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办圆满俱足一切功德员满什么意思的修行人身

  覌世音菩萨所介绍的耳根圆通法门,一共只有五十二个字:“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不要看轻了这五十二个字,它概括了修持成佛的全部过程。由于众生根器不同,走完这段路,需要几年几十年,甚或几世几十世。但是,你不要被漫长的时间吓住了。只要诚心如法修持,会有不同阶次上的成果的。覌音菩萨获得的是最高成就。六祖慧能听到金刚经中“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时,所证得的,是“尽闻不住,覚所覚空”旳境界。其余两步,六祖是以后经过苦修证到的。所以,决心解脱生死,跳出轮回,证得道果的修行人,应当毫无犹豫地行此法门。

    由于覌世音菩萨讲得太概括了,许多修行人都不知道怎样入手。现在我们来谈一谈如何入手,如何修。

  首先必须明白,这个法门是在定中修的。覌世音菩萨在讲述他的经验时,先说过这么几句话:“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覌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段话中,除了告诉我们覌世音菩萨修此法门的时间和师承以外,还说了两点十分重要的内容:一是先要发菩提心,二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发菩提心是易于被忽视的,其实它十分重要,不发此心,即无此因地,是不能证得菩提道果的。如何发菩提心,请参阅海玉法师所著的《如何发菩提心》一书,海玉法师在书中有精辟的论述。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指能闻的闻性,思指正思惟,用正知正见去思惟佛理,三摩地就是正定。这就告诉我们,修此法门必须在定中修。

  那么,没有修过禅定的人怎么办?那就得先修禅定。定力提高了才可以入于闻中。这是对普通修持者而言。文殊菩萨讲的“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是对覌世音菩萨修持方法的总结概括,覌世音菩萨是遵照他的师父覌世音佛的教导,从闻思入三摩地的。现代的修持者,自身条件千差万别,可根据实际情况,修好褝定,提高定力,才可进行下一步。

  有人会问,修定要达到何种阶次才能启修耳根圆通法门呢?回答是:在四褝八定的任何一个阶次上,都可以启修耳根圆通法门。有人修定几十年都未进入初褝,是不是与此法门就无缘了呢?不是。你能达到初褝之前的未到地定,也可启修。未到地定的定相是“身心泯然虚豁,失于欲界之身,坐中不见头首床敷,犹若虚空。”觉出入息遍全身毛孔,息入无积聚,息出无分散,覚自身空假不实,亦知生灭刹那不住,根境识和合。在此境界,易发见思真解。

有人会问:我从未修过褝定,是不是不能修此耳根圆通法门呢?也不是。既然未修过褝定,又想修此圆通法门,最好的办法是从修褝定入手。一般说来,只要如法修习,信心坚定,一年左右的时间会修到未到地定。

  还需要说明,定的工夫越高,对修耳根圆通法门越有利。如果四褝八定已完全证得,再修此法门,那么此生必证佛果。需要提醒的是,若已进入初禅,不应轻易放弃或改变修行方向,因为进入初禅后,定中易于发生飞跃性变化,把握住了时机,会跃向高阶次。在巩固好已达的定境后,感覚再前进已很困难,此时,即可转修耳根圆通法门。这是充分利用自身潜质。

  下面,回到观世音菩萨的五十二字“真经”上来。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初,是开始。闻中,是能闻的闻性之中。这个初于闻中,不是说进入就可进入的,他要靠定的工夫。不能入定,这一步无法开始。“入流亡所”,入流是心光内照,反闻闻自性。出流是向外驰求,遀尘攀缘。入流之流是法性流,出流之流是轮回流。初修此法门者,常会遇到出流的干扰,心往外驰,随尘攀缘。所以,必须以定力来排除干扰。“亡所”,亡是消失忘却,所指声尘。由于心光内照,反闻闻自性,其结果是忘却外边的声尘,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了。这就叫解动尘之结,在这里,亡是解脱之义。这段工夫是在“反闻”上面做,通常人们“闻”的工夫是向外的,现在要它向内,去闻自性,难度有点大,需要有个过程。成功了,外尘声音自然消失。(自然消失是一种方便说法,其实就是听不见了,就好像把耳机的开关关闭了。)许多修定的人,都有过同类的体会,进入定境,外界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因为他们不是修的耳根圆通法门,故以下的发展不同。这里还要强调一下,修此法门,是以楞严经为指导的,故应在修持阶段,利用时间反复精读楞严经。

  上面讲到这一步是解动尘之结,这个“结”字是什么意思呢?是结集、系缚之义,烦恼的异名。系缚众生而不使解脱,故谓之结。是生死之因,为烦恼而结集生死,故谓之结。修此法门,就是要解脱这些系缚众生生死的“结”,一共有六个,即1、动尘结。2、静结。3、根结。4、觉结。5、空结。6、灭结。六结既解,五阴全破,妄尽真露,寂灭现前。那就是证得圆通了。证得圆通,即是与佛同体,与佛同用,超出世间出世间,十方圆明。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所入既寂,是上一步解脱动尘之结后所进入的静境。这还是在色阴区宇里,故不能住于此静境中。要把静相也去掉,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才能破静结,也才能破色阴区宇。但是,动相易舍,静相难弃。许多修持者在此境踏步不前,原因是修持者易于认知动尘的干扰和违害,因而对动尘易生厌离心。但对静相就不同了,许多人打坐就是为了入静,现在一入静境,便生贪爱之心。难于舍弃。没有认识到“动”是尘,“静”也同样是尘。若无精纯的见地,若无深定的工夫,若无自我警策,便会在此静境中徘徊一生。虽然定力会提高,但已不是此一法门了。

  我们知道,摄心于一,可入定境,心光内照,可去动尘。静尘怎么去?仍然是加深定境,仍然是反闻闻自性,仍然是心光内照。此一工夫需要时间,在定中仔细体味、探索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境相。认识上必须明白,动和静都是尘相,只有闻性是不动不静的,若守住静相,下一步便无从进入,静结便不能解,事关生死,岂能停滞不前。如此对静相心生厌离,定工深入,动静二相,便会寂灭,如此才会出现“了然不生”的妙境。如此便解了静结。这是第二结。如此也就破了色阴。

  “如此渐增,闻所闻尽。”“如此”,指的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境界,“渐增”是指在此境界中不断增加定力。为什么提出渐增呢,因为那个静相还要不时出来扰乱,只有逐步提高定力,做到定心坚定,静相才不会再现。继续修下去,能闻之根,随所闻之尘的消失而一同消失。这就是闻所闻尽的境界。这一步是把根结解脱,是破掉前五识的受阴。

  能修到这一步,是很不简单了,五阴已破了二阴,己没有能受和所受。但要明白,这不是短期内所能达到的。它无可量化,难于用语言来描绘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覌世音菩萨也只说了结果,没有讲过程。修持者想了解如何达到的过程,以便仿效。但菩萨未讲,大约是众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要自己去探索寻觅体悟。如果说有诀窍,那就是在定中求,求是一个方便之说。心经上说:“覌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为我们透露出宝贵的信息,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换句话说就是破五阴),是在深定中实现的。修此法门,定境一步比一步深,就是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行者同样为了“照见五蕴皆空”。这个定不是一般的定,是大定,是楞严大定。 

还要谈一下理上的问题。修此法门,如不解决好理论问题,做不到事理双融,修持想获得顺利进展是很困难的。覌世音菩萨在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告诉我们色空不二、受空不二、想空不二、行空不二、识空不二的道理,明白这个道理,才可能把五蕴照空。在“闻所闻尽”这一步上,因为涉及受阴,理论上要明“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的道理,用这个理论武器作指导,才能解根结,破受阴。

  “尽闻不住,觉所覚空。”这一步是解覚结,破第六识的想阴。上一步是把能闻和所闻都消尽了,但还有觉知的覚,所以,还不能住在上步所达到的境界里,还需要继续修行。在深定中去空掉能覚和所覚,这个难度是很大的。理论上要明白: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和空是不二的。这一步要达到的,即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闻之而悟道的境界。修出无所住心来,便是觉所覚空。大约要数年或十数年功夫,才能达到这一步。(这也是因人而易,因为各人的根器不同,修持积累不同。)达到这一步后,便执着全无了。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上一步把能覚和所覚都空了,还修不修?这个问题很重要。有的人认为,五阴已破了三阴,已经能无所住而生其心了,执着全无,达到当年六祖悟道时的水平了,还修什么?这不对。当年六祖写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偈语时,已经证到覚所覚空的境界,但六祖的修炼并未停止。因为他知道,那个“空”还未去掉,还须继续修行。他离开五祖到深山中与猎户为伍的十多年中,他不是去悠哉游哉了,而是去苦修去了。只有把能空和所空都除尽,才能解空结,才能破行阴。

      修行人有一种习气,一是喜静,二是爱空。在初修阶段,静和空都是孜孜以求的神圣目标,常作如是想则习气形成。此种习气会障碍修行。人们但知进入空境之不易,但须明白这还只是向上攀登的一个阶次,不是目的地。

  “空觉极圆,”是承上一步“觉所觉空”来的,觉所覚空,是把能觉空掉,还要把所覚知的一切都空掉。眼前全是空了,该怎么办?该去探究空何所依,在深定中去探究,用自性之光去探究。在这关键时刻,菩萨告诉我们他的宝贵经验,那就是“空觉极圆”。空覚是十分圆融的,在深定中去证得这种圆融。这个“极”字很重要,极是极点,是最边上的边沿,但,空是没有边沿没有极点的,你要是在深定中如此探究下去,会出现一个奇妙的结果,那就是“空所空灭”,能空和所空都灭尽了,消失了。这就是解脱第五个结空结,破了第七识的行阴。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是解最后一结,也是破最难破的第八识的识阴。上一步把能空和所空都灭尽了,似乎是己到尽头了,其实,并非如此。还有一个灭字未除,灭和生是对待的,有灭就有生,而佛法是不二法门,有对待,就不是究竟,就还要继续修。直到把生灭二相都消尽,才能解第六个灭结。灭相是最难消的,可以说是耳根圆通法门最难的一关。如何才能使灭相全消,只能是在深定中去进行。用自性之光去覌照生灭相,生灭相自会消除。因为诸法体性是不生不灭的。

  “寂灭现前”中的寂灭二字要解释一下。寂灭是梵文湼盘的意译。其体寂静,离一切之相。故名寂灭。到这一步,寂灭现前了,就是不生不灭的境界现前了,亲证佛果,得证圆通了。这时,会“忽然超越世出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个法门修到这里,六结尽解,五阴俱破,妄尽真显,寂灭现前,得证圆通了。

     这就是在楞严法会上,佛让文殊菩萨为阿难选的最当其根的方便法门。也是文殊菩萨为后世众生选的,佛灭度后,此界众生修菩萨乘,求无上道,最易成就的方便法门。

   最后,我们再敬录文殊菩萨的几句偈语,与修行人共同体会悟解:

覚海性澄圆,圆澄覚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覚乃众生。

空生大覚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非惟覌世音。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盘心,覌世音为最。

    关于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尤其观音菩萨的慈悲威德,只要是中国人,或者韩国、日本、南洋等等国家地区,乃至隔山越海的西方世界,都或闻或颂,少有不知其圣号者。

我说西方世界的人类也知有观世音菩萨,或许大家会有奇怪之感。譬如,前年有位委内瑞拉来此留学的同学,懂得许多他们民族祖先所传下来的咒语,我们教他念四臂观音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他听后一念,大为吃惊,自言自语道:「唷!这个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所教所传的嘛!」他说:「我们那个民族素来就念这个咒子。」我问他:「那么你们祖宗讲这个咒子怎么来的?」他说:「在最早最古老的时候,一个了不起的圣人传的,我们这个民族的子子孙孙,代代都知道。」由此可证明我们中国人所信仰的观世音菩萨,确是久远劫来,尽虚空,遍法界,以千百亿化身在各个世界广度众生,利乐有情。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在中国佛教里有两种翻译,旧译为「观世音」。后来到了唐朝,由于中国文化习惯从简,便改称「观音」,少了一个「世」字。当然这也是为了避讳唐朝创业皇帝李世民的名字;尔后乃习以为常,但亦有仍称「观世音菩萨」者,不一而足。

    另一种译名叫「观自在」,是中国最伟大的第二位留学生玄奘法师所翻。第一位比他早到印度取经的中国僧人为晋朝的法显法师。玄奘法师个人认为原先许多位菩萨的译名,包括观世音菩萨,并不合宜,因此别译。

    事实上,观世音菩萨和观自在菩萨,两者是同一慈尊,皆可称呼,旧译观世音并无差错,因为观世音菩萨是依修音声法门而成道的,即是楞严经所说的「耳根圆通」,藉著倾听万法之声,得证菩提。因此,就其本身修行的因地上说,观世音菩萨的称谓没有错误。而由此法修证成功的行者,能彻万法根源,看透所有存在的本来面目,十方世界自由来往,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无不自在,故称观自在。以现代观念来讲,即是真正得到解脱,获得自由自在的人,这是很不容易的。

    平常我们说自由自在,那是放在很小的范围、很浅的层次上说,真正的自由自在,对我们人类而言,几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人便脱不开时间的限制,一生下来,随著年龄的增长会老,老了会病,病了会死,对于自己根本无法作主,可说是很不自在,何况其他。只有得了道的人,才能解脱生老病死的困囿,为宇宙万法之主,超越任何时空,永恒存在于十方三世,达到真正「观自在」的境地。

同时,我们要了解,观自在、观世音虽然同体异名,但却可有百千亿化身,不可数,不可说。本师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类的娑婆世界,在三界之中,只属于欲界的一小部分。凡人皆有欲,因欲而生,轮转不息。欲界上方为色界,色界的低层生命,已非男女如我们欲界的众生从两性欲念的行为而生,而且生命的存在,比我们长久的多,何况色界的中上层次。色界最高的这一层天,叫有顶天,拿现在天文学观点来比方,应属离开我们这个银河系统很远很远的另一个银河系统所在。有顶天的天主,名「大自在天」,依经论有两种说法,一说他名大自在天是十地菩萨化生,另一说则认为即是观世音菩萨化生。

    大自在天天主,全身衣著纯白,头戴白色的天王盔铠。因此,不论显教密教的大自在天绘像,皆现非常纯洁的白衣身。依此之故,我们这个世界的观音塑像画像,也有著全身白衣者,称为「白衣观音」,若有所求,非常灵验。有时我跟天主教、基督教的朋友学生聊天,其中有神父,也有修女,我说那个圣母玛利亚,一身白衣,纯净无染,你们好好拜,好好祈祷,他们一听也便有所会通了。白衣观音,同时也是大自在天天主。

    再说,观音菩萨成佛有多久呢?佛教中,我们大家都晓得的几位赫赫有名的佛菩萨,阿弥陀佛、药师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等等,他们的圣号和事迹,皆是由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亲口介绍出来。而其中许多位都在久远劫、无量劫以前,比释迦牟尼佛还早,便已成佛。现在随顺应化再来,辅佐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五浊恶世弘扬佛教,济度众生。这是他们无穷的慈心悲愿与平等谦虚的修养。

    比如,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过去庄严劫后期的三尊佛,与这一劫(贤圣劫)到释迦牟尼佛为止四尊佛,都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弟子,乃至未来弥勒佛等九百九十六尊佛亦复如是。释迦牟尼佛在此世界成佛度众,文殊师利以老师之尊,化身来当他身旁的助理大教授,这依佛教诸法平等、圆融无碍的道理而言,是极其自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同时也显示了佛法教人去「我执」,达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可贵性。

    至于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介绍他的历史,在久远劫前,早已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这位古佛愿力宏深,不可思议,有千百亿化身,周遍十方,竖穷三际,于任何危急的劫难中救度一切有情。因此,有时我们塑造观世音菩萨圣像,成千手千眼,执持各式各样的庄严法宝,即是代表了正法明如来无穷无尽的秘密藏。并且佛教密宗里也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法门的修法。

    再说,观世音菩萨就只有这么一千只手、一千只眼吗?不是的。他每一只手掌心中一只眼,每一只眼中又有一只手,这只手中又现出另一只眼,如此类推,可达无尽之数,难以想像。一般信众尽管外表虔诚恭敬、顶礼膜拜,内心是否真正信得过,恐怕还是个问题。大家一到寺庙中的大殿,看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庄严宝相,就会很自然的跪下来求这求那,什么升官、发财、长寿、健康、妻、财、子、禄等等,无所不祷,无所不愿;假使当时观世音菩萨真以此「德相」,现身站立在你前面,你不吓住才怪!

