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会孩子24公里每小时换算米每秒

查看: 6647|回复: 4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听课心得评课稿
《24时计时法》听课后感
本周三在新区三小听了三节关于《24时计时法》的研讨课,三位教师在本课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了24时计时法以及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换算。
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一下一些思考。
一、生活情境与童话情境哪个更能建立时间观念?
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三位教师用了不同的导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第一位教师用的是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时间的信息,有车票、电影票等;第二位教师用的是两个情境说说钟面上的时间;第三位老师用的是喜羊羊和美羊羊的误会设疑导入。
第一位教师和第三位教师在练习时都把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删除了,第二位教师却是让学生打开书本,在书上用24时计时法写出时刻。
三位教师对与导入和练习题的不同处理,我个人认为学习时间,在情境中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时间观念的建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适合的生活情景能够使学生感受到24时计时法是如何表示时间的。中午12时之前的,钟面上看到几时几分,就是几时几分,但是到了中午12时之后,钟面上的几时几分要加上12。学会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就要在适合的情境中学生才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有真实的感受。教材中提供的几个素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教师也可以用我们生活中的公交车站牌,单行道的禁行标志让学生来说一说,这样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很多问题就能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二、让钟面的时间和时间彩条的联系更紧密些。
第一位教师和第三位教师都将钟面和时间彩条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不同之处和联系,这一点我很认同。我对于第一位教师对于一天中钟面上时针第二次指向“1”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想个办法区分这两个1时这个教学环节印象比较深刻。学生提出了用下午1时来表示,学生也提出了用13时来表示。我觉得教师的这个问题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思考,用一个办法来区分一天中的两个1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想到24时计时法要用13时,而普通计时法要加上时间词“下午”,就是为了能够区分一天中的两个1时表示不同的时刻。但是教师却没有沟通“下午1时和13时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沟通起来的话,那么钟面时间和时间彩条就有了紧密的联系,学生就能通过简单的推理知道下午2时与14时之间的关系,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就不言而喻了。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运用地很多,学生平时知道一些,但是教师要做的是将学生的零散的认识进行整理和数学化,然后再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
《24时计时法》听课体会
  近日,我们工作室全体成员到柏城小学进行研讨活动,听了逄玲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一课。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完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对于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逄老师的教学后感受颇深。
(一)导入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在上课开始时,老师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教育学生懂得时间的珍贵,知道要珍惜时间,这样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积极性。为学习接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 &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 & 24时计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后,拔表让学生知道钟表的时针一天转两圈,也就是24小时,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时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三)设置启示性的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接触24时计时法后,教师设置了一系列富有启示性的问题:什么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联系等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把学生学习的权利真正的交给了学生。
& & (四)合作交流、探知。
为了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运用已有的方法去思考问题,逄老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展示交流的机会,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这节课中逄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一是填一填,学生通过思考独立完成,既加深了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又学会把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互换的方法。二是说出银行的营业时间、公共汽车的发车时间及公路上汽车禁止通行的时间。一 方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24时记时法;另一方面可以了解24时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后通过师生互动、小组互动,说24时计时法的时刻——拔表;将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等活动突破难点,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在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经历了体验和探索数学,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五)生活中的练习,让孩子感受成功与喜悦
& & 在练习上逄老师采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列车时刻表上的时间,取信时间、营业时间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到数学。
& & 这次听课活动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也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听课是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今后我将通过这条捷径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24时计时法》课评
3月10日我校举办了教研组长示范课,5位教研组长展示出了生命化的数学课堂,给我的感悟最深的是贾翠芬老师的《24时计时法》,本节课是学生在学完时分秒后学习的,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但贾老师的设计,仿佛是给知识注入了生命,让抽象化的知识像音符一样跳动了起来,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律动中度过了40分钟的课堂。对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习便成了一种自觉的活动。
上课开始贾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天有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一天有24小时,我是在书上查到的。
师:你真会从书上学知识!
生2:一天有24小时,我是在钟表上看到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真是个细心地孩子,
生3:一天有24小时,我是在电脑上看到的。
师:你真了不起,都能够在网上查阅资料了。
师:钟表一圈有12小时,但一天有24小时,那么用钟表能表示出一天的时间吗?
