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ME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景怎么样

(还是原来的耿)
(Echo要加油)
(南方有佳人)
(Geek Power)
第三方登录:女生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
66文章网, 最全、最新、最实时的知识分享平台!
女生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
一 : 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十大难就业专业以生物开头的占了4个。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物学广被看好的发展前景“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将在生物领域”以及国家的支持意向。是什么原因使得现实与期盼如此脱节?下面就看看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网友黑则明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看到这个问题我不淡定了。大形势不懂,回答的未必切题,只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首先,生物行业的许多研究进展除了对科研本身以外,短期内(其实我想说很长时期)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无论是什么“某某蛋白解析,有望治愈癌症”、还是什么“某某神经元在某种行为递质释放增加,有望阐明此种行为背后的神经生理机制”,这些研究基本上全是在自己的课题小圈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媒体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比如说去年大牛Susumu实验室发在《science》的工作,“creating a false memory in the hippocampus”,硬是被吹成了盗梦空间的现实版),对现实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一个实验室几十年的工作,在自身所处的科研圈子外,其关注度和影响力远远不如林志颖爆出来的iPhone 6 模型。我相信记者十年后跟进采访一下,会由衷地感叹一句:十年前有望,十年后怎么还是有望?甚至只要把十年前的报道稍微改动几个关键词就能报道现在的研究进展了。同样的十年,房地产行业、IT行业产值翻了多少?甚至在吹牛逼方面,我一个搞神经的研究生,都没有一个熟读《未解之谜》、看过几期格力传奇故事的人在这方面吹的好,吹的有意思。对于个人方面,学生物无疑是最苦逼的一条路。拿本人为例,本科老牌985生物系,毕业时,全班26人就业3人左右。全生科院情况类似,销售、管培为主,唯一与本科专业有点关系的就是去做医药代表(你们懂的,风里来雨里去,跑断腿磨破嘴)。班内没挂科的全部保研,六个去了清华北大,三个来了中科院,其余保本校,极少数出国。选择继续读研深造的,多数是不知道该干什么的人(包括我自己)。而一旦走上了生物读研的路,基本是越走越窄(如果你们还记得博士后老张、老王、小红的酸楚故事的话)。我偶尔凌晨两三点才回宿舍,走的时候,楼里一半的实验室灯火通明。同住宿舍一年的师兄我都没见过几次面,很少凌晨两点之前回来。我所在的研究所一年招收30多人,每年毕业5个不到,八年抗战多的是。宿舍楼不够住了只能租宾馆给学生住,算算这么多年沉淀下来多少曾经的青春少年。走在院子里,看到很多女的你不知道该喊阿姨还是师姐。好在人家也看开了,该结婚结婚,该生孩子生孩子,读研跟上班一样。苦逼一点也就算了,毕竟和很多体力工作者相比还是轻松一些,但是回报率确是低的一比。如果你是在高校读生物的研,尽管不收学费,但一般每个月只有三百到六百的补贴,你当然不想25、6岁了还花家里的钱,但是你又不能像别的专业的研究生一样找兼职赚外快,你没那个时间和精力,做完一天实验你上床连裤子都懒得脱了。中科院和清北的部分生物研究生有一点工资,大抵是前两三年硕士阶段每月2000多,后两三年博士阶段。相应地要比拿五六百的同仁累个三四倍。谈谈出路。基本是硕博连读出来。读个生物的硕士只比没读强一点点。出来当个研究助理也是给别人打打下手,的收入水平,不如软件的本科生。博士毕业,能有十万的年薪,给老板打打下手,想当个小老板都得出国做博后。博后一轮3到5年不等,没有好paper还得再来一轮,自己算算完事多少岁了。读完博后,如果你有一两篇CNS的文章,再加几篇十几分的文章,国内职位基本任选,从此过上年薪30万以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更多的人是读懵了。博后做了六七年,大paper没有,一堆三两分的sci,留国外是没戏,回国也去不了好地方当老板,最后找到个职位,拿着捉襟见肘的资金做点自己都不知道有什么用的研究。有时候我也一时冲动,拿一些大牛的事迹激励自己。但是,不得不承认,科研上搞出成就要靠天分和毅力,你能看到的,在教科书上提出各种假说的人,都是牛逼中的战斗机,如何拿一些牛逼的人和事来激励不牛逼的自己?不要以为去了什么藤校或者排名全美前30的地方读研,就有什么好出路,生物行业只认paper和老板推荐信(和老板搞好关系吧……)。认识一些人,拼了老命去了美利坚的某某排名靠前学校,读完几年回来没有大paper,依然只能当个助理帮人做做实验而已,如果是去同样级别的学校读个金融之类的出来,都得算是海归精英了吧。立志科研、渴望探索自然奥秘、对物质生活没有较高要求、脑子聪明坐得住、不愁找对象的人请无视此文。玻璃心,不要骂我呀……网友大侠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我曾经发在人人网和豆瓣的文章。当时的点击率非常高。用作参考。生物困境(本文谢绝站外转载)一 一天中午,午饭时间,同层实验室的中国博士后聚在一起吃饭,兴冲冲地在谈论什么。原来张博士前段时间回了趟中国,参加清华大学助理教授的职位面试。大伙儿围着他,听他描述清华院系内部的招聘标准,都有哪些在美国混得不错的中国人回去参加了面试,在清华园里有没有见到施一公,回国以后将有多少启动资金。中国这些年经济飞速发展,投入科研的资金越来越多。相比年年削减经费的美国,中国的高校无疑变成了理想的去处。怀抱钱学森当年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熟悉的语言和文化,守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更重要的是,高校教授是个能满足一切自尊和虚荣的头衔。然而近些年回国的人越来越多,不少知名学府也将招聘门槛设得越来越高,令很多渴望回国的博后无法回国发展。我常常在想,这些博士后快乐吗?每次午饭,我都留意他们谈话的内容。大多都是在探讨如何生财,如何带孩子,或抱怨工资太低,压力太大等。很少谈论学术。而谈论学术的时候无非是谈论某业内牛人或者某牛人实验室的某某发又在Nature, Science, PNAS发了一篇牛文。 似乎好文章永远是别人的,而烦恼永远是自己的。无论是在东岸还是西岸,只要有中国博士后的地方,交谈的内容就离不开这些话题。小时候大人总是爱问我们长大后想做什么。相信很多人曾经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如今有些人真的做了科研,成了科学家,可为什么依然对生活不满意呢?我想写写海外生物科研人员的生活状态,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二一天,我去向李博士借试剂。不料那层楼的火警报器响了,我们不得不离开实验室。“你现在忙么?”“我还好。”“那我们到走廊尽头聊聊吧。”于是我们来到走廊尽头临床医学院的落地窗前。“我最近过得挺抑郁的。在这里工作根本看不到希望。再这样下去,我就会变成另一个被解雇的博后。”近些年,美国经济下滑,政府拨给科研机构的经费也大幅下调。教授必须勤奋地写项目申请,才可能获得经费。而已经获得经费的教授必须更加勤奋地将去年一年的成果和进展写进项目申请书里。然而,当经费无法批准,项目不得不中断的时候,最坏的事情就发生了:裁员,甚至关闭实验室。去年一年,我所工作的研究所就有好几间实验室经历了裁员风波。不论是对谁,裁员都是职业生涯里一抹挥之不去的阴影。被裁员的必须黯然离席,而目睹裁员的心里也危机四伏。而教授究竟会裁谁呢?在充满干劲,精力旺盛的年轻博后面前,上了年纪需要兼顾家庭的“千年博后”无疑处于劣势。美国科研机构规定,博士毕业后只能以博后的职称在实验室工作五年。五年后,如果没有找到助理教授的工作成立独立实验室,若想继续在实验室工作,老板必须将其职称提升为研究学者(research scientist),工资也要相应多付一点。很多时候,教授情愿少花点钱,雇佣新手博后,用省下的钱购买试剂与仪器,也不愿意雇佣拖家带口的“资深”博后。这群上了点年纪的博后们年龄大约在30好几到40中,孩子正在读书,父母年迈需要供养。一只蜡烛两头烧,再加上要供房供车,压力非常大。然而科研是个非常不接地气的职业。经过将近十年的专业培训,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生物博后擅长查询论文,理解复杂的细胞信号通路,某一特殊的细胞结构,一些实验技术……..一连串在社会职场里很难派上用场的技能。人到中年,若是就这样突然离开熟悉已久的实验室,面对外面陌生的职场,该是怎样的彷徨。“我总感觉在实验室呆久了,人会变得越来越猥琐。”李博士苦笑着说,眼角弥散着淡淡的皱纹。“我们的生活除了看论文,就是面对老鼠和细胞,很少跟人打交道。在加上我们中国人在这儿就是外国人,很难交到朋友。不像在公司里的人,每天跟人打交道,需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说话技巧。在实验室呆久了,真的会变得猥琐。这就是为什么我开始训练跑步。”一年前,李博士在实验间隙读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论跑步时我谈论些什么》,深受鼓舞,从此开始跑步。