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僧照没有讲抽象的道理给学僧听而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启发学僧

第十七章  生信→发出离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起哀愍心、慈悲心。若有人于汝等所说乐闻乐受者,汝当为说四不坏净,令入令住。何等为四?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圣戒成就。所以者何?若四大--地、水、火、风有变易增损,此四不坏净未尝增损变异。彼无增损变异者,谓多闻圣弟子于佛不坏净成就,若堕地狱、畜生、饿鬼者,无有是处!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我当成就于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亦当建立余人,令成就。」

  这一经就是佛陀鼓励追随他学习、修行的这些比丘、修行者,如果你要跟人家讲经说法,请协助他们建立起坚强的信心,就是「四不坏净」。

  ◎亲近善知识后→听闻正法→内正思惟→依法次法向而行,之后,发现佛陀所开示的法,真的是能引导我们开智慧、了知宇宙人生实相、进而脱离生死轮回、解脱自在。因此对「法」生起了坚定的信心。

  ◎由于对法的信心而扩展到对佛、对僧、对圣戒的坚定信心,四不坏净于是成就。「疑盖」的破除来自于「真修实证」,而不是来自于信仰。不管信仰多么虔诚,里面都有无知与疑盖的成份。

  佛陀是希望大家,我们本身要有坚强的道心、精进心,还要有慈悲心。一方面我们自己不断的努力、精进用功,一方面如果遇到跟我们有缘的人,喜欢听我们讲经说法,喜欢跟我们请教一些道理,如果你懂的话,你就跟他分享。你要分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佛陀就跟我们说:请你扣住协助众生成就「四不坏净」,也就是对于佛、佛陀、觉悟者,能够产生「不坏净」,就是信心坚定、不退转,毫无任何怀疑。对于佛、对于觉悟者所讲的宇宙的真理实相,也产生「不坏净」,也就是信心坚固。对于那些四双八辈的圣贤僧、对于圣戒,都能够产生「不坏净」。能够来到这样,他就是证到初果、不退转位的初果圣者。

  所以佛陀是鼓励大家,我们本身积极精进、用功,有因缘也协助跟你有缘的人,回馈给他们,让他们能够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

  在此,空海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要产生真正的信心,要产生不动摇的信心,以我个人的体悟,就是你要协助他们去亲证,而且我们所讲的是真实不虚,禁得起考验、禁得起实验、禁得起检验。如果我们讲的不是真实,跟随你听闻法的人,当他们开启智慧去求真求证之后,发现你所讲的是假的、是虚伪的,他就会对你失望,而且认为你这个人说话不真。

  所以你要协助众生信心的建立,第一、必须我们本身要有亲证,第二、你要讲的是真理、是实相,第三、能够禁得起众生去考验、求真、求证。当众生听闻之后,去求真、求证之后,发现你所讲的真的是禁得起考验,是宇宙的真理、是实相,这时候他对你的信心绝对是有增无减。所以,他要对于佛、对于智慧者、或是对于法师、师父,有坚强的信心,绝对不是靠一般的信仰。必须是因为他求真求证之后,发现你这个人所讲的是真的,是真实、是真相,而且发现你这个人是真人,这时候他对你的信心才会来到不动摇。他对于佛或是对于僧的信心不动摇,一定是来自于他本身闻法之后去亲证,亲证才会知道你这个人讲的完全是真理、是真实,这样信心才会建立起来。

  「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说,流者,谓八圣道。入流分者有四种,谓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入流者成就四法,谓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这里简短的讲出来,你要按照怎么样的次第、步骤来做,才叫做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呢?才叫做逐渐的入四双八辈、圣者之流呢?你要怎么样做,才会来到入法流呢?佛陀就告诉我们四个次第、步骤,很重要的次第、步骤,也就是说怎么样才算叫做来到「向初果」?

