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卫生计生委政府每年给村委卫生清洁费是多少?

| 加入收藏
【法规名称】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山老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通知
【颁布部门】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法规文号】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是否有效】
【效力级别】规范性文件
【批准部门】
【批准日期】
【失效日期】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山老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   运城革命老区曾对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起到过极为重要的作用,老区人民曾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过重大牺牲和贡献。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下,老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市一部分山老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有些乡镇卫生院基本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危房得不到改造,设备陈旧落后,得不到更新,医务人员收入低微,流失严重;少数山老区村至今尚无卫生室或诊疗所,大多数山老区村卫生室人员素质低,缺乏基本医疗救助设备,就诊治疗场所不达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保护农民身体健康,振兴农村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曾于2002年10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山西省委、省政府于2003年10月就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这一决定出台了《实施意见》,中共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1月按照以上两个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加强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但是,目前党和政府制订的这些政策规定在我市许多村、镇(乡),特别是山老区农村落实还很不到位。   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把山老区医疗卫生工作当作一项民心工程认真抓起来,切实有效地改善山老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好山老区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更好地保护山老区的生产力,使其经济得到尽快发展,根据当前实际,对进一步贯彻实施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作如下通知:   一、加强山老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方针,通过政策扶持,加大山老区卫生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使山老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山老区群众健康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二、落实山老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各项政策规定的目标任务   (一)建立完善乡(镇)、村卫生机构   每个山老区乡镇要有一所功能齐全、编制人员到位、基本建设及设备达标,能承担医疗服务的卫生院,保证山老区每个行政村有一所符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要求的卫生室,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县(市、区)政府应按照有关规定,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为乡镇卫生院解决所需经费、在编人员工资或补助、基本建设基金。卫生部门应按照规定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齐配全与其承担的医疗服务相适应的医疗设备。村委会应按规定为村卫生室提供不少于60m2面积的医疗用房或房基。   (二)落实乡(镇)、村卫生机构人员编制   乡(镇)卫生院核编原则按晋编字〔2006〕18号文件执行,山老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在执行上述文件的同时,实行全额工资。   (三)落实农村卫生政策   《中共运城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市、县财政按每个农业人口不低于1元的标准安排”、“对承担卫生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的村卫生室医生,每月给予不低于60元的专项补助”、“市、县级扶贫资金,以工贷赈资金,每年用于卫生扶贫的投入不少于3%”等规定,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负责落实到位。   (四)加强乡村卫生人员培训   通过培训、轮训、定点帮助等多种渠道,力争用3-5年时间,使85%以上乡村卫生人员达到中专以上水平,能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较好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教、计生等基本服务。   (五)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山老区县农村力争在两年内全部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市、县两级政府一定按要求,成立相应机构,落实配套资金。   三、实现山老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达标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都要重视山老区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要把山老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总体规划,切实抓出成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各项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依照这个《决定》制定的各项具体规定都应落实到位。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市、县两级成立老区农村卫生工作领导组,市级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建合担任,副组长由副市长吴菊仙担任,成员由卫生、财政、发改委、编办、人事局局长组成。   (二)强化部门职责。市、县两级政府要制定山老区农村卫生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卫生部门要完善乡村卫生机构建设和人才培训,规范医疗机构行为,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水平;财政部门按年度保证农村医疗机构房屋建设、设备更新、人才培养和人员工资等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发改委合理规划,加快山老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编办2007年上半年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新农合机构人员编制工作;人事部门2007年制定并实行医疗卫生人才向农村特别是山老区流动的优惠政策。乡镇政府帮助村委会为村卫生室解决房屋地基和业务用房问题。   (三)保证卫生经费投入到位。市、县两级政府实行山老区农村卫生经费投入负责制,每年要按有关规定增加对山老区卫生的财政性经费投入。用三年的时间,使山老区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基本设备达标,按照国家对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投入40万元,每个中心卫生院基本设备投入25万元,一般卫生院基本设备投入10万元的要求,市、县(市、区)财政应给予保证。市级财政要为每个乡镇卫生院每年提供两人的学习培训经费,按60元/人?×30天的标准计算,并对山老区村级卫生人员,每年提供一人的培训补助费,按每人补助200元计算,此两项费用一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县级财政每年要给乡镇卫生院培训两人,培训时间半年,以50元/人?天标准计算。每年给村卫生室培训1人,培训10天,按30元/人?天标准计算,所需费用一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执行。同时,县级财政应保证乡镇卫生院人员全额工资、福利和村卫生室卫生人员劳务补助。   (四)对志愿到山老区农村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实行优惠政策。对学习医疗卫生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山老区乡镇卫生院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者,应给列编,并实行全额工资加上浮一级工资,优先1-2年晋升职称,人员档案在县(市、区)人事或卫生部门保存。对连续15年以上在山老区乡镇卫生院(不含县城所在地)工作,成绩突出者,奖励一级工资,非国家人员转为正式国家人员;同时,保证乡镇卫生院正式在编人员退休的工资福利待遇。   (五)实行对口帮扶制度。市级医疗保健单位,对口帮助山老区中心卫生院,县级医疗保健单位对口帮助山老区普通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对上级对口帮助下级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工资、奖金在本单位领取,对口帮扶单位和个人实行工作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制。   (六)加强督导,实行考核。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山老区卫生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估和指导。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限期整改。山老区卫生工作要列入各职能部门的年度考核中,将考核的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并做为下年度工程立项、资金投放的依据。   &  
?
