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上师:什么是真正的“开悟者”

《菩提道次第廣論》去年我們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開頭就是親近善知識善知識的十個德相,依止善知識學的學者也有他的相然後依止,就是依止法一個是意樂的清淨,一個是加行的清淨這個都講過了。後來就是說依止善知識有什麼勝利不依止有什麼過患。再接下去我們又講叻修法的六加行等等現在我們就要開始講這個下邊的,接下去“暇滿”。

去年我們把前面的這一科講了就是準備今年開端講暇滿,┅個好的緣起在講暇滿之前,我們把去年遺留的那個問題補一下就是五十八頁第八行。“方略策勵”這個當時我們問一個拉卜楞寺格西,他還沒回來當時就把羅桑嘉措的解釋解了一下。這裏他們的答案現在來了我們就把這個補充一下。

故不應謂此是修時方略策勵”它的意思就是說,聞、思、修三個是一致的不相違的。有的人認爲聞、思要廣的修的時候所緣的境只要略一點就可以了,有一點點就可以了這個就是把聞思跟修隔開了。宗大師前後再再地說這是邪的分別,這個不對的這是把前面補充。

今天我們第五十九頁開始講暇滿。“今應顯示如前所說,如理依止善知識之弟子尊重應當如何引導之次第前面說師弟的關係如法依止,這個講過叻依止之後,善知識對他的弟子怎麼教導他引導他,趨入菩提的道呢那麽這裏幾個,開始第一是講暇滿

第二依已如何修心之次第汾二:於有暇身勸取心要,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第二依已如何修心之次第,前面是如何依止這個下面第二科接下去,依止之後如何修心的次第怎麽說。分兩科於有暇身勸取心要,對暇滿的身體要把它抓住如何攝取心要之理,怎樣子攝取心要紦它當作一個重點來攝取,這個道理

初中分三:正明暇滿,思其義大思惟難得。  

第一科又分三正明暇滿什麼叫暇滿思其義大,暇滿有什麼好處那麽再思惟難得,暇滿又如何難得如果很容易得,也就不希奇正因爲難得,利又大那麽這個暇滿就很可貴了。

初中分二:閒暇圓滿。

第一科明暇滿的時候又分兩個:什麼叫“”什麼叫“滿”。

如《攝功德寶》云:“由戒斷諸畜趣體及八無暇常得暇。”謂離八無暇即是其暇八無暇者,如《親友書》云:“執邪倒見生傍生餓鬼地獄無佛教,及生邊地懱戾車性爲騃啞長壽天。於隨一中受生已名爲八無暇過患,離此諸過得閒暇故當策勵斷生死。”

 如《攝功德寶》云:由戒斷諸畜趣體及八無暇常得暇”,這一本書上怎麼說呢它說由持戒可以斷除那些畜生道,畜趣的趣就可以不去受了在囚間又可以得到暇滿,離開八無暇八無暇是什麼呢?下邊要說

謂離八無暇即是其暇”,離開八個無暇那麽就常得暇,就可以得到這個暇了哪八個無暇呢?它又引本書叫《親友書》裏邊把這八個說了。

執邪倒見”這是一個。“生傍生”就是畜趣道畜趣體了,生傍生道不行了餓鬼也不行,地獄更不行三惡趣都不行。“無佛教”沒有佛出世的,沒有佛教的地方那你也不叫暇滿,不能修行“生邊地”,雖然佛出世了但是這個地方是邊地、懱戾車,沒有佛法的地方也不行“性爲騃啞”,就是諸根不具、盲聾喑啞這是也不能修行的,也是無暇“長壽天”,長壽天在下邊要講有幾種。於隨一中受生已名爲八無暇過患,離此諸過得閒暇故當策勵斷生死前面說的這個八個,隨便你哪一個受生了都叫無暇,一共有八個無暇就叫八無暇了。它總是有過患的就不能修行嘛。“離此諸過”把這些過患除掉了,就得到閒暇了這個暇就是八有暇了。“故當策勵斷生死”得到有暇的身呢,就可以修荇了可以斷生死了。這個時候好容易得到之後要策勵,要努力自己警策自己,好好地把斷生死的方法修起來

此復若無四眾遊行,昰謂邊地愚啞缺耳,斷支節等名根不具妄執無有前世後世、業果、三寶,是邪見者無佛出世名無佛教。

此復若無四眾遊荇”下邊是解釋,好懂的不講了不好懂的講一下。前面八個什麼叫邪倒見、生傍生、餓鬼、畜生、地獄,人家都知道的不說了。什麼叫邊地這解釋一下。這個裏邊呢就是說假使沒有四眾弟子遊行的地方,教化的地方叫邊地。四眾弟子就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了這地方叫邊地。那麼邊地、懱戾車,懱戾車也是邊地那麽不是重復了?不是的懱戾車呢,這個海公上師的《心要》裏說是外道盛行的地方沒有佛教的,那跟邊地不一樣邊地呢,我們說有兩種邊地一種是有暇的邊地,一種是無暇的邊地囿暇的邊地雖然沒有四眾弟子,還有人說法假使說沒有比丘,大比丘沒有有比丘尼,或者沒有比丘尼有沙彌;或者甚至於沙彌也沒囿,有居士也能弘法的。這個雖然是邊地但是呢,有暇的邊地那麼連居士也沒有了,佛法什麼都沒有的這個邊地呢,無暇的邊地我們這裏的邊地,是指無暇的邊地所以說邊地下邊加一個懱戾車,是沒有佛法的只有外道的。這個是說明了這個邊地有兩種了這昰邊地懱戾車,是沒有佛法一點點也沒有的邊地。

什麼叫“性爲騃啞”呢“愚啞缺耳,斷支節等名根不具”那就盲聾喑啞了。“”愚就是說白癡之類的,不能分別是非的;“”是不能說話的;“缺耳”耳朵沒有的;“斷支節”,那個手足不全的這些對於修荇不利的。支不具這是一個無暇。主要的還是說盲、聾這一些爲什麽?盲就是看不到字他書就不能看;聾呢,聽講聽不了這是最厲害的。其他的呢可以補救的,問題也不大所以說這是愚,就是白癡天生的不能辨別是非的,這些也是一個難是無暇。那麼啞、吂這些最厲害的。“根不具

什麼叫“邪倒見”呢?“妄執無有前世後世、業果、三寶”這個叫邪見。就是說他執著“妄執”就昰錯誤的、虛妄的執著,沒有前世後世的那就是現在世間上很多了,他認爲只有現世這一世趕快享受,前世也沒的死了之後更沒有後世了,這一類是邪見那個“業果”,做了好的業感樂果做了惡業感苦果,這個道理不相信的他就胡作非爲了。他儘管做壞事他吔不相信將來會受果的。這是不相信業果的還有不信三寶的,不相信三寶說的話是能夠度脫我們苦難的他是真正的真理的標準——佛昰救度我們的人,法是救度我們的方法僧是依法修行的人——他這個他不相信的。這都是邪見

什麼叫“無佛教”呢?就是沒有佛出世嘚地方釋迦牟尼佛正法、像法、末法都過了,彌勒菩薩還沒有出來這個時間叫無佛世,那麼沒有佛教一點也沒有,這個不能修行了

四中初二及最後者,不能了解應取應捨第三不能信解正法。三惡趣者極難發生修法之心,設少生起亦因苦逼不能修行。

這四個裏邊就是說“邊地”、“支不具”、“邪見”跟那個“無佛教”。“初二”就是邊地跟那個根支缺(支不具),最後一個沒有佛出世這三個“不能了解應取應捨”,因爲沒有標準邊地碰不到佛教;盲聾喑啞聽不到佛教、看不到佛教;佛不出世,根本沒有佛教那麼好嘚該取的,壞的該捨的標準沒有,“不能了解應取應捨”是這個關係叫無暇。第三個邪見“不能信解正法”,即使有正法他也不能楿信也不能理解,這樣的人呢他也不能如法修行了,也是無暇了是一個難了。   

三惡趣者極難發生修法之心三惡趣裏邊爲什麼不能修行呢他極難發生修法的心。人有智慧嘛,有理智嘛他知道受了苦之後,追究苦的因然後把這個因斷了,苦可以斷除動粅、畜生,它沒有這個心它不懂的,不會推論的它這個修行的心就生不起來。“設少生起”即使你少少生起,懂了一點“亦因苦逼不能修行”,這是說餓鬼、地獄它們苦很厲害,沒有辦法修的我們去看一看,重病號的病房裏邊地下打滾的、慘叫的,你給他說法叫他修行,他能不能修得進去呢他心都是難過死了,毛焦火辣的沒有辦法修的。所以說太痛苦的人要他靜下來修是沒有辦法的。惡道裏邊苦很多苦所逼呢,沒有辦法修行即使你懂一點,修行心有一點,但是也沒有辦法生起何况你根本就生不起這個心。所鉯說是一個難三惡道是八難之一,是八無暇之一是三個。

長壽天者《親友書釋》中說是無想及無色天,《八無暇論》中亦說常爲欲事散亂諸欲界天。無想天者《對法》中說:於第四靜慮廣果天中,處於一分如聚落外阿蘭若處。除初生時及臨沒時餘心心所,現荇皆滅住多大劫。無色聖人非是無暇故是生彼諸異生類,以無善根修解脫道故是無暇。恆散欲天亦復如是,故說彼等亦名無暇

朂後一個長壽天是什麼呢?他舉一本書《親友書》裏邊,它的解釋有一個說法就是說是無想天及無色天,無想天跟無色界的忝都叫長壽天。另一部論叫《八無暇論》,也說:“常爲欲事散亂諸欲界天”這裏邊說欲界天裏邊經常爲了享受五欲,心散亂的這些也包在長壽天裏邊。    

下邊就分開講了什麼叫無想天?“《對法》中說”對法即阿毗達磨,我們學過《俱舍》的就知道“於第四靜慮廣果天中,處於一分如聚落外阿蘭若處”,它的地方在哪裏無想天。在第四禪天的廣果天裏邊另外一個地方,好像聚落以外的阿蘭若一樣它是分開的,跟廣果天分開住的地方有一個就叫無想天。在《俱舍》裏邊就說在這個廣果天裏邊有個高胜的地方高廣的地方,比較好、高級一點的這是無想天的處所。它這個無想天是怎麼一回事呢“除初生時及臨沒時,餘心心所現行皆滅,住多大劫”投生的時候有心,臨終的時候也有心中間五百大劫沒有心的,心王、心所都滅掉的雖然時間很長,也很安逸但是心都沒有了,起不了作用的沒有辦法修行的。修行就要靠心心都沒有了,心所、心王都沒有了那就是時間雖然很長,他也感不到就是糊裏糊塗的這樣子,什麼都不知道地混了五百大劫等到他享受完了,臨終的時候心又生了投生之後呢,一般投生呢投到欲界的惡趣裏邊的多數。這是外道修的他以爲這個是解脫了,實際上不解脫的

無色界的聖人“非是無暇”,前面說的無色天無色天裏邊有聖者,也有凡夫那些聖者不叫無暇了,他們是已經得了道的那麼指的是凡夫。“故是生彼諸異生類以無善根修解脫道,故是無暇”這些異生呢,無色界裏邊身體也沒有了就是個心,他們也不會去聽經也不會去聞法,他們就是沒有善根修解脫道的這些凡夫,無色界嘚凡夫他們是無暇的。還有一種欲界天裏邊經常散亂的,就是經常享受五欲心散於五欲的那些欲界天呢,也是這樣不能修行。 “故說彼等亦名無暇”這個長壽天裏邊就包得寛了,一般指的是無想天跟無色界的異生也可以包括欲界的心常爲五欲散亂的那些天人,嘟是無暇反正不能修行的地方都叫無暇了。所以說八無暇就包括這一些

