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qq里面出现许多重建千年宁波古寺开光通灵宝物光严寺缘起的信息,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

118794被浏览8990930分享邀请回答59K31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K26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话说: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化看陕西,五千年文化看山西!&欢迎大家关注印象·山西『晋善·晋美』小站,希望喜欢三晋文化的各位童鞋,可以在小站里找到家乡的美景、感受到独特的风土人情我会在不断的完善中建设好小站,恳切的希望大家可以踊跃投稿,具体稿件请发往邮箱,可以介绍自己家乡的乡土人情、美丽风景、历史老照片、家乡特产等等。&【如果你喜欢本站,请帮忙点击右上角推荐】&【如果你喜欢本站,请帮忙点击右上角推荐】&【如果你喜欢本站,请帮忙点击右上角推荐】&【如果你喜欢本站,请帮忙点击右上角推荐】&【如果你喜欢本站,请帮忙点击右上角推荐】&最后祝大家天天好心情,谢谢你们
印象·山西游遍三晋之晋中站(静升文庙)
景区相关资料
  静升文庙兴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在王家大院南面,从王家大院祠堂出来走过停车场就能看到静升文庙那座漂亮的奎星楼。
  文庙现存两进三路院。中轴线上有影壁(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寝殿和尊经阁。
  文庙建筑以元明为主,门口的鲤鱼跃龙门影壁是元代遗物之一。棂星门为四柱三间的石牌坊,明次楼的仿木石斗拱五踩双下昂,骑马雀替采用透雕,异常精美;棂星门与大成门之间有泮池、泮桥。
  主殿大成殿单檐悬山顶,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出前廊。外檐斗拱三踩。大殿修缮较多,前廊也加上了平棊,但沿用悬山顶这点颇让人寻味,另外台基的丹陛石也应是元代遗物。
  大成殿北面还有无梁殿五间,中间三间作为寝殿供奉至圣先师夫人亓(音其)官氏;东为崇圣祠,供孔子上五世祖(雍正时追封王爵);西为启圣祠,供孔子父母。无梁殿之后是尊经阁。
  静升文庙为第三批省保,它和王家大院、王家祠堂、后土庙(静升村)等一起组成的古建筑群,成为了静升古镇的重要遗产。这些年在山西省像静升这样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的历史名镇、名村也逐渐多了起来。
静升文庙是一座具有北方特色,堪同州县文庙媲美的乡村文庙。它结构精巧、独具匠心,庙内雕刻精致细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双面镂空石雕《鲤鱼跃龙门》影壁是少见的元代艺术精品。
印象·山西游遍三晋之晋中站(介休后土庙)
景区相关资料
  后土庙坐落于介休县城内庙前街,是一座完整的道教宫观。它始建于北魏年间。公元457年;公元576年;公元1049年皆进行过修缮,后主体建筑由于地震而毁坏。在元代进行复建,明清至今皆在修缮。现已经被辟为介休市博物馆。
  后土庙的建筑为五进院落,占地5566平方米,由三清楼,东、西钟、鼓楼、戏台等建筑构成,其中三清楼和三进戏台形成了前台后殿的形式,这种建筑格局在中国建筑中属独创性建筑,为后土庙所独有。
  后土庙主要供奉的是后土夫人,是掌管阴阳生育,大地、山河的女神,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多有祭祀,把她和玉帝的祭祀规格一致,可见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介休地处中原,频繁的战乱以及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所以,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时期皆寻求后土娘娘的保佑,所以,介休后土庙一直香火鼎盛,并被国内外道家信徒尊为祖庙。1990年,台湾道教地母至尊庙团连谊亲善访问团首次到介休后土庙寻根访祖,朝拜后土圣母,迄今台湾同胞恭送的后土娘娘还供奉在后土正殿。
  介休地处三晋中部,也是著名的晋剧发源地。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后土庙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庙会上不仅出售各式各样的民间工艺品、小吃等,最吸引人的恐怕就是晋剧表演了。来自山西各地的艺术家轮番上台表演,使古老的戏台真正焕发了青春。后土庙的戏台堪称建筑艺术的典范,不仅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也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戏台的屋顶全部镶嵌琉璃瓦,琉璃瓦的造型各异,异彩纷呈。戏台两侧的博风板上居然镶嵌着紫白两色的葡萄,活灵活现,几可乱真。戏台的抱厦上是精美的木雕,不仅有钟、鼎、炉、瓶等图案,而且还雕刻着彩凤戏牡丹等故事图案,使古老的木雕和琉璃相得益彰,大放光彩。难怪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就曾经多次在篇头出现这个戏台。现在这个戏台使用的时候不多,大多作为大家观赏之用。不过如果有了晋剧的表演,戏台上还是要热闹一下子。现在戏台的旁边还有用黄纸书写的戏码子,都是庙会时候上演的剧目。每到农历三月十八的庙会时节不仅介休市内的人来看热闹,邻近的平遥、临汾等地方的人们也有不少人会赶来看热闹,介休的庙会也就成了晋中地区最大的庙会。&
  介休是中国琉璃之乡,据说从宋代开始就开始进行烧制,在明清达到顶峰。据他们博物馆的人员介绍曾作为唐代都城的西安不少寺庙的琉璃都是介休烧制的,而后来作为明清的皇城故宫虽然琉璃不是介休烧制的,但烧制琉璃的工匠却全是介休的,可见介休人烧制琉璃制品的闻名。我开始还有点不信,及至看了这里的琉璃制品我已经对这样的说法表示赞同,因为这里的琉璃件件都是巧夺天工。
  后土庙的琉璃制品和其他寺庙的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它的琉璃制品造型生动,不拘泥于形式,我们见过的琉璃制品一般用于两类:一类是皇宫及王公大臣府邸的装饰;另外就是各个教派的寺庙。不过,这些地方的琉璃制品大多是一些传说中的珍禽异兽,用以表现皇家的高贵和宗教的神圣。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北海的九龙壁和琉璃影壁。而后土庙的琉璃制品不仅有这些珍禽异兽,而且以写实的风格表现了葡萄、鱼等的原貌,摆脱了琉璃制品构图单调的问题。最明显的不同是琉璃的色彩,一般的建筑琉璃只有黄、绿、蓝三色,色彩的单调很难表现复杂的层次,这也是造型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后土庙的琉璃有绿、黄、紫、白、蓝等十几种颜色,色彩丰富,可以表达更加复杂的主题。不仅是实用的需要,也更增加了美感。
介休绵山风光赏析
印象·山西游遍三晋之晋中站(绵山)
绵山位于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主峰海拔2440米,因春秋时&割股奉君&的耿介之士介子推而闻名天下。绵山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迭阁,金碧辉煌,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抱腹岩为绵山百余处岩洞之首,因形如两手抱腹而得名。其&腹&之大,容200余间殿宇馆舍于内,堪称天下第一岩。此外,众多的寺庙佛殿、各式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格。
  绵山最引人注目的是抱腹岩洞顶壁无数个鸟洞和悬挂着的铜铃。抱腹岩挂铃为绵山一绝,每逢庙会,善男信女们为求许愿之灵(谐音&玲&)便雇人从岩顶将挂铃者用绳子吊在半空,然后利用前后晃动的力量将人悠进洞内,用铁钩钩住顶壁打楔系铃。操作完毕后再用绳子把挂铃者放到岩下。场面精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
景点相关资料
一、景区概况
  绵山,亦名绵山,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兔、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体。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以上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二、相关历史
  绵山地势险要,历来兵家必争。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绵山下雀鼠谷大败宋金刚,收降尉迟恭。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留下了田虎带领农民起义军与官兵对垒的故事。绵山还记载有南宋李武功、李实领导义军抗击金兵入侵的事迹。明末太原武总兵也曾依托绵山收复失地,以图再起。抗战初期,冯玉祥将军所属方振武部在绵山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抗日誓师。之后介休县长张德含、牺盟会特派员李志敏在绵山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绵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万&和爱国主义的特殊风景线。  绵山开发,开始于原始人的群居生活。道家活动开始于春秋时期,此时介之推已携母来绵山隐居。东汉建安年间,绵山已有佛教寺院──铁瓦寺。《介休金石略》载:&摩斯塔下有寺,东汉建安年建,皆铁瓦,悉铸施者姓名&,据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以后规模较大的开发建设有五次:三国曹魏时,高僧迪公考察筹划,魏明帝曹睿特诏建绵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昙鸾于绵山抱腹寺及山之阴聚徒说法,弘扬净土宗教义,并创建鸾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择地绵山,创立禅林,修炼成佛,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建云峰寺;元末大火后,明晋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复云峰寺等寺院,之后历代又有增修。
三、人文景观
