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石”凭什么让你很幸福西方国家担心

|||||||||||||||||
“锆石”到底凭什么让西方国家担心?
  近日,俄罗斯“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又一次成功试射引起外媒关注。对其8马赫的飞行速度,俄罗斯媒体赞其是“无懈可击的航母杀手”,部分英国专家甚至表示“锆石”具有一击击沉英国航母的能力。西方国家军事专家担心,俄罗斯此举恐彻底改变海上军事力量平衡。
  这种说法是否夸大其辞?“锆石”到底凭什么让西方国家担心?所谓的“航母杀手”如何防范?针对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对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专家石海明副教授进行了专访。
  飞行速度可达8马赫
  “锆石”是一种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在2016年就已传出“锆石”导弹开始测试的消息。其发射平台包括“亚森”级核潜艇、“哈斯基”级核潜艇、“彼得大帝”号和“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核动力巡洋舰以及飞机等,装备时间预计最早为2018年。
  记者了解到,目前“锆石”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可以获得的信息少之又少。有媒体分析指出,“锆石”还将发展空射版本,即在图-160M2和未来的PAK-DA战略轰炸机上配备“锆石”。如此一来,远程轰炸机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结合将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严重威胁。
  石海明表示,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其射程约400公里。虽然此次试验中,其飞行速度达到了8马赫,但实际使用中很可能低于这一数值。
  英国媒体称,英国海军的现代化反导系统只能阻拦速度不超过每小时3700公里的导弹,这意味着它们对“锆石”无可奈何。这种“不可阻挡”的俄罗斯导弹可能成为英国航母的真正灾难。而俄罗斯媒体也认为,美国军舰配备的宙斯盾反导系统同样无力对抗“锆石”导弹。
  对此,有外媒对于“锆石”对航母等大型舰艇的威胁忧心忡忡,称其是“无法阻挡的导弹”,“这种致命的导弹可以从陆地、海上和水下发射。它能在两分半钟内飞250公里,比狙击枪子弹还要快。”“就算用近战武器击毁‘锆石’,舰艇本身也会受到重创。”
  防范反舰导弹效率极低
  当今时代,虽然航母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使命,但不可否认已有越来越多的航母反制手段出现,如中程弹道导弹、太空武器等,从而使航母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航母的作用也因此而不断弱化。
  为什么航母难以防范类似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以及中程弹道导弹呢?
  “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飞行速度极快,留给对手做出应对的时间非常短。”石海明表示。
  他指出,拦截弹道导弹成功率最高的阶段就是从点火到飞出大气层的主动段,而这一阶段通常只有几十秒到几分钟。在这一时间内,防守方需要进行感知、定位、部署、发射等一系列动作,这对防守方的预警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一旦导弹进入了末段飞行,其速度会达到6―10马赫,无论是精确制导武器还是近程武器都很难阻挡。此外,针对导弹的防御需要整个预警、防御系统的协调配合,涉及预警机的调动、武器系统的配合等多个部门,而且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高优先级行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综合来看,防范反舰导弹不仅难度极大,而且成本极高。”他说。
  一击击沉航母不太可能
  在很多人眼里,“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就是一款针对航母的反舰导弹。有媒体表示,“航母只能在‘锆石’的射程(数百公里)外活动,而正常飞机的燃料无法飞越这一距离,因此,航母的突击编队没有意义。”
  实际上,现代海战中,航母受到的威胁不光反舰导弹这一种。
  那么,针对这些所谓的“航母杀手”,有哪些有效的应对手段呢?
