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拨款到枫亭辉煌乡都被村干部贪吃飒

&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明抢还打伤农民
&变本加历的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
)照片也在内)明抢农民私人财产不处理为过,还无法无天叫人打伤农民一家三人。(朱金荣)户主被打住院(&妻子
小儿子)也受伤&图片如下: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5GSjkAgy6KrCSx1KQb4"
ALT="&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明抢还打伤农民"
TITLE="&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明抢还打伤农民"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5GSjkAgy6KrCTjmsT2f"
ALT="&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明抢还打伤农民"
TITLE="&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明抢还打伤农民"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5GSjkAgy6KrCU229Jd3"
ALT="&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明抢还打伤农民"
TITLE="&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明抢还打伤农民"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5GSjkAgy6KrCV6Qika0"
ALT="&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明抢还打伤农民"
TITLE="&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明抢还打伤农民"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5GSjkAgy6KrCVG72O0a"
ALT="&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明抢还打伤农民"
TITLE="&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明抢还打伤农民"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5GSjkAgy6KrCWuYv123"
ALT="&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明抢还打伤农民"
TITLE="&枫亭镇和平村宝星乡干部(蔡贵清)明抢还打伤农民" />
在这14天内不知道谈赔偿有多少次,不知道找他多少次。今天他答应谈赔偿,明天又后悔变卦。过几天又答应赔偿,可没有想到此人什么不讲信用又不答应赔偿。就这样日复一日的拖下去,说实在他根本就是不想赔偿所以一直拖下去。直到晚上要在谈,我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叫打我们的人在那里等我们。我们一到就先找我们吵架然后就一声叫那些人给我往死里打啊。就这样被打住院的住院&轻伤随便看。你们说这还有理吗?大家评评啊!
&做为一位国家党员,小小乡官。居然如此胆大目中无人,如此目中无法呢?何以把国法放眼里啊。难道能做党员他就能无法无天,没有人管吗?在他眼里所谓正法就是这样的法吗?那正法何处求,民何活呢?何以把农民,国家放眼里呢?像这样的人他对的起国家给予党员的荣耀,配的起当官吗?怎么大胆的事都做的出来,那背后还有什么事他不敢做的啊!此官留下国必患:民必哀,民必愤,民早晚必乱,国必败。现在只求正法出来为农民讨公道。我望天下人帮忙传传正法。天下无事不有。今日能得网上天下人帮我,日后天下人有事找此人二话不说必帮。帮人解围,等于帮自己多一份正能量。天下民心绑一起就会发出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清康熙年间,仙游榜头象洋村大路洋自然村,有一户财主叫胡德贵,其先祖是富豪人家,盖了一座大厝。胡德贵亦有万贯家财,也要再建造一座大厝,聘请一位堪舆先生,择地取仁,地理先生在山坡上择一处“卧地母虎”穴位。大厝建后几十年,胡家人丁旺盛,财源广进如水涨,成为当地富甲一方名望人家。胡家发财之后,却人伦道德丧失,有权有势,蛮横不讲道理,胡作非为,欺凌乡里的小房小姓人家,谁也不敢得罪于胡家。
