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战争后的党派美国独立战争后先后创立了哪些党派

美国独立战争中“自五党”与“带路党”的斗争|知道主义
我的图书馆
美国独立战争中“自五党”与“带路党”的斗争|知道主义
摘要:每年7月4日是美国的国庆日,也叫独立日,1776年的7月4日,费城的大陆会议通过了《美国独立宣言》,紧接着就是一场独立战争。这场战争中,北美十三州并非在独立问题上铁板一块,而是分成了效忠派(反独分子)、爱国者(美独分子)、骑墙派几大阵营……虽然我把他们称为“自五党”和“带路党”,那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形象地理解开个玩笑,可不能简单类比,彼“自五党”与此“自五党”绝非同一星球上的生物也^_^!文/段宇宏1783年春天,英美从上一年9月开启的谈判仍在进行当中,离终结美国独立战争的《巴黎和约》签署还有半年多时间。不用等到和约签订,有很多人已预料到,美国独立将大功告成,一个新的国家会在北美诞生。仍在英军控制中的纽约十分热闹,约3.5万人云集此地,有不识字的农民,有打零工的匠人,有刚从哈佛毕业的学生,亦不乏律师、医生、富商、官员和教士,有些人的祖先还能追溯到“五月花号”;当中以白人为主,也有不少黑人和印弟安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和各个阶层,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将在祖国大英帝国军队的指挥下,实施一次大疏散,目的地是加拿大。他们为什么不再等一等,分享建立新国家的喜悦与荣耀?不,这恰恰是他们离开伤心故土的原因,他们要躲避的正是即将诞生的美利坚。这个群体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作“效忠派”,而与他们相对立的另一个群体叫作“爱国者”,当然这是从美国的角度来说。如果站在英国立场,前者叫作“帝国英杰”,真正的“爱国者”,后者却是一群数典忘祖的“英奸”,更可气的是,他们还勾结大英帝国的宿敌法国、西班牙、荷兰对付自己祖国,确是不折不扣的“叛乱份子”。不幸的是,“美独份子”赢了,变成了一个新国家的“爱国者”,他们中的核心领军人物都成了“开国元勋”,几乎个个青史留名;最为著名的那个“美独大头目”在中国家喻户晓,名字叫华盛顿。中国人的美国历史观其实比美国人还要统一,无论解读独立战争还是南北战争,教科书告诉我们,这是北美资产阶级为了扫除或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而引发的冲突;民间非官方的文艺思想家常常给我们讲,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各种高大上的普世理想,而他们之所以胜利,也是因为有了这些理想。深受美国革命鼓舞的德国画家伊曼纽尔·鲁茨1851年赠给美国的名画《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收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此画长期作为美国“爱国主义”象征,被民间广泛印制于各种生活用品中。但美国漫画家却很不严肃地经常结合时事解构此画,有人把它改画成“尼克松横渡特拉华河”,有人改画成“里根横渡加勒比海”,有人改画成“女权主义者横渡卢比孔河”。当代很多美国的专业记者和历史学者更是指出此画有太多元素并不符合事实与常识:一、当时美国还没有这面国旗;二、根据当时的气象资料计算出河流速度,相当湍急,华盛顿以这个姿势站立于船头会被晃到河里去;三、当时的大陆军没有这么好的军服和气色,因为缺吃少穿,屡战屡败,士气低落。美国人至今对南北战争的态度比中国人显得多元化,除了“南北战争”这个较为中性的称谓外,其它称呼可说体现了使用者的不同政治倾向:“北方侵南战争”、“二次独立战争”、“二次革命”、“南美利坚独立战争”、“废奴战争”。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争取独立的过程也叫“美国革命”,美国学界对引发革命和取得胜利原因仍在不断讨论,严肃学者早就抛弃了道德分析法,也不受早年带有传奇色彩的文艺史学叙述的影响,大胆对各种事件和人物去魅。但总体来说,可能是年代太远久远,与南北战争不同,今天的美国人对独立战争的态度,共识远远大于分歧。美国没有对效忠派进行刻意丑化,但在主流历史叙述中,与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富兰克林这些爱国者领袖们鲜亮光辉的形象相比,他们并非显得黯淡,而是常常被遗忘。