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之梦与昆曲牡丹亭亭中梦幻与现实的关系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

宁阳四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阶段检测试题&&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宁阳四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高二历史2014.10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第Ⅰ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3、第Ⅰ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1.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荀子》B.《墨经》C.《老子》D.《论语》2.《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文中的“原则”不包括()A.“爱人者,人恒爱之”B.“兼爱、非攻”C.“春秋大一统”D.“无为而治”3.右侧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简图。其中,②处所示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和发展B.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深入人心C.独尊儒术日益成为社会主流D.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各个领域4.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夫之5.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张“致良知”。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A.净化个人心灵B.树立独立人格C.解决百姓生计D.解释世界本源6.“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7.在宋代常用“灾及梨枣”来讽刺刻印的书没有价值,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这表明当时()①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品②毕N发明的木活字被广泛使用③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④雕版印刷风行A.①②③B.③④C.②③D.①③④8.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这本书是()A.《齐民要术》B.《授时历》C.《农书》D.《农政全书》9.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t”(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B.“t”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D.“t”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10.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认为,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A.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象B.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C.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D.以山东方言表故国之思11.相对于欧洲的“黑暗时代”,元朝的文化和科技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观点的是()A.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简仪B.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加以改进C.将王守仁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D.元杂剧的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12.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体育图标。图标以汉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这种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的书法字体为()A.篆书B.楷书C.草书D.行书13.“明遗民深感家国之痛,……以字画寄趣。如八大山人。狂醉之后,挥笔泼墨,涂一帧残山剩水,间或勾一笔白眼向人的鸟,染数尾怒目而视的龟,表示睥睨社会尘垢的心境。”依据这一描述,右图八大山人的《孤禽图》可归类为()A.景物素描画B.花鸟工笔画C.文人写意画D.社会风俗画14.下图说明()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A.三教合一成为社会潮流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15.古希腊的下列哲学家,主张“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的是()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6.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__;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是()A.法律与宗教信仰B.智慧和德行C.金钱与权力D.民主与科学17.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的共同原因和条件是( )①政治氛围的宽松 ②政治发展的需要③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文化教育的进步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19.生活年代相近的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文坛的双子星座,他们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莎士比亚1594年创作了具有强烈反封建精神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汤显祖1598年创作了反礼教、反理学的《牡丹亭》。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表现出对传统思想和势力的挑战B.都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C.都反映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D.都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愿景20.“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 B.