3个月后,他参加了当地组织的5公里公路赛,获得了男子组第一名。同年11月底,他参加了当地著名的马拉松比赛。作为业余选手的他,以1小时52分的好成绩完成了半程马拉松。如今他已成了半专业跑者,除了一应俱全的装备,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体型的改变。肚腩,赘肉,多余油脂,任何典型的形容中年人的形容词在他身上都毫无踪影。与研究所那些含胸夹背,爬几层楼梯就喘气的中年博后,还有与那些体型超重的美国人相比,他的步态太过轻盈,体型太过挺拔。然而即便这样,他的眼神里依然透着一丝忧郁。“我现在觉得跑步是对现实的逃避。”他从午餐盒里拿出一根胡萝卜,边嚼边说:“跑步,尤其是长跑,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时刻关注呼吸,步伐,肌肉关节状况。跑得顺利时要提醒自己要悠着点,跑到瓶颈状态时更要不断动用心智激励自己再坚持一会儿。注意力完全放在当下,任何工作,家庭的压力和烦恼都不存在了。还记得村上春树在他的书中提到跑步能排除人精神上的毒素么?我现在能深深体会这点了。跑步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天地间就只有我一个人。可日子久了,就不断怀疑自己是在逃避。毕竟每次跑完步回来,现实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抑郁就会更加猛烈地袭来……”抑郁,迷惘,这些看似只有多愁善感的年轻人才整天挂在嘴边的词汇却在生物研究所的午餐桌上屡屡被提及。这其中的根源一定与这个行业相关。为什么那么多从事生物研究的人并不快乐?三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一个更重要的议题需要拿上来探讨:什么是快乐?如何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快乐的方式和层面有很多。各种感官上的享受都能带来愉悦的感觉。一顿丰盛的美食,一场3D电影,一段奇妙浪漫的异国之旅都能带来快乐。然而,一旦感官的生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一切愉悦都会消失殆尽,只留下精神世界的空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entmihalyi)在他的名作《生命的心流》(Flow)中提及:真正快乐(Enjoyment)的事件必须伴随心灵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它令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圆融。心灵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将注意力专注于一个原本无法达到的目标上。这个目标充满挑战和障碍。当目标达成,巨大的成就感和对事物掌控的满足感将注入心灵,令我们回望这段经历的时候体味到充实和快慰。相信许多人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都体会过这样的快乐,无论是目标是从事一项体育活动,学习演奏一种乐器,解决一道数学题,完成一篇习作……..那么,工作中的快乐(Enjoyment)又是什么呢?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理论曾提到,任何有关快乐的经历都至少有以下一项或几项要素:1. 有机会完成一件事。2. 必须专注当下这件事情。3. 有明确的目标和及时的反馈。4. 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暂时忘记了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5. 在做事的过程中,某种技能得到了锻炼。6. 个人对于自我的意识和界限消失了。7. 对于时间的感知开始模糊。这些要素都或多或少暗示着生物研究应该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产生心流体验的职业。很多博士后,博士生甚至技术员都有独立课题,掌握特殊的技术(分子克隆,细胞培养,免疫组化,电生理),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真正在科研这座围城里面的大多数人并没有享受工作的快乐。“为什么大家都不快乐呢?”一次午餐聚会上,我把这个问题带上了餐桌。“你说的那套心流理论是有一定道理,在生物学领域做出成果确实很快乐,可若是这一切都不能为我带来好的结局,我还是情愿做点别的事情。”蒋博士回答道。蒋博士毕业于纽约一所著名大学,之后来到这个研究所做博后。几年前,他以第一作者在《自然.免疫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凭借这篇高水准文章,本以为能找到理想的助理教授工作。却在面试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尽管最后有两个小城市的一般大学愿意聘用他,但考虑到孩子的成长,他还是放弃了机会,留在实验室继续做博后。然而世事难料,去年他实验室的一个项目申请没有获得批准,教授不得不裁人。蒋博士就是其中被裁的一个。幸运的是,系里另一个教授愿意给他机会,把他调到自己实验室继续做博士后。经过这一连串事件的他不再对科研抱有热情,反倒也看开了。“科学嘛,不是一个高尚理想。这就是一个工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既然是个工作,老板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下班后绝不再读论文,周末不来做实验。工资决定了我的劳动时间。我要用空闲时间研究别的生财之道。”与其他对科研不再抱有希望的博后一样,蒋博士将精力从实验台转移到了其他领域。午餐时间,他从不参与关于科研的讨论,而是争分夺秒阅读各种报纸的经济版。他感兴趣的不外乎是,哪里有更好的工作?如何赚到更多的钱?“来美国这些年,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做学问。影响我最深的其实是这个社会无时不在宣扬的个人主义。那些做科研是为社会走贡献之类的话都是虚的。真正重要的是个人能否获得他想要的。既然做科研不能满足我对生活的期许,我就要努力寻找其他的赚钱机会。这个年代,独立精神的最大体现就是个人开始为自己考虑,谋求利益,而不是在实验室加班讨好上司。”然而这个教会他自由主宰命运的社会,并没有给他择业的自由和机会。转行遇到的挫折并不比做实验遇到的失败来得少。海量投简历后,收到几家生物公司的面试通知,再之后就没有什么消息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到面试这一步,就再也过不去了。”他简短地总结完,继续低头读报纸。《西雅图时报》那天的经济版用了大量篇幅讨论西雅图房价和未来走势。“近些年西雅图的房价一直在上涨。做做房地产兴许能有发展……”就这样,蒋博士的兴趣从一个“可能有赚钱机会”的行业,跳到另一个“兴许会发财”的行业,可机会却迟迟没有来到。四这个注重情商多于智商,社交能力多于独立执行能力的商业社会,似乎从来不青睐这群外国来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在这个国家无所依傍,为了家庭,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工作。“做科研就如同吸大麻。明明知道干我们这行没啥前途,可还是停不下来,想继续探索。”郑博士在休息室一边用微波炉热午饭,一边感慨。郑博士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博后。与其他已经对科研丧失热情的二期博后不同,他总是以无限饱满的精力投入研究中。每天早上送孩子去了幼儿园,就立马到实验室开始各种实验,一刻都停不下来。“坐在实验室里啥都不做的感觉最难受,我非得找点事情做。”他被实验室的同事称为超级博后。这个头衔对他来说,当之无愧。他同时做着几个不同方向的课题,涉及多个实验。电生理实验室,行为学实验室,小鼠颅腔手术台…..一天内总能在好几个地方看见他忙碌的身影。一直到晚上将近7点,他才离开实验室。可回到家里,他也没有闲下来,依然在读文献分析数据,构思下一个课题。有一段时间,他的所有实验结果都呈现阴性,与他预期的假设完全相反。“那时我可沮丧了,根本不知道如何解释这些数据。有天做完实验,回家躺床上,各种数据迷迷糊糊地浮现在脑海里。突然间一个念头闯了进来。躁郁症,这些数据无不直指这个表型。原来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从床上一跃而起,上网查了一些有关躁郁症的论文。第二天用这个鼠系重复了几个探索躁郁症的经典实验。结果和其他躁郁症研究模型惊人相似。这可是个重大发现。我的很多灵感都是从睡梦中来的。”接下来,他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论文的写作,踌躇满志地想把这个发现发表到《自然.神经学》,神经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然而,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这类经典谚语并没有在这个做梦都想着科研的博后身上实现。论文没有通过编辑审核,直接被拒。他们给出的拒绝理由是实验不新颖,数据不够说服力。那一天,他情绪很低落,不怎么说话。但很快郑博士和就老板重整旗鼓,决心投另一个期刊。这次的结果和之前一样,一星期之后收到的还是拒信。这个视科研为一切的博后,不但没有从中获得期许的回报,反倒被科研埋没了生活的全部。周一至五每天工作将近10小时,周末节假日也泡在实验室里面。作为外国人,由于语言的障碍,本来就不容易融入美国的社会,每天的生活又被实验占据。一些情理之中的,难以抗拒的人格变化在郑博士的潜意识里慢慢发生……一年前的一次谈话中,他提到他不喜欢孤立不善社交的亚洲学生。