雅各布·贝利,一位虔诚、善良的北美清教徒传教士,当他正在缅因州蛮荒之地传教之时,他的哈佛同学约翰·亚当斯正在声色俱厉发表演讲谴责英国,推动美国独立运动,亚当斯最后成为开国元勋,第一任副总统和第二任总统。贝利可没有亚斯当幸运,一场暴风雨正向贝利袭来,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贝利不支持独立运动,不愿背叛对国王宣下的忠诚誓言。他为了坚守誓言,多次拒绝为“美独份子”祝福,仅在1778年,因为政治态度,他就遭遇两次殴打,两次枪击,四次提审,三次驱逐,他在对手无数次威逼之下仍未屈服,最终带着家人千辛万苦逃亡到了忠于英国的加拿大新斯科舍。“感谢上帝指引我和家人来抵达了安全与自由之地,逃脱叛乱者们残忍的暴政”。贝利才华横溢,擅长写作,他将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撰写成散文,为后世研究这段历史留下了丰富的资料。贝利不是一个人在“坚守”。吉米·里文顿1762年来到北美,他是美洲第一个连锁书店业主,成功创办了《里文顿纽约公报》,在战争爆发之前,他的报纸公平地给两方同等版面阐述自己观点。列克星敦枪声响起后,他对“叛乱份子”已忍无可忍,不再走理中客路线,直接把报纸更名为《保皇公报》,但也不过是心平气和阐述观点,并未对爱国者进行谩骂。可还是捅了爱国者群众的马蜂窝,他的模拟像在街头两度被焚烧,印刷所两度遭打砸,1776年被逐回英国,直到1777年才再度返回北美。独立战争最后一场陆上大战约克镇围城战役之后,里文顿做出妥协,放弃了批评口吻,很中性地报道华盛顿在纽约的新闻,但那些爱国者激进派不依不饶,1783年新年那天,曾焚烧他模拟像的家伙们再度找上门来,查封了报社。与其它效忠派不同的是,里文顿未选择离开美国,1802年逝世于纽约。美法联军在约克镇战役获胜,被困无援的英军在康华利率领下出降。其它的效忠派报人们亦度日艰辛,《纪事报》的米恩,《晚邮报》的弗利特,模拟像不仅被挂上绞架,还多次在街头遭到殴打,这两家报纸与《邮童报》、《新闻信》一样,遭围攻后被迫停刊。爱国者的报刊杂志那么气势汹汹,是不是人品闪闪亮呢?当然是“No”,这些报刊为了推动独立运动,有时出于故意,有时因为激动,有时基于无知,大肆曲解英国议会对美政策,抹黑英国君主,其实乔治国王何辜,国家大事是由议会作主的。战争期间,为了鼓舞士气,增强大众对英仇恨,它们同样炮制了很多英军“烧杀奸淫”的耸人报道。现代的美国新闻史学者们,证伪了大量的此类新闻报道。爱国者报刊把英军描述成由人渣、瘾君子、鸡奸犯构成的部队,后来美国军史学者严肃指出,英军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职业军队,纪律严明,作战英勇,训练有素,非大陆军可比拟。恰恰相反,大陆军纪律相当糟糕,这多少跟爱国者阵营的激进文艺青年太多有关,他们认为“军队”是欧洲大陆专制王权的基石,而欧陆军队严厉的“纪律”代表着独裁和压迫,因此大陆军几乎没有军法,致使军令不畅,开战前吵吵嚷嚷,一交手就到处乱跑,毫无战斗力可言。缺乏坚实的后勤,军队到了农忙季想着回家割麦子很多人一轰而散,饿急了经常跑到村庄里偷鸡吃,没木头时照样去拆老百姓门板筑阵地。大陆军纪律之涣散,常令华盛顿垂头丧气,战争中后期他顶着压力强行恢复了欧陆军法制度,开始实施严厉惩处,才把纪律问题基本解决。某种程度从传播学角度讲,人类史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大国——美利坚合众国是诞生在“谣言”之上的^_^。这是后世画家描绘的大陆军步兵的形象,千万表被误导了,至少在法国的军援大量到来之前,没有如此干净整洁。因为缺乏坚实的后勤,士兵们衣衫褴褛,军容非常猥琐,有些士兵甚至赤着脚披着一床破毯子,形同乞丐,浑身长满虱子。零星的中文史料曾少许提到过效忠派,但使用了“阶级分析法”定性,说这些人全由特权商人、大地主、大官吏构成,他们的对立面——爱国者大多数是劳动阶级。这种说法可比美国爱国者的看法还要苦大仇深,就算美国爱国者历史学家听了也会捧腹大笑,不会承认如此简单的二元历史观。效忠派的身份构成与爱国者并无多大差别,遍布于各种职业甚至各种族。效忠派只是个泛称,他们没有统一组织和统一纲领,这是与爱国者最大的区别。说实在的,英国并未有效组织好效忠派群众,发挥出他们的力量,因为脑子里没这根弦。就连不少英国的“辉格党”政客和将领,都对美国独立战争充满“理解”与“同情”,不说别的,派往美洲平叛的海军上将理查德·豪,在国内时与国王旅行,在客栈里两人就美洲问题发生争论,他痛骂国王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太“顽固”,弄得国王相当尴尬,却只能和气地说:“在众多侍者面前这样辱骂自己君主不是个明智的办法吧!”这些情况在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会发生。