  博&绵山共有20余座寺庙,2000余间殿宇。仅大罗宫道教建筑群面积即达30000平方米,为全国之最。佛教寺院也遍布方圆数十里的中岩、岩沟和岩上、岩下。悬空建筑和亭榭之多也是绵山的一大特色,总共不下三十余处。绵山神像从无名天尊、无极元君、洪钧老祖,到山神、土地;佛像从灯明、妙光、燃灯,到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神佛之多之全,亦为国内外所罕见。  古&绵山铁瓦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距今1800余年,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山区佛教寺院。抱腹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鸾公岩铁佛寺始建于北魏。回銮寺建于唐代之前,因唐太宗李世民朝绵山遇雨回銮至此而得名。五龙寺为北宋前建筑。其它众多寺庙也多为清代前所建。绵山云峰寺和棋盘洞保留有许多唐。宋。元明石刻和塑像。铁索岭的铁索和下方的云梯最早悬挂于唐代之前。  精&绵山虽屡遭劫难,但仍保留有许多古建筑和碑刻、彩塑。云峰寺石佛殿,全部斗拱和其它构件都是用石料精心雕琢而成,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寺下《大唐汾州抱腹寺碑》不仅内容翔实精当,其书法结构宽舒,拙中见巧,颇有汉隶风韵,也为不可多得的珍品。云峰寺及大罗宫等处,现存有许多唐。宋。元明雕塑,形态逼真,气韵生动,堪称精品。即使恢复新建的大罗宫彩塑、壁画和龙头寺石牌坊等,也技艺超群,代表了当代山西工匠的实力和水平。
四、基础情况
  奇&绵山有以抱腹岩、蜂房泉、李姑岩、楞严会为主的大小岩洞百余处之多,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其内而不满。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曾题写长联赞叹这一景观的&绝无仅有&:&阅名山多矣,无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圆盖;瞻佛像巍然,自有真神出现,修炼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蜂房泉是高100余米,宽30余米的凹崖。崖壁岩石裸露,嶙峋怪石突入天际。崖的下部悬垂有大小数十个长满苔藓的石乳,清凉的泉水终年滴沥,注入石池时发出叮咚的乐声。此情此景,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黄山以松称奇,绵山以柏叫绝。有株高16米主杆胸围11.8米,根部腰围16。7米,树荫覆盖面积近300平方米的秦代古柏。它比陕西黄陵&黄帝手植柏&还粗1.8米,堪称全国柏树之冠,&回头看柏龙& 的柏树酷似龙形生在悬崖绝壁,数千年不长不枯。此外,还有虎柏、象柏、凤柏、鹿柏以及天然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  险&绵山中上层有许多以崖壁开凿的古栈道,仅中层就有天桥、兔桥、鹿桥、舍身岩等。天桥位于&一斗泉&与&朱家凹&之间,长200余米。上离山顶20余米,高出云表;下距沟底300余米,深不可测。多云天气漫步宽约一米的桥头,人在桥上过,云在脚下涌,真是平步青云,飘飘欲仙。舍身岩长100余米,宽不足一米。踏上这段险道,头顶峭壁高耸入云,脚下沟壑深不见底,上下岩壁寸草不生,加之岩下涧水轰鸣,不禁给人的精神以巨大震慑,所以又叫&慑神岩&。绵山之险,更险在从岩沟直插岩上摩斯塔的直上直下的险路。据《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右侧唐代诗人贺知章题记,他当年登山先是由寺僧用布将他从岩沟拽到棋盘洞附近,再由棋盘洞攀云梯到云峰寺下;而后又沿120级和60级石阶到铁索岭下手抓铁索登上铁索岭,并一直上到摩斯塔顶。这500余米的路程几乎都是75度的绝壁,其惊险程度比华山千尺幢毫不逊色。  秀&绵山山间壁立万仞,怪石嶙峋,苍鹰低回,古木参天;岩沟树木荫翳,芳草萋萋,莺啭鹂鸣,水潺潺。使人既能领略北方山水的险峻粗犷,又宛若置身于江南名山之中。绵山秀色。首推水涛沟一带。沟前说法台,形似香炉,苍翠如黛,耸立于两山之间, 环绕于石桐水中,夏秋季节常有彩虹升起,景色如诗如画。明代国子监司朱子俊曾写诗赞道;&台尝说法少人通,介立青螺两壁中。霹雳一声聊当喝,蓦然惊起涧中虹&。水涛沟,几十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形成一个异彩纷呈的庞大群体,水中还点缀有各种山水小品;一座座茶楼、酒肆、木屋、藤桥座落于奇树、怪石之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山林野趣。摩斯塔观云海日出,龙头寺看落日霞光,更为绵山一绝。
五、绵山之最
  历史记载最早&在我国第一部史书《左传》中就曾4次提到,最早的诗集《诗经》、《楚辞》中也都有记述。《诗 经》中记载&逝将出汝,适被牙郊,谁之永号。&真实地描写了介推母子的隐居生活 。介推功不言禄的高风亮节成为历代脍之人口的佳话。  抱腹岩&的山势奇特为天下&绝无仅有&。它高60米,宽180米,深50米。可以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其中。惊险壮观的岩下飞空挂铃,更为一绝。  《大唐汾州抱腹寺碑 》形成于唐代开元二十年,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它生动地记述了三国曹魏时期高僧迪公筹划创建抱腹寺的情况,并有许多唐 、宋名人题记。内容与书法价值极高。特别是碑与寺相距200余米,可谓千古之谜,全国没有第二例。  &贺知章登山道&是从岩沟直插岩上的一条险道。据《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左侧唐代诗人贺知章题记,他当年登绵山是先由寺僧用布把他拽到50米以上的&棋盘洞&附近,再由棋盘洞攀100米云梯到云峰寺下;然后沿120和60级石阶到铁索岭下手抓70余米的铁索登上铁索岭,并一股作气爬上摩斯塔的。全长500余米的路程几乎都是75度的绝壁。既是一处奇险的自然景观,又具有丰厚的人文历史,可谓天下奇观。  蜂房泉&是一处高100余米,宽30余米的抱腹岩。岩的下部大小数十个石乳常年滴水,落入石池时发出叮咚的乐声。历代文人把它称做&悬泉&。像这样挂在岩壁上的泉,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  大罗宫&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明四暗七仿古建筑,总面积达30000平方米,堪与布达拉宫媲美,为天下第一道宫。宫内300平方米全国百位名家题写的《道德经》木刻,以及300平方米的布画都是全国一绝。  天桥栈道&全长300余米,全部建在山的顶部,边上装有仿汉白玉栏杆,远远看去犹如白鹤凌空展翅。人从桥上过,泉在脚下涌,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此情此景,即使游遍全国名山大川也难寻难觅。  水涛沟&二十公里的水涛沟、苍岩、曲径、奇树、怪石、山花、野草点缀其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说的绵山 石桐水千回百转 ,湍湍流过,苍鹰低回空谷鸟鸣,组成了一幅奇特的山水画卷。其中的五龙飞瀑落差80余米,游人可从瀑下通过;水帘洞府瀑流从洞前飞流直下,洞内可容纳三四十人。这样的风光,在北方地区实属罕见。  绵山之神&为介之推,距今2600多年,为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 。绵山之佛为空王佛,俗名田志超,原是一名唐代高僧,是汉人成佛的第一位。此外初唐大将尉迟公,北魏净土宗先驱昙鸾也都是绵 山 特有的神佛。他们全都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这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绵山这神从无形天尊、无名天尊、无上元君到山神、土地,绵 山之佛从灯明、妙光、燃灯到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神、佛之多之全,也为全国之最。  绵山宗教乐团&由150人组成,多次为台湾宗教人士表演,尤其是北京白云观举办方丈升座典礼,河北鹿台开光典礼 ,辽宁普庵观开观典礼,乐团表演颇受好评。中国道教协会长闵智亭对绵山宗教乐团给予高度评价。
六、介之推相关
  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臣子,骊姬之乱发生时,他跟随重耳出奔,但是当晋文公即位时,晋文公忘记了他的功劳,而且他不敢向晋文公请求俸禄赏赐,所以他感到委屈。他决定和他母亲隐居在没有人知道的地方。晋文公后来发现自己的错,但是他找不到介之推,因此把一块田奉给介之推,作为他的祭奠。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介休市绵山。  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逃往齐国,途中无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饥。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个侍从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说是麻雀汤。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定当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跟随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赏,而晋文公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遂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晋文公一样会被别人帮助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躲进了绵山。有人为其鸣不平,便作诗来讽刺晋文公忘恩负义,这首诗在市井流传开来,并很快传到了晋文公耳中。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亲自带着大臣们前往绵山迎介之推出山为官,介之推不从,赵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献奸计,告诉晋文公说三面烧山,介之推式孝子,为了母亲必定下山。晋文公不知是计,信以为真,而赵衰、狐偃等人却四面烧山,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等火灭的时候,晋文公率人上山寻找,却发现介之推与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文公悲痛难忍,敕令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饭,只吃寒食,遂为寒食节。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晋文公素服登绵山至子推被焚的那棵柳树下置祭,发现此柳竟复活了。睹物思人,念及子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远大抱负,封此柳为清明柳,将此日定为清明节。
