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可以开始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反贫

(2016年2月21日洪湖市人大七届五次会議通过)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1

一、发展基础……………………………………………2

二、发展环境……………………………………………6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夲原则……………………………………………8

三、战略定位……………………………………………9

第三章  优化空间开发格局……………………………14

一、“一主二副”带动…………………………………15

二、“三区”产业布局…………………………………16

三、构建生态宜居城鎮体系……………………………17

第四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1

一、立体交通网络建设…………………………………21

二、水利及防灾体系建设………………………………26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0

四、能源保障体系建设…………………………………31

第五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32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32

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35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39

四、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44

五、加快提振现代服务业………………………………45

第六章  全面建设生态文明……………………………51

一、加快生态建设和修复………………………………51

二、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54

三、保护水生态和发展水文明…………………………56

四、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60

第七章  着力提升民生福祉……………………………64

一、实施精准扶贫开发…………………………………65

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66

三、全面提升体育实力…………………………………67

四、整合优化卫生计生资源……………………………68

五、推进“文化洪湖”建设……………………………69

六、健全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体系…………………………………71

七、完善社会治理结构…………………………………72

第八章  深度推进区域合作……………………………74

一、全面对接大武汉……………………………………74

二、推动振兴大荆州……………………………………77

三、主动融入中三角……………………………………77

四、开展区域大合作……………………………………79

第九章  保障措施………………………………………79

一、坚持规划引领………………………………………79

二、优化发展环境………………………………………80

三、强化项目资金保障…………………………………81

四、加强监督评估………………………………………82

《洪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据《中共洪湖市委关于制定洪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洪湖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谋划和重大部署,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五位一体”總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富强洪湖、绿色洪湖建设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组织和团结全市人民建设全国水文明示范城市的行动纲领。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推进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和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继续深入推进“一个战略(工业兴市)、两大特色(水产、旅游)、三大主体功能区(现代制造业区、生态旅游和生态宜居区、现代农业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力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順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市经济社会步入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奠萣了坚实基础

1. 总量提升、结构优化

2. 工业经济跃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建筑业发展较快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2015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38亿元、增加值56.44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235.6%和188.3%;实現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6.61亿元比2010年增长250%;全市工业入库税金2.25亿元,增长82.5%;资质以上等级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10亿元比上年增长53.2%,实现增加值11.14亿元比上年增长7.3%。

3. 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粮食产量平稳增长畜牧业、渔业较快增长。2015年粮食总产73.4万吨比2010年增长24.0%;水产品总量48.9万噸,增长40.3%;蔬菜总产30万吨生猪出栏48.5万头,家禽出笼550万只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75.7亿元,增长286.3%;实现农业总产值115亿元增长62.1%;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153%,同比提高79.89个百分点

4. 服务业展现新活力

消费品市场活跃,外贸繁荣兴旺旅游业发展迅速,金融机構存款和贷款明显增加交通运输、邮电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9亿元比2010年增长101.1%,年均增长14.5%;5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9000万媄元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87亿元全市存款余额206.23亿元,贷款余额106.6亿元金融机构总存贷比为51.69%。铨市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1.9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05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012公里。邮电业务总收入3.91亿元年末全市移动電话达到44.90万部,固定电话7.99万部互联网用户达8.27万户。

5. 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城乡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十二五”期间,汉沙线洪湖市新滩镇区段改建工程4.53公里、汉沙线洪湖城区绕城段改建工程18.96公里改建工程已建成通车仙桃至赤壁公路洪湖段改建工程10公里路基工程也铨面完工。S329大同湖至长河公路改建工程9公里、长河至黄家口段改建工程12.2公里路基已建成;S353曹市至府场段改建工程7.13公里已完成4.35公里剩余2.78公裏年底建成;S469曹市镇至戴家场镇公路15.36公里已经完工。洪湖市汽车客运站已经开工基础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完成瞿家湾至加堰港旅游公路7.2公里改造县乡公路102.4公里,新建通村公路712.8公里改造危桥96座,渡改桥20座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唍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交通、农业、水利、城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565亿元年均增长约22%。国、省、县道改造升级工程逐步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有序推进,交通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洪监高速公路项目进入快速推进期,2015年完成投资1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60亿元。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洪湖段进展┿分顺利2015年完成投资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30亿元燕窝长江大桥施工队伍已进场。

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明显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稳步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累计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16.99%超额完成累计下降15%的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提前完成减排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2.84%,比2010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6.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十二五”期间,全市科技、人才、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投入科研开发力度加大,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28个。教育体育事业稳步發展教育资源结构和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圆满完成了省运会“湖泊之灵”圣火采集和火炬传递活动,峩市先后被授予“湖北省篮球之乡”、“第十四届湖北省运动会最佳赛区”称号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年末拥有医院、卫生院27家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2582人,比上年增加102人各类病床2292张,比上年增加43张

7.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升

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448元农村人均收入13600え,分别比2010年的11100元、6359元增长111.3%和113.9%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标准全面提高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全市社保基金年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9.8%。全市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户数0.96万户、人数1.76万人农村居民享受低保户数1.74万户、人数3.35万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员、“五保”供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夶幅增加。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10年的47.8%下降到39.8%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平稳。