应对北美独立过程中,英国处处有战略和决策错误,很长一段时间派军队前往美洲不是真正为了“平叛”,而是想逼迫和说服“美独分子”前来谈判,缔造和平……结果经常错失战机,致使事态不断蔓延。如果沙皇愿意受全权委托帮英国前去平叛,也许在法国、西班牙、荷兰全面介入之前战争就已结束,可能地球上就没有美利坚合众国了。当时北美十三州约有250万白种人口,效忠派估计约占20%—30%,绝大多数是托利党的支持者,爱国者约占40%—50%,很多以前是“辉格党”的支持者,其余的自然是“观望派”。并非所有效忠派都像贝利、里文顿那样因为道德与观念走上“反革命”之路,也有不少人基于切身利益做出选择;当然爱国者阵营亦同此理,既有写作畅销小册子——《常识》的潘恩那种激愤的理想主义者,也有很多人加入美独运动是想赖掉拖欠英国银行和商人的债务(种植园主居多)。效忠派不乏北美名人和精英,原本他们也可成为开国元勋,但却选择了抗争和流亡之路。约瑟夫·盖洛韦曾以宾夕法尼亚议员身份参加第一次大陆会议,他提出的美洲议会与英国议会合并提案被激进派否决,从此成为效忠派的精神领袖。富兰克林的儿子小富兰克林,与父亲选择了迥异的政治道路。老爹成为开国元勋,儿子流亡英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则与父亲选择了迥异的道路,也是效忠派的领军人物,1782年流亡英国,在那里一直生活到逝世。贝内迪克特?阿诺德曾是华盛顿麾下的将军,屡立战功,因对大陆会议不满,最终投奔了英军,从“带路党领袖”华丽转身为“自干五头目”,成为爱国者阵营最大变节者。贝内迪克特.阿诺德,华盛顿麾下才能出众的将军,屡立战功,因对大陆会议不满,最终投奔了英军,从“带路党领袖”华丽转身为“自干五头目”,是爱国者阵营最大变节者。贝内迪克特?阿诺德,华盛顿麾下才能出众的将军,屡立战功,因对大陆会议不满,最终投奔了英军,从“带路党领袖”华丽转身为“自干五头目”,是爱国者阵营最大变节者。很多效忠派也不似贝利、里文顿那么敦厚,而是拿起枪杆子与“美独份子”战斗。有2万多效忠派武装起来协助平叛,5000人直接参加了英军,而华盛顿在战争初期手中实际能作战的军队不过五六千人。纽约是效忠派聚集地,参加英军的人数远多于参加大陆军。开战后,弗吉利亚总督邓莫尔勋爵解散了支持爱国者的议会,但却遭到“独派”种植园主们的抵制,他们置总督权威不顾,自行召开会议。邓莫尔逃至切萨皮克湾一艘英国军舰,把这当为司令部,发布了著名的“邓莫尔宣言”:“在此我再一次宣布,所有的契约奴、黑奴和其他人员……都自由了,可以自愿拿起武器。”蓄奴制在英国本土从未获得合法地位,1872年更是正式宣布为非法,承诺给予人身自由,加上英国是反对蓄奴制的国家,自由黑人自不必说,多站在了英国一边,各地黑人逃奴也源源不断云集到英军麾下,差不多有2万黑人参加了英军,成为北美英军中的第二大族裔;与此同时,只有5000黑人加入大陆军。独立战争期间,不管英军还是大陆军,所到之处都碰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盛况,也都吃过“闭门羹”,就看当地是效忠派占优势还是爱国者占优势。有些地区谁来了都欢迎,这是典型的骑墙派地盘。英军和效忠派内外呼应,势如破竹,鉴于情况之急迫,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后即着手成立“公安委员会”,通过剥夺出版权、结社权和财产权,全力压制效忠派(战争结束后恢复了他们的公民权)。美国独立战争若单纯只是英国与北美十三州“独派份子”的较量,那其实是老虎与兔子毫无悬念的博弈,英军嘲笑大陆军是是“飞行兵团”,意即战斗中经常一触即溃(尤其战争中前期),跑得比兔子快,就像长了翅膀。当法国罗博尚伯爵率7800名法军,华盛顿率9000名大陆军把8500名英军围在约克镇,并最终迫使康华利投降时,英国作战信心已受到动摇,因为它早已从海上和陆上感受到,这根本就是一场欧洲几大列强借美洲叛乱针对英国的全球战争,他们是在报以前的一箭之仇。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华盛顿率领的“常败军”,而是法国、西班牙、荷兰这几大帮凶。如果再打下去,北美十三州都不重要了,垂涎欲滴的三个帮凶将可能危害到英国本土安全,侵犯英国的全球殖民地利益。美国的诞生,迫使英国造就了加拿大,同时导致法兰西帝国自爆,路易十六倾尽国力支持美国独立却使自己财政崩溃,被迫召开三级会议并引发法国大革命,欧洲政治生态迎来震荡式大剧变。若做一个假设:效忠派胜利了,还会有今日美国吗?也许美国不会像今天这般强大,但那里也绝不会成为二流地带,加拿大——这个效忠派构成的国家就是一个案例,后来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当然也是效忠派的典范。