?
?
?
?
?
企法通会员服务
中小企业法律顾问服务解决方案
全部领域细分的精英律师团队提供服务
全国无地域呼叫律师即时响应咨询
全面满足企业日常法律事务需求
全年仅2000元顾问费的超值服务价格
合同撰写系统
在线委托法律服务
委托撰写合同
委托审核合同
您可以委托觅法网为您撰写合同,专业人士构成的团队服务,保证您的合同权益和安全。
律师委托服务
细分需求 聚合竞价 监督服务
服务需求专业分析 服务律师可供选择
服务领域专业细分 服务质量全程监督
觅法网承诺:委托觅法网提供同一律所的同一律师服务,觅法网为您优惠5%。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人和脉道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687号 京ICP备号-2您当前位置:
山西太原为近千个村卫生室投医疗责任险
WWW.  日 16:22:43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太原11月6日专电(记者晏国政)“有了医疗责任险,心里就踏实多了。”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索村村医刘富华说。太原市卫生局日前正式印发村卫生室医疗责任保险实施方案,决定由政府出资,为全市952个村卫生室投医疗责任保险。一旦发生医疗事故,保险公司一年内最高可为每个卫生室赔付30万元。
干了一辈子村医的刘富华说,在村卫生室工作,最担心的就是发生医疗事故。要真出了事,就得倾家荡产地赔。为解决村医后顾之忧,太原市政府提出建立村卫生室医疗责任险制度,并于今年10月初完成了承保公司的招标事宜。
太原市卫生局印发的实施方案提出,村卫生室医疗责任保险保费由机构保费和个人保费组成。机构保费为每个村卫生室每年735元,由市、县两级财政各负担50%;医务人员保费为每人每年75元,由乡村医生个人负担。
根据规定,在保险有效期内,因村医执业过失造成患者单人次人身损害的医疗赔偿限额为20万元,每个村卫生室年度累计赔偿限额为30万元,仲裁及诉讼费用按每年最高2万元标准赔偿。同时,保险公司还承担最高15万元的因医疗纠纷导致乡村医生人身伤害的经济赔偿责任。(完)
[] [] []
[责任编辑: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信息公告----正文
浑源县下韩村卫生院房屋维修及改善中医诊疗环境工程中标公告
招标编号:HYCGB-&&&&&&&&&&&
发布日期: &&&
浑源县下韩村乡卫生院屋顶维修及改善中医诊疗环境项目
询价采购中标公告
浑源县下韩村乡卫生院房屋维修及改善中医诊疗环境项目询价采购工作已经结束,经询价小组集体评定,中标人已经确定,现将中标结果公示如下:
&&&& 一、采购单位:浑源县下韩村乡卫生院
&&&& 二、项目内容:浑源县下韩村乡卫生院房屋维修及改善中医诊疗环境项目
&&&& 三、项目编号:HYCGB-
四、开标时间:2015年6月15日
五、中标人名称:大同市荣邦装饰有限公司
六、中标价:109460 元
中标工期:30日历天
中标质量标准:合格
联系方式:王先生&
公告发布媒体:中国山西政府采购网、浑源政府采购中心信息网
自本中标公示结果公告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对中标结果没有异议的,招标人将签发中标通知书,如有异议,请按照有关规定书面投诉。
浑源县下韩村乡卫生院
2015年6月17日
招标公告[]结果公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345号&&&&&&电话:&&&&&
晋ICP备号-2&&&&&客服电话:400-索 引 号YC-
号新政办发〔2013〕77号
城乡建设(含住房)
开展 清洁 实施方案
新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新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新政办发〔2013〕77号
关于在全县开展乡村清洁工程的实施方案
各镇(乡、区),县直各有关单位:乡村清洁工程已纳入省政府承诺的“五件实事之一”,是省、市考核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为确保我县乡村清洁工程工作顺利实施,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乡村清洁工程的指导意见》晋政办发〔2013〕62号,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市开展乡村清洁工程这实施方案》运政办发〔2013〕7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乡镇统筹、长效管理”的原则,扎实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努力创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乡村人居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全县建立起完善的农村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立健全乡村环境卫生工程长效机制,做到“四有、四无、三净”(即:有清扫保洁队伍、有垃圾收运处置队伍、有垃圾收运设备、有垃圾处置设施;无抛洒杂物、无存量垃圾、无乱堆乱放、无乱残垣断壁;大街小巷净、房前屋后净、村庄周围净),实现乡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民保洁意识和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二、领导机构和职责分工
(一)成立新绛县乡村清洁工程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靳国全 县委副书记
副组长: 县政府副县长
     县政府副县长
    王喜明 县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局长
成 员:王红森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任孚凌 县住建局局长
    卫国庭 县农委主任
    程建龙 县卫生局局长
    王 毅 县监察局局长
    崔海奎 县发改局局长
    张河生 县环保局局长
    贾克仁 县审计局局长
    王晓民 龙兴镇镇长
    张 芮 北张镇镇长
    吴肖波 泽掌镇镇长
    高 瞻 泉掌镇镇长
    赵 珉 三泉镇镇长
    唐 勇 古交镇镇长
    卫红鸽 万安镇镇长
    成 俊 阳王镇镇长
    王高林 横桥乡乡长
    卫奇武 商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办公室主任:任孚凌(兼)
成 & & &员:靳国荣(县住建局副局长)
    &  范吉林(县农牧口专职副书记)
(二)职责分工
县住建局:负责制定开展清洁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考核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县农委:负责会同住建局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组织协调、宣传发动、信息收集。