    那么,这位观世音菩萨,真的是具足千手千眼吗?──真的,一点不假。我们习以为常的人类生命形式,只限于我们自身这个世界,双手双脚一个头,生下来全身光溜溜的,老实说并没有什么好看。其他外太空星球上的生命,截至目前为止,就历史所知,还未见识过。譬如色界中人,便没有这个肉体的形像,纯是一团光而已,如果现出肉体形像,那是华丽脱俗,美妙得很,非我们娑婆凡夫所能想像。色界之上为无色界,生命的形式,连个影子都没有,其奥妙之处,更非在我们常人的认知范围之内。

    佛教中,每位大菩萨的形像,都象征著某种深刻的意义。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的造型又代表什么呢?千只眼睛代表透彻一切万法的智慧。人如没有眼睛,见不到光明,什么都不能看,难以辨识事物,安顿生活,那很痛苦,很不幸的。而一千只手,则代表种种济生利众的方便,也是智慧的一种行为表现。所谓方便,并不是随随便便、马马虎虎,人家的东西我也可以随手拿来使用,不必去买,那很方便。如果当做这样解,那就不够水准,太不懂事了。

   「方便」二字为佛学专有名词,意即一切妥善成就事物的方法。观世音菩萨的千手,意味著他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高明的方法,来教化众生,令其解脱三界轮回之苦,得证无上菩提道果。

    此外,西藏密宗有绿度母、白度母、红度母等等二十一尊度母的修行法门,你要求财得子、增福延寿,乃至悟道成佛,都有对机之法可供你修习。这二十一尊度母皆非男女相,我们在学此佛的同学,也有人学过这一类密教的法,红度母就叫红观音,白度母就叫白观音,绿度母就叫绿观音,名目不一,但其中这些度母的灵验是非比寻常的,都同样是正法明如来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又如在中国,从唐代开始,广为民间信仰的四臂观音、六臂观音,也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四臂观音的本咒,我们晓得是刚才念过的「嗡嘛呢叭咪吽」。大家所熟知济公传里面的济公和尚,一辈子都是念这个咒。小说传记上描写济公每一遇到妖魔鬼怪,便脑后一拍,念一句「嗡嘛呢叭咪吽」,赫赫光便出现了,降魔伏怪,无往不利。

 济公传的作者并不是凭空捏造,随便乱写的,何以不拍前脑或者头顶,偏偏非拍后脑不可,其中大有文章。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最快的一条路子,就是从后脑顶上这里走的。我们人的后脑这一部份,真的修行悟道,那可已经不得了啦,霞光万道,上下感通,和十方诸佛菩萨的无限光明便接近了。所以,济公传虽是一部传奇小说,包含著许多文人创造性的想像,但它的作者确是一个学佛修道的大行家。像这一些话,千古以来人家不肯讲的,后脑顶上这里有一条路直通西方极乐世界,极为便捷,是个大奥秘,我今天就公开和大家讲了,至于你们大家是否找得到路头,那就看你们的智慧和精进与否了。

    再说,我们常见密宗的准提佛母,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同体异名,他的全称是七俱胝大佛母准提菩萨。何以称「七俱胝大佛母」呢?俱胝是个比亿、京、兆、赫还要广大的计数单位,意即有七俱胝那么多不可数劫数的佛,皆因修此准提法而成就。所谓佛母的「母」,并非一定代表女性,而是说明一切佛果都由此而生。

    准提佛母现双脚、三只眼、十八只手。何以现十八只手呢?它象征般若的十八空。大般若经讲空,由「空」、「空空」、「空空亦空」一路空到底有十八空,这是提示一切众生,学佛最后非依智慧成就不可。而其中双手结印相柱成轮,更意味著学佛的终极在福德圆满与智慧圆满。

    所以,观世音菩萨不但遍满十方世界,永恒存在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劫数,而且还以其大慈大悲、不可思议的行愿,永不休止地在为所有轮回中的苦恼众生,救苦救难,无一缺漏。他可以说是整个宇宙间最大的忙人,寻声救苦,任何生命呼唤他,他必随缘赴感,有求必应。他除了在此阎浮提世界帮助释迦牟尼佛宏扬佛法外,同时也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教主的辅弼,我们修净土法门,念佛求生西方,同他的因缘关系也是非常的大。阿弥陀佛,意即无量光、无量寿、光寿无量、威德无量,当他未来在西方净土涅槃后,观世音菩萨便将接此法王之位,再次成就无上佛果。

    我们谈观世音菩萨的种种德行、种种因缘,那真是千言万语说不尽,一支秃笔难尽描。在中国有佛教四大圣地、五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西藏密宗黄教的教主宗喀巴大师,一生所修为文殊菩萨的法门,西藏人认为他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虽然早已涅槃,但认为他目前仍在五台山。另外,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而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则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因为地处浙江东南海滨,故中国人又习惯称观世音菩萨为「南海观世音」。

    现在,我们已大致说明了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与应化的奇特,至于这位大菩萨的性别是男是女?又是个问题。历来很多人对此做过不少研究,而平常一般学佛的人也常问,到底答案为何?其实,我们中国佛教徒一般所供奉的观音菩萨像,虽是女身;但依佛法的道理,一切诸佛菩萨成就菩提时,皆是非男女之相,此非男非女之相,并非平常医学观念中的阴阳人,而是超越男女相的限制,不执著于任何一边,可做完全自由的变现,亦即是「即男即女」,随缘示现,应化无穷。诸位若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的两句话,「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便可体会出这个「非男女相」的道理。

   所以,这两句话我们学佛的人千万记住:一切佛菩萨不离人间,不离六道轮回的任何一道。观世音菩萨的踪迹,你不一定要到寺庙中求,不一定要到南海去找,说不定你在街上遇到一个最穷苦、最可怜的人,那个就是,只是你有眼无珠,不认识而已;如果此时你行一些慈悲,做一点布施,那便得大利益了。或者一个你看了最不顺眼、最讨厌的人,也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甚至可以说每个人家中都有一尊观世音菩萨,或许是你太太,或许是你先生,或许是你爸爸,或许是你妈妈。

    有人学显学密,东拉西扯,最后念观音圣号,往往烦恼一来,或者遇到危难,便念道:「我的妈!」这个没错,本来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的妈妈嘛!我们的妈妈也就是观世音菩萨(本省人也有人称观音菩萨为「观音妈」)。世上没有比母爱更伟大的了,学佛能依此精神而修,那是很容易上路的。也因此,观世音菩萨现女身的场合,非常之多,以母爱的光辉来照应我们。

    在中国历代所流传观音菩萨的画像,有男性留胡子的,有出家现和尚相的,有道士身的,乃至现为百兽飞禽,各式各样,种类非常之多。而大部份在三国以后,魏晋南北朝之间,已多画作女身的模样,面庞和姿态都非常华贵漂亮,但不失庄严稳重的气质。目前有些街上的观音瓷像,又搽口红,又涂脂粉,总觉得不大对劲。当然菩萨是以种种璎珞珠宝庄严其身的,加以口红脂粉并无不可,然而基本上慈悲喜舍的神圣感,应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观音菩萨是这么慈悲,这么不辞辛劳地在我们人间济物利生,因此清代有位女诗人金云门女士写了两句名诗「神仙堕落为名士,菩萨慈悲念女身。」一方面描写她自己的丈夫,同时也影射天下文人;一方面感念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特别与所有世间女性有缘的愿心。观世音菩萨非常同情这个世界女性们的苦恼,女人家的问题太多太多了,往往欲诉无处,上不敢对父母亲言明,下难以向儿女启齿,如果再碰上一个不懂体贴,不知怜香惜玉的丈夫,那也只有默默叹息,无语问苍天了。此时观世音菩萨正是这些女性们在精神上最后唯一的凭借与依持。金云门女士这首切身体验有感而发的诗句,在我看来是所有赞颂观音菩萨文词中最动人细腻的一首。

    观音菩萨在这个世界上常现女身,以慈母的德性与形像,抚慰一切有情种种的苦痛。我们若能深切了解世上一般妇女作为一个女人的甘与苦,那么也便差不多能体会得这个世界种种不同的生活滋味了。

    在中国观音菩萨示现化身救世的例子和传闻,实在太多太多了,几乎家家户户都受到他的感应德泽,不胜枚举。宋代在福建出了一位有名的状元叫蔡襄,不但学问好,道德也高,为官清正,连当朝皇帝都敬畏他。一度他被外放,回到故乡福建做地方官(泉州知府),感到晋江县东面洛阳江两岸的民众渡河不便,经常有人丧身失命,发愿修筑一条跨海大桥,(桥名万安,长两里,比关渡大桥要长)这就是后来民间习称的洛阳桥。像这样的一项巨大工程,在当时做来,确非容易,因为全靠人工来克服大自然的困难。

    并且,光是这项工程的修造费用便极为可观,在筹措上煞费周章。然而蔡襄的因缘和观音菩萨很深,他的愿心感动了观音菩萨,化身成为一个手提鱼篮、容貌姣好的女孩,别人问她那里来?她说她很可怜,从小没爹没娘,许多男人看她单身无依,又长得那么漂亮,都想娶她为妻。于是她对那些求婚者说,你们都丢钱来,谁丢得多就嫁给谁。其实这是观音菩萨的度生方便,同时替蔡状元化缘修建洛阳桥。

    蔡状元的故事在福建和台湾流传得很普遍,鱼篮观音的典故也因此不胫而走。同时在洛阳桥要下桥桩的时候,据说道家的吕纯阳祖师,也化成一个叫夏德海的人,毛遂自荐替蔡状元送信给海龙王,请海龙王在下桩奠基的关键时刻,退潮三尺,方便工程进行。这一类的感应,不管观音菩萨示现也好,吕纯阳祖师帮忙也好,皆因蔡襄「与人造福」的慈善心地而来。我们一般念佛吃斋的修行人,只要你真正心地善良,时常乐于助人,又何愁在遭遇困难危急之时,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不从中化解,助你一臂之力呢?

    以上我们已经约略谈了观音菩萨的来历和事迹,接着说说观音菩萨的修行法门,作为各位修持的参考。首先讲一个二十几年来我经常告诉学佛朋友的真实故事,说明修学一切佛法的基本所在。

    故事发生于西康到西藏边境,一个荒芜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那里住著一个老太太,丈夫儿子都过世了,独居一间简陋的小茅蓬,没得米面可吃,只以糌粑为食。糌粑是西藏一带的一种青稞植物,形像橄榄,吃不习惯很难下口。这位老太太由于自己一生不幸的际遇,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有人教她时常忏悔,平时多念念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结果她将「嗡嘛呢叭咪吽」的咒音,念成「嗡嘛呢叭咪牛」,一字之差,虔诚专一持诵了三十几年。

    有一天,一位西藏喇嘛经过此地,要往四川去。所谓喇嘛,不一定是活佛,活佛也不一定是喇嘛。喇嘛是西藏话,根据后期梵文翻译而来,意即法师、大师、和尚之谓。而我们平常所称之「仁波切」,同样不一定是活佛,仁波切是通称之名,意思是「人中之宝」「法中之宝」。那么如何才是活佛呢?凡是受过历代皇帝「呼图克图」的封号的,称为活佛,比如巴思发大宝法王、贡噶活佛、达赖、班禅、章嘉等等皆是。

   这个路过的喇嘛,是个相当有成就的修行人,当他于荒山雪地之中,老远看到一间其貌不扬的小茅蓬,四周大放光明。不得了,他想此次自己一路行来,经过那么多地方,没有看到一个真修行的,看样子这茅蓬中必定住著得了道的高人。于是便临时转向,不辞偏离原来路线,下山去找这个茅蓬,想参访它的主人。

    等到来到茅蓬,一见这个老太婆,看来不是得道之相,只是平淡无奇的一个普通人而已,心里非常纳闷,便问:「老太太,你在这里多久了?」老太婆回说:「很久了。请问师父您从那里来啊?」喇嘛回说西藏,老太婆一听赶快跪下来拜。康藏一带人对出家人非常恭敬,尤其妇女们更有将头发散铺地上供养高僧踏过,以为尊重赞叹的习惯。

   这个喇嘛又问:「你一个人孤零零在此,很可怜啊!」老太婆说:「不会不会,我自己在此学佛修行,很好。」喇嘛便问:「那你修什么呢?」老太婆说:「我只是念一句『嗡嘛呢叭咪牛』而已。」

   这个喇嘛一听,哎呀一声说:「老太太,你什么都对,就错念了一个字。」于是便当场纠正了她的发音,由「牛」改为「吽」。老太婆这一下听了,心中不免十分懊悔,说:「哎!我三十年的功夫白修了,还好现在遇著您告诉了我,不然岂不一路错到底吗?」于是她便如法改念,重新起修。

    喇嘛坐了一下,便告辞上路,继续未完的行程。又上了山路,走了一段时间,回头再看茅蓬所在,竟不见先前的赫赫光明,很感惊讶,一想:「是我错了,我害了她。」赶紧再掉头回到茅蓬,告诉老太婆说:「我刚才教你念嗡叭呢叭咪『吽』是玩笑话。」老太婆说:「哎,师父为何要骗我呢?」喇嘛说:「我只是试试你诚不诚心而已,而你真的毫不怀疑,照我的话做,非常可贵。其实你原先所念的咒音全对,一点不差,以后就照原先的念好了。」老太婆听了,心中豁然开朗,十分高兴,赶快跪下来拜,说:「还好,谢天谢地,我三十年的功夫不是白做了。」如此便再嗡嘛呢叭咪「牛」,继续「牛」下去了。

    喇嘛重新回到山上,再一次望向茅蓬来处,先前的赫赫光明,依旧灿然升发,映澈一片晶光闪闪的荒山雪地。这个六字大明咒的故事,意义太深长了,其道理显而易见,学佛贵在真信与诚敬,一切唯心所造。如果有人修法,一时不察,有所缺失,只要你一心诚恳,专一不疑,决定不会白修的,必有大功德在。反之,平常恍恍惚惚,有一搭没一搭的,边念佛,边求佛,供了三根香蕉,还要带回去给儿子孙子吃,就想能够阖家平安,健康长寿;刚烧了十几块钱的纸,就想发大财,中爱国奖券。然后还怀疑佛菩萨的法力是否灵光?是否会帮助我?见不著感应时,更又埋怨菩萨偏心;为何别人有,我就没有!?抱著这样的方式与心态去学佛,当然很难有所成就的。

    大家都知道,在佛教中深入民间普遍流传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摘录自经中之王的「法华经」;而楞严经和华严经里头,也都载有观音菩萨修行的方法。其中楞严经的观音修法究竟如何?许多人都马马虎虎,随便翻过,不大留意。现在特地抽印出来给大家参考,一起研读一下。首先看看经文: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一段经文,是观音菩萨在楞严会上、向本师释迦佛及与大众报告修行经过。他说他最初学佛的老师叫观世音佛,他就在观世音佛那里,发大乘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观世音佛教他「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从三个步骤「闻、思、修」来学习佛法。先听闻佛法,然后研究经典,思维其理,再依法奉行修持,如此才能顺利进入观音法门修持的功夫境界。

我们究竟依什么来学佛修道呢?还不是靠眼睛、耳朵、嘴巴以及脑子思想。但是一般人光靠脑子思想,往往摸不著边际,不太灵光;嘴巴更有缺点,只晓得吃,又爱骂人,挑拨是非;鼻子两个孔吸气又出气,出去又进来,很麻烦;眼睛但看前面,顾不著后边。只有耳朵功用能听上下十方一切音声,左右内外都不阻碍,最为圆满。譬如现在我讲话诸位听到,同时轻微的冷气机声也听到,有人咳嗽一下也听到,乃至外头车来车往的阵阵噪音都会在听觉范围之内,耳朵灵光得不得了,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修行工具,因此以耳根来反闻自身的念佛之声,实是一大奥妙。

并且,在中医上讲「耳通气海」,这点老年朋友和女性朋友要注意了。现代一些女孩子,年纪轻轻,什么毛病都有,头昏脑胀,肩酸腿软,往往是「气虚」之故。女人之患在「血多气弱」,男人之患在「气多血弱」,耳朵观想念佛声音,由于「耳通气海」,可使气机充实,健康长寿,却病延年。尤其老年人耳朵闷住了,听不见,正好念「佛」观「音」而修,慢慢的功夫上路了,必能恢复年青时敏锐的听觉。

以耳根听自己念佛声音的观音法门,不但有益身体健康,而且易于得止得定。当然修观音法门也可听外界大自然的各种音声,但还是以听自己的念佛声为最佳。不管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字一字念得清清楚楚,不宜求快,最好是用金刚念诵法,一口气一口气地念(念咒亦同),气的长短与音调因个人身心状况和习惯而异,以轻松自然为原则,避免勉强搞得气急败坏。

一般人念佛都是粗浅地在喉咙间嘶叫,没有让气自然沉至喉咙以下,同时也将心沉下来。念佛如果心浮气躁,那就不对。那样念法,声在喉间,越念气就越粗越大,根本是吼不是念,名为念观世音,其实有如在骂观世音。真正念佛应充满了亲切诚恳的归属感,内敛含蓄,有如投靠在诸佛菩萨的怀抱里,或者将诸佛菩萨捧在心坎里。念时嘴门微张,嘴唇不动,只舌头动,牙齿轻动也可以,嘴鼻不要呼吸,气别窜出来,沉至丹田,一口气「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苦萨、南无……」地接下去,等到要转气时,嘴巴闭著,不要呼吸,让气自然充满胸肺,顺心沉淀下来。嘴里微声,心里在念,不管开口念闭口念,大声小声,躺著坐著,皆将注意力轻轻放在心窝子胸口处,不宜在脑子里念,否则容易睡不著。

   如此,你边念,心中宁静安详,同时耳朵用心回转来听自己的念佛声「南─无─观─世─音─菩萨」,一个字一个字听得清清楚楚。此时,如果中间有其他杂念妄想来,你不要管,不要担心。妄想再多都无所谓,它并未阻碍你念佛的正念。这有如蜡烛的光明和黑烟一样,佛号等于光明,妄想则是周遭的黑烟。黑烟尽管冒,只要佛号不停,即是光明不灭,二者彼此无碍。又如挖井,把泥巴挖出来成一深坑是念佛,挖掘中途难免有些碎泥剥落是妄想,碎泥剥落,没有关系,主要在于不断挖掘,越挖越深,井自然成。

   以上所谈的修持方式,便是观音法门的「初于闻中」,然后「入流亡所」,这样念久了,也许一日、或一月,乃至一年,也许两年三年,乃至八年十年,不知那一天,功夫深了,火候到了,突然「入流」,有如接上了宇宙能源的总开关,一下入到自己自性清净之流。你们有人做气功学长生不老,练到百脉顺畅,气机归元,也是一种「入流」。但佛经之「入流」为入法性之流,初步回归到法界本体。心念空灵,杂想没有了,佛号也没有了,什么念头皆不起,清清净净,有如楞住了一样,但非昏沉冥顽,而是清明通达,无客观之境,这是「亡所」的初步境象。

