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天主那里获得了哪些祝福的歌曲有哪些

常年期第九主日
发布时间:
&&&&&&&&&&&&&&&&&&&&&&&&&&&&&&&&&&&&&&&&&&&&&&&&& 常年期第九主日
11:18,26-28
3:21-25,28
《荒漠燃荆》那些听了天主的话而实践遵行的聪明人,必蒙受祝福
11:18, 26-28
5:1-11:3211:811:13-1511:16-1711:1811:19-2111:22-2511:29-3111:32
&O1823:5,276:5
&O7:1-57:25-26
&O8:14-188:108:6
&O7:7; 10:1510:17-19
*&&& 2630:15-20; 7:13-14
*&&& 277:17-26;9:36:195:33; 8:7-1011:14- 1516:10-11; 7:135:29; 6:17- 20; 7:13 28:1-14
*&&& 2828:15-686:15; 7:4,10; 8:19-20; 11: 17
------- 137-13825:31-4630: 141:23; 28:20------- ------- 1:31
《驼铃牧心》罗 3:21-25a, 28
1:1-524:19-2010:30-405:5-21; 202312:9-14; 10:30-32
2:22-37; 15:5-815 & 2:11-14
22:3-5; 1:13-149:3-9; 22:6-219:19-223:1815:8-9; 3:8 2:25-29
7:12-253:247:7-25; 10:49:3218:11-1210:1-49:322:17-24
1:18; 3:16; 1:33:25-29
3:239:1-51:17
23:52:14-26
《清泉掬水》耶稣是盘石 ── 实践信仰的力量泉源
1620(7:28;11:1;13:53;19:1;26:1)(7:28)
&O(22)&&& (25:1,13,34;1:8)
&O(22)&&& (5:6)
&O(23)&&& 6: 925:41
&O(24-27)&&&
&O13:17(23:3)
&O( 2:lL17)
林思川《台北思高》信仰必须言行一致
21 22 2324 2526 27
1. 13-14215-20321-234 24-27
言行必须相互配合(21-23)
2438-40 49-50
41-4311-1311-1241-46
山中圣训的结论:建屋的比喻(24-27)
【综合反省】
《香港思高》圣经:玛 7:21-27
13-17节:宽门和假先知
11:26; 30:15-201:621:825Gardner
21-23节: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
21 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入天国;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 22 到那一天有许多人要向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因你的名字说过预言,因你的名字驱过魔鬼,因你的名字行过许多奇迹吗?』 23 那时我必要向他们声明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希腊文:anomian),离开我吧!
Bloomberg, 131
21R.T. France, quoted in Bloomberg, 133
Bruner, 286
&O& 5:17-20
&O& 5:21-26
&O& 5:27-32
&O& 5:34-37
&O& 5:38-48
&O& 6:14-15
&O& 6:24-34
9:1310:19-2018:10-1418:15-1723:2325:31-4628:16-20
2211:27-28; 21:10-11Hagner
23anomianAnomiannomos
Brueggemann, 353
24-25节:就好像一个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盘石上
24 所以,凡听了我这些话而实行的,就好像一个聪明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盘石上: 25 雨淋,水冲,风吹,袭击那座房屋,它并不坍塌,因为基础是建在盘石上。
Keener, 167
26-27节:就好像一个愚昧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沙土上
26 凡听了我这些话而不实行的,就好像一个愚昧人(希腊文:moro,源自moros),把自己的房屋建在沙土上: 27 雨淋,水冲,风吹,袭击那座房屋,它就坍塌了,且坍塌的很惨。」
梁展熙《是日Good News》凡听了我这些话而实行的
21-2324-275:1-7:29
张春申《妙音长风》信仰与行为
吴智勋《和平纶音》把信仰建在盘石上
一粒砂《漫步福音》让我们真正属于天主
A World of StoryMurphMurph
Murph12224
电视机前的感触
主耶稣的适时讯息
陈日君《朝夕相随》守诫命是幸福的基础
韩大辉:成义
夏志诚:怎样才算聪明人?
吴终源:甲年常年期第九主日
读经一(申十一1826-28)
读经二(罗三21-25;28)
福音(玛七21-27)
(5-7)...(2-34)(29)(30)(39)
韩大辉《寒梅丹心》三个
Ffaithformationfervor
Dominic Savio
vobis sum episcopus, vobiscum christianus.
杨鸣章《苦艾与甘蜜》实践与承担
袁伟明《袁道》打好基础
薛恩博《辅神礼研》建造你的生命之屋
林麒伟《圣言分享》信仰的实践
读经一 恭读申命纪十一章18及26至28节
13151617182627172428
读经二 恭读圣保禄致罗马人书三章21至25及38节
2223 242528
福音 恭读圣玛窦福音七章21至27节
21???2223) 9 131524252627 1417
阿尔贝.范诺怡《主日弥撒读经》常年期第九主日
张隆顺《主日福音分享》力行方有真信
11:18,26-28)
3:21-25a,28)
“Master, your will is my command!”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兄弟鬩墻?如何看待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派別?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兄弟阋墙”,过去我一直把这个字读成“倪”,查了以后才知道读“戏”。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诗经&小雅,“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句话,就是亲兄弟们虽然在自家的墙里面吵吵闹闹,但当有外来的敌人的时候,还是会联合起来一起抵御外敌的入侵。所以兄弟阋墙,就是代表内斗,代表自己人之间的不合。
但是今天的题目后面的问号很重要:就是说,只是内部不合吗?基督徒和天主教徒可以算兄弟吗?基督教里面不同教派、宗派的存在,到底是一件坏事呢?还是一件好事呢?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呢?这个问题可能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讲清楚的。
可是这个问题虽然不容易讲,我们还是最好谈一下这个问题,因为你会发现非常有用。为什么我会提出这个问题,会想要讲这个问题呢?首先就是因为在我事奉的经验当中,特别在我和非基督徒朋友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那些人所提出的问题,最多的不是有没有神的问题,不是进化论创造论的问题,不是圣经是不是可靠的问题,不是耶稣有没有复活的问题,而是关于天主教基督教的问题!
