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网页版发朋友圈上的游戏无法授权了,朋友圈里的网页也打不开。已经把微信网页版发朋友圈重新卸载安装了一次,还是不行。到底怎么办

现在位置:如何将电脑上编辑的word文档分享到微信朋友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将电脑上编辑的word文档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如何将电脑上编辑的word文档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我关掉了朋友圈,卸载了微信!
就在昨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决定关闭微信“朋友圈”,随后我又卸载了微信,发了条微博解释原因:“卸载了朋友圈,一天到晚看别人的家长里短,人是有这么无聊吗?也没人给我发微信,打算把微信也卸了!像我这种每月电话费才20块钱的貌似没啥通信需求!我这样的需求在哪里???”算起来,这不是我第一次卸载微信,而是第三次。第一次卸载微信,是在2011年微信刚推出时,由于不能与QQ打通,也找不到加陌生好友的地方,周围没人用,玩了3天就卸载了。第二次卸载微信,是在2012年微信推出“摇一摇”之后。我在深夜试了几次摇一摇,无人搭理我;由于胆怯也不敢大肆主动勾搭,因为我已婚已育。于是,我觉得没啥用,又将其卸载了。每次卸载之后,都会因推出新版本想尝试新功能,禁不住诱惑再次装上。但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新功能没有给我持续使用的动力。等到每天看见觉得厌烦时,就禁不住下手卸载。细细算来,微信的功能已经不少了,文图音视频消息,多人音频聊天,实时视频对话,朋友圈,摇一摇,漂流瓶……以及被业界认为无敌强大的公众开放平台。前面已经说了,我算是个没事不喜欢瞎聊的人,更不会主动联系别人空聊。所以,每月电话费保持在20元左右。这是真的,就这么多:套餐11+5元流量+5元左右通话费。由于家里和公司都有wifi,50M/月的流量常用不完。微信的对话消息功能,也就偶尔收到过QQ离线消息,除此外极少联系别人或别人联系我。摇一摇、漂流瓶对我这种已婚已育的确实没啥吸引力了。朋友圈本是个有吸引力的地方,但被各种婴儿照、自拍照、美食照、风景照“摧残”一段时间后,在鸡汤励志、人生哲理越来越多的趋势下,越来越觉得反感。屏蔽朋友照片的操作又非常麻烦,还是一键关闭来得干脆。再来说说公众开放平台,我关注过的帐号有资讯类、天气类、名人类、服务类等四五十个。资讯类帐号,内容看着还行,和资讯类APP的东西差不多,有我喜欢的。但让我不爽的是,很多情况下想看更多内容时,操作起来很麻烦,要点好几下:通讯录-公众帐号-×××-历史消息。我不喜欢被主动推送,新消息提示让人压力很大,所以接收消息功能都关闭了。在资讯方面,公众平台远不如鲜果联播、新浪视野之类的资讯类APP用着方便,打开一点就能看,操作简单,想看就看,没有阅读压力。天气、空气质量类:用着还行,但不是刚性需求,可有可无。天气空气好不好,打开窗一看就知道,更何况手机还自带天气功能。名人类帐号,大多是和机器人对话,第一次或许是好玩,第二次就是无聊。像我这种不追星不信权威的人,也找不出需要密切关注名人动向的理由。服务类账号,原想着可以查个银行卡余额什么的,发现只开放了信用卡客户,我这种只用储蓄卡的没有能查的账号。极少坐飞机,用不上值机类帐号。餐饮类帐号微信推荐得最多,基本上我常去的没优惠,有优惠的我从来不去。能对上号的比如宏状元,有时也懒得为了三五块钱和服务员费那口舌,还要在道义上遭受欠了他们多大人情似的委屈:不就是三五块钱麽,又不是天天占这便宜,也许一个月才去一回。我不喜欢占人便宜,也不不喜欢欠下人情!如此说来,微信对于我,并非刚需的玩意儿,甚至连新闻资讯类APP都比不上,卸了也就卸了,并无牵挂。我是不是已经落伍于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了?还是和我一样感觉的人其实很多,大家碍于面子没说出来?不管是不是out,反正我看见别人对着手机说话,心里的OS常常是:傻呆了!我曾努力纠正自己,不该有这样的想法,也自己用过,但没用,一看见脑子就这么想!我的需求在哪里?