  “针对‘航母杀手’的威胁,现代航母都十分注重自身的隐身性、机动性和抗打击能力。”石海明说,“借助预警机和护卫舰的战场感知能力,航母编队的预警范围可以达到700公里左右,足以超出大部分巡航导弹的射程。此外,航母还可以进行先发制人的致盲打击,即率先攻击敌方的预警机、雷达站,使对手因‘看不见’‘听不到’而无法使用‘航母杀手’,进而达到反制目的。”
  “同时,航母的抗打击能力也十分强大。2005年,美国曾花25天才击沉一艘美军报废的航母,足以证明航母自身具有极其顽强的抗打击能力。除非搭载核弹头,否则用巡航导弹几乎不可能达到‘一击击沉航母’的效果。”石海明表示。
责任编辑:李新会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当前位置: &
&&浏览帖子
&&社区主版&&军事&&社会&&国际&&娱乐&&行业&&城市&&站务
为什么西方国家反恐总是失败?“人权大于主权”结恶果
埃斯波西托杰出的论断在于创造了「伊斯兰恐惧症」(Islamophobia)这个词:将「反恐」等同于反伊斯兰教;不加区分地将穆斯林视为恐怖主义罪犯或推到治理的对立面;宣扬穆斯林移民将使欧洲在100年内「阿拉伯化」等等。埃斯波西托等人的努力只不过是美国有学术良心的知识分子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人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她们的努力影响了美国政府的智囊们,美国的战略规划师们也意识到要用美国的经济实力、文化影响力和所谓的民主价值观等「软实力」,以对抗世界各地的恐怖主义。不过,悖论的是特朗普也是患有伊斯兰恐惧症的人。可悲的是,老美本来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伊斯兰恐惧症」仍在重演,包括特朗普政府。第三,反恐由分兵把守到事权集中。「9o11」之前,美国反恐行动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以军方为主导。「9o11」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反恐体制仍然混乱不堪,政出多门,信息不能统一并高效使用。但是,形势比人强。残酷的斗争实践驱动美国各反恐部门很快整合。到2007年,美国反恐官员莱特就一直领导着国家反恐中心、政府中央结算中心(资金流动)以及有关恐怖分子威胁的情报分析中心,他是少数几个从小布什到奥巴马政府的有影响力的反恐人物之一。懂行的人在关键的岗位上,这大概是美国行动体制的优势,这位优秀反恐官员的口头禅就是政治派别无法影响他干自己的老本行。美国军事部门、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财政部的金融监管机构、国土安全部等等,都被高效整合在一起,很多人甚至合署办公,养着猫的电脑技术人员和挺着大肚子的中央情报局分析师在一个办公室,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沟通着蛛丝马迹的信息。每一个战斗小组变得就跟部队的作战体制一样,既是信息的搜集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还是信息的分析者,最后是用户。美国的实践证明,反恐力量的分散毫无意义。只有把所有的反恐力量整合在一面旗帜下,建构在一个系统之中,而不是部门林立,各自为政,各自为战,才能够发挥巨大的效能。美国固然有自己的优势,尤其是海外基地和强大的海外行动能力,但是,反恐行动最后产生巨大的井喷式能量与效率,归根结底来自于理念的彻底变化,而不是东修西修的小打小闹式的修补;归根结底来自于真正懂行的专家型人员坐镇主要的关口,他们清楚伊斯兰世界的真实情况,他们了解伊斯兰国家的政治体制与结构,他们在那些复杂地区有足够的实践和人脉网络。这使得美国的反恐总是在正确的战略(或策略)下,以高效合一的机制来运行。第四,反恐从人海战术到大数据合网为一。美国反恐行动也经历了人海战术的盲动到大数据与人相结合的阶段。这得益于克林顿时期就开始建设的「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那是一个基础-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始和雏形。随后的几十年,美国政府一直重视数据的收集、分享和消化使用。在大数据用于国家利益方面,美国估计领先其它国家很长时间。这才是美国政府反恐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密钥。毛泽东固然是料事如神,不过毛泽东背后的无线电台和潜伏在敌人心脏的无声电波恐怕才是魔法棒。美国政府的有识之士解决了门户壁垒,成功利用虚拟世界的神秘努力来打击恐怖分子。信息革命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是巧实力、软实力、硬实力的基础。尽管美国政府也赔上了斯诺登和跑出去嫁给「伊斯兰国」骨干的联邦女探员,但是,成绩是主要的。西式反恐的罩门所在美国反恐行动取得了巨大成效,可惜,所有的行动不能抵消美国反恐的阿喀琉斯之踵。第一,美国反恐战略中坚持的是零和游戏规则。美国的反恐战争,建立在破坏其它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是我赢你输的零和游戏。中国古话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套逻辑对美国人而言那简直就是二傻子讲的话。