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升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的职业技能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财政厅厅长李岷:要提高贫困人口自身“造血”能力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财政厅厅长李岷3月6日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指出,预算报告草案体现了政府在中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调结构&之间的精准平衡。  对于贵州的财政安排,李岷强调,贵州财政部门要坚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赢扶贫攻坚战,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政策,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李岷表示,过去一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收支平衡难度加大,但是中央和地方各项财政政策有效落实,财政运行基本平稳。中央财政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也具有负重前行、迎难而上的决心。  在回应贵州扶贫攻坚工作的问题时,李岷强调,光靠财政补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问题,还要提高其自身&造血&能力。贵州创新提出了五大扶贫方式以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能力&。  一是就业扶贫,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增加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机会;二是教育扶贫,为每一户贫困户培养一名大、中专职业学生;三是产业扶贫,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劳动致富;四是资产收益扶贫,研究推广&三变&经验,增加贫困农户的资产性收益;五是易地扶贫搬迁,把&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人群搬入城市或集镇,融入城镇发展。  李岷指出,打赢扶贫攻坚战,贵州还要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明确贫困农民依法分享国家支农和扶贫资金,享有集体资产、资源、资金收益权。大力发展有特色山地农业支撑的农民经济组织,用法律和政策规定支农资金和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农户。对农村鳏寡孤独伤残等特殊人群纳入政府低保政策兜底。  &到2020年,贵州省623万贫困人口将如期实现脱贫,同全省一道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目标。&李岷说。  李岷介绍,贵州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扶贫任务重。贵州要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强财源建设,提高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和可用财力两个比重,促进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还要进一步整合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专项资金,强化税费对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激励约束,支持守住守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  李岷说,贵州会集中资源和力量支持实施大扶贫和大数据战略行动,为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民生保障、改革开放、平台支撑、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提供财力保障,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李岷告诉记者,贵州还要守住不发生以县为单位财政风险的底线,进一步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确保财政经济稳定运行。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政策,建立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完善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抓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你现在的位置:&>
开展技能脱贫,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是关键!&
稿件来源:技能中国
字体大小:【】【】【】
近日,人社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的通知》,决定于2016年至2020年,在全国组织千所省级重点以上的技工院校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在脱贫攻坚中,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有哪些功能?为进一步发挥千校行动的作用,政府部门和技工院校应采取哪些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对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进行了相关采访。
输血式扶贫最为持久有效
记者:日前,人社部与国务院扶贫办决定联合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您如何看待千校行动在脱贫攻坚中的功能及作用?
郑东亮:技能脱贫千校行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开展技工教育,二是开展职业培训。这一行动在脱贫攻坚中的功能及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从教育自身的功能来说,扶贫开发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在现代的重要表现之一。实践证明,在众多扶贫方式中,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最佳途径是输血式扶贫,输血式扶贫中最持久有效的方式是教育和培训。
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舒尔茨等学者提出,教育程度与经济收益提高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劳动力质量越高,人力资本本身具有收益递增的重要特点。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进而提升贫困人口的经济发展水平。
其二,从技工教育的特点来说,事实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其扶贫功能存在差异。技工教育的对象广泛且层次多,专业设置紧跟市场需要,教育目的倾向于应用型,教育方式上与生产管理一线工作结合紧密。
鉴于这些优势,相对于其他类型、层次的教育,技工教育的扶贫开发功能更突出、更明显。主要表现为:首先,技工教育的成本更低,对于农村完成了义务教育的学生可能更具现实吸引力;其次,相较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技工教育对于城市就业而言可能更具优势。
其三,从技工院校的现有实践来看,技能扶贫是贫困人口脱贫的直接动力。在我国剩下的5000余万贫困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人自身能力弱,脱贫的动机与动力不足,并形成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我们的扶贫方式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就是要使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都能免费接受技工教育,每个有劳动能力且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每年都能够到技工院校接受至少1次免费职业培训,实现“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目标。
“精英俘获”造成扶贫资源分配不均
记者:当前我国的扶贫工作存在哪些突出难题?