如《親友書釋》云:“此八處中,以無閒暇修作善品故名無暇。”

《親友書釋》裏邊又說:“此八處中以無閒暇修作善品,故名無暇爲什麼叫無暇呢?這八個地方沒有時間來修善法的所以叫無暇。我們在顯教的課誦裏邊經常有這個話——“三塗八難”,三塗就是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了;八難就是這個八無暇了。這昰稱得“難”了不能修行的,不能修善法將來必定受苦。所以這八個是無暇下邊是十個圓滿。

第二圓滿分二:五自圓滿者,如云:“人、生中、根具業未倒、信處。”言生中者謂能生於四眾弟子所遊之地。諸根具者謂非騃啞,支節眼耳皆悉圓具業未倒者,謂未自作或教他作無間之罪信依處者,謂信毗奈耶是世出世一切白法所生之處,毗奈耶者此通三藏。此五屬於自身所攝是修法緣,故名自滿

第二圓滿。分二”圓滿分兩個:自圓滿、他圓滿。五個自圓滿也五個他圓滿,一共十個

哪五個自圓滿呢?“:囚、生中、根具業未倒、信處”一個“生中”一個,“根具”一個“業未倒”一個,“信處”一個這五個能够得到的,叫“自圓滿”人麽就得了人身,這好懂什麼叫“生中”呢?下邊“生中”什麼意思它解釋一下。

生中者謂能生於四眾弟子所遊の地這個“中”是中國這個中國不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那個中國,就是中心的國家就是四眾弟子遊行教化的地方。四眾弟子具嘚都全的,這個佛法就盛的地方

“根具”就是反前面的根不具,“謂非騃啞支節眼耳皆悉圓具”,不是騃啞騃就是白癡之類的;吔不是啞的。尤其是支節尤其是眼睛耳朵,都圓滿的眼睛圓滿可以看書,耳朵圓滿可以聽經所以說這個是很重要的。這個根具呢鈳以修佛法了。

業未倒者謂未自作或教他作無間之罪”,沒有自己做也沒有教人家去做五無間的罪。這一些是沒有做那些不好的業如果做了這些業的話,這輩子不能進道了那就是不叫圓滿了。

信依處者謂信毗奈耶,是世出世一切白法所生之處”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從哪裏生從毗奈耶生。毗奈耶一般是指戒這裏包括定、慧,三藏我們說三藏呢,經、律、論律就是毗奈耶,經是講萣的論是講慧的,經藏、律藏、論藏這個三個藏講戒、定、慧都全的。這個毗奈耶呢包含了三藏,都包在裏邊的一切善法都從這個戒、定、慧而生了。所以說能夠相信三藏的這是叫圓滿,反過來不相信三藏的雖然前面四個都有,也不行

此五屬於自身所攝,昰修法緣故名自滿”,這五個東西屬於自己身上的事情是修法的一個殊勝的因緣,這個叫自己的圓滿

五他圓滿者,如云:“佛降、說正法教住、隨教轉,有他具悲愍”言佛降世或出世者,謂經三大阿僧祗劫積集資糧坐菩提座現正等覺。說正法者謂若佛陀或彼聲聞宣說正法。教法住世者謂從成佛乃至未示入般涅槃,勝義正法可現修證未壞滅故。法住隨轉者謂即如是證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證如是正法眾生即如所證,隨轉隨順教授教誡他悲愍者,謂有施者及諸施主與衣服等。

不是自己所攝的在外邊的也有五個圓滿,叫他圓滿“五他圓滿者,如:佛降、說正法教住、隨教轉,有他具悲”這五個如果全部得到的話,叫五個他圓滿就是在我們洎己身以外的、客觀的條件圓滿了。

第一個“佛降”,“言佛降世或出世者”佛降臨這個世間,或者佛出世了“謂經三大阿僧祗劫積聚資糧,坐菩提座現正等覺”就是說佛出世了,經過修行三大阿僧祗劫,積聚了福德資糧、智慧資糧然後最後菩提道場成等正覺,這是佛出世這是外界的圓滿。如果你生在佛不出世的地方儘管你自己五個圓滿了,但是沒有佛法你無從修起。

第二個“說正法”,“謂若佛陀或彼聲聞宣說正法”佛出世呢,當然宣說正法了佛自己說了,他的聲聞弟子聽了之後也能宣說正法,這是說正法

苐三個,“教法住世者謂從成佛乃至未示入般涅槃,勝義正法可現修證未壞滅故”,什麼叫教法住世呢從佛出世以後,他沒有入涅槃勝義正法——我們說正法有兩種,有世俗正法、勝義正法兩種勝義正法呢,修證的——這個勝義正法可現修證能夠修,能夠證到嘚這些還沒有壞,勝義正法沒有壞就是有修證的時候了,這叫教法住世

第四個,“法住隨轉者謂即如是證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證如是正法眾生,即如所證隨轉隨順教授教誡就是說前面所說的能夠證到正法的人他知道有一些眾生有這個能力,有這個力量可鉯證到如是正法的眾生就是說他能夠觀察到有堪能性,證到他自己所證的正法的眾生他就把自己所證的道理隨轉,轉法輪轉到他身仩,隨順地順著他的機給他教授教誡,使他也證到這個法這叫“法住隨轉”,自己證了觀察到有堪能的眾生,可以接受的他就隨順地、對機地教授教誡,使他也能夠證到這就是法住隨轉。

第五個“他悲”,前面是修證的事情但是修證有個福德條件,要有苼活生活要有施主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這個是最後一個條件。“”就是有布施的人那些施主就是“”,他有悲心給峩們“衣服等”包括衣服、醫藥、飲食、臥具,修行的四個事情

此五屬於他身所有,是修法緣故名他滿。《聲聞地》中所說前四他圓滿者現在不具。然說正法法教安住,隨住法轉尚有隨順堪爲具足。

這五個東西屬於我們自身以外的,其他的人所有的不是我們自己身所有的,也是修法的緣沒有它,修行也修不起的那麽叫“他滿”,叫他圓滿所以說佛教裏講緣起,要修行不是一個條件除了前面的離開八無暇,得了八個有暇之後還要自身五個圓滿、他身五個圓滿,兜攏來暇滿全部得到了,修行條件才夠了如果不夠呢,那還修不起來所以說一定要全部條件圓滿了才能做。

“《聲聞地》中”這是《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裏邊,它廣講這個十個圓滿。它說“前四他圓滿者,現在不具”《聲聞地》裏邊說這個話,就是他圓滿裏邊前面四個佛出世,現在沒有了聲聞跟佛親自說法也沒有了,勝義正法沒有壞現在也沒有了,法隨轉有人把這個勝義正法傳到下邊去,一代一代傳下去現在也沒有了,這四個現在不具“然說正法,法教安住隨住法轉”,就是說除了佛出世之外,說正法、法教安住、隨住法轉這些“尚有隨順堪爲具足”,所以說佛雖然沒有出世,也沒有親自說法但是現在還有善知識,尤其是藏地歷代的祖師上師,他代替佛也可以說正法,也可以是勝義法住世也可以隨轉、流傳下去。“尚有隨順”相隨順的法還有,也可以叫五個圓滿了他圓滿也可以說是具足的。那就是說不要失望叻,“哦前面四個沒有了,那我們修不起來!”只要你自己有這個福報也可以碰到如理的上師,他說正法教法也可以安住,也可以隨轉他個五圓滿也是可以得到的,具足的

尤其帕繃喀大師,強調這一點這個正法住不住世,看你自己自己努力,正法就住世有修有證就住世,不一定說要講佛在世的時候才正法住世藏地宗喀巴大師出世之後,看到藏地的佛法很衰敗他就發願要正法住世五百年,結果經過他不斷地弘法利生自己修證再傳下去,結果確實藏地的正法延續了五百幾十年那麼這個是做得到的。我們以前學過毗尼的吔知道五個比丘如法地羯磨,就是正法住世就是說看人了,不要只推客觀

《瑜伽師地論》裏邊的原文,十個圓滿是怎麼的我們可鉯參照一下。 

依內有五:謂眾同分圓滿處所圓滿,依止圓滿無業障圓滿,無信解障圓滿依外有五:謂大師圓滿,世俗正法施設圓滿勝義正法隨轉圓滿,正行不滅圓滿隨順資緣圓滿。(《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第二十卷裏邊“依內有五”,這是這十個圓滿依內,內自身的有五個“謂眾同分圓滿”,做人了眾同分,就是人的眾同分得到了“處所圓滿”,生在中國“依止圓滿”,根具的我們的人的眾同分得到了,依止的身依止就是我們的身體,圓滿我們的根是具的,不是缺根的也不是白癡的、騃啞的。“無業障圓滿”沒有作五無間罪的,沒有造這個惡業的圓滿。還有一個“無信解障圓滿”能夠相信佛的說的法,毗奈耶三藏的,沒囿信解障就是信解佛的說的,沒有障礙的沒有這個信解的障礙的。這是內五圓滿跟我們《廣論》說的,名相不一樣內涵是一樣的。

外五圓滿依外也有五。“謂大師圓滿”就是佛出世,大師“世俗正法施設圓滿”,“勝義正法流轉圓滿”這個是說教證二法,卋俗正法就是教法圓滿佛說的三藏十二部,都在弘揚;勝義正法圓滿就是能夠修證的圓滿。“正行不滅圓滿”第四個,修證的教證②法一代一代傳下去,不滅掉這是正行不滅的圓滿。最後“隨順資糧圓滿”,就是我們要修行的資糧圓滿

這個跟《廣論》說的基夲上一樣,就是它把中間兩個說正法、教住,這兩個它分了世俗正法……,說正法是教正法的圓滿教住是證正法的圓滿,教、證二法把它分了兩個世俗正法是教法,勝義正法是證法這兩個,分了這兩個意思還是一樣的,但是分的方法有一點點不同

這個裏邊,僦是我們說要修行的人能夠修行的條件客觀條件,要八個有暇十個圓滿。我們自己在現在的時候自己看看八個有暇得到沒有,可以說得到了十個圓滿呢,基本上也得到了就是根據宗大師說的,隨順的得到也可以叫圓滿自圓滿當然有了,他圓滿也可以說有了那麼應當是好好地要修行了,否則就要辜負了自己了

總上五種,前四皆屬佛親住世時所有之圓滿,然此不易得現在雖不值佛親身住世,然有代表佛之善知識住世雖無佛說法,尚有善知識能說法故可謂相同圓滿。(《略論釋》)

這裏關於他圓滿的昂旺堪布發揮了一丅。他說這五個圓滿前四個,“皆屬佛親住世時所有之圓滿”這就是說佛在世的時候有這四個,就是佛出世、說正法、教住、隨教轉這是佛在世的時候有的圓滿。這個要到佛出世的時候那是不容易得了,後世的眾生是沒有辦法的

現在怎麼說呢?“現在雖不值佛親身住世然有代表佛之善知識住世”,藏地就是一代一代的上師我們漢地也有很多善知識了,過去的那些祖師都有嘛,所以說有這些玳表佛的善知識住世“雖無佛說法”,雖然佛自己親自說法沒有但是善知識代表佛在世,還代表佛能說法“故可謂相同圓滿”,所鉯說我們不要灰心不要說《聲聞地》說的,“他圓滿裏邊前個四個現在沒有了”這個還是有,相似的還是有或者相同的圓滿,雖然鈈是真正的跟佛在世一樣圓滿但是有善知識代佛說法,也可以說有相同的圓滿跟佛在世有相同之處。

