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二宝 爹地你不乖居士”为什么不出家

下一篇:没有了
佛经里的“妙”,一般是无漏法
今天我们接下去,接下去讲什么呢?就是发的讲义。本来这个我们早要讲的,前面因为我们的讲义还没有印出来,所以前面加了些旁的东西。
前面的三个般若,我们昨天是讲过了,这个没有什么多讲了。般若是梵语,在五种不翻里边这个都讲了,尊重不翻,五种不翻,不是有尊重不翻,多意不翻,好几种。这是属于第三种,尊重,它的意思很尊重,所以不翻。
为什么不翻呢?因为这个般若的智慧很高,我们尊重它,假使你翻了智慧二个字了,对世间的有漏智慧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不翻的缘故,拿来区别世间的有漏智慧的。
般若有多少种类,我们以前也讲过了,有实相般若。这个是不可思议,非言说的,所观的真性,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
第二个是观照般若,能观的妙慧。我们注意,在佛经里边这个妙,一般是无漏法;善,有漏的,也有无漏的。用妙的时候,严格的论里边,就是指无漏法。也有些不太严格的,也有用妙来代替世间的善,但一般是代替无漏的。观照般若能观真性的,能观实相的那个微妙的无漏的智慧。
第三个文字般若,那就是人天的教语,佛说的言教,不一定是语言文字,也可以是那些行动,反正能表达意义的,都算是文字般若。
(节选《心经讲记-第三讲》)
什么叫“般若”?
般若有三种——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
佛教的特色——出离心、菩提心、般若的智慧
往生西方净土不一定局限于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般若就是诸法的实相
“闻思修”是我们学佛的次第
“有漏”就是有烦恼之意
有知识≠有智慧
真正弘扬佛法离不开僧宝
般若一定要从戒定慧下手
“晒蜡者”为什么能开智慧?
如何开发般若的智慧?
翻译有五个规矩——“般若”属于第三种“尊重不翻”
“般若”比哲学科学等高超在哪里?
“我执”与“法执”——哲学科学等错误的根源
如果只念阿弥陀佛什么都不做——犯菩萨戒
修行不是为了比高下
众生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世界混乱的根源是什么?
修行要先断“我执”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举着宝剑?
见道与修道
佛经里的“妙”,一般是无漏法
什么是宇宙真理?般若又如何能够认识它?
不平等因、非因即因和无因论——因果关系中的三种错见
是不是佛教,用“三法印”来判断
正确理解“涅盘”
为什么说三法印是统一的?
为什么藏人佛法学得好?
六祖开悟后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是什么道理?
三法印和实相印在理论上的统一
三法印和实相印在行持上的统一
什么叫三解脱门?
三解脱门是大乘的依据
寺院卖门票不符合佛的制度
钝根和利根
禅宗参的“本来面目”就是诸佛的实相
佛为什么要讲“般若”?——有十个原因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般若和前五度是辩证关系
般若波罗蜜多属于哪一藏的?
玄奘法师的故事
《心经》的几种译本
闻法有什么好处?
佛教的善恶标准是什么?
怎样听闻正法?——1、五个观想2、恭敬承事法师3、恭敬法
听法还要有六种观想
对僧宝要辩证地看
没有染污的心讲法有什么好处?
学法最好要在四十岁之前
讲法的规矩
具备什么条件的僧宝才可以跟他学法?
仅仅依靠佛的加持不能除掉我们的苦
没有智慧的相信就是迷信
“照见五蕴皆空”的目的是什么?
怎样才能“度一切苦厄”?
地狱中有情的最短寿命相当于人间的一兆六千二百亿岁——八大地狱简介
已经皈依三宝的佛弟子为什么不敢受五戒?
什么叫“自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深”是什么含义?
什么是真正地“开光”?
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
“度一切苦厄”的两个实例
气功师的功能是哪里来的?
密宗密法的“密”是什么含义?
中国密宗的状况怎样?
修密法为什么难度很大?
修密法需要注意那些关键问题?
怎样正确对待修行中出现的某些感应现象?
“二宝居士”为什么不出家呢?
八大地狱的四门外有四个小地狱
人间有八苦——生苦
人间有八苦——老苦
人间有八苦——病苦
人间有八苦——死苦
人间有八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苦
天人的苦恼
“快乐”只是苦的程度减轻了的一个虚幻的感觉
象、马、兔三兽过河的寓意
如果“五蕴”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你空什么?
