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个武术剑舞长生花的问题

“有艺思”是以凝结了众多优秀的节目制作人与各色出众的演艺团队,而形成了一个以策划、制作、创新于一体化的制作性演艺团体。

2017 年 8 月 26 日,一场牵动亿万搏击爱好者神经的世纪跨界拳击比赛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在这场各项总收入至少超过 6 亿美元的比赛中,40 岁的已退役美国拳王梅威瑟击败了 29 岁的现役综合格斗(MMA)巨星麦格雷戈。

虽然观众们没有看到令人期待的 KO 场面,但在比赛进行到第十回合时,麦格雷戈在梅威瑟强有力的组合拳痛击下,已经完全丧失了防御能力,步履蹒跚摇摇欲坠。裁判出于保护运动员的考虑,选择了终止了比赛,宣布梅威瑟以技术性击倒(TKO)获胜。

在此之前,部分媒体和大量综合格斗爱好者们曾认为年轻气盛的 " 终极格斗冠军赛 "(UFC)冠军麦格雷戈极有可能在第一回合就能用他战无不胜的铁拳迅速 KO 足足年长他十岁的老将梅威瑟,证明 MMA 才是搏击界的终极王者。而比赛结果却让他们大跌眼镜。但是,梅威瑟获胜的结果对于搏击界业内人士来说却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原因很简单:这场比赛是按职业拳击的规则,而不是以 MMA 笼斗的规则进行的。

众所周知,任何竞技体育项目,到了顶级水平,讲的都是一个 " 专 " 字。拳击运动员的 " 专 ",即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将 " 拳法 " 提升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而 MMA 运动员的 " 专 ",则包括了四个方面:" 拳法 "、" 腿法 "、" 摔法 "、" 地面技术 "(固技、绞技、关节技、压制等)。在日常训练中,必须同时提高上述各种技术,做到攻守兼顾。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评价体系来衡量拳击运动员和 MMA 选手的战斗力:

拳击:拳法 √,腿法 0,摔法 0,地面技术 0

MMA:拳法 √,腿法 √,摔法 √,地面技术 √

那么显而易见,如果让相同重量级的拳击运动员和 MMA 选手来比试拳法,MMA 选手的胜算极低。同理,如果让两者来较量腿法、摔法或者地面技术,那拳击选手可以说没有任何取胜的可能。打一个人人都能轻松理解的比方:让刘翔和百米世界记录保持者博尔特比赛 110 米栏,博尔特的胜算将是负数,因为他的过栏技巧基本等于零。

综上所述,如果让梅威瑟和麦格雷戈进到 UFC 战笼大战,按 MMA 的比赛规则进行较量,麦格雷戈必定会毫无悬念地轻取梅威瑟。怎么打?很简单,用娴熟的摔法将梅威瑟放倒在地,紧接着用地面技巧控制住他,继而压在身上挥舞铁拳左右开弓狂揍之,直到裁判叫停,同大部分 UFC 比赛一样,在一局内快速结束战斗。

梅威瑟和麦格雷戈的跨界世纪拳赛已经完美谢幕。当拳赛组织者、赌场庄家和赛事转播商赚得金银满钵而归,当梅威瑟和麦格雷戈揣着上亿美元的出场费、奖金和分红满意地离开时,这场媒体眼中的捞金拳赛(Money Fight)不过是见证了一个无需证明的常识性问题:跨界格斗比赛的胜负是由规则,而不是由参赛选手的真实能力决定。

现在让我们将眼光转向格斗狂人徐晓东秒杀太极雷公这件引爆中国,乃至世界武术界的大事件。2017 年 4 月 27 日,在成都举办的一场非正式比赛中轻松 KO 太极雷公后,自称 MMA 教父的徐晓东炮轰中国武术毫无实战能力,中国搏击界弄虚作假。他表示愿意以车轮战的形式应战中国武术界的知名掌门人,并挑战世界拳王邹市明和业余散打明星一龙。