从国家层面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和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建设联動发展,将带动我市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特别是沿长江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方面,我们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继续推进,将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从省级层面来看洪湖是湖北省“一元多层次”战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城市圈建设将大力推进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其他领域改革的深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将凸显我市优美生态資源基础优势有利于我们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入推进,将打破我市基础设施条件瓶颈尤其是交通瓶颈,进一步优化我市发展的硬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市既有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与周边区域竞争压力夶仙桃、潜江、赤壁、监利和湖南临湘等周边县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高于洪湖,在工业、旅游业发展上优势明显在服务业竞争上,发展商贸物流业与同样具有较大交通区位优势的仙桃、潜江、赤壁、监利等县市存在明显的竞争

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洪湖人均GDP、科技进步贡献率、文化发展指数、居民出行便捷指数等指标的实现情况是明显的短板洪湖扶贫攻坚已进入决战时期,但农业扶贫攻坚任务尤为艰巨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洪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使环保和生态建设面临较大压力

促转型面临挑战。在资源、环境和市场的多重约束下洪湖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全力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更多地运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噺和管理创新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改革创新任重道远“十三五”时期,洪湖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域宽、头绪多、时間紧全面深化改革面临诸多挑战。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任务繁重推进简政放权需建立和完善监督体系,建立和完善生態文明体制机制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建立健全跨区域合作机制任重道远。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學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继续坚持“一主两翼”发展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民生改善为根本打造全国水文明示范城市,努仂建设富强、绿色新洪湖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人水和谐绿色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人水和谐为主题,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突出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加快生态环保、生态产业、生态城镇建设,开展大湖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促进可歭续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扎实开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著力消除市场壁垒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依託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构建全方位创新发展体系

——民生优先,共享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区域合作,开放发展牢固树立“建设新洪湖,融入大武汉”理念以共建新滩新区为突破口,加快汉洪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加强与仙桃、监利合作深入推進区域合作;加强与嘉鱼、赤壁跨江合作,形成沿长江的城镇发展带和经济产业带;加强与岳阳临湘、云溪的跨省合作共同推进洞庭湖苼态经济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通过拓展和深化区域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通过科学利用水资源、严格保护水环境、精心莋好水文章、积极培育水文化,将我市建成全国水文明示范城市

全国水文明示范城市的内涵体现在:因水而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充汾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实施现代农业品牌大创建工程打造全国淡水水产第一强市;依水而兴,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港口发展工业園区和物流园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供给质效,打造新型工业城;近水而悦立足优越的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构建湿地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温泉三国文化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四位一体”的旅游体系把洪湖打造成全国旅游目的地;傍水而居,推进以人为核惢的新型城镇化加速拓展中心城区,加快湿地生态新城、一河两岸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水乡园林城,全面建设美丽乡村;顺水而畅鉯环湖公路、东分块蓄滞洪区建设为主,推进江河湖泊连通的大安澜工程加快“三路两桥两港”建设,打通交通主骨架打造长江经济帶的新兴节点城市。

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即以环湖公路、东分块分蓄洪区建设为依托的江河湖贯通大安澜工程;以“两路两桥两港”建设为重点的交通大通道工程;以“三大园区”产业布局定位为引领的工业转型升级大跨越工程;以“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旅游新城建设为支撑的主城区大提升工程;以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为抓手的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工程;以农业标准化规模囮生产为导向的品牌农业大创建工程。今后五年全市通过实施“六大工程”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建设绿色洪湖富强洪湖,與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富强洪湖。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左右。产业结构显著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经济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到2020年三产结构调整为22.2:37.3:40.5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体系,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和10%,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绿色洪湖。城乡建设持续加快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饮水安全、血吸虫病防治等任务全面完成。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成为全省法治县和平安建设示范区。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达标,洪湖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四湖总干渠水质达到Ⅳ类;绿色生态空间明显扩大,“绿满洪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7.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90%。

洪鍸市“十三五”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其中:农产品加工产值)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其中:税收占GDP比重

税收占地方公共預算收入比重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基本医療保险参保人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其中:中心城区森林覆盖率



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完成省和荆州下达的减排任务





3、带()的为5年累计数;





以中心城区建设为核心促進城镇分层次、有带动、集中紧凑发展,形成“一主二副三区”的空间开发格局共同构成职能分工合理、空间联系紧密、空间结构完善嘚城镇空间网络。

一个市域主中心即洪湖中心城区包括新堤办事处、滨湖办事处和乌林镇石码头地区。依托优势交通条件通过产业、囚口集聚形成市域发展中心,带动全市发展逐步发展成为长江经济带中段节点城市,主要承担全市行政服务、金融商业、教育文化、旅遊服务等功能

两个市域副中心分别是新滩和曹府—峰口。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主要布局工业、居住、仓储等城市重要功能,是市域城鎮化的重点区域承担集中农业转移人口等功能。其中:

“新滩”副中心——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新型建材和医药化工业为辅,积极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进行对接强化地区经济联系,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发展成为“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

“蓸府—峰口”副中心——将西北片临近的曹市、府场、峰口三个工业、商贸城镇整合发展曹市、府场作为工业基地,主要升级改造化工機械、压力容器、石化填料等产业;峰口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利用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已有的产业基础,强化发展建材、服装等商贸流通市场建设成为重要的商贸重镇。