“每次开会,我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欧美学生总能迅速融洽相处,然后其乐融融地出去吃饭,喝酒,谈论科研。然而中国学生永远在寻找中国同胞,在自己的角落里用中文窃窃私语。这样很不好,西方人更加不喜欢中国人。”可长期在实验室专注做科研的他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他不喜欢的,不善交际的那类人。在美国人面前,他除了科研,不知能再聊出什么来。“和美国人社交,还是有些隔阂。但跟中国人就能无话不说。”这个每天与实验老鼠相处时间比跟人长的中国博后有着说话直来直去不考虑听者感受的习惯。如同他会将所有实验观察一丝不苟地写在他的实验室记录本一样,他如实地在其他中国人面前诉说他对身边同事,对这个社会的感受。他曾在午餐休息时说:“这个学校的本科生都很聪明很有科研头脑,”然后指着餐桌上一个跟他同一实验室的女同事继续对大伙儿说:“例如同一个科研问题我跟她讨论,再跟本科生讨论。感觉那群本科生讨论的深度就是跟她不一样。”不管其他人如何打圆场,他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那个女同事的窘迫。一次聚餐,与以往中国人聚会一样,大家又开始聊起中西文化差异。刚刚喝下半杯啤酒的他神采飞扬地侃道:“我觉得啊,中国人之所以不如西方人能干,是因为有两种基因在我们体内占了主导。一个是饥饿,一个是贪婪!中国人长期吃不饱饭,所以我们永远都感到饥饿,欲望强烈。而我们体内的贪婪基因令我们在欲望得到满足后索取更多。要成功要名望,什么都想要。这就是民族劣根性。”当他说出这番尖刻武断的评论时,并没有意识到坐在对面的访问学者诧异的眼神和所有在座的人无言以对的尴尬,反倒因为自己发表了见解而自鸣得意。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为何从事科研工作十多年的郑博士并没有学到科学论文里谦虚,节制,对任何解释都留有余地的说话做事风格,反倒在一个个科研发现中不断膨胀了自我,自认能解释一切。而最可悲的是这无比膨胀的自我还要在一次次论文被拒的现实面前反复破灭!五在这个信息爆炸的21世纪,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网络轻而易举地得知别人的故事。这个时代从不缺讲故事的人。科学家,作为一个备受尊重,却极少在社会上发生的群体,他们的故事很少被讲述。唯有在做出重大发现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公众面前,讲述他(她)的发现和成功之道。坚持不懈,对自然的无限好奇,一份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这类熟悉的词组搭配反复被提到。然而,公众无从得知的,却是这个科学家背后庞大的团队。这个团队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士,博士后,技术员。他们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读文献,写文章。他们怀揣着各自的理想来到这个国度,试图通过努力实现属于自己的美国梦。可最后,这些努力换来的,往往只是论文上的几个图表,只是教授在媒体面前讲出这些成果的自信,和重复那些陈词滥调时轻松的语气。在这个所有人渴望成功,渴望成为关注焦点的时代,大家掘金般地寻找各个领域的佼佼者。把他们簇拥在聚光灯下,期待获得只言片语的成功之道。而每个领域背后平凡的大多数却很少有发声的机会。他们的生活看似平凡,却各有各精彩的追求。他们遇到的烦恼和拥有的心态正是一个社会或社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构成。资料显示,仅2009年一年美国就有将近两万人获得生命科学或者物理科学博士学位。佐治亚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波拉.斯蒂芬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说道:“除非国会拨钱为这些博士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否则没有人会为这个持续增长的趋势感到乐观。”最后获得助理教授的生物博士比例逐年下降,而工业界也没法吸收剩下的博士。更糟糕的是近些年很多生物制药公司和技术公司正在大幅缩小规模。1973年,55%的生物博士能在毕业后六年内找到大学助理教授职位,而到了2006年,这个比例降到了15%。近些年,选择出国深造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可大多数最后一直停留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博士后阶段。这群中国博后大多一直在良好的教育体系。他们大都在中国接受了扎实的基础教育,然后来到西方国家接受前沿的高等教育。和成长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样,他们被灌输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深信学识能帮助他们进入更好的社会阶层,过上更好的生活。至少,能谋求一份体面的工作,生活在理想的象牙塔里。然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2010年对成员国的工资职业调查显示,拥有博士学位的职员对其职业的满意度并没有比非博士职员高出太多。在所有造成不满的可能因素里,福利,工资,上升机会占的比重最大。另一方面,智力难度,工作环境和对社会的贡献价值,这些由科研工作性质决定的因素占据的比重却最小。也就是说,大多数科学家们并不介意工作带来的智力挑战和闭塞实验室带来的社交局限。让他们真正不快乐的,是换来的报酬太少!SOURCE: OECD, NATURE SALARY & CAREER SURVEY 2010六著名经济心理学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在今年的TED上讲述了一个最近设计的行为学实验和发现。他让一群测试者按照说明书做手工折纸,然后要他们评估:如果把这些折纸作品拿到市场上去卖,能值多少钱?同时,让另一群没有参与折纸的测试者,也对这些作品做个估价。结果是参与做折纸的测试者对他们创造的作品估价要高于没有参与的测试者。如果这要归因于第一组测试者参与了劳动,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更有价值的话,那么艾瑞里接下来的实验发现就更加确定了这个可能。这一次,他让一组测试者在没有说明书的情况下做折纸。由于没有说明书参照,他们要花更多心思,动用创造力,可最后做出来的折纸作品并没有比之前有说明书的时候做得更好看,甚至更糟。所以当另一组没有参与折纸的测试者对这组作品进行估价的时候,他们提出了更低的价格。然而,这群直接参与折纸的测试者却给了这次的作品更高的估价。艾瑞里最后的结论是当工作需要更多智力挑战的时候,劳动者很容易与工作建立情感联系,于是他们会认为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更具有价值。当我们把OECD的调查结果和艾瑞里的研究发现放在一起,就不难发现原来令许多生物研究员不满的根源在于这个职业的劳动性质。科学研究,尤其是长期在实验台前直接从事科研操作的人,一直面对来自体力和智力的挑战。取得一个研究成果,无论是大是小都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科研,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行当,需要不断经历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濒临放弃边缘咬紧牙关,再做一轮实验的坚持。在历经所有磨难之后获得的成果,在科学家的眼里更像是一颗无比闪耀的钻石。它源于自然,缜密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论证将其每个面向精确切割,直至晶莹剔透。在获得真谛的那一刻,他们,和那群没有说明书可参考的折纸测试者一样,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有价值的。而作为发现者本人,理应得到更高的评价和更体面的回报。可现实是,每个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期刊(影响因子10分以上或是在业内有很好的口碑)每天都会受到雪片般的投稿文章。因为篇幅有限,只能选出最好的几篇继续审稿。很多情况下,这些文章直接被编辑谢绝,根本没有送到业内专家的办公桌上。没有在好的期刊上发文章,就意味着很难在领域内树立名气,找到助理教授职位。同时,美国高校招聘教授职位太少,竞争者众多,导致太多博士毕业生停滞在博士后阶段。缺乏晋升机会和不上不下的工资在自己精雕细刻的“钻石”面前,显得太单薄太不匹配。意大利工人自治运动领袖,著名社会活动家比弗在他的新书《工作的灵魂》(The Soul at Work)里论述道:在当下这个科技和信息发达的社会,人们的劳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工业社会,工厂工人长期在车间重复简单的体力劳动,面临身心异化的心灵痛苦。如今科技和通讯设备的发展开启了另一层面的劳动。传统的体力劳动逐渐被自动化的机器取代。于是劳动的内容开始渗入意识层面(Cognitive Labor)。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劳动者在工作中需要投入经过多年训练培养的专业技能,动用创造力,想象力,还有社交精力。而这些都是一个人才智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the best part of the intellectual capacities)。因此,人们更容易将欲望投射在工作中,渴望从中得到身份认同与安全感。正因如此,人们开始让工作占据生活,希望通过工作累积财富,忽略了富有感情的社区交流和日常生活。