  清道光年间,邻村有一户杨姓农家,名叫杨待发,系是小房,生育二个儿子,长子叫杨述万,次男曰杨裕万。兄弟俩从小聪明伶俐,老实憨厚,事孝双亲,近弱冠之年,身强力壮,只因家庭经济贫穷,尚未婚配,只好给人家当长工打短工过日子,生活苦楚难名。
  有一年乡间瘟疫流行,杨待发夫妇不幸染病,双双鹤驾酉归。杨述万兄弟痛不欲生,生活所困,无奈走出家门,浪迹到仙游郊尾地方谋生。巧识一位叫阮山掌柜,他在郊尾街开了一爿经营海产品的店铺,正好缺少人手。于是杨家兄弟就在阮山店里帮工,兄弟脚手勤快,为人厚道,边帮工边学习经营技能,得到阮山的赞赏,除生活费用外,每人每月还发给二个银元工钱。一年之后,杨家兄弟积蓄了一些银两,便辞去帮工之职,自操经营海产品生涯。
  杨家兄弟在郊尾附近租了一间民房,经营海产品生意。每天起早摸黑到枫亭沧溪港鱼行购买海产品,然后在枫亭、郊尾一带走村串户叫卖或“放店”。因他们斗大之字也不识,常与鱼贩仔打交道赊欠钱款,必须记账,只好凭着记性,只能依鱼品样式画上鱼图,斤两只能用笔划“—、—”因鲎鱼和&&& 鱼的两种样子差不多,但鲎鱼的价钱便宜,&&& 鱼的价钱贵些,便在&&& 鱼边加画一个鸭蛋形状,并画上脚和尾巴。时间久了,要结算时,结果分不出哪是鲎鱼,哪是&&& 鱼?有时还要倒贴了本钱。民间有谚语云“&&& 鱼搭鲎账”便源出于此。后来,他们就不干这行生意。
  古人云“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后给朋友举荐,求杨姓族亲,兄弟俩到郊尾杨寨三叔公家里,言谈生活艰难处境,得到三叔公的怜悯同情。无巧不成书,刚好三叔公的儿子在沙溪街开了一爿豆腐加工作坊,正缺少人手。便收留杨家兄弟在豆腐店帮忙,以度眼前之急。杨家兄弟手勤脚快,办事精明能干,从中学到制作豆腐加工技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三叔公家遭不幸,房屋失火,三叔公被烧死,其子为了照顾家庭,便将加工场转让给杨氏兄弟经营。杨述万兄弟以“诚信之道”为经商理念,礼待顾客,童叟无欺,招来顾客盈门。述万在店里经营,裕万肩挑下乡叫卖,生意做得很红火,时有供不应求。邻村郑姓一户农家有二位小姑娘,容貌不凡,时常到店里购买豆腐,见豆腐加工来不及,就主动帮忙推磨磨豆浆或烧火。眼看他们兄弟俩的为人,也很敬重他们。日子久了,对杨氏兄弟产生爱慕之心,后由父母撮婚,将两女儿婚配给杨家兄弟为妻。从此两对年轻夫妻恩爱有加,和睦相处,勤劳俭朴,经营豆腐行业生涯,经济收入颇丰,在沙溪周边乡闾出了名。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商人大肆在中国贩卖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然后将掠夺到白银运回英国。时有一英商把鸦片运到东北大连销售,把银元准备运到香港后转回英国。当时清政府在各个港口设置海关查缉站,检查不法商人违反中国政府禁运物资,英商怕被中国政府查缉,故在大连采购大批物资及黄豆,把银元佯装藏入大豆袋里,以图蒙混过关。这时一艘英商船运载大豆里藏了大量银元,当货船航运至浙江舟山群岛海域时,却被海盗船劫去,将英商人抛进海里喂鱼。
  海盗劫船后,往南驾航到浙江台州靠岸,把船上的棉花、布匹、杂货及一批大豆准备出售。再说,枫亭沧溪商行郭友贤老板,他刚把仙游运去的白砂糖、龙眼干、茶叶卖毕,准备购买带鱼、虾米和大豆运回枫亭沧溪销售。当时海盗只知棉花、布匹和杂货是较为值钱的,而对大豆却视为一般货物不值钱,不屑一顾,叫郭友贤半买半送全部购回。货船在大海上遇到风浪漂流二昼夜,才平安回到沧溪港码头。斯时,郭友贤被风浪折腾得精疲力尽,一回到家里就倒卧床上睡个大觉。
  话说这天,杨述万在店里房里午睡,朦胧中梦见一位白眉老翁对他曰:“述万呀,发财的机会到了,你还在打午睡呢!”述万问道:“什么发财机会到呢?”老翁言道:“枫亭沧溪渔船到,船上有一批大豆袋里藏着银元,赶紧把大豆买回来,不就发财了?”老翁言毕就不见了。述万醒后半信半疑,便把梦事告诉家人,随即带着银元,速赶到沧溪满港郭友贤商行,对工人们说:“我们要采购大豆。”伙计回答“有没有大豆,我们不清楚?你可可去问郭老板。”当时郭老板正在睡着,朦朦又糊糊说:“船仓里那几十袋大豆可以卖,每袋价钱二元大银。”
  杨述万兄弟随着工人到船上看货为由,暗地他撕开大豆袋,把手伸进袋里摸当做看样品。果真有一包白银。杨述万二话没说,将带去银元先购了24袋,每袋60斤。付清了钱款,随而对工人说:“我们带来的银元不够,先买这些,等一下再来购买,请不要卖给别人。”于是,立即雇人把这批大事挑到沙溪店里。撕开大豆袋一看,每袋里装有银元300元,取出银元后,速到沧溪把仅有的84袋大豆全部购买运回,经过清点,共有银元32400元,这个天文数字,一家人眉笑颜开,这是杨家先祖有积德、苍天赐于我们兄弟俩。一时间成了大财主。俗语云:“财不露眼。”若是漏了风声,会招来灾祸,只好隐情,暂时照常做豆腐生意。