由此提出了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新课中,设计了小学生一天中的3个生活片断,用多媒体一一展示,让学生通过钟面上的时间说出小朋友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先引出普通计时法,然后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电视节目预告表,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计时方法,即24时计时法。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学生初步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有了很好的掌握。
2、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24时计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讲经过时间时贾老师利用课件和拨钟表这种比较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比如: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3、生活中的练习,让孩子感受成功与喜悦
在练习上采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银行门上的营业时间,公路上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到数学。
我感受到了贾老师的课堂呈现出一种知识的生命态,一个个文字、数字都不是躺在纸面上的符号,它们是有生命的。当你的心灵敞开的时候,它们是会和你说话的。是的,给知识注入生命,把教学还原成儿童的生命活动,在有限的课堂上,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段快乐的智性时光。
《24时计时法》评课
& && &----刘国恒
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同学们普遍存在着认识上模糊、应用上糊涂,以至在时间的计算问题上无从下手,不知所措。针对这些问题刘兵老师能从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记时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的转换。两种计时的方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读法(两种用法)。无论哪一种用法,可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12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是社会上传统的用时方法,它和24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时,两个2时,两个3时,……两个12时。例如:钟面上的1时,当天的午夜有一个1时,它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到了中午仍有个1时等。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而是出现连续的读用方法。例如:从午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午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它正好是一整天的24时。
教学中刘老师向学生提供了很多生活方面的例证,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刘兵老师很有激情的,能够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问题、场景等的呈现更加直观,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的作用。
& & 不足之处就是老师板书时,时针走第二圈是从中午12点开始而不是从下午
1点开始,还有学生对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动笔写的少。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 && && && && && && && && && && && && && && && && && && &&&
由陈志绘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一课的教学重点是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的转换。教学中教师重视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问题、场景等的呈现更加直观,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引导者。