大陆军曾派出“远征军”进入加拿大,试图鼓动他们一起参加独立战争,宣传工作也做足了,武力也使用了,但未获当地人响应,反而遭遇武力抗击,挫败而归。要按我们教科书的说法来推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所以今天他们还处于封建专制的落后状态,而天朝人民生活在比他们还领先两个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真是无比幸福啊!^_^有意思的是,大英帝国一向视美洲殖民地为掌上明珠,把它当作自由市场经济的典范引以为傲,对美洲殖民地最为优待和宽松,战争前英国本土的纳税人年均缴税26先令,北美纳税者年人均只缴1先令;澳大利亚很长时间被英国当作流放犯人及人渣的地方,生活水平与美洲的状况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治理得相当苛严,但澳洲人却始终保持着对英国的忠诚以及对王室的爱戴,起来叛乱的反而是“掌上明珠”。这绝对不是“谁对谁好谁就爱谁”的道理。根据教科书和常见的历史书的说法,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居民抗议英国茶税的增加,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其实吧,英国为了惠顾北美殖民地的消费者,把茶叶税从每磅一先令降到3便士,致使茶叶价格剧降,从事茶叶走私的团伙无利可图,引发了他们的愤怒,遂组织人员去倾茶。美国独立后,效忠派大部分留下来继续低调生活,但共有7万人出逃,这当中包括黑人和印弟安人,少部分去了英国,大部分移居加拿大。最重要的印弟安部落——易洛魁六大部族联盟的领袖约瑟夫?勃兰特也率族人移居加拿大,大英帝国为奖赏他们的忠诚,不仅赠与土地,还补偿了战争中的损失。而一部分自由黑人又从英国移居塞拉利昂,揭开当地历史新篇章。效忠派名流继续在新天地发挥着“帝国英杰”作用,重新过上了详和的生活。两派人数众多,阶层分布广泛,两个阵营既有各怀鬼胎的投机客,也有品德败坏的人渣,还有很多高风亮节的君子,无法在道德上分出明显高下,恶捧一派贬损一派似无必要,双方的佼佼者,其才能和学识也在伯仲之间。当今很多美国历史学家评论两派时都会说,他们的区别无非是:一个赢了,一个输了!(原文删改版刊于新浪专栏)
馆藏&1886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胎儿在母体中,便可感受孕妇的言行举止的变化。为了给胎儿一个良好的影响,准妈妈们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给胎儿生长提供绝佳的内外生长环境。这些为促进胎儿健康成长所作出的举动,我们俗称为“胎教”。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1阿拉斯加独立党——美国的分离主义组织
导读:前些时,看到美国夏威夷“独立”一天的新闻,很多人只当是娱乐新闻。其实,确实有人一直在寻求夏威夷独立,那是夏威夷的原居民。夏威夷王国1898年被美国入侵,1959年正式成为美国的第50个州。但夏威夷的“夏独”分子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抗争,包括日占据夏威夷王国原宫殿的,名称为“夏威夷王国政府”的独立组织在内。
2008年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挑选阿拉斯加美女州长佩林作副手。不料,这位美女州长反而麻烦不断。佩林拍过裸照,有过性丑闻。这两天,又有更猛的“料”。原来,佩林还
前些时,看到美国夏威夷“独立”一天的新闻,很多人只当是娱乐新闻。其实,确实有人一直在寻求夏威夷独立,那是夏威夷的原居民。夏威夷王国1898年被美国入侵,1959年正式成为美国的第50个州。但夏威夷的“夏独”分子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抗争,包括日占据夏威夷王国原宫殿的,名称为“夏威夷王国政府”的独立组织在内。2008年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挑选阿拉斯加美女州长佩林作副手。不料,这位美女州长反而麻烦不断。佩林拍过裸照,有过性丑闻。这两天,又有更猛的“料”。原来,佩林还曾是阿拉斯加独立党的成员。阿拉斯加独立党,目前是美国最重要的分离势力之一。阿拉斯加人口67万,注册选民47.2万,其中共和党11.9万,民主党7.1万,阿拉斯加独立党1.3万。阿拉斯加独立党是这个州的第三大党。美国自己也需要面对自身的分离主义的问题。在美国本土,则有印第安人闹独立的长期诉求。其中的一支拉科塔部落,就曾在日宣布建立“拉科塔国”,正式脱离美利坚合众国。