当我们想要去向我们的同胞传福音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害怕人家提问,我们常常会觉得我们要去传福音的对象,都是无神论者、进化论者、科学主义者。很多辩道方面的书都在帮助我们面對这些问题,可是当我去跟人谈道的时候,我却实际上很少碰到那些类的问题,相反,几乎每一次都会有人问我:“天主教是怎么回事?天主教算不算基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么区别?”
当然,通常这类问题的出现,都是在谈到说不下去的时候,或者在对方再也讲不出任何不信的理由的时候,但又不甘心束手就范,好像高手过招,还没有三下五下就缴枪投降了?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就把天主教拿出来挡一挡。反正记忆中听到过的跟基督教有关的词汇也就这么几个。
所以在很多时候这个问题明显只是一个幌子,一个借口,一个拖时间的策略。并不是他们心里真正关心的问题。可是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那些关于无神论的问题、进化论的问题、科学的问题、不也是一样吗?这些同胞们常常挂在口边,说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信耶稣的问题和理由,不也都是一个个的幌子、借口、拖时间的策略吗?
所以,如果我们对那些问题需要装备自己,需要知道怎样回答,那么,天主教的问题既然出现得更频繁,既然我们遇到这一招的次数可能比遇到其他招的更多,那我们就更应该装备好自己。所以了解这个问题,知道怎么样面對这个问题,将会成为我们传福音的时候的一个利器。或者说,这是很管用的一招。
但是,我们要来讨论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天主教徒,全世界至少三分之一自称基督徒的人是去天主教会的。在我们这个区也有很多摩门教徒,也有很多耶和华见证人会的。还有更多人,可能包括在座的人在内,是去过那些教会,参加过他们的查经班英文班,受到过他们影响的。所以这些在不同教派周围的人也是我们所应当关注的群体,也是我们传福音的对象。那么我们对他们的信仰应该怎么看呢?我们应该劝他们留在那些教派呢还是离开呢?这是我们迟早会面對的问题。
好,希望大家已经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今天让我从天主教讲起,当我们懂得怎么样来看天主教,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天主教,我们就大概会知道怎样来看,怎样衡量任何其他的教派。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好像武侠小说那样,一招打遍天下,好不好?
讲到天主教,我自己对天主教的看法其实是经历过一番起伏的。
我以前对天主教的印象就是迷信,落后,黑暗,甚至邪恶。我象倪柝声一样把天主教说成是启示录里那个大淫妇,我也向别的人郑重说明为什么我们应该反对天主教。当我去悉尼最大的天主教马利亚大教堂参观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在圣坛的前面痛哭流涕地祷告,我就向他投以轻蔑和嘲笑的目光。
可是,随着年日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对天主教的态度慢慢地有了改变。我发现了原来我的曾外祖父就是一位天主教徒,这是我们整个家族基督信仰的开始。当我读教会历史,就发现我最钦佩的来到中国的宣教士,利玛窦,就是天主教徒。天主教的宣教比基督教新教的宣教时间更早,范围更广,效果更大,有更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我最喜欢的一位家庭医生也是天主教徒,这个医生诊所墙上挂满天主教圣徒的画像,但是对每个病人都极其认真负责,所以看他需要排特别长的队。当他知道我在读神学的时候,马上从抽屉里拿出药厂拿来促销的药免费送给我,临走还叫我:“好好爱主,好好传福音!”哇,我从基督徒的医生那里都从来没有得到过那么大的鼓励!
另外,我在神学院也发现很多最伟大的神学家和当代顶尖的解经家都是天主教徒,我们的新约希腊文老师最欣赏的圣经英文译本(新耶路撒冷版)是一个天主教的译本,现在也是我最喜欢的译本。还有很多伟大的作家、画家、音乐家,也都是天主教徒。20世纪的圣徒德兰修女,我最敬仰的一位慈善家和属灵领袖,也是天主教徒。我还为教会图书馆特别买了《德兰修女传》那部电影,推荐给大家看。
还有,我还了解到,天主教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已经有过一次重大的变革,在梵蒂冈第二次会议上,很多在历史上的错误都已经被纠正,现在的天主教会已经开始鼓励信徒读圣经,允许在崇拜中使用当地的语言,而不是坚持用拉丁文。天主教会甚至向基督教新教伸出橄榄枝,把新教徒称为“分离的弟兄”,尝试跟新教对话,甚至提出重新和好的动议。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接过他们的橄榄枝,把他们也当做弟兄呢?基督教是不是应该也放下历史陈见,跟天主教言归于好,甚至重新回到天主教的怀抱呢?
