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中国vr ar世界博览会中故事会有怎样的结果

如何在VR中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_网易科技
如何在VR中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自从电影诞生以来,世界上又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故事媒介:虚拟现实。就像任何新的艺术媒介一样,规则正被制定,语言正被开发,设备正被探索。目前虚拟现实的领域里,一切都在前进。因为这个媒介如此新鲜,目前还没有人能知道所有的答案,所以这段时期的探索和发现让人如此的兴奋。行业专家非常的开放,愿意分享他们自己为虚拟现实制作故事的经验,期望能够创造一种开放的氛围,让大家讨论内容制作方面的话题。下面是你制作自己的VR故事线时需要注意的细节:考虑你的观众在这个时间点,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虚拟现实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将某样能够阻断我们视力和听力的东西戴在头上实际上是违反我们的天性的,我们会感到本能的不适应。对于有些人来说,在头上戴着某样东西会相当不舒服。考虑到这些因素,呈现VR内容的方式就相当的重要,它将会形成或者破坏一个人对VR的体验。如果你想要吓人一下,那么你已经利用到了VR的优势。如果你不想,那么在故事中加入一段能够让人喘息的时间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Oculus Story Studio建议你给观众大概30秒钟的时间来适应VR的设置。在加入喘息时间后,你就能给你的观众一个机会来适应环境,观察他们的周围,学会如何在新的舞台上控制他们自己。选择情节你需要明智的选择VR内容,这很重要。你的故事可以选择许多不同的媒介作为平台——小说、电影、电视连续剧、儿童读物、播客或者是纪录片——有一个好问题需要你去问自己,“哪一种媒介能够最好的呈现这个故事?”。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合拍成电影,而大部分的故事也不能在播客中拥有好的效果。在VR中,需要一种特别的叙事方式才能将故事最好的呈现出来。当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开发VR故事时,我们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想要什么样的VR体验?”。大部分情况下,答案都是科幻小说、奇幻小说、历史、谜题以及沉浸式感情代入的主题。两个人坐在一张桌子面对面谈话的故事可能不会是VR中最好,让观众坐在一辆火星探测车里发现一种会讲英语的外星人会更加的吸引人。首先确定什么是适合VR的故事,缩小你的思考范围,你才有可能开发出有更多互动元素的动态情节。临场感你的观众正在从被动的观者者进行转变,变成故事的主动参与者。这意味着他们不知道成为VR的观众需要注意些什么!在传统的剧院,我们被告知需要坐着,保持安静向前看。在沉浸式的剧场体验里——例如 Punchdrunk 的 Sleep No More——观众只需要保持安静,不要触碰演员,你可以触碰周围的场景,并可以跟随演员穿过一间一间的房间。在VR中,我们不知道规则是什么,如何去引导观众,什么样的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都不知道!因此,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我们应该去制定规则。Oculus Story Studio 制作的 Henry 在这方面做的很棒。我们很快的就知道我们可以四处张望,可以坐下,可以伸手,可以按我们的喜好去接近 Henry。这些行为都是 Oculus Story Studio 教给我们的,而且给了我们一个房间,允许我们进行探索。观众在 VR 中的出场——或者叫做“临场感”是最近提出的一个想法。因为我们的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观看,他们将成为场景的一部分。和 Henry 在一起你会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情感时刻,当他直勾勾的望着你,眼里充满了难过的情绪时,你会感觉自己真的出现在这个场景里了。