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需要裸体才能去的地方,没有阅历,没去过多少地方,还不知足,工作还挑三拣四,要求换岗位,现在知道了,好好做吧,

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br&&br&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去年我加入一个城市吃货群,群里面大部分都是吃货,大家平常交流一下哪里好吃的之类的休息。&br&&br&然后群里有个男生,异常活跃,别人说个什么话,即便跟他没啥关系,他也爱接,有时候没人跟他说话,他也爱发个表情什么的。&br&&br&当时我想的是,他是有多闲。&br&&br&后来有一天,我发现微信里有人加我好友,一看头像,结果就是此君。我这个人脸皮薄,不好意思拒绝人,就加了他。&br&&br&然后这位同学就开始找我聊天。他属于那种不会聊还话特多的那种,一开始是查户口,然后天天发早安,然后大段大段回忆他中学时候的事情。哪怕我不回复他,也丝毫不能打消他的热情。&br&&br&后来我们群里的几个女生搞了个线下聚会,聊天时说起此人,惊奇地发现他几乎把我们几个的微信号都加上了,对其他人也是,天天骚扰不断。&br&&br&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此君特low,而且low穿了地板。&br&&br&回来我就把他删了。&br&&br&今年年初,再次参加了该群的线下聚会,吃饭的时候,又有人说起此君,开玩笑说&br&&br&&最近他怎么不活跃了,他不说话我还有点想他呢&&br&&br&大家都笑。&br&&br&然而我们其中一个女生,等大家笑完之后,说&br&&br&&他好像去世了&&br&&br&我们都停下来,问她怎么回事。原来这个男生就是她拉进群里的,是他同学。年纪轻轻记得了癌症,住院,吃药,化疗,忍受痛苦寂寞悲伤绝望。然后她把他拉进这个群里,想让他多跟人交流,减轻孤独。&br&&br&那天饭我们都没吃好,回家路上,我莫名想到一个疯狂渴望与人交流却得不到回应的孤独身影。&br&&br&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轻易用low来形容一个人了。
去年我加入一个城市吃货群,群里面大部分都是吃货,大家平常交流一下哪里好吃的之类的休息。 然后群里有个男生,异常活跃,别人说个什么话,即便跟他没啥关系,他也爱接,有时候没人跟他说话,他也爱发个表情什么的。 当时我想的是,他是有多闲。 后来有一…
&p&&b&我觉得在智商和情商之间,除了动机(就是是不是在乎,是不是觉得值得,是不是愿意为了某个人和某件事动用自己的智商与情商),还有个重要的分水岭是勇气。&/b&&/p&&p&但我想先从理论的角度来谈一谈这个问题,因为根据生活经验来看,心理学专业的和非心理学专业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差别还挺大,尤其是对情商的理解。&/p&&p&然后,虽然我或多或少能讲出一些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比如门萨会员的故事,比如博士同学的故事、上中校友的故事、复旦校友的故事、成功创业的人的故事等等,毕竟这群人大多都可以被认为智商很高,但是这容易犯特例解释总体的逻辑错误。&/p&&p&所以,这次就不讲故事了,我们来讲知识和逻辑。&/p&&br&&p&1、&b&智商和情商的理论性定义是什么?&/b&理论性定义通常是一个抽象的概念&/p&&p&&b&智商和情商的操作性定义是什么?&/b&所谓操作性定义,就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智商与情商是什么,其中可测量是关键。&/p&&p&智商测试便是将智商这个抽象概念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一个过程。&/p&&br&&p&然后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当一个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性定义的时候,一定会损失部分精确性和全面性等等。这就是为什么,&b&智商测试和情商测试未必真实、全面地反应了一个人的智商与情商。而且有时候,有些智商测试有意地只测一部分智商。&/b&&/p&&p&比如说门萨,为了避免文字、社会经验等等带来的屏障,也就说为了公平,门萨的入会测试题都是图形推理题,那这样一来,考察的就仅仅是流体智力——卡特尔把智力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基本心理过程的能力——比如根据规律推理图形;晶体智力是指在实践中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等。&/p&&br&&p&&b&2 、智商相对好理解,但情商就不一定了。&/b&&/p&&p&大部分人对情商的理解是:看透别人,并且让别人舒服(或者不舒服)从而达成一些目标。&/p&&p&但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b&情商的定义是&/b&:又称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其关键词是情绪和共情。&/p&&p&例如:&/p&&p&你能不能观察体会到自己(或别人)的情绪与感受?&/p&&p&你能不能了解和理解这些情绪和感受是因为什么?&/p&&p&你能不能管理好自己(或别人)的情绪与感受?&/p&&p&你能不能在有情绪的时候管理好自己的行为?&/p&&p&等等。&/p&&p&这些都和让别人舒服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其实很多人谈论情商的时候有误解。&/p&&p&&b&反正我心中真正的高情商之人大多在独处时温情又心如止水,在社交时性情中人又处变不惊。&/b&&/p&&br&&p&&b&3 当我们谈论智商和情商的时候,真正要关注的是我们自己判断的依据,也就是证据。&/b&&/p&&p&这点就智商而言不明显,因为我们说一个人智商高,通常是因为他学习和实践的结果杰出,可观察和可重复观察的机会很多。&/p&&p&但是谈情商的时候就很模糊了。比如说,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怎么样旁人很难观察到,于是这个重要的依据就常常被忽视。非独处的时候,我们能观察到表现和行为,但观察不到对方的动机,那有时候对方低情商也许只是因为对方不在乎呢?&/p&&p&而且还有个重要差异——&b&智商的判断通常是个客观判断,但情商的判断常常很主观。&/b&&/p&&p&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人、某件事缺乏动机,不仅情商不会用,连智商也不一定会用。&/p&&p&毕竟就算是老司机,人家也可以不想开车只想躺睡。。。!!!!!&/p&&br&&p&所以,当我们觉得对方智商或者情商低的时候,也许只是因为对方不在乎,并且也没告诉我们他的表现是因为不在乎(同时我们也没想到和发现这一点),而我们却武断地下了判断。说到底,这种情况下,情商低的是我们自己啊。。。&/p&&br&&p&&b&为什么我说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勇气?&/b&&/p&&p&因为高情商的获得和表现需要一个人面对很多真相,面对最真实最赤裸裸的人性,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p&&p&这不是智商高低的问题,这关系到一个人是不是足够勇敢。&/p&&p&智商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更快地获取一些知识、发现一些真相,但是,能不能睁眼看向这些真相,接受这些真相,说到底是勇气的问题。&/p&&br&&p&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面对:&/p&&p&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即使是父母,也会有怨恨和不爱孩子的时候;&/p&&p&人类没有那么理性,我们自己夜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性;&/p&&p&人类是基因的承载体于是很多本能与行为不是为了幸福与成功,而是为了基因能复制存活下去;&/p&&p&无论一个人多强大,都会有不知所措和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p&&p&我们歧视别人是因为自己的怯懦和无知;&/p&&p&有时候就算付出了千万分的努力,结果好不好还带点运气的成分;&/p&&p&等等。&/p&&p&&b&总之,我觉得高情商需要对人性的洞察,这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b&&/p&&br&&p&最后,如果问我门萨会员中间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多不多?或者博士中间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多不多?或者上中校友、复旦校友中间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多不多?&/p&&p&我只能说,这种感受不明显,大部分双商都不错,并且大部分都很努力,只有小部分人看起来情商不高,但也只是我主观判断而已。&/p&&p&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推荐大家阅读斯坦诺维奇的《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和《机器人叛乱》,顺便,他的《这才是心理学》也是一本极好的书。(书是个好老师,忍不住荐个书。)&/p&
我觉得在智商和情商之间,除了动机(就是是不是在乎,是不是觉得值得,是不是愿意为了某个人和某件事动用自己的智商与情商),还有个重要的分水岭是勇气。但我想先从理论的角度来谈一谈这个问题,因为根据生活经验来看,心理学专业的和非心理学专业对这个问…