  「向初果」就是认真积极的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你认真积极、正确的走在解脱道上,就是走在「向初果」的位阶上。当你逐渐的去闻、思、修之后,你就自然能够证到初果。所以,现在最重要的,这是第一个阶段-向初果,你必须具备哪些要件,才叫做正确的走在向初果的解脱道上呢?第一、你要亲近善知识,第二、听闻正法,第三、内正思惟,第四、法次法向,这四个步骤。

  听闻正法,你必须是来自于真正有体悟、有体证的人,他是一位善知识。当他对真理实相有所体悟、有所了解,他是透过实修实证所讲出来的,不是谈空说玄,也不是学术论文,不是头脑知见。如果你真的要找真理实相,你就要亲近能够讲真理实相的人,所谓「物以类聚」,你要的是什么,你就会找这方面的前辈,来作为你的善知识。所以,第一就是你先要问我们自己,我们要的是什么?如果你要的是真正的解脱,你要的是真理,你要的是智慧,你就会找这方面的前辈,来做你的善知识,自然「物以类聚」。

  当你亲近善知识之后,你就可以从善知识的口中,来听闻到正法,来听闻到解析宇宙的真理实相。进一步,不是光听过就算了,你要去「内正思惟」,在听闻的当下,你的体悟度、领会的程度是不够的,你必须在听闻过之后,要再进一步去慢慢消化、咀嚼。「内正思惟」就是八正道里面所讲的「正思惟」。你闻法之后,你要让自己再沉淀下来,好好地去体会、体悟,善知识所讲的这些真理实相,是真的吗?真的宇宙的运转法则就是这样吗?「三法印」到底是不是真的遍一切处呢?什么叫做「无常法印」?什么叫做「缘起」?什么叫做「无我」?苦的原因真的就是他所讲的这样吗?我要认真去探讨、去检验、去求证,这就是来「内正思惟」

  当你「内正思惟」之后,再来你一定要按部就班的去实践、去实验,就像在学校里面,老师告诉我们一些课程、一些实验的次第步骤之后,再来下一步就是学生要去实验。就像你要当医生,教授告诉我们一些次第步骤之后,再来学生就是要去实习、要去实验。所以,「法次法向」就是按照善知识所跟我们引导的方向、次第、步骤,然后逐步的去实践。你能够这样做,就是正确的走在「预流分」,也就是预备进入圣者之流的「向初果」。如果你真正逐渐的去实践之后,你会来到「入流者成就四法」、「于佛、法、僧、戒成就」,亦即如果你真正认真走在解脱道上,自然就会成就这四种特征出来,对于佛、法、僧、戒,你会信心不疑,有坚定的信心,因为你已经有初步的体证了。

  当你能够成就四不坏净,佛陀在第三节里面就讲到说,这样的人就算是已经证到初果的人。证到初果就是用这四种标准,你按照四个次第步骤去做,然后你证到、来到这一种对佛、法、僧、戒成就不坏净,也就是信心坚固,这样你就是来到证到初果的位置。

  今天重点要放在第六节,其他的,我们后面会再回头跟大家分享。

  「尔时,释氏摩诃男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比丘在于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稳涅槃。世尊!彼当云何修习,多修习……』

  佛告摩诃男:『若比丘在于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稳涅槃,彼于尔时,当修六念,乃至进得涅槃。譬如饥人,身体羸瘦,得美味食,身体肥泽

  何等六念?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如是念时,不起贪欲缠,不起瞋恚、愚痴心,其心正直。得如来义,得如来正法,于如来正法、于如来所得随喜心;随喜心已,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其心定;心定已,彼圣弟子于凶嶮众生中,无诸罣阂,入法流水,乃至涅槃。』

  这里讲的就是「六念法门」。这里有提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布施、念升天,这六种法门。对于一般学佛的人,尤其是对于初学的人,帮助是非常大。

  这里有一位修行者-跟佛陀学习的释氏摩诃男,他就问佛陀:「如果有认真想要修行、要解脱的人,他在有学位的阶段,但是虽然努力认真精进用功,不过他还是没有来到『安稳涅槃』,还没有来到大安心、大自在,他们应该怎么样来修行呢?」

  佛陀就告诉摩诃男:如果有比丘认真要追求解脱的人,大家在初学或是基础还不是很稳,还会进进退退的阶段,包括你所想要得到的还得不到,你会心慌意乱;或是说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你不知道如何稳定的前进,会心慌意乱;或是觉得心志比较弱。佛陀就告诉大家:请修六念法门。

  所谓「六念法门」,第一,就是「念如来事」,也就是所谓的「念佛」。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重点,请大家去深思、去玩味、去咀嚼。因为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所讲的念佛法门,就是这一段所要讲的。什么叫做念佛法门呢?「何等为六念?」第一个步骤就是念佛。念佛的内容到底是念哪些呢?