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很想问问张小龙同学:我这样的是不是确实不适合做微信的用户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11736.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哈哈哈,看这篇文章,一边看一边笑,同感同感,简直就是照着我个人的生活方式写的,所以顶喜欢,还特别去看了评论,点了许多顶和2个踩,哈哈哈。有些感想:一、关于社交,我们是儒家思想统治千年以上的国度(将来也是),私人的人脉不可能和别人分享的,除非那个傻了,例子:朋友托你找关系办事,碰巧他的另外一个朋友也和你的关系熟,还需要一定找你么?如果是非常私密的事,你的关系希望你会知道么?二、关于各类应用,以前的互联网,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因为那时资讯不发达啊!现在,内容已经泛滥,看微博就知道,一处地方火灾,几十家报纸的微博都第一时间甚至不断重复播报和转播,岂有此理,所以现在的新闻网站,看一个新浪就够了,其它的不可能有差异,同理,各种应用也一样。现在是流量为王的时代,越多应用只会分流更多的流量。 三、关于微信应用等,现单位50多个人,80后也就6个人,曾做调查,除了80后几个孩子(前年毕业)会经常用手机挂Q外,其他同事都很少用手机上网,因为每个办公桌上都有一台PC,放着19寸以上的屏幕不看,看那巴掌不到的小屏幕?笑话了。下班后各有任务,还被智能手机困住?就算办公上网,挂Q也多是发个信息传个文件,不准聊天的,如果聊天看股市被行风整顿看到,麻烦大了。曾问科室的一个80后,他说他的朋友很多手机都装微信,但很少用,尤其是那个定位功能,绝对关的。最后,现在很多应用啥的,都是糊弄那些小孩子的,到了他们参加工作,为票子、房子、车子、筷子、婆子、孩子犯愁的时候,考虑问题会有不同角度和感受的,年轻有时间尽情玩吧,应该什么都尝试一下,过了,将是另外一个江湖咯。
:这就是年龄代沟啊,作为85后我们真的把qq、微信当电话、短信使,大家很少打电话,通知什么事情都是在qq上,而且我们的好友也经常在朋友圈里更新状态,所以这是面向年轻人的应用,面向未来嘛
:这就是年龄代沟啊,作为85后我们真的把qq、微信当电话、短信使,大家很少打电话,通知什么事情都是在qq上,而且我们的好友也经常在朋友圈里更新状态,所以这是面向年轻人的应用,面向未来嘛
看完文章,看完评论,发现作者和许多评论家都不热衷社交和不喜欢改变生活方式,智能手机估计也不大用的用户;微信首先满足的核心需求就是社交,一个不喜欢社交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喜欢使用微信的,因为这类群体本就不是微信的用户。当年QQ出来的时候,不也是很多人讨厌用QQ吗?当然现在依然还有很多人不喜欢用QQ,但并不妨碍QQ同时在线人数过亿的记录。一般社会上出现的新产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总有三类人,第一类是先驱者,敢于尝鲜的人,这是每一款产品的先驱用户(当年ipad刚出来的时候,不也是很多人喝倒彩嘛);第二类是追随者,这是产品用户的大多数,看着别人用的不错,自己慢慢尝试;第三类是特立独行者,不管别人怎么说好,自己就是不喜欢(这并无贬义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面都有这三类人的影子。作者于微信,估计是第三类用户吧。至于微信的其他功能,都是基于社交的核心需求产生的,每天都要收集朋友的消息,看看朋友圈朋友的动态,顺便看看新闻,关注的公众账号,以后会玩玩游戏,这才是微信想要做的。而不是将全国人民纳入到微信体系中。所以不喜欢社交的用户,当然不喜欢微信了。能满足其他功能的产品有更好的。希望大家幸福,哈哈。
:回复 :估计你使用你的QQ小号注册微信了,小号估计多是陌生人吧。其实微信的推广方式和QQ类似,当年QQ出来时,都是以“和陌生人交友”、“网恋”推广起来的,但慢慢当自己的朋友成为QQ好友后,陌生人交友还一直在,但多数的沟通是发生在好友之间,微信也是如此。查找附近的人和摇一摇是一些有意思的功能,但其沟通频率远低于好友关系。 //@俊世太保 回复
:我有个巨大的困惑:都说微信是熟人社交,想了想查找附近的人、摇一摇以及我们关注的各类微信公众号,甚至于微信赖以生存的QQ好友关系,这些无一不是陌生人交友,除了那少的可怜的通讯录好友之外,大多都属于弱关系,这熟人社交的概念不知道从何谈起??