要知道五蕴就得知道七十五法
什么叫大地法?——一般都有的心理作用
什么叫大善地法?——做好事但对三宝没有信心不是佛教的善
凡是不信的心就是烦恼心
什么叫大不善地法?——无惭无愧的心
什么叫不定地法?——不是善恶不定
什么叫心不相应行?什么叫心法?
什么叫无为法?——没有生住异灭
习气和烦恼的差别
“五蕴皆空”怎么空?——五蕴里面无我和五蕴本身自性空
“竹篮打水”与“看破红尘”——“空”的层次
“空”的三种错见
《心经》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关于八关斋戒、杀戒问题
只有证了空性才能真正改造世界
“空性”并不是消极的
“缘起”和“性空”的关系
什么是“空性”?
十二处也是空无自性
十八界也是空无自性
禅师过河的故事——切勿“颠倒了解空性”
执著“我”有三种情况
佛法的核心是什么?
“四有轮转”是怎么回事?
“中有身”投胎的情况
是什么在流转生死?
胎儿发育有五个阶段
生死流转无主宰无始终
什么是“十二支三际”?
十二支名称安立的原则
佛为什么要说十二支缘起?
十二支的关系
十二因缘——“如是纯大苦蕴集”
“二乘断人我,大乘断法我”——不了义的说法
生死幻灭无自性
什么叫“四谛”?
为什么不说“集苦道灭”?
“见道”时见的什么道?
怎样理解“无见是最胜见”?
略说菩提心
菩提心和空性的关系
怎样修菩提心?(上)
怎样修菩提心?(下)
临终为什么重要?
“无所得”才能“有所得”
恐怖有五种
什么叫“颠倒梦想”?
什么叫涅盘?
般若的重要性和利益
般若的功德
“密”跟“显”是分不开的
阅读(6585)|评论(0)
& 11:22:00
& 15:24:00
& 15:40:00
& 15:18:00
& 15:20:00
& 15:37:00
& 20:19:00
& 15:27:00
& 15:36:00
& 15:30:00
暂时没有评论!
点击量排行
关闭去我的手机站看看【你是二宝居士吗?】在家信众修行中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还完全依靠僧宝来传递,离开僧宝一切免谈【寺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15贴子:
【你是二宝居士吗?】在家信众修
【你是二宝居士吗?】在家信众修行中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还完全依靠僧宝来传递,离开僧宝一切免谈。大陆现在有所谓的“二宝弟子”,就是皈依佛、皈依法,但不皈依僧。到最后一宝都没有,成为“活宝”。对出家师父没有恭敬心,就难以得到修行佛法的利益。袈裟是三世诸佛解脱的幢相。能出家就说明善根深厚,光这一点都值得我们恭敬。更何况他还受持出家戒,每天福德流长!一个持戒比丘就是每天受用万两金子的供养也消的起。供养三宝,首先是自己得到利益。当年唐太宗和玄奘法师有一个谈话。唐太宗说:“对您这样的高僧大德我能恭敬,然而对修行一般的比丘,好像不值得恭敬?”玄奘法师说:“不能这样!就好像你要祈祷真龙下雨,先要向泥龙祈祷,真龙才能下雨。要向佛求福,首先要先向凡夫僧求,佛菩萨才会使你得福。”唐太宗一听豁然开朗,以后就是见到沙弥都恭恭敬敬。一个皇帝都有这个心态,何况一般的居士。对出家人恭敬就有福德,反之会折福。以前就有一位国王因为对阿罗汉傲慢失礼,由此而失去了国王的位置!要多看出家师父好的方面,末法时代你用圣贤僧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出家师父也是不恰当的。僧团是住持佛法的主力军,如果你老是讲出家人的过失,使得社会一般人士对整个僧团一点信心都没有,佛法当然就会名声扫地。如果出家师父确实有不如法的地方,你可以私下以慈悲心劝勉,万不可当众宣扬。菩萨戒在十重戒里规定说四众过犯波罗夷。
勤哲Excel服务器学习和下载.会Excel,懂管理,就能做寺院信息化管理软件及手机app.软博会金奖产品,适合于各行各业的管理人员使用.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我想归依佛教,但不出家,只是做一名居士,都该怎么做?_百度知道
我想归依佛教,但不出家,只是做一名居士,都该怎么做?
