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祝福小辈的话如何去激励刚参加工作的小辈

长辈如何去激励刚参加工作的小辈_百度知道
长辈如何去激励刚参加工作的小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单位也要制造繁荣制造团结。虽然小圈子有很多,你加入一个圈子就可能疏远另一个圈子,但是不加入圈子就等于疏远所有人一定要合群,一定要参加单位的活动,你都讨厌的不行,哪怕这单位里一群人你都看着不爽,装你也得装的合群。其实那群人又有几个是真的愿意来合群的呢,很多都是被逼无奈的,中国特色么,制造繁荣制造团结
采纳率:9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去激励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你自己工作:优秀员工一定要上的16堂修炼课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带着激情去工作
生命的意义在于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一个关于做什么事和得到多少报酬的问题。
工作不但是大多数人生活的来源,而且是所有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工作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工作的生活,是一种苍白的生活。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不懈奋斗,从中创造价值,实现自我追求。一般来说,有工作的生活才算是真正的生活。没有工作或者工作不顺都会导致一个人情绪低落,甚至蹉跎岁月,一事无成。久而久之,他就成为了精神匮乏者。这时不管他的物质生活有多么丰富,而精神生活的匮乏是物质生活永远无法替代的。
工作就是需要一个人用生命去完成的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古已有之,但在作与息的交替轮回中,一个人耗尽了生命,所以工作既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必然是一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工作,要像对待自己的生活一样富有感情,充满热情,带有激情。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态度。
人的生命和生活都离不开工作,它是你成长、生存、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唯一途径。工作的点点滴滴都是你用心积累而成的,用心工作,工作也将给予你相应的回报,善待工作也是善待自己的生命。
工作是一件非常富有创造性的事情。或许你没能像艺术家那样创造出不朽的杰作,也不能像企业家那样创造出炫目的财富,更不能像政治家那样取得骄人的政绩,但每个人都在创造着,千千万万的人共同构建了人类、社会、国家。
发明大王爱迪生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用生命工作的人,他的一生都在工作。平时他每天工作达18小时以上,而且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的。即使80岁时,他仍然不懈努力地工作着。爱迪生下定决心:“我能活多久,就工作多久。”毫不夸张地讲,爱迪生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工作的榜样。
如果你能以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工作,并且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工作中去,你会发现工作如同生命一样多姿多彩。
圣经上说:“工作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近乎1/3的时间都在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就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如果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就应该珍惜自己的工作,就应该带着激情去工作。
在工作中升华自我价值
我们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生命而工作的人,工作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追求名利,他们是在工作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候,一个人才会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为社会、为公司创造价值。
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大约是466亿美元。如果他每年用掉一亿美元也要466年才能用完这些钱——这还没有计算这笔巨款带来的巨大利息。那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工作?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财产净值估计为10亿美元,不像比尔·盖茨那么多,不过也足以让他在余生享受优裕的生活了,但他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在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很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尽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总是一切围绕Viacom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他哪来这么大的工作热情呢?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些拥有了巨额“薪水”的人们,不但每天工作,而且工作相当卖力。如果你跟着他们工作,一定会为工作时间太长而感到精疲力竭。那么,他们为何还要这么做,是为钱吗?
还是看看萨默·莱德斯通自己对此的看法:“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
是的,正是这种自我价值实现的热情,使他们热衷于他们所做的事业,并非单纯地为了名利,甚至当他们可以控制生活的时速时,他们的脚还是不会离开油门。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人生的追求不仅仅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
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有不少朋友总是抱怨说工作忙,薪水却少得可怜。对此,我们有必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作为职场人士,你的价值是什么呢?”
一天,报社的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年轻人很珍惜这次采访机会,做了认真的准备。因此,他与松下幸之助先生谈得很愉快。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年轻人:“小伙子,你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薪水很少,一个月才一万日元。”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很好!虽然你现在薪水只有一万日元,其实,你知道吗?你的薪水远远不止一万日元。”松下先生微笑着对年轻人说。
年轻人听后,感到有些奇怪:不对呀,明明我每个月的薪水只有一万日元,可松下先生为什么会说不止一万日元呢?
看到年轻人一脸的疑惑,松下先生接着道:“小伙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明天也就同样能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这就证明你在采访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你能多多积累这方面的才能与经验,这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的银行里生利息,将来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对于成长中的职场人士来说,注重才能的积累远比注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薪水是对我们现有能力和价值的认可,是我们现有价值的兑现,而能力的积累则可以使我们未来的价值增值。
其实我们的价值就是我们对公司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即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我们的价格则是公司给我们的薪水。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和价格呢?也许下面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家公司招聘业务人员,招聘广告一发,应聘者接踵而来。招聘主管发现,其中一位应聘者资历显赫,非常适合,但对于公司来说,有小庙容不了大佛的顾虑,因此招聘主管对他不抱太大的希望。面谈时,招聘主管也很诚恳地告诉他,依据公司规定,无法给予太高的薪水。没想到他竟然愿意接受不到他原来薪水一半的条件,这让招聘主管有点意外。正式上班后,他也没有表现出身大企业的骄傲,准时上班,报表填写得清清楚楚,勤跑客户。不久,他的业绩远远超乎大家原本的预期,于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公司破格让他晋升,而且大幅度加薪。
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他在前一家公司已当上了主管,工作相当顺利,薪水也十分满意,原以为可以衣食无忧,没想到公司投资失败,老板不知去向,让他们哭诉无门。在此期间,他也曾经因为薪水无法与自己所要求的相符而怨天尤人,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挫折和沉淀之后,他选择了重新出发,重新体会到价值与价格的差异。
工资是公司给人力资源定的价格,是随时可以调整的;而价值却是我们可以创造的,任谁也无法带走。
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忙碌的方向和目的是为了自己的价格还是自己的价值呢?
奋斗为了生活,努力为了将来
初入职场的新人,或是刚刚跳槽换了一个行业之后,一般拿的薪水都会比较低,一部分人会因此而抱怨,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感觉委屈了自己。其实,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你也不例外。所以,来到一个新的岗位上,你要努力,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可以利用公司的平台,为自己充充电,为自己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你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现在的努力是为了未来的发展。
1901年,美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年薪百万美元的高级打工仔——施瓦伯。
施瓦伯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短期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3年后,他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施瓦伯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因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施瓦伯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在那些打工者中,一些人还不时讽刺挖苦施瓦伯。对此,施瓦伯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
夏天的一个晚上,施瓦伯又像往常一样躲在角落里看书,正好被到工地检查工作的公司经理发现。经理看了看施瓦伯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施瓦伯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施瓦伯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普通员工,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
不久,施瓦伯就被升任为技师。后来,施瓦伯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25岁时,施瓦伯成为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39岁时,施瓦伯成为了美国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年薪100万美元。而当时,一个人如果一周能挣到50美元,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就像施瓦伯一样,我们在为公司的事业大厦添砖加瓦的同时,也在建筑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那就是我们的职业前途。更重要的是,职业前途是一座特殊的“房子”,我们几乎不可能抹平重建,它需要我们每天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在平凡而漫长的工作中一点一点地设计和建造完成。施瓦伯是我们每位现代职场人士学习的榜样,他的经历向我们诠释了优秀的职场人士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现在的努力并不完全是为了眼前的回报,更是为了将来的发展。
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工作中你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在你的每一份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你工作的同时,也是自己一个难得的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机会,工作的最终受益者是你自己。
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追求卓越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境界。
卓越不是完美。因为完美会使你受挫,使你被削弱,而卓越却是一个尽其所能去做到最佳,不断前进的目标。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你可以不断地取得最佳,不断地打破个人记录,提高过去取得的成绩,从各个层面的成就出发,从而让自己变得坚不可摧。
卓越很昂贵,你必须付全价;卓越很昂贵,但回报也丰厚;卓越是真理,真理是不会被否定的,你可以把卓越推倒,掩盖卓越,忽视卓越,但无论你做什么,它总能脱颖而出上升到顶部,这就是精华法则:最优秀的将上升到金字塔顶部。
库奇马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很随意。一天,老板让他为一家知名企业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半个月后,他把这个方案交给了老板。
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就说:“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库奇马没说什么只好拿回去修改。等他再次交上时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库奇马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从这以后,库奇马在工作中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然后再不断进行改善,不久他就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员。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作做完了,并不代表不可以再有改进。在满意的成绩中,仍抱着客观的态度找出毛病,发掘未发挥的潜力,创造出最佳业绩,这才是现今优秀员工的表现。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只能做到合格的人已经不具备竞争力,只有那些最优秀的员工,才能胜出。面对激烈的竞争,你应该不断地超越平庸,追求完美,你需要制订一个高于他人的标准。这样的人是一种异常优秀的人,他们不仅仅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而且还会出人意料地做得非常完美。
从优秀到卓越,需要我们勇于改变自己,并付出一定的努力。每一个人其实都想过更好的生活,但却不希望改变自己,然而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如果你希望变得更加优秀和卓越,你就必须具备赢家的思考态度和行为规范。
把追求卓越作为你永恒的目标
在公司中,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好了,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吗?你真的已经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了吗?
