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士兵会抱着炸药包或马尾手榴弹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1979年2月17日,我们国家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暴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我当时在广州军区某部队服役,开战时在广西凭祥前线,尽管我亲眼所见到的事实非常有限,但也算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了。
我不知道越南人怎么称呼这场战争,我们当年叫“自卫还击,保卫边疆”!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岗上》一诗中曾有“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的说法!今天,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三十八年,三十八年前的事就好像昨天才发生一样。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天早上5:00,万炮齐发,战机轰鸣、我与成千上万的中国军人一起跨过友谊关、水口关,越过了那条象征着两大不同政治势力的界线-----中越边界线。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打击侵略者》《英雄儿女》《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上甘岭》《林海雪原》《奇袭》《奇袭白虎团》《英雄坦克手》、、、这些“革命战争电影”长大的。电影中精彩、离奇的故事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深深烙印,我们曾遗憾没有出生在战争年代,没机会与电影中王成、董存瑞一样建功立业,成为“战斗英雄”
我们从小的志愿就是“长大要当解放军”;
我们相信:“敌军”都是“怕死鬼”,只要听见了“缴枪不杀”就会颤抖地交出手中的武器,抓获敌方战俘不需要费什么劲,“一根扁担就能活捉两个美国兵”;
&&& 许多人都兴奋地做过“夜色下,偷偷潜到敌人的阵地前,用匕首抵住敌人哨兵喉咙”的英雄梦;
从孩子时起,就幻想着“抱着一挺机会,对着成群冲锋的敌人扫射” ,让“阵地前堆着小山一样敌人的尸体”、、、、 在我们的脑子里,战场对“好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右手被枪击中了,左手可以继续射击;胸口中枪了,还可以将手榴弹轻易准确地扔到很远的敌人群中----那情景真是痛快极了。
在战场上,如果被敌人包围了,应该如同今天活跃在巴勒斯坦、伊朗、阿富汗那些“人弹”们一样,用最后一棵手榴弹或炸药包、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
&&& 总之,在那些电影的反复宣传教育、鼓励下,我们那一代人几乎都形成这种价值理念:打仗是一种非常好玩的杀敌游戏,“敌人”都是妖怪,应该“除恶务尽、斩草除根”,而解放军们则是一群“撂倒一个,俘虏一个,缴获他几支美国枪”的战争机器,是一群在战斗中不会伤亡、不会被俘的天兵天将。
亲历战争后我们知道了很多真实情况:
我们没有任何机会用机枪对着成群的敌人扫射,面对热带密林,我们看不见敌人在哪,常常不知从何射来12.7MM高射机枪大威力子弹,那种致命的子弹只要碰上就会让人失去生命或终生残疾。越南人民军是一支有着丰富战争经验的英勇部队,有良好伪装的越南人民军战士将高射机枪隐藏于密林之中,向着毫无保护的我们射击,值得一提的是,那些高射机枪无一例外是中国老百姓节衣缩食“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产物。当年越南人民军差不多所有的装备-----军装、枪支、大米、、都是“中国制造”;
在前线,普通士兵每天除了没完没了地用原始铁揪在坚硬的地上挖着弹药库、掩体、指挥所、电缆沟、战壕,就是在阵地前枯燥地等待命运的安排。
我们住在半地下的帐蓬里,广西多雨的天气使那里常常一片泥泞,半夜站哨回来常常将泥水带进被子里,让人非常不舒服。
中越边境的夜晚是那样的漫长和恐怖,我们这些“解放军叔叔”们根本不可能跑到越南人民军阵地上去“表演抓俘虏的游戏”,能平安呆在自己的阵地上就不错了,谁也不知道“敌人”在哪?“敌人”会在什么时间、从什么方向潜到自己身边,谁也猜不出越南人民军的特工队员(侦察兵)什么时候会扭断自己的颈锥或者用手榴弹砸烂自己的生殖器。
每当夜晚站哨时,面对无尽的黑夜,只要一有响动,握着枪的手就发抖,怀疑“一定是越南人民军特工队员企图偷袭”。
电影《地雷战》中,日本鬼子进村时,处处挨炸的镜头让人非常开心,然而在真实的战争中, 前沿部队为防止越军侦察兵的渗透,在阵地前埋藏的手榴弹根本炸不到越南人,却常常给自己人带来伤亡和恐慌。