补充一下放在前面,看到评论区这么多人心疼boss。&br&我在想,boss说不定知道真相,只不过就是用这种方法招募一大批各国特工免费给他打工.......&br&&br&&br&&br&原答案&br&----------------&br&说到这个,我就心疼一下琴酒吧&br&手机回答,看图的各位就将就点吧&br&&br&水无怜奈&br&刚出场那会儿,腹黑阴险,留了一团迷。&br&和琴女、贝尔摩德等人谈笑风生。&br&洗白后,各种无能为力的弟控。&br&不过红黑篇洗白那会儿,各种苦衷一倒而出还是很帅的。&img data-rawheight=&396& src=&/v2-2cfad9c60a3b6abab12a_b.jpg& data-rawwidth=&7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2& data-original=&/v2-2cfad9c60a3b6abab12a_r.jpg&&&br&&br&波本&br&安室小哥,当时屌炸天出场,后来成为波本替补的时候我简直喜欢的不要不要的&img data-rawheight=&368& src=&/v2-d2ce06ea26e6aa2cfd659e9f1fe0bc13_b.jpg& data-rawwidth=&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v2-d2ce06ea26e6aa2cfd659e9f1fe0bc13_r.jpg&&&br&谜底揭晓那会儿,简直热血沸腾。&br&可是前面大量的细节铺垫,波本是一个好人......&br&&img data-rawheight=&805& src=&/v2-7c33eab52d3cd0b600c5fa394df03796_b.jpg& data-rawwidth=&11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6& data-original=&/v2-7c33eab52d3cd0b600c5fa394df03796_r.jpg&&&br&在到和柯南的对白....简直帅到炸啊,到这里已经是黑白相间了&br&&img data-rawheight=&522& src=&/v2-fde23e8e97_b.jpg& data-rawwidth=&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v2-fde23e8e97_r.jpg&&&br&再到洗白以后......真名降谷零,这个名字好萌啊。&br&到现在我已经是坚定的赤透党了&img data-rawheight=&458& src=&/v2-06ecb24caaec6f6dfb697_b.jp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06ecb24caaec6f6dfb697_r.jpg&&&br&&br&贝尔摩德&br&这个,暂时还没洗白,不过洗白也是时间问题。&br&你看知道柯南真实身份没有汇报给组织&br&死都不杀小兰,还选择放弃追踪灰原&br&和有希子是同门师姐妹&br&同时和boss有极大的联系......&br&洗白起来,画面一定很美&br&&img data-rawheight=&376& src=&/v2-3fff4bb352fe13b5a557450_b.jpg& data-rawwidth=&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v2-3fff4bb352fe13b5a557450_r.jpg&&&br&&br&想想这张图,里面除了琴酒。&br&要么叛徒,要么废物.....&img data-rawheight=&473& src=&/v2-ab4abae52bc1a99d6c24_b.jpg& data-rawwidth=&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v2-ab4abae52bc1a99d6c24_r.jpg&&&br&&img data-rawheight=&293& src=&/v2-b599d730a2cce_b.jpg& data-rawwidth=&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v2-b599d730a2cce_r.jpg&&&br&琴酒尽力了,这仗没法打。贝姐窝里横,BOSS爱乌鸦。波本不姓安,雪莉NTR。基尔反骨仔,老伏战五渣。基安老丑女,科恩不说话。全家是卧底,你说咋办啊?再看看对手,满脸都哭花。秀一蟑螂命,柯南全身挂。平次虽不强,智商180。基德女装癖,能变你全家。还有那小兰,招式美如画。可怜我琴酒,当爹又当妈。破车开十年,天天防刮花。黑衣厚又重,有汗自己擦。这种破剧情,老子不玩啦。青山老儿狠,读者笑哈哈。你说他不行,你行你上啊。(转自评论区)&br&&br&&br&也许某天.....&br&伏特加用枪顶着琴酒,说:“大哥,对不起,我也是卧底。”&br&琴酒吐了一口烟,淡淡说:“你是哪个组织的?”&br&伏特加:“我是中国城管。”&br&琴酒看着FBI秀一,日本公安的安室,CIA的基尔,m6的领妹。大喜道:“原来大家都是卧底啊,搞得我这么累,我是神盾局的!”&img data-rawheight=&250& src=&/v2-daeedf114c1c7ac7412e8a_b.jpg& data-rawwidth=&3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1&&
补充一下放在前面,看到评论区这么多人心疼boss。 我在想,boss说不定知道真相,只不过就是用这种方法招募一大批各国特工免费给他打工....... 原答案 ---------------- 说到这个,我就心疼一下琴酒吧 手机回答,看图的各位就将就点吧 水无怜奈 刚出场那会儿…
&b&update&/b&:补充一下刻意练习的说明&br&&br&刚好昨天在Blog上转载了这篇文章,正准备写篇文章。&br&&br&我的业余爱好跟Scott Young类似研究有效学习,写了一个同类方向的Blog,看过他写的Learn More, Study Less和How to Change a Habit ,里面的不少方法也跟自己总结出来的技巧类似,谈谈我的观点。&br&&br&到目前为止,除了@刘虓震的答案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都对里面所取得的成就不以为然。&br&&br&很多人把关注点放在10天完成线性代数学习而忽略了他一共完成了33门课程,平均通过一门课程也就花一周半左右,用了一年时间搞定了正常要3年左右的课程。大多数人的都经历过二、三周搞定一学期的课程,如果按这个时间进度的推导出大学四年的课程可以在8个月内通过考试,但这种事只要想想就能知道可能性有多大。&br&&br&这里面其中一个区别还在于国内大多数的期末考试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搞定,而MIT的公开课要求比较高,光靠背根本通不过,必须要理解才行,不信的话可以去看MIT公开课上的作业和考试题,在网上都能找到的。&br&&br&&br&记得有篇文章专门说过MIT内部专门为这个公开课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做了大量努力,没有要求过任何费用,至于MIT公开课是否需要软文做推广这个问题可以自已通过大脑去判断。&br&&br&这个事情难度在于以下几点:&br&&br&&b&注意力:&/b&&br&&br&每天10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而且坚持了一年&br&Scott Young这12个月每周学习六天,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去除休息、吃饭、卫生间的时间,大约在10小时左右。这是时间安排不是在学校上课,完全是自己安排的,这需要很强的注意力和意志力。&br&能稳定保持每天10小时的注意力非常困难,很早以前我试过类似的情况下大概2个月左右,就很难在坚持。以前做程序员也加过一年半左右的班,但回想一下,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还达不到10小时。而一个人注意力集中10小时要比多个人在一起更难一些。&br&高考和研究生入门考试也没办法相比,简单对比一下课程数量就能分辨出难易。&br&&br&&b&意志力:&/b&&br&&b&&br&&/b&每天学习10小时,10天左右就要考试一次,并通过,这个学习效率非常高,更不用说重复了33次。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做不到很好的放松,只要持续二、三个月左右就会达到一个瓶颈,理解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继续,这个瓶颈会重复出现,就象考研时很多人前几个月都能坚持下去,但到6、8月之后就无法坚持。重复三次左右会面临一个临界点,度过这后就很容易继续了。&br&&br&持续一年时间严格按照计划来,并雷打不动的执行下去,这种意志力、执行能力和时间安排很恐怖,上学的时候因为在学校里,而且处于学习的氛围里这样做都不容易,更不说他已经毕业几年了,而且还有很多其它工作要做。&br&&br&这里面要特别注意两点:很好的放松、保持兴趣并理解所学的内容 。做不到这二点,很难坚持。&br&&br&在下面的讨论里有人问题如何有效的放松?&br&&b&&br&&/b&&br&方法很多,这些放松技巧并一定能马上见效,可以多试几次找到适合自己的,掌握一个合适的度很不容易:&ul&&li&了解自己的注意力曲线,接近或达到临界点时休息一下,别让自己的注意力透支;&/li&&li&培养一门体育运动或学会一门乐器,太累的时候就去做一做,特别是运动比如慢跑效果很不错;&/li&&li&规律、稳定的作息+良好的睡眠能解决很大的问题;&/li&&li&每周1-2次的全身按摩;&/li&&li&每天两次淋浴或买个好点的按摩浴缸定期泡个澡或泡泡浴之类,洗个淋浴时能起到一种非常奇妙的清洁感觉,不管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li&&li&坚持每天静坐;&/li&&li&结婚之后规律的性生活,大致一周二次;&/li&&li&定期的朋友聚会,互相聊聊天;&/li&&li&阅读一本精彩的小说、看场电影、一顿美食或甜品;&/li&&li&做白日梦,学会发呆;&/li&&li&催眠术里还有专门的放松技巧,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教,要练习一段时间才能掌握&br&&/li&&/ul&先写这些吧,以后有时间单独写篇文章&br&&br&他确实把兴趣和目标结合的很好,同时还把每周的笔记、习题分享在网上,确实是比较喜欢这门知识并从中体会到一些满足感觉才能这样坚持下去。