但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各界期待的徐晓东单挑中国武术界高手的比赛并没有出现。而各种针对中国武术的质疑和批判却在不断发酵、升温。2018 年 3 月 18 日,咏春拳师丁浩在河北承德举办的一场非正式比赛中被徐晓东多次击倒惨败,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质疑。一时间 " 中国武术已死 ""MMA 一统江湖 " 的论调在坊间热传。随后,批评面更是迅速从中国武术扩大到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这场由格斗狂人徐晓东 KO 太极和咏春拳师所引发的舆论狂潮,丝毫不亚于上世纪初中国知识界、教育界和体育界围绕传统武术和西方体育孰优孰劣所展开的 " 土洋之争 " 论战。

然而,当看客们在围观各路人马为徐晓东的胜利欢呼雀跃,并不遗余力地嘲笑、贬低、奚落、批判中国武术时,一个重要的逻辑问题却被忽略或选择性地淡化:让以实战格斗为唯一目标的 MMA 跨界对战以修身养性、强身自卫、表演为主的太极拳和咏春拳等传统武术是否合理?为何徐晓东一直拒绝挑战相同重量级、相似年龄的武术散打运动员?同梅威瑟和麦格雷戈的世纪拳赛类似的这种跨界格斗比赛的意义何在?徐晓东约战所谓的传统武术 " 大师 ",是否本身就是由媒体和相关利益方所策划的旨在推广在中国刚刚开始萌芽的 MMA 运动的营销活动?

总的来说,徐晓东轻松击败太极和咏春拳师所引发的各界对中国武术的批判有以下三类:

1. 中国传统武术没有实战能力,而只是所谓的 " 大师 "、" 宗师 " 们招摇撞骗,跳大神的把戏。

2. 中国传统武术本有实战能力,但在过去几十年的竞技体育化改革中,已经退化成了一种以表演为主的 " 舞术 " 和 " 中式体操 "。

3. 以实战为目的的散打不是中国武术,而是山寨版的西洋拳。散打在 MMA 无限制格斗选手的面前不堪一击。

这三类言论表明,民众、搏击运动爱好者甚至是武术界内部,已经对中国武术本身产生了极大的误解。在舆论的漩涡中,武术的声誉和形象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面对各种质疑和批判的声音,极有必要正本清源,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中国武术,了解武术的本来面目,消除各类误解和偏见。同时,对那些神话武术,或是通过低劣的手段来抹黑、贬低武术以达成一己私利的个人和利益集团给予强有力的回击,让武术这一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健康发展。

武术的历史与定义:实战 vs. 表演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武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不是单单一个太极拳、少林拳、咏春拳就可以代表的。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在这一时期,射箭、刺击、砍杀、防卫等各类军事训练逐被改造成武舞和射礼等表演和竞赛活动,成为祭祀和宫廷宴会及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武器技能、徒手技击、摔跤等活动成为了封建贵族阶级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到春秋战国时期,剑舞、斗剑、斗兽等萌芽状态的武术表演和竞赛活动开始出现。

进入到秦汉时期,角抵、手搏成为重要的民间和宫廷娱乐活动。同时,伴随常备军的出现和军事技术的发展,用于实战的剑术、枪术、刀术、箭术等武艺进一步发展。记载各类武器和搏斗技术的书籍开始出现。进入到唐朝,随着武举制度的建立和府兵制度的实施,尚武之气盛行于社会,用于军事训练的武器和搏击技能,以及角抵、剑舞、武舞等娱乐类武术快速发展。

到宋元时期,在商品经济繁荣以及军事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武术的体系基本成型,它包括了:武器技能、徒手搏斗和摔跤技能、武舞、武术套路等。在用途上,各种形式的武术被广泛地用于军事训练、自卫防身、强身健体、表演娱乐和竞赛等。

明清两代是中国武术的黄金时期。武术文化通过戏曲和小说迅速发展,街头武术套路和角抵表演成为市民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戚继光,俞大猷等军事将领和陈宗猷等武学专家撰写的枪术、刀术、棍术、拳法等各类武学专著及图文并茂的武功典籍开始大量出现。