  数月之后,杨述万对其弟说:“沙溪这个良园虽好,但不是久恋之家,如今有了钱,须叶落归根,返回故梓榜头安居落籍。”裕万答说:“阿兄主意就是。但胡家势力之大,咱们哪能安居呢?”兄弟俩归回故里之心强烈。先回老家的旧厝暂住。数月之后,他们暗地请了一位地理先生到自家门前勘察。地理先生曰:“胡家住屋是位‘虎母穴’,每当夜晚开兜一,两戈大灯笼点亮时,就像一对虎眼张开,虎口一张就会吃人,要破此穴地,必须待到八月十五日晚,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灯笼烧掉,老虎无眼睛,就无法行走,此穴位一破,胡家定会败落。”后来,杨氏兄弟照此办了。八月十六日早晨胡家主人误认自家灯笼昨夜失火家人平安无事就好了,亦不再追究失火之事。几个月后,胡家真是陆续死了人。几年之后,人丁大减,逐趋败落,部分子孙外迁异地,房屋倒塌,成为一堆山坡,后人叫着“孤魂坡”,流传至今。
  二年之后,杨氏兄弟携妻带儿,从沙溪回到多年的故里榜头,把得来的银元,在象洋大路顶附近盖起一座大厝;其房屋是三进深,五个大门,两旁加盖护厝及私塾教室,规模雄伟,蔚为壮观;计有99个天井(今存)。杨家人丁旺盛,名声大振,闻名仙游境内,流传至今。吴春永
相关日志:
本网微信二维码
品味莆田文化 领略港城魅力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古文教彰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枫亭麟山村_百度百科
枫亭麟山村
麟山村位于西畔,隶属于,距镇赶址2公里。东与沧溪、荷珠毗邻,西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相连,北与上浒、斗北村接壤,南与铺头村隔山对峙。毗邻福厦高速公路和福厦铁路。西面福厦公路、南面枫秀公路、东面仙港大道皆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全村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2.2公里,总面积5.06平方公里。有耕地428亩,山林地180亩,果园120亩。辖旧宫、寨里、邱厝、后圳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642户总人数2675。[1]
枫亭麟山村历史沿革
麟山宋至清称秀郊,亦称树兜,隶属连江里。清末在保和堂原地上新建一座宫宇,宫门朝向孔方山,亦称麒麟山,青螺峰顶有座万寿塔,状似麒麟独角,便命为“麟山宫,”亦曰大宫。民国期间,建立保甲制,以麟山宫命名麟山保,管辖沧溪、秀郊、荷珠等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麟山乡,属三区(枫亭)。1958年9月,改称麟山大队,属枫亭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11月,改称麟山村民委员会,属枫亭镇。
枫亭麟山村风俗人情
枫亭麟山村三十八乡巡游
清朝末年,时局动荡。加之黑白旗纷争,更使民不聊生。值此之际由荷珠村、东林村等首先发起,霞江村积极参加,秘密串联活动,逐步联合秀郊村、东鼎村、沧溪村组成以“六乡”为主体的民间自卫组织。组建“保和堂”,奉祀宋代爱国名将杨五郎(杨公太师),
宣传维忠维孝,忠国爱民,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以“保境安民”,“和睦乡里”为宗旨,扬善抑恶,抗强扶弱,正确处理当时极为错综复杂的“黑白旗”纷争,化干戈为玉帛,创造一个与周边乡亲和睦共处的环境。信誉日隆,声望日大,影响日广,发展成36乡。1985年,又有墘厝,下马两村加入,成为38乡,人口近五万人。
每逢元宵佳节,枫亭镇麟山宫境内的38个自然村都要例行出游、游灯仪式,参加人数达2000多人,活动持续3天,出游路程50多公里,中途住村2处。出游时,以”皂隶舞”前引开道,随后依次排列大锣、大灯、彩旗、横批、宫旗、金爪斧钱、龙虎旗、执事、枪班、管乐队、马队、舞龙、舞狮、八班、神卒、高官、矮吏、香亭、神轿以及各种彩驾队伍,一路浩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枫亭麟山村麟山游灯
麟山元宵游灯为正月十四,麟山的游灯灯具又名架子灯,是一种适合于乡间小道的灯具 。每只架子灯都是
用杉木做成的,架子灯长8尺,宽3寸,厚2寸。架子灯两头各挖两个小孔,便以架与架用小木棍相连,一只架子灯上有八盏灯,早年的架子灯的灯都是煤油灯,所以游灯时煤油灯用铁线固定在架子上,现在用电灯代替灯和架子本来固定在一起方便很多。每年元宵各户把之自家的架子灯连串在一起,由各家的男丁抬举而行。架子灯领头的称之为龙头,龙头一般有本年新婚男子抬举。按传统既定游灯路线,沿溪岸过海堤、登山岭、越田野,绕村过户,击鼓奏乐,队伍蔚为壮观。所经之处,村民们点燃焰火、鞭炮,并以乐队欢迎,热闹非凡。
枫亭麟山村荣誉表彰
1950年9月,麟山乡民兵队长郑瑞玉参加剿匪反霸,生擒从台湾派遣的国民党“泉州纵队”司令陈令德。日,福建省军区司令部发令《通令》,表扬郑瑞玉。并授予模范民兵称号;1952年9月底郑瑞玉作为福建战线模范兵,晋京参加国庆三周年典礼,接受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检阅。国庆后,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人民武装部队长发给他一枚国庆纪念章和一本《国庆受检阅纪念册》。