可是,我们还是要问,究竟当年新教为什么会从天主教当中出来?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的那些问题,那些错误,今天有没有得到解决?假如没有解决的话,那为了纯正信仰的缘故,为了良心的缘故,我们就仍然不能够坐下来跟天主教称兄道弟。
现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我们凭什么判断信仰的纯正呢?到底正统的标准在那里?我们衡量的尺度是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用圣经。当然,凡是基督徒都应该要相信圣经,圣经是我们信仰的最高权威。但反过来是否能够成立呢?凡是相信圣经的都一定是基督徒吗?天主教也说他们相信圣经,摩门教也说他们相信圣经,可是摩门教徒可以算是基督徒吗?同样一本圣经,你有你的解释,他有他的解释,那么以谁的解释为标准呢?所以,虽然我相信到最后我们都要回到圣经,最后圣经才是绝对的权威,但单单用圣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那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够简要,不好用。
另外有人会说:可以用历代教会的信条,作为衡量的尺度。教会历史上最重要的信条包括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迦克敦信经等等,还有宗教改革之后的海德堡问答,西敏寺问答等等。所有这些信条都是在教义的争论上产生,目的是要确定和阐述圣经的教导,并把正统和异端区别出来。所以我同意这些信条非常重要,我在材料中也附了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我也非常推荐各位如果有兴趣自己去研究了解一下这些信仰宣告。
但是,这些教会的信条,除了宗教改革之后的不算,其他的其实天主教也都认同,甚至我们可以说大部分教义的制定,天主教会都在里面参与,甚至常常在争论当中扮演着真理捍卫者的角色。可是天主教主要的问题不在于它有没有认同那些正统的教义,而是在于它在正统教义之外又加了些什么。
我顺便提一下,基督教的信仰涉及到几个大的神学范畴:神论、启示论、人论、救恩论、教会论和末世论。所有这些范畴,都牵涉到,也可以说围绕着另外一个范畴,就是基督论。整个信仰体系是一环扣一环,牵一发就会动全身。比如说我们对神的认识,会影响到我们对人、对救恩的认识。所以假如我们在三位一体的教义上有任何妥协、偏差,就会带来整个信仰体系的变质。
从神学的角度来看,天主教持守尼西亚信经、迦克敦信经,所以在神论方面算是坚持正统没有偏离。但天主教的问题不是出在神论,而是出在教会论和救恩论。而教会论和救恩论上面的偏差,反过来就影响到整个天主教神学体系,影响到他们对人的认识,对基督的认识,对神的认识。
这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话题,不过今天晚上我们不可能讲得很详细。今天晚上我打算拿宗教改革的五大宣言,来代表基督信仰的精髓,然后用这个作为标准,衡量天主教和其他教派的纯正性。这五大宣言就是:唯独圣经、唯独信心、唯独恩典、唯独基督、荣耀唯独归给神。大纲旁边的Sola
scriptura, sola
fide那些是拉丁文,通常在神学上提到这五大宣言的时候,都是用拉丁文名称。所以放在这里让大家认一下。
这五条什么意思呢?唯独圣经,就是说只有圣经是信仰和道德的最高权威;唯独基督,就是说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拯救,是人类得救唯一的途径;唯独信心,就是人只要靠着信心就能得到基督的拯救;唯独恩典,就是说救恩从头到尾,完全是神白白的恩惠,不是因为人的努力或功劳;最后,因为救恩是唯独基督,唯独信心,唯独恩典,所以这一切的荣耀,都要完全归给上帝。
我们可以说这五条宣言,就代表了基督信仰的独特之处。基督教和所有宗教的不同,就在于所有的宗教都多少要靠人的努力,最后也多少都要把荣耀归给人自己。但是圣经向我们启示的耶稣基督的救恩,却让我们看到,人类在上帝面前,已经是全然败坏,所以如果不是上帝的恩典,我们就根本无路可走。但是因着上帝在耶稣基督里面的工作,我们却可以白白地获得拯救。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所以唯有基督的信仰,才是把荣耀单单地归给上帝。
你也可以说,如果上帝真是像圣经所启示的那样,那么我们要得救,要跟这位上帝建立关系,就只能是这样。如果上帝确实是又真又活的,那么他一定会主动来向我们启示他自己,而不是等着我们人去找他。人是那么渺小,所以假如是好像很多东方宗教所提倡的话,要我们自己去明白上帝,或者要我们向自己内部开发去发掘宇宙和人生的真理的话,那根本是痴心妄想。
如果上帝真的是全然圣洁,全然公义,又全然慈爱,那么我们就必须靠他来救,而不能自救。因为人类自己的那点努力,那点良善,是根本不够格的。照圣经说,人所有的义,在上帝面前都好像破烂衣服。所以上帝如果不是自己行动,为我们开一条新路,那我们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但是,因为上帝爱我们,所以他确实已经行动,他也确实已经借着耶稣基督一次而永远的献祭,完全解决了我们的罪的问题。耶稣也确实已经从死里复活,让我们知道他已经战胜了死亡,已经完成了救赎,让我们也可以靠着他所开的新路,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面前,享受他的爱,享受作祂儿女的特权。
因此,在我们基督徒身上有任何的努力,任何的改变,任何的美德,都是我们对上帝的爱的回应,绝不是我们自己的功劳。我们的努力乃是得救的结果,而不是得救的条件。所以我们要把一切的荣耀归给神,让神在万有之上,作万有之主,因为这本来就是上帝应有的地位。