:回复 :我有个巨大的困惑:都说微信是熟人社交,想了想查找附近的人、摇一摇以及我们关注的各类微信公众号,甚至于微信赖以生存的QQ好友关系,这些无一不是陌生人交友,除了那少的可怜的通讯录好友之外,大多都属于弱关系,这熟人社交的概念不知道从何谈起?? //@ivan 回复
:嗯,你说的对,微信不是基于话题的社交,它的组织核心是人,是围绕人进行的社交,基于类似电话的功能上搭载移动社交圈,这种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还需要大量的探索。微信主要也是基于熟人关系的社交,和不太在乎关系的话题社交(更像兴趣图谱的概念)。在看一篇内容时,其实你不会在乎对方是谁,都能聊几句,就像虎嗅(更垂直了,TMT的职场内容话题 我们现在这样交流的泛社交);而微信或者QQ或者电话的社交,是想跟某个人交流聊天,加深彼此的联系。微信朋友圈的出现,像是将好友的动态及时呈现,为好友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机会或者场景,这种想法其实很棒。移动社交领域是个很好玩的地方,大家多多交流,我也是浅见,哈哈。
:回复 :嗯,你说的对,微信不是基于话题的社交,它的组织核心是人,是围绕人进行的社交,基于类似电话的功能上搭载移动社交圈,这种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还需要大量的探索。微信主要也是基于熟人关系的社交,和不太在乎关系的话题社交(更像兴趣图谱的概念)。在看一篇内容时,其实你不会在乎对方是谁,都能聊几句,就像虎嗅(更垂直了,TMT的职场内容话题 我们现在这样交流的泛社交);而微信或者QQ或者电话的社交,是想跟某个人交流聊天,加深彼此的联系。微信朋友圈的出现,像是将好友的动态及时呈现,为好友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机会或者场景,这种想法其实很棒。移动社交领域是个很好玩的地方,大家多多交流,我也是浅见,哈哈。 //@俊世太保 :我就是很喜欢社交的用户,微博、人人、豆瓣甚至于天涯这些地方几乎每天都去,但是对微信中的社交就天生不是很敏感,因为缺少话题。微信不像其他社交网络一样,可以就着某个话题大家在一起闲话家常。举个例子好比微博,我发了一条今天吃了什么什么的微博,这个时候会有很多好友在下面发表意见,然后大家就聊了起来。而微信这个功能就有很大缺陷,朋友圈和微信群是两个分离的状态,在朋友圈里面分享了照片,但是引起不了在微信群里的讨论
:回复 :200年用telnet玩水木清华 应修改为2000年~~提醒 //@一只倒霉企鹅 :哈哈,你猜错了!我基本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的人。我是最早的QQ用户,1字头6位号;我是最早的智能手机玩家,塞班3230(算智能机的话),2010年用安卓1.6;我曾从事记者6年、社交网站运营2年,曾是最早一批论坛用户(200年用telnet玩水木清华);我也不算特例独行的人,流行的东西都会尝试,对产品无所谓喜欢活不喜欢,我的评价标准是适用或者不适用,基本不带感情。社交是个日常需求,可能和个性相关,但更多地可能与人生阶段、所处环境、交际圈等相关,我准备写一篇社交需求的分析文章。:)
:回复 :哈哈,其实我的意思是指在社交方面,你是属于第三类人?严重同意您的看法,社交需求和人生阶段、交际圈、所处环境相关;单身的、正在拍拖的、已婚的社交需求,职业中的低中高层的社交需求,都会有差异;而一个好的工具型产品,可以很好地包容这些不同点,例如电话。期待您的新作,届时当拜读之。 //@一只倒霉企鹅 :哈哈,你猜错了!我基本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的人。我是最早的QQ用户,1字头6位号;我是最早的智能手机玩家,塞班3230(算智能机的话),2010年用安卓1.6;我曾从事记者6年、社交网站运营2年,曾是最早一批论坛用户(200年用telnet玩水木清华);我也不算特例独行的人,流行的东西都会尝试,对产品无所谓喜欢活不喜欢,我的评价标准是适用或者不适用,基本不带感情。社交是个日常需求,可能和个性相关,但更多地可能与人生阶段、所处环境、交际圈等相关,我准备写一篇社交需求的分析文章。:)
:感觉用微信圈的人也傻呆了,用微信圈的不是话唠,就是自恋狂,吃个米线也要拍个照,^_^。我微信里面人也很多,基本上天天刷朋友圈的就那几个人,后来把那几个人屏蔽了,顿时就安静了好几天。 你说聊把,也真没办法互动起来,难道我非要假装搞笑的去点评你发的那些很无聊的照片吗。
我想自己发电东西吧,也非要发个照片,亲,我能对着黑洞拍张发吗?