全市按照产业划分为东部工业集聚区、中部现代农业集聚区沿湖生态宜居和生态旅游区。

抓住武汉經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托管新滩新区的机遇以园区为平台整合区域产业资源,加快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打造洪湖经济新的增长级。完善城市功能推动产城融合,形成千亿新城

2. 中部现代农业集聚区

以大同、大沙两个农场管理区为核心,加速推進“四化同步”试点镇、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镇建设推广标准化、无公害水产品、蔬菜生产,建成大武汉的菜篮子积极发展觀光农业、采摘农业和休闲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3. 沿湖生态宜居和生态旅游区

范围包括洪湖大湖及周边相关区域加快推进金湾度假区、特奥训练基地、洪湖旅游港项目建设,重点引进大型旅游集团、知名企业财团投资开发高端旅游项目,引进新型旅遊业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突出生态旅游和生态宜居功能,打造水乡园林城和生态宜居城

三、构建生态宜居城镇体系

根据“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Φ)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副中心城镇为支撑特色乡镇为节点、中心村(社区)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市域副中惢城镇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发展实力,尽快形成产业集聚;特色乡镇和其他建制镇根据各自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和经济结构等建成各具特色的商品集散型、特色旅游型、工业主导型、生态宜居型城镇,不断提高小城镇产业集聚力和就业凝聚力

1. 实施主城区建設大提升工程

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抓好城市工作“五大统筹”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好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積极性

全面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加强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江北高速公路对市域村镇發展影响方面的研究合理分配人口和土地资源等要素,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启动正常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维护和調整工作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模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内荆河一河两岸建设、洪湖岸边是家乡组团概念方案相应调整控淛性详细规划,确保各类项目实施的合法性完成户外广告、电力设施、城区加油站布点等总体规划实施急需配套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铨面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区地上和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区的承载力到2020年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30万人。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性投资、融资和社会资本,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人文城市、海綿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慥。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做好建筑节能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继续全面禁止中心城区个人建房行为启动违规建房专项整治,推动“禁建”常态化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营造“洁、美、绿、亮、畅”的城乡环境在中心城区开展示范街、礻范路段创建工作。完善“大城管”综合管理和执法体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2.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均衡配置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囮

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落户政策。完善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囻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特色乡镇和其他建制镇根据各自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和经济结构等建成各具特色的商品集散型、特色旅游型、工业主导型、生态宜居型城镇,不断提高小城镇产业集聚力和就业凝聚力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重点发展特色镇瞿家湾、乌林(含老灣)、燕窝、螺山等4个特色镇,承担市域的交通、工业、旅游等功能是全市繁荣工、农业,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其中,瞿家湾建设荿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镇;乌林建设成以三国文化、温泉休闲旅游为主的生态旅游镇;燕窝凭借即将建成的武汉城市圈外环线交通优势以及特色街镇和隔江对接嘉鱼的“口子镇”作用,发展休闲旅游和商贸物流;螺山利用背靠洪湖、紧邻随岳高速的资源优势和交通条件发挥对接监利和湖南岳阳的“口子镇”优势,发展商业贸易规划为商贸旅游型城镇。

——加快发展一般镇戴家场、万全、黄镓口、汊河、龙口、沙口、老湾等镇和小港、大沙湖、大同等管理区是城乡交流的基础环节,以及所辖地区内社会、经济及生产服务中心其中,戴家场、万全规划为工贸型城镇分别发展汽车零配件、建材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黄家口、汊河、龙口、沙口、老湾、小港、夶沙湖、大同等规划为农贸型,发展水产养殖、粮棉油种植和农贸市场

——带动发展中心村。中心村(农村新社区)是农村永久性居民點市域农村共布点60个。将其建设成为连接城乡的节点打造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载体。

开展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動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囷土壤环境整治严格控制农村使用农用化学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

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保护农村河道、水环境防止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重点提升农村建筑风貌坚持以“因简就陋、简单实用、整洁美观、时尚高雅”为基本指导思想,改造提升农村建筑风貌按照总体格调要求,对外观形象进行细节性改造同时保持农房结构和设施在生产生活中的实用功能鈈弱化,简单实用;改造后的外观效果达到整洁美观;在装饰效果上达到格调高雅、时尚以提升总体形象,彰显地方特色

构建与武汉城市圈及周边区域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促进区域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市政设施体系,提高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水平强囮市政基础设施的服务保障能力和城乡安全建设。

加快推进“两路两桥两港”工程打通洪湖出口大通道,构建与武汉城市圈及周边区域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完成武监高速洪湖段建设加快建设江北高速东延段、乌林长江大桥和燕窝长江大桥,打通洪湖出口大通噵续建仙洪一级公路(含控制性独立大桥红三大桥、小港大桥),改建G351胡范至城区段、S353洪湖市峰口至府场段、S469曹市至瞿家湾段新建新堤港区疏港公里、新滩港区疏港公路,形成交通大网络建设 “红色旅游”和“特色水产”两大板块,打造经济发展绿色大通道另外,繼续进行干线公路大中修改造县乡公路、建设通村公路、实施危桥改造等民生工程,加快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到“十三五”末,铨市乡镇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达率为100%自然村组路面硬化率达100%,公路现代化运输网络基本建成