所以,宗教改革的五个唯独,可以作为检验一切信仰的尺度。一个信仰到底是来自上帝的,还是人为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假如是人自己所发明的宗教,肯定多多少少要靠自己,多多少少要荣耀自己;但一个真正从上帝而来的信仰,一定是靠着神的启示、神的作为、神的方法,也一定是以神自己为中心,为目的。所以除了基督教的唯独圣经、唯独基督、唯独信心、唯独恩典、荣耀唯独归给神以外,我们再也看不到任何其他的宗教有这样的特质。
当我们从这个角度去检验天主教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在任何一个天主教特有的教义当中,都加进了人为的因素,以至于基督信仰的独特性被剥夺,上帝的荣耀也受到亏损。天主教里面有没有正统的信仰呢?有。但是他们在正统信仰之外加上的那些东西,全都不是好东西。这个正是当年的宗教改革家觉得必须要改革,最后不得不脱离天主教会的原因。
我们一条条来看。唯独圣经。圣经自己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圣经也说“神的话安定在天,永不改变”。很明显圣经是最高的权威和准则,圣经的话是永不改变的真理。
天主教呢,却说神的启示除了圣经以外,还要加上教会的传统。天主教自认为他们是从使徒就一直传下来的教会,所以罗马的主教就是使徒彼得的代表。教皇其实就是罗马教会的主教,他们叫做教宗。因为教宗是彼得的继承人,所以不但可以代表基督发布命令,还可以把解释圣经的权柄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所以任何天主教有违圣经的地方,他们都可以说那是使徒的传统;任何人如果根据圣经要指出天主教的错误,他们都可以说,你的解释不对;我们的解释,罗马教宗的解释才是最权威的。
有没有发现,这样一来,怎么说都是他对?是不是,这样的话罗马教宗的权威就永远不能被挑战,甚至连耶稣自己来了,都不能用他在圣经里的话纠正天主教的错误。连圣经都必须由教宗解释,所以最后只有一个权威,就是教宗的权威,连圣经都比不上他权威。
从人的系统来讲,任何的体系,如果不能接受外来的纠正,外来的革新,那么这就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一个封闭的体系最后一定是腐化,一定是变质。这个正是天主教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情。
那些自称彼得继承人的教皇,曾经颁布法令在罗马城里允许开妓院;曾经禁止所有天主教神职人员结婚,到现在这还是天主教里面很多性丑闻的根本原因;但是一边不准神父结婚,一边却规定所有养小老婆的神父都必须向教廷交税。那也没什么奇怪,因为发布这个命令的教皇自己也养了两个小老婆,生了无数个私生子。
16世纪的时候,马丁路德这些宗教改革家,就是因为看见罗马的那些腐败才对罗马教会大失所望,才会有改革教会的想法。可是路德一开始只是想改革教会,并没有想要从教会里分裂出来。可是这个教会拒绝被改革,任何人想要改革它,就是动摇它的权威,它就反过来把这些人赶出去。
所以基督教之所以会有新教和天主教两大阵营,天主教总是说是新教闹分裂,但实在不是人家闹分裂,而是它自己专制霸道,拒绝改正的结果。
梵蒂冈第二次会议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革,让天主教徒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崇拜并读到圣经。我们也深深盼望,有更多的天主教徒,能够在自己读圣经的时候,真正明白福音的真理,能够真正因上帝的恩典而得到自由,得到平安。
可是从整体上来说,尤其从其官方的立场来说,天主教会并没有放弃自己在信仰上的霸权。可能腐化没有宗教改革时期那么严重了,可是教义上的错误立场,还是没有丝毫动摇。
从其他的方面,我们也到处可以看见天主教那种人要跟上帝争权,抢夺上帝荣耀的倾向。圣经说基督是神和人之间唯一的中保,基督已经在十字架,为我们献上一次而永远有功效的赎罪祭。所以我们再也不需要向在旧约那样为自己的罪献祭,只要凭信心接受基督的拯救。但天主教呢,却说还要他们的神父,来把圣餐的饼和杯,真的变成基督的血肉,一次又一次地重新为我们献上。天主教的弥撒,可能形式上跟基督教的崇拜差不多,但在他们的教义当中,弥撒就是献祭,神父就是祭司,弥撒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更新基督所献的祭。
虽然他们也说最终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耶稣所献的,可是,天主教那种每星期,甚至一星期三次,都要做弥撒献祭的做法,使我们非常怀疑,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的大概不是“It
is finished”,而是“To be continued”;不是“成了”,而是“还没完”。
如果基督的救恩是在历史上已经完成了,那么我们人要得救,就只需要凭着单纯的信心。圣经说我们这些罪人只要信靠耶稣基督,就可以白白地称义,就可以在上帝面前得到义人的地位,上帝就算我们为义。这个靠的不是我们的义,而是基督的义。这个因信称义的真理所带来的是自由,是平安,是得救的确据。这是马丁路德当年明白因信称义的道理之后所经历到的祝福,也是历世历代无数真心相信耶稣的人所经历到的祝福。
可是,因为对天主教来说救恩还没完,还要等神父帮基督完成,所以人要领受救恩,也不是相信就可以,而是要自己不断地参与,不断地领受弥撒,不断地遵守教会各样的礼仪和责任。所以天主教非常强调人的努力,好像很严肃很虔诚,可是带来的结果,就是天主教徒永远都不会有内心的平安,也永远不能拥有得救的确据。
假如你去问一百个天主教徒,“你们哪一个可以肯定自己现在就能够进天堂?”大概没有一个能够肯定。假如你再问,“假如你站在天堂门口,上帝为什么要让你进去?”一百个里面至少有99个答不出来。很多人会明白告诉你他不知道;另外一些人会说“我想我进不去”;还有很多的人会告诉你,“因为我努力做一个好人,因为我还不算太坏,因为我每星期都去教会,因为我尽量做一个好基督徒,…..。”诸如此类的答案。大概没有一个,能够说出他们上天堂是靠着耶稣为他们所做的牺牲!全部都是靠自己的行为。