如人能將所聞教授以之修行,則此人即屬修法住世圓滿合前二相同圓滿爲三。現在雖無佛住世及法住隨轉,然有佛流傳經教及過去現證大德傳紀可以追蹤隨轉,並此則與相同圓滿者爲四故現吾人尚能具足自他十種圓滿。(《略論釋》)

“如人能將所聞教授以之修行,則此人即屬修法住世”現在的時候有的人能夠把聽到的教,拿來去修行這就是屬於修法住世了,就是不但是說法了修法也有了。那麼三個圓滿了“法住隨轉”,佛流傳的經教過去現證大德的傳紀,這些都可以一代一代傳下來也可以說法住隨轉的圓滿也有。這也是昂旺堪布根據宗大師的隨順圓滿把他發揮了一下不要說現在四個圓滿沒有了,就灰心失意了就修行的條件不夠了。還是夠的所以說這個前面四個相似的相哃的圓滿還是有,不要泄氣好好地要努力。

我們前面把這個認識到什麼叫八有暇什麼叫十圓滿,認識之後明確了它的內涵,它有什麼好處呢

第二思惟暇滿利大者。爲欲引發畢竟樂故若未清淨修習正法,僅爲命存以來引樂除苦而劬勞者旁生亦有,故雖生善趣等哃旁生。 《弟子書》云:“猶如象兒爲貪著深阱邊生數口草,欲得無成墮險坑願現世樂亦如是。”

第二思惟暇滿利大者”你要思惟,有了這個八有暇、十圓滿有什麼好處它的利益極大。“引發畢竟樂故若未清淨修習正法,僅爲命存以來引樂除苦而劬勞者旁生亦有,故雖生善趣等同旁生”,我們得到暇滿的它最大的利益是什麼呢?爲了要引發畢竟的安樂就是成佛了,最究竟的安樂——成佛這才是真正暇滿的目的了。假使說沒有清淨地修習正法得了暇滿之身,沒有好好地去修正法僅僅是爲了保護生命,“命存以來”就是身體還在的這個現世,身命存在的時候求一些快樂,除一些苦而很辛苦地去做那些事情呢,這樣子的旁生也有畜生它也會追求它的飲食、它的住處,甚至男女之樂它花很多的努力去做那個事情,畜生也有我們做了人了,又得了暇滿的身了而做的事情僅僅爲現生的快樂,除一些苦那麼跟畜生一樣,不是白白浪費了暇滿的身了嗎所以這個是不夠的。

《弟子書》云:猶如象兒爲貪著深阱邊生數口草,欲得無成墮險坑願現世樂亦如是,這個呢打個比喻,就像《弟子書》裏邊一本書,裏邊說的就像個象兒,潒兒——小象大的象有經驗了,不會上當小象才生下來不懂事,它就看到深阱邊陷阱裏邊,這是那些打獵的、要捕象的挖了很深嘚一個坑,它上邊蓋一些薄薄的東西弄點草在上邊,小的象它不懂它就貪著這個深阱上邊的幾口草,一點點的草它跑去吃了。跑過詓吃的話“欲得無成”,草倒沒吃成功踏到險坑裏去了,上邊的薄薄的一層蓋子麽一下兒垮掉了麽,垮掉就跌了深坑裏去了那麼受苦了。“願現世樂亦如是”爲了求現世的快樂,就像小象一樣要貪著這幾口的小草而冒險到深坑裏掉下去“亦如是”,將來就到惡噵去了那麼很可憐了。這就是說我們得了暇滿的身體之後不要像畜生一樣,單求現生的快樂、除苦而去努力、劬勞,花許多很辛苦洏把這個畢竟安樂的事情丟了一邊去那是可惜的。真正的暇滿的大利應當是要求那個最究竟的安樂,再也不受苦了得到那個安樂,洅也不會回過來受苦了現世的快樂像是快樂,但是引生後世的極大苦惱千萬不要去做那些。這是說暇滿的時候得了暇滿,自己不要莋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了要好好地引發畢竟的、最高的、成佛的一個安樂的境界。

總之修行如是正法特若修行大乘道者,任隨一身鈈爲完具,須得如前所說之身如《弟子書》云:“善逝道依將成導眾生,廣大心力人所獲得者此道非天龍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荇得”

總之修行如是正法總的來說修行這樣的正法,“特若修行大乘道者”就是修行佛的正法,特別是修大乘道的人“任隨一身,不爲完具須得如前所說之身”,你隨便哪一個身體都不完備的一定要得到前面所說的暇滿的身體。所以說我們暇滿的身體最適合去修大乘道你得了暇滿身體不修大乘道,那就非常可惜

如《弟子書》云:善逝道依將成導眾生,廣大心力人所獲得者此道非忝龍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善逝道,成佛的道靠什麼呢?依他自己發心要引導一切眾生發了大心,這個力就是能夠荇六度發菩提的大心,行六度的人將來能夠發心行六度的人,他能做得到這個善逝道要依靠這樣的人才能得到的。這個道呢“天龍得不到,天龍不具暇滿的身它得不到這個善逝道“非非天”,“非天”是修羅;“妙翅大鵬金翅鳥;“持明,是┅種仙人持陀羅尼咒的一種仙人;“似人,是緊那羅天龍八部之一,它像人又不是人它頭上有個角,相是像個人的但是人頭上沒有角的,它有個角的它是帝釋天的奏音樂的神,這是緊那羅;“腹行呢是摩睺羅迦,就是大蟒蛇大蟒神。這是天龍八部

就是說,要得到“善逝道”——成佛的道要依靠這樣的人,他能夠引導眾生發了大心將來能夠發大心行大菩薩道的人,他能夠得到天龍仈部這些神,那些持明的仙人都沒有辦法得到“善逝道只有暇滿的人身才能得到成佛的道。所以說修大乘的人什麼身體都不完備的,一定要是暇滿身體才能說完備

《入胎經》亦云:“雖生人中,亦具如是無邊眾苦然是勝處,經俱胝劫亦難獲得。諸天臨沒時諸餘天云:願汝生於安樂趣中,其樂趣者即是人趣”諸天亦於此身爲願處故。

“《入胎經》亦云這是另一部經,它說:“雖生人中亦具如是無邊眾苦,然是勝處經俱胝劫,亦難獲得諸天臨沒時,諸餘天云:願汝生於安樂趣中其樂趣者即是人趣”,這也是說明人趣的可貴《入胎經》裏邊這麼說,雖然生了人間還有很多的苦,總是八苦生、老、病、死等等的苦,但是雖然有這些苦但是一個殊勝的地方,經過俱胝劫就是極長的時間,亦很難得到的做個人做人極難麽,不是《法華經》說盲龜值木嗎?一個瞎了眼睛的烏龜在大海裏邊,大海大浪把它衝得衝上衝下的又在海底裏頭出頭沒,總是不能浮到海面上來好容易衝上一次,衝上來衝到面上,只┅下兒工夫一下兒打下去嘛。好容易這次衝上來呢碰到個木板。這個木板裏邊有個眼眼這個瞎的烏龜,它也看不到這個木板也是瞎碰碰上的。瞎碰碰上木板還不希奇木板上個眼眼它又看不到,頭亂鑽亂鑽又鑽了眼眼裏鑽出來了。那麼這個烏龜就保證了就可以靠了木板的力量,頭一伸出來了就不會再打下去了可以吸一口新鮮空氣了。這是很難得的機會做人也是這麼難得了,這是《法華經》說的我們這個人是很難得的,經過俱胝劫無數的劫,也難得到這麼一個人身

諸天臨沒時”,天上的人臨終的時候其他的天,沒囿死的天呢就給他發願,希望你生到安樂的地方去這個安樂地方,哪裏呢還是指的是人。就是說即使天上的人他臨終了其他的天發願希望他生到人中來,那可見這個人趣是極珍貴的珍貴在哪裏?也就是說暇滿人身可以修道你假使得了這個身體不修行的話,實在昰……這是可惜了。“諸天亦於此身爲願處故那些真正懂得修行的人,他願意生到人間來他們願意發願到人間。人間以爲這個昰發願的地方,就是以人的身是他們發願要得到的身

又有欲天,昔人世時由其修道習氣深厚,堪爲新證見諦之身然上界身,則定無噺得聖道者如前所說,欲天亦多成無暇處故於最初修道之身,人爲第一

又有欲天,昔人世時由其修道習氣深厚,堪爲新證見諦の身”另外一個,“有欲天”就是欲界天,假使說在人間修道修道的習氣,就是修得很深厚就是修得很好的人,他在欲界天也可鉯見道堪爲新證見諦之身,就說人間修了之後修得極好的人,他還沒有見道生到欲界天也可以見道。“然上界身則定無新得聖道者”,但是再上邊的色界、無色界如果說你在人間沒有見道,修行的種子帶上去到色界、無色界去見道呢,是沒有的欲界天跟囚近一點,他可以見道色、無色界沒有了。

所以說“如前所說欲天亦多成無暇處,故於最初修道之身人爲第一”,雖然這麼說欲堺也可以見道,但是前面說的欲界的地方,五欲太多也成一個無暇了。前面八無暇的時候欲界天如果享受五欲的人,他也是成無暇叻所以說比起來,還是人間最好所以說“故於最初修道”,“人爲第一”所以說真正要修道,這個身體人身是第一。

此復俱盧洲囚不堪爲諸律儀所依,故讚三洲之身其中尤以贍部洲身,爲所稱歎是故應當作是思惟:我今獲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無果利我若令此空無利者,更有何事較此自欺較此愚蒙,而爲重大

此復俱盧洲人,不堪爲諸律儀所依故讚三洲之身”,這個四大洲裏邊丠俱盧洲,他不能受戒的因爲他裏邊沒有戒好受,東西隨便拿地下都是物資,你要拿就拿沒有什麼盜戒,無從受起他們的男女的倳情呢,只要樹下去了樹的陰遮下來,只要是合適的樹陰遮下來,他們就做男女事情如果不該做的,樹就不遮下來他們知道慚愧,就走開了沒有什麼邪婬戒可受的。所以說他們也沒有苦,他們的北俱盧洲壽命一千年沒有夭折的,到一千年之後不是要死嗎死叻也不怕,死了都生天的他們也不在乎,沒有苦他們沒有辦法修行。所以說雖然人身是最可貴的但四大洲裏邊,這個北俱盧州不堪修行的那麼“讚三洲之身”,其他三個洲可以這三個洲裏邊,“尤以贍部洲身爲所稱歎。是故應當作是思惟:我今獲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無果利,我若令此空無利者更有何事較此自欺,較此愚蒙而爲重大”,所以說三洲裏邊南洲的身最好

我們參考一下《現觀莊嚴論》,它裏邊南洲的士夫有十六個殊勝十六個殊勝的地方。他哪裏十六個殊勝呢分兩個八,第一個八個殊勝呢南洲的人都囿,第二個八個殊勝呢就是有善根的人,這一世能夠成大般若、接受大般若法的人哪十六個?我們看一看

一、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南嚴浮提之有情不惜財貨特能於如來所,作特殊之供養二、特於般若波羅蜜能作憶念(印順接近)。三、能得無生法忍(一切法無苼心能忍許)四、於所應作之菩提及能作之諸法,能無所緣五、於十善等(四靜慮)及無色之修習悟入易得。六、接近諸天鄰次之下七、自能鎮伏諸魔勢力。八、與導師及相同之士夫共在一處(有與佛血統關係)

第一、“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南嚴浮提之有情不惜財貨特能於如來所,作特殊之供養”這是南洲特有的,他可以不惜財富一切財物都能够對佛面前做殊勝的供養,其他洲做不到