:回复 :搬小板凳坐等。。 //@一只倒霉企鹅 :哈哈,你猜错了!我基本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的人。我是最早的QQ用户,1字头6位号;我是最早的智能手机玩家,塞班3230(算智能机的话),2010年用安卓1.6;我曾从事记者6年、社交网站运营2年,曾是最早一批论坛用户(200年用telnet玩水木清华);我也不算特例独行的人,流行的东西都会尝试,对产品无所谓喜欢活不喜欢,我的评价标准是适用或者不适用,基本不带感情。社交是个日常需求,可能和个性相关,但更多地可能与人生阶段、所处环境、交际圈等相关,我准备写一篇社交需求的分析文章。:)
一只倒霉企鹅
:哈哈,你猜错了!我基本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的人。我是最早的QQ用户,1字头6位号;我是最早的智能手机玩家,塞班3230(算智能机的话),2010年用安卓1.6;我曾从事记者6年、社交网站运营2年,曾是最早一批论坛用户(200年用telnet玩水木清华);我也不算特例独行的人,流行的东西都会尝试,对产品无所谓喜欢活不喜欢,我的评价标准是适用或者不适用,基本不带感情。社交是个日常需求,可能和个性相关,但更多地可能与人生阶段、所处环境、交际圈等相关,我准备写一篇社交需求的分析文章。:)
:我就是很喜欢社交的用户,微博、人人、豆瓣甚至于天涯这些地方几乎每天都去,但是对微信中的社交就天生不是很敏感,因为缺少话题。微信不像其他社交网络一样,可以就着某个话题大家在一起闲话家常。举个例子好比微博,我发了一条今天吃了什么什么的微博,这个时候会有很多好友在下面发表意见,然后大家就聊了起来。而微信这个功能就有很大缺陷,朋友圈和微信群是两个分离的状态,在朋友圈里面分享了照片,但是引起不了在微信群里的讨论
:补充一个,我之前也卸载过“朋友圈”,因为老被一个朋友刷屏;今年春节,用朋友圈拜年的朋友多起来,微信里的朋友也多起来了,朋友圈的内容就丰富起来了,这是运营的效果吧。朋友圈,比人人网、QQ空间、微博上进行社交分享更便捷了,当然还有待提升的空间。
让我又想起了前几天讨论google reader的关闭……其实类似的东西非常多,比如我过年回家时理解不了我姥看的各种家长里短的伦理剧和强奸历史的抗日、谍战剧,但我不看不意味着别人不看,我认为它没意义不认为别人认为它没意义,事实上正是这种我认为毫无营养的电视剧占据了收视榜前几名。再比如约炮,我没有这个需求,我也相信大多数来虎嗅的用户没有这个需求,但这之外呢?总想着如何泡到一个妹子或高富帅的人会像我一样坐在这耐心看完再打这么多字?这些白天上班,晚上泡吧的人才是用微信的主力军,而他们与我们的交集真的很大吗?我们可以用我们的需求来描述他们的需求吗?最后,其实我的手机不仅没装微信,连微博都没有,就靠电脑看;QQ上加起来不到20个好友,手机里几十个号码,我才是基本不使用社交类APP,甚至基本没有社交行为的人,但是不妨碍我理解别人有这种需求(说出来感觉好凄凉啊……)
飞奔的白羊
:说到点上去了,其实做为90后的我们有很多人玩微信,但没有一个人觉得这货有什么不得了,不怎么好玩,比起QQ那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不过就是媒体喧传多了点,觉得潮就玩儿玩,压跟儿就想不起啥有趣的。
walkerspeed
:回复 :太同意了,其实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这样组成的,哪怕现在互联网了,还移动互联网了,其实圈子都是小小的,顺带说一句,我也是真的用不下去微信,俺浑家也是一样。 //@未知老年A 回复未知老年A:我的意思是现在大部分互联网社区、资讯平台越来越细分用户,导致用户有时产生“所有人和我持类似观点”的错觉,而实际上用户所处的用户群只占一小部分而已。好比在一个密闭的小屋子说话,会产生很大的回音,而同一音量在原野上说话,随风而逝。像百度的一些明星贴吧,发帖格式都是一样的,看上去整齐划一,里面的人也因为互相的影响越来越狂热,甚至集资给明星做金盘什么的,但如果今天广电封杀韩国明星,说不定一堆人(特别是家长)叫好。我们总说长尾理论,是站在产品开发者角度来讨论的,但有没有想过:作为用户,我们本身就是那个长尾?我们自己做东西都不一定兼顾到所有人,凭什么要求别人做东西要兼顾到我们?