县财政局:负责完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项目建设;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资金投、使用和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县发改委:负责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指导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国家有关项目资金的支持;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入基本建设计划。
县环保局:加强对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环保指导和监督,确保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处理过程达到环保标准。
县监察局:对推进工作不力及工作中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县审计局:负责对乡村清洁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三、工作任务与方法
(一)工作任务
1、开展清扫保洁工作。全面配备乡村清扫保洁队伍和设施设备,建立健全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清扫保洁机制,明确责任区和保洁标准,对乡村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周边道路等实行定时清扫、及时保洁,大幅提高清扫保洁质量。
2、实行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和处置。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垃圾投放、收集、处置网点,实行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和集中处置,促进垃圾的回收利用和清理处置等工作。建立乡村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置队伍,配备车辆等相关设施设备,集中清理乡村存量垃圾,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合理处置。
3、清理农村“四堆”。对农村柴堆、煤堆、粪堆、料堆进行集中清理,属于农民自有的,由农户自行清理;集体所有的,由村委会组织清理。柴堆、煤堆要进院;粪堆要全部清理到田间地头,料堆要堆放整齐,并采取围挡等措施,彻底解决“四堆”现象。
4、开展村庄容貌整饰。重点对影响乡村容貌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写乱画、乱贴乱挂、有色垃圾等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同时,对残垣断壁进行修补、遮挡或拆除,对墙体立面进行整修、粉刷、美化,进一步整饰乡村容貌。
(二)工作方法
要按照市推进、县组织、乡实施的方法有序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各镇(乡、区)要设立乡村清洁工程管理站,由一名副职专门负责,统筹实施本镇(乡、区)清洁工程,做到制度完整,机构完善,机构健全,设备齐全。为了扎实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工作,各镇(乡、区)要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即:年底前,所有村庄要全面启动乡村清洁工程,乡(镇)政府所在村庄、公路主干道路沿线村庄要达全部达标并通过验收。其余村庄达标一批,验收一批,三年内全部达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乡、区)要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建立推进乡村清洁工程的长效机制,制订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分解任务,统筹推进。各镇(乡、区)、村要具体抓好乡村清洁工程的落实工作。
(二)强化监督考核
各镇(乡、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及时配套完善相应的考核细则和标准,并将其纳入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县政府对各镇(乡、区)的工作情况实施绩效考核。县领导组办公室要做好具体考核和不定期抽查,并建立考核结果排名通报制度,每月通报一次。对工作进度快、推进效果好的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进展慢、推进效果差的通报批评;考核结果将作为年终工程评优和核拨乡村清洁工程经费的依据。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实行以奖代补、发动群众筹资投劳等方式,建立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要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整合使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在乡村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和处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各镇(乡、区)在对所属村核发工资工作经费时,要以考核结果为依据,体现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广泛宣传发动
开展乡村清洁工程是一项造福百姓、凝聚民心的重大举措,各有关部门、各镇(乡、区)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广泛发动乡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清洁工程。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乡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素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和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报道乡村清洁工程的进展与效果,及时宣传好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让群众了解乡村清洁工程的内容、要求和成效,切实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营造人人关爱环境卫生、全民参与乡村清洁的良好氛围。