陈老师教师首先通过课件和音乐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新闻联播”节目中使用的24时计时方法入手,使学生的新旧知识点发生了认知冲突“19点能不能写成晚上7点”,让学生自由表达想法及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表示时间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并拓展思维,再引入到新知的教学活动中,这一环节如果把引入改换成学生喜爱的动画节目时间或者是作息时间,可能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在通过比较不同,深化认识。课件出示一天的节目单,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让生醒目的观察发现出两种计时方法的不同之处与联系之处。再用课件演示一天时钟走两圈,每圈走12小时,同时利用课件的背景颜色的变化很好将白天与晚上的效果体现出来,从而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陈老师让学生解决书本小精灵的疑问,先独自思考再小组讨论。这时反馈的信息是少部分学生误解24时计时法时钟走的第一圈就是普通计时法,出现这一情况可能是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意义没有理解透彻。最后陈老师让学生总结两种方法是怎样转换的并写出来。这一环节,我个人感觉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拔高,以至于学生未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总结。整节课如果巩固的形式和活动的形式更丰富一些,那就更加的完美了。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一日24小时健身护骨法&及&对照国标看看身体有多棒
<img STYLE="WiDTH: 780 HeiGHT: 463 VerTiCAL-ALiGn: top" ALT="图片"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b269.photo./psb?/V10m8Udw4AFhEB/T1R3Xgw0KJ9R6esWiTFkKeSosL9VLVKzD1OJMCY2vLU!/b/dI7JV6A.LgAA&bo=DAPPAQAAAAACAOU!" NAME="image_operate_36234"
TITLE="一日24小时健身护骨法&及&对照国标看看身体有多棒" />
一日24小时健身护骨法
&#9632;指导专家
&程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关节二科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学分会常委,北京市传统医学会康复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你的脖子能后仰几分钟?"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关节科副主任医师程桯经常这样问前来看颈椎病的患者。结果,大部分人不到30秒就坚持不住了,脖子肩膀酸麻甚至疼痛。
"你每天低头多少小时?"程桯接着问。一算吓一跳,除去睡觉的8小时,低头看手机,低头干家务,低头看电脑,起码有10个小时。
类似的习惯造就了一大批关节不好的人,男女老幼皆中招。"很多疾病都是‘非天降之,人自为之’(疾病不是先天的,是后天人为造成的——编辑注)。骨科病尤其是这样,大部分是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导致的。"程桯说,"但也因为这样,只要稍加注意,就能避免骨关节的大隐患。"为读者整理出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护关节攻略,不费钱,不费事,只需要你每天抽出几个小小的几分钟。
7:00:给膝盖做个按摩
一摸二刮三绷四勾
早上醒来后,不要太着急起床,给膝盖做个按摩护理吧。经过一晚上的静止休息,都没怎么动,醒来时膝关节和周围的肌肉都是僵硬的,给它放松一下,让膝关节一天都状态良好。
这套膝关节养生操非常简单,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温建民教授研究出来的,只需要几分钟。要点是:一摸二刮三绷四勾。
一摸:平躺在床上,双手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揉捏按摩大腿正前方的股四头肌。针对膝关节肌肉的养生,最需使大腿强壮,股四头肌是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自我按摩可让肌肉血液循环更好。3~5分钟即可。
二刮,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上下捋捋膝盖骨两侧,这一动作很重要。主要是刮刮髌骨(也就是膝盖骨)内外两侧的支持韧带,让髌骨微动,达到膝关节平衡的效果。一般来说,正常人的髌骨应该在膝盖中间略靠外一点点,但长期不活动或者长期的剧烈活动,都可以造成支持带退化变形,导致膝盖骨外移错位,一走路一运动就会因髌骨"出槽"发生病理性磨损产生疼痛。刮刮髌骨内外两侧便能帮助放松韧带减轻疲劳感,这个动作特别适合久坐族和中老年人,除了严重的骨关节炎和膝盖畸形的人以外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做。同样做3~5分钟。
三绷,绷膝盖,活血通络,四勾,背伸踝关节勾起脚尖。这两个其实是连贯的动作,膝关节尽量伸直绷紧,大腿前方股四头肌收缩,然后背伸踝关节(勾脚背),
缓慢抬起整个下肢, 保持5秒钟后缓慢直腿放下,连续10~20次。
做完这套操,会觉得身体暖暖的,膝盖热热的,很舒服。双腿可以交替进行。
8:00:给双脚定规矩
很多人走姿不正确
吃完早饭了,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该去买菜也要出门了,无论早晨的活动是什么,都离不开走路。但你走路的姿势正确吗?可以看看自己的鞋,是不是左右两边磨损得不一样,鞋后跟和鞋头磨损得不一样?
其实,一般来说,人的走路姿势是在6岁~7岁的时候形成的,但是约有四分之一的人走路姿势不正确。不好看还在其次,还可能会造成足底痛、崴脚,甚至出现踝关节韧带损伤。很多人走路的时候会整个脚掌快速直接着地,这会给脚部造成冲击,并连带损伤关节和脊柱。正确行走时应将身体重心沿着脚后跟→脚外侧→小脚趾部位→大拇指的顺序接触地面,在脚趾全部落地后,用大拇指用力蹬踏地面,并将另一只脚迈出,以此循环。
家长要教会孩子走路。成年人不按照正确的方式走,可能会造成外侧踝关节韧带松弛,踝穴不稳,在长期快走健身的人群中,还可能会诱发足趾的疲劳性骨折,以及脚垫痛、膝关节疼痛、腰痛等。所以,把路走好,姿势特别关键。
11:00:给小腿加加油
"踝泵"给小腿充血
看看手表,已经11点了,很多人这时候一站起来小腿肚会感觉有些胀痛,其实是小腿在抗议,我需要加加油了!
