涂装,而歼20(2012)采用类似于F22的高亮银灰色涂装。
侧弹舱采用创新结构,可将导弹发射挂架预先封闭于外侧,同时配备中国国内最先进的新型空空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歼20隐形战机机腹高清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歼20隐形战机正视图
下一页:解放军千亿项目上马:发动机将有大突破!
解放军千亿项目上马:发动机将有大突破!
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近日表示,要结合“国防科技工业2025”和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推动我国装备升级。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动下,各行业都在积极承接并制定本行业规划。此次国防科工局表态,首次确认了军工领域正在编制“国防科技工业2025”。
许达哲表示,国防工业作为国家先进制造的骨干力量,要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发挥独特作用。同时,要推动实施强基工程,集智攻关、重点突破,尽快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产品受制于人的局面。航空发动机作为国防领域的尖端代表,是“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因此也将是此次“国防科技工业2025”的重点突破方向。
自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以来,相关方面的动作也明显加快。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航空发动机
中航动力、中航资本4月14日晚间公告,将联合8家单位共同设立中航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总出资额29.47亿元。此次中航工业集团整合旗下航空发动机业务,将针对提升航空发动机精密铸造产品的技术性能。
由于航空发动机集中了工业制造和信息行业中的高精尖技术,最能体现国家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可以充当军民融合和智能制造的典型项目,并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起到引领作用。
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十大重点工程,其中排名第三的即为航空航天装备。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航空发动机
计划要求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作为一个跨度十年的规划,被列入重点突破工程的项目,将获得后续系列政策扶持。
“国防科技工业2025”的编制以及两机专项的后续出台,发动机产业有望获得国家千亿元以上专项资金。
另外,考虑到民用和军用市场需求增加,未来20年我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需求将超2万亿元,军用市场及配套需求近8000亿元,民用市场在1.5万亿元左右,从事发动机零部件、总装和高温合金材料等细分行业需求,将迎来快速扩容期。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航空发动机
公司方面,成发科技主营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主要零部件,在叶片和轴承等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客户覆盖国际知名航空发动机厂商。中航动力为国内航空发动机总装企业,通过资产整合注入沈阳黎明、贵州黎阳等发动机整机业务,集成了我国航空动力主机装置绝大部分型号。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歼20发动机喷口
钢研高纳主营高温合金领域,拥有2000吨铸造高温合金产能,全部达产后公司总产能将超过2500 吨。抚顺特钢为高温合金龙头,拥有5000吨高温合金产能,公司二期技改2015 年年底完成,产能将进一步提升。高温合金作为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材料,市场需求旺盛。
副标题副标题
国产心脏终于行了:太行发动机一技术让美羡慕
近日,西方媒体称中国航空发动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即将到来,据该文章称,中国研制的推力达到14吨级的“太行”WS-10B改进型发动机将于2015年设计定型。
据媒体称,“某型发动机研制团队立足车台、报效祖国,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着精彩的奉献人生,为试验任务顺利完成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他们不懈的努力,同档次国产发动机性能首次优于进口发动机,大大增强了各方对国产动力的研制信心,为后续型号系列发展和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向着突破动力关键技术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里的某型发动机正是“太行”WS-10B改进型发动机,据悉,这款发动机是吸取了前几批次“太行”发动机出现问题的经验,并在借鉴和参考了俄制99M1发动机和WS-10H海军舰载战斗机专用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制的,据悉,目前,这款发动机已经在歼11战机和歼10C型战机上测试,目前已经进入最后的定型冲刺阶段。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据俄罗斯媒体分析,“太行”WS-10B改进型发动机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如三代单晶材料、整体叶盘、一体化钛合金机匣、FADEC数字电调系统和镍基铝合金喷管等,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和接近欧美90年代中期技术水平,特别是采用静等温及线性摩擦焊和复合材料装配工艺,总体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据推测,太行”WS-10B改进型发动机的推比达到空前的8.5至8.8,使用寿命达到飞行小时。
如三代单晶材料、整体叶盘、一体化钛合金机匣、FADEC数字电调系统和镍基铝合金喷管这些技术都是欧美2000年以后才成熟的技术,说太行14吨达到和接近欧美90年代中期的水平,根本是胡诌八扯!