  「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陀告诉大家:你怎么样去进行念佛法门呢?你要念的内容有哪些呢?就是念佛陀如来的十个名号,也就是十个德行、十个特征。这十个特征,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佛性」,「佛性」就是佛的特征、特性。这跟一般如来藏识里面讲的「佛性」是有所不同。我们这里是在探讨一位觉悟者,他会展现出哪些特征、特性。

  因此佛陀是鼓励大家,像我释迦牟尼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后,我展现出来的哪些特征、特性,把它归纳出来。如果以后你们要回忆起这些圣者、解脱者他们有哪些特征、特性,你就比较有具体的内容、目标可以学习。佛陀所讲的念佛法门,不是在长养我慢,不是在我慢的显现,而是告诉众生,值得大家去见贤思齐。

  这个佛也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本人,佛陀也一样告诉大家,以前也有过解脱者的佛出现,他们也都具有这些特征、特性。那些来到佛位、佛果的人,他们都会具有这些特征、特性。如果大家的信心还不够、道心还不够,你就想起他们的特征、特性,然后进行这种回忆他们的特征,然后见贤思齐。

  这里我们解析几个名号的内容,成佛的人,他们的佛性、特征有哪些呢?我们现在来解析几种:

  「如来」很多的解释都会认为说「乘如实之道而来」。什么叫做乘如实之道呢?会很抽象。如来,我们把它解析开来就是说:一位解脱者、有智慧的人,他们看万事万物是如同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来看待它、来看清它。记得!是如同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来看万事万物,也就是对事实、对万事万物是让它如实的呈现、如其本来的呈现,如其本来面目的来看待它们,没有染污、没有扭曲。

  这样讲,一般众生还是不太容易理解,认为「难道我们一般众生有染污、有扭曲吗?」有的!一般众生是戴着染污的眼镜在看万事万物,一般众生是戴着凹凹凸凸的那一面镜子-心镜,你的心、心灵的那一面镜子是凹凹凸凸的,是有染污、有污垢的,戴着凹凹凸凸的心镜在看人、事、物。结果人、事、物都随着你的凹凸情况而变形了,随着你心镜的染污,而万事万物也被你染污了。但是一般众生不知道,不知不觉、也不以为然,因此对万事万物的看待,很多是错误的。严格讲,很多是颠倒梦想的。

  所以佛陀他们是很清楚的了解众生,看的角度、看的实相是不正确的,因此佛陀就希望大家要醒过来。你要看清万事万物,一定要把我们的这一面心镜清净、净化,要让它的凹凹凸凸消失、止息,这就是为什么要积极的净化贪、瞋、痴、我慢。只要你还有贪、瞋、痴、我慢,只要你还有身见,你一定会用这个自我狭窄的眼光来看;只要还有贪、瞋、痴,就表示我们这个心镜还有凹凹凸凸。我们有凹凸,你看万事万物,不可能如其本来面目;你看万事万物,不可能没有扭曲。因为这里面有你的「要」、有你的「不要」。你透过「要」或「不要」,会起贪、起瞋,在无意中、无形之中,你将很单纯的事物染污了、扭曲了,但是不知道。所以,就算你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未必是你所理解的那样,因为你不是如其本来面目的来看它,不是如其本来面目来了解它,不是这样。

  记得!只要你还有我慢、有身见,有贪、瞋、痴,你就还不是如同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来看。今天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那些智慧者、解脱者,他们用一个没有染污的心镜在看万事万物,因此它是没有染污、没有扭曲,他们所看的、所了解的,就是如同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来看待,这叫做「如来」。要做到这个层面是不容易,因此千万不要被自己欺骗,认为说你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就觉得是正确无误,不是这样的。这样一种轻浮的论断,很容易就被我们自己所欺骗而不知道。

  一位解脱者、成就者,他会成就「应供」。「应供」是意思的翻译,因为他的我慢、贪、瞋、痴止息了,像这样的智慧者,像这样的清净者,在人间是少有的。像这样的人,是值得众生来供养他、来尊敬他。「应供」原来的音译就是阿罗汉,因此佛陀的十个名号里面,其中一个就是阿罗汉,佛陀本身也自称就是阿罗汉,请大家不要再有错误的批评、论断,因为佛陀本身就自称是阿罗汉。在十个名号里面,「应供」原来的意思、声音音译就是阿罗汉,阿罗汉它是一个音译,意思的翻译就是应供。

  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也是佛陀十个名号里面的一个。「等正觉」这三个字,大家容易懂,但是你要真正做到,是非常不容易,是要完全平等、完全客观、完全公正的来看待万物,而且也对待万物。他的觉悟、他的觉性、他的觉醒是来到完全的平等、完全的客观。你要能够平等心对待万事万物,谈何容易?!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一般众生,只要你有身见、有自我,很容易展现出来的不是自卑、就是我慢,不是我慢、就是自卑,因此很难用平等心来看待万物,也很难用平等心来对待自己、对待一切众生,非常不容易!