郑东亮: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然而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与制度设计初衷相背离的是,扶贫工作中存在一些“怪现状”。
一是“越扶越懒、越扶越贫”的现象严重。贫困地区和人口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一种情况是,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脱贫指标,急于求成,采取“低保兜底”的方式,增加贫困户的基本收入,以实现脱贫。这种方式实质上会消磨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最终只能是越扶越懒、越扶越贫。另一种情况是,即便是产业扶持,大部分贫困地区地方政府倾向于选用“短、平、快”的项目,很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使贫困户脱贫之后再返贫。
二是存在“扶富不扶贫”现象。在某些情况下,扶贫资源的分配格局与村庄或者农户的贫困程度是不一致的。即那些贫困的、缺少资源的贫困村庄和人口只能获得很少的扶贫资源;反之,相对富裕、有较多资源的村庄和农民却获得了较多的扶贫资源。
这种情况也被称为“精英俘获”,主要指在扶贫项目中,掌握更多权力、“能力”更强的“精英”,影响甚至控制了扶贫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使得资金和项目偏离政策所设定的目标,从而造成扶贫资源的这种非均衡分配格局。
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是脱贫关键
记者:针对这些痛点,您认为,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是否可以成为解决难题的一把“钥匙”?
郑东亮:“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从根本上实现脱贫,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是关键。我认为,解决上述两大痛点,一是要精准,二是要长效。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在这两方面都提供了解决方案:
首先,相较于传统的粗放扶贫,精准扶贫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具针对性、管理更加精细化。而发展技工教育,“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是最好、最精准的扶贫。
具体来说,在千校行动的工作要求中,一是要坚持精准帮扶。建立信息系统间精准比对机制,确保扶助对象精准识别。二是要坚持就业导向。切实帮助贫困家庭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技能就业。三是要坚持就地就近原则。要求技工院校把本地区贫困家庭劳动者作为重点教育培训对象,降低各方面成本。这些方面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扶贫资金与资源的分配不均。
其次,根据国家部署,“十三五”期间要精准扶贫,实现7000万人口脱贫,其中,3000万人通过产业脱贫,1000万人通过就业转移脱贫,1000万人通过搬迁实现脱贫。不管是产业脱贫、就业转移脱贫还是搬迁脱贫,关键是给予具备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者以就业技能。这是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是最为持久有效的扶贫方式,将有效避免短期产业扶贫造成的脱贫再返贫现象。
“五大精准”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记者:为发挥千校行动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政府部门、技工院校等相关部门下一步可以采取哪些举措?
郑东亮:让贫困学子通过技能实现稳定就业,融入城镇化进程,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有效办法。对此,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精准招生。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扩大贫困学子进入技工院校学习的机会。各技工学校要深入贫困家庭调查摸底,推荐他们接受技工教育。逐步打通技校学子的上升通道,增强技工院校吸引力。
二是精准资助。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让贫困学子“真正学得起技能”。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然而,部分贫困家庭子女还是没有机会上学。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孩子接受技工教育的资助政策,大力实施“雨露计划”。
三是精准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贫困学子成长化成才。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双证式”课程改革模式研究,让贫困学子凭借优秀的技能就业。
四是精准培训。加强实用技术培训,让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技工院校可以建立优先面向扶贫村的“培训包”,按需施教。
五是精准就业。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技工院校要推出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
&更多关于&的文章
今日重点资讯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电话010--(编辑部)&E-MAIL:
Copyright(c),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地方频道:
专门频道:
新闻&&当前位置:&&>&&&&>&&
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路径
多位政协委员认为,职业教育
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路径&&
教育扶贫,职教应打头阵
<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150%;font-size:12.0000mso-font-kerning: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
关于扶贫的话题,尤其是教育扶贫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教育扶贫该向哪儿发力?如何发力?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采访,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发力扶贫,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落后,贫困人口较多。全国政协常委、湘西州政协副主席田岚关注扶贫多年。他认为,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原因主要有三点:自然条件、生产资料和人的能力。
田岚说,在这三种因素中,区域性的自然条件如果利用得好,可以转换成优势,生产资料在现有经济条件下也不是难题,唯有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而教育是决定人能力大小的核心要素,如果缺少教育,人的能力发展无从谈起,当地的脱贫和社会发展工作更无从谈起。因此,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肩负着&拔穷根&的重任。
在各种教育类型中,田岚认为,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是最能见效果的一种扶贫方式。
与田岚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看来,不管是产业脱贫、教育脱贫,还是就业转移脱贫、搬迁脱贫,关键是要让具备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者拥有一技之长,掌握就业技能。
朱永新说:&职业教育是距离农村贫困人口和底层打工族最近、最能直接提升其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教育类型,在脱贫攻坚中,职业教育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必须大有作为&。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的调研也显示,县城中职学校大约有七到八成学生来自农村。他认为,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拔穷根、挪穷窝&的优势,将以义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扶贫扩展到职业教育,让贫困地区孩子既能享受到优质义务教育,又能进一步接受优质职业教育,为其通过就业脱贫打下良好基础。