圣经所说的恰恰相反,“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是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靠着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表面上,天主教也宣称他们相信神的恩典,可是他们一只手给你恩典,另一只手却把恩典夺去;表面上,天主教跟我们一样强调信心,也强调好行为,但他们的教导所带来的,却是完全违背圣经的结论。天主教一方面鼓励人依靠自己的行为,也以人自已的虔诚夸口;另一方面,却夺去信徒的平安,夺去信徒得救的确据,而这一切都是上帝在圣经里向每一个他的儿女所应许的,是上帝为了我们的好处而赐给我们的福分。
天主教高举人的参与,人的贡献,最后的结果,也必然是贬低神的地位,抢夺神的荣耀。所以在天主教的教堂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画像和雕塑,有耶稣的,也有马利亚的,还有很多历史上的圣徒的。天主教明确教导圣母马利亚可以替我们祷告,马利亚是基督与我们之间的中保;他们也教导那些圣徒因为太伟大太圣洁了,所以他们在天上积累了很多的功劳,有一个很大的功劳库,只要我们向他们祷告,那么这些圣徒的功劳就可以分给我们一点。
在上海有一个素食店叫‘功德林’,我觉得天主教会就是一个功德林,里面功德无量。只要你常常去烧香,常常去祷告,你就可以无限量地享用这些的功德。虽然你自己的存款不够,但只要你有天主教的信用卡,你就可以不断在他们的账号里提。今天提一点,明天提一点。好像耶稣的功劳还不够,好像耶稣对我们的爱还比不上圣母和其他的圣徒,还要我们通过这些人来走后门。
我想假如彼得、或者马利亚,或者那些圣徒,如果泉下有知,知道他们的名字被用来取代耶稣基督的地位,他们即使在九泉之下,也会坐立不安。天主教会如果那么爱彼得的话,为什么不可以放过彼得呢?天主教会如果真的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也爱耶稣的话,为什么就不让耶稣享有他应有的地位呢?
相反,在天主教的信仰体系里,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耶稣享有应有的地位;几乎没有一件事情,耶稣可以独自去完成他的工作。什么事都要人来参与,什么事都要人来替他完成,最后什么人都可以取代耶稣的地位。
这就是为什么上帝严厉地禁止人拜偶像,说不准为自己雕刻任何的偶像,也不准把天上地下任何的人和动物当做神来跪拜。因为这就是真理和人为宗教的区别,任何时候人用自己的想象去塑造神,用自己的方法去敬拜神的时候,带来的结果,一定是抢夺上帝的荣耀,最后人自己取代上帝的地位。
耶稣对法利赛人的批判,正可以用在天主教会身上,“你们为什么因着你们的遗传,犯神的诫命呢?……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做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太15:3,
所以,虽然我对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好感,甚至个人的感情,但我却绝对不能认同他们的信仰。正好像我跟很多灵恩派的基督徒都有很好的交情,可是我却不能对灵恩派的错误和危害视而不见一样。
那你说“你就讲别人不讲自己,你们福音派教会不也有很多问题吗?”是的,是有很多问题,而且我每个星期天,都在讲自己的问题,讲福音派教会的问题,只不过你不来听而已。或者你听见了但是不爱听,因为你就是福音派。就好像不喜欢听人家批评天主教的,也一定是天主教。
好,我们从这个标准,一以贯之,去衡量其他教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如果是异端,一定在某种程度上背离这五个唯独。但如果是认信这五个唯独,也实践这五个唯独的,就都是纯正的基督教,都是我们的弟兄姐妹。
其他的分别都是次要的。不管你是什么宗派,什么教会,不管你的崇拜形式跟我们有多大的不同,不过是标签和包装而已,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里面的本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那个才是重要的。是假药,毒药,还是好药?那就看你这个药,是不是唯独圣经、唯独基督、唯独信心、唯独恩典、荣耀唯独归给神。
我这个人对标签向来不是太看重,但我很看重核心,我觉得作为基督徒,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信仰的核心,抓住这个核心,不断地回到这个核心,不断根据这个核心来反省自己,纠正自己,我们的信仰才能保持纯正,我们才能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成为合神心意的教会。
同时,我们也要以核心为核心。在我们的教导和信仰实践当中,我们要高举耶稣基督,高举神的恩典,高举上帝的荣耀,因为这也是圣经所强调,圣经所要我们高举的。我们不要整天讲一些不重要的东西,把次要的东西反而变成我们的核心。可能今天灵恩派的主要问题,就是核心虽然还在,但已经不再是核心,所以这个发展趋向很令人担心。假如要比较崇拜当中流露出来的神学内涵的话,今天雪梨有一些很大很成功的灵恩派教会,还远远比不上天主教会。很多当代的福音派教会,同样把重点,把希望,放在一些不是核心的东西上面,甚至公然违背圣经的教导。所以我们不要只是看标签看名字,要看里面的实质。
时间关系,摩门教什么问题,耶和华见证人什么问题,还有基督教的几个主要派别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请你们自己从附加材料里看。
最后让我们讨论一下实际的问题,就是我们一开始所提到的之所以要讲这个题目的原因:当我们遇到人问起天主教跟其他教派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面对,怎么回答呢?