而正是在这一时期,武学专家们已经为武术做出了精确的分类和定义。他们清晰地指出,武术可分为以实战为主的军事武术,及以集表演、娱乐、自卫、健身为一身的民间武术。他们的内容和用途大相径庭。例如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就明确要求自己的士兵应习练简单有效的刺击,格挡枪法和基本步法,而忌习在战场上毫无用处的花法:

长枪单人用之,如圈串,是学手法;进退,是学步法、身法。除此复有所谓单舞者,皆是花法,不可学也 …… 钩镰叉钯如转身跳打之类,皆是花法,不惟无益,且学熟误人第一。

在《纪效新书》中的《拳经捷要篇》中,戚继光讨论了徒手搏斗的拳法的功用,他指出虽然拳法并不适合用于实战,但却是每个士兵都应该习练的增强身体素质的基本功:

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故存于后,以备二家。

由此可见,早在 500 年前先贤们已明确指出,徒手搏击技能只是庞大的武术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构成部分。在冷兵器时代,对于士兵和习武之人来说,武器技能才是重中之重。道理很简单:绝世的徒手格斗奇才也难以对抗手持刀枪和弓弩的普通习武之人。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手搏和角抵在千百年来,更多的是以误乐和竞赛的形式存在,而看似简单却极具杀伤力的的刀、枪、棍、箭、驽法才是实战类武术的核心内容。

人们对武术所产生的误解,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由于曲解和夸大了手搏、角抵、套路这类娱乐、健身自卫和竞赛类传统武术的功能和实战能力。这与清末民初以手抄本和印刷品形式出现的各种武学 " 秘籍’’以及二十世纪初以来兴起的武侠小说和电影不无关系。在这些武学著作和文学影视作品中,大侠们的金钟罩、铁布衫、降龙十八掌、一阳指、铁砂掌、点穴手、九阴真经,乾坤大挪移等武林绝学似乎让刀枪剑棒成了无用之物。徒手格斗被描绘为习武之人推崇的终极绝学。

虽然这些武学秘籍和武侠类文学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但诸如达摩易筋经、洗髓经等附会虚构出的故事,王征南墓志铭中所描绘的在真武大帝托梦传授拳法后瞬间徒手杀敌百余名的张三丰,以及各类以夸张的艺术形式呈现在读者和观众面前的武功绝学却让现代人对武术的认知产生了严重的偏差,有意无意地虚构、抬高了传统武术,特别是徒手格斗的实战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武术有无实战能力这一问题,无需争论。过渡吹嘘武术的实战能力,亦或是认为传统武术是花架子,没有实战能力,皆为谬论。这类言论源自对武术本身的曲解、对历史的无知,对事实和逻辑的无视。

传统武术 VS. 现代武术

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如何,哪一类传统武术被用于实战,上文已经阐明。而武术的现代化是否使其丧失实战功能,这一观点则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阐释。武术的现代化进程,始于民国成立初期。早在 1911 年,军阀马良就召集山东当地著名的拳师,结合传统武术与西式兵操,创编了一套名为《中华新武术》的现代化武术教材。该教材含棍术、拳脚、摔跤、剑术四科。马良利用其在军政界中的影响力,在军队、警察系统及学校中积极推广中华新武术,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由西北军著名爱国将领张之江牵头成立的中央国术馆更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武术现代化的进程。中央国术馆及其地方分馆招聘各门派习武者担任教员,并把少林、形意、八卦掌、太极等各派武术分为拳脚、摔角、器械三科,以求消除传统的门户之见。同时,国术馆还于 1928 年和 1933 年两次举办了全国国术考试,在考试中参考西方现代体育竞赛的方式,制定了武术套路和搏击比赛规则,开发了用于搏击对战的护具等。

