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少数民族族的节日,是怎样过的

  在我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藏族:吉祥水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满族:秧歌队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
  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壮族:&压年饭&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彝族:&跳虎节&
  彝族同胞根据彝历过&彝族新年&。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责任编辑:王雅兰日期:探究】
(一)展示成果
1、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交流讨论预习内容,互相解疑;
2、依次由一个小组展示答案,学生质疑,完善答案;
3、教师补充或订正答案。
(二)合作讨论
1、回顾课文所写事件,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知识梳理】(自主完成)
【巩固拓展】
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你还知道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学习要点】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场面描写;
【自学指导】
仔细品...你还知道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日期:胎教具体有哪些方法 胎教的方法有很多种,可根据不同具体情况进行实施。 一、语言胎教 孕妇要时刻牢记胎儿的存在,并经常与他对话,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行为。 说些什么呢?你可告诉胎儿一天的生活。从早晨醒来到晚上睡觉,你或你的家属做了什么?想了些什么?有什么感想?这日期:哪些情况暗示您已经是一位母亲了 宝宝的来临往往是突然的,在您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您是否知道有哪些情况暗示您已经是一位母亲了呢?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如高热、精神过度紧张或突然受刺激、环境改变较大、过度疲劳等),您的月经过了好几天还不来,就很有怀孕的可能。日期:怀孕前妇女需要做哪些营养准备 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成年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如偏食、挑食、节食减肥、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或长期口服避孕药,都会引起某些微量营养素的失衡。为了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孕育空间,较好的方法是从妊娠前三个月起就开始...日期:孕妇儿童应该忌用哪些药 1、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 2、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 3、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 4、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日期:哪些孕妇应做产前诊断 优生应该从孕前就开始。对于一些胎儿先天缺陷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妊娠妇女,我们称做为高危人群或高危孕妇。如果你发现自己或丈夫具有下列因素,最好在受孕前或怀孕早期去医院进行遗传优生咨询,吸取医生的指导或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先天缺陷胎儿的出日期:哪些孕妇应做产前诊断 优生应该从孕前就开始。对于一些胎儿先天缺陷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妊娠妇女,我们称做为高危人群或高危孕妇。如果你发现自己或丈夫具有下列因素,最好在受孕前或怀孕早期去医院进行遗传优生咨询,吸取医生的指导或采取必...日期:宫外孕与哪些因素有关 宫外孕是妇科领域常见的急腹症,也是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95%的宫外孕发生在输卵管。正常输卵管运送卵子主要是依赖输卵管平滑肌和粘膜细胞纤毛的正常活动。卵巢排卵后,受孕激素的作用,输卵官收缩强度增加,其伞端将卵子吸入管内,并把卵子移送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按主要食材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过年的习俗有哪些呢?
饮食健康推荐资讯第A26版:新闻纵贯线
少数民族节假日放假有哪些规定