1993年麟山小学被评为莆田市文明学校,199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校长陈金镀于1989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老师;1991年、199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县、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1993年提获省人民政府奖励证书;1996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德育工作者;1997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事迹载入《中国当代教育名人传略》  1999年月1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吴仪,在省委书记陈明义、省长贺国强等领导陪同下,视察麟山小学,赠送5万元。[1]
枫亭麟山村教育学园
麟山小学历史悠久,1920年,麟山宫以“麟山书院”为校址,开办第一期“私塾”班,至1932年,始末13年,培养学生700多人,成为当地文化人才之摇篮地。1932年秋,麟山“私塾”转为育智小学。1947年,麟山育智小学,经ZF批准升为麟山完全小学。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周年,麟山小学改为麟山中心小学。广场两旁增建教学楼两座,使秀郊、荷珠、东林、东鼎、上浒、沧溪、后肖、建国、铺头等学生就近入学。又增设初中班,据统计从年的50年间,共培养小学毕业生5160人,
初中毕业生1000多人,有1000多人考上大中专院校或出国就学,有的成为教授、专家、博士、学者和知名人士。1985年麟山村从多方筹资70万多元,迁移小学,兴建新校舍,当时秀郊村无偿献地20亩,按一流标准设计,建起一座三层12间教学楼,于1986年8月落成。1993年,麟山小学被评为莆田市文明学校,1995年又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校长陈金渡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国务委员吴仪在省委书记陈明义、省长贺国强陪同下到麟山小学看望全校师生(学校前身是麟山书院),省市县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导。
枫亭麟山村商贸土产
枫亭麟山村农作物
麟山此处平原,多水田,靠沧溪水灌溉,土地肥沃。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甘薯、甘蔗等,还有大片的龙眼国园。
枫亭麟山村商贸
从梅岭头南行1公里,就是福厦公路135公里处,与枫秀公路连接。在这块周边约3平方公里的地域,如今,有湄州湾职业技术学院,有工厂、企业公司、商店和医院,高楼大厦林立,鳞次栉比,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经济开发区。命名为“工业路”,亦称路,俗叫“白蛇过路”。白蛇过路开发区的建材、食品、化工、汽车配件、鞋革、服装等几十家“三资”、民营工业企业,增加村民就业渠道,促进麟山经济发展
枫亭麟山村历史人文
秀郊村(今麟山村)人林亨(1291年——1361年)才华横溢,屡试不第,未出仕前,著《爆江风物赋》,歌颂枫亭山川毓秀,地灵人杰,以寄托自己的抱负。元代到正三年(1943年),登进士第,举殿试第一。时年53岁,居官朝请郎,顺帝为其知天命之年,仍效忠朝廷,赐他返乡“跑马圈山,谷皮镇海”为辖权,收取地租作为晚年俸禄。六年后辞归故里,隐居龙华宝幢山下至寿终。葬于锦山屏山(今枫亭兰友社区境内)。明知县为其建状元坊,立在学士里(今枫亭学士社区),并建祠奉祀。
枫亭麟山村林亨传说
林亨疾志求取功名未就,待到而立之年尚未娶亲。其父为了继承宗支,多次劝他死了这份心,早日成家立业。出于无奈,林亨顺从父母之命,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娶妻蔡氏。蔡氏端庄贤淑,为人憨厚,孝敬翁姑,夫妻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生下两女,长女曰丽芳、次女叫丽娇,姐妹俩在良好家庭美德范教诲下谨守妇道,言词庄香,举止消停。
元至元四年(1339年),十九妙龄的丽芳长得貌美如花,又知书达理,由父母主婚,适于邻村东林(今斗此村)黄家为媳。时家清贫,没有什么贵重物品陪嫁。元至正三年(1343年),林亨独占鳌头,回乡祭祖谢恩,将自家门前一座长宽约一公里的小山辖权陪嫁给长女,由黄家继承掌管,易名“黄继山”,传承至今六佰多年。  元至正四年(1344年)端午节,林亨叫丽芳回娘家观看“兴化戏”。芳曰:“如今月余未雨,禾苗缺水,正需戽水灌苗,那有时间看热闹”。林亨听着女儿诉说,暗自思忖。我身为天子门生,难道女儿这点小事就不能排解,于是跟族长商议,把秀郊石牛溪在南兄厝的坝兜水坝让——锄头宽水流让给女儿丽芳
