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文化国家为什么要举行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表彰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 详细信息
+&榜样力量&+
公司系统受到国资委表彰的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和个人事迹摘录
.cn& 日14:54 &政工部
在7月18日召开的中央企业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华电四川宝珠寺电厂党委等5个基层党组织荣获“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华电四川公司等5个单位荣获“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任书辉等6名同志荣获“中央企业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华电四川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杨清廷等5名同志荣获“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现将他们的典型事迹摘录如下:
一、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
华电四川宝珠寺水力发电厂党委
该厂党委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生产经营,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动人赞歌。一是抓震后凝聚人心、稳定队伍工作。发布《告全厂党员书》,统一思想,要求党员发挥“四个带头”,稳定了员工队伍。二是抓设备恢复及保电工作。在宝珠寺电站、紫兰坝电站均被迫紧急停机的情况下,迅速开展抢修工作,仅用2个半小时就恢复发电,保证了四川电网安全和灾区用电。三是抓“一帮一”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党员为主体,组织党员对口帮助外派项目部职工的家属,体现了党组织的深情关怀。四是抓捐款及交纳特殊党(团)费活动,共为青川人民捐款66447元,组织党员交纳“特殊党费” 21090元、团员交纳“特殊团费”3500元。
华电四川内江发电总厂抗震救灾临时党支部
该临时党支部自5月12日成立以来,在支部书记、该厂工会主席赵志强的带领下,本着又快又好又细的要求,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紧急调配、购买、装载16万余元的救灾物资近4000 件,并组织5名党员和9名职工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历经30多个小时长途跋涉,翻越5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两次穿越“死亡地带”,往返2000多公里,圆满地将救灾物资运送到了杂谷脑狮子坪电站、红叶电站等地,展示了内江总厂形象,为灾区尽快恢复生产、为缓解灾区职工生活困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华电杂谷脑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
该公司党委领导靠前指挥,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公司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在通讯、道路中断的情况下,及时到达狮子坪电站、红叶二级电厂、薛城电厂和古城电站安排工作,查看了解员工安全和设备、工程受灾情况,及时送去生产、生活物资,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自救和互救,确保了灾区员工生活急需和人员稳定。及时开展设备抢修,使红叶二级电厂于震后48小时恢复厂用电,薛城电厂于5月25日恢复厂用电。开展道路疏通工作,为抢通317国道、打通汶川向西生命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电四川宝珠寺水力发电厂宝珠寺电站发电部党支部
地震发生之际,该支部当班人员能坚守本职岗位,精心操作,使正在运行的机组平稳停下,确保了设备的安全。主震结束后,支部书记田德伟组织党员带领职工冒着余震前往机组及开关站等进行检查,及时开展生产自救工作,仅用2小时就恢复了厂用电,确保了川北电网及绵阳、德阳、广元三个城市抗震救灾用电。积极开展关爱和帮扶活动,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支部广大党员用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支援全川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川华电杂谷脑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狮子坪电站建设指挥部党支部
在震后交通、电话和网络全部中断的情况下,狮子坪电站建设指挥部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职工不等不靠,迅速开展灾后自救工作:冒着余震危险及时查看了解狮子坪电站施工情况,组织4人冒着泥石流和余震的危险,前往红叶二级电厂、薛城电站和古城电站灾情,为杂谷脑公司迅速作出救灾工作部署提供了可靠信息;协助武警水电三总队狮子坪项目部开展道路疏通工作,仅用6个小时就打通了古尔沟到红叶二级电站闸首的道路,随后发扬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昼夜抢修至理县和到汶川方向的救灾专线, 仅用两天多的时间就将国道317线路到震中汶川的通道彻底打通,为后续的抢险人员、设备和物资到达灾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华电集团公司四川公司
在地震发生后,四川公司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始终把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作为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建筑物,千方百计寻找失去联系的41名员工,公司系统干部员工在这次特大地震中无一人伤亡。及时安排部署恢复生产建设,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充分发挥整体优势,统一协调,安排各单位进行相互支援。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生产经营和发展,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对标管理不断深化,项目前期和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累计捐款813.23万元,招募青年志愿者1304名,帮助运送救灾物资、护理伤员、奔赴受灾企业抢修受损设备、参与红十字会服务等活动共计949人次。48名员工主动为灾区群众献血,奉献爱心。