  今天这一系列的幻灯片,是协助大家对于佛、对于觉悟者,建立起坚定的信心,来到四不坏净的成就。大家对于什么叫做佛陀,什么叫做佛,什么叫做觉悟者,有很多都不了解。

很多人都说要成佛、要学佛,佛到底是什么?如果你不了解,佛就远在天边,远在遥远的他方世界。事实上,佛就是一位觉悟者。我们要成佛、要学佛,我们要了解到底成佛、学佛,他具有哪些特征、特性?以及成佛的人,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说成佛不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成佛干嘛?!我们要向谁看齐、学习?!所以,你要成佛、要学佛,必须要了解「佛」具有哪些特征、特性,那十个名号就是「佛性」,成佛的人他的特征、特性即十个名号。

  第一张,佛像是一般人所了解的佛,但是对于真正的佛,却是很模糊的,觉得他好像距离众生很远。事实上,成佛的人,他具有很明显的特征、特性,我们今天透过现代的语言,来跟大家解释,以空海所了解,对于那些智慧者、解脱者,他们会有哪些特征、特性,成佛的人,或是在历史上展现过的那些大禅师,他们具有哪些特征、特性,我们用现代化的角度,现代化的语言,来跟大家分享。因为十个名号,大家比较了解,但是还是很抽象,我们现在就用一些象征,来跟大家分享。

  这一张就是「心包太虚」,一位成佛的人,他的心量是无边无际,因为他法身遍一切,他是无我无私,因此他展现出来的心量是「心包太虚」。每一张幻灯片,都有很深的启示。这一张相片,它本身就在跟你讲经说法,空海的语言只是画龙点睛,在协助大家去体会那些大禅师、那些解脱者,他们具有哪些特征、特性,其中一个就是「心包太虚」,没有那些二元对立。

  第二个特征,这是仙风道骨,我们看这一张幻灯片,大家去体会,什么叫做仙风道骨,它不是抽象的。一位有智慧的人、解脱者,他了悟生命实相、了悟真理实相,他一定是会具备仙风道骨的特征、特性,不被世间的名利所腐蚀、所动摇。

  再看第三张,解脱者他展现出来的是气壮山河,这一张有那种气壮山河的气势,因为佛法里面、佛教里面,讲「无畏智」、没有畏惧,就是因为他的那一种信心,以及来到无我无私,他跟万物是溶为一体,气壮山河。

  这一张展现出来的,就是浩气凛然,大家好好去体会,现在空海跟大家分享的,都是从我的理解角度来跟大家分享,那些解脱者、那些大禅师、那些成佛的人,他们会有哪些特征、特性,你了解之后,你就可以来反观:我们跟他们比起来,我们有哪些不足?我们有哪些可以值得向他们学习的?所以,学佛就是学习,就是见贤思齐。

  第六张是他们具有狮子吼的特征、特性。狮子吼,他一定是来自于了悟、体证宇宙真理实相,他所讲的是真理,不怕你考验、不怕你求证。再来,他会有「无畏智」,是因为他「无我无私」,个人的荣辱得失都已经是放弃,都已经是不存在了,他讲的都是从慈悲心出发。要知道,狮子吼绝对不是愤怒,绝对不是河东狮子吼那一种吼,不一样,他是因为来自于慈悲,把宇宙的真理讲出来,让众生可以了解,让众生可以了悟真理实相而远离颠倒梦想。所以,那一种狮子吼,没有愤怒、没有瞋恨、没有暴力,完全是慈悲,但是他那一种磁场散发出来的力道却是很强。

  这一张是有狮子吼的象征,刚好这是在东北那边拍摄到的,这个石头是火山爆发出来的熔浆,它刚好在这里留下一个像狮子的这一种情况,因此我们要学习解脱者的那一种无畏智,没有畏惧,「无畏智」的这一种狮子吼的精神,但是绝对不是凶巴巴、不是愤怒,他是很柔软、很慈悲的。