1936 年,中央国术馆成立了中国第一支国家武术队,远赴德国,在柏林奥运会期间表演了太极、少林拳、剑术,对练等武术套路表演,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延续了民国时期提倡国术的政策,支持各门派武术的发展。1952 年 9 月,在天津市举行的 " 天津市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比赛大会 " 就包含了武术套路表演以及徒手和器械擂台赛。1953 年 11 月,在天津举行的 " 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 " 上,来自各个民族的 145 名运动员表演了 332 个武术项目。赛后,国家体委选拔优秀运动员赴京,在中南海、各部委、大专院校做了汇报表演。

朱德元帅在看过表演后说:" 要珍视祖国几千年的传统。" 时任体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指示:" 民间流传的武术套路是很多的,不仅汉族有,各少数民族也有。这是要花费力气去发掘的。" 1954 年,中央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了武术国家队。1954 年,国家体委对武术工作制定了 " 挖掘、整理、研究、提高’’的方针。1956 年 3 月,时任国家副主席刘少奇指出:" 要加强研究,改革武术、气功等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其科学价值,采用各种方法,传授推广。"

1957 年,部分体育学院和师范学院体育系把武术列入了教学课程。1958 年,全国武术比赛在北京举行。赛后,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1959 年,武术被列入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运会的竞赛项目。

虽然中央政府和国家体委对武术采取了积极推广的态度和政策。但是,从 50 年代中期开始,国家体委对武术现代化的方向有了不同的理解。出于社会治安等各方面的考虑,体委不再支持徒手搏斗,器械格斗等对抗性武术比赛,转而将全部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武术套路的推广和发展上。在接下来的二十余年中,以竞技、健身和表演为主的各类武术套路开始迅速发展,并成为了现代武术的主体。

然而,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政策制定者及武术界人士开始反思过去的体育政策。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技击和实战是中国武术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单纯地推广轻实战、重表演的套路武术,必定不利于中国武术的健康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家体委于 1978 年做出决定,集中力量发展实战武术,开展武术散手 / 散打项目的调研、试验工作,并在北京体院、浙江体委、武汉体院成立散手队,进行训练和内部交流,完善规则,开发护具,丰富技术。经过 10 年的摸索和发展,散打运动逐渐发展成熟,并于 1989 年正式成为全运会比赛项目。

总的来说,散打是以传统武术中各门派常用的,看似简单却最具实战性的直拳、摆拳、勾拳、鞭腿、燈腿、端腿、摔法等技法为基础,组成以踢、打、摔结合的自成体系的搏斗技术。从比赛形式上,它借鉴了中国传统的 " 打擂 " 的方式,一方跌出擂台即为输。在竞赛方法上采用三局两胜制,以点数判定胜负。今天,武术散打的实战能力受到全世界搏击爱好者和运动员的公认。质疑者们提出的所谓散打在 MMA 无限制格斗面前不堪一击的说法,更是不值一驳。

同拳王梅威瑟和冠军麦格雷戈的世纪拳赛一样,如果让顶级的散打运动员跨界迎战相同重量级及相似年龄段的顶级泰拳、跆拳道、空手道、拳击或是 MMA 等徒手格斗选手,选择按哪一项运动的规则进行比赛,那么这一方的选手就注定会没有悬念地获得胜利。如此简单的道理和逻辑,无需赘述。

在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近百年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武术已成为以散打和套路为核心基石的现代化体育项目。散打主实战对抗,套路重健身、表演和竞技。两者呈互补关系,协调发展,并行不悖。现代化的武术散打得以让中国武术在保持自身传统和特点的同时,与泰拳,柔道,空手道,综合格斗等各类实战型搏击项目分庭抗衡,并行发展。而武术套路则让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表演、娱乐、健身、防身自卫类型的民间武术以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形式发扬光大。

然而,批评者们认为上述现代化改革是强行将传统武术割裂开来,这种专业化,竞技化,和西化改革,至使套路武术逐渐退化成了一种中式舞蹈和体操。而散打则被认为并不属于传统武术,仅是山寨版的西洋拳而已。诚然,这些批评清楚地表明了武术现代化改革带来的问题,以及武术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全球化的世界中,改革和现代化才是中国武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优路径。正如梁启超所言:"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