造物主赋予我们每个人一种突出的才能,也许你有管理的才能、绘画的天赋、写作的悟性、思考的资质等等。无论你的特长是什么,都不要把自己藏起来,你应该积极地把你的才能发掘出来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兰迪·劳伦斯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可他以前只是一名推销员。他奋起的源泉是他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拥有超出自己想象十倍以上的力量。在这句话的激励之下,他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发现自己错过了许多可以和顾客成交的机会。
于是,他制订了严格的行动计划,并付诸实践到每一天的工作当中。两个月后,他回过头看看自己的进展,发现业绩已经增加了两倍。数年以后,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更大的舞台上检验着这句话。
只知抱怨老板的态度,却不反省自己的能力,不追求卓越,是不会在工作中享有荣誉的。如果你回头来看,就会很惊讶地发现,以前你没有受到重用,是因为你没有追求卓越。实际上,你的老板是很有眼光的,关键看你怎样要求自己,把自己定位在什么水平。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得到重用的员工,如果你希望让你的老板觉得你是不可取代的,一定要从内心决定做第一。这样在你的意识中才会有信心做到完美,你的个性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那些自甘沉沦,不追求超越,懒得提高自己能力的员工是不会有所进步的。而你的工作水平没有提高和进步,你的上司也绝不会给你升职和奖励。
追求卓越像是一块坚强厚重的磨石,它会砥砺你,把你的工作带到最完美的境界。也许你永远达不到十全十美,但是,只要你是在不停地追求,你就不会在原来的起点原地踏步。
把追求卓越作为你永恒的目标,你才能超越别人,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你才能够比别人更快地成功。
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人人都要在社会中生存。要生存就必须有生存的本领,尤其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没有能力的人将很难有立足之地。那些刚刚走入社会的人,在学校学习了不少的理论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那些工作了三五年、有着丰富经验的员工,就算失去工作了,也很容易找到工作,那是因为他在几年的工作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诸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等。仔细想想,他这些能力的具备,是不是在长期工作中得到的?
美国著名的培训师鲍伯·科卡里通过大量的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才干10%来源于培训,70%是在工作中培养而得,还有20%来自于团队领导的潜移默化。如果只是强调培训的话,不会达到人力资源培训的良好效果。
日本的滕俐先生曾经说过:“在工作中培养能力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世界电扇大王翁佑就是在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培养了自己的能力,从而走向成功的。翁佑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经营丝绸贸易家族生意的父亲在其六七岁时去世,后来大约在他九岁时,母亲也不幸因病逝世。从此,翁佑便成了一个无人照顾的孤儿。
中学毕业后,经别人介绍,他进了一家电器贸易行任职。参加工作后,他把工作看做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最好方法,他努力工作,一年后,他在工作实践中能力不断提高,老板见他精明能干,能力又很强,便常常派他出门去收取旧账,插手管理财务方面的一些事务。翁佑又把老板给的这一次机会,当做了培养自己另一种能力的机会,因此不多久,他便熟悉经济方面的各项业务,接触了解不同的经营行业。
在三年多的工作中,翁佑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为他后来成为电扇大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翁佑的成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是工作培养了我的经营管理能力,没有在电器公司三年的努力工作,我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
工作培养、锻炼你的能力,没有工作,你的很多能力就不会被开发出来,而最终被埋没。因此,你应该牢固树立“在工作中学习”,把工作当做是培养能力、学习技能的机会。为此,你应该主动自发地去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这样你的能力才会在工作中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开拓你的视野,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我们常常用视野比喻人的眼界开阔程度,眼光敏锐程度,观察与思考的深刻程度等等。可以说,视野是不是开阔,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尺。如果一个人视野狭窄、看问题肤浅甚至鼠目寸光,毫无疑问会影响他人生的成功。
一个不工作的人,每天囿于自己“小屋子”里的人,他的思维就会僵化,视野就会变得越来越狭窄。工作可以开拓你的视野,工作让你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工作让你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工作让你看到了在学校没有看到的世界,工作让你的能力、经验不断得到提高等等。这些正在不断地开拓着你的视野。
视野开阔与否,取决于你在工作中学习了多少。常言道,学然后知不足。勤于学习的人,越学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于是想方设法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视野会随之越来越开阔,也就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工作中开拓视野,有时候是需要一点“冒险精神”的。在公司中,员工常常会被上司交付新任务,而这些新任务是“没有经验值”的,如果你勇敢地挑战新工作,就会有新视野,学习新技术及启发新智慧。
具有开阔的视野,是你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在工作中,老板、领导要求你要视野开阔,胸怀开阔,旨在提高你的能力,而在老板、领导者潜移默化中你也可以具备成功者所具有的条件——开阔的视野。工作中没有开阔的视野、广阔的胸怀,如坐井观天的青蛙一般只能看见巴掌大的天,无论如何是不行的。一个优秀的员工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胸有全局,视野广阔,既要看到发展的机遇,也要看到矛盾和问题,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熟知工作相关的现实状况,对发展的大趋势心中有数,才能为工作准确定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寻找到做好自己工作的方法。有这样的视野和胸怀,才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员工。
  有工作激情的人更容易把工作做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把工作干好,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特长与潜力。
大卫·戴维斯毕业后在一家印刷公司从事销售工作,这与他当初的理想与目标相距甚远。但他没有消极丧气,他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现实处境,便满怀热情并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把热情与活力带到了公司,传递给客户,使每一个和他接触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活力。正因为如此,尽管他才工作了一年,就被破格提升为销售部经理。
卡耐基把热情称为“内心的神”。他说:“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属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热情。没有它,不论你有什么能力,都发挥不出来。”可以说,没有满腔热情,员工的工作就很难维持和继续深入下去。热情是一种感染力,在与老板交往中,你对他热情,会使对方受到感染,从而也以热情的态度来对待你。在公司里,你每天上班对老板的最初态度十分重要,如果你满腔热情,非常高兴地上前与他打招呼,老板一定会报以相应的热情。你在工作中积极肯干,任劳任怨,老板也会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杰克是派希公司的一名低级职员,他的外号叫“奔跑的鸭子”。因为他总像一只笨拙的鸭子一样在办公室飞来飞去,即使是职位比杰克还低的人,都可以支使杰克去办事。
后来杰克被调入了销售部。有一次,公司下达了一项任务:本年度必须完成500万美元的销售额。
销售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私下里他开始怨天尤人,并认为老板对他太苛刻。
只有杰克一个人在拼命地工作,到离年终还有1个月的时候,杰克已经全部完成了他自己的销售额。但是其他人没有杰克做得好,他们只完成了目标的50%。
经理主动提出了辞职,杰克被任命为新的销售部经理。“奔跑的鸭子”杰克在上任后的一个月里,投入忘我地工作。他的行为感动了其他人,在年底的最后一天,他们竟然完成了剩下的50%。
不久,派希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购。当新公司的董事长第一天来上班时,他亲自点名,任命杰克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因为在双方商谈收购的过程中,这位董事长多次光临派希公司,这位“奔跑”的杰克先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能让自己跑起来,总有一天你会学会飞翔。”这是杰克传授给他的新下属的一句座右铭。
良好的精神面貌如同一块有力的磁石,会像鲜花吸引蝴蝶一样,把他人吸引到自己身边来。
如果一个人深信“工作能消除人的辛劳”,努力在各方面以主动、积极热情的态度来做自己的工作,那么即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能带给他成就感并增加他的荣誉和物质财富,也为他自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他也一定能从他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如果你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以高度的热忱对待你的工作,即使你不能立刻为企业带来效益,但是,你的工作态度会影响周围的同事,并且你的工作最终也是会为企业带来效益的,这就是你对企业做出的贡献。
对工作热情可以改变人生
热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奖赏,你必须像最伟大的开拓者一样,拥有将梦想转化为为实现梦想而献身的热情,以此来发展和销售自己的才能。”
历史上许多巨变和奇迹,不论是社会、经济、哲学或是艺术,都是因为参与者投入了100%的热情才得以进行。拿破仑发动一场战役只需要两周的准备时间,换成别人则需要一年,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正是因为他对在战场取胜拥有无与伦比的热情。
著名人寿保险推销员贝特格正是凭借着自己对工作的高度热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当他刚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便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他被约翰斯顿球队开除了。他的动作无力,因此球队的经理有意要他走人。经理对他说:“你这样慢吞吞的,根本不适合在球场上打球。贝特格,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
贝特格没有其他出路,因此去了宾州的一个叫切斯特的球队,从此他参加的是大西洋联赛,一个级别很低的球赛。和约翰斯顿队175美元相比,每个月只有25美元的薪水更让他无法找到激情。但他想:“我必须激情四射,因为我要活命。”
在贝特格来到切斯特球队的第三天,他认识了一个叫丹尼的老球员,他劝贝特格不要参加这么低级别的联赛。贝特格很沮丧地说:“在我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前,我什么都愿意做。”
一个星期后,在丹尼的引荐下,贝特格顺利加入了康州的纽黑文球队。这个球队没有人认识他,更没有人责备他。在那一刻,他在心底暗暗发誓,我要成为整个球队最具活力、最有激情的球员。
每天,贝特格就像一个不知疲倦和劳顿的铁人奔跑在球场,球技也提高得很快,尤其是投球,不但迅速而且非常有力,有时居然震落接球队友的护手套。
在一次联赛中,贝特格的球队遭遇实力强劲的对手。那一天成为他生命里最深刻的烙印。那一天的气温达到了37.78℃,身边像有一团火在炙烤,这样的情况极易使人中暑晕倒,但他并没有因此退却。在快要结束比赛的最后几分钟里,由于对手接球失误,贝特格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攻向对方主垒,从而赢得了决定胜负的至关重要的一分。
发疯似的激情让贝特格犹如神助,它至少起到了三种效果。第一,他忘记了恐惧和紧张,掷球速度比赛前预计的还要出色;第二,他“疯狂”般的奔跑感染了其他队友,他们也变得活力四射,他们首先在气势上压制了对手;第三,在闷热的天气里比赛,贝特格的感觉出奇地好,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从此,贝特格每月的薪水涨到了185美元,和在切斯特球队每月25美元相比,他的薪水在10天的时间里猛增了7倍,这让他一度产生不真实的感觉。
拿出100%的热情来对待1%的事情,而不去计较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你就会发现,原来每天平凡的生活竟是如此的充实、美好。
伟大人物对使命的热情可以谱写历史,普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则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麦当劳汉堡店内的员工,他们的工作很简单,并且有一套非常有效的生产作业在背后支援。他们也很少遇到不寻常的要求,跟客户打交道也不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工作,员工们对此倾注了100%的热情。他们永远面带微笑,非常有礼貌地向客人请示,热情让他们做事机敏——工作速度既快,质量又好。
对于一名员工来说,热情就如同生命。凭借热情,我们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让他们理解你、支持你,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凭借热情,我们更可以获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赢得珍贵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一个没有热情的员工不可能始终如一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可能做出创造性的业绩。如果你失去了热情,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在职场中立足和成长,永远不会拥有成功的事业与充实的人生。所以,从现在开始,对你的工作倾注全部热情吧!