其实,我们修观音法门,闹市中的咖啡馆、音乐厅,是一种极佳的场所。到那里去,不要听音乐,只听声音,身心放下,听听听,无所谓曲调音色之美不美,或者歌声之断断续续,不要多久,人就「咚」地宁静下来。像我们年轻时,一些学佛朋友在一起用功,有时兴来说,嘿!大家修观音法门去。干什么呢?──看戏。戏园子里,台上「咚咚咚」锣鼓敲得紧,人影幢幢;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声嘈杂,四面八方空气鼓荡。你一边自净其意。一边眼晴望著台上,以看非看,只是倾听,没一会儿,整个人顿时静谧下来,外界再怎么热闹吵杂,毫不妨碍,不觉周遭有任何人存在,舒服极了。

   此是观音法门之第一步,还得再进一步修去,更上层楼。既然能够修到「入流亡所」,心念清净,别无杂染。那么此时冷气机声还听得到吗?有人叫你吃饭还知道吗?──当然听见也知道,但不为所动。外界来来去去的声响,了然于心,但都与己毫无关系,绝不干扰,「所入既寂」,所听进来的音声皆是寂灭相,明明白白,清清净净。然后便到了第三阶段「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何谓动静二相?我们现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句圣号念出声音,或者光是心中起念,皆是动心,是名动相,尔后嘴不念,心也不念,没有声,没有观音之名,听到一个什么佛号都没有的境界,这是静相。你们有些人老想入山修行,真把你送到大霸尖山、太武山的深山里,一到夜晚你非吓死不可。一般人习惯尘世中各式各类的混杂声,一旦什么声音都听不到,天地一片沉寂时,难免惊怕惶恐,但是对于真正的修行人,这倒成了人生难得的一大享受。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念头动没有关系,不动也没有关系;外面打雷地震不算一回事,宇宙毁灭万籁死寂也不算一回事。动来知道动,静来知道静,一切明明了了,觉察无失,但心不动,不起念头,功夫至此,在修行道上已是相当可观,但仍须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如此再慢慢修持下去,清净到极点,寂静到极点,「闻所闻尽」,能够听动相、能够听静相的清清净净那个,也切断了空掉了。于此,常人无法想像,并非什么都听不见,而是什么都听见,但当下什么都空掉,即有即空。然而如此到家了没有?没有。还要「尽闻不住」,连这个空的境界,也不停留执著。如果留滞于此,耽溺空境,使成小乘罗汉,只想偷懒,不肯度生,不是大心菩萨。

   再来,「觉所觉空,空觉极圆」,到此便算开悟了。空的极致,能觉悟的和所觉悟的都空了,空也没有,有空便差。悟是悟了,但并非悟空执空,有相和空相都了不可得,没有什么有不有、空不空的问题。有也不有,空也不空,觉也不觉;也可说已经空了,已经觉了,悟见本来,极为圆满。

   像这样可以说是「空所空灭」,空没有了,不空也没有了,泯绝一切相对的万法名相,统统归于清净,到达「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的境地。所有我们一般凡夫,日常分分秒秒来来去去的妄想烦恼,宇宙万法生生灭灭的迁流现象,到此一概了结,真正「一真法界」寂灭的本来现前,一切法性清净,自性清净,不假功勋,自然如此。每一个众生都是佛,都是观世音,圆满自在,了无挂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于是便自然超出三界火宅的困囿,完全突破学佛修道的法执,证得宇宙十方三世、一念圆成,天地森罗万象,法法无碍。「获二殊胜」,得到两种不可思议的特殊能力与功德。我们学佛修道,一至于此,那就不须再论什么大彻大悟,功德圆满等等疑问了!

    那么,所谓「获二殊胜」,究竟是那两种呢?「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此时真正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完全升起,同三世无量诸佛所具的大慈大悲之心相互吻合,并且澈澈底底体会到一切众生轮转六道,历种种遭遇,受无量诸苦,亟待救度解厄的需要。慈心以世谛来说,即是父母爱儿女,需要什么就给什么那种无微不至的关心,悲心则是孩子遇难,哭得很伤心,想妈妈、要妈妈给予母爱的抚慰与疼惜。

观音菩萨由于修耳根圆通法门,证到最极致的成就,得到此二种殊胜的慈心与悲心,因此他能如「法华经」上所言「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以三十二应化身,乃至无量千百亿化身,游行无量世界国土,救物利众,普济群生。而楞严经本处,在谈完耳根圆通的修法后,也说「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并且得到「十四种无畏功德」,能予一切众生无畏之施。所以每一个存在的生命,不管你学佛也好,未学佛也好,菩萨永远站在你的身边,永远活在你心里,解你的难,救你的苦,不必害怕。

    至于这十四种无畏功德,经中原文颇长,暂不一一细举。现在直接来谈谈下一段观音菩萨修获耳根圆通,得证无上菩提道果,所成就的「四不思议无作妙德」。经文如下: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首先我们说明这第一种「不思议无作妙德」,「无作妙德」是不假造作而本具的功能与德性,神通智慧一切现成无需他求。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贝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这一段请大家特别注意。我们修持观音法门,开始就靠自己耳根反听自己念佛之声,获得极微妙的心法,明心见性,达到「心精遗闻」的境界,心的功用精炼到极致,根本不胡思乱想,不需靠耳朵听声音,只有一个能听的本性,无依无著,清清净净,安然在此。因此「见闻觉知不能分隔」,你要看那里,便看到那里,无关眼睛开闭与否,山河墙壁不能阻碍,也不必借助什么望远镜、显微镜、卫星电视等等科学工具;你要听那里的声音,都听得到;要感觉什么事物,都感觉得到,身心全体融成一个。它的功能至眼能视,至耳能闻,至身能觉,至脑能思。见闻觉知四样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圆满无碍、无所不能、纯然自在的清净之心,「成一圆融清净宝觉」。一切都是这个具足一切可能性、无限宝贵的本然觉性在作用,「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能示现千百亿不同形貌的化身,随缘宣说各式各样应机的秘密神咒,大悲咒、大明咒、准提咒、白衣神咒,乃至外道有些咒子,也是观音菩萨方便所传,灵验异常。

    大家都知道,我们历史上南北朝梁武帝信佛非常虔诚,他的师父是大名鼎鼎的宝志和尚,亦称志公禅师,我们读济公传这部传奇小说,里面有些故事并不是济公本人的,而是套用志公禅师的故事。

   志公禅师出身如何?史无明载,只「五灯会元」提到有位东阳的民妇,听到树上一个鸟窝里有婴儿的啼哭声,便将他抱回扶养,七岁就依钟山沙门僧俭出家,究竟是谁家的孤儿?还是个问题。志公禅师的神通广大,梁武帝十分恭敬他,怕他年纪大了,将来一涅槃,再也无法朝夕相见,便诏画工为他画像,以为日后留念。画像很苦,你们大都没经历过。以前我们看祖父母这一辈请人画像,要四、五天坐在那里不动,随画师摆布,好苦。

那个大画师画志公禅师,怎么画都画不起来。原先鼻子这样,画到一半,又不一样了,改过来后再看,竟又变成另一副模样,其他部位亦是如此。这下把这个「画龙点睛」声誉崇隆的大画师搞得焦头烂额,汗流浃背,不得已将笔一摔说:「师父啊!你老人家慈悲慈悲好不好,不要这样,不然我画不成的。」志公禅师说:「我没有逗你玩啊!是你自己画不来。」画师说:「请你老人家的德相暂时稳定下来好吗?」志公禅师说:「你真要画我吗?好,就画吧!」画师拿起画笔,重新要画,仔细一看志公禅师,不得了,竟是十二面观音的庄严宝相。所以日后我们看到的十二面观音像,也可以说就是志公禅师的庄严宝相。

    这个故事就是观音菩萨能现「众多妙容」的实例,而所现不仅限于十二面,「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任何数目的头面都能显现,都是「烁迦罗」首,功德具足,金刚不坏。并且,既然能现无量之首,当然亦能现无量手臂,「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母陀罗臂即兜罗棉手,十指尖细,优美柔软,安结法印,妙不可言。现在台湾有些庙子的千手千眼观音,全部的手臂整体看起来好像一只大蜘蛛一样,不合经文描写,未免美中不足。

    再者,能现无量手臂,百千万亿眼目自然不在话下。「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能观十方法界六道轮回一切众生的种种际遇,随缘给予救助。而救助的方便当然不拘形式,「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有时现慈悲相,如慈母一样慰抚爱子;有时现忿怒相,严厉教导冥顽不灵者改过迁善;有时打坐入定,有时讲经说法,形形色色,说难尽举,以此不可思议的大自在神通智慧,现百千万亿不同诸相,救护众生。所以我们如果将观音菩萨,认成一种固定的形象,那便大错特错。任何人都有可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学佛者也都应把任何人都当成观音菩萨。如此修持佛法,容易得益。

经载文殊菩萨言:「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成了佛,成了菩萨摩诃萨,便能如此。身为法中之王、空王,要如何变化,便如何变化,自由自在,一切无碍。其实观音菩萨无穷尽的变化身中,也有示现在魔道里的,因为菩萨大慈大悲,不舍任何一个众生。同时度了一个大魔王,等于救护了许多众生免于魔难,也是行菩萨道非常重要的一环。

    比如修密的,有学嘛哈嘎拉者。嘛哈嘎拉是大黑天、大财神,本是天上一个无恶不作的大魔王,不得了,现已成佛。谁度了他?──观世音菩萨。这个天上魔王,厉害得紧,你来一千一万个孙悟空都拿他没办法。他又黑又丑,又坏又凶,神通大,福报也大,什么都有,只缺一个好太太,却又非常喜欢异性,但没有任何女子喜欢他。后来他发愿要得到一个超越天上人间第一漂亮的女人为妻,结果有人来告诉观音菩萨,菩萨一看,这个魔头非度化不可,便化身成他理想中的美女,嫁给了他,无形中将他感化了,成了佛。

   由此可知菩萨度生,不分怨亲正邪,我们这个世界上许多外道宗教,其中也都有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其权宜示现的方便是不可思议的。讲完了观音菩萨第一种不思议无作妙德,接著来谈第二种: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观音菩萨说,因为我从耳根圆通修法入道,首先听闻佛法,再以脑子思维,最后从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的六根六尘中解脱出来,不受任何物质界与精神界的障碍,来去自如,自由自在,得证无上菩提道果,就如声音能够穿墙越壁一样,在宇宙间任何次元的世界中,随缘示现,教化有情。所以说你关起门,阻挡观音菩萨不要来,他还可以化身为土地公、城隍爷、妈祖娘娘,乃至老鼠、恶鬼等等,来和你见面。

    比如我有位老同学朱镜宙先生,是章太炎的女婿,现年九十多岁,原本是个基督徒,起先很看不起信佛的人,认为佛菩萨是无稽之谈。后来不知怎么地突然信起佛来,信得比谁都虔诚。有一回我问他「你怎么信佛的?」他说:「观音菩萨度我的啊!」我跟他开玩笑说:「观音菩萨怎么也度你这个人?」他说:「哎呀!别挖苦我嘛,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八年抗战时他在重庆,有一天夜晚从罗家湾出来,街上的路灯昏昏暗暗的,突然看到灯柱下一个穿白衣的女人背影,他老远走过来,叫道:「哎,是什么人?」问了几声都不回话。只见那个身影慢慢转过来给他看,这一看,可不得了,竟是个女鬼,并且一幌眼便不见了。他吓得拔腿拼命跑,也不管什么祷告耶稣基督上帝的,只听得自己口中直念以前在家中老一辈常讲的观音菩萨圣号。就这样经历这次事件,他整个人便从此皈依佛,相信有鬼神,更相信有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他认为那次所碰上的,其实并不是鬼,而是观音菩萨看他学佛的机缘成熟了,特地示现鬼身来度他的。

    观音菩萨的神通智慧,「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他的形象不定,咒语不定,「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观音菩萨不管其现任何形,诵任何咒,其目的无非为了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众生,离苦得乐,免于恐惧忧虑,因此十方无量世界的有情众生都感念他是「施无畏者」。提到咒语,这是宇宙音声的一大秘密,鬼神不知,凡夫难测。观音菩萨为了度生而宣说的咒语,无量无边。因为他证得的,正如密宗「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解中所说「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的境界。世间任何音声,本身都是咒语,都是总持陀罗尼,这一点唯有如实证悟的修行人方能知其一二。

   另外观音菩萨的第三第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是什么呢?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这段文字相当浅显,大家应可读懂。观音菩萨由于修持耳根圆通法门,证得宇宙万法清净的根本,福德智慧究竟圆满,为一切众生之严父慈母,皈命所在。因此他到那个地方,那个地方的众生便肯布施种种珍宝,乃至舍弃身命救助他人以为供养,求忏增福。

并且,观音菩萨也已经得到最无上的佛心。什么是佛的真心?观音菩萨最能体会个中三昧。佛的真心是慈悲,因为真慈真悲,所以不但以各式各样的珍珠宝贝稀有之物,供养十方如来,同时也以平等心来供养法界六道的轮回众生,令他们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定得定,求健康长寿得健康长寿,甚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只要你诚诚恳恳,毫不怀疑,依观音菩萨的教法而修,世上没有任何事情不会成就的。

    诸位听到这里,应该庆幸自己的因缘福报实在太好了,今生今世能听到观音菩萨的圣号,修习观音菩萨的法门,供养他,礼拜他。虽然世间的烦恼痛苦很多,因此坚定不移的信仰,必能皆化为梦幻泡影,海阔天空,了无挂碍。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的修习报告,最后下结论说:「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说明耳根圆通的观音法门,是修学佛法证入三昧的一个最佳途径。朝也观世音,晚也观世音,天天都念观世音,时时都念观世音,耳根反闻,内心倾听,一定成就。这段的大意如此,因时间的关系,不再细表。留待各位回家慢慢参详,慢慢体会,将整个观音菩萨各层次的修法融会贯通。

 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我们修法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照,返闻闻自性的方法来做功夫最易得力。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在六根中最灵敏、最锐利。用之修行,故极易成就。我们在修法时要一切放下,集中心力倾听自己心念咒的无声之声,要一字一字听得分明,才能把整个身心—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摄牢而不起妄念,从而证入三昧,打开本来,亲见佛性。我们修心中心密法,就是把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两位菩萨的用功法门合起来进行的。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时说: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现在用观世音菩萨所选择的六根中最利的耳根,统摄其他五根的方法来绵密持咒,也就是照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教导法修行。这样就把两大菩萨的用功方法合为一体来进行了,故最易成就。现在让我们来对照一下观世音菩萨是怎么用功观照成就的。他说: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观世音菩萨最初用功夫是用耳根返观自己能闻声音的闻性。而我们持咒时心念耳闻也是同样的返观自性。当我们持咒时,静听每个咒文的字音,就把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了,将身心放于能闻的法性当中去,就是‘入流’。‘入流’有几种解法,其中一种讲法是一个耳朵听进去,从另一个耳朵出来,意指入进去就流掉,不停在心里面,照字羲上解也讲得通。另一种说法是入流就是‘逆流’,意指声音来了不顺音声流浪,不跟声音跑,这也讲得好。(初初的入流方法是不跟声音跑)。正确的解释‘入流’应该是将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置于能闻声音的法性当中去。‘亡所’就是外面的客观环境(如声音)就全都消融了,能做到‘入流亡所’,身心就定下来啦,不为外界环境干扰了。所以做功夫第一步要做到心念耳闻,才能抓住妄念不随之流浪,才能入定。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讲: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就是我们做功夫做到能念之心停息了,妄念不动,咒语念不出来,要勉强提也提不出来。这时候就不要再提咒语了。‘所入既寂’就是我们的妄心寂然不动了。念头停止不妄动,那就没有什么动静二相了。动静二相是相对而有的,既没有什么动、乱,故也没有静寂了。‘了然不生’者,虽然没有动静二相,但是,不是如木石一般的没有知觉,而是了然不生。我们用功处于定中时咒语就不必再提,只静静地看著它,看这一念不生,寂静而了然的是谁?此时动静二相虽然了然不生,但是还没有化空,还有不生的一念在。再进一步,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这时候功夫已做到闻与所闻统统没有了,处于寂静的禅定中非常快乐,非常轻安宁静,非世间乐事可与媲美。但不能停留在此乐境中,一有留住就不能前进见不到本性了。我们做功夫到这地步,往往发一点小神通,便沾沾自喜,以为到了家,哪知还相差甚远,所以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说: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假如此时我们放大光明,或见佛菩萨现身,乃至其他许多的神妙境界,都不可动心,都不能理睬他,一有住著,非但不能见性,还有著魔的危险。假如出现什么恶境界或鬼魔现前也不要惊怖,这些现象都是虚妄相并非实有。一者可能是业障幻现,二者或许是护法神考验你,看你幻境当前动不动心。总之,这都是假相,不要怕,也不要理他就无事了。‘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简单地说,就是当能闻与所闻净尽而深入禅定得某些乐受或小神通时都不能住在这里面而裹足不前。要一点境界都不住—不论什么善境界恶境界都不住,将其化空。更进一步将‘尽闻不住’之觉也化空,才能将能觉之心与所觉之境完全空掉。因为能觉与所觉还是相对的妄觉,不空掉它是不能见性的。但妄觉化空还有空在,空仍是幻影,而且有能空与所空相对的幻觉,这就是无始无明,也须照破它。所以观世音菩萨进一步说: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就是能空所空—相对的幻妄都消灭了,达到一丝不挂,一法不立,净裸裸、赤洒洒的境界,才能彻见真心。我们修法修到极处,忽然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或者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境一时脱落,这是好消息到来的时刻。此时乃千钧一发之机亟须猛著精彩,看这无心可心,了了分明的是谁?还是自己本来面目否?稍一停机伫思,即被它影子所惑;如当机立断一把擒来,即亲证本性矣。但修道人往往错认空顶好,一点都没有最安静,住在空上,不思前进。殊不知这是一条岔路,一著空就落于‘无记’—死在那里就完了。禅宗诃斥住空的行人为‘黑山背后鬼窟里,冷水泡石头。’这种人是永远不会见性的。所以空也须消灭掉。进一步才能达到—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的境界,才能见到本性。所谓‘生灭’是指一切事、一切物、一切相、一切念头,因为这些都是有生灭的。这些生灭的东西都消尽、外加空也消殒了,那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佛性才能现前,这才是真证见本性。我们修法修到能所双亡—能念之心、所念之咒一时脱落,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虚空也粉碎时,就豁然开朗亲证本性了。