正因为如此,美国反恐行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在全球范围内是孤家寡人的行动,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最经典的说法莫过于小布什的十字军自喻,小布什在「9o11」之后目瞪口呆,咬牙切齿地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这场反恐十字军战争是要花时间的」(《布什口误与十字军东征》,姜楠,2002)。十字军东征在西方世界和伊斯兰世界是一段家喻户晓的历史。这段历史,对基督文明是所谓的英雄主义与扩张,以及取得对圣城耶路撒冷的控制权;对于伊斯兰世界,则充满了基督文明对伊斯兰世界的伤害与侵略,是一段非常不光彩的历史。当本·拉登1998年宣布第一场圣战时,他指责美国向伊斯兰世界发起了一场十字军战争。在已公布的一盘录像带中,他发誓要在世人面前重现萨拉丁(萨拉丁·阿尤布·本,年,中世纪穆斯林世界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手提利剑,异教徒的鲜血从剑锋滴落的情景。日收复耶路撒冷的埃及苏丹萨拉丁是仁慈者,而十字军骑士的领袖英王理查一世(年,仅在阿卡城一次屠杀了2000多名无辜的穆斯林)则是残暴者。小布什的思维,延续了一部分(也可能是极少数)受基督文化(思维)影响深刻的人,内心深处对伊斯兰文明仇恨和鄙视,其本质就是文明冲突、有你无我。这种思想,体现在国际政治中已经有泛化的趋势,导致整个欧洲对穆斯林世界移民的态度,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初欧洲对近东、中东地区的穆斯林持较为宽容的态度,但是,随着移民及难民在欧洲国家的失败情绪蔓延,加之沙特无节制地向德、法、比等国输出瓦哈比教义,被世俗歪曲的原教旨主义思想(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一部分)成为影响移民和难民生活的重要思想,一部分极端分子利用这一武器,发起了一系列对欧洲国家的攻击,这种歇斯底里的报复以及对平民尤其是对女性恶劣的攻击,激怒了欧洲的普通民众,使得欧洲右翼政治家和右翼势力变得非常有市场。马克龙与勒庞,图片来源:.cn大英帝国率先脚底抹油,脱离欧洲;法国女勒庞步其后尘,在大选中选票大比例上升,动摇并裂变了法国的政局,马克龙虽然战胜勒庞,但是,整个法国政治的右倾化和民众「厌恶穆斯林」的情绪在蔓延;美国总统特朗普百折不挠地推行「禁穆令」,都是这种思维在灵魂的深处作祟。美国是始作俑者之一,美国打烂了近东、中东的政治格局,恶化了主要国家的政治生态,催生了百万计的难民涌向欧洲,为库特布式的原教旨主义思潮煽动仇恨情绪培育了土壤,加剧了欧洲政治的右倾化,使欧洲联盟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对中华文明,美国体制内外的鹰派采取的是二战时英美对苏联的态度,也即把希特勒引向苏联的祸水东移策略。这也是老牌帝国主义的一贯伎俩。美国人左手反恐,右手扶植对它国有害的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类似于全聚德就餐,鸭皮鸭肉的下脚料一定要做成椒盐鸭架或者鸭架汤,蚀本的买卖美国资本家是不干的。众所周知,本·拉登是美国、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和沙特王室三家的杰作,三家精诚合作、各司其职,美国人出教官和武器,三军情报局出场地和牛经纪,沙特王室掏腰包,共同组织本·拉登及其追随者发动反苏圣战。反苏战争结束后,三家弃之如敝帚,也就是俗话说的管杀不管埋,任战场上活跃的圣战斗士自生自灭。「伊斯兰国」组织是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预留的后门,骨干分子基本上都是伊拉克萨达姆政府的阿拉伯复兴党成员,从美国和伊拉克新政府的监狱里被放出来的;不仅如此,曾经一度被关塔那摩关押的一部分中国籍恐怖分子,本应该被引渡回中国,美国阴险地与中国讨价还价,最后以所谓中国不具有管辖权为由,把这批人移交到第三国家,结果,这些人最终基本上都成了活跃在伊拉克、叙利亚战场的骨干。放虎归山,以邻为壑,这种战略促使美国的鹰派(通常被称为遏制战略的遂行者)在政治上支持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势力,在行动上扶植对中国敌对的民族分裂行动。这是典型的在反恐问题上祸水东移,双重标准,目的是制造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冲突。所幸的是伊斯兰世界的精英们(包括高举为主道而奋斗旗帜的人,目前看来非常清楚这个时期穆斯林所应秉承的「主道」是何种含义)非常清楚美国的策略。到目前为止,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伊斯兰精英,虽然还不承认无节制地向中国输出瓦哈比教义的副产品极其有害,但是,矛头还没有指向中国。有着悠久友好交往历史的两个文明不要堕入阴谋者的彀中,应该是真主的旨意,是中国人民之幸,也是穆斯林之幸。对东正教文明,扶恐用恐策略,美国人用得也是炉火纯青。第二,反恐行动中破坏基本的国际正义。上个世纪上半叶,美国一度在国际正义中占领了道德高地,反对老牌帝国主义英国肢解殖民地的策略,支持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呈现给世人的是公正仲裁者的形象。总体上,「麦卡锡主义」祸害美国政治之前,美国人在第三世界有自己的市场。但是,这种情况没有维持多久,冷战之后,「不支持我的人就是敌人」的划线法--「9o11」之后的反恐同盟就是用的这个划线法,很快使美国成了国际正义的破坏者。美国扶植腐败的南越吴庭艳、南朝鲜李承晚政权,并卷入两场战争,最后以惨败收场。美国支持智利的独裁者,成为南美以及世界上其它地区一堆烂独裁政权的幕后大Boss,这些霸权主义的国际行径严重毒化了美国的国际形象。更为糟糕的是,这种破坏国际正义的思想和行动在反恐战争中成为畅销品。