正如刚才所说的,我们要分辨这个问题是一个幌子,还是确实对他构成困扰和拦阻。通常假如那个人自己并没有去天主教会或者参与那些异端教会,那么就是一个幌子。
假如是幌子的话,我们不要上他的当。假如你花了半天时间跟他讲教会历史,讲神学的话,那么他拖时间的目的就算达到了。不,我们要有技巧地,利用这类问题,反而把他带回到福音的核心,带回到基督的面前。
我们可以说:“天主教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不能够给人得救的确据。”或者说“天主教徒很多地方都跟我们一样,可是很可惜的,就是他们没有永生的把握。而这个是我们基督徒最大的福分。假如我用这个问题问你,不知道你会怎么回答。假设你今晚上就离开世界的话,你有把握可以进入天堂吗?”
你看,我们可以用三福的方法,把他导入福音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得救的确据入手,向他传福音。
但是,如果不是幌子,如果对方确实受到天主教或者异端的影响。那我还是奉劝各位,不要跟他争辩,尤其不要去嘲讽他的信仰,贬低他的教会。我们还是应当用温柔尊重的态度,向他表明我们自己的信仰。
如果你自己是一个对圣经还不太清楚的初信者,那么作为牧者,我必须劝你不要跟那些上门的摩门教徒或者耶和华见证人打交道,因为他们专门准备了几套的说辞,专门对付信心不稳固的基督徒。
可是,如果你对自己的信仰有足够的把握,你在圣经上也已经有一定的装备,我倒是建议你可以尝试一下,争取把那些人赢过来。不是要赢得辩论,而是要从神的话,来向他展示福音的真义。
我过去的经验。在我还没有读神学的时候,曾经跟一位耶和华见证人会的领袖进行过多番讨论,最后发现我们在教义的争论上(比如三位一体的问题)都无法将对方说服(当然也是因为我那时装备还不足),最后我和他达成协议:每次见面,他可以用一半的时间跟我讲他要讲的东西,我则用另一半时间带他查经。
于是我用那一半时间带他按照我们平常的方式,用归纳法查考加拉太书,结果才查到第二次,这个人就承认,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里所说的和他们耶和华见证会所说的不一样。
非常可惜,之后我就和那个人失去了联系。但是我想,当时我所做的已经使他心里对自己教派的信仰产生了一丝怀疑。但愿以后还有机会遇见他。
所以我建议你也可以尝试一下。我们去年小组查考的就是加拉太书,已经有非常完整的查经材料。这是最好的阐明因信称义的道理的一卷书,也是对付很多种异端的“法宝”。
我们不要惧怕他们,很多时候基督徒面对异端的时候一些过激的反应,都是出于心里的惧怕。这类反应也加深了对方的偏见误会,使他们更加认定自己是受逼迫的一方。不,他们也是被魔鬼所掳去的人,他们也是主要拯救的对象。他们也能够从神的话语中认识真理。我们要相信圣经的能力,因为凡是神的话没有一句不是带着能力的。我们也要相信圣灵的能力,为那些被异端掳去的朋友祷告。假如他们在异端当中都可以那么热心,一旦明白了真理,能够为主做多大的贡献呢?
重要的日子:
1517 马丁·路德将指责赎罪券的95条论纲钉上威登堡大学教堂大门,点燃宗教改革运动。
1521 路德在沃姆斯与教廷代表辩论,在指控下做出“我在这里站立”的著名宣言。
1522 慈运理在苏黎士首次挑战教廷禁食传统。
1529 德国王公上书抗议教廷迫害宗教改革的法令,“抗议宗”因此得名。
1529 路德派和慈运理派无法在圣餐问题上达成共识,加深了改革运动的分裂。
1536 加尔文出版《基督教教义》并开始在日内瓦工作。
1545-63 天主教天特会议展开对宗教改革的反击
1572 法国加尔文主义者遭到屠杀
1962-65 第二次梵蒂冈会议
题解:阋字怎么念?
题旨:为何讲这个题目?
传福音的利器
当关注的群体
印象与疑问
过去的敌对
后来的转变&
衡量的尺度
历代信条: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迦克敦信经、海德堡问答、西敏寺问答、…
&神学范畴:神、启示、人、救恩、教会、末世、……
宗教改革五大宣言:
唯独圣经 Sola scriptura
唯独信心 Sola fide
唯独恩典 Sola gratia
唯独基督 Solus Christus
荣耀唯独归给神 Soli Deo gloria
问题与性质
一以贯之:
耶和华见证人
基督教派别
破题:如何回答这类的问题?
幌子/话题&-
导入福音大纲
迷惑/争辩&-
展示福音真义
附加材料:
基督教派别列表 来源:维基百科
改革宗(新教)主要派别简介 来源:
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与天主教、耶和华见证人、摩门教对照简表 来源:《明白真道》王永信、鲍会园、马国栋等著,中信,2000版.