热忱是克服困难的勇气
热忱是一种具有矢量性的精神力量,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它可以调动人们积极主动工作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枯燥的工作会变得兴趣盎然;它可以帮助人们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即使是困难的工作,也会变得简单易做。
拿破仑之所以能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创造者,能推动整个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进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自身所肩负的“重要使命”怀有满腔的热忱。
传奇式复印大王保罗·奥法里,在1970年还仅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旁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金考”复印店的小业主,其全部资产是一台复印机和5000美元贷款。但他却硬是凭着对出售商品的热忱,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使“金考”快印成为一家在全世界拥有1100多家分店、25000名员工的复印王国。该公司还在1999年、2000年、2001年连续三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最适合工作的100家公司”之一。
卓有成就的人,都是对工作怀有满腔热忱的人。他们能用100%的热忱去做1%的事情,而不去计较那1%的事情的微不足道;他们能用100%的热忱去对待任何一项工作,而不去考虑那项工作的报酬如何。因为他们相信,有耕耘必有收获;100%的热忱投入,一定能带来丰硕的果实。
态度热忱,会使你充满活力,工作会干得有声有色;态度冷漠,会使你垂头丧气,工作会干得黯然失色。
当你对工作怀有满腔的热忱时,你就会发现,你的工作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活动。为快乐的活动而工作,即使是最平凡的事情,也会变得意义非凡;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你也不会掉以轻心。
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你想成为卓有成就的人,你就必须对工作怀有满腔的热忱。无论你面对的是哪一种工作,你都要以热忱的态度而不是以冷漠的态度来对待它。一个对工作没有热忱的员工不可能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组织分配的工作,更不可能创造辉煌的业绩。
成功与否取决于人的激情
热忱是战胜所有困难的强大活力,它能使你全身所有的神经都处于兴奋状态,去实现你梦寐以求的事,它不能容忍任何有碍于实现既定目标的干扰。
激情可以与人分享或复制,而且不影响其原有的程度,它是一项分给别人之后反而会增加的资产。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会越多。生命中最巨大的奖励并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由激情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当你兴致勃勃地工作,并努力使自己的老板和客户满意时,你所获得的收益就会增加。
你言行中的激情是一种神奇的要素,它足以吸引你的老板、同事、客户和任何具有影响力的人,它是你工作成功的关键要素。
如果你不能全身心地、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那么无论你做什么工作,都可能会沦为平庸之辈。
没有激情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没有激情的公务员是不可能处理随时发生的公共事务,没有激情的商人也不能把生意做到世界各地。激情,是所有伟大成就取得过程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最好的劳动成果总是由头脑聪明并具有工作热情的人完成的。
在一家大公司里,那些吊儿郎当的老职员们嘲笑一位年轻同事的工作热情,因为这个职位低下的年轻人做了许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然而不久他就被从所有的雇员中挑选出来,当上了部门经理,进入了公司的管理层,令那些嘲笑他的人瞠目结舌。
激情是一种工作的精神特质,代表一种积极工作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员工,热忱程度与表达方式不一样;同一个员工,在不同情况下,热忱程度与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但总的来说,热忱是人人具有的,善加利用,可以使之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在工作中,要想与别人竞争,必须保持一股工作的激情,让你的加油站时刻充盈。
同样一份工作,同样由你来干,有激情和没有激情,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使你变得有活力,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创造出许多辉煌的业绩。而后者使你变得懒散,对工作冷漠处之,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发明创造,潜在能力也就无所发挥。你不关心别人,别人也不会关心你;你自己垂头丧气,别人自然对你丧失信心;你成为企业里可有可无的人,你也就等于取消了自己继续从事这份职业的资格。可见,培养职业热忱是竞争中至关重要的。
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激情。激情,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活力;热忱,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强。不要畏惧热忱,如果有人愿意以半怜悯、半轻视的语调把你称为狂热分子,那么就让他这么说吧。源源不断的激情,使你永葆青春,让你的心中永远充满阳光。让我们牢记这样的话:“用你的所有,换取你工作上的满腔热情。”
老板最喜欢有工作激情的人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比尔·盖茨的这句话阐释了他对工作的激情。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员工,最重要的素质是对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责任及其他(虽然它们也不可或缺)。他的这种理念已成为微软文化的核心,像基石一样让微软王国在IT世界傲视群雄。
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是企业最欣赏的人。任何企业都希望员工对工作抱有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的员工才是企业进步的根本。具有激情的员工能够感染别人的情绪,使事情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对于工作饱含激情的人,永远都是企业最为欣赏的人。
微软公司宁愿任用曾经失败的人,也不愿要一个处处谨慎却毫无建树的人。
微软在对应骋人员面试中有一个名为“挑战”的秘密测试武器。“挑战”的最早版本出现在口头进行的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中,测试的人可能会给出无标准答案的公开试题,例如在不使用秤的情况下,怎样称出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重量?