在电影里,“解放军叔叔”们一边行军一边神仙般闲聊,就如同饭后散步一般轻松自如,而现实中,我们这些解放军叔叔们杠着沉重的步枪、手榴弹、背包、子弹、水壶、干粮行军时,走上十里地就会累得动弹不得,恨不把那些东西全扔了。
在描写战争的艺术作品中,“解放军战士”是神不是人,而在真实的战争中,我们这些“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只是普通人,我们恐惧、害怕,我们什么武功也没有,枪法非常一般,我们手中的武器也不如越南人---越南人民军战士普遍使用中国生产的56式冲锋枪,而我军使用中国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
电影里,解放军叔叔们通常“一枪一个敌人”,而在真实的战场上,很难找到目标,我们的“敌人”-------越南人民军战士比我们更懂得隐蔽自己,不会让自己成为对方的“目标”“活靶子”。
战前,我们反复练习学说的“农松空堆万”(缴枪不杀),在实战中根本没用,越南人民军战士与我们一样,谁也不敢轻易放下武器当俘虏。谁都害怕对方士兵缴枪只是阴谋-----目的是等你靠近后拉响身上最后一棵手榴弹与你同归于尽。为了自身安全,你不得不怀疑一切。
普通士兵最大的信条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 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都非常理解美国军人在伊拉克、阿富汗,俄罗斯军人在车臣,以色列军人在加沙为什么会误伤平民。
在战争中,识别自己人的标志是“军服”,可你很难区分谁是“军人”谁是“平民”,在战线对面,不穿自己军服的人都是“目标”,没有哪个士兵们会仔细分辨敌方是“妇女”“儿童”“老人”还是“军人”。
妇女、儿童、老人使用枪支造成的伤害与强壮的男人没有任何区别。
为了防止越军使用毒气,我们也装备了单兵防毒面具。并反复练习如何屏住呼吸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戴好面具。1990年央视播出联军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决战镜头时,我看到美军士兵也进行同样的练习!我会心的一笑---------世界各国军人心是相通的。
在平时,普通士兵没什么地位,在军官们眼里,都是些“小兵”一个,而在战时,你会发现,那些军官们或者叫“军队干部们”对士兵们态度与平时有极大的不同,你会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我也是从那时才懂得:“只要有压力,当权者就会极力讨好你”。
发表于:17-01-20 22:24
而在真实的战场上,很难找到目标,我们的“敌人”-------越南
人民军战士比我们更懂得隐蔽自己,不会让自己成为对方的
“目标”“活靶子”。
这才是真实的战场。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抗日之幸存者-第五十三章 戾气-求书网(www.qiushu.cc)
当前位置: >
> 第五十三章 戾气
小提示:按【空格键】快捷往下,按{回车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推荐阅读:
&&&&第五十三章 戾气&&&&(……打扫战场的时候,就算是最冷血的老兵,在收拾那些抱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弟兄时都会落泪;根本上分不清那是谁啊,只剩下两条腿……摘自《祖爷爷的抗战回忆》)&&&&山里传出的阵阵爆炸声和枪声,让失去了秩序维持者的官道异常的混乱,车水马龙的败兵和难民不时会出现践踏,哭喊哀号声不时响起,人龙越发慌乱起来。在路边上跪着一个班没有军服只是带着军帽的士兵,他们见到每一支部队路过,都流着眼泪重复着同一句话:“弟兄们救救我们营长、救救我们营吧,他们在给大伙顶着鬼子呢……”&&&&跪在地上的士兵已经唇焦舌燥,声音嘶哑;一个晚上下来,无数支军队经过,有的是散兵,有的是整支团以上的部队,但是没有一支部队留下来一个人……&&&&这一个班留下来维持秩序的士兵都是身体孱弱或者带着病的新兵,曹小民认为他们根本无法上战场的新兵;他们参军的时候很多人本来就抱着特殊的目的,有的仅仅是怕被军队半路上抛下才参军的。这些连枪都打不好从来没上过战场的新兵,他们在这个时候却没有一个人逃跑;他们虽然不会打仗,但他们宁愿在这里等着自己的弟兄们活着回来或者他们死在攻过来的鬼子枪下!&&&&邵家的老百姓也陆续来了些人,当山里战斗打响的时候这些从没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们才猛然发觉战争离他们是如此的近!&&&&“你们还是军人吗?为什么人家就那么勇敢,你们就那么怕死!?”有的老百姓开始质问斥责那些路过的部队,但是败兵们却只知道低着头匆匆而过。