那么证见本性后是否就完全到家了呢?也没有,因我们多生历劫的积习深重,非上上根人不能一悟就彻的,尚须历境练心,消尽妄习,才能挥发神通,圆证佛果。得有个‘理属顿悟,事则渐修’的过程,所以还要做绵密保任功夫,除尽妄习,才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证到观世音菩萨所证的‘十方圆明’的胜果。

一、一念不生处,了了分明的灵知即当人的佛性。学人果能于此不惊不怖、深信不疑,立定脚跟,安住保护,净尽妄习,圆证佛果,诚非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善根,而是无量佛所种诸善根。

二、观照就是回光返照,向心内看,不是向外看,观这一念不生处(念头未起处)念头起来就看见,不理睬它,不随之流浪。这一步最要紧。如念头起来看不见,就不行了。证见本性后,要于行、住、坐、卧处观照保护,‘外不为境牵,内不随念转’即为最好的保护法。念起不住,不随之流浪不停,即为无念。不是压念不起,亦不是将一念不生的时间拉长为无念。

三、平时应缘接物,须‘于事无心,于心无事’。就是做事之时无第二念,既无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事情做过了之后心中毫无挂碍,如未做过一样。而不是逃避事情,死住在无事匣里。

四、证见本性后,所有妄心、妄想、妄念皆化为真心的妙用。妙用与妄作的分别即在‘有住’与‘不住’之间,住即妙用化为妄作,不住即妄作摄为妙用。

五、做保任功夫,先须绵密保护,于一切时不忘记,继须于保时不死守,后于不守时能化。

六、能在事境中精勤磨练,于行、住、坐、卧当中不断做去,三、五年决可打成一片,不求神通而神通自发。

七、无所求,无所得,能入佛亦能入魔斯真到家矣。行人往往著在神通上,以为未发神通不为见性。这是极大的错误。须知能立稳脚跟不为妖言魔语所惑,时时处处潇潇洒洒、自自在在,得真实受用,即是最大神通。

八、心地法门,是诞生王子。在心地上做功夫,将来一定成佛。其他任何有相殊胜法门,俱系外围功勋位,纵或发什么大神通,也只能立功受奖俯首称臣,而不能成佛。

(选自《净界法师讲楞严经》)

依止觀音古佛所教授的聞思修的法門,實際的去修證。

(分二:子一、總敘圓修。子二、別明破陰)

子一、總敘圓修 攏總的敘述,聞思修的整個圓修的方法。

初於聞中是什麼意思呢?是標出了所觀之境,也就是標出了我們整個聞思修的一個修行的下手處

“初”,最初。我們剛開始修行,雖然我們的目標--真如本性是無相的,但是我們一開始是先從有相而入於無相。所以你剛開始要依止一個有相的因緣,借假修真,先假借一個假相。聞思修的假借是在這個「聞」。剛開始的所觀境就是在一種聽聞的功能;聽聞的功能就是在勝義耳根當中那個“心法”,叫做「聞」這地方標出整個耳根圓通的所觀境,就是你日常生活當中,經常去注意你那聽聞的功能。

入流亡所」入流亡所,這個”就是能觀的智慧我們迴光返照那能聞之性。比方說,我們現在聽到鳥叫聲,我們一般人的想法就是去注意鳥的聲音,好聽不好聽、大小聲,這個就循著聲相而加以分別,那這個就是流轉門我們聽到鳥叫聲的時候要迴光返照:是誰在聽,聽聞是誰?我們不向外攀緣聲塵,而迴光返照,返聞聞自性,往「聞」的功能裡面去迴光、去返照,這時叫做「入」。

蕅益大師說:我們聽到聲音向外攀緣叫做「外」,那你迴光返照就是「入」。

進入到哪裡呢?進入到「流」,真如法性之流。這地方是指所顯的真理。

說:你觀照智慧到底目標是哪裡呢?遠離生滅的相狀,而要入於我空、法空相應的真如法性之流。

入於法性之流有什麼好處呢?「亡所」。這是說明它所對治的煩惱。“亡”的意思就是破除,破除這個「所」;“所”就是耳根當中,五蘊所引生的六種結根(六根當中每一個根都有六結,動、靜、根、覺、空、滅)。當我們在注意耳根的聞的時候,慢慢慢慢,念念的迴光返照,慢慢的進入到真如法性,慢慢脫離耳根當中的動、靜、根、覺、空、滅,六種結的障礙,慢慢一一的破除。

這一段等於是攏總的說明耳根修學的相貌。

蕅益大師在解釋這一段的時候,他最後講出一個觀念說:這句話最重要在「入」這一個字,「入」這個字是整個修學的核心,就在這個「入」字。這「入」字正如《禪宗》所謂的「念佛是誰?」它就是一種迴光返照的力量。

「入」這一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蕅益大師說:什麼叫做「入」呢?就是我們聽到聲音的時候,「但聞而已」,聽到而已。“聽到而已”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我們講六根攀緣六塵產生六識,“但聞”就是停留在“聞”這個地方不要動。

你向外不要攀緣聲塵,向內不要去攀緣能分別的耳識;向外不攀緣塵境,向內不攀緣分別的識,就停留在“聞”,但聞而已,這叫做「入」。向外脫離六塵,向內脫離六識,那這個“根”就自然慢慢昇華到一念心性,這就是「但聞而已」。

「入」這個字,其實開出來就有前面五種的次第,後面的破除五蘊,它的功夫就在「入」這個字,只是約著淺深,安立了五種次第,這個關鍵就在這個「入」。

子二、別明破陰 個別的說明破除五蘊的相貌

(分五:丑一、圓破色陰超劫濁。丑二、圓破受蘊超見濁。丑三、圓破想陰超煩

惱濁。丑四、圓破行陰超眾生濁 。丑五、圓破識陰超命濁)

丑一、圓破色陰超劫濁。

色陰就是我們的執礙,有執礙的的部分就是色陰,超越劫濁。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所入」,當我們耳根的根,面對聲塵的時候產生的一種執取,對聲塵的執取就是「所入」,就是我們所對治的煩惱你念念的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的功夫生起的時候,慢慢慢慢就把耳根攀緣聲塵執取,慢慢慢慢「既寂」,“寂”就是慢慢的寂滅下來,把它消滅掉叫「寂」所入既寂,有什麼功德呢?「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它所破壞的有二種結,一個動結,一個靜結

說明:我們剛開始第一個結,最粗的就是“動”,有聲音的叫「動」,沒有聲音叫做「靜」。我們一開始會去攀緣動態的聲音,慢慢慢慢的你開始迴光返照,注意那個「聞」的功能,能聞是誰,安住在這個「聞」就好。這時動態的聲音對你已經不能產生干擾,我們可以說你脫離了動結。但是動結一脫離以後,靜結馬上現前。因為這六個結是一個消失,另外一個馬上現前,這時候靜結現前,就是那個沒有聲音的相狀現前。

當然這“動靜”二相都是同時存在,你看我們現在可以聽到二種聲音,一個是有聲音,一個是沒有聲音,沒有聲音也是一種聲音,只是我們平常感覺不出來。但有聲音的相狀被你脫離了以後,那無聲的相狀現前,我們還是對外產生執著。這時候在「入」的功夫,迴光返照,再把那個沒有聲音的執著也消滅掉。

它是怎麼消滅的呢?了然不生」,你一方面清清楚楚的了解它的存在,一方面我觀察它是緣起性空,它本是無生。

我想我們在修大乘法,我前面說過很多次,大乘佛法的空觀,它是即空、即假、即中,從假入空它是在一種不破壞假相的角度之下修空觀,這叫「了然」“了然”就是你不一定要把這聲音拿掉,你就在有聲音當中當下就能夠觀察它,它是因緣生,緣起無自性,它生它的,你那明了的心本自無生,叫「了然不生」,了了分明,但是當下就是無生。

這地方是說明他當時的觀照是這樣子的。

淨業學園 78講次 講義163面

丑一、圓破色陰超劫濁。

在整個五陰的對治當中,第一個所要對治的,最粗重的就是色陰,色陰所引生的根結就是「動、靜」二種的結相。當我們開始在「聞」的功能當中,我們不再攀緣外在的聲音,也不再攀緣內心產生耳識的分別,只是停留在「聞」當下的功能。慢慢慢慢的就把動靜二種根結相狀給消滅了,叫「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這一段,蕅益大師他提出二個總結:

第一、他說這一段叫做「圓破色陰」。“圓”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講就是,一破一切破。雖然我們剛開始是在耳根破除了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但是同時在眼根當中的明暗二相,也是了然不生,在鼻根當中的通塞二相,乃至於舌根的甜淡二相、聲根的離合二相、乃至於意根的生滅二相,都是了然不生。『圓通法門』因為它是直接的回歸我們的一念心性,所以它的特色就是: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你不必耳根破了以後再來對治眼根,不必的!因為它整個心性是通於六根的,這叫「圓破色陰」。

其次解釋了然不生」,“不生”這二個字,蕅益大師有很特殊的解釋。他說什麼叫“不生”?一切法是本自不生,只就一念的虛妄分別而有,並不是除去了外境方名“無生”一切法它本來就沒有實體,因緣生因緣滅,它本來就沒有實體,它只就是一個假相,所以你根本就不必去破壞它的假相,你只要能夠不隨妄轉 (這地方很重要),你不隨它轉,它自然消失掉,它自然消失掉你根本就不需要破壞它,因為它沒有實體的東西一切法本來就不生,只是我們的分別心而產生的,你只要把分別心消滅了,這個假相就自然消失掉了。

這道理懂了之後,你就知道怎麼去修行了。這地方是把這一段的觀念做一個總結。

丑二、圓破受蘊超見濁。

“如是”就是前面那個觀照的智慧,也就是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智慧。這個智慧漸增,輾轉增勝。修行人破除了動靜二相以後,他繼續的在「聞」這一部份繼續的用功。慢慢的就有什麼功德出現呢?「聞所聞盡」。第一個「聞」是耳根能聞的功能,所聞就是外在動靜二種塵相。這時候不管是耳根能聞的功能,跟所聞外在的塵相,都是窮盡而不再生起了。

前面所破除的是動靜二相,是破除外在的塵相,脫離塵相。這個地方偏重在脫離能聞的耳根到了這個地方可以說是迥脫根塵,一念靈靈覺覺的心識現前這時已經破除了根結,但是這時覺結現前,這時候已經證得了我空真如。前面是破除「動、靜」二結,這地方破除「根結」,但是同時「覺結」也現前

在後面的經文提到「受陰」,在我們六根當中會產生什麼障礙。他說:我們眼耳鼻舌身意,產生見聞嗅嘗覺知,這六種功能經常受到“受”的干擾。什麼干擾呢?「譬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

好像一個正常人,但是他“魘”,做惡夢,做惡夢的時候他那個心很清楚,見聞不迷惑,他也能夠看到東西,甚至於他也聽得到聲音,但是他被鬼魅所繫縛,他手足不能動,但是他頭腦很清楚。這比喻說:我們在見聞嗅嘗覺知六根當中,因為有經常很多的感受,苦受、樂受的感受,經常障礙我們六根的功能,使令我們的心產生一種繫縛。我們一直受著快樂的感受、痛苦感受的干擾。所以受陰破了以後,他這時候像是一個人夢魘消除了,他就活動自在,他的心特別的明利,特別的靈巧,不再受感受的繫縛。

丑三、圓破想陰超煩惱濁。

前面是破除了根結,這時是破除覺結,覺結破除,空結現前。

盡聞”就是前面所聞的塵境跟能聞的耳根;你已經窮盡了能聞的耳根跟所聞的塵境叫「盡聞」,就是根結已經破壞了。“不住”,不住的意思就是你心中的觀照的智慧繼續的用功而不停止,這時候不生滿足之想,繼續的觀照。

這時候繼續觀照,有什麼功用呢?「覺所覺空」。我們前面說過,圓破受陰超見濁已經把根結破,這時候覺結現前,一種靈靈覺覺的心識現前,這種靈靈覺覺的心識已經外不受六塵的干擾,內不受耳根裡面那個感受的的干擾。但這時候“覺”,能觀的智,“所覺”,所覺的根塵,這時能覺所覺的功能空掉了,當下不生,不再受它的影響,不再受它的干擾。

這個地方所「空掉」的是能覺的智慧,跟「空掉」所覺的塵境前面的根塵脫落以後,生起靈靈覺覺不受根塵繫縛的覺心現前,這個時候更加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把靈靈覺覺的覺心,這個覺結把它消滅,這時候空覺現前

蕅益大師在這一段經文的註解他說:一個人到這個地方的時候破除想陰。想陰下面是什麼相貌呢?蕅益大師他說:「夢想銷滅,寤寐恆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 也就是說這個人夢想消滅,他平常很多很多的妄想,白天的妄想、晚上的夢境都完全消滅了,他這個人白天跟晚上都一樣的,他沒有白天跟晚上的差別。那一念心是非常的明了,非常的寂靜,好像萬里晴空一樣,沒有一點的烏雲,這時候心中不再有麤重的前塵影事。他的心不再想過去,也不再想未來,就活在當下。

我們一天到晚想過去,心中很多的灰塵、很多的影像。想陰破的時候,他的心就是活在現在,他不再回憶過去的事情,也不去想像未來的事情,他的心是了了分明,這時候就空結現前。覺結破壞,破壞了想陰,空結現前。

丑四、圓破行陰超眾生濁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空覺」,第一個“空”就是我們前面說的我空法空的智慧,空掉能覺跟所覺,破掉了覺結;「空覺」,“空”是能破,“覺”是所破,前面說的能覺的智跟所覺的根塵,空掉了能覺的智慧跟所覺的根塵。「極圓」,極其的圓滿。「空所空滅」,第一個“空”是能空的智慧;第二個“空”是所空的境。這個地方連空的意境也不再執著,空結消滅,空掉能空的智慧跟所空的塵境都消滅了,連空結也不執著

連空結也不執著是什麼相貌呢?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前面的「動靜根覺空,這五種覺都是一種生滅之相,都叫作生滅。這時候菩薩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把前面的動靜根覺空五種結消滅,這時一種寂滅的境界現前。這個地方的“寂滅”就是第八識的根本無明,就是滅結現前。

蕅益大師說:這一段正式所破的是「行陰」。行陰如果破壞以後是什麼相貌呢?