PAVR的 Teleported 也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他们把观众当做一个传送器,将角色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外一个地方。临场感是你在形成你的故事情节时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如果你太过靠近一个场景而没有预先提示观众,他们可能会觉得不舒服,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入侵者。相反,如果你的观众感觉自己在场景中只是一个局外人,他们也会很容易感觉到无趣。这些都需要权衡,让观众产生临场感是达到这个平衡的第一步。Oculus Story Studio 的 HenryPAVR的 Teleported将剧院当成工具当你建造你的世界时,使用导演在戏剧制作中会使用的相同手法会很有用。一个戏剧导演总会思考“戏剧的世界”,如何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分析与故事情节有关的细节。你得问自己:什么样的环境(设置)最适合自己故事的情境?你的角色如何和环境互动?他们从哪儿进入(离开)这个场景?你创造的世界适合什么样的灯光?什么样的音效——风的呼啸声还是树叶的沙沙声——能够让你的观众从心里感到参与其中?虚拟现实天生就是沉浸式的,相比电影它和剧院在更多的地方有共通之处。Punchdrunk 的 Sleep No More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还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何正确的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不错过重要的情节元素?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你的观众可能正在看着天上的云彩,从而错过了罗密欧与朱丽叶里订婚的亲密场景。这是故事中很重要的部分,如果观众错过了,他们可能就无法跟上剧情的发展,除非他们对故事已经非常熟悉。Oculus Story Studio 的 Lost 试验了一种方法,用萤火虫来引导观众,萤火虫会出现在屏幕上的特定区域,从而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上。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引导注意力:灯光暗示、声音暗示、屏幕上人物的聚焦甚至是语言/行动的暗示。Oculus Story Studio 的 Lost试验不是所有的VR故事都会遵循传统的故事结构。有一些故事可能会避免对话,就像 Henry 一样,另外一些可能会更多的依赖于环境,例如 VRSE 的 Clouds Over Sidra。试验是将VR媒介向前推进的核心部分。然而所有的好故事都是相同的。对于观众来说,想要充分参与到一个故事中,一些故事的元素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角色、动作、一个中途便当的角色以及一个开头/中场/结局。VRSE 的 Clouds Over Sidra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故事媒体在使用 VR:VRSE 的 Chris Milk 和联合国合作制作的沉浸式VR纪录片;纽约时报刚刚给他们的订阅者送出了 Google Cardboard ,并为他们提供 VR 形式的采访视频;Sundance 最近宣布将和 Jaunt 合作,支持一项名为“Artist VR Residency”的计划,让艺术家能够进入VR领域实习。虚拟现实将成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我们期待着我们选择讲述的故事能够或是引起深深的共鸣,或是带大家探索真正的奥秘,或是能够激发更大的对于这新型体验的探索。
原标题: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虚拟现实:如何在VR中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由原创,魔多VR微信公众号:moduovr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全世界都在炒的VR是个什么鬼:大部分玩的都是山寨的