然而,田岚在基层调研中发现,职业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校所开课程操作性不强,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后,还要接受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二是一些职业学校&只有老师,没有师傅&,缺少人脉、人文精神的传承。此外,有些职业院校办的扶贫培训班&对象不准、内容空洞、效果不好&。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职教扶贫效果!&田岚说。
怎么办?田岚建议,政府一要引导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毕业企业就能用、好用。学生就业更稳定,一家子脱贫就有望了&。
二要实行&师傅制&。跟国外的&学徒制&不一样,&师傅制&是中国特有、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有良好传统的一种制度。&给那些师傅、徒弟们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激励,就能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工匠精神&也将能够得到更好传承&。
针对田岚提到的职教扶贫培训班问题,马敏建议,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贫困地区年富力强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劳动技能与整体素质。
朱永新认为,要让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真正大有作为,必须改革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提供职业教育的供给机制,把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或潜在劳动力提供实用技能培养作为扶贫的&底线&内容,为处于底层劳动岗位上大量劳动者的职业发展,提供无门槛和灵活便利的职业培训服务。
朱永新建议,一是实施&职业教育脱贫国家工程&,整合名目繁多的培训资金,针对地方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需要,把职业教育和培训送到有需要的贫困家庭和建档立卡的适龄学生及贫困劳动者身边;二是各地已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承担向贫困家庭开放的任务,盘活发达地区优质职教资源存量,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开放;三是开展以就业为导向,学制灵活、内容多样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合适的职业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路径。朱永新说,让所有贫困者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改变自己的命运,能帮助他们为自己、也为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毕艳莉)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电子邮件:
京公网安备新闻源 财富源
精准培训 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沈丽莉
  开展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抓手,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和输转。
  近3年来, 我省按照抓培训、促就业、保增收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助推扶贫攻坚行动。在“1+17”方案中,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制定了《甘肃省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实施方案》,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贾廷权。
  精准培训 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
  记者:作为17个专项方案之一,《甘肃省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
  贾廷权:《甘肃省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是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的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的精准性,着力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由省人社厅联合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扶贫办、省农牧厅等省直相关部门,按照更加精准地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操作性的要求,共同研究制定的。
  总的目标是:2015年至2020年,瞄准全省417万贫困人口,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实施精准培训,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211.2万人次,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使每个贫困家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至少有一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
  从2015年至2017年,集中3年时间,以每年确定的100万减贫人口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为重点,统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实施精准扶贫培训,每年培训36.4万人次。
  从2018年至2020年,再利用3年时间,对经培训后仍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进行技能提升培训的同时,对新成长劳动力实施初次培训,每年培训34万人次,实现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
  明确培训对象和项目 整体推进精准扶贫培训
  记者:《实施方案》中关于精准培训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贾廷权:劳动力精准培训的主要措施有三项:一是确定培训项目和对象。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市场需求和培训对象意愿,确定了7个主要培训项目。即:主要对需要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主要对在岗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农村创业和技能致富带头人开展示范培训;面向“两后生”开展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对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具备创业条件,有创业需求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
  二是整合培训资源。由省上统一规划、部门分工协作、市(州)和县(市、区)统筹实施,形成工作合力。按照目标任务同向、资金集中同向、县级统筹使用、年终各算各账各记其功的原则,对各级各类培训资金进行整合。由县(市、区)政府对辖区内的各类培训机构或进行实体化整合,或按照培训项目、内容进行功能性整合,到2015年底在每个贫困县都建立一个综合性培训平台,实现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
  三是强化责任分工。培训计划按照培训对象各有侧重、培训资源相互补充、培训内容各有特色的原则,主要由人社、扶贫、教育、农牧、妇联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省级相关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抓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督查考核;市州相关部门主要是抓方案细化、上下衔接、区域统筹;县级政府主要是抓资源整合、组织实施、质量提升。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 按需开展培训
  记者:在劳动力培训上,如何体现“精准”?
