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上市政策村脱帽村的硬性政策是什么?怎么才能算是脱帽村?

新闻热线:028-
复制“成都经验” 简阳贫困村将提前一年“脱帽”
编辑:覃贻花
  简阳89个省定贫困村的泥巴村道,两年内将按照村道5.5米、组道4.5米的“成都标准”,全部硬化为水泥路――8月8日,成都市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简阳市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为简阳贫困村勾勒出崭新未来。
  今年5月,简阳市正式划归成都代管,各项事务随即逐步和成都有序“接轨”。脱贫攻坚,正是对接的焦点之一。任务并不轻松:简阳市有89个省定贫困村,1人国家标准农村贫困人口。早已消除绝对贫困的成都,必须“猛拉”一把。
  如何“用劲”?《实施意见》提出,要将脱贫攻坚的“成都经验”全面“复制”到简阳。
  借由这种“火力攻坚”,简阳有望跑出“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的脱贫加速度。
  □邵明亮 本报记者 张希
  先加速后提标 最终实现同步
  今年,成都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在已经消除绝对贫困的前提下,将“贫困线”定在了1万元。这样一条“高线”,简阳能否即刻“同步”?
  “考虑到简阳的具体情况以及成都市的任务目标,我们最终确立分两步走。”成都市农委扶贫开发处处长王金增说。
  第一步,加速。按照简阳原来的脱贫时限安排,将在三年内,即到2018年底实现全面脱贫,“我们现在提出的是加劲加力,两年完成。”王金增说,这也是为了避免在简阳出现两个标准、两类群体。
  第二步,提标。王金增表示,到了2018年,成都将再次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届时将根据具体情况划定新的“贫困线”,而简阳将和成都同步划线、统一标准。
  目标既定,步调也逐渐明晰。
  根据《意见》,每一位成都市领导负责挂点联系简阳市1-3个贫困村,负责牵头研究解决对口帮扶等重大问题;市级各部门和没有市级相对贫困村的区县也要定点、结对帮扶简阳市贫困村。
  “成都经验”之外,更有强有力的资金扶持。据悉,除了简阳市配套每村的200万元,成都市级财政还将对今年计划脱贫的31个贫困村给予每村300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提升。
  政策保障兜底惠及四万贫困人口
  《意见》列出7大方面共15条具体措施,首当其冲就是“政策保障兜底”。政策兜底,就是要从制度上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
  低保政策首先要全面接轨。按照成都市三圈层标准,今年7月1日,简阳市正式实施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和对标补差方式“双统一、全覆盖”,并由成都市财政给予补贴。“初步估计这一政策将惠及近四万人。”王金增说。
  另外,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方面,将推进简阳市与成都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民政“5+1”医疗救助、残疾人医疗救助等城乡统筹医疗保险救助模式全面并轨。“此外,还确定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王金增说,这涉及13000余人,主要是生存环境差、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开发条件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难的地方。
  产业先行发展 增强“造血”功能
  3个月里10多次调研简阳,王金增坦言“差距很明显”:“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主导产业是短板、集体经济几乎没有发展、公共服务落后。”
  为此,提高“造血”功能,成为《意见》的重中之重。
  基础设施建设,率先提上日程。“很多村落的村道只有两三米宽,大多是碎石路和泥巴路。”王金增说,成都将以更高的水准,全面实现村民小组及20户以上的农民聚居点通达水泥(沥青)路,提升贫困村道路服务水平。
  更重要的是村子自身的长远发展能力。
  《意见》确定了“加快产业先行发展”的工作方针:将着重在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带动主体和强化增收技能等方面,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意见》明确指出,对适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以及乡村旅游服务业的贫困户,分类制定帮扶措施,落实政策、项目和资金。另外,还将实施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太阳鸟时评宣战2020安徽篇:助力岳西贫困村“脱帽”的“摇钱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构树当年栽插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构树专业合作社多位成员在构树基地,一边栽插种苗一边信心满满地说。构树属于速生树种,1亩可种666棵,当年种植即可砍伐,每年至少可砍两次,鲜枝叶每斤可卖0.4元,种植第一年每亩的产值就可达到2400元,之后随着年收割次数的增加,每亩的年产值还可达3000元以上。
&在大棚内培育的构树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响应&十三五& 精准扶贫总目标,10月9日&15日凤凰安徽将走进安徽金寨、岳西、石台等地,深入安徽脱贫攻坚一线,实地探访扶贫成果,感受各地精准扶贫新面貌。10月11日至12日,凤凰安徽精准扶贫报道团来到安徽岳西县。通过&互联网扶贫&为脱贫攻坚战注入力量,帮助更多贫困地区。岳西县五河镇叶河村的构树生态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忙碌。村民们在大棚里忙着给杂交构树苗装盆,按件计算工钱,每人一天至少能赚80块钱。杂交构树是叶河村在2012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项目。主要用于生产高档绿色植物蛋白饲料。2015年初,国务院扶贫办将构树扶贫项目列入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构树当年栽插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构树专业合作社多位成员在构树基地,一边栽插种苗一边信心满满地说。构树属于速生树种,1亩可种666棵,当年种植即可砍伐,每年至少可砍两次,鲜枝叶每斤可卖0.4元,种植第一年每亩的产值就可达到2400元,之后随着年收割次数的增加,每亩的年产值还可达3000元以上。叶河村通过构树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的带头作用,不断创新精准脱贫,促进了贫困农户增收致富。接下来,凤凰安徽还将继续走访岳西县山区村庄。通过对贫困户、驻村干部、扶贫创客、脱贫村等采访,讲述岳西扶贫中的故事和人物,传递来自基层一线的扶贫感受与宝贵经验。更多精准扶贫相关系列报道,详情请关注凤凰网(凤凰网首页、凤凰安徽频道、凤凰新闻客户端安徽专区)近期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宋吾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三种方法”决战贫困村“脱帽”
张家界在线 
日 19:08:44
  有个木桶定律,说的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作木桶,那么它最大的&短板&就在农村贫困地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补上&短板&,就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精准扶贫中注重运用三种工作模式。