腾讯娱乐专稿(文/陈媛 责编/小飚)如果我现在提起VR,你来个一脸蒙圈表情的话,对不起,你真的要被时代淘汰了。不管是挤地铁、公司开会、还是如厕,只要扫一眼新闻,似乎总能看到跟VR有关的。这种猛烈的势头,会让人以为自己的生活好像有一天一定要和VR发生点什么关系。VR到底是个什么鬼?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意思就是虚拟现实。虽然,如今VR是一个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系统,不过虚拟现实的本质,人类其实早就在通过各种方式开始实践了。根据科技专栏作家谢阗地的描述,VR所做的其实就是:第一、阻断人原有的视觉(感官)输入;第二、用虚拟影像光线占据全部视觉(感觉);第三、与影像的交互,达到欺骗大脑的效果。在道家,云游太虚大概就是这个效果。而在心理学领域,催眠也有这个效果。而在“优秀”的传销组织者和骗子那里,话术也有这个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VR的确是所有智能硬件中最富有科幻色彩的。根据谢阗地的说法,真正的VR创业者们,喜欢用“脑后插管”来描述最优秀的VR体验。没错,就是1995年惊世骇俗的海报上所展示的情景。或者VR也可以理解成为是像《阿凡达》里那样,躺进一台仪器中,醒来后你的意识就已经在另外一个星球了。再开个脑洞,就算“你”的下半身瘫痪了,“你”还可以通过机器,让自己的意识、学识、智商甚至道德,活在另一个物种的躯体里,甚至是来自另一个次元的物种。在那个次元里,你仅仅用意识就可以奔跑、御鸟、泡妞、打仗,甚至用辫子末梢和姑娘XXOO,多么另类的体验啊。可是这究竟和我们的生活能有什么关系?那么就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理解一下吧——某天早起你还是蜗居在中国北京一居室里的一名北漂,起床气还未散去,忽然觉得很厌倦,想去英国伦敦某个广场喂个鸽子,那么你不用办签证买机票。你需要做的仅仅是连接上某种设备。然后“你”就能够“瞬间转移”到伦敦,不仅能够看到鸽子,听到鸽子叫,还能感受到拂过广场的风中鸽子的尖嘴正在啄你的手,闻到鸽子屎的味道,甚至,看到一个正在喂鸽子的伦敦文艺妞,上去搭个讪——当然,真正的你仍然躺在床上而已,而眼前的一切,只不过这台设备为你虚拟出的幻觉。如果这样的体验真能实现,人类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相当于让300年前的人们想象出今天的我们可以拿着智能手机和远方的家人视频一样——臣妾做不到啊。用VR看AV真是太堕落(guo yin)了理想很丰满很科幻,那么现在随处可见的VR,也能做到如此牛x吗?它能给我们带来的又是哪些体验呢?其实现在VR应用最火热的的领域,除了游戏,就是VR电影了。而体验最好的却是成人片。作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视用户体验的类型片,AV对于VR,就像是妈妈对待新生宝宝一样,完全敞开怀抱。尤其成人电影业最发达的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AV电影人那可都是相当努力的!美国已经有数十家AV公司开始为VR设备提供内容了。其中一家公司在2015年7月便拍出了一部第一人称(主观视角)的VR电影,还请来世界各地的用户进行体验。“看”着近在咫尺的咪咪和,腼腆的小伙子,害羞的姑娘,全都语无伦次了,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真的成了AV中的男/女主角了耶!要知道,这部AV的VR还不是全景的呢!而更重视用户体验的日本人还不满足此。VR不是为了增强沉浸感吗?那只能看不能摸怎么行,于是日本开始开发手触和体感设备,甚至连飞机杯都用上了,用来模拟OOXX中的各种感受——此处省略500字,用过的人自行想象一下吧。用这么高科技的东西看AV,想想真是太堕落(guo yin)了!不过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情境更像是当年看来脑洞大开的中设定的那样,普通人获得了进入大明星(AV主角)脑中15分钟的机会,可以控制他的视线,得知他的隐私,但“你”一直很清楚,“你”并不在那儿。你,仍然是一个窥伺者。VR电影,还是电影吗?当然不是只有AV才做VR,其他电影人也开始发力了。毕竟,如果没有足够吸引人的内容,再好的VR设备也就是一个盒子。只不过,面对来势汹汹的VR,传统电影人恐怕还要先花点时间,搞清楚VR是什么。所以率先揭竿而起的是技术宅们。被Facebook收购的Oculus,为了推销眼镜,干脆从皮克斯挖人,自己成立了故事工作室,开始拍短片。2015年1月的圣丹斯电影节上,他们发布了第一支第一视角全景VR短片《迷失》。