把握时代脉搏,去门户之见,改革永不停息

早在 1936 年,在国民党政府大力发展国术的背景下,武学大师吴图南就曾指出,武术界应该改变传统的思维,改革教授与习练方式,消除门派之见。他建议各门各派的习武者应该团结起来,用科学的方法对传统武术进行改造,建立一个全新的、统一的国术体系,开创中国武术的新纪元:

用科学之方法,将国术先行统一。然后或创造新国术,或因固有之国术,加以整理。均为当今之急务。兹先言其创造新国术之方法。无论其为内家、外家、南派、北派。取其晶英,去其糟粕。复能加意陶冶,融会贯通。成功一种有组织、有系统、有原理、有方法,之新国术。于吾国国术史上,别辟一新纪元。此创造新国术之方法如此也。

半个世纪之后,吴图南的愿景已成为现实。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改革使得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套路和散打促进了武术的标准化、系统化、专业化和商业化。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武术教育体系,培养了数百万武术教练、运动员、业余武术爱好者,并孕育了李连杰、甄子丹、吴京这样的功夫电影巨星,为推广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以二十四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青年长拳、军体拳、健身气功为主力的现代化的武术套路大大降低了习武的门槛,为各年龄段和各阶层的民众提供了习练武术、参与武术比赛的机会,为武术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总之,中国武术自商周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发展。它的形式、功能、实践和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断演变。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武术分划为 " 传统 "、" 非传统 "、" 现代 "、" 非现代 ",并将它们对立起来。

二十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转型,武术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集表演艺术、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于一身的现代化的传统体育项目。它被广泛应用于健身、自卫、娱乐和竞赛。今天,中国武术已经成长为世界体育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全世界的爱好者。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全球化时代,武术这一璀璨的文化遗产也成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把握时代脉搏,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去门户之见,进一步改革中国武术,是武术界、体育界、教育界,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责任与义务。如何加强传统与现代的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汲取传统武术的精华,并让其助推现代武术的发展,是当下我们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word】 武舞与武术、古典舞蹈的关系辨析——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遇见逆水寒红叶奇遇答题活动开启了,红叶奇遇问题都有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遇见逆水寒红叶奇遇题目答案汇总。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上元指的是农历几月几号?

2. 即使用完身边的暗器也不会束手待毙,因为无情还有一枚出奇制胜的暗器藏在_____?

3. 人们为什么用巾帼指代女性?

答案:女子所戴的头饰叫做巾帼

4.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作者是_____?

5. 所谓“三礼”指的是哪三本书?

答案:《周礼》、《礼仪》、《礼记》

7.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三不朽?

8. 《春秋》采用的纪事体例是?

1. 唐代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其中河南道包括哪些州?

2.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___时,就设有司天官。

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5. “霸王别姬”中的霸王指的是?

6. 水患是古代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请问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没有治过水?

7.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下面人物与势力范围对应不正确的是?

9. 文成公主和亲是在____时期?

答案: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2. 为教育孩子言出必行而杀猪的孔门弟子是?

3. 曾经当过刘备军师的“单福”指的是谁?

4. 以下四个神医中出生最早的是哪位?

6. 三国时灭亡蜀汉的将领是谁?

7. 黄鹤楼位于何处?

8. “注疏”一词中“疏”指的是?

答案:对经文注解的注解

9. 《诗经》的第一篇是?

10. 上元指的是农历几月几号?

11.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12.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是?

14.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与《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的作者分别是?

16. 孔门弟子中,谁因病早逝?

1. 下列那个选项不是《易经》中“三才”一词所指的对象?

2. 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主要擅长论辩,战国著名辩题“白马非马”是由名家_____提出的。

3. 东晋的开国皇帝是?

5. 通常所称“五代十国”,位于哪两个朝代之间?

6. 被誉为“诗佛”的唐代诗人是?