灌溉之用,乡老允之,贯例至今数百年。  林亨未出仕之前,生活所困,执教为生,元至正元年(1341年)腊月念八日,蒙馆放假回家,余中巧遇到一位中年妇女,伤心哭泣,欲去投水自寻短见,他上前阻劝,问明缘由,得知他夫君外出经商三年未归,债主索债,迫于无奈。他听言后竟把自己半年执教的酬舍,假借她夫主所托施赠于他,那妇女信以为真,收了纹银,感激万端,连声道谢而去。  林亨慷慨赠银后,身无分文,何颜见得妻子,眉愁不展,幸得霞桥薛员外赠银和年货,翌年又留在员外家执教边温习书经。这年阳居三月,被拯救的妇女之夫回家,特地来枫亭寻找救人恩人林亨,回赠银两,并结成挚友,薛员外又馈赠盘缠、让他入京应试。  元至正三年(1343年),林亨廷试中一甲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但他时年53岁,居官朝请郎。顺帝被他已过知天命之年仍效忠朝廷的精神所感动,特赐他返乡“跑马圈山,谷皮镇海”,即马跑过的山地,谷皮退潮所至的海域内均划归他管辖收租,以度晚年。  有恩不报非君子,林亨为了答谢萍员外家恩泽、把次女丽娇嫁到员外为媳,并把跑马圈山,谷皮镇海的耕山与捕鱼权写成契钓,作为女儿嫁妆随嫁员外家。  
薛家嗣层一直传承一段时间。到清初年,因海域收租不便,渔民一次性付给薛家银两,在家乡购买15亩收租,作为春秋致祭之用,至建国初土地改革时废止,山权至今仍属薛家后裔继承。  林亨死后墓葬在现今的枫亭中学靠近学士边界,因没有后裔祀祭,坟墓坟荒废。霞桥人顾念林亨曾对其有“跑马围山,砻糠镇海”之功,于是每年清明、冬至就由他们上祭。前不久,霞桥社区的老协会还捐献万元以上的资财主持修整林亨墓。
枫亭麟山村状元林亨与三峰寺的传说
枫亭镇荷珠村,背靠三座不高的山峰,状似三角鼎立,方圆一公里,人称三峰山。古时山上杜杉苍拔叠翠,枝梢纵横交错,树木蔽空,翠叶婆娑,四季野花绽放,林间禽鸟飞鸣。傍绕石牛溪(沧溪),碧水环流,潮汐帆影,构成一幅诗情画意的山乡景色。
据传,宋孝宗年间,福州鼓山涌泉寺一位高僧途经此地,被眼前景致所陶醉,悟出此乃是佛家圣地。遂在此地化缘募资,在林间旷野地域建造一座面朝东南方向的寺宇,规模宏大,气势不凡,蔚为壮观,名曰:“三峰寺”。香火兴旺,十方信众朝拜问津络绎不绝,僧众达500余人,名闻遐迩。  民间传说,元世祖至元廿七年(1290年)九月十九日,秀郊(今枫亭麟山)林亨娘亲朱氏为其母生日祝寿返家途中,忽然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雨点在地上乱撞。朱氏急忙到三蜂寺门兜走廊避雨,苍天好像有意为难朱氏,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停,雨点溅湿朱氏衣裳,她跨进寺院入门内暂避。这时,一僧人见到朱氏年轻美貌,且身怀六甲,上前阻劝戏曰;“佛门清静居僧人,怀身有碍敬佛神,沾污寺门毁声誉,腹中怀着是女婴。”朱氏听了心里不悦回道:“佛祖善心济世人,为何小视我女人,观音菩萨也是女人,你说欺人不欺人。”朱氏受和尚讽刺,心里不是滋味,即离开佛门回家。  翌年正月廿一日,朱氏产下一男婴,肥胖可爱,夫妻欢喜不胜,其父望子成龙,万事亨通,便为子取曰“林亨”。三年之后,朱氏牵着小林亨,再次来到三峰寺向佛爷焚香敬拜,祈求保佑林亨健康成长,将来出人头地。刚巧碰上当年那位戏说的和尚,朱氏曰:“女人怀孕不敬神,还道产时是女人,如今亲睹我仔面,将来定是富贵人。”和尚听后,无言以答,红脸而去。  光阴易逝,一晃十三年,林亨长得眉清目秀,蛮有帅气,且聪颖敏悟。元大德七年(1303年)四月初月日,释迦牟尼诞辰,朱氏母子同往三峰寺烧香敬佛。时一释子观了林亨相貌曰:“林亨小子聪明儿,道路坎坷命不时,欲问官运何时达,再过四十也未迟。”林亨听后疑惑不解问和尚说:“师父道我儿难登程,人有壮志事竞成,有朝—日登龙榜,你是僧人我是臣。”师父见他口气大,随口:“亨若高举状元郎,荣宗耀祖福满堂,要修祠堂造府弟,赠送杜杉建楼房”。林亨听和尚激训和慈母当年避雨之事,铭记在心。  
林亨回家后,暗自思忖和尚的言激,记得古人云:“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欲求生富贵,须下苦功夫。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于是他疾志日夜挑灯苦读,虽满腹经纶,却累试不第,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减初年。元至正三年(1343)林亨入京赴考,殿试第一,高中状元,时年53岁,居官朝请郎。当年和尚的教训记忆犹新,他上书顺帝:“微臣返乡祭祖,修缮林氏宗祠,需要三峰寺杜杉十株”,圣上准奏。林亨为了扶贫济困,把诏书上十株的“十”字上方加一撇,于是十株变“千”株。诏书拿到三峰寺开读,和尚不敢违旨,叹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从此三峰寺遂趋败落,寺宇失火、毁圯,僧众早散,昙花一现的三峰寺销声匿迹,至今难于查考。
枫亭麟山村建筑景观
枫亭麟山村清代古建筑麟山宫