附加资料:基督教教派列表 取自维基百科
基督教有大大小小众多教派,大教派如天主教、路德派、圣公派、以及浸信派等,而小教派则可能仅几个教堂。本列表多数情况下不标明教会相对大小。另外,现代派系如基要主义、敬虔派、福音派、五旬节派、以及圣洁运动等有时跨越教派分界,或从两个或多个教派产生新教派。本章对这些细微差别或复杂性不予详细描述。有些被外人视为教派的群体(如中国倪柝声一系的地方教会)则尽力反对被贴上教派的标签,他们并没有正式教派具有的结构、权威或大范围的记录存档。
基督教主要分支(暂用英文版插图)。图中线条粗细无关紧要。
基督教新教(抗议派Protestantism)&
新教主要教派简介:
路德宗(Lutheran Church)
路德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也是最早的新教教派,以马丁·路德(1483年-1546年)宗教思想为依据。因其强调"因信称义"的教义,故亦称信义宗,路德宗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新教派别。&
路德宗在教义上主要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而在于对上帝的信心;不在于个人的功德或善行,而在于上帝给人的恩赐。人因着信被上帝成为义人,信徒都可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因此,路德宗认为凡信徒皆可为祭司,无须各级神职人员为中介。同时,路德宗强调圣经是信仰的根本,凡不符合圣经的礼仪、制度和学说,都在路德宗屏弃之列。天主教的七项圣事,路德宗只保留洗礼和圣餐两项,礼拜形式也更为简化,着重讲道和唱赞美诗,并且允许神职人员结婚。路德宗还认为教会的组织形式与个人的得救无关,故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都可采用,具体情况由各地教会自行决定。&
路德宗信徒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和北欧诸国,其中德国约占一半。在北美,路德宗势力也较大,为美国基督教第四大宗派,在亚、非、拉美地区也有该宗信徒。路德宗在中国活动范围也甚广。&
改革宗(Reformed Churches)&
改革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以加尔文的归正思想为依据,“归正”为经过改革复归正确之意,改革宗产生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现在,改革宗是世界上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新教派别。&
16世纪初,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瑞士人文主义者和宗教领袖力图以《新约》为信仰与行为的唯一根据,改革宗教生活。1553年,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改革,实施其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的理论。该书后成为改革宗在教义、教政和教规方面的基本读本。改革宗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信的本质就是相信通过基督而获得恩典--上帝赦罪的爱。传播神恩的福音是教会的职责,圣经即是福音的见证。加尔文主义相信极端的双预定说,认为人的得救或被弃绝,都由上帝预定;单预定说则认为上帝预定的只是人的得救。改革宗在荷兰的阿米尼乌派,肯定自由意志,认为人的得救与否亦取决于其是否接受救赎而改恶从善,实际上是否认了预定说。该派后来脱离了改革宗。改革宗强调圣经权威至上,应据以判断一切传统;改革宗还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被赋予无限权力,这一观点对现代法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在崇拜仪式中,改革宗使用地方性语言,摒弃祭台、圣像和祭礼,不承认圣餐中存在耶稣的真体和血,只承认信徒在圣餐中凭借信心享受耶稣身体宝血的滋养。该宗派还强调讲道,将讲坛设置在教堂中轴线上,创历史先河;注重牧师和信徒教育以及信仰与社会生活之关系。&
教会体制上,改革宗极重视教规,并由长老监督执行。在长老会里,地方会选出长老,组成由牧师主持的会堂进行管理。在地区一级,由牧师和代表各会堂的长老组成区会进行管理。&
安立甘宗(Anglican Communion)&
安立甘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中国常称圣公会。该宗在英格兰为国教,称英国国教会(Church of England)。联合王国其他地方及其他国家的圣公会均非国教,组织上也不从属于英国国教会。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英格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希望加强王权,削弱教会,摆脱教皇的控制。1533年,国王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交纳岁贡。次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其后,这项改革运动又得到爱德华六世的支持。玛丽一世曾重修英格兰与教廷的关系,伊丽莎白一世则又恢复了英格兰教会的独立。其时通过的伊丽莎白法案在崇拜惯例上有所改革,在教义、教规上仍保持天主教会传统。17-18世纪时,清教徒和福音派主张进一步改革。19世纪的牛津运动则再次强调公教会原则,这一时期在政教关系上也有所改革。由于从英国传布到世界各地的圣公会陆续建立独立教会,安立甘宗乃逐渐形成。&