戴上头盔后,头顶一支射灯的“你”,像个植物人一样,被人推着穿行了暗夜中下雨的森林、逼仄的地道等各种恐怖氛围十足的空间。整个过,“你”不能控制方向,但头部可以自主转动,想瞅啥瞅啥。简单来说,这支短片模拟的就是游乐场的“鬼屋”之旅。Oculus 第一部 VR 电影《 Lost》 的海报虽然这是一个以体验为主的VR短片,但在临场感和沉浸感上,它已经为VR电影做了一个基础示范。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也对VR体验做了几种更疯狂的设想。2012年,前Newsweek记者Nonny就用一部叫《Hunger in Los Angeles》的作品,让观众置身于食物银行门口,目睹穷人们因为过度饥饿而倒在“你”的眼前。如果你能够对这个3D建模的粗糙程度忽略不计的话,这的确是个可以让新闻更加震撼人心的办法。纽约百万人大游行时,VICE杂志的记者使用了VR体验,让观众可以“进入”到抗议人群中。剧开发的《断头谷虚拟现实体验》,让观众体会到了被无头人斩首的“恐惧感”,获得了艾美奖史上首次为VR作品设立的“互动媒体、用户体验和视觉设计”奖。一边继续加强沉浸感,另一边,Oculus已经在做交互了。《迷失》的交互升级版中,观众就将变身成一只小萤火虫,自由控制飞行方向,穿越“鬼屋”。 另一部短片中(格瓦拉VR电影节上也能体验该片),“你”被小刺猬邀请参观它的房间,分享它的宝物。但这次“你”不再是只能坐在影院座椅上一动不动的“植物人”了,身处亨利房间的“你”可以自由参观了。是不是很酷呢?虽然“你”还不能说话,但你的行动不再受到限制了。这股VR风潮当然也席卷到了国内。2015年12月底,原土豆网CEO王微的追光动画发布了《小门神》的一段第一视角VR体验片段。同样是“植物人”观众,穿越到了电影中的小镇,整个小镇的人都能看到“你”,和“你”打招呼。根据一位参与了体验的媒体人表示,当时看来真的挺惊艳。在做VR的热情上,中国和好莱坞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小门神》不久前,导演宣布要做一部30分钟的VR电影。而投资的电视剧《新万水千山总是情》也要选几集做VR体验。在热钱滚烫的中国影视圈,投资人正在用不亚于当年追逐3D的热情,追逐着VR。然而,想要做一部真正的VR长片,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首先,做沉浸感,就算技术不是问题,成本却是大问题。此前高群书宣传即将开拍的30分钟VR电影,目前成本预计1亿,上不封顶——嗯,很想求一下所有投资人的心理阴影面积。亲自参与《新万水千山总是情》宣传片拍摄的黄晓明,也曾作为亲历者揭秘:“不止演员的工作量,所有人的工作量都要增加,因为要多出一个VR导演,操作专门的VR机器,如果不用特效,要拍360度的实景就是一个大难题,工作人员要怎么藏,灯光要藏在哪里,这些都是问题,成本肯定会增加。”所以,被虐得不行最后还被拍得很胖的投资人黄晓明,甚至对VR泼起了冷水:“VR很可能因为各种问题受阻,会不会一直流行下去,也未可知”。《新万水千山总是情》 vr 助力启动发布会这还只是在讨论“沉浸感”的层面,说到“交互”就会更加复杂。想象一下,本来老老实实坐在影院的“你”,忽然可以从椅子上站起来,走进电影场景中去到处溜达,甚至,还可以摸摸这个,撩撩那个,是不是感觉好兴奋?但是,先不说成本,光是如何实现这样的形式,已经让导演们晕菜了。前不久新浪潮四杰之一德国导演赫尔佐格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这也许听起来很奇怪,但是只要从文化史上来看,内容通常是先于技术存在的。而对于VR来说,技术我们是有了,但是我们还没搞懂要用它来做什么。”导演也如此表达困惑:“我现在也不知道真正的VR电影是什么样的……”在陆川的设想中,假如这样的电影里有10个角色,观众可以任意选择其一,跟着他走完整个故事线。但是为了了解整个故事,观众还得再选一个角色从头再来。这就意味着观众可能需要花费10倍的时间,但最终可能也搞不明白导演究竟在讲什么。让观众与角色产生交集,相当于就要推倒电影得以成为一个迷人的存在的“第四堵墙”,可是这样的话,VR电影还是电影吗? 甚至,如果观众自己就是创作者,导演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也许,皮克斯的联合创始人艾德•卡姆尔的话一针见血:“人们在(虚拟现实)影视叙述上的尝试已有40年,他们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他们成功了,人们早已涌向上去了。”而在国内,五年之内,能有一部有剧情的,超过60分钟、可以真正算作长片的交互式VR电影问世,就不错了。到时候,排山倒海而来的是惊叹还是吐槽,让我们拭目以待。