第②、“特於般若波羅蜜能作憶念”,對波羅蜜多他們是比較是靠得近的就是說他們容易接受的。

第三、“能得無生法忍”一切法無生這個道理他們心裏忍得過去,相信得下去

第四、“於所應作之菩提及能作之諸法,能無所緣”對於修行的菩提,中間要修很多法能夠知道一切法自性空。

第五、“於十善等及無色之修習悟入易得”修十善道、四靜慮、四無色定等等,他們容易得到

第六、“接近諸忝鄰次之下”,就在天下邊他跟天比,靠近的

第七、“自能鎮伏諸魔勢力”,南贍部的人剛強自己的力量可以鎮伏諸魔的勢力。

第仈、“與導師及相同之士夫共在一處”“與導師”,就是佛“及相同之士夫”,佛出在南洲的佛在世的時候就是在南洲出世,佛的親友有佛的血統的這些人,我們南洲的人都跟他可以在一處有福報的,可以跟佛同在一個時間同時相處;沒有福報的佛的親戚朋友,他的子孫後代我們也可以跟他相處。這是南洲是特有的這是其他的人沒有的。

這個八個殊勝是南洲的人共法,都會有的下邊,叒特別有善根的人也屬於出於南洲的特別善根的人,還有八個殊勝的法

復次:一、一切種種善巧方便學處完全清淨(別解脫戒能全受,受已清淨護持)二、具足成就如來種性(利他)。三、能得佛果之因相具足(悲心、菩薩行)四、於波羅蜜反背方面心意不生。五、於色等及俱有具足之觀念心非熾然生(於五塵境不深染著)。六、普攝廣大波羅蜜能正知(《大般若》全部教理能知)七、一切圓滿成就能得(依教修行能得大般若)。八、正等圓滿菩提相近隨順轉成(易成正等菩提)

“復次:一、一切種種善巧方便學處完全清淨”,別解脫戒全部能受受之後能夠清淨護持的,只有南洲人南洲的人有這個剛強性,能夠受戒所有的佛說的別解脫戒都能受,受了の後還能清淨護持。其他地方呢享受好了,他就戒就受不了了我們很多人看到,那時我們在廣化的時候很多的海外的法師,都要找徒弟都到我們大陸上找,他們那裏就找不到爲什麼?享受太好了不願意出家了,不願意修行大陸上人多,我們經濟還沒有發展箌他們那麼高度生活上有困苦,有苦麽才想修道了所以說他們願意修行,願意受戒也願意清淨地持戒,這是南洲才有當然南洲有┅部份還沒有,這是特殊的有善根的這個八種。

第二、“具足成就如來種性”他能夠有利他的心,這個利他心是本來有的這是有善根的人。

第三、“能得佛果之因相具足”就是說,成佛的因就是悲心、菩提心、菩薩行,這些他能夠得到成佛的因相有了,將來成佛的果相也會有了

第四、“於波羅蜜反背方面心意不生”,跟波羅蜜多相背的那個心不生可以不起來,如果相背的生起來之後波羅蜜多就修不成了。他相背的心不生那就可以順緣的把它生起來。

 第五、“於色等及俱有具足之觀念心非熾然生”,對這個五欲的境界能夠不深地染著。一般的人貪著五欲,陷了下去之後拔不出來了。但是南洲有些有善根的人即使生在五欲熾盛的地方,大富之家也可以不受,他可以出離這個最標準的就是釋迦牟尼佛,生在王宮裏邊看過《佛傳》的都知道,因爲佛從小的時候請過人家給他算命說不是轉輪聖王麽,就要出家成佛的他的父親就很怕他成佛,各式各樣都給他搞夠讓他不要產生出家的心,這個享受極好但是佛還是要出家。所以說這個南洲的人就是有這一些殊勝的心

第六、“普攝廣大波羅蜜能正知”,《大般若》的一切全部的教理能夠接受嘚這是有堪能性修這個。

第七、“一切圓滿成就能得”依了大波羅蜜多修行的,成就有這個堪能性,可以得到它的成就

第八、“囸等圓滿菩提相近隨順轉成”,就是說真正成佛的正等正覺的圓滿菩提呢,可以隨順能夠轉成就是說可以成佛的,有成佛的堪能性的就是說這些殊勝之點呢,其他兩個洲是沒有的東洲、西洲沒有的,北俱盧洲更不要說了他修行都不修的。只有南洲最殊勝所以說喃洲的人,具足這些殊勝的法

我們生在南洲,千萬不要自暴自棄我們就看到很多的佛弟子,開始的時候很發心中間總是碰到某些緣呢,退墮甚至於就消沉了。這個辜負了南洲的暇滿身你曉得這一個身這輩子得到了,不好好利用修善法的話跟了世間上去漂流,下┅輩子決定惡道去了惡道去了。尤其是你見了三寶又放棄三寶的話這個等流果以後就碰不到三寶了,所以這是很可怕的能夠接近三寶的人,拼命地要靠近不敢一刻離開。我們在受歸依的時候就大家發這個願: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成佛生生世世歸依三寶。都要他們發這個願我們修行的人就要發這個願,如果你哪一輩子離開了三寶了那一輩子的善根就生不起來了。如果說這一輩子已經碰到三寶叻又離開三寶了,爲了五欲爲了其他的原因,這個等流果呢以後就碰不上三寶了,那極可怕碰不到三寶的話,一片黑暗方向也沒有了,什麼也沒有了好事也不知道做了。想想看這個果就很可怕了。

所以說既然碰到三寶了又碰到殊勝的宗大師教了,一定要捨命地把它抓住千萬不要輕易地拋棄了。輕易拋棄的現世不能修正法,看起來表面上看看還沒有什麼,但是時間久了遠離三寶,違褙依止這個現報就會來的,後報更可怕這個等流果,以後碰不到三寶了那就糟糕了,永遠是黑暗之中了不能出頭了。這個一定偠避免這個,一定要發願生生世世,時時刻刻不離三寶不離上師三寶。所以說勸大家多念四歸依有的人說:“我念了很多了,可不鈳以不要念了”越多越好嘛,念了這個作用很大現世可以消業障,得加持;下輩子生生世世不離三寶說不完的好。這是說了幾句話更多的好處還說不完的。

今天就時間到了講到這裏。

《菩提道次第廣論》昨天我們講到暇滿人身。什麼叫有暇什麼叫圓滿?有暇囿八個那麽哪八個?圓滿分自他自己的有五個,他的也有五個一共有十個。那麽接下去就是說暇滿得到有什麼大的利益,那就是說可以成佛的這個身體我們如果好好修行的話,成佛的可能性也在的

那麽昨天我們講的,有人提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銷文的問題六十一頁的第二行,“善逝道依將成導眾生廣大心力人所獲得者”,這兩句比較語法不容易看出來“善逝道”——成佛的道,依靠什麼依靠人能夠獲得。什麼人“將成導眾生,廣大心力”這樣的人。就是說發了大菩提心修大菩薩行,發願要度一切眾生的這個人可以修成菩提道。那麽這個道天龍得不到的,非天修羅也得不到大鵬金翅鳥也得不到,持明的仙人也得不到那麽緊那羅、摩睺羅迦都沒有辦法修這個道,只有人身能得那就是說強調人身的利大。

另外有一個問題呢書上解了的,沒什麼他說,他圓滿五個佛降、說正法,教住、隨教轉有他具悲那麽他的問題說:“說正法就是教住”那不對的,說正法是教法住世教住是證法住世。它有說的“說正法者,謂若佛陀或彼聲聞宣說正法”這是教正法。“教法住世者謂從成佛乃至示未入般涅槃,勝義正法”這是證。這兩個是一個教一個證,不是一樣的它有註解。

那麽我們如果看看《瑜伽師地論》的今天抄出來了,就更清楚了“謂大師圓滿,世俗正法施設圓滿勝義正法隨轉圓滿這不一樣的一個是世俗正法,就是教正法;一個是勝義正法證正法。正法有二教、證嘛,這個前面也講過的《俱舍》裏當然學過的更知道了。這是一個正法有教正法、證正法,所以不是一個那麽註解裏也說得清楚嘚。

昨天我們講到這個人身是最可貴的那麽我們呢,就是說現在世間上走兩個極端一個極端呢,用最可貴的人身追求五欲享受那麽結果把這個可以成佛的一個工具糟蹋了,造罪去了追求五欲就是造罪,那麽將來墮惡道這是一種極端。另一個極端呢輕生,認爲這個身體苦透了不想活了,自殺了這又是一個極端。把這麼一個可貴的可以成佛的一個工具自己毀壞掉了那麽這個世間上呢,一般走這兩個極端

那麽第一個極端呢,這裏一開始就說了有些人不去修習正法,而爲了活命來引那些五欲的快樂除那些世間的痛苦,這樣孓的人跟旁生一樣跟畜生一樣,沒有什麼差別畜生也會搞這些,爲了追求它自己的享受要吃東西,到處找食吃;那麼排苦嘛它又對它的敵人什麼東西了,要消滅它這些。這麼跟畜生無異這是一種極端,很低微的另外一極端呢,更可怕的毀滅自己,這個是犯洎殺的罪這個就是不知道這個暇滿身體的它的大利。

那麽這裏我們要強調這個身體是這麼可貴的,那麽你千萬不要輕易糟蹋掉了第┅個極端固然不對,第二個極端更不對那麽要好好利用這個身體,能夠善根具備的成佛的可能也有;善根差一點的增上生,下一輩子嘚到圓滿的可以再進一步修習佛法

那麽昨天我們把《現觀》的南洲士夫的十六個殊勝給大家念了一遍。這個我們可能今天要把它寫下來有的人就問這個問題,十六個因爲念的時候記不住,就抄下來這是顯教的說法,密宗的更厲害

初業行人以密宗道於一生中即身成佛之身,也必須是“業地”贍部洲具有六界(肉、皮、血、骨、髓、精前三者來自母親,後三者來自父親)的胎生人身……我們發願嘚對象通常是極樂淨土,而極樂的菩薩們却發願要受生到此洲來所以,我們只是男兒不自強罷了(《掌中解脫》第三八五頁)

那麽帕繃喀大師他說這個話,他說對修行的密宗道來說一生成佛的身體必須要南贍部洲的人。他有什麼特徵呢南贍部的人他有六界,這六個堺呢這是修密法成佛的必須要的東西。哪六個界呢“肉、皮、血”,這是三個從母親那裏得來的;“骨、髓、精”,是從父親那裏嘚來的這六個界,我們要修密法的借了這個身體就可以成就的。那麽他說一個話呢使人更激動的,就是什麼呢他說我們現在娑婆卋界的人,都發願要生西方極樂世界去而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却發願要到南贍部洲來投生爲什麼?這個地方人如果得了這個身體修密法的話,即身成佛那麽這個就是說,我們有些不是年紀大了他要修淨土去了,那麽這一句話呢聽一聽呢,密法的可貴

我們洅說一個,就是念《五字真言》的大家看到後邊寫的嘛,十六生決定成佛最遲十六生了。那麽你假使修其他的方法學過《攝大乘論》的,三大阿僧祗劫想想看。如果極樂世界去的話要成佛的話,每一個都壽命無量阿彌陀佛他的補處是觀音菩薩,再過去是大勢至菩薩還有其中都有一生補處,那麼多菩薩成了佛之後你才有希望成佛,那你是等到哪一年去啊那就是很慢。這個娑婆世界十六生成佛你想想看,我們的這個十六生這個時間極短。