科研工作,尤其是生物研究,需要投入大量体力(养实验动物,从事各种精细,复杂,冗长的实验)和脑力(搜索文献,找点子,写文章)劳动。他们职业困境的源头在于劳动成果与回报不对等所造成的心理落差。七科研人员究竟该如何改变不满的现状呢?遇到逆境,最常见的解决方式就是回顾历史,从过往经验里寻找可以借鉴的方法。回望工业时代,工厂工人为反对在流水线上过度劳动,自发形成工会。同一时代,各种社区组织在西方社会相继出现。“当一个人有困扰时,社会很难关注到具体的某个人。可当把一群有同样困扰的人聚在一起,他们对社会的发声会更容易被听到。”从事社会活动多年的美国女孩克里斯塔曾这么解释。科研人员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有助于将注意力从高压的科研环境中转移出来,到更广阔的空间里扩展事业,寻找可能。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美国一些科研机构和从业人员自发组织了一些非常好的社区活动。将有同样职业困境的研究人员聚在一起交流经验,为彼此提供机会。例如,科学女性协会(Association for Women in Science, AWIS)为所有从事科研工作的女性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每个月当地的AWIS会组织一次聚会,提供酒水点心和社交场地。当地各个科研机构的女性前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发现,帮助他人解决事业瓶颈。最后,所有人被召集到演讲厅。每次AWIS都会请来当地学术界,工业界,甚至商界,法律界依靠科研背景在不同领域获得成功的女性来做讲座。她们大都会慷慨分析自己的转行经验,如何将科研技巧运用到别的领域,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同时,愿意帮助更多有潜力的女性解决问题。艾米莉就是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开拓人脉,最终找到理想工作的成功案例。五年前,艾米莉被当地一所著名大学录取攻读细胞分子生物学博士。在实验室做了一年,她开始厌倦日复一日的基础研究。“当时只是不想在学术界开展职业生涯。”艾米莉在一次AWIS聚会上向我讲述她的故事。“后来做助教的过程中,我喜欢上了教课。我很喜欢和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帮助他们建立科研思维。于是我主动申请做更多基础课助教。在这个聚会上,我结识了一个在非营利组织工作的老太太。她告诉我她所在的单位经常在社区组织科普公益活动,正需要志愿者。出于兴趣,我报名参加了。那一年,我为当地中学举办的科技发明展当评委,去小学给孩子们展示有趣的实验,组织科普演讲。生活重心逐渐从实验室转向外面的社会。如今我找到了在私立中学当老师的工作机会,下半年完成论文答辩后就能入职。”类似的社区还有很多。除了针对女性的AWIS,科学工程商业协会(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siness Association, SEBA)则为有意愿进入商界的理科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SEBA大部分的社区活动集中在华盛顿大学所在的西雅图地区。它为当地企业与在校科研人员搭建对话桥梁。它组建了导师项目,邀请当地科技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来工程学院做宣讲。无论你是在读博士还是博士后,只要你对商界或者创业有兴趣,都可以报名来参加。你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企业高管,请他/她做自己的职业导师。你们可定期见面,汇报学习成果。导师可利用自己的人脉和企业资源为你提供机会锻炼领导才能,谈判技巧,管理团队和执行项目的能力。这类社区组织为长期接受专一科研训练的博士,博士后开启了另一扇窗,体验另一种职场。除了参与社区活动,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开放的心。科学研究也许是有趣的,枯燥的,出乎意料的,与最初当科学家的梦想相违背的。面对科研工作的职业困境,你需要更大的勇气走出去,到更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和灵感。诚然封闭的实验是能提供一种稳定的安全感,然而心智的成长需要更多挑战。开始构思本文是在今年3月初,那天下午我和李博士在走廊尽头的落地窗前讨论生物博后充满各种局限的职业前景。“你知道么,经过这一年的跑步,我对理疗师这个职业很感兴趣。我原本在中国就是医学院校毕业,转行做这个应该不难。若是能帮助更多热爱跑步和运动的人尽快从伤痛中恢复,重新投入训练,一定会是一件充满成就感的事情。”他向我坦诚地讲述了这个新年愿望。窗外的树木开始抽出鲜嫩的树芽儿,马路对面的跑道上时不时出现一些跑步的人。他们身穿风衣,带着御寒帽奋力地跑着,似乎按耐不住漫长的冬天,恨不得一头冲进被满树绿芽包围的远方,彷佛那里才有春天的希望。八我从3月开始动笔写本文,7月完成初稿。期间,文中主人公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再次见到李博士是在两个星期前。他刚刚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他兴奋地告诉我,他的成绩跑进了4小时,在两千多参赛者中排第二百五十多。眼下他正计划更科学的训练方法,争取明年拿下波士顿马拉松的参赛资格。同时,他将申请去医学院的理疗科室做志愿者,然后申请医学院,拿下执照,一步步将愿望付诸实践。蒋博士不负众望,今年成功通过了大公司面试,如今他已带着家人去波士顿定居,开始在工业界发挥他的才智。郑博士依然充满激情地在实验室忙碌着他的科研。此时,这个城市进入了生机勃勃的夏天。跑道两边的树木正在太阳下大方伸展者每一片树叶,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在跑道上,踩着沥青路,消失在远方的林荫中。彷佛在这样美好的季节,只能全力奔跑,奔向未知但坚信会更好的未来……或许某天,我会在跑道上遇见你。后记:让我们继续讨论文中提到的社区组织都是结交朋友建立人脉的有效途径。现把它们罗列如下:个是总部网站。你可以从这里找到你所在城市设立的办事部和相应的活动计划。个网站主要针对西雅图地区。但其实很多高校也有类似组织等待你的发掘。NWABR.ORG这个提供的活动主要是在西雅图为主的美国西北地区。除了艾米莉提到的科普活动,还有很多工业界的活动。Science Careers如果你有更好的意见和资源,请你不妨留言,慷慨分享。参考文献:1.Flow,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 20082.Education: The PhD factory, Nature 472, 276-279 (2011) | doi:10.a3.Dan Ariely: What makes us feel good about our work? Dan Ariely: What makes us feel good about our work?4.The Soul at Work, Franco "Bifo" Berardi, 2009网友Schr Li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去年作为生科院国x班的人还在知乎看关于生物学前景的信息,今年已经转到经管院卖保险了。。实在不忍吐槽,这一年每天都跟家里人吵这个事情。。生物学前景是有的,但是生物学处于理学的最下游,综合了所有数理化(你要知道生物化学物理可以3p),最高精尖,出成果也是最难的,发paper就更不用说,所以这种投入大(真正的资本密集型),回报周期长的事儿,除了国家就不会有人往里面扔钱,没有人扔钱你就开动不了,这不是恶性循环吗(想象一下,长时间不出成果,实验室都被撤了你就要手摇48小时的瓶子或者原地自己转圈来离心)所以每次父皇跟我说深圳有华大有坝光,学校跟我说有国家资金有世界排名有光谷生物城,这些都是国家项目,为什么是国家项目呢,因为没有别人愿意投钱国家才来搞。资本全跑去圈地了,房地产来钱多快,投生物几个亿都不知道砸哪里了,大家又不傻。还有市场上的生物公司无一例外在炒概念,靠概念生物医药股大起大落,今儿你说我攻克癌症,明儿我还治疗艾滋了,反正大家听不懂,你买我也买~回到就业,院一半的人保研,加上出国的人有一大半都是继续深造,只有一两成的人就业,因为你要是打算从事生物专业,实验室连搬砖都是博后了不深造怎么办。就业的无一例外都是转行,卖纸巾的,卖零售的,还有之前那个丽珠事件的女主,生化硕士。。。即便是在生物行业就业了,年薪还是比较堪忧的,看着知乎人家年薪100w怎么生活,你当然不爽了,投入大量时间完成学业,出国又是几十万没了,结果最后才拿一点点工资,对于个人来说性价比也不高啊。以上是大环境,但是做得好的也有,我认识的人里面,像某老师,国内国外都有位置混的不亦乐乎;或者某学姐,留洋回来国家作为高素质人才引进,进入体制,各种补贴还带一个大团队;在企业从研发上去做到管理层都有,但是毕竟人少。论几率不如别的行业。最后总结:你如果同时满足 1 家里条件优越不要你养 2 兴趣只有生物 3 100w的生活有没有一个样请继续学习生物有一条不满足,建议离开,别的行业同样的努力,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吐槽,勿毒蛇QAQ。。。另欢迎大家以后来买我的保险)网友Nina Wang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倒不是说有多惨淡,就业机会肯定是有的,但是别的专业想跑来抢生物的饭碗太容易了,纯生物背景的人总是被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背景的人分分钟完爆。21世纪仍然是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啊……所以喜欢生物倒是不要紧,关键是别只学生物。