:分析得到们,高手。。。。评论支持你
:回复@未知老年A:我的意思是现在大部分互联网社区、资讯平台越来越细分用户,导致用户有时产生“所有人和我持类似观点”的错觉,而实际上用户所处的用户群只占一小部分而已。好比在一个密闭的小屋子说话,会产生很大的回音,而同一音量在原野上说话,随风而逝。像百度的一些明星贴吧,发帖格式都是一样的,看上去整齐划一,里面的人也因为互相的影响越来越狂热,甚至集资给明星做金盘什么的,但如果今天广电封杀韩国明星,说不定一堆人(特别是家长)叫好。我们总说长尾理论,是站在产品开发者角度来讨论的,但有没有想过:作为用户,我们本身就是那个长尾?我们自己做东西都不一定兼顾到所有人,凭什么要求别人做东西要兼顾到我们? //@未知老年A:再扯两句闲篇吧,其实有时候我觉得互联网会缩短我们的视野。讲个故事:从前有个群山之间的国家,由一万个村子组成,每个村子100人,恰好都有5个人爱吃青椒,3个闻见青椒就想吐,其它人不爱吃也不讨厌。一开始没有互联网。地不够,青椒就种的不多,爱吃青椒的很难受。后来有了网络,就有人开了“青椒之家”,专门讨论青椒的品种,种植方法,保存,做法之类的。喜欢青椒的人过来一看:几万人喜欢青椒啊,比我村子里的人多多了。大家就热烈讨论,甚至会分成青椒肉丝派和虎皮青椒派对喷,还努力促成了青椒种植基地。但是突然有一天,国家下命令:耕地不够,青椒基地改种西红柿。那青椒之家会有什么反应?肯定是炸了锅,一片哀怨,甚至痛骂政府,然后联名请愿。但是如果在路上随便拉住一个人,他多半是不关心,甚至会问:青椒是什么,能吃吗?
:再扯两句闲篇吧,其实有时候我觉得互联网会缩短我们的视野。讲个故事:从前有个群山之间的国家,由一万个村子组成,每个村子100人,恰好都有5个人爱吃青椒,3个闻见青椒就想吐,其它人不爱吃也不讨厌。一开始没有互联网。地不够,青椒就种的不多,爱吃青椒的很难受。后来有了网络,就有人开了“青椒之家”,专门讨论青椒的品种,种植方法,保存,做法之类的。喜欢青椒的人过来一看:几万人喜欢青椒啊,比我村子里的人多多了。大家就热烈讨论,甚至会分成青椒肉丝派和虎皮青椒派对喷,还努力促成了青椒种植基地。但是突然有一天,国家下命令:耕地不够,青椒基地改种西红柿。那青椒之家会有什么反应?肯定是炸了锅,一片哀怨,甚至痛骂政府,然后联名请愿。但是如果在路上随便拉住一个人,他多半是不关心,甚至会问:青椒是什么,能吃吗?
:握爪,同类。。。
基本不用智能手机的用户表示不能同意更多。。
:回复 :不用跟基本不用在事实上还是有点区别的。。主要是出于时间考虑,没那么多时间频繁刷手机。另外我的需求在web端基本能满足,负责的读点跟审稿到目前也还显出非智能手机不可的痕迹,相关题材有其他同事把关。 //@i_roger :没法理解,最为优秀平台的虎嗅网的编辑,不用智能手机,可以这么大声地说出来。
高低买个皮夹克
:回复 :KK也不用手机。 //@i_roger :没法理解,最为优秀平台的虎嗅网的编辑,不用智能手机,可以这么大声地说出来。
:没法理解,最为优秀平台的虎嗅网的编辑,不用智能手机,可以这么大声地说出来。
:回复 :这点常被吐槽。。顶住了。 //@xyz459 :同类哈哈。。。乱哥不玩这个也能进虎嗅。。。。
:同类哈哈。。。乱哥不玩这个也能进虎嗅。。。。
:哈哈。居然在这儿发现一个也不用智能手机的人
一只倒霉企鹅
:回复 :哈哈~ //@潘乱 :我没来由的想到一个不合时宜的开头:镇上有两个哑巴,他们总是在一起。热闹是他们的,与我无关。
:我没来由的想到一个不合时宜的开头:镇上有两个哑巴,他们总是在一起。热闹是他们的,与我无关。
我相信现在绝大多数人白天上班都会挂着QQ,刷着微博、人人网,逮个空闲时间就和朋友一阵胡吹乱侃;我相信没有人会在上班的时候,还对着手机玩微信吧。在长达8到12个小时的社交之后,我很纳闷朋友之间竟然在下班后,还会有那么多没有说完的话,需要通过微信方语音再聊一段时间??抱歉,醒醒吧,现在打电话很贵吗?说实话一点也不贵,就算经常打长途,你包了一些套餐之后,一个月花费也不会超过100元,如果办了什么小灵通之类的,打电话那就更便宜。但大家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每天给不同的朋友打电话问候来问候去的。最好的朋友总是身边那几个,平时见面的机会多了去了,远在他乡的好朋友(除非是情侣)只会偶尔问候一下。你说我用微信除了能看一些订阅的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之外,我还能用来干嘛?再说,下班回家了,身为一个现代人,我会没有一台电脑吗?订阅的像36氪、虎嗅发的文章,在电脑上看不到吗?既然能看到,我为什么还用那么一个屏幕相对较小的手机呢?有人能给我解答困惑吗??