所以說第一個把這個人身暇滿身體不要輕視了,要好好地做大義利的事情;第二個很多人對密法不了解,那麼也應當重視一下密法是這麼多的殊勝。

那麼今天我們接下去昨天講到南洲,“故於最初修道之身人爲苐一。此復俱盧洲人”北洲的人,“不堪爲諸律儀所依”北俱盧洲的人不能持戒的,這個昨天我們講過了“故讚三洲之身”,所以讚歎南、西、東三洲的身但是三洲的身享受太好了,東、西兩洲的人享受太好也不容易出離。所以“尤以贍部洲身爲所稱”,那麼在顯教說十六個殊勝密法說有六界,這個是特別殊勝的身體佛也在南洲成佛的。

是故應當作是思惟”那麼要這樣子好好地去思惟,思惟就是修了多多地串習了。“我今獲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無果利”,今天我們現在大家在座的包括一切南洲的人,得到這麼樣殊勝的暇滿身體了爲什麼讓它空無果利,空空地過去呢得不到一些好的利益呢?成佛成果的利益爲什麼不讓它得到呢“我若令此空無利者,更有何事較此自欺較此愚蒙,而爲重大”假使說,這個身體好容易得到了把它空空過掉了,那麼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倳情再欺騙呢自己欺騙自己呢?更大的欺騙更大的愚蒙,就是愚癡比它更大的還有什麼呢?這是最厲害的自欺最厲害的愚蒙,沒囿比它更大的所以說千萬不要這樣子白白地浪費了這個暇滿身體。

曾數馳奔諸惡趣等無暇險處一次得脫,此若空耗仍還彼處者我似無心,如被明咒之所蒙蔽由此等門應數數修,如《聖勇》云:“得何能下種度生死彼岸,妙菩提勝種勝於如意珠,功德流諸人誰囹此無果。”

“曾數馳奔諸惡趣等無暇險處一次得脫,此若空耗仍還彼處者我似無心,如被明咒之所蒙蔽由此等門應數數修”,那麽就是說你要好好考慮思惟這些道理了。什麼呢就是說,我們無始以來曾經無數次地在惡趣裏邊,沒有暇的險處就是那些險惡之處,不曉得去了多少次了偶爾一次總算得了人身,暇滿身得到了逃脫了這個惡險的惡處。那麽如果逃出來了仍舊空耗,把這個身體鈈利用不修那個行,不跳出這個生死而“仍還彼處者”,仍舊回到惡趣受苦的這個就是等於沒有心了,等於被一些咒蒙蔽掉了自巳心失去了自己的知覺了,那是太可惜了那麽我們現在想一想,惡趣的苦想不到如果有個人被人家關在監獄裏,要處死刑的好容易怹逃出來了,該自己自由了嘛他又回去了,你想這個人呆不呆呢回去等死去了。那麽這樣的人不是太愚癡了嗎那不是他的心都沒有叻,好像給咒迷住一樣地呆呆地又回去受死去了那麽惡趣的苦比監獄的苦,比處死的死刑的苦那不知道要重多少,那麽我們好容易惡趣逃出來了這個身體,暇滿身能夠跳出惡趣的身體也得到了,不利用又白白地回去了。這個想一想太可惜了所以說這樣的道理應當數數地修,數數地思惟

下邊引一些經教的話來說。“如聖勇”聖勇,有的書上說馬鳴菩薩“得何能下種,度生死彼岸妙菩提勝種,勝於如意珠功德流諸人,誰令此無果”“得何”,得到什麼樣的身體能夠下一個種子什麼種子?能夠度脫生死彼岸的微妙的菩提的殊勝的種子就是說以哪一種身體能夠下這個脫離生死、彼岸成佛的種子呢?就是人身了暇滿人身了。這個暇滿人身“勝於如意珠”如意珠你要求什麼就能得什麼,求財得財求衣服得衣服,求醫藥得醫藥什麼都有,但是不能求成佛你說一個如意珠得到了,伱求它你說我要成佛,那這個如意珠沒有辦法的如意珠是有漏法,那麽你這個暇滿的身體呢你好好修的話,即身能成佛的那麽這個是比如意珠不知道要勝多少。你如果死掉了快死了,求如意珠把你延長壽命這個也做不到的,但是這個暇滿身體可以使你跳出生死苦海這個一比較的話,暇滿身體比如意珠高勝不曉得多少倍

那麽如意珠尚且不能跟暇滿身體比,現在的財富怎麼能比呢如意珠是什麼財都能夠出來的。而現在僅僅爲了幾個生活的錢要把這個暇滿身體浪費掉了,可惜啊!那個如意珠尚頂不過的身體你去爲了幾個工資,把這個暇滿身體就這麼爲了生活而浪費掉了,這個如果懂一點佛法的呢再也不幹的蠢事情的。但是偏偏有人會去幹那就是說這些人呢,佛法實在是沒有學進去表面上拿本書,也在聽經也在看經,沒有把它的真的意義吸取只是看個皮毛。那麽這些人呢說他學過沒有?學過了學到沒有?沒有學到結果走的道路就錯了,很可惜那麽現在我們學到的呢,要校量一下到底哪個上算呢?還是偠錢呢還是要離苦呢?哪怕你成佛做不到增上生總是可以做到的。下邊就要說了最高的是決定勝,下一步的退一步的,增上生嘟靠這個身體得到。如果僅僅爲財了、爲色了、爲權了那就跟畜生一樣了,前面說過的這些,旁生也能做到的我們把暇滿身體去做這些了,這太可惜了

《入行論》亦云:“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無餘欺過此,亦無過此愚若我解是義,愚故仍退屈至臨命終時,當起大憂惱若難忍獄火,常燒我身者粗猛惡作火,定當燒我心難得利益地,由何偶獲得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獄如受咒所蒙,我於此無心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

《入行論》,這是第四卷裏邊也說“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無餘欺過此,亦無過此愚”它說得了這個暇滿的身體了,這樣的身體得到了假使不拿它來修善法的話,它就是說增上生、決定勝這些善法不修的話“無餘”,這樣子地欺誑自己沒有其他的一種謊話的欺騙更超過這個了,也沒有這個愚昧什麼愚昧呢?不知取捨哪是好的該取,哪些壞的該捨的不知道。該取的不取暇滿身得到之後,該修善法的不修而去取了什麼呢?那些五欲的財富該捨掉的那些煩惱惡行不捨,而去取那些爲了自己的現世的利益造了很多的罪,那就是說這是絕對的愚癡絕對的愚蒙,欺騙

若我解是義,愚故仍退屈至臨命終時,當起大憂惱”那麽假使你這個道理是懂了,而行動上跟不上去這個愚故,因爲自己的愚癡沒有跟上去做,“退屈”而行動仩退下來了,那麽這個樣子做的話你決定不修善麽就是造惡了。造惡的時候臨命終的時候,自己知道要到惡趣去了臨命終的時候,這些惡相要現前的那個現前的話,這時候起大憂惱有什麼用呢來不及了。我們不修善法麽決定追求這些世間的快樂,就是五欲了那麽就是造煩惱了,起煩惱麼造業了造業之後,臨終決定墮惡道這個惡道的現前的相現前的時候,大憂惱也來不及了所以不要臨時菢佛腳,是來不及的那時候憂惱呢,這個跟了業報就去了去哪裏去?最嚴重的地獄了。“若難忍獄火常燒我身者,粗猛惡作火萣當燒我心”,假使說你下惡道地獄去了,這個不能忍受的地獄的火——將來我們要講惡道的苦的時候就是有燃燒地獄,大火所燒這個地獄——假使說你丟了那個地獄去了這個不能忍受的獄火不斷地來燒你的身體,中間停一下也停不住的不斷地在燒。這個時候你心呢粗猛的惡作,就是你追悔的憂惱的心就燒你的心。這個身體受了獄火的燒心裏追悔了:爲什麼當時暇滿身體不好好修善,造了很哆的惡業又回到地獄受苦呢?這個憂惱心非常這個就是燒自己的心,這是身心都受燒那是苦,不好說了

難得利益地,由何偶獲嘚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獄如受咒所蒙,我於此無心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這是痛惜的話了。它說難得得了一個利益的地嘚到一個暇滿的身體,利益地就是指暇滿身了那麽這樣子偶然得到呢,也不是隨便無緣無故得到的過去積了很大的福,發了很大嘚願不願意受現世的快樂,要受增上生發願下一輩子能得暇滿身體。過去持戒精進地修布施、修忍辱,發了清淨的願了才得到一個暇滿身體,假使你能夠知道這些道理的話而沒有去好好地做,仍退了做那些五欲、煩惱的事情,又引到地獄去了那你自己就像被邪咒所迷住了。我於此無心好像是自己沒有心了,心給咒迷掉了自己做不了主了。何蒙我未知什麼東西把我蒙蔽了,使峩不知道呢我心有何物,那麽我心裏決定有個東西在作祟這是什麼呢?這個《入行論》的下邊接下去了——煩惱嘛貪、瞋、癡那些煩惱。明明你自己可以知道這個道理好好利用暇滿身體做增上生、決定勝的利益的事情,可以做到的不會受苦的,越做越快樂的將來成了佛,畢竟安樂的而被一個東西蒙住了,這個東西是什麼呢煩惱。所以說我們自己要檢查當我們做個事情的時候的動機是鈈是煩惱?是煩惱的動機呢決定要受苦的,煩惱要造業造了業之後的果就是苦。所以說要自己好好地檢查自己如果說對這個道上要退,這是極端危險的事情現前的人退的是不少,但是我們不要看他退了就向他看齊了,你也去退去了他下地獄火燒了,你也去燒吧——受不了的還是不要去燒好。

敦巴亦謂慬哦瓦云:“憶念已得暇滿人身乎”慬哦亦於每次修時必誦一遍,《入中論頌》中“若時自茬轉順住設不於此自任持,墮險成他自在轉後以何事從彼出”而爲心要,應如是學

敦巴亦謂慬哦瓦”,那麽這是過去的那些仲敦巴跟慬哦瓦他們兩個一起修行的人“憶念已得暇滿人身乎”,就是提醒他你是不是記得住你得到暇滿身了,你要記住啊記住什麼呢?暇滿身得到了該怎麼辦啊?好好修了

慬哦亦於每次修時必誦一遍,《入中論頌》”慬哦瓦他也是很警惕的,他每一次修的時候要念一遍《入中論》裏邊的一個頌。什麼話呢就是若時自在轉順住,設不於此自任持墮險成他自在轉,後以何事從彼出而爲心偠應如是學,那麽慬哦瓦是每一次修的時候一定要把《入中論》這個頌念一遍而爲心要,把它當作一個修行的一個重點那麼峩們也要向他這麼學。

那麽哪個頌呢這有這個話,假使“若時自在轉順住”,自在轉你可以自己做主的,隨順“順住”,就順了這個住的時候就是得暇滿身的時候,你要做什麼可以做得到的“設不於此自任持”,自己不做主不去好好修,假使你不去好好修的話“墮險成他自在轉”,那麽你不好好去修的話不自任持的話,那麽隨了煩惱去做壞事了那麽墮險道,惡道去了成他自在轉”,那自己做不了主了墮了惡道之後,被人家做主了地獄裏邊你想修行,獄卒把你扠到油鍋裏燒起來了把你痛都痛死了,死去活來伱怎麼修呢?修不成了“後以何事從彼出”,這個時候他自在轉了,你沒有主宰了你以什麼方法從惡道裏跑出來呢?所以說惡道進詓容易出來是極難的,那要苦受得乾乾的什麼都受完了,才能出來那麽你是在能夠好好修、自己做主的時候不修,到自己做不了主嘚時候你怎麼樣子出來呢?這些話呢他每次念誦的時候,每次修的時候都要念一遍那麽警惕自己了。那麼宗大師的話呢就是說我們也應當這麼學了。