新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承办: 管理:新绛县政府办公室信息科值班电话: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a href="http://www.51.la/?2155347" kesrc="http://www.51.la/?2155347" target="_blank"&&img alt="我要啦免费统计" src="http://img.users.51.la/2155347.asp" kesrc="http://img.users.51.la/2155347.asp" style="border:none" /&&/a&
晋ICP备号 天气预报:
您的当前位置: &>&&>&&>&&>&
索&引&号: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文&&&&号:
主&题&词:
《壶关县卫生志》概
(建国前--20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壶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县。据县志记载,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置县,讫今2218年。因壶关县城北有百谷山(今名老顶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峙,中间空断,山形似壶,且以壶口为关,故名壶关。& & & & & &&
壶关,始于商、周时,属黎侯国,为冀州域。春秋,属晋。战国初期,属韩上党郡,后为赵所有。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属上党郡。魏、晋、十六国时期,属并州上党郡。北周建德七年,属潞州。隋开皇元年,更名上党县,仍属上党郡。隋大业三年,并入上党县。唐武德四年,复置壶关县,属河东道上党郡潞州。宋太平兴国元年,改属河东路昭德大都督府威胜军节度。元大德九年,为晋宁路潞州所辖。明初,属山西布政使司冀南道潞州。清朝,属山西省潞安府。民国元年,属山西省冀宁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长治专区。1959年,属晋东南专区;1974年,属晋东南地区;1979年底,属晋东南行署;1985年4月30日至今,属长治市管辖。&&& &&&&&&& &&
壶关,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东南部,地处太行山东南端,东与河南省林州、辉县两市接壤,西与长治市郊区、长治县为邻,北与平顺县相连,南与晋城市陵川县毗邻,是长治市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1013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有省道荫林线横穿东西,长平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环绕县区,铁路运输M贯县域,农业、林业、矿产等资源丰富,旅游、药材资源得天独厚。词云:&若非紫团山顶雪,错把壶关当江南&、&莫道江南景色好,峻秀未必若壶关&。县域东西长46公里,南北宽42公里,平均海拔1252米,平均气温摄氏8.9度。总版图面积为1013平方公里,折合151.9万亩,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万。
全县辖5镇7乡1个经济开发区,390个行政村,1022个自然村。1996年,全县总人口数253000人,其中农村人口23万人;2011年,全县总人口数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
龙泉镇,是中共壶关县委员会、壶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监督、管理、指挥中心;也是全县预防、医疗、妇幼保健、公共卫生、食品药品、爱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的技术指导中心及卫生人员培训的基地。
建国前,从鸦片战争到建国前夕的100多年中,中国是个经济凋敝,科学文化与卫生保健十分落后,社会卫生状况十分恶劣,人民健康状况十分低下,素有&东亚病夫&之称的国度。这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统治、压迫和残酷剥削的结果。本县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经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剥削,生活贫困,民不聊生,战乱频繁,疫疠丛发,加之帝国主义鸦片毒害,人民体质羸弱。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流行,百病丛生。霍乱、天花、麻疹、伤寒、脑炎、痢疾、结核、百日咳、白喉、小儿麻痹等传染病连年不断。人死如麻,棺材售罄,惨不忍睹,人民生活处于贫困、愚昧、落后、水深火热之中。年平均人口死亡率占全县发病总人数的3%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死于可预防的传染病。在旧法接生等因素的作用下,每年有无以计数的妇女和新生儿被夺去生命,婴儿死亡率在20%左右。当时,全县医药业,仅有少数私人药店、药铺和简陋的中医诊所。建国前夕,卫生服务十分低下,卫生设施严重缺乏,全县中西医药人员仅168人,且设备极陋,技术力量及技术水平很差。缺医少药,封建迷信,笼罩整个社会,弥漫全县城乡,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任何保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1952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通过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把彻底改变农村卫生状况,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列入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并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发展壮大。从1950年仅有的一所县人民政府卫生院,然后逐步建立起了县卫生防疫站和县妇幼保健所。同时,农村的个体开业医生开始组织起来,成立了民办公助的区卫生所、联合诊所和乡卫生站等。当时在县委下辖的7个区共设有8个区卫生所、9个个人联合诊所、数十个乡村卫生站和64个农村接生站。随着农村合作化的发展和1958年人民公社的建立,原区卫生所、乡卫生站逐步建成为公社卫生院,联合诊所等也转入了公社卫生院的体制。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不脱离农业生产的&保健员&,承担着本生产大队农民群众小伤小病的防治工作。在生产大队逐步建立保健站(卫生所)后,保健员多数仍在保健站工作。当年,全县建立合作医疗保健站、接生站155个,1959年达到200个,1960年发展到349个。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全县农村逐步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公社卫生院为枢纽,大队卫生所(保健站)为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农村卫生人力、医疗卫生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组织基础得到根本保证。1970年,全县普及合作医疗卫生所,1973年全县合作医疗卫生所发展到367个。&