印象·山西游遍三晋之晋中站(云竹湖)
& & 榆社县云竹水库位于县城西20公里处的海金山脚下,俗称海金山水库,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是一座以防洪为主、集灌溉、养鱼、旅游为一体的中型综合水库,库容量居晋中市之首。
景区相关资料
  云竹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榆社县县域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距太原市88公里。湖区地域跨云竹镇和河峪乡两乡(镇),东面紧邻云竹镇,西南、西北分别与武乡县、祁县相邻。云竹湖系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浊漳河支流--云竹河上游的海金山脚下,系1959年动工1960年建成的海金山水库。水库海拔高程1021米,水库坝长197米、坝顶宽7米、坝顶高海拔1031米。库区总面积21700亩(144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1244亩(1416公顷),周遍地456(31.4公顷)。水库上游控制流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校核总库容9845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1.38万亩、水库防洪投资为千年一遇防洪标准,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水产养殖、发电(现已停止)为一体的中型水库。
  云竹湖旅游度假区规划,系在云竹湖水面高程1020米的水域范围及水面高程1022米的湿地地域范围的基础上适度扩展,根据周边土地的性质、地形、地貌、建设条件,拟定规划区范围为:南起海金山豹子沟南口--向阳村,北至仓竹沟--北河村、东自豹子沟--寄子村,西到下赤峪--南峪村,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规划范围总用地1974公顷,其中水域面积590公顷(含湿地188公顷)、周边地1384公顷(含5个村庄)。
  云竹湖旅游度假区的环境主体--云竹湖、湖面广阔,边缘蜿蜒曲折,大小沟壑水面四面延伸、形态丰富多姿、独具特色。广阔多姿的湖面既可为游湖、泛舟水上观光游乐提供广阔场所,亦为垂钓、休闲、开展各种水上运动提供所需各种空间。黄土山地,土坡平缓,坐北朝南,面向湖面,四周土山环抱,地势南北有异、各具特色。
  北部湖面风光,宜建筑、旅居;宜花果园艺、开发观光农业。三座村庄(岩良村、圪坨村和偏良村)要居于沟壑分割的三个半岛上黄金要地的一部分,周边片布有苹果、杏等园地;县级文物奶奶庙(福祥寺)位居岩良村东侧,应予保护并纳入总体规划。近水湖滨地势平缓、贴近水面,宜游人观光游览、嬉水娱乐、游憩休闲。
  南部山地,山势高低错落,山峰有近有远、有陡有缓。西有西冷山, 山峰耸立,近峰海拔1095米,主峰1165米。宜树木、宜登高爬山、遥望观景。东南有海金山,分南北两山把守大坝南北两翼。其中北海金山紧靠湖边,沿绵三公里之多,五、六座山峰叠起,一字排开, 山青林茂,主山峰海拔1090米,各山峰之间有平缓的山岗平台,沿绵千余米,犹如空中长廊把五六座沿湖岸排开的山峰平台串联一体,得天独厚,是游人游览休闲、观赏湖景山色自然风光的极好胜地。山腰山麓,背山面水、环境幽静,风光秀丽,宜疗养、度假、会议、培训及文艺科研工作基地。
  湖面东西两翼均有宽阔湿地(海拔高程1020米--1022米),宜荷花、莲藕、菱角,湿地两岸,土坡平矮,宜玫瑰、牡丹,花卉园艺,亦可瓜果采摘。水陆两岸融合一体,游人信步,观赏、游、艺,独领风骚。
  地处晋中榆社的云竹湖旅游度假区系以云竹湖的绿水青山自然环境为特色的集旅游观光、度假疗养、会议培训、娱乐休闲及文体运动、绿色产业为一体,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旅游基地。
  云竹湖旅游度假区以驰名中外的晋商文化、大院文化、古城文化为依托,把晋中的人文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山西不可多得的云竹湖山水自然文化融为一体,最充分地发挥晋中旅游资源的综合优势,形成立足晋中太原、面向河北、京、津乃至全国的晋中旅游圈中的一个旅游基地。
  云竹湖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应面向21世纪,统一规模,分期建设,各项建设应有超前性、前瞻性,为持续发展留有充分余地。其建设发展目标为:五年初具规模、八年基本建成、十年配套完善。成为山西晋中的旅游新热点,榆社县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印象·山西游遍三晋之晋中站(高欢云洞)
景区相关资料
  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左权县城东南10-35公里处的堡则、桐峪、麻田、泽城四乡镇境内,东西5.4公里,南北45公里,公园总面积达36万亩,有山、水、林、泉、洞、石、寺、庙共87处景点,清漳河和207国道纵贯南北,条件优越。根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特色,大体可分为四个景区:&&
  第一个景区位于公园入口处1公里的龙窑寺周围12平方公里范围内。此处群山环抱,林茂草肥,灵泉飞玉,百鸟争歌。有各类景点26处之多。以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位于悬崖峭壁溶洞内的龙窑寺建筑群为代表,有唐代十龙神庙、龙洞瀑布、滑壁盆景、雾绕林海等景观。龙窑寺岩洞高50米,宽36米,深51米,洞内原有三层院落,依势建30余间房屋,各有佛像。顶有"一线天",有字迹若隐若现,称"神龙显灵"。早在20年代,美国牧师在此传教,一住十几年,并在此地生儿育女。80年代初,他旧地重游,声称是他的第二故乡,并提供了旧日的龙窑寺照片。相传这里是商朝武成王黄飞虎封神之后的养尊之地,有很多神秘的传说。寺脚下峭壁上,有灵泉洞,形成20多米高的灵泉瀑布,洞内云雾迷蒙,深不可测。距此不远,有卧龙潭,潭水如镜,山姿倒映其中,似游龙戏水。四周山崖环抱,幽绝至极。据说这里地磁地电极强,是习功采气的好地方。&&
  第二个景区在龙窑寺悬顶。这里海拔最高,可望绵绵太行。远眺莽莽林海,犹如翠绿屏障;古松怪柏,欲飞峭壁之间;千亩灵川,恰似碧毡绿毯,给人以大自然的潇洒坦荡之美感。这里有孙悟空提妖的"无底洞",周文王佯败千亩川的"周家坟"以及"小天井"、"仙人侨"、"龙驹岩"等景点。有一类保护珍禽褐马鸡,二类保护动物角雉、金钱豹等,还有乌灵脂等药物及无数的中草药材。这里即将增设游乐园、观赏亭。&
  第三个景区在森林公园南端。悬崖拔地而起,如刀削斧劈,有原始时代的石壁岩画。沿峭壁的凿石小径行2公里,有马武、岑彭山寨,四周山峰古怪,万石奔涌,大有原始荒古之风情。相传,东汉大将马武,与王莽比武被辱,遂马踏考场杀出长安,来到太行,见此处易守难攻,便占山为王,后来汉光武帝刘秀落入王莽之手,押送回长安,路经山寨,于是便发生了"檑木滚山石寨"的"太行救驾"一战。如今,山寨遗迹犹存,还有安息刘秀的"压惊石"、"饮酒台"等遗存。出山口,河对面是"画佛岩",是一块罕见的水洗岩画。岩石经水冲刷后,悄然出现观音菩萨坐像,有"同造富贵"等文字隐现,有很高的观赏和考证价值。&&
  第四个景区是革命纪念地,在麻田镇一带。抗战期间的八路军前方总部就在这里,现辟为纪念馆。相应地还有邓小平、朱德、左权旧居,中共北方局、太行党委、新华日报旧址,"太行新闻烈士纪念馆"、"左权牺牲纪念亭"等革命传统教育的人文景观20多处。这里的自然景色也别具特色。洒云山、武军山、兔山、龟山、猴山、鸡山、狗头山、虎头山、骆驼山等群山连绵,景景相连,形神毕备,且有许多传说,世代传诵。如骆驼山传说是一尊天神化身,为除掉危害一方的老鳖精,骆驼神将其压在脚下。今山上的驼峰高峻突兀,山下的鳖精依稀可见,意态十分动人。&&
  纵观龙泉胜景,揉北国雄风和江南秀色于一体,集黄山之美、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庐山之峻为其所有,在三晋大地上,位于森林公园之首。 &
印象·山西游遍三晋之晋中站(高欢云洞)
高欢云洞位于半山崖上,上有百尺悬崖,下临深渊急流。后由于修路抬高地基,现在洞口离地面仅有数米。此洞凿八棱形巨柱四根,造型雄浑庄重,上接楣岩,雕有美丽火焰纹饰。四根柱顶上一线平齐的额檐上刻矩形深龛五个,再上还有两层,每层刻四龛,均为正方形。每龛内又分刻长方洞六个,最上层距地面足有30多米。还有一些洞穴平伸于主洞左右,南北分列,自成系统。
景区相关资料
  高欢云洞又名避暑宫,俗称"高观堂"。这里位于左权县城南二十公里,沙长公路东侧。
  高欢云洞位于半山崖上,上有百尺悬崖,下临深渊急流。后由于修路抬高地基,现在洞口离地面仅有数米。
  此洞凿八棱形巨柱四根,造型雄浑庄重,上接楣岩,雕有美丽火焰纹饰。四根柱顶上一线平齐的额檐上刻矩形深龛五个,再上还有两层,每层刻四龛,均为正方形。每龛内又分刻长方洞六个,最上层距地面足有30多米。还有一些洞穴平伸于主洞左右,南北分列,自成系统。
  大家可以看到,这本是一个规模宏大,工程浩繁的巨大石刻建筑群,平面面积至少在几百平米以上。可惜这一巨大工程不知因何半途而止。
  高欢云洞至少也是北魏遗迹。据《辽州志》记载:高欢曾避署于此,主洞即名"避署宫"。高欢为东魏孝静帝丞相,替其子高洋开辟北齐江山,屯兵太行。经常往来于新旧二都,即邺郡(今临漳)与平城(今大同)之间,在此大兴工程很在可能。
  但从主洞内残留的遗迹来看,很明显内刻一大佛坐像,那么又有可能是为崇佛者所凿。
  还有一说,即当初在此经营石刻洞穴者,又发现南下百里的唐王峧(河北涉县境内),比这里形势更妙,石质更佳,便弃此建彼,遂使此地功亏一篑,而唐王峧后来就有了富丽堂皇的娲皇宫。
  以上说法,均无古籍详记,但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即"高观堂是鲁班造"。
  在高欢云洞西边大山之上,万山群壑中,有一石崖中间大开两孔,东西透亮,直径丈余。传说,鲁班造"高观堂",既不用锤,更不用凿,而用手抠,因此进展十分缓慢,工作十分艰苦。夏日炎炎,鲁班挥汗如雨,便脱光衣服一丝不挂赤身劳作。
  山那边是鲁班之家,其母其妹在家为其作饭,每当鲁班感到饥饿,便穿上衣服,敲响洞外特设一面大鼓,其母或妹便翻山送饭而来。
  一日,鲁班正赤身干活,忽然一个硕大无比的屎克螂从崖上跌到鼓上,"咚"的一声响过,鲁班之妹便提着饭篮送饭而至,鲁班赤身忽见其妹,自然十分羞愧,情急之下便往家跑,一下子把山崖撞出一个大孔,不料刚到家院,其母又在院内洗衣,又慌不迭地原路返回,又把山崖撞了一大孔!