四川华电杂谷脑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及时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公司抗震救灾各项工作。震后仅十分钟,在公司楼下的空地上就地召开了公司抗震救灾中层干部紧急会议。副总经理陈清文、马文龙、和原公司副总经理龙太聪一道率领公司生产部、安监部相关人员火速出发,奔赴灾区了解灾情。公司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不等、不靠,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生产自救和互救,为公司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工作取得第一阶段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企业自身遭受严重地震灾害、部分员工家庭受损的情况下,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华电四川宝珠寺水力发电厂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该厂房剧烈摇晃,震感异常强烈,宝珠寺电站紧急停机,厂用电消失,紫兰坝电站也全部停机,厂用电消失。川北电网电压一度升至262KV,川北电网处于全面崩溃边缘。在这关键时刻,该厂干部职工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全力保证人身、设备、电网安全,宝珠寺电站仅仅在2个半小时内就恢复厂用电,并迅速带上负荷,紫兰坝电站也仅用5小时就恢复厂用电,为川北电网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支撑。同时,该厂坚持小灾帮大灾、轻灾帮重灾,积极支援地方抗震救灾和兄弟单位抢修保电工作,先后5次派出“宝电号”工作船运送救灾队伍赶赴青川重灾区,为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切实了履行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川华电杂谷脑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红叶二级电厂
地震发生时,该厂中控室监控电脑、屏柜发生剧烈晃动,所有通讯全部中断,值班人员果断采取措施,停运设备,冒着余震危险,在红叶一级电厂的帮助下,果断启动柴油发电机将冲沙闸门和泄洪闸门提起放水,保证了大坝的安全。震灾发生以后,电厂职工王琼珍、杨明坤、吴顺学等冒着接连不断的余震威协,数次冲进物资仓库,抢出防汛物资、抽水设备等物资,为全厂灾后自救的第一战提供了及时、周到的服务。在做好自救的同时,该厂厂长、共产党员何波同志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冒着飞石滚落的危险,奋不顾身跑到摇摆不定的电厂大桥上,帮助突遇灾难、仓惶躲避的群众。
华电四川广安发电有限公司发电部三期二值
地震发生时,四川广安发电公司发电部三期二值全体员工坚守工作岗位,沉着应对,值长和控制员在判定振动原因的同时,都以最快的频率翻看监控画面,调整着各个参数。尽管控制室还在摇晃,头上的顶棚发出剧烈振动的声响,离控制室最近的主蒸汽管道传来“呼呼”的颤动声,但是所有值班人员没有一个人离开工作岗位,保证了两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高负荷稳定运行,为电网提供了150万千瓦的负荷支撑,保证了四川500千伏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为灾后抢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
三、中央企业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任书辉,男,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震救灾期间,担任中国华电抗震救灾应急指挥小组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和领导公司抗震救灾工作。他深入一线,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了积极贡献。地震灾害发生后,任书辉立即组织各部门及时了解情况,主持每日抗震救灾工作会议,时刻关注震情、灾情变化,组织协调公司各部门开展救灾工作。高度重视大坝安全工作,组织有关单位全面摸清地震对电站各方面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积极应对余震冲击,确保生产安全。作为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他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提升三大业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生产恢复,并积极配合四川省电力公司加紧线路维修,尽快恢复电力供应。余震中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抢险救灾。四川华电杂谷脑水电开发公司是华电在川受灾最重的企业。5月24日,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任书辉一行从成都出发,长途跋涉700余公里,绕道雅安、泸定、丹巴、金川、马尔康等地,赶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在频繁发生的余震中,冒着随时可能塌方的危险,先后深入到杂谷脑水电开发公司所属的狮子坪电站、红叶二级电厂、薛城电厂、古城电站等指导抗震救灾。27日,他又赶到地处四川广元的宝珠寺电厂、紫兰坝公司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组织各单位人员,迎难而上,完善措施,努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始终把职工安全放在第一位,多次赴灾区亲切慰问一线职工,关心受灾职工身心健康。加强与四川阿坝州等地方政府沟通联系,积极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 代先荣,男,华电四川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工会主席。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前往都江堰探路,并到受灾严重企业靠前指挥。迅速组织恢复机组运行,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为抗震救灾提供电力保障。精心组织恢复生产和工程建设,组织对受灾严重的杂谷脑公司检查修复主变压器以及机电设备,积极协调恢复送出系统,把震灾对公司安全生产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维护了公司安全生产和队伍稳定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夏一勇,男,华电四川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198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17日,带领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工作组一行35人、9台车辆从成都出发,冒着余震、飞石、滑坡等危险,经过30多个小时、700多公里的艰难跋涉,到达杂谷脑公司所属电站,带去了75顶帐篷、能够满足260人生活20天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多次穿越被称为“鬼门关”的高家庄,深入杂谷脑公司各电站和汶川县城,查看灾情,组织实施生产和建设恢复,5月24日恢复了薛城电站厂用电。积极协调加快输电线路修复,争取尽早向四川主网供电。
陈清文,男,四川华电杂谷脑水电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197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地震后迅速组织召开中干会议,随即率领8名同志赶到都江堰,受阻后即刻往彭州、什邡、绵竹、安县试图从北川、茂县进入汶川。当5月12日晚11时,第一时间汇报杂谷脑公司狮子坪电站灾情。5月16日凌晨1时,绕道泸定、金川等地,长途跋涉700多公里后到达狮子坪电站,迅速了解灾情并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冒险深入到库存爆炸物品的标段,将近五十吨炸药、近2万发雷管从施工工地安全转运到汶川和马尔康,保证了爆炸物品安全。