&br&&br&&br&&b&学习技巧:&/b&&br&&br&根据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归纳一段话:&br&&br&通过视频和主题阅读来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形成知识地图,通过对基础概念和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构建知识体系的主体框架,理论来说就是用80%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20%最重要的知识点上。同时需要把新学到的知识点跟大脑中以前的知识点做好连接。并根据每节课的学习进度进行实时反馈测试掌握情况,找出理解中的弱点进行补充完善。最后通过合理的记忆和复习技巧对知识点进行巩固。&br&&br&-----------------------------------------------------------------------------------------------------------------------------&br&&b&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概念叫“刻意练习”,补充一下以前做的笔记:&/b&&br&&b&&br&&/b&&br&摘录自《异类》&br&&br&引用:&a href=&///?target=http%3A///519&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51&/span&&span class=&invisible&&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它的特点。&br&&br&&strong&1. 只在“学习区”练习&/strong&&br&&strong&&br&&/strong&&br&科学家们考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br&&br&&br&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在很多情况下这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老师或者教练,从旁观者的角度更能发现我们最需要改进的地方。&br&只在学习区练习,是一个非常强的要求。一般的学校课堂往往有几十人按照相同的进度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是没有针对性的。同样的内容,对某些同学来说是舒适区根本无需再练,而对某些学生则是恐慌区。科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小班学习,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授。真正高手训练与其说是老师教学生,不如说是师傅带学徒。&br&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长期使用这种方法训练必然事半功倍。200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总时间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学习方法。&br&&br&&br&&strong&2. 大量重复训练&/strong&&br&&strong&&br&&/strong&&br&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美国加州有个“害羞诊所”(The Shyness Clinic),专门帮助那些比如说不敢和异性说话的人克服害羞心理。这个诊所的心理学家不相信什么心理暗示疗法,什么童年回忆之类,他们相信练习。他们认为使人害羞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观点。怎么治疗恐女症?做法是设计各种不同难度的场合进行对话训练。最初是在房间内集体对话,角色扮演。然后是到直接跑到大街上找陌生美女搭讪要求约会。最高难度是有意在公共场合做出使自己难堪的事情,比如去超市把一个西瓜掉在地上摔坏。&br&这种把不常见的高难度事件重复化的办法正是MBA课程的精髓。在商学院里一个学生每周可能要面对20个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学生们首先自己研究怎么决策,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老师给出实际的结果并作点评。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每个月做两次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模拟的决策。军事学院的模拟战,飞行员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罕见的空中险情,包括丘吉尔对着镜子练习演讲,都是重复训练。&br&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子过一遍,看专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在美国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学校里,甚至有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的要求,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练习。职业的体育训练往往是针对技术动作,而不是比赛本身。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都是各种相关的基础训练。&br&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种事先的重复训练,一个人面对不常见的事件往往会不知所措。统计表明工作多年的医生通过读X光片诊断罕见病症的水平反而不如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 — 因为很少遇到这种病例,而在医学院学到的东西早就忘了。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定期地让医生们拿过去的旧X光片集中训练,而不是期待在工作中碰到。&br&&strong&&br&&/strong&&br&&strong&3. 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strong&&br&&strong&&br&&/strong&&br&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和教练最大的用处是什么?也许对一般人来说小学老师最大的作用是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教会了他什么东西,曾经有过传道授业解惑。而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对他们而言,老师和教练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时的反馈。&br&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本人必须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br&从训练的角度,一个真正好教练是什么样的?John Wooden 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他曾经率领 UCLA 队在12年内10次获得 NCAA 冠军。为了获得 Wooden 的执教秘诀,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全程观察他的训练课,甚至记录下了他给球员的每一条指令。结果统计表明,在记录的2326条指令之中, 6.9%是表扬,6.6%是表示不满,而有75% 是纯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他最常见的办法是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br&与外行想象的不同,最好的教练从不发表什么激情演说,甚至不讲课,说话从不超过20秒。他们只给学生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所有训练都事先进行无比详细的计划,甚至包括教运动员怎么系鞋带。他们仿佛有一种诡异的知道学员在想什么的能力,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能指出学生在技术上最需要什么。他们是绝对的因材施教,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度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br&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br&&br&&strong&4. 精神高度集中。&/strong&&br&&strong&&br&&/strong&&br&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br&科学家们曾经调查研究了一个音乐学院。他们把这里的所有小提琴学生分为好(将来主要是做音乐教师),更好,和最好(将来做演奏家)三个组。这三个组的学生 在很多方面都相同,比如都是从8岁左右开始练习,甚至现在每周的总的音乐相关活动(上课,学习, 练习)时间也相同,都是51个小时。&br&研究人员发现,所有学生都了解一个道理:真正决定你水平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音乐课,而是单独练习:&br&&br&- 最好的两个组学生平均每周有24小时的单独练习,而第三个组只有9小时。&br&- 他们都认为单独练习是最困难也是最不好玩的活动。&br&- 最好的两个组的学生利用上午的晚些时候和下午的早些时候单独练习,这时候他们还很清醒;而第三个组利用下午的晚些时候单独练习,这时候他们已经很困了。&br&- 最好的两个组不仅仅练得多,而且睡眠也多。他们午睡也多。&br&那么是什么因素区分了前两个组呢?是学生的历史练习总时间。到18岁,最好的组中,学会平均总共练习了7410小时,而第二组是 5301小时,第三组 3420小时。第二组的人现在跟最好的组一样努力,可是已经晚了。可见要想成为世界级高手,一定要尽早投入训练,这就是为什么天才音乐家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苦练了。&br&&b&&br&&/b&&br&摘自《影响力2》&br&对于简单的运动,只要50小时练习时间就能达到非常熟练的水平。随后技巧就会稳定下来。能娴熟加以运用,但却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是因为脑中的权衡告诉我们,为发现并学习新事物所付出的额外努力很可能只会带来不断减少的边际回报,因此我们停止学习。&br&&br&&br&