  当地民间的老百姓骂做事不耐心,干甚也没个了结的人,总是说:"咳!你真是鲁班爷工工不成!"所以鲁班凿的洞便半途而废,而洞中确实没有锤凿之痕迹。
  高欢云洞对面原有关公庙,后被毁。当地百姓不知"高欢"为何人,却知关公之大名,于是就把关公之像塑于洞中
印象·山西游遍三晋之晋中站(榆次城隍庙)
景区相关资料  其位于榆次市城区东大街中段,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次城隍庙是榆次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它与长治城隍庙并称为我省现存城隍庙中的两颗璀璨明珠。在全国的城隍庙建筑中,也以它独特的建筑构思和精美工艺别具特色。城隍庙作为宗教建筑,它祭祀供奉着道教系统中的城隍神。&  榆次城隍庙位于榆次市旧城东南部,东大街中部北侧,东经112/42/55,北纬37/38/40,前临东大街,背依庙后街,东与棉织厂一墙之隔,右与居民住宅相连。城隍庙现存战地近四千平方米。&  元代至二十年(1362)由蒙人达鲁花赤帖木尔主持将城内善政坊拆迁而建城隍庙。初建时仅大殿三间,东西廊房个三间,山门一间。明成化十二年(1476),拆大殿移建寝殿,寝殿前建大殿五间。后几代陆续增修扩建,直至嘉靖十年(1533)在山门西侧东西各建牌坊一座,并在山门两旁竖铁旗杆两根,至此城隍庙全部完成,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民国,以及建国后都不同程度地作过维修。&  在一些动乱时期,城隍庙损坏严重,庙内泥塑全部被毁,个别建筑拆除,但形制、主体基本完整。日评为省保,1996年12月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古老的建筑群终于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城隍庙总体而言是一组典型的明代古建筑群,在建筑上遗留的多处题记可以证明。它保留了明建筑的大量典型特征,同时又别具特色。现存城隍庙占地近四千平方米。如前所述,城隍规格形制和衙属建筑是很相近的。它面南背北,在平面布局和排列上采用了中心对称的建筑手法;主体建筑均位于主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建筑对称排列。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群都建在高台之上,根据主次,高低层次分明,分别处于不同的平面,高低起伏,跌落有致,从山门至后殿平面断面大致呈现"凹"字型。&  山门高大壮丽,一进山门,却顿觉压抑气滞。仅在五米开外,劈面而来,凭空矗立起一座二十多米高的重檐二层楼阁--玄鉴楼。玄者,阴也,黑也,代指冥间;鉴者,镜也,察也,意指洞察秋毫、惩恶扬善。玄鉴楼临空而立,檐牙高挑,与山门相对,置身其中,非仰首不可见天,由不得心中震慑,俯首帖耳,毕恭毕敬。东西又有钟鼓楼相傍而建,迎送朝霞落日。  过玄鉴楼来至中院,正面是大殿高高建在沙石须弥座月台之上,名为显佑殿,前街抱厦为献殿,供人参拜。东西各有十七间廊房环绕,合为一体。中院地势低凹,但却十分宽广。置身其中,顿生渺小无依之感,殿宇巍巍,门窗洞开,幽深不明,环顾四周,尽是鬼判狰狞,形成了一种天网恢恢,插翅难逃的感觉氛围。&  蹬阶上月台,过了显佑殿,进入后院,正面为寝殿,东西各有配殿三间。寝殿与配殿间各有一面砖雕双龙八宝影壁。后院地势最高,加上殿屋建筑教小,显得平和近人,阳光明媚。这里应是城隍办公之余,休闲之所,红花绿树掩映,别有一种悠悠然清闲自在。&  从大殿出得来,与大殿相对,背靠玄鉴楼建有二层神乐楼和戏台,人们在这里祭祀城隍,上演最精彩的戏剧给城隍观看。城隍是神,是人们心中的一种信仰,人们就按照自己的形象来塑造了神,使他有了人的情感,人的快乐。明朝以来直至民国三、四百年间,人们一年几次祭祀城隍,演戏给城隍看,逐渐围绕城隍庙形成了庙会,十里八村都携带了自己的农产品等来这里交易,且闹一些红火。平民们既祭了神,又自娱自乐。城隍庙庙会数百年不衰,直至解放后,才终止了这一民间活动。&  城隍庙以中心对称、结构严谨而著称,其不仅在建筑结构上独具匠心;而其在建筑排列及整体布局上也有其独到之处。所有建筑均建于层位不同的台基之上,高低起伏,跌落有致,没有采用逐步升高布局手法,而是逐层下降,至中院为城隍庙的最低处又逐步升高,在建筑排列上高大雄宏的玄鉴楼紧逼山门,而东西廊又与玄鉴楼及大殿环绕而建,形成一体,以独有的建筑布局手法体现了城隍庙的建筑主题。  城隍庙的玄鉴楼与乐楼及戏台影壁分三次建成而浑然一体,屋宇重重,檐牙高挑,彼此兼顾,相得益彰。在梁架构造及外观形式上别具一格。&  城隍庙大殿为明初改建,大多梁柱构件采用旧制,为研究金元时期的建筑风格及大殿的历史演变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为了抬高大殿屋顶在金柱以上重叠两攒斗拱承托五架梁,使得整个建筑穹宇高深,庄严凝重。&  东西廊环绕于大殿和玄鉴楼之间,与大殿及玄鉴楼屋宇相连,将分散布局的建筑联系起来,形成了极强的整体外观,而彼此连接处处理极为妥当。&  城隍庙的琉璃影壁,及屋顶琉璃,也是我国古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些琉璃构件大多烧制于明代中叶,这时正处于我国落陶瓷业的极盛时期。城隍庙的琉璃胚胎坚实,施釉均匀,色泽玉润,雕塑工艺上采用了高浮雕的塑造手法,主题突出,造型生动,线条流畅。砖雕影壁古朴典雅,雕刻技法娴熟,整个布局疏朗有致。是我国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城隍庙建筑群,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中心对称。榆次城隍庙以建筑手法独到、建筑形态古朴典雅、整体规模宏伟壮观而闻名远近。1957年被山西省政府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玄鉴楼1999年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基金会评为全球最精美的100处古建筑之一。
常家庄园风光欣赏
印象·山西游遍三晋之晋中站(常家庄园)
景区相关资料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圮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清代是晋商的辉煌时期,和众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样,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而与众多山西商人不一样的是,常家作为放眼世界,敢为天下先,逐利四海,开拓万里茶路的外贸世家;作为恪守礼仪传家、尊师重教、树人为本的文化世家和教育世家,经过200余年的陆续修建,不仅其宅院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性、井然有序的中华礼仪传统,而且有典雅浓郁的儒文化品位,有百余亩融儒、佛、道文化于一炉,集南北风格之大成的园林。这一特色,为北方民间所罕见,诸多晋商大院所仅有。  常家庄园之恢弘,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到的。跨过二丈五尺宽的拱型石桥,穿过七丈二尺高的堡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长达650米长的清代街道。长街的南北宅院紧靠,无一条横向通道,形成了"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的格局。洋洋洒洒60多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  常家庄园特色赫然于世!到常家庄园去观光,走马观花也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最精练的语言来概括,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数字相加,也得有百余处开放于游览者。  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婉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另一部分在养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艺术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缘乱。可惜木质不易保存,破坏十分严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  第四是书法到处可见。 作为儒商世家,常家对后人的教育和要求极其严格。弟子儒学不精,则不准参与经商等社会活动。因此,常家的弟子不仅儒学功底深厚,而且代代不乏精通书画的优秀学者。同时,常家曾经"富甲一方",有能力将历代中国书圣的神妙极品广为收藏。无论是宅院建筑还是园林创作,继往开来追求的都是意境、情趣和品味,是从物质世界中所反映出来的精神追求。除了尽力在建筑的精雕细刻上表达其精神世界外,更多的是直接将文学融入自己的生活范围,这就是这个偌大庄园中的法帖群。  法帖,也叫"法书",就是书法艺术真迹的复制本,即刻在木石上,可以用纸再拓下来的大型刻印版本,用于永久珍藏名贵书法作品,并为后人提供书学的范本。横石为碑,竖石为帖。法帖作为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综合,使名笔墨宝得以长久保存,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大创举。  常家庄园现存的法帖有八种,即:敦艮吉门宋代二亭双绝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联帖、雍和堂恽寿平画跋帖、石芸轩法帖、听雨楼法帖、常氏遗墨帖、四十四帝后帖、可园唐诗笔意帖。欧阳修和苏轼,皆为唐宋八大家之列。在中国历史上,均有相当显赫的地位,苏轼比欧阳修小30岁,他对欧阳修的文章、诗词、书法都极为崇拜,并手写欧阳修最为人所称道的两篇游记散文:《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以表示自己对这位前辈的敬仰。苏轼以楷书来书写的这二亭记,其特点是绵中裹针,神态丰腴跌宕。苏轼的这二亭记在宋代就被尊为"二亭双绝",其真迹以高3 米长13米的巨幅赫然于常家庄园的敦艮门的南、北两侧堡壁上,岂不弥足珍贵!  杏林清代名人联帖中,选择了清代各个阶段的书法界代表人物56位,并以这些代表人物的楹联书法艺术为载体而雕刻的法帖。这56位中有左宗棠、刘墉、翁同和、林则徐、李鸿章、曾国藩、郑板桥、康有为、梁启超、傅山、赵铁山、吴昌硕等等,其书法有行草隶楷篆,风神独具,自成一派,功力深厚,皆为精品。听雨楼法帖收集了上起唐代,下至清中叶50余大书法家的作品(包括题跋),其中有颜真卿、贺知章、欧阳洵、等等,他们的书法珍品,许多已不传于世了,如贺知章的《千字文》、郭子仪的《后出师表》、张照的《康熙帝南巡诗抄》均为奇珍。常氏的《听雨楼法帖》和《石芸轩法帖》不仅是常家珍藏的双绝名牌,而且还堪称中华碑帖中的奇葩、珍宝。  与听雨楼相对的是御笔亭,收集有从夏禹到清宣统在内的42位帝王及唐武则天、清慈禧两位实质上的女帝王之笔迹,故称"四十四帝后帖"。中国古帝王自幼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书法更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高师传授,,不乏其书法功底深湛的佼佼者。如相传"章草"的创立人为汉章帝;唐太宗李世民博学,通诸艺,尤精书法,工隶书、飞白,行草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法;清康熙帝经、史、诗、文,无不研磨,兼能书画,著述甚众。  常氏家族内不乏书画名家。从其九世到十五世的二百余年间,有资料可查的书画家就有数十人之多。十二世常炳的柳体、常佶的双钩、常怿的行楷,十三世常维豫的楷书、常立屏的行草、常立德的颜体、常立爱的榜书、常立方的楷篆行隶,十四世的常赞春、常旭春兄弟不仅同年中举,而且,还都是名扬省内外的名笔。常氏遗墨帖,精选了常立方、常赞春、常旭春等人的作品,砖雕制成,供常氏后人临帖习字。  点 缀常家庄园的还有两大建筑群中的80多个堂第的楹联匾额。楹联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主要是常氏自拟书联与清代名人名笔联两种,用以寄托主人情怀。匾额则分为四种,即:职官额,悬挂于临街的大门上;堂名额,悬挂于二门或正堂;寄情额,悬挂于正厅及亭、阁处;还有一类即由朝廷、官府、乡人、门生送的匾,悬挂于祠堂或是主人宅第。  历经 300余年的沧桑变化,常家大院的破坏程度是很大的。鉴于开发晋中商业文化旅游的需要、政府正拟逐步恢复古建筑原貌,按照儒商的特色进行室内的陈列市置,为晋商文化旅游增添一颗别具特色的璀璨明珠。  晋商巨贾
