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天第六期:2018都昌县高考状元元等于职场状元么

  近日,全国各省高考成绩公布,以前普普通通的一名高考生,因考了高分,成了状元,被拉入全国人民的视野,成为这个夏天炙手可热的人物。

  有关高考状元的一切都成了大家追捧的对象。有关注高考状元本身的,不仅高智商,更是高颜值,还有魔鬼身材啥的,反正哪哪都好!有为了高考状元互掐的,北大清华这两所中国顶级大学为了他们撕破脸皮!更有高考状元被奖励商品房的,广东恩平高考理科状元被奖励了价值50万左右的商品房,更有10万元的红票子奖励!人们一边感叹“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同时,一边羡慕嫉妒恨!

  可是,这些高考状元都将会去哪儿?毕业以后他们又会去何方?

  上大学,这些高考状元都喜欢去哪

  被推向“神坛”的高考状元也要上大学、选专业,数据显示,全国高考状元对六星院校情有独钟,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高考状元最青睐的两所高校,受欢迎程度也就是第一和第二的区别。

  因为两所高校都在北京,北京自然就成了状元们心中最受欢迎的城市了。

  从专业选择的选择上,可以看出状元也是凡夫俗子一枚,他们也喜欢最赚钱最热门的专业,工商管理、经济学、金融学广受追捧,几乎没有人去报考冷门专业。

  海外,也是高考状元喜欢去的地儿

  调查发现,高考状元们在本科毕业后,选择在国内就业的人数非常少,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全国状元出国留学比例高达60%以上。

  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亚洲的新加坡是状元们留学出国的首选目的。

  这些出国留学的状元们,因为国外待遇优厚,晋升相对公平,学成归国的现象很少,多数不会再回国了。所以,不得不感叹,有时候状元们都是为别的国家培养的,海量优质教育资源都在国外打了水漂。

  高考状元只是阶段性的成功者?

  这些带有“状元”身份的孩子是夏天里最风光的人物,他们的家人、亲戚、朋友都为他们感到格外的自豪,状元的名字在火热的7月红遍十里八村、大街小巷。

  可是,随着九月份的开学,状元们便会消失在公众视野,成为各个大学的校园里众多优等生中的一位。有的状元在毕业以后便会消失在同学视野,成为茫茫人海中再普通的一位。

  但是,不管高考状元以后的人生路走向何方,在那些年求学的时光里,至少他们曾经是成功者。在学习时代的千军万马的考试中,他们用自己优于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基础知识,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

  高考状元和差生的标签,只是代表了人生路上的一个阶段的成绩,并不能与日后的成绩完全挂钩。

  当高考状元容易,当职场状元难?

  随着一批又一批的高考状元毕业,总有舆论声音说,高考状元毕业后渐渐的走向平庸,高考状元很难成为行业状元。有人总喜欢用高薪和职场领军人物去绑架这些昔日的状元们,仿佛状元就应该成为那些最成功的人。

  殊不知,职场上面卧虎藏龙,职场不仅仅要看个人的专业能力,还要看情商、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等等,有的状元专业能力强,但不善于交际等,自然也当不了职场状元。

  所以,昔日状元当不了职场状元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更何况,状元要成为领军人物也需要时间,谁能一毕业就年薪百万,走向人生巅峰?很多状元郎都处在事业的开创、发展期,现在判断他们能否成功还为时尚早。

  而且,从媒体的角度看,失败的状元才叫新闻,所以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他们会大势报道,给人们带来了一种错觉。而那些成功的状元,多数人潜意识认为他们的成功是理所当然,自然就被忽略了。

  818那些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高考状元

  但是,还是有一些状元们,没有散落在天涯,他们在自己所属的行业创造了惊人的成绩,在他们成为人生赢家的背后,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们也是高考状元。

  1、IT界高考状元:李彦宏

  提到李彦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恐怕是百度老大嘛。鲜为人知的是李彦宏在19岁时考取了山西阳泉市的高考状元。他当时填写的第一志愿不是北京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而是信息管理系。

  在高考状元创业的这一群体中,李彦宏是最典范的一位。放弃国外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李彦宏回国创办百度,将百度做成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素引擎公司,从技术员到创业者,他在逆风中翱翔。

  2、商界高考状元:史玉柱

  对于史玉柱,很多人的印象是他是一个营销天才。这个理工科出身的安徽男人,在1980年经以全县第一、数学119(差1分满分)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大学数学系。