科学爱好者
:人人网可以删掉了吧??
:回复 :我提到人人网,只是说这样一类的社交网站,可能是豆瓣,可能是天涯,每个人一般都会有那么一个常去的社交网络 //@李小刚V :碎片时间用手机看,另外,人人网是什么东东,感觉只是活在历史里了。
tangcu糖醋
:回复 :有是当然有,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没有反对者的呢?但只是比率问题而已。至于给微信降温?我看没必要,微信还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呢。 //@灰輝太湿 回复
:别急,同样你也不可以否认有一部分人对微信不感冒无需求。冷静下来是该给微信降降温了,这半年科技媒体吹捧的太厉害。
:回复 :别急,同样你也不可以否认有一部分人对微信不感冒无需求。冷静下来是该给微信降降温了,这半年科技媒体吹捧的太厉害。 //@tangcu糖醋 :瞧,第一句话是多么的武断啊。我来解你的惑吧。微信确实不是整天会对着看的东西,但他是一个过一会儿可能就会拿起来看一下的东西,看什么?看微信群,看朋友圈,微信群中会有一些家族群之类的存在,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跟混IT的一样,每天都是对着电脑工作的,但那些阿姨叔叔父母或者在传统工作岗位工作的兄弟姐妹们,他们可以在空闲时拿起手机,在家族群里说上几句话,打上几个字,发上几个照片。这些功能或许QQ群也都支持,但QQ没那么好用。另外朋友圈呢,你会隔三差五的拿起来刷一下,看看有没有朋友新发的照片或者自己的照片有没有人评论。当然,对于有些完全没有分享照片欲望,也对看别人家长里短完全没有兴趣的人来讲,自然是没意义的。这就跟你无论把狗肉火锅的滋味吹到天上,老子就不吃狗肉,自然就对你没有兴趣。但是,要记住,你只代表你自己,你自己未必代表大众。从我个人观点来讲,我是认为微信只能走私密社交这条路的,那些企业方向不适合微信,所以订阅36克,虎嗅的文章这种,甚至微信公众账号的存在是没太大价值的。咨询获取的需求微博已经可以满足了(我认为微博的社交性是偏弱的,信息获取的价值更大),能留给微信的,只有社交。
:碎片时间用手机看,另外,人人网是什么东东,感觉只是活在历史里了。
tangcu糖醋
:瞧,第一句话是多么的武断啊。我来解你的惑吧。微信确实不是整天会对着看的东西,但他是一个过一会儿可能就会拿起来看一下的东西,看什么?看微信群,看朋友圈,微信群中会有一些家族群之类的存在,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跟混IT的一样,每天都是对着电脑工作的,但那些阿姨叔叔父母或者在传统工作岗位工作的兄弟姐妹们,他们可以在空闲时拿起手机,在家族群里说上几句话,打上几个字,发上几个照片。这些功能或许QQ群也都支持,但QQ没那么好用。另外朋友圈呢,你会隔三差五的拿起来刷一下,看看有没有朋友新发的照片或者自己的照片有没有人评论。当然,对于有些完全没有分享照片欲望,也对看别人家长里短完全没有兴趣的人来讲,自然是没意义的。这就跟你无论把狗肉火锅的滋味吹到天上,老子就不吃狗肉,自然就对你没有兴趣。但是,要记住,你只代表你自己,你自己未必代表大众。从我个人观点来讲,我是认为微信只能走私密社交这条路的,那些企业方向不适合微信,所以订阅36克,虎嗅的文章这种,甚至微信公众账号的存在是没太大价值的。咨询获取的需求微博已经可以满足了(我认为微博的社交性是偏弱的,信息获取的价值更大),能留给微信的,只有社交。
作者是在傲娇,有木有!比如作者说:“天气、空气质量类:用着还行,但不是刚性需求,可有可无。天气空气好不好,打开窗一看就知道”。。。。。打开窗看不到明天的天气吧?更何况,关不关注天气号这是你自己选择的问题对不对?关微信啥事?微信正在成为一个平台,所谓平台,就是提供足够多的选择。有了足够多的选择,大多数人就会喜欢这个平台。大多数人喜欢这个平台,这就是个成功的产品。微信不是钱,不能做到人人喜欢。所以,这就够了。
木木木木木
:如果说,微信是个平台的话,android本身就是个平台,很多微信上的玩法,每个app都能做的更专业,更强大。比如看资讯,查天气等等,如果说微信的特色在于把这些用户都能在不同app间串联的话,那开发用户接口不照样也能实现? 尤其是现在微信越来越庞大,开一次都要停顿n秒。
wkonline94o
:挺中肯的,平台就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一点或者几点,从小众变成大众化,产生一定的粘性,微信我自己不太用,工作需要而已,朋友圈基本不发东西除非偶尔评论一下,微信时效性一般不如电话直接,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用,其乐融融哈哈!慢慢俩吧!就是越来越大了,探索的阶段吧!