2009年12月,福建省政府公布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保护范围,仙游县枫亭镇麟山宫列入其中,与当年5月省政府公布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舞蹈“麟山宫皂隶舞”双宝合璧。
麟山宫又称保和堂位于仙游县枫亭镇东北部,距镇址2公里,海拔30米。整体建筑由主殿麟山宫、麟山书院,以及西厢设立的报功堂、崇德堂组成。殿堂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为土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365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3间2护,进深2座,中设天井,东西长32.4米,南北宽26.6米,高度7米,建筑面积861.8平方米。为穿斗抬梁式屋架,单檐歇山式屋顶,翘檐宫殿式结构,五进门槛。整体构造稳固耐用,历经160多年,虽遭地震、台风暴雨而未损坏。大门前一对辉绿岩石雕龙柱和石狮。龙柱高2.73米,围宽1.75米,每柱重约2.5吨;一对石狮与座台高1.32米,周宽1.73米,每尊重约0.75吨。龙柱和石狮均为惠安县清代著名石雕工艺师王成赐雕刻。厅堂两厢有清代著名国画家林肇棋于宣统元年绘制的巨幅壁画龙、虎、猴
、鹿、鹤、鹰、麒麟、凤凰及四大天王、六尊神卒,计19幅,是珍贵的艺术精品。殿堂内的4块木匾“麟山宫”、“麟山古洞”、“麟山书院”、“万家生佛”均为清代莆田进士、书法名家张琴所书。
1993年10月,麟山宫列入仙游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麟山宫这座具有清代独特风格的土木建筑,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函。它既是历史文物,又是枫亭镇秀郊、东鼎、东林、荷珠、沧溪、霞安等38个自然村村民崇拜俗神、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的场所,并在海外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广泛的影响。  
1978年,旅台乡亲在台北市双园区惠德里第九邻武成街35巷4号建起“麟山宫”;1987年,马来西亚乡亲在吉隆坡忆保律松竹园1号建起中国式“三间张”结构的“麟山宫”。每年农历四月廿六日,当地乡人在二处“麟山宫”与祖庙“麟山宫保和堂”乡亲同时奉祀朝拜“杨太师”;并多次组织“返乡进香团”,奉杨太师金身,到枫亭“麟山宫”谒祖进香。与“六乡”乡亲一同参加祭祀和庆典活动,增进了麟山宫与海外的“五缘”关系。台湾《莆仙会刊》、《澳门日报》及海外多家报刊、电视台,都多次介绍麟山宫的文物古迹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盛况,在海外产生极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等海外著名专家学者也多次到此参观考察和调研并题字留念,为促进国内外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枫亭麟山村枫亭麟山宫皂隶舞
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闽政文[号),仙游县枫亭镇“麟山宫皂隶舞”正式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麟山宫皂隶舞”是始于清道光十九年间(1839年)的民间舞蹈,主要活动区域在枫亭镇北部。境内有38个自然村,地域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8638人,其中:汉族47242人,回族1396人。  “麟山宫皂隶舞”是民间舞蹈中的一种古老的表演艺术,表演形式全国少有,具有节奏鲜明干练、动作威武刚烈
,在菩萨出游时营造庄严肃穆的威赫气势,令人望而敬畏。每年的元宵节等重大节日,境内举行游神和庆典活动,“皂录舞”作为迎神接驾仗仪,娱神娱人。  “皂隶舞”的表演共十七人,其中:旗牌官1人,穿长衫,戴高帽,舞令旗,传口令,负责指挥;皂隶4人,穿缁衣,着草鞋,扎红布巾,头戴平顶将军帽,每人插一幅一尺长的金色纸花,戴面具,分别装扮成黑、红、绿、兰面皂隶,各执一块皂隶板;伴奏4人,2人敲大鼓,2人吹唢呐(长5尺的低音唢呐);另有8人,头戴竹制高冠,手持水火棍,穿古代士兵服,分列两侧,名为“八班”;表演程序由“请牌”、“开道”、“收牌”三个部分组成;基本动作有“盘腿跳”、“左右跳”、“左右望”、“左右摆”,舞态神奇,动作整齐。  
“皂隶舞”俗称“乡人傩”,源于汉代的“傩舞”,也是古代官员出巡时用于鸣锣开道、耀武扬威的仪式(在莆仙戏传统剧目中仍有保持简单的表演形式)。“麟山宫皂隶舞”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传承,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和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从而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  “麟山宫皂隶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程序性、传承性、群众性、娱乐性、观赏性等特征和艺术性、历史性、实用性的价值。