7. 中国对日食现象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

8. “扇枕温衾”形容的是谁的事迹?

9. 哪次会盟后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

10. 名震天下的杨家枪与下列哪个武林宗派颇有渊源?

1. 南朝诗人_____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2. 中国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____?

3. 早在西汉末年,______就总结出了日食的周期规律。

答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5.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语出________?

6. 孔子认为《诗经》的核心宗旨是______?

答案: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8. 三国时期,刘备号称皇叔,问他是谁的子孙?

9.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10. 以下人物中谁有一只眼睛瞎了?

11. 唐代白居易《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二字意为?

12.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中张角曾著书_______?

13. 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是首下列哪本医学著作的影响?

1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18.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资《论语·____》?

19. 汉代后,诗经四家中仅有_______流传于世?

20. 在民间野史故事中,一下哪位人物没有和狐狸精有密切联系?

23. 以下那个是汉朝的美女?

24. “文武二圣”中的“文圣”指的是?

25. 汉武帝因为_____的建议,决定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政策?

26. 武林中极为擅长使用火器的家族是?

3. “一诺千金”这个典故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

5. 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_____?

6. 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著作是____?

7. 破釜沉舟典故发生在哪次著名战役中?

8.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其中魏都指的是哪个城市?

9. 柔情似水,_______,忍顾鹊桥归路。

10. 《刺客列传》中“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彗星出现,光芒扫过月亮,一般认为是______的预兆。

11. 何时开始,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改称为汉人?

13. 自古以来,汉人对周围不同方向的外邦民族有不同的称呼。以下方位与称呼的搭配,不正确的是______?

14. 春秋时,晋文公在哪场战役中击败楚国获得中原霸权?

16.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用_____为主色。

17. 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_________。

18.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谁写的?

3. 武则天的第一任丈夫是谁?

4. 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5. 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6. 被称为“天可汗”的是唐朝哪个皇帝?

7. “三山五岳”中“五岳”指的是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而“三山”则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和______?

8. 秦统一后统一的字体是?

1. “官渡之战”中袁绍手下镇守乌巢的是谁?

2. 《诗经》中的_____是民间歌谣。

3. 战国时攻陷楚国郢都的秦国大将是?

4. 以下作品,不属于历史类散文的是_______。

5. 注明的佛教圣地“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

7. 下面关于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编著《论语》一书

1. 《诗经》中《燕燕》一诗表达的是______。

2. 下面诗句所体现的传统节日,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个的是____。

答案: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4.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仅是他乡之客”出自______。

5. 春秋战国时著名的历史事件“三家分晋”不包括哪一家?

6. “青梅竹马”一词典出_______。

1.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主要记载了他对_____等国的地理认识。

2. 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3. 俗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4.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早在_____时,中医理论已基本成型。

2. 三国时期“三绝”中“智绝”指的是谁?

3. 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在朝中担任哪一职位?

4. 郦道元《水经注》中“巴陵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三峡”不包括_____?

5. 经过历代天文学家对浑仪的改进,到唐代时,_____终于设计出了相当完善的浑天黄道仪。

1. 宋朝“喜蛛应巧”以什么为评判标准?

2. 七夕时,妇女“投针验巧”需将针投于何处?

3. “穿针乞巧”时,女子常用的物品是五色丝线和几孔针?

4. 在唐人传奇《霍小玉传》中,霍小玉因与李益别离相思成疾,因谁的帮助,得以与恋人相见?

5. 七夕节镌刻“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为礼,各执朱文白文的,往来书信以此为凭的,是以下哪对情侣?

6. 以下西湖十景中,哪一处与民间传说《白蛇传》有关?

7. 以下哪样是七夕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

8. 《卖油郎独占花魁》是哪位作家笔下的故事?

9. 制作七夕巧果的主要材料是?

1. 描绘牛郎织女故事的诗句“昭昭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出自哪一时期?

2. 宋代诗人陆游与唐婉曾在哪座园林相遇,并写下令人魂断神伤的《钗头凤》?