现在的VR,山寨居多看完以上的,会不会很疑惑,这么一说VR体验还不是很普及啊,不仅设备昂贵,内容也极为稀少。那咱们国内购物网站上那些销售过千的VR设备都是咋回事呢?答案很简单,山寨的。把手机和一对凸透镜装进一个能挂在头上的超大眼镜盒里,再加上遮挡物把的光源隔离一下(还不能百分百隔离),就敢自称VR眼镜的那些品牌,下班别走!把一个特别沉的放大镜,吹成一代神器,请问你的脑洞是哪家挖掘机开凿出来的?戴上这种VR头盔,感觉就是焦距难调,视频清晰度太低,头盔太重,然后就会有想呕吐的晕眩感。况且这类视频往往还不是全景的,一个放大的屏幕周围贴着一圈90年代画风的壁纸,出戏感分分钟KO沉浸感。那些打算用这种设备看分屏或者成人版分屏《阿凡达》的小镇青年,的确还蛮令人同情的。而且用这种“技术”做VR电影的话,任何一部电影都可以瞬间变成“VR电影”,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分个屏而已。然而,一个简陋“放大镜”因此摇身一变就成了“高科技产品”,分分钟就能融资,一睁眼股价飙升,甚至,有几个跟风的品牌更夸张,还要搭配同品牌的手机才能使用,结果就是再换个噱头卖手机,这让那年斥巨资买的话费和流量情何以堪呢?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utianluo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娱乐最深度
最新娱乐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都在推VR为资本讲故事 但一定是得内容者得天下
来源:钛媒体
作者:百略网
原标题:都在推VR为资本讲故事,但未来一定是得内容者得天下
  过去几年,智能手机是最热门的IT产品,这场由苹果掀起的革命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结合,产生了大量的商业机会,让各种过去不可能实现的服务成为可能。
  2015年以后,智能手机行业开始饱和,大量品牌举步维艰,连领头羊苹果都遇到了增长难题,IT行业需要新的风口。
  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大量创业公司兴起又倒下。而VR因为与智能手机硬件比较接近成为了很多公司转型的选择。
  三星推出GearVR,HTC推出Vive,连锤子也在招募VR的人才给资本讲故事。
  VR的时代真的已经来临了吗?VR未来的机会在哪里呢?
  一、如何理解VR?
  VR本身并非新鲜玩意, 1962年第一款“伪”VR产品就出现了。这款名叫Sensorama的黑科技机器能够模拟位置变化并且带来3D效果,甚至还有气味和风感。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游戏厂商搞出来几款VR设备,然后无声无息。入坑的有任天堂、微软这种大厂商,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但是它们都没有发展起来。
  如今,VR又一次兴起,要归功于硬件的发展。PC上发展多年的3D游戏已经能把现实画面虚拟化,而不是早期VR中粗糙的图形。
  伴随着智能手机发展起来的传感器、高品质液晶显示、无线通讯技术越来越成熟,这也让VR设备的体验能够接近于现实。
  人类看真实世界的立体感来自于双眼的差异,传统的显示技术无法再现这一点,而通过VR技术,可以把真实世界在VR世界中投影,从而获得沉浸的感觉。这种体验相对于传统的显示技术优势巨大。
  在改变视觉体验的同时,VR还可以利用传感器感知人体的动作,在一定空间内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交互,这种特性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的仿真,这也是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
  所以,对于新一轮 VR浪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IT技术发展到2016年,PC时代的发展起来的3D显示技术与智能手机发展来的硬件组合,让传统的VR思路 有了革命性的体验,带动了这一轮VR的浪潮,这一轮浪潮不会像前几轮那样热闹一段就销声匿迹,而是会发展起来,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二、VR成功的关键