余跃辉,男,华电四川宝珠寺水力发电厂党委书记。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都出差的余跃辉,震后第一时间立即返厂,连夜组织召开党委会,随即发出《告全厂共产党员书》,号召党员发挥带头作用。组织干部员工奋力自救,于震后2小时恢复生产,保证了灾后抢险救灾电力供应。在青川堰塞湖传来溃坝险情时,及时组织有序撤离,坚持最后一个撤离。在宝珠寺电站垮坝谣言蔓延的紧急关头,及时发动党员干部,疏导思想,稳住人心,维护了队伍稳定。
何波,男,四川华电杂谷脑水电公司红叶二级电厂厂长。199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地震发生时,迅速将驻守员工组织到空旷安全地带,迅速组织员工利用废旧材料搭建帐篷,应对余震威胁。克服重重困难,迅速组织恢复红叶二级电厂厂用电,为修复受损设备、恢复生产,特别是尽快向周边需电的用户甚至向阿坝牧区电网供电创造了条件。冒着生命危险积极支援薛城电站,帮助恢复厂用电。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临危不惧,敢于拼搏,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义务和职责,竭尽全力保护了职工生命和公司资产安全。
四、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杨清廷, 男,华电四川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中共党员。地震发生后,该同志迅速研究成立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并任指挥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四川公司系统科学应对灾害。冒着余震危险,深入受灾企业一线靠前指挥抗震救灾。千方百计组织寻找失去联系的41名员工,干部员工在震灾中无一人伤亡。组织各单位迅速恢复机组运行,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可靠电力保障。安排各单位相互支援,向受灾严重的企业派出恢复生产工作组,帮助恢复生产建设。组织各单位开展爱心捐助,四川公司累计捐款813.23万元。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手抓生产经营发展,努力提升安全、效益、发展三大业绩。
杨毅,男,四川华电杂谷脑水电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共党员。地震后10多分钟,该同志立刻冲回办公大楼,拨打固定电话了解现场情况。地震后1小时,顾不上住在都江堰的父母、妻子、女儿共10位亲人,毅然乘车前往汶川。5月16日,抵达狮子坪电站,协调组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无数次地深入到厂房的各个角落,检查设备损坏情况。5月17日下午2点,在经过被称为“鬼门关”的高家庄时遇险,脱离险境后毅然继续前行。5月20日,在国家地震局发布有较大余震的公告、震中就在汶川后,冒险到汶川采购了急需物资。精心组织恢复薛城电厂厂用电,主动提出为薛城镇免费供电,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常思武,男,华电四川公司安全生产部副主任,中共党员。自5月18日到达杂谷脑公司生产现场以来,至今一直奋战在杂谷脑流域电站现场,为恢复生产建设奔波忙碌。组织检查杂谷脑公司厂房、设备设施受损情况,研究制定恢复生产工作方案,于24日凌晨恢复了薛城电厂厂用电。5月27日,红叶二级电厂1号机组启动成功。积极组织恢复红叶二级电厂、薛城电厂110千伏、220千伏送出线路,力争尽快恢复向马尔康和牧区孤网供电。
蔺志平,男,陕西华电蒲城发电公司发电部一单元五班单元长,中共党员。面对突入其来的地震灾难,他临阵不乱,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工作岗位,沉着冷静地组织事故处理,危急时刻不忘责任。在他的统一指挥下,所有人员都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进行事故处理,炉侧投油稳燃恢复锅炉燃烧、恢复空预器运行,机侧启动电泵配合锅炉快速提高汽温、汽压恢复负荷,电气人员切换厂用电运行方式,力保机组稳定运行。10分钟后,蒲电公司#1、2机运行工况得到稳定。
刘力,男,华电煤业四川分公司燃料管理部主任,中共党员。“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刘力同志正在宜宾指导电厂燃料管理工作和督导煤场典型盘点工作。他临危不惧,坚守岗位,在余震中坚持与华电集团宜宾发电总厂有关人员继续研究加强电煤入厂煤验收和监督管理工作。5月13日一早,他又赶赴华电集团内江发电总厂,在不断发生余震中加快进行煤场典型盘点。下午,在人们纷纷出城拥堵成渝高速公路时,他却风尘仆仆从内江赶回成都,积极主动请战,接受新的任务。在帐篷下的临时办公地点,他克服气温高、蚊虫叮咬等诸多困难,制定华电在川燃煤电厂电煤对标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指导华电宜宾公司和广安公司加强验收管理工作,组织燃料从业人员技能大调考准备工作。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达临时办公地点,搬运办公设备和用具,搭接网络和电话线;每天傍晚,他又忙着收拾计算机、传真机、小板凳,总是最后一人离开办公帐篷。
------- 行业相关链接 ------
集团公司门户系统
集团本部移动办公系统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管委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电力新闻网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新闻媒体链接 ------
中国经济网
------ 服务网站链接 ------
Google搜索
艺龙旅行网
国家电力信息网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2号  邮政编码:100031  电话:010-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分辨率浏览本网站回良玉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日07:34&&&来源:
E-mail推荐:
  同志们,朋友们:  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了当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对这起发生在高原地带、三江源头的强烈地震,举国震惊和悲痛、举世瞩目和关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工作,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就是要全面总结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表彰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奋力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这里,我们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受到表彰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向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医疗卫生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抗震救灾的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向踊跃为灾区提供援助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抗震救灾期间,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驻华使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一些国际机构、外资企业以及国际友好人士,以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表达真诚同情、提供宝贵支持。