  贾廷权:《实施方案》紧密结合贫困地区、市场需求和劳动力的意愿开展培训,符合农村劳动力生产生活特点,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培训工作更加精准化。在培训形式上,采取流动式、“大篷车”式教学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工地厂房进行现场培训,突出实践操作性。
  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指导培训机构上门培训,使劳动力可以在家门口接受培训,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让扶贫对象自主选择培训时间和内容,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避免对培训时间和内容搞一刀切。
  在培训内容上,以农民急需的、实用性强的职业和工种为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特色培训,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农畜产品养殖和加工等产业,开展高原蔬菜、瓜果种植、特色养殖及加工等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二是围绕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异地搬迁、重大项目建设等用工需求,开展钢筋工、砌筑工、电焊、土石方机械操作等方面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三是围绕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积极开展酒店服务、旅游餐饮、农家乐经营等服务业培训。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心系“离贫困人口最近的教育”【甘肃技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贴子:
心系“离贫困人口最近的教育”
心系“离贫困人口最近的教育”2016年10月底,上海民进会员奚剑鑫随民进中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帮扶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专题调研组一行,在湖南怀化待了4天。他和同行者参观了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了解当地职业教育的情况。回来后,他就在心底里盘算着,如何把在贵州毕节通过教育精准扶贫的经验用到湖南去,给更多孩子带来不同的人生。和奚剑鑫一样为中职教育殚精竭虑的民进会员还有很多。 2016年,民进中央的大调研选题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的任务,并对准短板“农村脱贫”,把切入点放在对农村贫困家庭的“职业教育助推脱贫”。在民进中央看来,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正处于攻坚阶段,教育改革必须放到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来讨论。“农村扶贫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对时代背景、基本国情有清醒认识,要求我们的建言献策要尽量接地气、讲实话;要充分发挥集智聚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民进组织的力量,为大调研提供案例和数据支撑。”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指出。 民进中央专题调研组先后赴东、中、西部的7个省(市)开展了调研。同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涉及的19个民进省级组织也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有关调研,提供数据和案例支撑,对面向贫困地区的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和困难问题进行了梳理,就中职教育助推脱贫攻坚提出了建议。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严重不匹配 在调研中,民进中央发现,中职教育领域“矛盾重重”:产业转型升级亟须亿万计具有工匠精神和精良技能的一线劳动者,但实际上中职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沦为学生的“无奈选择”;但“体制内”的职业教育没有专门为他们的实际需求打造的职业教育供给;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是“产教融合”“半工半读”,但我国体制中,教育与劳动部门“各自为政”、企业因种种原因将职业教育作为“非主业”,仅在教育部系统内的职业学校(甘肃技工学校)中做文章、提要求,效果自然非常有限;优质中职资源、就业机会、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一线劳动者的来源或中职的生源主要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现行教育管理体系和相关政策没有对这样的国情做出有效的调整…… 此外,贫困地区中职教育发展的困难也极为突出:办学基础薄弱、吸引力不足、职业培训“五龙治水”。云南省昭通市占地小于30亩的中职学校有5所,彝良县职业高中生均校舍面积仅4.97平方米,且课程内容、实训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生产实践和劳动市场变化的需求。因为观念、现状等制约,中职学校的吸引力较弱。云南省普职比为1:0.76,而贫困人口最多的昭通市普职比仅为1:0.2。中职学校(兰州职业中专)对社会上的青壮年就业者开展非学历、技能型培训,也受到现行学校管理制度约束,潜力不能释放。 “与贫困地区相比,发达地区的情况要好一些,但遗憾的是,这些优质中职教育资源未能面向贫困地区发挥出应有的帮扶作用。”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 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经济发达,汇集了大批优质中职教育资源,但户籍制度和相应的招生限制政策使中职学校办学规模骤减,与外地院校合作办学处于停滞状态。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北京求实职业学校为例,近两年由于政策限制,其在校生从超过5000人减少到3000人,实际空余学额2000人。 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对口支援、合作办学机制不畅也是突出问题。目前,援助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式是发达省市派老师、带项目、带资金到贫困地区去,管理粗放,缺乏应有的制度设计。发达地区派去的校长和当地学校的融合有难度,尤其是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理念差异使得融合难度更大;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往往只能以通识性较强的专业支援贫困地区,但这又难以有效与当地产业、就业挂钩,同时由于缺乏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对口援助的压力大;到贫困地区支教的老师也缺乏保障和激励政策,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此外,国家政策层面缺乏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总体设计,企业与职校“两张皮”现象未从根本上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发育缓慢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在农村扶贫中发挥作用。 