1983年,随着人民公社撤消,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也随之解体。到80年代中后期,我县原来的合作医疗体制基本不复存在,赤脚医生队伍随之解散。一部分经过考核成为乡村医生的赤脚医生承包经营原来的合作医疗站或者自己集资筹建私人诊所,有的则放弃行医开始务农或经商。多数村由于赤脚医生改行,大队卫生室关门,卫生防疫、计划工作没有人管,社员看病、打针、新法接生找不到医生。某些疾病回升,骗钱害命的&巫医神汉&乘虚而起。随之,乡(镇)卫生院也处境艰难,处于难以为继甚至解体的发展低谷,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受到很大冲击,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显突出,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再度出现。面对现实,如何走出困境,是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我县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从198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过不懈努力成为全国、全省的示范县之一,国家卫生部及省、市各级领导多次来我县视察。1990年被国家卫生部列为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全国10个项目县之一,经1992年、1994年卫生部、省卫生厅评价验收我县13项指标基本达标,受到国家卫生部及省、市的赞同和表彰。为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奠定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致残&问题良好基础。&&
1992年9月,卫生部出台《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1993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九五&期间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目标。到1996年,我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有:县人民(综合)医院、县中医院、县肿瘤专科医院(后改名为县中西医结合医院,&2009年6月机构撤销)、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防疫站、县药品检验所、县卫技培训中心、县红十字急救中心等8个单位,有7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和13个乡(镇)卫生院,有行政村卫生所352个,厂(矿)和其它部门及社会办医、个体行医机构共34个(具有证照的)。
2002年10月,中央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11]4号)。2011年,县政府出台了《壶关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壶政发&[2011]31号)及相应的10个配套文件。2011年9月30日,中共壶关县委召开第十八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全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事宜,同意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执行全额财政工资和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制度,为今后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确立了方向和目标。同时,对全县医疗卫生单位的机构设置、岗位职能、人员编制、发展规模等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编制人数分别是:县人民(综合)医院240人、县中医院90人、县妇幼保健院70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30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32人(其中:乡镇合管员24人)、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督查中心4人、12个乡(镇)卫生院350人(其中:龙泉镇67人、树掌镇16人、店上镇35人、晋庄镇30人、集店乡46人、桥上乡15人、百尺镇39人、东井岭乡21人、五龙山乡15人、鹅屋乡15人、黄山乡31人、石坡乡20人)。2011年底,共有7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督查中心)。有12乡(镇)卫生院和8个乡(镇)卫生分院,390个集体办行政村卫生室和78个个体办村卫生所,其它社会及个体行医医疗机构4个(具有证照的)。&&&&&&
1950年全县医疗机构床位仅有5张床位,到1996年底增加到519张。2011年底,全县共设有病床680张。&&&&&&&& &&&&&&&
人才结构方面,1996年,县、乡(镇)两级医疗单位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8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药、技、护)师106人。农村卫生所共有乡村医生、卫生员430人,其中获得乡村医生资格证的385人。平均每千农村人口拥有乡村医生1.6人。2011年底,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卫生技术人员875人。其中:县、乡(镇)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95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117人,初级职称263人);农村乡村医生、卫生员480人。全县平均每千口人拥有卫技人员2.9人,平均每千农村人口拥有乡村医生1.8人。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网络基本形成,城乡卫生状况越来越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期望寿命,1946年为36岁,1992年达到68.2岁,1996年达到70.5岁,2011年达到72岁。&&&&&&&医疗设备逐渐现代化,医疗水平相应提高,预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各种传染病的流行与发生以及妇女两病和孕产妇、新生儿两个死亡率均在国家规定的控制指标以内。地方病的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乡(镇)卫生院能对危重病人进行救治并且能够施行下腹部和上腹部手术;县人民医院能施行胸、腹、泌尿、肾、肝胆、颅外等外科和妇产科手术,各科能抢救各种危、急、重病人,医疗质量提高,科研成果丰硕。中医事业不断发展,广大中医医药人员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防治经验,1985年编印了壶关中医验方集,收集、整理了验方、单方、秘方、偏方470个。县中医院的中医肾病专科、龙泉镇卫生院的中医&克烧净&烧伤专科等效果甚佳。医务人员撰写文献资料500余篇,其中有的文献资料参加全国、全省学术交流,受到较好评价。