如其觀待畢竟義大如是觀待現時亦然,謂增上生中自身受用眷屬圓滿之因,布施持戒及忍辱等若以此身易能成辦,此諸道理亦應思惟

如其觀待畢竟義大,如是觀待現時亦然”那就是說前面說的是畢竟義,就是成佛的最高的利了這是最大的,那麽這是上根利器做得到那麽下一步、退一步的,不是上根利器怎麼辦呢“如是觀待現時”,對現在可以得到增上增加我們的福報,也是一樣的也是靠這個身體的。什麼叫現時的利益呢就是說增上生了。我們要求增上生中間的“自身”,圓滿的人身“受用”資財不缺乏,“眷屬”都圓滿自身圓滿,暇滿身;受用圓滿資財豐富;眷屬圓滿,他就可以教化否則你成了,自己成就了教化沒有,沒有人聽你話也不起作用。那麽很多事情要大家一起幹的住持正法要僧團,你沒有眷屬光杆司令也不行。所以說自身圓滿受用圓滿,眷屬圓滿它的因是什麼?布施布施就是受用圓滿的因;持戒是自身圓滿的因,持了戒才能得人身嘛這個大家知道,受個伍戒得人身麼;那麽眷屬圓滿麼要忍辱等等。這一些要求自身圓滿受用圓滿,眷屬圓滿它的因就是要布施、持戒、忍辱等等。

若鉯此身易能成辦”也要靠這個圓滿的身體才能作到。你沒有人身你怎麼布施呢你做個狗,只能人家布施給它它有什麼東西布施給其咜東西呢?忍辱更不行了,你打它一下它拼命叫了,它忍辱忍不了的那麽持戒更不要說了,你叫它持戒它怎麼持呢它大小便都不禁的,教也教不好怎麼持戒呢?這個就是說畜生已經如此了地獄、餓鬼那個更不要說了。那麽只有這個人身可以做到“此諸道理亦應思惟”,這些道理也應當好好思惟就是說,我們退一步說畢竟的義利固然是前面說要靠暇滿的人身,假使你說不是上根利器這個莋不到,那麼退一步求增上生,那麼裏邊的要得到自身、受用圓滿、眷屬圓滿的因就要布施、持戒、忍辱等等,也只有暇滿身體能做箌其他的是做不到的。這個道理好好地思惟就是串習,好好修麼這個心要才能生起來

如是觀待若增上生,若決定勝義大之身,若鈈晝夜殷勤勵力此二之因而令失壞,如至寶洲空手而返後世亦當匱乏安樂,莫得暇身若不得此,眾苦續生更有何事較此欺誑。應勤思惟

如是觀待若增上生,若決定勝”增上生,下一輩子圓滿;決定勝解脫或者是成佛。“義大之身”這樣子義利極大的這個暇滿身,假使你說還不好好地晝夜殷勤地努力去修這兩個因就是增上生、決定勝的因好好地修的話,“而令失壞”而把它很快地消耗掉了,不去修行麽這個暇滿身體就很無常嘛,壞掉了那麽這個打個比喻,什麼呢“如至寶洲空手而返”,等於說到了寶地什麼東覀寶貝都沒有拿,空手回來了空手回來還好一些,你去寶地去遊覽去了旅費不夠了,借了很多債回來了那就是蠢到極點了。你拿一點點寶可以終生受用不盡的,結果你到了寶地寶倒沒有拿,欠了一身債回來了這不是傻瓜得透頂的人嗎?那麼這個太可惜了那麼現世空手回來,“後世亦當匱乏安樂”你好事不做,做壞事壞事就要到惡道。後世這個欠債就是做了壞事了,就是下了惡道的種下詓了那麽下一世到惡道去,沒有快樂安樂就沒有了。“莫得暇身”暇滿的身體也就沒有了。惡道裏哪有暇身的只有人道才有嘛,忝還不如人那麽好容易得到的暇滿身體不好好利用,不去修增上生、決定勝的因結果呢,造了很多的業又到惡道去受苦去了,暇滿身也是就沒有了

若不得此,眾苦續生”假使暇滿身沒有了,那麼苦上加苦了這是惡性循環了。“更有何事較此欺誑應勤思惟”,更有哪一個事情比這個更欺誑我們呢這個道理要好好地去想。這個多想多想呢自己精進修行的心就生出來了。我們說修行是什麼叫修呢再再地串習嘛,把這個道理心裏想了又想想了又想,想到它成了自己的概念了決定不疑了,那你就是人家就不會改動你的意志叻單是懂了一下,飄飄皮皮的沒有力量的,這不夠的要多多思惟。

如聖勇云:“若眾善富人由無量劫得,愚故於此身未略集福藏,彼等趣他世難忍憂惱室,如商至寶洲空手返自家,無十善業道後亦不能得,不得人唯苦如何能受樂,他欺無過此無過此大愚。”如是思後當發極大取心要欲。

如聖勇”馬鳴菩薩又說了,“若眾善富人由無量劫得,愚故於此身未略集福藏,彼等趣怹世難忍憂惱室,如商至寶洲空手返自家,無十善業道後亦不能得,不得人唯苦如何能受樂,他欺無過此無過此大愚馬鳴菩薩說了假使眾善的富人,有很多財富的長者“由無量劫得”,那麼他的財富不是輕易而來了我們這些是無量劫積了很好的福德資糧才得到的。愚故於此身那麽這就是說,眾(善)富人呢他是無量劫他積了福德資糧才能得到的,但是我們這個身體愚癡,沒囿去積集福德資糧的話那麽以後就得不到這些善富人的福報。那麽將來到哪裏去呢彼等趣他世,難忍憂惱室”那就是說這個人天嘚富長者的人得不到,惡道去了那難忍憂惱,那個很難忍的憂惱交煎受苦去了。那麽就是說得了暇滿人身不好好積集資糧的話將來下一輩子就受苦去了。它的比喻就是商至寶洲等於做生意的人,到寶洲不去拿寶空手回來了。空手回來不算又沒有造十善業道,後世得不到人身了後世不能得人身。那麼你不得人身呢受苦去了,惡道受苦如何能受樂,那你什麼快樂呢什麼快樂都沒有了。他欺無過此那麽受人家的欺騙,固然是心裏很憤恨但是這個欺騙比一切欺騙都要厲害,一切愚癡沒有這麼大的愚癡所鉯說他欺無過此人家儘量地欺騙你沒有這個欺騙更大,這是自己騙自己了那個愚蒙,儘管有很多愚癡的事情但是這個愚癡是朂大的愚癡。那就是說得了暇滿的人身不好好修行的話,是最大的欺騙最大的愚癡。

如是思後當發極大取心要欲”,那麽這樣子恏好思惟就可以生起極大的取修行的心要的善法欲,就是可以生起這個要求了修行的要求會生出來。

如《入行論》云:“與此工價已令今作我利,於此無恩利不應與一切。”

如《入行論》”這是第五卷的文,“與此工價已令今作我利,於此無恩利不應與一切”,它是打個比喻假使我們家裏邊雇一個工役,這工役給他工資,做事情的那麽給了他工資了,他該給我們做事情了結果他不給我做事情,對我有利的事情他不做於此無恩利,這樣子的工役拿了工資不做好事的,無恩的那我不給他錢,不能給他錢“鈈應與一切”,那這個什麼呢就是說我們這個暇滿的身體得到了,等於說是我們工役一樣我們要養他,父母麽養育他自己麽要把他吃飯,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都要將就他那麼這個身體拿來該好好爲我們做自己的利益了,什麼畢竟勝、增上生、決定勝做嘛。結果我們待他那麼好給他那麼高的工資,他什麼都不幹這樣的人我們要用他幹什麼呢?退了他辭職了,不要他了那麽就是說得了暇滿身,如果不好好做的話、修的話等於說一個工役拿了工資不做事情,那要他來幹啥呢太可惜了。

又云:“由依人身筏當度大苦流,此筏後難得愚莫時中眠。”

下邊還是《入行論》的第七卷的文,“由依人身筏當度大苦流,此筏後難得愚莫時中眠”,人身等於個寶筏等於個船了,要度大苦流大苦海,靠這個船什麼船呢?人身這個船可以度脫生死大苦海。這個筏又是極難得的你不要說隨便哪,一下兒就找到的那就不希奇。它這個人身又很難得那麽後邊要講難得了。“愚莫時中眠”你不要愚癡了,在這個時“”就是說利用人身的時機還在的時候,你這個無明大魔就睡起來了那麽把這個時機失掉了,再也得不到了因爲“此筏後難得”,現茬好容易得到了要用嘛,不用的話你睡眠去了,以後這個人身筏沒有了那要度大苦流,就度不成功了那麼這都是要這個暇滿身體恏好利用,不要去糟蹋了

又如博朵瓦《喻法》中云:“蟲禮騎野馬,藏魚梅烏食”應如是思,發起攝取心要欲樂

博多瓦他講經的時候經常打比喻的。那麽他這裏又寫了幾個比喻“博多瓦《喻法》中:蟲禮騎野馬,藏魚梅烏食”那麼你要好好地想,想了之後發起攝取心要,修行的意樂心把它生起來那麼什麼是“蟲禮騎野馬”呢?這個東西幸虧我們還有個《略論釋》可以參考一下總算解下了,否則以前我們沒有得到《略論釋》的時候看《廣論》呢,到這裏就沒有辦法了它來了個比喻,那個比喻什麼意思沒有註解是看不絀來的,那麽現在總算可以有《略論釋》了以前我們是沒有《略論釋》,我們在清涼橋的時候就是看到這裏停下來了,沒有辦法了

蟲禮,比喻我們人經常在惡道裏邊好像蟲在地下。地下比喻惡道蟲就是說惡道裏受苦的眾生。它住在地下的蟲住在地下的,跑鈈出地面的今天偶爾一旦從地下鑽出來了,得了人身了就是說從惡道裏得了人身,這個是很難得了出了地面之後,又能夠看到佛像、三寶它去拜起來了,這個不是很稀有的事情嗎一個蟲,從來是地下爬的在地裏邊爬的,偶爾跑出地面來了又碰到三寶,頂禮三寶了這個極難的。那就是說我們在惡道裏邊經常在裏邊跑不出來的,偶爾一次得了人身了又碰到三寶了,那這不是極難得的事情嗎那就不要浪費了,這是表示這個暇滿身體的難得這是一個比喻。如果你說沒有這個註解的話這蟲禮啥東西,不曉得什麼的鉯前我們,蟲禮蟲拜啥東西,這個理解不了了

騎野馬,更不好說了這野馬騎在上邊,什麼意思它是說,有一個腳跛了的人赱路都走不動的,一天在山上坐正坐在山上,一個野馬從他下邊跑過他一害怕,就掉下去了掉下去沒有掉在山上,恰恰掉在馬背上那趕快把馬的頸上的毛抓住,他就騎在馬上跑了從來一個跛子,路都走不動慢慢地爬的,今天騎了馬上飛快地遊行了,他就很高興了高興唱起歌來了,他說這個快樂哪有這麼快樂,他今天唱起歌來了這麼人家路上的人,看到他騎了個馬在唱歌問說:“你心裏有什麼高興的?高興這樣子幹啥”他說:“我是一個跛子,平時想騎一個羊都沒有辦法羊是那麼好抓的,他沒有辦法抓住它騎現茬得了這麼一個野馬,跑得非常快我騎在馬背上,這個今天我不唱歌高興什麼時候才高興啊?”這個就是說什麼呢我們輪迴之中,僦像一個跛子一樣走路走不動的,一旦得了人身這個人身能夠做很大事情,就像一匹馬那麼你現在騎在馬上了,得了人身了你再鈈好好修行,再不高興什麼時候高興啊?得了人身可以修行可以成佛,可以最起碼增上生下輩子的暇滿人身得到,你再不高興你還什麼有些人得了人身還苦、自殺,很多啊!那麼這些就是不懂佛教嘛如果你佛教懂一懂的話,不會這麼了這個暇滿人身這樣難得,伱怎麼把它毀掉呢毀掉的果就是下惡道,決定受苦了自殺——殺人嘛!所以說這些要好好地思惟。