  史玉柱最大的本事是“销售一些本不值钱的玩意儿,同时挣得盆钵满盈”。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在高科技行业赚的第一桶金,到依靠保健品、“网游”活过来,难怪有人说,他在成功与失败直接的大起大落都快赶上邓小平的三起三落了,史玉柱这个名字是一个励志的代名词。

  3、文学界高考状元:刘震云

  文学创作领域,斩获中国文学界的“诺贝尔奖”——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刘震云是1978年河南文科状元。

  很多人熟悉刘震云,是因为他的作品,那些文学青年并不知道他本人长什么样。代表作《一地鸡毛》《手机》《温故1942》《一句顶一万句》等。你如果看过电影《一九四二》,那你就明白刘震云的作品风格了,那部电影便是在《温故1942》的基础上改编而成。

  4、证券金融界高考状元:王亚伟

  在证券金融界行业的高考状元中,出现了数位状元基金经理。最有名的无疑是千合资金董事长王亚伟了,他是1989年安徽高考理科状元。

  王亚伟曾是前华夏基金副总经理,是“中国最牛基金经理”,运筹华夏大盘基金时,在全国所有的“股票型基金”中总是创造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为他赢得了“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殊荣。在2011年,《福布斯》中文版中国最佳基金经理50强榜单,华夏基金王亚伟以最近5年748.90%的总回报毫无悬念名列第一。

  很多人也成为“别人家”的金融才俊,他们并不是高考状元,他们在金融行业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他们的简历中都有CFA、FRM等国际金融证书,他们的成功与后天的努力和勤奋密切相关。

  看完这些高考状元,谁还敢说:高考状元在职场全军覆没了!成功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呢!

  ▎本文作者陈凤玲,来源高顿网校

  每一年的高考都会出现高考状元,这些考生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状元的背后,考生们最多的还是说到了自己的家长,那么高考状元的家长有什么教育的方法呢?为此总结了一些高考状元家长的教育方法。

  一:重视做人的教育。孩子人格的好坏,直接受父母的影响。高考状元中许多人坦言,高考的成功来源于良好的家教带来的精神力量。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基本都是:物质条件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生的信念。

  二:有温暖、理解和民主的家庭氛围。曾是陕西理科状元的史方舟,高三重新划分重点班的时候,他是惟一一位从普通班考进重点班的学生,但他在重点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激烈的竞争,紧张的同学关系,众人关注的目光都让他觉得与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他向父母提出了退出重点班的想法,父母充分尊重了他的意见。一模二模后,史方舟说什么也不愿意参加三模四模,父母又一次尊重了他的意见,不但没有硬逼着他参加模拟考试,还在高考前带他出去玩了几天。家长的充分理解,给史方舟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终于成就了一位状元。

  三:相信孩子,让孩子独立思考和做事。高考状元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都很强,从小父母就不娇惯他们,而是能自理的事都让他们自己做,遇到问题也是在引导的基础上让他们独立思考,而不是马上帮他们解决,逐渐锻炼了他们独立做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孩子犯错时,指导和鼓励而不是呵斥和暴力。高考状元的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几乎都是帮孩子分析问题,当孩子学习出现困难时,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并给孩子一定的帮助、指导,而不是训斥和打骂孩子。

  五:让兴趣成为孩子的老师。高考状元无一例外,学习都是自己学的,不是家长硬逼的。家长从小就注意对他们培养学习的兴趣,从不像有些父母非让孩子画画、弹琴等,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学,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学,对学习始终保持一种热爱心理,同时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有意引导孩子进行相关学习。

  六:给孩子灌输一个理念——对自己负责。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了,尽心了,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问心无愧。不能存有为家长、为老师读书的想法,应该让孩子明白,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了,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七: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大于分数,习惯重于分数,习惯高于分数。如,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习惯,有意识地让他养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的能力。一开始,训练时间可以比较短,也就是两三分钟,然后逐渐延长到了5分钟、10分钟;给孩子玩玩具时,只给他一件;给他看画报时,只给他一本,给孩子创造养成专注习惯的氛围。再如,让孩子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1、他们热衷的不是学习,而是思考

  安徽状元说“享受学习才是最高境界”。理科状元们往往都热衷逻辑与推理;文科状元们都爱阅读,善表达,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为他们的爱好之一。