在这里,我们代表中国政府,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此时此刻,我们特别要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深切的思念和沉痛的哀悼!  我提议,全体起立,为他们默哀。  同志们、朋友们!  这次玉树地震震级高、烈度大、震源浅,震中距人口密集城镇近、破坏力强。主震震级达里氏7.1级,最高烈度9度强,震源深度14公里,余震3000多次。灾区总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其中重灾区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极重灾区约1000平方公里,有24.68万人受灾、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28亿多元。受灾最重的结古镇,平房全部倒塌,楼房倒塌过半,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和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通往结古镇的主要通道214国道多处断裂沉陷、桥涵坍塌,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崩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这次玉树抗震救灾难度之大、条件之艰苦、环境之恶劣,在灾难救援史上是罕见的。玉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救援队伍高原病多发;灾区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救灾人员物资运送极为困难;受灾区域集中、地带狭窄,大规模救援行动难以展开。但是,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时间就是生命。千难万险消磨不掉我们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千山万水阻挡不住我们救援同胞的坚定脚步。我们迅速组织开展了一场在高原高寒地带进行的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救援行动。我们最大程度搜救了被困群众,坚持把救人作为首要任务,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逐村逐户进行拉网式搜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紧急转移被困群众22.5万人,抢救压埋人员2008人。我们最快速度救治了伤病人员,迅速向灾区调派医疗队伍,所有伤病群众都得到及时救治,地震当日果断决策实行全部重症伤员转运治疗并在72小时内完成,有效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我们最大可能安置了受灾群众,紧急调运大批救灾物资,地震次日国务院制定了临时救助政策,18.82万人领到生活补助,20.65万人领取了救灾口粮,19.31万人领取了转移安置补助,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灾后无大疫,切实做到了让受灾群众有地方住、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病及时能医。同时,优先解决临时校舍问题,灾后36天内所有学校全部复课,高考顺利进行,并在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的前提下,安排3535名灾区学生在省内转移就学、5074名中学生转移到省外就学。震后第七天举行全国哀悼活动,表达对玉树地震罹难同胞的深切哀悼。我们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紧急抢修因灾损毁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震后3小时玉树机场恢复通航,24小时基本恢复了交通、通信,48小时基本解决了通电问题;切实做好余震监测防范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时转移受威胁人员,避免了新的人员伤亡;尽快恢复灾区商业、邮政、金融等服务网点,支持农牧民开展生产自救;充分发挥民族宗教界人士的积极作用,灾区保持人心安定、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我们及时客观公布了抗震救灾有关信息,紧急启动应急新闻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发布震情灾情和人员搜救、医疗防疫、受灾群众安置、基础设施抢修、捐赠资金物资接收和分配使用等情况,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我们迅速扎实展开了恢复重建,灾后第二天即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前期准备工作,迅速完成灾害损失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制定国务院关于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意见和支持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意见,编制完成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加快推进灾区废墟清理,组织实施对口援建。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灾区人民正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顽强奋斗,重建家园,迎接美好的明天。  这次玉树强烈地震,再次让世人认识到什么是山崩地裂、山摇地动,也再次让世人领略了什么是顶天立地、感天动地,见证了人间大爱、生命坚强、人民伟大。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有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留存人心,有很多舍生忘死的事迹让人铭记,有很多大爱大义的善行感动百姓。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书写了中国抗震救灾史上新的壮丽篇章,在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史上耸立起又一座巍峨丰碑!  危急关头,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始终同灾区人民心心相连。正在国外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提前回国指导抗震救灾。温家宝总理立即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作出部署安排。