答案显然不是唯一的。如果被测试的人不断地改变答案,那么得分为零。只有在被测试者利用逻辑为自己的答案进行辩护,并连续挫败两次挑战时,答案才会被认为是正确的。在整个面试过程中,考官会引导应聘者说出一些完全肯定、毫无争议的正确答案,然后说“等一下”,故意和他唱反调,直到他们能够充分证明自己答案的正确性为止。没有激情的应聘者会选择放弃,这样的人绝对不会被录取。而一个有激情的应聘者会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样的人才可能被录用。
老板最欣赏那种永远充满激情的人,没有哪个老板愿意去重用一个缺乏激情的人,同事们也不愿意和一个整天无精打采的人共处一屋檐下。只要心中激情不灭,我们就可以把枯燥的工作变得有趣,使自己充满快乐,让自己处于对工作狂热追求的状态,更可以赢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
曾帆就是那种充满激情的人,虽然现在他看起来好像只有四十岁,其实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在公司中属于老字辈的行列,但他从来就没有认为年龄会是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他对工作依然充满了激情,把自己混于小字辈中间,和他们一起跑市场,一起加班到深夜,精力充沛,连年轻人都自叹不如。
在公司里,曾帆的笑容是最灿烂的,笑声是最爽朗的。他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感觉自己正在经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老板从来没有因为他的年龄而小看他,经常把重大的任务交给他,向他取经,他丰富的经验是公司“取之不竭”的宝库。工作是曾帆谋生的手段,但他从不把谋生看成是工作的全部意义所在,他把工作当成了人生的一种快乐的使命并投入自己的全部激情,充满激情的工作成了他留住青春的秘诀。千里马之所以能一日千里,是因为它还没有丧失奔跑的激情。
你的激情是不是已经成为了即将燃尽的油灯?赶快为自己加满油,重新点燃自己的激情,使自己获得新生吧!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要有激情,激情是工作的灵魂,对工作没有了激情,也就没有了动力,对待工作就会得过且过,没有激情的人永远不会做出卓越的成绩。
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
我们的生命,一半是给工作的。如果我们缺乏对工作的激情,工作就会变成无休无止的苦役,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美国女记者多罗西·汤普森将她的报纸专栏作为自己的武器。她的专栏文章由报业辛迪加向50多家报纸发稿,那些富有洞察力又注入了丰富感情的政治评论,使得同行们充满理性的专栏文章黯然失色,1840年,她的读者高达70万人。
把工作当成人生乐趣成就了汤普森。在职场上,这种激情创造成功的范例还有许多许多。
我们往往把工作当成赚钱的手段,很少把它与实现快乐的途径联系在一起,而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以金钱的多少为转移的。
许多在大公司工作的员工,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受过专业的训练,他们朝九晚五穿行在写字楼里,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拿一份不菲的薪水,但是他们并不快乐。他们是一群孤独的人,不喜欢与人交流,不喜欢星期一;他们视工作如紧箍咒,仅仅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出来工作;他们精神紧张、未老先衰,常常患胃溃疡和神经官能症,他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一个女孩刚到一家创办不久的石油公司从事展销业务,本来展览经济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在这一行里有许多美好前景可以开拓,但初创阶段的公司业务并不是很好,她的薪水要比其他员工少一半。收入上的差距使她心理不平衡了,她开始私下寻找跳槽的机会,结果跳槽不成,第二年她也被公司解雇了。
女孩的致命伤在于她丧失了上进的动力和兴趣,从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其实工作的成就感绝不只是靠金钱得到的。把收入看淡一点,从工作中发现兴趣,远比盲目地另找一份工作要更实际。
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而不是等待未来能给我们带来乐趣的事情;热爱工作,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而不过多地计较得失;不只把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而把它看做发展自己潜能与天赋的机会,看做可以让我们过得更快乐的方法,这就是我们事业成功的秘诀。
激情,是成就丰功伟绩的钥匙
一个人工作时,如果能以奋斗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论他所做的工作怎样,都不会觉得辛苦。如果我们能以充分的热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那么我们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那么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人。所以,在各行各业都有发展才能提高自己的机会。在整个社会中,实在没有哪一份工作是可以藐视的。
美国伟大的哲学家爱默生说:“不倾注激情,休想成就丰功伟绩。”激情是工作的灵魂,是一种能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的力量,是不断鞭策和激励我们向前奋进的动力。在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过程中,激情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可使我们不惧现实中的重重困难。每一项发明,每一个工作业绩,无不是激情创造出来的,激情是工作的灵魂,甚至是工作本身。对于一个有激情的人来说,没有不值得挥汗的小事,也没有干不好的事。
司特莱底·瓦留斯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制造家,他制作一把小提琴,往往要经过不少岁月。但是你可不要以为他太痴了,他所制造的成品现在已成稀有宝贵的珍物,每件能值万金。可知世上任何宝贵的东西,你如果不付出全部精力、不畏千辛万苦地去做是得不到的。
能否成就一番事业,工作激情尤其重要。人活着需要激情,工作着更需要激情。激情是活力的源泉,是生命价值的体现,更是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催化剂。没有激情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不可能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更不可能有创业的力量和勇气,也就不知道工作的快乐,而指望他成为团队的领袖,更是妄想。
没有激情的人,永远不会有真正切实的行动。如果一个人整天无精打采、心神恍惚,做事总是按部就班,或许不会轻易出大错,但也绝不会做到最好……这样的人,你能想象他敢于冒风险、顶压力、克服种种困难,领导一个团队迈向成功吗?没有激情的人容易志短,并且往往受制于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只能妥协,这一妥协又于无形中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错过了发展的良机,最后只好随波逐流。
“工作着,快乐着,功成名就着”,对于没有激情的人,那只能是一种奢望,因为他根本体会不到工作中的乐趣,不会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前景去努力挖掘潜力,他只把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
在工作的热情中创造奇迹
热忱是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激活起来,完成他心中渴望的事情的一种状态。
姜平是一家公司的采购员,非常勤奋,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忱。他所在的部门并不需要特别的专业技术,只要能满足其他部门的需要就可以了。但姜平千方百计找到供货最便宜的供应商,买进上百种公司急需的货物。
姜平兢兢业业地为公司工作,节省了许多资金,这些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他29岁那年,他为公司节省的资金已超过80万美元。
公司副总经理知道这件事后,马上就增加了姜平的薪水。姜平在工作上的刻苦努力博得了高级主管的赏识,使他在36岁时成为这家公司的副总裁,年薪超过50万美元。
你把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做,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工作联系起来,你就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感觉到使命感和成就感,从而彻底改变浑浑噩噩的工作态度。
热忱还具有感染力。当一个热情的人出现时,其他人就很难再无动于衷地保持冷漠。一群热忱的人组成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能量将是无穷的。
汤米是一家电脑公司的业务主管,现在这家公司的生意相当红火,公司的员工对待自己的工作也充满了热情和骄傲。
但是,以前并不是这种情况。那时候,公司里的员工们都厌倦了自己的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经做好辞职的准备了。但是,汤米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对工作充满了激情,这种精神状态点燃了其他员工胸中的热情火焰。
每天,汤米第一个到达公司,并微笑着与每一位同事打招呼。工作时,他容光焕发,好像生活又焕然一新。在工作的过程中,他调动自己身上的潜力,开发新的工作方法。在他的影响下,公司的员工也都早来晚走,斗志昂扬,纵然有时候腹中饥饿,也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经常保持这种激情四射的工作状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经理提拔到主管的位置。
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员工们也一个个充满了活力,公司的业绩不断上升。
汤米的成功在于他内心始终对工作保持着火一般的热忱,无论外界环境怎么样,他始终斗志昂扬、激情四射地去工作。可以说,正是他积极热忱的工作态度成就了他骄人的业绩。
那些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忱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像今天这样,给满腔热情的年轻人提供了如此多的机会。正如一位著名企业家所说:“成功并不是几把无名火烧出来的成果,你得靠自己点燃内心深处的火苗。如果要靠别人为你煽风点火,这把火恐怕没多久就会熄灭。”
在工作时,如果你能以火焰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不会觉得辛苦。热忱是实现工作理想的有效方式,用热忱点燃自己的工作,即便是最乏味的事情,也会变得富有生趣。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丝毫热忱的人会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用热忱去点燃自己的工作。
对于职业人而言,当你正确地认识到自身价值和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时,当你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并感到个人潜力得到发挥时,你就会产生一种肯定性的情感和积极态度,把自觉自愿承担的种种义务看做是“应该做的”,并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即使在各种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非但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湿火柴点不着火。”当自己觉得工作乏味、无趣时,有时不是因为工作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我们的着火点不够低。没有选择或现状无法改变时,至少还有一点是可以选择改变的:是积极投入地享受还是被动无奈地接受折磨,这取决于自己的心态。点燃我们心中的热情,从工作中发现乐趣和惊喜,在工作的热情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吧!