安立甘宗没有世界性的统一组织或集权领导机构,宗内各教会间不相从属,习惯上尊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名义上的领袖。安立甘宗以《圣经》为教义基础,在持守传统教义的同时主张在具体解释上兼容各家之说,在天主教和其他新教宗派之间采取中间立场。在教会管理上保留主教制,并承认其有继承使徒的性质,但也让平信徒参与教会的管理。安立甘宗赞成宗教改革,但主张尊重《圣经》和教会传统,认为两者之间应保持平衡。在崇拜中使用《公祷书》,但允许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故宗内有各种派别,如高教会派、低教会派、广涵教会派、福音派等。安立甘宗自称是使徒所传圣洁大公教会的一支,保有《圣经》及古代教父以来所传承阐释的正统信仰,只承认教皇为世界众主教之一,尊重国家权威但不从属之。英国圣公会要求教牧人员遵奉《三十九条信纲》,但不要求平信徒信守,该宗其他教会一般并不特别重视此信纲。安立甘宗的圣职分为主教Bishop、会长Rector(相当于其他宗派的牧师)、会吏Warden三级,基本教政单位是教区,大部分地区由教区组成教省,有一国含数教省或一教省、一教省含数国及一教区含一国或数国等不同情形,职务名称和组织机构各地不一。&
长老会(Presbyterians)&
长老会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在血腥玛丽女王时代遭到摧残,很多改教人士被迫流亡日内瓦,聆听加尔文及其女婿伯撒的教导;这批人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陆续回国,一部分留在圣公会内部,另一部分要求实行更彻底的改革,因而主张在圣公会体制外重组教会,被称为“不从国教者”,他们组织了苏格兰长老会。长老会在教义和组织形式上和改革宗完全一致,只不过名称不同,英语国家一般为长老会,法语、德语国家一般为改革宗。&
卫斯理宗(Methodist Church)&
卫斯理宗是新教宗派之一,亦译卫理宗或循道宗,以创始人英国神学家卫斯理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约翰·卫斯理(1703 年-1791年)于1738年开始巡回露天布道,宣传自己的宗教主张和经验,终身不辍。后来,他的传教活动逐渐扩大到全国,人称卫斯理运动。卫斯理本期望在英国国教范围内开展传道活动,但遭伦敦主教拒绝,结果卫斯理宗脱离国教,形成了新的独立宗派。卫斯理强调人们必须信奉上帝,开始新的生活,只有将纯真的信仰与虔诚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得救。他主张基督徒必须追求圣洁、完善的生活,强调自身内省与圣灵的工作,坚持《圣经》的权威。同时,他关心社会问题,主张废除奴隶制,倡导公共教育,致力于法制和监狱改革。18世纪初期,牛津大学学生组织圣洁会,组织成员立誓经常参加圣餐,认真研究《圣经》,定期访问监狱,主张按其所认为合乎《圣经》的教训,过循规蹈矩的生活。该派当时被戏称为循规蹈矩者,这个戏称后来成为该派的正式名称,沿用至今。1795年,该派彻底脱离英国国教,成为独立宗派。& &
卫斯理宗宣称忠于《圣经》,忠于传统信经教义,并自认为属于新教改革传统,多数接受阿米尼乌主义,认为得救既凭借神恩,亦取决于个人自由选择。所有人都有得救的可能,靠着圣灵,人可以在此生达到对上帝、对他人完全的爱,获得完善的基督徒品格。在神学上,卫斯理派不重思辨,不强求一致,强调圣灵有使人信仰及改造信徒生活的力量。卫斯理宗还认为宗教的核心在于人与上帝的切身联系,在社会观点上重视下层社会,主张社会改良。&
公理宗(Congregationalists)&
公理宗起源于16世纪的英格兰,当时英国已出现一些由会众自行管理的教会组织。1582年勃朗著书宣传独立于国家和国教,有权管理自身事务的"自行集合的教会",这些理论被一些独立的教徒接受而形成一个新宗派,后经巴罗、格林伍德和彭瑞等人的努力,人数有所增加。&
公理宗的信仰与英语国家新教的福音派相近,但更自由化。它们坚持《圣经》的权威,但对个人理解上的差异,采取互相尊重的态度。公理宗主张教会虽然可以发表信纲,但不认为信纲有权威性,他们认为凡承认耶稣是我主这一基本信仰者,即可参加教会。该派特别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并认为国家应对各种不同的信仰都采取宽容态度。公理宗认为教派的基础是上帝之道,故在礼拜中注重讲道。他们认为耶稣所立圣礼仅洗礼和圣餐两项。公理宗不赞成设立统管各教会的上级领导机构,但允许建立由各教会自由参加的联谊性机构,反对国教观念和教区制。他们认为教会主要不是一种组织,而是一种灵性生活的共同体,是由响应基督呼召而与之结成圣约并做其门徒的人组成的;全体信徒在教务会议上对教会事务行使平等权力,聘任牧师由教务会议决定,执事由会众选出;牧师权威不来自其地位而来自证道与圣礼之施行;教会资金均来自捐献。&
浸礼宗(Baptists)
浸礼宗和长老会、圣公会、公理会一样,同属于北美殖民地早期的清教徒移民,被称为天路客国父。浸礼宗受到再洗礼派影响,反对婴儿洗礼,要求信徒受浸礼、而非点水礼,主张未受浸礼的人不得领用圣餐、不得担任牧师、长老、执事等圣职;其他教义基本上和改革宗长老会一致。教会组织上采用会员制,即由会员大会选举执事会,由执事中的长者担任长老,并由长老执事会聘请牧师。美国南北战争中,浸礼宗分裂为美南浸信会和北美浸礼会,前者是保守宗派,后者中逐渐产生的第一浸信会和归正浸信会也都是保守宗派,其中美南浸信会和第一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阿米尼乌主义和时代主义影响,归正浸信会除浸礼立场外,在教义上都采取归正立场。&
美南浸信会是英语国家最大的基督教组织。
注:我们所在的播道会,是来自路德会一脉;另外一个在华人教会中颇兴旺的宣道会,则跟长老会有较深的渊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年祝福的话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