法家C.墨家 D.道家21.“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株”、“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种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22.日上午,广州地铁4号线爆发了一场令人痛心的抢座战。双方发生纠纷导致伤残,事后,双方均深表后悔。地铁公司为了倡导文明礼让,拟在地铁车厢里张贴提示语,不恰当的是()A.“克己复礼”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无所恃”D.“仁者爱人”23.《全球通史》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其中“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不会出现在()A.《春秋》B.《尚书》C.《论语》D.《道德经》24.“苛政猛于虎也”、“民贵君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古代名句反映了儒家的哪一思想()A.正名思想B.民本思想C.忠恕思想D.无为思想25.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对环境的保护已成为我们迫切的任务。中国古代思想中有利于实现“让我们共同拥有一个绿色的地球”的美好愿望的是()A.“天道自然无为”B.“制天命而用之”C.“尚力”“节用”D.天与人“不相胜”26.董仲舒堪称我国古代主流思想史上分水岭式的人物,经他改造和发挥,儒学获得“新生”。西汉儒学与春秋战国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宣扬“仁政”B.为统治者服务C.神化封建统治D.反对苛政刑杀27.如果向陆九渊请教做学问的方法,他的回答应是()A.尚学,学以致用B.学习前人的经验与心得C.注重内心的涵养功夫D.注重实践,致良知28.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B.雕版印刷术的深入推广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29.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地狱天堂”大致相当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30.《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31.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甲骨文金文小篆A.甲骨文“马”字风格质朴,注重规范B.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C.“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D.小篆字形有意无法,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32.今天象棋中有“炮”与“h”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炮”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炮”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象棋发明于唐代B.宋代发明了火药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33.“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人生而平等”34.据百度百科介绍,中国古代有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科学巨著,其资料被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引用。这本科学巨著是()A.《授时历》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35.“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魔术B.绘画C.戏剧D.杂技36.“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和鞋子,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与此观点相符的是()A.水是万物的本原B.感觉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D.知识即美德37.2007年,时任希腊文化部部长的米哈伊勒?利亚彼斯说:“在中国举办希腊文化年……将希腊文化传播给中国及中国人民。”在希腊文化年举办期间,我们能接触到的古希腊文化是()A.人文精神B.社会主义C.三权分立思想D.仁政思想38.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39.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 )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C.思想民主,人文色彩很浓厚D.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40.“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直接说明文艺复兴(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页,用签字笔或碳素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第Ⅱ卷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3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共40分41.(13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1)据材料一,孔子认为实现“仁”的途径有哪些?(2分)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2)据材料二,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指什么?汉代学者是如何改造儒家思想的?(3分)材料三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并结合汉代以后的史实说明其合理性。(4分)材料四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4)据材料四概括李贽的观点,指出其观点产生的背景。(4分)42.(15分)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指出材料一中高雅文化的市民化在宋元时期的主要表现,并举例说明。(3分)材料二 宋元时期尤其是两宋,在中国文化趋于精细内省的同时,不仅孕育了新的思想体系――理学,而且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一个高峰。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科学技术方面达到一个高峰”的成就是什么?(2分)并概括其产生的影响。