如波瀾滅。化為澄水。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隳裂。於涅槃天。將大明悟。

如波動的波瀾,整個波瀾的擾動相停下來,變成平靜的水,在有為的世間,那種擾動相,那種有為生起的生機全部被破壞了,在一片的寂靜的黑暗當中,太陽即將出現,於涅槃天,將大明悟。

他這時候已經到達了整個光明智慧的最後一剎那,「寂滅現前」,但這個“寂滅”還不是真正的真如本性,那是一個我們最初一念妄動,那個根本最微細的生相無明。這地方是破除行陰,行陰破除的時候,整個生滅相消失了,然後產生一個不生滅的相狀現前,這個叫作「滅結」現前。

丑五、圓破識陰超命濁 講義164面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283這地方正式的破除

皈命世尊释迦牟尼如来无上正觉三妙三菩提(佛陀)

皈命世尊吉祥金刚执持海妙音如来无上正觉三妙三菩提(佛陀)

皈依财宝执持陀罗尼真言

皈命世尊金刚执持海妙音如来

愿美满妙用[贤善]祝福[吉祥]不动无动丰盛丰收,豆谷果实米谷果实财宝果实吉祥功德智慧光明,无垢清静[离]速速美妙清静[离]无尘[美好]离垢有食世界螺,发芽满足富饶喜悦喜乐我降伏降福有增加救济救济,金刚金刚回转伏除礼敬世尊进取进取降雨成就[通达],

世尊金刚执持海妙音如来思维忆念,忆念忆念一切如来真实思维忆念,诸法真实思维忆念僧众真实观想忆念,宝物宝物盛满盛满盛满盛满普集资粮普集资粮功德福慧吉祥福,寂静智慧吉祥福智慧光明智慧摩诃大智慧贤善;

善妙,无能及速往获得,无能及速往获得,三昧耶观想忆念速速圆满成就支持者保持观想忆念速速圆满成就,殊胜威神力观想忆念速速圆满成就,受持观想忆念速速圆满成就,殊胜观想忆念速速圆满成就,一切有情之众生殊胜思维忆念速速圆满成就

《佛说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之第0782部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憍睒弥国大棘林中。与大比丘众四百五十人俱。皆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并诸菩萨摩诃萨。诸佛法众悉来集会。恭敬围绕听佛说法。

  是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妙月。于憍睒弥大城中住。如是长者有大智慧方便善巧。男女众多奴婢仆从眷属圆满。皆具善根发大善心。是时妙月长者。往觐世尊到佛所已。恭敬合掌顶礼佛足。而复旋绕经百千匝。退坐一面安详坐已。妙月长者而白佛言。世尊我于今日。欲问如来应正等觉。我今心中而有疑事。唯愿世尊大慈无量为我。说法开我疑结。

  尔时释迦牟尼世尊。告妙月长者言。我今恣汝所问心所疑事。如汝所疑不应怀蕴于自心中。妙月长者闻佛所说。复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多受贫穷。云何而得不受贫苦。多疾病人。云何而得不受病恼。

  尔时世尊具一切智者。告妙月长者言。汝今何故唯为贫穷。心怀疑惑而作是问。妙月长者白世尊言。我今贫穷世尊我今贫穷善逝。为多眷属男女婢仆居家充满。今为我说。世尊依我所问而为说法。贫穷众生以何方便令离贫苦。多病众生以何方便令无病恼。资生财宝粟麦等物。云何而得仓库充满。云何而得见所爱乐。金银摩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砗磲。金刚宝等库藏盈溢。令我施之无有穷尽。云何而得居家眷属。男女大小尊贵自在。妙月长者作如是言白世尊已。是时。

  佛复告妙月长者言。往昔过去无数劫中。于彼世时有佛出世。名持金刚海大音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我当于彼世尊之处。闻陀罗尼名吉祥持世。闻是法已我常受持读诵至诚供养。而复为他广说是陀罗尼。善男子我今为汝说此陀罗尼拥护于汝。人不能为害非人亦不能为害。药叉不能为害啰刹娑不能为害。毕隶(二合)多不能为害步多不能为害。比舍遮不能为害。矩伴拏不能为害。邬娑多(二合)啰迦(去)不能为害布单曩(引)不能为害。揭吒布单曩(引)不能为害。食大便者不能为害。食小便者不能为害。食种种净不净物者亦不能为害。妙月长者此吉祥持世陀罗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此陀罗尼经在于自己舍宅之中。或在手中恭敬供养。或心思惟是经法者。或得听闻是经法者。便乃受持读诵供养。或广为他解说义趣。此善男子善女人。昼夜常得卫护安隐快乐。饮食丰足获大福德。此吉祥持世陀罗尼经。若能至心供养之者。则是供养过去现在未来之世一切如来应正等觉。若能依法常于中夜。课念此陀罗尼四遍。此人便得诸天而来卫护欢喜爱乐。复为此人亲自来下降。雨上妙甘美饮食。诸天众等于诸如来心怀欢喜。于诸佛法心怀欢喜。于佛无相智心怀欢喜。于和合众心怀欢喜。于说法师心怀欢喜。佛复告妙月长者言。我今为汝及未来世一切众生。令得广大利益安乐。说是吉祥持世陀罗尼曰

  曩谟(去引)()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引)野()曩谟(去引)()婆(去)誐嚩(无可反)帝(引)()嚩(准上)日啰(二合)驮啰()娑(引)誐啰()[寧*吉](宁吉反下同)[口*栗]喖(苦姑反二合引)洒(引)野()怛他(去引)誐跢(引)野(引)()[口*栗]贺(二合)帝(引)()三(去)藐讫三(二合)没驮(引)野()怛儞也(二合引)他(去引)()素噜(引)闭(引)()素嚩(准上)娜[寧*頁](引)()婆(去)奈黎(二合引)()素婆(去)捺嚟(二合引)()婆(去)捺啰(二合)嚩(准上)底()赞捺啰(二合)嚩(准上)底(丁壹反下同)()懵誐[口*(隸-木+士)](引)懵誐[口*(隸-木+士)](引)()素懵誐隶(引)()懵誐攞嚩(无鏺反)底(上同)()阿(上)[口*(隸-木+士)](引)()阿(上)左[口*(隸-木+士)](引)()阿(上)左播[口*(隸-木+士)]()嗢耨伽(二合引)哆[寧*吉](宁逸反)()嗢儞庾(二合)怛[寧*吉]()嗢耨避(二合引)娜[寧*吉](同前)()邬砌(引)那[寧*吉]()萨写嚩(上同)底()驮曩嚩(同前)底()驮(引)宁也(二合)嚩(准上)底()室哩(二合引)沫底()钵啰(二合)婆(引去)沫底()阿(上)么[口*(隸-木+士)](引)()尾么[口*(隸-木+士)](引)()[寧*吉][口*栗]么(二合)[口*(隸-木+士)](引)()噜噜()噜噜()噜噜嚩(同前)底()素噜(引)闭(引)()拶跛[口*(隸-木+士)](引)()懵誐[口*(隸-木+士)](引)()阿(去引)[口*栗]半(二合)曩悉帝(二合引)(二)尾怛曩悉帝(二合引)()遏尾曩悉帝(二合引)()遏怛曩悉帝(二合引)()遏尾哆曩悉帝(二合引)()遏驮曩悉帝(二合引)()唧怛啰(二合)曩悉帝(二合引)()尾湿嚩(二合)计(引)始[寧*吉]()尾湿嚩(二合)噜(引)錍(音卑)()尾秫曩始()尾舜驮施[口*(隸-木+士)](引)()尾麌抳[寧*頁](引)[口*(尤-尢+曳)](引)()阿(上)努(鼻音)哆(重呼)嚟(引)()盎(乌亘反)矩嚟()懵矩嚟(引)()钵啰(二合)庞(去)矩嚟(引)()尾啰铭(引)()尾驮铭(引)()度铭(引)()度度铭(引)()哩哩铭(引)()佉佉[口*(隸-木+士)](引)()企企铭(引)()喖喖铭(引)()怛怛黎(引)()多啰多啰()怛怛啰怛怛啰(引)()哆(引)啰野哆(引)啰野()嚩日嚟(二合引)嚩日嚟(二合引)(十)嚩日噜(二合引)钵铭(引)()吒计(引)吒计(引)(二)姹计(引)姹啰计(引)()邬计()[口*武]计(引)(五)溥计(引)(六)捺计(引)(七)达计(引)(八)达啰计(引)()阿(引)嚩(无鏺反)[口*栗]跢(二合)[寧*吉]()钵啰(二合)嚩(无鏺反)[口*栗]跢(二合)[寧*吉]()嚩[口*栗]洒(二合)抳嚩(同上)[口*栗]洒(二合)抳(二)[寧*吉]瑟播(二合引)捺[寧*吉](三)嚩日啰(二合)驮啰()娑(引)誐啰(五)[寧*吉][口*栗]龋(二合引)洒怛他(引)誐哆(六)沫努(鼻音)娑么(二合)啰(七)萨[口*栗]嚩(二合)怛他(引)蘖哆(八)萨底也(二合反)么努(鼻音)娑么(二合)啰()达[口*栗]么(二合)萨底也(三合反)()么努娑么(二合)啰()僧(去)伽萨底也(二合反)(二)么努(鼻音)娑么(二合)啰(三)怛吒怛吒()布啰野布啰野(五)布啰抳布啰抳(六)萨[口*栗]嚩(二合引)[口*商](引)(七)萨[口*栗]嚩(二合)萨怛嚩(二合引)难(上引)左(八)婆(去)啰婆(去)啰()懵誐[口*(隸-木+士)](引)()扇(引)哆沫底()秫婆沫底()么贺(引)么底()懵誐攞么底()钵啰(二合)婆(引)嚩底()婆(去)捺啰(二合)嚩底()素赞捺啰(二合)么底()阿(引)誐蹉阿(引)誐蹉()三(去)么野么努三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阿(引)嚩(无可反)啰拏(鼻音引乎)么努(鼻音)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一二)阿(引)驮(引)啰么努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钵啰(二合)婆(引去)嚩么努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娑嚩(二合)婆(去引)嚩(同上)么努娑么(二合)啰(一)娑嚩(二合引)贺(引)(八)地哩(二合)底么努娑么(二合)啰(九)娑嚩(二合引)贺(引)()谛(引)惹么努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惹野么努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尾惹野么努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纥哩(二合)娜野么努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萨[口*栗]嚩(二合)萨怛嚩(二合)么努娑么(二合)啰(一九)娑嚩(二合引)贺(引)(句)

  曩谟,啰怛曩怛啰夜野,曩谟,婆誐嚩(无可反)帝,嚩日啰 驮啰,娑誐啰,[寧*吉](宁吉反下同)[口*栗]喖(苦姑反二合引)洒野,怛他 誐跢野,[口*栗]贺帝,三藐讫三没驮野,怛儞也他,素噜闭,素嚩娜[寧*頁],婆奈黎,素婆捺嚟,婆捺啰嚩底,赞捺啰嚩底(丁壹反下同),懵誐[口*(隸-木+士)]懵誐[口*(隸-木+士)],素懵誐隶,懵誐攞嚩(无鏺反)底,阿[口*(隸-木+士)],阿左[口*(隸-木+士)],阿(上)左播[口*(隸-木+士)],嗢耨伽哆[寧*吉](宁逸反,嗢儞庾怛[寧*吉],嗢耨避娜[寧*吉],邬砌那[寧*吉],萨写嚩底,驮曩嚩(同前)底,驮宁也嚩底,室哩沫底,钵啰婆沫底,阿么[口*(隸-木+士)],尾么[口*(隸-木+士)],[寧*吉][口*栗]么[口*(隸-木+士)],噜噜,噜噜,噜噜嚩(同前)底,素噜(引)闭,拶跛[口*(隸-木+士)],懵誐[口*(隸-木+士)],阿[口*栗]半曩悉帝,尾怛曩悉帝,遏尾曩悉帝,遏怛曩悉帝,遏尾哆曩悉帝,遏驮曩悉帝,唧怛啰曩悉帝,尾湿嚩计始[寧*吉],尾湿嚩噜錍,尾秫曩始,尾舜驮施[口*(隸-木+士)],尾麌抳[寧*頁][口*(尤-尢+曳)],阿努(鼻音)哆(重呼)嚟,盎(乌亘反)矩嚟,懵矩嚟,钵啰庞矩嚟,尾啰铭,尾驮铭,度铭,度度铭,哩哩铭,佉佉[口*(隸-木+士)],企企铭,喖喖铭,怛怛黎,多啰多啰,怛怛啰怛怛啰,哆啰野哆啰野,嚩日嚟嚩日嚟,嚩日噜钵铭,吒计吒计,姹计姹啰计,邬计,[口*武]计,溥计,捺计,达计,达啰计,阿嚩(无鏺反)[口*栗]跢[寧*吉],钵啰嚩(无鏺反)[口*栗]跢[寧*吉],嚩[口*栗]洒抳嚩[口*栗]洒抳,[寧*吉]瑟播捺[寧*吉],嚩日啰驮啰,娑誐啰,[寧*吉][口*栗]龋洒怛他誐哆,沫努娑么啰,萨[口*栗]嚩怛他蘖哆,萨底也么努娑么啰,达[口*栗]么萨底也,么努娑么啰,僧伽萨底也,么努娑么啰,怛吒怛吒布啰野布啰野,布啰抳布啰抳,萨[口*栗]嚩[口*商],萨[口*栗]嚩萨怛嚩难左,婆啰婆啰,懵誐[口*(隸-木+士)],扇哆沫底,秫婆沫底,么贺么底,懵誐攞么底,钵啰婆嚩底,婆捺啰嚩底,素赞捺啰么底,阿誐蹉阿誐蹉,三么野么努三么啰,娑嚩贺,阿嚩啰拏么努娑么啰,娑嚩贺,阿驮啰么努娑么啰,娑嚩贺,钵啰婆嚩么努娑么啰,娑嚩贺,娑嚩婆嚩么努娑么啰,娑嚩贺,地哩底么努娑么啰,娑嚩贺,谛惹么努娑么啰,娑嚩贺,惹野么努娑么啰,娑嚩贺,尾惹野么努娑么啰,娑嚩贺,纥哩娜野么努娑么啰,娑嚩贺,萨[口*栗]嚩萨怛嚩么努娑么啰,娑嚩贺。

  复说吉祥持世根本明

  曩谟(去引一)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引)野(二)唵(引三)嚩(同上)素驮(引)嚟(引四)娑嚩(二合引)贺(引五)唵(引六)室哩(二合引)嚩(上同)素母[寧*吉](七)娑嚩(二合引)贺(引八)

  曩谟(去引一)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引)野(二)唵(引三)嚩(上同)素室哩(二合)[口*(尤-尢+曳)](引四)娑缚(二合引)贺(引五)唵(引六)室哩(二合引七)嚩(准上)素么底(八)室里(二合引)[口*(尤-尢+曳)](引九)娑嚩(二合引)贺(引十)唵(引十一)嚩(无鏺反)素(十二)娑嚩(二合引)贺(引十三)唵(引十四)[口*洛]乞刍弭(三合引)喷(引)哆[口*洛][寧*吉](十五)嚩(引)悉宁(引)[口*(尤-尢+曳)](引十六)娑嚩(二合引)贺(引十七)曩谟(去引十八)嚩日啰(二合)播(引)拏[口*(尤-尢+曳)](引十九)室哩(二合引)[口*(尤-尢+曳)](引)室哩(二合引)迦哩(二十)驮曩迦哩(二十一)驮(引)[寧*也](二合反)迦哩(二十二)娑嚩(二合引)贺(引二十三)

  佛复告妙月长者言。此吉祥持世陀罗尼有大威德。汝等若能随时持。诵所有一切疾病饥馑夭寿之难皆不能侵。若复有人于自舍宅或他人舍随所在处。供养持金刚海大音声如来应正等觉。至心持念此吉祥持世陀罗尼。满于六月种种供养。如是随其所愿增益之事皆得成就。若复有人依法拣择清净之处或仓库中以白檀香建立四方曼拏攞毕请召供养持金刚海大音声如来。及一切佛观自在菩萨诸菩萨等圣众。常于夜分志心念是吉祥持世陀罗尼。令无间断乃至成就。此善男子善女人。即获有大威德之人为降福祐。随其所愿令得满足。一切财物粟麦金银珍宝。一切恐怖妨乱之事皆得消除。妙月长者汝等若能精进受持。念此吉祥持世陀罗尼。而能广为他人解说。能令汝得长夜人间天上利益安乐。妙月长者赞言善哉世尊善说。妙月长者于世尊所。听闻得是吉祥持世陀罗尼已。心生爱乐欢喜踊跃。面色怡然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此吉祥持世陀罗尼。我从今后永无忘失。忆念受持读诵。解说其义供养恭敬。兼为他人广说是法。妙月长者所居家中。当于是时弹指之顷。忽然而有种种金银珍宝。谷麦财物仓库充满。是时妙月长者瞻仰世尊目未曾舍。而复旋绕经百千匝。顶礼佛足礼竟而退。

  尔时世尊告阿难陀言。汝于今日往彼妙月长者所居家中。看其所有一切财物粟麦金银珍宝。种种广大仓禀库藏充满其中。是时阿难陀闻佛教已。速疾往诣憍睒弥大城妙月长者所居家宅。到已入裹见其所有一切财物。粟麦斛硕金银珍宝。种种广大仓库之中悉皆充满。时阿难陀忽然见其如是之事。内怀惊异面貌微笑。心生爱乐欢喜踊跃。时阿难陀奉佛教已。却往佛所到已头面。礼世尊足而白佛言。妙月长者以何因缘。而得如是广大福德广大富贵。广大仓库种种财物。粟麦金银珍宝积集充满。善哉世尊唯愿为我宣说是事。

  佛告阿难陀言。此妙月长者有大智慧。为能发心忆持永无忘失。受持读诵供养恭敬。思惟妙理发大慈悲。为他众生解说是法。能令汝得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于无量世常为诸天及世间人演说是法。阿难陀此陀罗尼实未曾有。一切天魔大梵天王。沙门婆罗门众天人阿素啰等。于此吉祥持世陀罗尼。常应发心尊重恭敬。不应起于轻慢破坏之心。阿难陀吉祥持世陀罗尼。诸咒不能破灭。若无善根众生薄福众生。耳不能得暂时听闻。何况能知此陀罗尼。于是经中岂能得在。心所忆念口所宣说受持读诵。何故如是。为此吉祥持世陀罗尼一切如来共所宣说。一切如来之所加持。一切如来同所印可。解释供养尊重赞叹。最胜微妙甚深难解之法。一切如来。各各心无有异以一音声宣斯妙法。令诸众生皆得易解。我今为诸众生多受贫匮。疾病所苦诸恶恐怖。一切妨恼非可爱事。受是之人令得丰足安隐快乐。是时阿难陀。闻佛说此吉祥持世陀罗尼已。发忆念心受持读诵。思惟解了尊重供养。阿难陀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是。时阿难陀敬礼佛已发。至诚心说是誐他而赞叹曰。

  不可思议佛世尊  佛所说法不思议

  不思议发欢喜心  顺现受报不思议

  天人师智一切智  到彼岸故离生死

  证无上果成法王  我今称赞佛无畏

  是时阿难陀说是赞已。欢喜踊跃而白佛言。世尊经名云何。令我云何受持。世尊告阿难陀言。如汝前问。妙月长者所。得一切财宝库藏受持之法经。名依一切如来所说。名吉祥持世陀罗尼经。汝等应当如是受持。

  佛说是经已。阿难陀及诸比丘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天人阿素啰彦达嚩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退。