  &解剖麻雀&式扶贫。要督促驻村干部进村入户,摸清贫困户现状,深入排查突出问题,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对排查出来的问题梳理归类,仔细剖析,真正查找出致贫的问题症结和根源;要根据查找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帮扶措施,以村为单位进行分类确立扶贫、脱贫方案,明确帮扶完成时限。
  &联姻助转&式扶贫。要实施干部与贫困户&联姻助转&,整合部门、机关、企业资源和相关政策资源优势,帮助扶贫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实施&贫&与&富&的&联姻助转&,采取农村致富能手与贫困户结对的形式,通过&带、 引&和&学、赶&等途径,促进扶贫工作转化升级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典型引路&式扶贫。要注重发现扶贫先进人物,深入挖掘先进事迹,通过广泛宣传、表彰激励、号召学习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向先进看齐;要分领域培育扶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挖掘提炼和总结推广精准扶贫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典型标杆,通过示范带动,不断扩大扶贫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数量和比例。
[作者:吉戈莫子洛]
[编辑:田慈孝]
[来源:张家界评论]
·····
·····
······
12月19日,在武侯区一家科技网络公司上班的刘先生致电华西都市报告诉记者,前天吃完外卖后,一晚上拉肚子四次,被诊断为急性肠炎。他根据网上地址却找不到这家店,更别谈营业执照了。
········
范冰冰以一件名为“紫金城”的红毯造型被时尚杂志《Cosmopolitan》票选为2015十佳红毯造型。
········
············[报料热线]&
  我市逐渐形成贫困村“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惠东白盆珠横坑村的茶是该村的一大特色种植项目。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今年春节,龙门县麻榨镇坑口村村民郑悦泉很开心。“去年,光卖杨桃就收入4万多元。”郑悦泉曾是该村贫困户,如今他家不仅顺利脱贫,而且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已连续实施两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努力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13年开展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我市坚持“靶向疗法”,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形成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产业项目,户有增收致富主业”的扶贫工作格局。
  贫困村贫困户100%脱贫
  龙门县平陵镇光镇村村民刘水容做梦也没有想到,会从过去30平方米左右的土坯危房,住进如今100平方米的新房;家庭人均年收入约9000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很多,老婆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刘水容说,村委会聘请其妻子为保洁员,每月收入1200元。加上大儿子在附近工厂打工等收入,其家庭人均年收入约9000元。
  记者了解到,在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中,龙门县28个省级贫困村累计投入资金2.7642亿元,平均每村投入987.24万元,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平均为13.1万元,比帮扶前的平均水平增长6.71倍;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平均达8000元以上,比帮扶前的平均水平增长2.8倍,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并获得省考核优秀等次。
  “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我市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 ‘三个100%’。”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是贫困村100%脱贫。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83亿元,实施村级扶贫项目1500多个,57个省级贫困村村集体收入平均超过10万元,比帮扶前增长了5倍多。二是贫困户100%脱贫。实施贫困户脱贫项目1.1万多个,转移贫困户劳动力1462人,纳入帮扶的8521户贫困户、34067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以上。三是100%贫困村公共服务明显改善。累计修建农村公路453公里,兴修农村水利措施313宗,完成农村住房困难群众泥砖户改造16290户,新建文化广场89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
  据介绍,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中,我市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在全省考核中获评优秀,惠东、博罗、龙门和57个省重点帮扶村获评优秀,14个帮扶单位和25个驻村干部获省通报表彰。
  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措施
  我市在扶贫开发的具体实践中,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群众欢迎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例如,注重造血扶贫、产业扶贫,实施脱贫致富“双保险”建设,形成贫困村“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注重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切实增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机制创新、制度完善,建立健全挂村包干、挂钩帮扶、资金捆绑等机制,实现扶贫开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注重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凝聚起扶贫开发强大合力。
  同时,各级各部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涌现出了许多成功做法、有益经验。例如,市政协办驻村工作组瞄准提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这个“靶心”,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扎实开展“强基固本、产业造血、文化扶智、思想扶志”等好做法。龙门县以项目为载体,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统筹推进”思路,一揽子推进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三个优先、三个主动、三个把关”,改变了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现象,有效消除制约贫困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本报记者袁畅
编辑:小丽
今日惠州网微信
惠州发布微信
惠州文明网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户有什么优惠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