激情是工作最好的朋友
许多人对自己的工作一直未能产生足够的激情与动力,主要的问题可能就出在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需要这份工作。
其实,能拥有工作是幸福的,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说:“工作是你可以依靠的东西,是个可以终身信赖且永远不会背弃你的朋友。”
赋予你所做的工作以重要性,激情也就随之产生了。激情是高水平的兴趣,是积极的能量、感情和动机。
连拥有亿万资财的汽车业巨子都还是如此地热爱工作,那我们似乎也难以找出不喜爱工作的理由了。
由热爱工作到对工作产生热情,是一个熟悉并逐渐深入工作的过程。随着工作的深入,热情可以转化为激情。
激情是工作最好的朋友,是否具备这种古老的狂热精神,决定了你是否能拿到订单,是否能够得到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你是否能保住你的工作。
雅诗·兰黛是许多年来一直盘踞《财富》与《福布斯》杂志等富商榜首的传奇人物。这位当代“化妆品工业皇后”白手起家,凭着自己的聪颖和对工作、事业的高度热情,成为世界著名的市场推销专才。由她一手创办的雅诗·兰黛化妆品公司,首创了卖化妆品赠礼品的推销方法,使得公司脱颖而出,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她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事业,不是靠世袭,而是靠自己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激情态度得来的。在80岁前,她每天都能斗志昂扬、精神抖擞地工作10多个小时,其对工作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实在令人惊讶。今天的兰黛名义上已经退休了,实际上,她照例会每天穿着名贵的服装,精神抖擞地周旋于名门贵户之间,替自己的公司做无形的宣传。
一个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的人,无论在什么公司工作,他都会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一项职业;无论工作的困难有多大,或是要求多么高,他都会始终一丝不苟,不急不躁地去完成它。
有许多公司的老板,多年来费尽心机地在寻找那些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的员工,因为企业的支撑和发展都需要这样的员工。一个对工作缺乏激情的员工,是无法把工作真正做好的。
IBM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部长曾对记者说:“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而言,我们希望招到的员工都是一些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这种人尽管对行业涉猎不深,年纪也不大,但是,他们一旦投入工作之中,所有工作中的难题也就不能称之为难题了,因为这种激情激发了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钻研的细胞。另外,他周围的同事也会受到他的感染,而产生出对待工作的激情。”
有激情就意味着受到了鼓舞,鼓舞为激情提供了能量。赋予你所做的工作以重要性,激情也就随之产生了。即使你的工作不那么充满魅力,只要善于从中寻找意义和目的,也就有了激情。
激情是火花,把我们和他人都激励起来,使我们在精神上做好准备去实现我们的工程、兴趣、目标和梦想。
激情是一种能源,当我们感到进展不顺或一筹莫展时,能推动我们继续前进。
成功与其说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激情。激情,使我们的生命更加有力;激情,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源源不断的激情,会使你永葆青春,让你的心中充满阳光。
实际上,激情可以伴随你征服一切难题与困扰。看看那些在社会生活中激情洋溢的人多么受欢迎,只要你激发自己的激情,保持对工作的满腔热忱,你就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无尽的动力,你也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积极主动做事的砝码
卓越的员工要取得更高的成就,就必须有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精神。即使摆在面前的任务十分无趣,也不要找借口,而要出色地把任务完成。要成为深受老板喜欢的卓越员工,成为公司里面不可缺少的人物,除了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应该尽可能地多做一点儿,即使老板并没有要求这么去做。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只要自己主动一些,一切就会变得美好起来。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做,并且尽最大的努力将它做得更好,这是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领悟到积极主动去工作可以免除工作中辛劳的秘诀,那么他就掌握了达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状态工作,即便从事的是被一般人认为是最卑微、低下的职业,也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小柳是一家公司的秘书,一天中午休息的时候,人事部门经理走进来问他,哪儿能找到一个人来帮忙处理一下手头必须马上完成的公司文件。
小柳告诉他,公司的人都出去用工作餐了,如果晚来五分钟,自己也会走。
人事部门经理听后,带着一点遗憾正想离去,小柳却主动告诉他自己愿意留下来帮忙,因为“午餐可以等一会儿再吃,工作却不能耽误”。
做完工作后,这位经理询问了小柳的姓名,致谢后离去了。小柳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大约在一个月以后,公司人事发生了调动,他们部门要重新调换主管,没想到最后公布出来的名单竟然是小柳。
小柳部门的同事对人事部的决定感到不解,便要求人事部门经理解释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事部的经理将上次的事情告诉了大家,原来所有的原因都是因为小柳那天中午所做的事情。
其实,在那个时候,小柳并没有责任利用自己中午午餐和休息的时间去帮助人事部门经理,但是他却积极主动地做了,牺牲自己一点休息的时间给自己带来一个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因此,对一个希望成功的员工来说不应该抱有“我必须为老板做什么”的想法,而应该多想想“我能为老板做些什么”,像小柳一样积极、主动地去做。任何一个卓越员工都是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人。
主动地去做好一切,千万不要等到你的老板来催促你的时候,才像被迫一样地去工作。这样不但不能将工作做好,还会觉得工作就是对自我的一种折磨。积极主动,不要做一个墨守成规的员工,不要害怕犯错,老板没让你做的事你也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当你成功地完成任务之后,无疑又是给自己职业生涯的天平上加了一块砝码。
成功来自于先天的聪明和后天的努力
成功来自于先天的聪明和后天的努力。先天的聪明是天赋,可遇不可求;后天的努力却要求你自己去把握。你能否取得成功,能否超越平庸,还要看你能不能主动去把握机会。
嘉楠在参加她现在就职的单位招聘时,她的主动精神一直让应聘考官记忆犹新。
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刚刚大学毕业的嘉楠到当地的人才市场上去寻找工作时,发现有一家招聘摊位前挤满了求职人员,嘉楠于是也挤过去看。她发现这家单位正好也招聘自己想要寻找的秘书职位。
由于前来应聘的人特别多,再加上当时正值酷暑期间,大厅内温度非常高,众多求职者的嘈杂声让应聘考官心烦意乱。就在应聘考官决定当天暂时停止招聘时,他突然发现整个大厅里的嘈杂声没有了,当应聘考官正要站起来看个究竟时,应聘考官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是前来应聘的一个女孩子,在大厅内主动地帮助维持秩序。应聘考官听到这话,心头一震:自己从事招聘工作这么多年了,还从来没有遇见类似这种女孩的主动工作行为呢!像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强烈的女孩现在的确很少见,这种行为难道不正是一个秘书所要具备的基本要求吗?
于是,这位应聘考官立即停止手头的工作,并让旁边的工作人员把正在大厅后面维持秩序的嘉楠小姐叫到自己的跟前,并向她询问她为什么能够主动站出来维持大厅的秩序,同时戴上自己的眼镜仔细地看了嘉楠提交给他的求职简历。嘉楠拂了拂额前的头发,然后面带微笑地说:“没什么,我也是求职队伍中的一员,维持好求职秩序和环境,是每一位求职人员应该做的事情,况且主考大人您也需要清净一些来阅读我们的求职材料。”经过一番问答,这位应聘考官紧握嘉楠的双手,并向她表示感谢。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嘉楠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求职成功者。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嘉楠这种看似无意但积极主动的行为,正是帮助她求职成功的主要原因。
分外工作也是能力的一种提升
斯拉在一家大公司办公室从事打字工作。一天,同事们出去吃饭了,这时,一个董事经过她们部门时停了下来,想找一些信件。这并不是斯拉分内的工作,但是她依然回答道:“对此信我一无所知,但是,达斯先生,让我来帮助您处理这件事情吧!我会尽快找到这封信并将它放在您的办公室里。”当她将他所需要的东西放在他面前时,董事显得格外高兴。
4个星期后她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部门工作,并且薪水提高了30%。猜猜是谁推荐她的?就是那位董事。在一次公司管理会上,有一个更高职位的工作空缺,他推荐了她。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也许这些额外的付出就是你走向成功的开始。
艾伦在一家五金店做事,每月的薪水是75美元。有一天,一位顾客买了一大批货物,有铲子、钳子、马鞍、盘子、水桶、箩筐等等。这位顾客过几天就要结婚了,提前购买一些生活和劳动用具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货物堆放在独轮车上,装了满满一车,骡子拉起来也有些吃力,顾客希望艾伦能帮他把这些东西送到他家去。其实送货并非是艾伦的职责,艾伦完全是出于自愿为客户运送如此沉重的货物。
途中车轮一不小心陷进了一个不深不浅的泥潭里,顾客和艾伦使尽了所有的力气,车子仍然纹丝不动。恰巧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驾着马车路过,帮艾伦他们把车子拉出了泥潭。
当艾伦推着空车返回商店时,天气已经很晚了,但老板却并没有因艾伦的额外工作而称赞他。一个星期后,那位商人找到艾伦并告诉他说:“我发现你工作十分努力,热情很高,尤其我注意到你卸货时清点物品数目的细心和专注。因此,我愿意为你提供一个月薪500美元的职位。”艾伦接受了这份工作。
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帮助别人解决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种提升。你做的每一份分外的工作,其实,最终也会有一份分外的报酬,只不过有时是你看不到的。
做老板眼里的好员工
现今的生活步调变化极快,每个人的想法和感觉也各不相同。如果想让老板了解你,你就必须抓住适当的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及时主动地表达出来。
不管你资格有多老,能力有多强,只要你是下属,你就只能在上级的支持和允许下工作。如果没有这种支持和允许,你将无法工作,更不要说创出成绩了。
作为下属,你应该及时向老板汇报工作进程:工作正在进行中,工作预计会延期或者工作已经完成。作为员工,你的声音一定要让老板听见,这一点很重要。
彼特从小就被父母教导,要埋头苦干不要夸夸其谈。走上社会工作了以后,彼特依然不怎么跟人说话,他谨守父训: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用口夸出来的。部门会议上讨论项目,彼特也总是躲在角落,虽然他觉得那几个口若悬河的家伙,说了许多废话,提的建议也不怎么高明,可他也不愿出风头去与他们争辩。但部门经理特别喜欢那些发言活跃分子,对于埋头苦干的彼特常常视而不见。
其实,老板也有解决问题的压力,也希望有下属积极为他们出谋献策,也希望与下属们多沟通。员工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应该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让老板听见。当你独立做一个项目时,应每隔一段时间就向老板发一封E-mail,告诉他你最新的进展。E-mail有时白天发,有时夜晚发,这样老板能感觉到你一直在努力工作,并且非常重视与他的沟通。
老板有时需要员工提出一些新招,独特的“点子”。这些“点子”即使不一定被采用,也能给老板思考问题和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如果你没有见解,那是对老板最不好的交代,因为老板不喜欢只会苦干而不懂实干的人。
与老板沟通,力争给老板简洁、有力的报告,切莫让浅显和琐碎的问题烦扰他,但重要的事还是必须请示。
与老板交谈时,不要虎头蛇尾。不把最后一句话说清楚,会给老板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甚至使老板怀疑你的工作能力。相反,把话尾讲清楚会使老板感受到你的魄力,认为你很干练,同时也令人感觉到你的开朗性格。
有些人工作兢兢业业,但却不善于向老板汇报工作,这对于一个管理众多部属的老板来说,他们往往就是一群容易被遗忘的人。有时老板心情不好时,甚至会说:“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要想帮助老板成功,就要时时保持与老板的沟通,时刻与老板的思维保持一致,把自己的能力和思想,充分地展现在老板面前,这才是老板眼里的好员工。
积极主动会让你的事业抢占先机
很多人认为,公司是老板的,自己只是替别人工作,工作得再多、再出色,得好处的还是老板,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存有这种工作态度的人很容易成为“按钮”式的员工,他们常常是按部就班地工作,缺乏活力,甚至趁老板不在时没完没了地打私人电话或无所事事地遐想,这种做法无异于在浪费自己的生命,自毁前程。