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赴灾区,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和救援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依法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并于当日赶到灾区,组织协调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结合玉树灾区特点,迅速排出抢险救援的时间表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时间表;科学就近选派适应高原环境的救援队伍,科学组织运用先进技术装备,科学划定救援片区,科学安排重症伤员转移治疗,科学规划灾后恢复重建,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科学依法统一、有力有序有效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抗震救灾的速度、效率和效果。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生命至上的理念和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品格,生动展现了党和政府危难时刻强大的领导力和驾驭力,极大地鼓舞和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力量。  危急关头,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紧急动员、迅速行动,成为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青海省和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带领群众化悲痛为力量,紧急投入抗震救灾。各级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组织带领群众抢救被困人员、安置受灾群众、恢复重建家园。广大共产党员危难之际牢记使命,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去,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干部就是一个标杆。特别是灾区基层的很多党员干部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拼着性命工作,以心血、汗水和生命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灾区人民在强震面前没有惊慌失措,在失去家园的时候没有悲观消沉,坚强不屈、守望相助,在残垣断壁之间、碎石瓦砾之中,各族群众和各界人士奋力开展自救、互救,用压不垮、震不倒、摧不折的精神,集聚成“玉树不倒、青海长青”的强大力量。  危急关头,我们的人民军队坚决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16000名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3700多名公安民警和消防边防官兵、2700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1400多名专业救援队员,承担起抗震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坚强毅力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生存极限,冲破千难万险为灾区群众送去生命的希望。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人人奋勇争先,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人民子弟兵用赤胆忠诚、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他们不愧为国之柱石,不愧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危急关头,全国人民紧密团结、患难与共,形成了抗击地震灾害的强大合力。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所有中华儿女的目光就一起投向玉树,忧心如焚、感同身受、竭力相助,奏响了“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的时代强音。各地区各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全力支援灾区。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队到厂矿、从机关到基层、从街道到学校,各条战线都在为抗震救灾作出贡献,中华大地上处处涌动着全民族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澎湃热潮。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用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坚韧努力,战胜了又一场重大灾害、经受住了又一个重大考验。这场抗震救灾斗争,是一次爱国主义传统的大弘扬、政治制度优势的大展现、民族团结进步的大赞歌、防灾减灾能力的大提升。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必将极大地激励灾区人民用汗水重铸新的生活、用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奋发进取、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伟业。  同志们、朋友们!  在玉树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抗击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也从中收获了宝贵启示。  ――这次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突出的先进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成立89年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近些年来,从应对非典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以及正在有序进行的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从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经受住了多项重大考验,再次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在全国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强大的号召力,不愧为13亿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只要我们坚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这次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能够有效动员和组织人民不断创造伟大业绩。这次抗震救灾斗争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蓬勃的生机活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巨变,也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提供了重要保证。