医院管理工作方面。1995年经省卫生厅考核验收,树掌被评为&一级甲等&卫生院,辛村、店上被评为&一级乙等&卫生院;2011年,1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标准;2006年以来,县人民医院(综合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先后进入&二级乙等&医院;2011年县人民医院经省卫生厅、市卫生局考核已达到&二级甲等&医院的标准。行政村卫生室有1/3达到甲级卫生室标准,有80%达到三室分开、设备完善、有医有药、能防能治标准,100%实行了乡村一体化&五统一&的管理模式。
卫生事业经费方面。由1950年的25000元增长到1996年的210万元;2006年共934万元;2011年,全县卫生事业经费达到3675万元,其中用于乡、村两级及公共卫生事业经费占60%。公费医疗经费由1987年52000元增加到1996年的428000元,2004年达到80余万元(含老干部医疗费),2005年取消公费医疗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2007年度共筹基金元;2008年度共筹基金元;2009年度共筹基金元;2010年度共筹基金元;2011年度共筹基金元。5年共筹基金总额为元。
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非典&肆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更加重视,针对农村卫生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如何适应农民小康水平与健康水平的协调发展,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致残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惠民政策。同时,也为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出台、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的全面推行、基层卫生人员岗位绩效考核办法的实施等一系列新观念、新举措、新决策,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卫生工作的大政方针,现场解决卫生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人、财、物各个方面给以鼓励和支持。近几年,卫生局领导班子面对&医药卫生改革&工程出现的课题新、任务重、阻力大等诸多难题,结合本县实情,认真分析,深入调查,创新思维,求真务实,紧紧抓住&引资金、上项目、夯基础、强班子、建队伍、抓管理、严执法、树形象&八大工作要素,团结带领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踏实苦干,各项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和质的飞跃。&&&
惠民工程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惠民工程的重点之一,也是加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工作的重点,坚持&收支分离、管用分开、阳光操作、专款专用、专户储存&的原则,达到农民参合率高、补偿比例高、信息平台建设快、群众满意率高的要求。确保了基金的使用安全,并全部&用之于民&。2010年,全县参合农民232168人,参合农户为66337户,参合率达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覆盖率达100%,乡(镇)、村、覆盖面达100%。当年,全县累计补偿35万余人次,补偿总额2430余万元。2011年,全县农民参合人数达到244530人,参合率达98%。政府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从2007年底的40元提高到2012年底的24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门诊统筹工作,开展率达到了100%,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使用基本药物的基本药物补偿比例提高10%,对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覆盖率达100%。乡(镇)、村、覆盖面达100%。提高了对先心病、白血病等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积极推广就医&一卡通&管理办法,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完成了15653名城镇职工、居民参保和定点医疗工作,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
基础建设方面。&2010年以来,总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店上、百尺、树掌、石坡、桥上、鹅屋、五龙山等乡(镇)卫生院的污水、污物处理以及水、电、暖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工程;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100%,乡村医生待遇全部落实。县人民医院总投资2200余万元,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医技综合大楼项目工程竣工;完成了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的业务配套建设工程;总投资800余万元为乡、村两级配备医疗器械1500余件(台);县、乡、村网络化管理、网上直报全面实现,乡村考核制度建立健全。
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深化农村医改的一项主要工作。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扩大服务人群,提高服务质量,落实服务经费,严格执行9类公共卫生服务标准、规程和考核办法是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保证。