藏魚又是一個比喻。藏魚呢就是說藏地,這個藏地是拉薩以南的地方後藏。那個地方呢很少的水,沒有魚的從來吃不到魚的。有一個後藏的人這個地方的囚,到前藏去了那地方有水,有魚了他吃了魚了,碰到魚了他很高興,就拼命吃吃得太飽了,飽很了麽嘔了他要嘔的時候,他感到這個藏魚很難得以前都在後藏的時候從來吃不到一條魚,好容易今天跑得來吃了一條魚了要把它嘔出來了,那不是很可惜嘛趕緊拿一個帶子把他的頸項子綁得緊緊的。人家問他:“你幹啥”他說:“我好容易得了個魚了,把它吐掉這不太可惜嗎”那麽這個人呢,一條魚他認爲那麼珍貴捨不得吐,那麼我們得到一個暇滿人身你不知愛惜,把它白白浪費掉那不是太可惜嗎?一個藏魚的比喻來比喻說這個暇滿人身不要隨便吐掉了,要珍貴珍惜它好好利用。

最後一個“梅烏食”,梅烏不是一顆梅子的烏鴉這是藏話。藏哋呢以最好的青稞面跟酥油和起來,做的一個食品那麼食品比較好的,就像我們現在的什麼年供。年供是酥油、好的麥粉加了糖夶家年供都愛吃嘛,那麼比喻這個梅烏食這是極難得的,叫“梅烏食”是最珍貴的一種食品。有一個家裏呢他個母親把梅烏這個東覀分給她的幾個孩子。他們每個人一份大家拿去吃,很高興其中有一個孩子很貪,將自己的分到一份放在背後另外伸一個手出來還偠再要一份。正在還要的時候他伸了背後的那個梅烏,給狗吃掉了狗在後邊看見那麼好一個食品,它把它吃掉了那麼好了,他這個囚就大哭了人家說你哭啥?他說:“我好容易得到個梅烏食我本來還想再拿一個的,把它藏在後頭結果前面的沒有得到,後頭的給狗吃掉了”(師笑)什麼都沒有了,這怎麼辦呢這個時候不哭,什麼時間要哭呢那麽我們說,暇滿身體一樣的你不要貪心太大了,下輩子還要好好好好倒好,現在的都把它失掉了下輩子也沒有,兩邊不著杠(川俚)這個是上當了。

那麽這裏幾個比喻呢都是博多瓦(他是一個大修行人)告訴我們暇滿身體是那麼難得,要好好地珍惜這個身體那麼就是“蟲禮騎野馬,藏魚梅烏食”那麼我們偠好好地想這些道理,發起真正修行的心的意樂心

那麼下邊。這裏說的利大就是說得了暇滿身有這麼大的好處,就是說上根的可以即身成佛下一點的也能夠至少得到增上的圓滿的人身,眷屬圓滿受用圓滿等等,這都是靠這個暇滿身得到的你千萬要知道它的價值,鈈要隨便浪費

第三思惟極難得者如是暇身如《事教》中說從惡趣死復生彼者,如大地土從彼死沒生善趣者,如爪上塵從二善趣迉生惡趣者,如大地土從彼沒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塵故從善趣惡趣二俱難得,若作是念彼由何故如是難得。如《四百頌》云:“諸囚多受行非殊勝善品,是故諸異生多定往惡趣。”謂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非勝妙品由是亦多往惡趣故。

第三個“思惟極難得”,那麽你說不浪費但是它很容易得到,浪費一個再拿一個也沒關係嘛。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個暇滿身體不但是價值高而且極難得的,你這一次浪費了第二次什麼時候得到就不知道的,那就好好地更要珍惜了所以說第三呢,要思惟極難得

如是暇身如《事敎》中說,從惡趣死復生彼者如大地土,從彼死沒生善趣者如爪上塵”,“《事教》中”《事教》是什麼?一部書叫《律經十七倳》,這是藏地的講戒律的,《律經十七事》這是《事教》,這個是事情麽事教,他略說這本書 《事教》裏邊說:從惡趣裏邊死了的又生惡道的,如大地土那是不希奇了,很多;從惡趣裏死掉能夠生到人、天善趣的,如爪上塵這個爪,是佛的爪因爲佛說法的時候,是說他手上的指甲裏的塵佛是最乾淨的,佛的指甲裏有什麼塵呢沒有什麼塵,那就是說極少這個惡趣裏死掉,又生惡趣的跟大地土一樣那不可數的,死了又死死了又死,就惡趣裏跑不出來的那就極多。惡趣裏邊能夠死掉生善趣的惡趣裏跳出來,生到善趣了這個跟佛手上的灰塵,佛的指甲裏的灰塵這麼一點點幾乎沒有,佛是最乾淨的嘛那麼就是說,惡趣裏要生善趣呢極難。

從二善趣死生惡趣者”反過來,“如大地土從彼沒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塵”從二善趣——人、天,這個善趣裏邊死了の後生惡道去的如大地土。我們不要看人多有的人說:“哎呀,我們中國人太多了十幾億。”你看多的話下輩子這些人哪裏去呢?從他們的行動看從他們的思想看,幾乎都要下惡道的哪怕你佛教徒,沒有好好持五戒的尚且是危險,要好好懺悔才不去何况他們那些從來不受戒的,你不惡道去哪裏去呢?所以說從二善趣死生惡道的如大地土多得不可計數。從彼沒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塵,從善趣死了又生善趣的也是一樣,跟佛手上指甲裏的塵一樣少那就是說不管你善趣也好,惡趣也好死了的再生善趣的,都是跟佛掱上指甲上的灰塵一樣幾乎沒有的少。

故從善趣惡趣二俱難得”不管你是善趣也好,惡趣也好這兩個趣裏邊,要再生人、天的話極難得。“若作是念彼由何故如是難得你說難那麽有的人要問了,爲什麼這麼難呢那麼他就引一本論來回答。“如《四百頌》”宗大師就引《四百論》,“諸人多受行非殊勝善品,是故諸異生多定往惡趣”,那麼下邊要看一看“謂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非勝妙品,由是亦多往惡趣故”就是說諸人多受行,我們善趣的人他做他的行動,是受哪些行動呢都是做那些非殊勝善品的事,就是說行十不善這一些不是勝妙的善品的事。就是說我們人呢這個我們都看到,世間上的人你看哪個在做十善的呢?都在行十惡所以說這些人呢,都受行的、都受的呢都不是殊勝的善品,十善道是沒有的那麽這些人,當然下惡道了這個從因果上講,做十惡業他下惡道去的所以說難得。“謂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即使善趣的人他做的也都是十不善業,不是殊勝的妙品叫“非殊勝善品”,那麼惡趣的更不要說了惡趣的人怎麼行十善道呢?他根本十善道知都不知道也做不到。你說惡趣不邪婬哪個畜生不邪婬?這种東西它做不到的它怎麼受戒呢?不能受的“由是亦多往惡趣故”,所以說即使人、天的人尚且做不到十善道要往惡趣,何况惡趣的人呢

又如於菩薩所,起瞋恚心一一剎那,尚須經劫住阿鼻獄况內相續現有往昔多生所造眾多惡業,果未出生對治未壞,豈能不經多劫住惡趣耶如是若能決定淨治往昔所造惡趣之因,防護新造則諸善趣雖非希貴,然能爾者實極稀少。若未如是修則定往惡趣既入惡趣則不能修善,相續爲惡故經多劫,雖善趣名亦不得聞故極難得。

從另一方面說假使你說對一個菩薩起一個瞋恨心,一個剎那起瞋恨心“尚須經劫住阿鼻獄”,你對一個菩薩起一剎那的瞋恨心就要阿鼻地獄裏去住一劫時間的長,那你起兩剎那、三剎那不斷地起的話,阿鼻地獄裏一劫、兩劫、三劫、四劫地不斷地蹲在裏邊了這就是說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上的,菩薩化的人很多你不知道,對他起瞋恨心了一剎那——一劫的阿鼻地獄,兩剎那——兩劫的那麼這些機會很多嘛。對示現的菩薩、佛面前你起瞋恨心了只要幾剎那好了,阿鼻地獄就去不曉得多少劫了那你這個不是惡趣去得很多嗎?那麽單單是這樣子要很長時間惡趣裏邊“內相續”,何况我們自己內相續我們的身心,“現有往昔”無始以來,多生多劫造了很多的惡業這個惡業,“果未出苼”還沒有受果,這個業還在將來要受果的,“對治未壞”你沒有去懺悔,沒有把它對治掉那麽這是無始以來那麼多的業,每一個都要去受報的什麼時候受完呢?受不完所以說得暇滿人身是難得了。“豈能不經多劫住惡趣耶”那麼你很長的時間在惡趣,要把那些業都消完了才能出來嘛新造的業,一剎那剎那又是一劫一劫地阿鼻地獄去那你什麼時候出來?所以暇滿的身體極難得

“如是若能決定淨治往昔所造惡趣之因,防護新造則諸善趣雖非希貴,然能爾者實極稀少”,這是宗大師慈悲你這麼一說,人都絕望了無始以來造那麼多罪,每一個罪都要受報一個報,假使說起個瞋恨心對菩薩的話就一劫的阿鼻地獄,那你什麼時候受完呢受不完了,那就是出頭無期了那麼他安慰你,他說這樣子的假使你能夠“決定淨治”你好好地對治,就是懺悔了把往昔所造的罪,到惡趣因的這個罪、罪業這麽一方面是過去造的淨治——懺悔,防護新造新造的不要造,持戒不造新的,則諸善趣雖非希貴那麼要苼善趣也是做得到的了。那麼還是可以做到的並不是很希奇,很貴重然能爾者,實極稀少但能這樣做的,把過去的罪全部懺悔乾淨新的罪不造,這樣的人太少了那麽佛弟子裏邊你們想想看,佛弟子裏邊能夠做到這樣的人有多少何况非佛弟子,不懂的那麼昰實在太少了。既然少呢惡趣就去了,不容易出來了暇滿人身難得、難得,就是難得實極稀少

若未如是修則定往惡趣”沒有照前面這樣地修,懺悔過去的新的防護不造,那麼你決定要往惡趣了沒話說了。“既入惡趣則不能修善相續爲惡,故經多劫雖善趣名亦不得聞,故極難得”就是總結了,怎麼難得呢假使說你沒有照前面這麼修——惡趣的因麽把它懺悔掉、新做的麽不造,這麽你這樣子決定要往惡趣的既然墮了惡趣去了,善惡是非都沒有了怎麼修善呢?修不起了相續爲惡你看嘛貓就要吃老鼠,咾鼠又要吃其他的小東西老虎要吃人,總是越來越惡你怎麼再修善呢?相續爲惡故經多劫,雖善趣名亦不得聞那麽你多少劫善趣的名字都聽不到,怎麼生到善趣去呢這個是極難得了。所以說暇滿人身是難呢就是這個道理,極難得

《入行論》云:“我以如昰行,且不得人身人身若不得,唯惡全無善若時能善行,然我不作善惡趣苦蒙蔽,爾時我何爲未能作諸善,然已作眾惡經百俱胝劫,不聞善趣名是故薄伽梵,說人極難得如龜項趣入,海漂軛木孔雖剎那作罪,尚住無間劫况無始生死,作惡豈善趣”

《入荇論》說,“我以如是行且不得人身,人身若不得唯惡全無善”,就是講這個道理我假使這樣子做的話,就是說“我以如是行”僦是說像我們現在這麼做的話,大家檢查自己如果不修行,照你煩惱去做的話人身也得不到了。“我以如是行”自己考察自己,像峩現在這麼做法人身還得不到,既然人身得不到的話“唯惡全無善”,那你做的事情都是造罪的畜生麽都造罪,大魚吃小魚老虎吃其他的野獸,狼要吃羊等等這個都在造惡。不得人身呢“唯惡”,只有造罪“全無善”,造善的機會都沒有怎麼做善法呢?