&&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是该民族风俗习惯的综合展现,是满足少数民族物质与精神需要、增强民族凝聚力、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形式。我国各民族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形成了众多的民族节日。我国政府尊重并照顾少数民族的节日习惯,少数民族群众可自由按照本民族传统欢度节日。日政务院制定《关于统一全国年节纪念日放假办法》,专门规定:“各地人民政府应按照数民族的习惯可另行规定放假办法。”“凡属少数民族习惯的假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斟酌各民族的习惯,规定放假日期。”日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发布《关于少数民族年节优待办法的规定》;1952年7月,贸易部作出《关于少数民族节日优待的决定》;&1954年,政务院转发《河北省人民政府对回民节日及婚丧忌辰供应油、面的规定》;日商业部发布《关于通知各地在回民及信仰伊斯兰教其他少数民族的开斋节对所需食油、牛羊肉应保障供应和适当照顾的指示》。根据这些文件精神,各地对少数民族的主要节日都规定了放假办法,为他们提供节日活动场所,并保证节日用品的供应。&&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民委《关于做好杂居、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中指出:“少数民族的节日,应该受到尊重。民族节日放假办法,按国务院规定执行。对有的民族节日的油、面等供应,可继续执行。”1993年颁布实施的《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规定:“少数民族职工参加本民族重大节日活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放假,并照发工资。2007年,经国务院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也明确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也做出了相应规定。《辽宁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散居少数民族职工参加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活动,其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准假并照常支付工资”。大连市民委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白族的三月街民族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木脑纵歌节壮族节日 有壮年、春节、清明节、牛神节、六月十四或七月十四节、吃新节、老人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从江壮族以过壮年和六月十四为最隆重节日,其次是清明节和吃新节。纳西族传统的节日有:“正月农具会”、“三月龙王庙会”和“七月骡马会”等。土家族每年春节期间举行摆手舞会,参加的多达万人之众。瑶族的节日很多,小节几乎每月都有,各地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大节日有春节、社王节、清明、“达努节”、“耍望”节等。佤族 娥绒克绕”是佤语的新水节,该节是云南省南部佤族民间传统节日。侗族的花****节 彝族 火把节 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 插花、对歌 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 歌舞、鲜艳服饰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 跳虎笙、虎舞 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 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资交流、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白族青姑娘节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 祭祀、栽秧、对歌 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 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 庙会、对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 梨园里野餐 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泼水节 赛龙舟、泼水、歌舞 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 祭祀、歌舞 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 琰佛塔、歌舞 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 串寨、放高升、歌舞 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玛突 祭祀、歌舞、摆街宴 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 打秋千、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 歌舞、摔交 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 捉蚂蚱来食用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 秋千、歌舞 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 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 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 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节 