  只是在讲宇宙真理的时候,那是没有妥协的余地;因缘不成熟,我就不讲、圣默然;要讲,我就讲出宇宙真正的真理实相,不管众生认不认同,真的,它就是真的,禁得起考验。解脱者,在中国的一些禅宗祖师大德,他们展现出来那一种洒脱自在,后面这几张,是在讲那一种解脱者他们的洒脱自在。

  这一张是看起来,就像与天地干杯。当然学佛的人、修行人,他们是不喝酒、不必喝酒,也不会想要喝酒,因为他不需要那些兴奋剂,不需要那些麻醉剂。讲跟天地干杯,那是一种跟天地这样的一种共享、分享,包括举杯,我们喝茶、喝水,都是很好,杯子里面装的是甘露水。

  解脱者他展现出来的,是与天地合一、浑然忘我,因为诸佛他们都是遍一切处存在,解脱者他们就是溶入整个法界,跟整个宇宙合而为一,因此他们来到与天地合一、浑然忘我,这是「无我」的境界。但是这一种「忘我」,不是说一个人做什么事情,做到忘记了我,那只是一时暂时性的忘我。但是解脱者他是全然的,他就是这样。我们从这一张幻灯片,大家看幻灯片去体会,然后配合听空海的一些语言,协助你体悟更深,所以每一张幻灯片,都值得大家慢慢的用心灵去欣赏。

  这一系列,我们也都有把它做成整套的明信片,要跟众生结缘,如果你有需要,也欢迎你来索取,我们都跟你结缘。

  这一张,这是在美国拍摄到的,它展现出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很不容易看到的画面,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一位解脱者、一位成佛、觉悟者,他一定是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因此在佛陀的十个名号里面,有无上正等正觉、等正觉,就是他一定是体会到:我跟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我跟万事万物、跟一切六道的众生,是完全平等的,这是「等正觉」。当你有真正的体悟,你展现出来的,就是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以后在这方面,我们还会继续深度的来跟大家分享、解析。

  下一张,与万物和谐共存。这一张蝴蝶来采花蜜,但是我不会伤害到这一朵花,我不会去伤害它,我吸取一些花蜜,但是在无形中,我也帮这花传播一些花粉。对花来讲,也帮助它;对我来讲,它也帮助我,我们大家和谐共存。所以,这一张就是代表那些解脱者、那些大禅师,他们跟万事万物、跟一切众生是和谐共存,和谐的世界。

  那些解脱者会展现出「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的这一种洒脱胸襟,他们无我无私的默默去做;绝对不是说成就阿罗汉、成佛的人,他们是消极悲观、不利益众生,绝对不是那回事。一位解脱者,他一定是「悲智」双运,有慈悲心、有智慧来协助众生,而他们默默的在奉献的过程,不求名、不求利、也不居功。当他们对众生贡献之后,功成,但是不居功,功成而弗居。我们要去体会,那些解脱者、智慧者,他们不抢名、不抢利,但是他们积极认真的去做,没有那些得失心,只求、只愿把生命意义发挥出来利益众生,其他的,他不会有得失心。至于众生要怎么感恩我,或是去回馈我,完全是众生的心意。

  解脱者他们是返璞归真,越来越是单纯。你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净化我们的贪、瞋、痴,你会越来越单纯,回复到我们本来的面目。大家看这个小孩子的纯真。

  这二位都是我们解脱道的学员,他们那时候只有六岁,还没有上国小,他们就已经开始在学解脱道。你看他们那一种纯真的脸孔,那一种纯真的笑容。

  你看,小孩子的快乐,通常比大人要多很多。跟大家分享一句话,儿童、小孩是成年人、大人的老师,儿童、小孩是大人的老师,因为他们身上具有很多没有污染的纯真本性、天性,他们处处都在启发我们,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大人不要自以为大,然后认为我处处都比小孩子懂,认为小孩子不懂。

  事实上,我们很多方面是可以协助小孩子,但是小孩子很多所拥有的,是大人所失去很珍贵的纯真、真诚、真心、快乐、自在,事实上小孩子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所以,真正走在解脱道修行路上的人,他是逐渐的返璞归真,越来越单纯,不是越修越厉害。