大多数专业人士一直学习提升自己,当他们达到一种“可接受的”水平时,便达到学习高原。比如:软件工程师一般在进入职场五年后达到能力的最高峰。在安德斯●埃里克森博士看来,提高不仅仅与练习有关,更与“刻意练习”有关。埃里克森发现,不论在体种技术领域,要成为佼佼者,在职时间和业绩水平之间并不存在相互联系。&br&&br&&br&
比如说一位有二十年工作经验的脑部外科医生,并不会因为工作时间更长而比仅工作五年的新人技术更精湛。他们之间的不同点与经验毫无关系,而与刻意练习有关。时间是必不可少的(许多领域的佼佼者从事自己的职业至少达十年或十年以上,如音乐作曲、舞蹈、科学、小说创造、下棋及得等等)但它并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关键因素在于明智地使用时间。练习的技巧才能使人臻于完美。&br&&br&&br&
何谓刻意练习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将这些技巧运用于关键行为,从而增强自身的影响策略?&br&(1)要求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精力&br&
进行刻意练习要求全神贯注。不允许分心,学生们将这种能力视为最困难的挑战,优秀的音乐家和运动员认为,注意力是他们无法“刻意练习”的最大限制因素。&br&(2)依据明确的标准提供及时反馈&br&
练习某种技巧所花时间的长短,远没有获得按照标准提出的明确而频繁的反馈重要。快速的反馈,特别是与最优秀者的比较之后,加入全力的投入,能加速学习过程。&br&
伊丝娜●↑里德告诉我们,极有效率的老师们一个关键行为就是,他们安排的教学与测试之间的时间跨度很短。一旦测试测试变得频繁,它就成为熟悉的事物,就不再是令人畏惧的大事。它使人们能看到自己在特定标准下的表现。&br&(3)将成功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br&
一直以来,影响力大师都知道设立明确且可实现的目标非常重要。首先,他们明白设立具体目标的重要性。人们声称自己明白这一理念,但实际上很少有人真正将其付诸实践。在关注具体成绩水平时,优秀者设立目标旨在改善行为和过程,而非结果。&br&
班德拉博士指出,要鼓励人们尝试自己惧怕的事物,必须给他们提供快速、积极的反馈,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实现这一点,你可以提供明确具体的方法,并为这一方法设定短期、具体、简单且低风险的目标,以使复杂、长期、笼统、高风险的任务变成简单、短期、具体而零风险的任务。&br&
书中举了几个例子,比如篮球运动中,投篮命中率70%以上的与50%以下的人,训练方式完成不同,优秀球员关注的是技术性的目标,如“将手肘放在身体两侧”和“出手的角度”。差一点的运动员关注的是结果性的目标,如“这次我要连续得十分”。&br&(4)准备应对挫折:增强抗风险能力&br&
在学习初期,用婴儿学步的方式保证成功在实现短期目标很重要,但如果学习者刚开始只有成功的经验,那么失败很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初期的成功会使人们产生错误的观念,以为成功并不需要太多的努力。而一旦遇到问题,他们就会变得气馁。&br&&br&
要有效的处理这个问题,需要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和韧性。因此,练习中应增加需要更多努力和韧性才能完成的任务。随着学习者们完成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不断从失败中振作,他们发现挫折并不是永远的路障,而是需要继续学习的信号。&br&&br&-----------------------------------------------------------------------------------------------------------------------------&br&这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比如非常规律作息习惯、固定的体育锻炼、饮食上的配合、高质量的睡眠、放松技巧、实时反馈、主题阅读、刻意练习、加速理解、合理复习和记忆技巧,并把这几项都形成习惯,不断的进行调整,直到最终达成目标。&br&&br&最少要在这几项上面掌握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这些技巧单独拿出来一项并不太难,但每一项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想组合到一起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最少估计要3-5年左右才能掌握并形成习惯。Scott Young研究快速学习并开始写博客也有6、7年了,才达到现在的程度。&br&&br&&br&超速学习理论和方法一直存在,并不只能用到考试就是日常生活中也一样可以使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入门水平达到专家水平,不提从各种书籍中知道的例子,单从身边认识或关注的人中举几个例子,这些人都应用了部分或类似的方法:&ul&&li&秋叶学PPT从一般水平到国内的一流PPT专家并出书、培训也就花了一年左右&br&&/li&&li&邹鑫对GTD从一般爱好者到成为一个时间管理达人,出书并培训大概花了二年左右&/li&&li&国内好几个世界记忆大赛冠军从接触到记忆术到成为世界冠军也就花了1年左右.世界大师的标准很低,低到练习3-5个月就能达到要求。(世界记忆大赛是个民间比赛,并不是正规的国际比赛)&/li&&/ul&&br&实际上类似的人不少,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而已,说实话这些方法都不难,而已早以形成系统的方法,但想真正掌握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看到效果的很不容易。很多人都缺少足够的耐心和自制力,对这方面的能力也没有过高的要求。&br&&br&对于上面提到这些能力我已经掌握了很大一部分,未来计划中包括类似的尝试计划,看看自己是否能做到这种程度。
update:补充一下刻意练习的说明 刚好昨天在Blog上转载了这篇文章,正准备写篇文章。 我的业余爱好跟Scott Young类似研究有效学习,写了一个同类方向的Blog,看过他写的Learn More, Study Less和How to Change a Habit ,里面的不少方法也跟自己总结出来的技…
作为一个低学历我讲真我觉得高学历的人比我会赚钱。&br&&br&我有时候幻想如果我有1000w现金我会干嘛,我想了半天发现自己不是买个房子就是开个餐馆,或者全扔在银行里吃利息。&br&&br&这不是开玩笑,我是真的不知道钱除了花,还能用来干嘛。&br&&br&我经常听一些人聊天,几万块在他们手里通过股票,期货,还是基金什么的就变成了几十万。&br&&br&然后这些人就可以写书开演讲,教你如何走向财富自由之路,每年收199的费用啥的。&br&&br&每次听到这些我都非常的尴尬,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br&&br&投资也好,理财也好,我都一窍不通 。&br&&br&感觉低学历只能赚个辛苦钱,而高学历利用规则和人性的弱点赚的钱,一天就赶上我一辈子了。
作为一个低学历我讲真我觉得高学历的人比我会赚钱。 我有时候幻想如果我有1000w现金我会干嘛,我想了半天发现自己不是买个房子就是开个餐馆,或者全扔在银行里吃利息。 这不是开玩笑,我是真的不知道钱除了花,还能用来干嘛。 我经常听一些人聊天,几万块在…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成功人士可以随随便便讲故事。(把这句话当关键字搜索,你会知道它说的是什么)&br&&br&低学历人士为什么能赚大钱?他们不会告诉你他有不为人知的后台,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突然有高人相助,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在某个偶然中抓住了奇特的机遇,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具有非同常人的天赋与毅力,他们只会说他们虽然低学历还是能赚大钱。为什么?&br&&br&因为他们成功了,就可以随随便便讲故事,你也就随随便便信了。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成功人士可以随随便便讲故事。(把这句话当关键字搜索,你会知道它说的是什么) 低学历人士为什么能赚大钱?他们不会告诉你他有不为人知的后台,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突然有高人相助,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在某个偶然中抓住了奇特的机…