网友赵永峰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几点说明:1.请勿转载。因为是偏见,所以有些说法我随时可能需要修正。而且缺少feedback转载后容易造成误解。相反专栏里的文字我不太介意被转载,注明作者和出处即可。2.倒数第二段中,我不是不同意还原论,是不同意一百年前的机械的还原论。当然我不懂哲学,详细解释是我不相信搞清楚各部分组分的运动之后,系统的运动就清楚了。子系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少同等重要。甚至类似化学唯象出新的理论体系也是完全可能的。而且,组学如果不整合生物信息学之类的,在我看来只是产生高通量数据而已,远远算不上系统论。最后,这部分是在指那些非常非常传统的研究者。实际上物理学家、数学家、工程师、程序员已经在很多地方涉足生物领域,大规模跨部门的合作也越来越广泛。生物领域的研究虽然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却也不至于一点希望都没有。===================作为一个学物理的,我想在这里细细吐槽生物这个行业的结构性问题。当然,这里面所述基本都是没有来源的个人偏见,所以请谨慎听取。尽管从事跨学科的研究,但我还是对生物始终保持着随时抽身而退的准备,所以基本上处于对生物这个行业旁观的状态。同时身在传统的生物实验室也能听到很多、见到很多、发现很多这个领域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变得非常复杂。既然题目问为何就业前景暗淡,那就从这里入手好了。就业前景暗淡,当然是因为没有发展完善的工业基础。就理科而言,凝聚态物理托起了整个半导体行业,而半导体行业又是如今这个时代工业的基石之一。学物理出生的人虽然转行也不易,但努力转行做EE,做半导体,做材料,甚至IT和金融都有用武之地。即使做学术,凝聚态研究比起生物研究来说,也更容易转化去工业。至少石墨烯、拓扑绝缘体等研究,明面上都是为了开拓新的半导体材料。而化学托起了化工产业,这也是工业必不可少的基石,所以也可以吸纳不少人。但生物相关的工业,发展就不那么顺利了。高中书上常常会吹的基因工程、生物合成之类的东西,实际上的应用并不广泛。本来受限于生物的研究水平,基因工程的成功率并没有书上所述的那么高,很多产品通过生物合成的成本也难以与传统合成手段相竞争。更甚者诸如转基因食品,还常常受到舆论甚至宗教的强烈压制(听德国的一个PhD说,德国禁止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其实发展得很艰难。而生物工业主要集中于2方面,制药和仪器制造。制药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成本的行业。药物研发本身需要的高昂成本姑且不说,因为人类对健康的重视,药物的审批要经过层层试验,一种药物可能需要花费十年左右的时间来研发,其产生的成本之高不是一般的公司可以负担。而产品一旦面世,又面临着被仿造的风险,盈利也是有风险的。虽然有版权的保护,但其高昂的成本所决定的高昂的售价,如果这种药物又是针对某些罕见病,依然有可能令药厂血本无归。(当然,所以现在制药公司很少去开发针对罕见病的药。)行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制药公司的数量不会太多,研发人员也不会需要太多。而制药公司也不全需要生物背景的人,有时候更需要化学背景的人。而仪器制造,则是为大学、研究所和企业提供研究所需的器材。由于生物企业的稀少,其客户主要是大学和研究所,而这些单位的资金来源,绝大多数是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这也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受限于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科研投入,不可能像半导体相关行业或化工行业那样吸纳很多人。其实如果生物专业人才的产出与需求匹配,也没有这么多问题了。那么问题在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这就是科研方面出问题了。现代社会通过大学来培养人才,其实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科研体系。一方面大学作为一个科研体系提供师资和设备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一方面科研体系希望通过培养人来为自己所用。而生物研究所需要的大量劳力,驱使着大学招收大量生物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这个需求有多大?在物理系,一个老板带着4-5个人是比较正常的比例,而生物系一个老板带10-20个人(phd,postdoc,ra)都是很常见的。因为生物问题的内禀特性,实验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工序,超长的研究周期使得科研项目的风险大大增加,而大量的工序又需要很多人力,于是一个老板必须招收足够多的学生来保持自己有足够的产出。但是,对于20个学生来说,老板的职位只有1个。而且,PhD并非一般职员那样可以作为永久职位,所以即使科研界,也无法吸纳更多的人,于是自然面临过剩的人才培养。那么能不能减少人力的需求?其实也是有办法的。因为生物实验的高度重复性,其实有很多工作是可以机械化的。但是,无奈PhD的人力成本远低于机械化的成本,加上很多小实验室无法拿到那么多经费,这依然不现实。说到经费,这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生物研究是非常昂贵的。不但需要昂贵的显微镜等大型设备,而且会消耗大量的试剂与耗材。因为无菌的需要,枪头、培养皿等等所有的器材都是一次性的,不可以重复使用。所以经费对于生物实验室的意义非常重要,一旦一个实验室断了经费来源,所有的工作都会立刻停滞,甚至不得不靠裁员来度过经济危机。而作为经济效用最低的生物研究,一旦国家的经济状况出现问题,最先被消减的就会是这部分经费。大量的从业人员争取这些有限的经费,使得竞争非常的严峻。更糟糕的是生物研究是否会有好的进展,极大程度上由技术发展与实验室设备条件所决定。有没有好的成像设备,能不能做RNA测序,有没有某某蛋白的抗体反而成了实验室能做出什么工作的关键。何况生物实验依然缺少有效的技术,往往高投入而低回报。于是有钱的实验室容易做出好的工作,也就更容易申请到经费,然后做出更好的工作;而没钱的实验室难以做出好的工作,经费也更容易青黄不接。这形成了马太效应。但那些没钱的实验室,并不是在一个市场化的竞争之中被淘汰,而是在大学中苟延残喘,继续招人。如果有一天生物学家开始联合起来,像高能物理一样将零散的实验室资源整合起来,整合好的设备与人去发展更好的实验技术,减少空耗,迈入大科学时代,那么可能以上问题都会好很多。现在的状况只是通过合作实现了小范围的资源整合,实质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但即使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还有很多问题摆在生物学的研究面前。生物的多样与复杂使得生物学研究无比艰难。这首先带来的是对科学方法的冲击:证伪验证无法再得到保证了。因为生物的多样和复杂,使得很多实验无法被重复。而生物实验的昂贵和耗时也使得很多实验不会被人重复。一个PhD学生只有8年左右的时间,他不可能毁掉自己全部的学术生涯去重复另一个人历时8年的工作,即使花费1年时间也不现实,因为对他而言没有丝毫原创性的工作带不来任何收益,而从重复劳动组成的实验中也几乎无法获得技能上的提高。而更令我惊讶的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对这一问题的容忍。对于生物学家来说,实验不符合是一件正常的事。尽管实验设计严谨可查,但一个实验结果却不能否定别人的理论,证伪已经失去了意义。于是出现了我最常听到而且最让我诧异的两句话:“实验发现不对不代表真的不对。”以及“生物学是宗教。”于是在生物领域,结论完全相反的研究工作比比皆是。而且,不少人对生物的研究方式其实也有很多问题。轻视数理基础与统计,轻视逻辑,使得很多从业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问题的复杂性,思想也没有受到相应的调整。生物的复杂性已经远非通过100年前机械还原论的思想所能理解。对于生物这样的复杂系统而言,只盯着其中一个点是看不到什么的。我一直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进更多新的思路和想法,甚至新的数学。然而,大量的生物学研究依然在尝试通过解析每一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每一片DNA序列的功能来阐明生物的所有谜团。当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基于此思想,现在又有了人类蛋白质组计划,虽然这些工作的确必须有人去做,但我可以肯定的说,即使蛋白质组计划完成,我们基本上依然对生物一无所知。如果去参加些纯生物的学术会议,看看poster,会发现还是几乎所有研究都在宣称某某蛋白在某某过程中起到某某作用,研究方法依然是“敲除基因我们发现XXX,过表达基因我们发现XXX”。但这其实能说明的问题很有限。生物系统是高度耦合的,这个结论是不是只是在系统的某个特定状态下呈现?对这个基因的调控是不是只影响到了宣称的那一点点问题?甚至研究者有没有选择性无视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结果?在证伪都几乎失效的情况下,这些都无从得知。最后作为类比,读者可以做一个思考题来感受一下这种复杂:如果我们取消增值税,对经济会有什么影响?你真的说得清楚么?如果某天某国取消增值税,两年后人均GDP上升,我们能认为是取消增值税导致了人均GDP上升么?网友梅澹然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跟其他理工科相比,生物缺乏数学训练,“干货”比较少。