用好扶贫攻坚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的增量 民进中央认为,高中阶段50%的“职普比”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决策,“十三五”期间,要坚持不低于50%的高中阶段“职普比”,并以此为目标,健全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提供职业教育的供给机制,加大力度优先面向贫困地区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多种社会主体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为处于底层劳动岗位上巨量劳动者的职业发展,努力提供无门槛和灵活便利的职业培训服务。而其中,用好扶贫攻坚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的增量尤为重要。 据了解,在脱贫攻坚战中,国家明确将“中职教育脱贫”列为“几个一批”中的“一批”,即统筹扶贫资金,通过职业学校给学位、企业给岗位、财政综合保障“三管齐下”,把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的“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和有就业潜力的青壮年送进中职学习作为脱贫的一种方式。“一定要用好‘中职教育扶贫国家工程’中的相关政策,将贫困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列入扶贫资金内;给其家属一定的生活补助,使‘一人入学,一家立即脱贫’;降低门槛,给未达初中文化程度,但有继续学习意愿的贫困人口进行文化补习;做好扶贫对象毕业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跟踪管理,确保其长期稳定就业,避免因失业返贫。”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陈鸣表示。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中职教育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也被民进会员们反复提到。他们认为,“十三五”期间,贫困地区应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增量部分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上。在帮扶政策上,要避免习惯性的“扶优扶强”“扶大扶强”,应把办学特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作为扶持的重点因素,对于产业、就业、创业融合前景较好的中职院校,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能力,保障办学质量。对于与本地区产业结合较差,招生困难的中职院校,可依据实际情况,由省或市层面进行资源整合,力争在市一级举办综合性职业院校,引领本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 在经费支持问题上,民进中央提出支持市县政府统筹使用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鼓励多种主体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一要允许在地方统筹不同部门的教育培训经费,提升经费使用的效率。要做到“三个统一”:统一培训资源、统一培训基地、统一经费管理,开展质量高、针对性强的教育培训,促进中职教育与产业、就业和创业“三业融合”。二要通过财政购买公共服务等市场化方式,为更多的处于底层岗位上劳动者的职业发展提供灵活便利和低门槛的培训服务。现有的职业院校资源应充分向社会开放,学校可根据服务人群的需求和作息特点,开展不拘一格的学历或非学历教育。三要依据终身学习的需要,结合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接受职业教育的劳动者纳入职教学籍信息系统,每个人接受的各类培训都有据可查,避免重复低效培训。 盘活优质资源存量鼓励开放创新 除了用好扶贫攻坚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的增量外,有效盘活发达地区优质中职教育资源的存量,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及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开放也是发展中职教育的重要途径。 民进中央认为,应大力实施“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破除政策障碍,挖掘京津沪广深宁汉渝蓉等中职教育发达地区现有职教资源(中职示范校和重点校),面向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定向招生;帮助贫困地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允许一部分贫困学生前两年在本地就读,第三年前往发达地区学校就读和实习,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而作为辅助条件,应允许参与协作计划的职教生同时纳入两地“普职比”管理;同时,这类学校还应向社会开放,针对转移出来的贫困人群的需求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学历教育或职业培训。放宽产业发达地区、用工紧缺地区中职院校的招生限制,扩大其在贫困地区的招生规模。完善内地新疆班和内地西藏班的制度设计,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师配置和实习等多方面入手,真正培养新疆和西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 在配套措施方面,民进中央提出在保障中职学校基本运行费用之外,建立中职教育资助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即学生到哪里就读,就把经费转移到哪里。贫困学生到发达地区就读中职,经费不足部分,由国家专项支出补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中职教育的大发展,根本上必须通过对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办学模式的改革,真正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实现。”朱永新建议,通过顶层设计,理顺利益机制,出台支持校企合作的财政性优惠政策,完善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激发企业和行业投入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包括企业和学校人员混合组成职业院校(兰州技工学校)教师队伍,以及企业提供学生实训岗位的制度保证。在弥补中职技能教育师资不足方面,应减少政策的限制,允许并保障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双师型教师。而在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融合机制方面,中职教育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设计和实施、专业标准和技能鉴定也必须有行业协会和劳动部门的参与,并接受来自教育部和来自相关行业学会(劳动部门)的双重考核或评价。 民进中央始终相信,中等职业教育是离农村贫困人口和底层打工族距离最近,最能直接提升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教育类型,已经且将进一步在农村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tc职业技能水平证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