爬花杆、芦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会 温泉沐浴、赛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节 吃团圆饭、射弩比赛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节 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 二月初八 纳西族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 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 祭祀、对歌、斗牛 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 物资交流、文体表演 正月十五 拉库族 拉祜族库扎节(年节) 象脚鼓舞、对歌 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 篝火、歌舞 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 佤族拉木鼓节 祭祀、歌舞 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布朗族 布朗族冈永节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独龙族 独龙族卡雀哇(年节)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颇族 景颇族目脑纵歌 祭祀、歌舞 农历正月 怒族 怒族年节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 采集鲜花、歌舞 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 阿昌族会街 耍白象、跳象脚鼓舞 农历九月中旬 普米族 普米族“大年”节 荡秋千、赛马、歌舞 腊月初六 普米族转山会 游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 藏族草地藏民节/藏历年 赛马、野餐、跳锅庄 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 对歌 农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 祭祀、歌舞 藏历除夕 藏族赛马会 赛马 农历五月初五 回族 回族古尔帮节 团拜、宰牲 回历十月 回族开斋节 礼拜、颂经、歌舞 六月 回族肉孜节 减食 五月二十三日 回族宰牲节 宰杀一些牛羊、祭祀 回历的+月十二月 回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 基诺族 基诺族特懋克节 歌舞、串寨、打陀螺 基诺历法一月 瑶族 瑶族盘王节 祭祀、歌舞 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干巴”节 跳铜鼓舞 十二月下旬 瑶族“夕九节” 歌舞 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达努”节 歌舞、武术、球赛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歌堂”节 男女谈情说爱、唱歌求偶 农历十月十六 瑶族倒稿节 斗牛赛 农历十月十六日 瑶族掌肉待客节 纪念始母密洛院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赶鸟”节 对歌 二月初一 瑶族姑娘街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 壮族 壮族陇端节 戏剧、杂耍、歌舞 六月 壮族六郎节 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 农历六月初一或七月初一(根据地域不同) 布依族 布依族跳月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 布依族三月三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每年三月初三 布依族“六月六”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六月初六 布依族跳花会 吹嘞友、弹月琴、吹木叶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 水族 水族节日 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 农历6月初一 德昂族 德昂族泼水节 泼水、歌舞 清明节后7天 德昂族节日 满族 满族颁金节 祭祖、歌舞 十月十三日 蒙古族 蒙古族鲁班节 祭祀、歌舞 四月初二 维吾尔族 萨依勒节 游玩 五月间;六、七月间;八月 白雪节 娱乐活动 每年入冬第一次降雪
壮族 铜鼓节  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农具节  东兰、南丹、天峨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俗称蚂 节。节期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为单位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有“请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仪式。整个节日活动以赞颂蛙神给人间带来雨水、保佑丰收的功绩贯穿始终,为乐神娱伯歌舞盛会。人们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只青蛙奉为神圣,抓获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拥戴,并成为当年主持祭蛙仪式的首领。现代蛙婆节已演变成群众娱乐节庆活动和歌会,故又有“蚂歌会”之称。 