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弄SB版移动网络不可用怎么弄的VoLTE网络

刚才看了下本论坛的相关贴,还是不清楚到底是电信运营商(移动)的问题,还是本手机的问题?手机开了4g,一打电话自动会跳到2g,于是上不到网。

我们现在用的所谓4G网络,实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4G网络,实际是3.9G。而现在电信运营商为了搞宣传就用4G网络来营销。而现在4G网络的没有电路域不能语音通话,所以打语音电话时就会回退到2-3G网络上承载电路域的语音通话。不是手机问题,等这次手机,估计会支持VOLTE功能,这样高清语音通话和高速上网都是基于4G网络,这样就可以边上网,边通话了。这样解释不知道能不能看懂。
手机问题,华为MATE7和MATE8都支持VOLTE的,就没有这个问题
这个只要软件升级支持VOLTE就能搞定了,华为迟迟不肯给P8升级VOLTE功能
我们现在用的所谓4G网络,实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4G网络,实际是3.9G。而现在电信运营商为了搞宣传就用4G网 ...
手机问题,华为MATE7和MATE8都支持VOLTE的,就没有这个问题
这个只要软件升级支持VOLTE就能搞定了,华为迟 ...
4G作为数据业务,部分城市未开通或者商用volte服务。目前,语音通话大部分基于2G网络实现,因此并非手机问题。放心使用就好。

这个问题要从移动核心网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平时说的 WCDMA、TD-SCDMA、TD-LTE 其实通常指空口技术,即从手机到基站的通信技术。而移动通信的核心控制部分,则由核心网完成——如何在两个基站间建立起语音连接?何时给拨号方返回嘟嘟的线音?何时给接收方发出振铃?如何判断一个用户是否开通了呼叫转移业务,如何实现?如何建立从手机到因特网服务器的数据连接?如何判断用户是 3G 用户还是 LTE 用户? 这些都是由移动核心网完成的。

下面来说移动核心网的种类。在 2G/3G 时代,移动核心网是两个独立的域,控制语音相关的叫电路域(CS 域:Circuit Switch),控制数据业务相关的叫分组域(PS 域:Packet Switch)。相应的,与语音相关的控制都放在了电路域,比如上面的语音呼叫建立、返回振铃、判断并执行呼叫转移,以及曾经的杀手锏业务短信等等。与数据相关的控制则放在了分组域,比如上面的与因特网服务器(通信网与因特网是两张网)建立数据连接、区分你当前流量是微信还是微博等等。

因此,在 2G/3G 时代,语音和数据业务分别承载在两张不同的核心网上。3G 网络允许业务并发,也即同时使用两张网络,在打电话的同时可以数据下载。(2G,严格的说是 2.5G 的 GPRS,由于技术限制,通常发生呼叫的时候数据业务会挂起)

随着数据业务的爆发以及网络的全 IP 化,LTE 网络不再提供电路域,只保留唯一的一个分组域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LTE 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业务,包括语音、数据,都承载在这张用来处理数据业务的核心网上。也就说,只有在语音完全实现数据化(IP 化)后,LTE 网络才能够承载语音业务,而这个条件目前在中国并不具备。

可能有人会问,手机 QQ 既然能语音通话,为什么 LTE 网络不能直接也这么干?因为这种类似于软件中的语音通话功能只是应用级别的,运营商无法做到对通话过程完全可控(使用手机号 MSISDN 作为身份标识、区域计费、增值业务等),更重要的是,这种级别的语音业务无法保障其通话质量(想象一边 QQ 语音一边下迅雷吧)。此外,实现移动电话与固网(座机)之间的通信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为此,通信人们又构想出了IP 多媒体系统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叠加在 LTE 核心网上,通过 IP 网络提供高质量、可控、可与固网融合的语音业务(当然不只是语音业务,还包括视频等媒体业务)。而VoLTE 技术(Voice over LTE)就是基于 IMS 的,也是在 LTE 网络中承载语音通话的唯一方式。

不幸的是,多年来 IMS 的研究进展缓慢,其大规模的商用也刚刚开始(韩国 SK 已部署商用 VoLTE),而要在中国这么大的范围内实现 VoLTE,目前来看还不太成熟,需要后续持续的大规模网络基础建设(都是钱哪……),因此可以说,从目前来讲,「4G LTE 网只能提供数据服务,不能承载语音通话。」。