此咒又名《妙月长者所问陀罗尼》、《能获一切财宝伏藏陀罗尼》。专治贫穷与疾病,很重要珍贵,得此咒要有因缘,因诸薄福者不可得闻。本经叙述佛陀在憍睒弥国建吒迦林时,该国之长者妙月,前来请问得财宝、除疾病之法,佛告以过去无数劫前,曾遇持金刚海音如来,由彼如来处得雨宝陀罗尼。若受持、读诵、思惟、忆念,并为他人广说流布,则由此陀罗尼之威德力,可得快乐安稳,永世不贫穷;且诸天悉皆欢喜,即降下财宝榖麦。长者闻之,大喜而归。佛陀遣阿难访长者宅,见财榖充满库藏。阿难还问其故,佛陀答以如来不异语,真言句不可坏。密教以此经为基础,以「持世菩萨」、「宝生如来」为本尊,修祈福秘法,称为「雨宝陀罗尼」法。

此雨宝陀罗尼是释迦牟尼佛曾遇持金刚海音如来,由彼如来处所得。以宝生如来,持世菩萨;为此雨宝陀罗尼本尊。宝生如来,五方佛中的南方佛,表福德,象征大日如来五智中的第三智,即平等性智,全称“南方福德聚宝生如来”,宝相佛,宝幢佛等。宝生佛位于南方欢喜世界,可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

持世菩萨,能雨下无量财宝,住持世间安稳丰饶,因此名为持世,诵持其真言雨宝陀罗尼,更能获致无量财宝,积聚如山高。在《白宝口抄》中说,持世者,有众生一切灾祸、疾病者,悉皆消灭。为贫匮者,即雨一切种种珍宝、谷麦等,受诸快乐,安稳丰饶;能护持世间,故名持世。又云,能持财宝,满世人愿,故云持世

雨宝持世菩萨悉地瑜珈尊心成就法の修持功德

※(持世菩萨)现代很多人不论显密,很多人都对此尊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及仰信,因为一部雨宝陀罗尼经的风行,让很多人开始想要去了解此位菩萨的出处与来历,但是藏经中对于持世菩萨,并没有一部完整的经典,讲述其出处、愿力与淨土,即时在历代祖师对所有诸尊的修法的解说中的(白宝抄)或(觉禅抄)中,对于菩萨的描述也是轻描淡写的带过,没有相当完整的资料,去说明此尊菩萨的广大功德,对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难以窥见菩萨圆满的全貌,而吾幸有缘持修尊法,入会尊心,知其尊之深密,但对于缘时不契当需隐,对于此普传尊之教法中的述解,也不便洩菩萨密因于过,所以就究其菩萨的愿德,微阐其殊胜之利乐。

过去受吾持世菩萨法之上师,曾告知吾持世菩萨的成就应感口诀有别五戒需守之,此五戒非一般的五戒,是修持持世菩萨法必当遵守得五戒,若没有持好著五戒很难成就持世菩萨的相应,为让一切众生受益,特别公开:(持世菩萨五持成就戒)

一、(当茹淨素):因持世菩萨法众,有无量的诸天神王的广大众护,若不茹素很难感得相护。

二、(见贫即施):随时随地身上,都要准备一些可以布施得钱财,见到可以布施得因缘时,即马上做为施济,不要考虑乞者真假,恒施即是。

三、(不伤众命):修持菩萨教法时,千万不可伤害任何一切有情得生命,乃至微如蚂蚁也不可伤之,因如此会断大悲种性,善缘良智。

四、(培谦厚心):要谦卑礼下对待每一个人,千万不可傲慢,惟有谦和宽容的心,才能培育出广大的福田种子。

五、(繫尊如命):内心要时时刻刻想著持世菩萨,如父如母得在您身旁,不论何时都护顾著您,没有一刹那离开您,您要把您的身命交付给菩萨,如此就能随得菩萨加持,圆满广大的应响。 

若能遵守这五条律则者,相应即速,当初师授尊之法教并不多,除持世菩萨本尊法简、中、长三法轨外,另有(持世菩萨月镜成就法)、(持世菩萨牟尼雨降菩提心要)、(持世二龙王三不共尊成就法),就此六部法教及多种重要修持口诀,日后吾亲于定中得菩萨付与众法,最心要就是(持世菩萨五大童子成就行法),虽然因缘尚不许传于菩萨心密,因为此等诸法有密戒持承,非于吾跟前求法者,是不当传之,欲传也需择器传之;但菩萨广大的力量;就算您只持诵他的名号,也能现前即得加持,而下略述菩萨之功德,愿大众皆能深明了依:

※修持【雨宝持世菩萨教法】の广大功德:

一、(速荡穷顿):能快速的淨除,穷困的业果。

二、(厄业淨销):消除一切不顺的恶业难境。

三、(烦恼平息):平息炽盛的无明烦恼。

四、(心悦安喜):内心常安处在喜悦安宁的境界。

五、(所愿自在):善愿都能遍得圆满。

六、(吉祥随转):转动吉祥美好的善缘。

七、(宅地丰荣):所居宅地清淨安隆。

八、(福田满增):能使行者福田增长、受用无缺。

九、(总持善解):通解诸法,得胜道见。

十、(淨土出生):临命终后往生菩萨淨土。

所以若有专心依止菩萨,生命必当会圆满向上增长,成就广大,善妙吉祥。

莲华藏金刚 著付(刊布于:如意宝珠三昧王)部落格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又名:《一切如来称赞雨宝陀罗尼教》、《能获一切财宝伏藏》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憍睒弥国建吒迦林。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又与多诸大菩萨摩诃萨俱。时憍睒弥国中有一长者。名曰妙月。诸根寂静心意寂静。多有男女及多僮仆。净信成就。往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却住一面。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欲问如来应正等觉。少有所疑事。惟愿大慈垂愍听许。尔时世尊告长者言。恣汝意问。当为汝说。令汝心喜。时彼长者闻是语已欢喜踊跃。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诸贫匮者可得富饶。诸有疾病令无疾病。尔时世尊告妙月长者言。何缘作如是问。时彼长者重白佛言。世尊我等在家多诸眷属。资财乏少难可支济。又多疾病。惟愿世尊开示法要。当令贫者永离贫穷。仓库财宝皆悉盈满。存济家中妻子男女眷属有来求者必生欢喜。为大施主。使诸仓库金银珍宝如意摩尼金刚诸珍商佉室罗赤珠码瑙金宝之类丰饶无有尽竭。周给亲属广修惠施饶益有情。尔时世尊告妙月长者言。善男子我于过去阿僧祇劫前遇佛世尊。名持金刚海音如来应正遍知。从彼如来受得此雨宝陀罗尼受持读诵思惟计念随喜为他广说流布。由此陀罗尼威德力故。若善男子、人与非人、药叉、罗刹、毕隶多、毕舍遮、鸠槃拏、乌娑多罗迦、布单那、羯吒布单那等起恶心者。不能为害。复有诸鬼啖人脂髓脓血涕唾大小便利欲来恼者。不能为障碍。佛告妙月。若有善男子心念手持书写。但闻名字受持随喜广为他敷演者。彼善男子善女人长夜安隐受诸快乐。为瑜伽资粮安隐丰饶故。若有人欲受持此雨宝陀罗尼者。应供养一切如来。一夜二夜或三夜。专心诵持。受敬净信三宝诸天悉皆欢喜。即雨财宝谷麦。为彼读诵法师故。即说陀罗尼曰。

怛他(引)[薜/子]多(引)野(引)(四)怛你也(二合)他(引)唵素噜闭(五)跋捺啰(二合)嚩底(丁以切)(六)瞢誐阿左?(七)

阿左跛?(八)嗢(鸟骨切)伽(引)跢你(九)嗢陛娜你(十)萨写嚩底(十一)驮(引)娘(上声)嚩底(丁以切)(十二)

驮曩嚩底(十三)室唎(二合)么底(十四)钵啰(二合)婆嚩底(十五)阿(上声)么?(十六)尾么黎(十七)噜噜(十八)

素噜闭(十九)尾么黎(二十)阿娜多悉帝(二合)(二十一)尾娜多悉帝(二合)(二十二)尾湿嚩(二合)计如(二十三)

鸯矩?(二十四)瞢矩?(二十五)地地冥(二十六)度度冥(二十七)跢跢?(二十八)多啰多啰(二十九)

嚩日?(二合)(三十)阿(引)袜跢你(三十一)步计屋计(三十二)吒计吒计(三十三)

你涩播(二合引)娜你(三十五)婆誐挽(三十六)嚩日啰(二合)驮啰(三十七)娑(引)誐啰(三十八)捏具(引)衫(三十九)

怛他(引)蘖跢么弩娑磨(二合)啰(四十)娑么(二合)啰娑么(二合)啰(四十一)萨嚩怛他(引)孽跢(四十二)

萨底也(二合)(四十三)么弩娑么(二合)啰(四十四)僧伽萨底也(二合)么弩娑么(二合)啰(四十五)怛吒怛吒(四十六)

布(引)啰布(引)啰(四十七)布(引)啰也布(引)啰野(四十八)婆啰婆(去声)啰婆(去声)啰抳(四十九)素瞢誐丽(五十)

扇(引)跢么底(五十一)瞢誐攞么底(五十二)钵啰(二合)婆(引)么底摩诃(引)么底(五十三)素婆捺啰(二合)嚩底(五十四)阿(引)蘖蹉(引)阿(引)蘖蹉(引)(五十五)三么野么弩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五十六)

阿驮(引)啰拏么弩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五十七)

钵啰(二合)婆(去声引)嚩么弩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贺(引)(五十八)

驮哩(二合)底么弩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五十九)尾惹野么弩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贺(引)(六十)

萨嚩萨怛嚩(二合)尾惹野么弩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六十一)

参考译文(字数约348个字)

南无巴噶瓦迪,瓦迦啦 达啦 沙嘎啦 耶喽勾沙雅 达他噶达呀

啊啦哈滴,三藐三布达呀

打滴牙踏,嗡,苏鲁贝,跋得啦 哇地,忙哥累

阿迦累,阿迦巴累。伍各打逆,伍贝打逆 伍迦打逆 

沙夏哇地,打匿呀哇地,打那哇地,修律玛地

布啦巴哇地,阿玛累,V玛累,鲁鲁,苏鲁贝

V玛累,阿达达思得(dei),V达达思得(dei)

V斯哇给蓄,昂古累,芒古累,帝帝玫,度度美

达达累,达啦达啦,哇佳累,阿哇乐达尼

布给,欧给,达给达给,哇乐夏尼,你师八达尼。

巴嘎旺,哇佳喇 达啦,沙嘎啦,耶乐勾尚。达他噶达,玛弩丝玛啦

丝玛啦,丝玛啦,萨尔瓦,达踏嘎大,萨滴牙,玛弩丝玛啦

桑哥,萨嗲牙,玛弩丝玛啦

打达,打达,布啦,布啦,布啦呀,布啦呀,巴啦,巴啦,巴啦尼。

苏芒哥累,相达玛地,芒哥啦玛地,布啦巴玛地,玛哈玛地

苏班德啦瓦地,阿哥恰,阿哥恰。

三玛呀,玛弩丝玛啦,司哇哈。

阿打啦那,玛弩丝玛啦,司哇哈。

布啦巴哇,玛弩丝玛啦,司哇哈。

得锐地,玛弩丝玛啦,司哇哈。

V佳呀,玛弩丝玛啦,司哇哈。

萨尔瓦,沙多哇,V佳呀,玛弩丝玛啦,司哇哈。

 佛告妙月长者。此名雨宝陀罗尼。以此陀罗尼威力。病患饥俭疾疫业障悉皆消灭。若善男子善女人先应供养一切如来。于一日一夜无间断诵持此陀罗尼。其家即雨宝如大人量。一切灾祸悉皆销灭。是故善男子当受持此雨宝陀罗尼。广为他人分别演说。善哉世尊。妙月长者闻佛所说欢喜踊跃。我今从佛受此雨宝陀罗尼

受持读诵广为他人分别解。尔时妙月长者受佛教已。右绕世尊百千匝已。合掌恭敬头面礼足欢喜而去

 尔时佛告具寿阿难陀。汝往妙月长者家。看彼长者诸库藏中种种财谷诸珍宝物及诸资具今悉盈满。尔时具寿阿难陀受佛教已。往诣憍睒弥大城往妙月长者家中。入已见诸库藏之中财宝悉皆盈满。见此事已心大欢喜踊跃而还。尔时具寿阿难陀怪未曾有心甚欢喜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妙月长者家中库藏盈满。佛言。善男子妙月长者净信于我。受持此雨宝陀罗尼。为一切有情宣说。是故阿难受持此陀罗尼广为人说。我以佛眼观诸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于此受持雨宝陀罗尼者不能作其障难。何以故。如来不异语故。此真言句不可坏故。此陀罗尼无善根有情耳尚不闻。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何以故。一切如来真语宣说。一切如来随喜。一切如来称赞。一切如来显扬。一切如来种植。阿难陀白佛言。善哉世尊。以妙伽他而说颂曰。

  诸佛不思议 佛法亦复然

  净信不思议 果报亦复然

  寂慧一切智 法王不生灭

  已到胜彼岸 稽首佛勇猛

 尔时具寿阿难陀。闻佛说此雨宝陀罗尼经。踊跃欢喜白佛言。世尊今此法要当何名。此经我等今者云何奉持。佛告阿难陀。此经名妙月长者所问。汝当受持。亦名能获一切财宝伏藏。亦名一切如来称赞雨宝陀罗尼教。汝当受持。时薄伽梵说此经已。无量苾刍及诸菩萨并诸天人阿苏罗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摘录经典原文就念诵时间的问题总结,大家如果有时间最好抽出1、3、7天专心念诵,之前的帖子中佛教常兴.师兄认为“一日一夜无间断未必就是24小时不能停歇, 如果是24小时不能停歇,那玄奘法师版的七昼夜时无暂阙,岂不更恐怖了,世尊这么慈悲,应该不会给我们末法众生如此大的难题,所以这个时间方面也许另有蹊跷。 在时间方面,自古就有昼三时、夜三时之说,所以末学对“一日一夜无间断”的理解是,日三时各念诵一次,夜三时各念诵一次,共6次。如果少于6次,也就是中断了。”

晨朝,即上午八时顷, 6-10点

日中,为正午十二时顷,10-14点

日没,为下午四时顷; 14-18点

初夜,即午后八时顷, 18-22点

中夜,为子夜十二时顷, 22-2点

后夜,为晨四时顷。 2点-6点 

       1、不空法师版:若有人欲受持此雨宝陀罗尼者。应供养一切如来。一夜二夜或三夜。专心诵持

       先应供养一切如来。于一日一夜无间断诵持此陀罗尼。其家即雨宝如大人量。一切灾祸悉皆销灭。是故善男子当受持此雨宝陀罗尼。广为他人分别演说。

       若能至诚供养三宝,念诵如是大陀罗尼,经七昼夜时无暂阙,诸天龙神皆生欢喜,自来冥护所须财谷,饥馑疫疠皆悉消除,所有罪障无不殄灭,一切危惧并得安宁,福慧渐增所求如意,速证无上正觉菩提。

       佛告持世。若人诵持。应净心诵八百遍。此陀罗尼日三时诵。所愿必应。菩萨加祐。

佛告持世。若复有人。素食梵行。断食酒肉。日夜恒诵。获大富贵

       根据施护法师版,第一次先念满800遍,然后日三时各念一次。心咒比较短,每次至少108遍比较好。

       回向:愿以所颂雨宝陀罗咒之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众生,愿众生身无病患痛苦,财宝丰溢,衣食丰足,道心增上,早日成佛。

       得此陀罗尼经在于自己舍宅之中。或在手中恭敬供养。或心思惟是经法者。或得听闻是经法者。便乃受持读诵供养。或广为他解说义趣。

       此《吉祥持世陀罗尼经》。若能至心供养之者。则是供养过去现在未来之世一切如来应正等觉。若能依法常于中夜。课念此陀罗尼四遍。汝等若能随时持诵 。所有一切疾病饥馑夭寿之难皆不能侵。供养持金刚海大音声如来应正等觉。至心持念此吉祥持世陀罗尼。满于六月种种供养。如是随其所愿增益之事皆得成就。

 白檀香建立四方曼拿攞毕请召供养持金刚海大音声如来。及一切佛观自在菩萨诸菩萨等圣众。常于夜分志心念是吉祥持世陀罗尼。令无间断乃至成就。此善男子善女人。即获有大威德之人为降福佑。随其所愿令得满足。一切财物粟麦金银珍宝。一切恐怖妨乱之事皆得消除。

南无帕嘎哇地,沙迦目那耶,达嗒嘎大呀,啊拉哈地,三妙三菩塔呀。南无帕嘎哇地,殊儿利,哇迦呀,嗒拉,沙嘎拉,耶鲁勾沙雅,达嗒嘎大呀,阿乐哈得(dei),三妙三菩塔呀.南无哇苏嗒拉,嗒拉尼。南无帕嘎哇地,哇佳拉,嗒拉,萨哥拉,耶鲁勾沙雅,达嗒嘎大呀。达迭嗒,嗡,苏鲁贝,跋得拉,哇地,忙哥类,阿迦类,阿迦巴类。伍各达尼,伍倍达尼,沙夏哇地,达嗫哇地,达那哇地,修率玛地,布拉巴,哇地,阿玛类,尾玛类,鲁鲁,苏鲁贝,尾玛类,阿达达斯得(dei),尾达达斯得(dei),尾哇给蓄,昂古类,芒古类,帝帝玫,度度魅,达达类,达拉达拉,哇佳类,哇佳类,阿哇乐达尼,目给,欧给,达给达给,哇乐沙尼,你师八达尼。帕嘎旺,哇佳喇,嗒拉,沙嘎拉,耶乐勾盛。达嗒嘎大,玛弩丝玛啦,丝玛啦,丝玛啦,沙鲁哇,达嗒嘎大,萨嗲(dia),玛弩丝玛啦,嗒乐玛,萨嗲(dia),玛弩丝玛啦,桑哥,萨嗲(dia),玛弩丝玛啦,达达,达达,布啦,布啦,布啦呀,帕啦,帕啦,帕啦尼。苏芒哥类,相达玛地,孟哥啦玛地,布啦巴玛地,玛哈玛地,苏班的啦瓦地,阿哥恰,阿哥恰。三玛呀,玛鲁丝玛啦,梭哈。阿达啦那,玛鲁丝玛啦,梭哈。布拉巴哇,玛鲁丝玛啦,梭哈。得乐地,玛鲁丝玛啦,梭哈。尾佳呀,玛鲁丝玛啦,梭哈。沙鲁哇,沙多,尾佳呀,玛鲁丝玛啦,梭哈。嗡,哇苏,达类,梭哈。嗡,苏蕊,哇苏,梭哈。嗡,哇苏,梭哈