(4分)材料三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6分)4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2分)(3)通过以上对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比,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分)宁阳四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D2.C3.C4.B5.A6.D7.B8.D9.C10.B11.C12.A13.C14.D15.A16.B17.D18.A19.B20.C21.D22.C23.D24.B25.D26.C27.C28.C29.B30.C31.C32.C33.A34.B35.C36.C37.A38.B 39.C40.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3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共40分。41.(13分)(1)途径:通过自身努力;待人要宽容;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2分,答出两点即可,照抄原文不得分。)(2)胜利: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或主流、或正统、或主导)地位(1分)改造: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或道家)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的思想体系(1分)②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君权神授”等主张(以上内容任答一项1分)(3)观点:儒学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或君权、君主专制)的工具(2分)史实: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或强调三纲五常、或纲常礼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分)(4)观点: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或挑战孔孟学说的权威、或否定孔孟学说的标准)(1分)但答成“否定孔孟学说”不得分。背景:①政治:君主专制加强(或政治腐败、封建制度衰落)(1分)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分)③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或八股取士、或程朱理学)致使思想界陈腐不化,脱离现实(1分)42.(15分) (1)宋元话本,塑造了许多小市民的角色;元曲,以关汉卿的《窦娥冤》为代表;风俗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都城汴梁的市井生活。(3分)(2)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的发明及应用;(2分)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4分)。(3)政治稳定;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6分,回答3点即可)43.(12分)(1)相同点:都重视道德、知识并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关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4分)(2)不同: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文艺复兴思想家弘扬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4分)主要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危机日益加深;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分)(3)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人类的思想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性,要客观、辩证地看待。(2分,任意回答一点即可。)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当前位置: >>
花园与森林一一《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中的“梦幻世界”
花园与森林一一《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中的“梦幻世界”
简介:花园与森林一一《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中的“梦幻世界”
摘要:《牡丹亭》中的花园是作为中国古典爱情戏剧的一个惯例场景,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方”,而是一个具有确定含义或主题的文化意象:青 ...
花园与森林一一《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中的“梦幻世界”
摘要:《牡丹亭》中的花园是作为中国古典爱情戏剧的一个惯例场景,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方”,而是一个具有确定含义或主题的文化意象:青年男女逃脱现实,追寻理想爱情的“梦幻世界”。《仲夏夜之梦》里的雅典森林也是莎翁创造出的一个精灵神奇的梦幻世界,也具有相似的文化意象。通过对这两个梦幻世界进行比较,更好地理解其背后隐含着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关键词:爱情戏剧;花园;森林;梦幻世界;文化意象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写道:“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一年而卒(按实为同一年)。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1595年莎士比亚同年完成了《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剧作。当伦敦的寰球戏院正在上演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时,中国舞台上则在演绎着汤显祖的《牡丹亭》。如果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来考察,两位剧作家堪称是同时出现在东西方的两颗最耀眼的艺术明星。而这两位同时代世界戏剧大师的经典爱情剧《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都是以梦幻来描写爱情,“梦”是他们文本构成共同的核心意象。大量的学者对这两部戏剧进行了研究。以往研究多注意这两部戏剧中的浪漫主义的爱情主题及其人文意识的反映,本文则重点对这两部戏剧中“梦幻世界”的异同进行探讨,并试图挖掘隐含于其中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汤显祖在《复甘义麓》中指出,他的戏曲创作皆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nl56。陈继儒在《批点牡丹亭题词》中亦认为,“临川老人括男女之思而托之于梦”,乃是其传奇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汤显祖在《牡丹亭》中精心构思和描写了奇幻的梦境,而通过梦境的构思和描写,又成功地、多侧面地宣扬了他所坚持的“情至”观,才使得《牡丹亭》具有一种朦胧之美。《牡丹亭》不朽的艺术魅力,与这种出色的寓意深远的梦境构思和描写,无疑是分不开的。