美国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向外输出战争和人道主义灾难的国家(还有沙特打击也门的胡塞组织行动)。美国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的同时,没有起到建设者的作用,大批阿富汗平民被军事行动所误伤。联合国的援助机构,如无国界医生组织(MSF),2003年以来在阿富汗牺牲了30多名成员,结果被迫退出在阿富汗的人道主义援助。最可悲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谴责美国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阿富汗人民需要的政治团结、安居乐业,都成了话柄;阿富汗成了美军新武器的实验场,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吓唬朝鲜,延续了以反恐为名践踏小国主权的做法,在阿富汗投下了巨型炸弹(,阿富汗楠格哈尔省亚钦地区,美国投下炸弹之母),结果,在美国舆论的引导下,全世界都去谴责朝鲜「莫须有」的新一次核试验,欢呼「炸弹之母」对朝鲜的威慑(毫无疑问,我们主张半岛地区的无核化),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去谴责美国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人民和领土悍然发动的攻击--这是对国际正义公然的践踏。可怜的阿富汗政府领导人发出的微不足道的抗议声,几乎等同于旋转的螺旋桨下飞舞的蜜蜂发出的音频。美国对叙利亚内政的干涉更是促使一个风景如画的香格里拉国家,迅速变成了战争的屠宰场,巴沙尔政权固然有其问题,人民有怨言,但是,世界并没有因为美国的公园反政府游行就向美国派出武装力量,就去干涉美国的内政。这种赤裸裸的霸权思想、殖民心态背离了美国支持民族自决的初衷。从入侵伊拉克消灭萨达姆,到入侵利比亚对卡扎菲执行死刑,美国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美国没有办法去关闭这个盒子,最终赔上了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9.11),这差不多相当于另一次「9o11」事件。第三,美国反恐理念本质上奉行的是「血亲复仇」原则。美国在反恐战争中奉行不谈判的政策,坚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复仇原则,简而言之,就是以杀止杀。美国这种对恐怖分子的不妥协政策表面上看起来道理满满,背后却是西方对伊斯兰文明不妥协、不退让并坚决压制的思想在作祟。在实际行动中,「以杀还杀」是古老的、早已被抛弃的「血亲复仇」原则的现代翻版。美国在伊拉克执行的所谓反恐战争,两个理由,一是伊拉克资恐,二是伊拉克拥有化学武器。结果,美国的同盟者澳大利亚的政客和英国的布莱尔,最先披露了这是赤裸裸的栽赃陷害,而伊拉克因之国破人亡,至今依然是政治混乱,民不聊生。「9o11」之后,美国第一时间对阿富汗发动了攻击,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同时对平民造成了极大伤害。美国意图掩盖事实真相,结果却引起了内讧,有正义感的美国人开始反思这些战争与行动的非正义性。斯诺登事件之发生,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执行的所谓「善意杀戮」和「无节制监控」,超出了文明社会所遵循的基本价值观念。政客和鹰派们不择手段,但文明价值观存在于美国人民的心中。迄今为止,如前所述,美国对穆斯林世界和伊斯兰文明加强了研究,有识之士倡导对伊斯兰文明的理解和尊重,但是,美国的决策者并没有放弃现代版的「血亲复仇」原则,而这最符合极端主义者的口味。极端主义者坚持的就是古老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部落法则。法国《查理周刊》辱穆事件后接连遭受恐怖袭击的报复(-9),就是这个原则的结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人必从之。尽管如此,大家都忘记了穆斯林世界基本的历史事实。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宪章》(622年)和「辞朝演说」(632年)中早就对「血亲复仇」原则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实际上限制了以命还命的做法,可以用百峰骆驼或者等价的金币来偿还血债。穆罕默德还率先废除了他的近亲的血债,为穆斯林做了示范。现代穆斯林社会,除了极少数偏远部落还保留了这样的陋习,大多数穆斯林国家坚决限制私人执行「血亲复仇」。而美国粗暴地处治萨达姆、卡扎菲、本·拉登的做法,显然违背基本的国际法和国际正义,使得双方已有的仇视更为加深,在西方世界和伊斯兰文明之间打上了死结,是不明智的。反恐战争,是政治战,是意识形态的较量。反恐行动,是综合的系统行动,大数据是重要的密钥。
此帖被楼主推荐给:
<font color="#2/3808
--/--07-06 02:07
--/--07-05 07:06
--/--07-05 20:01
--/--07-06 06:12
--/--07-06 17:10
--/--07-05 17:30
--/--07-06 03:29
<font color="#6/<font color="#ff
--/--07-07 01:21
--/--07-06 17:30
--/--07-06 15:40
友情链接&&&&&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凭什么让我跟你去吃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