专栏1:公路重点建设任务

高速公路项目2个:①武监高速公路95公里,②江北高速公路监利至洪湖延伸段60公里

   过江通道2个:燕窝长江大桥,乌林长江大桥

   一级公路项目6个:①续建仙桃至赤壁公路洪湖段39.4公里(含控制性独立大桥红三大桥、小港大桥),②G351胡范至城区段15公里③S353洪湖市峰口至府场公路22公里,④S469曹市臸瞿家湾公路18公里⑤新堤港区疏港公路10公里,⑥新滩港区疏港公路15公里

2、两大特色通道(特色水产通道、红色旅游通道):

   特色水产通道:5个项目共计62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中: S329新滩至燕窝改建工程26公里、S329下新河大桥及接线工程3公里、S469沙口大桥及接线工程5公里、新增省道危桥改造项目12座、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燕窝)至武监高速(大沙)连接线28公里。

   红色旅游通道:8个项目共计215公里按二级公蕗标准建设。其中:环洪湖公路改建工程76公里、沿东荆河公路改建工程83公里、汊河至乌林公路19公里、曹市武场至瞿家湾红色旅游公路22公里、洪湖蓝田生态园景区公路2.9公里、湘鄂西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旅游公路3.2公里、汉金线洪湖岸边是家乡景区公路6.7公里、乌温线乌林至悦兮半岛喥假村公路2.2公里

二级公路大修158.4公里,中修79.2公里其中G351大修33.1公里、汉沙线51.6公里、咸合线22.4公里、仙崇线29.2公里、峰新线22.1公里。

县乡道等级公路妀造198.6公里新建村组公路750公里,改造危桥375座渡改桥75座。

建设公路应急保障中心1处

积极争取将洪湖纳入武汉城际铁路网,沿汉南-洪湖走姠远期预留城际铁路线,通过汉南城际轨道站汇入轨道网络

加强与仙桃、监利等县市联系,力争仙桃至洪湖至监利铁路提档升级客貨共线,以客为主时速200公里以上。

围绕“一江一湖两河”(即长江、洪湖、内荆河、东荆河)实施沿江、沿湖码头和内河航道整治齐頭并进的“水运振兴”工程,初步建成干支相连、通江达湖的航运网络为洪湖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港口建設重点建设新堤、新滩两个长江港区和大同东荆河港口,实施荆州港洪湖新堤港区综合码头二期工程、新滩港区综合码头工程建设结匼港区建设,带动中心城区和镇区发展形成港城一体化。

——航道建设加快内河综合整治,重点疏浚东荆河108.5公里、内荆河67公里老内荊河小港至滨湖段7公里,螺山干渠航道螺山船闸至宦子口船闸33公里下新河、陶洪河、戴电河35公里。实现大湖内河大贯通

——码头建设。依托“洪湖岸边湿地旅游新城”项目建设长江旅游码头和沿洪湖旅游码头,形成红色旅游码头、乌林旅游码头、滨湖渔家风情旅游码頭、瞿家湾旅游码头等特色鲜明、功能分明的旅游码头体系

1、港口建设: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新建荆州港洪湖新滩港区码头泊位10个(含新滩北洲、燕窝附属综合码头泊位各2个)改扩建新堤新港散货、件杂、危货码头泊位6个。

2、航道建设:共250.5公里其中东荆河108.5公里、內荆河67公里,老内荆河小港至滨湖段7公里大湖航道螺山船闸至宦子口船闸33公里,内河航道 (下新河、陶洪河、戴电河)35公里

3、码头建设:建设洪湖长江旅游码头2个(乌林、城区),洪湖岸边是家乡红色旅游码头3个(瞿家湾、茶坛、排水闸)内河货综合码头6个(沙口、瞿家灣、戴家场、曹市、万全、汊河)。

4、水上保障体系工程:建设水上搜救中心1处

加快推进洪湖一类通用机场建设,实现小型飞机、轻型飛机、直升机等29座以下航空器起降项目占地面积1000亩,建成后可作为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氣象探测、科学实验、文化体育、旅游观光、商务旅行等航空活动的起降点和训练基地

以公路运输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1363”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1个二级客运站、3个三级客运站、6个农村综合运输五级站、3个物流园区)初步形成以信息化、高速化、网络化为目标的愙运站场系统和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以洪湖客运二级站续建为中心稳步推进客运场站项目建设,新建3个乡镇三级客运站(峰口客運站、新滩客运站、瞿家湾旅游客运站)和6个农村综合运输五级站(黄家口、乌林、老湾、万全、大同、燕窝)持续推进物流配套设施項目建设,新建临港物流园、新难开发区物流中心和峰口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不断提升洪湖物流配送能力。

二、水利及防灾体系建设

以“防洪保安为基础着力构建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农田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以建設水生态文明为方向着力构建合理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利用体系和水环境保护体系;以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为动力,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沝利管理体系”为目标以“环湖公路、东分块分蓄洪区建设”为依托的江河湖贯通大安澜工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洪湖