林董对话手里拿的最后一根可耐2000度高温的涡轮叶片,美国的叶片都达不到这个可耐温度。
中国发动机的进步,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太行在歼十一B和歼十五歼十六等上的使用,还有中国海军19批亚丁湾护航经过严酷考验的燃气轮机,这些都是中国发动机与世界一流水平相当的铁证。
记得,中航前任老总在1999年说过,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在2015年会将与美欧的发动机差距缩小到只有5年,现在看,这个16年前的预测仍然是保守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太行发动机
太行发动机2005年定型,不到10年,发动机的推力就增加了10%,而欧美,同型发动机的升级到这个水平用了近20年。
副标题副标题
有朋友说,老刀你总是说发动机。不是我愿意说,是总有人在黑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总有人黑是总有人借发动机否定中国的制度和体制。总有人黑是因为发动机代表着当代制造业的最高水平,是崇洋媚外的公知精英们的心理底线,它们宁愿当鸵鸟也不愿意承认中国的进步。
林董在一期节目前,其实是与主持人讨论了采访要点的,林董采取了只炫耀材料不炫耀型号的做法,林董又说了“一代材料,一代装备”的老话,就是暗示型号的巨大进步。理论上有了好材料就有好型号,好装备。道理如同“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有了金刚钻不愁瓷器活”。
点击图片进入首页
航展上展出的太行发动机
太行发动机,也叫涡扇10系列发动机。太行发动机的1978年预研,1987年立项,日完成设计定型审查考核,历时27年。太行发动机是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它结束了国产先进涡扇发动机的空白。太行发动机由中国航空研究院606所研制,是国产第三代大型军用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
点击图片进入首页
中国歼11战机
采用大推力涵比及全自动数字化控制系统,推力达到12000KGF-14000KGF(公斤力9.8N/Kg)。目前主要用于装备中国第三代高性能歼-11B战斗机。现在已经大批量地装上了歼11B。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歼-20首秀,中国制空能力离美俄还有多远_凤凰资讯
歼-20首秀,中国制空能力离美俄还有多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缺乏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基础与经验,歼-20首秀,对于全面提升中国制空能力来说,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与美国F-22战机多次投入实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新型战机几乎没有实战经验,歼-20能否在未来的作战实践中交出满意答卷,还有无数的未知等待我们去解答。
原标题:歼-20首秀,中国制空能力离美俄还有多远军事亮点歼-20此次180度极小半径回旋表演动作对发动机要求非常高。新式战机高难度亮相,表明中国空军已经突破了失速尾旋这个困扰国产三角翼战机的“死亡陷阱”。昨天,第十一届中国航展在珠海开幕。本届航展共有11类160多项核心航空产品和系统展示,其中63项以实物展示,57项为首次展出。一些国内外军迷都十分关注的机型也加入展示,其中,一直带着神秘光环的中国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首次亮相。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歼-20此次180度极小半径回旋表演,飞行员的技术的确值得赞叹,但更重要是,这个动作对发动机要求非常高。新式战机高难度亮相,表明中国空军已经突破了失速尾旋这个困扰国产三角翼战机的“死亡陷阱”,推力矢量发动机技术也不再是难题。很多人对歼-20可能并不了解。歼-20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机。2011年1月,第一架歼-20验证机在成都实现首飞,并引发海内外极大关注,许多军事爱好者将该战机取名为“黑色四代机”,昵称“黑丝带”。有人称,歼-20的出现将可比肩美国生产的F-22战斗机。歼-20的突破性表现在,突破了制约隐身性能的气动、材料、电子、机械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它能够依靠自身传感器实时享用战场网络态势信息;而融网和体系黏合技术的突破,能帮助歼-20和其他先进装备一起,有效提升整个空中编队的作战效能,实现空中力量的“倍增”。可以说,随着歼-20的批量生产和后续持续改进发展,以歼-20为代表的多种新型战机,将给中国空军带来革命性的进步,引领中国空军进入“隐形时代”。不过,比航展上刺激眼球的各式新型战机更令人关注的是,中国空军功能齐全的作战系统与制空体系建设。目前,以预警机为中心的空中指挥系统,伴随大型运输机、远程轰炸机、空中加油机的不断入役,中国已经拥有全部海岸线、内陆和亚太部分地区的全面制空能力。很显然,在空军发展及制空能力上,中国的进步越来越大,但必须清醒的是:理性和对于客观规律的尊重,才是看待中国制空能力建设的应有态度。制空能力建设是一个异常复杂、极其严密的系统工程,实现根本性突破必然要经过深厚的积淀。