  新的行业兴起,需要很多公司在产业链上提供配合。人们购买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并不是因为智能手机打电话声音更动听,而是因为智能手机可以给人们做很多事情,让很多事情成本更低,体验更好。
  在iPhone第一代的时候,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屏幕更大,听音乐UI更漂亮,上网体验更好,还有几个游戏玩的电话。
  而随着各种APP的出现,移动互联网以智能手机为终端载体,发展出了各种匪夷所思的功能。出门有了地图导航,可以随时随地购物,可以叫外卖,可以理财,可以订机票,订酒店&&。
  APP所带来的服务并不是新出现的,而是存在已久的,但是手机APP这种方式提供服务的成本更低,体验更好,人们就会选择手机APP。而各种手机APP提供的功能让智能手机这个硬件变得必不可少,人人都需要。两者互相促进,带来了一轮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革命。
  同样,VR的价值不在于VR本身,而在于VR提供给人们体验更好的娱乐或者行业应用。
  人们购买VR设备的目的是获得更好的体验。这与智能手机类似,智能手机没有APP就是一个电话,而有了APP无所不能。
  VR设备没有内容支持没有价值,提供了独有的,有吸引力的内容,VR才能火起来。所以,VR成功的关键不是技术多先进,而在于厂商们能不能提供有足够吸引力的内容。
  这个内容必须与其他方式有区别,而且有颠覆性的体验,必须能够与通过智能手机、电视,PC的体验区分开。
  有了有吸引力的内容,VR才会成功,否则就会像历史中的VR产品一样销声匿迹。
  三、得内容者得天下
  目前,开发VR设备的厂商有很多。高品质产品也有HTC Vive和Oculus Rift,但是真正被市场热捧的只有索尼的PSVR。
  499美元的PSVR套装的预留库存在20分钟左右就分别在亚马逊和百思买售罄了。索尼要到10月份才能交货,但是这丝毫没有阻挡用户的热情。
  其实从硬件角度看,PSVR相比HTC Vive还要逊色一点,而用户就是买账。因为索尼作为传统游戏厂商能够提供大量游戏提供优秀的VR体验。
  依靠首批百万级别的发行量,PSVR很可能成为未来VR业界的主流设备,你要开发VR内容,就得考虑PSVR,因为它的用户最多,这样就会让PSVR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未来即使有新的设备,也要与PSVR上的内容来兼容。
  除了游戏以外,VR直播,VR电影也有不错的体验,可以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只要有标准,这些东西也会慢慢流行。
  未来我们的娱乐方式不再是对着客厅电视,或者人人抱着手机平板,而是每个人带着自己的VR设备自得其乐。一部电影会有2D版、3D版、VR版。
  游戏带动标准普及,标准普及带动更多的内容,最终VR会占领一大片娱乐市场,替代我们现在的娱乐方式。
  除了大众娱乐以外,VR还有一个发展领域在行业用途。
  宜家已经推出了一款 名为宜家VR Experience的VR应用,它使用Epic游戏里的虚幻引擎4,把Vive用户带到真实世界大小的虚拟宜家厨房。然后,用户可以改变三个不同的厨房 橱柜和抽屉颜色,并从儿童或成人的高度来查看,让用户提前看到装修后的实际效果。国内的一些团队也与房地产商合作,给用户提供虚拟看房服务。
  除了虚拟显示的展示,VR还被用于培训与训练,VR技术用来培训汽车驾驶员,飞机驾驶员相比现在的模拟器有巨大优势,美军甚至已经开始用VR技术来训练士兵。
  在行业应用方面提供仿真度足够高的内容,配合精度足够高的设备,可以大大降低人员培训的成本。
  提供行业内容的厂商虽然不会像PSVR那样获得百万千万的销量,但是同样会有丰厚的利润,对行业用户来说,购买一套VR设备,就可以卖出房子,可以节省大量的燃油费,车辆飞机折旧费用,它们是愿意出大价钱的。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一轮VR的浪潮是软硬件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结果,与前几轮VR浪潮截然不同。VR的前途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娱乐,一个是行业应用。这一轮VR的核心在于优秀内容的提供,早期的提供者会成为业界的标准,吃下最大的蛋糕。
(责任编辑:陈洋)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vr ar世界博览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