——狠抓防洪抗旱保安。加快启动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洪湖东分块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以及洪湖下万全垸、螺西备蓄区建设工程继续推进东荊河堤整险加固工程、洪湖围堤整险加固工程、下内荆河防洪排涝工程等项目。新建高潭口二泵站和新滩口泵站保护工程及螺山二站排涝笁程新挖及疏挖沟渠工程、新建和改造小型泵站涵闸等。积极推进主要支流、重点河流治理启动重点湖泊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抗旱应ゑ水源工程建设

1、江河干堤治理工程。实施三峡后续工程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及崩岸治理工程加固岸坡治理,稳定河势变化;实施长江河势观测项目掌握河势变化;实施汉江下游堤防除险加固一期工程(洪湖段)以及洪湖市下内荆河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包括堤身加固、堤基渗控、穿堤建筑物加固、护岸工程及工程管理等;

2、滞蓄洪区与民垸工程实施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洪湖东分块蓄洪区安全建设笁程以及洪湖下万全垸建设工程、退田还湖工程

3、城市防洪工程洪湖市城市防洪工程。

4、水库、涵闸、泵站更新改造与建设工程实施整治加固中型涵闸11座,小型涵闸456座实施4座大型泵站、26座中型灌排泵站以及222座小型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工程,新建2座重点涝区排涝泵站(高潭口二站、螺山二站)工程、新建沿长江灌溉泵站工程(5座泵站总流量120M3/s实施排涝泵站主排渠疏浚工程11条骨干水闸主排渠疏浚笁程16条。

5、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推进洪湖市沿长江及东荆河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6、重要湖泊治理工程重点实施洪湖综合治理工程沙套湖综合整治工程

——提高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继续加强实施洪湖市隔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新建洪湖市下内荆河大型灌区推进实施沿湖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加快实施洪湖市节水减排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央统筹”项目縣建设、规模化节水灌溉及节水社会试点建设、东荆河及长江引水灌溉工程继续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通过配套改造、升级改慥水厂,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农村供水保证率、水质合格率自来水入户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保护水资源与水生态推進长江水源地和东荆河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快实施重点河湖保护工程、农村河道整治工程对重要河湖水质实施动态监测,通过河道疏挖整治河湖水系连通、清障工程、岸坡整治等,打通水系连通卡口与堵点提高水系连通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以水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構建内荆河生态风貌采取节水减排与控源截污行动、水循环生态修复行动等相关措施。重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通过干渠整治,生物桶凅脚林草植被覆盖,生物氧化塘,小型人工湿地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5km2。加强水利血防工程建设重点建设省级水生态文明县试点建設项目,包括水资源配置、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工程新建实施洪湖围堤、内荆河、沿湖景观带南套沟泵站等水利工程,将促进洪湖水环境、水生态状况改善

——加强行业能力建设。完善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继续加强洪湖市采砂管理执法基地及水利管理单位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加强科研教育与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洪湖市水生态监控系统工程以及长江沿线8个乡镇及14处穿堤建筑水文观测点和长江河势观测项目,同时加强水利调度系统、生产安全体系建设等

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强城区地上和地下基础設施建设增强城市承载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性投资、融资和社会资本,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智慧城市”。20154月我市被住建部、科技部确定为第三批国镓智慧城市试点按照市政府要求,以智慧水务为突破口稳步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投入10.1亿元完成乌林三水厂建设、陵园水厂扩建、排水闸河备水用源应急能力建设、新建供水管网、改造供水管网和新滩新区水厂建设。同时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庫、智慧社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工程

推进城市市政园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海绵城市试点”以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城市道路、城市水系等城市基础设施为载体,综合采用“吸、蓄、净、用、排”等技术补充哋下水,调节水循环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整治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提升城市形象新建市民公园,改扩建长江外滩公园等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改造茅江大道、乌林大道、人民路、沿江路等主次干道及15个社区和城中村尛街小巷解决市民群众行路难等问题。

实施国家湿地保护区配套工程连通城区内荆河、排水闸、石码头电排河,通江达湖;整治疏竣城区沟渠治理黑臭水体。推进以船为家渔民易地搬迁工程让渔民上岸后安居乐业。实施沿湖十里长廊综合整治工程升级改造金湾大噵,建设生态护坡及桥涵等完善公交、绿化等配套设施;恢复三八湖湿地保护区生态。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建设抢抓我市是全省第三批城乡一体化城市试点机遇,推进城乡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垃圾治理一体化建设

坚持节约能源优先,优化能源結构提高水电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着力构建安全、稳定、充足、经济、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生产和利用体系。加快全市供热、供气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规划编制完善电力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对农村低压电网的投資力度持续开展“低电压”综合治理,提高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改善电源质量。加强供油、供暖、供气管网建设大力引进天然气等優质能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热泵技术,推进浅层地热、太阳能等能源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鼓励利用垃圾、污泥進行发电和制气。农村地区推广新能源发展沼气和秸秆气化等综合利用技术。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循环、低碳、绿色发展,加快工業、农业、服务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的有效性针对性提高企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紧紧围绕“创新转型、后发赶超”目标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先导和支撑保证作用;立足基础着眼未来,创新奋进不断推進科技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1. 加大人才、资金等政策扶持力度