理论物理、纯数也是比较难找到对口工作的专业,但是人家数学能力过硬啊,以后转个金融、CS完全不成问题。生物呢?呵呵,学完四年,怕是数学能力还不如高三时期了吧~你每天在干什么呢?梳理繁杂的知识,重复机械的体力劳动,最后到底学了什么可以安身立命的技术?跟文科专业相比,生物太忙,严重缺乏实习时间。中文系算是难就业的吧?但人家敢在大三下拿出整个学期给学生出去实习。生物系的可能么?一周两个大实验,2学分八节课,从早干到晚,还要写大量实验报告。生化、细胞、遗传、有化、分化,门门都不是好过的,不挂科都很吃力了,你还想一周出去实习三天?做梦吧你。对了,一般来说在大二大三时你会跟风进实验室,从此以后就和自由告别吧~想出去旅游一周?生病了想休息几天?细胞和小鼠可不会等你。要在社会上混,要么掌握一门实际的技术,要么具备很强的“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很遗憾,学完四年生物,你既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所以既不能做技术工作,甚至连不限专业的工作,也竞争不过简历上写满实习经历的文科生。怎么办呢?继续读研究生,然后将来继续读博吧。奉劝不幸入坑,想要跳坑的本科生,上课之余,少做实验,多找实习。其实要是学校好,本科毕业找一份好工作不难,我们系也有不少去五百强的学长学姐,我们这一级有个同学去了BCG。千万别像我们实验室很多师兄师姐那样,只知道漫无目的,按部就班地死读书,直到研究生阶段,还一点实习经历都没有……甚至连恋爱经历都没有。唉。当然,要是真心热爱科研,在实验室觉得快乐,请努力走下去。通往成功的路都是漫长艰辛的,与你同行的人不断放弃,你会越来越孤独,但总有一天,你会看到更多风景。我们系也有未成年就发了Science二作的科研小天才;也有非常喜欢植物,认识上千种植物,说起植物就像谈论自己朋友一样兴奋、滔滔不绝的学长。我相信他们将来不用担心前途。正是见识了这些科研人,我发现自己对生物学研究并不是真爱。假装热爱比掩饰厌恶还要难。谈论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的人,就像浑身都在发光,让外行的人也能被他的热情所感染。所以说,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喜欢生物,适不适合生物学研究。决定了工作,就果断一点,放弃你在这门专业上的沉没资本,好好找工作,哪怕是和生物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决定了走科研道路,就心无旁骛地走下去,不要像有些人一样快三十了又后悔。人有时候要果决一点。说点题外话:我大四的时候拿到了美帝某牛校phd的offer,但我最终还是狠狠心放弃了。为何要浪费宝贵的生命,在既不喜欢、又看不到前路的专业上?我打工一年养活自己,一边准备考研,最后考上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的研究生。有时候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很多人的痛苦源于他们不敢对自己下狠心,什么都不敢放弃,也不敢在困境中反抗。我经常上mitbbs去看那些比我年长、而永远在纠结痛苦之中的生物千老,警醒自己将来不要变成那样。也希望所有生物系的学弟学妹不要变成那样可悲的大人。====================================================下面回复很多童鞋问我转了什么专业,我就统一回答一下。我考的是财务管理,其实也不是很好的专业,但学起来觉得还挺喜欢的,大概是因为不用进实验室了(喂你要求就这么低么!),好处是还是学了一些贴近实际的东西,而且实习机会大大的有。考研的经历其实平淡无奇,就是按部就班地复习了8个月。因为我以前考过GT,英语比较好,所以英语完全没看,节省了不少时间。数学就是多做题。政治考前三个月看“风中劲草”就行了,其他书不要买,浪费时间。几本理论书,对啃过N本厚书的生物人而言应该也不成问题……工作相对而言也不是很忙,至少晚上不用加班,周末全休,有整块的时间可以用。但还是很累的,平均每天只睡5小时,全靠大学在大棚搬砖锻炼的体力撑着(您可能猜出我以前是做哪方面的了)。总之还是很辛苦,如果大家家庭条件还行,就别这么虐自己,不要半工半读,最好全心全意复习一年。说实话,我觉得我们生物出身的人,吃苦耐劳的精神绝对没的说。以后无论去哪个行业,拿出在实验室1/2的苦功,都能做得不错。还有,不要被网上恐怖的考研报录比吓住。我们学校的管理学院考研竞争据说也很激烈,但我乐观地估计,报名的人中有80%都坚持不到考试那一刻。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不到拼天赋的程度。其实出国也是可以转专业的,听说好多人出去以后中途跳坑,转了CS。但是我觉得占了别人phd的位置,又中途quit,实在太丢母校脸面,可能影响学弟学妹前程。所以不敢这么做。总而言之,转行真的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大家不要太绝望了,只要有决心,不要犹豫不决,而且有改变现状的动力,肯定有机会转行的。网友乔琨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你应该这么问,为什么我学了生物还想就业?网友张浩千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生物学的世纪哪里是21世纪;从现在的科研进展来看,24世纪就已经不错了。网友怪姐姐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当我起早贪黑个把月得到了一把实验数据却发现自己连一个漂亮的数据对照显著性检验表格都不会做 当我重复了无数相同的实验步骤终于熬到结题却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出来脑补出来的整洁明了又好看的poster 当我拿着我们团队亮点靶向为工业化的项目设计跟老板讨论却发现我们团队没有人会小型装置的电路设计和设备空间管理当我发现Matlab CAD spss都不像oligo,premier那么一学就会当我经历给了一个大一的学弟protocol之后不到一周他就能几乎完全替代我的工作我突然明白 就业前景不好是因为自己偷懒了,生物专业的课程中数理和工程方面涉猎太浅,本科生的时间花了太多在体力劳动上。之前觉得“不用学数学了好开心,天天忙忙碌碌这么充实看起来很努力应该以后也会很厉害的”。看开之后就相信自己一定捡的起来。网友胡晓波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其实这个问题挺复杂。从表面上来说,生物相比物理、化学、IT等相关专业,确实市场的缺口没那么大,从整个世界工业水平发展来看,也没达到像材料物理、材料化学这种高度,这就决定了专业知识无法产生具体的产品,如果没有产品,就不存在消费,这样就没有收入去发展本身,全靠政府投入是很难持续的;从深层次来说,学习理科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实验性学科的学生,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了实验室,但大多数工作是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就可以做的,这样一来就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如果拿这些时间来思考,去体验社会上各种工作,获得的收获会更大一些。抛去那些想成为科学家的学生,其余的学生在实验室中学会的技能,还不足以拿出来到社会上去和别人竞争。你和别人拼跑蛋白胶的速度谁快么,一般的企业不需要你这种能力,人家需要的是与人沟通、快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否能在实验室中获得,其实很难说,大多数能力是不能的,因为实验室是一个封闭的团体,大家又各忙各的的,很难开拓眼界,除非是大牛导师下面的实验室,还能有见见世面的可能。就拿你的沟通能力来说,你是否能洞察导师对你的期望,是否能够影响导师的决策,使其更偏向你研究的方向,是否能够协调实验室其他人员来帮助你完成目标,这些以后在工作中都是重要的能力,但实验室的环境下,很难训练地多么完善。对于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所学的知识与实验技能如果不能被一般企业所认可(它们也无法分辨你这方面的能力),那么非知识方面的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也就是说,人家学材料,学IT的,只要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用到企业生产中就可以创造效益,就可以拿高薪,但生物行业由于没什么特别多的企业,因此你学到的这些“硬实力”就没用了,所以学生物的基本上的困局也在这里。不过,我并不认为生物背景的人在知识和实验技能方面会比其他理科专业弱,但确实如果没有用武之地,那么只能悲催地失业了,或者说,只能靠其他的“软实力”了。但那些软实力,理科专业的人面对的是一大堆学文科的见过世面的有许多实习经验的能够说得头头是道的竞争者,那么如何与他们抗衡呢,这一点是十分吃亏的。其实许多学生物专业的人也能找到好的工作,其原因在于人本身的这些“软实力”非常厉害,而不在于他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所以表面上是专业发展的局限问题,深层次是个人能力的不全面,这个时代仅靠专业知识是很难存活的,大部分企业管理者的能力中,只有一少部分与他们大学时的背景有关,其他都是通过各种工作经历修炼而得的。因此不仅是生物专业的人需要警醒,理科专业的人都要警醒,自己的能力是否已经全面,眼光是否长远,这是决定是否能够担当更高层次的工作的基础。网友蒙面大侠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因为产业化渠道还不多,除了国家投入的科研单位,正儿八经的bio-tec太少。