我是个女孩,今年22岁了,我觉得佛教可以带给我许多东西,因此我想归依佛教,不过想出家好象不太现实,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在家修行,这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居士??另外,居士在家应该注意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皈依三宝后即可成为居士。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是的,信仰佛教和鬼神崇拜的民间信仰很不相同,信仰佛教必须三宝具足。所谓三宝指 的是佛、法、僧;所以称为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接受,永远常随,水火不能 毁,盗贼不能夺,受用无尽,非世间诸宝所能比。  佛宝是指已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任何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过 去、未来、现在的三世十方诸佛,都是我们皈敬的对象。但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人物之 中,成佛的,尚只有释迦牟尼一人。  所谓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而我们所知的法宝是释迦牟尼所说的,因此称他 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现在所见的法宝是指经、律、论的三藏教典以及祖师们的注解、语 录,是指导我们如何修行而且必须修行的依准。  所谓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并且协助他人修学佛法,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是包括 菩萨、罗汉以及凡夫僧尼。可是圣僧的菩萨与罗汉,凡夫见到也不认识;凡夫所接触的,多 半是凡夫僧,因此,以人间的比丘、比丘尼为僧宝的中心。  僧宝是老师,法宝是教材,佛宝是发明及发现教材的过来人。唯有三宝齐备,才是完整 的佛教;否则仅信三宝之中的佛宝,那和盲目地迷信神鬼无异;仅信三宝中的法宝,则和一 般的学者研究学问无异;仅信僧宝,则和普通人认乾爹、拜乾娘相似,那就不是佛教。  所以皈依三宝,相当于学生到学校注册,是信佛学佛的开始。唯有注册之后,有了学 籍,自己才承认是学校的学生,学校也接受你的上课;学生上课是义务,学校授课是责任。 所以,皈依的仪式非常重要;又像夫妇结婚,官员就职,党员入党,都要经过宣誓和监誓等 的行为,这表示慎重和肯定。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可以学佛,佛教不会把未皈依三宝的人指为魔鬼; 但是未经皈依三宝仪式的人,在心理上,必定有所推托、踌躇、迟疑,遇到紧要关头,他们 会说:「我还不是佛教徒,我还不需要遵照佛教的戒律来做。」比如:懈怠、放逸、邪淫、 妄语、顺手牵羊等的恶业和恶习,他们会原谅自己,更不会防范于未然。如果皈依三宝后, 自己会做自我的约束、警惕和警策,也会受到同修及师僧等善知识的鼓励、督促、规劝,所以,在人格的升华,道心的增长,修持的努力等各方面都会进入正轨和常轨。  请读者不要以为皈依不重要,或者误会尚未懂得佛法和修持,就不够资格皈依三宝。其 实正因为你尚未修行,不会修行,不懂佛法,而已经知道佛法可信、可学,那就应该赶快先 来皈依三宝。认为自己尚不足以做一个佛教徒的人,更需要现在皈依;皈依之后,不论在心 态、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善友、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你、加持你,所以意志力薄 弱,信心不足的人皈依三宝,就会增强你的意志,增加你的信心。  摘自 《学佛群疑》  如何皈依  在座的多数都已皈依,但我们的皈依是否如法呢?目前,教界有很多不如法的皈依现象,有些甚至简化到发个皈依证而已。求受皈依者,往往既不了解皈依意义,亦不懂得相关注意事项,更不知皈依后如何深入修学。  如何通过相关仪式获得皈依体?其间又有哪些环节需要特别注意?若不能获得皈依体,所谓的皈依不过种种善根而已,于修学并无多少帮助。  1、生起皈依之心  皈依,体现于对三宝完全的依赖、信服和追随,唯有这样,才能由此因缘步入佛道修行。这一认知,源自对轮回之苦及三宝功德的认识,这才是皈依的实质所在。  近年来,随着各地寺院的陆续恢复,佛教徒数量日益增加。但其中有多少是发心求解脱、发心度众生呢?或是对佛教的朦胧好感,或是寻找精神慰藉,或是祈求平安护佑,甚至还潜藏着某些投机心理,以为和佛菩萨拉上关系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受惩罚,等等。这些皈依之因,正是多数人走入佛门的因缘。若停留于此,皈依所能起到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如何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皈依之因的认识,是修学的当务之急。否则,即使皈依了,也往往流于形式。  