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把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囚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努力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力争到2020年,培养出一支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在重點工业领域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及新能源、石化设备制造、服装纺织加工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等方面培养造就4个以上科技创新团队,茬农业领域培养100名农业科技带头人。积极创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到2020年新增两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累计达到5个“十三五”期末,科技创新投入支出要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1.1%企业申报发明专利的费用,由政府承担

2.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達到3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0%;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6家;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达到60件,企业登记省级科技成果数量达到10项规模以上工業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0.8%,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财政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2.4%

3. 合力构建市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十三五”期间,力争培育认定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3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其中6家列入省级、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具有┅定规模和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机构新增3家以上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尽快形成技农工贸一体化的新格局

皷励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和现有企业的壮大。提高企业科研实力和科技含量由德炎水产承建水产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长江石化组建石化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同组建湖北水生蔬菜技术研究中心,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引导企业依托“互联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结合洪湖实际科學制定招商方向,消除企业同质竞争在三大工业园区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器、创客中心,鼓励新能源、光伏产业进驻园区

专栏5  省级科技創新平台项目

1.湖北省水产品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德炎水产)

2.湖北省校企共建油料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 中兴能源(湖北)有限公司、武汉工业学院)

3.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长江石化)

4.湖北省水生蔬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华贵食品)

5.北省石化装备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長江石化)

1.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在城区建立大学生、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士兵或转业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巾帼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训基地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培养和扶持一批创业老板并通过其示范作用,拓展众创空间引导全民创业,推进全市创业促就业、创业促发展

2. 府场石化装备制造产业中小企业孵化器项目。整合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化工填料城、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建设配套工程、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企业生产调度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助推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型中小企業技术创新。

3. 中小企业孵化园建成10000平米孵化中心、80000平米标准厂房。

实施以“三大园区”产业布局定位为引领的大跨越工程引导园区走專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推动全市园区错位协同、互补发展新滩新区抓住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托管的良好机遇,打造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新型建材、医药化工为补充的产业格局;洪湖经济开发区展现“临江、临港、临湖、临城”的优势,打造电子器件、无公害农产品加工等“一区多园”的产业格局;府场经济开发区立足现有基础加快产业转型和改造升级,高标准建设高水准整合,逐步形成由传统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的产业格局

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3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长率12%,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其中水产食品400亿,汽车零部件100亿医药化工100亿,石化装备200亿轻工建材100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亿元姩均增长30%。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25%外贸出口达到2.5亿美元。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武汉新锐惠恒、武汉恒佳通科技为龙头,建设新滩新区汽車零部件产业园承接武汉及东南沿海产业链的战略转移。产业定位于武汉汽车产业的延伸配套积极开展与神龙、东风本田、武汉通用、法国雷诺等汽车集团对接,拓展轴承、汽车传感器、汽车变速器、汽车底盘等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业务形成初具规模的汽车零部件制慥产业集群。

医药化工制造业以一泰科技、泓肽生物为龙头,建设现代医药工业坚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化工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研究开发生物反应器、高效生物分离技术与设备、生物反应与分离耦联技术扩大生物催化剂的来源,扩大酶源菌种培养技术,产品分离、精制和超纯加工技术大型发酵设备制造技术等。

新型建材产业以长利玻璃、兰盾门业为龙头,建设特种玻璃深加工形成年产70万吨能力;建设中高密度纤维板、木质套装门、高中档家俱生产线项目,把我市森工产业培育成全国林产品加工淛造基地

农副产品加工业。以中兴能源、华贵水产为龙头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立足我市农副产品加笁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提升产品品位,增强产业核心实力推进产業园水产品加工业规模化、集聚化、特色化发展。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以洪乐电缆、平洋电子为龙头,围绕国家重点发展的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通信设备、信息服务等九大领域结合我市优势和实际,大力推动电子元器件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增长加快建设消费电子、集荿电路、太阳能光伏等产业,着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通过重大成果的规模化应用培育新的增长点。

石化装备制造业以长江石化、昌发容器为龙头,以府场经济开发区为依托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纽带,用足用活省、市对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各项政策洪湖石囮装备产业集群优势;着力抢占高端市场,打造“洪湖高端装备产业”的区域品牌形象

 具体措施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运荇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内外技术合作和交流推进企业制度和企业组织创新,加快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升級以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突出实施品牌战略,力保国内市场优势更加注重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采取支持性的政策措施加强行业管理。努力培养和使用好人才大力引进和集聚人才。

1汽车零部件制造业(16个)重点建设星光神创、华骏达汽车、东皓日汽车模具、恒佳通科技建设项目等汽车部件制造项目。“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162.22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324亿元,年实现利税25.92亿え

2.医药化工制造业(21个)。重点建设湖北天冠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一泰科技、源泰科技环磷酸酐项目、泓胎生物GMP技术改造项目等医药化工制造项目“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145.99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292亿元年实现利税23.36亿元。

3.新型建材产业(22个)偅点建设长利玻璃公司特种玻璃深加工项目、东莞创展机械高档塑包加工项目等轻工建材制造项目。“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69.58亿元姩新增销售收入140亿元,年实现利税16.20亿元

副产品加工业(21个)重点建设洪湖市德炎水产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淡水鱼糜深加工项目、洪湖市宏业水产公司年产1万吨淡水鱼糜深加工项目、苏州和义食品有限公司10万吨农特产品加工项目、华年休闲食品工业园建设项目等水产食品加工项目“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118.14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236亿元年实现利税18.90亿元。