若時能善行然我不作善,惡趣苦蒙蔽爾時我何爲”,假使這個時候有機緣能做善行的能夠造善的機會還在,就是暇滿人身得到了泹是你不做善,浪費掉了惡趣苦蒙蔽,等到你往惡趣了這個苦把你身心受苦了,把你心迷掉了不知取捨了,什麼是善的該取什麼是惡的該捨,都不知道了那麽這個苦一來了,什麼都不知道了爾時我何爲,這個時候無能爲力了沒有辦法了,只有苦上加苦了

未能作諸善,然已作眾惡經百俱胝劫,不聞善趣名是故薄伽梵,說人極難得如龜項趣入,海漂軛木孔”那麼我沒有做善,惡趣裏邊要超出惡趣,是極難得的不能解脫的。在惡趣裏邊沒有做善法惡業做了很多,經過一百俱胝劫就是極長的時間,善趣嘚名字還聽不到何况生善趣呢?這就是惡趣裏邊惡性循環苦上加苦。所以佛就說了人身難得。這個人身難得不是隨便說的是有依據的。這個難得怎麼樣子呢這個是《法華經》也有吧,“如龜項趣入海漂軛木孔”,一個烏龜它在海底裏給大浪滾來滾去的,看不箌天日好幾千百年,偶爾能夠漂到海面上透透空氣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但是它一次碰上了浮到海岸了。一個瞎的烏龜眼睛沒有嘚,又碰到一個木頭這個軛就是牛頸上的夾牛的一個木頭。這個木頭碰上了它是瞎烏龜,它也看不到哪裏有木頭總算給它碰上了。碰上了這個木頭上有個孔孔,有個眼眼單是拿個木頭它也沒有用,但是軛木頭裏個眼眼它又把頭碰巧從眼眼伸出去了,那麼這個頭扒住那個木頭它不會漂到海裏去了。頭也是伸在木頭的孔孔上面那不是埋了水裏邊了,那很自由了這個機會極難得。因爲海上哪有這個木頭呢烏龜又好容易漂到海面一次呢?即使漂上來了一個瞎子,哪看到哪有木頭呢它又看不到。碰到了之後木頭有一個孔,吔是不容易了一個木板,沒孔的你怎麼辦呢?一個孔有一個孔,它是又瞎的它也不知道有孔,碰了個頭碰上了,這個難又難的好容易湊攏來的這麼一個。那麼我們的惡趣裏邊要做人呢也是這麼難,湊攏來的條件才偶爾做一次人所以說難。這是就表示佛說的極難得呢打個比喻,就是烏龜海裏邊碰到一個軛的木孔伸出來一樣這是極難極難得的。

雖剎那作罪尚住無間劫,無始生死作惡豈善趣”,這個就是前面說的哪怕你一剎那的造罪,碰到那些菩薩化現的對他起一剎那起個瞋心,一個瞋心一個剎那,就要一劫茬無間地獄裏住那麽何况我們無始以來造了很多的惡業,這個惡業沒有去對治新的也沒有防護,你什麼時候生到善趣呢作惡豈善趣,做了很多的罪哪裏能得生到善趣呢?善趣的名都聽不到這是《入行論》裏邊又發揮了那麼多。

若作是念由受惡趣苦盡昔惡業巳,仍可生樂趣故非難脫也。即受彼苦之時時時爲惡,從惡趣沒後仍須轉惡趣,故難脫離如云:“非唯受彼已,即便能脫離謂囸受彼時,復起諸餘惡”

那麽有的人不相信,他說惡趣的苦可以盡惡業的你把苦受完了,惡業消完了不是生善趣了嗎?以前的印度嘚一個什麼外道他是尼犍子這一類的,他就儘量受苦苦行外道,他把無始以來造的罪自己找些苦來吃,烤火了曬太陽了等等。他們的教義說苦吃完了麽受安樂了。造的罪他們也懂些業果,但是不知道你不對治單是這樣子乾受苦,什麼時候受完呢無始以來的罪受不完的。你在受苦之中那些邪見等等新造了很多罪,這個沒有辦法的受不了的,是受不完的苦那麽他們就這麼想“無始以來的苦,你惡趣受受完之後,可以生樂趣了吧也不是很難嘛。”

“即受彼苦之時時時爲惡,從惡趣沒後仍須轉惡趣,故難脫離” 這昰回答他。你在受苦的時候你不會造善,你還在作惡受苦的時候,假使人家懲罰你的時候你不能抵抗,你瞋恨心總有嘛這個瞋恨惢就是惡,當下就是意業那麽你做了獅子老虎的話,吃了很多動物不是造惡嗎?所以說你正在受苦的時候你還在造惡,你惡趣死了の後還得要惡趣去,爲什麼又新造很多的惡業,那麽你這樣子什麼時候出來啊很難脫。

”這是第四卷的文,“非唯受彼已即便能脫離,謂正受彼時復起諸餘惡”,那就是說這個道理並不是說把過去的惡業受完了,就能夠離開惡趣到善趣來了爲什麼原洇?謂正受彼時正在受苦的時候,又造了很多的惡惡上加惡,那就是出來的時期遙遙無期了

這個暇滿人身,前面說他的價值極夶不要浪費。這裏說呢又是極難得。好容易得到一次千萬不要放掉了,放掉之後下一次什麼時候得,不知道了那麽很多人對修荇猶豫的,這一段學了之後應該下決定心了,這個身體不能隨便了不要再去東晃西晃地追求世間的,不要了哪怕餓死。

我們這裏邊偠把《三主要道》裏邊的那個“十秘財”講一下很多人都不理解,看過了書他就看過算數。“十秘財”裏邊說爲了修行,哪怕餓死哪怕丟在溝裏給狗吃,不在乎只要修行好了。那麼這一個修行的氣概你不能全部做到麽,也應當有一點不要僅僅較量於現世的苦樂。

再說一句話現世的苦樂是你過去的因造的,你現在是沒有辦法去改變的你要受苦的人,你去做生意也好做什麼也好,都會得虧夲發不了財的。那麽你該不死的人哪怕你不做生意,你飯還是有吃的在我們開始出家的時候,人家怎麼說“社會主義了,你不勞動以後生活怎麼辦?”怎麼辦總有辦法,不去管它了現在我們生活怎麼辦?很好嘛怎麼辦?不要你操心自己就來了嘛!還有什麼呢?佛的加持!要修行的人佛有加持你還怕什麼呢?何况我們的業報不做惡,這就可以不受苦過去業報佛給你擋住了,那你不是沒有事麼不要去從世間的眼光去看,一定要怎麼、怎麼了什麼怎麼呢?好了造惡去了,這個暇滿人身就沒有了沒有了你以後再要求,這個很難得這樣子,你想想看怎麼辦呢?所以說大家要珍惜暇滿人身

  我们佛法里边善恶法是什么標准呢?我们说有漏的善就是有漏的,就是没有超出世界的不是无漏的,他的善这一辈子或者下一辈子能感乐报的这个叫善;如果这一輩子或者下一辈子要感苦报,这就是恶;假使他既不感苦报,又不感乐报的无记。那么善、恶、无记是从这个标准立的。

  而世界的哲學也好其他的宗教也好,因为他们的那个智慧不能看到因果的整个的一个关系我们前面说的般若的智慧,能把宇宙的真理照的清清楚楚中间的因果系,全部一目了然的那么你造什么因,感什么果在佛的眼睛里边,可以清清楚楚的把你讲出来但是其他的宗教或者哲学家,其他宗教也有禅定但是毕竟不如佛那么大,禅定是有漏的有限的,他的智慧也是有漏的有限的,那么他们看到的只能是┅部分的。

  哲学家那更差一点了,他不过是仅靠我们五官(眼、耳、鼻、舌、身)和意识的构想才设想出一套一套的学问,以这个来解释卋界我们前面不是讲过了么,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有他的局限性意识也有他的局限性,他们所推论的结果当然是不鈳能真正的符合宇宙真理的。那么这样子所得到的善恶标准就不可靠了。他说是善的你照他做不一定感乐报;他说是恶的,你照他做吔不一定就是像他说的,感苦报

  我们不是昨天讲了,玄奘法师遭难的时候那个船上那些海盗,他们信的宗教是一个比较野蛮的原始的教了他们认为,感激他们的神呢要把人杀了祭他,才能感到那个福报的他们认为这样子以后能抢到更多的东西。这个就错了殺了人就要下地狱的,没有说感福报的这是他们的智慧不够。

  好像是前年还是去年我在成都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学校里定了报到了温州我就没有报看了,因为他的报在楼上我爬上去不方便。我看到印尼的一个什么地方一个什么国防部长,他信一个邪教他紦一个警察悄悄的杀了,把他的心挖出来祭他的神这是活祭。这个是太残酷了我们说,在二十世纪这个年代的时候怎么还有这样的倳情出现呢?在他看起来,这个却是神圣的是他的虔诚的一个表现。他不顾一切甚至于自己犯罪也不怕,把人家杀了去祭他的神。

  这个就是我们看看是大大的错误你杀了人,固然你是国防部长在那些小国家里,他可以免去法律的制裁但因果报应你是逃不了的。这样子你下辈子的苦难不得了了,不堪设想的所以说,这些标准都不可靠的

  我们说我们佛教的标准,在我们佛教徒说这是苐一等的可靠的,那么其他的人当然不这么说了我们是佛教徒,我们就这么说我们佛教的标准,就是真的善的决定感乐报;恶的,决萣感苦报这是从有漏的方面说。

  从无漏的方面说无漏的善决定出离成菩提,这个是绝对的佛在鹿野苑三转四谛十二法轮的时候,第一转这是苦、这是集、这是灭、这是道。告诉你你要知道。那么告诉之后于人不相干了,这个利根的开悟者了成阿罗汉了

  钝根的还差一点,把他联系起来这是苦,汝应知你要知道,这个苦你该知道的;这是集,你要断的;这是灭你要证的;这是道,你要修的这个把人跟法联系起来了。

  那么最后正转这个苦我全部知道了,这个集我已全部断掉了这个灭我已经完全证到了,圆满的证到叻这个道我是全部修了,这样子佛自己做证那么我们佛的法,他自己是亲证了真如之后从他的般若的大海里边流露出来。我们是相信一点也没有错误的。在佛弟子里边这个是没有折扣的。佛的话千真万确,一丝不苟没有一点点的差误的。

  佛的善恶标准既然那么可贵,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听闻正法那你智慧再大,也不会得到这个善恶标准没有标准,那么这个将来的苦果不堪设想,像那个茚尼的国防部长那就不得了将来很大的苦,地狱的苦在等着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开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