不少人皈依之后,也愿意参加各类佛教活动,也喜欢寺院的清净氛围,也认同佛法的种种道理。但这种喜欢和认同都不够强烈,更不是唯一的。因为他们同时还喜欢红尘的繁华,也认同世俗的标准。于是乎,过着有宗教情怀的世俗生活,并以此为乐。当然,懂得些佛法道理并运用于生活,总能起到相应的调心效果。而佛法本身,也并不排斥世间法。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二者孰轻孰重,其中又以什么为究竟、唯一的皈依处。  发誓皈依三宝的前提在于,通过对轮回苦及三宝功德的忆念,于三宝具足极大信心。若未将三宝视为唯一救怙者,就需要重新审视皈依之因,并通过如理思维来加强。  皈依,是以至诚恳切之心,发自肺腑地宣誓:我从此皈依三宝,以佛为皈依大师,法为正所皈依,僧为皈依助伴。对于修学者而言,三者缺一不可。就象病人为治疗而遍访名医,然后确定一位医生作为主治大夫,根据他所开的药方接受治疗,在此过程中还需有人看护,引导我们按时吃药以配合治疗。皈依过程也与此仿佛,佛为救治我们的医王,法为对治疾病的药物,僧为指导修行的师长。  对三宝生起真切皈依之心,我们才能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走出来。生命虽是一大堆混乱的综合体,但其中又以无明、我执为核心。无明为惑业之源,我执为烦恼之根,若想从这种生命形态中脱颖而出,其难度远胜于摆脱地球引力。唯有对三宝生起决定信解,将生命轴心由自我转变为三宝,方能进入全新的生命轨道,就象火箭推动飞船进入太空。所以说,皈依之心是推动生命素质提升的强劲动力。  2、依法传授皈依  皈依,需要通过如法的仪轨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忏悔,忏除我们无始以来造作的无量罪业。忏悔则清净,忏悔则安乐。清净无染的心,才能如法纳受皈依。念诵内容通常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其次是发愿。作为大乘佛法的修学者,应以四弘誓愿作为尽未来际的生命目标,那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无论是忏悔还是发愿,重点不在于念诵四句偈,而在于发自内心地生起忏悔之心,生起利益众生的愿望,并以此作为未来行为准则,于恶业不复再造,于善业勤加修习。若仅是有口无心地念一念,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后是正式皈依,这也是整个仪式的关键部分。皈依的核心,乃宣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完整内容是:  尽形寿皈依佛,如来至尊等正觉为我所尊,终不皈依邪魔外道。  尽形寿皈依法,三藏十二部典籍为我所尊,终不皈依外道典籍。  尽形寿皈依僧,清净僧团为我所尊,终不皈依外道邪众。  “尽形寿”为尽此一生之意。皈依,不是一时兴起的戏言,而是庄严的一生承诺,是贯穿未来生命的恒久誓言。因为“尽形寿”只是声闻乘的皈依,作为大乘行者,则应发愿尽未来际皈依三宝,所谓“直至菩提永皈依”。“为我所尊”,即以此为自身皈依对象。此外,皈依还包含着不皈依,即“终不皈依”的内容。因为皈依是选择人生究竟归宿,不可处处挂靠,三心二意。  这三句话,为皈依仪式的关键所在。若皈依时未曾听清,便不得皈依体。不仅如此,皈依时还应清楚地自称法名,准确地跟随法师宣誓以上内容。最后,念诵“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以回向作为结束。  皈依仪轨大体分为此四部分,其中,关键是宣誓“三皈依”。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受皈依时,是否听清法师宣讲的三皈内容?若只是懵懵懂懂参加了皈依仪式,对三皈内容未有明确认识,是需要重新皈依的。  3、菩提信物  皈依师,是弟子皈依三宝的见证,更是佛法传承的纽带。经由庄严如法的皈依仪式,将诸佛世尊点燃的智慧火炬代代传递下去。为铭记皈依后的新生,引导学人走入佛门后深入修学,皈依师在授予弟子法名和皈依证的同时,还应授予表法的法本和念珠。  法名,意味着身份的改变。无始以来,凡夫以我执为核心,惑业为基础,辗转轮回,生死相续。皈依三宝,是与原有生命状态的彻底决裂,从而奠定以三宝为中心的全新人生里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佛子的年龄应从皈依那天开始计算。因为在经历这番重生之后,我们才开始自觉而有意义的人生。法名虽然只是一个代号,但其中往往蕴涵着表法深意,象征着佛法的种种修行实践,以此不断策励弟子:作为解脱道和菩提道的行者,应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勇往直前地奔向彼岸。同时也是为了提醒学人:过去种种已如昨日死,在新的修行征途中,切莫为往昔习气羁绊,重蹈覆辙,弃明投暗。  皈依证,标志着十方三宝对这一新生的证明和认可。这是我们成为三宝弟子的象征,也是通往佛国净土的护照。在西园戒幢律寺的《皈依证》封面上,以莲花般相合的双手作为标记,环绕着“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誓言,寓意佛弟子对三宝的至诚归投之心和虔诚恭敬之行。封底则印有大乘皈敬颂:“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以此勉励弟子们发广大心,修菩萨行,尽未来际利益众生。