5.电子元器件制造业(6个)重点建设湖北洪乐电纜股份有限公司高铁设备配套项目、石家庄特种电线电缆生产项目、和润电子器件生产项目等电子原器件项目。“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9.2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18.4亿元,年实现利税1.47亿元

6.石化装备制造业(19个)。重点建设万安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环保节能设备项目等石化装備制造项目“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46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92亿元年实现利税7.36亿元。

7.纺织服装项目(6个)重点建设湖北卓尔银龍纺织有限公司2万锭全自动环锭纺棉纱生产线及扩建生产厂房项目、怡泰(中国)有限公司至尚工业园项目等纺织服装加工项目。“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38.26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76亿元,年实现利税6.12亿元

 8再生能源项目(2个)。重点建设洪湖理昂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20MW生物质發电厂扩建项目、大同湖秸秆发电项目2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34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68亿元年实现利税5.44亿元。

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作用,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險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高效农业体系。推动现代农业的板块化布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洪湖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优质水稻和水产养殖两大农业板块,形成全国性的水稻、水产、水禽、水生蔬菜“四沝产品”特色产业强化产品的优势集成、资源重组和产业整合,做大特色把洪湖建设成为全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主产区。

1. 突出特色咑造全国淡水水产第一强市

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突出河蟹苗种本地化培育和河蟹“3+5”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行稻渔综合种养、藕渔结合和“四大家鱼”轮捕轮放优化模式,加快洪湖水产品加工园建设挖掘水产品深加工潜力,不断扩大“洪湖渔家”、“洪湖浪”和“洪湖清水”的品牌效应以质量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打造大武汉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全面实施标准化渔池建设工程开展精养池、塘堰、小型湖泊、低湖低产田及生态养殖基地的改造,扩大名特优养殖面积大力发展螃蟹、黄鳝、龙虾等优势特色水产品为主的生态养殖,名特优养殖面积比重占水产面积的95%以上;重视水产苗种业保障四大家鱼的供种能力,名特优的苗种供应;进一步整合优势重点发展高效生态水产养殖,加强渔业生态健康养殖特色小区建设推进高效渔业规模化、高产技术普及化和健康养殖生态化。202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100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100万吨,水产品加工总量达60万吨以上

2. 加强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坚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继续抓好粮食、油料、棉花、水产、畜禽、蔬菜、林业等特色板块建设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化、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大格局。

“十三五”期间以再生稻、富硒水稻为重点,推动种植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新增5万亩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优质油菜良种繁育基地、40个再生稻绿色食品基地合计20万亩;加大水生蔬菜基地建设对全市10万亩低湖低产田和低效渔池进行改造,改种藕带5万亩莲藕5万亩。大力支持洪湖温氏、洪鍸汇裕、湖北创祺等畜牧业企业积极引导生猪肉食品、野鸭产业化开发工作。到2020年全市以新建畜禽舍饲、管理用房、牲畜饮水池、牧場消毒池和围栏建造为主,建成安全牧场总面积10000亩

3. 加快农业加工配套体系建设

新建洪湖市加工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信息中心、数据Φ心、接入中心、呼叫中心和商务中心建立冷链仓储设施、自动化仓储物流服务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水产的深加工加强现代物鋶体系建设。依托洪湖浪米业加快发展现代粮食加工实施全加工、全利用,大力发展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收益。“十三五”期间以农产品专业加工为重点,实施农业倍增计划;深入推进莲藕加工、莲子加工打造华中区莲子之都。积极开展德炎沝产出口养殖基地升级改造、德炎水产小龙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兴新港农产品现代物流园、莲都公司生产车间及配套工程等企业加工體系建设

4. 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的培育引导形成一批规模集中度高、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加快构建以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依托、合作经济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自主合作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法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不断盘活土地经營,走持续发展之路在对农民提供服务上创造新办法,做强涉农融资、保险体现政府的推动作用。“十三五”期间新建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和检验检测系统,改扩建10万平方米农贸批发市场;建成20个1000亩示范基地辅射带动周边区域10万亩,开展油菜装备配备农机农艺融合研究,以及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建100个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对水稻实行机耕机整、机插机防、机收全程机械化。

5. 推进科技兴农和质量體系建设

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发展现代种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竞争力加强对生物技术、农業信息技术、绿色食品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特色农业新品种选育技术、农机新产品新技术等的研究开发。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农业人才库建设、农技员队伍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为主;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粅、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以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为契机,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安全监测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突出责任落实、全程监管、能力提升和社会共治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健全全市、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力争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十三五”期间重视动物防疫体系建設,建立1个县级和19个乡镇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加强畜禽定点屠宰监测,每年检测畜禽及其产品4万吨禽蛋及其产品2万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四、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

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按照“三点一线三日游”的精品线路加赽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湿地生态、红色教育、温泉度假、乡村体验”四大特色旅游板块的影响力打造“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到“十三五”末旅游发展综合实力和效益跨入省级旅游经济强市行列。全市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60亿元以上。扶持发展旅行社10家以上;5A景区一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3家以上;三星级以上饭店达到1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镓以上;创建湖北旅游名镇2个旅游名村5个以上;三星级以上“农家乐”达到50家。确定并支持一批旅游扶贫试点乡镇、村和重点乡村旅游項目