王健林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br&结果无人敢怼。&br&马云说:假如企业家要去听经济学家,这些企业一半已经死掉了。&br&结果经济学家们连屁都不敢放。&br&马老板又说: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br&结果连我们出版行业的某些人也认为他说的对√。&br&&br&题主可以坚持读书无用论。&br&但你自己一定要有钱有地位。&br&要不然知乎人眼里,你就是阿Q。&br&读书多的,也要有钱有地位,要不然。&br&在题主这样的人眼里,也不过是孔乙己。
王健林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结果无人敢怼。 马云说:假如企业家要去听经济学家,这些企业一半已经死掉了。 结果经济学家们连屁都不敢放。 马老板又说: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 结果连我们出版行业的某些人也认为他说的…
撸完一些答案真是替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家各种REAL心疼,本题问的是「父母有哪些常见的逻辑、思维令人难以接受?」&br&&b&但是真正的问题是——很多父母根本没有逻辑和思维。&/b&&br&也就是说,&b&他们根本就没有贯彻始终的,能够经得起逻辑推理的观点,而且他们的观点之间也没有可以相互关联的思维。&/b&&br&他们的观点就像是散落在晴朗无云的夏日的夜空里的星辰,东一颗西一颗,看你不爽了就顺手捞起一颗对自己有利的,往你的脑袋瓜子上糊上去_(:3」∠)_ &br&&br&来来来给大家举好几个栗子:&br&1. 关于「别人家的孩子」:&br&孩子:「你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跟我比,那我能不能用别人家的父母和你们比?」&br&父母:「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br&孩子:「那你们拿我和别人家孩子比,就是嫌弃你们亲生孩子咯?所以我对你们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你们对我的爱却是有条件的?我爱你们比你们爱我更多?」&br&父母:「……」&br&&br&2. 关于「逼婚」:&br&孩子:「都快30岁的人了为什么不能选择结不结婚?」&br&父母:「因为做爸妈的都担心孩子一个人过的孤独,所以才希望孩子能有个伴。」&br&孩子:「可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匆匆忙忙结婚,却因为感情不和过得不幸福,那还不如单身。」&br&父母:「结婚对象是自己选的,自己要负责。」&br&孩子:「那为什么孩子有权选择结婚对象,却无权选择不结婚呢?而且结婚对象一般还是父母给挑的相亲对象。」&br&父母:「……」&br&&br&3. 关于「父母的缺点」:&br&父母:「我们小时候的生活条件比你们差多了,却从来只记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好,老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br&孩子:「老话也说『人无完人』,那一个不完美的人,怎么会因为有了孩子之后就变成了完美的父母呢?」&br&父母:「……」&br&&br&4. 关于「看奥运」&br&父母:「哎呀太可惜了,差一点就能拿到金牌了!」&br&孩子:「这没什么啊,银牌和铜牌也很了不起了。」&br&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拿到金牌?你们这些小孩怎么这么不爱国?」&br&孩子:「爱国就是要爱同胞对吧?所以我们的运动员无论有没有拿到金牌,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对吧?」&br&父母:「……」&br&&br&这种栗子太多,答主表示举不动了。&br&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b&如果正儿八经的讲道理,父母一般在三个回合之内就会败下阵来。&/b&&br&当然前提是他们不开挂,&br&&b&普通外挂&/b&(完全无力还击):「我是你老子!」「小孩子不要瞎讲!」「你小子懂个屁!」&br&&b&无敌外挂&/b&(你还想「还击」这件事情?):「你是翅膀硬了不要爸妈了」「你心里根本就没有我们」「你是不是要把我气死才开心?」「哎呀我被你气的头疼了/心口疼了/腿发麻了」&br&对了,看到我在第一个案例那里标记的「?」了嘛?我朋友家进行到这个回合已经进行不下去了,朋友表示已经被爸妈男女混合骂长达近2天之久,所以,&b&千万不要因为对自己的逻辑和思维有信心就跑去和父母「讲道理」。&/b&&br&&b&即便你是什么清北藤校出来的,离散数学或者数理逻辑能考到90分的——都没有什么卵用。&/b&&br&PS,以上案例都不是答主编出来的,感谢各位朋友源源不断的提供素材,抱歉篇幅有限,只能挑几个栗子写进来。&br&&br&虽然不能随随便便的和父母讲道理,但是在答主发现了「父母很多时候是没有逻辑和思维的」这个重要的事实之后,&b&答主忽然觉得释然了很多……&/b&&br&因为我无法想象,&b&一个人在独立人格形成的年纪里,却没有「质疑」和「思辨」的习惯,因而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导致成年之后几乎没有思维和逻辑&/b&——&b&这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情。&/b&&br&而如果这种问题是我们一代人父母的通病,那么这非常有可能也是&b&他们一代人一起经历过的,却不自知的伤痛。&/b&&br&&br&我在南京金陵中学读高中的时候,我很感激我的老师们,有时候兴致起的时候,老师们不吝啬用大半节课时间和我们「坐而论道」,虽然被老师们吐槽和前几届的师兄师姐们比起来,我们着实过于软弱怯懦——然而尽管那个时候我是一个自卑胆小的学生,质疑和思辨的习惯,仍然像是种子一样埋在了少年寂寞的心里。&br&虽然南京市的高考成绩几乎永远在江苏省垫底,虽然年少的时候的我也和大家一样不明白「素质教育」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br&但是一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忽然慢慢的意识到,自己何其幸运&b&在年少的时候就懂得、并被鼓励去质疑,然后在自己独立的探索或在他人的帮助下,寻求到一个答案,哪怕最初的解答并不成熟,但是可以用甚至数年的时间去追寻一个相对完整的答案,并用这种方式去不断的健全自己的心智。&/b&&br&&br&而反过来,如果在少年时期被灌输的是唯命是从的背诵一大堆的理论而从不允许思考和质疑「为什么」,只会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观点」支持自己的欲望和行动,如果仅仅是这样,杀人放火都能找到非常正当的理由——而且确实在最疯狂的年代里这根本就不是啥稀奇的事儿。&br&&b&所以,当这个谜解到此处,我忽然感受到了从心底而生的悲凉。&/b&&br&当我们撇去父母子女的既定身份,从独立的人与人的角度去审视对方的内心和灵魂,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些物质与精神一起贫乏的年代里,&b&本该闪烁着探索和质疑的光芒的那些好奇的眼睛,不被允许询问「为什么」。&/b&&br&&br&&b&反倒恰恰是作为子女的我们这代人,是习惯于不断质疑和反思的人。&/b&&br&我们痛苦的来源,究其本质,是因为——&b&我们真的很爱我们的爸爸妈妈&/b&。但是我们又绝不可能全盘接受他们的观点,我们注定无法像他们那样生活。&br&所以,当矛盾产生的时候,即便我们坚持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但是当面对或是愁容满面或是气愤不已的父母,我们仍然不断的质疑自己「我们是不是做错了?」「我们是不是不该让他们伤心?」,但是最终我们肯定找不到答案,我们就只能无休止的痛苦下去。&br&&br&我有个朋友最近正在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家庭危机」,姑娘最近以复试第一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金融类专业博士,家里不支持她辞职读博,理由在我看来相当奇葩:1. 需要辞去现在的工作(但是姑娘的家境并不在乎这两三年的工资);2. 坚持认为姑娘是为了逃避复杂的职场关系而读博的(据姑娘说现在单位领导确实奇葩,所以想辞职有何不对);3. 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就擅自去考博&b&(恐怕这是让她父母最抓狂的一点了,感觉奔三的女儿有脱离自己控制的倾向)&/b&。&br&于是姑娘被下了「经济制裁」的最后通牒,虽然这对于姑娘影响不大,读博也有稳定收入,更不要说还有支持她的未婚夫和我们这群朋友;所以让姑娘无比痛苦的其实是她父母的&b&无敌外挂:「你现在心里就没有我们」&/b&——因为在乎父母所以很不想伤害他们,但是又不能就此更改自己的决定,不断的觉得没有能力处理好家庭关系的自己太没用了。&br&这么说起来可能有些残忍和直白——&b&无敌外挂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控制,正是因为你在乎父母,这种外挂才对你有效&/b&——然而它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来自父母的狡猾和世故。&br&&br&我写这个答案并不是要告诉大家该如何跟爸妈讲道理,虽然在讲道理的方面我们肯定能赢,但是他们有他们的各种外挂,&b&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愿意和你讲道理。&/b&&br&我是比较幸运的那个孩子,因为最近我妈开始越来越愿意和我讲道理了。&br&但是对于我朋友来说,虽然她一再的和父母解释亲子关系并非君臣关系,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样子。&br&&b&我们搞明白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们不要让一代人的悲哀延续给下一代。&/b&&br&远方亲戚,70后的姐姐,对自己的孩子仍然是「必须考第一」,否则各种打骂。&br&讲真的,我小时候也被要求过要「考高分」「考好学校」,但是我并不懂为什么,从好的学校毕业能赚钱当然是件好事,但是父母勤俭,从小甚少从「花钱」中感受到乐趣,因而产生过大学毕业后找个2、3K的工作衣食无忧便知足了的理想。