小腿上有很多血管,自然也有血压,但跟全身血压不一样的是,小腿的回心血量小。人体的正常生理收缩压是12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70~80毫米汞柱,而小腿只有8~12毫米汞柱舒张压。正因为小腿本身回心血量很小,久坐后不运动回心血量更少,并常常处于高凝状态,久而久之容易产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经济舱综合征"。
除了久坐族,脑血管病患者、妊娠产褥期女性、高龄患者、吸烟和肥胖者都要特别注意,他们更是血栓的高发人群。
所以,应该减少久坐的时间,旅行及工作生活之余,要定期活动以增加下肢肌肉的主动舒缩,促进静脉血流循环和流速,建议坐了两三个小时即站起散步十五至二十分钟。除了平日里多饮水外,教你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就是"踝泵"运动,可以很好地给小腿充充血加加油。
具体动作分为坐和站两种,坐着时勾勾脚背3~5秒,压平脚背保持同样时间,然后站起来做踮脚运动,踮踮脚尖。一次"踝泵"运动,就可以帮助小腿至少有50毫升血液回心,改变小腿血液高凝的状态,当然也能改善小腿肿胀。必须卧床者,可鼓励其每日主动或者在家属帮助下背伸踝关节100至200次。
13:00:给颈椎拉拉筋
低头多时仰望补
经过一上午的伏案工作,抬起头来会不会有种脖子很僵硬的感觉?其实我们颈椎的活动是有多个方向的,但大部分人最常保持的都是低头动作。
在正常情况下,控制颈椎活动方向的肌群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并且张弛有度伸缩自如,以此维护了颈椎自然的生理曲度。通俗来说,颈椎就好比帆船的桅杆,控制颈椎活动的肌肉就好比固定桅杆的绳索,如果绳索出问题,桅杆自然不会稳定。如果总保持长期反复的低头姿势,颈椎部位肌肉平衡状态被打破,就容易诱发颈椎病。
不仅仅是伏案工作会给颈椎造成压力,洗菜择菜、拖地扫地、抱孩子提重物等家务活也会给颈椎造成很大的压力。
健康人群的后仰弧度可以轻松达到35度,颈椎有问题的人大概只能做到30度以下,有的甚至只能做到十几度,这也是一个简单地判断自己颈椎健康与否的法子。
但这个问题又可以通过一个很简单的动作来改善,就是后仰望天,给颈椎充分活动的空间。坚持多仰望仰望天空,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感觉酸胀,甚至肩膀和手臂也会感到酸麻,这说明已经有问题了,更需要好好改善。另外,还可以多向左侧、右侧歪歪头或者转转头。比如头颈缓慢向左肩倾斜,尽量左耳贴向左肩,保持5秒后头部返回中立位,然后再向右肩倾斜,同样右耳要贴向右肩,保持5秒后再回中立位。
15:00:给软骨润润滑
膝盖最喜欢100度坐姿
人们很少会注意到自己的坐姿,也很少关心自己的膝盖"喜欢"什么样的坐姿。其实对于膝盖最健康的坐姿有一个要点,就是大腿与小腿的夹角保持100度左右,这也是膝盖最喜欢和感觉最舒服的坐姿。
很多女性为了姿势优美会把双腿向内收,大腿与小腿的夹角小于90度,其实这很不健康,骨间压力会骤然增高。
不正确的坐姿还会造成股骨与髌骨的间隙减小。在间隙正常的情况下,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关节运动。通过髌骨和股骨的挤压会把关节润滑液挤出,均匀地涂抹在髌骨软骨的表面,使软骨像海绵般汲取关节液中的养分。如果髌骨软骨长时间不运动,又没有润滑液的润滑,软骨就会失去黏性。就会像冬天脸上不抹润肤霜,皮肤就会干燥皲裂一样。
久坐不活动,关节软骨会因缺乏营养发生退化变薄,长期保持不正确坐姿最终可能引起"剧院综合征",就像看了一场电影或话剧,坐了两三个小时候起来的一瞬间,膝关节会感觉很酸痛,这种酸胀感往往是髌骨软化症的早期表现。
17:00:让双手练套操
六步走轻松手和腕
工作或操劳久了,最辛苦的就是双手。尤其是办公族,手腕基本上就搭在鼠标上,一搭就是一整天,手腕和手指都僵了。
防"鼠标手"其实很简单,无论电脑前工作再紧张再投入,也需不定期做这样的手腕关节伸展松弛动作。动作主要有六步,先握拳,再用力张开双手,再握拳,接着用力伸出大拇指,再握拳,
用力张开除大拇指之外的四指,主要是为了把手指功能练开,锻炼手上很少用到的肌肉群和韧带。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在用力伸出大拇指的时候会感觉到酸痛,这就提示你大拇指用得太多,可能得了腱鞘炎,需要多做做手指保健操放松一下。鼠标腕可以通过腕部的拉伸和后勾进行缓解。