  这种善于思考、渴望知识的习惯则源于父母在幼时的启发。如安徽状元孙萌的妈妈说“如果是一个场景,我们就尽可能带孩子去体验,让孩子‘有感而发’,而不是胡编乱造”。

  2、学霸也离不开爱的滋养

  学霸们的背后并没有一群举着鞭子的虎妈狼爸。状元们都这样形容自己的父母——“宽松、信任、像朋友一样”。

  有段话很好地诠释了爱与成绩的关系——“孩子成绩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内心冲突中消耗殆尽。

  3、深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

  孩子们很少提起父母对自己口头上的教诲,说得更多的却是爸妈行动上的感染。

  安徽状元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4、好习惯跟“自小独立”分不开

  老人常说:“你攥得越紧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释然许多”。养育孩子也是这样,学会放手,你会发现孩子比你想象中厉害得多。

  几乎所有的状元爸妈们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一名清华学霸在采访中说,是爸妈的尊重与放手让我学会了遇事不逃,主动思考。

  5、因材施教,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在采访中,可以看到,一些被批判的教育方式,但却因为用对了人,并没有遭来孩子的反感。

  广东状元张恒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好强又自信的孩子,有时难免还会有点自满。

  “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爸爸虽然偶尔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更多的还是‘泼冷水’,及时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戏称为‘批评式教育’,我觉得很适合我。”

  6、阅读经典,扩宽思维

  小时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读大家经典,这是许多状元在采访中提到的阅读之路。

  北京语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孙婧妍在文中说道: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阅读的培育也绝对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婧妍说父母从小就爱给她读故事。

  阅读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阅读的许多好处不言而喻:

  能增长见识,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导向性的三观;

  开拓视野,你不再局限与小小生活中的一隅,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学识遍布四海,随着读书范围的扩大,也会练就出广博的心胸与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可以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一抹书卷文艺的气息。

  7、状元必备一本错题集

  96%的状元并不赞成“题海战术”,但99%的状元都会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错题集。勤奋并不是获取高分的金钥匙,北京状元梁思齐说平常自己用来放松的时间很多,但学习起来效率就很高,学习的时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就不会漫无目的地什么都做。

  做题不在量在质,其实题型就那么多,把盲点都找出来就无敌了。

  8、作息规律,热爱运动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作息不规律,经常晚睡势必会影响学习和身体发育。

  以下场景大概是中学中最常见的现象:

  每天早上特别是第一、二节课上课时,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同学们在台下呼呼大睡;

  一到课间时间,教室里“倒下”一片或是一群人才匆匆去吃早餐;

  还有一些同学屡屡因睡过头而迟到,不光影响教学进度,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采访中98%的状元都表示自己从不熬夜,甚至备考时也是十一点就睡,保证充分睡眠,作息规律,平时也经常运动。

  9、比成绩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起分数,父母们更在意的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而除了学习之外,大部分爸妈都表示自己还有更为看重的东西。

走笔至此,不由得使我又联想到中国古代的 状元来。状元之名缘于科举制度。自汉代起我国 就有考试取士之法,但科举制度则肇基于隋,确 立于唐,至宋代才臻于完善。科举考试分乡试(省级考试)、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全国考试)、z 殿试(皇帝在全股亲自策问的考试)三种。元是第也 一的意思,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说 试第一才称状元(现在的高考状元只是省考第一,严格讲是称不得状元的)。因为科举考试说到底也是一种应试制度,上边出题,下边应对;对上了就算考中,对不上就立刻出局。

这样,考出来的状元,尽管八股文或诗写得很好,但这和真正的社会实践毕竟是两回事。我大体上算了一下,从唐到明末,在名将、名相、名宦中,除南宋末的文天样,再没有一位是状元。至于名诗人、作家、科学家,也没有一位是状元。整个清朝二百余年,倒是有三位状元是有名气的。一位是翁同解,光绪皇帝的师傅,著名的维新派人物;一位是张春,不但开工厂、办实业很成功,且是一位很有名 的教育家,辛亥革命后还当过南京政府的实 业总长O另一位是洪钩,曾任清政府驻德意 志的公使。不过,他不是名宦,其名气是因为 娶了名妓赛全花做小老婆,别的无可言说。

尽管自古至今的高考状元们大多数不 能成为职场状元,但我对他们还是很尊敬的。讲他们用 功实在值得称道,真所谓头悬梁、锥刺股,青灯黄卷半刻不懈。而这些人,一般人品都较 好,虽然当不成顶尖人才,但勤勤恳恳、兢兢 业业是他们的通性,这一点很值得称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都昌县高考状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