汤显祖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一部充满生死梦幻奇情异彩的浪漫主义剧作,而剧中梦幻世界的空间载体就是花园。中国古典爱情戏剧大多以才子佳人为主,才子多落魄,书剑飘零在异乡,佳人多思春,寂寞自怜在深闺。书生是闯入者,小姐是出走者,他们共同打破了“家”的稳定封闭的秩序,进入一个既不属于“家”,也不属于“野”,甚至不属于现实世界的“花园”。我们称之为“后花园”意象,这种“后花园”意象,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不仅仅是为了给才子佳人们提供一个谈情说爱的场所,而是具有深刻的审美和文化意蕴。《牡丹亭》中,杜丽娘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家规森严,是一个深受封建主义性理熏陶和封建礼教束缚的训导与父亲对知书达理的调教的青年女子。礼教的束缚使杜丽娘在现实世界里不可能获得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自由。剧作家创造了花园这一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梦幻世界。姹紫嫣红开遍的时节,杜丽娘到后花园游春。回到闺阁人梦,梦中又是花园场景,折柳小生与丽娘在花园牡丹亭畔、芍药栏前、湖山石边幽会。云雨情中,梦境是花园,花园也是梦境。因游园而惊梦,因惊梦而寻梦。生机盎然的春光,绚丽烂漫的春色,激活了杜丽娘压抑已久的青春人性。伴随着对美好春色的发现,是“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杜丽娘对自身美好青春的体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一番感慨之后,顺理成章地由景及人,顾影伤春起来,“春呵,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 ⋯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A ,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
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吾生于宦族,长于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婚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4”礼教的森严,父师的教训,在花园这一梦幻世界中失去了它的束缚力量,再难遏制住女主人公喷薄而出的对自由爱情的渴望。杜丽娘在花园中萌发了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在花园中与书生柳梦梅在梦中相遇合欢,后因忧思成疾而亡后埋骨于花园之中,其魂灵亦是在花园之中与柳梦梅重逢,并借柳之力得以重生。杜丽娘充满梦幻的奇遇都发生在这亦虚亦实的花园之中。杜丽娘在花园经历生死,终于喜结良缘。汤显祖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牡丹亭》中情是主题,花园则是主题空间。实际上花园也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爱情戏的惯例场景。《西厢记》中莺莺与张生钟情于普救寺园林,定情:于崔府后花园。夜深人静,月朗风清,莺莺在后花园太湖石畔烧香,张生则在花园隔墙下吟诗。《娇红记》也有花园相会的情节。《墙头马上》裴少俊正感慨洛阳花锦之地,有多少名园,惊见园中小姐李千金,“只疑洞府神仙,非是人间艳冶。”IS]”s他们在后花园相约,后花园定情,将后花园权当作武陵溪,在那里成婚、生子,不觉然隐居七年⋯ ⋯戏剧故事与人物必须有时空存在场所的支撑和承载,花园成了唯一能承载才子佳人浪漫爱情的空间。从杜丽娘在房中睡午觉被母亲斥责这一剧情中我们可以看出,闺房是社会性、伦理意义的。而花园只有、r鬟跟随,花园相对是自我性、心理意义的;闺房对充满礼教束缚的现实世界开放,因而对自身情感来说,闺房是封闭之所,是囚笼。花园是对现实存在的逃避,因而对女主人公而言却是开放的,它冲破现实的禁闭,通向理想之境。剧中一再用武陵源与桃源换喻后花园,明显在强调花园的梦幻性或某种超越人世的仙境。在这里,丽娘游园的过程也是游仙的过程,她进入了一个与闰阁绣房或厅堂书房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世界。在戏剧中花园作为空问载体是故事的起点,也是诱发人物表达内心情感的凭借。花园作为戏剧中的实体常为观众忽视,他们往往只关注人物和故事情节。实际上花园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所在。园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凳都不只是单纯的意象,而有着丰富的含义。从墙外来看,由高高的围墙筑起的花园,是个私人消遣的隐秘之处,不容别人轻易靠近和探究,因此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和窥探的欲望。它示人以一副森严的面孔,深处却是不言而喻的纵情欢乐和风月无边的想象空间。而这座神秘的花园,更是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文化背景的某个侧面的缩影。花园常被描写成“曲径通幽”,其实有着其社会心理暗示,花园有别于其他的社会空间,而是更具有私密性与神秘性的空间承载体。所以对于中国古典爱情戏剧来说,花园也是最理想的空间承载体。略一凝神,便有许许多多的人物趁着园林的斑斓,在眼前匆匆过场:《娇红记》申纯在后花园遇到娇娘,暗送牡丹诗表达爱慕之情。《红梨记》谢素秋冒名王小姐与秀才赵伯韬在花园“亭会”。《玉簪记》陈妙常邀潘必正芳院茶叙。《风筝误》韩琦仲在戚家花园中为戚友先题诗风筝⋯⋯花园作为一个惯例场景,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方”,而是一个有确定含义的地点,表现了特定的意义;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还表示一种心理情感与社会伦理的关系。中国上至士大夫下至文人才子,自古以来就有把花园当作超越世俗进入隐逸生活的理想之所。“士志于道”,未被异化的士恪守士道,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他们汲汲追求人格的完成与完美。但专制王权和士道之间的冲突时时发生,士道难伸,志难展,精神上的苦闷引起了对自由王国的向往。在这种隐逸文化的精神气候下,士人啸傲行吟于山际泽畔,体会自然真谛,讲究艺术的人生和人生的艺术,诗、书、画、乐、饮食、服饰、居室和园林,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领域,普遍追求“五亩之宅,带长阜,倚茂林”的恬淡的精神生活。16 于是,士人的山水园林,作为士人表达自己体玄识远、高寄襟怀的精神产品,如雨后春笋,绽芽破土。白居易在诗中就写到,有石白磷磷,有水清潺潺。有叟头似雪,婆婆乎其阅。进不趋要路,退不入深山。深山太落获,要路多险艰。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有食适吾口,有酒酡吾颜。恍惚游醉乡,希夷造玄关。五千言下悟,十二年来闲。富者我不顾,贵者我不攀。唯有天坛子,时来一往还。⋯中国古典戏剧家们,秉承历代文人把花园当作超越世俗的理想之所的传统,在创作戏剧时,把后花园作为才子佳人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之地。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中,也多描写贵族青年男女的浪漫爱情。剧中的男女主人公们总是要因各种原因历经波折才能在一个远离现实社会的梦幻世界里获得幸福。作家创造了以绿色森林、神秘海岛、神话仙境为背景的生命世界,那是一个梦的世界,是理想的乐土,自由的王国。《仲夏夜之梦》里的雅典森林,自由梦幻,精灵神奇,就是这样一个梦幻世界。在《仲夏夜之梦》中,雅典城是现实世界,崇尚父权,专横残酷,“当心一点吧,美貌的姑娘,你的父亲对于你应当是一座神明._.