无论是配套设施建设、作战经验积累、体系融合调适、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核心技术突破等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积累。我们需要自信,但再多爱国热情与民族情结,也不能无视制空能力生成客观规律的存在。中国缺乏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基础与经验,歼-20首秀,对于全面提升中国制空能力来说,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与美国F-22战机多次投入实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新型战机几乎没有实战经验,歼-20能否在未来的作战实践中交出满意答卷,还有无数的未知等待我们去解答。客观地说,中国制空能力建设正在加速触摸世界高点的征途当中,但至于何时能够占据世界制高点,目前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答案。系列能够与美俄掰手腕的先进战机亮相航展,值得瞩目;但却不能因此懈怠,中国距离世界顶尖制空能力强国,还有不小一段距离。□谢永亮(军事科学院博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7927
播放数:1444156
播放数:497059
播放数:5808920中国航空发动机仍然不如美俄?一张图片说出了巨大秘密
导读:图为中国WS-17岷山航空发动机图为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发动机目前,中国空军歼-7、歼-8系列的第二代战斗机已经在退役进程中,第三代战斗机的装备规模在迅速扩大,歼-20第四代战斗机即很快装备部队,但第三代和第四代战斗机毕竟数量有限,成本且高,要应对全方位的军事使命还嫌不足,比如:飞行员日常训练就没有必要使用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而这些又是不可或缺、不可敷衍的任务,高性能的中推力涡扇发动机能将教练机的气动性能、航电系统和机载训练系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当然,也能使出口版军机获得较好的卖点。此
图为中国WS-17"岷山"航空发动机[诸葛小彻军情观察第1095期]近日,有网友曝光了中国WS-17"岷山"航空发动机的图解照片,作为中国当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发动机,涡扇17对中国中型战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国外很多人长期认为中国航空发动机落后于美国和俄罗斯,不过,此次曝光的这张照片已经说明了一切,中国航空发动机已经获得了重大突破,作为长期出口发动机给中国的俄罗斯,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涡扇-17是由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研发的新产品,此前,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涡喷-13中推力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仍在大批歼-7、歼-8系列战斗机上服役。现实点说,正是这些行将退役的二代机养活了黎阳航发公司,但未来仍需自寻出路,因此,研制一款替代涡喷-13的发动机是关系到黎阳航发公司未来的生存问题。图为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发动机目前,中国空军歼-7、歼-8系列的第二代战斗机已经在退役进程中,第三代战斗机的装备规模在迅速扩大,歼-20第四代战斗机即很快装备部队,但第三代和第四代战斗机毕竟数量有限,成本且高,要应对全方位的军事使命还嫌不足,比如:飞行员日常训练就没有必要使用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而这些又是不可或缺、不可敷衍的任务,高性能的中推力涡扇发动机能将教练机的气动性能、航电系统和机载训练系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当然,也能使出口版军机获得较好的卖点。此前,“枭龙”FC-1轻型战斗机、“猎鹰”JL-10教练机和FC-31隐身战斗机的列装和出口都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那就是发动机,这些飞机的发动机目前还都采用的是外国货(“枭龙”则采用的是俄罗斯的RD-33涡扇发动机,“猎鹰”采用乌克兰的AI-222K-25涡扇发动机)。在国际军购项目竞标中,使用外国零部件的武器经常会被卡住脖子,一旦供应国或供应企业发生变故,中国武器制造方就可能因为无法提供完整武器系统而面临违约惩罚。图为歼31装备的RD-93发动机因此,研制一款供中轻型战斗机、教练机使用的中推力涡扇发动机是与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同样重要的问题。目前,关于涡扇-17的技术数据还没有公开,不过,由于其以涡喷-13、RD-93等航发为基础设计,想必其基本技术数据一定会强于这两款发动机。下一步的关键是,涡扇-17的技术成熟测试。发动机是一个极复杂的高精密机械、电子设备,需要大量时间、多种方式的测试工作,不是说技术水平高就一定好,往往是技术稳定可靠为王道。总之,中国军工科研单位能拿出航发新产品,就是一件可喜的成绩,若持之以恒,一定可以在各种航发产品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