  这一张是告诉我们「捻花透神韵」。真正活生生的佛法,不是用语言文字所能够完全传达出来的,因此佛陀他才在灵鹫山上,有「捻花微笑」的这一段公案。当然,是真是假我们保留,我们主要是强调:「捻花微笑」是在告诉我们很多活生生的真理实相,不是透过语言文字所能够传达,必须用你的心灵去体悟、去品尝、心领神会,因为很多是言语道断。

  所以,这一朵花就代表佛陀那时候在捻花,捻花要透露告诉我们的,就是宇宙万事万物、一花一草一木的神韵,那是很奥妙的。这个神韵,必须要用心灵去体会,用你的心灵去看、去感受。

  这一张叫做「毫端透禅心」,这一张是黄金柳跟空中的云这样组合起来,你看它就像说那些解脱者、智慧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微细之中,都在跟我们讲经说法,都在透露什么叫做真理,什么是实相,什么叫做返璞归真,什么叫做本来面目。只是众生如果你没有闻思基础,你是看不懂、也看不透的,你不了解的。毫端透禅心,在很微细的地方,它都会把佛心、禅心,把宇宙的真理,把万事万物的神韵慢慢的透露出来,但是必须你有闻思基础,而且用心灵去看、去感受,才能够看得到。

  那些解脱者他们会展现出来的,就是这种遨游天地。这一张幻灯片,上面的这个云,它就像一条龙遨游天地。佛陀他本身没有什么家当,他本身到处在游走,他所有的一切就是在他身上,以及他所带的那些很少的东西而已。但是不管到哪里,他都是安心自在、没有牵挂,这就是遨游天地。

  这一张是代表那些解脱者,他们是潇洒走一回;来这个人间,他们不会有那一种罪恶感,也不会有那些挂障,背负很多的原罪、业障,不会的。他们很洒脱,因为了悟生命的庄严,了悟生命的实相,所以来这人间,他们是这样很潇洒的来,来这个人间一样把生命意义发挥出来回馈众生;然后该走的时候,一样没有牵挂、没有抓取、没有黏着。不是无情,绝对不是无情,他展现出来那一种潇洒走一回,这就是「无得亦无失」。他潇洒走一回,就是遇到什么样的因缘他就是珍惜,珍惜因缘但是不抓取。

  记得!珍惜因缘但不抓取。一般众生是抓取,想要抓取而不珍惜当下的因缘;想要抓过去、想要抓未来,却让当下的神圣因缘一直的错失、流走。那些解脱者他们刚好跟一般众生的习性是不一样、相反的,因为他们是不抓过去、也不抓未来,他们是活在当下,珍惜当下的每个因缘,因此能够潇洒的来去。

  再来,成佛的人、那些解脱者、那些大禅师,他们是以整个宇宙为舞台。这一只大海鸥,是在加拿大拍摄到的。很难拍摄到的这一种画面,它在告诉我们,就像大鹏展翅,以整个宇宙为舞台。

  以上所讲的这些,都是在描述那些智慧者、解脱者,他们所拥有的特征、特性。成佛的人,他们具有成佛的特征、特性,可以把它概略说是「佛性」,所以我们要见贤思齐,是要了解他们具备哪些特征、特性。如果你能够了解,你就能够真的见贤思齐,而且目标都很清楚的。

  最后跟大家分享的,这是太阳花,象征着一种无我无私的奉献,佛光普照、佛日争辉,就是一个人把你的智慧流露出来,来回馈世间、利益众生。以上所讲的,都是那些成就者他们的特征、特性,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来向诸佛菩萨学习。

销售情境 1、你不要讲这么多,就说最低多少钱能卖吧? 错误应对

最多只能让您20块钱,不能再让了。那就155块钱吧,这是最低价了。(报价165元,第一次还价到160元)

客户说“你不要讲那么多,你就说最低多少钱能卖吧”,恰好证明客户想买这款商品,…

之前一个朋友想学数据透视表,在网上找了一堆课程,但总觉得讲得不够清晰。他问我有办法吗。于是发了一个 Excel 表,从逻辑到案例,一应俱全。…… (为了篇幅,省略几张) 他看后,立刻上手,马上学会。末了的时候,问我这是从哪找到的。大家绝对猜不到!…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又到了一年的尾声了,今年年初定的读书计划完成了吗?很多人问拾书,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究竟有什么好处?我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让自己开始读书? 有位读者在一次活动的留言谈及读书的意义,让人印象深刻:“

阅读不是为了装逼或者显摆,是为了用理性与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僧稠禅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