&&疾病防控&
无甲类传染病报告,2010年报告发生乙、丙类传染病481例,报告发病率161.6/十万,比2009年同期下降了44.8%;完成第一类疫苗接种63917人次的常规免疫接种,其中卡介苗接种2999人次,脊灰疫苗接种12548人次,百白破三联接种12409人次,完成15642人次8月龄至4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和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乙肝疫苗接种总共9074人次,甲肝疫苗3209人份、乙脑疫苗5776人份、流脑疫苗11754人份,完成二类疫苗1787人份的接种工作。2011年,完成了各类疫苗的接种和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再补种工作,报告发生乙、丙类传染病502例,报告发病率170/十万。完成第一类疫苗接种62784人次的常规免疫接种和二类疫苗2901人份的接种工作。农村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妇幼保健
妇幼工作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现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2010年,全县产妇3234人,孕产妇建卡3118张,建卡率96.4%;产前检查3003人,检查率93%,系统管理2857人,系统管理率88.5%;住院分娩3213人,住院分娩率99.57%。2011年,在全县开展了妇女两病(宫颈癌、乳腺癌)的检查工作,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全县产妇3151人,孕产妇建卡率91%,产前检查2946人,检查率94.7%,系统管理率91%,住院分娩3095人,住院分娩率99.6%。儿童保健工作,全县3岁以下儿童9519人,系统管理8521人,系统管理率88.8%;全县7岁以下儿童20755人,系统管理率90.07%。婴儿死亡率5.4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73&。对3200名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为2708名住院孕产妇免费发放救助金81.24万元。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
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3.2%,纸质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达到30%;妇女、儿童、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及慢性病人和重症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体检、管理、建档工作得到落实,为提高全县居民健康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工作有声有色;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平均每年举办各种宣传专栏180余期、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举办各种宣传讲座、宣传专栏900余期。在全县卫生系统内部大力开展戒烟活动、积极倡导不吸烟、不敬烟,无烟办公区,无烟门诊、无烟病区的良好习惯,全民健康意识、健康行为明显提高。
&&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供应制度在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各级政府财政补偿机制得到落实,保证了老百姓的用药安全和安全用药。&&&&&&&
&&其他工作整体推进
围绕《壶关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试行)》出台了相应的10个配套文件,12个乡(镇)卫生院县财政全额拨款经费问题全部落实。人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开招聘&的原则进行选贤任能,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进一步加强县、乡(镇)、村三级卫技人员的进修深造、学习培训、执业注册、岗位聘用、绩效考核等工作,行业作风、职业道德、服务态度、医患关系明显改善,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整体功能明显提升。同时,卫生监督、行政执法、食品安全、药品监管、卫生应急、爱国卫生、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合理收费、合理用药、临床路径、医药比例趋于合理,病人周转率、临床治愈率、病人满意率逐步提高,业务收入不断上升。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的表彰奖励。全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扬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人道主义精神,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在&医改&的大潮中不断完善、提高、适应自我。我县的医疗、防保、公共卫生和医学科研等工作,在党的各项卫生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向着新的高峰攀登。
抚今追昔,不胜感慨。今天,壶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条件和享受卫生服务日益完善,与新中国成立之前有天壤之别,但卫生改革远远滞后于时代变革,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困境仍末完全走出。现实与老百姓需求还存在一定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医改的实施和人民群众期盼&小康梦&的实现,这些问题终会得到解决,壶关卫生事业必将迅速发展,未来会更加辉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料来源:摘自《壶关县卫生志》 盖建胜 &)
壶关县人民政府主办&壶关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协办&壶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技术支持: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府前街19号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省卫生计生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