但近三年多来各类bio-tec的startup明显变多。我自己是做genomics/bioinformatics,industry就业环境还不错。虽然不能跟金融、计算机之类的直接比较,但好转的趋势还是挺明显的。我个人还比较乐观。网友蒙面大侠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活到现在最后悔的决定,浪费高考高分。正如上面的同学所说,理科功底低于其他理科生,实习经历少于其他文科生,且因为容易保研直博出国,导致很多人下不了决心转行。当然最后没混好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的不认真,牛人在哪都是牛人,仅对于普通学生来说,确实不建议报读。我觉得能坚持生物科研行业的需要满足至少一个条件:做到行业顶尖的决心,比较宽裕的家境。如果没有对行业的热爱,或足以支持体面生活的父母给养,想想近30岁拿3k补贴住宿舍楼还没发文章的博士看着普通职场小伙伴们出入光鲜的心态吧,尤其是男生。网友Ming Zheng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各位师兄,举个栗子,我们实验室一个前台接电话的小姑娘,跟我们做了一段时间实验,现在进技术组了,跟我们从本科学到博士寒窗十年的师兄在实验方面其实没有什么差距了,想想这个,刚刚上研究生的我整个人都不好了。。。。。。网友lu Lu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生物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好啊 各行各业不都能见到学生物的身影么?=====================我是逗逼 这是分割线==========================造成生物就业困难的主要有两点,供远大于求以及生物学生缺乏transferrable skills。有关供大于求:按说工作机会最多的应该是工业界,以研发医药为主的药厂。可是国外的药厂在筛药工艺流程十分完善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很多技术工人以及研发工作者。即便是招聘也是冲着manager那个水平来的。所以每个公司对科学家的年需求也就几个openings罢了,引来无数人竞争,拿到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会很小。至于国内的药厂,基本是拿国外的药小修小补一下,需要毛线工作开发人员。至于学校的职位,目前也面临跟工业界一样的囧境。系主任和小米去年又开会又发文件的鼓励学生去学术圈外谋求工作机会,还经常从工业界请一些人回来作报告,介绍创业或者求职方面的经验,是不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了?有关transferrable skills:事实上这点更是针对高学历生物人说的。做研究,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是逻辑。这点在生物研究上被无限放大了,因为读书期间学的技能基本都没用T_T。而失去了这个实验室平台,当生物人转向其他领域求职时,就会发现很少有技能可以移植。养个细菌小鼠、做个转化转染,就是按着protocol来做就行,没啥技术含量。这样的技能有啥公司能要呢?就业方向太窄。至于由于在实验室待久了对人格塑造方面的影响,我就不说了。个人认为那还是少数,但鉴于生物人基数庞大,其实也是个不小的问题。就酱吧。网友郭一凡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bioinformatic这块还不错 看实习单位不是三甲医院就是大药企的 别的方向据说挺惨?网友啥子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现在不只生物专业,凡是基础工业,科研类,实体业都不行。因为不能马上见到“成果”。虚拟来的多快。所以钱都去见效快的领域了。网友蒙面大侠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某国内大牛给我们上课时候说过,“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句话是用来骗国家经费的~网友张珞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两千年初填志愿的这批孩子被坑毁了,生物专业一下热的毫无理由,分数线高出其他专业不是一丁半点,各个学校大规模兴建实验室,导致现在供远远大于求,且目前国内生物行业现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刚手贱搜了下,还在继续坑。我不会告诉你学海洋生物学的被坑的最惨。我不会告诉你学海洋生物学的被坑的最惨。今年某985高校海洋生命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片惨淡。忍住没爆。网友何小毛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就业惨不惨淡主要看需求,只不过在我国恰好生物专业是供大于求。另外,你看看这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从事的是自己所学专业的,个人经历告诉我不必太纠结这个,学校学的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我本身学的是生物医学工程,做医疗仪器的,跟生物几乎不沾边,但当时也因为“生物”这两个字很少得到面试机会,说实话为了得到面试机会,也把专业自己偷偷改成过“医疗仪器”专业。后来机缘巧合,投身到银行卡支付这个行业中,作为一个支付菜鸟,目前也很满足。再多说一句,我的同学们各行各业都有,作家、律师、老板、金融等等...路是自己选的,更是自己走出来的。网友小桥对[生物专业]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给出的答复:本科生物专业毕业,(本科学校的生物专业全国排第二),研究生果断读了经济学!!!二 : 女生学什么专业好就业有前景?不管从就业前景、薪资待遇、还有发展潜力、就业企业等方面来看游戏动漫专业才是未来最好的就业专业,而且对于女孩子来说这个专业也是很适合的专业,游戏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动漫专业是当之无愧的。(]一、护士专业:优势:相对女孩子来说护士专业也许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护士专业入职门槛比较低。而且全国各地,大小医院护士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岗位,很多崇尚白衣天使的女孩子当然乐于从事护士的行业!劣势:由于护士入职门槛较低,相对薪资水平也是比较低的!而其相对护士专业来说可能对于人生规划比较窄,可能这一辈子都是从事护士了。最后护士经常加班,作息时间不规律,加班强度大,习惯作息时间正常的女孩子需要慎重考虑了。二、教师专业:优势:教师专业是一个相对较好的专业,很多女孩子毕业都比较喜欢从事教育行业,以教书育人为目的,是一个当前社会崇尚并且充满极大社会责任感的行业。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农村,现在的人们都很重视教育,所以选择教师专业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劣势:相对现在的教师专业的就业来说,教师人才太多,入职教师门槛很高,要求也是很大。所以相对教师专业很多是望而生畏的专业!三、计算机专业:优势:计算机专业相对近十年在来说当然是就业前景不错的专业,因此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就业还都不错。劣势:对于女孩子来说,从事计算机专业可能很难从事长期的项目开发,毕竟项目开发,写程序都是需要太多的精力和体力,一般人是吃不了这个苦的!女孩子学计算机专业就算做,也是从事简单的计算机操作的岗位就业。而且随着计算机人才的增加,这个行业的风光已经不再。四、人事行政专业:优势:人事行政专业,是一个女孩子比较合适的专业,入职门槛比较低,只要通过短期的培训,一般什么专业都可以从事人是行政的岗位。劣势:由于门槛低,相对来说当然薪资就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了,而且这个岗位的工作一般都比较繁杂琐碎。没有耐心的女孩子需要注意了。五、导游专业:优势:导游专业也是一个女孩子比较热衷的专业,导游可以到处游玩,还可以获取相应的薪酬待遇,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专业!劣势:因为需要长期在车上生活,四处奔波,居无定所,所以导游也是一个比较劳累的专业!从事导游行业的女孩子一般都是吃青春饭的,如果你还年轻可以做导游,不过十年二十年之后你还能做导游么?六、会计专业:优势:会计专业是一个大多数女孩子都比较喜欢的专业,这个专业就业面很广,工作也比较稳定,也很好找到专业对口得工作。劣势:薪资水平不高。有会计也能拿到很高的工资的,但是都是要有好的学历,好的几个专业资格证书才可以的!女生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女生学什么专业好就业有前景?七、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专业就不说了,每个人都有相对的了解,要么会有很好的就业,要么就是被荒废的专业!而文学专业,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专业,但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很多文学家都是死之后才出名的”。[]如果你有很好的文学功底和很好的耐力你可以选择这个专业!八、影视动漫专业:影视动漫专业是现在国家扶持的重点专业,游戏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调查显示,中国动漫市场具有1000亿元的潜在价值空间。