吃立节  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农具节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花婆节  壮族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 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从 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钱备办鸡鸭从和香烛钱纸,供祭花婆神,然后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没有生育的妇女,是日要到野外采花来戴,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若日后怀孕,为使小孩出生后有灵魂,须请师公到野外念经求花,还要在路边小沟做架桥仪式,把花从桥上接过来。小孩出生后,要在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现已淡化。 三月三歌节  壮族传统节日。亦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处。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盛况空前。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牛魂节  壮、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又称牛生日、牛王节、脱轭节。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举行的。是日,农家给牛放假一天,各家各户把牛栏修整一新。村老们对全村的牛评头品足,并告诫各家要爱护耕牛。家家蒸制五色糯饭,用枇杷叶包裹喂牛。有的地方还在堂屋摆上酒肉瓜果供品,由家长牵一头老牛绕着供品行走,边走边唱,以赞颂和酬谢牛的功德。这一天,各家各户先把牛喂饱,然后全家人才吃节饭。70年代以来,牛王节中的敬牛神色彩已渐淡薄,但敬牛护牛之风犹存。 药王节  亦称药师节。壮族传统节日。传说药王是壮医药神。他发现药草,为人治病,还向众人传授种药、采药、治病的知识。昔时壮族地区各较大村寨都立有药王庙,每年五月端午节祭祀药王并进行采药防病活动。如桂北一带的壮族此日上山采回乌桕、田基黄、葫芦茶、元宝草等草药煮水洗澡。以为此举可使皮肤光洁,不生疥疮。靖西县的壮族则在这天开设药市,专卖各种草药,买者踊跃。传说此日之药有特效。此外,各家各户还包三角粽,在屋里熬醋液,烧柚子皮,在门边插艾草,以示驱邪逐疫。 吃新节  壮、侗、苗等民族传统节日。又称开青节、新米节。每年农历六月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届时,水稻和玉米已开始成熟,人们取少许新谷米,煮干饭加菜过节。若稻谷未成熟,就分别在自家的几块上摘回稻穗,将其谷浆捏撒在饭锅里,以示尝新。有的地方还以新米饭、酒肉酬祭农神。有的则以村寨为单位,在田间地头或山坡聚集宴饮,高歌起舞,竟日方休。据说此节习俗来源于人们对农神的崇拜,后来逐渐演变为一般的民间节日。 莫一大王节  桂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也称五谷庙节。每年农历六月初二举行。传说是日为莫一大王诞辰,因其拯救壮人有功,且保佑五谷丰收,壮族人民感其恩德,故于村前建庙宇、在家中立神位供奉。每年行小祭,供祭鸡、鸭、猪肉;隔六年一大祭,大祭必全村寨集资杀猪宰羊。届时每家派一人参加,在莫一大王庙举行盛大祭仪,由村寨头人主持,请道公诵经祈祷。祭时按一年12个月,分别将猪和牛的肉、肝、肠、骨头等不同部位做成12道菜,逐一摆在供台上。待12道菜供齐,即可焚纸行礼。祭毕,将每道菜平均分给各人品尝。晚上,举行对歌、唱戏等娱乐活动。 擂背节  桂西一带自称为“布侬”的壮族的传统节日。壮语称为“呤勾到”,意为吃新谷和青年男女交际。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家家户户宰鸡杀鸭,做豆腐,蒸新米饭,供祭祖宗,合家欢宴,并用米饭喂狗和猫,以示不忘其守家捕鼠之劳。晚饭后,青年男女穿新装,相聚在村旁的地坪上,举行擂背活动。男女互相挑逗嬉戏,你踩我脚,我擂你背。老人小孩也来围观助兴,满场欢声笑语。按习俗,男先拍女背,表示男先看中女方;若女先擂男背,表示女方爱上了男方;若双双互擂,表示互相爱慕。于是便互相追逐跑出场外,到村头寨边去对歌,吹木叶,互诉爱慕之情,临别互赠情物,确定恋爱关系。 尝新节  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时举行。一般各家各户单独过,也有请邻近亲友一起聚会的。是日,家家户户都用新米煮饭,并杀鸡宰鸭备猪肉,祭祀祖宗及各路神灵,酬谢其护佑丰收。妇女们清早就到田里割回绿稻叶供在神龛上,并供上饭菜果品,然后烧香、点亮油灯。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狗唤到神龛前,舀一大勺新米饭,加上各样菜肴喂狗。待狗吃饱后,全家人才围坐聚餐。传说最早的谷种是狗带来的,为了感谢狗的功劳,尝新节必让它先吃。 跳岭头节  桂西南钦州一带壮族、汉族民间传统节庆习俗。又称“跳岭头”。多在中秋节前后十余天内举行,个别地方在农历三月或十月间。为当地仅次于春节的节庆活动。因其活动多在村边岭上举行而得名。届时,各村屯竭塘捕鱼,家家户户宰鸭设筵,祭祖敬神。同时还请“岭头队”(师公)到村边岭上进行舞祭活动。师公戴着面具,表演“抛偈”(舞蹈)和“唱格”(歌舞);一些地方还兼有武术和“斗法”(民间魔术)表演。表演程序为安坛、请神、收禁、歌舞等。歌舞过程均有鼓乐伴奏。清道光年间《钦州志》有载。今已由原来的宗教酬神祭仪演变为民间娱乐活动。 壮年  壮族新年,时间比春节早一个月。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壮族村寨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合家祭祖,联寨拜社,喜迎新年。