&br&&b&我所有真正「发奋」的选择,都是在父母不再要求我「上进」之后&/b&,我自己决定要大三的暑期实习、考北大、创业、持续的选择有价值的工作以及其他——反而是我妈现在觉得我太折腾了,经常劝我换个「轻松点」的大公司,或者想办法到高校当老师。&br&我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改变的,也许是大三的暑假在上海的夜景中感觉到了世界的大、也许是在北京第一任Boss总喜欢带大家去高级餐厅FB的时候感到了钱的妙处、也许是旅行结婚的时候和先生在巴黎的街头漫无目的闲逛就想把这种纯粹的自由无限的延续下去……&b&也许是有一天忽然觉得那个当年胆小怯懦的少年心头埋下的种子终于发芽生长成为了一片浓密的森林,而自己,终于他人有所不同,在这个拥挤而忙碌的世界上,也可以做到一些别人没做到的事情,踏上一段别人未曾涉足的旅程。&/b&&br&&br&我们,不能改变历史。&br&虽然我曾很多很多次的想过,如果我有时光机,我多想遇到我少年时代的父母,为他们驱散阴沉的浓雾,给他们自由和无需畏惧的人生——因为他们是我爱的人。&br&&b&然而我们却实实在在的可以成为更好的人。&/b&&br&这届奥运会的观众特别特别的棒,在物质和精神更加丰富的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当我们慢慢掌控这个时代的话语权,我们会成为更出色的成年人,我们也会成为更优秀的父母。&br&&b&虽然我们可能要走的路有很远。&/b&&br&&br&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Eddie the Eagle》(飞鹰艾迪)&br&自小有着奥运梦的Eddie代表英国队参加冬奥会跳台滑比赛,尽管名次垫底,但是他为英国刷新了在此项目上的记录,他乐观勇敢的精神赢得了尊重和喜爱。&br&今天我们也有了我们自己的Eddie,我们有傅园慧、张国伟,还有今天早上向全世界撒狗粮的秦凯何姿,是的,&b&让我们去质疑吧:「为什么一定要拿金牌?我们觉得参与了就很棒!」,然后让我们去不断的质疑吧!让我们从质疑中去寻找答案。&/b&&br&对了,Eddie参加的冬奥会是1988年冬季奥运会,暴露年龄的说1988年正好是我出生的那一年,A New Start。&br&&br&——————更新——————&br&集中回复一下评论区大家比较在意的问题:&br&&br&&b&1. 「我都是为你好」&/b&&br&&b&这句搭配「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和「我走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一起食用味道更佳。&/b&&br&这里牵扯到的另一个问题是:&b&「父母的人生经验是否能够对子女的人生起到决定性的引导作用?」&/b&&br&答案:&b&「不能。」&/b&(非常抱歉)&br&&br&确实,父母的人生经验确实比子女丰富很多,尤其是孩子在年幼的时候,&b&但是其实父母真正「成功」的经验,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认可并且不自觉的模仿的。&/b&&br&就比如说我,我爸爸是在农村务农十年后在1978年的高考中凭借一年左右的时间自学考上大学的,所以在我考研的过程中(类似情况,无人指导/需要自己掌控复习节奏等),充分的吸取和效仿了他的学习经验,事实证明确实非常有效。&br&也有很多以父母为傲的孩子会说:「我爸爸/妈妈怎样怎样,我以后也要和他们一样。」&br&&br&&b&所谓需要使用「我都是为你好」强迫孩子接受的,很多都是父母「不成功」的经验。&/b&&br&比如说,自己的婚姻中对方的经济/家庭条件导致了婚姻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找个有钱人结婚;又比如说,自己不善交际性格木讷导致自己没有获得晋升的机会(自己认为),所以对喜欢独处的孩子各种不满。&br&但是,&b&不成功的反方向可能还是不成功,想象你站在人生的N岔路口而只有一条路是通向成功的,父母知道有一条路是错的,只是反方向的那条路很可能还是错的。&/b&&br&找个有钱人结婚的婚姻就一定会美满么?王宝强的婚姻告诉你不可能;&br&玩得开就一定是职场的晋升之路么?你咋知道那些性格活泼的人为何不是自己能力超强或者长得好看的缘故获得晋升的?&br&&br&一直都很确定的认为,在家族财富的传承中,&b&物质财富固然是重要的一方面,而精神财富亦是极为珍贵的东西,而这其中很有分量的是来自于父辈的「成功经验」。&/b&&br&名门望族之所以可以历久不衰,其重要原因仍在于父子传承的知人之明、处世之道;而那些不知道是为什么走运了获得的财富,往往很快就会被挥霍殆尽。&br&&br&跟头总是要自己摔疼了,甚至要不停的摔的鼻青脸肿,之后才能知道正确的路该怎么走;如果你自己不知道正确的路怎么走,只是堵着拦着不让孩子摔跟头,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br&&br&&b&2. 「我都是为你好」&/b&&br&大部分的父母确实是为了孩子好的。&br&讨论区很多让人REAL心疼的同学表示父母只是占有欲太强,根本不是在为了自己考虑,我倒觉得大可不必悲观到这个程度,他们确实希望孩子好,拉着拦着堵着怕让你摔跟头,但是就如同前一条里所说:&br&你知道幸福的婚姻不是仅仅建立在对方的财富之上;&br&你知道职场之道的奥义并不仅仅在于自己是不是能「玩得开」;&br&所以你才反感父母的各种奇葩要求。&br&&br&&b&3. 无敌外挂源于自卑&/b&&br&很多同学好奇为什么父母都喜欢开「无敌外挂」。&br&其实仔细想想看,&b&如果你从来没有在「讲道理」的世界里赢过,你就会畏惧「讲道理」; 你如果从来没有在「讲规则」的世界里成功过,你就会畏惧「讲规则」。&/b&&br&从来没有被讲过道理的人,从来只能「相信权威,服从集体」,他们内心其实是自卑的,&b&他们不知道世界上除了父母子女的伦常关系还能有什么方式去获得你的认可和尊重。&/b&&br&同时小时候自然灾害,少年时代上山下乡,成家立业后集体下岗的我们的父母这代人,&b&他们几乎从来就没有在一个讲规则的,公平竞争的社会里赢过。&/b&&br&我爸爸初二那年,一个家里世代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忽然被分配去乡下种地,那一瞬间人生所有的期待的理想都远离你,这个世界所有的规则与公平都不复存在——这样的人生,我无法描述也无法形容,易位而处,我无比心疼那个14岁的少年。&br&很多同学很羡慕那些会和你们说「考试考砸一次不要紧」的父母,所以很庆幸的是我爸爸在我考的七上八下的高中时代并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因为他能在学业荒废十年后自学考上大学,所以他对于女儿青春期涨涨落落的成绩表示淡定,并且总是嘱咐我对于成绩欺负要做到「宠辱不惊」,专注于题目和知识点本身即可,一次高考,一次考研,我都为此获益匪浅。&br&而反过来,可以想象,如果从来没有在考试方面有所成就的父母,看到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该有多紧张,Orz……&br&&br&&b&4. 善意的沉默&/b&&br&很赞同讨论区一位妹纸的评论,对于父母的小心机小手段,也不用可以戳破。&br&也不用刻意和他们讲道理,争一个对错。&br&重要的是,认识到并谅解他们的不完美,才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里正确的东西,就像我们曾经是不完美的孩子,他们是不完美的父母,不完美又怎样?依然还是家人。&br&很喜欢一些美剧里面孩子和父母的相互吐槽——&b&「虽然我对你这里那里都不喜欢,但是我还是很爱你。」&/b&&br&但是这一点别跟爸妈说,毕竟他们真的很难接受自己在子女眼里不完美的事实呐!&br&&br&&b&5. 无限的爱&/b&&br&私以为在任何一段关系里,「信任」和「畏惧」都应该并存——&b&我相信你很爱我,但是我要小心的守护你的爱,简称,不作。&/b&&br&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干涉子女的人生,子女终归是子女不会真的和自己断绝关系的「父爱母爱」;和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怎么混蛋,都不会被父母舍弃的子女的自信,都是不应该被鼓励的。&br&&b&无论在什么样的、我们珍视的关系里,我们都应该从最初开始不断的赢得对方的爱,给予对方更多的爱,绝对不能因为最初是「血缘关系」的开始,就变得予取予夺,肆无忌惮。&/b&&br&&br&&b&6. 前后要求不一&/b&&br&小时候让你好好学习是因为周围叔叔阿姨之间,小孩成绩好有面子;&br&长大后让你考公务员进国企拿几千块钱混日子早点结婚生娃,是因为孩子工作稳定抱孙子有面子。&br&你环游世界了,你在Nature发表论文了父母也没啥好炫耀的,毕竟周围的大叔大妈都听不懂。&br&&br&&b&7. 为人父母&/b&&br&真要想到怎么为人父母,真的不知道,但是确实不认同评论区里「等有了孩子就会变得和自己父母一样」的论点。&br&&b&孩子是父母的缩影,想要有更好的孩子,想要成为更好的父母,先成为更好的人。&/b&&br&在我们小时候,主流舆论经常要求我们谅解父母对我们无休止的管束和干涉「他们自己的人生动荡,经历了很多不公平,所以把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其实那时候我们的父母才30、40多岁,不公平和动荡是真的,但是这时候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b&这种舆论论调也太混蛋了吧!&/b&——当然了,弱化矛盾、淡化不公平的现实、掩盖伤害、鼓励我们的父母「把希望寄托于未来」,这种舆论肯定有其存在的历史价值,但是我仍然想给他竖中指。&br&&br&最后……&br&讲真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和以后的孩子「讲道理」,对于从来没有被「讲道理」过的我们这代人来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和「讲道理」比起来,打一顿是不是更省事,谁知道呢?_(:3」∠)_ &br&但是,至少我们知道错误的就是错误的,我们不想把错误延续下去,每一代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