内页除常规内容外,特别注明:“从今以后,应遵三宝教诫,断恶修善,发弘誓愿,自觉觉他,尽未来际,永不退转,谨依律制如法授受三皈,成为三宝弟子,特给此证为凭。”标识了皈依意义及皈依证的作用。此外,还编入皈依仪规及五法具足、常行六念等佛弟子基本行仪,并介绍了一些入门读诵典籍。其后,还为持证者预留了书写参学记录的空白页,祝福弟子们在修学道路上留下扎实的前进足迹。每一页,更有经言祖语作为警示,以为勉励。  念珠,象征着佛法的传承。皈依,是为了获得如法的、由诸佛世尊一脉相承的皈依体,这正是佛法最殊胜的传承。通常,人们只是将念珠作为念诵佛菩萨圣号或持咒时的计数工具,事实上,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念珠中,珠母象征佛,珠绳象征法,每一粒小珠则象征僧,缺一便不能组成完整念珠,象征三宝的不可分离。由菩提子组成的念珠,更寓意菩提道的修学,提醒我们发菩提心,行菩萨行,圆满无上菩提。因而,师长所授念珠应随身携带,象征时时刻刻不离三宝。这一方面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三宝的感恩之心,但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精进修学,实践这一传承所蕴藏的内涵,使这颗菩提种子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法本,能帮助我们全面认识皈依意义,深入了解皈依后的修学内容,是法身慧命的成就指南。虽然我们本具佛陀品质,但现有的心行基础仍是凡夫心。这些刚强难调的烦恼习气,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根除。所以,皈依后还需要学习对治凡夫心的诀窍,掌握开发自身宝藏的技术。这些诀窍和技术,都含藏于法本中。特别是《皈依修学手册》的相关内容,是佛法一切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必须深入学习,如理思维,初学者尤应引起重视。对三宝的决定信心,是修行最坚实的地基。具备这一前提,修行才能稳步前进。  4、注意事项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三宝是一体的。有些人会说:我只想皈依佛,却不想皈依法和皈依僧。这样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当然,对佛陀产生信仰而发心皈依,也会起到相应效果,恐惧或颠倒妄想时念念佛,也能使我们远离恐怖。但若想解脱生死,依靠的则是佛法,同时,也只有学习教法之后,才能深刻认识佛陀所代表的深广内涵。若只皈依佛而不依教奉行,就像病人虽然相信医生,却不肯吃药治疗,医生亦是无能为力的。  也有些人觉得:佛法的道理很好,但我只想皈依法,学习法,却不想皈依佛和僧伽,这同样是不行的。若对法的信仰非常彻底,必定会皈依佛宝和僧宝。不皈依佛,不皈依僧,只能说明我们对法的信任程度有限,如是,便不可能全身心地依法修行,收效自然也就甚微了。  还有些人,愿意皈依佛,皈依法,却不愿皈依僧,这类二宝居士也有不少。须知,皈依僧并非皈依某人,而是皈依整个僧团,尤其是贤圣僧所具备的清净无漏的品质,这才是究竟皈依处,也是皈依佛、皈依法所要达到的目的。若不能对此生起猛利的信心,又如何于自身成就这一品质?同时,修行必须亲近善知识。虽然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个人,但落实于修学实践,仍须亲近具体的、一个或几个善知识,否则便无法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法随法行。  此外,皈依时还应发心并观想。皈依的发心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发心,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皈依;中等的发心,是为个人解脱而皈依;下等的发心,是为眼前平安如意而皈依。相应的,皈依体也分为上、中、下三等。发上等心皈依,能得上等皈依体,依此类推。  皈依体,由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代代传承而来。全身心地皈依三宝,便意味着我们得到了由诸佛世尊沿袭至今的传承。我们以怎样的心接受,便会成就怎样的皈依体。就象以器皿盛水,器皿有多大,装的水就有多少。茶杯只装下一杯水,脸盆则能装下一盆水,若是虚空那么广大的容器,就能容纳五湖四海、无量无边的水。所以,我们应当打开自身心量,以菩提心为载体,纳受上等的皈依体。更重要的是,观想六道一切众生和我们共同皈依三宝,共同领受三宝的慈悲加持。这样的皈依,才是最为殊胜的皈依。  需要注意的是,皈依时还应自称名字。开始宣誓之前,根据法师的提示,自称“弟子某某”,然后才是“尽形寿皈依佛,如来至尊等正觉为我所尊……”等内容,明确这一内容是由“我”在宣誓并承诺。  以上,是皈依相关注意事项,一一做到,方能成就如法皈依。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皈依为学佛之始,将对今后修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故应认真对待。  皈依是选择人生的究竟依赖。身为三宝弟子,不应再以其他宗教为皈依对象。在选择皈依的过程中,我们已通过实、德、能作了全面考察,确定唯有三宝堪为真正依止。一旦作出这样的人生抉择,应以三宝为唯一皈依处,绝不皈依其他宗教或鬼神。否则将破失皈依体,修行自然无望。如此,损失最大的还是我们自己,不仅蹉跎了今生时光,更为来生种下远离佛法之因。  强烈推荐济群法师