一直觉得微信被过分夸大了
功能多且杂
微信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约炮?捞瓶子?社交?IM?自媒体? 现在微信又想做游戏
不如以后再加上SNS、搜索、购物、地图、办公软件。。。以后智能设备里只装一个应用--微信
就能满足大家的所有需求
按需定制哦亲
android、ios、wp 早就过时了
要想被整合进微信
必须用微信的系统--Wos
普罗大众终于不用为下载应用而困扰了
一键装机神马的
可以卷铺盖走人了
大家只要下一个微信就好
:知道LINE. KAKAO TALK吗?
:知道LINE. KAKAO TALK吗?
LZ性格不变的话,任何私密社交工具对你都没有使用价值。看看支持这个文章的评论,有很多都是我都不想换个智能手机云云。该怎么讲呢,你可以有你的坚持,但你确实落后于时代。但这些人也是在任何时代都会有的,他们有各种各样不使用新科技的理由,也谈不上对错,只是始终是小众群体,并将随着时间的渐行渐远而消失。
:小众永远是不想跟着时代走的。
tangcu糖醋
:回复 :别说有人用56K拨号,还有人不上网,甚至不用电脑呢,但这能代表什么呢?难道去调研他们为什么还用56K拨号,为什么不上网,为什么用WIN95,为什么不用电脑?然后试图让他们和我们一样?没有必要!大众产品无需为小众服务。 //@TroubleKid :想起一篇文章提到美国宽带怎样怎样,说还有一部分人用56k拨号,还有说好多还停留在win95之类的。
TroubleKid
:想起一篇文章提到美国宽带怎样怎样,说还有一部分人用56k拨号,还有说好多还停留在win95之类的。
看见别人对着手机说话,心里的OS常常是:傻呆了!哈哈哈。我也是这么想的。连换个智能手机的欲望都不太大
:太搞笑了,这年头还有人不对手机说话的?你的手机不是用来说话的吗?连彭丽媛都用iPhone啦。
walkerspeed
:哈哈,一直在心里想,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不过真的大家需求是不一样的,天天趴电脑前研究互联网的和天天晚上夜店KTV的怎么也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啊
你就是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孩子:“看,他根本没穿小内内呀。”
能像你这样把月话费保持在20元的人不多,所以你也只是发出了非常小众的声音。我不关心某个App能发展的好坏,倒是期待能把三大运营商按流量计费这种奇疤的方式给废掉!