撸完一些答案真是替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家各种REAL心疼,本题问的是「父母有哪些常见的逻辑、思维令人难以接受?」 但是真正的问题是——很多父母根本没有逻辑和思维。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贯彻始终的,能够经得起逻辑推理的观点,而且他们的观点之间也没…
&img src=&/50/v2-ca6a752e48e0683d16ffce7cf29ddba1_b.jpg& data-rawwidth=&1152&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2& data-original=&/50/v2-ca6a752e48e0683d16ffce7cf29ddba1_r.jpg&&&p&前几天,我们发起了一个话题征集:&b&我们当下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有哪些新的社交礼仪?&/b&&/p&&p&当时这个征集是来源于同事的一个感叹:现如今要证明自己在笑,真的需要好努力喔……&/p&&p&以前只需要打“哈哈”就可以了,而现在,“哈哈”跟“滚”的意思差不多,“哈哈哈”是“好无聊”,“哈哈哈哈”代表“敷衍笑一下”。&/p&&p&你至少要笑到6、7个哈字才能表示是真的好笑,这变成了我们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交礼仪。&/p&&p&而好像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社交中,类似这样的“潜规则”还有很多。&/p&&p&我们整理了大家发来的留言,&/p&&p&总结成了&b&《新世纪社交礼仪》&/b&,望周知~&/p&&p&&br&&/p&&img src=&/50/v2-5b3dbe6f94a681a205d5f22e1e348dd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5b3dbe6f94a681a205d5f22e1e348dd8_r.jpg&&&h2&&b&符号和叠字,可能是送命题&/b&&/h2&&p&&i&1.&/i&&/p&&p&如果跟你说话你回复“嗯”或者“哦”,那基本就要关掉对话框了,但如果是“嗯嗯”或“哦哦”,就感觉还会想跟你聊天。&/p&&p&@幻羽&/p&&p&&br&&/p&&p&&i&2.&/i&&/p&&p&嗷嗷=噢噢&哦哦&哦。&/p&&p&嗯嗯&恩恩&嗯。&/p&&p&行嘛&行&行吧。&/p&&p&好嘛&好吗&好么。&/p&&p&@废物Five&/p&&p&&br&&/p&&p&&i&3.&/i&&/p&&p&反驳别人的时候加个
,会显得你比较客气。&/p&&p&@纸&/p&&p&&i&这一条真的可以说是生活的智慧了,我们示范一下:&/i&&/p&&p&&i&我觉得你说的不对&/i&
&/p&&p&&i&你这么说简直是搞笑&/i&
&/p&&p&&br&&/p&&img src=&/50/v2-8a03c266b5fbca88bad2_b.jpg& data-rawwidth=&69& data-rawheight=&5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69&&&p&&br&&/p&&p&&i&4.&/i&&/p&&p&如果是比较轻松的时候,一句话的末尾可以不加“。” 句号显得很生硬,可以选择用~、表情或者什么都不加来代替。&/p&&p&感受一下:你在干嘛呀?&/p&&p&在吃饭。有事吗。哈哈哈。友尽吧。&/p&&p&当然了也不要加太多感叹号!因为!会让人感觉!你情绪!很激动啊!害怕!!!&/p&&p&波折号偶尔加一下还行~也不要加太多了吧~会显得太随风飘摇了~尤其是工作的时候~如果合作方一直给我加波折号~真的会很想打他呀~&/p&&p&省略号也是一样的……每句话都加的话……感觉你这个人说话为什么……吞吞吐吐的……&/p&&p&吞吞吐吐……哎呀……这词太污了……&/p&&p&@神武鸡&/p&&p&&br&&/p&&img src=&/50/v2-cbf17ab535b20b1be44d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h2&&b&让我们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结束谈话&/b& &/h2&&p&&i&5.&/i&&/p&&p&“我去吃饭了/我去洗澡了”的意思是:这个话题聊的差不多了,我觉得已经稍显尴尬了,在气氛攀登上尴尬高峰的前一刻我想刹个车,但这不代表我真的要去吃饭或洗澡喔,啾咪。&/p&&p&所以如果你发现我下午三点跟你说我要去吃饭了的时候,请你就放我一马不要继续追问:“吃这么早呀?”可以吗……&/p&&p&@布鲁Blue&/p&&p&&br&&/p&&p&&i&6.&/i&&/p&&p&“不聊了我去睡啦”的意思是:&/p&&p&我现在要开始我的睡前仪式:玩手机了,还有很多朋友圈和微博等着我去刷,我要借此了解一下家国大事,直到5分钟内连刷三次都不再有新的朋友圈和微博出现的时候,我就真的要去睡了。&/p&&p&@Actin&/p&&p&&br&&/p&&p&&i&7.&/i&&/p&&p&去做客,别人用一种特别不咸不淡不痛不痒的语气问你要不要留下来吃晚餐,就暗示:我们要吃饭啦,你是不是该走了?&/p&&p&因为对方如果真的想留你吃晚餐,是绝不会用这个语气邀请的。&/p&&p&@jessica liu&/p&&p&&br&&/p&&p&&i&8-10.&/i&&/p&&p&&i&表情包三连击:&/i&&/p&&p&尴尬/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发表情包就可以了。&/p&&p&@Jiwon529&/p&&p&&br&&/p&&p&但发表情包不一定是要跟你斗图,可能是说话题可以结束了我还有事儿。&/p&&p&@Bessy_Z&/p&&p&&br&&/p&&p&互发表情包几个回合,就代表聊天即将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终止~&/p&&p&@芷青儿&/p&&p&&br&&/p&&img src=&/50/v2-f7baa8fec08c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50/v2-f7baa8fec08c_r.jpg&&&h2&&b&初次见面,请多……保持距离&/b& &/h2&&p&&i&11.&/i&&/p&&p&别一见面就要求加微信行吗,更不要看着对方通过自己的好友请求啊……多尴尬啊。 &/p&&p&@Bill&/p&&p&&br&&/p&&p&&i&12.&/i&&/p&&p&谁先加的微信,谁要先说第一句话,打招呼最好先自报家门。&/p&&p&你加的我你还问我是谁,朋友,删除按钮下一秒就要按下去了啊!&/p&&p&@Tz&/p&&p&&br&&/p&&p&&i&13.&/i&&/p&&p&不知道算不算...QQ上有个抖了你一下这个功能,我觉得刚认识的人用这个就不太礼貌。&/p&&p&@越努力越幸运&/p&&p&&br&&/p&&p&&i&14.&/i&&/p&&p&工作之后感觉微信比较常用来工作,微博可能相对私人一些,所以如果不熟的话,能不能不要追着互关互关互关啊,给人留一片净土让我中二好吗!&/p&&p&@Jingt&/p&&p&&br&&/p&&p&&i&15.&/i&&/p&&p&想发照片或者是心情状态,能不能不要全平台同步更新???&/p&&p&朋友圈微博QQ空间INS人人网知乎豆瓣哪哪都能看见你发的同一张自拍,你这是自动抓取吗?&/p&&p&@退堂鼓本鼓&/p&&p&&br&&/p&&img src=&/50/v2-ff0d5f6d383a17802be72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ff0d5f6d383a17802be72c_r.jpg&&&h2&&b&回复才是新世纪的美德&/b& &/h2&&p&&i&16.&/i&&/p&&p&朋友圈有共同好友的情况下,有多条评论,只要回复了一条,其他都应该要回复喔。&/p&&p&@纸&/p&&p&&br&&/p&&p&&i&17.&/i&&/p&&p&有些人的手机就是单向用来找别人的。别人给他电话、微信、短信,一律找不到他。不知道这些不回复的人是真忙还是假忙……&/p&&p&@球状闪电 &/p&&p&&br&&/p&&p&&i&18.&/i&&/p&&p&一般遇到别人在微信上跟我提非常过分的请求,就晾着不回。几个小时之后再回,问他什么事儿,你就会发现,大部分的事儿已经解决了。&/p&&p&所以如果我没有爽快地、及时地答应的话,就代表已经拒绝了。&/p&&p&@啦啦懒&/p&&p&&br&&/p&&p&&i&19.&/i&&/p&&p&不回别人微信前最好不要发朋友圈。&/p&&p&@Candice&/p&&p&&br&&/p&&p&&i&20.&/i&&/p&&p&打电话两次没接就不要打第三次,看到自然会回复。&/p&&p&@Linda胖胖&/p&&p&&br&&/p&&p&&i&21.&/i&&/p&&p&讲真,及时回复别人的消息,很容易拉升好感度。&/p&&p&当然,我不是站队#谈恋爱时,男生一定要及时回复女朋友的短信/微信#党。&/p&&p&这里的及时,是说你看到消息并且有时间回复,就发个消息告诉对方。 如果消息来的时候你正在忙,回复个“稍等,在忙”或者“稍等,一会儿跟你说”,对方心里就安了。&/p&&p&如果看到消息已经是半小时或者两三个小时之后,可以回复个“不好意思,一直在忙”或者“不好意思,刚看到”,然后再根据有无时间/是否方便,决定是聊个两句还是再约时间细聊。&/p&&p&@女巫&/p&&p&&br&&/p&&img src=&/50/v2-ac655e231a405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ac655e231a405b_r.jpg&&&h2&&b&停止尬聊,从我做起&/b&&/h2&&p&&i&22.&/i&&/p&&p&在吗?有空吗?忙吗?睡了吗?……&/p&&p&这么大个人了有啥事儿不能直接说出来啊,说出来我才好决定我“在不在”啊。&/p&&p&这么问真的是让人害怕,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要干嘛,要问什么事。&/p&&p&未知的恐惧令人瑟瑟发抖QAQ&/p&&p&@铁T&/p&&p&&br&&/p&&img src=&/50/v2-6a32dd0b5f_b.jpg& data-rawwidth=&23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0&&&p&&br&&/p&&p&&i&23.