&&&&一支部队在路上死气沉沉喘着粗气走着,忽然一个军官大喝一声:“停!都他妈停下来!”&&&&“大哥,不是这样的,不能这样啊……”年轻的军官忽然跑到带队的军官面前:“大哥,当年咱们跟着冯老帅,你是排长我是小兵;打了败仗大哥从来就不会抛下一个兵自己逃跑……大哥,人家只有一个营,人家给全军堵枪眼呢!咱们有一个团啊!”这个年轻的军官说着说着哽咽起来……&&&&没戴军帽也没带钢盔,剃了个大秃瓢的带队官停了步,沉默着听着远处越来越稀落的枪声:“刀子,你是说让大哥带着这些兄弟打回去?!回去送死!?”&&&&秃瓢回身扫视着他的部队,风尘仆仆一身破败,大家的神色很犹豫,但在听到打回去的时候似乎又夹杂着一些兴奋……&&&&“愿意打回去的,跟我上,不想打回去的,顺着路到苏州汇合!”秃瓢喊了一声然后回头含着泪对“刀子”道:“大哥还是以前的大哥,但老弟兄们很多都成家了,你也成家了……弟兄们不能都死绝了!”&&&&“刀子”含着泪向“秃瓢”忽然正正地敬了个军礼,一回身:“弟兄们!跟我打回去!”&&&&“打回去!”一群陕娃子忽然爆发出如雷的怒吼,集体转身没有一个人留下,全部向着枪响的方向飞跑过去,速度比逃命的时候还快!&&&&“哎,那些陕娃子在干嘛……”一队走在后边的川军看着前边的部队忽然回头冲过来,很多人都愣住了。&&&&“没听到吗?打回去!”“那咱们怎么办,打回去吗?”“打回去咋了?就他们陕西佬讲义气?!”“打回去!……”忽然,这队川军也发疯了!&&&&中国民党军队忽然全发疯了!四川话、陕西话、湖南话、江西话……“打回去!”“打回去!”……这些低着头不敢和新兵们眼神接触就穿过路口、心里满含着内疚和惶恐的部队忽然就这样被“打回去”三个字把军人的魂给唤了回来!&&&&“你们是军人吗!?哭什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路口一个身材非常高大的军官到了那一个班的新兵面前:“你们是哪个部队的,看你们那熊样……”&&&&看到了希望的新兵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终于把事情说了个七七八八……&&&&“弟兄们!把驮物资的马全卸货!会骑马的马上组织一个骑兵排,全部配上机关枪冲锋枪,跟我冲,其他人在后边攻击前进!”那个高大的军官自己从身边的机枪手手里抢过一挺捷克式,翻身上马布置部队去了,那一身的气势那一身的风采让新兵们惊为天人!&&&&新兵们一个个忽然跪倒向着远处的军官不住磕头……&&&&“得得得,看你们这样子还像个军人吗?”那个军官的卫兵很是不耐烦:“再这样以后别说你是七十四军的!”&&&&“啊……兄弟也是七十四军的?那位长官是……”&&&&“五十一师师部高参,刚刚受命任三零五团团长的张灵甫长官!”&&&&这是一支怎样铁血的部队啊!所有经过战场的国民党军部队都被昨夜死战了一晚上的战场情景震惊得目瞪口呆!&&&&长长的山路望不到头,沿路全是鬼子的尸体——中国民党军人的尸体很少,因为几乎全被炸成碎片!在淞沪战场上玩过命的中国民党军人见状无不落泪,他们知道只有挂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与敌同亡才会是这样的——这支军队竟然几乎全是与敌同亡!&&&&……打扫战场的时候,就算是最冷血的老兵,在收拾那些抱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弟兄时都会落泪;根本上分不清那是谁啊,只剩下两条腿……曹小民现在没有亲眼目睹到祖爷爷回忆录里描述的这一幕,他经过这些川伢仔们发起决死攻击的战场的时候天色还黑,但是这一幕却已经震撼了所有前来支援的中国民党军人的灵魂!&&&&一路两旁的枯枝败叶被战火烧成了灰烬,只在根部剩下黑色一茬茬,让人倍感凋零;余烬散发出呛人的烟气夹杂着血腥和各种人体内脏的刺鼻恶臭……路上的中国民党军人尸体大多数都只剩下下半身的两条大腿让人触目惊心,上半身炸得七零八落散在荒野和敌人的尸体上,整条路上都铺满了黑红色的肉团血迹——中国民党军人的肉团血迹!&&&&在他们只知道逃命的时候,有这样一支铁血之师在给他们扛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硬扛着!这支部队用无数的牺牲换来了他们逃命的机会,这支部队只有一个营,但却死死挡住了敌人一个晚上!而他们只知道逃,只知道逃!&&&&“啊~~呜!”泪流满面的秃瓢团长忽然压抑不住内心的悲愤与郁闷,发出一声类似西北野狼的凄厉嚎叫!&&&&“啊~~呜!”数千正在前进个个泪流满面的中国民党军人忽然齐齐发出响彻天际的凄厉嚎叫!&&&&山路上的一幕,同袍的血肉终于彻底惊醒了他们的血性,全部中国民党军人的血性,不,或者说是戾气更加贴切,统统被激发到了顶点!&&&&“杀光鬼子!!”忽然,数千把沙哑的战场嗓子一起发出怒吼,这些本来已经被长途的连续行军透支了体力一个个死气沉沉的军人,个个双目赤红,透出吞天噬地的杀气,怒吼着向着山路的另一边狂奔起来!没有了陕军、川军、湘军……只有中国民党军人!所有的部队都已经不分队列不分建制,谁跑得快谁在前面潮水般向着最后的战场卷去!