此外,为了保护手、腕,家务工作中应注意手部保暖,少用凉水洗手洗菜洗碗,最好用温水。工作和干家务间隙需要揉搓手指,并轻握拳头然后张开将手指伸直,有助缓解疼痛和腱鞘炎的发生。
19:00:让大腿加班
股四头肌是走和跑主力
劳累一天回到家,有的人坐下看电视,有的人选择出去健身,其实不管是想运动还是想休息,最好给大腿加个班。
对于经常不运动的人来说,打羽毛球和跑步锻炼是有风险的,由于韧带不平衡,肌肉缺乏强度,一开始就剧烈运动,会引起一些损伤。但是如果肌力强大,便可以降低运动伤害几率。
除了已为人熟知的控体重、避风寒、减少外伤和攀登以外,日常中针对关节肌肉的主动锻炼往往会被忽视,而其却是在预防中最应被重视的环节。因为"筋骨相连",关节骨骼运动需肌肉带动,若肌肉无力骨头间缝隙减小压力增高,会加快磨损和退变,反之,如果肌力强大,可降低韧带半月板损伤几率,延缓软骨磨损。
肌肉锻炼,首选大腿正前方的股四头肌,其收缩时拉动膝上肌腱使膝伸直,维持人体直立姿势,人主要就是用这块肌肉来行走和奔跑。
大腿股四头肌的锻炼有两个方法,都很简单。一个是股四头肌等张收缩锻炼。保持坐姿,双膝关节自然垂下,双手按在大腿上,不让大腿离开椅面,然后双膝关节伸直,
绷膝盖,尽量背伸踝关节,保持5秒钟后缓慢落下,一天20~30次。
然后趁在客厅看电视的时候做一做静蹲练习。大腿肌力强大的人,下蹲角度可屈膝90度,大腿肌力弱轻度屈膝即可。下蹲时会有一个疼痛角度,有人蹲到30度疼,有人蹲到60度疼,练习时避开疼痛角度,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宜,一次下蹲持续时间是蹲到不能坚持为止,两次下蹲之间休息一分钟,连续20分钟为一次,每天练习1次。不过,此练习不适宜老年人。
另外,习惯选择健身走的中老年人,建议每分钟的步速在60步至70步比较适合,别走太快了,运动时间控制在40分钟内比较好。30分钟到40分钟之间的运动是有氧运动,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运动量足够了。
<font COLOR="#:00:给肩膀减负
搓澡耸肩就能轻松
洗澡是很多人睡前的习惯,一只手臂内旋从背后由下向上摸背,一只手臂从背后由上向下拉,用毛巾连接两臂,这样搓搓澡。
这个动作能很好地活动肩部关节和肌肉,舒缓肩部疲劳。另外,再同时做做耸肩练习。双肩同时进行或者左右肩交替进行,也会达到舒缓肩部疲劳的效果。
洗完澡,可抽出时间来检查一下第二天需要的背包。背包不宜太重,不要多于六七斤。日常生活中,"背包病"已成一颗"健康炸弹",长时间单肩背包会造成肩膀肌肉劳损、两肩受力不平衡,严重时会引发疼痛和炎症。因为背包通常都压在冈上肌上,这里是肩关节"肩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背包重量不宜超过2Kg,且两肩交替为好,斜挎包宜经常换肩。不要选择真皮包,真皮包太重了。而且要选肩带宽五厘米的包,有些包的肩带太细,会影响肩颈部的血液循环,或压迫到手臂神经。小朋友如果书包过重可以选择拉杆型的,买菜最好选择推车。
而对于肩关节疼痛,一定要弄清楚原因。很多老百姓认为,只要肩疼就是"五十肩",其实不对。肩周炎的种类很多,包括冻结肩、肩袖损伤、肩峰下滑囊炎、肩锁关节炎、钙化性岗上肌腱炎等,我们常说的"五十肩"指的是其中的冻结肩,中老年常见,经数月或2年左右时间炎症渐消退后,即使没有治疗,症状也会缓解。但在临床中,年轻人和65岁以上老人的肩痛极少由"五十肩"引起,多数是肩袖损伤引起,所以,这两个年龄段肩痛的人应去专科医院诊治,不要在家"乱治"。
22:00:给腰椎放假
垫小枕头让腰椎休息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因为坐着的时候,腰椎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受力点(腰椎的第四五阶段),而当人体站立时,腰椎压力分散了,转移到好几个受力点,如髋关节、膝关节和脚踝,腰椎压力一下子减缓了很多,因此,想要不腰痛,尽量不久坐。
想给腰椎放个假,其实很容易,晚上睡觉前,先做个主动锻炼来预防腰椎病,"燕飞锻炼"就是诸多方法之一。俯卧于较硬的床垫上,头后仰,两上肢、下肢同时翘起离开床面,呈反拱桥如燕飞状,5秒左右放平四肢,建议每天20个。而睡觉时由于人体脊柱的生理弧度,腰椎一般是悬空的,所以建议仰卧睡觉或者休息时,可尝试在膝盖腘窝下方垫一个1到2厘米的软枕,这样可帮助腰椎紧贴在床面上,让腰椎回到休息位。腰部肌肉松弛下来,人也会轻松起来。