既然目前 IMS 网络大规模部署还不成熟,自然就有人想出了过渡期间的临时方案:CSFB 和多模双待

语音业务回落(CSFB: CS Fallback)是指驻留在 LTE 网络中的用户,需要发起语音业务时(包括主叫和被叫,不包括短信),通过切换,完全回落至 2G/3G 网络,然后通过 2G/3G 网络中的电路域进行语音业务,通过 2G/3G 网络中的分组域接续之前在 LTE 网络中未完成的数据业务,但是数据业务的速率会显著降低。语音业务完成后再返回 LTE 网络(至于是否挂机就马上回去就不一定了)。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运营商采取的过渡期方案。这种方案的问题在于,如果优化不好,回落的过程耗时会很长,导致语音建立的时间较长。(当然小伙伴们不用担心,已经有一群人集中脑力把它优化的很好了。)

多模双待的概念就很好理解了,跟现在常说的双模双待机原理是类似的,唯一不同就是只需要一张 SIM 卡。用户同时驻留在 2G/3G 和 LTE 网络,语音业务通过 2G/3G 提供,数据通过 LTE 网络来承载。享受 2G/3G 的语音质量和 LTE 的数据速率,听着很完美是不是?致命弱点:耗电量大,这个不用多说吧,智能机用户的切肤之痛,试想如果本来就只能用 6 个小时的安卓机使用多模双待只能用 4 个小时了(可能有些夸张,具体数据未知),小伙伴们能忍么?第二,支持多模双待的终端少而且成本更高,大名鼎鼎的 iPhone 5S 就不支持,这也是为什么 5S,以及其他非移动定制机,开通 4G 后被爆出各种语音、短信问题。

既然多模双待问题挺多,而 CSFB 听起来还不错,为什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不好决定?

中国移动的原因,自然是其 3G 网络:TD-SCDMA 的短板,导致其回落到 3G 网络的策略基本不可用。那回落到 2G 呢?要知道,GSM 可是十多年前的技术了,技术上很难再做出更多的优化,导致 CSFB 的缺点被放大:回落时间过长(上文中「优化得很好」特指 LTE 到 3G 网络的回落)。试想用户需要打一个电话,先需要若干秒(假设 8s 吧)的回落时间(从 LTE 到 2G),然后再经过若干秒(假设 4s 吧)的呼叫建立时间(2G 系统内部),那每拨打一个电话,单方就至少需要等待 12s,双方都是 LTE 用户的话还要更长(不是 x2 的关系,小于)。这恐怕谁都不好拍板就让用户这么等着。此外,2G(GPRS/EDGE 都属于 2G)的数据业务速率极差。GPRS 的理论最高速率为 171.2kbps,实际大概在 40kbps 左右;EDGE 的理论峰值可以达到 384kbit/s,实际大概是 160Kbps 左右;而 LTE 理论上可是 100Mbps,也就是 100,000kbps,从光纤网络直接掉到拨号网络,用户能满意么?(以上速率除以 8 就是你迅雷上看到的下载速度)

好在中国移动坐拥数亿用户,拥有强大的产业推进能力,只要想,马上就会有无数移动版手机支持多模双待,所以也不用太操心。而移动的资金雄厚,大踏步建网直接进入 VoLTE 时代也应该指日可待。

而中国电信的原因,则在于从其 3G 网络 CDMA2000 到 LTE 的演进不是平滑的,可以理解为两张技术上截然不同的网络,回落自然也成问题。况且国外大部分部署 CDMA 的运营商(主要集中在北美)当初大部分都选了多模双待(当时回落技术还非常不成熟),所以选择跟风自然最稳妥。

中国联通所谓拿到最好的 3G 牌照绝对名不虚传,所以采用 CSFB 没有什么悬念。而其 3G 网络从 WCDMA 升级到到 HSPA+ 其理论峰值就可以达到 42Mbps,跟 LTE 已经不分伯仲,也导致其 LTE 的发展态度最保守。不过,其从 WCDMA 到 LTE 的演进从技术上讲也是三家运营商里最平滑的,偷着乐吧。

补充 1:SRVCC 技术解决的当语音已经通过 VoLTE 承载时,在通话过程中移出 LTE 覆盖区(也就是 4G 没信号了)过程中如何保证语音、数据的连续性。因此在文中并没有提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网络不可用怎么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