  在中国外贸发展史上有过两条光彩夺目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一条是兴于汉,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一条是起于清前期,通向欧洲的"茶叶之路"。  "茶叶之路"是基于中、俄两国经济繁荣、互市要求日益迫切,从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直到清雍正五年(1727年),经160年此消彼长的经历才在两国政府与商人,特别是山西商人努力下,开辟的一条国际商贸通道。这条通道,南起中国福建、江浙、两湖等省,北至俄罗斯及欧亚诸国,长达数万余里,在时间段上,起之于雍正初年,毕之于清末,长达近200年。这个巨大的历史机遇,使得明朝以来就开始兴起的山西商人,将其事业发展到了令人目眩的辉煌顶点,成为全国的首富。在这第异常艰辛而又白银如流的万里茶路上,有一个贯彻始终、堪称中流砥柱的晋商望族,那就是车辋常氏。  据《山西外贸志》记载:在恰克图对外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从常万达于乾隆时从事此项贸易开始,子孙相承,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7朝,沿袭150多年,尤其到了晚清,在恰克图数十个较大的商号中,常氏一门竟独占其四,堪称为清代本省的外贸世家。  常万达是常氏到车辋落户后的第九世传人,在他之前,这个家族已从明末开始,有了三四代人经商的历史。据《常氏家乘》中记载,常家最早的经商地有大同、繁峙、多伦诺尔、张家口、兴化镇、苏州等处。家道小康,已成车辋大户。但真正将常家推向富甲一方地位的,却是常万达和他的父亲常威,兄长常万玘。  常威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左右,系常进全长子。据传,早年他肩搭一个捎马(褡裢),徒步往返于张家口与家乡之间,多年不用一文川资,沿途以占卦解决住宿。这虽然说明常威俭朴的本质,但也反映了常进全、常威这一门在当时的同族中确实不富裕。  凭着坚韧的毅力,淳厚的品质,吃苦的精神,常威从"行商"发展成了开办小铺面的"坐贾",但买卖不大,铺面在张家口连个正式的名称也没有,就叫做"常布铺"。数年后他的3个儿子万玘、万旺、万达皆随父到张家口,除万旺立志耕作,在张家口郊外购地务农外,万玘、万达均成了父亲经商的得力助手。父子三人同心协力,经过10年的奋斗,使常家在张家口的事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雍正初年,常威父子已经在张家口创立了"大德玉"这个颇具规模的字号,经营仍然以布类及日用杂货为主。常威在自己还乡养老之前,从大德玉中又抽出资金,新立了一个字号"大德常"。并将"大德常"与"大德玉"分别交给长子常万玘、三子常万达经营。使常家逐步形成了以常万玘和儿子怀悔,常万达和儿子怀玗、怀玠、怀珮为核心的两个商业集团。这两个集团,互为援引,携手发展,成为张家口的重要商家。常万玘注重在国内延伸,稳扎稳打,继承父亲常威创办的事业,经营以布匹百货为主。  与大哥常万玘同步发展,齐头并进的三弟常万达,在张家口老营深深扎根的同时,却高高昂起头来,眼望张家口外那处大漠荒原。当时,中俄《恰克图条约》已经签订10多年了,而贸易额数一直在数万卢布上徘徊,就在众商人皆观望、等待,只是相机做一笔、捞一把的时候,常万达却在分析中俄贸易前景的基础上,从那从荒漠上看到了无限商机。于是,他稳定国内字号,筹集所有可筹集的资金,将总号"大德玉"改为茶庄,毅然北上,去为天下之先。  目光敏锐,胆略过人的常万达父子,利用清政府给赴俄边界贸易商人开创的一切便利,设法化解清政府强加于商贾头上的种种制约,把握市场情况,研究俄国需求,决定了以茶叶为主,兼营丝织品、瓷器、手工艺品等,而换回俄国的银锭、粗制银器以及羊、牛、皮毛、毛织品、玻璃器皿等物的方略。  就在常万达进入买卖城(恰克图中方境内称谓)不久的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限制俄商赴京贸易,中俄贸易统归恰克图一处,一时恰克图成为与水路码头――南大门广州相对的我国对外贸易的"陆上码头"。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万达父子审时度势,大显身手,力争把事业做到最好。  为保证茶叶在运输中的质量,常家也想了不少别出心裁的好办法。一开始,驼队主要用传统的方形篓装,由于运输不便,又改成半圆柱体的篓,这种包装两篓相合则成了一个巨大的帽盒状,所以又称"帽盒茶"。在长期的长途运贩中,他们发现散茶经日洒雨淋,容易走味,所以又将散茶集装在木箱中的铅罐内。这样,质量就得到了保证。  正因为常氏在对俄贸易中极具远见和谋略,又极为注重信义,很快就得到俄商及俄国政府的重视,不久便将生意做到恰克图以北的俄国境内,在俄国境内的莫斯科、多木斯克,耶尔古特斯克、赤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巴尔讷多、巴尔古金、比西克、上乌金斯克、聂尔庆斯克,乃至欧洲的其他国家都有了他们的茶庄分号,使茶叶之道增长到5150公里多。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常这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原先"大德玉"的基础上,道光六年(1826年)新建"大升玉",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设"大泉玉",同治五年(1866年)增设"大美玉",光绪五年(1879年)增设"独慎玉",形成常氏一门五联号进俄国的格局。并与国内字号"大涌玉"、"大顺玉"、"大冒玉"、"三德玉"、"保和玉"、"泰和玉"、"三各源"、等,被统称为北常"十大玉"。  正是由于以常家为代表的外贸晋商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中国的对俄贸易额由雍正六年(1728年)的1万余卢布发展到了乾隆二十年(1755年)的83万卢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猛增到了135万卢布。而到嘉庆初年常万达去世,怀玗、怀玠、怀珮3子和孙辈秉字10人重孙辈30余人承祖业主持常氏对俄贸易时,中俄恰克图贸易额已经高达800余万卢布,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达到1240万两,80年增加了千余倍。常氏作为茶商的中坚,确实功不可没。  此时,恰克图中方一侧也俨然建成一个大商贸城了,据汾阳路履仁先生在光绪年间的回忆文章《外蒙古纪闻》中记载:"买卖城由一条东西向横街和三条南北向的巷子组成,西巷有常家的大泉玉,中巷有常家大升玉,东巷有常家的独慎玉,经营的出口货以红茶、砖茶为大宗&&"当时茶叶为恰克图最大的买卖,占到对俄商品输出的94%,且清政府为鼓励贸易,截止咸丰元年(1851年)的100多年间,概不征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统计,对俄输出茶叶一项即高达500万磅,按恰克图交易市价,中国商人收入可达500万卢布,约合白银200多万两;道光十七至十九年(年),平均每年输出807万磅,约值800万卢布;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输出12万箱,价值可达1240万卢布。由此可见,常家从事此项贸易,早已是富胜诸候了。
印象·山西游遍三晋之晋中站(榆次老城)
景区相关资料
一、榆次概况
  榆次地处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东北边缘,形若雄师,蹲之欲跃。全境东倚太行,西俯汾谷,北枕罕山,南抱八缚。潇涂二水通贯其间,绕林穿野,锦绣繁华。  榆次历史悠久,民性刚直,文化繁富,蕴籍深厚。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址,表明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栖留生息。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纪录了距今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在这里的发展、演变。榆罔后裔在此建国、榆石能言的传说、三家分晋的史海钩沉,都给榆次以悠远、神秘的遐想。猫儿岭古墓群一处,发掘的部分墓葬,出土文物多达4000余件,上起战国,下迄明清,文物之富,价值之高,闻名海内。此外,唐代"三李碑"、宋代大成殿、元代城隍庙、明代清虚阁均弥足珍贵。境北的乌金山为著名的清凉胜境,东南的"八缚岭"被誉为"华北井冈山",既可登临游览,又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榆次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榆次的工业、农业、城建、交通、文化教育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油然作云,沛然为雨,特别是晋中撤地建市后,榆次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各项建设更是雄关再越,虎虎生威。  在榆次的这块沃土上可谓才俊辈出,人才荟萃。战国时,邑人盖聂以剑术名世,刺客荆轲千里慕名而来。三国时,魏将郝昭以守御著称,败蜀帅诸葛亮于陈仓。此后,孙楚、孙绰名著文坛;孔盛、王溥尤具史才。直吏良臣如寇侍郎、周御史、褚尚书、桑布政使,其政绩均名垂青史。至于巾帼行列,皇后李三娘有兴邦问政之才,烈女赵二姑有喋血抗暴之为。
二、历史沿革
  榆次老城位于榆次城区南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一处优秀的以古建艺术为载体的中国城市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和民居文化的集结地。榆次老城璀璨丰赡的文物古迹和鲜明的民间艺术相交融,是既具县城规模,又有府城特色的典型的中国古代城市,其宏伟的气势、精湛的艺术,完备的功能在全国罕见。  中国的"城"从黄帝"建都立邑分土授民"始有之。榆次城"战国时已有之",是榆罔所建"榆州国"始建,但营立废徙,屡有变迁。现存榆次老城在汉故城西南,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初建成时为土城,城"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因为榆次为省城太原南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城池必须坚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知县梁琮重新修葺城墙,用砖、石裱砌了城墙的一小部分,用铁皮裹护了各城门,在护城河外沿遍植柳树,以保护之。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俺答入侵榆次。时任榆次知县李鹏和朝廷外派知府正好归榆的榆次人寇天舆督工修炼,经过几个月的修葺,把土城墙全部砌为砖墙,且墙基增宽一丈,达到了五丈,墙高增加五尺,达到三丈五尺,城墙上增设敌台20个,角楼4座,增设警铺16个,同时,重新清理了护城河,在护城河外设置掩护性建筑。这是榆次城池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修葺,自此榆次城由土城变为砖城,可谓森严壁垒了。榆次城设有四门,上建楼橹。城之东门名叫迎曦门,南门叫观澜门,西门叫带汾门,北门叫望岳门。  榆次南关村位于榆次城南门外,明嘉靖二十年(1541)俺答入侵榆次时,榆次城固若金汤,城内官民免遭灾难,而紧靠县城的南关却被贼兵血洗。贼兵大掠十日,关民数千家,半数被焚戮,财劫掠无数。所以在第二年,即嘉靖二十年(1542)知县主持为南关修筑了郭城。  郭城为土城,呈半圆形,东西两端与县城相联。"周匝五百四十七丈,高一丈九尺,广一丈二尺,池阔二丈,深丈余。"为此,南门瓮城即被拆除。但南关郭城城池低浅,贼兵来犯不足以御敌,并有累及大城之嫌,一时为城关官民之虑。嘉靖四十一年(1562),萧大亨知县计划用砖修葺南关郭城,但因迁职未果。直到万历二十一年(1593)及其后,徐守谦知县和张鹤腾知县,在萧大亨(时任大同大司马)的大力支助下,使郭城加固,增高土城,又以砖砌之,达到"周六百五十三丈,高三丈,基阔两丈五尺,上阔一丈八尺,置敌台十二,高于楼等。池外列垣,高五尺"。郭城北傍榆次大城向南、向东、向西开三个城门。城门上都建有门楼,南门上门匾为"万春"(民间称为郭门),左边门匾为"东作"(民间称为小东门),右边门匾为"西成"(民间称为小西门)届此,由县城和郭城组成的榆次老城基本定型,后虽有多次修葺,但总体上没有多大变化 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对城市进行改造,拆除城墙,榆次亦未另外。到二十世纪末,作为老城的标志,榆次老城只保留了西城门和南城门处的一小段城墙土2002年5月,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中共榆次区委、区政府成立遇刺老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对榆次老城进行抢救性修复。范围北起小井巷南到张家巷,东起俞家牌楼街,西到西门外,包括榆次老城内南部和南关城北部及旧城西门和西门外的一部分。2003年9月,一期工程竣工,修复了城隍庙、县衙、清虚阁、市楼和南、北、东大街及其街道两侧的商铺等,向游人开放。2004年9月,二期工程竣工,又修复了文庙、凤鸣书院,完善了各建筑设施,并进行了内部布展陈列开放了的榆次老城吸引了八方来客和无数官员、专家、学者、艺术家,为其精美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叹服。同时在此举办第六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榆次成为首次举办全国性艺术节的县级城市。