3. 以下哪一句不是对七夕之景的描绘?

答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4. 拜七娘妈是哪一地区的七夕习俗?

5. 《天仙配》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6. 以下哪个故事不在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列?

7. 唐玄宗与杨贵妃如胶似漆,心意相合之时,创作出了什么作品?

8. 七夕男子所玩的“取功名”博戏中,状元、榜眼、探花分别由什么指代?

答案:桂圆、榛子、花生

9. 古代一位官员因每日为夫人画眉,被传为千古佳话,他是?

10. 东林领袖钱谦益对歌妓才女柳如是宠爱非常,为其建造了何楼?

11. 七夕节“拜织女”习俗中,供奉用的“五子”不包括以下哪种果点?

12. 将七夕称为“女孩儿节”始于哪一朝代?

13.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哪位才女所做?

1. 牵牛星与织女星分别位于哪个星座?

2. 七夕时,女子除了乞巧、拜织女外,一般还会做什么?

3. 为纪念牛郎织女故事中老牛的牺牲精神,七夕时节儿童会将什么挂在牛角上?

4. 《牡丹亭》中,杜丽娘身死后葬于何处?

5. 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寻夫,得知舜已死,抱竹痛哭而死,因称“湘妃竹”。湘妃竹的别名是?

6.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七夕时街头贩卖的泥塑人偶“磨喝乐”的名字由来是?

7.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是诗人为哪位名妓所作?

8. “拜织女”这一乞巧活动最好在哪里举行?

9.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是哪位诗人为纪念亡妻写下的诗句?

10. 对于读书人而言,七夕这个节日还有着特别的意义,他们通常将七夕节称为什么?

11. 以下哪个名字不是七夕的别称?

12. 古代的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与七夕相关的优美诗词,其中《鹊桥仙·纤云弄巧》的作者是?

13. 七夕之夜又称为?

14.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记载见著何处?

答案:《诗经·小雅·大东》

1. 女子在七夕时一般用什么花染指甲?

28. 范蠡和西施在勾践复国后,归隐到了哪里?

29. 七夕节“投针取巧”的习俗兴盛于哪个朝代?

30.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何人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31. 梁祝凄美的爱情传说中,祝英台与梁山伯曾在何处同窗共读?

32. 元杂剧中,描写王昭君与汉元帝爱情悲剧的作品叫什么名字?

33. 传说中哪位皇帝建层城观,后七夕宫女登之穿针,称之“穿针楼”?

34. 吃巧巧饭时,会将有寓意的物件包在饺子里,这些物件不包括以下哪种?

28. 传奇爱情剧本《桃花扇》的故事发生在如今的哪里?

29. 以下哪一个成语是由《庄子》里一则凄婉的爱情故事演化而来的?

30. “投针验巧”时,将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影在水底形成何种形状时,代表“乞巧”失败?

31. 旧时民间七夕节供奉的“磨唱乐”(也称“磨喝乐”)大多以什么形象出现?

32. 七夕节时“穿针乞巧”的习俗始于哪个朝代?

33.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与哪位女子的爱情悲剧?

34. 苏轼因思念已故侍妾朝云,曾写下什么句子?

答案: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35. 以下哪句诗描写的是七夕之景?

答案: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28. 词牌“鹊桥仙”源自“鹊桥相会”的神话,而以下哪首鹊桥仙的内容与爱情无关?

答案:《鹊桥仙·华灯纵博》

29.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哪位诗人描写七夕的诗句?

30. 七夕之夜又被称为:

31.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吴越王钱镠在何处写下的书信?

28. 唐代女诗人鱼玄机以“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表达了对哪位诗人的思念?

29.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是哪位诗人的词句?

30. 《东京梦华录》中,又将巧果称为什么?

28. 《霸王别姬》这一悲剧中,虞姬自刎于何地?

1. 班固《西都赋》中“西都”是指_____?

2. 孔子共有弟子多少人?