皈依修学手册  
参考资料:
济群法师  皈依修学手册
采纳率:19%
阿弥陀佛,我们对待这个问题要有个正确的认识,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真佛弟子,真佛弟子必须要做到什么? 现前社会,总有一些人,到了寺院里面,领了个皈依证,便以为自己是佛弟子了,但是我们如果对于佛法的教理,以及修学的理论方法,没有一点点研究和学习,这样的人,岂是真佛弟子所为?这样的人佛菩萨不会承认你是他的弟子。 如果我们肯花心思在佛法上面,精进修行,佛所教导的全部都落实,佛所禁止的我们决定不犯,那么即使我们没有到寺院作皈依,没有令皈依证,佛菩萨决定会承认我们是他的弟子! 昔日,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四条乃是最根本要做到的,如果我们都落实了,念佛才会有效果,如果我们没有做到,那么念佛作用不大,只是根佛结了点缘而已。 希望您能够铭记一句话“佛教注重实质,而不注重形式”,只有真正的落实了佛陀的教育,才能让我们了生脱死,永脱轮回,形式上的事情,做得再好,也不能够让我们了生死。 如果您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发邮件给我,末学愿为您解答疑难。 E-mail:
到庙里,或在家里,上三支香,对香发誓言,就说愿归依佛、法、僧,然后下拜三次即可。 从此要谨守五戒,若有所犯,即须忏悔。至少初一月半吃素。如此,即可灭三恶道。
一般的到寺院,拜一位师父,想学净土宗就到净宗寺院拜师,皈依佛、法、僧,同时受五戒,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 三归者,一、 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僧。
归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般来,即便趋向,是归投义。上般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为依,即登彼岸。既归依佛,以佛为师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归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外道典籍。(法即佛经及修行种种法门,典籍即经书也。)既归依僧,以僧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皈依外道徒众。&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印光大师&五戒讲义: 办理皈依后就是在家居士,言行举止要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不能走形式。
不是每一个学佛的人都是出家的。要不然,在佛在世时期就会这样要求了。在家修行的也有成功的。出家人只是占人口总数的少部分。
要活学活用。不要学死。
其实最重要的是你有那份修行的心即可。也不用刻意去追求什么居士。你问自己你的真正追求是什么了吗?所以当你搞清自己的真正追求时,你就会明白你该做什么了!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归依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大风号出品
“二宝居士”的两种表现形式(修正版)
原标题:“二宝居士”的两种表现形式(修正版)所谓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二宝居士”就是不恭敬不依止僧宝。有正见的佛子都知道,“二宝居士”要不得。但是,“二宝居士”究竟有什么具体表现?却不是所有的佛子都知道的。一种表现就是某些在家信众认为修学佛法不需要依止僧团,只需依止佛宝、法宝即可,其表现形式是夸大自己的知识水准、修行境界,对于出家人缺乏恭敬心,贡高我慢,狂妄自大。这种表现形式比较容易识别。另一种表现,就难以识别了。因为,某些在家信众表面上对自己的师父很恭敬,各种供养很努力,为什么说他们也是“二宝居士”?因为他们只是对自己的师父、有名的高僧很恭敬而已,并没有对十方的僧团普行恭敬;他们对自己师父、有名高僧的恭敬不是建立在对于佛法的珍惜上,而是一种个人迷信;他们只是师父的脑残粉,只是高僧的追星族;而不是修学佛法的行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眼中并没有指导修行、作为福田的僧宝,而只有个人崇拜的偶像。所以,他们仍然是三皈依不完整的“二宝居士”!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大象佛学图书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首席专宠一妻二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