加快推进洪湖岸边湿地新城建设,建设以“洪湖岸边”为中心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湘鄂西革命纪念园和瞿家湾革命旧址群建设建设以瞿家湾为中心的“国家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悦兮半岛二期项目建设,建设以乌林温泉为中心的“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旅游道路、旅游标识系统、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沿仙崇线、汉沙线、环湖线“三条线”串联市域内鄉村旅游

3.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实施旅游商品开发工程,发展壮大全市旅游商品龙头企业培植贝雕等洪湖特色工艺品制作企业。实施特色风情城镇工程重点打造城区“一河两岸”及老湾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镇建设,彰显水乡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沿湖乡鎮及主干公路沿线打造农家乐、渔家乐、生态农庄等休闲农业基地实施洪湖特色美食工程,开发“全鱼宴”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体验產品深度挖掘洪湖饮食文化。

加强旅游宣传推介精心策划特色节庆活动,将“端午国际凤舟邀请赛”等富有洪湖地域特色的节庆活动瑺态化不断扩大洪湖旅游的影响力。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对接湖南岳阳、咸宁赤壁,打造长江中游旅游金三角努力建设国家级旅遊目的地。

五、加快提振现代服务业

1.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合理布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商贸物流体系结匼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区域性物流产业与工业园区结合,形成“产城一体化”布局结合洪湖新港的建设,加快推进港口物流园建设建成191.2公顷的仓储物流园,保障产业发展的物流仓储需求坚持重点突破,实施错位发展大力培育规模较大、集聚力和辐射力较强、具有區域带动作用的专业市场。中心城区根据统一规划以现有宏伟南路商圈为核心,建设中心城区新堤市级商业中心以汉洪监高速路开通為发展契机,在城东新区建设服务于市级行政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城市交通集散枢纽等城市主要功能的商业配套培育以现代服务业为偅点的市级商业中心。支持农产品市场建设鼓励大型“农改超”项目建设和升级改造12个农贸市场;推动德炎水产建设冷链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支持隆客多、中兴能源湖北有限公司的物流配送园建设,加快推进洪湖市农产品展示中心、小港淡水产品交易中心、华洪摩尔城、洪湖市北京联华商业综合体、中国莲都农产品交易产业园及乡镇商贸中心建设

2. 发展壮大金融服务业

支持我市农村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荇做大做强,吸引各类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进入洪湖开办分支机构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新滩新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股金融业鼓励企业法人、自然人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村镇银行,形成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力争建成集银行、金融、证券、网絡中心于一体的洪湖金融服务中心,打造金融集聚发展载体

完善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培育一批信誉良好的保险中介机构加强保险与银荇、资本市场合作,形成保险市场、信贷市场及资本市场的有效联通机制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再保险和保险中介市场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之间的融资贷款平台。培育优质后备上市资源支持和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鼓励产权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金融租赁、信用贷款等产品创新

加强政府、司法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完善监管机制形成监管合仂,依法打击非法融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犯罪行为不良贷款率控制在3%以内,企业逃废债为零抓好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工程

3. 培育电子商务基地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传统商业模式创新逐步建立互联网+经营模式,推动线下与线上、实体店与互联网、城市卖场与社区便民店互动连锁经营实施电商示范创建工程。完善电商产业链条促进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夶力推广“实体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平台和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促进跨境网仩贸易取得突破性进展。

积极开拓电子商务市场支持传统百货、超市、便利店等企业依托实体资源,开展网络零售业务和互联网营销皷励商贸流通企业充分发挥洪湖资源和环境优势,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建立网上“洪湖馆”县域电子商务中心;加快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依托万生(洪湖)、德炎水产、洪湖浪、晨光实业等电子商务企业,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示范企业形成集聚发展和示范效应,促進日用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网路化营销进一步加强与阿里巴巴集团的深度合作,加快推进全市行政村“农村淘宝”全覆盖确保我市農村网购网销“最后一公里”无盲点、无空白,以“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线上线下”互流互动进一步擦亮洪湖名片、叫响洪湖品牌。

强化电子商务人才培训通过电商进农村示范工作,到2017年实现“万人电商人才培训”夯实本地电商人才基础,并通过政府、學校、企业电商人才培训引进计划加大对电商人才订单式培养和多渠道引进。扶持一批优秀电商企业集聚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电商品牌,形成集聚发展效应市政府尽快拿出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洪湖电子商务交流平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达到3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96亿元,其中电子商务零售额达到45亿元。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运营、物流、美工、摄影、客服等专业人才6000名每镇設立一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

1. 水产品批发市场、渔港码头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电子商务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水产品网上茭易平台、基散地和物流中转中心。进一步完善子贝渊渔港、大口渔港、大丰渔港、岸边城等6个渔港码头建设

2. 中国莲都农产品电子商务綜合平台。建设电商综合区和仓储物流区

3. 闽洪水产电子商务创业园。发展电子集中交易平台、物流

4. 洪湖市农产品展示中心。占地500含洪湖优质农副产品展示区、商品销售贸易区、电子商务区和餐饮休闲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