  榆次老城坐落在潇河和涧河所形成的冲积平地,取向周正,由北部的县城和南部的郭城两部分组成,也叫子母城,县城为母城,郭城为子城。在结构上,母城与子城相连构成了榆次城形似鲤鱼一样的鲤鱼城,头南尾北,母城为鱼腹,子城为鱼头,南、北大街为鱼脊,东、西城门为鱼侧鳍,位于南关中央的清虚阁为背鳍。民间传说,在清虚阁地下中央有一眼井,暗通大海,鲤鱼卧其上,得长养之气城内布局,以市楼所在位置为中心,东、西、南、北形成四条城市主干道。东叫东大街,直通东门,城隍庙、县衙都位于这条街北,是榆次老城的政治中心;西叫龙王庙街,不通西门,通西门的街道叫西门街,南距龙王庙街大约50米,文庙、凤鸣书院位于这两条街区,形成榆次老城的文化教育中心;北为北大街,直通北门;南为南大街,直通南门。出南门就到了郭城南关,郭城的标志性建筑叫清虚阁,以清虚阁为中心,又形成了郭城的四条主干道,分别为阁北、阁南、阁东、阁西街,其中阁北街直通县城南门,与南大街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街道。北大街、南大街和阁北街一起构成了榆次老城的商业街市,即老城的商业中心。  清虚阁则是一个佛、道合一的宗教建筑。出清虚阁广场东门,是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大乘寺。榆次老城还保留了许多大街小巷,大量民居就建在这些街巷之内。
  榆次旧县志载,榆次城内区域划分,始于元至正四年(1344),时任榆次知县刘镛把城内及南关分为十三坊。刘镛划分的十三坊的名称分别是:宣化坊、善政坊、育贤坊、束民坊、咸宁坊、阳和坊、仙桂坊、时登坊、咸熙坊、普润坊、德惠坊、利市坊、迎恩坊。县志中简略记载了当时十三坊的位置:宣化坊在县治(县衙)前,育贤坊在儒学(文庙)前,迎恩坊在北门街,阳和坊在南门街,善政坊在县治(县衙)西,束民坊在县治(县衙)东,咸宁坊在东门街,仙桂坊在富户街,时登坊在延寿寺南,咸熙坊在延寿寺西,普润坊在南关东,利市坊在南关西,德惠坊在南关南。明嘉靖二十年(1541),俺答入犯时,榆次城上设十六警铺,城内居民也分为十六铺,与城上十六警铺一一对应,兵民合一,共同御敌。其把城区分九铺,南关五铺,大东关、小东关各一铺。城内九铺分别是:县衙西北二铺、县衙北一铺、县衙西一铺、县衙东南一铺、县衙西南一铺、县衙东一铺、县衙东北一铺、以县衙为中心一铺。南关五铺分别是:关城西一铺、关城东一铺、关城东北一铺、关城西南一铺、关城东南一铺。民国八年(1919),城内及城郊三管(南关、大东关、小东关)分七个区,分别为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南关、大东关、小东关、简称为四街三关。其中,北关关西大街路西属西街,关西大街路东属北街,西北由瓮城至大潼路,路南属南街,路北属西街,城内南、北大街分隶于四街,由富户街口路东至小井巷口属东街,由小井巷口至北城属北街,由北城南西至西门街口属西街,由西门街口至南街折北至富户街口属南街,小西关属南街。由于人口分布不平衡,县衙、文庙一带和难关成为人群密集区,所以,榆次老城最具特色的民居,分布在东大街以南、南大街东侧的富户街一带。  现在开放的榆次老城是中国城市文化和中国古建艺术的自然融合,占地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整个老城如明珠含碧,韵味深长。其主要景点榆次城隍庙、榆次县衙、文庙、凤鸣书院、西门瓮城、明清街、清虚阁、大乘寺、遗园、东西花园等将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各类专题民间艺术博物馆点缀其中,徜徉其间,古之思、民之魂、历史的沧桑、民族的归宿,各种情感油然而生。古城名刹城隍庙,更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其历经风雨,风姿依然,雕梁画栋,异彩纷呈,其独特的艺术匠心,别致的建筑构成,将中国古代"人神共治"的思想内涵体现无遗。整个老城集古城墙、古县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铺、古民居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为一体,熔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三晋文化、晋商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全面展示了榆次的深厚文化底蕴。
三、内部景点
  城隍庙
  城隍庙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庙内主殿建筑结构精巧细致。主殿前有玄鉴一座,高达25米,颇为壮观,1999年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城隍庙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茗籍之神。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  县衙
  县衙得以奇迹般地保存,成为封建社会县级衙门珍贵的历史活标本,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它又是一座宝贵的文史资料库,其中大量的楹联,流连盛广,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文庙
  榆次文庙,是榆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是榆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棂星门是文庙的大门,始建于宋真宋成平二年(公元999年),坐落在1.3米高台上,面阔三楹,山琉璃瓦顶,棂星门里,是半月形水池叫泮池,上面的石桥叫做状元桥,在桥北是大成门,通过大成门就是大成殿,"大成"之名来源于唐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封文宣王诏书,大成殿外有28根蟠龙石柱和31根木柱围绕,气势磅礴。进入大殿,中央是儒教创始人孔子,两边是"四哲"和"十二贤人"。  在大成殿后是明伦堂,明伦堂面阔五间,取意于《孟子》:"学则三代共,皆所以明人伦也",现辟为孔子生平展。  文庙还有敬一亭、尊经阁、东西学宫等建筑。
  民间艺术博物馆 &  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占地面积4100多平方米,馆内收集陈列有瓷器、钱币、家具、字画、服饰、鼻烟壶、茶具、酒具、民间工艺品、奇石、根雕、石木、砖雕等十几个文化系列的藏品。藏品数量近万件,良好地展现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几千年的发展轨迹,很多藏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代表着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文化艺术特色,是研究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展馆内有明清晋式家具陈列室,服饰绣品陈列室、砖、石雕展室、明清瓷器、鼻烟壶文化陈列室、历代钱币展室、清代书房、账房、闺房、客房、剪纸馆的布展、茶酒文化陈列室和玉雕奇市石展馆。  其中鼻烟壶的收藏品是非常精美的,鼻烟壶即盛装鼻烟的器物,它起于明末、兴于清代。其小巧而精美,集中国绘画、书法、诗词、雕刻、镶嵌等工艺于一体。可以说是掌上玩物,大千世界,它的种类异常繁多,有玻璃、漆器、瓷器、犀牛角、玉石、葫芦、玛瑙、珐琅饰等品种。  此外我馆收藏的钱币种类繁多,在山西钱币收藏中应属首位,钱币也真实地记录了朝代改换社会动荡的历史。  在馆内还可看到稀有的太行山百年大蜂巢、千年大海龟,和珍奇的连体恐龙蛋。  相信一定会使您流连忘返的!  西花园
  因位于城隍庙西侧而得名。小巧玲珑,布局得体,东有厅堂、西有游廊、北有假山瀑布、其中还有造型奇特的多景楼和石舟坊,亭榭结合,浑然一体。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北方园林中别具一格。  凤鸣书院
  凤鸣书院是清代榆次县学,是榆次的最高学府。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称凤鸣书院,院名来源于西晋荀藐,任榆次知县,卓有政绩,有凤集榆次之说,书院占地2700平方米,书院呈园林式布局,湖光山色,中间的湖名为砚水湖,占地4800平方米,古建主体为两贤祠和和讲堂、还有六角亭、四角亭、绿花轩、祭坛等。  明清商业街
  明清商业街,店铺鳞次栉比,建筑古朴典雅,是一条具有典型明清建筑风格和充满历史厚度的步行商业街。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了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建筑高仅两层,多为砖木结构,木雕、金字招牌、朱阁重檐,古朴典雅,华丽高洁。老街的店铺字号,文化色彩甚浓,体现了当年晋商的特点,其中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有"北谦亨""大隆号"。"祥记公司"等,其商品制作,陈列,经营,至今古风犹存。  明清商业街已经成为一处集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旅游、商业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历史文化步行商业街区。