没有30多年改革开放形成的强大综合国力,就没有这次抗震救灾中雄厚的物质支撑和强大的技术保障;没有30多年全面推进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就没有今天高效的国家管理能力和协调联动的应急救援体系,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也是难以想象的。只要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一定能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这次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说明,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和这次玉树强烈地震的斗争中,我们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动员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这次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说明,民族大团结具有特殊的凝聚力,是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当强震突袭玉树,玉树各族人民生死相依、共同面对,全国各族人民心手相连、甘苦与共,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民族情意。玉树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也是民族大团结的胜利,再一次印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再一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爱重于山、情深于海的骨肉感情。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  同志们、朋友们!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进一步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支持灾区人民重建新校园、新家园、新玉树。玉树的灾后恢复重建,面临着许多特殊的制约、困难和挑战,任务繁重艰巨。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尊重民族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美好、特色鲜明、经济发展、安全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要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区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灾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上一个大的台阶,使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一个大的台阶,使灾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使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实现居民拥有新家园、生态迈上新台阶、设施得到新改善、城乡呈现新面貌、社会和谐新局面的目标。要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加强三江源保护结合起来,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扶贫开发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与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与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风貌结合起来,并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要深入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把恢复重建城乡居民住房摆在突出和优先的位置,力争今年底前完成大部分农牧民住房重建,开工建设大部分城镇居民住房,全面完成可修复住房维修加固,使灾区群众早日住上安全、实用、省地、节俭的放心房;同时,同步安排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抓紧恢复公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功能,加快恢复市场服务体系。参与对口援建的单位要精心做好援建各项工作,灾区各级政府要为对口援建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并动员和引导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努力构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次高、造成损失重。今年我国历史罕见的干旱、洪涝、泥石流、地震、森林大火等灾害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刻不容缓地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应对举措。我们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全面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抗御能力。要高度重视应急机制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供应和医疗防疫体系,符合国情的巨灾保险和再保险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我们要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这次抗震救灾斗争,又一次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检阅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要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更加注重特色优势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大的台阶。  同志们、朋友们!  实践一再证明,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玉树抗震救灾斗争,使中华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坚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郑光魁)
推荐此新闻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密码:&&
我要发表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 ?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震救灾歌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