枫亭麟山村麟山龙腾宫
麟山龙腾宫亦称秀郊旧宫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2013年,翻新扩建。
枫亭麟山村麒麟山传说
麒麟山,又名孔方山,亦称鸡笼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厚,是古镇枫亭一座历史文化名山。麒麟文化滔滔溶入社会,深深扎根民心,走出枫亭。
麒麟山是戴云山脉的延伸,绵延逶迤,像一条腾空的巨龙跃跃欲试奔向东海之滨,似与枫亭人民一起奔向光明,走向美满幸福未来。成为千年古镇枫亭的风水宝地,是枫江的龙脉。传说明朝时上天派洪武君下凡当皇帝,刘伯温做军师,刘伯温诉说自己势单力薄,玉帝又指令海龙王协助打天下,龙王觉得自己年老体迈,力不从心。龙王生九子,称“九龙”,就叫九龙帮助作战,九龙个个武功盖世,各有各的看家本领,英勇善战各显神通,战功显赫,帮助朱元璋坐上皇帝龙椅。九龙欲回龙宫,为使大明江山永固,挽留住九龙,北京城有个九龙壁,象征九龙乃在捍卫皇城。在枫亭梅岭上有一只像石龟一样背驮着马提督神道碑,其实它不是龟,而是九龙之一叫“鳖蜥”,力大无边,作战时能托起城门,让士兵快速冲进城里。如麟山宫和各地神庙的龙柱的龙,那是具有吞吐水功能的水龙,神殿后壁画的是吹吸风的风龙,麒麟也是龙,金星火眼神速快递捷报喜讯,象征祥瑞。从古至今有传颂观音麒麟送子佳话,塔斗山宝塔上观音甘露滋润,麒麟山麒麟送来才子佳人,遥相呼应,一脉相承。  巧夺天工的自然的造化,使千年古镇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孕育着无数历代名人从枫亭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走出。元朝时,麒麟给麒麟山下的麟山村送来才子林亨状元,他的《螺江风物赋》成为千古绝唱佳句,赢得了名扬四海“一溪四八皂,五里两状元”的赞誉。据《仙溪志》记载;“兄弟双进士”(蔡襄、蔡高)“昆仲两宰相”(蔡京、蔡卞)科第蝉联,在宋代登进士者38人,簪缨鼎盛,是从“五龙盘珠”风水宝地中跃出。又如忠惠故居,位于九社蔡坑村九龙山麓,又名卧牛山,九龙山与麒麟山隔着枫慈溪对面相望,据宋慎杰《枫亭民国志》称赞;“九龙山之名九龙也”,“英雄之气尽属世胄中”,“兄弟至其元孙、来孙凡七、八世皆不愧科名”,“六叶、七叶联进士”,“家世以仕,几于终宋之世与国戚休”,“足见九龙山为公世居之明验”。龙的文化播遍枫江大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根深蒂固。如此机缘巧合,令世人叹为观止。  与麒麟山毗连塔斗山上天中万寿塔, 号称麒麟独角,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塔上有四面观音石像。塔斗山东麓,古有“龙马潭”,相传有‘马生龙驹’的故事。梅岭,亦称马岭,《仙游县志》有张氏献送“龙驹”路过梅岭的记载。宋朱熹当年路过留有“玉梅悚丰落”诗句,岭上有县级文物保护朝天寺,梅岭庙。元末,陈同、柳伯顺在此称帝三日的传说,宋陆秀夫抗元和明林兰友、王忠孝反清复明军事活动场所,马提督归元神道碑,林兰友的父亲林日章墓等文物。这样,麒麟山、塔斗山和梅岭三山连成一线 ,像一道靓丽的原生态天然屏帐,抵御各种灾害,像保护神一样,呵护着枫慈溪两岸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谱写誉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枫亭古镇历史文化的壮丽诗篇。三山还像一座笔架山,三峰屹立,似案桌上搁笔的笔架,从架上勾勒出千年古镇名垂史册的历史名人,不计其数。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麟山宫和麒麟山休戚与共,据【麟山宫文物志】记载,大宫门对麒麟山、青螺峰上的天中万寿塔形似麒麟独角,乡民视麒麟乃中华民族吉祥之物,故取“麟山”为宫名,以示平安吉祥之意。因此不遗余力地保护麒麟山原生态自然景观,才能使麟山宫的宫名永久名符其实,使麟山宫“皂隶舞”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有力保障。麒麟山下,林亨故里麟山村历史上沿革至今元宵灯节游灯,千盏灯笼连接成长龙似队伍,登上麒麟山,祈求麒麟献瑞,一路曲径蜿蜒,灯光闪烁,辉映山海,美不胜收。
枫亭麟山村九仙与“结枫为亭”的传说