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而应该把公司看做像自己开的一样。这是你自己的事业,除了自己之外,全天下没有人可以掌控。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高效地工作,你每天都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学习新知识并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你必须从工作角色的转换中学得新的事物并一一虚心求教,这样你才不会成为某一次失业统计数据里面的一分子。
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地工作,并且切实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责任,持续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始终坚持不懈地去做,你的表现便能达到崭新的境界,为此你必须全力以赴。
首先,要积极主动地思考。
任何工作都存在改进的可能,你应该抢先在老板提出问题之前,把答案奉上。这样的行动是最深得老板之心的,因为只有这样的职员才真正能减轻老板的精神负担。这时,你代替老板考虑并解决了问题,他就不用再为此占用大脑空间,可以腾出来思考别的事情了。
事实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也许可以说,能长期跟老板在工作上竞赛,而且能把对方击败的,就已经具备当老板的资格了。要成为老板的心腹,即使不能每一次都比老板反应得快,但一定要在每一次行动中表现你的主动和忠诚。老板在知道你的能力和忠心后,就很自然地会对你信任起来,再棒的老板都需要有人才在身边的。
其次,不要满足于自己的成就。
老板成功的原因在于一步步地积累,从不满足。如果你想比他工作效率更高、更出色,就应该时刻警告自己不要躺在床上睡懒觉,让自己每天都站在别人无法企及的位置上,这样机会很快会垂青于你。
最后,比老板工作的时间要长。
千万不要认为你的老板整天只是打打电话,喝喝咖啡而已。实际上,他们头脑中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着公司的行动方向。老板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并不少见,所以你不要吝惜自己的私人时间,一到下班时间就率先冲出去的员工老板是不会喜欢的。即使你的付出得不到什么回报,也不要斤斤计较。除了自己分内的工作之外,尽量找机会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公司觉得你物超所值。这样既会得到老板的重用,又可以锻炼自己,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能够做到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工作的人太少了,但是如果你能成为其中一员,当然会有很大收获。要忠诚于企业,忠诚于老板,忠诚于事业,要想成为一个好员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你一定要做到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地去工作。
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不懈怠的学习力才是百战百胜的利器,尤其在感觉自己不足的时候,业余进修、学以致用是一条捷径。
“全球第一女CEO”、惠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费奥莉纳从秘书工作开始职业生涯,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我价值,一步步走向成功,并最终从男性主宰的权力世界中脱颖而出。
卡莉·费奥莉纳学过法律,也学过历史和哲学,但这些都不是她最终成为CEO的必要条件。卡莉·费奥莉纳并非技术出身,在惠普这样一家以技术创新而领先的公司,她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才能达到。
她说:“不断学习是一个CEO成功的最基本要素。这里说的不断学习,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变化,不断体会更好的工作方法和效率。我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做过一些不起眼的工作,但我还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找最合适的岗位。因为,只有我的工作与我的兴趣相吻合,我才能最大限度地在工作中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在惠普,不只是我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整个惠普都有鼓励员工学习的机制,每过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坐在一起,相互交流,了解对方和整个公司的动态,了解业界新的动向。这些小事情,是保证大家的步伐紧跟时代、在工作中不断自我更新的好办法。”
你的知识对于所服务的公司而言是很有价值的宝库,所以你要好好自我监督,别让自己的技能落在时代的后头。
在老板看来,如果你是刚入公司的新人,勤于学习是必要的,因为有太多专业技能、工作技巧、职场理论、企业文化、人际关系有待熟悉知晓;如果你已是工作数年自认“资深”的员工,也不可倚老卖老、妄自尊大,否则很容易被后生小辈迎头赶上。
职场生涯没有一通到底的通行证,充电是必需的,但要选择有实用价值、有针对性地去学。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一定非要脱离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充电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的,读一本书、与同事探讨工作中的问题,都是充电的过程。如果你想要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也是一样的,只要你用心就能学好。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随时都可以在身边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而那正是最有用的、最适合你职业的学习内容。
很少有人能够具备与生俱来的领导能力,真正成功的领导者肯定是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而逐步成功的。
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就能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作为一个员工,不论处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时刻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
跳槽一定要慎重
许多公司花费了大量资源对员工进行培训,然而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往往一走了之,有些甚至不辞而别。那些留在公司的员工则整天抱怨公司和老板无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将所有责任全部归咎于老板。但是,我们却发现,在管理机制良好的公司,跳槽现象也频繁发生,员工同样也不安分。因此,不得不使我们将视线转移到员工本身的心态上来。结果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跳槽并非公司和老板的责任,更多在于员工对于自身目标以及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实力,以及对那些向他们频频挥手的公司抱有过高的期望。
当这种风气蔓延到整个商业领域时,许多员工也受到传染而投入跳槽大军中,使整个职业环境持续恶化。
杰弗里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规模很大,历史悠久,在全球也很有名,福利、待遇、薪水也不错,缺点是分工太细、流动性差、纪律太多。千篇一律的制服和单调的工作,无法满足他在读书的时候就拥有的梦想,因为他一直想做一个有优越感的、工作独立的员工。工作几年来,他一直在为“跳槽”努力,后来终于如愿以偿。
但是从踏进另一家的第一天起,老板的刁难、同事的冷漠、工作的压力,无不让他心灰意冷,只有委屈的份。而且上班路途远,无法正常下班,总也不能适应环境,心情郁闷,感觉一下老了很多。每当想到原来的单位和同事,眼圈禁不住发红,上班成了地地道道的煎熬。在这种情况下,杰弗里决心离开,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在人力资源经理眼中,大学毕业后第一个5年中出现跳槽经历的人根本不能为自己加分,即使被录用也只能当新手培训;毕业后干满5~6年以后,才能被列为初步有经验的人员,可以作为熟练人员录用,在一线独当一面;毕业后干8~9年的工作可以加不少分。毕业后5年内跳槽次数越多,常常使你已获取的工作经验贬值得越厉害,从而出现不是“报酬往高处”走,而是“报酬踏步不前”的状态。在别人每年都从业绩良好的公司里按部就班取得5%~15%的加薪时,你的踏步不前事实上就是“水往低处流”了。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更换工作的频率已经越来越快,平均5年换一次工作。年轻人跳槽的频率比这还要快得多。
职业选择是为了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发挥自我价值,有所作为。一旦工作确定,就要认真干一段时间,争取早点干出成效来,以作为个人能力的证明。如果自己没有一个明确定位,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搞不清,长此以往,结果在哪儿也扎不下根,只能毁掉自己的前程。
一个频繁转换工作的人,在经历了多次跳槽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遇到困难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也想跳槽,看见好工作(无非是多挣几个钱)想跳槽,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就是想跳槽,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转移阵地来解决。这种感觉使人常常产生跳槽的冲动,甚至完全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
久而久之,自己不再勇于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了,而是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回避、退缩。这些理由无非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啦,老板不重视啦,命运不济啦,怀才不遇啦,别人不理解啦等,幻想着跳一个新的单位后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著名银行家克拉斯年轻时也不断在变换工作,但是他始终抱有一种理想——管理一家大银行。他曾经做过交易所的职员、木料公司的统计员、簿记员、收账员、折扣计算员、簿记主任、出纳员、业务员等等,试了一样又一样,最后才接近自己的目标。
他说:“一个人可以有几条不同路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能在一个机构里学到自己所需的一切学识和经验当然很好,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常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他必须懂得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我换工作仅仅是为了每周多赚几块钱,恐怕我的将来早为现在而牺牲了……我之所以换工作,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公司和老板无法再给我带来更多的教益了。”
社会固然需要一定的复合型和通用型的人才,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是由那些专业人才来维系着的。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明出获得专利的新型产品,就与他们拥有大量的各行各业的高、精、尖专业人才有关。因此,专家建议青年人要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刻苦钻研,不要被暂时的炫目光环迷住双眼而不断地跳槽。
做职场上的变色龙
变色龙温顺而又不具备猛兽般的攻击性。然而,它们却广泛地分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无论怪石嶙峋、寸草不生的险峰,还是酷日当头、干旱无比的沙漠,都留下它们悠然行走的踪影——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变色龙得以悠然生存的唯一法宝。
面对不断变化着的职场环境,职场人唯有像变色龙一样,随时随地地跟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才能迅速地适应它,才能在这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中赢得更多胜出的机会。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世界500强这样的大企业,他们都具有超大规模化、国际化和内部分工多样化的企业格局。所以,企业客观上越来越要求员工,尤其是那些精英员工必须具备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的能力。
刚刚进入微软的员工,听到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的学历和现有的知识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唯一能够影响的就是你三个月以内的底薪。因此你的一切必须从适应开始!”