txt下载地址:手机阅读: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五十三章 戾气)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兰岚谢谢您的支持!!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独目虎将”李宗岱长眠南山
“独目虎将”李宗岱长眠南山
  在邻居眼中,他是一位满头银发,爱说爱谈的老人。在家人眼中,他是一位永不服老的长辈。在敌人眼中,他所带领的敢死队,挥舞大刀,如同噩梦一般。他就是电影《血战台儿庄》中英雄连长的原型、素有“独目虎将”之称的抗日老英雄李宗岱。
  昨天,李宗岱的骨灰由家人正式安葬在重庆南山福座人文纪念馆内。
  《血战台儿庄》里的英雄连长
  “电影《血战台儿庄》中英雄连长就是演的他,当时审片的时候,我陪父亲一起去的。”回忆起父亲,李大淮总有说不完的话,最让他难忘的,莫过于父亲生前常常聊到的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台儿庄会战开始,李宗岱坚决要求到前线参加战斗,并奉命坚守在临沂葛沟,阻击从沂水南犯的敌人精锐板垣师团。
  “日军仗着占绝对优势的武器装备,先是以大炮、飞机进行狂轰乱炸,接着用骑兵往上冲,最后才是装甲车、坦克掩护步兵进攻。”李大淮说,父亲没有因为敌人的疯狂进攻而有所退缩。
  “看见敌人骑兵冲向我们阵地前,父亲对准马头一枪,敌人摔在地上还没有来得及翻身,他跟上去又是两枪。敌人的装甲车和坦克蜂拥而上,他们只能用手榴弹和炸药包,有的来不及了,就抱上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李大淮说。
  五天五夜击退敌人九次进攻
  后来,李宗岱从剩下的士兵中挑选18人组成敢死队,去主动进攻敌人阵地。李大淮说,每个人手持大刀,怀揣手榴弹,趁着月色,如下山虎一般地扑向敌人,手榴弹在敌人阵地上开花。
  血战五天五夜后,他们连续击退敌人九次进攻,击毙敌寇400余人。全连160多人最后只剩下29人。因为他的英勇顽强,率全连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李宗岱因此获得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明令嘉奖。
  在大许家遭遇战中,李宗岱和他的尖兵连又接到攻克寨子、打通道路的艰巨任务。李宗岱被迎面一颗子弹击中。在医院昏迷了三天三夜,他醒来后,才知永远失去了右眼……
  李大淮说,父亲“独目虎将”的称号也正是从那时候传遍大江南北的。虽只有一只眼睛,但父亲伤愈归队后,改用左眼打枪,曾用轻机枪击落过一架日本飞机。
  昨日骨灰安葬在南山
  抗战虎将李宗岱老人已经辞世3年。“父亲生前有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将他的骨灰埋葬在曾经为之浴血奋战过的台儿庄大战故地。”李大淮说,但作为家人,他们却希望将父亲的骨灰安葬在重庆。“重庆是父亲生活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城市。”
  最后,家人们决定将老人安葬在他生活工作时间最长的重庆。李大淮说,他们选择在抗战胜利纪念日这天举行安葬典礼,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记住包括父亲在内,为抗日战争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军人们,也希望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们,能够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原标题:“独目虎将”李宗岱长眠南山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9式手榴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