从十二月初一开始,村寨之间便进行规模盛大的集体互访,会亲饮宴,对歌作乐;青年男女则开展社交活动,小伙子们成群结队走村串寨“闹姑娘”,对歌择偶。这些活动延续至十二月初七前后结束。关于壮年的来历,相传社王原系孤儿,自幼在壮乡乞讨长大,力大无穷,能除邪降魔。后来妖魔作祟,壮乡遭难,人们四处逃散。社王不忘壮人养育之恩,驱魔消灾,护田守寨,使壮人重返家园安居乐业。当人们欢庆丰收之日,社王才在寨边大树下依棚栖息不,时值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社王,便把十二月初一定为开年旦日,就地修社王棚祭以祈佑护。 编辑本段侗族姓氏节  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龙胜、三江等地。石、罗姓过“未节”,以立秋后第一个未为节日;有的石姓则在十月十二日过祭祖节。胡、吴两姓过“甲戌节”,即立秋后第一个甲戌日过节。伍姓在六月初六过“双鸭节”或过八月“社节”。陈姓原在除夕早上过“概考送节”(即开酒坛节),后因除夕难以请到客人,改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这些节日,多数在黎明前以粗饭、淡菜或冻菜放在芭蕉叶上祭祖,纪念先人在民族压迫下逃难的艰辛生活。到上午或中午才请亲威朋友到家作客。40年代以来,黎明祭祖活动已淡化,白天请客习俗至今盛行。 侗年  侗族传统节日。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冬节原为侗族杨姓节日。最初以杨节为侗年的是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三县部分地区(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间)。后来互相仿效,过侗年的人逐渐多起来。80年代初,经各地侗族代表人物商定,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是日,杨姓侗家备好各种酸菜、冻鱼、糍粑以馈亲友,叫“吃杨粑”。过农历大年时,对方要如数奉还,称“还杨粑”。一般人家过侗年时杀鸡宰鸭,宴请亲友。 冬节  见侗年。 花炮节  侗、壮、仫佬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抢到花炮则意味着吉利幸福,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五炮。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抢花炮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俗,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并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编辑本段仫佬族  走坡节 仫佬族青年传统社交节日。又称坡节、坡会、后生节。一般在春节期间和中秋节前后择日举行。节日里,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三五成群来到预约的峒场或山坡上,对唱山歌,结交友情,寻找情侣。初次相会对唱《相逢歌》,告别时,互赠毛巾、布鞋等随身带的小礼物;二次对歌相逢,彼此称“双”;第三次相逢对歌改称“旧”。通过多次对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结同年,相爱定情。现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赛、下棋等活动内容。   坡会 见走坡节。 编辑本段水族  端节 水族传统节日。水语叫“借端”。端节原先是在统一的日子里大家集中在一块过的,后因人员过多,住地分散,为便于过节时互相往来,互相庆贺,经协商,定于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农历八月至十月)间第一至第七个亥日分期分批过节。习惯上是长房住地的人先过,晚房后过。节期忌晴,以有雨为吉,预兆是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广西水族不单独过端节,与当地的壮族、汉族一道过春节。   卯节 南丹、河池等地水族传统节日。又名借卯。每年夏收夏种大忙后,人们选一个卯日来庆祝丰收。青年男女赶“卯坡”,寻找自己心爱的伴侣唱歌,互相倾诉爱慕之情。 编辑本段彝族  开年节 那坡县彝族传统节日。彝语称“嘈堂创”,意为节日的开头。每年正月初八、初九举行。活动内容为:聚众祭祖;占定当年重大节日歌舞和族祭头面人物;为当年各种节日活动集资筹粮。   唱哈节 京族传统节日。传说越南陈朝时代,有越南歌仙来到京族地区,以传歌授舞为名,动员京族人民反抗陈朝的黑暗统治,受到京族人民的敬仰,后人修建“哈亭”设神位,常唱歌传颂。一年一年的“唱哈”便成为京族的传统节日。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有迎神、祭神、入席唱哈和送神等内容,属一种民间宗教活动。   护林节 彝族传统节日。亦称忌欢节。流传于隆林、那坡县部分彝族区。分别于农历三月初三和五月十六日举行。古代彝族靠山吃山,形成花卉树木有灵的观念,每年春夏草木和农作物萌发时,择日敬祭草木和作物幽魂,以示保护它们茁壮生长。那坡县彝族还于节日期间组织象征性的“打猎”活动,数名小伙子分别扮猎人、猎犬和猎兽,在林中嬉戏狩猎。从节日当天起,将铜鼓、葫芦笙和彝胡等乐器封存起来,宣告一年一度的禁忌期开始,直至十月初十才开禁。   跳弓节 那坡县彝族传统节日。亦称跳公节。彝语称卡契、孔稿、嘈契。每年农历四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因村屯而别。相传古时候,彝族祖先出寨抵御敌人,于四月上旬至中旬陆续获胜还乡,族人设宴及歌舞庆贺,沿袭成俗。北宋始有该项活动。分大跳和小跳。9年举行1次大跳,每次6~9天。每年举行1次小跳,每次3天半。人们围绕金竹丝开展歌舞活动,邻近村民来观赏和道贺,场外有临时集市贸易。 编辑本段瑶族  盘王节 瑶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亦称“做盘王”、“跑盘王”、“还盘王愿”、“还祖公愿”。