国家力争在未来5至10年内,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动漫游戏行业已显示出诱人前景。学习影视动漫专业,入学门槛低,就业前景也是相当乐观的。如果选择像完美动力这样的央视推荐的顶尖动漫学院,还能享受推荐就业、带薪实习、入职央视等不可多得的机会呢。九、法律专业:优势:法律专业在国内来说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比较热的专业。劣势:国内学法律的人可以说遍地就是,而真正学业有成还从事法律的又有几个呢!有很多人都没有考下律师资格证书,从事法律专业的岗位就更难咯。十、电子商务:优势:电子商务当前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就业前景都是还不错的。劣势:电子商务就是计算机专业与商务管理等专业衍生出来的专业,一般很多计算机专业和商务类专业都可以转行做电子商务,所以要么做到行业顶级,否则这个专业很多人都是可以从事的,所以专业价值不是很抢手。&更多相关内容推荐:2014年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三 : 大学女生学什么专业好就业大学女生学什么专业好就业在如今这个社会,女生已经顶起了半边天,甚至更多,那么哪些专业比较适合女生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汽车消费的日渐火爆和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使汽车维修人才缺口正在扩大,根据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大部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显示,目前汽车专业人才的缺口在200万以上,这个缺口正好解决了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就业问题。目前汽修市场上有较高技能的'蓝领'和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灰领'都是非常抢手的。”一汽丰田东美车行服务经理彭振枢说。女生也是可以去学习的,汽车产业对女性汽车人才的需求巨大。现在汽车4S店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男性,而实际上,4S店多数服务岗位非常需要女性员工;汽车4S店的汽车整车销售、配件管理与销售、汽车用品销售、汽车保险、客服专员及售后等多种岗位特别欢迎女性加入。以上各种岗位工作环境优雅,薪资待遇较高,但都需要具备专业汽车知识,女性温柔细致的特点适合在这种岗位上开展工作,而且非常有优势。2011年1月郑智化和兽兽(原名翟凌)为西安一汽车销售店开业捧场,重感冒的郑智化在台上连唱三首歌,唱到口渴脸红,才拿到5万出场费。而兽兽只是优雅地在台上一分钟内摆三个POSE,就吸走15万出场费。这样的新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汽车模特专业的关注和兴趣。有车展就有汽车模特,“香车美女”已成为车展中捆绑使用的专用词汇。一名车模的出场费低的近千元,高的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尽管身价不菲,但能适合于大型车展的车模还是难找的。汽车模特除了展示汽车,展示自己,更重要的任务是诠释正在展示的汽车产品。她们需要懂得相应的汽车专业知识,会开车,还要懂得基本的汽车营销常识。而现在的“车模”对汽车的了解非常有限,很多车模不会开车,更不必说汽车营销常识了。汽车模特专业重点培养能够适应国内外汽车营销和宣传环节的汽车形象代言人、汽车文化和汽车模特艺术人才,是汽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复合人才。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计算机人才,尤其是高级实用型软件开发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在IT计算机行业中女性从事者还是很少的,俗话说,物以稀为贵。IT行业从业人员的待遇是其他行业同等级别人员中最高的,而且属于白领一族,工作环境舒适幽雅。2010年底前程无忧对IT行业的薪酬大盘点显示,平均薪水在3800元/月以上的人员,占到了整个行业的60%。计算机软件,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强调职业素质,增加学员就业能力,提升入职后的转正能力;强调项目经验,让学员毕业即能上岗工作;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升级课程,学了不过时,让学员毕业后还具有较长的社会竞争力。适合女生热门好就业的专业1.经济学类:包括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与证券、会计学、经济学等。由于这类专业在大学里开设的课程名目繁多且基本上以理论为主,相比男生,女生的沉稳、细致的性格更容易帮助她们学好这些知识,所以身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变化莫测的时代,财经女豪杰们大多能独挡多面,沉稳应对。这样的能力和素质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多面型人才的需求。2.外国语言文学类: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商务英语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日益强大,各种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中国安家立业,加上女生天生的伶牙俐齿好,使得语言类尤其是英语及小语种方向专业的学生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馍馍。3.中国语言文学类: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女生凭借其语言天赋在汉语言文学、文秘、对外汉语等领域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几乎形成“性别垄断”!4.艺术类:包括音乐学、绘画、表演、摄影、影视广告、形象设计等。一般而言,艺术类专业的女生自身形象气质素养较高,因此很容易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要想自己的简历和自己一样迅速的被用人单位记住,艺术专业女生的所展现的独特气质相对容易让用人单位一记如故,很容易应聘成功。5.医药护理类:包括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等。女生细心、耐心的特质,使其在医护行业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医护工作通常比较稳定,薪资待遇与福利良好,从“白衣天使”的称号可以看出社会对从事医护工作人员的尊重。6.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海关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管理的学问主要由管制和梳理两个功能组成,顺畅的沟通是管理的核心。女生是天生的沟通高手,性格温柔体贴,加上较强的领悟能力和普遍勤奋好学的品质,使得她们在这个领域竞争中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生力军。7.新闻传播学类: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新闻出版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如今可以叫做传媒时代,任何风潮可以在一夜之间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传媒红人无不红的发紫,从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一飞冲天的倪萍,到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台柱之一的李湘,从由电影下来有操刀电视的刘晓庆,到原来效力于传媒后来驾权传媒的杨澜,女生在传媒媒介中始终是一道亮丽养眼的风景线,她们的收入自然是一般人几辈子也挣不来的。8.教育学类:包括特殊教育学、教育学、学前教育等。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女生细腻、活泼,有爱心,有耐心的性格,是得天独厚的教育他人的条件。大学里,教育类专业的女生在集中学习各科课程的同时,还要系统学习诸如心理学之类的课程,加上女生天生的母性情怀,因此她们在教育学生方面拥有更多的细心和耐心。而这两份心将帮助她们在以后的求职中能够顺利的脱颖而出。9.法学类:包括法学、知识产权等。法学类的专业一般要求学生具有很好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这些能力恰好是女生的优势特长。同时,法学类专业的学生将来容易有机会进公检法机关工作,工作比较稳定,是女孩子比较理想的工作,这也是女生更偏爱学法学的原因。—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看过《女生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的同学还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