1. 唐朝盛世“贞观之治”出现于哪位皇帝的执政时期?

4. 以下书画名家不属于北宋年间的是?

5. 传说中西游昆仑会王母和哪位周天子有关?

答案:正恁双栖,又遣分飞去。

8. 顾惜朝的飞鹰叫什么名字?

1. 宋设立的行政区域“路”即是现在的_____?

2. 孟子“仁政”思想的本质是_____?

3. 三国时期,黄忠所使兵器是?

4. “白下”曾是下列哪个古都的旧称?

5. 古人开凿灵渠是为了沟通_____两大水系。

7. 今有甲乙二人持钱不知其数。甲得乙半而钱五十,乙得甲太半而钱亦五十。问甲、乙持钱各几何?(注:太半即三分之二)

答案:甲持三十七钱半,乙持二十五钱

8. 中国最早传译的佛教经典是?

9. 梵语“波若波罗密”的意思是?

10. 《左传》纪年是从鲁国哪位君主开始的?

1. 下列不属于古琴曲的是?

1. 金风细雨楼中,用于搜集和保管资料的楼是?

2. 唐代所谓“九曜”是指日月金木水火土和______?

4. 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

5. 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庙是?

6.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

7. 金文一般指篆刻在哪种材料上?

8. 佛教起源于哪里?

10.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11. 《雨霖铃》的作者柳永被称作“白衣卿相”,相传他死后由哪类人为他出资修墓?

12. 以下哪部属于十三经之一?

13. 以下哪一个是神相的技能?

14. 顾惜朝所著的兵书是?

18. 在汉代,古人形成了新的宇宙观,即_____?

19. 叶哀禅、诸葛正我、元十三限同属哪个门派?

20. 民间认为“岁寒三友”代表了高洁的品质,这个典故出自于_____?

21. 《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是?

22. 少林寺始建于什么年代?

24. 其诗作有“诗史”之称的是哪位诗人?

25. “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是古人对_____的认识?

26. 吐谷浑因为谁的侵袭举族内迁成为唐的属民?

27. 狭义的“中原”指的是今天____一带?

1. 以下不属于五音的是_____。

3. 所谓“江表”指的是哪个地方?

4. “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____。”

6. 唐太宗所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谁位列第一?

答案:老子、庄子、周易

8. 《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原句出自_______。

9. 相传牛郎织女每年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10. 苏梦枕闻名江湖的刀法是?

13.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一句的作者是?

14. 在古代,“西域”主要指的是哪片地区?

答案: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2.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句的作者是______?

3. 郦道元是_____时期的地理学家?

4.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是北宋朝廷颁行的_____。

5. “断织喻学”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3. 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

4. 俗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1. 是谁首先自称为“皇帝”?

2. 今有股四尺,弦五尺,问为勾几何?

6. 《资治通鉴》以_____为正统?

7. 属于汴京两大江湖势力之一的是?

9. 佛教起源于迦毗罗卫国,它是今天的_____。

10. “青莲居士”指的是哪位诗人?

11. 顾惜朝与戚少商初次相遇是在什么地方?

12. 一位老者溜肩含胸,肌肉不带棱角,腹部外凸,他最有可能练习的武术是______。

1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我国唐代第一次实测子午线时所选定的地点?

14. 被誉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是下列哪位思想家?

2. 历史上“焚书坑儒”的是哪位皇帝?

4. 不属于宋朝时期的瓷器种类是?

6. 以下画作和其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____。

答案:洛神赋图——曹植

2. 顾惜朝出生在什么地方?

3.“谨痒序之教”中的“痒序”是指?

4.“荆轲现匕”属于哪种技能?

5.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描写的下列哪条河流?

6. “鸿门宴”宴请的是哪位客人?

7. 四大名捕中,铁手的武功出自哪个流派?

9. 少林寺始建于什么年代?

11. 北斗星斗柄谓之“杓”,是由哪三星组成?

答案:玉衡、开阳、摇光

更多更快更新精彩内容,请关注可可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舞长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