微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总是通过定期地更换工作环境,来磨炼员工的适应能力。
在微软公司里,每一个员工在同一个岗位大约只能待三个月,然后就被安排去干别的工作。因此,微软的员工可以说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为了更快地适应环境,每个员工都不得不自发地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熟悉不同的工作,了解整个公司不同部门的不同需求。
从短期利益上看,如此频繁的人员调动可能会影响到员工业务的熟练,可是从长远看,这却是对员工适应能力的绝好锻炼,更有助于他们发挥自己对工作的潜能和创造性。也只有这样,整个微软公司才能永葆一种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态势。
那些越是优秀的员工,在艰苦的环境里越是表现出顽强的韧性和乐观的态度,因为他们知道,适应工作环境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播种的过程,环境越艰苦,往往收获也就会越丰厚。
变色龙能够从千百万年前一直繁衍生存到今天,而且仍旧保持着旺盛的种族活力,不正是因为它们能迅速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磨炼吗?
职场也是如此,只有那些像变色龙一样适应并战胜了环境挑战的员工,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变色龙一样的员工,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可以快速地适应并融入到新的工作中,打出一片新天地,他们才是优秀企业最需要的人!害怕新环境,不愿意适应新环境的员工,无疑在拒绝新环境的同时,也拒绝了新的发展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但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基础,同样也是职场上每个员工必须遵循的必然法则。
作为企业中的员工,不应惧怕工作环境的改变,相反,应该把这种变化视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契机,是公司在给自己提供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的机会,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干。那些拒绝去适应新环境或者害怕面对新环境的员工,只能在企业的发展中越来越默默无闻,最后惨遭淘汰。
服从,让你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服从是一种美德,是员工职业精神的精髓。服从是执行的第一步,要求所有员工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听从领导的决策,并立即遵照指示做事,力求第一时间圆满完成任务。一个人只有在学习服从的过程中,才会实现团队的利益和自我价值,这样的人也是企业里最可爱的员工。
一个高效的企业必须有良好的服从观念,一个优秀的员工也必须有服从意识,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企业整体的利益,不允许部属抗令而行。一个团队,如果下属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那么在达成共同目标时,则可能产生障碍;反之,则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使团队胜人一筹。
如果要问什么样的员工最难管理,相信大多数老板都会说是那些不服从自己决策的员工;如果再问他们怎样管理这样的员工,相信老板们都会说:不是我炒他们,就是他们炒我。那些能留在公司里并被老板赏识的员工,他们总是服从老板的决定,即使在自己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会向老板呈述自己的建议,但是仍然会听从老板的指示。
公司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计划,而计划的执行者是公司中的每一位员工,所以,执行态度的提升对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位年轻人毕业于著名的石油大学,后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手里。他拿着盒子快步登上高高的狭窄的舷梯,气喘吁吁满头是汗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主管转身背对着他打开盒子,看了一会儿从盒子里取出来的东西,然后封好包装并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让他送回去。他又快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领班同样背对着他,然后换了一个新盒子,也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给主管。
他看了看领班,犹豫了一下,又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浑身是汗两腿发颤,主管却和上次一样,背对着他仔细看了会儿后又在盒子上签下名字,让他把盒子再送回去。他擦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向舷梯,把盒子送下来,领班重复着第一次的动作,再次换了个新盒子并签完字,让他再送上去。
这时他有些愤怒了,他看看领班平静的脸,尽力忍着不发作,又拿起盒子艰难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爬。当他上到最顶层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傲慢地说:“把盒子打开。”他撕开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装了两枚螺母。他愤怒地抬起头,双眼喷着怒火,射向主管。
主管又对他说:“把这两枚螺母分别拧到那边的螺钉上。”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啪”地一下把盒子摔在了地上:“如果这样戏耍人的话,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看摔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全释放了出来。
这时,主管站起身严肃地对他说:“螺母虽小,但却能固定住这座井架。你可能不知道,你反复地上下没有白忙活,因为找到了适合的螺母。再者,我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这就要求队员身上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才能完成海上作业任务。作为一个优秀的海上油田钻井队队员,首先应该对上级命令绝对服从,它是成就油田事业的素质之一。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你没有把螺母拧到螺钉上。现在,你可以走了。”
服从角色的宗旨,就是坚决地遵循指示去做事,高效率地去完成任务。
服从是成为优秀员工的首要任务。只有定位好自己服从的角色,才能在现代的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使你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员工。
服从对任何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员工要认真地、不断地检讨自己的行为,磨合自己的服从意识,这才有可能远离乌合之众,走向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开始。
  专注于小事是走向成功的砝码
伟大始于平凡,不屑于平凡小事的人,他的理想即使再壮丽,也只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肥皂泡。要想壮志凌云,就必须脚踏实地,专注于小事。
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事情,谁都知道该怎样做,问题在于谁能坚持做下去。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伟大,最后,他收获的可能只是失败。谁能想到,其实伟大就存在于你身边的平凡之中呢?
恰科年轻的时候,到一家很有名的银行去求职。他找到董事长,请求能被雇佣,然而没说几句话就被拒绝了。当他沮丧地走出董事长办公室宽敞的大门时,发现大门前的地上有一个图钉。他弯腰把图钉拾了起来,以免图钉伤害别人。
第二天,恰科出乎意料地接到银行录用他的通知书。原来,就在他弯腰拾图钉的时候,被董事长看到了。董事长认为一个如此精细小心的人,是非常适合在银行工作的,于是改变主意录用了他。
董事长的判断是正确的,恰科在银行里样样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后来,还成为了法国的银行大王。
由此可见,成功最重要的秘诀就在于:能去做别人不愿做的小事。因为像他们那样不拒绝平凡的小事,并且多年如一日做下来的人是少之又少。
生活中,职场上,有许多人也许很有才能,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把一些平凡的小事做好。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纯属偶然。可是,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呢?