史志记载;汉元狩年间,何氏九仙远道来仙游,第一站就是到枫亭,看到枫亭依山临海,山川秀丽,风光如画,留连忘返。尤其是看到从梅岭到麒麟山、塔斗山沿途一带,漫山枫叶红遍,层林尽染,更是心花怒放,喜不自胜,遂“结枫为亭”而居,‘枫亭’由此得名。一日,众仙人游至塔斗山青螺峰顶,放眼湄洲湾,想把湄洲湾与大海入口处砾屿门堵住填海造田,便在塔斗山东北侧山坡上扒了两畚箕的土,往砾屿门方向挑去,不料途中畚箕的绳子断掉,只好求助一村落正在梳头老太婆的发丝及一位小牧童在滩坡放牧一头黑牛尾巴毛, 来系接断绳,均遭拒绝。仙人生气把土倒在村上形成两座小山。那两座小山如今依在,就叫屿雅山,然后仙人踏着黑牛背扬长而去。屿雅山村因此得名。在枫慈溪和沧溪交汇入海深处, 今存卧一块巨石叫黑石牛,传说是黑牛陷入海底变成的,石上留有仙脚印。今塔斗山‘海天佛国’石上,梅岭、云林、天马山、仙公洞、大帽山等多处均有九仙走过的“仙脚印”。九仙为枫亭地方留下神奇的色彩,光彩依然照人。
2000多年来,枫亭人民以集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山海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名闻海内外。2005年建枫叶亭时,时任莆田市委书记袁锦贵(现任省人大副主任)十分关心重视枫叶亭的建设,看了枫叶亭设计图纸,甚为赞赏,并在图纸上作了重要批示。仙游县委常委镇党委书记张建山亲自组织筹建, 得到枫亭各界的热烈支持,克服测量、定位、搬运材料几经许多曲折和艰难,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在麒麟山建起一座具有象征性标志性意义的“枫叶亭”,以表对九仙来枫永远纪念。群众称赞这真是“仙助成功”!枫叶结亭是《枫亭二十四景》的领头景点,悠久的历史文化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举世无双,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吸引许多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登上麒麟山,一睹“枫叶亭”芳容为快,赞口不绝,悠哉仙境,名不虚传。枫叶亭成为人们多么心驰神往的地方。枫亭籍作家朱来水新著【遗爱枫亭】特地把枫叶亭照片和三对石柱楹联均收集进书。
枫亭麟山村“一头挑鸡双头啼”的传说
麒麟山世代流传着令人动听的传奇故事,据说,莆田东沙磨顶村村有一陈姓养鸭老头 经常在麒麟山周围赶放鸭子,一日巧遇路经此地的地理先生,两人寒暄攀谈十分投机,经地理先生指点迷津,指明山上有一块世代出国公的风水宝地。养鸭老头听后津津乐道,心里沾沾自喜,回家秘而不宣,只交代子孙后代,如果万一自己在外与人争执造成闪失,不图人命赔偿,只求某处葬身之地。忽一日,老头寻故闹事,特地故意赶着鸭子,往山主人的稻田里去偷吃谷子,主人闻讯前来评理,老头出口不逊,狂言相激,惹怒主人,欲扭其见官,双方拉扯不慎,老头摔倒头碰石头,当场丧命。其子孙闻讯前往讨命,经讨价还价,山主人只好赔墓地安葬息事。果然随着斗转星移,陈氏子孙后代日渐旺盛成为望族,其中有一人从军戍边有功被封为国公,从此光宗耀祖。在麒麟山脚下有一条铺着石头长年累月被人们践踏磨光溜滑通往莆田的古大道,当年蔡襄利用建洛阳桥余石船运至沧溪港,抬工们经此古大道运至塔斗山顶,重修万寿塔。古道旁立有一块明朝墓道碑,当今乃在,碑中间刻大字;上书『皇明』下书『唐光山处士陈氏始祖墓道』,左款『万历已丑春兴化府推事宋应题』,右款『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裔孙启立石』。
据传;有一天,闽南有一鸡贩子在黎明时,挑着一担一头鸡笼子里装有公鸡的担子路过麒麟山脚下,走累了,便坐着路边大石头上休息,过不久鸡笼子里的公鸡喔喔报晓,突然他听到公鸡共鸣的声音,感到纳闷,为什么“一头挑鸡会双头啼”呢?再仔细一听.原来声音是从山顶传来的(鸡笼山,鸡笼罩住公鸡的山),他觉得这里面必有玄机,便从笼子里抓出公鸡用刀砍了鸡头,刹那间鸡血冲天,电闪雷鸣,铺天盖地风雨大作,山顶腰上一块鸡冠石遭雷霹半块落到山脚下,鸡贩子吓得落荒而逃。如今在山顶腰上还嵌着半块粉红鸡冠石,世代出国公墓的风水被破。不久,国公血洒沙场,用血衣亦归葬麒麟山。如今国公墓尚在,记得我小时候在麟山小学读书时上山玩时,看到上方大石头上刻国公墓的字被人为破坏已荡然无存。“一头挑鸡双头啼”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塔斗山、麒麟山、梅岭三山历史文化底蕴极为深沉丰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优越。九仙文化,龙的文化,辉映交错,永耀枫江大地。文物古迹是不可再生的,我们要象爱护眼睛一样呵护着塔斗山、麒麟山、梅岭三山风景旅游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三山一体连襟,亲密无间,相互依存,争奇斗艳。对它的开发,必须合乎科学自然规律,一定要提倡生态文明,科学发展,使它成为旅游好胜地。 [麒麟山传说三篇]
.仙游县枫亭镇人民政府.&#91;引用日期&#93;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枫亭辉煌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