⋯·你就像他手中捏成的一块蜡像一般,他可以保全你,也可以毁灭你。”Is]。赫米霞和拉山德相恋却不愿意嫁给父亲为她指定的迪米特律斯,依据雅典法律,就要被处死或被迫宣布永远独身。雅典公爵提修斯宣布,“好好准备着依从你父亲的意志,否则雅典的法律将要把你处死,或者使你宣誓独身;我们没有法子变更这条法律。” “现实的残酷世界容不下这对青年男女的自由恋情。于是,“当月亮在镜波中反映她的银色的容颜晶莹的露珠点缀在草叶尖上的时候——那往往是情奔最适当的时候”Is]s,他们溜出了雅典的城门,相会在雅典森林中。海伦娜和迪米特律斯也先后追来。莎士比亚创造出了生动的仙王仙后和精灵们的形象就是明确告诉我们森林是精灵的国度,梦幻的天堂。小精灵的欢唱给我们描述了精灵世界的自由和美丽。而被丘比特的箭所伤的“爱懒花”的传说以及它的神奇功效,不仅为这个梦幻世界增添了神奇色彩,而且轻松解决了爱情中的所有难题。在森林中,由于小仙迫克的粗心,两对恋人经历了一段有趣的波折。赫米霞和拉山德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爱懒花”的帮助下,海伦娜也得到了原本不爱她的迪米特律斯的爱。两对恋人各得所爱,幸福美满。《牡丹亭》中的花园和《仲夏夜之梦》中的雅典森林,都是男女主人公逃脱严酷的现实世界而幻化出的梦幻世界,都带有强烈的虚幻色彩。然而,两者之间又有着极大的不同。正如福科在分析所谓空间他者时,区分了乌托邦与异托邦(Utopias& Heterotopias)。“乌托邦是没有真实地点的地方。它与社会的真实空间直接相关或恰好相反。它自身展现了一个完美的社会形式,或者一种倒反的社会形式,但不管怎样,乌托邦都是一个非真实的地方。”⋯:”精灵居住的雅典森林就是这样一个乌托邦,是一个完全非真实的世界。把森林描写成自由自在的爱情世界源自希腊神话。在古希腊神话中,不像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们之间存在森严的等级制度,要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林中的女仙和精灵们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所以森林常常是众神和他们的恋人们无拘无束地欢乐嬉戏的地方,像爱神维纳斯和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和她们所喜欢的美少年在林中嬉戏游乐的故事就是希腊神话里最热情浪漫的一部分。森林自由美好,是一个完全不染世俗的王国,这儿没有阴谋,没有禁锢,没有压制,只有美丽的景色和自由美好的灵魂,只有美丽的爱情和情人们的欢笑。脱胎于希腊神话的雅典森林是一个非真实的存在,它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的渴望。然而,与雅典森林不同,《牡丹亭》中的花园却有着真实的存在实体。花园可以超越以“家”为空间载体的社会伦理秩序,但同时它又不会彻底脱离这个秩序,因为花园是人文化的自然。“每一种文明和文化中还有一些地方,与现实完全对立的地方,它们在特定文化中共时性地表现、对比、颠倒了现实。它们作为乌托邦存在,但又是一些真实的地方,切切实实存在,并形成于该社会的基础中。这些地方往往是独立的、超然的,即使在现实中有它确定的方位,它似乎也不属于现实,与它所反映、表现的现实地方完全相反。它超然于现实之外但又是真实之地。”[912”福柯称之为“异托邦”。福柯说“异托邦”的最古老的例子,也许是花园。在东方,花园有多重含义,古代波斯人的花园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它呈长方形的四个边代表四方或组成世界的四个部分,花园的中央最神圣,那儿往往放置一个喷泉水池,就像人的脐带,世界的中心,花园里所有植物的生长都由这个水池灌溉。这样的花园景观,作用相当于一个东方人头脑中的微型宇宙。花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给人以幸福感并透视全宇宙的“异托邦”[J 0】 。古典戏剧中的花园,在空间意义上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超然但又真实存在的地方。中国古代园林,讲究象天缩地,假设花园既是一个现实中的地方,又是一个可以超越现实的乌托邦。“古代官苑有‘象天’与‘通天’功能。秦官‘象天极’、‘象天汉 象帝居’,为‘象天建筑’,汉宫造‘候神台’、‘望仙台’、‘通天台’、‘神明台’,在官苑建筑中寄托着超世之想。最早出现的是秦朝的“兰池官”。开创了模拟仙境山水的皇家园林布局形式。典型的是‘一水三山’模式,将花园当作仙境的象征,一水为海,三山为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仿佛蓬莱烟景,宛然在目”’[11 。源起于帝王宫苑的中国园林,最初就假设花园是超越现世时间与空间的另一个地方,它是一个现实的地方,但又不是现实中任何一个地方。以中国园林为原形的古典戏剧里的后花园正如福柯想到的“异托邦”最后一种特征,它是空间的两极,一方面它创造出一个虚幻的空间,但另方面,这个最虚幻的空间却揭示出真实的空间。他宣称这是创造另一个空间,一个真实的空间,它可以像我们周围原来就有的空间一样完美、精细、有序,像原有空间的增补。在这两部戏剧中,虽然共同作为剧中爱情主题的空间载体,别有洞天非人间的后花园和精灵神奇的雅典森林是有着极大不同的。在它们的背后,体现着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意蕴。花园作为中国古典戏剧中常见的惯例场景,是家中之野。它是既有着其真实存在,又寄托了中国文人超越世俗现实,进入隐逸生活情思的异托邦。而脱胎于希腊的绿色雅典森林,是莎翁创造出的一个美好的乌托邦世界,我们只有到神话和传说中去寻找它的踪迹。通过对这两部经典浪漫爱情戏剧中梦幻世界的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参考文献:[1】[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M】.王古鲁,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2】邹自振.论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J】.福州师专学报,1999(2):56—58.[3】徐朔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G】//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萃:小说戏剧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4】汤显祖.牡丹亭[M】.徐朔方,杨笑梅,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5】白朴.墙头马上【M】∥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6]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7]自居易.闲题家池寄王屋张道士[M】∥自居易诗选.顾学颉,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8】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喜剧集【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9]Foueault,Miche1.Of Other Places,vistud Culture Reader[M].Ed.Nichol~q Mirzoef,New York:Rutledge,1998.【10]Foucauh,Miche1.Dits et ecHts [M】.Ga1.1imard,1994. 。[11】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本文引用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牡丹亭原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