  榆次西城门由城门楼和瓮城组成。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7-600),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曾是这座古城的一个交通要道和重要屏障。进到瓮城中,登上城墙,看青砖垒起黄土就方正陡峭、外城绵延不绝,角楼、箭楼高耸,望城外烟云滚滚,想当年金戈铁马,才感到榆次西瓮城的雄伟,才感到这段城墙承载了历史的厚重。  晋商博物馆 &  东大街南侧、桑芸故居东边的这所四合院子,清光绪十年(1884年)是会政公局的公廨,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以后榆次商会在这里办公,山西省的著名工会--晋华工会也在这个院子里成立,解放后"工商联"在这里办公,现在是"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的晋商博物馆。  晋商或称西商,即通常所说的山陕商人,包括了山西商人及其邻省的陕西商人,但主要是山西商人,到清代其中又以祁、太、平、榆、介的商人为主。  晋商悠久的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晋商真正兴盛起来成为国内一支著名的地方商帮,则开始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晋商在鼎盛时期,无论从她的阵容还是财力方面讲都是中国十大商帮(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之首。山西,一个地脊民贫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内陆省份,创造"海内最富"的奇迹。在长达500年的光辉商业史,诚信儒雅的商业巨子们,铸就了无数令人震撼的辉煌业绩,其汇通天下的票号,雄视亚 欧的国际贸易和以义制利的商业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商业文化,这些创举实难让人相信,你想知道其中之原因,请走进晋商博物馆,走进晋商博物馆。  "晋商博物馆"陈列内容共分:输运九边、行商四海、汇通天下、衰倾动国、晋商遗物五大部分。全方位反映晋商从明代掘起到清末衰落的历史过程。揭示晋商经济活动的超前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上的缺陷。&  二十文化景观
  {扬鞭东指} {猛兽拱门} {西园胜景}{冥殿森森} {斗姆群辰} {玄鉴奇楼}{思凤高情} {古国华表} {清官有第}{古院书香} {古槐抱稚} {中心市楼}{州治深衙} {康熙赐连} {陈街旧巷}{御楼风雨} {文庙崇隆} {凤鸣韵远}{遗园风光} {榆石能言} 本文转自远方网
印象·山西游遍三晋之晋中站
& & 晋中位于中部,东依太行,西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晋中乃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文化气质十分独特鲜明,发展潜力巨大无限的,古老而现代化的地区。其本身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商代后期境内就有大小城邑出现,更在春秋时期开始设立县一级行政建制,境内文化熏陶及景观旅游资源异常活跃,&&平遥古城就在。
中文名称:晋中
所属地区:&山西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0354
车牌代码:晋K
  晋中是故里,纵横商界600年。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西方学者把山西商人同犹太商人媲美,实可断言山西商人的开拓进取精神。17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晋中商人尤其祁县、太谷、平遥商人的商号店铺遍设全国各地,三百年前,就有祁、太、平客商的足迹远涉、日本、和俄国、外蒙古。他们最大的成就,是1824年,在平遥诞生了上第一家金融机构&&,以此为代表的&汇通天下&、,揽中华,&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创造&海内最富&,平遥城的市楼曾被喻为&的华尔街&,也是中国银行业行业的早期诞生地。从电影《》的走红,到电视剧《白银谷》《乔家大院》、话剧《》、舞剧《》的轰动;似乎是一个不太久远的文化层拉出山西,席卷全国。承载着晋商文化丰富内涵的&四大城&(太谷城,平遥古城、祁县历史文化名城和)&六院&(榆次、祁县、、灵石、太谷、太谷孔祥熙宅院),展开双臂,迎接着全世界爱好诚信,倡导文明,爱好和平的各界朋友。晋中还是老,是抗战时期总部、129师部和所在地,太行山上,留下了、彭德怀、、刘伯承、左权等老一辈英勇指挥的传奇故事和军民团结浴血奋战的光辉足迹和永恒的主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昔阳的村,更成为当时全国的一面旗帜。在全国掀起了&工业学,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晋中也是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集散地:&寒食节&发源于介休,牛郎织女的传说发源于和顺,寿阳传说是寿星的故乡,,,等民间文化滋养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的人们。&  晋中(英文名:Jinzhong)市国土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4万,划分为1区()1市()9县(、、、、、、、、),设有118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  邮政编码:030600;&  领导:市委书记张璞,代市长吴清海。
  晋中是的交通枢纽和的南门户。、太(原)焦(作)铁路、阳(泉)涉(县)铁路南北纵穿,
石(家庄)太(原)铁路东西横贯。&&旧关、大同&&、太原&&3条高速公路和、208国道、207国道、以及12条省级公路南北交织,东西穿梭,构成网状。市城区距太原市武宿空港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晋中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祁县、、、、、、、和。
晋中市行政区划表
地区名称面积(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万人)邮政编码政府所在地方言
晋中市16,新华街
榆次区1,迎宾西街晋语并州片
介休市西大街晋语并州片
太谷县1,明星镇晋语并州片
祁县昭余镇晋语并州片
平遥县1,古陶镇晋语并州片
灵石县1,翠峰镇晋语并州片
榆社县1,箕城镇晋语并州片
左权县2,辽阳镇晋语大包片
和顺县2,义兴镇晋语大包片
昔阳县1,乐平镇晋语大包片
寿阳县2,朝阳镇晋语并州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7年12月;面积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到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晋中市行政区划代码
&  晋中市行政区划代码表
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名称
140700晋中市
140701晋中市辖区
140702晋中市榆次区
140721榆社县
140722左权县
140723和顺县
140724昔阳县
140725寿阳县
140726太谷县
140727祁县
140728平遥县
140729灵石县
140781介休市
  晋中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基本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有回、满、蒙、彝、土、俄罗斯、鄂伦春、藏、维吾尔、壮族、锡伯、哈尼、土家等26个少数民族,人口近5000人,分布在全市各地。该市也是全省工作重点市,有5个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约13万信教群众分布在全市11个县的60余个乡(镇)、500余个,有30余处经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以及140余名宗教教职人员。
  晋中地处东部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3&─ 114&28&,北纬36&39&─38&06&,地势东高西低,山地、丘陵、呈阶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晋商文化旅游区的6县、市、区正好位于晋中西部平川、谷地。但这一地区的东部和中部地形仍以山地、丘陵为主。&  晋中属,季节变化明显。总的特征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全年太阳平均为2530.8小时。全市河流以太行山、山中脊为界,分属和海河流域。东部河流多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主要有松溪河、清漳河、浊漳河;西部河流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主要有潇河、、昌源河、惠济河、龙凤河、河。&
  晋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总的特征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全年太阳日照时数平均为2530.8小时,榆次最多,灵石最少;辐射总量为545-581千焦/平方厘米,寿阳最大,昔阳最小。年平均气温9.4&C,其中平均为10.4&C,平均为8.1&C。年平均无霜期151天,其中平川区为160天,东山区为140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479.6毫米,其中平川区为437.4毫米,东山区为530.3毫米,东山区比平川区偏多93.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718.4毫米,一般平川区大于东山区。&  由于受境内复杂的地形影响,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和东西差异比较明显,总体表现为热量从东向西递增,降水则自东向西递减,即气温西部平川高于东部山区,年较差在28.2&C-30.4&C之间,降水东部山区多于西部平川,一年最多相差160毫米。&  处于西部平川的晋商文化旅游区6县、市、区气候比较温和,昼夜温差变化较小,年平均气温比其他县高2-3&C,夏季7月份高出3-4&C。最热区为灵石县,年平均气温比全市高1.5&C,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平遥县,达39.6&C(日),为全市最高值。
&  全市土地总面积2460.6万亩,占山西省土地总面积的10.5%,居省11个地(市)第4位。其中585.4万亩(基本农田502.01万亩),园地47.38万亩,林地533.44万亩,牧草地161.92万亩,水域面积51.54万亩,建设用地134.38万亩,未利用土地945.82万亩。全市人均占有耕地1.92亩。&  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金属矿种11个,种22个。主要有煤、、铁、铬、钛铁矿、、水泥用、耐火黏土、石英岩状砂岩、水泥配料用黏土、电用石灰岩、硫铁矿等。其中钛铁矿和铬铁矿居山西省之首;石膏、煤炭分列全省第三、第七位。石膏矿储量13601万吨,192亿吨,以矿石品位高、矿床规模大、埋藏浅著称,为晋中绝对优势矿种。探明储量为铁矿2902.7万吨、铝土矿4413.6万吨、5050万吨,为相对优势矿种。各市县中,以灵石县、介休市矿产资源最多,主产煤炭、铝土矿、石膏、石灰石等,灵石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介休为全省最主要的焦炭生产基地。&  水
&  据评价资料,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5.6亿立方米,其中河流径流量1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0.4亿立方米,二者重复量5.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585立方米,土地亩均水资源量297立方米,均略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受地形、气候及影响,东部山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工农业比较发达的西部平川6县、市、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378立方米和170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植物