修持雨宝咒的仪轨:加持咒+归依发心+发四无量心+供养一切如来(咒)+称念佛号+发愿(姓名)+赞叹(姓名)+雨宝全咒(21遍)+回向(利众回向利己回向的姓名)。在之前的帖子中找到这个比较全的仪轨供大家参考:

①念诵前最好先斋戒、沐浴、漱口,至少要漱口后再念。

②念诵前最好要设供养,香花、水果、美食(素),喜爱的珠宝等。如果念诵不止一日夜,就每天上供、烧香

嗡桑巴ra  桑巴ra, 波玛纳萨ra, 玛哈臧巴巴吽帕的索哈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   愿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1、可念不空宝珠供云咒 7遍

嗡,啊摩嘎,波扎玛尼,班美班贼,答他嘎打,波落歌德,萨曼达扎萨ra轰

2、可念诵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的根本咒 7遍

那摩 萨瓦 塔塔噶他那 嗡 V普拉 噶背 玛尼 普ra背 塔塔塔 尼打撒内 玛尼玛尼 苏普ra背 V玛累 萨嘎ra

甘比瑞 轰姆轰姆 抓啦抓啦 布达 V漏Ki 忒 顾雅迪斯替他 噶呗 梭哈

3、根据Brainteaser 师兄的经验,也可以设坛并念诵佛顶尊胜陀罗尼108遍,可参考他的帖子:《三周即入财数万,“雨宝陀罗尼”修行技巧心得》

佛言。若诵此陀罗尼法。于其佛前。先取净土作坛。随其大小方四角作。以种种草华。散于坛上。烧众名香。右膝着地胡跪(合掌)心常念佛。作慕陀罗尼印。屈其头指以大拇指压。合掌当其心上。诵此佛顶尊胜陀罗尼一百八遍讫。于其坛中。如云王雨华。能遍供养八十八俱胝殑伽沙那庾多百千诸佛。彼佛世尊咸共赞言。善哉。希有。真是佛子。即得无障碍智三昧。得大菩提心。庄严三昧。持此陀罗尼法。应如是。

如何修持才能契入雨宝法的相应:持要次第!

   修持雨宝陀罗尼最快相应的方法

【雨宝陀罗尼法】,被称为佛教的大聚财宝典,此经经文极略,收效甚速,这是持金刚海音如来悲心为利诸众而源流,为释尊于因地修行时,得蒙如来所授,在过了长劫的岁月后,因于妙月长者的请法,释尊悲心的宣说此法才能在兴于娑婆,此部经典是经由这几年诸位法师的 提畅,此部经典的重要性,才更为大众所重视,很多人也因此陀罗尼得诸应感,所以对此经典推崇不已,但依然还有很多人希望更了解应如何与此陀罗尼相应,所以遂写了此篇短文,此法暨以福德闻名,那就从此层面述其修持次第心要。

☉【契入雨宝陀罗尼法当具之行持次第】:

一、(正视福德):很多修行人从不重视福德,但不论世出世间没有福德,就很难兴办很多事情,所以一位修行人要勤聚一切福德,重视所有能积聚福德的机会,即使是佛陀是已成正觉的如来,佛陀还是珍惜任何可以积聚福德的机会,因为要成为一位菩萨,必须要有广大的福德,才能随施一切有情,所以正视福德的观念,是得福的第一要件。

二、(随喜功德):是普贤十大愿的一项重要的菩萨行持,也是积聚福德最快的方法,它能够很快速的减免您无明忌妒的习气,增长您广大无尽的福德心量,其方法相当简单,您只要看到、听到任何人在做任何善行时,内心裡面对他生起由衷的讚叹,感恩他们对一切有情的付出,如此他们所做的功德,您也能够同享其中,慢慢您的心会愈来越宽广,越来越有福报,如此就能转换自己的自私自利想法,真实生起想利益一切众生的悲心,兼之您的福德也会慢广起生。

三、(勤具资粮):除了心念修正的培育之外,落于实际的因缘环境中,还需真实的做任何能做积集福慧的修持,不论是人间布施善款、扶助弱小、关怀老人、乃至震灾施粮只要在自身能做的到的因缘中,就努力去做;而在出世间一切上供的修持、下施的供养,都须尽力去做到,因为没有这些福德资粮的存款,就没有未来受享福报的果实。

四、(立广施量):另者您在布施做任何善行的当下,您要开始训练自己非常欢喜的布施之心,因您施的越欢喜,福报来的越自在如意,因为因果是循环的法则,您用甚麽心去面对外境,您就得到甚麽果报,慢慢让自己的心安立在随时都能帮助别人的喜悦心态,自然一切财福或运程就会慢慢的更改,生命也能走的更顺遂,各种的好缘、贵人之缘就会不断的出现。

五、(乐喜资财):要开始喜欢金钱,很多的贫穷人、或修行人,内心都有一个很不好的心态,讨厌有钱人、忌妒有钱人、在他们讨厌心生起之时,就把这些有钱人的表徵金钱的善缘阻断,慎而还有一种观念,认为我一辈子就是穷光蛋,但内心又特别渴望能得到广大金钱财富,若有如此尚述二种心态者,得财是困难的!因为您的心挡住了福缘的到来,因为心念决定您的 成败,不论世间或出世间,若您不能喜欢金钱,那您只能跟他说有缘再来!那就活得辛苦,求得无奈。

六、(戒淨贫缘):已有了所有世间的前行,开始要步入修行的阶段,开始应把最基础的五戒守好,因为五戒是您增长人天福报的根本,也是做为一个人最基础的善德保证,人若不能向上增长,至少也不应向下沉沦,而五戒最会阻绝您的恶业之门,让您贫穷困顿的恶业不会就此加深,也会淨除您贫穷的苦因,让您功多业少,慢慢现起广大的福报,当然若要成为一位菩萨更应该把大乘戒、密乘戒守好,才能有更清淨的戒体,纳持更广大无尽的解脱福报。

七、(虔皈三宝):暨已将戒律当成持身的根本,更要找一个究竟的福德靠山,那就是所有功德巍巍、具足无漏福德的三宝圣众,虔诚的将您的身语意,完全的交付到三宝手中,让您没有任何条件的礼皈到三宝的足下,此后他们就是您生命的依止,如同小孩永远粘著父母般的依恋著他们,因为有三宝才能带领您的生命走向美好的道路,只有他们才会给您福德资财上的究竟救度,不论您处在多困难的境界中,您永远都有著最坚实的靠山,那就您依命的如来三宝,菩萨父母,您若能这样的心态去求礼三宝,想不相应也很困难。

八、(乐心诵持):若就此法来讲要虔诚皈依持金刚海音如来、释迦牟尼佛、持世菩萨这雨宝法系的根本三尊佛菩萨,因真诚的皈依后,内心会相当坦然无畏而且欢乐喜悦,用这样的心态常住而持诵雨宝陀罗尼,自然会出生广大的缘应之力,因为您的心若是困苦的、烦闷的、愁忧的去持此真言,那可能历久不应,因为没有喜乐的心,怎麽会出生自在的福呢﹖所以如何让心保持在喜悦的心流,是相当重要的。

九、(普境生喜):下座之后也要常保喜乐富悦的心态面对外境,不论您所居的环境多麽糟糕,工作职场多麽的不顺,您都要用正面的心态去对应他们,让您在法座上所修得的心量,播染在您的生活上、在您一切的思惟现观上,久而久之心的喜悦会有染播的力量,心打开了,缘就会活起来,很多不可思议的好事,就会慢慢出现在您生活上,之后您所求愿的福德将会慢慢脱陈而出,在您的一切受用上,就是佛法所说的『吉祥!』。

十、(雨宝流心):如此从生活到修证,都能安住在富乐喜悦的境界中,久之得三宝的加持,自身从身到心都能安处在一如的体证中,自然在一切时中,所行所思都会具足智慧的气息,不仅改变了自身的穷困与无明,更转化成众所尊仰善德与身行,全身上下就会有一种人所亲近的 特质,招引著众人对您的善敬,您也能依持因缘,将好的观念带给一切有情,内心随时都能流出无量的智慧善巧,提领著一切有情,迈向解脱之道,这才是真实的雨宝,陀罗尼的祕要。

希望能以此文,供养法界一切有情,若能参考行之,不论修持何法,都应有著善益的真实,祈愿一切有情悉皆富喜,乐悦常宜。

☉此文请广为转贴,愿一切修持雨宝法者,皆能得胜妙悉地。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尼

白花、奶酪、蜡烛、红花、净水、紫花。

紫花、白花、黄花、水果、黄花、水果、花。

紫花、粉花、烧香粉花、黄花、黄花

读《雨宝陀罗尼经》原文。“若有人欲受持此雨宝陀罗尼者。应供养一切如來。”这就是偶的修行技巧了,在受持雨宝陀罗尼前,要供养一切如来。

那么如何才能供养一切如来呢?

这个就不是大家想想就可以的。那样虽然有用,但是效果不大。偶在《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里找到对应的,

“佛言若诵此陀罗尼法。於其佛前先取净土。作坛随其大小。方四角作。以种种草华散于上。燒眾名香。右膝著地胡跪。心常念佛。作慕陀尼印。屈其头指以大拇指。押合掌。当其心上。诵此陀尼一百八遍讫。

于其中如云王雨华。能遍供养八十八俱胝殑伽沙那庾多百千诸佛。彼佛世尊咸共赞言。善哉希有真是佛子。即得无障碍智三昧。得大菩提心庄严三昧。持此陀罗尼法应如是。”

所以我就如法设坛结手印先修持佛顶尊胜陀罗尼 108遍 ,再修雨宝陀罗尼 108 遍

供养宝箧印陀罗尼经咒塔+加诵雨宝陀罗尼,是世间求财极善巧方便的法门!

今天看到一位师兄的案例,因深信雨宝陀罗尼获得大财宝,随喜赞叹。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告诉我们如何求财:

若有人欲受持此雨宝陀罗尼者。应供养一切如来。一夜二夜或三夜。专心诵持。

受敬净信三宝诸天悉皆欢喜。即雨财宝谷麦。

根据佛经,要快速获得财宝的条件是:1、应供养一切如来;2、读一夜二夜或三夜;3、专心诵持

这位师兄为了供养一切如来,也许对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比较熟悉,特别找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上的供养方法,作坛、烧香、散花、结印、供养[一切如来],分别诵佛顶尊胜陀罗尼经108遍,并诵雨宝陀罗尼108遍,结果殊胜,而且好像只作了一次就获得如此结果。不过,这位师兄上传的图片中,能特别明显的看到宝箧印陀罗尼塔的图片,所以有眼尖的师兄提醒,或许是供养宝箧印陀罗尼塔的缘故,当然,供养和读诵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功德也是非常大的,我们凡夫没法分清。

《宝箧印陀罗尼经》也有说到如何供养一切如来,而且非常善巧方便,程序也简单了很多。经云“若有人以香华涂香、华鬘衣服,微妙严具,供养此经,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以天香华,衣服严具,七宝所成,积如须弥,尽以供养,种植善根,亦复如是。”

为什么供养宝箧印陀罗尼经咒塔功德这么大?经云“此大全身舍利积聚如来宝塔,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金刚手!有此法要在是中故,塔即变为重叠无隙,如胡麻子,俱胝百千如来之身;当知亦是,如胡麻子,百千俱胝如来全身舍利之聚,乃至八万四千法蕴亦在其中;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顶相亦在其中;由是妙事,是塔所在之处,有大神验,殊胜威德,能满一切世间吉庆。”

佛顶尊胜陀罗尼心咒:(唵ong 普pǔ隆lóng 娑suō哈hā

唵ong 阿ā弥mí达dá 阿ā优yōu 达dá底dǐ 娑suō哈hā)

雨宝陀罗尼非常殊胜,很多师兄如法念诵后都有了实在的感应,我们佛弟子在世间修行的确少不了钱财来维持生活,有了足够的钱物才能更安心的修行、行善,否则每天疲于奔命的工作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来修行。总结了以前的关于雨宝陀罗尼的帖子,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雨宝陀罗尼的发音】

比较了很多帖子,发现佛门网有篇非常好的文章,参考内容广泛,总结的也很全面:

还可以参考海涛法师的教念视频:

还有寺院僧众集体念诵的视频,有简体字幕,跟着师父们一起念,感觉加持力非常大:

1、以不空法师版本为基准,尊重佛经原稿。

2、分别参考和对比了果滨居士和蔡文端居士版本。粗看果滨居士版本的开篇,好像多了不少,其实都是皈依礼敬部分(皈依 世尊 释迦牟尼如来 无上正等正觉;皈依 世尊 吉祥金刚执持海妙音如来 无上正等正觉;皈依 财宝 执持陀罗尼)

3、果滨居士版本最接近原稿,蔡文端居士版本差别较大。

4、为尊重原版故,去掉了果滨居士加字的部分。

5、在选择现代汉字时,以方便读诵为原则,兼顾梵音和原文。【】里面为佛经中的原文,方便大家对比参考。

拿摩巴嘎瓦得(dei) ,瓦佳啦 达啦, 萨嘎啦 泥惹勾洒呀,达他嘎达呀。

【曩谟(引)婆(去声)誐嚩帝(一)嚩日啰(二合)驮啰(二)娑(引)誐啰 捏(奴逸切)具洒(引)耶(三)怛他(引)[薜/子]多(引)野(四引)】

达滴牙他,嗡,素噜贝,跋得啦 瓦底,忙嘎垒 阿迦垒,阿迦巴垒。

【怛儞也(二合)他(引) 唵素噜闭(五)跋捺啰(二合)嚩底(丁以切六)瞢誐 阿左[口*(隸-木+士)](七)阿左跛[口*(隸-木+士)](八)】

【嗢(鸟骨切)伽(引)跢儞(九)嗢陛娜儞(十)】

洒夏瓦底,达娘瓦底,达那瓦底,室唎玛底

【萨写嚩底(十一)驮(引)娘(上声)嚩底(丁以切十二)驮曩嚩底(十三)室唎(二合)么底(十四)】

钵啦巴瓦底,阿玛垒,尾(wi)玛垒,噜噜,素噜贝

【钵啰(二合)婆嚩底(十五)阿(上声)么[口*(隸-木+士)](十六)尾么黎(十七)噜噜(十八)素噜闭(十九)】

【尾么黎(二十)阿娜多悉帝(二合二十一)尾娜多悉帝(二合二十二)】

尾(wi)斯瓦给蓄,昂古垒,芒古垒,底底玫,度度美

【尾湿嚩(二合)计如(二十三) 鸯矩[口*(隸-木+士)](二十四)瞢矩[口*(隸-木+士)](二十五)底底冥(二十六)度度冥(二十七)】

达达垒,达啦达啦,瓦佳垒,阿瓦达尼

【跢跢[口*(隸-木+士)](二十八)多啰多啰(二十九)嚩日[口*(隸-木+士)](二合三十) 阿(引)[革*(蔑-戍+戊)]跢儞(三十一)】

布给,屋给,达给达给,瓦啰洒尼,尼涩巴达尼。

【步计屋计(三十二)吒计吒计(三十三) [革*(蔑-戍+戊)]啰洒(二合)尼(三十四)儞涩播(二合引)娜儞(三十五)】

巴嘎旺,瓦佳喇 达啦,洒嘎啦,泥惹勾尚。达他嘎达,玛弩司玛啦

【婆誐挽(三十六)嚩日啰(二合)驮啰(三十七)娑(引)誐啰(三十八)捏具(引)衫(三十九)怛他(引)蘖跢么弩娑磨(二合)啰(四十)】

司玛啦,司玛啦,萨瓦,达他嘎大,萨底牙,玛弩司玛啦

【娑么(二合)啰娑么(二合)啰(四十一)萨嚩怛他(引)孽跢(四十二)萨底也(二合四十三)么弩娑么(二合)啰(四十四)】

桑嘎,萨底牙,玛弩司玛啦

【僧伽萨底也(二合)么弩娑么(二合)啰(四十五)】

达大,达大,布啦,布啦,布啦呀,布啦呀,巴啦,巴啦,巴啦尼。

【怛吒怛吒(四十六)布(引)啰布(引)啰(四十七)布(引)啰也布(引)啰野(四十八)婆啰婆(去声)啰婆(去声)啰抳(四十九)】

素芒嘎垒,扇达玛底,芒嘎啦玛底,钵啦巴玛底,玛哈玛底

【素瞢誐丽(五十)扇(引)跢么底(五十一)瞢誐攞么底(五十二)钵啰(二合)婆(引)么底摩诃(引)么底(五十三)】

素巴德啦瓦底,阿嘎恰,阿嘎恰。

【素婆捺啰(二合)嚩底(五十四)阿(引)蘖蹉(引)阿(引)蘖蹉(五十五引)】

三玛呀,玛弩司玛啦,司瓦哈。

阿达啦那,玛弩司玛啦,司瓦哈。

钵啦巴瓦,玛弩司玛啦,司瓦哈。

【三么野么弩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五十六)】

【阿驮(引)啰拏么弩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五十七)】

【钵啰(二合)婆(去声引)嚩么弩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贺(引五十八)】

得哩底,玛弩司玛啦,司瓦哈。

尾(wi)佳呀,玛弩司玛啦,司瓦哈。

萨瓦,萨达瓦,尾(wi)佳呀,玛弩司玛啦,司瓦哈。

【驮哩(二合)底么弩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五十九引)】

【尾惹野么弩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贺(引六十)】

【萨嚩萨怛嚩(二合)尾惹野么弩娑么(二合)啰娑嚩(二合引)贺(引六十一)】

( 修改、完善,来自佛门网)