平时久坐时最好选个靠背椅,再垫个靠枕,可给腰椎一个有力的支撑。
其实,人的健康从出生就是一条下滑线,衰老是不可阻止的,所以需要养生。养生,是对生命健康的自我管理,我们要做的不是刻意增进健康,但要刻意管理健康,延缓衰老速度。有件事程桯一直印象深刻,在一次出差开会的高铁上,包括程桯在内的很多中国人都在低头看手机,而他旁边的一个老外却一直用双手把书端起来,平视着阅读。
"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不同的身体情况,得病是因为积累,治病重在预防。大家都知道"勤能补拙,积少成多"的道理,经营家庭事业是如此,管理健康也是如此,维护健康不能只靠医生,还需靠自身的健康意识,从平时做起,改变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小习惯,就一定能够保持好的健康状态。"程桯说。&
摘自:健康时报 & 记者 杜文明 &实习记者
&对照国标看看身体有多棒&
&&&&国家体育总局日前发布新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这是国家时隔10年对群众体育锻炼标准的再次修订,且首次扩展至60-69岁老年人群。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邢文华表示,如果平时热衷健身,照着标准测试、评估打分,对自己身体素质处于何种水平会有大致的了解。(整理/彭臻玉)
&&&#9632;项目要求
&&记者查阅这份评估锻炼效果的“国标”发现,老年组项目主要涉及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五类身体素质,测验成本较低。
&&3000米快走:大步快走,但不要有跑的动作。
&&掷实心球:投掷时不得助跑,投掷后脚不要越线。投掷三次,取最好成绩。
&&1分钟仰卧举腿(图&#9312;):垫侧放一个50厘米高的双柱标杆,用皮筋相连,置于髋关节两侧。仰卧于垫子上,两腿并拢伸直,计时开始后做收腹、直抬腿动作,两腿碰到皮筋后还原成开始姿势为完成一次。
&&曲线托球跑(图&#9313;):以半径2米画3个相切圆,手握乒乓球拍,拍上放一个网球,沿圆弧进行“S”形往返跑一圈。中途不能将球拍依靠身体或用手护球,若掉球需捡起再跑。
&&坐位体前屈(图&#9314;):坐于地上,两腿伸直,两脚平蹬纵板,脚跟并拢,脚尖自然分开,上体渐渐前屈,尽量伸直两臂和手。以脚尖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中指指尖到0点的距离。
摘自:日 快乐老人报
<img STYLE="WiDTH: 421 HeiGHT: 390 VerTiCAL-ALiGn: top" ALT="图片"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b399.photo./psb?/V10m8Udw4AFhEB/5uCKnFblWsA.UGIJKZQIU9*wMB1I.mCub*rJysc3WLs!/b/dMXL2.2PBAAA&bo=pQGGAQAAAAACAAc!" NAME="image_operate_656"
TITLE="一日24小时健身护骨法&及&对照国标看看身体有多棒" />
<img STYLE="WiDTH: 500 HeiGHT: 250 VerTiCAL-ALiGn: top" ALT="图片"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b169.photo./psb?/V10m8Udw4AFhEB/InqkaZVrnVXaOqNsUz6Pb7tbAR.fQa9V5IoUuwdMRL8!/b/dPfzv2Q6HAAA&bo=9AH6AAAAAAACACs!" NAME="image_operate_15578"
TITLE="一日24小时健身护骨法&及&对照国标看看身体有多棒"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秒换算成小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