&/i&&/p&&p&微信对话框一直显示”对方正在输入&,请发出来不要让对方等了很久却什么也看不到。&/p&&p&@萌妹几&/p&&p&&br&&/p&&p&&i&24.&/i&&/p&&p&微信有语音聊天功能,这和打电话是一样,不要突然发过来邀请,要提前问一下别人方不方便,是不是有WiFi。对方按了拒绝就代表不方便,不要再打啦。&/p&&p&@你怎么还不叫我吃饭啊&/p&&p&&br&&/p&&p&&i&25.&/i&&/p&&p&发语音时,尽量先问一句对方,方便发语音吗?&/p&&p&@木槿&/p&&p&&i&不打招呼就发语音是社交地位的象征……&/i&&/p&&p&&i&前几天看到一条祝福:祝大家早日成为可以在公司群里随心所欲发语音的人。&/i&&/p&&img src=&/50/v2-aef8df5f95c91d95aebe2db_b.png& data-rawwidth=&252& data-rawheight=&5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2&&&p&&br&&/p&&p&&i&26.&/i&&/p&&p&不要直接发小视频过来,还不作任何内容介绍。&/p&&p&@华新&/p&&p&&br&&/p&&p&&i&27.&/i&&/p&&p&请不要在别人发的朋友圈底下和另一个人聊天聊好几屏好嘛!下次我真的直接删掉这条朋友圈喔!&/p&&p&@多喝水&/p&&p&&br&&/p&&p&&i&28.&/i&&/p&&p&遇到别人转发或者迷恋的东西,除非涉及道德底线,否则再不喜欢也不要随意评判。&/p&&p&通用句式“只有我觉得xxxxx吗?”&/p&&p&对只有你。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p&&p&还有,别人借用设备登录后,记得消除登录信息。&/p&&p&@葳蕤妖二&/p&&p&&br&&/p&&p&&i&29.&/i&&/p&&p&办公室和别人说话时不要盯着人家电脑屏幕看,最好侧身交谈。&/p&&p&@萍。&/p&&p&&br&&/p&&p&&i&30.&/i&&/p&&p&单身狗,考研狗,加班狗…都是自嘲,只能用于自己,不宜用于别人,望周知。&/p&&p&@腻腻&/p&&p&&br&&/p&&p&&i&31.&/i&&/p&&p&坐连排凳子别抖腿。&/p&&p&@黎彦Yan&/p&&p&&br&&/p&&img src=&/v2-d197a3d0ca6d0a2011e98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data-thumbnail=&/50/v2-d197a3d0ca6d0a2011e98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i&32.&/i&&/p&&p&朋友圈三天可见真的是太让人生气了,要么你还是屏蔽我吧:) &/p&&p&@HH&/p&&p&&i&可是有些人,你点进他朋友圈刷出好几十条去,才会看到一根横线写:仅展示最近三天朋友圈……&/i&&/p&&p&&br&&/p&&p&&i&33.&/i&&/p&&p&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即使是朋友的。&/p&&p&@诺斯然&/p&&p&&br&&/p&&p&&i&34.&/i&&/p&&p&别人买了一个东西,你觉得也很好看适合你想买,最好不要买同款。如果一定要买同款,最好可以先跟那个人打个招呼,问问她介不介意。&/p&&p&@子规&/p&&p&&br&&/p&&p&&i&35.&/i&&/p&&p&给你看相册,不要左右翻。&/p&&p&@来一起晒太阳~&/p&&p&&br&&/p&&p&&i&36.&/i&&/p&&p&表达对别人的尊重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摘下耳机,两边的那种。&/p&&p&@L&/p&&p&&br&&/p&&p&&i&37.&/i&&/p&&p&&b&脱下耳机是新世纪的脱帽礼&/b&。&/p&&p&没有其他示意或提醒下就直接摘下别人耳机的行为不亚于脱人衣服。&/p&&p&把自己的微信语音、视频声音不停地用外放播放出来是对别人听觉的严重污染。&/p&&p&@(表情打不出来捂脸)&/p&&p&&br&&/p&&p&&i&38.&/i&&/p&&p&排队的时候,就算人再多,但能不能不要用身体紧贴着前面的人!请保持最起码的安全距离好嘛!&/p&&p&@小瓜&/p&&p&&i&这时,你就需要这个神器了:&/i&&/p&&p&&br&&/p&&img src=&/50/v2-efe2a02aabaa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5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50/v2-efe2a02aabaa_r.jpg&&&p&&br&&/p&&p&在人际交往中,“有礼貌”可能是最底线的要求了。&/p&&p&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不是所有人能够很敏感地“读懂空气”,但至少,最起码,要懂礼貌。&/p&&p&然而,社交方式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有礼貌”的定义也发生了巨大改变。&/p&&p&&b&第一,以前普遍遵循的礼貌和规矩,因为在使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人添加了附加含义,而偏离原意:&/b&&/p&&p&比如微微一笑以表敬意 ,可能现在看来却十分迷幻;“呵呵”过去真的是正经笑声,现在却是嘲讽第一词汇。&/p&&p&另一方面,从前被认为是“没礼貌”的举动,因为时代的变化,也变得可被接受。比如聊天随时开始和结束,没有正式的招呼和再见,在微信中就是常态。&/p&&p&&br&&/p&&img src=&/50/v2-fdd43cc6e0fb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fdd43cc6e0fbd_r.jpg&&&p&&br&&/p&&p&&b&第二,因为当今的很多交流从线下变为了线上,因此沟通中的许多非言语线索(表情、语气、肢体)就被过滤掉了,表达礼貌的态度就更加困难&/b&。&/p&&p&因此我们产生了表情包、颜文字、去弥补那些消失的非言语线索,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礼貌。&/p&&p&所以我们做这个征集的目的,也是想要引起一些思考,社交工具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革新,它也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社交行为,塑造我们的个人边界。&/p&&p&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套不断更新着的规则和界限,而我们,需要在这些变化中彼此触碰,了解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p&&p&最后,送上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容,让我们以表情包愉快地结束交流。&/p&&p&&br&&/p&&img src=&/50/v2-ec4fbbc1c7e3cdfb84c02e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50/v2-ec4fbbc1c7e3cdfb84c02e_r.jpg&&&p&&br&&/p&&img src=&/50/v2-3fed267b9ab8cc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3fed267b9ab8ccc_r.jpg&&&p&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简单心理(janelee1231),查看更多有趣的心理学科普文章。&/p&&p&原文发布于:&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jM5MzA0MzczMg%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7f2a5abc4b5f25cadfb9b%26chksm%3Dbd420ee58affdf54c8ceed8b3e3e08f55ffebf2e937d3bcd23d31f4f93%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世纪社交礼仪》&i class=&icon-external&&&/i&&/a&&/p&&p&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请戳:&a href=&/?target=https%3A///%3Futm_source%3Dzhihu%26utm_medium%3Djiandanxinli%26utm_campaign%3Droutine%26utm_content%3Djdxl_homepage%26utm_term%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简单心理&i class=&icon-external&&&/i&&/a&&/p&&p&&/p&&p&&/p&&p&&/p&&p&&/p&&p&&/p&&p&&/p&
前几天,我们发起了一个话题征集:我们当下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有哪些新的社交礼仪?当时这个征集是来源于同事的一个感叹:现如今要证明自己在笑,真的需要好努力喔……以前只需要打“哈哈”就可以了,而现在,“哈哈”跟“滚”的意思差不多,“哈哈哈”是“…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2251 条内容
841 人关注
1986 条内容
1132 人关注
797 条内容
433 人关注
119 条内容
291 人关注
174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足才能常乐素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