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凡事着眼于大处,已经成为我们做事的习惯。而与我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德国人和日本人为代表的近乎刻板的认真:如果一块橡皮掉在室内的某个桌子底下,德国人必先找个原点,画个坐标系,逐区域搜索;日本人会一板一眼把屋子的角落搜个遍,直到找到为止。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做市场调研时,居民吃什么食物,看什么电视节目都在记录之列。
全球500强的企业无一不是立足于细节。肯德基的管理制度十分严格,每种原材料搭配的精确分量、切青菜与肉菜的先后顺序与刀刃宽窄、烹煮时间的分秒等都有明确规定;全球500强之首的沃尔玛,会对曾在全球所有连锁店里消费过的顾客的年龄、地址、消费总额等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而沃尔玛的所有员工,包括总裁对细节的注重更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总裁沃尔顿外出不会浪费一块香皂,公司所有的工作记录本都是用废报告纸裁成。
“关注细节”并非是小题大做,我们可以看出,对细节的认真成就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事实:德国希特勒时代修筑的高速公路现在还在使用;由德国人设计的上海地铁一号线和本国人设计的二号线在大方面没什么不同,但正是被二号线忽略的诸如站台瓷砖颜色、入口的三级台阶之类的细节使二号线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
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也许看不见什么成就;一旦做坏了,就使其他工作受连累,一直影响下去,就会把一件大事弄垮。
一名美国游客在泰国曼谷度假。清晨酒店一开门,一名漂亮的泰国小姐微笑着和他打招呼:“早上好,杰克先生。”这名美国游客非常惊讶,没有料到这名旅馆的楼层服务员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服务员解释说:“杰克先生,我们每一层的当班小姐都要记住每一个房间客人的名字。”美国客人一听,非常高兴。
在服务员的带领下,这位美国客人来到了餐厅就餐,服务人员上菜时,都尊敬地称呼他杰克先生。这时来了一盘点心,点心的样子很奇怪,美国人就问站在旁边的服务员:“中间这个绿色的是什么?”那个服务员看了一下,后退一步并作了解释。当美国客人又提问时,她上前又看了一眼,又后退一步才作回答。原来这个后退一步就是为了防止她的口水会溅到菜里,美国客人对这种细致的服务非常满意。
这位美国游客退房准备离开酒店时,酒店服务员把收据折好放在信封里,还给这位客人的时候说:“谢谢你,杰克先生,真希望第6次再看到你。”第6次再看到,原来那次是这位美国客人第5次去泰国曼谷。
过去很久了,有一天这个美国人收到一张卡片,发现是泰国曼谷酒店寄来的,上面写着:“亲爱的迈克先生,公司全体上下都很想念你,下次经过泰国一定要来看看我们。”下面写的是:“祝你生日快乐。”原来这一天是这个美国人的生日。
这种细致入微的优质服务无疑赢得了美国顾客的心。细微之处见精神,服务质量的好差尽在细节之中。
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也许影响全局的就是这一细微之处,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细节上的功夫不可或缺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一般人会疏忽,大专家、大学者也会疏忽。在别人不留心的地方做文章,从细节之处下功夫,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法国人莱比锡是19世纪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1825年莱比锡从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那里学成归来,年仅22岁,便已是台森大学的教授。
一天,一个制盐工厂的熟人给他送来了一瓶浸泡过某种海藻植物灰的母液,请他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经过一番处理,莱比锡从中提炼出某些盐类。他又将剩下的母液与氯水混合,再加一点淀粉试剂,母液立即呈蓝色,这说明母液中含有碘化物。第二天一早,莱比锡又拿起这溶液来看,发现在蓝色的含碘溶液上面还有少量的棕色液层,这液层是什么呢?他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想当然地断定它是氯化碘,于是马上贴标签,实验便告结束。
一年以后,一个与莱比锡同龄的法国青年巴拉,因为家境贫寒,一面在当地学院读书,一面在药学专科学校实验室当助手。他没有轻信莱比锡的结论,而对棕色液体进行多方试验,结果发现了一种化学性质与氯、碘极为相似的新元素“溴”。莱比锡因为自以为是、忽视细节,与一个重大的发现,也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失之交臂。为了永生不忘这一深刻教训,莱比锡每当指导学生实验时,就将“氯化碘”标签拿出来,告诫学生不得粗心大意,而应留心细节的发现。
每一条跑道上都挤满了参赛选手,每一个行业都挤满了竞争对手。请看下列企业在细节上的功夫:
戴尔电脑公司的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开发分为18个过程域、52个目标和300多个关键实践,详细描述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麦当劳的面包不圆和切口不平都不用;奶浆接货温度要在4摄氏度以下,高一度就退货;一片小小的牛肉饼要经过40多项质量控制检查;生菜从冷藏库拿到配料台上只有两小时的保鲜期,过时就扔掉。生产过程采用电脑操作和标准操作,制作好的成品和时间牌一起放到成品保温槽中。炸薯条超过7分钟,汉堡包超过19分钟就要毫不吝惜地扔掉。麦当劳的作业手册,有560页,其中对如何烤牛肉饼一项就写了20多页。
海尔生产线的十个重点工序都有质量控制台,155个质量控制点都有质量跟踪单,产品从第一道工序到出厂都建立了详细档案。
正是这些细节上的功夫,才使得戴尔成为了笔记本电脑的老大,才使麦当劳能够在快餐业长盛不衰,也才使得海尔能够成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
企业无论大小,职位无论高低,细节上的功夫不可或缺。只有下足了细节上的功夫,才能够成就大的事业。
事无巨细,会成为你一生的精神财富
如果你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工作中,这种习惯就会自觉地支配你的行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把工作干得轻松自如,有条不紊。这样,工作的过程,就是你享受快乐的过程。
刚刚大学毕业半年的刘媛,在一家外企公司做行政助理。一次,公司开新产品推广会,部门所有的人都连夜准备文件,上司分配给刘媛的工作是装订和封套。刘媛的上司是一个50多岁的美国人,他一再叮嘱刘媛:“一定要做好准备,别到时措手不及。”刘媛听了不以为然。心想:这种小学生都会做的事,还用得着这样婆婆妈妈地嘱咐我?于是她没怎么理会。同事们忙忙碌碌,她也没帮忙,只是坐在座位上装模作样地做自己的工作,实际上是在看一本美容杂志。文件终于交到她手里,她开始一件件装订,没想到只钉了二十几份,钉书机“咯噔”一声空响,钉书钉用完了。她漫不经心地抽开钉书钉盒,脑子里轰的一响——里面没有钉书钉了!她马上到处找,找来找去都找不到。上司看见后,也立刻让所有人翻箱倒柜,却连一排也没找到。
当时已是深夜了,而文件必须在第二天早上9点大会召开前发到代表手中,上司怒不可遏地对她大喊:“不是叫你做好准备吗?怎么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呢?”
凡事都要从小事做起,有时候一点点的小事看起来无关紧要,却可能影响整个大局。办公室里无小事,不管你身处何位,都要事无巨细,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作为一名员工,要养成认真对待自己每一项工作的优良习惯,开始可能不适应很痛苦,其实这并不是很难,一旦养成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会成为你一生的精神财富。如果你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就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一种亲切感,会从心底里把工作当成自己的第一需要,从此,工作对你来说变成了一种乐趣。
从小事上寻求突破
工作中无小事,所有的成功者与我们一样,每天都在对一些小事全力以赴,唯一的区别是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企业管理中我信奉这么一句话:每天只抓好一件事等于抓好了一批事,因为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抓好了一件事会连带着把周围的一批事都带动起来。在企业中,有时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却起着关乎全局的作用。一些看似平淡的小细节,却反映着大问题。
1997年,《海尔人》记者在刚搬进海尔园一个月的洗衣机公司,发现三楼女洗手间的卫生纸盒被加了一把锁,问清洁工为什么这样做,回答说:“员工素质太低,不加锁,纸就被人拿跑了!”于是记者发表文章《谁来“砸开”这把“锁”》,文章分析道:这把锁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员工观念、素质亟待提高。上锁,这很简单,但这锁能提高员工素质吗?卫生纸可以锁,其他问题呢?二是因为管理者头脑中有一把“锁”:放弃了最艰苦的工作——教育员工、提高员工素质,没有把教育人当做“长期作战”的战略来部署。文章希望管理者能从头脑中“砸开”禁锢自己思路的这把“锁”!
文章的发表,立刻引起了反响,集团上下展开了一场“千锤重叩砸开这把锁”的大讨论。有人说:“洗衣机公司的客观环境得到了改造,主观世界也必须改造。用锁是改变不了员工的主观世界的。锁,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有人说:“卫生纸盒加锁锁住了观念,锁住了员工素质再提高的契机。”洗衣机公司的许多员工对卫生纸上锁表示了愤慨,他们说员工的素质并不像管理者想象的那样,到了卫生纸非得上锁不可的地步。
集团大抓此事,让所有员工参与讨论,反思一下自身的素质状况:生活中的锁打开了,头脑中的“锁”呢?以小见大,以小带大。海尔的这种做法充分说明了小事的作用,说明了工作中无小事。
任何小事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大事联系在一起。小事是大事的组成部分,包含着大事的意义。做好小事是完成大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工作中的小事绝不能采取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的态度。
很多时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实现工作中的一个突破,甚至改变商场上的胜负。所以,在工作中,对每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地做好。
不要小看小事,不要讨厌小事,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工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才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
从小事上寻求突破,能解决工作中的大问题。担负着企业生死存亡责任的企业家们,在纵观企业全局的同时,不妨试着从小事上去寻求突破,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细节的疏忽,会让你满盘皆输
一个小小细节的疏忽,就让你满盘皆输,而且输得很惨。这不是骇人听闻,而是现实生活中时刻发生、到处存在的事情。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不大不小的“事件”吧。
东北一家国有企业与一家美国大公司商谈合作问题,这家企业花了大量功夫做前期准备工作。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公司邀请美国公司派代表来企业考察。前来考察的美国公司代表在这家企业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企业的生产车间、技术中心等一些场所,对中方的设备、技术水平以及工人操作等,都表示了相当程度的认可。中方工厂非常高兴,设宴招待美方代表。宴会选在一家十分豪华的大酒楼,有20多位企业中层领导及市政府的官员前来作陪。美方代表以为中方还有其他客人及活动,当知道只为招待他一人之后,感到不可理解。美国代表在回国之后,发来一份传真,拒绝与这家中国企业合作。中方认为企业的各种条件都能满足美方的要求,对代表的招待也热情周到,却莫名其妙地遭到美方拒绝,对此也相当不理解,便发信函询问。美方代表回复说:“你们吃一顿饭都如此浪费,要把大笔的资金投入进去,我们如何能放心呢?”
对于这家东北企业来说,能得到一笔巨额投资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这次合作是一件大事,但这件大事却毁于一顿饭的“小节”。
某市有一家药厂,准备引进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当时,请来了世界著名的拜尔公司来厂考察。拜尔公司派代表来这家药厂考察。在进行了短暂的室内会谈之后,药厂厂长便陪同这位代表参观工厂。就在参观制药车间的过程中,药厂厂长随地吐了一口痰。拜尔公司的代表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场景之后,便马上拒绝继续参观,也终止了与这家药厂的谈判。
事后厂长派人询问原因,这位代表非常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辈祝福小辈的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