&  晋中植物种类齐全,林木、果木、药材、花卉、藻类、菌类皆备,共有116科、892种,其中野生植物747种。树种主要有油松、山杨、、辽东栎、侧柏、白皮松、等,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太行山和主脊两侧,以老庙山、、人头山、跑马坪、四县垴、、绵山、一线为多,其次是白羊山、山、观音垴、南天池、乌金山、罕山、等山地。名贵树种主要有白皮松、杜松、楸、翅果油松、刺五加、猕猴桃等,珍稀名贵中药材有绵贝、元胡、羽叶三七,野生油果植物以沙棘、辽东栎、榛子、山桃、山杏、酸枣为主,且分布广阔,面积较大。干果经济林以核桃、红枣、花椒、柿为主,且分布集中,栽培历史悠久。全市森林总面积(包括经济林和四旁植树)506.3万亩,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区,为20.59%。国家级辖区有4个,分别为榆次乌金)、、寿阳方山、左权。全市有天然草地资源818.2万亩,其中300亩以上连片性草地704.4万亩。品质优良的牧草有50多种。&  动物
   晋中动物种类计有陆栖脊椎动物27目231种,其中鸟类172种,哺乳类42种,爬行类12种,两栖类5种。其中属的有金雕、大鸨、玉带海雕、黑鹳、豹5种,二级保护动物有斑嘴鹈鹕、灰鹤、大天鹅、、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砖、普通鹜、鸟雕、白尾鹞、猎隼、游隼、、灰背隼、红脚隼、红隼、雕鹗、小鹗、长耳鹗、短耳鹗、水獭、原麝、黄羊、青羊等26种。&
  晋中在距今约3万年前的晚期已有人类活动,商代后期出现城邑。春秋时期设立县级行政建置。秦代境地属和上党郡管辖。置乐平郡,始有郡级建置。至明清时期,境内分属太原府、、平阳府和辽州、平定州、直隶州管辖。&
  民国初期,全境分属冀宁道和道。1927年后直属山西省督军府。1948年7月,晋中全境获得解放,各县暂归太行一专区、太岳一专区和晋中(旋改称太原)一、三专区管辖。&  日山西省恢复建制,同时设专区。阳泉专区辖榆次、平定、寿阳、祁县、太谷、介休、平遥、昔阳、和顺、辽县、榆社、盂县、灵石共13个县及阳泉工矿区。同年8月20日,山西省委报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同意,阳泉专区改名为榆次专区。&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设立榆次区行政督察,为省政府派出机构。从此,晋中开始成为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域,称。1950年8月,改称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更名山西省榆次专员公署。1958年11月,改名晋中专员公署,俗称晋中专区。1968年9月,成立革命委员会。1978年5月,改设晋中地区,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所属改为榆次区。2000年10月,晋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
  晋中市辖榆次区、介休市、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寿阳县、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榆社县共1区1市9县;118个乡镇(59个乡、59个镇),2749个行政村;14个街道办事处,138个社区。邮编:030600&  榆次区辖乌金山、、东阳、北田、长凝、什贴6镇和、张庆、、东赵4乡,266个行政村;辖9个街道办事处,61个社区。 邮编:030600&  介休市辖、义棠、、连福、绵山、、龙凤7镇和宋古、、三佳3乡,231个行政村;辖5个街道办事处,15个社区。&  太谷县辖、胡村、3镇和侯城、北洸、水秀、阳邑、小白、6乡;197个行政村;13个社区。邮编:030800&  祁县辖昭馀、东观、、城赵、、来远6镇和西六支、2乡;160个行政村;6个社区。邮编:030900&  平遥县辖古陶、宁固、洪善、、东泉5镇和岳壁、南政、、中都、朱坑、香乐、、杜家庄、孟山9乡,273个行政村;4个社区。邮编:031100&  灵石县辖翠峰、、两渡、静升、夏门、6镇和梁家墕、、马和、坛镇、交口、英武6乡;291个行政村;12个社区。邮编:031300&  寿阳县辖、平头、南燕竹、西洛、、宗艾、松塔7镇和平舒、解愁、羊头崖、、马首、景尚、7乡;206个行政村;6个社区。&  昔阳县辖、大寨、冶头、皋落、沾尚5镇和、李家庄、界都、孔氏、、阎庄、西寨7乡;335个行政村;4个社区。&  和顺县辖义兴、、松烟、、横岭5镇和平松、、喂马、、阳光占5乡;294个行政村;4个社区。&  左权县辖、麻田、芹泉、拐儿、桐峪5镇和石匣、寒王、、粟城、羊角5乡;204个行政村;8个社区。&  榆社县辖箕城、云簇、郝北、社城4镇和河峪、西马、北寨、岚峪、讲堂5乡;275个行政村;5个社区。&
工农业情况
  晋中产业基础的综合经济优势明显。该市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产业化居全省领先位置,是全省粮食、蔬菜、畜产品、干鲜果的主要产区之一,蔬菜和畜禽产品综合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农业科技含量较高,生产能力较强,农业优势突出。&  全市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已形成机械、纺织、建材、、化工、电子、煤炭、轻工、食品等十多个门类,全国最大的纺机厂、液压件厂、钡盐基地,都在晋中。此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晋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民用锅炉生产基地。同时,着重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和出口创汇的产品。精梳机、电脑绣花机、钡盐系列、碳纤维、砌块成型机、电解铝、电缆、服装等。&
  晋中文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可开发的旅游景点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县(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32处。境内现有平遥、祁县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阳方山、榆次乌金山三处。平遥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近几年来,以晋商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一城()、两寺(、)、三山(、绵山、石膏山)、五院(曹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景点,已成为山西省旅游热线之一。晋中人杰地灵、名家辈出。著名中有政治家祁奚、东汉王允、文彦博、祁隽藻、当代国务院副总理;文学家王维、温庭筠,实业家晋商巨子乔致庸、,票号创始人;艺术家、、、。晋中市主要旅游景点有渠家大院、 榆次老城、 王家大院 、乔家大院、 平遥古城、&、 绵山、&、 常氏静园、 体和堂、客院、广和堂、&宅院 、、大寨村、石马寺、毛家大院、龙岩大峡谷、水墨头渔乡、卧佛寺、 东北堡门 、、杏园 、狮园 、石芸轩书院 、四十四帝后帖、 后街 、奉旨承恩坊 、养和堂 、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 、节和堂、人和堂、华展 、、无边寺 、、镇河楼 、、文庙大成殿、 &日升昌&票号 、慈相寺 、、洪山源泉 、、 回銮寺、 曹家大院 、石膏山 、资寿寺 、、尹林芝烈士陵园 、、榆社-清凉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响堂寺石刻、、 祁县、革命圣地麻田 、、和顺-兵宪牌坊、懿济圣母庙 、、双林寺。&  晋中市境内有、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华澳商贸学院、等一系列高等院校。山西农业大学位于晋中市太谷县,前身为1907年乡人孔祥熙先生创办私立&铭贤学堂&,逐渐发展壮大为&铭贤农工专科学校&、&铭贤学院&、&山西大学农学院&、&山西农学院&,是一所有百年传承的著名学府。&  晋中是文化大市,博物馆是文化汇存之地,晋中市的自然大有来头,大有看头,晋中市境目前内有:榆次、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馆、、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等&
  从平遥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为,到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一年
胜过一年的国际影响;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走红,到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和话剧《立秋》的轰动;晋商文化的魅力席卷全国。 晋商成功的根本在于精神。当时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晋商,有着很进步的经商理念。儒商精神的根本在&诚信&二字,这可能也是现在社会上比较缺失的一种价值观念。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晋商的自我写照。晋商的成功,令人注目。每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作为其灵魂,这种内在的灵魂是实践活动中最活跃的能动力量,而从事这一活动的人就是这一特殊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明清晋商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一种特殊精神,它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我们可以把它归之为&&。这种精神也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可谓晋商之魂。&
  晋中产业基础的综合经济优势明显。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产业化居全省领先位置,是全省粮食、蔬菜、畜产品、干鲜果的主要产区之一,蔬菜和畜禽产品综合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农业科技含量较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农业优势突出。&  晋中工业起步较早,工业基础条件良好,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形成机械、煤炭、冶金、化工等支柱产业,煤焦、纺机、玻璃器皿、玛钢、医药等产品在全省占有较大份额。&  2010年晋中市地区生产总值7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财政总收入完成147.1亿元,同比增长17.2%。
形状,下在开水锅煮熟,配上各种打卤、浇头,或炒着吃,这种面食形状美观,筋性强。
由黄泽关到山西,正是暑伏天气,走到贯寺,已是人困马乏,想吃点凉饭。恰有一位自发老师傅端来一碗白条食物,赵匡胤吃后,感到清凉适口,便问这食品是川什么做成的。老师傅说用甜荞麦做的,之后,他转眼不见了,于是起名甜荞面凉粉,流传至今,堪为待客佳品。
首创,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途经平遥时,品尝这种食品后,赞不绝口。当场赐予重赏。于是,碗托名声大振,成为一种地方名吃。的制作方法是将白面用温水调成糊状,再加以一定比例的盐水、大料水和菜子油,由稠调稀后盛入五寸小碟内上笼蒸15分钟左右,蒸熟凉切后即成。平遥的碗托有冷调、热炒两种食用方法。冷调是切成面条状放入人后加醋、蒜泥、芝麻、大料水、辣椒末、香油等即可。食用时有一种凉爽、清香、光滑可口的感受。热炒是将炒瓢内入入熟猪油,加入葱蒜后,将切成条状的碗倒入,加山药蛋丝或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光古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