由于美国的分离势力多不敢进行武装暴动,且力量不够强大,美国政府“镇压”独立分子的做法一般是不理不睬。但如果独立分子犯了某个法条,警察就会第一时间将其逮捕。另外就是经济上的制裁。印第安人自美国建国前就不服被入侵,最初他们企图通过武装抵抗保卫家园,但完全惨败。之后,印第安人只能采取符合法律规定的“抵抗”手段。但这更加难以达到目的。而越是闹独立的部族,民众的生活状况越是凄凉。但不闹独立的部族,则快速美国化。如今,70%以上的印第安人,已经不能说印第安语。200多年来,美国一直走综合国力上升之路。这使得独立派的发展受到很大抑制。完善的法律体系和高效的执法体系,实际让分离主义者的一切活动都在被规定的范围内。你可以宣扬独立主张,甚至成立自己的独立政党,这是受美国宪法保护的自由。但你很难进行武装暴动。因为你只要动起来,美国强大的警察机器就会跟着动起来。对于分离主义,美国主流势力是坚决反对的。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世界列国的主流看法其实都是一致的。这也是美女州长佩林曾经加入过阿拉斯加独立党令美国舆论大哗的原因。如今,地球因美国独大,渐渐像中国春秋时代一样向战国时代过渡。中国战国时期,齐楚魏越吴等国争霸,其中以楚国实力最强。可最终,中国被原本不起眼的秦国一一征服。当今的世界,欧洲正寻求完全的联合。前苏联分裂之后产生的小国,则尝到在夹缝中生存的滋味。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在2008年奥运期间的一场战争,令格国大受其辱。小国和弱国在国际关系中无尊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分离主义在世界各国都存在,就看用什么方法制止。利用完善的法律体系抑制分离主义势力,是美国的一种公开的“秘密武器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美民调显示美国党派分歧加剧 独立人士增多
  新华网华盛顿6月4日电(记者 孙浩 王丰丰) 距美国总统选举5个月之际,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4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支持者阵营不断缩水、独立人士
  新华网华盛顿6月4日电(记者 孙浩 王丰丰) 距美国总统选举5个月之际,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4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支持者阵营不断缩水、独立人士规模持续扩大,党派分歧日趋加剧。来 自 西 陆 军 事
  皮尤研究中心1987年首次展开这一调查,至今已进入第25个年头。民调结果显示,目前有56%受访者认定支持共和党或民主党,而2004年和2008年两个选举年的这一数据分别为64%和62%。过去25年来,共和党和民主党支持者阵营不断缩水已是大势所趋。其中,民主党阵营支持者比例在2008年达到36%,为近年来峰值,但自此后一路下滑,至今年32%;共和党阵营支持者比例2008年下滑至25%,自此一直不见反弹,今年为24%。
  皮尤研究中心还指出,今年38%受访者认为自己是独立派人士,尽管近年来这一比例变化不大,但过去25年来却比例不断提高,从另一面反映出两党核心支持者阵营不断缩水。
  在核心支持者规模减少的同时,党派分歧却呈持续扩大之势。皮尤研究中心过去25年来对两党核心支持者在48个议题上的观点展开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党派分歧的综合平均值自1987年10%升至今年18%,几近翻倍,且党派分歧已超过性别、种族、年龄分歧,成为政见最主要分歧。
  民调显示,美国党派分歧加剧,在小布什政府及奥巴马政府期间尤为突出,几乎在48个议题上均可观察到分歧扩大化。在对联邦政府的评价方面,两党支持者对民主党总统奥巴马领导的政府意见最为两极化,共和党支持者的不满和民主党支持者的满意均为25年来最强。民调还显示,就连独立人士的民意也更趋两极化。若加入分别倾向于支持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独立人士计算,则两个阵营综合分歧平均值也达16%。
标签:分歧;党派
本栏目最新文章
朝鲜是朝鲜,金政权是金政权;中国需要朝鲜,不等于需...
热门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独立主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