拿摩巴嘎瓦得(dei) ,瓦佳啦 达啦, 萨嘎啦 泥惹勾洒呀,达他嘎达呀。

达滴牙他,嗡,素噜贝,跋得啦 瓦底,忙嘎垒 阿迦垒,阿迦巴垒。

洒夏瓦底,达娘瓦底,达那瓦底,室唎玛底

钵啦巴瓦底,阿玛垒,尾(wi)玛垒,噜噜,素噜贝

尾(wi)斯瓦给蓄,昂古垒,芒古垒,底底玫,度度美

达达垒,达啦达啦,瓦佳垒,阿瓦达尼

布给,屋给,达给达给,瓦啰洒尼,尼涩巴达尼。

巴嘎旺,瓦佳喇 达啦,洒嘎啦,泥惹勾尚。达他嘎达,玛弩司玛啦

司玛啦,司玛啦,萨瓦,达他嘎大,萨底牙,玛弩司玛啦

桑嘎,萨底牙,玛弩司玛啦

达大,达大,布啦,布啦,布啦呀,布啦呀,巴啦,巴啦,巴啦尼。

素芒嘎垒,扇达玛底,芒嘎啦玛底,钵啦巴玛底,玛哈玛底

素巴德啦瓦底,阿嘎恰,阿嘎恰。

三玛呀,玛弩司玛啦,司瓦哈。

阿达啦那,玛弩司玛啦,司瓦哈。

钵啦巴瓦,玛弩司玛啦,司瓦哈。

得哩底,玛弩司玛啦,司瓦哈。

尾(wi)佳呀,玛弩司玛啦,司瓦哈。

萨瓦,萨达瓦,尾(wi)佳呀,玛弩司玛啦,司瓦哈。

—【以下加上拼音】———————————

此雨宝陀罗尼经的修持法,本不在吾传雨宝法的著写计画中,多日前於关房中,定见一位雨宝坛中护法之请,遂立下此经轨之修法,著毕益得眾护悦拥勇,所以若能以此轨修持此经,应可得诸胜异乡,盼眾福德圆融,自在悦喜。              

念识纷波了空当下伏,无有染取大悲淌真如,

宽坦无碍性海寂空明,广柔成澈光明菩提心。

(註解:清净自身一切染污,皈融於广大无染法性明空中!)

南无 总持福德  持金刚海音如来。(一拜)

南无 能获眾宝  雨宝陀罗尼教幢。(一拜)

南无 如意满心  大福胜富宝王藏。(一拜)

南无 遍施无碍  牟尼成就祖师眾。(一拜)

南无 宝瑞净土  财宝伏藏胜海眾。(一拜)

(註解:致心皈命顶礼:持金刚海音如来坛城海会圣眾!)

体性密源眾福持金刚,海音如来密流释尊幢,

礼命仰皈雨宝胜心髓,祈诸眾圣赐广福藏暉。

(註解:在如来面前,受领密义!)

见:平等持心,无别择分

修:坛度融性,空施圆顿

行:大悲遍满,富乐法中

果:如意传持,雨宝丰隆。

(註解:了知经法,修持次第!)

当体清净贤善无垢染,圆济有情丰足眾愿想,

常施等持定得大吉祥,富力雨宝遍显胜辉煌。

(註解:了知此经,经文密义)

贪染忌妒盗偷生诸障,宿昔所积现受障缚绑,

求不得圆困苦乏资粮,如来前懺过业种习障。

嗡 洒尔乏 芭八 达哈拿 乏及拉牙 司乏哈。

(註解:在如来面前升起至诚心向懺悔!)

一心礼依海音佛如来,等诸三宝广大胜教海,

尔今闻法当生利眾心,菩提广丰善济诸有情。

嗡 菩提支打 司乏哈。

(註解:在如来面前发起广大愿!)

天花漫舞牟尼耀宝珠,灯香幢幡珍彩华云布,

琉璃漩復七宝五欲殊,普界供养雨宝坛会足。

虚空藏菩萨广大不空供养陀罗尼:(三次)

尾路枳地 三曼他 钵辣萨罗吽。

(註解:将所有世出世间供养,奉供於持金海音如来坛海胜眾!)

南无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三称)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憍睒弥国建咤迦林,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又与多诸大菩萨摩诃萨俱。时憍睒弥国中有一长者,名曰妙月,诸根寂静,心意寂静,多有男女及多僮仆,净信成就,往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却住一面,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欲问如来.应.正等觉,少有所疑事,唯愿大慈垂愍听许!」

尔时世尊告长者言:「恣汝意问,当为汝说,令汝心喜。」

   时彼长者闻是语已欢喜踊跃:「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诸贫匮者可得富饶,诸有疾病令无疾病?」

尔时世尊告妙月长者言:「何缘作如是问?」

   时彼长者重白佛言:「世尊!我等在家多诸眷属,资财乏少,难可支济,又多疾病。唯愿世尊开示法要,当令贫者永离贫穷,仓库财宝皆悉盈满、存济。家中妻子、男女眷属,有来求者,必生欢喜。为大施主,使诸仓库、金银、珍宝、如意摩尼、金刚诸珍、商佉、室罗、赤珠、码碯、金宝之类丰饶,无有尽竭,周给亲属,广修惠施,饶益有情。」

 尔时世尊告妙月长者言:「善男子!我于过去阿僧只劫前遇佛.世尊,名持金刚海音如来.应.正遍知,从彼如来受得此雨宝陀罗尼,受持、读诵、思惟、计念、随喜、为他广说流布。由此陀罗尼威德力故,若善男子人与非人、药叉、罗刹、毕隶多、毕舍遮、鸠盘拿、乌娑多罗迦、布单那、羯咤布单那等起恶心者,不能为害。复有诸鬼,啖人脂髓、脓血、涕唾、大小便利,欲来恼者,不能为障碍。」

佛告妙月:「若有善男子心念,手持书写,但闻名字,受持、随喜、广为他敷演者,彼善男子、善女人长夜安隐,受诸快乐,为瑜伽资粮、安隐丰饶故。若有人欲受持此雨宝陀罗尼者,应供养一切如来,一夜、二夜,或三夜,专心诵持,受敬净信三宝。诸天悉皆欢喜,即雨财宝谷麦,为彼读诵法师故。」即说陀罗尼曰:

   南无帮嘎哇爹哇及拉达拉沙嘎拉尼尔郭巴牙达他嘎打牙拉哈爹

 沙姆牙克沙姆 不达牙打底牙他嗡苏鲁贝 班德腊伐帝 摩姆嘎咧

    夕哩妈帝钵拉巴乏帝阿玛列毗玛列 鲁鲁苏鲁贝 毗玛列阿达达司爹

    毗达达司爹毗夕伐给夕阿机那列 摩姆顾列 弟弟美  度度美

    达达列达拉达拉哇及列阿伐尔达尼 布克沙母 乌克沙母  达给达给

    伐尔沙尼 尼郭达尼 帮嘎问 哇及拉达拉 沙嘎拉尼尔郭沙姆 打他嘎打

    妈奴司玛拉司玛拉司玛拉  沙尔乏打他嘎打 沙弟阿妈奴司玛拉

    达尔玛沙弟阿妈奴司玛拉苏姆嘎沙弟阿妈奴司玛拉 达踏达踏

    不拉不拉不拉牙不拉牙巴拉巴拉 巴拉泥 苏摩姆嘎咧 献达玛尼

    三眛耶妈奴司玛拉 司乏哈  阿达拉奴妈奴司玛拉司乏哈

    波拉巴伐妈奴司玛拉司乏哈德哩达妈奴司玛拉 司乏哈

毗家牙妈奴司玛拉 司乏哈 沙尔乏沙德乏毗家牙妈奴司玛拉司乏哈

佛告妙月长者:「此名雨宝陀罗尼。以此陀罗尼威力,病患、饥俭、疾疫、业障悉皆消灭。若善男子、善女人先应供养一切如来,于一日一夜无间断诵持此陀罗尼,其家即雨宝,如大人量,一切灾祸悉皆消灭。是故善男子当受持此雨宝陀罗尼,广为他人分别、演说。」

「善哉,世尊!」妙月长者闻佛所说,欢喜踊跃:「我今从佛受此雨宝陀罗尼,受持、读诵,广为他人分别、解说。」

尔时妙月长者受佛教已,右绕世尊百千匝已,合掌恭敬,头面礼足,欢喜而去。

尔时佛告具寿阿难陀:「汝往妙月长者家,看彼长者诸库藏中种种财谷、诸珍宝物及诸资具,今悉盈满。」

尔时具寿阿难陀受佛教已,往诣憍睒弥大城往妙月长者家中。入已,见诸库藏之中财宝悉皆盈满。见此事已,心大欢喜,踊跃而还。尔时具寿阿难陀怪未曾有,心甚欢喜,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妙月长者家中库藏盈满?」   

佛言:「善男子!妙月长者净信于我,受持此雨宝陀罗尼,为一切有情宣说。是故阿难!受持此陀罗尼广为人说,我以佛眼观诸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于此受持雨宝陀罗尼者不能作其障难。何以故?如来不异语故,此真言句不可坏故。此陀罗尼无善根有情耳尚不闻,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何以故?一切如来真语宣说,一切如来随喜,一切如来称赞,一切如来显扬,一切如来种植。」

阿难陀白佛言:「善哉,世尊!」以妙伽他而说颂曰:

诸佛不思议  佛法亦复然

净信不思议  果报亦复然

寂慧一切智  法王不生灭

已到胜彼岸  稽首佛勇猛

尔时具寿阿难陀闻佛说此《雨宝陀罗尼经》,踊跃欢喜,白佛言:「世尊!今此法要当何名?此经我等今者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妙月长者所问』,汝当受持;亦名『能获一切财宝伏藏』,亦名『一切如来称赞雨宝陀罗尼教』,汝当受持。」

时薄伽梵说此经已,无量苾刍及诸菩萨并诸天、人、阿苏罗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嗡 乏素 达咧 司乏哈。

嗡 悉利乏素 司乏哈。

(註解:在如来面前,虔诵此经!)

如法颂礼雨宝密要经,回净宿障无明劣下心,

祈佛圆予胜资财无尽,受用圆满善住宝王心。

迴向真言:﹙诵此真言八遍,成广大供养云海﹚

嗡 司嘛拉司嘛拉 维嘛拉 洒拉 玛哈洽可拉乏 吽。

(註解:将所有功德,迴向法界诸眾,眾障遍净,生佛净土!)

註:念经一次,咒七或二十一次

唐周罽宾国沙门佛陀波利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又与诸大菩萨僧万二千人俱。尔时三十三天于善法堂会。有一天子名曰善住。与诸大天游于园观。又与大天受胜尊贵与诸天女前后围绕。欢喜游戏。种种音乐。共相娱乐。受诸快乐。尔时善住天子即于夜分。闻有声言。善住天子却后七日。命将欲尽。命终之后。生赡部洲。受七返畜生身。即受地狱苦。从地狱出。希得人身。生于贫贱。处于母胎。即无两目。尔时善住天子闻此声已。即大惊怖。身毛皆竖。愁忧不乐。速疾往诣天帝释所。悲啼号哭。惶怖无计。顶礼帝释二足尊已。白帝释言。听我所说。我与诸天女共相围绕。受诸快乐。闻有声言。善住天子却后七日。命将欲尽。命终之后。生赡部洲。七返受畜生身。受七身已。即 生诸地狱。从地狱出。希得人身。生贫贱家。无其两目。天帝。云何令我得免斯苦。尔时帝释闻善住天子语已。甚大惊愕。即自思惟。此善住天子受何七返恶道之身。尔时帝释须臾静住。入定谛观。即见善住当受七返恶道之身。所谓猪狗野干狝猴蟒蛇乌鹫等身。食诸秽恶不净之物。尔时帝释观见善住天子。当堕七返恶道之身。极受苦恼。痛割于心。谛思无计。何所归依。唯有如来应正等觉。令其善住得免斯苦。尔时帝释即于此日初夜分时。以种种华鬘涂香末香。以妙天衣庄严执持。往诣誓多林园。于世尊所。到已。顶礼佛足。右绕七匝 。即于佛前。广大供养。佛前胡跪而白佛言。世尊。善住天子云何当受七返畜生恶道之身。具如上说。尔时如来顶上。放种种光。遍满十方一切世界已。其光还来绕佛三匝 。从佛口入。佛便微笑。告帝释言。天帝。有陀罗尼。名为如来佛顶尊胜。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又能净除诸地狱阎罗王界畜生之苦。又破一切地狱。能回向善道。天帝。此佛顶尊胜陀罗尼。若有人闻。一经于耳。先世所造一切地狱恶业。悉皆消灭。当得清净之身。随所生处。忆持不忘。从一佛刹至一佛刹。从一天界至一天界。偏历三十三天。所生之处。忆持不忘。天帝。若人命欲将终。须臾忆念此陀罗尼。还得增寿。得身口意净。身无苦痛随其福利。随处安隐。一切如来之所观视。一切天神恒常侍卫。为人所敬。恶障消灭。一切菩萨同心覆护。天帝。若人能须臾读诵此陀罗尼者。此人所有一切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之苦。破坏消灭。无有遗余。诸佛刹土。及诸天宫。一切菩萨所住之门。无有障碍。随意趣入。

       尔时世尊知帝释意。心之所念。乐闻佛说是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那谟薄伽跋帝○啼隶路迦,钵啰底,毗失瑟咤耶,勃陀耶○薄伽跋底○怛侄他○唵○毗输驮耶,娑摩三漫多皤婆娑○娑破啰拏揭底伽诃那○娑婆皤输秫地,阿鼻诜者,苏揭多伐折那○阿嘧咧多毗晒鸡○阿诃啰阿诃啰○阿瑜散陀罗尼○输驮耶输驮耶○伽伽那毗秫提○乌瑟尼沙毗逝耶秫提○娑诃娑啰,喝啰湿弭,珊珠地帝○萨婆怛他揭多,地瑟咤那,頞地瑟耻帝,慕侄隶○跋折啰迦耶,僧诃多那秫提○萨婆伐罗拏毗秫提○钵罗底你伐怛耶阿瑜秫提○萨末那阿地瑟耻帝○末祢末祢○怛闼多部多俱胝钵唎秫提○毗萨普咤勃地秫提○社耶社耶○毗社耶毗社耶○萨末啰萨末啰,勃陀頞地瑟耻多秫提○跋折梨跋折啰揭鞞○跋折滥婆伐都○么么(此处须加自己名,若为人诵,加他人名)萨婆萨埵,写迦耶毗秫提○萨婆揭底钵唎秫提○萨婆怛他揭多,三摩湿婆娑遏地瑟耻帝,勃陀勃陀,蒱陀耶蒱陀耶,三漫多钵唎秫提○萨婆怛他揭多,地瑟咤那,頞地瑟耻帝○娑婆诃○

 佛告帝释言。此咒名净除一切恶道佛顶尊胜陀罗尼。能除一切罪业等障。能拔一切秽恶道苦。天帝。此大陀罗尼。八十八殑伽沙俱胝百千诸佛,同共宣说。随喜受持。大日如来智印印之。为破一切众生秽恶道苦故。为一切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众生得解脱故。临急苦难。堕生死海中。众生得解脱故。短命薄福。无救护众生。乐造杂染恶业众生(得饶益故)。又此陀罗尼于赡部洲住持力故。能令地狱恶道众生。种种流转生死。薄福众生。不信善恶业。失正道众生等。得解脱义故。

       佛告天帝。我说此陀罗尼。付嘱于汝,汝当授与善住天子。复当受持读诵思惟。爱乐忆念供养。于赡部洲一切众生。广为宣说此陀罗尼。亦为一切诸天子。故说此陀罗尼印。付嘱于汝。天帝。汝当善持守护。勿令忘失。

天帝。若人须臾得闻此陀罗尼。千劫已来。积造恶业重障。应受种种流转生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夜叉罗刹鬼神布单那。羯咤布单那。阿波娑摩罗蚊虻。龟狗蟒蛇一切诸鸟。及诸猛兽一切蠢动含灵。乃至蚁子之身。更不重受。即得转生。诸佛如来。一生补处菩萨。同会处生。或得大姓婆罗门家生。或得大刹利种家生。或得豪贵最胜家生。天帝。此人得如上贵处生者。皆由闻此陀罗尼故。转所生处。皆得清净。天帝。乃至得到菩提道场最胜之处。皆由赞叹此陀罗尼功德。

 如是天帝。此陀罗尼名吉祥。能净一切恶道。此佛顶尊胜陀罗尼。犹如日藏摩尼之宝。净无瑕秽。净等虚空。光焰照彻无不周遍。若诸众生持此陀罗尼。亦复如是。亦如阎浮檀金。明净柔软,令人喜见。不为秽恶之所染着。天帝。若有众生。持此陀罗尼。亦复如是。乘斯善净。得生善道。天帝。此陀罗尼所在之处。若能书写流通。受持读诵。听闻供养。能如是者。一切恶道。皆得清净。一切地狱苦。悉皆消灭。

 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德员满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