各地节期不一。一般秋收后举行。~20日,在南宁召开的全国瑶族代表座谈会,通过以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盘王节。相传,盘护为评王击败高王,娶评王三个公主为妻,被封为盘王,生育6男6女。后盘王上山打猎,被羚羊撞落山崖而死。后人为了纪念盘王始祖恩德,伐梓木作鼓,取羚羊皮蒙之,击鼓庆祝。由于时值秋收后进行,含有庆丰收意义。   达努节 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祝著节、瑶年。达努,瑶语意为老慈母。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后人出于崇拜,定该日为祝寿日。是日,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宴请宾客,同时还举行铜鼓舞、斗画眉、赛弓箭、赛马等文娱活动。达努节经历史变迁,逐渐从民间宗教节日变成丰收节和平安节。   鸟节 富川等地盘瑶传统节日。又名敬鸟节、赶鸟会、招鸟节。农历二月初一,家家户户做汤圆、糍粑,挂到树上喂鸟,并烧香祈祷,希望田里无虫无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鸟节还增添了鸟交易、青年男女对歌等活动。 编辑本段苗族  苗年 黔东南方言区苗族传统节庆活动。苗语称努伦。始于都柳江流域,由北而南经融水的大年、拱洞、杆洞、洞头、红水、白云到安太、安陲、香粉、四荣而止,以农历九月卯日到十二月半,历时3个多月。年前,大家清扫房屋,修整村道,杀猪、做糍粑,做好迎宾的准备。除夕夜老少守年,四更后姑娘们抢新水、挑金银,小伙子们上山赶牛羊入栏,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初一安龙神,赶鬼邪。初二给已出嫁的女儿送年饭。初三以后上芦笙坡,以村为单位“打芦笙同年”,全村老少一起到他村作客3天。节庆期间,大苗山共有十三坡、十六坡、十七坡三大坡节,村级、乡级坡节无数,坡节除吹笙踩堂,进行芦笙比赛外,还举行斗马、斗鸟、斗牛及对歌、摔跤、鸟枪射击等活动。男女青年自由往来,以歌会友,以笛传情,寻找自己理想的伴侣。直到大年二十方告结束。   社节 苗族祭祀土地神和祖先的传统节日。分春社和秋社,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举行。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有固定的社庙和社坪。社节供祭用的猪,在前一年抽签决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节前30~40天内不得参与红白喜事,女人和家有孕妇的男人禁止参加。祭社之前,各家交一斤糯米用以酿酒和蒸饭。是日晨,由师公挨家挨户求福,早饭后,大家齐聚社坪、社庙,杀猪蒸饭,烧香化纸,祭拜社神,祈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毕,与土地神共餐同乐。社日忌晾衣、下地劳作、上山烧火、挑柴进寨等。   四月八 苗族敬牛节日。传说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是日人不下地,牛不拉犁,上山采来乌米饭树叶和枫树叶,入石臼舂碎,用滤汁泡米蒸成乌糯饭,并杀鸡宰鸭为牛祝“寿”。乌米饭是苗族民间验方,具有强筋护骨、益精养气的疗效。苗族用乌米饭来敬牛,反映农耕社会中牛的特殊作用。   芦笙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融水苗族自治县。又称芦笙坡节。分村芦笙坡、域芦笙坡和县级芦笙坡三类。每个坡都有固定的坡主。坡节期间,坡主率男女老少带芦笙锣鼓一起到场,入坡仪式由芦笙坡的创立者或继承人主持。清晨,坡主带酒、猪头和猪尾(表示全猪)、鸡、糯米饭、香、长毛草等,到坡边祭祀。中午又领本村芦笙队率先入坡场,芦笙队围芦笙柱转3圈后进行祭祀。仪式完毕,大家举杯同饮,大呼吉利,宣告开坡。芦笙节的内容有踩堂、赛芦笙、打芦笙同年、斗马、赛马、斗牛、斗鸟、对歌、摔跤、鸟枪射击、芒蒿表演以及商品交流等,是集娱乐与商业为一体的盛会。人数少则几千,多达几万,参加节庆的有苗、侗、壮、瑶、汉等民族。节期一般为期二天,头天入坡,第二天封坡,如遇好天气则长达三五天。   斗马节 苗族传统节日,浒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部山区。当地苗族有以斗马取乐习俗。相传500年前,苗族姑娘都爱嫁勇敢的斗马能手,小伙们爱上同一姑娘,苗王就组织斗马来决定姑娘的归属。以后斗马逐渐演变为盛大节日中的主要活动。   1987年,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把县庆日――11月26日定为苗族斗马节。节日活动有斗马和赛马两项,最后评出第一、二、三名。斗马节期间,还同时举行传统文化活动。   拉鼓节 苗族传统节日。苗语称希牛。大节每13年举行一次,拉4米多长的鼓;小节每3年举行一次,拉1.7米长的小鼓。节期均为3天。鼓用大泡桐木按尺寸挖成空心,两头用牛皮封紧,鼓桶上通两个气眼。节庆活动分为箍鼓、唱鼓、拉鼓、葬鼓阶段。是时远亲近戚纷纷前来“吃鼓”,一起欢度节日;主人们分鼓社猪肉,杀鸡宰鸭,盛情款待,整个村寨沉浸在欢乐之中。拉鼓节意在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兴旺,祭祀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 编辑本段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编辑本段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编辑本段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
建议你去,云南,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民风民俗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