这篇文章一语中的!如日中天的微信有他成功的地方,但单从功能需求角度上讲泡沫早就大大的了。没几个人每天睡不着觉摇摇,更没空坐着公交和手机说话。从大学生群体(本人就是)考虑主要是同学都在说,自己不参与显得不合群,至于约炮...反正我读的大学没那么多咸蛋子时间考虑这。微信从12年底开始出现在主流媒体中,甚至头版头条中。让移动深深忌惮...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表态和宣传。微信真正迫使运营商降低通话资费,自己的历史使命也就差不多了。年轻人群体嘛,新的潮玩意出来了,微信也就忘了
电话让我恐惧,铃声响起的一刻催生我的紧张,微信就没关系了,可说可不说的话先存在那儿,跟微博留言,没什么大事的邮件是一样的。
:QQ不是一样可以发语音
:QQ不是一样可以发语音
把手机里面比微信使用频率低的都卸了吧,别矫情了
一只倒霉企鹅
:恩,基本只保留了日常用到的,刚数了下一共16个。
一只倒霉企鹅
:恩,基本只保留了日常用到的,刚数了下一共16个。
我也用不惯微信,而且极占内存。
说实在话,
我也没发现QQ和微信的本质区别, 手机上装个QQ还没怎么上过,微信根本就没装,真心感觉没啥用
:这个观点我赞成,手Q和微信界面很像,好友很像、连签名都很像,我现在都是靠提示音区别的。。
:这个观点我赞成,手Q和微信界面很像,好友很像、连签名都很像,我现在都是靠提示音区别的。。
微信确实不是整天会对着看的东西,但他是一个过一会儿可能就会拿起来看一下的东西,看什么?看微信群,看朋友圈,微信群中会有一些家族群之类的存在,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跟混IT的一样,每天都是对着电脑工作的,但那些阿姨叔叔父母或者在传统工作岗位工作的兄弟姐妹们,他们可以在空闲时拿起手机,在家族群里说上几句话,打上几个字,发上几个照片。这些功能或许QQ群也都支持,但QQ没那么好用。另外朋友圈呢,你会隔三差五的拿起来刷一下,看看有没有朋友新发的照片或者自己的照片有没有人评论。当然,对于有些完全没有分享照片欲望,也对看别人家长里短完全没有兴趣的人来讲,自然是没意义的。这就跟你无论把狗肉火锅的滋味吹到天上,老子就不吃狗肉,自然就对你没有兴趣。但是,要记住,你只代表你自己,你自己未必代表大众。从我个人观点来讲,我是认为微信只能走私密社交这条路的,那些企业方向不适合微信,所以订阅36克,虎嗅的文章这种,甚至微信公众账号的存在是没太大价值的。咨询获取的需求微博已经可以满足了(我认为微博的社交性是偏弱的,信息获取的价值更大),能留给微信的,只有社交。
微信的功能已经做到很极致了,他满足大部分的某种需求,然后又避免在天朝这种地方的一些与国企的利益碰撞,他的成功就证明了,在天朝没人可以比他做得好,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是需要满足所有人需求的。最后再插一句:做一个好的产品,是要把自己当作傻瓜来看待产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拿着某一个产品来度过一天的,产品只是点缀,如果不清晰,就会被遗忘。
对微信需求不强烈,现在还没到卸载的程度,但如果见到吹捧的人多了,或许我就会卸载了,这是我个人态度而已。同样,别人爱用,或不爱用,也不过是个人喜欢与不喜欢而已,看看这些评论,不应该这样。你不用的,不必评论用的人;而用的人也不必去评价不用的人。别人用与不用,与你何干?
看完文章,看了大部分的评论,我也想说点什么。先说我个人情况:本人不怎么喜欢社交,但是应该并不迂腐,还是个时尚数码控。1、作者的感受和我几乎是一样的,不过我不否认微信迎合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但是有多少,我很难说。当年QQ出来的时候,那种刚需是很难在微信身上看到的。2、我每次打开微信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清除图标上那个红色的数字(我用的iPhone),而不是我有什么联系的需求。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会看两眼这红字后面的内容是谁发的,发的什么。3、简单说下微信最主要的目标:熟人社交。对于用电脑的人来说,朋友之间的联系通过电脑联系会比微信更容易也更方便,所以微信更大的价值是在不用电脑或者出门在外的人,对于电脑都不用的人会用微信吗?可能有吧;出门在外的人怎么联系更方便?那肯定是打电话,而不是对着手机说话或者在那小屏幕上打字。当然我依然不否认会有人喜欢这样。4、说到电话,不得不说到很多人认为这“撬动地球”的点。也就是很多人所谓的微信发展到可能会替代运营商,这个可能性有多大?我觉得替代的可能性不是太大,顶多腾讯成为另外一个运营商,微信变成了另外一个可以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工具?其实说了这么多,最主要的就一点,很难看到微信的不可替代性。QQ的不可替代性是好友之间的关系网,以及由这关系网延伸出来的东西。我觉得微信以后的不可替代性也应该是这种关系网,甚至说比QQ更好的一种关系网。会有吗?拭目以待。
我个人也觉得微信没什么大作用.人际关系自认还不错&本人在校大学生&.一般的朋友联系的不怎么多,有个qq就差不多了.平时关系好点的话直接打电话.手机上安装微信就是看些公众账号发的一些有意思的文章.其余的我还真不知道微信有什么用.....
表示深有同感,感觉微信真没有什么用,自己也是卸了又装装了又卸的,朋友圈表示除非特别闲的时候才去看,一般的时候很少去关注的,也没有什么用
大家不必太较真,楼主只是自嘲一下,或许有各种原因,他只是把原因综合成一种抒发出来。有点人不善社交,但不是没有社交。我也没有微信,但不能说明我一点都不了解他。关注不一定拥有。
点击加载更多
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前媒体人士
媒体微博运营经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页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